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业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客户价值主张创新能力。客户是律师事务在市场上直接接触的对象,客户是律师事务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律师事务所要提高绩效,就要了解客户的各种需求特征。律师事务业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对客户价值主张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一般来说,客户价值主张又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基本构成元素:目标客户、提供物和客户利益。因此,对律师事务所客户价值主张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表现在目标客户、提供物和客户利益这三个方面。2.关键资源的整合能力。律师事务所对关键资源进行整合,能促进律师事务所对目标客户的价值承诺。对关键资源的考察侧重于律师事务所持有资源的独占性、资源的组织形式以及律师事务所对关键资源的维护活动。律师事务所实现关键资源的整合是有可能的,律师事务所需认识到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因此,对律师事务所关键资源的整合能力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资源形势、获取方式和维护投入这三方面。3.盈利模式的创新能力。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之间在服务成本和价格上的差异,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盈利模式造成的。盈利模式背后是一组相互嵌套的经济模型,经济模型为企业赚取利润提供不竭的动力。具体来说,盈利模式包括三个子元素:成本结构、收入模式和盈利边际。故,对律师事务所盈利模式创新能力的评价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综合上述对商业模式创新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律师事务所行业的独特性和管理的特殊性,在一致性、完整性、可控性和实用性等原则的指导下,本文从律师事务所客户价值主张创新能力、关键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盈利模式的创新能力三方面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适合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因素集和评价集的确定
1.本文假设因素集合U={U1,U2,U3}={客户价值主张创新能力,关键资源整合能力,盈利模式创新能力};U1={U11,U12,U13}={目标客户的确立,提供服务的组合,客户利益的重视度};U2={U21,U22,U23}={资源的形式,资源的获取方式,资源的维护投入};U3={U31,U32,U33}={成本控制力度,收入来源的可变性,利润增长水平}。2.评价集的确定。评价集是对各层次评价指标的一种语言描述,它是评审人队各评价指标所给出的评语的集合。本模型的评语共分五个评价集为:V=(V1,V2,V3,V4,V5,)=(优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
权重的确定
(1)财务维度。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现金流量。
(2)客户维度。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维度,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色的财务回报。
(3)内部流程维度。在这一维度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4)学习与成长维度。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计分卡的前三个维度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计分卡学习与成长维度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商业企业管理审计框架构建
笔者借助平衡计分卡理论,将管理审计和烟草商业企业大背景联系起来,结合现代的管理创新,运用到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提出对烟草商业企业开展管理审计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卷烟经营是烟草商业企业两大核心业务之一,笔者选择卷烟业务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财务维度管理审计关注的财务维度的指标可以包括卷烟销量、销售收入、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内容。卷烟销量方面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卷烟销售完成率、低档烟销售完成率、一二三类烟销售完成率等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经营贡献、卷烟销售毛利等指标;经营水平指标涵盖于经营贡献指标中,有关费用指标在经营贡献中体现,如果需要重点监控哪些费用性指标,也可将明细项列入财务指标,如人工费、配送成本等。财务指标需要自上而下逐层确定,由被考核单位根据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卷烟营销战略、上级关注的财务目标等先提出初步方案,考核者与被考核单位协商后确定。目标值的确定:当年目标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卷烟长期经营目标、省公司当年下达的卷烟销售计划、区域市场特点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地市级烟草公司及其职能部门的销量目标值一致,销量目标值根据各县级分公司市场特点分解到各县营销部门;盈利能力指标和经营水平指标以年初预算为目标值,市烟草公司经营贡献指标在一定的数据积累后宜对关键的二级指标设定单独的目标值。
(二)客户维度管理审计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包括零售户和工业企业的满意度。客户维度的指标一般选用能够体现客户满意度的指标,主要从销售计划完成情况来评价工业企业满意度,从断货天数、获利能力及服务等方面评价零售客户满意度。各下属部门和单位分别从其作业职能方面评价客户满意度:如营销部门主要从货源组织和分配、零售户对服务流程的接受度等方面评价零售客户满意度;从品牌管理和信息提供等方面评价工业企业满意度;电访中心从电话占线时间、服务态度、信息告知、咨询解答等方面评价零售户满意度。同时设置“客户投诉”作为事件性指标。客户维度指标由考核者根据上期同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在期初调整确定目标值,设计需通过客户调查得到实际值的指标,由考核者在制定调查问卷时根据期望的客户满意度确定目标值,确定目标值时需考虑问卷设计、调查方法等因素。
