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1 16:12: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篇(1)

0引言

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划在现代高职教育中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制定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仅可以使教师提高自己的素养,更好地利用教育改革的契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还能够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工作效率,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促使学校为老师提供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办学质量。药学专业的高职学校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药学专业知识复杂繁多,医药工作者又背负着艰巨的社会责任,所以要求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拥有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从而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做好一系列的职业发展规划。

1药学专业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意义

药学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年来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前景。但是专业人才稀少,高质量人才更是缺乏,所以培养高质量的药学专业人才迫在眉睫。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系统的药学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科研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要拥有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所以对药学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教师个人来讲,要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激励自身向高层次发展,增强个人对整体环境的把握和对困境的应对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养药学专业人才。

2药学专业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步骤

2.1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就是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学识、智商、情商、思维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之前,先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例如自身是否热爱教育事业,能否乐观积极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和学生细心耐心地交流;是否善于采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是否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周到细致且能集中注意力深入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无借鉴他人,虚心学习,在压力和挫折面前足够坚持;是否对科研的参与热情高,并且严谨踏实地完成科研任务。

2.2教育环境分析

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教师的工作环境包括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因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抓住每一个机会。高职学生是刚刚初中毕业,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他们大多数还懵懵懂懂,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很多人还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这时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高职学校一般专业性都较强,专业课程知识复杂繁多,对实践性的要求高,培养的人才要更符合社会的需求。特别是药品开发、研究、生产、销售和医院药房等工作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药学专业人才背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社会的需求,有目的地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对于培养药学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2.3确立目标

职业目标的确定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教师职业路线主要有三个方向,即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爱好等综合考虑,选择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教书育人的方向以及行政管理方向。另外还包括职业目标的选择,即设定自己在什么时期要取得何种成绩、晋升到什么职称等。在了解自己、评估环境的基础上,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例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班主任岗位,加强班主任基本功训练,提升自身素养;学以致用,转变教育教学方法,探寻自己的教育之道;立足教学科研,努力成为教研能手和科研积极分子等。

2.4制定实施方案

有了教育目标,教师还需通过实际行动,制定实施方案,使得职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得以实现。教育目标与措施应当具有可行性,制订时应尽可能详细和具体,以利于定时检查与落实。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例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自学或参加辅导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自己;加强在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掌握学生的心理,调试自身的心态;增加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及时请教他人,努力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完成好班主任工作;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对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经常制定短期计划,完成好计划以激励斗志,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常和别人合作,保持高度的自信心;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热情,秉承严谨踏实的工作及研究作风,力求多出科研成果。

2.5评估与反馈

评估与反馈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的一个过程,是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的不断认识过程。由于实践中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可以预测,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见,因此,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并不意味着规划工作的停止,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程进行评估与反馈,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选择发展路线、修正职业生涯目标、变更实施计划。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并逐步实现职业目标,达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三赢”,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药学专业高职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时要做到对自我分析深刻,对教育环境分析准确,目标确立切合实际,实施方案制定完善,评估与反馈及时有效,这样,就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惠晶 单位: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力量,同时也是我国科学研究队伍的有生力量。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前景,理清“教”与“研”的关系,协调好教育与科研工作,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职业发展;高校教师;教研并重;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16—02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不仅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更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成长的历程中,为自己规划未来,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随着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扩展、深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涌现出来,而高校青年教师也逐步成为我国科学研究队伍的有生力量。[2]因此,随着大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将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作为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一、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学是每个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当走上讲台之日起,教师就担负起了国家、社会赋予你的神圣使命。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只能找到唯一标准答案的学者,更应是具有启发思维、创新能力,能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者。教师除了教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应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做人,学做好人。因为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往往会使学生迷失方向,无形的学习、生活压力也可能会让某些学生内心变得脆弱,承受能力差的同学甚至心理会变得扭曲、畸形,因此,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因为教师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3]

教师,之所以被认为是伟大的职业,就因为教师是无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准则要求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才的培养,奉献一切。既然选择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就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和学习真正完整地还给学生,努力向专家、名师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加完善,努力改变平庸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4]

