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5 03:34: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闻报道策划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篇(1)

随着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处理好它与现场采访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的成败。笔者认为,如果缺少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必然缺乏连续性,而且不能形成独特的报道风格和特色。相反,如果新闻策划方案过多或过细,也会适得其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新闻策划如何才能更好地为采访活动提供服务呢?

一、新闻策划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和变化

我认为,新闻策划应该是针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和某一重要新闻事件制定的带有导向性的新闻报道计划,策划方案确定的依据和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二是宣传部门的统一工作规划。三是某一新闻事件报道产生的社会反响。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开始或准备,策划的最终实现要依靠采访者的现场采访,因为受到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限制,所以,策划方案的出台不能靠编辑“闭门造车”或领导“拍脑门”决定。因为现实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策划方案也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实践。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变化,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才使得新闻报道精彩不断。掌握了这一点,策划方案就不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而要在具体的采写过程中全程跟进,不断调整采访思路和采访重点。比如,在对西部大开发进行报道时,一家报社曾把采访的重点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可是在采访中发现,这个选题有些太宽泛了,要涉及的东西很多、很散,不容易聚拢到一起,不能集中精力开掘出深度,于是报社根据实际反馈的情况,再度调整策划方案,在仍然以报道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的同时,把采访重点落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育人的关系上,落在西部精神文明建设中怎样育人、怎样提高人的文明程度上,这样使主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调整思路之后,采访活动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很快,相关一系列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由此可见,新闻策划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地更新思维、调整思路和改变采访报道的重点,才能有效发挥新闻策划的作用,并不断推陈出新,写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作品。

二、新闻策划方案不宜过细,要有利于引导采访者拓宽思路

新闻策划决定着采访的方向和原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又不能过多过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紧紧捆住采访者的思路和手脚,势必会影响了采访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是机械地完成“规定动作”,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采访现场的新线索、新问题,更不会主动去挖掘采访过程中的亮点和聚焦点,而这些往往是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什么有的时候下大力气策划出来的重点报道、突出报道和连续性报道,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策划方案“越俎代庖”,牢牢束缚住了采访者的手脚。所以说,新闻策划的重点在于确定采访意图、采访思路、采访重点,帮助采访者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但是应注意,策划者要提供多种采访思路和方案,考虑到与采访主题相关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促使采访者的开阔思路,积极思考,充分调动一线采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写出新闻精品。

三、采访者要创造性地贯彻策划意图并将其有机融于采访的全过程

去年,根据领导的安排,笔者去采访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情况,按照采访计划到文化、民政、教育社区等部门了解情况后,发现都是常规性的事务性工作,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如果坚持按照策划的提纲去写,写出来的东西读者肯定不喜欢。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市区两级宣传、文化部门计划把周边市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群众性文化活动统盘筹划,准备在我区某一著名旅游景点建一个文化长廊,以带动和促进旅游、文化乃至经济的发展。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笔者从中看到了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相结合的最佳契机和价值所在,于是结合原先策划意图,从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来认识建设文化长廊的深远意义。稿子见报后,引起较好的反响,并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所以说,当发现实际情况与策划初衷存在较大的距离时,采访者一定要及时调整采访和写作思路,不妨大胆地创新思维方式,灵活而科学地处理策划意图与实际采访的距离,创造性地进行采访,才能化不利为有利、转危为机,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来。

篇(2)

策划要遵守5个原则

在开展新闻策划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5个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原则,不能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为策划而策划。

2.创新性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为了打破过去“有闻必录”、“信息传声筒”的角色,媒体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报道角度、策划方案到传播方式都要推陈出新,追求独家。

3.导向性原则

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策划必须遵循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尽力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

4适度性原则

在新闻策划的实施过程中,把握好两个“度”:一是宣传要适度,否则有可能过犹不及,引起过度轰动而导致受众不信任;二是成本要适度,确保实际效益大于实际投入。

5.可行性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的最终目的是付诸实践,在报道策划之初就应该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使报道方案更具操作性。在策划的最初阶段,可以大胆想象,天马行空。策划成型后,却要小心论证,对策划能否真正实施进行详细分析。

策划的流程

重大新闻题材的策划大体要经历这样一个流程:

第一步:确定选题。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及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重大政策出台解读等,都是读者关心的重大选题,也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策划的选题。

第二步:选题策划。首先要吃透选题;其次策划要以我为主,明确体现策划意图;最后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研讨,从而碰撞出创意的火花。

第三步:制定可行方案。报道方案是报道思路的理性化、系统化、具体化的产物,是策划实操的依据。

第四步:过程控制。策划的实施过程应该是一个闭环系统,即从开端要回到开端,从确定目标开始,最终回到目标,策划实操要衔接流畅、严丝合缝。策划的参与人员要经常交流、沟通,弥补策划实施中走偏甚至断裂所带来的报道目标的缩水。