(三)内部流程维度管理审计关注内部业务流程是否理顺。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指标分两个阶段设计。在重要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可选取适当指标直接评价流程的效率与成本,如用“存销比”指标评价整个卷烟经营流程的效率,用“日均接单达标率”指标评价电访中心接单流程的效率。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是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长期指标,这类指标的特点是:短期投入往往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被许多强调短期财务目标的企业所忽视;但如果长期都不投入,往往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到发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时再来投入为时已晚。因此,对于一个渴望持续、高速发展的企业而言,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学习与成长维度,管理审计主要关注员工满意度、工作效率、工作胜任能力以及相关组织机制等方面内容,如通过评价“员工满意度”,促进企业关注员工士气、心态等因素,提升员工的向心力;通过评价“培训计划完成率”,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评价“论文、课题等成果评比”,评价员工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三、对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于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需要战略明确且全员认同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唯此方可指导企业组织所有的行动和决策,确保全员团结一心。在整个企业战略导向不清的条件下在管理审计中导入平衡计分卡,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一:“尽管设计产业已经从他们的设计业务、设计师对于客户角色的变迁以及未来大量的增长机遇中意识到了这种变化,但是这种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仍然要比他们意识到的大的多!”
BruceNussbaum——优秀设计专栏主编——在《商业周刊》上发表评论认为:“处在21世纪变革前沿的设计工作室正在将其核心竞争力从以往的设计图纸转化为设计理念,从表现风格转向设计创新,从关注造型转向注重商业层面成功的实例”。他进一步建议企业要将设计视为一种能够影响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多面手型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包括创造新的品牌,调研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明确用户需求,改变不良的商业惯例等等。
《2005年设计产业状况调查报告》中认为“在传统的设计领域之外,创造性正在逐步扮演一个设计问题解决者的角色,通过提供独特的创意视角和创新思维从而为企业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在苹果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设计产业已经从他们的设计业务、设计师对于客户角色的变迁以及未来大量的增长机遇中意识到了这种变化,但是这种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仍然要比他们意识到的大的多!
那么,为了迎接这种发展趋势,究竟该如何正确的改良、重构我们的设计组织?设计师怎样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他们应该怎么做?和以下几位业内专业人士的谈话为我们揭示了几个独特的视角。
StoneYamashitaPartners是旧金山的一家立足于提供咨询的设计公司,成立于1994年。他们的信条是一个完整的“大脑”应该既具有“创意”的直觉和感性,同时应该具有商业层面的逻辑和分析能力,只有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造就强有力的多面手型的设计组织从而既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又具备了针对市场的灵活多变性。公司的高层GregParsons,一位具有芝加哥MBA学位的专业人员认为:“在我们的设计团队中,有很多专业人员既具有设计师的从业背景同时又具有商业方面的才能,退一步说,如果我们的项目小组中没有这样的人才,我们就必须要求小组的负责人既理解并尊重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工作,同时必须具有商人的头脑”。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LizSutton补充道:“设计思维使我们能够观察、理解、重构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一个优雅的设计方案,而商业层面的考虑可以使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处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JumpAssociates是西海岸另外一个设计顾问公司,他们在过去的七年中在设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AlonzoCanada——该公司一位具有建筑学、交互设计和经济学背景的合伙人,向我们介绍说他们公司的客户要他们提供“可调控的发展路线图”,为了提供设计方案,他的公司应用了社会学相关技术理论去挖掘用户的相关潜在的需求。这种路线架构设计为客户鉴别机会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认为,成功的设计结果得益于他们的团队成员至少拥有两到三种专业技术——主要包含社会学,设计学和企业战略等。设计在线.中国
大多数融入这种潮流的公司往往起源于新兴的UI设计公司而非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因为传统的产品设计和图形设计公司建立的根基在于公司的设计历史,强调的是形式、手段和方法,而在UI设计领域,许许多多的公司往往起源于软件工程,市场和品牌战略等等,这种公司的设计师由于没有受到那些毫无新意的传统式设计教育,他们在与新形势下的全新甚至奇异的客户以及交叉学科设计团队合作时会感觉到非常的舒适。