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我们也应鼓励开展无碍教学的科研工作。因为教师开展适当的科研工作,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一种手段,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必将会对其教学工作带来有益的影响。此外,高校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应以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开展科研工作,协调好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这是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科研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种本质上的自我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学术品格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培养创新人才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教师,师资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创新意识和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科研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思维方式等,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必然会促进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使自己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其次,科技创新必然会促使教师具有“扬弃”的批判学术品格,因为科技创新是在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发展和丰富教师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科技创新的过程是根据表象的材料、数据和实验等,进行思维加工,凝练出一般理论和普遍原则,进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观点的过程。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就是集聚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并对已存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凝聚、升华,再从自己研究的思维方式出发,提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这是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此,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而高校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道: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见,高校教师自身科研素养的提升能够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为其科研实践搭建更高的平台。[5]

高校教师之所以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作,是因为高校教师自身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可以开展科研工作。[6]但高校教师与其他全职科研工作者不同,科研并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教学工作才是教师的本职。如果青年教师一味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发展,而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二位,甚至是忽略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亵渎了教师的职业,没有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意识,以教育为宗旨。试想,如果当初我们的老师把科研放在第一位,不重视教学工作,那么,我们怎么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天,如果我们不向我们的老师学习,忽略了教学工作,忽略了我们的本职工作,忽略了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的学生会怎么样?缺少了传承,未来谁能承担起科研的重任?

三、总结

我们既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也要成为合格的研究者,两者相辅相成,综合地发展“教”与“研”。教师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必定能对创新性科技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高校教师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应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着力构建有利于教师创新和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制度。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功名,沈云慈.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2]崔雨,周建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探索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兰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篇(3)

(一)职业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对同化,相互发展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相对同化的过程。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自身因素的发展与外界因素的制约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成长,相辅相成。正是这种矛盾促進了教师专业的发展。”[1]从我们调阅的《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规划表》以及对教师近十年获奖统计分析中可以清晰看出,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的实验组甲组,经过努力,大部分慢慢实现自己的规划目标。而乙组教师职业规划不够明确,获奖率也比较低(获奖类别为教学基本功、教具玩具制作、科研论文、读书心得体会、其他社会活动五大类)。我们从获奖类别、参与积极性、获奖等效果分析看得出,具备职业目标的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加快了教师职业也规划与专业发展的同化过程。 

(二)职业规划让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是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要素[2]。职业生涯规划让教师清晰地认知自己,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对自我的学历、能力、家庭情况、个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整个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工作中爱幼儿,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除此外,职业规划要求教师进行终身学习,这也是教师职业素养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幼儿教师学历普遍不高,这就使得很多专任教师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但通过相关部门引导和监督幼儿教师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幼儿教师更加清楚自己需要学习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技能,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三)职业规划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形成 

专业的教师会用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和处理幼儿的日常事件,更多地从其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细心而谨慎地选择与幼儿互动的策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地发展[3]。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金斯伯格首先论述了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他认为,就职业心理发展来看,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个体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4]。幼儿教师职业规划,属于现实期,他们制定职业规划中的内容,和自身专业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教师们通过基本功提升、教案设计、教玩具制作、教学科研等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专业自我形成,并用专业教师的处事方式对待职业生涯中面临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经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培训的教师在学历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遥遥领先,因此,职业规划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目标形成,这种目标意识又不断地促使幼儿教师提高能力,积淀专业素养。 

二、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规划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从事职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评价,通过对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展趋势,从自己的职业倾向来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具体实施步骤的计划[5]。农村幼儿教师,其专业发展的情况,直接影响农村幼儿教育,因此,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开展全面的、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自身优缺点,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思想、知识技能、学历提升等准备工作,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自我认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关注外部激励专项提升内在需求上,即以教师的自我认知为专业发展的基点,从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维度、职业生涯即达成等视角来分析教师的自我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整合内、外之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6]。近年来,有关职业生涯的研究中,生涯自我效能是常被探讨的因素之一,我们从一些专家的著作和作品中可以领悟到,生涯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其生涯选择和适应有关行为效能的判断,也即个人对自己生涯能力的自我评估。笔者认为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是认识自我的表现。釆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己”。农村幼儿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剖析自己,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从自身的性格、专长、兴趣、知识水平、思维方式、道德素养和自身所处的环境等来全面的剖析自己。这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成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键。 