第五步:见报或音频播出。

第六步:反馈阶段。一个重大策划完成后,收集各方的反馈很重要,如读者、本单位员工、有关部门和主管单位等的评价,有益于优化下一轮策划。

第七步:奖励机制。这一点很重要,以项目为考核单位,通过考核成本和效益,对项目负责人、编辑记者进行不等的奖励。

避免陷入炒作误区

在新闻策划过程中,个别媒体出现了“策划新闻”,即炒作的现象,媒体由新闻记录者变成了新闻制造者和推动者。“新闻炒作”是新闻策划的异化,本质上背离了新闻规律,要坚决杜绝。

“新闻报道策划”与“策划新闻”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新闻报道策划,策划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后者则通常是通过策划活动,人为地制造新闻事实,然后当成新闻来报,这是主观操作的产物,违背了新闻真实的要义。

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反应,新闻报道策划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新闻工作者不能人为设计和策划新闻,但是报道过程则是可以设计和准备的。在有些情况下,媒体为了树立品牌形象,组织一些公益活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新闻炒作”,是传播者为了造成社会“轰动效应”对新闻报道活动的一种不恰当的谋划和设计。通常以与报道内容不相称的形式任意扩大事物的某些枝节,所选择的具体操作手法不符合新闻规律的社会价值,在本质上背离了新闻规律。

新闻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新闻报道策划的属性,了解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的本质区别,要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

策划实施贵在应变

新闻策划选题时,事件尚未发生,往往有某些不可知的因素,因而在具体执行中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报道主体有较高的应变能力。

策划活动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对策划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调研,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进行策划前,要了解媒体的人员、经费、场地、物质技术设备等,确保策划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策划方案要兼顾计划性与灵活性,最好是分阶段、长短结合并准备备用方案,对报道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须作全面考虑和超前预测,并且要灵活适度,不能限制过死。这一方面是为了应付中途可能发生的突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记者的应变能力,鼓励创新采访。在报道进行过程中,监控环境、统筹稿件、联络人员、收集信息、听取反馈等方面都要有人员保证。

策划为王

新闻媒体报道活动策划,对于增强新闻媒体的综合竞争力、丰富新闻媒体的各种社会功能、树立新闻媒体的品牌形象、提高新闻媒体自身的策划能力和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通过组织和策划报道活动,有助于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参与,扩大自身影响力,进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此外,优质的报道策划还有助于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增强媒体自身实力。

新闻策划通常贴近于百姓生活,解决他们关心的各种问题,为他们带来便利和好处,从而实现媒体服务社会、指导生活的功能。

篇(3)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新闻策划 实践能力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移,受众中心论已在新闻学术界被大力推崇,在新闻实务界,“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也被大力倡导。媒体之间为了争夺话语权,为了更好的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避免媒体之间同质化现象,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新闻传播的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目的在于把报道安排得更合理,更能够影响受众,从而能够更好的去争夺有限的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胜。

媒体之间的竞争需要新闻报道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实践环节中不断探索、累积经验。《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门实务类的课程,这就要求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新闻策划报道》课程的时候,不能仅是熟背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原则、类型等概念性的知识,而是需要强化策划意识、策划方案的制定和策划实施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时候,注重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

媒体是社会的信息传输机构,搜集、整理、报道新闻内容是社会化分工后赋予的职责所在。众所周知,新闻报道是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行为,报道又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新闻报道角度的不同选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便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策划与设计,目的是将媒体自身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发挥得最大化。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①。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传统的授课模式里,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和核心,教师是整节课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者,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方向”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如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讲授中,教师是新闻报道策划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课堂中是“被动”的聆听角色。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教学,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新闻报道策划知识掌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通过对史论课程、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就需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随即,学生通过对新闻采、写、编、评等新闻学实务课程的单科学习后,就需要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将所学的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案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更加合理的策划方案,让学习根据自己提出的策划方案付诸实践,从而实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3、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往往会调动所储备的理论知识,寻找到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报道主题,有一个或多个能够使报道传播得到突出和强化的切入点。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里的核心便是一个“谋”字,便是策划。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策划整合能力,整合讨论分析出不同的主题和切入点,对新闻意义进行挖掘,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法律等角度,对事件进行剖析,从理论上提升读者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阐述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以“人咬狗和狗咬人”能否构成新闻以及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为课堂教学案例,说明其具体的讲授流程:

1、明确授课内容与教学目标

我们承认,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动之中。而新闻报道,反映的便是这种变动之中的事实。事实变动的越明显、剧烈,往往越具有新闻价值。一般性新闻报道,侧重于眼前的、静态的事实本身,报道策划,则可以围绕着事实,对事实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对事实的走向进行详细的报道,使新闻事实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领域内、更深的层面上,得到充分展示②。故而,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讲授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对案例的选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明确本次授课的内容和本次讲授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原理、熟悉的概念以及需要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背景是教师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次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案例。

