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时尚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实施绿色管理,关键在于: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实施绿色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方面,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因此,企业要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规划和改造产品结构,并切实制订“绿色计划”,实施“绿色工程”,制订“绿色标准”,树立“绿色标兵”,发动全员积极进行一场全方位的“绿色革命”:企业领导要深入学习研究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树立绿色经营理念,确立顺应时代潮流、争做地球卫士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风格,制定绿色管理战略;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环境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知识和技能,从设计与制造方面减少或消除污染,并从污染控制转向绿色生产,提高生态效率;对生产第一线的员工,要培育“绿色消费”、“绿色产品”和珍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使“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ashion changes every day and every second, so there are enormously styles of fashionable dress which has very short product life cycle and highly uncertainty of demand. Since the productivity is too low to couple with the significant change of demand, the manufacturer or the fashion company should produce enough products and store them before put into market according the demand forecast. The estimated quantity of production isn't very accurate. Sometimes they are so small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demand, sometimes the surplus products will fill up the store. The manufacturer or the fashion company should set up an effective supply chain adopting pull strategy and forecast demand accurately based on market dem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Key words: fashion; supply chain; pull strategy; demand
对于时尚类产品,特别是时尚女装,种类繁多,受消费者喜好影响很大,流行期很短,可能只有一季就过时了,同时,每款服装批量较小,使得时尚女装具有明显的需求不确定性,在实际运作中就会出现部分款式供给不足、部分款式供给过剩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很多企业在产品畅销时错失销售良机,滞销时积累大量不断贬值的过季库存,结果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过季积压库存是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时尚女装供应链管理战略
要研究时尚女装供应链首先要明确时尚女装的定义,了解它的特点,才能知道时尚女装供应链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战略。
1.1 时尚女装的定义和特点
服装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以按照性别、年龄、民族、用途等进行分类,一般最没有争议的是按性别分为男装、女装和中性服装。本文所说的时尚女装是指专门为有一定消费水平中青年女性而精心设计生产的、符合当前流行趋势的服装产品,如时尚女性、白领女性等。
时尚女装的出现是对服装市场不断细化的结果,由于这一消费人群消费能力很强,追求个性,因此,服装价格处于中高档水平,产品的利润率较高,但是消费喜好不宜把握,流行期短,这些直接导致了预测非常困难。
1.2 时尚女装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时尚女装的供应链管理非常困难。时尚女装的供应链由于在其中流动的产品特性,需求不确定性很大,小批量多品种,生命周期非常短,对整个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由于企业无法对未来市场需求做出准确预测,只能采用“推动”式策略。这样就要求企业提前生产出商品,靠提升销售能力和打折来解决商品积压问题,否则,只有持有大量积压库存。
2 时尚女装的市场需求
为了实施需求驱动战略,则必须先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很多,必须全面考虑才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亦即某类产品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某种产品的销量。
2.1 时尚女装的市场需求
服装,作为一种季节性产品,其销售量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流行趋势变化,气候变化,广告媒体效应,地区消费观念和突发事件等的影响(如非典)[1]。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可大致分为市场、品牌、产品以及购买者等四大类。市场类因素主要指某一地区对市场需求的客观因素,包括当地人口数量、人均收入、出生率、GDP、零售总额、气候以及习俗等;品牌类因素是指某一品牌对市场需求影响的客观因素,包括品牌价值(市场份额,VIP顾客数量,知名度)、店铺数量(店铺客流量)、店铺等级(店铺位置,店员素质,店铺陈设);产品(时尚服装)类因素则指产品本身对市场需求影响的因素,包括样式、颜色、面料、做工、尺码、配饰、价格和开始销售时间、可穿着时间等;购买者因素是指购买者本身对市场需求影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个人喜好、收入、理财方式、家庭负担等。
根据对影响市场因素的分析,某品牌的总市场需求是由不同地区的区域需求构成的,不同区域的需求又由分布在该区域内的店铺需求构成,同时,某一品牌的总需求也由该品牌推出的不同款式的市场需求构成,再往下可以细分至颜色、尺码。
时尚女装的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人口、地域、气候、经济状况、销售渠道、产品、消费者、替代产品以及促销活动等。市场需求要能分解到每个城市的需求,再分解到款式、颜色、尺码,这样的分析预测才有实际意义。
2.2 时尚女装的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就是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进入和退出市场标志着周期的开始和结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亡期[2]。时尚女装的单款存在时间极短,从设计到销售一般也就在半年到一年之间,象ZARA这样的快速消费品牌甚至只存在数周时间,因此,人们将此类产品称为短生命周期产品。
从时尚服装设计制作流程来看,从流行资讯收集、图稿设计、材料选择、样衣制作、工艺确定、订货展销、到大货量产,这段孕育周期大概要9~12个月。而时尚型服装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特点是,从刚上市时很少有人接纳(称之为独特阶段),随之接纳人数随着时间慢慢增长(模仿阶段),终于被广泛接受(大量流行阶段),最后缓慢衰退(衰退阶段),消费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另一种更吸引他们的时尚,这段周期大概只有短短2~3个月[3]。
一般来讲,时尚女装的特点和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了它的上货计划是分批次上市销售,因为类似波浪一波一波往前推进,所以,服装从业人员称它为按照波次上货。在实际运作中,时尚女装公司在每一波次都配备款式足够多的搭配合理的货品,下一波次的货品在上一波次尚处在成熟期末段或衰退期初期上市,使得销量的变动尽可能的小,以便让整个供应链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图中销售量表现是一根起伏不大的横线。在这个状态下,供应链的人力、物料以及资金的需求不会因为销量的急剧变化而总是处于一种严重不足和严重过剩的状态中,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见图2。
服装公司可以通过对历史需求数据,以及新产品的分析,合理的预测出市场需求,因此,服装公司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模拟出这条曲线,这也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Zara在实际运作中采用了区分基本需求和突发需求的概念。在此概念中,基本需求是依据以往经验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潜在需求,超出部分被认为是突发需求,如图3。相应的策略是基本需求选用低成本的外发渠道,对于超出部分的突发需求采用具有更快响应速度的外发渠道。区分外发法要求需求预测基于最新销售数据,同时预测误差需要降低。此策略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得到强化,一是从低成本的渠道提前订购零件或原材料,二是将成品的装配或制造本地化以提高响应速度。这就是Zara一家成功的西班牙时装零售商采用的策略[4]。
3 时尚女装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偏好的快速改变、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有些商品其生命周期之短更为突出,即包括服装、玩具、手机、电脑等时尚产品。由于缺乏对于此类产品运作的系统性指导,企业遭遇了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突出的库存控制问题。虽然此类产品的边际利润较高,但是库存过剩和缺货带来的损失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5]。
目前,很多服装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度都是不高的,这点可以从多数企业较高的过剩积压库存得到印证。
4 解决方法
中国大部分的服装企业已经意识到库存问题的严重性,在对库存的反映机制中,更多的是强调物流、ERP的建设和营销终端销售策略的研究,这些在管理经营上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进行销售终端信息化的建设和改造,使销售数据能得到有效控制,根据销售数据来进行配货、调货,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对库存量的减少和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从产生库存的源头上去解决核心问题,往往是事倍功半作用[6]。
为了减少服装企业的积压库存,还可以从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和增加生产的柔性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有效利用历史数据和对新产品的调研数据提高预测准确度,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第二,增加生产能力的柔性,满足突发需求,同时使库存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
5 结 论
本文通过对时尚女装供应链及其战略的分析,并根据时尚服装的需求特点,提出服装公司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和新产品特性的分析,合理地预测出比较准确的市场需求,将供应链战略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建立一条采用“拉动式”战略的高效供应链,以解决库存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俊. 服装商品企划[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8-50.