(二)确定目标 

美国的戴维·坎贝尔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卢梭也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7]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定职业目标有助于帮助幼儿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幼儿教师树立现实的、科学的职业目标,也是促进他们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提升职业认同度 

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从心里认可和接受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而且能对职业的各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评价[8]。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度的高低,关系到他们对本职业的热爱和肯定程度,既是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又是幼儿教育成败的关键。当前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偏低,既有幼儿教师群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这种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问题,在全球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瓶颈,职业规划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在职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搜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信息,了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内涵建设,凸显职业的社会价值。作为幼儿教师职业,提升社会认同度的根本出路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以此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四)职业匹配 

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不同的职业队人格的要求也不同,只有当职业和人的人格相匹配,人工作时才心情愉快、干劲足、效率高[9]。每位教师同样需要关注人格与职业匹配。人格与职业匹配对于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事业成就和家庭幸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专家研究表明,个人对职业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人的人格特征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在确定职业时除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良好的技能,更需要个人的人格与之匹配。当个人人格与职业匹配时,工作得心应手,态度积极,富有成就感,不仅所学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还会感到轻松愉快,产生很高的满意度。 

三、基于职业规划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凭现有的学历和知识技能,远远不能达到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因此在学校阶段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在学生进入幼儿教师岗位后,其职业规划的作用才慢慢体现,并与教师专业共同发展。 

(一)在校期间,落实职业规划教育各项内容 

1.切实落实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 

早期职业规划教育重点落在对专业认知和专业发展的介绍上,首先在招生宣传上,就应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宣传,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日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专业发展的流程都应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充分宣传,避免一拥而上、随波逐流式的专业选择,造成学生日后因发现自身不适合这个行业而放弃对于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努力。 

中期职业规划教育,应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课程,在日常课程中专门开辟职业规划课程,从心理辅导、个别分析、意愿引导三个方向,建立职业规划,实施职业规划,修改职业规划这样的流程,让学生在离校前就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一步一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对于中期的职业规划教育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来确保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晚期职业规划教育,应将其理解为学生真正以幼儿园实习教师的身份或者幼儿园正式教师的身份进入幼儿园后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不是仅仅停停在学生在校期间的,而是应该伴随着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生命周期的,始终按照先规划再执行的模式一步一步实现专业发展。 

2.拓展职业理想与目标教育的途径。 

职业理想与目标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程介入、专题辅导和教学渗透,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应向新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指导课或开设选修课,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理想与目标的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三是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学习努力方向。四是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可以就职业理想与目标的具体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

3.打破常规教学机制,引进生本教学体系,激励学生自学学习的能力和热情。 

生本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充分地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给学生以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而这正是职业高中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传统的应试式和师本式教学中,他们已经成为了失败者,如果在职业高中的各种教学中还是要延续这种教育和教学方式,学生继续成为失败者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引入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尝试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活力,变传统的“教为主”为“学为主”,改“好教”为“好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基于职业规划的专业发展让农村幼儿教师成为幼教专家 

1.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多种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对农村幼儿教师发展阶段提出了重新定位的要求。要根据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整合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高校资源,完善幼儿教师的资格和培训制度,以此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10]。高校、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三者各有其优势,是互补的关系:高校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力资源优势,但是缺乏实践性,而城市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需要共享高校人力资源与先进教育信息,同时也是是高校教育理念的优质实践场地。此外,城市幼儿园具备一定的区域示范性,可以为农村幼儿园提供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组织、家园联系、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帮助。农村幼儿园也为城市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技能展示的平台。因此,高校、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基于职业规划,建立多维度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规划表”的研究,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是有层次的,个人目标上,有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的幼儿教师,有的教师只要过得去就行,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学历不达标,教育教学能力弱面临转岗或辞职的边缘。因此,实施教师分层培训,制定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教师分层培训计划和措施,依托课题研究和园本培训平台,积极争取并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着力构建点、线、面和谐发展的立体式师资培训体系,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教师,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组织、制度和经费的保障。职业规划属于理论意识形态,只有真正落实到教师专业发展上,职业规划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促进作用。为此,建立有效的组织、制度、经费保障体系,是基于职业规划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保障,能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 

