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起重机械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涉及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影响公共安全;二是“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产生重大经济影响和较大社会影响,潜在的危险性较大。当前起重机械在企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近几年,在起重机械的安全状况相对稳定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隐患和问题,甚至因为使用不当而发生事故。如何抓好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是安全使用起重机械的核心和关键,对于企业来讲,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确保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
通过结合工作实际和多年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即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特种设备具有使用证,作业人员特证上岗;对起重机械应申报检验;使用单位应制定科学有效的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起重机械的购置、安装
新建项目或改造项目需使用起重机械时,使用单位必须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并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合格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在安装前,使用单位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按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2.特种设备实行行政许可(使用单位)[1]
2.1关于使用单位的许可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属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取得特种设备检验合格证,特种设备使用证等。
2.2关于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许可
起重机械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职责
落实起重机械安全的措施,设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制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演练。组织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明确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负责对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做好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上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作业知识,做到持证上岗。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地操人员例外)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进行复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4.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义务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起重机械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可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
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或连锁状态、油温、油压、液位、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强行运行设备。
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根据经济实用的工作原则,调整设备处于最佳工况,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上报单位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生产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5.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1)起重机械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起重机械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及生产许可资质、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设备全套图纸、安装和使用维护说明书、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注册登记报告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2)起重机械运行管理文件包括:起重机械的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档案管理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6.特种设备维护与保养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设备使用单位应认真抓好这项工作。
(1)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时间及完成日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
(2)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
(3)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4)在不影响维修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增强设备维修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或降低维修保养的物料消耗。
(5)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6)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如果达到了应急预案的预警要求,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故障扩大。
从大量的事故教训和对起重机械管理的成功经验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有效地加强对起重机械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正确使用好设备,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1.桥式起重机事故的案例分析
1.1 事故简介
时间是在2015年5月20日,在某个船舶制造企业的码头上,一台型号为QD250的大型桥式起重设备在对型号为YB302#7S50MC-C8的柴油机实施起吊工作,当把这个柴油机吊起大概1.5m的时候,用于起吊的主要钢丝绳陡然崩断,造成了坠落的重物将下方的两名工作人员当场砸死以及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受伤,坠落的柴油机也出现了一些部件损坏的严重事故。
1.2 资料审查情况
这个大型桥式起重设备是由我国的某个重型机械生产公司进行生产与安设的,此种类型设备规定起重的重量是250t/10t,其横跨长度有27.5m,设定的工作等级是A5,这个设备是在2008年的3月制成出厂,在同年的5月15日正式实施安设,对安设过程实施监测的是当地相关部门,并且是在2010年的10月12日实施了首次定期检测,而接下来的一次检测应该是两年后的同一日期。但是,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并未根据这些规定去实施定期的相关检测,属于超期性质的应用。
另外,对于这个起重设备的相关资料、载荷性能以及被悬吊柴油机的相关资料实施全方位的查验得出,所有的检查项目全都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
1.3 事故原因分析
为找寻造成事故的根本因素,从而针对下列几部分实施了相关资料的检查、取证以及技术检测等。
1.3.1 发生事故时的荷载情况
发生事故时被悬吊的柴油机总重量为242.7t。这些年以来,这个起重设备实施吊运的器件均没有出现超载的现象。
1.3.2 对于损坏的滑轮进行有关检测
对于事故中造成的损坏滑轮实施全方位地检测,并且各项检测结果均是符合相关要求的。
在对于事故中损坏滑轮的轮缘磨损程度实施检测的时候,得出这个滑轮的轮缘损耗程度是10.90-7.93=2.97mm,如果用百分比去显示的话,也就是约占初始厚度的27.25%,也就是说大于了20%的初始厚度。
1.3.3 对于起重设备的应用不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其一,此起重设备未依照规定实施相应的检测。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像这样的桥式起重设备必须是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检测。但是这个桥式起重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并未进行按时的报检和检测,属于超期限的违规操作。
其二,此次事故中的相关操作存在着违反规定的工作。其违反的规定有:在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中规定对于悬停的荷载下方不允许有人员通过和滞留;在GB/T 18453-2001《起重机维护手册第1部分:总则》中规定了如果有人员停留于悬吊物件下方的时候,需要在合适的位置用支撑柱或者是垫块的方式予以防护。
而这个起重设备在出现事故的应用中并未采用相关的规定要求,因此是违章的工作和运行。
2.桥式起重设备现场服务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设备方面
2.1.1 车轮和轨道出现问题
起重设备在使用中,其车轮和轨道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车轮出现啃轨现象和小车出现不等高以及打滑的现象。前一种现象的形成是有很多因素的,并且其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比较轻的时候会缩短起重设备的使用寿命,非常严重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大的事故,因此说相关的管理者应该对此现象给予充分地重视。啃道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为设备安设时存在误差、不均衡的摩擦和各种原因的大车传动体系制动不统一。通常,起重设备的车轮与轨道之间的距离是有相应要求的,多为30mm~40mm,若不按照要求进行安设则很易导致不均衡的摩擦出现,最终会因制动方面的不统一而损坏设备。所以说,对于这些设备的安设与维护必须让相关资质机构来实施,并进行相关的后期检测。另外,如果小车出现车轮不等高的时候也容易导致起重设备发生问题。在使用设备的时候,若出现某个车轮的悬空或承压过小的时候就可能导致“三条腿”的情况发生,而此现象的形成多是因为安设时出现的误差太大以及小车自重分布不均衡。起重设备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进行,对于所有可能会导致故障发生的隐患都要进行有效的消除。
2.1.2 制动设备问题
制动设备属于桥式起重设备中的主要组成零件,也是安全方面的重要配件,其功能是防止被吊起的物体下落,也就是达到停车的效果,制动设备的正常运转才是起重设备使用更安全、更具精准性的保障。当前,最多见的制动设备可分为:带式、块式和盘式3种形式。当起重设备正在工作的状态时,制动设备有可能会发生下列问题:制动能力不够、猛然出现的制动设备失灵、滑轮升温太高、制动垫出现冒烟现象以及制动臂无法伸开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2 管理方面
在各类管理体制方面应该有效的完善和强化,根据桥式起重设备的相关安全规范体制去实施。应用起重设备的企业一定要严格依照《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与《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中的有关要求,应该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对于起重设备的定期检测、保养以及维修等各类体制都要认真的、全面的制定,并且要不断地总结各种现实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上升成为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规章条例,这些高效执行的措施必定会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综合来讲,此类管理措施主要有:(1)依照生产需求、生产场地以及规定荷载等情况对起重器械的型号进行挑选;(2)为了保障设备能够安全使用,应该每隔两年进行一次静负荷测试,且能够进行超负荷的测试;(3)应将责任真真正正的落实,根据“四检制”的规定对各种设备实施检测,一旦查出有隐患存在就必须进行及时地维护,谨防带病运行的现象发生。
2.3 环境方面
第一,在防尘方面应该落实好。通常情况下,各类车间和厂房中的粉尘是比较多的,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防尘应当重视起来,并且积极地使用各类方法去防尘。
第二,在现场的各方面秩序应该维持好。对工作场所中的物品应当进行合理性的摆放,尤其是在进行整体大修的时候,更是应该做好全方位的警示与防护工作,从而让维护人员能够更安全的工作。对于室内或者是夜晚工作的环境,应当合理的增加照明设备,只有在保障了光线良好、视野清晰的前提下才能会更加安全的去工作。
第三,在粉尘的处理方面应该积极和有效。因为粉尘问题,通常需要对工作场所实施打扫,而很多单位采用的是风管吹扫,可是此方法是不合理的,应当选用吸尘的方法,对于尘土颗粒过大的则选择扫成堆再处理的方式。另外要注意的是,对工作场所的噪声实施相应的降噪处理,则会有效地改善施工工人的自我感觉,从而以保持工人的良好心情为基础去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桥式的起吊工作也属于事故多发的工种,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与以外事件预防管理均为较为烦琐的管理工作。而有关工作人员也一定要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专业技能,要有比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熟练地操作起重设备的各种运行以及掌握相关的规范章程。应当始终如一的遵循关于安全生产而倡导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八字准则,应当真真切切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概念,积极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则要及时处理,要用正确的态度去保障人员与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辉,艾月飞,陈胜.浅谈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J].建筑,2015(2):80-81.
