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1 17:40: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1)

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也就是在调查研究初期,因为我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情况不太清楚,因此采用开放式问卷,以填空题的形式先在本校八年段的二、四两个班级(共 93 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对初中数学感兴趣吗?请简单用一句话描述你对初中数学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理由:调查后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在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资料后,再设计一份封闭式问卷(见附录),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

第二次调查,第二次是对本校八年级(1)、(2)、(4)三个班级的所有同学(143名)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43份,收回的也是143份,调查后对问卷上的回答逐个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出每个答案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3. 调查结果显示

3.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刻不容缓

3.1.1只有近40%同学对数学感兴趣(其中很喜欢的只占总人数的7%,喜欢的占33%,还有41%的同学对学习数学情感体验一般,19%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学习数学)。 

3.1.2数学科在所有学科中,按学生喜爱的程度,排在第一的只有8%,排在第二的有19%,排在第三的占46%,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27%。

3.1.3喜欢做数学作业的同学只有 27%(其中很喜欢的只有 3%),而有近60%的同学对做数学作业很勉强,还有13%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3.1.4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兴趣爱好”的只占17%,是因为“中考的压力”而学数学的有27%,而有34%的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是认为数学“有实用价值”,还有 22%的同学是由于“老师要求得严”才学数学的。

3.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信心,很少有人自主学习数学,大多数人学习数学依赖他人。

调查中发现:初中数学课堂中,最喜欢“听老师讲解”的人数占 47%,最不喜欢的只占4%,最喜欢“与同学讨论”的人数占32%, 最不喜欢的只占3%,而最喜欢“上台板演”与最喜欢“上台当小老师”的人数分别只占4%与3%,但最不喜欢的却分别占44%与35%,最喜欢“举手发言”的人数只占 12%,最不喜欢的也占 14%。 这说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我,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很少自主、主动学习数学,这恰恰也是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标志。

3.3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自于教师方面、学生自身、学生家庭及教材内容本身。

3.3.1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有24%是因为“小学数学基础好,从小就喜欢”,只有8%的同学是因为“老师讲得好”才喜欢,而有48%的同学是因为感到数学“学了有用”,还有6%的同学是因为觉得“数学易学”而对数学感兴趣,还有5%的同学有其它原因。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能否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了有用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 

3.3.2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有36%是因为“小学数学基础不好,从小就不喜欢”, 有 12%的同学回答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而认为数学“学了没用”的同学只有5%,但认为“数学太难”的同学却有44%,还有3%的同学有其它原因。这说明,教材内容偏难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小学数学基础是否打好, 也是学生对数学兴趣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材内容需要降低难度,学生自己也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打好基础。 

3.3.3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最喜欢这一类型教师的学生占43%,而最喜欢“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数学教师的学生只占13%, 最喜欢“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数学教师与最喜欢“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数学教师,分别有23%与 21%。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4.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

篇(2)

学科目设置有研究性的学习计划,针对特定的化学问题,制定特定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养成比较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这样学生在面对化学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提升自身的化学素养。

1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流程

在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之内,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针对自身水平选择学习模式。在全新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框架,并且要实现教学方案的新颖,发掘全新的化学解题思维。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就要结合实际的化学案例,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解答,在高效的研究性学习中,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

1.1明确目标

初中化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利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的效果,这是课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达不到的,可以说,生活实际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因此,理论联系实践,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研究性学习可以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方法,确立自身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目标,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1.2内容构建

在确定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目标之后,就需要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内容构建。化学在污染问题方面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将此作为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的一个方向,引导学生对这方面进行内容构建。要对附近的江水、河水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的污染状况,也可以查看附近工厂的化学污染情况。1.3设置条件在假期期间学生可以自行完成计划的研究目标。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目标,选择实效性比较强的规划进行调查,更好地完成初期计划。在相关的实践工作完成之后,学生还要在书写报告的时候将自身的感悟写在其中。

1.4总结感悟

在学生确定设置条件完成相应的实践报告之后,教师可以找几份比较好的,作为模板样本,为别的学生提供参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大概了解流程,从而在化学学习方面有更加优秀的对策。

