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毕业生自我鉴定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6 04:06: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1)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之即,对自已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自我总结和鉴定:

四年大学生活中,我积累了充分的文化知识,社会实践能力有了提高,也让我在心理上有了质的飞跃。

大学四年,自身专业从基础课程到重点课程,不仅理论上能完成合格通过,而且在实践动手上能结合理论。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专业团队协作工作中,学到沟通和协调能力。加上,深入专业课程的的同时不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身为班级干部的我,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能很好地协助老师和其他班干部完成班级的大小事务,为管理好班级尽我力所能及。生活上,作为一位乐观向上的大学生,本人生活俭朴,责任心强,办事沉稳,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兴趣广泛的我,能与同学融成一片,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踊跃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

篇(2)

物是人非事事休,这句话似乎说得有点太过于悲凉。马上就该毕业了,在外工作有时真的会有这样的感觉,很陌生。自己的事情还是得自己解决,努力过就好。四年一晃,我真的长大了,我要工作了。之前要对我的大学做个。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地学好每一门功课,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并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我非常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WINDOWS、OFFICE(WORD、EXCEL)等系列办公软件。我学习刻苦,曾多次荣获校级及国家级奖学金。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生活方面,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拥有良好的处世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他人的好评和赞成。

在社会实践,我积极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就是个小社会,通过她我窥见了社会的一角,并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事积极主动,能很好的与人交流沟通,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即使我真正的工作经历并不多,但作为初步入社会者,年轻和活力就是资本,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天下之大,舍我其谁。

篇(3)

在校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非常好,但我能够端正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学习。通过大学三年努力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税法》等各门课程,我熟悉掌握了本专业所必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加强了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能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用友软件,并能熟练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如word、excel)。

在思想品德上,我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在工作上,我时刻保持一颗热情的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事尽心尽责,并能做到最好,事后认真总结。大学期间,平常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例如打打羽毛球,爬山等等。

假期期间,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锻炼使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也让我在处理事情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例如在好又多商场实习期间担当前台收银课,与同事合作愉快,并且虚心向前辈学习,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同,给与我了鼓励更是肯定

我的性格:亲和力强、谦虚、细心、开朗,由于性特点,我不能是孤胆英雄,而是团队的小兵。我相信个人的力量远不如团队力量,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在团队里,才能发挥无限的潜能。

逝者如斯夫大学生活固然是美好,但我的未来并不在这里。大学只是我学业的一个终点,也是我人生的另一条起跑线,所以我持着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迎接更好的明天。作为一名即将踏入新岗位的毕业生,都会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在工作的这条起跑线上努力奔跑。

【毕业会计专业的生登记表自我鉴定格式范文二】 两年的函授学习,培养了我对财会职业的兴趣,也使我在专业技能方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自己两年来的表现做一个总结和自我鉴定:

一是有端正的态度。在参加函授期间,我始终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坚持按照课程安排和个人学习计划开展学习。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

二是以科学的方法开展学习。在函授期间,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不忘任课教师的学习指导。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自习预先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把自习中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到面授时再和同学交流和请教老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面对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是收获和体会。两年的函授学习,使我系统第掌握了会计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部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还将专业课程特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自学了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等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书籍。通过学习,不仅使我在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培养了我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毕业会计专业的生登记表自我鉴定格式范文三】 间飞逝,大学四年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回想起这四年的点点滴滴,一时间思绪万千,万般感慨涌上心头,这四年里,有喜有悲,体会过成功的喜悦,也尝试过失败的酸涩,从旁皇无助到成熟慎重,四年的时间让我犹如褪变得胡蝶向着阳光英勇翱翔。

篇(4)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 教育实习的内涵、特征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篇(5)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而国内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又面临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脚步,开创高职工艺美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构建这一新型模式前,必须针对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企业用人需求确立新型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征,对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正确把握工艺美术专业的特点

首先,工艺美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工艺美术自古以来就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所学的正是动手的技能,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直接获取。同时,通过不断实践,学生制作工艺美术品的技艺才越发精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其次,工艺美术专业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的制作自古至今,产品样式与种类少有变化、缺乏新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实用与审美需要。面对这样的状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突破传统、探索新奇的精神,以及他们对新的技术、材料、设计理念和审美追求的洞察能力。

2.树立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

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工艺美术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应为其发展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新型实用技术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观察评判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向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开放化、实践的项目化等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工艺美术企业用人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实用技术型人才。

3.明确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设计思维,把握好工艺美术的文化性的基础、艺术化的表现和精湛的制作技艺这三者间的关系。对此,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应有这样三个特征。首先,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培养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时,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而且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工作的能力、岗位转换和改革创造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使得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具有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多方位的工作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勇于变革的精神。流传至今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术,其受到的传统的制约也是相当大的,这样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地阻碍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制约,并努力尝试打破它。最后,实现学生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关注对学生“技术个性”的发掘和培养,针对工艺美术品制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全面掌握各环节技艺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他们各自擅长的制作工艺。如学生在学习扬州漆器工艺制作时,针对扬州漆器的点螺、雕漆、平磨细螺、彩绘等不同种类的工艺,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掌握几种工艺。这样“精学”也能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三、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需要从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设置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其核心就是教学与课程的变革。以教学与课程改革为核心而建立的新型高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将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自我鉴定、突破与创新。创新运用工作室制,探索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师资建设。

