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子图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1 17:41: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子图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子图书论文

篇(1)

目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共购置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3个中文电子图书,在此分别对它们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个电子图书系统中,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和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的范围比较广泛,覆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业技术等各个领域,但在2个系统中被收录的比重又各有不同,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是针对西安科技大学地矿特色鲜明而购置的专业数字图书馆,它侧重矿业工程及相关类图书的收录。

1.2年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购进的书生电子图书101081种、矿业工程电子图书16143种、超星电子图书91266种统计数据为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的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在近4年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使用过程中,书生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2010年书生阅读下载量是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的2倍,到2011年书生和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基本持平,而到2012年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反超书生,几乎是书生阅读下载量的2倍,超星虽然是2012年新增的电子图书,但从2012年10个月的阅读下载情况看,仅略低于矿业工程,而远高于书生,超星电子书2013年的阅读下载量完全超过书生和矿业工程。分析其具体原因如下:首先,2008年年底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始陆续采购电子图书,最先试用的是书生电子图书,2009年年底才购进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所以全校师生最先接触、使用和熟悉的便是书生,在2010年全年的阅读下载量统计中,书生远远高于矿业工程;其次,虽然购进的书生电子图书数量远远高于矿业工程电子图书,但矿业工程电子图书的内容主要是与本校学科特色相吻合的专业图书,加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随着读者对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的逐步了解,无论是撰写学位论文,还是完成科研项目,需要借助大量专业书籍的帮助,在这些方面,矿业工程的优势是书生所无法匹敌的;最后,超星是三种电子图书中唯一一个每年都及时更新图书数据的,它的优势在于读者可以看到最新的书,而书生和矿业工程所收录的基本是2007年以前的书,在时效性方面超星要优于书生和矿业工程。

1.3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2013年12月11日~31日期间,在网上开展了电子图书读者满意度调查,共收回116份有效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是否了解电子图书及了解的途径、电子图书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对电子图书的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得到以下结果:97%的被调查者身份是本科生,62%的读者是通过图书馆网站了解到电子图书的,有67%的被调查者使用电子图书的原因是用于教学参考,有53%的被调查者对电子图书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仅有20%的读者了解电子资源,经常使用电子图书的人数仅占15%,认为电子图书能够满足需求的仅占32%,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图书的仅占2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最大的电子图书使用群体为本科生,而他们阅读电子图书的主要目的为学习参考,仍有近三成的读者不了解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在电子图书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人很少,相当多的被调查认为目前现有的电子图书不能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同时,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还没有很好地掌握电子图书的查询、阅读和下载方法。被调查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为电子图书种类不够丰富,希望多采购管理类、文学类电子图书;②对电子图书的使用方法不够清楚,希望图书馆能多组织讲座培训,增加读者对电子图书使用方法的了解;③更新不及时,特别是理工科技术类的图书,希望能更新快一些,满足读者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认知。

2提高电子图书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2.1制定科学的馆藏发展策略,合理建设电子图书资源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都是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用户阅读习惯等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纸本图书的采购量都应该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但是,随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图书馆也看到了电子图书在未来发展的前景,在采购图书资源时,应该注意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在目前,中文电子图书比纸本价格低很多的情况下,可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同种电子图书的采购,减少纸本副本的购买量。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又可以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

2.2引进新型电子阅读终端,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

面对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界必须引进先进的电子阅读器,吸引读者到馆借阅,从而提高读者对馆藏电子图书的知晓度。手机阅读具有社会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和优势,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推广手机阅读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成新的阅读载体,新的阅读形式层出不穷,图书馆应不断摸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提高读者服务满意度,提高馆藏利用率。

2.3统一电子书检索平台

从读者调查问卷读者建议看,电子图书使用不方便也是主要影响读者利用电子图书的因素之一。目前,图书馆将电子图书作为电子资源,普遍只是在电子资源栏目列出电子图书的链接,书目查询系统一般只提供纸本馆藏的情况,这种将电子图书和印刷型图书分开揭示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图书的利用。图书馆可以考虑将电子图书的链接整合在书目检索系统中,方便读者在书目检索系统检索时在一个检索平台就可了解不同馆藏形式,这样既丰富了书目系统的内容,又便于提高电子图书的馆藏利用率。

篇(2)

首先进行现有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地下建构筑物等障碍物及影响物的野外坐标数据采集,将要施工的隧道设计坐标用程序或电子表格自动计算出来,再将野外坐标数据和隧道设计坐标数据转换成标准坐标数据文件,用自动成图软件调用的数据文件在计算机中生成完美统一的数字地图,其工作流程见图2。也可以先做出现有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地下建构筑物等障碍物及影响物的数字地图,再通过CAD技术的复制、粘贴、缩放、移动、旋转等功能将设计院提供的电子版设计图纸统一到现有的数字地图中,使整个数字地图与施工大地坐标系统完全一致,其工作流程见图3。在做好的数字地图上可以捕捉任意地物、地貌及设计结构物上任一点位的施工大地坐标,可以量取任意两点的距离、方位等位置关系,为盾构法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地下建构筑物等障碍物及影响物的调查提供了详尽的数字信息,为施工监控量测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2在工程测量放样中的应用

在数字地图上能精确地捕捉任一点位的大地坐标,能精确地显示任意两点的距离、方位角等位置关系,数字地图用于野外测量放样将改变单一数据形式放样的传统做法,将数据形式与图示形式相结合,确保现场测量放样的灵活性、准确性,便于现场及时检查、复核,保证最终放样点位准确无误、一次成功。先将测量放样数据、地面现有地物地貌、设计放样数字图等做成统一的数字地图,存入在野外便于携带、操作的笔记本电脑中。在施工现场捕捉数字地图上设计结构点位坐标数据进行放样并可与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校核;放样点在实地标定后,可以参照数字地图中地面现有地物地貌、设计放样结构点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对现场已标定的放样点位进行检查复核,使现场放样工作变得十分有把握。

篇(3)

近年以AmazonKindle和汉王电子书等为代表的个人阅读器正快速兴起,这些面向个人用户的新一代IT技术产品很可能使未来电子书像Pc或手机一样普及,改变现有的以书本为主的阅读形式,这势必会对利用纸质资源开展服务的图书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及挑战,从而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1电子书的定义及其特征

电子书也称E—Book,目前国内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初步认定电子书是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电子书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电子文本,包括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等;二是指用来阅读电子书的专用阅读器,如国外最早推出的SoftBook、RocketBook以及现在流行的Kindle、国内的“汉王”等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新型阅读工具。

电子书具有下述特征:①依靠网络传播;②需要一定的阅读设备如电子阅读器、pc机等;③内容深度大,具有个性化、不同于网上新闻等的信息内容;④具有检索功能,特别是以电子阅读器为载体的电子书贮存量大、便于携带。除了象纸本图书一样阅读方便外,还具有图文声像并茂、阅读时可随处做笔记加书签、能透过内容的超链接、不断地让读者进一步去发掘更详细的资料、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电子书问世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被业内人士认为最终将会取代纸质图书。

2电子书的发展现状

电子书虽早已存在,但是因为没有一个成熟的体系一直没有流行起来,直到亚马逊开发出了依托于庞大电子图书销售网络的Kindle电子书,才真正引爆了电子书市场,2009年美国市场大约销售出了300万台电子阅读器,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预测,在2015年之前,中国将借助其人口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阅读器市场。2009年,通过汉王、津科、易博士、长城等一批国产电子书企业的发力,这个被各方寄予厚望的产品开始显露出繁荣,加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高调宣布介入移动阅读,凡此种种,使2009年被称为数字出版的“拐点”或电子书市场的“元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网民规模逐年扩大,为电子书提供了宽阔的舞台,更成为电子书普及的强大动力。随着显示技术、3G技术、手写功能、资源建设等的发展,电子书阅读器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得更多读者感受到了这一新兴技术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电子书从“亮点”走向“热点”成为必然。

3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及挑战

3.1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

3.1.1电子书影响了图书馆提供阅读的方式数字化时代,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利用零碎的时间和一切可能的形式进行阅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阅读的特征之一。电子书正是满足了这样的社会需求,以其“高普及、低成本、移动性、互动性、音画性”的特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阅读首选。据调查,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种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电子阅读器作为专用于阅读的产品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使阅读从过去严肃认真变成娱乐活泼化,阅读不仅有快读、“娱读”、还有听读,同时也为弱势群体(视障者与孩童)带来方便。图书馆具有提供阅读资源和环境来开展社会教育的社会职能,在倡导阅读、促进阅读方面历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提供阅读的方式必然会受到影响,“人们头脑中的图书馆仍是图书束之高阁,蒙上灰尘的景象。我们要打破这种观念”,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负责人迈克尔·科尔福德告诉《纽约时报》记者,“假如我们再不提供电子书,人们可能会不再使用图书馆。”改变过去单一提供纸本阅读的方式,增加电子书阅读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的阅读选择,对于图书馆来说势在必行。