[2] 徐贤浩. 短生命周期产品库存管理及运营策略[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36,263-265.
[3] 赵丽萍. 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对时尚服装销量预测的应用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当我们在考虑引进管理模式时,是因其新颖时尚而用之,还是因其实用优秀而纳之?我想,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显然会选择后者。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避免盲目性。我本人曾在美国的某企业中长期担任监事会成员。据我观察,这类企业对有关的时尚模式往往趋之若鹜。常常在《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有关时尚管理模式的介绍文章之后的三至六个月内,这类企业便会开始采纳并推广有关模式。当然,在这一时尚模式浪潮的冲击下,德国企业也很难置身度外。但值得庆幸的是,与美国同行们相比,德国的经理人显然更加务实,具有更强的抗时尚能力。在经济假繁荣时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被人们嘲笑为落伍分子。事实证明,他们才是信念坚定,不为所动,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实在是棋高一招。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被公认为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大师。我曾多次和他探讨有关管理问题。他始终认为,绝大多数所谓的管理模式是无聊的,会使人误入歧途。当人们不顾现实条件,不加分析,片面地,夸张地,盲目地采纳这些模式时,灭顶之灾就在所难免了。无须回头远顾,我们就不难发现,几年前风流一时的诸多样板模式早已风光不再,从地平线上悄然消失了。
2我国快时尚下服装企业目前库存现状
我国既是服装的生产大国,也是服装的消费大国。截至2013年,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额达9978亿元,同比增长18%。我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5212家,有1290万从业人员,每年生产500多亿件服装。截止到2013年,就服装企业80家上市公司上报数据分析,上半年库存总额671.66亿元,其中66家公司的库存总额超过亿元;有11家公司的库存超过10亿元,美邦服饰、雅戈尔、红豆股份这样的知名企业库存皆超过10亿元。像李宁、kappa等运动品牌,库存都在30%以上。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产成品存货2569.66亿元。以森马服饰为例,其近5年的库存量可谓逐年跳升。2007年时,森马服饰库存总量为2.8亿元,2008年增加到5.4亿元,2010年迈过10亿元的库存门槛,2011年稳定在10.9亿元,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库存量已达14.7亿元,这意味着仅上半年的增长幅度就远远超过了以往,库存量环比增幅就直逼50%。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服装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并且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人们对服装产品的需求不单单是满足日常生活必需,而是逐渐趋向时髦化和现代化。我国服装的生产也逐渐地由单纯数量的增加转向质量的改善,逐渐进入高档服装市场;服装市场商业经营也由数量巨大转向注重质量,从而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3快时尚下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市场预测失准,
服装是季节性非常强的产品,并且服装产品种类众多,款式更是繁多,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快时尚下,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更是不确定的。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导致了服装终端市场的调查预测难以落实到位,从而造成销售预测失准。另外,由于服装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服装需求的个性化日益增加,给市场预测增加了困难,对于企业如何把握一个合适、合理的库存量变得困难。
3.2需求逐渐放大
在中国服装行业,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服装企业很难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再加上“牛鞭效应”使得这种需求又被逐级放大,使得本来就需求不稳定的服装市场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一些服装企业容易跟风随大流,往往缺乏对实际市场需求的预测,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存货,占用企业的资金,给企业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3订货模式产生的时间差
现今中国服装企业生产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订货模式,即单纯地依靠下游的分销商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的市场信息。一般各种服装品牌每年都有春夏、秋冬两季订货会,而服装企业则通过订货会现场模特展示、销售人员引导解说来完成订货,进而根据订货量来制订生产、销售计划。在这种模式下,把真正的需求变成产成品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市场需求产生脱节。国内大多数生产商从接单到成品上市平均需要90天时间,时间长的能达到120多天。试想如果消费者在某品牌货架上看到的是3个月,甚至4个月之前流行的款式,那么此品牌商品销量必然会低于预期,导致库存积压则是必然。像我国李宁大部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库存占用资金较多,导致资金出现问题,大量的服装产品积压,由于快时尚类服装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一旦存货较大,服装就很难再销售出去,这样就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国际快时尚类巨头ZARA的供应链平均需要10~15天,大多数服装企业需要6~9个月甚至更久;ZARA每年库存周转达到12次左右,其他运作一流的服装企业也只能达到3~4次,而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是0.8~1.2次。并且还采用延迟生产策略,并且ZARA以消费者需求为引领,在各大时装会上捕捉潮流元素,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新的服装产品,所以它的服装往往能引领潮流,走在潮流的前线,并且有它的强大的信息系统做支撑,所以它的服装产品不会出现大量的积压。
3.4服装企业供应链之间缺乏信息共享
在当今快时尚主导的市场环境下,服装企业之间要变“单打独斗”为“合纵连横”,这样可以避免因市场的快速变化而导致的库存积压情况。正是因为服装企业之间缺乏信息的有效共享,没有资源共享的平台,从而导致了信息交流出现障碍,无法对服装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地把握,导致服装企业供应链之间的彼此了解不够深入,服装企业无法正确、准确地评估各环节的供货能力、库存能力以及库存周转速度等,增加了库存规模控制的难度。另外,服装企业由于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不具备存货互通、转运调拨等交易管理体系,无形中给服装企业增加了库存压力。