进一步说,在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领域,一个成功的设计结果往往需要对客户的企业战略、消费市场和预期目标有一个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因此,在设计的初始化阶段,这些设计师不鞠躬行、实实在在的深入参与到企业调研运动之中,而在传统的工业设计程序和方法中,大部分产品设计师在这一阶段行动迟缓、参与程度低,显得非常肤浅。在一些关键性的决议,比如这款产品怎么设计、为哪个消费群体设计、为什么要给他们设计等等做出以后,工业设计师仍然是一副慢腾腾的姿态。在这种设计环境下,产品设计师的设计只能盲目的沦为一个系列化产品中的普通一员或者是一件毫不出众的产品,最终的设计结果既没有提升企业的品牌也没有加强企业的市场地位,最好的结果也只不过是维护企业品牌的完整性而已。
如果当前真的是一个“概念创意年代”的前奏阶段,对于一名设计人员来说,必须注重设计所需要的基本技巧和基础能力,这将成为一名专业设计人员通向成功的基石,只有这样设计师才不至于在好机会来临时仍然带着眼罩,白白错过可利用的设计良机。芝加哥设计学院副教授ChrisConley认为:“设计师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而不要总是考虑那些所谓的商业设计项目,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设计师才能恰如其分的参与到商业活动之中。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懂得利用设计与各个层面的相关性以及设计技巧的威力,并将设计技术与传统的商业技巧予以明确区别,保持自己独有的特征,只有这样,才有望将设计师和商业人员之间的隔阂打破,从而使自己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经济舞台上,一个公司不能消极的等待着外部的社会变迁之后,再改变公司内部未来的结构和战略,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业绩,公司必须把自身的结构和发展战略塑造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进攻型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利位置,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省,要懂得巧妙的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强大的设计技术与方法去改良、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适当的参与企业服务和商务活动,进而改良设计师本身的角色。
二:“相信市场膨胀马上就要发生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对于这些新的公司我的忠告是他们将感受到真正成功的结果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容易。越来越多的新手加入这场游戏当中,可是游戏规则并不是他们想象那样:跟随着客户,拿到几个录像带,然后就是很酷的设计。”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而是一条坎坷的道路。Canada提醒我们说:“这是一个已见雏形的市场,当前提供设计服务的公司正越来越多,相信市场膨胀马上就要发生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对于这些新的公司我的忠告是他们将感受到真正成功的结果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容易。越来越多的新手加入这场游戏当中,可是游戏规则并不是他们想象那样:跟随着客户,拿到几个录像带,然后就是很酷的设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只有提供了聪明的,并且与商业计划完美结合的解决方案,才能把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身后。而这一切需要一个多学科综合的团队。当然,形形的设计公司提供的差异化设计服务对于整个设计产业来说是提升行业价值的一个绝好良机。”设计在线.中国
三:简而言之,设计产业必须忠实的反映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重组、再造自身所提供的服务,并进一步改良设计组织本身的架构。
对于那些想主动改变并朝着前文所述的设计模式开始行动的设计师、经理人和公司股东们来说,有几个特殊问题必须注意:
让你的客户参与到你的设计过程中来——他们是最清楚自身情况的人,通过真诚的合作和对话,你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设计信息,这比将设计项目看作一项任务要强的多,没准你还可籍此扩大你的设计服务范围。要知道,他们的积极参与也可以让他们能够更加容易接受你的设计概念。
牢记最终的设计产品是一个团队合力的结果——CordySwope,normallife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兼设计战略家这样解释说:“你必须明白并且尊重所有参与设计人员的专业化建议,工程师,市场分析人员,设计师,广告,品牌,媒体,财政……他们用各自的专业术语、专业理论和自身最好的实践经验建立起了自己的设计观。如果你傲慢的向他们或者他们的经验宣战,那你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如果你这样做的话你是永远不会胜利的。要知道,他们也是客户委托给你的设计项目的组成部分。”
对于用户研究、图表设计人员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内在的天份,那么就雇佣一个业内专业人士吧。用户研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于这项任务。另外,不要强迫你自己的员工去做这项工作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的话。
城市既是政治统治的中心,也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问题,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治统治、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拟就汉代江南城市的建置、商业活动、商品经济发展的限度及其制约因素等相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江南地域范围与城市建置若干特点
“江南”一词,在秦汉史籍中屡见记载。但“江南”者何?其空间范围有多大?古人对此解说殊异,各有所云。