3.1.2电子书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在信息与传播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用户对信息获取的要求是方便、快捷,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图书馆低层次的被动服务方式受到了影响。积极探索电子资源管理和服务模式,特别是网络服务和电子阅读器服务模式对图书馆来说已迫在眉睫。目前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都已推出免费电子书阅读新体验活动,在原先外借电子图书的基础上再加上外借移动电子阅读器,实现了异地借阅、随时随地借阅图书馆的书、报、刊等数字内容,从而享受电子图书随身读的快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正突破物理空间,以网络为依托,通过电子书阅读器等新型移动设备提供信息服务,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可得到帮助,成为用户学习、生活的导航。图书馆的服务将会变得更加“泛在”。

3.1.3电子书对传统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影响首先,图书馆在采购电子书时,需要摸索新的采购模式,在订定电子书使用授权契约时,必须对电子书授权使用程度、范围及相关事项作一些了解,设计更为公平且严密的使用者资格认证制度,以方便电子书流通管理,还面临制定合理收藏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原则以及如何合理分配经费的问题。其次,编目方面,图书馆面临怎样从电子书出版、发行和获取的周期来提供更为开放和简便的标准,满足用户一步到位、无缝地获取所需各类资源的问题。第三,流通管理方面,传统的借阅是通过借书证来控制读者的借书权限,而电子书的借阅是通过数字资源的访问权限来控制,并通过网络来完成,图书馆面临怎样在保护版权的基础上方便读者借阅的问题。

3.1.4电子书对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职能的影响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社会职能,图书馆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保存对象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龟甲兽骨、纸草泥版,到近代的印刷型图书,再到现代的各种数字化产品等,只要是人类进步所留下文化遗产,都是图书馆保存的对象。电子书属于数字化产品,它的保存与印刷型图书不一样,需要统筹规划、建立一个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平台,目前图书馆在保存电子书时面临电子书格式不一且互不兼容、出版主体多样化、数字版权管理软件的使用、电子出版商归档保存意识淡薄等问题,为图书馆保存电子书增加了难度。电子书的保存需要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考虑,图书馆要同出版机构、软件开发商等多方协作,确保电子书的永久存取。

3.2电子书对图书馆的挑战

3.2.1对图书馆形态的挑战图书馆实体形态发挥的作用在用户心中根深蒂固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技术推动生活急速发展的时代,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环境提高了信息的可获得性,特别是电子阅读器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便利、个性化的阅读,使用户不必到图书馆就可以阅读大量的文献,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情形致使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陌生,用户将不再依赖图书馆实体形态,如果图书馆继续只以实体形态开展服务,那么将面临着用户流失及被“边缘化”的挑战。面对挑战,图书馆不仅要以实体形态服务用户,更要依靠网络以流动的形态提供服务,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延伸服务,将服务推送至用户触手可及处,重新唤回失去的用户。

3.2.2对图书馆资源可信性的挑战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就是利用电子资源为用户提供远程化与精细化的服务,在全球不断抬高知识产权门槛、版权保护趋向更加严格的法制环境下,对图书馆资源提供的可信性产生了挑战。在数字环境下,电子书资源的增多给图书馆带来许多选择和决策的机会,但是为印刷社会而设的版权法很难适用于当下,图书馆需要特别重视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管理问题,否则会因开发馆藏不当、信息导航不当、电子书供应商没有解决好授权等问题而遭遇侵犯版权的尴尬。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图书馆所言,“版权环境将会继续带来实质性的挑战,并且可能会为教育和研究带来更多的问题”。图书馆因侵权而导致资源权威可信程度受损害的事已经发生,例如涪陵图书馆链接侵权案,涪陵图书馆为方便读者网上阅读,以导航方式链接了一些电子书,结果导致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获得报酬权。因此,图书馆只有确保资源的合法性才能维护图书馆资源权威可信,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功效。

4以电子书为契机创新图书馆服务

4.1提供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将电子阅读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电子阅读器以其特有的阅读便利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图书馆创新性地开展了电子阅读器的外借服务,巧妙地将图书馆服务与这一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动态的渠道和较快的速度传递图书馆的资源,将电子阅读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使用户随时随地阅读想看的电子书。例如,京、粤、沪图书馆在外借电子书的基础上开展外借电子阅读器的服务,像广州图书馆规定:读者凭本人有效读者证,在电子阅览室交纳押金1500元,即可办理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借期一个月。上海图书馆规定: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器须凭本人具有参考外借功能的有效读者证外借,每证只可借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器1台,借期28天,不可续借。用户通过借来的电子阅读器阅读三大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书、报、刊),还可利用无线网络功能,在全球任何地方随时进行借阅,并可实现自动还书。用户不必购买电子阅读器就能方便阅读图书馆的电子书,也不用担心在图书馆网上下载的图书会有不良信息,可以放心体验新的阅读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电子书的利用率,更方便了用户的阅读,使更多的人体验移动阅读的快乐。“我现在随身携带着电子阅读器,因为我可以随时随地从口袋里拿出休闲书来阅读,可以拿出词典来解惑,还可以拿出工具书来参考。”作为大学老师,郑美试用了上图的电子阅读器后对之爱不释手,“很多比较珍贵的文献资料只能在这样的大图书馆找到,以前玩过市场上卖的电子阅读器,但只能看些畅销书”。虽然电子阅读器的外借服务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但由于受到阅读器成本和阅读器与电子书格式不匹配的技术制约,目前要使更多的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还是比较困难。随着阅读器成本降低,到阅读器能适用多种电子书格式的时候,或许用户到图书馆借出的将不是书而是电子阅读器。

4.2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数字阅读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比过去更能够接受技术的发展,也愿意尝试和接受结合了新技术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可以采取与多方合作的方式,使图书馆服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子书阅读体验,以新技术、新的阅读环境共同培育用户对电子阅读的兴趣,促进用户养成阅读习惯,形成合作方与用户多赢的局面。例如,上海图书馆携手盛大文学,双方探讨通过B2B合作模式进行电子书项目合作,盛大文学将通过“云中图书馆”向上海图书馆提供海量的数字版权,将上海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改成电子书体验馆,这样用户就可以阅读大量拥有数字版权的电子书。国家图书馆与北京歌华有线公司合作,通过有线电视把适合数字电视的阅读资源推送给电视用户,使用户体验电视阅读的轻松。sony阅读器生产商在定位较高端的ReaderDailyEdition电子阅读器软件中增加了新的图书馆内容服务功能,还与美国许多公共图书馆达成协议,sony电子书用户可以免费借阅馆藏电子书14—29天之间。

篇(4)

一、引言

“电子资源”是“电子学术信息资源”的简称,指由出版商或数据库提供商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主要包括文摘/索引型(Abstract/Index)数据库和全文型(Full-text)数据库,其中全文型数据库又包括电子期刊(C-journal)、电子图书(E-book)、电子学位论文(EDT)等[1]。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具有存储空间小、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使用方便、共享性强、扩展性强等特点,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图书馆也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在图书馆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现状

尽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购买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但在电子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也给电子资源的使用者带来了影响。

(一)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优势

电子资源具有⑴体积小、容量大。⑵图、文、声、像并茂。⑶成本低、效率高。⑷查询快速方便。⑸创作、发行容易。⑹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动态性、及时性需求等优点,使用者可以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方便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为自己所用。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不足之处

电子资源尽管具有使用方便,检索界面友好、数据量大等优点,但由于其对设备依赖性强,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才能被有效利用的特点,在具体利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1.读者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认识不清楚

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包含数据库、电子图书、视频点播,电子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具体又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型数据库,根据文种可分为外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每一个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都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新乡医学院作为一个医学院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侧重点在医学,我们购买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医学专辑的所有资源包括期刊和硕博论文,也购买了Medline,Cbmdisc等专业医学资料,当然也购买了其他相关学科的专辑,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电子资源。因此作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员应该及时报导新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并把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介绍资料投放到网页上,及时宣传更新。让读者对于自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清楚的认识。

2.电子资源对设备依赖性决定了其使用局限性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必须借助电脑等硬件设备才能完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

3.读者的电脑操作水平有限,无法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有的读者,例如刚入校的学生或者年纪较大的教师,他们电脑操作水平不高,因此要想让他们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不仅需要对他们进行电脑操作方面的培训,更需要制作一些简单明了的电子资源使用介绍资料,引导他们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我们新乡医学院就是采用将各个数据库使用简明方法制作成图片形式,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供初学者使用的方式。

