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第一天,在王老师的指引下,我认识了几个外校的老师,我们还组成了一组,改名为“小蚂蚁特工队”,我还被推选担任小组长一职,我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我们改这个名字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能有小蚂蚁的精神,就算小小的力量,只要团结起来也能创造无穷的奇迹。在我们的努力下,在第一天的培训中,我们“小蚂蚁特工队”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那是很好的开头,我们都对以后的培训充满信心。
四天的培训我总结如下:
1、压力大,高密度的培训任务又迫使我们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习这门适应未来教育的必须掌握的技术,并且从中受益非浅。
2、从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上,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的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借助于TI-nspire,可以产生tns格式的文件(可与其他存储格式兼容),对作业过程进行随时存储、调用和修改,从而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的思维过程,给教师和学生分析学习过程提供依据和方便。
Navigator(无线网络系统)为数学课堂创建了即时互动、共同学习的环境,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有力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展示学生的作业,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展开讨论,利用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理解。
这些设计理念集中到一点,就是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象化、动态化的学习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2.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使用信息技术,学生有比以往更多的机会思考所学知识以外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利用Z+Z验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时,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很容易发现顶点越远离底边,两腰就越长,两底角就越接近于90°,同时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形看上去像矩形。于是学生产生疑问:两个底角会不会达到90°?如果达到90°,由两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知两腰平行,那么此时两腰是相交还是平行?可它是将等腰三角形两腰拉长得到的,此时顶点在哪儿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得到感性认识。还有的学生利用Z+Z智能软件设计几何图案时需要画出椭圆,而软件设计要求学生必须给出椭圆方程才能画出相应图形,这样学生可能会在兴趣的引导下自发地探究未知知识,并积极地学习如何运用。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自然拓宽数学视野。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抽象、更枯燥。正因为这样,所以不喜欢学数学的学生较多。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领悟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注重讲解,不太考虑学生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学生常常难以深刻理解数学中的一些问题。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了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
4.增加容量,省时高效
当今社会新知不断涌现,学生必须学会快速高效地汲取大容量新知的本领。如何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呢?多媒体教学当属我们的首选。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因大量板演,过多占用时间的现象,老师可按需要调用,对“症”下“药”,多次重复播放重难点,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印象;多媒体能为我们培养学生快思、快做、快算的能力提供便利,使练习容量增加、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一道题从分析到完整解答,教师要板书一黑板,且很难体现出重点,可谓耗时、低效;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省时、美观,更重要的是有足够时间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过去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现在可在课内完成。通过师生面对面交流,利用实物投影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矫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动态模拟,提高效率
有些概念的引入,由于学生想象思维层次的不同,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掌握、理解,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演示。如我在讲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进行总结。由于黑板上的图像是死的,即使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也还是难以理解图像的变化过程,只能靠死记硬背结论“掌握”知识。而现在用《几何画板》展示y=ax2+bx+c的图像,只要分别输入几组a、b、c的值,就可以真实地观察到函数图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大大缩短讲解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6.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的手段,也是要求达到四会的目标。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批新人。如何适应并且能教好英语,是摆在我们初中英语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对如何教好初中英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知识方面
1.1 把好语音关。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理由很简单,如果单词读不准,句子不能上口,那就无法学好英语。要学好英语,首先要用心听老师的发音或听正确的录音,听准了,就要大胆开口,反复模仿,耐心纠正,直到发准为止。不要怕错,开始模仿时不可能很正确,只要肯用心而又耐心,没有学不会的。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也就拿到了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科书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语音教学,紧密结合字母单词和句子的教学,系统地安排了语音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把握要求,把语音教学贯穿于始终。把语音教学作为初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做到长期训练阶段侧重综合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语音,充分发挥课本录音的作用。听音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要坚持先听音后开口,做到听清发准。让学生在学语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受到正确的语言熏陶。