[2]张顺瑜.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探讨[J].四川建材,2015(3):252-253.
关键词:
起重机械;现场服务;安全管理
1.桥式起重机事故的案例分析
1.1事故简介
时间是在2015年5月20日,在某个船舶制造企业的码头上,一台型号为QD250的大型桥式起重设备在对型号为YB302#7S50MC-C8的柴油机实施起吊工作,当把这个柴油机吊起大概1.5m的时候,用于起吊的主要钢丝绳陡然崩断,造成了坠落的重物将下方的两名工作人员当场砸死以及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受伤,坠落的柴油机也出现了一些部件损坏的严重事故。
1.2资料审查情况
这个大型桥式起重设备是由我国的某个重型机械生产公司进行生产与安设的,此种类型设备规定起重的重量是250t/10t,其横跨长度有27.5m,设定的工作等级是A5,这个设备是在2008年的3月制成出厂,在同年的5月15日正式实施安设,对安设过程实施监测的是当地相关部门,并且是在2010年的10月12日实施了首次定期检测,而接下来的一次检测应该是两年后的同一日期。但是,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并未根据这些规定去实施定期的相关检测,属于超期性质的应用。另外,对于这个起重设备的相关资料、载荷性能以及被悬吊柴油机的相关资料实施全方位的查验得出,所有的检查项目全都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
1.3事故原因分析
为找寻造成事故的根本因素,从而针对下列几部分实施了相关资料的检查、取证以及技术检测等。
1.3.1发生事故时的荷载情况
发生事故时被悬吊的柴油机总重量为242.7t。这些年以来,这个起重设备实施吊运的器件均没有出现超载的现象。
1.3.2对于损坏的滑轮进行有关检测
对于事故中造成的损坏滑轮实施全方位地检测,并且各项检测结果均是符合相关要求的。在对于事故中损坏滑轮的轮缘磨损程度实施检测的时候,得出这个滑轮的轮缘损耗程度是10.90-7.93=2.97mm,如果用百分比去显示的话,也就是约占初始厚度的27.25%,也就是说大于了20%的初始厚度。
1.3.3对于起重设备的应用不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其一,此起重设备未依照规定实施相应的检测。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像这样的桥式起重设备必须是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检测。但是这个桥式起重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并未进行按时的报检和检测,属于超期限的违规操作。其二,此次事故中的相关操作存在着违反规定的工作。其违反的规定有:在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中规定对于悬停的荷载下方不允许有人员通过和滞留;在GB/T18453-2001《起重机维护手册第1部分:总则》中规定了如果有人员停留于悬吊物件下方的时候,需要在合适的位置用支撑柱或者是垫块的方式予以防护。而这个起重设备在出现事故的应用中并未采用相关的规定要求,因此是违章的工作和运行。
2.桥式起重设备现场服务的安全管理措施
2.1设备方面
2.1.1车轮和轨道出现问题
起重设备在使用中,其车轮和轨道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车轮出现啃轨现象和小车出现不等高以及打滑的现象。前一种现象的形成是有很多因素的,并且其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比较轻的时候会缩短起重设备的使用寿命,非常严重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大的事故,因此说相关的管理者应该对此现象给予充分地重视。啃道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为设备安设时存在误差、不均衡的摩擦和各种原因的大车传动体系制动不统一。通常,起重设备的车轮与轨道之间的距离是有相应要求的,多为30mm~40mm,若不按照要求进行安设则很易导致不均衡的摩擦出现,最终会因制动方面的不统一而损坏设备。所以说,对于这些设备的安设与维护必须让相关资质机构来实施,并进行相关的后期检测。另外,如果小车出现车轮不等高的时候也容易导致起重设备发生问题。在使用设备的时候,若出现某个车轮的悬空或承压过小的时候就可能导致“三条腿”的情况发生,而此现象的形成多是因为安设时出现的误差太大以及小车自重分布不均衡。起重设备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进行,对于所有可能会导致故障发生的隐患都要进行有效的消除。
2.1.2制动设备问题
制动设备属于桥式起重设备中的主要组成零件,也是安全方面的重要配件,其功能是防止被吊起的物体下落,也就是达到停车的效果,制动设备的正常运转才是起重设备使用更安全、更具精准性的保障。当前,最多见的制动设备可分为:带式、块式和盘式3种形式。当起重设备正在工作的状态时,制动设备有可能会发生下列问题:制动能力不够、猛然出现的制动设备失灵、滑轮升温太高、制动垫出现冒烟现象以及制动臂无法伸开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2管理方面
在各类管理体制方面应该有效的完善和强化,根据桥式起重设备的相关安全规范体制去实施。应用起重设备的企业一定要严格依照《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与《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中的有关要求,应该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对于起重设备的定期检测、保养以及维修等各类体制都要认真的、全面的制定,并且要不断地总结各种现实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上升成为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规章条例,这些高效执行的措施必定会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综合来讲,此类管理措施主要有:(1)依照生产需求、生产场地以及规定荷载等情况对起重器械的型号进行挑选;(2)为了保障设备能够安全使用,应该每隔两年进行一次静负荷测试,且能够进行超负荷的测试;(3)应将责任真真正正的落实,根据“四检制”的规定对各种设备实施检测,一旦查出有隐患存在就必须进行及时地维护,谨防带病运行的现象发生。
2.3环境方面
第一,在防尘方面应该落实好。通常情况下,各类车间和厂房中的粉尘是比较多的,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防尘应当重视起来,并且积极地使用各类方法去防尘。第二,在现场的各方面秩序应该维持好。对工作场所中的物品应当进行合理性的摆放,尤其是在进行整体大修的时候,更是应该做好全方位的警示与防护工作,从而让维护人员能够更安全的工作。对于室内或者是夜晚工作的环境,应当合理的增加照明设备,只有在保障了光线良好、视野清晰的前提下才能会更加安全的去工作。第三,在粉尘的处理方面应该积极和有效。因为粉尘问题,通常需要对工作场所实施打扫,而很多单位采用的是风管吹扫,可是此方法是不合理的,应当选用吸尘的方法,对于尘土颗粒过大的则选择扫成堆再处理的方式。另外要注意的是,对工作场所的噪声实施相应的降噪处理,则会有效地改善施工工人的自我感觉,从而以保持工人的良好心情为基础去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桥式的起吊工作也属于事故多发的工种,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与以外事件预防管理均为较为烦琐的管理工作。而有关工作人员也一定要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专业技能,要有比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熟练地操作起重设备的各种运行以及掌握相关的规范章程。应当始终如一的遵循关于安全生产而倡导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八字准则,应当真真切切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概念,积极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则要及时处理,要用正确的态度去保障人员与财产的安全。
作者:杨欢 单位:湖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十堰分院
参考文献
[1]陈辉,艾月飞,陈胜.浅谈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J].建筑,2015(2):80-81.