4.网络配置问题

由于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受ip地址的限制,只有本学校的ip段人员才能访问资源,这样如果读者离开学校,就无法使用电子资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就不仅需要扩大学校校园网覆盖范围,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让出差在外的校内读者也可以访问本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5.学校经费不足导致电子资源利用受限

目前,高校经费有限,有些高校只能购买某些数据库的部分专辑,或者购买部分权限,这样有些读者无法找到自己相关专业的相关资料,就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

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因此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本人根据我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一)从电子资源的购买着手,力争完善电子馆藏结构[2](P513)

目前图书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馆藏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对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等,在电子资源购买时,涉及到本校重点学科和传统学科的电子资源必须购买,同时也要兼顾弱势学科和新兴学科。

2.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本馆现有

期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购买时的重复。①目前各个数据库厂商力求自己的资源是最全面的,难免重复,例如现在的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他们就有许多重复期刊,我们购买时需要仔细斟酌,力争减少重复,节约资金。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重复,尽管我们需要购买相当数量的纸质期刊,但有部分外文纸质期刊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如果我们购买适当的外文电子期刊,而减少这部分外文纸质期刊的话,就会节约不少的资金。

3.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①电子资源的内在数据质量决定了其利用率,我们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要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是否包含所属学科专业领域中权威性的出版物,是否包含了全面的核心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界面是否友好,检索途径是否多元化等。②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数据库厂商售后服务质量差,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维护,用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就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

(二)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及在线阅读的必要条件,特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电子阅览室设备太少,就无法满足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想用电子资源没有设备,而购买的电子资源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服务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宣传。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一般通过如下途径: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空间,专门对图书馆各个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进行宣传。②制作宣传彩页,或者定期制作图书馆板报,报导最新购买的数据库信息。③制作新闻,定期制作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性质的新闻,投放到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对用户进行培训[3](P21)。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仅仅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一般采取如下培训方法:①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以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制作相应的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资料投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电话答疑,将图书馆技术部电话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指导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这个电话。③对于年迈的教师以及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读者,可以制作简明的电子资源利用图片,指导他们一步步的操作。④开设文献检索课。从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其间关于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红头文件不断。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只有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学生具有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因此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本人根据我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一)从电子资源的购买着手,力争完善电子馆藏结构[2](P513)

目前图书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馆藏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对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等,在电子资源购买时,涉及到本校重点学科和传统学科的电子资源必须购买,同时也要兼顾弱势学科和新兴学科。

2.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本馆现有

期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购买时的重复。①目前各个数据库厂商力求自己的资源是最全面的,难免重复,例如现在的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他们就有许多重复期刊,我们购买时需要仔细斟酌,力争减少重复,节约资金。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重复,尽管我们需要购买相当数量的纸质期刊,但有部分外文纸质期刊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如果我们购买适当的外文电子期刊,而减少这部分外文纸质期刊的话,就会节约不少的资金。

3.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①电子资源的内在数据质量决定了其利用率,我们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要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是否包含所属学科专业领域中权威性的出版物,是否包含了全面的核心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界面是否友好,检索途径是否多元化等。②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数据库厂商售后服务质量差,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维护,用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就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

(二)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及在线阅读的必要条件,特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电子阅览室设备太少,就无法满足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想用电子资源没有设备,而购买的电子资源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服务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宣传。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一般通过如下途径: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空间,专门对图书馆各个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进行宣传。②制作宣传彩页,或者定期制作图书馆板报,报导最新购买的数据库信息。③制作新闻,定期制作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性质的新闻,投放到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对用户进行培训[3](P21)。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仅仅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一般采取如下培训方法:①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以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制作相应的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资料投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电话答疑,将图书馆技术部电话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指导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这个电话。③对于年迈的教师以及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读者,可以制作简明的电子资源利用图片,指导他们一步步的操作。④开设文献检索课。从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其间关于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红头文件不断。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只有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学生具有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用户指南电子资源概况[EB/OL][2008-6-26]

[2]杨丽,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路径探析[J]实践研究,2007,30(4),511514

[3]林葵,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与服务[J]图书馆界,2003,第2期,2022

篇(5)

随着电子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出版物、检索数据库等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以印刷型书刊、文献的流通、阅览为主的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原有的阅览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为适应图书馆开展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在基层图书馆建立一个集网络、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电子图书室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必要性分析。

(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借阅业务逐渐萎缩。

电子图书室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和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读天下文章。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室有着方便、快捷、容量大等等优点。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县级基层图书馆每天来阅览室看书的人寥寥无几,每天来借书的人更是少而又少,有的图书馆年借书量甚至只有百人。作为基层图书馆,基层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汲取之处,其发展现状实是令人担忧。

(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弥补了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三)、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图书室,不用纸张实物,不存在破损、虫蛀、火烧、雨淋等折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电子图书室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都追求高效、快速,这是电子图书室的又一大明显特征。要查自己想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馆藏书,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成堆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书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看整本书,找到的还只是个别观点或资料,而在电子图书室中,读者只要在电脑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电脑中便会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查找的时间,同时,各种相关观点、信息、资料给了读者更多选择的空间,从而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电子图书室存在的困难。

(一)、财政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基金短缺。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它的运营经费统一由基层财政拨款,而稍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往往把钱投在了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事业,又因图书文化事业一直未被列入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之列,所以基层政府对此的投入相当有限,所拨之款只够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空间。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前期必须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用以购买电脑设备、安装网络设施,这对资金问题是一个挑战。

(三)、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的主要原因有:1、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较大,基础学历较低的特点,导致他们接受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的能力相对较弱。2、传统的借阅方式都是简单的手工操作,编个号、登个记,简单机械,易懂易学易做,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操作截然不同。3、因工作性质、资金不足等原因,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还未在基层图书馆开设的电子图书室的专业电脑培训了。

三、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对策分析。

(一)、争取政府的首期资金投入。

建立电子图书室要购买一批电脑设备,相应的配件设施,网络布局,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首期投入需要的资金较多。但从长远角度出发,电子图书室的设立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少很多,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每年都要花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等,而电子图书室节约出了购书的资金,只需投入少量的基本维护费用。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汲取之处,应向相关部门反映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向有关部门说明设立电子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从长远上看对资金投入的节约度,争取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工作人中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电子图书室,对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求更高,计算机作为现代电子图书室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必须人人懂,个个精,而这些现代化的电脑知识不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要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才能完成。作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的电脑业务培训提供资金、师资、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保障,主观配合客观,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档次,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网络信息环境下,多数高校都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参考文献从原来的书面形式转为以电子形式为主,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利用大量时间搜索足够丰富的教学资料。因此,教师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技能,会使用教学软件,这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资源的宝库,也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具备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条件,本文尝试从3个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

1设立图书馆电子教学知识库

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教学参考咨询室,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方式落后。教师必须到图书馆查找、复印教学参考文献。对于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已经滞后了,应当大力加强电子教学参考文献的建设和服务工作,设立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建立电子教学知识库,并在图书馆主页的鲜明位置建立链接。对于使用率比较高的书面教学参考文献,图书馆应当提供其电子文本的网上阅读和下载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广大师生的重复劳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国内外不少高校图书馆都自建有电子教学知识库,利用知识库向师生提供电子教学参考服务。电子教学知识库的资源可以来自图书、期刊论文、免费的资料、统计数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视频剪辑等,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授课教师、授课大纲、进度、要求、指定教学参考文献的信息等。电子教学参考服务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参考文献复本需求量大的问题,通过网络上传、浏览和下载,使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电子教学知识库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本校教师的课件,或他们提供的其他重要教学资源。广大教师不应该为自己的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保密,应该鼓励自己的学生和同事阅读自己的劳动成果。把这些重要资源贡献出来,放在图书馆的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才能使它物有所值。

国内外政府教育部非常重视电子教学知识库的建设,目前我国开通的主要教学知识库有:中国教育资源网()、中国基祝I:教育网()、中华教育资源网(hltp:///kejian.aso)、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o其中,中国开放式教育共享协会主要是高校精品课课件等内容的开放获取,目的在于推动高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前三者主要面向基础教育,免费提供课件、教案、设计、学士论文、软件等内容的浏览、检索和下载服务。此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信息网()、各省教育管理部门、各高校教学资源中心也提供一些教育资源服务和在线学习服务。

高校师生可以利用这些教学知识库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不过多数知识库资源是面向基础教育的,高校师生可以利用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专业门户太少。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开辟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专项服务,配备高素质的馆员,收集、整理各学科教学参考文献,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建设自己的电子教学知识库,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下载、个性化导航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项服务。

目前,CAL1S中心已经着手组织各成员馆联合建设“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第一步由参建各校建立各自的教学知识库,同时把数据集中起来建立CALIS共享的教学知识库;第二步建设电子全文数据库,将各校教学知识库、教师精选的教材与教学参考文献数字化,供师生在网上检索和阅读浏览。这将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专业教学知识库。