1.2 过好词汇关。英语用的是拼音文字,中国学生从习惯方块字到学习拼音文字,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英语单词的拼法又很不规则,困难就更大了。但是,大部分的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还是有规律可遁的,因此,从开始学单词起,就要注意单词的读音和拼法之间的关系,即拼读规则,如good中g读/g/,oo读/u/,d读/d/,g-oo-d拼起来读/gud/。这样学习单词,不仅记住了读音,而且记住了拼法。逐步掌握了拼读规则后,遇到符合规则的单词,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怎样读法,做到“见形知其音,听音知其义”;另外对初学者来说,必要的背诵和反复重复我个人认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不论你有多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十一二岁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是有限的;其三,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总结学习中的经验,介绍给同学共享,这样既能对全体学生有所帮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和提升课堂的气氛。
1.3 过好语法关。要过语法关,就要掌握正确的学习语法的方法。要学好英语,语法是不能不学、不能不记的,特别是对我们缺少实际应用语言环境而又要面对考试压力的中学农民工子弟。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对于各种词形变化,不但要能辨认,而且要用得熟练准确。句法比词法更重要,不掌握句法就无从造句,不会造句,就不能表达思想,不能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的目的。句法的重点是句子结构。对英语的常用基本句型要多练,达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但是光听懂老师讲的语法规则,或是能背诵语法规则,还是学不好英语的。我们还必须要求他们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去解决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使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去判断和解决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 能力方面
2.1 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起来的。交际活动指用所学语言真实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精心组织和精心设计,否则学生就动不起来,或动而无效。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按照下列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1)一般打招呼和简单的客套话。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2)交流信息:a)介绍简单的事物,This is … ,It's … b)介绍自己的好朋友,I have a good friend. He is in Class II. c)介绍自己的住处,We live in Zhong Shan Road。d)介绍过去的经历,I went shopping Last Sunday. e)介绍个人的一个打算,I'm going to visit Uncle Li等等。(3)讨论共识。(4)解决问题。(5)小品。(6)描写与辨认,进而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懂得并掌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话的实际运用能力。还应注意使学生了解并懂得尊重说英语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
学习外语如同学习游泳的道理是一样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掌握技能的关键。学游泳需要有个池子,学习外语也需要一个环境。知道再多的游泳理论,却不下水实践,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同理,知道再多的语法知识、熟记再多的单词,却从不开口实践,是不可能学好外语的。交际就是我们学习使用语言的平台。
2.2 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门工具课,因此,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诸如认真听录音和教师的示范发音,积极大胆地开口讲英语,勇于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朗读背诵课文时既要声音响亮又注意语音、语调、节奏、书写规范等。
2.3 要重视单元检测,保证英语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检测,通过这种手段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实和综合应用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对测试提出具体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要求。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该单元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课本中的“四会”内容。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词汇、语法知识在听、说、读、写方面体现出来。技巧方面,要求学生在技能基础上,循环往复,达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使技能的运用自动化。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有综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结合起来,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教材不再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又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话题和情境,使学生把所学的语言和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感到学之有兴趣,用之有意义,掌握句型既快又准。
其二,新教材有助于改变沉闷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抛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实现生动活泼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尽量设计语景,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开展多种交际活动。
其三,新教材每册都配有朗读带、领读带和听力训练带,这就给学生训练听力提供了方便。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学生不仅能通过磁带听到原声原调的英语,而且能通过观看幻灯片、英语短剧、录像等、电教资料,了解国外风情文化,在真实的语景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教学艺术性,发挥教师的多功能作用
长期以来,语言被当作知识来传授,即教师手持课本,站立讲台,严肃地讲解知识,学生则静坐听讲,跟读和问答。课堂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地位。新大纲提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而学习是学生的自身的活动,教师不可代替学生去完成。新教材要求教师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加强课堂的艺术性,发挥教师的多功能作用。
首先教师是一名讲解员。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给学生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教师是一名示范表演的演员。新教材要求教师会唱、会跳、会表演。教师是一名指挥员。在进行句型操练时,教师可像合唱团的指挥一样,挥动双臂、单臂指挥学生齐声朗读、分组朗读、单人领读、二人对话等。教师还是一名辅导员。在课后完成作业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成绩优劣、反应快慢,因人而异给予适当的辅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其英语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是学生的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态度和蔼可亲。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真诚的帮助,和他们沟通感情,成为他们的知己挚友。