总之,职业规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加快教师成长速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增进对职业的认识,明确目标,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本文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一般课题“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规划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YJ20140615] 

参考文献 

[1]李黎波,纪国和,李国佳.浅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08):104 

[2]古蓬勃.刍议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师成长,2010,(12):75 

[3]刘占兰.重塑专业自我,做专业化的幼儿教师[J].学前教育研究.2007,(08):85 

[4]杨晓萍,李传英.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管窥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18 

[5]李浩.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6):85 

[6]殷凤.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26 

[7]赵英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18 

篇(4)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度回首自己的求学生涯时,似乎都难免留有遗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并未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以至于毕业之后追悔莫及。由此可见,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进行有效指导意义深远。

职业规划与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指导学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与安排;而生涯规划,则是在人生探索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挑战、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做好相应工作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根据生涯指导大师萨帕(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我们可以将每个人的一生划分为出生、成长、维持、下降、衰退等多个不同的生涯阶段,而且每个人的一生都将扮演着多种角色,如“学生”、“职员”“失业者”、“市民”、“劳动力”、“家庭成员”等。每个个体不同的角色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进而形成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此外,角色活跃于四种主要的人生舞台:家庭、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各种角色先后或同时在人生的舞台上层叠出现,直至退休,退休之后仍有几种角色延续至终。

结合心理学知识来看,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要经历六次重要的转折。具体过程为:“从母体里分娩出来到人世间”可视为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它将人从一个封闭、安全的环境里带到了一个充满各种变数的环境中。“从幼儿园到上小学”可视为人生的第二次转折,它把人从娱乐、游戏、玩乐阶段带到了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阶段。“从中学到考取大学”可视为人生的第三次转折,它将使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大学毕业到走入社会”可视为人生的第四次转折,在这个阶段,它把学生从简单的“三点一线”生活带入了复杂多变的境地,需要他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需要他去扮演多样的角色。人生的第五次转折就是“离退休之后”,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原来的工作为主转变为养老休闲为主。人生的第六次转折就是“生命的最后历程”。

在经历每一次转折之后,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能力倾向、自己的职业目标,当然也就可以形成独特的自我感受。在两个相邻的转折之间,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所面临的困难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所要扮演的角色和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做出调整。在上述人生所要经历的六个转折中,对人的一生起决定作用的转折应属第三次和第四次,也正是我们每一位高校学生工作者所应重点把握的阶段。

职业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调查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职业规划工作必须结合毕业生在社会中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来开展。在他们的求学生涯结束后,即将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来自于所学的专业化知识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围绕“学以致用”的核心主题来指导和规划大学生的求学生涯。

笔者在对1962名大学生所做的关于就业压力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竞争激烈”,30%的人认为“有一定的竞争”,而认为“就业前景良好”的仅占2%;另外,有42%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担心”,2%的学生表示“比较害怕”,还有49%的人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

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高校毕业生普遍非常关心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同时却又非常缺乏对自己生涯发展的科学规划。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职业生涯探索的全过程是本着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来实施的。因此,在确定目标、制定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引导同学确定合理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够步步为赢、层层体验。高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需要围绕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需要分时段进行。

笔者曾经帮助一名机械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职业设计与规划,他的定位是毕业后当一名采购工程师。首先,通过调查,我们清楚地了解了采购工程师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入学的时候就让他了解机械专业的就业基本情况,接着让他在头两年学好专业课,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同时了解工作环境和相关的职业要求,进而再让他选择就业的目标和范围。其次,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开始指导他做一些职业能力倾向的测验,检测他是否适合当一名采购工程师,然后围绕他的发展方向确定必修、选修课程;他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方向有意识地去自学相关知识;必要时还可参加一些相关课程的学习或是社会实践。再次,他要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去收集具体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用人单位企业文化、用人单位薪酬制度等。最后,他还对用人单位的期待进行了分析,围绕用人单位对其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自我塑造与准备。经过以上具体、细致的职业规划,我们相信他在应聘采购工程师的岗位时,必定能够发挥自己的实力,表现出应有的竞争力。