2、精选和撰写教学案例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刚接触新闻学理论的时候,教师便跟学生强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③。如在讲授到“新闻报道需要策划”章节内容时,“人咬狗和狗咬人”的案例可以适时引入讨论的话题。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构成要素,所以我们常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比较难常见才是新闻。所以,在“狗咬人”案例教学法中,就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打破之前灌输的常规思想,让学生讨论分析在什么情景下“狗咬人”也可以构成新闻。因为事实是变动发生的,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刻板发生的。精选和撰写典型性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3、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围绕既定的案例组织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和鼓励学生开拓视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启发、组织说服的沟通能力。以上述“狗咬人”为案例教学,经过讨论分析,教师予以引导,最终可以讨论出“狗咬人”也具有构成新闻的可能性。如公众人物范冰冰的宠物狗咬伤粉丝、如果是一条疯狗,咬伤多人甚至几十人等等,再或者就是一只普通的狗,但是伤者送往医院却被使用了假冒伪劣的狂犬疫苗产品等多种可能性的情况。故而,事实之间的变动性,为新闻报道的策划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层次性、联系性和变动性等属性,使新闻事实在被报道之前,新闻报道策划人员一定要对其剖析、延伸和拓展,切不可枉论此事不可能是新闻。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的时候,对“狗咬人”的案例进行分析,策划新闻主题的时候,可以从犬只管理和药品管理等视角入手,新闻报道策划的落脚点变为落实相关规定,对防疫展开策划报道或监管漏洞、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展开策划报道。

4、及时总结和评估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法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急于表态,当然也不能让学生的讨论背离了案例讨论的边界。教师需要在讨论的过程中予以引导,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讨论内容以及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总结和点评中最终给出的是“评论”,而不是最终的“结论”。

三、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因为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常会出现需要解答的困惑和难点,若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外或者是教师的盲点,那往往让学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

2、案例的引导要和理论相结合

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时,通过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虚拟的案例情景中,发挥自己专业所学,调动所有知识储备,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往往是在教师讲授完理论之后所运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的引导和理论的结合是案例教学法的两大法宝。

3、重视案例的积累和更新

我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这表达的是一个用记录历史的心态和方法来记录新闻的理念。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里,教师对新闻案例的选择一是要注重对案例的积累,如对经典的“狗咬人,人咬狗”案例的累计;二是要注重对新闻案例的更新,教师要有新闻的敏感性和时效性,把当下最热的还未有定论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既可以让学生摆脱既有的框架自由发挥,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新闻报道策划》授课中,运用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再以多媒体的信息化设备,生动活泼地展示案例内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搜集案例相关内容,了解相关学者、评论人员就案例发表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视野和求知的欲望。

参考文献

①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6)

②杨秀国:《新闻报道策划》[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16

篇(4)

报纸作为一种商品,新闻报道首要追求的是服务到位,也就是宣传效应,报纸每天向大众传递各种信息,而提供大量的服务新闻,更能体现出报纸贴近生活,服务读者的直接性与参与性。随着人们对各种知识,各种信息的迫切需求,服务类新闻必将成为现代报纸不可缺少的内容。观察国内众多报纸,辟有服务内容版面的报纸比比皆是,如休闲版,热线版,民生版,帮办版,互动版,理财版等,这些服务性内容的增加,使报纸变得更耐读,也为当今报纸走入厚报时代做了铺垫。当今报纸与过去相比,明显区别是报纸变得厚了,内容丰富了,每天除了刊登天下要闻和时事新闻外,报纸施展的服务手段越来越明显,报纸增强对读者的服务观念,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调动读者的生活乐趣,当好读者的谋士,为读者的衣食住行玩购的信息提供更多方便.这是报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信息化时展,自身职能的一次变革,报纸要想尽办法使读者对报纸产生好感,亲近报纸。把每天阅读报纸,接受服务作为他们的一种生活需要。

新闻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指那些时效性明显的,政策性较强的突发消息或通讯,它们被称为新闻报道的主料.软新闻则是以面广量大的社会服务类内容为素材,为广大读者传递与生活相关的诸多信息,知识和趣闻。近年来。各地报纸尤其是晚报对服务类报道投入了大量精力,调整服务思路,不少服务专版汇集大量生活信息,很受读者欢迎,许多城市建设,科教文卫,商贸金融等领域的报道,做到新闻性强,服务性佳.发挥了新闻宣传和引领的作用,很多服务新闻贯穿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以高考招生工作为例,充分体现了报纸的一贯制服务,从高考政策出台直至高考录取工作全面结束,有关报道贯穿了考前考中考后近两个月,由此可见,报纸重视服务新闻,广大读者就会对报纸产生一种信息依赖,希望从中得到他们需要了解的资讯。

篇(5)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战争时,英方首次利用SNG技术传回了战争现场的画面。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SNG在欧美等传媒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今,除了像CNN、BBC等这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巨型传播机构在使用SNG进行新闻直播外,欧美一些州县的小型电视台也纷纷开始使用SNG进行节目制作和播出。