2研究感悟的累积

在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下开展教学工作,建立初中化学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与新课改下对初中化学的要求基本吻合。另外,研究性学习不能够脱离教学实践,研究方向要建立在教材基础上,并且以此为先决条件,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实现初中化学的多元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力的动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不能单一的选择某一种研究方式,在对研究性学习实践方法的时候也不能过于单调,而是要鼓励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还可以深入生活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趣味性比较高的实际问题。在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之前,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查看相关资料,了解工厂的大致情况,利用了何种化学原理等等,使学生在参观之前就有大致的认知,方便学生自身可以积累更加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经验。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由点到面地突破,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主观上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现有条件,很少有机会取参加相应的研究性实践,自身的探索能力和思维水平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只能是被动学习。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弱化教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建立化学信息认知到总结归纳的思想体系。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实现化学学习的高效性。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广度,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某种问题,进行建立在化学基础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强调这一问题的化学属性,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索学习。化学研究性学习是对化学课堂的延伸,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消除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建立开放性得到研究课堂。改变学生僵化的思维,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各方面渠道中都是可以获取到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机会,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交流,这是传统学习环境做不到的。学生在各自的研究小组中,再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展开研究性活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在研究性学习成功时反馈给自身的成就感。

3结语

初中化学是打开学生化学学习的大门,能够为学生化学学习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会引导学生后续化学学习也会有很强的创新性。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掌握化学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兴趣,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南措卓玛.初中化学研究型课堂教学构建的思考[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

[2]姜兴珍.探究性实验在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再认识[C].//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2007.

[3]杨利坤.初中化学新课改下说课的基本原则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3)

有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宜在初中进行,也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到校外学习活动,这都是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应对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先行,做好选题指导

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预案,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应做的事设置得详细、具体,特别是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学会观察,发现问题(研究课题)、记录问题、查找资料。初步理解寻找信息的途径,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尝试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概括,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我们在选题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知识能力所及的课题,将其范围界定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象的范畴内。

通过动员,学生的研究热情很高,很多小组都提出自己的课题,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其中利国地区微山湖生态系统研究这个问题比较切合实际,但有些大,分工不明确,为此我将该研究性课题细化为:水资源以及养殖业;微山湖周边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调查;南水北调对利国地区生态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初中生在智能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水平较弱,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相对很少。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辅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要求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精心设计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重演”地理学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像地理学家那样观察、思考、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按照分工的小课题进行网上和图书馆、阅览室杂志中资料的收集,然后做出资料卡;做成一份问卷调查,由微山湖畔黄山村的学生进行调查;由我本人亲自带队到事先选好的地点进行考察、拍照、采集样本。最后按照分工进行材料的分析、整合、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展板的设计。后来我们通过学校将“对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保护的建议”报送给相关部门,受到环保部门的好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问题,主动地运用了所学的地理知识、理论去分析问题,如绘制利国段微山湖简图、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气温和降水图等,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进行学科间知识的借鉴,如生物、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我也通过自己的收集给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平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通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有利于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励评价,展示成果

初中研究性学习评价必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依照初中研究性学习具体目标进行评价。评价中不能太注重成果,不必太关注“做得好不好”,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是否做了”,多进行过程指导;要运用表扬勉励的手段,分阶段评价的方法和从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篇(4)

引言:新课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理念转变成“以培养能力为最终目标”。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多是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天然矿藏”,而其又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可见,初中地理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绝佳“土壤”。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模式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涉及到综合知识,但却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虽然是通过活动开展实现的,但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是也问题为载体,但因其研究性而不等同于问题课程。它不局限于单纯的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研究问题为载体,自主的进行研究活动。这里的活动不仅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请教专家、形成研究报告等一系列实践。