2设立服务体系完备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要成立专门机构,专项负责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对全校师生开放。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化配套建设、人员配备和电子阅览室建设等方面。

2.1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首先是大容量存储磁盘阵列、管理服务器和校园局域网的建设。其次是增加电子资源的馆藏量,加大数字化文本、随书光盘及视听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类型文献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研究。再次,还要加强对重要文字、图片、声像等信息的数字化工作,比如,“对于教师和学生常用的或处于热点研究的参考文献,在不违背版权法的条件下,图书馆可以提供电子化的全文文献上网阅读、下载和打印服务”。最后,将这些加工好的电子信息通过网络链接提供给广大读者。当然,在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方面,要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比如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化和自建数据库一般适合于规模大、实力强的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改变那种认为只有将馆藏文献数字化和自建数据库才是数字化建设的观念。应该肯定,以购买方式获取商品化的数字资源为本馆所藏或所用,同样是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一种形式,而且应该是优先考虑采取的一种形式。”

2.2配备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

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最有效的方法,配备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对师生开展教学参考文献的服务和导读工作。教学参考文献也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国外高等学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设立的非常普遍,服务水平也比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配备高素质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等高层次的服务工作。

加强图书馆和各院系之间的沟通,是加强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采访小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采访小组成员可以由学科馆员兼任,同时聘请各院系任课教师、学科专家等担任,这样可以提高教学参考文献收藏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任课教师对专业课程、专业领域内的基本参考书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最了解,可以由他们提供教学参考文献的书目和其他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信息:学科专家可以保证教学参考文献的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图书馆馆员主要负责联络、采购或者收集、整理等工作。纸质文献经过馆员的数字化处理,转化成方便阅览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供师生阅览,使师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可以阅览到最新、最广、最权威的学科参考信息。

2.3电子阅览室建设

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使图书馆能以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能为多媒体教学和培训提供完备的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第二课堂。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师生可以利用该阅览室点播各种多媒体资料进行学习,可以浏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开展远程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自主学习。为了配合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图书馆应配备具有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电子阅览室,并要求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的道德心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能应付自如。

3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方式

3.1建立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系统

在图书馆主页建立“电子教学知识库”链接,让更多的人了解、利用好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同时可以在知识库的主页上建立“新到教学参考文献、教师推荐书目、专家推荐书目、基本阅读书目、拓展阅读书目、研究阅读书目”等链接;还可以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促进教学相长。目前,国内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开发商推出有关电子教学指定参考资料的管理系统软件,但一些高校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相信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服务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

3.2提供多媒体课件的共享和个性化导航服务

多媒体课件是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重要内容,应该设立多媒体课件数据库和多媒体课件交流平台,让师生可以自由上传、下载多媒体课件。每位用户上传时提供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某些关键信息,比如课件名称、作者、类型等。本校教师制作的课件是多媒体课件数据库的重要来源,高校都组织教师进行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或授课大赛,期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浏览并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束之高阁,要让更多的师生看到它们。

篇(7)

2数字电视图像的改进探索

2.1有线电视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信号

如果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图像没有经过相应的压缩过程,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困难重重,而且也不能让大家看到数字化所带来的价值性和先进性。尤其是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及压缩技术的变革和改进,在商业用途中,也越来越广泛。在国际的标准中,用未压缩(模拟)的视频图像信号的质量是作为经过已压缩过(数字)的视频图像的测试的标准。对于数字以及模拟视频图像信号的混合系统里面,视频图像质量的测试往往包含有:对图像和信号质量的好坏的测试。信号质量的测试往往运用测试的方法以及信号,能够为全场、垂直消隐期中的某一行。此类测试属于间接的测试方法于传统模拟的非压缩视频系统里面,此类测试因为处于实际图像外面。其实其对传统模拟系统的图像质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述。对于数字视频系统来说,图像质量的改变不仅由数据率及其图像复杂性得以决定,还由运用的编码计算方法,也就是计算机的程序进行决定,此时候传统测试信号的静态特性给予不了图像质量的真正描述。所以就数字视频系统里面图像质量的实际测量,应该拥有实际图像测试信号,其要比传统测试信号更为繁琐。复杂序列造成的编码过程的非线性失真属于图像内容的函数。直流电平以及幅度这些问题能造成图像信号受到切割、没有被完全利用8bit,255级信号电平。输入的视频信号要是没有好的分辨率,进行编码非常简单,然而最终编码获取到的质量并未达到需求的图像质量。所有让图像更为繁琐的干扰均体现于压缩图像质量方面。主要有噪声、振铃、抖动以及复合到分量处理的产物。因此进行压缩编码之前,就要消除上述干扰。我们要看到的是,图像材料在有线电视数字图像的视频压缩和编码处理的过程中,是一个极其敏感的影响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压缩码率,需要我们进行相关的设定。在设定中,是需要通过Mb/s这样一个单位来进行描述的。这个单位主要在于表示当前的编码器存储了多少比特的数据,而又有多少比特的数据可以在图像的压缩过程中进行使用。当前运用MPEG主要的优点即为:运用时间压缩,编码器能按照许多图像帧对比特数进行分配安排。于是针对已有的图像组序列进行编码的时候,让繁琐的图像分配较多的比特数,让简捷的图像分配较少的比特数。往往能够认为细节直接依赖于分配给编码器的码率。图像要是因为具有高速的运动或者许多的空间细节会要求许多比特数,编码器可能失去若干图像细节。上述失去的信息要尽可能地降低可觉察的图像质量损失。许多细节要是被失去,损伤变得相当突出,于很多方面表现成失真,有时表现为损伤。在数字电视的系统中,影响数字电视图像的质量是压缩编解码的过程。数字电视的编辑、制作、存储、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等等过程都是需要对信号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处理。如果经过高压缩或者反复压缩和解压缩的话,获得电视图像就会出现明显的块效应、图像模糊、振零效应等图像失真。

2.2如何改进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措施

编码环节在数字电视节目质量好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影响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究其原因,是引起其中存在一个二次编码的过程。但目前的系统用的编码码率都是4.2Mb/s,便会出现图像质量不佳的情况,但是如果把编码率扩大为6Mb/s,而且可以使用统计复用功能来对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好坏进行改进。当然,采用提高编码过程的码率也可以达到提升有线电视图像质量的目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对带宽的占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与带宽所属并非同一个部门,因此是否可以通过提高编码码率来提高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提高编码码率是提高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唯一途径吗?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比如编码设备的前端设备着手,通过调整编码器的GOP结构或者使用最新型号的编码器;还可以通过前端设备的不同参数和二次编码设备的不同参数组合,也可以在当前4.2Mb/s的编码码率下达到相同的效果。上述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图像质量。比如从源头抓起,提高电视节目源的质量,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对电视摄制、编辑、制作、存储、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这些步骤全部检测,必须保证每一个步骤都没有出错。减少处理环节及多次压缩编解码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要尽可能的在有线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来尽量减少电视节目在传输过程的转码和编码的过程,当然,如果这些过程被强制性要求的话,那必须满足编解码的原则。不同的节目类型应该采取不一样的编码率,这才能最大化编码率。采用统计复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要合理规划一个频点内的码流,将组合不同苛刻度的节目,采用统计复用的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带宽,提高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还可以通过减小传输误码来提高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要合理规划设计有线传输系统,还要注重设备的选型,提高施工的质量,加强链路的维护,这才能够保证输送到千家万户的时候信号质量,减少传输过程出现误码。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品牌的机顶盒,而且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因此,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途径来对机顶盒的质量进行改进,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对机顶盒进行改进时,其是扮演着终端接收的角色,其接收的码流对解码的质量好坏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是低性能的一个机顶盒,即使前面的一系列步骤都没有出现问题,也会因为机顶盒的原因导致播放码流的时候产生图像不连续,抖动,声音与画面不同步,马赛克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图像的质量。机顶盒的生产过程必须严谨把关,决不能出现低质量的产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合作了。同时也应该在使用的这方面多给用户一些指导,因为有时候图像质量不好是因为用户的一些不合法使用机顶盒有关。还有一个方法是使用高质量的电视机,就比如使用几年前的旧机器和如今最高端的电视机,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当然,电视机作为整个有线电视数字图像的最终显示终端,其显示质量的好坏也可以直观地影响到观看者的视觉感受。因此,也可以在电视机的清晰度指标、对比度指标以及其他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改进和规范。

篇(8)

0引言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高校图书馆电子商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的新生事物。电子商务(E—Commerce,EC)这一名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并流行起来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增长点之一。