[2]张顺瑜.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探讨[J].四川建材,2015(3):252-253.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5个薄弱环节
我们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中发现,一些小型企业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安全管理机构缺失或不健全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设备的日常安全状况无人问津。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称“管生产的人管安全”,管理人员不熟悉现行起重机械法律法规,发现隐患处理不及时,安全为生产让步……实际上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只是空有其名。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检查制度未建立或严重缺失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建立完整的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而我们在检验中发现,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档案和检查制度,有的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有执行。主要表现为:(1)重要资料(如随机出厂的技术资料、图纸)缺失,历年检验报告未存档,这为检验工作及设备的管理、检修带来很大困难。(2)规章制度严重缺失,部分企业未建立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约束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业人员无章可循,违章作业时有发生,致使起重机械设备频频受损,设备出现了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带病运行,未按规定进行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在起重设备使用过程中常常因非正常使用等因素导致安全保护装置损坏,如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吊钩防脱钩装置、运行极限限位器等未装或失效,设备接地或接零、漏电保护不可靠等,因维修资金短缺、生产工况繁忙等原因没有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维修,没有及时修复、更换安全装置,而是随意短接,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违章作业,擅自将安全保护装置拆除或短接,使安全保护装置失效。上述做法势必导致严重后果。
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
部分企业由于员工流动性较大等原因未及时安排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对于过期的操作证也不主动申请换证培训,使得无证人员上岗,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安全知识匮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司空见惯。比如超载或未确认吊运物品重量,斜拉斜吊,吊重下站人、吊重捆扎不可靠,吊钩挂钩不可靠和操作人员不具备资格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低等,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常常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安全意识淡薄,不依法接受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管、履行定期检验
有些使用单位由于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逃避检验,不仅未按规定申请、超期使用,甚至检验人员找上门还拒绝接受检验。使得设备安全状况不能得以确认,造成数量不清、状态不清,有效安全管理更无从谈起。对设备的安全状态知之甚少,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只要起重机械能开动就属正常,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当检验人员检出严重危险隐患时,业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这些隐患距事故发生只有一步之遥,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加强管理从7个方面入手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使用单位应加强管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起重机械设备档案,完善技术资料
安全技术档案是设备安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管理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分析设备状态、安排检修计划的基础资料,应随设备完整保存。它对设备的监察、检验、维修及产品质量的追溯是不可替代的技术资料。因此一定要妥善保存,严格管理。档案应由专人保管并设置登记台账,保管人员更换时应有严格的交接手续。
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档案包括:随机出厂的技术资料即设计文件(含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机械传动图和电气、液压系统原理图)、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监督检验证明、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使用和维护说明;安全保护装置的型式试验合格证明;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使用登记证明;改造、重大维修技术资料和监督检验合格报告、首检资料和首检合格报告。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有组织上的保障,所谓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及《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中均规定要求使用单位应当设置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从事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是起重机械设备最直接的一级管理者,也是上级主管部门获得设备运行状况和有关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为此,基层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着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该设备的重大决策。所以,应选择懂专业、责任心强的人员担当此任。
3.全面落实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在起重机械作业场所张贴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和“十不吊”的内容;定期进行隐患自查自纠,并做好记录;实行使用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冶金等重点行业必须全面实行使用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发现无证上岗或持证人员数量不足等情况,要立即安排相关人员申请参加培训考核取证,并不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杜绝违章作业。
4.建立企业维护保养和自检制度
企业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想管好企业的安全,管好起重机械的安全是重中之重,而管好起重机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设备的动态检查。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发现隐患和缺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缺陷、消除隐患。
为了达到安全运行,建立企业自检制度尤为重要。企业应按不同层级、不同间隔建立检查制度,各级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对相关检查不能敷衍流于形式,更不应在发生事故后才去检查。应实事求是地建立设备安全运行常态检查,并一一落实。
5.提高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素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发生
使用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相应的起重作业人员,确保持证上岗,安排“一人一机”,强化内部岗位操作管理技能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作业流程,加强起重作业人员的日常培训考核工作,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记录、交接记录;做好日常点检工作和平时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健康正常地运行。有效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6.按时申请定期检验,及时处理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使用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届满1个月前,向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申请检验的起重机械必须是经企业自检且结论合格的起重机械。企业自检要认真填写专用的《起重机械企业自检记录》,并对所填写的内容质量负责。检验部门查出安全隐患后,应对这些隐患立即确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如实报告监管和检验部门。对于一些确实难以整改的,则依据实际情况通过改造、重大维修等方式进行。
7.多措并举保安全
中图分类号:TH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016-02
文章根据起重机械实际作业的情况,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1 起重机械事故
1.1 失落事故
起重机械作业过程中,吊载吊具或者其他重物在空中坠落会威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这类事故称为失落事故。失落事故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1)脱绳事故,起重机械吊载重物时,重物从吊载绳索上脱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失的发生。脱绳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3个方面,一是在用绳索固定重物时,使用的方法不对,没有绑牢;二是吊载重物时,重心没有调整好,导致重物脱绳;三是吊载重物时,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导致重物脱绳。(2)脱钩事故,重物、吊装绳或者吊具从吊钩上脱落导致的重物失落事故。脱钩事故的发生一般是因为护钩装置故障或者缺失、吊装方法不正确以及吊钩开口过大导致脱钩。(3)断绳事故,即吊装用绳在吊装过程中断裂,导致重物失落。起升绳的断裂一般是因为起吊重物质量过大,超过绳索的最大承重或者是起升限位开关失灵导致过卷,将起升绳拉断。吊装绳的断裂大多是因为吊装角度过大或者吊装绳规格不符合标准。(4)吊钩破裂事故,吊钩破裂的原因可能是材质差或者磨损过于严重本应报废却仍然使用。
1.2 挤伤事故
起重机械作业过程中,挤压碰撞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吊物在吊载移动过程中出现摆动,对附件工作人员造成挤压碰撞。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失误,导致机械运行时速度变化太快,使吊物在惯性的作用下发生摆动;二是指挥人员失误,选择的吊载方案不合理,导致吊物发生摆动,对附近工作人员造成挤压碰撞。(2)吊物摆放时出现倾倒的情况,碰到附近的工作人员。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吊物的旋转方式不对,相关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进行安全防护,也有可能是工作现场管理出现问题,导致吊物发生倾倒。(3)有关工作人员在指挥或检修起重机械时被挤压碰撞。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指挥人员在工作时所站位置不对,与机械或重物发生碰撞,检修人员遭到挤压碰撞则是因为安全防护没有做好,机械操作人员启动机械时发生挤压碰撞。(4)巡检人员或维修人员被挤压碰撞。一般来说,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在机械操作室中,与外面的巡检人员或维修人员的沟通难以到位,这很可能导致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对他们的出现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在操作机械过程中发生挤压碰撞。
1.3 触电事故
在起重机械作业时,可能发生的触电事故有以下4种。(1)起重机械操作人员误碰滑触线,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机械操作室位置设置不合理,与滑触线处于同侧很容易发生误碰;二是起重机械靠近滑触线的一侧没有做好防护,缺乏隔离装置。(2)起重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与附近的高压输电线发生触碰。这一方面是因为起重机械在作业时没有加装隔离装置,也没有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护措施;另一方面是因为指挥出现失误,导致机械操作出现错误,与高压输电线发生触碰。(3)电气设施漏电。这种事故的发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的检修不到位;二是机械操作室没有做好安全隔离。(4)起升绳触碰滑触线。起升绳具有导电性,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合标准,很容易导致吊物发生摆动,起升绳随之摆动,发生触电;同时,起重机械的触电防护措施也没有做好。
除了以上3种事故外,起重机械机体倾翻或毁坏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但相对比较少。一般是因为起重机械结构设计不科学,或者部件使用过久存在疲劳破坏,起重机械作业前支撑工作不到位也有可能造成机体的倾翻。