1.教学形式变革

建立工作室制,以不同的工作室为单位作为专业实践学习的方向。将公司化的管理模式运用于工作室内,工作室以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青年教师或优秀学生为各部门负责人,以承接工艺美术产品订单或项目为主要任务。充分地将实践带入课堂,将封闭式的传统教室转变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司”,使得学生在参与实际项目之中能够培养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在工作室制度化的运营中,建立教师带领的团队负责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艺美术项目课题的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并最大限度缩短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距离。

2.课程教学内容的突破

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掌握工艺操作技术的同时多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思考,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总结实践之中的规律,探索个性化的技术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对于高职工艺美术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实行以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为主要任务的学习模式,待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有所感悟后,在高年级课程里可以适当开设如创新思维引导、创新技能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突破传统、敢于创新的精神。

3.改革教学方式

运用“主题教学法”,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方向内,学生以职业化的状态学习。其基本程序是:首先确立主题,分析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然后针对主题进行创意构思,考虑工艺美术品造型、艺术风格、技术工艺、材料及市场需求等,并形成不同的制作方案以进行比对,最终选择最适宜的方案。然后进入工艺制作阶段,先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艺术性、材料性的实验,成熟后再开始工艺美术品的实际制作。最后,待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关于主题的研究、创意过程及制作的成品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总结性评价,并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种主题式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多个课程科目相独立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工艺美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制作过程,以收获更多的过程性的经验。

4.转变教学评估形式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评估应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其评估的方案和形式应基于工艺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标准,根据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企业的要求,对工艺美术教学进行评估。同时,要打破以往教学评估只注重结果的理念,要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对工艺美术课程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有所考核,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鼓励并提出意见。

5.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应是艺术审美与工艺技术结合、专业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丰富的工艺美术专业知识。针对现有的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师资队伍,学校应要求他们多开展技术实践,鼓励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深入工艺美术企业学习相关工艺技术,帮助他们丰富自身所缺乏的操作经验。

篇(6)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一步步转向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制度也逐渐从统包统分转向大学生自主择业,并最终实现了当前的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国家的这一改革举措使得每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诸多原因的相互交织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每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都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这种增长幅度是剧烈的。可是每年依旧存在着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还未找到适合的用人单位,大学生就业现状变得相当的严峻。虽然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深刻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改变当前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大学生就业在自我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一方面,其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拥有上大学的机会,以此来提升国民的素质。但是,近年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告诉我们,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存在的。从大学生自我定位方面来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知不足

1.不知道自己是谁。对现实中的人而言,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某些缺点和不足,大学生也不例外。正因为很多大学生没有清楚地、深刻地去面对和认知自身的优缺点,对自身能力的感知也处在一种模糊状态,再加上没有更好地寻找到扬长补短的方法,所以才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当然也不能很好地克服和弥补自身存在的缺点。

2.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大学生人而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时是因为自己想要的太多造成的。总的来说,大学生心理相对不太稳定,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另外,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给大学生展示了多种成长模式,而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选择,因而往往会因目标的不确定而导致行为多变,最终落得一事无成。

3.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面临很多的选择。诸如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进企事业单位或者是自己创业,等等。可是面对这么多选择的机会,许多大学生却变得迷茫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或者能做什么,由此使许多大学生总是与机会擦肩而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没有给自己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因而不能清楚地、客观地了解自己。另一方面,是外界给大学生所施加的压力,以致于他们在机会面前总是摇摆不定。

(二)职业定位不明确

1.职业定位不合理。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工作经验相当欠缺、工作能力也不强、各方面都还亟待完善。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却很不合理。其一,是过分强调专业是否对口,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比较注重与自己专业相对口的工作,完全忽略了社会需求。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大大地减少了就业的机会;其二,是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对单位的工作条件、职位的高低以及薪资待遇等现实利益看得过重,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能力、职业兴趣以及职业的发展前景等。

2.缺乏职业目标。有人曾说“方向比努力重要”。然而,现实中的大学生很多是没有给自己制定职业目标的。有的虽然制定了目标但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完全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定,由此使自己的职业目标不符合实际。因此,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或者其他人去应聘什么岗位也会也跟着去,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缺乏正确的判断。

(三)大学生职业心态欠佳

1.求职的心理准备不足。大学生求职过程是一个伴随心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求职心理从产生到发展往往受到了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主观上来说毕业生的年龄大约在23岁左右,可以说是生理成熟但心理不成熟,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说,盲目跟风、自暴自弃等。从客观上来说,在当前就业岗位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找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其他求职者的相互竞争、相互博弈的过程。在挑战和压力面前,许多大学生是没有做好应对职场竞争准备的。

2.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很少有人的求职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充满艰辛,布满荆棘的。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用人单位的频频拒绝,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求职失利,许多大学生会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不断地怀疑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也会跟着一落千丈,以致于没有勇气再与其他人竞争。