在我国,自1997年中央电视台率先引进SNG直播车至今,SNG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6年的时间。如今,SNG已使新闻报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操作成熟的SNG小组到达新闻现场后,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卫星定位和播出准备,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开始传输信号。SNG使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使新闻发生与播出的时差减到了最小。SNG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直播的模样。因为SNG现场报道强调的是随新闻事件的进程而进行的现场直播,除了第一时间的时效性外,第一现场的新闻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例如,中央电视台在1997年对进行的SNG现场直播报道,通过白岩松等现场记者的解说与播报,让观众也在第一现场见证了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 SNG无可比拟的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的报道优势,最终让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的新闻是具有强烈真实感的新闻。例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曾进行过多次SNG的连线报道。四川电视台记者通过SNG与央视连线,现场报道成都凤凰山机场转运伤员的情况,头顶呼啸而过的直升机、紧张转运伤员的画面、加上记者的现场播报,一系列的元素让新闻的真实感变得无比强烈而且触手可及。

同时,SNG技术,使得演播室主持人和现场记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轻松、容易。利用SNG技术可相对容易地实现多地现场联播。2005年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六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湖南经视特别联合全国各重点城市电视台以及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在8月15日共同推出“中国这一天”大型直播节目。在长达5个小时的直播中,多个城市的SNG报道小组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实现了多地跨平台性的直播。综合以上SNG的诸多优越性,就不难发现,SNG这样一个技术手段和报道方式最终使得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大大增强了,换句话说,就是SNG使得电视新闻更真实、更好看了。

做好SNG新闻策划,必须注重其导向价值,所以,我们在考虑SNG新闻策划时,必须遵循新闻规律,按新闻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SNG新闻策划的最大效益。做好SNG电视新闻策划,需注意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调查研究。这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知己知彼、力图开拓创新的过程。第二步:SNG策划创意。这一步是SNG策划的主体,它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手法、报道时机和报道人选以及资源配置的全面设计和谋划。第三步:效果评估,指的是在一个SNG策划方案拟定之后,对方案可行性和价值目标、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通过集体讨论等方式,尽可能地完善策划方案。

篇(6)

新闻工作的实践对新闻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本书《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首次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正逢其时。

所谓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提出这个定义或表述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新闻报道策划是整个策划属概念中的一种,在“策划”前面冠以“新闻报道”,是有别于其他的如经济策划、军事策划、商业策划、文化策划、体育策划等等。

第二,新闻报道策划既属于策划活动中的一种,那么,关于策划的一般属性和要求,新闻报道策划都应具有和必须遵守。

第三,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前提是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这是新闻报道策划与其他的策划活动的根本区别――新闻传播者步入社会,深入实践,一切所作所为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可越俎代庖或随意扭曲;策划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必须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遵纪守法,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讲究传播技巧。

第四,新闻报道策划是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现实的一种行为表现――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搞好新闻报道策划;同时,必须防止由于人的主观意识违背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干预客观事实,造出假新闻或使新闻失实。

第五,新闻报道策划是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大量收集和掌握各种信息材料(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自己的和他人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成功和失败的)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胆的预测和假想――这是一个有一定风险的创造性工作。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和宽松的思想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第六,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有目标并追求最佳效果的策划活动。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是策划者的行动起点和最终检验标准,策划者的一切策划方案都不能违背这个大方向。

在上述“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中,关键词是:事物发展规律、新闻报道规律、最佳效果、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对新闻报道策划的一般的也是较为科学的认识,我以为将“新闻策划”改为“新闻报道策划”,不仅仅只是增加了两个字,而是这样表述更加科学严谨;同时,对于新闻实务单位的同志来说,他们在使用“新闻策划”一词时也不必受到指责。对于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也不一定强求将其更改过来,实际上强求也是无效的。只要我们都认真把握策划的实质,对于学界和实务界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本书对我国近十多年来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和理论框架,收集和介绍了100多家中外媒体成功的策划经验,指出了新闻报道策划中认识上的理论误区和实践中的偏颇之处。本书阐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行动守则、创新思维、素质培养,对新形势下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有关突发事件报道,专题报道,专栏、专版、专刊报道,体验、暗访、催生或促成等参与式报道,节日、假日、纪念日等特定日报道,会议报道,摄影报道,社会活动报道以及电视和网络报道的策划技术。书中附有中外媒体成功策划的精美版面和图片。本书作为“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可供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此课程学习,供研究此课题的有关人士参阅,同时也有助于新闻媒体的报道策划及宣传部门的科学管理。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策划开始受到我国新闻界的关注和研究,我是其中一位。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使我对新闻策划有了一些感受,于是有了对新闻策划的初步思考,2000年出版了拙著《新闻策划》(曾获湖北省新闻学会新闻论著评选一等奖)。随着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新闻策划实践的广泛实施,其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理论研究对此作出更深入更明晰的说明。2001年,我调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当年在我校召开了“新世纪首届新闻策划学术研讨会”,使我有机会与来自全国的新闻学界和业界的朋友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在此基础上,2003年,我出版了《新闻传播策划导论》,被列入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学术丛书。回顾我对新闻报道策划课题的研究,大约有十多年的时间。其间,我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粗放到精细、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过程。2006年,我在原著基础上申报的《新闻报道策划》一书被列入“十一五”国家教材。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改撰写,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竞争对从事新闻教学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作为一个新闻学院必须培养具有新闻特质的人才才能适应媒介市场的需要。这种新闻人才的特质就是:以新闻的敏锐和智慧去发现故事,以新闻的视角和手段去描述故事,以新闻的威力和魅力去促使故事在有利于社会和大众的轨道上完善和圆满。拙著《新闻报道策划》的出版愿为培养新闻人才的这种特质提供一些有益的知识。