2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2.1 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
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是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措施之一。(1)起重机械的一切运作都是在操作人员的控制下,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工作资格。而且,在操作人员进行交接时,要对起重机械的制动器、吊钩以及其他重要的在外的部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在操作起重机械时,启动机械要响铃示警;操作机械移动路线与人接近时,也要进行响铃示警;如果有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操作人员必须立刻执行,不论发出信号的是谁;如果起重机械在操作过程中断电,应当立刻把所有操作手柄置零,恢复电力后,也要经过检查再确定是否恢复工作。(2)起重机械的检修人员要做好检修工作,定期对起重机械的相关部件进行维护检查,例如检查起吊用绳的状况、检查吊钩和其他吊具的状况,一旦发现不符合作业标准的部件,必须立刻更换。(3)起重机械的指挥人员在指挥起重机械作业前,要对现场进行全面观察,掌握现场情况,结合具体的作业需求,合理设置吊载路线。
2.2 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检验和监管
起重机械属于特殊设备,在投入使用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检验,负责检验工作的部门必须取得相应的检验资格,检验人员也必须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定期检验能够向起重机械管理人员及时地反馈设备的状况,让使用起重机械的企业单位能够更加重视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果检验部门发现起重机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对于整改的进度,检验部门要进行实时监察,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必须在确定整改完成或没有隐患后,才能让起重机械重新投入使用。这不但能够有效保证起重机械处于正常状态,保障作业的安全性,还能加强起重C械的保养维护工作,有利于设备的长久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2.3 针对触电事故的安全防护管理
对于触电事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1)要控制操作电压处于安全范围内。在电压低于50 V的情况下,即使发生触电也不会严重损害触电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应当控制操作电压处于安全电压之下,一般可以是36 V或42 V。(2)做好绝缘措施。起重机械电气系统中,会采用绝缘材料进行保护,然而随着起重机械的运行,湿度、温度、机械损伤等各方面因素会导致绝缘材料电阻的降低,还有可能出现局部绝缘材料老化,发生击穿漏电。因此,检修人员要做好检查,定时对起重机械电气系统进行绝缘性检查,预防漏电情况的发生。(3)做好屏蔽防护。起重机械上难免会有必须在外的电器,对于这些电器,必须采取屏蔽防护措施,例如设置防护栏以及防护网。(4)起重机械的电气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根据标准,确保配电安全的合理距离。(5)做好接地和接零措施。电气系统如果出现漏电的情况,起重机械上的金属结构很可能带有电压,如果接地和接零措施做好,就能够有效避免人员接触起重机械发生的触电事故。(6)做好漏电触电防护。在起重机械上应当设置绝缘站台,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穿着绝缘性强的专用鞋,防止触电漏电事故的发生。
目前,大量的工程施工都需要起重机械,起重机械在建设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受到相关企业单位的高度重视。相关企业单位必须做好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起重机械的状态良好,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修春松,余水翠.起重机械事故原因分析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4):33-34.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需要,建筑施工呈现出向高、大、难、快方向发展的特点,建筑施工机械化在施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建筑机械化在施工中也存在很多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如何有效地防范这些潜在危险、最大限度地确保起重机械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生产、使用和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建设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控制建筑施工死亡事故发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起重机械的定义及使用现状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国的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建筑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因建筑技术发展和建筑市场的需要,建筑施工呈现出向高、大、难、快方向发展的特点,因此建筑机械化在施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的大型垂直起重机械设备更是以其快速、便捷、高效的工作性能而迅速成为建筑施工中使用最普遍、数量最庞大的起重运输设备。
2 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1)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场前未能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有效检测,安装后自检不严格,使用中的检查、检验、调试不认真;对《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基础混凝土强度、机械设备的行走限位、幅度限位、起升高度限位、回转限制、小车断绳保护装置的安全距离不了解,限定的安全距离随意;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调试不正确,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起重吊钩保险及其它安全防护装置的损坏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施工现场的吊物悬挑平台未定型化设置,设计计算马虎,搭设交底不认真;有的工程还在使用钢管悬挑平台;部分起重机械设备使用未配备指挥信号、指挥人员和司索人员,造成谁使用、谁捆绑、谁指挥,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
(3)物料提升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楼层停靠装置、防坠落装置、超高限位装置、吊篮防护门、自落门不齐全或失灵时,没有及时进行修理或调试。卸料平台搭设不规范、有的未独立设置,两侧防护、底板铺设不严。另外,31m以上的高架物料提升机的整体稳定性、刚性连接的设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4)人货两用梯的限速器检测不及时,上下联络信号设置不齐全等。
2.2 起重机械设备专用配电箱内电器元件设置不规范,TN―S接零保护系统不正确,重复接地设置随意,接地电阻值大于规范要求。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台账资料不完善,装拆专项方案的编审不重视,方案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无实质性措施;部分方案还有明显错误,不能指导现场装拆;起重机械设备的验收、调试流于形式,未能查找出事故隐患。
2.3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专业承包资质的装拆单位相对较少,有些施工现场借用或挂靠有资质的装拆单位,导致实际装拆过程中的起重工、安装钳工、机械技术员、电气技术员、安全员等与装拆备案中的人员不符。
2.4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后、未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规定》要求及时进行检测检验就投入使用,因而施工现场有相当一部分起重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其次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申请检测后、特种设备检测单位从检测到发放检测合格报告时间较长,起重机械设备任凭操作人员的感觉在工作。
3 建筑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3.1完善制度建设,确保有效管理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尽快出台《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管理办法》,把两个《条例》没有明确的要求、概括性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引导建设行业科研检验单位、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等共同参与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从企业的合同签约开始,延伸到安装拆卸方案制定、安拆过程的监督和设备的维修保养,设备的规范化使用,人员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等方面都制订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同时,明确建设、监理、施工、安装、检验单位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安全监督部门、检验单位等职责和权限,明确管理的对象、检验要求、检验周期等。对于检验单位,应根据两个《条例》,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行业检验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各自长处,从而有利于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有利于建筑起重机械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施工机械化与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有效结合,合理的制订检验检测单位的资质要求。只有这样,管理有依据,操作有目标,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才能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3.2重视维护保养,强化人员培训
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对提高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使用意识,都十分有益。在生产活动中,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通过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水平,使设备管理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点,同时,造就一批掌握相关设备基本知识的群体,从事设备的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知识会不断得到升华,反过来又进一步为设备的管理工作服务,这种“人强马壮”的状况,是设备管理的初衷和目标。
3.3重视设备危险源的控制
实行老旧设备检验评估通过对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原因分类进行研究统计出容易引起各种恶性事故的危险源,提出预防措施,并把这种预防措施纳入现场检验规范和现场操作维护要求。如对使用一定年限的设备受力构件、焊缝、安全装置、高强螺栓联接等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检测,结合地基工程知识,对起重机械各种类型基础的设置进行复验,以保证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对于达到或接近设计寿命的设备,实行检验评估。这种检验评估可通过零部件材料、焊缝、安全装置的检验;整机安装后整机性能的检测;设备运行履历的分析;专家评审,最后确定可使用年限。
3.4加强专业队伍的管理,重视过程控制
对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机械安装拆卸应实行严格的专业资质管理。对企业在人员配备、设备要求、管理制度、装拆质量及安全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使从事这类作业的企业都具有相应的条件,确保机械设备安装拆卸的安全。对企业的技术、项目负责人和安装拆卸作业人员实行相应的考核和岗位培训要求。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机械专业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安装拆卸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起重设备安装专业项目经理证书,从事安装拆卸的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岗位证书。在过程控制上,建立设备安全运转巡视制度。挑选素质好、技术全面的人员组成巡视组,定期对在用设备运行进行巡视。小故障立即予以排除,大故障及时通知专业维修队进行检查处理。
4 结束语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产品的选型安装、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用保养维护,产品的检查等方面。要从源头上减少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只有居安思危,在依托现代科技创新的技术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技术、管理、体制和教育上多层次、多方面的改进,才能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
参考文献:
[1]罗庆亮.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M].电力安全技术,2005(10).