二、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为初中生学习地理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在于造福社会,而在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而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学而言,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其关注社会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了解基础地理常识外,还能够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三、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成绩提高的背后往往是兴趣的驱使。与真正的科学研究相似,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最好导入就是学生的兴趣。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前,老师可以先设法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通常最开见效的方法就是设置情境式的导入。例如,学习月相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重新演绎《福尔摩斯》中的片段,设计一个犯罪场景当中出现了新月,要同学们协助破案,根据现场照片确定案发时间。这样有趣的引入,可以让学生马上对月相产生兴趣。之后老师可以再与学生探讨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二)合理利用教材,从教材中引申研究主题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提供的纲领,将其丰富后,呈现给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课题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中国的气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就让同学们去了解自己家乡的气候。在课堂上,老师让尽量多的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状况,挑选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将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城市进行深入了解其气候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请教专家或查阅资料,为本组负责的城市制作一个以气候为主题的介绍PPT,可以模仿某些纪录片的呈现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主题一定要是围绕教学大纲,但贴近日常生活的,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取材,找到解决途径。这样的研究性课题才有意义,才能够真正让学生用心去做。

(三)科学安排课时,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充足时间

普通的一节课可以以45分钟为单位,合理安排。但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更加灵活。尤其是在学生讨论、确定方案、实施方案的环节,除了需要充足的时间外,还甚至可能需要到教室外去进行。这些都需要老师能够对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将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集中,也可以将暂时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转移到之后的课程进行教学。视情况需要,老师还可以适当将几节课调整到一起,腾出一整块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充分得环境让他们去开展研究。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的创造性,而激发创造性最好的环境需要是积极的、宽松的。这需要老师进行充分得协调。

(四)转变观念,适时指引

老师在传统教学中,是传授者、实施者。但在研究性模式的教学中,老师的角色有了更丰富的转变。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件艺术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了解了学生,也获得了陪伴学生成长的经历。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但其不是科学研究,仍然是教学,需要老师起到组织者、设计者及导师的作用。首先,组织者角色要求老师能够为学生设定有价值的研究性主题,所谓有价值指的是既有实际研究意义,又能够高效率的提高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体,毕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其次,组织者角色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待研究的内容对教学形式进行适当得组织,若教学活动需要场地,或其他形式的学术活动,都需要教师做好组织者。第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还是学生课题研究的导师,保持学生将活动始终聚焦在研究主题上,并在学生遇到问题,迷失方向的时候,老师需要及时给予方向性引导。

结论: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这些新教学理念的催生下,研究性模式的地理学习可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发挥其独特魅力。然而老师需要注意,在教学中将教师的角色合理定位,不能过分干预也不要放手不管;合理安排课时,给研究性学习以足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主题,兼具研究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以及其研究性学习的行为。

参考文献:

篇(5)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社会地位也不断的提高,随着课改的深入推广,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已经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这与我国社会发展不谋而合。如今,社会更加需要有超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广阔思维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教育中完成。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启蒙课程,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其理论知识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光靠死记硬背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为此,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去完成化学试验被认为是一种好的化学教学方式。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我们也经历过初中,在刚刚开始接触化学的时候我们会对化学实验以及学习充满兴趣,因为化学实验能够激起我们学习的兴趣,可从实际的初中化学实验课上看,化学实验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

(一)实验课上学生主体地位模糊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被明显体现出来,学生依然扮演这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兴趣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学习方式更是单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能认真的去思考,也无法转换思维角度去学习,更加不会应用研究性学习理念去学习,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禁锢。

(二)教师对化学实验课认知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上,对实验教学所带来的效果以及表现出来的功能都存在着单一化的认知,换言之,教师在实验课上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以及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教师在黑板上去完成实验,学生则在座位上去背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了化学实验课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如今的化学实验教学依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求升学率,只重视实验课的结果,而实验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培养却完全的忽视,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研究性学习理念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以及案例分析

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与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身为主,让学生通过研究性的自主学习,更好的发展。为此,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将研究性学习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来。

(一)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

初中化学课上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通常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为学生设计一套合理的研究方案,然后先让学生思考,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最后完成化学实验报告,由教师做出最后的评论。这时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需按照这样的过程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实践得出问题的答案。那么要实现研究性学习,就要采取以下的措施,即:

1、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而空间彼此之间进行研究与探讨,同时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信息,经过自己的整合思考,最终完成研究。

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言权,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多肯定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课当中来。

(二)将研究性学习理念灌输到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中学化学试验课上,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重要的渠道,那么在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精选,在精选的过程中应该教与研究性学习理念相结合,以确保学生所进行实验的内容对开启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他们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某中学的化学实验课,学习《二氧化碳制法以及性质》这节课时,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完成制取二氧化碳这个实验。

在前一节理论课中,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了解,在当前的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出研究性学习环境,教师提出问题,如:“通过上节理论课学习,怎样才能制取二氧化呢”?