4快时尚下我国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对策
快时尚的“快、准、狠”,要求其服装企业建立灵敏的市场需求预测及高速反应的供应链体系,要求其有前沿的时尚嗅觉,要拥有大量的优秀的设计师以及经验。另外,我国服装企业不能完全跟在ZARA等一些快时尚类巨头企业后面,这样的话,永远无法预知潮流趋势,所以我国的服装企业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加入本土化的元素,建立适合自己的库存管理策略,有效地降低因高库存带来的风险,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快时尚这个大的潮流中走在前面。
4.1多种营销模式相结合,建立快速销售及快速生产机制
我国服装企业应当采用多种销售模式,提高其企业销售产品的能力,将产品的销售与生产结合起来,建立快速销售及快速生产机制,从而降低企业库存。服装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包括抛售、特卖会等,而今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销售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应当完善网络销售模式,占领网络的制高点,提高企业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企业应当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快速的运送配货体系,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使产品快速到达客户手中,同时,企业将产品的销售与生产有效地进行结合,实现本企业的供应商、本企业及企业零售商的共赢局面,完善供货流程,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创造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
4.2推出“体验式购物模式”
现在传统的卖场模式已经不太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我国的服装企业应当另开门路,建立一种新型的,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不仅能增加企业的利润,更加可以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有效地控制库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门店内可以通过灯光、音响、摆设等创新设计,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现在人们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对于购买产品的体验越来越看重,如果通过这种“体验式购买模式”相信能让我国服装企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可以再融入一些本土化的元素,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抓住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就可以准确地进行消费者细分,提升企业竞争力,合理控制库存。
4.3学习借鉴ZARA等快时尚业巨头的运作模式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它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店零售品牌。ZARA创于1975年,目前在全球62个国家拥有917家专卖店(自营专卖店占90%,其余为合资和特许专卖店)尽管ZARA品牌的专卖店只占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数的三分之一,但是其销售额却占总销售额的70%左右。其经营秘诀在于以快赢得市场,以快“征服”世界。ZARA全球各专卖店通过信息系统返回销售和库存信息,供总部分析畅销和滞销产品的款式、花色、尺码等特征,供完善或设计新款服装时参考。另外,各门店可以把销售过程中顾客的反馈意见,或者他们自己对款式、面料或花色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甚至是来自光顾ZARA商店的顾客们身上穿的可模仿的元素等各种信息反馈给ZARA总部。此外,在信息收集过程中,ZARA的信息系统更强调服装信息的标准化,为新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对一个典型的服装零售商来讲,不同的或不完全的尺寸规格,不同产品的有效信息通常需要几个星期,才能被添加到它们的产品设计和批准程序中。但是在ZARA的仓库中,产品信息都是通用的、标准化的,这使得ZARA能快速、准确地准备设计,对裁剪给出清晰的生产指令。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使ZARA的供应链速度更快。ZARA在信息共享和利用方面表现卓越,使得ZARA的供应链拥有惊人的速度,快速收集市场信息、快速决策、控制库存并快速生产、快速配送的运作模式在ZARA得以实现。这样可以保证较为准确地定位市场需求并且能对库存有很好的把握。我国快时尚类服装企业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太成熟。而国外的一些快时尚类巨头在有些方面做得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的快时尚类服装企业可以借鉴ZARA公司的“小批量、快周转、紧追时尚”模式。在新一轮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做到“真正贴近客户需求、引领时尚和以更短的时间提品”的企业。
3、化妆品科学专业:该专业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规律,既可在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传统化工领域从事科研和设计,又可在生物化工、环境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珠宝设计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艺术设计方法和首饰加工技能,使学生具备首饰设计的各项专业技能,具有独立进行设计实践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F427;F203 文献标志码:A
An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n Project Management Mo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shion Industry Value Chain
―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eqiao Fashion Industry
Abstract: Keqiao is well-known for its textil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ts fashion creative industry has also built up nationwide influence. This is supported not only by the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of local textile and garment enterprises, but also by an effect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constrai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eqiao textil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lement Keqiao’s fashion industry-oriented strategic plan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extile industry.