篇(7)

专注于精:做强新闻摄影报道

所谓“专”。即立足专业,发挥专长。专注于内容与形式的拓展与创新.精细化运作。成为新闻摄影信息收集、与传播的权威和专家。

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化和拍摄手段的便捷化.摄影记者昔日独具的新闻摄影硬件设备、拍摄技术和后期暗房制作方法等,有的不复存在,有的已经弱化,已无多少职业优势可言。图片新闻追求现场感、时效性和构图方法易被大众学习和掌握,一般新闻图片易于拍摄和获取。在以拍客为标志和代表的大众新闻摄影勃兴的情况下。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创新图变的出路惟有做专,在精深上下功夫。

相对于一般拍客无新闻专业知识和技能作支撑。新闻摄影多为兴趣爱好驱动,往往漫无目的。随意为之,新闻图片显得粗糙和肤浅而言.摄影记者具有较深厚的新闻理论熏陶和武装、从业经验的积淀和运用,包括新闻敏感、新闻摄影技术和图片建构技巧和筛选、过滤、把握新闻图片主题的判定和实现能力.以及所在媒体提供的职业平台和职业拓展创新动力。具有得天独厚的职业优势。

拍客时代,摄影记者应扬长避短,以专取胜,驾轻就熟,精益求精。做深做强新闻摄影报道。

一是专注于挖掘和捕捉图片新闻线索。摄影记者不再是被动的、单一的为版面拍摄、配发简单的新闻图片,而是主动作为.以图片新闻形式积极参与媒体整体新闻报道活动,成为媒体日常整体新闻报道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区别于一般拍客(没有职业驱动与要求)的标志之一。因此.摄影记者应强化职业意识和动力,培养和具备更加敏锐的“新闻鼻”和“新闻眼”,积极融人和介入多彩生活,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网片新闻线人网络和图片新闻信息库,从变动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挖掘和捕捉有价值的图片新闻报道线索.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片新闻信息资源,为我所用。

二是专注于梳理和策划图片新闻报道。摄影记者与拍客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在于身后有所在媒体作为职业依托和载体。支撑其职业行为不断拓展、精细和高效。不少新闻媒体愈来愈重视新闻摄影报道.除不同版面推出新闻摄影专栏外,还开辟了“视觉”、“现场”、“影像”、“焦点”等图片新闻专版,为新闻摄影记者释放职业潜能、拓展职业空间提供了宽广平台和有效载体。

摄影记者应培养和具备新闻策划意识和基本功。自觉站在凸显媒体定位和服务整体新闻报道高度,做到有策划有预案,认真甄别、梳理已挖掘、捕捉和掌握的图片新闻线索.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握有用信息和主流报道价值,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做好策划采访报道方案.细化、量化和完善图片新闻拍摄操作规程.为图片新闻报道成功奠定基础。

三是专注于组织和拍摄图片新闻报道。带着既定的报道策划方案,深入新闻拍摄现场科学调度.发挥摄影记者职业优势和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随机应变.灵活变通,以一般拍客无法到达的新闻现场和难以把握的拍摄高度和角度.组织和拍摄最鲜活、生动或感人的图片新闻.全方位捕捉和呈现丰富多彩的建设与生活场景。2008年9月湖北日报摄影部策划组织的“带你空中看武汉城市圈”大型新闻图片系列报道独具视角和新意.为受众提供了一道俯瞰武汉城市圈山水园林景观难得的视觉盛宴。

四是专注于做深做强图片新闻报道。图片新闻报道忌平面平淡,摄影记者与一般拍客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要自觉承担媒体传播和引导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后者则无职业要求和追求。因此摄影记者应自觉担当社会责任、传播主流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敏锐地感知、捕捉和呈现时代进步与发展、社会经济变革的律动和点滴变化,以时政、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和生态自然等为拍摄主题,以鲜活生动的影像元素和形式.做深做活做强摄影新闻报道.形成特有的影响力和图片新闻品牌效应。