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的关注每位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以及做法,一旦学生遇到困难,那么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思维产生偏差。

篇(6)

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建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该课程的全面实施和管理,由教学前沿的一位骨干教师担任实施带头人,制订具体实施课程计划。要使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加强对外交流,把其他学校好的做法借鉴过来,为我所用;要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把研究性学习真正纳入到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去,作为选拔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活动课程在各校的开设要系统化,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领导、协调和考核,把它放在和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物理课程传统的内容是不同的。前者属于活动课程范畴,后者是学习知识技能课程;研究性学习内容强调的是活动,以现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而课程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的掌握,会应用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其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具有非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特征,不是体系化的教材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学习的内容是围绕学生活动的主题而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再次,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的问题才是活动内容。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形式多样,发挥课堂的多功能作用

研究性学习要制订活动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是由活动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活动地点来看,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从组织活动方式来看,可以是二人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四人或六人小组合作;从活动内容来看,可以是对某一物理规律的讨论,也可以是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从活动目的来看,可以是培养操作动手能力为主,也可以是培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从我校的实践情况来看,体会是无论哪种形式,研究性学习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研究性活动课程构建中,要采用多样的形式,更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研究性学习,特别是自然科学――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过程中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有:

1.控制变量法:通过固定某几个因素转化为多个单因素影响某一量大小的问题,如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2.等效法:将一个物理量用另一个相应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如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时引入合力。

3.模型法:以理想化的办法再现原对象的本质特征的一种简化模型,如在研究光学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4.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的一种逻辑方法,如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公式引入密度公式。

5.比较法: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的方法,如研究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6.归纳法:从一系列个别现象的判断概括出一般性判断的方法。如从气、液、固的扩散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作无规则的运动。

篇(7)

自2000年秋,我国的初中启用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九省一市启用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这两个《新大纲》与《原大纲》相比,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在初中增加了“探究性课题”。这一改革,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加,而涉及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更进一步涉及到数学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发展。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1.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去认真观察、分析、归纳,不断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转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是被动的接受学式学习转到主动探索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围绕问题(或专题、课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二、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

1.确定课题阶段。课题的确定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师生共同确定课题,在师生交互过程中,共同确定学习研究的内容;二是要与数学教材的内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相结合,做到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三是要于中学生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特点及生活空间,课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课题的探索阶段,课题展开的组织是研究性学习能否有成效的关键,课题的研究往往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课题组由学生自愿结合而成,一般以5一6人一组为宜,但必须告诉学生,课题组应该有组长、副组长及报告执笔人,课题展开后必须使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分工协作,考虑的因素是:自愿结合是为了兴趣的相同,性格相投,便于展开活动,确定组长及执笔人是为了加强当选人的责任感,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完成课题必须给出时间与时间表,一般以三周为宜,最好能选择有长假的阶段,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同时,活动时间表要让学生排出,让他们养成按计划工作的习惯。

数据收集方案很多,可以从图书馆、网站、统计局的资料查找,有时还可以由课题小组成员直接去调查,测算,甚至做实验,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要遵循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即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数据处理,一般应遵循这样的原则:略作微小改动但不影响事物的本来面貌,这样处理基本不会影响结果的恰当性。因为计算误差原理允许这样处理,更重要的是这样处理比较适合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3.交流评价阶段,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情况。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在成文过程中,教师可给出评价的指导:课题是否有价值,便于交流?课题切入点选择是否合理?报告表达是否有条理?数据、数学算式、方法是否真实与恰当?图表、数学模型是否明确?每位成员是否都积极参与?教师是否给予必要的指导?