Key words: fashion industry; industry cluster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dustry chain
一、柯蚍闹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市场环境思考与分析
1.柯桥纺织行业发展形势严峻,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在全球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作为全国纺织工业重镇,纺织产业年交易额超4 000亿元的柯桥,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纺织行业企业成本负担依然沉重,内外市场增长动力偏弱,投资增速下滑明显。在纺织产业创新能力方面依然不足,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纺织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模仿、轻创新”、“重引进、轻消化”现象,技术创新、设计创新、装备自主创新等能力不强,纤维差别化、织造功能化、服装和家纺品牌化进行较慢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从市场层面上看,柯桥纺织业发展形式依然严峻,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 因势利导,以时尚引领柯桥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尽管纺织行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柯桥具备了发展时尚产业的良好基础。柯桥拥有规模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实业市场基础雄厚发达,产业生态网络布局完整,电子商务建设起步较早,市场品牌享有良好声誉,服务治理理念模式先进,时尚创意设计初具规模。在经济转型和下行的双重背景下,柯桥提出了打造五大千亿产业的计划,时尚产业位列其中。以时尚产业引领“十三五”时期柯桥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为柯桥传统纺织产业转型提供了有效路径,因此,从环境层面上看,因势利导,“时尚柯桥”的战略计划是适应行业发展规律,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部署。
3. 因地制宜,举办时尚活动助力柯桥时尚产业升级
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下,各地时装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不管是以城市影响力带动时尚产业、具有先天地缘优势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都市型时装周,还是以拥有雄厚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具有突出产业特色地区(宁波、杭州、石狮)的产业型时装周,或依据地方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由政府层面颁布产业政策的(厦门、成都、武汉)政策导向型时装周,都有着自己不可复制的基因特质,每个时装周也都起到了促进当地时尚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柯桥时尚产业发展选择时尚周活动为载体也是因地制宜的举措。
二、柯桥时尚战略计划的实施与纺织业竞争力的提升
实施柯桥时尚战略计划的实质是推行一种差异化战略。柯桥如何在全国众多时装周中拔得头筹,开展行之有效的时尚计划,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推进,包括优厚政策护航、专业资源引入、合作伙伴选择、资源渠道拓展、媒体宣传推广等几个方面。
1. 强力政策护航时尚产业
在柯桥纺织产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需求下,政府的支持是柯桥发展时尚产业的重要支撑。首先,浙江省发改委、省经信委联合了《浙江省时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 ― 2020年)》,强调了柯桥区入选成为全省首批六大时尚产业基地建设试点之一。同时,浙江省政府还把柯桥定位为“中国时尚纺织面料中心”加以扶持培育。其次,柯桥区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时尚创意产业的政策意见》,明确了柯桥区将设立1 500万元时尚创意产业培育扶持资金,用于时尚创意产业版权保护、时尚创意园区建设、时尚创意产业龙头培育、时尚创意活动举办等 4 个方面。
此外,柯桥区政府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在人才引进、房屋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奖励扶持。尤其从2015年起,初次尝试举办时尚周,给柯桥带来了强劲的时尚力量。另外还搭建了产业发展的孵化平台,总面积50万m2的时尚创意产业基地已经基本建成。2016年以来,一处处时尚地标或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柯桥区时尚版图日渐清晰。政府在政策上的倾斜,给柯桥纺织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柯桥举办时尚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专业资源助力时尚柯桥
一个包容开放、集成创新的强势时尚平台,强大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资源必不可少,因此柯桥需从时尚创意产业的关键环节 ―― 开展与知名专业院校和权威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入手,通过开展趋势研究、时尚及人才推荐等多项活动,加强柯桥高端人才储备、专业素养提升和时尚产品终端化。
(1)与专业院校的合作
随着“时尚柯桥”战略目标的提出,柯桥区加强了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深入互动,在举办“柯桥时尚周”期间,开展“香港理工大学ITC时尚趋势秀”,旨在通过展示香港时装设计师的作品,时尚趋势,鼓励多元的设计理念和创意,加强柯桥、香港两地时尚产业的融合和交流。
(2)与权威研究机构的合作
为了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符合流行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升产业专业内涵,发挥趋势引领作用,柯桥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开展了系列深度合作。2016年权威的、国际化的“中国纺织面料(图案)流行趋势研究成果”,并以时尚秀的表现形式向专业人士呈现。如,“2017/18秋冬中国纺织面料(图案)流行趋势”秀,作为2016年柯桥时尚周首场秀演在开幕式上靓丽登场。该秀由柯桥本土优秀纺织企业提供面料,著名设计师房莹主导服装设计,依据趋势的 4 个主题进行联合。这不仅是以联合柯桥众多企业推进流行趋势研究为先导、加速产品时尚创新、完善产业链整合的重要举措,更为塑造时尚柯桥新品牌形象、提升柯桥纺织产业的时尚知名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3. 深度战略合作伙伴选择
为加快打造“时尚柯桥”城市名片,促进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依托时尚产业间的横向联系,以柯桥时尚周为爆发点,自2015年以来,柯桥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柯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指导和引领下,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开展一系列的项目合作,为柯桥时尚创意产业奠定了良好的高起点,为打造柯桥成为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创新的前沿阵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后盾与专业支撑,助力柯桥区实现从织造、印染和专业市场为主的纺织产品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向创意设计引领的时尚产业创造中心转变,使之成为国内时尚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全省时尚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柯桥与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的战略合作,因深圳作为中国品牌女装最重要的设计、生产基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开放环境,已经成了中国品牌服装基地的代名词,深圳、柯桥这两个居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城市互动结合,必将有力促进国内面料、服饰更好地走向国际时尚舞台。
4. 时尚活动渠道创新拓展
为了满足柯桥市场需求,引Х闹产品开发,挖掘柯桥当地纺织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潜能,依据柯桥独特的自身条件,融合各方资源优势,创新开展一系列时尚活动渠道拓展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渠道一:汇聚设计新势力。
柯桥持续多年与国内活跃的新锐品牌设计师开展各类合作,汇聚了众多顶尖设计力量,为柯桥时尚发展助力。如,在2016年“双百双赛”即“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柯桥赛区)”&“Fabrics China新锐设计师时尚创意设计邀请赛”举办之际,集结了百家柯桥先锋面料企业和百位集创意才华、艺术时尚、市场潜质于一身的新锐服装设计师共同参与,并在柯桥时尚周期间进行成果与展示。赛事活动贯通了产业链上下游,无缝连接最新锐的服装设计力量与最风尚的本土面料产品,打造了独具风情与特色的柯桥新锐时尚,展示了中国原创新锐设计力量的价值和魅力。同时,在时尚周期间,著名设计师房莹依据最新的“2017/18秋冬中国纺织面料(图案)流行趋势”的 4 个主题,结合众多柯桥本土优秀纺织企业提供面料进行服装设计,把柯桥推向了新锐时尚的前沿,彰显了“风尚策源地”强大的潮流影响力。此外,柯桥本土原创设计师也在不断涌现,设计师屠俊作为柯桥“中国自主设计新势力”的实力代表,正通过自己的创新设计,影响着柯桥纺织产业的创新发展。
渠道二:联合品牌时尚秀。