三、优化课堂模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模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以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人翁为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 各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注意建立优化课堂的整体―部分―整体的积极学习模 式,具体化为情意、情景、结构、规则、交际,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1.激发兴趣,创设英语学习气氛 2.创设情景,激活思维 3.进行结构训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言语交际活动
(二)高密度快节奏的学习模式
外语实践要量大、面宽、密度高、节奏快,以便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励智力活动,促进掌握语言知识和 交际的能力。电化媒体的使用在外语教学中为实现高密度、快节奏起着重大的作用。对课堂高密度、快节奏的 教学设计我采取如下方法:
1.课前进行Warming Up(热身运动),用录音机播放节奏明快的英语歌曲或伴音,由学生做Daily Talk 。目的是烘托外语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始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
2.出示投影片,使学生面对呈现的画面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思维。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加快了上课 节奏。
3.播放录音或录像,展示新的语言知识。以生动、直观的情景揭示语言材料的意义、内容来代替抽象说 明,激发学生求知欲,加速理解语义。
4.加强小组活动,可以2人组、4人组等进行操练。人人参与,量大、面广,使学生与屏幕上的生动的 人物形象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学生能主动地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从而使用和掌握新知识。
5.创设新的情景,适当补充相应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信息,以便学生在掌握新授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用 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有更多的话要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
我们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不感兴趣或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也许是所创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背景。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又“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举个例子: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五节,“里程碑上的数”,我是这样处理的:由于我们班有部分学生来自乡镇,每个星期一学生来上学很多是由父母用摩托车送来的,基于以上情况课前我就提问学生;这个星期一是通过什么交通工具来到学校的?此时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举手发言。教师接着提问:有哪几个是坐摩托车来的?然后选择班里一位学生为实例,结合书本上的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实际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二、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中大胆创设疑问。
新课程倡导教师培养忽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精心设计提问是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巧用教材的引入设问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之感到惊讶,疑惑和矛盾,然后让学生思考,有时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共同讨论,教师从旁加一引导,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又可使他们获得解决疑难后的愉快心境。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轴对称现象”,我在教学时,除以展现课本的图案,我还自己动手剪一些剪纸,(具有轴对称性的)作为教具,呈现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又及时的提问:假如形状是不规则的,有如此美吗?这些形状有什么特征,天安门改为另一结构,又会如何?这样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对“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章”一章的知识产生了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就会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对新知的探索,研究之中,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推进小组协作学习。
多年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我们在教育中往往把教师视为知识的灌输者,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教师将现成的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获取不需“咀嚼”的真理。这样的教育与培养自主性素质是背道而驰的。
针对这种弊端,我认为我们教师应着力使“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我认为“自主协作学习”课堂应具备以下六个特点; 转贴于
1、其学习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2、从教学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不仅自主参与,而且融洽合作;
3、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愉悦;
4、其教学方法是启发、导学、激励、内化;
5、其教学要素包括语言、工具、形象、价值、人际关系;
6、 从评价方式看,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
小组协作学习的构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㈠小组建立:权衡全班学习智力水平的好差以及能力和已有知识的高低、身体素质的强弱、情趣爱好等诸多因素进行分组。
㈡设立目标: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成员的不同情况设立目标或每堂根据老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立不同的目标。
㈢相容心理:小组间的成员应相互鼓励,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不能相互排斥,相互攻击,相互歧视。小组间的心理相容是团结的基础,也是实现目标的保障。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的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使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㈣互补智能:在小组内各个同学在知识基础、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应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一、备课的感想与体会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备课和讲课,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先从备课谈起,备课要注重三个方面:备专业知识、备教学方法和备学生状况。
(一)备专业知识
众所周知,在授课之前,任何一位教师必须对该课程的整体构架、主要内容有精准的全盘把握。这是“备专业知识”的前提。在此前提下,笔者认为主要研究以下两点:
1)分析掌握章节重点和难点,理清各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明确重点难点,才能集中精力讲透本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知识的脉络层次,才能有利地从整体上驾驭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学完课程后,可提升整体专业认知水平。就像听易中天教授讲授三国一样,豁然开朗。
2)引进与信息论有关的最新科研信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论相关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利用我院本专业课任教师均是博士的优势,教研室在每周一次的例会中,经常探讨各专业课程的研究新进展,相关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地介绍新观点、新技术,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数学建模的实践,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锻炼了查阅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备教学方法
授课前,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安排设计相应教学方法,诸如探究式与启发式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备教学方法至少需考虑以下二个方面:
1.如何讲清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5]
对于数学类课程来讲,学生较难理解的往往是抽象概念和定理证明,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信息论基础》这门课程虽然被称为“基础”,但内容未必基础。尤其是对于前两年学习纯数学的学生而言,课程中的很多基本概念都较抽象,如“信息”、“熵”、“互信息”等。这时,教师需要辅以实际例子结合概念的来龙去脉,从教学的角度讲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有较深刻的理解。
定理的证明往往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部分学生听完老师讲解后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似懂非懂。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用有针对性的逐个突破,在一系列相近的定理中,通常只需证明一两个最难的或有代表性的,其余从略。这样有目的的把握详略,不讲或者略讲的定理证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提升了独立探索研究的能力
2.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6],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寻求解决方案
启发式教学要求将课堂教学在内容,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外延与拓展,以“探究”为本,而不是以学会为本,强调的是过程,逻辑推理和展开,让思想自由驰骋,在探讨和研究问题中,不受现有结论和固定的程式束缚。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式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创新的孕育,萌芽,生长和壮大。在《信息论基础》[7]中,有一节内容是讲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熵的概念。本节的讲授中,我安排学生利用概率中离散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关系和定积分的定义找寻这个定义的表达式,该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探寻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专业素养。
(三)备学生状况
好的教师需要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如知识储备、思考能力、身心状态等。同是一个班,每个同学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备课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力求掌握班级整体状态,做到有的放矢。
二、授课的感想与体会
在讲课这个重要环节中,我感觉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精神饱满、引导恰当、语言生动、板书美观、思维灵活。这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
1)精神饱满,有激情
就是要有严肃、热情、全力以赴的精神状态[5]。在大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情绪始终都在影响着学生,左右着整个课堂的气氛。精神饱满的教师往往充满了自信,这种自信将带领学生慢慢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突破自我。充满激情、满脸含笑的教师给学生带来一种春天的感觉,用自己对所讲课程的浓厚兴趣和满腔热情感染学生,达到思想感情的交流与碰撞,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恰当
在课堂教学中,在开课的头5分钟是属于温故引新的时间,这段时间至关重要。导入成功,学生在整节课将兴趣盎然。在《信息论基础与应用》课堂教学中,各章节之间的联系都比较紧密,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如“信源编码问题”讲完之后紧接着是“信道编码定理”。笔者在处理后一章节时,从信息的传输过程入手,回忆前一章的处理方法,用类比的思想给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寻找答案。
对于单独章节,笔者一般采用实例诱导法。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同学想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当然同学的想法层出不穷,各有见解,各有差异,笔者会让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甚至争辩,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这种看似“混乱”的形式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效果非常好。
3)语言生动,板书美观
对于基础性课程的教学而言,严谨准确地讲清讲清核心概念和重要定理,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讲解生动则不仅可以使沉闷的课堂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会在学时日益缩减的课堂中疲于讲完内容而忽略语言表述的生动性,生硬的讲解完内容之后发现同学眼神充满迷茫,这是笔者上课的某次感受。课后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对于《信息论基础》中知识本身的表述如定义、定理等,无论是用文字、语言或符号都应准确、精炼。但在随后的注解中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问题,运用超越数学范畴的适当的比喻作为对照,学生将会产生共鸣。尤其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生而言,以前并未接触过信息方向的知识,所以更加要求用通俗的语言将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粉笔字功底不足的老师随处可见,年轻老师往往忽视这一点,认为我只要把内容讲清就上好课了,其实未必。图标规范、整洁美观、有计划性的板书不仅可以使脉络分明、中心突出,而且容易给倾听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4)思维灵活,因时制宜
俗语讲,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师备课再细也可能存在漏洞,备课时往往是一个人的工作,未必总处于思如泉涌、万马奔腾的状态,再加知识层次的差别,有些内容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对的,不再深究。但讲课时发现未必想当然的结果,这时可以改变策略,不如来个开放式的讨论,这时学生会积极思考。
如果课堂上出现某些错误,笔者认为应大方承认并予以纠正,这时的态度应是大大方方地承认并醒目地加以更正。这样做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体会到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认真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思想上受到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做好了榜样,才能带领学生前进!