不同阶段的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建议

围绕职业定向研究的思路,高校相关部门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应贯彻始终。在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基础上,可以分四个阶段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入学初,学校的职业指导应当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相结合。学生之所以在选择人生发展方向的时候陷入彷徨,主要在于对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没有清晰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做一系列的职业生涯指导讲座,帮助他们树立好自己人生发展的大方向。此外,在入学伊始,学校可以组织院、系单位向学生提供其所学专业的优势、基本状况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起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信心。要积极引导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明确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帮助其进入到职业规划的正常轨道。

求学中,学校应分时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在第一学年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主动提高适应社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强化职业理想,并以此形成持久、稳定的奋发向上的动力。与此同时,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地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为特点,让学生感到亲切、实际。次年,要帮助学生收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现实社会进行实践体验,使学生通过职业实践,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与竞争意识。在第三学年,要帮助学生分析自我、了解自我,并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必要的职业经验指导培训,让学生确立具体的就业方向。学校及院系要经常与公司、企业加强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些公司实习、见习、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就业前,就更多地了解社会,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

篇(5)

二、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优势分析:

1.经过几年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践,不仅管理能力上的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增强了不少。

2.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开阔视野。善于思考,注重反思,能在工作中以理论结合实践,从而提高了后勤工作的管理工作能力,完善和提升了自身能力。

3.职业心态平和,严于律己,善于和他人合作,能以身作则,能正确的处理与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关系。

4.爱岗敬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乐于了解师生们的身心特点和生活需求。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困难。

不足剖析:

1.有待提高的随机应变能力。对住宿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度还不够,不能准确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将事件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对事件的整体性把握有待提高。

2.个人领导能力缺乏决断力,遇到问题总是等靠,得过且过。

3.对于后勤工作管理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钻研能力不是很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不断积累,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个人专业发展的近期目标

1.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工作中以身作则。并在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管理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兄弟学校看齐。

2.每月读1-2本相关书籍,继续专业理论能力的学习。更新个人专业知识和理论从而寻求自身理论和领导能力有所突破。

3.坚持每月一次的后勤工作会议,带领后勤工作人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育方针和政策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理论和觉悟,不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行力。

四.个人专业发展的远期目标

1. 阅读有助于自身提高和个人素质提高方面的书籍,尝试每学期能自读2——3本,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轻松、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

2.在校长的领导下努力打造以服务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的后勤服务群体。

3.作为校长的助手,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扮演好角色,当好校长的参谋,团结班子成员,当好校长和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踏踏实实地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我努力营造上与校长、下与老师中与领导班子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

篇(6)

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目前主要是设立职业教育集团和职业教育城(园区)。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进程可简要分成“自主活动”和“政府主导”两个阶段。“自主活动”阶段始于20世纪8O年代末9O年代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院校集合型”的职业教育集团、“资源集约型”的职业教育集团、“校企集合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上述集合体职教模式的优势和绩效各有特点,它是我国“政府主导”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路子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由“自主活动”上升为“政府主导”的办学行为。据中国职教学会统计,至2009年,由“政府主导”已建和在建的职教集团和职业教育城数量达到325个。

目前,由“政府主导”建立的职教集团,数量在逐步增加。从其运作实践看,不乏成功的案例,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的必要性

1.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诉求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职教模式,从90年代起,尽管有较大变革,但职教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体制、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等,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深化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职教办学体制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2.职业教育数量猛增的严峻挑战

2l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闻的突变,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据教育部统计,中等职业教育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扩招100万,2007年再扩招60万。招生规模已达81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之比为49∶51,占据了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也在扩大,2007年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的一半;各种形式的培训1.5亿人次。迅速增长的职教招生人数,急切呼唤着“质”与“量”统一的规模化办学模式的出现。

3.有效利用资源增强教育效果的迫切愿望

21世纪以来,我国职教综合实力尽管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而言,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核心问题是:社会上还存在鄙薄和忽视职教的倾向;职教投入和生均资源严重不足;职教管理体制陈旧,统筹力度不够;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教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现行职教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郑州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96所,在校生18万人,每校平均不到2000人。更有不少学校每年招生不足100人,办学效益低下,甚至是浪费资源。同时由于学校多,规模小,各校之间抢生源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使一些学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争生源上,从而影响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资源利用率,才能够增强教育效果。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探讨、实践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之路。