时尚秀不只是传达服装色彩和款式,通过动态与观众参与,可使产品的品牌推广和营销呈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1)柯桥本土品牌茁壮成长。在柯桥时尚周秀中,巴鲁特和莹寇两个本土品牌首次亮相,展示2016秋冬季最新款时装,向观众传达了柯桥“恨布不成衣”的时代已渐行渐远,一些时尚品牌已经成长起来,并开始引领时尚行业新潮流,带动更多的本土品牌茁壮成长。(2)融汇深圳品牌联动。在深圳时装品牌及设计师走进柯桥专场秀中,高级女装品牌深圳粉蓝衣橱(BBLLUUEE)、知名上市企业季候风(EASON WIND)、丝绸服饰品牌香云莎以及著名设计师王大墨、陈建宁、唐晓芙、许东豪、郑伟、V.Charm刘等联合演绎了精彩的时尚盛宴,展现了深圳服装设计的非凡实力。而这种柯桥与深圳品牌时尚的联动、共赢,正好为纺织服装产业的融汇创新、提高整体产业发展效率做了很好的注脚。
渠道三: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有着丰富时尚基础的柯桥纺织创意设计产业,在转型升级的驱动下,正以“新动力、新活力、新气象”的精神面貌朝着“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目标大踏步前进。(1)搭载行业顺风车。在2016年中纺联秋季联展期间,柯桥时尚周新闻会在上海成功举办。目的是借助展会高人气、更专业、深聚焦的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先声夺人,引起更多专业观众、全国乃至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相关企业的关注,介绍柯桥时尚周活动,向全球释放柯桥“风尚策源地”强大的潮流影响力。(2)走进国际时装周。2016年10月31日,“柯桥风尚汇 ―― 中国柯桥面料走进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柯桥风尚汇”融合了最前沿的流行趋势、时尚设计元素和创意理念,汇聚了当下国内最具潜力的原创设计新锐力量、最具实力的柯桥本土面料品牌,在展现新锐设计师灵感杰作与独特品牌个性和价值的同时,亦展示了柯桥本土面料企业的时尚创新产品和过硬的产品开发实力。通过“柯桥风尚汇”走进中国国际时装周,将柯桥推向国际时尚的前沿,多元地展现和释放了“时尚柯桥”的全新形象和多重魅力,表征柯桥缔造新风尚、抢占时尚新高地的不凡实力。
5. 多渠道、多样化宣传推广
柯桥时尚周的宣传推广以“提升时尚话语权+扩大品牌影响力”为目标,以“时尚活动+新媒体多样化传播+线上互动”为手段,依托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等中央、省、市区媒体,聚焦柯桥纺织产业,多维度、全程、专业的各类宣传信息近千条,影响受众数百万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具体宣传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借助“新语言”多维度宣传
传播的形式不局限于传统新闻报道,通过不同媒体,以时尚柯桥为传播核心诉求,采取多维度的即时报道,如微博和微信播报、手机短信、图片消息、当今流行语言等。
(2)利用“视频媒体”全程报道
加强与专业视频媒体平台和栏目的合作。邀请CCTV-2生活栏目、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重量级媒体聚焦纺织行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柯桥时尚产业等热门话题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受到广泛关注。同时,邀请乐视视频、网络视频直播网站等对2016柯桥时尚周进行网络直播,成功将社会目光聚焦柯桥时尚产业发展。
(3)依托“线上活动”深入推广
信息宣传与活动相辅相成,借助于新媒体精准、定向营销平台,开展各类线上活动宣传,如举办新锐设计师在线投票、“时尚街拍秀” 、网红潮人出席等活动,增强了公众参与的互动性,同时提升了时尚柯桥的品牌影响力。
三、远期管理规划建议
1. 建立创新时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时尚产业基础建设
结合柯桥时尚创意产业发展的定位,整合相关资源,建立与之配套的创新型时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由政府支持建立与时尚产业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柯桥时尚创意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使之能够满足举办国际纺织服装、时尚、文化、创意设计等相关国际会议和活动的需求,加速培育柯桥优秀本土品牌企业提升和推广。
2.采取“筑巢引凤”战略,实现优秀设计人才的聚集效用
多措并举,吸引优秀设计人才走进柯桥。通过时尚l布、设计大赛、交流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进与柯桥当前发展相适应的创意设计人才。
着力优化结构,培育优秀设计人才。要立足本土设计人才资源,加大扶持柯桥本土原创设计力量,打造出具有地方标志性的原创设计师,让柯桥成为孕育时尚的土壤。
制定落实人才政策,留住优秀设计人才。为设计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构筑创新型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推进新锐设计师的产业化聚集,为国内的新锐设计师提供包括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传播和宣传推广等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成为优秀设计人才向往和集聚的“磁场”。
3.推动产业联动,集群合力发展,打造省内新亮点
以柯桥时尚周为龙头,加强柯桥与周边产业集群间的沟通合作,如宁波、杭州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艺尚小镇”等特色时尚小镇。深化与省内产业集群间的面料展、时装展、家纺展等的交流观摩,并以多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互动互补,通过投资合作乘数效应、技术扩散效应、示范效应、交流和学习等途径,促进省内纺织服装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助于柯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合力发展,创新打造浙江省产业发展新亮点。
4.引进全球高端时尚资源,向国际五大时尚都市迈进
舒朗作为“中国制造”的品质女装的民族自主品牌的代表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服装”本质的挖掘,“要打造一个成功品牌,企业更重要的是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同步进行。品牌是文化的积淀,一个成功的品牌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舒朗品牌是在逐步的升级,而不是突然升级,每一年每一季都会给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感觉,让舒朗的固定消费群来感受舒朗的发展和升级,让大家在惊讶之余心生尊重。不仅单一品牌被重视,多品牌战略更能够给消费者一个全新的视野,使其重新审视和改良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当看到老品牌的升级、新品牌的创造被市场所认可、被消费者所喜欢的时候,对创造者本身,也是非常荣耀和欣慰的事情。”公司董事长吴建民如是说。
就像2010服博会上,舒朗首创“体验式”加盟模式及“低碳环保”展位展示了旗下“舒朗”、“美之藤”、“GOGIRL”三大女装品牌。2011年,舒朗也将“名作”、“浪霓”、“珂营朵姆”、“醉酷”、“GOGIRL童装”、“风入松”、“ANGEL IN US”七大新品牌推向舞台,上演一场绚丽夺目的时尚品牌集群秀。“CHIC展被誉为中国服装产业最盛大的国际性展会。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齐聚北京,相互学习、共同发展。CHIC对于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功不可没,真正地推动了服装行业的重组和整合,促使一些企业家与消费者有了品牌意识。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也使国外了解到了中国服装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局面。”吴建民说,“近几年,市场细分化及趋同化趋势较明显,国外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刺激了本土企业的转型变革。参展不仅是自我价值的展示,同时也是了解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进程的契机,可以在交流中琢磨‘创新是行业与品牌发展的灵魂’的深刻内涵。此次参展博览会,舒朗更多地与同行业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十年历练铸品牌,十年品质创辉煌。在吴建民看来,自主品牌是服装企业的生命,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自主品牌必须赋予其文化的内涵,且这种文化必须是先进、富有朝气和个性、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因此,真正的品牌一定具有原创意义和纯粹意义,以消费的差异性定位品牌的差异性。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舒畅明朗,真正的人生应该是阳光人生、舒朗人生。正是基于以上理解,公司以“舒畅明朗”为企业文化的精髓,走过十年。十年来,舒朗一直秉承“做民族自主创新企业,竭力打造世界性品牌”,以崇高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融合儒家文化精髓,借用时尚产品来追寻中国文化的根源,打造品质、和谐、阳光舒朗。在舒朗所彰显出的舒畅明朗的品牌文化背后,则是舒朗品质感,从面料选择到产品设计再到加工工艺等环节,舒朗的品质感体现在每一个细节,舒朗一直以来都将质量放在生产的第一位,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力求将产品做到完美,精益求精,缔造完美品质,打造品质舒朗。不懈追求、兢兢业业做事的舒朗人,立足做民族自主创新品牌的榜样,注重从服装的品质入手,全面提升消费群体的整体生活品质,塑造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如今的舒朗设计逐步多元化,拥有“精致”、“典雅”、“成熟”、“多彩”等设计特点,紧跟纺织服装行业消费需求市场所呈现出的消费升级与消费多元化的态势,正在以创新升级把握着历史机遇。
绿色升级
在今年的CHIC展上,舒朗启动了“千家店”仪式,而在舒朗所拥有的70平米洽谈室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商贾接踵而入。此次展会,舒朗积极创新调整产品展示模式,并“低碳环保”理念贯彻到底。舒朗设计团队潜心研究“发现本质,创新时尚”的参展主题,别出心裁地采用可回收环保装饰材料,以“管子”原始具象为载体不同风格的产品分区展示,时空划分。作为旗下各大新品的陈列新形式,“管”见其所及,展示舒朗设计思维的灵动空间,衬托服装本身的品质与价值。此次展会,舒朗最晚布展,最早竣工,用时仅1天,参观“舒朗”的北京领导竖起拇指,“你们没给首都制造一点垃圾”。原来,在偌大的展区里,舒朗没用一处木骨造型设计,用舒朗董事长吴健民的话说,“所有展示玻璃管板和地毯,取自自家商铺的内橱窗和内饰,数十台36寸高清台式电脑,也是设计师工作所用,展完原物归还”。“低碳环保”已然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更是全球化的共识,舒朗低碳环保概念充分落实到企业参展的实际行动之中,积极履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并引导企业及产品转型,做好行业先锋带头典范,促进服装产业链时尚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步整合,并融入“舒朗、阳光、健康”的企业文化,影响社会的时尚生活方式。