4.形成成果阶段,小组成员汇总调查材料、数据以及算式运用直至结论生成,先由执笔人完成初稿,再由全组同学讨论作修改,然后交指导教师审阅。成果的表达形式,除了写论文、调查报告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出墙报、编刊物等,同时还要求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发表。

三、研究性学习课例

课题,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1.活动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先讨论方案,然后合作完成课题,最后全班发表。研究结果 1、直接测量,一个学生登上顶层,把一条长绳扔下,与下面的同学配合拉直,直接测量绳高,得出楼高。

2.测出一个台阶的高度,数一下楼里一共有多少层台阶,用乘法求出楼高。

3.先测出一层的高度,那么2层乘2,3层乘3……利用函数的思想。

4.将一面镜子放在地上,人调整站的位置,使楼刚好在镜子里,测出人到镜子的距离,镜子到楼的距离,人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用三角形相似比可求出楼高。

5.一个学生站在楼前照一张照片,利用比例关系求出楼高。

四、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使教师从知识权威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树立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

更新技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显然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老师应熟练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媒体技术,并且有科研能力,开发应用数学课件的能力。

具备教育科研素质,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的胜利,而应提高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推广科研成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参与校级以上的课题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质。

五、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无论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与学科课程的教育之中,目前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选择适当的好的题目十分困难,教师将遇到自己从未思考过甚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面临着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面临着知识的深广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挑战,在研究性学习中,常常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这种“教师接受学生选择”的事实给教师的内心带来了震动,这还需要教师要有一个心态的调整和适应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学生来讲,他们学到了以前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感受到了以前从没得到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也锻炼了教师,教师的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文生.例说“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2)

篇(8)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科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背景

现行科学教材(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每一册中均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题”,但现实教学中,几乎没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也成了摆设。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编写过于简单,缺少指导性,因此可行性不强,研究不了。

2.广大农村初中科学教师缺少指导经验。

3.教学理念上认识不足,大多数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费时、费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不大。

4.学生对教材中的课题兴趣不大,不愿研究。

而本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对于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初中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科学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

本人利用省级立项课题《农村寄宿制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探究》(编号SNQ8,其主题为“关于草莓种植的研究”)为平台,尝试了在初中科学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课题

(1)了解学生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针对以上关于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难以实施的分析,本人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题感兴趣,才能自主地研究。在决定进行以“草莓种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后,本人在所任教的八(15)班中招兴趣小组成员时,全班50人,共有45人报名参加。对此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喜好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研究性学习的动力。

(2)搭建研究平台,提供物质基础

在省教科院的指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人在学校行政楼的露台搭建了草莓种植实验室,种植了134棵草莓。这就为我们进行以“草莓种植”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3)组织活动,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发现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人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到草莓种植基地参观。

(4)问题分析,确定研究课题

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都既有研究价值,又适合学生目前的研究条件,为此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的分析,最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本人指导的科技兴趣小组经分析后,最终确定的课题是:关于人工授粉对草莓果实发育影响的研究。

2.组建合作团队

(1)合作伙伴组建,明确分工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以及性格和知识能力组建合作团队。由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强的4名学生组成采访组,负责采访记录;由善于观察的6名学生组成观察组,负责草莓生长的定时观察和记录;由仔细认真的4名学生组成资料整理组,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归类,另外还有草莓种植组、天气观测组等。各小组均有明确的分工,并作好计划,按计划实施。

(2)邀请指导教师

科技兴趣小组邀请草莓种植大户杨风高作为草莓种植指导,校教科室主任作为科技小论文写作的指导教师,本人作为负责人除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以外,还作为种植、学科知识指导教师。

3.制订计划,进行研究

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本人指导学生制订了如下计划:

4.收集实验数据,形成实验报告

从开展科学研究性学习至今,积累和收集了天气观测、草莓果实质量、草莓株高观测等数据。学生撰写了《草莓花观察》《温度对草莓生长的影响》《人工助草莓授粉》等科技小论文和实验报告共计10余篇。在下一阶段中将实行成果展示活动,以展示学生的作品,推广科学研究性学习步骤和从中获得的经验,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科学研究性学习中来。