三、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是以教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真实的、具体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坚持以课堂教学“第一现场”获取的有关教学情境、教学行为,达成结果的真实信息为客观事实开展反思。课前精心备课固然重要,但实际教学中也会出现各种实际情况。因此,课后趁记忆犹新,赶紧做下来,进行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的切身体会,记下学生的闪光点和困惑,这将为提高以后的备课质量提供宝贵的经验素材。在教学中,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反思很重要。
(一)反思教学内容
在大学的各门学科中,课本是教与学的工具,而教师是课本的使用者。因此,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把握的准不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与之相适应,课后可以把这些内容加以记录整理,既丰富了教学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二)反思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其中教案是课堂的法宝,各个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差异也可能是教案所设计不到的,况且在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之处。课后,教师需审视自己处理不当的环节,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使之成为日后教学应汲取的教训。
(三)反思学生的有益见解
在大学开放式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有时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课后可以把这些有价值的观点记录下来,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个完善和补充,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对学生的思维状态有所掌控。
总之,课后反思不容忽视,贵在及时,重在坚持,以思促教,长期积累,相信对自己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同学、老师、学校各方面相当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不容易进入状态,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周布置他们进行一次总结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内容包括本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已掌握的知识,知识网络结构,还未解决的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即复习和反思了本周学习的知识,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改正,为下周的学习明确了方向,通过总结、反思提醒学生把心思和时间放地学习上。
三、随时与学生交心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也不止在课堂上,课余时间,我尽量多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觉得老师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担心,让他们心底里感到老师时刻为他们好,即使受惩罚的学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自觉学习这门学科;也会把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困难及时告诉我,课外交流,让学生放下包袱必无芥蒂,在课堂内、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说出自己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教学
在开县第六届骨干教师培训期间,进修校李胜利教师给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回答三个问题:
1、把学生带向哪里
2、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
3、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
把学生带向哪里--教学准备,实际是教学的重心前移,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重点。包括调研学习情况,研究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包括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教学实施, 借鉴中感悟,实践中探索,学习中升华,反思中前进。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注重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针对性地设置例题和练习,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教学评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 “ 好表扬 ” 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师生鼓掌、等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实施数学教学 “ 生活化 ” 。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 、导入生活化,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物和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 找 ” 数学, “ 想 ”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 、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 “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果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方法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学生感到知识非常有用。例如,在判断东经和西经、南纬和北纬时,我先画出简图让学生观察数字,从左往右看,数字变大的是东经,数字变小的是西经;从下往上看,数字增大的是北纬,数字减小的是南纬,南纬在南半球,北纬在北半球,东经160°—180°在西半球,0°—西经20°在东半球。
2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一言堂”更有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学生主体性这个方面。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有可能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标。
①动手操作,品尝快乐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带着乐趣去主动探究。在活动中,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地理是一门图文并重的学科,许多地理知识都体现在地图上,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读图、识图、画图等基本技能。可以说每一节课都离不开地图,每节课我们都应尽可能多地让同学们参与画图。刚开始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白纸印图,慢慢训练他们画简单的板图,如中国轮廓图、主要国家轮廓图等,同学们可以在自制的轮廓图上填注相关内容,这样就明显提高了记忆的效果。
②在教学中引入学生演讲的形式
对于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即兴演讲或有准备的演讲,这种教学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印象深刻,远比单纯听教师讲授获得的知识和受到的教育要鲜明生动得多,即使是没机会演讲的同学也可把演讲稿作为地理墙报的内容进行展示。
③参与合作,品味成功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就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个观点说明了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每一名学生在讨论中都占有一个角色,都有责任和分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④生活处处多留心
地理就在生活中,身边处处皆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每到一处,都要注意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状况及当地的生活习俗,思考当地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条件的关系。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冷冰冰”教学更有效果。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想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教师就必须真心真意地投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性格、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亲疏或偏向,更不能歧视学困生。课堂提问、组织教学、排座位都要机会均等。教师最难得的是能够去爱后进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克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障碍,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伤他们的自尊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转化方案,注意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只要真心地关爱学生,我相信肯定会有收获,学生会对你更为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要面向新时代,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通过我们的真心投入,必将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二、使用新教材教学的几点困惑