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为高校师生进行图书信息管理的义务服务。第二,为校内外科研课题跟踪有偿服务。第三,重点大学的图书馆还承担着许多书目数据库中心的建库工作、远程多媒体教育工作等非常重要的数据库系统建设。因此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及实现网上交易服务,可以更好、更快、更方便的为读者服务。由于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商品”的特殊性,从而使其中的电子商务要素有了鲜明的行业特点。

1高校图书馆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现实中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丰富多彩的,有BtoB、BtoC、CtoC、以及BtoG等等。而高校图书馆的商务模式更为复杂,因为它本身具有双重身份,即高校图书馆在电子商务中既是买家又是卖家。我们根据高校图书馆电子商务的对象,可将其划分出以下几种类型:DLtoDL(d—librarytod—library)模式、DLtoB(digitallibrarytobusiness)模式、DLtoC(digitallibrarytocustomer)模式、BtoBtoC(businesstobusinesstocustomer)模式和CtoC(customertocustomer)模式。下面介绍一下图书馆的几个主要商务模式:

1.1共建共享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知识经济的核心支柱,它的建设和利用应该是实现共建共享的,但这种共建共享是建立在有偿支持和有偿使用的。在传统图书馆时期,美国计算机联机图书馆中心(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OCLC)、日本的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NationalCenterforScienceInformationSystems,NACSIS)等一些大型书目中心就已经向某些有条件的图书馆提供联机书目数据服务。目前,OCLC又推出了“合作联机资源目录”(CooperatingOnlineResourceCatalog,CORC)的构想,把“编目资源共享”的概念引入网络资源的组织与控制。人们按联机合作编目的程序从网上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经编目上载到指定数据库(CORC),OCLC对上传数据进行审核;或直接从CORC数据库下载所需网络资源纪录,将其纳入本地数据库。成员馆上载合格纪录得到一定报酬,同时,下载数据则需支付相应费用,费用结算皆通过电子商务系统。1998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AcademicLibraryandInformationSystem,CALIS)正式启动联合目录数据库,旨在建立多语种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联机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系统,为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书、刊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支持高校图书馆系统的联机合作编目。该项目沿袭了OCLC的模式。这是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用电子商务进行合作编目的尝试。

1.2网络书店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书店已成为趋势。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通过网络向出版商和发行机构订购各种实体馆藏资源,也可实时购买电子出版物、电子报刊,还可向其它高校图书馆和信息机构购买或租用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及数字化馆藏的镜像权和使用权。随着出版发行机构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使高校图书馆完成网上订购图书和杂志提供了方便和可能,采购人员可先从网上查到所需电子图书和物,再在网上填写电子订单,利用电子钱包等方式实时付款,便可在很短时间内获得所采购的商品,这样整个采购过程利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可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全过程。另外,高校图书馆也可向其他数字信息的所有者进行有关数字信息存取和传输权的交易,实时销售自己开发的信息产品。实施电子商务取得成功,其主要标志是较好地解决了全球性的安全支付问题,取得了相当规模的营业额,实现了网络书店的全球性经营,找到了盈利之道。

1.3信息服务。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时空的概念,使图书馆能够提供更为方便、快捷,更加有个性化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拥有一只专业化的信息咨询队伍,善于将馆内丰富的信息资源及网上资源进行整合加工,为各类用户提供特定的服务。如针对重大课题或常规课题进行定题服务、查新服务、跟踪服务、数据收集服务和资料编译服务等,均可通过电子商务在线收取一定费用后,将服务结果通过邮寄或E-mail传给用户,为各类用户(特别是远程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4在线销售、付费阅览和知识租赁。1997年,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在网络时代不是信息缺乏而是过剩,相对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因此,图书馆网站设计要强调面向读者,分析其意愿、心理和倾向等等,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在线销售的不仅仅是书籍,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其他馆或信息机构出售或出租本馆的电子出版物、自建数据库的镜像权、使用权和复制权等等,从而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付费阅览这种方式在国外较为普遍,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事实上对高校图书馆购买或自建的数据库及某些电子杂志书籍采用付费阅览方式既能解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又可解决读者因购买困难而存在的信息过剩问题。当然也可使用知识租赁这种电子商务方式来实现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1.5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也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出现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满足远程用户的信息需求,又要防止非授权用户对数据资源的非法访问,从而达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

2高校图书馆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

在电子商务系统中,Internet作为一个基础性条件,把商务活动的各方面及各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从技术角度上看,电子商务有三部分组成:第一,企业内部网-Intranet。Internet有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电子商务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这些设备通过网络设备(HUB、SWITCH)连接在一起。第二,Intranet与Internet的连接。为了实现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连接,Intranet必须与Internet进行连接,并采用一些安全措施或设备(如防火墙等)保障Intranet的安全。第三,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电子商务运作的软件平台,有图书馆信息管理信息和电子商务系统组成。

3高校图书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建立自己的商务系统时,系统的安全性将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由于电子商务系统构架在Internet之上的,所以如何有效地使用Internet的快速与便捷,又能保障商务活动的安全性,保证自己系统安全是系统开发者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性,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网络访问的安全性是指控制只能经过授权的用户才可以访问数据库。它主要依赖于网点的系统平台,Web服务器软件以及应用系统对操作用户的管理。第二,交易过程的安全性。交易过程的安全性是指商务活动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安全,交易双方身份的确定,确保交易过程的高度隐密。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安全电子交易标准来保证。第三,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是指保证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不会被人监听,或者即使被人监听也可以保证传递的数据不会被解密而泄密,它可以通过加密/解密技术来保证。

针对以上分析,图书馆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有:

3.1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DigitalSignature)是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一类应用。它的主要方式如下:报文发送方从报文文本中生成一个128位的散列值,并用自己的专用密码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这个数字签名和报文一起发送出去;报文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散列值,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散列值相同,那么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报文的鉴别和不可否认性。

3.2数字证书。数字证书(DigitalCertificate,digitalID)用以证实一个用户的身份和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是目前电子商务最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在网上的电子交易中,如果双方都出示了各自的数字证书,并用它们进行交易操作,那么双方就可以不必为对方的身份的真实性担心了。数字证书的内部格式是由CCITTX.509国际标准所规定的,通常包含有惟一标识证书所有者的名称、惟一标识证书者的名称、证书所有者的公开密钥、证书者的数字签名、证书的有效期及证书的序列号等。

4结论

总之,随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各国争先发展、各个部门最为关注的领域。电子商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功能、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在技术和管理上有了提高。高校图书馆只有具备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眼光,扫除制约图书馆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障碍,探索出适合图书馆电子商务运行的模式,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在新的形势下得到更快速的发展,使高校图书馆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邵晓薇,王维民: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人类利用文献的方式正朝着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文献的电子化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图书电子化的今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电子文本书籍,借助电脑等数码产品随时随地地阅读。古籍文献作为高校图书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古籍文献的电子化建设,更好地利用和保存这些文献,是当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古籍电子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高校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

古籍文献是我国历代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瑰宝,反映了我国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研究我国历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中国古籍文献指始于先秦,止于清末,不论是抄写本还是刻印本,都流传至今的各类文献。在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中。造纸与印刷术这两项重大发明,使我国文化典籍的丰富性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由于时代久远、战争、水火、社会变迁,以及文献载体的有限存放期等原因,绝大多数典籍都未能保存下来。按照我国近年来的整理统计,目前我国现存古籍约有七万种。这些传世典籍是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与总结,能够充分反映我国历代先哲的聪明才智与经验知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除了文献内容所蕴涵的巨大的价值之外,仅纸张、印刷技术、版本模式等方面的文物价值就无法估计,孤本、珍本、善本更被视为传世珍宝。由于其本身的文物价值,这些不同版本的古籍文献大都深藏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查询起来甚为不易,这给文献本身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研究者都未能很好地利用这批古籍文献。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深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古籍文献的电子化势在必行。

(二)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意义。

古籍的电子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解决图书馆长期存在的古籍文献书保管与利用的矛盾。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最实用的信息服务,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样板工程,而且可以在全球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解决古籍文献保管与利用的矛盾。无论是公共图书馆、文物保管单位,还是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都视古籍文献为珍贵文物,使用管理非常严格,读者借阅很不方便。古籍的电子化能解决这一矛盾,为师生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