[2]苟志远.起重机械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起重运输机械,2003(08).
[3]张嘉洁.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建筑施工,2006(8).
中图分类号:TU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057-02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超高层的建筑施工日益增多,起重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成为降低建筑施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但在施工管理中经常发生为赶工期而忽视对起重机械设备的维护与安全管理,因此,在建筑施工中由于起重设备的安全原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也不少。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就如何加强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相关探讨。
1 起重机械存在的安全问题
起重机械存在的安全问题原因十分复杂,通过对近年来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使用中倒塌事故原因的分析,大多是由于塔机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到位、超载、安全装置失灵、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不落实等因素造成的。2011年,通过对19台塔机进行现场检测,并对12台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塔机受力最大部位、应力集中部位主弦杆母材和焊缝以及焊缝热影响区进行磁粉探伤和主要受力构件超声波测厚检测。
1.1 安全装置失效
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主要有: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升高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吊钩防脱绳保险装置、风速仪、钢丝绳防扭装置、钢丝绳防脱装置、小车断绳保护装置、小车断轴保护装置和缓冲止挡装置、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失效造成塔机起重臂倾覆和倒塌事故的占有很高的比率,因此必须引起我们对塔机安全保护装置的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等相关强制性条文均明确规定“塔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失效的,不得使用”,JGJ59-99标准把塔机单独作为10个分项中的一项,力矩限制器、限位器、保险装置这3项被列为保证项目的前三项,占33 %的权重,可见其重要性。我们检查时发现,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失效的或未设置的占63 %的比率,现状触目惊心。
1.2 连接螺栓松动
起重机塔身标准节的联结方式主要有盖板螺栓联结、套柱螺栓联结、承插销轴联结和瓦套法兰盘联结等。其中,套柱螺栓联结因其安装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中小型塔机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工作机理是通过预紧力使标准节结合面产生摩擦力,塔身利用该摩擦力来传递或承担吊重载荷。现场检查发现标准节螺栓松动的占47 %。螺栓松动,会导致螺栓与标准节连接件之间相对运动,螺栓受力机理改变,使得螺栓和标准节主弦杆发生早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增大,从而酿成严重事故。
1.3 自制附墙杆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禁止擅自在建筑起重机械上安装非原制造厂制造的标准节和附着装置”。擅自制造的附墙杆,用槽钢或圆钢管与建筑物焊接固定,其长细比λ大于120,不可调整长度。从设计计算角度看,附墙杆内力无法计算:擅自制造的附着装置,多数改变了其标准附墙装置的结构,省略了附墙连接基座(如附墙杆两端部与建筑物的连接、与塔机附着框架的连接不采用铰接,而是焊接固定。改变后的附着装置连接结构,将原附墙杆系刚性框架二力杆计算模式变为超静定结构。三拉杆式或四拉杆式附着杆系的两端头焊接固定型式甚至为多次超静定,使杆件和节点受力难以计算)。从管理与检查角度看,不安全:附墙杆焊接固定后不可伸缩,违背了附墙后可调整塔身中心距、呈水平态的设计原则;将附墙杆直接焊接在建筑物外墙预埋件上,增加了弯距、产生应力集中,改变了铰支座只有水平力和扭矩两种外力的设计原则;将附墙杆直接焊接在建筑物外墙预埋件上,作业中难把扶、难施焊,焊缝质量得不到保证,焊缝位置易开裂;改制的附墙杆,加长部分截面小于原标准附墙杆的截面,抗弯性和抗拉性都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1.4 结构件腐蚀与裂缝
JGJ196-2010第2.0.16强制性条文规定“塔式起重机在安装前和使用过程中结构件上有可见裂纹和严重锈蚀的,不得使用”。2009年5月2日一建筑工地发生塔机倒塌事故,事故原因就是标准节金属结构存在严重疲劳裂缝和锈蚀。我们在对使用超过5年塔机的受力最大部位、应力最大部位主弦杆母材及焊缝进行磁粉探伤和超声波测厚检测时,发现结构件臂厚腐蚀程度虽然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10 %,但均有不同程度腐蚀;并且发现1台塔机的标准节结构件有横向裂纹,若不及时发现,可能已造成塔机倒塌事故;检查中还发现许多塔机基础没有设置排水设施,长期浸泡在水中,且地处钱塘江边,地下水是咸碱性的,预埋节结构件锈蚀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可能酿成事故。
2 加强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严格执行塔机检查保养制度
塔机使用单位应委托专业单位定期对塔机进行检查,在与维保单位签订协议时,必须明确维保单位的责任,对每次维保必须专人监督,严格按照“清洁、、调整、紧固、防腐”十字作业标准进行,认真填写维保记录。塔机基础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重点对金属结构件、各传动件、限位保险装置等易损件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落实整改;连接螺栓要定期检查预紧力矩。
2.2 严格执行塔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塔机司机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了解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机械原理、保养规则;在塔机使用前,应对司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增强责任心,司机必须按规定对塔机的小车变幅和动臂变幅限制器、行走限位器、力矩限制器、吊钩高度限制器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必须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和拆除;对工作现场周围环境、行驶道路、架空电线、建筑物以及构件重量和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严格按照塔机安全操作规程和塔机“十不准、十不吊”进行操作。
2.3 严格实行塔机探伤和安全评估制度
在备案时,塔机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政府监管部门必须要求提供主弦杆母材和焊缝探伤检测合格报告;对超过一定使用年限的塔机,严格按照《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09)》第3.0.2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检测机构进行性能试验、结构应力测试和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使用最长有效期限按JGJ/T189-2009第3.0.10条规定执行。
2.4 附墙装置
附墙装置不得擅自改造,应到塔机生产单位购买,要按照塔机说明书的要求架设,超长的附墙支撑应另外设计并有计算书,进行强度和稳定性的验算;附着框架保持水平、固定牢靠与附着杆在同一水平面上,与建筑物之间连接牢固,附着后附着点以下塔身的垂直度不大于2/1 000,附着点以上垂直度不大于4/1 000;与建筑物的连接点应选在混凝土柱、剪力墙靠楼面处或混凝土圈梁上,用预埋件或过墙螺栓与建筑物结构有效连接;建筑物附着点处钢筋混凝土强度以及连接基座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强度必须大于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强度。
2.5 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
在塔机司机室内安装有状态显示功能的智能型力矩限制器,一旦超负载作业就自动报警,降低因超载作业引起的事故;在塔机上安装集塔机运行监控硬件设备、塔机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软件、数据传输系统、在线监控管理系统平台四大系统于一体的塔机数字监控系统,降低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风险。
2.6 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政策引导
在安全管理标准化考评中予以倾斜,对企业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予以加分;强化对塔机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监管资金保障,积极与塔机专业检测机构联动和合作,定期对塔机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整治检查,通报检查情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3 结束语
总之,“安全第一,生命高于一切。”通过加强对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开展专项检查,督促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履行安全职责,抓好安全生产,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员必须具有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机械在安拆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类事故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温建平.塔式起重机使用方面的危险因素[J].大众标准化,2003(2).