三、职教规模化办学的理论思考

1.职教规模化的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联合相关的行业企业,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双赢、共同发展为目的,以资产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构建的多法人联合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则是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多法人联合体的办学行为。

2.职教规模化的城市化办学的理论思考。

职业教育城市化即职教城是以城校融合、校企融合、校居融合为理念,把职业教育作为主元素的城市化规划建设思路,它不仅仅是若干职教院校的组合,而是把职业学校、住宅、商业服务、企业的要素统筹考虑,规划设计的现代化的宜教、宜居、宜企、宜游的城市。城校融合是城市以职教为品牌,职教以城市为依托相互依托,互为促进;校企融合是学校和企业紧密的校企合作,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同时又可以是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而探索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校居融合是统筹考虑进入学校的教职工居住问题,设立教师居住小区,统一解决教职工的居住问题,避免每个学校都建成前校后居,政府成本价售房给教职工。对进驻职教城的职业学校要求达到一定的规模,或由几所学校整合为上规模的学校。整个职教城集中设立若干体育中心满足各学校的学生体育锻炼场所,设立若干个后勤服务集团专门服务学生的食宿。这样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和训练,实现职教城学校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规模化效益。

3.职教规模化的城市化办学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职教规模化的城市化办学的思路从理论上讲是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的理想模式。运作得好,它可以充分发挥各要素之间的功能,达到资源共享、提升效益的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协调各要素之间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关键是政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这三个要素。他们既是城市化办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又是城市化化办学的责任者和利益奋斗者。其中,政府主导是城市化办学的核心动力。职业院校的加入是城市化办学的直接动力,行业企业参与是职教城市化办学的关键动力。

(1)政府的定位。政府作为关键要素,它的战略定位关系到职教城建设结果。政府应该定位于由职教城的建设来提升原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即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而不是通过职教城的建设从中获得多少资金收益。唯有这样的定位才能协调院校、企业、商业服务、地产住宅之间的关系,才能吸引优质学校入驻,才能调动企业投入的积极性。

(2)协调职教城各实体相关利益。均衡各实体的社会责任和利益分配是职教规模化的城市化办学之路能走得长远的关键。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处理好职教城中学校、体育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商住等各实体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分工。

篇(7)

二、 密切关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合

1. 明确教育目标,切合实际地发展

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教师应建立自身专业理想,明白和确定教育目标,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起着相应的规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指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教师制定教育目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以及在教育上欠缺的地方,因而要建立近期、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段的目标。教师在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到所欠缺的知识与技能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

2. 加快学校形成新型的管理理念

学校的管理理念已从传统型的监工管理形式向人性化、现代化和先进的服务型管理形式转变。在全新的管理理念中,校长与领导不仅仅只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指导者、监督员以及协调员。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将新型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以及专业发展中,由学校的管理者带动全体师生学习现代化的新型教育理念,并了解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必须明确管理重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效实行新的教育政策,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管理班级,与学生保持良性沟通,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以达到全面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目的。

3. 全面适应教育的改革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教育发展的基础则是教师。在对教育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现有的教育体制、管理系统和培养形式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促使教师能够逐渐适应教育的改革发展。传统的教育体系、管理系统和培养形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深化教育改革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形成相应的制约。

三、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的关系

1. 教师专业取得发展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获得素质与品质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学生的学习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也会受到间接性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可以获得社会群众的认同,还能够得到社会群众的支持。

2. 教师专业发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相反的作用

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的进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进程比教师专业进程优先。在教师职业形成之后,才有专业发展的产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形成而产生的,专业发展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其专业的发展起着相应的制约作用。

3.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现代化教育工作中,明确要求教师制定与自身职业相关的计划,做好全面而长远的规划工作,可以有效解除外界存在的制约因素,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就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两者的成长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要学会利用这些影响因素克服出现的难题,不断完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4.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属于密不可分的整体

篇(8)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83-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准确定位高校教师角色及其职业规划带来了契机。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并用这一理论指导其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有利于高校健康积极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教师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全面地审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贵,以人为先。在高校中,教师是学校、教学发展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同志曾强调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为当今教师个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高校灵活采取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等不同的激励策略,设置恰当的发展目标,创造各种条件,促使教师不断成长、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