其实现路径除准确捕捉和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题材外.还要深入实际和深入新闻现场,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出系列和连续图片新闻报道、主题图片新闻报道、典型人物报道、重要(重大)或突发新闻事件图片新闻报道或跟踪式图片新闻报道.形成集束式、板块式图片新闻报道声势和视觉新闻影响力和引导力。湖北日报“焦点”图片新闻专版以“用相机做深度报道”为宗旨和追求,运用主题图片报道形式,引导摄影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以人文关照的视角和平实的镜头语言,捕捉最真实、最感人的镜像,形象、生动地记述和解读新闻事件.展示生活万象和生存百态、新闻人物精神风貌以及动物情趣。已形成图片新闻报道品牌。鄂东晚报曾推出“鄂东早行人”系列主题图片新闻报道.将关注的视角和镜头对准迎着晨曦、踏着霜露打拼、工作和学习的城郊卖菜人、城市清洁工、进城打货者、晨读中学生等“早行人”.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共鸣和好评。这些图片新闻报道创新实践活动为摄影记者应对拍客新闻挑战和媒体新闻竞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形式、经验和范例。

博采众长:做全新闻摄影报道

所谓“博”,即博取、吸纳和兼容,学习借鉴其他新闻运作和表达形式,利用版面要素,激活影像元素,多形式全方位呈现和传播图片新闻信息,发挥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长期以来,摄影记者一般只是新闻报道的配角.对摄影记者的职业要求单一,其素养和能力要求偏低,只要是能拍照片、会暗房操作、写段说明就行。而今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区别于一般拍客浅尝辄止、缺乏职业素质追求.应自觉成为全能型、多面手的现代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全面而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要有全面的摄影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先进的新闻理论和思想武装.还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既能跑能拍.还要有过硬的语言文字修养和驾驭能力、新闻传播功底.采摄写编样样精通.更能独当一面,精于新闻策划.善于组织和运筹,长于编辑技能.特别是版面视觉编排。

篇(8)

协办:地产商、汽车商、珠宝商、旅行社等

珠江花月夜——XX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策划方案 第一页

前言

广州,一个充满魅力的现代都市,成就了无数青年的梦想;

广州,一个充满动感的活力之都,锻造了无数的精英与强者;

广州,渗透了无数青年的柔情与热血,因而根深叶茂,欣欣向荣。

无数来自五湖四海在此击浪的男女精英,因为一个缘字相聚相知于此,相爱相守于此。

XX年岁末、XX年新年前夜这一特别时刻,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民政局主办,广州日报集团信息时报社、南方电视合承办的珠江花月夜——XX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将如礼花绚烂广州的天空。

用浪漫、温情感动这座城市,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必将成为现代都市婚礼的标杆!

婚礼特色

史无前例,同城相庆:广州迄今为止首次水上大型集体婚礼,从白云到碧水,畅游珠江丽景,聚焦全城目光;

模范夫妻,标杆幸福:“模范夫妻”付笛声、任静惊喜相伴,让幸福与新人们终生同行;

激情白昼,魅力广州:隆重的宣誓仪式加上特别的城市巡礼,让旋舞的婚纱骄傲地穿行闹市,用众人羡慕的目光为新人们祝福;

浪漫月夜,碧海情天:烟花、明月在如水的夜色里交织,欢歌、笑语在浪漫的珠江上飘扬,梦想之都广州因这个夜晚而倍加绚丽。

珠江花月夜——XX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策划方案 第二页

报名及组织

1、 举办时间:XX年12月31日

2、 报名截止时间:XX年12月20日

3、参加人员:领取结婚证书准备举行婚礼的新人,结婚纪念夫妇(户口、地域不限)

4、参加人数:限60对,报满为止

5、参加费用:

新人:3000元人民币/对(费用含全部活动、婚宴)

亲友:280元/人(费用含婚典、婚宴、婚庆晚会及礼品)

6、新人回报:a、价值1500元的铂金项链或戒指一个;

b、价值3999元的婚纱照;

c、价值300元的婚典纪念画册;

d、当天免费提供新郎新娘礼服各一套,化妆、发型等全套设计服务,全程摄影、录相,每对新人获赠婚礼vcd一个;

e、“模范夫妻”付笛声、任静的祝福合影照一张;

f、每位亲友可获得50元的礼品一份。

7、活动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广州市委 广州市民政局

承办单位:信息时报社 南方电视台

协办单位:

珠江花月夜——XX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策划方案 第三页

婚礼旅程

集体婚礼旅程:

1、心心相印(10:~11:00)

在广州市著名的标志物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天长地久”宣誓仪式:

a、新人交换结婚定情礼物;

b、共饮交杯红酒;

c、在特制(印有每对新人的心型照片)的婚礼纪念巨幅上,牵着伴侣的手,签下各自的名字及爱情誓言(心心相印)。

2、情缘广州(11:00~13:00)

新人们乘坐特别的轿车(每对新人一辆,每辆车上,贴有新人的合影和爱情誓言),绕行广州的闹市区,让无数的目光为新人们祝福,然后往白云山祈福、许愿。

路线:天河体育中心——北京路——上下九——西关——白云山

3、普天同庆(13:30~15:30)