其次,提供实用的信息服务。通过古籍的电子化建立古籍数据库,再与中外各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联网提供可以全面检索的文字、语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利用者可以在屏幕上打开多个窗口对不同的文件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通过超链接从一个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跳转到另一个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还可以在阅读时联机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再次,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样板工程。古籍的电子化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全球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而言,建设中国古籍数据库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重点数据库和样板工程,有利于占领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领域,扩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影响,在全球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古籍文献电子化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古籍电子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古籍整理方式,有着传统古籍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保存了原书的风貌,保证了古籍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随着现代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以及与图书馆工作配套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古籍数字化已不再是梦想,国内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图书馆已率先进行了古籍数字化的探索和尝试。例如,上海图书馆已经启动“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采用图像形式录入光盘,既保存了原书的风貌,又保证了古籍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高新技术开发和古文献保护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古籍文献向数字化图书馆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工程1997年10月正式立项,计划用5到6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善本古籍的全文数字化,目前已有20种善本进入了国际互联网。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开辟了新的通道。南京图书馆也先后建立了40多万条古籍书目数据库,为用户检索古籍书目信息提供了方便。该数据库建立有书名、著者、分类及索引目录等,计算机用户可采用任何一种检索途径查找古籍文献。

(二)容量大、易于保存。

电子化古籍文献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设计电脑程序,可以把电子古籍资料编制成功能强大的古籍数据库。电子化的古籍主要有图像版和文本版两种,图像版相当于影印本,文本版相当于排印本。比起纸版古籍,电子图像版具有便于保存、便于使用和便于普及等优点。电子文本版更进一步,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检索书中的字词文句,转瞬即可查找出使用者需要的典故出处。古籍电子化是一种新型古籍整理方式,代表了未来古籍整理的趋势,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古籍数据库不仅可以供人阅读,进行各种人力所不能为的复杂检索,而且可以添加各种实用的工具。附上字典、词典和其他有用的资料,满足使用者随时查阅各种工具书的要求,并可以像处理文稿一样对内容进行各种编辑加工,打印成格式整齐、版面清晰的书页,免去繁琐的抄写之劳。近20年来,人们作了许多电子化的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袁林等人的“二十五史”、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全唐诗网上电子检索系统、尹小林的“国学宝典”、北京书同文公司开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及即将推出的《四部丛刊》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等。

三、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推广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了一系列的要求。高校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古文献的准确性。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指通过对所有馆藏文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要求,电子化古籍要发挥最大的功效,须在形式上不缺字、不错字,并且图文对照,在功能上要通用性好、检索方便、输出灵活、传输通畅、辅助研究。

(二)利用现代手段。

在数字图书馆中,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同其它各种类型文献的加工整理工作一样,都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子系统,古籍整理工作实际上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工作中来。虽然古籍整理工作的对象是传统古籍,但它的工作方法却是与新的科学技术密切相连的,从汉唐时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文献缩微技术的应用,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图书中的进一步应用,古籍整理工作也需引入这一先进的技术。

(三)尽量保持原滋原味。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这些古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古籍以其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手段有着不同于普通文献的特殊要求――尽量保持原貌,实现这种技术要求,是中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篇(10)

引言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简称NSTL)是一个虚拟式的科技信息资源机构,通过其中心网站、镜像站点及服务站点,面向全国提供馆藏文献的查询、检索、全文提供和各项电子信息服务,是中国目前为各界用户提供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一个新颖便捷的大型网络服务系统。NSTL在保障我国国家科技文献战略资源及满足科技人员的科技信息资源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我国国家科技创新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联盟相比,NSTL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使NSTL“十二五”发展规划能够顺利实施,有必要深入剖析NSTL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为谋划NSTL的下一步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与保障,努力与国际信息资源网络接轨,把NSTL建设成为一个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集成化、知识化的国家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战略保障服务系统。

NSTL存在的问题

NSTL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作为国家级的文献保障系统,与国家科技创新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

2.1 文献资源建设跟不上科技信息的发展速度

2.1.1 科技文献保障总量不足

NSTL订购的印本外文资源总量约21 000种,外文期刊从2000年的7 673种增加到2008年的17 250种,外文会议文献从2000年的2 519种增加到2008年的4 180种;数字外文资源订购近2 000种,光盘数据库从成立之初的62种增加到2008年的113种,网络版数据库更是从无到有,增加至2008年的1 722种[1]。但与CALIS、CSDL等国内其他图书馆联盟相比,NSTL订购的科技文献数量还不够,截至2008年底,CALIS的外文期刊订购总量已达3万多种,CSDL的外文期刊订购总量更是达6.7万余种。NSTL订购的外文期刊总量与《国际期刊指南数据库》中学术性连续出版物书目数据的29万条相差甚远。相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述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08年我国国家科研院所达3 775个,科技人员达4 200万人,已位居世界第一。NSTL订购的科技外文资源总量与伴随科技人力资源增长产生的科技人员科技文献信息需求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2.1.2 文献资源学科布局和国别分布不均衡

NSTL订购的外文文献资源学科分布过于集中,大多集中于较为成熟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集成领域、重大应用领域以及重要新兴领域的文献保障率偏低;NSTL订购的外文文献资源语种分布不均衡,表现在:英文文献在整个外文文献资源中占绝大部分,除俄、日外文文献资源有小部分外,其他语种的文献资源很少甚至没有;此外,NSTL订购的外文文献资源国别分布也不均衡,对与我国有科技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周边国家、地区的文献保障不足。

2.1.3 数字化资源建设不足

NSTL多馆分工负责的资源分布模式为科学、合理、高效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建设国外数字资源方面,各成员馆普遍存在所订购的印本外文资源较多、数字资源较少的情况。在引进国外数字资源方面,普遍实行“只用不藏”,缺乏永久使用、长期保存和回溯数据建设等配套措施的建设。使得我国获取国际数字科技文献的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技术环境和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从信息资源发展的趋势、用户的需求和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的现有馆藏结构看,数字化信息资源在整个信息资源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因此,NSTL作为国家级科技文献保障系统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距国家科技创新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2.2 网络服务系统互操作机制不够完善

NSTL现行网络服务系统虽已实现跨库检索功能,但就共享资源与服务的互操作目标而言,还不够完善。

2.2.1 元数据相互映射困难

NSTL系统的元数据标准大而全,包罗万象,使直接揭示及相互映射受到影响。NSTL网络服务系统收录的文献资源包括期刊、图书、会议录、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和计量规程等。这些文献资源各具特色,著录的侧重点、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从信息描述的角度来看很难统一。现行的NSTL网络服务系统定制了一个大而全的元数据标准,用以覆盖目前所有的文献类型,使得系统内部文献数据库的结构保持一致[2]。这种同构数据库设计思想直接解决了系统内部的统一访问问题,但却不能很好地揭示资源本身,元数据标准自身的扩展能力十分有限,使外部数据交换时相互映射也很困难。

2.2.2 “一站式”信息服务缺失

系统服务组件的组合程度低,整体服务效果难以充分体现。NSTL网络服务系统包括期刊浏览、文献检索、联合目录、原文传递、网上信息资源导航、预印本服务、热点门户及参考咨询等多个服务组件。组件的划分采取纵向原则,自成体系,相互之间联系松散,数据共享性较弱,总体服务系统只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简单链接,使得整体服务效果的提升比较困难[2]。

2.3 资源与服务集成度不高

2.3.1 个性化服务定制的“孤立”

NSTL现行服务系统提供“我的NSTL”个性化服务定制,内容包括:“我的图书馆”和“自助中心”。“我的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定制与服务,“自助中心”提供原文订购状态、账户信息和费用信息查询功能以及用户信息自助管理服务。但是这种个性化定制机制却是孤立的,它不仅使定制的资源对象仅限于NSTL提供的资源范围,使定制组织结构受NSTL系统资源组织体系的限制,而且使得定制技术也依赖于NSTL系统自身技术,很难将其他系统的资源有机纳入。尽管用户希望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来构建其信息空间,但是现有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并不能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也无法满足用户希望在本地的信息环境中建立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环境。与NSTL相比,OCLC的各项业务工作却处处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OCLC通过设置专门的用户和网络服务部(User and Network Section,简称UNS)及可用性实验室(usability lab),对用户信息和产品信息进行管理,以确保产品推出后能符合用户的需要。OCLC的FirstSearch还提供保存检索策略、回顾检索历史、组合检索、永久保存记录等个性化服务。用户可以在“记录列表”屏幕保存当前的检索策略,保存的检索在下一次登陆后可直接调用并获得检索结果,也可通过“历次检索”界面查看,还可以将当前的检索策略与以前保存好的检索策略组合起来进行检索。

2.3.2 现行服务系统的“互闭”