(二)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而做好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是建设高水平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起点。校内课程的开发、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使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高校中,由组织与个人共同制定一个符合教师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高校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也是高校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高校与教师之间沟通的需要

许多高校每年都接收大量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他们在给高校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其新思想、新观念、新的价值观也可能与高校原有的文化发生碰撞,如果不及时沟通,就会造成隔阂,甚至会引起教师的流失,给高校的教学等日常工作带来不稳定因素。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学校与教师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相互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增加教师的“归属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解决职业倦怠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即有很多的教师进入职场后不久就出现了职业的倦怠;还有些教师由于接受的是“他主”的专业培训,入职不久便进入到了“职业高原阶段”。高原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职业承诺降低等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处于高原阶段的教师会更害怕竞争,担心失败,采取回避的措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缺乏做教师的热情。为了克服职业倦怠,尽快走出职业高原期,需要使教师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正确的方法,真正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一)了解个人特点,正确自我评价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规划自我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涵。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高校教师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不足,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自我评价是行为主体对行为的自我检查与评定,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始终。科学的自我评价应坚持客观性、激励性等原则,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自我分析结合起来。

(二)认知职业角色,确立职业目标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担任多种角色于一身,认清应承担的角色是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并且要根据角色来规划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利于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素质、性格和价值观以及社会大环境条件、社会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解、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目标的设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等信息为依据,并且都应具备可行性、适应性等特点。

(三)加强科研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上看,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校教师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素质,才能担负起继承传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任。教师只有通过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活动,才能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最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努力创新,从而提高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

(四)认清当前形势,更新知识结构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迅速渗透到高等学校教学中,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变短。教师不仅应有广阔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科学的知识架构,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辅助知识,注重实践经验的累积。高校教师永远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四、结论

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为先导,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为基础,以强化生涯开发与管理为手段来付诸实践,逐步将人生理想变成人生现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以使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理性、科学、和谐和自觉,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9)

知识经济时代,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体式深化,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素质都要求甚高。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管理者讨论的焦点,成为教师业务能力修炼提升的发展方向,成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旋律。校长应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学校内涵化发展。笔者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中逐渐丰富学校管理的策略。

一、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摸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

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丰富多样,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铸造教师优秀品格,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终身学习,为教师创造专业发展的环境,发挥教师自主性,引领教师加强反思与实践。

笔者作为学校管理者重视更新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更是博大精深的专业,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提升能力,铸造自身品质;教师要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营养,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教师要深化对学校发展,自身发展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要坚持在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自己,让教师职业生活更加高质量,教师要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要加强行动研究,加强自我修炼,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剖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1.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总动态

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研究与学习,笔者逐渐总结出:

小学教师都在自我发展的路上,重视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虽然很多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差别,但都有着积极的追求。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相对年龄大些的教师要比年龄小些的教师薄弱,但专业素质上年龄越大的教师相对素质更高。教育管理者要扬长避短,增强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加强教师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保持教师旺盛的上进热情。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教师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的修炼与提升,采取一些措施全面塑造自己:

(1)积累专业知识。教师要弥补专业知识的缺漏,追求自身的知识积累,加强培训、积极进修,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

(2)提升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决定教学的效率,资源的利用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率。教师要提升教学技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步。

(3)培养专业素质。教师要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提高教师师德,增强亲和力,提升教师的影响力,用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要努力让课堂充满快乐的空气,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重视给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提升教师自身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速率

1.强调以人为本,优化教师的心理质态

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绩,增强教学效率,就要重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保健,并及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重视心理检测,加强心理咨询,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加强心理教育研究,引进专业人员,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协调协作发展的立体式心理支撑体系,构建多方支持与管理的机制,提升广大教师的心理素质。

2.健全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与学校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要完善教师奖励制度,健全教师评价体系,重视解决教师生活困惑,激发教师积极性,实现教师个人发展、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长足发展的结合,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可以外聘专家指导,形成教师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加强教师行动研究,实现教师教学和研究的并进,拓展教师培养的路径,走促进教师内涵发展的道路,优化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态,让学校的氛围更加和谐化、人性化、科学化。