通过一年来对新教材的使用,我颇有感受,新教材的优点已经众所周知,如新教材的版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知识背景广博、图文并茂等等。但在实际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困惑,总有一种“好看不好教”的感觉。
1新教材的精练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
一方面,新教材中语言相当精练,甚至可以用“经典”来形容;另一方面,面对这些尚比较幼稚的学生,他们理解起来似乎非常困难。例如“经纬度和半球”的教学,教材简短几句介绍了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定义,但学生真正掌握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他们头脑中根本没有坐标和象限的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教起来更是麻烦。
其次是要注重自主学习。在每个学期的开始阶段,在进行语文课文教学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一是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工作,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整册课本的内容基本结构。对于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行介绍,如对合作、自主以及探究型的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鼓励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注重对于社会、自然、家庭以及校外的语文教育资源的利用。
再次是注重对教学形式的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让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多样化,坚决摈弃以往那种教学状况下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长期的简单枯燥的重复的形式,而必须寻求突破。在这其中的突出重点就是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以及对所从事的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进行突出,立足于整体感知的角度在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以及局部的深入研究,再次基础上,再从整体上进行归结,从而使得对于文章的认识得到深化。
以往学生认为生物是副科,不参加中考,加上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学生根本不把这种所谓的“豆芽科”放在眼里,高兴时学一点,大部分时间则把生物课当休息课。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切忌盲目批评学生,而是要有耐心找学生谈心。经常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面对学生在探究中的大胆质疑、创新的设计研究方案,教师应及时表扬;即使有的学生因知识或其他原因所致使探究失败了,教师仍应肯定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特别是在传授知识时,应尽量收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在有关章节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介绍生物科学中尚待解决的难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物科学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生命知识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各尽所长,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力求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学不仅仅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书本上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到知识,怎样将旧知识合成新的知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解决实验材料等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各项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例如,在讲授《种子的结构》一章时,我曾让每位同学自己回家用绿豆或黄豆发芽,仔细观察种子的结构,并与课本中的图比较。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平时吃的豆芽是哪一部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豆子发芽有几种方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做出推测和解释,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学生对种子结构的印象就深了。
三、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教学活动均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开展,克服“满堂灌”,做到“少讲、精讲”,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如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应强化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节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我布置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然后把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带到学校,再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探究实验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还要通过实验,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检验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的结论印象就更深刻,学习的热情更强烈了。
一、转变教学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者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是为了不教,现在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是不可能了,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应该多样化。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轻易地下结论,不搞独断专行,不把学生的思维一棍子打死。尽量做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维来看学生,相信学生会成功。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山东大学演讲时告诉大学生们,什么是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的人;要以发散的思维看来学生,多尊重学生的想法,少一些纯科学性的、系统性的术语。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生参与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下,才能达到课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欲望是伴随着兴趣而来的。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新内容时兴趣特别的浓,那种学习欲望是自发的,来自于内心的。然而就某一学科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要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必须有一个多次操练的过程。体育学习中技术、技能、知识的掌握过程更是如此,这种反复的操练是一种必须的实践。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反复地重复某一练习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将原本高涨的学习欲望降到冰点。
综观学生的表现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主性强的内容,竞争性强的内容,能迅速看到结果的内容的学习欲望明显强烈。体育教学中的不同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欲望值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在教学中优化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表扬为主,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尝试创新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