三、科学研究性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1.科学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本人带领学生以草莓种植为主题进行科学研究性学习主要体现了这一点。

2.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

如,“组建合作团队”教学设计。

以上教学设计通过组建一个团结、互助、分工明确,并且在性格、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互补的合作团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应对挫折的能力。又通过邀请指导教师的师生互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倾听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3.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又如,学生对“蜜蜂对草莓果实发育的影响”的分析。

确定课题为:关于人工授粉对草莓果实发育的影响的研究。

从以上学生对“蜜蜂对草莓果实发育的影响”的分析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我校草莓种植实验室中没有蜜蜂,且只有一个大棚,如果放了蜜蜂,整个大棚中都有蜜蜂,不利于做对比实验,这又怎么办?本人组织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用人工授粉代替蜜蜂传粉。从中不难看出分析问题、确定课题这一活动中整合了“花的结构和种类”“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以及“对比实验设置”等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之后的“草莓花的观察”“草莓花的人工授粉”“草莓果实发育的连续观察”等活动中又加以应用,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学生为冻死的几颗草莓而神伤到收获第一颗又红又大的草莓的惊喜;从学生亲自挖土、运土到每天坚持记录观测结果和关注天气变化;从学生一次次地为草莓浇水到入冬以来每天的盖棚、掀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5.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6.有利于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习科学知识

如,学生栽培草莓、观测草莓、交流研究心得、撰写科学小论文等。

四、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

1.缺少理论的指导和实际操作模式的借鉴,可谓是“摸着石子过河”。因此整个过程颇为艰辛,但也快乐着。今后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科学研究性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2.初步摸索了一条科学研究性学习之路,但过程略显粗糙,有待细化。

3.对学生和本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总之,依托课题平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整合所学知识,切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篇(9)

日常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环节,要想在日常教学中成功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而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越大,他们就会愿意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引导方法如设疑、讨论等,来调动起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在讲进行新课程的教授时,教师可以针对课题特点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关注,让学生带着急于了解结果的心情,使学生更加积极去参与到自主探索中,为数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做好基础铺垫。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围绕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或者知识点展开探究、自主学习、深入挖掘的过程,而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解决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娴熟。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定理或者公式的学习时,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点来展开。比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推导时,就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勾股定理的教学案例。

确定教学目标:能够对几何中的“面积法”有较深刻的体会和掌握,在后面的几何学习中得到良好的运用。

课程准备内容:蓝色、白色和绿色的卡纸、剪刀。

研究性实验方案:首先由各小组任意确定两条线段长度,然后以这两条线段作为直角边,用蓝色卡纸和绿色卡纸各自裁剪出四个直角三角形,要求八个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最后,用蓝色卡纸以两条线段长分别作一个正方形,量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后用白纸裁剪一个正方形。以下两个图形是用不同方法拼出的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1. 要求学生针对两个图形进行讨论、发现规律。

2. 结果讨论: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用等式来表示就是a2+b2=c2。进而得出勾股定理的公式。

篇(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智力资源开始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劳动者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劳动技能以及知识,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以及竞争的意识。研究性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开始结合教学大纲积极的贯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从目前来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提高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意义重大。

2.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初中化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学生往往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之中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负担,同时长期的应试教育直接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考能力的提升,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难以站在化学的角度去积极地解决各种学习的重难点。其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不再以简单的知识灌输为主导,而是侧重于对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化学的奥秘以及精髓,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及形成,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化?W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思维的培养,初中化学老师在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之前会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解读,了解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状

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尽管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及价值,但是从本文的具体实践调查可以看出,许多化学老师仍然采取较为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只能够通过简单的提问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没有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将提问教学、情境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相结合。其中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核心,但是老师却忽略了该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模式的单一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教学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难以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

2.理论与实践脱节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一点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践行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极少有老师能掌握其精髓和核心,许多老师仍然以化学课本和教学大纲为主导,直接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化学思维的培养,导致化学教学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学生动手能力差