3.重视教师专业合作,加强学校校本教研

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教师要重视和广大教师加强合作,学校要为教师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的制度,重视职业规划的实现,努力进行工作创新,加强工作反思,重视同伴合作,引进教研的引领力量。

(1)加强合作交流。学校可以开展“师德事迹报告会”,相互宣传教师的教学故事,以真实的情感和优秀的品德感染别人,让教师逐渐确立教学的信条,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教学中的宝贵经历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财富和源泉。

(2)创造开放教室。教师要公开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共同交流,相互评价,交流教学经验,在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活动,让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共同努力。

(3)开展课例研究。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研究课的活动,实施课程计划,加强小组总结,重视教学反思,讨论教学实况,共享教学经验,让教师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重视课例研究的深入发展,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实现教师自我提升。

四、鼓励全面参与,创造研究氛围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校长要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创造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物质条件和研究环境,教师要钻研教科研方法,重视知识积累,提升自身素质,创造好的研究氛围。

篇(10)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单一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单一,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据2002年教育部抽样调查,全国1.78万所中等职业学校中,除几十所由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举办外,绝大多数由地方举办和管理,其中省属学校占11%,市(地)属学校占48%,县属学校占41%。这些学校分属省、市、县有关部门,其中教育部门举办的占45%,其他30多个行业部门及企业、民办占55% [1]。

中等职业教育资金来源面较窄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校企合作的院校中企业或行业很少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经费,这样,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来维持的中等职业学校必然会面临许多压力和问题,而政府的财政压力也非常大。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落后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落后,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比较单一,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忽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体制使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也很难适应岗位需求。

2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能够把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结合起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并能够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以能力为本,增强学生技能培养。第四,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参与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运用。同时通过引校入企和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

政府应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 第一,系统地制定法律法规、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同时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反馈机制,为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第三,政府部门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和修订中等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名称、职业的能力、职业资格鉴定等标准。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明,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人才的考核。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应多元化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例如,可以办全日制、办半日制或者办业余制;在学习年限方面不一定都是三年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学习年限;年龄方面也可以放宽;实行学分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边工作边学习,只要把所学的内容学完修满学分,就可以颁发毕业证书;开展多种职业培训,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应该多层次、多渠道办学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办学改革,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办学模式。以大连商业学校的“双轨”办学模式[3]为例,大连商业学校在改革中实施了“以就业带动招生、以合作实现共赢”的发展战略,组建职教集团,打造专业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采用“1+1+1”合作模式,形成中专、大专、本科连读的阶梯式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构建起了校长负责、校际协同、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专家治学、企业介入、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促进了学校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第一,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基础课程教育体系;第二,设置特色鲜明的品行教育课程体系;第三,强化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构建技能教育课程体系;第四,注重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更新。

中等职业学校应通过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实现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研发,与岗位无缝对接,积极引入能够反映专业技能的实训项目,特别是能够反映专业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的项目,实现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结构、培育骨干、造就名师。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前途和长远发展,学校应该保证教师培养培训工程的长期性、持续性、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水平。

1)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培训;引进“双师型”教师;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职教专家指导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建立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成立教学督导组,聘请校内外名师对教学进行全程督导;建立企业、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储备库,邀请专家为教师做示范,促进教师队伍自身提高[4]。

2)应该注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制订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让专业带头人主抓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教师培养方案等;应给予经费支持,鼓励课题研究、编写校本教材,带头搞科研、做课题,出成果,在教师中起到引领作用;应该积极推荐专业带头人成为国家、省、市各级教学名师,促进学校的专业和学科发展,使其能够带动其他专业教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学校应该优先安排专业带头人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支持他们参加各类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的活动,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执教水平[4]。

强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实训设备和兼职师资支持,将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最新技术引入学校的教学中,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负责进行教学督导,及时反馈信息,解决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该积极协调并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保障。通过校内外两个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职[5]。加强集团化办学和社会参与,企业及院校共同打造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拓宽办学途径,拓展教育资源,实现成员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5]。

参考文献

[1]刘小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师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2]牛征.中国职业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篇(11)

[3]孙光,沈会超.工学结合视阈下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