NSTL现行服务系统自成体系、互不开放,将用户某种完整的行为紧密封装起来,无法实现“一站式”信息检索,更增加了与各图书馆互联互通的难度。NSTL系统与各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利用,除了直接简单的地址链接之外,能够提供给外部系统的可接入资源和服务寥寥无几。这种系统脱离国内多数用户的最常用渠道(如机构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络搜索引擎),难以有效地被用户发现和利用,也难以把自己的资源和用户所需的其他资源有效集成。因缺乏与本地馆的资源整合,NSTL服务用户的效率降低,甚至出现NSTL进行原文传递之后,却发现在本地图书馆也可以找到所需文献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开发的CSDL跨库集成检索系统,虽缺乏由用户自行组配数据库进行检索的功能,但却建立了界面清晰的统一检索平台,主推一站式集成检索理念。CALIS中心和北京大学共同开发的CALIS统一检索平台,整合中文资源库127个、西文资源库130个,平台可检索资源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及部分图书馆OPAC等,几乎可整合图书馆所有的电子资源种类,包括原文、图片、引文、文摘及相关文献等,能高效地检索CALIS中心的各类资源[3]。国外的OCLC,更是提供多种途径开放的进入数据库,如通过个人的图书馆入口和通过合作者入口。合作者入口包括OCLC-本地图书馆入口及信息提供者入口(如通过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Web入口)。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网络搜索引擎入口, 2008年5月19日,OCLC与Google公司签订了一份数据交换协议,通过Google搜索服务,扩大访问入口,使OCLC及其成员馆的馆藏及服务在网络上可以被更广泛地获取,使用户更容易发现馆藏文献[4]。

提升NSTL资源和服务质量的建议

3.1 增强NSTL资源的保障能力

NSTL在规划国家科技文献资源保障结构时,既要调整现有信息资源的结构,又要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还要推进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3.1.1 调整现有信息资源的结构

NSTL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文献资源建设,积极调整现有信息资源的结构,其措施主要包括:①对经常使用的资源如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中文学位论文等应更加予以重视,进一步加大外文期刊的订购总量,并逐步实现对这些资源完整的纸本保障和有效备份。同时,还需逐渐加大小语种的文献资源收集力度。②逐步扩大和优化NSTL文献资源的学科、馆藏和载体布局,重点针对边缘交叉学科、综合集成领域、重大应用领域、重要新兴学科等拓展收集范围,逐步加大国外科技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等及其他灰色文献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强对新兴科技国家、我国科技合作重点国家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科技文献采集。③作为国家级的科技文献机构,NSTL还需加大揭示学科前沿信息的资源建设比重,包括研究报告、专题动态信息等。如美国科技门户就主要为用户提供研究开发报告、科技报告等学术前沿信息资源。

3.1.2 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与CALIS、CASHL、CSDL等图书馆联盟的三级文献保障体系不同,NSTL仅以7家国家文献信息机构和2家国家级共建单位为依托为全国用户提供服务。NSTL的这种单层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有利于集中经费,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文献使用率,但也正是受这种保障体系的制约,NSTL的文献保障率没有CALIS、CSDL等采用三级文献保障体系联盟的文献保障率高。如,通过三级文献保障,CSDL的外文期刊订购总量已达6.7万余种,而NSTL仅有2万余种,还不到CSDL的三分之一。因而,NSTL有必要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增强其文献保障能力,合作方式有:①根据NSTL以收录科技文献资源为主的目标和任务,可考虑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有理工农医资源保障优势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图书馆作为NSTL二级保障机构,仿效CALIS、CASHL、CSDL等联盟的文献保障体系,组建NSTL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学科中心或区域中心。②加强与国外科技信息门户以及全球性、地区性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在与国外科技信息门户合作方面,可选择与美国科技信息门户、加拿大科技信息门户等以揭示学术前沿信息资源为主的科技信息门户合作,以弥补NSTL在揭示学术前沿信息方面的不足;NSTL还应加入一些知名的全球性、地区性图书馆联盟,如国际图书馆共同体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简称ICOLC)、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Joint Universities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JULAC)和台湾地区的台湾核心电子资源联盟(CONsortium on Core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Taiwan,简称CONCERT),这样不仅可增强NSTL的资源保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实现我国与国际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衔接。

3.1.3 推进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

随着数字资源建设比重的加大,NSTL也日益关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但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可靠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因此NSTL不仅需牵头组织建设国家层面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机制,还需建设NSTL平台自身的数字资源保存体系。具体而言,首先,NSTL需组织制定数字资源保存的国家政策。NSTL作为国家科技文献保障的平台,有义务联合CSDL、CALIS等制定数字资源保存的国家政策,组织建设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组织包括保存责任者、存储者、服务者、资源方和授权用户的可靠的责任体系,促进建立包括存档权、存储管理权和服务权的完整法律体系,建立相关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确定可信赖性长期保存系统的认证与评估机制,调动国家资源支持长期保存体系的共建共享[5]。其次, NSTL需制定系统自身的保存策略,重点是保存技术的选择和管理模式的选择。从管理来说,NSTL可以根据其组成结构,由各成员单位承担专门领域或专门格式的数字资源保存项目。从技术上来说,现有的数字迁移、数字仿真、环境封装和技术保存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条件[6],不同数字资源有不同的技术保存要求,NSTL可根据各成员单位的特点和资源的特性做相应的选择。

3.2 提升NSTL的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整合、智能化语义检索系统的构建、情景敏感服务系统的构建、开发开放的检索接口和新的服务模式解决现行NSTL系统开放程度不充分。互操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升NSTL的服务水平,把NSTL建设成为一个适应数字时代,推进集成化、知识化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战略服务保障系统。

3.2.1 整合资源与服务

资源整合是资源优化组织的一种存在状态,整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它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现行NSTL系统具备跨库检索的功能,但此系统只具备了资源服务整合的雏形,在功能和设计上还不是很完善,整合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①整合资源并未涉及系统的全部资源,如文献检索栏目不能检索图书,检索图书需通过目录查询栏目。②未实现服务项目的有效整合,如NSTL提供的“热点门户导航”、“网络信息导航”两栏目被划分成彼此独立的栏目,但就栏目内容而言其区别不够明显,不仅宜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而且最好能实现与“文献检索”等其他栏目的整合。

可利用SFX(中文含义为特技效果)进行资源整合。SFX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开放的统一资源定位器(OpenURL)标准的上下文相关参考链接系统,可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无缝链接。利用SFX实现的整合可概括为:①OPAC与数据库之间的动态链接。用户通过OPAC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关此主题的NSTL系统的所有信息:印本馆藏显示地点,电子期刊提供动态生成的地址,电子图书点击则进入相应的电子图书系统浏览全文。②引文数据库、二次文献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之间的链接。二次文献数据库检索功能强大,用户可以根据检索到的文摘、索引信息直接获得想要了解的论文全文。③数据库与Web资源的链接。这其实是向外部扩展的一种链接。用户在检索到某主题的结果后,可通过相关链接指引到相关主题的Web资源,这样就可以实现检索与NSTL提供的“热点门户导航”、“网络信息导航”服务的整合。

3.2.2 制定多种元数据标准及映射方案

由于NSTL提供服务的文献资源有统一加工、各成员单位自行加工、购买等多种来源途径,包括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等多种文献类型,因而在期刊知识库的构建过程中针对资源描述格式方面,须摈弃现行同构数据库设计思想,针对资源的类型提出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等多种元数据标准,并且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制定新的动态映射方案。这些标准均应采用严格的XML SCHEMA(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进行定义,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文献信息的集中存储与管理,而且当需要查看文献信息或进行数据交换时,可以直接调用XML文件,从不同数据表中提取所需数据以统一结构形式反馈给用户或与外部数据进行交换[2]。

3.2.3 构建智能化语义检索系统

现行NSTL检索系统智能处理能力的缺乏导致检索结果信息量大,缺乏人工干预,返回大量无关信息,用户往往面对检索结果无所适从,必须从结果中进行筛选。人性化处理能力的缺失,导致此种检索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需要的是一种基于智能化的语义检索系统,这种检索系统可以对用户查询需求进行语义上的自然语言处理,析取出各种概念信息,从概念意义层次上来智能处理用户的检索提问式,并智能化输出。这种检索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实现基于自然语言形式的输入。检索者可以将自己的检索提问以所习惯的短语、词组甚至句子等自然语言的形式输入,检索系统能够进行自动分析,而后形成检索策略进行检索。②用户检索时,系统不仅可不断提供一些相近的关键词供选择直至找到所需要的结果,而且还能检索出与该词同一类概念的词汇结果。③借助机器翻译技术,实现将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外一种自然语言,使用户能够使用母语搜索非母语的资源,并以母语浏览搜索结果。④通过语义技术和检索技术的结合,实现检索工具对搜索词在语义层次上的理解,为用户提供最准确的检索服务。⑤实现检索系统的智能化、人性化。检索引擎能依据用户检索的历史行为(曾经搜索过什么,搜索客户端IP地址等),依据记录猜测用户的一些特性,并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的语义知识,“理解”用户的检索需求,通过知识学习、分析理解和推理归纳来实现检索结果的“人性化”输出。