展馆设计体现了生命及品牌本源的观念,寓意舒朗时尚品牌集群化的锻造,“‘尊重传统,缔造未来’是舒朗人坚持了十年的发展理念,企业自主品牌的衍生不能固步自封,要加强行业内外交流,学习先进,加强企业人文建设,宣传倡导的创新理念不断融入企业文化,切实做到同步整合,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舒朗股份董事长吴健民,带领全体舒朗人以自省来拓宽企业发展之路。
用人唯贤
舒朗十年,以“服装”为本,以“创新”为源,在研发女性服饰的同时,尊重品牌发展规律,广纳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创新力,适时扩大企业规模,锻造并夯实企业的设计、营销、物流等模式,以“多”制“精”,以“精”胜“广”。人才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舒朗依托广阔的经营平台,综合型人才。本着“用人唯贤、量才适用”的用人方针,舒朗公司积极整合人力资源,实现工作效率的优化。
公司依托近十年发展历程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吸引不同层次人才加入到舒朗建设事业中来,凭借良好的发展平台,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及综合型人才。目前,公司拥有十佳设计师担当设计总监,并且在意大利、米兰等时尚都市设有外包设计工作室,共同为公司品牌建设服务。
借助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及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经济优势。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公司积极整合国际资源,从国外引进高水平的开发设计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专业的综合性人才体系,管理体系及人才体系的逐步完善,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其一,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应针对信贷扩张的动因,全面创新业务模式和经营机制
我们看到,上半年中国经济高位增长,两大推动因素是信贷和投资。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市成功后的建行尤其突出。前段时间穆迪对2005年中资银行财务实力评价较低的原因,也是看到了宏观紧缩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压力可能带来不良率提高。应该注意,我们不能说信贷扩张与银行上市之间有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因为这是现有金融体制下所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现象,只能说是,商业银行的上市,如果强化了刺激信贷扩张的某些动因,将会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就国际经验来看,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形成了中间业务为主,信贷业务为辅的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多在30%以上,有的超过了50%,甚至70%以上。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是与其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也是与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发展到了较高阶段相对应的。而在当前中国特定历史阶段,以利息收入业务为主的情况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但应向国际看齐,在业务创新与制度设计上做好战略改革与转变的准备。
就此,笔者认为上市只是银行改革的起点,在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全面创新商业银行业务运行模式,才能促使其走出信贷扩张怪圈。
一是创造发展银行中间业务的条件。一方面,应以专门机构协调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如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制定合理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也要建立健全银行的各项服务功能,并且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发展中间业务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银行所提供的中间产品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客户创造的便利,只有适合客户需要的产品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而银行也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产品才能赢得客户,因此要努力推进产品创新。此外,银行还要注重以推销消费品的方式推销金融产品,通过市场营销来使客户理解新产品,并实现金融产品“供给创造需求”的途径。
二是真正促进经营管理与内控机制的优化。经营机制改革仍然是商业银行永远的主题,目前部分银行进行股改和上市,确实是银行改革迈出的一大步,但是也要看到,对银行治理长期的真正压力主要来自于机构战略投资者和大股东,当前上市银行治理结构中该类主体的作用还十分有限。银行海外上市的背后,往往是投资者对于“中国概念”和“政府担保”的认同,上市本身并不意味着现代经营机制的建立。如果就此放弃内部机制改革,则很可能重蹈覆辙。因此,政府必须在包括人事等方面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起市场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商业金融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和风险收益权衡机制,才能保证银行改革的成果。就此来看,上市只是有效改革的刚刚起步,也并非银行改革的惟一选择。
三是改善资产质量与贷款结构。应通过加强各类风险限额、资产负债比例指标管理及内部利率调控、产品定价政策等手段,合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配比,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加权风险,促进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运作。还应根据流动性变化和资产业务发展的趋势,更加主动灵活地实施负债管理,控制负债成本,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总之,商业银行应把风险识别能力的大小作为信贷投放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不仅在信贷投放“量”上做文章,还应在信贷投放的“质”上努力。
四是不断创新现有条件下可行的业务模式。总体上虽然信贷增长过快,但也要看到,在传统业务模式和理念下,银行还是更关注集中于少数领域的贷款业务。但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还有许多领域缺乏发展资金,目前需要能够开拓市场,探索银行资金进入这类领域的新模式。例如,通过与政策性资金的配合、资产证券化、基金等模式,银行资金可以有效进入资金短缺严重的很多经济领域,探索有效利用资本金的广泛途径。
其二,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应适应新形势,转变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重点
商业银行改革中的整体性问题是多方面的,当前有四方面任务迫在眉睫。
一是综合调控银行体系的资金过剩。资金过剩加剧了银行当前的盈利压力,从总体上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也是对政府的现实要求。2003年4月份开始以定期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回收外汇占款带来的过多的流动性,但由于疲于应付,最终形成的净货币投放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商业银行的资金持续过剩。当前,银行改革、宏观经济调控、外汇体制改革已经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也使得中国经济金融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和影响。政府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相对最佳的选择,尽可能控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