在预定的酒店,举行简短集体婚礼的中式仪式,新人们在司仪的引导下,身穿大褂和旗袍,女方盖头巾,步入会场。

a、由团市委领导作主婚人,主持婚礼;

b、信息时报、南方电视台、广州市民政局领导讲话;

c、主婚人作祝酒辞;

d、新郎、新娘代表答谢,敬酒;

e、就餐。

4、心语心愿(16:00~17:00)

下午,乘车前往珠江帝景放飞心愿鸽。

珠江花月夜——XX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策划方案 第四页

5、一路有你(17:00~18:00)

乘游轮沿珠江漫游,在二沙岛等景点自由合影。

6、情暖珠江(18:00~22:00)

晚上,全体新人乘坐珠江夜游的信息时报号游轮,在夜风轻拂的珠江,举行庄严的西式婚礼仪式,奏响婚礼交响曲。

a、自助酒会(18:00~19:30)

b、在婚礼进行曲的背景音乐中,新郎们在手持圣经的外国神父的主持下,面对珠江,亲吻新娘,并将代表自己承担的责任的心形神秘盒交与新娘;(19:30~20:00)

c、新人及亲友观赏特别婚庆晚会(南方电视台现场拍摄);(20:15~21:45)

任静、付笛生合唱《知心爱人》;

新人对唱;

《情暖珠江》剧组人员现场表演及合影;

大型歌舞等

d、燃放烟花,让美丽的珠江夜景祝福新人百年好合;(21:45~22:00)

e、婚礼结束

珠江花月夜——XX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策划方案 第五页

招商方案

根据整个活动流程,本次集体婚礼的招商计划如下:

一、总冠名(1名)

行业:房地产、珠宝、婚纱、服装、化妆品、烟草等。

赞助费用:50万元

回报:1、在所有活动宣传资料及礼品上(含婚礼纪念画册、婚礼全程vc

等),全部以“×××·广州首届珠江花月夜集体婚礼”冠名宣传;

2.、在新闻会上和影视宣传上以“特别鸣谢”的字样进行宣传;

3、在天河体育中心、信息时报号游轮婚礼现场的巨幅展板上以“特别鸣谢”的字样进行宣传;

4、在集体婚礼现场,以“×××·广州首届珠江花月夜集体婚礼”宣传;

5、在信息时报和南方电视台前期活动宣传广告中以“冠名赞助”进行宣传;

6、信息时报赠送5个版彩色广告(可分期投放);

7、南方电视台赠送价值10万元的广告;

8、在南方电视台播出的“珠江花月夜婚庆晚会”新闻宣传中以“冠名赞助”提名;

9、信息时报在12月31日独家策划的“珠江花月夜婚庆特刊”中给予专版报道;(详见特刊方案)。

二、指定独家赞助(6名)

行业:房地产、酒店、礼品、珠宝、婚纱、酒类各一名。

珠江花月夜——XX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策划方案 第六页

赞助费用:15万元(可以用等价产品、服务代替)

回报:

1、在所有活动宣传资料及礼品上(含婚礼纪念画册、婚礼全程vcd等),全部以“指定赞助”冠名宣传,如“指定场地赞助”;

2.、在新闻会上和影视宣传上以“特别鸣谢”的字样进行宣传;3、在天河体育中心、信息时报号游轮婚礼现场的巨幅展板上以“特

别鸣谢”的字样进行宣传;

4、信息时报赠送3个版彩色广告(可分期投放);

5、信息时报在12月31日独家策划的“珠江花月夜婚庆特刊”中给予1/2版新闻报道;(详见特刊方案)。

三、普通赞助(名额不限)

行业:房地产、酒店、食品、礼品、珠宝、婚纱、床上用品、服装、烟草、摄影、礼仪、广告等。

赞助费用:5万元(可用实物代替)

回报:1、在所有活动宣传资料上及礼品(含婚礼纪念画册、婚礼全程vcd等),全部以“赞助单位”冠名宣传;

2.、在新闻会上和影视宣传上以“鸣谢”的字样进行宣传;

3、在天河体育中心、信息时报号游轮婚礼现场的巨幅展板上以“鸣谢”的字样进行宣传;

篇(9)

大众日报的主体板块,主要由要闻版、国际国内版、文体娱乐版以及读者、评论、周末等专版构成,隶属于不同部门,整体质量的提升有赖于各部门的不懈探索。但要闻版质量的提升,最为关键。坚持“新闻强报,特色立报”办报理念,坚持选稿用稿上的“新闻优先”原则,是要闻版任何时候都不能摇摆、不能折中的重大编辑方针。

二、彻底改进地方新闻的报道模式

加强、改进、提升地方新闻报道,是大众日报一以贯之的办报理念。大众日报自己掌控的头条稿件,一年大约一百多个,大部分给了地方新闻,少部分是编委会策划的重头稿件。我们重视地方新闻报道,是因为地方是新闻的沃土和宝藏,基层群众的改革创新实践,为记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