3.2.4 构建情景敏感服务系统

情景敏感是指在本地部署一套资源调度知识库,登记本地资源和服务以及相关的访问规则[2]。在这方面,值得借鉴的是Web of Knowledge(简称WOK)的做法。用户从所在图书馆的IP地址登陆WOK检索,很快可了解其检索的某篇论文所在的期刊本馆是否有收藏;若没有,WOK很快可建议用户到就近的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

NSTL网络服务系统在用户检索获得检索结果的同时,通过调用知识库的开放接口,传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检索到的文献信息,由知识库为用户实时生成最方便的文献获取链接。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NSTL镜像站点情景敏感界面[7]

图1为NSTL镜像站用户检索后,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将检索结果进行情景敏感后反馈给用户的界面,除原有的NSTL原文传递链接外还提供本地电子版获取和本地印本获取链接,可以避免前文所述的NSTL原文传递后却发现本地馆可以找到所需文献的现象。

3.2.5 开发新的服务模式

NSTL现行网络服务系统通过其中心网站、镜像站点及服务站点向全国用户提供文献检索、原文传递等各项电子信息服务。随着科技人员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展,现有三种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需在其基础上开发新的服务模式。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而互操作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构建开放的检索接口,让其他图书馆和特殊团体用户可以通过开放接口检索NSTL的资源。有了开放的检索接口,NSTL的服务模式就可以得以扩展,可以在开放检索接口的基础上构建嵌入第三方检索服务、链接到第三方和从NSTL传递三种新的服务模式。

“嵌入第三方检索”服务是指在本地服务界面提供检索接口,访问NSTL文献数据。其检索界面可以按照本地系统的风格构造,按照标准接口向NSTL主站检索系统提交检索请求。NSTL主站检索系统返回检索结果,在本地知识库进行情景敏感之后,按照本地系统的风格构造结果显示界面。

“链接到第三方”服务是指NSTL负责维护链接服务注册器,将某些链接服务器URL以及这一机构的用户IP地址段注册到NSTL链接服务注册器中,用户采用NSTL检索界面进行检索,检索之后,根据用户的来源IP在NSTL主服务站或镜像站上生成或不生成OpenURL HOOK,用户点击HOOK,激活链接服务器,检索结果本地化情景敏感后返回给用户。

“从NSTL中传递”服务是NSTL将其全文传递的接口向相关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开放,使这些机构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向NSTL提出原文请求,NSTL仅作为一个对这些信息机构的原文传递和代查代借提供支持的单位。

结语

现行NSTL系统以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由于没有考虑用户的专业、爱好、年龄及心理倾向等因素,因此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故需要对这种服务模式加以调整。笔者认为未来的NSTL系统将从以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NSTL系统需构建的是适应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并主动推荐给用户,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统计资料汇编[C]. NSTL二届理事会六次会议.北京: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09:33.

[2] 王莉.NSTL网络服务系统的互操作机制[J].数字图书论坛,2008,53(10):60-65.

[3] 芦晓,黄雪梅,何亦欣,等.国内商用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5):68-71.

[4] OCLC与Google交换数据.把数字图书链接到WorldCat[J]. 数字图书论坛,2008,49(6):76-77.

篇(11)

学校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学院占地面积1233695平方米,(其中旧校区361252平方米,新校区占地面积872443平方米)。学校拥有先进的语音室、电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和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纸质藏书125万余册,电子图书6057GB。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821人,其中正高级92人,副高级31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有524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951人,专业门类齐全:设有文、史、哲、法、理、工、管、教育门类54个师范和非师范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6个研究生专业,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

太原师范学院热忱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来这里深造成才!

音乐系

1、音乐学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基层、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和艺术馆(所)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能在群众和文化团体从事管理和宣传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田野采风技能、音乐学论文写作、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配器法、歌曲写作与改编、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山西民歌。

2、音乐表演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文艺团体从事教学、科研和演出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键盘演奏、民族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基训与身韵、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配器法、歌曲写作与改编、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山西民歌赏析、艺术概论、朗诵与正音、意大利语音拼读。

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音乐学科理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以及电子、电子计算机音乐理论、实践和创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在艺术传媒、新闻媒体、影视制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创作工作,也可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作曲与电脑音乐制作、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配器、合唱与指挥、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山西民歌、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音乐美学基础、艺术概论、音乐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美术系

美术系设有美术学、绘画、动画三个本科专业,自1986年美术系筹建、招生,至今已培养二十余届毕业生。2011年,获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13年,获山西省的省级特色专业。

美术系教学设施完善,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建有多媒体教室、机房、工作室、图书资料室及美术展厅。美术系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硕士14人。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升学率已达到近20%。

1、美术学专业(本科、师范)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装饰画、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美学、设计与制作、文化艺术名著导读、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制作、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陶艺、水彩画、水粉画、多媒体艺术、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等。

2、动画专业(本科、非师范)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人体速写、动画基础、动画概论、人物造型、视听语言、动作设计、摄影基础、Photoshop、Flash制作、剧作、Maya、表演、动画前期、动画后期、动画创作、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3、绘画专业(本科、非师范)

本专业有油画、中国画、版画三个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艺术概论、美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创作、中国画基础、山水画技法解析、山水画创作、工笔人物画技法、工笔人物画创作、版画技法、版画创作、PS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设计系

设计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经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人员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硕士21人;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2人。全日制在校生七百余人。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四个本科专业。新建成设计系教学大楼近六千平方米,配备有图书资料室、计算机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及独立专业教室等。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学概论、插图艺术、桌面出版与印刷、界面视觉设计、VI设计、书籍整体设计、数字动画设计、交互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概论等。

2、环境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空间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人体工程学、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与室内设计制图、中外建筑史、模型制作、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陈设艺术)、室内设计(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公园街道)、景观施工设计、展示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装饰构造材料与施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产品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效果图技法、模型制作工艺、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用户研究与市场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现代家具设计、传统家具创新设计、灯具设计、包装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4、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手绘效果图、服装工艺基础、服装设计元素整合、立体裁剪、中国服装史、西洋服装史、时尚网站设计、女装结构与纸样、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与橱窗展示、服装商品企划等。

舞蹈系

1、舞蹈编导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中国舞、现代舞、芭蕾舞等舞蹈编导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现代舞专业基础课程、舞蹈素材组合训练、舞蹈剧目分析、舞蹈创作实习、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等。

2、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方向)(本科、师范类)

培养目标:具备能从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的研究、舞蹈教学以及编辑等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解剖学、 舞蹈心理学、中外舞蹈史论、中外美学史中外文学、芭蕾舞基础训练 、舞蹈编导基础、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舞蹈教育学、中国古典舞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舞蹈剧目。

3、舞蹈表演(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舞蹈表演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舞蹈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舞蹈表演及评论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舞蹈、戏剧、影视表演原理与技能技巧 舞蹈基础训练。

书法系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专业,成立于1995年,在山西省内属首家,在全国也比较早。专业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7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2名,省书协副主席3名,省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5名。

1、美术学(书法方向)专业(本科、非师范)

主要课程:书法(真、草、隶、篆、行)、篆刻、书法史、古代书论、文字学、古典诗词、古代汉语、美学、中国画等。

影视艺术系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育,使学生熟知并掌握戏剧、广播、电影、电视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剧本创作、影视评论、摄影摄像、影视前后期制作等基本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戏剧院团等制作机构的生产实践需要,同时能够从事大众传媒、教学科研、文化艺术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策划、宣传、教学等综合性的工作需求。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视听语言、电影美学、中国电视史、影视批评、电影作品读解、影视剧本创作、影视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影视批评写作、电视编辑、传播学等。

太原师范学院2015年艺术类各专业招生计划表

(具体分省计划以各省招办公布计划为准)

科类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学费

(元/年)

计划数(人)

招生范围

测试科目

备注

艺术类(文理兼招)

美术学

本科

四年

7800

700

河北、江西、江苏、河南、甘肃、黑龙江

(山西使用省统考成绩)

素描、色彩

除山西以外使用省统考成绩的省份以当地招办公布的计划为准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产品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环境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绘画

本科

四年

7800

动画

本科

四年

7800

音乐学

本科

五年

7800

230

山东、河北、河南、甘肃、湖南

(山西使用省统考成绩)

歌曲或乐曲一首

音乐表演

本科

四年

7800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本科

四年

7800

舞蹈编导

本科

四年

7800

200

山东、河北、湖南、河南、甘肃

(山西使用统考成绩)

舞蹈基本功(40%)、舞蹈片段(30%)、音乐即兴(30%)

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7800

舞蹈表演

本科

四年

7800

戏剧影视文学

本科

四年

7800

100

山东、河南、湖南(山西使用统考成绩)

笔试80%、面试(即兴评述)20%

美术学(书法方向)

本科

四年

7800

200

山东、湖南、河南、甘肃、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