一、继续深入实施“叫响一个商标、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商标富农工程,推动我市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化,农业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进而促进扩大内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入实施“叫响一个商标、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商标富农工程,积极开展“一村一品,一品一标”、围绕“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打造“三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农村种植、养殖业主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促进其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有没有商标照样能销售产品的小生产观念,向运用商标开拓市场,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观念的转变;从被动注册商标,向主动注册商标的转变;从没有品牌意识或品牌意识不强,向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的转变),推进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各区县局要深入田间地头,对商标注册、使用和保护进行全方位指导,支持和鼓励商标注册。积极会同农业部门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品一标”示范村,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村、专业乡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今年各区县新培育农副产品商标不得低于1件,培育“一村一品、一品一标”示范村或示范乡镇不得低于1个。同时选择出口型农产品企业,加强其在国外注册商标的指导工作,为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夯实基础。积极引导农副产品商标使用权人积极申请驰名、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认定,加强对强势项目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扩大农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加强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指导和保护,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一是加强调研,进一步摸清地理标志产业或产品的分布、历史、现状,产业或产品的特殊品质,加工制作的特殊工艺以及产业、产品与当地地理、自然、人文因素的关系等情况,继续加强对地理标志的注册指导工作。二是重视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指导工作,加强和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各界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保护意识,进一步解决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积极性高、使用管理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
二、按照“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履行职能,做好商标管理工作,帮助经营者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帮助经营者走出生产经营困境。
(一)对经营者申请商标注册和注册商标的全过程,积极开展“三指导”服务。一是把商标注册,作为支持和帮助经营者实施品牌强企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指导经营者根据产品的特色、特质和功能,选择、论证、设计商标;二是指导、帮助企业在资源转化、深度加工、延伸和壮大产业链以及承接引进、整合扩张中,理顺商标权属关系,完善商标转让、变更、续展、许可使用等法律手续,防止引起不必要的商标法律纠纷;三是指导、帮助经营者整合商标,确立主次品牌,理顺品牌关系,形成品牌合力,提升品牌形象。
(二)以重点骨干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专业为主要对象,深入开展商标使用指导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着力解决经营者不规范使用商标的问题,使经营者避免因不规范使用商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避免经营者因不规范使用商标增大品牌建设成本;强化经营者商标管理制度建设。
(三)指导我市外向型企业加强商标国际注册,强化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理念,使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实现贴牌生产向以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的转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的我市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企业,在通过权威评估机构对其商标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商标质押贷款业务,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渡过国际金融风波造成的生产经营困境,增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三、以强力推进实施品牌战略为已任,实施支持和帮助企业创品牌、强品牌、做大品牌的商标助企工程,以品牌建设推动实现我市新型工业化;以品牌效应,应对和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困境。
(一)强力提升企业品牌意识。针对我市企业普遍存在的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兴企思路不宽、品牌运作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的现状,各区县工商局要以当地骨干企业为主要对象,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品牌知识,提升品牌理念,强化创牌意识,启迪品牌运作思路,助推企业走上品牌发展之路。
(二)坚持重点培育的方针,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认定作为工商部门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市工商局“十一五”商标发展规划》提出的促进商标事业发展的措施、办法,组织开展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推评活动,确定商标创牌培育的重点,不断提升商标价值,提高企业商标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分梯次,重点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位、责任落实。推动全市商标工作向既定方向稳步推进,确保全市商标事业科学发展;
四、突出监管重点,围绕热点、难点,坚持执法为民,不断增强商标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商标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
(一)突出监管商标违法案件的重点类型、类别和违法案件集中多发场所。重点案件类型:违法经营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关心,政府关心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化肥、种子、交通运输工具及其零配件等关系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商品商标侵权案件。重点违法案件类别:侵犯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涉农商标、地理标志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违法案件。违法案件集中多发场所:展会、商场、超市、连锁经营(加盟)店、专卖店等商品批发、零售企业等。对上述重点,要认真研究、掌握发案规律、特点,制订整治预案和措施,坚持“三个结合”,(即宣传教育与重点惩治相结合,违法惩处与信用监管相结合,加强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适时开展整治。
(二)狠抓案件源头,有效遏制商标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对商标印制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力度,规范商标印制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发生,并以发现的商标侵权行为为突破口,追本溯源,铲掉流通领域的售假窝点,铲掉生产环节和商标印制环节的制假窝点,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串;对构成商标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不得以罚代刑。
抢抓水工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对**、**、**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跟踪公关力度,认真作好了北船重工搬迁、奥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工作,承揽到北船重工大坞、**三期二阶段、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标段、**区东部岸线等工程,确保了传统市场战略项目不丢失。同时,发挥地域优势广揽信息,积极跟踪,承揽到东营港扩建和蓬莱国电等工程,在开拓传统工程领域发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强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切实加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体系检查、文体整改和业务指导,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追踪检验,建立了基层单位与机关部室双向评价体系,不合格报告同比降低了50%,符合率和得分率较前年有了增长,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
三、坚持以经营为龙头,积极实施“1433”经营举措,促进经营持续发展。
20**年公司经营工作思路确定为“1433”,即要成立一体化经营领导小组,建立四个经营分公司运行体制,坚持三位一体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经营工作的三个积极性,不断开拓**地区、南方、桩基和陆域市场。
“1433”经营思路具体内容是:公司成立一个精干高效、信息反馈迅速的公司经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经营工作的领导;建立经营分公司、厦门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陆域经营分公司四个经营分公司的经营运行体制,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坚持以市场价中标,不投亏损标,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三项经营原则;充分调动公司经营部、经营分公司和经营人员三方面经营积极性。