报社总编辑认为:地方工作性报道在党报新闻宣传中分量很重,它的作用,对于工作实施的主体,是思路提升、成绩宣传。对于非工作实施主体,是学习借鉴。报道的重点要放在经验的总结上。要见其所未见,发其所未发。其片断的思考,要使之系统化;其朦胧的思考,要使之清晰化。这样才能高人一筹,让人高看一眼。突破点在于选取报道角度时多考虑与普通大众的关系,找到与大众关注的契合点,使其具有普遍意义。以此标准和要求来考察,我们目前的地方工作性报道,还存在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需要认真研究、思考、改进、提高。要提高地方稿发稿门槛,按照“新闻优先”原则,选取国内外、省内外重要新闻上头条或重要位置,压缩一般性报道的发稿空间。

三、创新采编运行机制

当务之急是建立运转高效的新闻信息汇集与决策机制。

篇(10)

把握主控性就是要求在“特殊时期”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控新闻宣传报道的主动性。1998年8月7日,长江决口,一时间九江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各种不实之词四处传播,九江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电话成了全国各地广播媒体争相了解情况的热线。针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九江人民广播电台及时将报道重点放到堵口战斗,并将真实情况适时通报给各兄弟媒体,澄清事实,消除谣言,把握了主动。2005年11月26日,在九江县、瑞昌市之间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在震中地区,数千房屋倒塌,上万房屋受损,并有部分人员伤亡。伴随着余震不断,一时间,恐怖笼罩着九江。在这个危难之时,九江人民广播电台紧急策划了新闻专题《地震特别节目》和直播节目《今夜无眠》,及时地震消息,播放地震知识,交流防震办法,反映灾民的困难,发动社会募捐,稳定安抚人心,让在寒冷的冬夜广场上和帐篷、汽车里躲避余震的灾区百姓安心,并让他们及时了解地震真实情况,一起度过一个个不寻常的“无眠之夜”。很多听众反映,因为有了广播的陪伴,及时了解了灾区的消息,消除了恐惧心理。

启示二:稳中求变,彰显广播强势。策划的依据和思路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中央精神和主管部门的指示任务、编辑部工作部署、社会大环境和媒体报道领域的实践反馈。策划是某一阶段针对某一情况制定的带有导向性质的报道计划。

突发事件中的新闻策划不仅是对策划者新闻宣传功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实施策划方案的团队新闻技能的一次实战综合演练。在2005年九江地震中,九江人民广播电台策划的大型专题报道《地震特别节目》,也因为态势的不断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地震始发――余震不断――八方支援――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每个环节既独立成篇又环环相扣,始终贯穿“抗震救灾”这一主题,整个报道活动持续数月。

启示三:创新报道思路,提升精品意识。提高宣传质量,多出新闻精品,这是广播宣传永恒的主题。浏览近几年来新闻精品,不难看出,在精品形成的过程中,新闻策划起到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新闻精品展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把握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策划”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篇(11)

在一些新闻节目中,新闻记者往往为了追求画面的完美,维护领导的形象,反而使画面失去了冲击力,损害了领导的形象。如在抗洪救灾的新闻报道中,领导打着伞、穿着水鞋、挽起裤脚走在被洪水冲过的泥泞道路上,类似这样体现领导亲民的画面在抗洪救灾现场可以说随处可见,但现场记者往往认为这样的镜头有损领导的形象,非要把镜头对准领导背着手、站在现场指手画脚甚至秘书为其打着伞的情景,把领导拍摄成为官僚形象。这都是应当注意改进的。

同期声问题。近年来,市县广播电视台较为重视同期声在新闻节目中的应用,这对提升市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和提升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期声的应用要根据节目的需要,根据新闻事实和新闻内容的需要来使用。新闻的表现形式是服务于新闻内容的。当前,不少新闻节目在同期声的应用上过犹不及,认为只要应用了同期声就能提高新闻节目的可听、可看性。不论反映什么问题的新闻,也不论这条新闻的长短,都要来上一段同期声,为同期声而同期声。有的认为同期声越多,新闻事件就交待得越清楚,本来一段同期声就能说清楚新闻事实的,却非要来几个人、几大段的同期声,结果同期声的内容雷同、意思相近。同时,市县台新闻节目中的同期声不太会说“人话”,不是官话,就是“感谢某某”“非常激动”等等修饰夸张的词语。这样的同期声让观众感到非常做作。因此在同期声录制时,记者要引导采访对象说与新闻事实相关的话,不能不着边际地说官话、套话、空话。

出镜记者问题。记者出镜对提高新闻节目的真实可信性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新闻节目可视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市县台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出镜记者穿着与所报道的新闻现场的环境很不协调。如在一些抗洪救灾的现场报道中,现场记者穿着非常时尚的服饰,与其报道的灾难格格不入,让观众感到现场记者的麻木,影响观众对记者所在媒体的认同。其次是在语言的表述上,有的现场记者面对灾害,在其语言和面部表情上往往过于高亢和兴奋,让人感到记者对于灾害有些幸灾乐祸。第三是有的出镜记者为了展示自己,在新闻现场往往会故作高深地卖弄几句与新闻事实毫不相干的朗诵或者歌词,让观众倒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