3.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曾经有人很形象地把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归结于高调、低调和跑调。由于刚刚踏上找工作的旅程,许多大学生大都是斗志昂扬、充满自信的。然而,随着求职中不断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随着求职的一次次失利,许多大学生会进一步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后来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签约,而自己几经周折后还没找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心里会变得非常的焦急,以致于会出现只要是份工作都愿意从事的这种跑调现象。其实,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只要善于总结、只要敢迎难而上,一定会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四)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大学生而言,虽然还是有给自己做规划的,但是这部分人毕竟是少之又少。有的虽然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最终因为没有可行性或者是缺乏行动力而夭折。有的虽然给自己制定了规划,但毕竟只是短期的,没有很好的一个系统性和连续性。更多的是许多大学生都没有给自己做规划的习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许多大学生的一个真实写照。没有规划的行动是盲目是,当然也是很难成功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是很有必要给自己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五)不重视第一份工作

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的人说要先就业后择业,而有的又说先择业后就业,可谓众说纷纭。对于选择何种类型的工作,有的人喜欢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而有的人偏偏喜欢挑战非专业性地工作。但是不论是选择何种类型的工作,他给自己带来的往往是一种职业习惯的养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今后工作的一个大体方向,所以需谨慎而不能吹毛求疵。可是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由于是刚刚走人社会,许多大学生都不重视第一份工作。他们初期的选择很多都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随遇而安。他们认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毕竟不是一份工作定终身,它既不是自己的事业也不是自己的职业,仅仅是作为一个跳板而已。

三、大学生在就业中准确做好自我定位的方法

做好自我定位,对大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一个具体情况,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更好地抵御外界带来的诱惑。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才能更好地被用人单位所赏识。

(一)做好自我认知

1.正确认识我是谁。首先,应该对自己做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多进行自我鉴定、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其次,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多与老师、同学、以及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看看在他们的眼中我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这些努力来认识自己,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

2.明确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当代社会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力的较量。因此,如何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把它发扬光大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分析来深入地了解自身的能力以及擅长之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做过的兼职以及实习经验来找寻身上的闪光点。总之,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努力来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我。

3.明确自己的追求。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自己的追求。因此不论是还在校园里求知的学子还是即将要走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都应该要有自己的追求。

4.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每个人与生俱来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即使是伟人也不例外。卡耐基曾说过“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认真地对待,并努力克服和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或者不足,坦然地正视它,不惧怕也不回避。

(二)做好职业定位

1.职业定位要合理。为了让自己的职业定位变得更加合理,首先,必须要充分了解我们所要选择的职业。特别是要了解这份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它对我们的技能、经验、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其次,大学生的眼光不应该过于狭隘,不要仅仅局限在自己所学的专业内找工作。只要是适合自身发展的,只要是有发展前景的职业,不管是否跟与自己的专业对口,都应该勇于尝试,毕竟多一次尝试就会多一分希望。再次,作为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不应该对自己的求职期望太高,当然也不应该对用人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

2.设定职业目标。目标就是航向,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应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因为有了目标行动才不会变得那么迷茫。当然在给自己制定职业目标之前,我们应该认真地去了解自己和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毕竟每个人都可能有多种职业目标,可是每一种目标给自己带来的利弊是完全不同的,这时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权衡,以便制定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积极调整就业心态

1.把握锻炼机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说,多加入学校的社团、多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活动,上课的时候多上台发言以及多参加社会性活动等。多做实践,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锻炼和提升自己。

2.了解身边环境。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市场,根据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3.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求职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求职中难免会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导致自己的求职之旅屡屡受挫。在求职失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来对待,客观性地分析自己为什么求职失败,并进行正确的归因。如果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欠缺导致,我们则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降低自己的求职期望来解决。如果是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的失败,我们一笑了之,继续前行即可。

4.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一旦自身心理平衡难以维持,即将产生或者是已经产生心理障碍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诸如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理性情绪法、以及自我静思法等方法来调整自身心态,重新建立心理平衡。

(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1.培养做计划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计划的习惯。我们应该学着给自己制定目标和计划,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付出踏实行动。当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在欣喜之余,我们要冷静下来认认真真的分析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自己做的好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争取在下一个计划的执行当中尽量地避免上一次行动中所存在的不足。

2.审视自我。多审视自己,多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多了解当前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和当前的就业形势,等等。争取让自己做的计划更加符合实际、符合自我。

(五)重视第一份工作

1.心理上的要求。从心理上来讲,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应保持冷静和谨慎。对于初期的工作不应该要求过高,而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努力地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2.行动上的要求。从行动上来说,大学生在校园里就应该多查阅书籍以及上网搜集信息,多做行业和市场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尽可能地寻找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行业。在走出校园后,应理性地选择就业,不盲从和跟风。一旦找到了工作,则更应该踏踏实实的工作。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做一行爱一行,这是我们对待工作最起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巴文娟.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定位[J].职业技术,2007,(03).

[2]王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