学生是教学过程之中的主体,初中化学老师在引导学生践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足,许多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会直接拒绝参与各种化学实验以及动手活动,缺乏一定的学习热情,整体的课堂活力不足,课堂效率较低,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唾液横飞,而学生在下面瞌睡连连,较差的动手能力以及参与能力直接影响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作用的发挥。

三、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开放化

初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和核心,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化以及多元化,这一点也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重点。老师必须要突破教学大纲以及各类教材的限制,真正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地提高教学内容的开放化水平。其中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化学实验,并提前告知学生相应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其次,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实验的机会,学生可以进行自愿的选择和自由组合,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老师则需要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教学手段媒体化

篇(1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美的表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美的创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和学习方式,它突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因其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中学推进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中学美术学科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学生美术教学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进行实验研究,证实其作用和意义。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改革教学制度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出发,把学生的一部分学习过程变成探索过程,既“研究性学习”。也可通俗地讲成: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地讲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二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形式。三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

二、研究对象和时间

实验前,对初一10个班40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美术的感兴趣程度和已有的美术基础水平,其中(4)班、(5)班、(7)班、(8)班的可比性情况和条件基本一致,随机抽取(7)班、(8)班(共78人)作为实验班,(4)班、(5)班(共83人)作为对照班。从一学期中采用分班教学,在实验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美术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步骤:

选题――选择研究方法――制定方案――分析研究――结题报告――成果评价(展示)

选择可行的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课题的确定方法可以是学生自主提出,也可以是老师给出一定范围,让学生选择,这种方法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美术课的课题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欣赏评述的内容(如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建筑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等),也可以是绘画或工艺内容(如商业包装的设计与制作,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与方法等);可以是课本规定内容,也可以是课本外的内容(如青少年喜欢卡通画的原因,电脑绘画的价值等);可以是美术学科的,也可以是艺术课程和综合学科的(如美术与音乐,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产品,美术与文学,学校各学科的美育特点、因素和审美教育功能等)。

课题提出之后,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其中关键是制定一个可行方案,老师根据方案来指导具体活动。方案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指导老师、课题研究的过程计划、必要条件、时间表等。方案一般由学生自主制定,由指导老师帮助指导后执行。

下面是实验班的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案例。

对课题成果进行及时评价,是对学生研究活动的肯定,也能及时总结优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下次活动。不同的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有些成果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有些成果用展览的方式(如“拎袋设计制作展”)让全校师生参于评价;优秀的研究成果可发表于校报或校外报刊,让社会评价。

四、结果与分析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学期的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美术课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期初与学期末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程度的数据对比: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然只是副课,有些学生对它尚没引起足够重视,要想让他们学好并受益于这门课程,惟有提高他们的兴趣。以上数据充分地证明研究性学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同时实验班在参加有关书画比赛中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美术才艺。

2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作品更是以创新为生命力。研究性学习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看的更多,问的更多,想的更多。如在“中学生喜欢怎样的校服”的研究性课题活动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周围同学,通过到图书馆及上网查阅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的优秀作品等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和希望。在提交的设计草图中,有一部分是相当前卫的“概念服装”,象“会变色的校服”、“一洗就干的校服”、“可调温的校服”等等。虽有些校服制作所需的技术目前还不能实现,但是谁能说这些丰富奇特的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就不会成为现实呢?

3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素质之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经常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分工合作的特点突出,很适合美术课中的一些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这一形式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明确任务――小组讨论――组内分工――动手操作――成功合作――组织交流。这种形式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合作氛围,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针对自己的特长争取担任最适合的角色。如在“包装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通过市场调查,查阅资料,综合本单元、本学期甚至若干学年的相关知识、技能,积极讨论创意、构图、色彩,勾画并不断修改草图,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成果。

五、小结

1、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展的要求、课程价值和教学方法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各学科应广泛应用,综合应用,得以强化。

2、美术是一门综合课程,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研究性学习是美术学科老师应该十分重视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模式。

3、研究性学习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是有实效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开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也是复杂的、多样化的,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理论,以上仅是我研究性学习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初步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赐教。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尝试》扬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