在新的经营思路指引下,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地区传统市场的开拓力度,全力以赴地做好前湾港、**、**新建码头、黄岛招商国际码头、青黄复线、青黄隧道、东营港后续工程等工程项目的跟踪公关工作,紧盯不放,志在必得,巩固传统市场,力争在承揽特大型工程项目上有所突破。继续坚定不移地开拓南方市场,干好厦门、温州、海南等在建项目,赢得业主满意,树立企业形象。发挥经营分公司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工程的经营公关力度,做好投标工作,确保目标工程不丢失。以项目为依托,在开拓新的市场上有所作为,保持南方地区经营产值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地开拓桩基市场,切实加大桩基设备投入,锻炼桩基施工队伍,进一步增强桩基施工能力。坚持水陆并进,提高规模效益。利用房建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认真总结路桥施工经验、教训,加大陆域市场开拓力度,实现陆域市场的稳步发展。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公司也存在问题:
1、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3、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5、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
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商业管理知识化,简单地说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商业管理。具体讲就是商业企业通过确认和利用已有的与可能获取的知识资力,对各种知识进行连续的管理过程,以满足开拓新市场的需要。其出发点是把知识机为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信息与知识作为提高商业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管理知识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纳起来,最核心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实现知识的共享。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以未编码隐性形式存在,如员工的智慧和技能;有的是以规范的显性形式存在,如企业的专利、技术诀窍、生产工艺等。与相对凝固、静止的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比较起来,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更是企业创新的最终源泉。如果能对隐性知识加以有效的组合和应用,就能不断实现创新.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从而知识管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为此,实现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事势必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前提和核心。打个比方来说,两个入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彼此交换的是一种想法,那么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想法,并且可以相互启迪,产生更有意义的新思想。这就是知识共享所产生的效果。
2.用知识优势铸就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大体上有五类:同行业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潜在进入者、讨价还价的供应商和客户。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最终被淘汰出局。而拥有了竞争优势.就象占据了战斗中的“制高点”,就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根据知识管理的思想,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是商业企业的知识提供者之一,企业不应该把他们视为竞争对手,而应该与他们实现知识和信息共享.建立起合作伙伴的关系。对于其他三类竞争者,企业就必须依靠某种竞争优势来保证自己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依靠资金或实物资源建立起来的优势地位显然是不可靠的,资金是慢慢可以积累的,实物资源则是会消耗掉的,所以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处于知识经济中的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本是智力资本,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而任何一个企业,甚至国家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即使掌握,在所掌握的知识上也不可能全面领先。可以说每个企业都具有独到的知识(或者说诀窍),都具有一定的知识优势。用这种知识优势铸就的竞争优势才是持久的、稳固的。
二、商业管理知识化的基本途径
推进商业管理知识化,要求政府和企业协调运作,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l.树立以知识为核心的商业管理观念,实现商业管理理念的知识化。转变商业不过买和卖的陈旧的管理观念,确立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观点,实现以知识为核心的商业管理,这是商业管理知识化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来政府确立战略观念,站在时代前列,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商业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具体而言,政府应为商业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在各种市场准入制度、市场交易制度与监督、经济合同的执行与赔偿、商业欺诈、知识产权保护、广告、税收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把握知识经济的脉搏,顺应“商业生态系统”的运作要求,以时代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来认识信息营销、网络生存、高科技经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商战中树立不断创新的竞争理念、营销理念、流通理念和市场理念。
2.改造组织,实现商业管理组织的知识化。就是要求商业管理组织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市场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寻求在多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实现利益。这包括:
(1)建立适应知识商业要求的组织结构。“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必然导致知识商业的出现。这就要求商业管理更加强调组织各单元(个人、班组或部门)之间知识、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及时、有效,更加注重发挥每个组织单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商业组织结构进行知识化的改造。改造后的企业组织结构应该是有利于进行商业知识管理的;知识和信息的扩散是迅速的、畅通的;每个组织单元都可以与企业的知识库建立直接的联系,为知识库的建设、开发与应用贡献力量;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库被访问的情况和知识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及时反馈信息,促进知识创新。同时,由于消除了等级制度,任何两个员工都能互相沟通与交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知识库为中心、以每个组织单元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使商业知识管理能够真正付诸实施。
(2)形成职业化经理阶层,实现管理组织专职化。在当前多数国有商业企业陷入困境的情况下,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经理阶层职业化显得更加迫切。因为经理是通过运用他们的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来管理企业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是最重要的商品,创建和分享知识已成为一种模糊控制行为,既不能被监督管理,也不能强加于人,它仅在人们自愿合作时才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将企业经理作为一项职业来选择时,才会愿意将固化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资源与企业所有者共享,从而创造效率。这是我国国有商业企业摆脱当前困境,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有效选择。
(3)建立一种团结协作的商业文化,实现知识的共享。如前所述,实现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事是商业企业知识管理的前提和核心。然而,知识的共事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正如朗旭所说的那样:“我们所说的知识管理井不会自动发生,因为它涉及四个非自然的行为: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最好的思想、采用别人的想法、与他人协作以及发展大家的智慧。”人都有自私利己的一面,不愿意把自己独有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对于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也是如此。为了实现知识的共享,就必须建立一种团结协作的商业文化,井要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加以保证,比如对贡献知识的员工给以奖励,让知识参与利润的分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