[2]伍群峰.浅议如何加强塔式起重机的安全使用管理[J].科技广场,2010(04).
Enhance Lifting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No.3 Engineering Company,Qingdao 266033,China)
摘要: 对常见的起重机械事故进行分类,并从机械设计、安装、维护等各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专业素质等预防措施与对策。
Abstract: The article classifies the common hoisting machinery,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ccidents from mechanical design,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and so on, puts forward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perfecting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ersonnel.
关键词: 起重机械 安装 安全管理
Key words: hoisting machinery;installation;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H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029-01
0引言
起重机械是一种以间歇作业方式对物料进行起升、下降和水平移动的搬运机械,其基本特点就是经常性的起动、制动、正反方向运动。电力生产企业通常使用起重机械检修设备,因为较长时间不用,带病作业难以发现;起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都没有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尤其是在机械的安装方面,各种起重机械的多样性及性能的差异性,使得起重机械的安装步骤及方法也较为复杂,容易造成安装和维护事故。除此,通常情况下起重机械会和电厂相互关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设备老化,配件很难买到,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起重机械的技术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完善,使用时间较长的老化机械变成了不符合标准的起重设备。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更需要正确使用维护起重机械。
1常见重机械事故类型
1.1 起重机械对工作人员挤压碰撞伤害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械速度不稳定,会使吊装物(具)产生较大摆动;或者由于指挥失误,不合理的吊运路线,吊装物(具)产生剧烈摆动,挤压碰撞人;巡检人员、维修人员没有和司机充分联系;检修作业中必要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
1.2 触电或电击伤人触电和电击伤人通常有以下几种:滑触线和起重机械司机室在同一个方向,司机上下起重机械与滑触线接触发生触电事故;露天作业中起重机械和高压线接触;在电气设施中有漏电现象;起升钢丝绳和滑触线接触。
1.3 坠落伤人高处坠落主要发生在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中。包括:检修吊笼坠落、跨越起重机时坠落和安装或拆卸塔身时随塔身坠落。
1.4 机械(部件)坠落伤人是吊物或吊具从高处坠落砸向作业人员与其他人员。这种伤人事故属于起重作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事故之一,危险性特别高,后果严重,经常出现人员死亡事件。
1.5 机体倾翻伤人机体倾翻是指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整台起重机倾翻。这种事故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毁损。其发生原因主要有:操作时起重机的臂幅摆动太大,负荷超标,使得起重机重心不稳;没有在操作时使用安全支撑器。这种事故在露天作业中比较多见,主要是流动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
1.6 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伤人由于没有安全装置,或在装置失灵时没有及时检修,导致装置安全防护作用丧失,操作不慎、超负荷等一旦发生,翻车、碰撞、钢丝绳折断各类安全事故就会不可避免。如果没有安装安全罩等安全防护设备,起重机的齿轮和传动轴就很可能会把人的衣服卷入,造成伤人。
2主要事故原因分析
2.1 作业人员资质起重工作为特种工之一,国家明确规定必须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证书持证上岗。有的企业由于减员增效的压力,不愿在特种工安全培训上增加投入,致使专职司机少,为安全生产造成隐患。
2.2 起重作业人员的分工目前,许多企业的起重指挥、司索工、起重司机在起重作业中分工不明确、不具体,工作中常出现一人多职的情况。人员精力分散,容易诱发事故发生。
2.3 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起重机械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加之受荷很大,所以机械耗损较为严重,特别是承重部件磨损更应引起重视。而一些企业因为生产进度等方面的压力,没有专业人员定时的周期性检修,忽略了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极易发生事故。
2.4 重作业现场安全管理部分国内电力企业没有与大件物品、高风险吊运有关的调运方案,即使是有也可能存在内容不健全、方案只为应付检查等问题;普通调运则存在开工前缺乏统一部署,准备不足的问题;安全监督人员不清楚应该检查起重作业的哪些环节;连续、长时间的调运没有控制措施。
3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3.1 健全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刚问责任制,建立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与起重机操作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工作者的行为,健全安装,维修人员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保养制度等。
3.2 加强培训教育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的要求,所有起重司机在通过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举行的考试,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起重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按照相关规章操作,严禁违规作业。
3.3 完善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完善起重机上升限位、重量限制、行走极限位置限制、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力矩限制等。
3.4 实行系统安全管理从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报废等环节对起重机械进行全程科学、全面、规范、有序管理,要保证所使用起重机具有合理的设计结构,先进的技术水平,良好的质量,安全、可靠、舒适的使用性能。
3.5 完善机械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健全起重机安装拆卸、操作、检修维护、检验4个队伍。
3.6 发达国家正在努力研究智能型起重机在这种其中几种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微电脑、红外线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等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可以探测是否有人等障碍物存在与施工现场。
4结论
4.1 起重设备是特种设备,国家规定对此类设备必须进行强制性定期检验。
4.2 只有在各个层次都高度重视起重机的操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
4.3 智能自动化和微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微机控制技术引入起重机设计中,形成了集中控制系统,起重机械的可靠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重大建设的事故层出不穷,而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可靠统计得知,以起重机械为主,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与此相关的法律条例,但是仅仅依靠法律的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起重机械加强自身安全管理,利用大数据来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性,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找出来,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经验为基础,使重大建设工程起重机械的管理可以朝着信息化方向转变。
1 起重机械具体的管理流程
1.1起重机械的进场环节
起重机械的初始环节就是进场环节,这个环节在起重机械管理流程当中非常重要,需要严格的进行把关,也是进行安全监管的重点。起重机进场主要由自购和租用两种方式组成,施工单位对于以自购形式进场的起重机械要进行严格检查。制造单位要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制约下,对其设计文件和产品合格证明以及使用说明书等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安装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的要求,在自身许可证施工范围内,承揽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施工单位可以和安装单位确立具体的安装合同。
1.2起重机械的运行环节
当起重机械进场后,就开始进入安全管理的范围之内,可以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起重机械进行具体管理,将监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各自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循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安排特定的专职工作人员经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如果发生问题就要立即停止工作进行修理。施工单位还要定期精细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1.3起重机械的退场环节
当具体的施工过程完成之后,起重机械开始进入退场环节,这也是起重机械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施工单位最后一班岗要做好,特别要针对起重机械的拆卸环节。安装单位要提前针对拆卸过程制定具体的拆卸方案,针对移动式的起重机械要做好退场环节,对于安全技术档案要进行妥善保管。
2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单位
在采购起重机械的时候,施工单位对起重机械自身质量要求不高,对于具体安装人员审查也不够严格,安装单位也没有设置具体的施工方案,甚至有些施工单位的起重机械管理根本就不存在,这就会引起很大的安全隐患。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构不够明确,而日常工作检查和保养也常常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具体的工作常常都没有明确的记录。除此以外,起重机械相关作业人员在资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一些监管条例的相关要求也无法满足。
2.2监管单位
现阶段监管单位的安全管理还不够强,很多监理部门都没有比较专业的监理工程师,普遍都是其他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兼职,因此其安全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与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相关法律法规都不太熟悉。
2.3建设单位
建设工程设计的知识非常多,起重机械的进出比较快,因此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大部分都是表面工作,对于具体的运行状况的了解比较少。
3 大数据和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3.1安全管理的信息系统
起重机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就是安全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比较复杂,它可以将各种各样的信息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可以对决策形成一种强大的支持。它还可以利用既有的信息来预测未来,依据不同的管理层次,给出具体不同要求的报告,可以很好控制工程的行为活动,可以帮助工程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将工程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3.2起重机械信息化管理界面
主要是以起重机械的周期理论为基础,从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流程为出发点,对于起重机械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具体划分。以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单位为基础,设置具体的登录界面,而且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情况,设置具体的使用权限。拿施工单位管理界面来说,它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就是将各种和起重机械有关的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进行收录。静态数据主要包括起重机械的类型和型号以及进出场方式等等,而动态数据主要由起重机械运行状况和操作人员持证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培训等等。
在监理单位的管理界面使用过程中,针对施工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检查,对于使用单位具体的管理流程可以进行严格规划,使起重机械具体的安全制度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在建设单位监督管理界面中,可以将后台运行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统计功能模块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将其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个程度上起重机械工作效率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3.3安全管理信息化的系统的运行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数据的访问权限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针对所有的信息内容可以采取分层管理的方式,不同的单位要对它们设置不同的权限。起重机械使用的具体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安全管理系统的动态数据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继续拓展,并且其维护性也要不断得到加强。系统设计框架要具备很强的扩展性,无论是管理权限的变化,还是管理范围、管理业务发生变更,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4 结语
通过以上综合论述,随着经济的发展,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需要和大数据进行有效结合,不断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将具体监督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将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可以研发出更多的与此相关的信息系统软件,促进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型起重机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确保大型起重机械使用和管理安全
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责任到位。在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大型起重机械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需要责任落实到人,安全思想落实到位,对于施工现场,质量、进度和安全必须要统一起来,安全施工是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也是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基本保障,对让每一位机械操作人员意识到大型起重机械在施工现场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时刻注意现场的安全生产。
二、做好安全等级评定,确保管理到位
为了准确地对桥梁工程大型起重安全等级进行评定,须在不同设备的风险主估、事故预防措施与监控的基础上建立起重机械安全评价的体系。起重机械安全评价的环节包括:设计、安装、使用、维修、制造、改造与报废等,其评价内容包括:凶险性识别与计算风险率,通过这两个内容对安全体系进行评价,指导人们安全规范地操作,降低起重机械危险程度。安全评价体系分为分为四大类:
1.安全预评价
其评价过程是在设计起重机与生产起重机前进行,主要目的是对此项目的危险程度与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可靠的起重机安全技术设计与管理策略。通过安全评价系统寻找起重机在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与在害因素;并通过既定的评价方式对危险程度分析其引发的条件;按照相关安全质量条例或标准,针对起重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时做出解决对策。
2.安全验收评价
对起重机出厂前或生产结束后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检测、查找与检验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可靠的技术整改措施。
3.安全现状评价
对起重机现状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寻找起重机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并确定它危险程度等,根据起重机的危险系统做出安全可靠的对策。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依据评价资料收集信息,通过合理的安全评价方式识别危险,并将安全系数值分析出来;若有较大事故隐患,必须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事故造成的最大影响范围,分析其造成的最大损失及事故发生的概念,对分析出来的事故通过量化安全参数进行整改。
4.安全专项评价
安全专项评价是按照政府监督机构要求而设立,主要是分析评价起重机安全问题,比如起重机注册登记的设备评价与整治设备评价等。安全专项评价主要是评价某一类起重机潜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其主要目的是寻找起重机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并确定它其影响程度,并做出可靠安全的措施。
三、做好大型起重机械安全责任体系的划分
大型起重机械安全责任的体系是明确以下七个部门的责任。七个部门如下:起重机械安全监管部门、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租赁单位、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租赁单位主要的职责是办理起重机械出租之前的产权备案,建立与完善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档案使用单位通过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与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建立全面的起重机械维护与保养制度。施工总承包单位与监理单位的责任是查验产品合格证、起重机械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核实安装单位、审核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方案、制造监督检验证明与备案证明与查证特种作业人员的证照,并实践监督管理。监理单位实行监管与安装的职能。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若发现安全隐患,则要求施工单位特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建设单位是配合监理单位的工作,在接到其报告后,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安装单位对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卸方案要严格的重视,管理其质量的编审与执行情况,并指定专职人员对现场进行监督与检查。建设主管部门作为监管的主体,担负着监管起重机械安全的重要工作,管理起重机械的实施方案;以法律制度为标准,协调以上六个单位的工作,充分发挥它们的管理职能。
四、做好大型起重机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1.严把大型起重机械设备质量关
大型起重机械设备的施工操作,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监管到位,做好相应的检查,对于起重机械设备的市场准入资格不合格的情况,要坚决不予进场,对于施工中发现存在安全问题,必须要求停业整顿,而且要加大处罚力度,严肃处理。
2.规范大型起重机械设备操作关
由于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大型起重机械特种设备的多样性以及工况的动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起重机械事故的概率。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切实有效的施工管理,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于没有操作证件的操作人员坚决不能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对于大型起重机拆卸过程中,施工单位更应该做好相应的操作关,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狠抓起重机械设备安全关检验
检测工作必须认真,需要做好定期检测,狠抓工程质量,消除各种隐患,避免起重设备突发各种事故。作为起重机管理的安全部门,应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定期的进行检查,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对从事起重机械安装,操作的企业进行检查,确保他们具有相应的资格,能够合法的经营相应的业务。二是要对起重机械的相关制造企业进行安全认证,对起重机械产品进行相应的质量监督。三是要做好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的检验,对新安装和进行维修的起重机械设备要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检验,确保能够进行施工操作。并且要确保大型起重机械设备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对于未进行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起重机械设备,要坚决不予进行施工操作。
4.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培训
由于大型起重机械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危险性很高,而且在工作中很辛苦,导致大型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严重流失,造成现在从事的人员及专业技术参差不齐。有一部分人员对大型起重机械的结构和性能等专业知识认识不到位,致使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得到正确的维护和保养,不能及时消除机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所以,在施工单位冬季闲暇时,应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管理力度,加强相关人员的经验交流。
五、总结
大型起重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需要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施工工作,做好各项安全技术的检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作者:白占勇 王瑞峰 单位: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0 引言
在水电厂建设与生产的过程中,起重机械设备属于重要的机械设备,加强其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起重设备属于特种设备,一旦起重设备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安全,一般来说常见的起重机械安全事故主要有吊物坠落、高处坠落、吊物挤撞、触电、吊车倾翻、绳索绞碾以及机械伤害等。造成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防护装置出现缺陷与故障。起重伤害事故具有较高的伤害程度,并且事故频次较高。水电厂在进行起重设备的管理上,需要针对多方面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保证起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下文从起重机械的选购安装与维护、运行管理以及安全技术检查三方面对于如何构建完善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
1 起重机械的选购安装与维护
在水电厂进行起重机械设备的采购时,要对于采购设备的设计以及制造企业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保证所选择设备具有正规的安全证书。在起重机械出场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技术检查,并且保证所选购的设备具有检验合格证。在进行起重机械的安装与修理之前,要与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提前沟通与联系,并且与当地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申请,保证经过许可的前提下进行安装与修理。在进行安装与修理企业的选择上,要保证相关企业具有足够的资质证明。如果水电厂企业内部自行进行安装与修理,也要进行安全认证。起重设备在经过安装与修理之后,要与地区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申请,在经过检验合格之后,再投入到生产使用当中。完成施工验收之后,相关单位要将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修理技术文件与资料进行归档处理,为日后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2 起重机械的运行管理
在起重设备的运行管理中,要对于相关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于相关人员的作业行为进行规范,严禁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一般来说,起重设备的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由司机守则、起重机械维护和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检查制度以及相关人员考核制度构成。只有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才可以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控制,为开展下一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执行依据。
第二,对于现有安全技术档案管理进行重视。安全技术档案是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起重机械设备的出厂技术文件、安装记录、修理记录、验收记录、试验记录、使用记录以及相关事故记录。
第三,落实运行检查制度。在日常运行检查时,要以年度检查、每月与每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对于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上报与处理,严禁起重设备在不良的状态下运行。对于起重设备的荷载试验中,要按照额定的速度对于起重设备的回转、起升以及变幅等安全性进行检查。对于停用1年以上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起重设备的正常运作。对于经过地震以及重大事故的露天作业设备,在使用前也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在每月要定期的对于起重设备的制动器、安全装置、离合器等进行检查,并且保证滑到、开关、配电盒正常工作。在每天要对于几种设备的制动器、控制器、限制器以及轨道与钢丝绳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加强操作规程制定以及作业人员的培训。在进行起重机械的使用过程中,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操作流程,并且结合起重机械的实际特点与操作要求,保证操作规程的科学、合理。在针对于作业人员的培训上,要保证作业工作人员经过全方面的培训,保证作业人员按照规定进行作业,保证作业的规范性。
第五,落实台账管理制度。台账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再现的手段。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做过的工作一晃即逝,只有将安全生产工作的活动过程通过台账的文字图片来进行详细反映,从而得以再现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项管理活动的具体情况。在起重机械的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台账、安全生产制度台账、安全生产会议台账、安全生产活动台账、安全检查及整改台账、各类事故及处理台账、发文及信息台账、安全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台账、法律法规台账、安全生产工作信息台账,进而有效的保证台账管理制度的开展。
3 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检查
起重设备的安全技术检查是保证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是直接的安全生产控制手段。
3.1 钢丝绳的安全检查 在进行起重机械的使用之前,要对于钢丝绳的损坏程度进行检查,保证钢丝绳符合机械使用的需求。对于钢丝绳检查时,如果发现钢丝绳的1个捻距内断丝数超过总丝数的十分之一;磨损量大于直径的40%或者钢丝绳出现死结等情况下,要及时的避免钢丝绳的应用,并且及时的进行钢丝绳的替换。
3.2 吊钩安全检查 在进行吊钩的安全检查时,如果吊钩存在变形、裂纹以及磨损等情况时,要及时的进行报废处理,并且不得进行焊补继续使用。如果吊钩的危险断面磨损大于原尺寸的十分之一、开口度与扭曲度过高、吊钩颈部与断面发生变形、板钩心轴磨损过高等情况时,必须对于吊钩进行替换。
3.3 滑轮与护罩安全检查 在进行滑轮与护罩安全检查时,要保证滑轮的转动没有缺损,并且转动灵活。在滑轮与护罩安装的过程中,要保证安装的完整与牢固,如果滑轮出现裂痕、不均匀磨损、轮槽壁厚磨损等情况要及时的更换,防止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滑轮护罩。
3.4 制动器安全检查 对于制动器的安全检查过程来说,要保证制动器具有可靠的工作状态,并且相关安装与制动力的标准符合相关规范。在进行制动器检查的过程中,对于制动轮与磨擦衬垫的间隙要仔细测量,保证缝隙均匀,并且闸瓦开度小于1毫米,闸带开度小于115毫米。对于制动轮的表面检查过程中,要保证制动轮表面没有污染,不存在动能性的缺陷。
3.5 司机室安全检查 在进行司机室的检查上,要保证司机室安全与牢固,悬挂于支撑部分具有牢固的链接。构造与布置的过程中,要保证司机室具有足够的视野,并且具有良好的操作与维修的条件。当发生起重机械事故时,司机室可以第一时间为司机提供逃离的条件,帮助司机第一时间脱离危险,避免司机人身受到伤害。司机室要配备齐全的门锁、座椅、灭火器以及报警装备。
3.6 安全防护装置检查 首先,要保证超载限制器的有效工作,如果荷载达到额定的90%时,第一时间进行报警,避免由于超载情况所发生安全问题。在对于力矩限制器的检查时,要保证起重载荷力矩达到额定起重力矩时,进行报警。其次,要对缓冲器以及相关电气保护装置进行安全检查。如果起重机械设备在工作中遇到危险,要第一时间进行断电操作,保证危险动作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要保证安全标志与消防器材配备齐全,生产现场的危险设备要配备配套的安全器材,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使用。在照明设备的设置上,要保证现场有足够的照度,相关检修等以及照明电源采用独立的电源进行供电,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照明器材失效的问题。
4 结束语
水电厂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管理内容,需要对于起重机械的选购安装与维护、运行管理以及安全技术检查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相关人员受到人身健康的威胁。
参考文献:
[1]郑惠立.从起重机械的工作特点看其安全技术检查与管理[J].科技风,2012(04):122-122.
[2]高红艳.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21):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