考诸《史记》、《汉书》,有时往往将“江南”指为某一特定而具体的地域。据《史记·秦本纪》:“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越王勾践世家》:“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货殖列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各家在对《史记》作注时,解释也各有歧义,如裴駰《集解》引徐广曰:“江南者,丹阳也,秦置为鄣郡,武帝改名丹阳。”而张守节《正义》则认为:江南者,“此言大江之南豫章、长沙二郡,南楚之地耳”。①又《汉书·地理志》称:南郡“夷道县”,“莽曰江南”。这里,或将“巫郡”与“江南”、“江南”与“泗上”并列,或以“江南”与“衡山、九江”、“豫章”、“长沙”等并列,甚至将“江南”或释为“丹阳”,或释为“豫章、长沙”,或谓之曰“夷道县”。于此诸多事例说明,江南的地域范围,有时确乎仅指相对具体而特定之地域,乃至等同某一郡县,似无可疑。
但文献中,有时又将“江南”泛指为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它往往是“大江之南,五湖之间”②的统称。如《史记·黥布列传》:“黥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余人走江南。”《货殖列传》:“江南卑湿,丈夫早天。”同书又云:“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枬、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以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司马迁根据地理条件、物产分布等,把当时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的“江南”,包括了长江以南的许多郡国,当很显然。③
古人地理观念尚欠精审,加之文献记载的着眼点有别,所以有关“江南”的地域范围也就说法不一,各有所指。我们这里所说的“江南”,泛指岭南以北,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它包括会稽、吴郡(东汉)、丹阳、豫章、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郡,也就是汉代荆、扬二州的大部分地区。
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很早,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城虽大,无过三百丈,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④至战国时期,由于兼并战争,列国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在险要之地及交通要冲皆普遍设城。正所谓:“御外之道,莫若设险;制胜之方,莫若因形。重门纛折,设险也;高屋建瓴,因形也。”⑤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得到迅速发展。《战国策·赵策》云:“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想望也”。就其地理分布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上游地区,江南地区则寥若晨星,仅有吴城、郢都等几座较大的城市。
秦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推行郡县统治,江南地区已出现了会稽、闽中、南郡、长沙、黔中、九江等六个郡级行政区,可考的县治大约有38个左右。到西汉高祖六年:“令天下县邑城”,师古注曰:“县之与邑,皆令筑城”。⑥且“以其(秦)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国。”⑦加强地方行政建置,使西汉城市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在江南,先后增设了豫章、丹阳、江夏、武陵、零陵、桂阳等六个郡级行政区,加上秦原有的南郡、长沙和会稽等三个郡级行政区,共有九个郡国,县治140个。东汉时期,由于南方人口增多,土地垦辟,又在会稽北部分置吴郡,县城进一步增加至144座。⑧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郡县级城市体系业已基本形成。由于江南的经济水平、人口因素、地理条件以及交通状况与黄淮流域不同,它的城市发展也与之有着不同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江南城市分布较为稀疏。为说明问题,我们把荆、扬二州长江以南地区的城市分布密度列表如下: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扬州之会稽、丹阳、豫章三郡,总面积445887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11.31%,县级城市61座,城市平均密度为7310平方公里一城;荆州之江夏、桂阳、武陵、零陵、南郡、长沙等六个郡国,面积426607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10.82%,县级城市79座,平均密度为5400平方公里一城。按《汉书·地理志》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凡郡国103,县邑1314,道32,侯国241,合计县级城市1587座。而荆扬二州之江南城市,西汉140座,占全国城市的9%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期的淮河流域及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情况又如何呢?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以州部为单位,列置各州部城市分布密度表如下:
综合上表各项数据,江淮问之豫州、徐州总面积160236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4.05%,有县级城市240座,平均668平方公里一座;黄河中下游的司隶部、兖州、青州、冀州,总面积为352649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8.98%,有县级城市496座,平均为711平方公里一座,平均密度远远高于长江以南的荆、扬二州。
城市分布密度,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古代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农村,经济上却依赖农村。从政治统治的角度而言,要做到朝令夕至,一个县治的有效管理幅度最好保持在方圆数百里之内;在财政上主要依赖农业税的条件下,维持一个县级政权至少要控制几千户纳税农民。这样,在方圆数百里的地域内,至少要有数千户居民方可划为一县,建立一个县级城市。在地域与居民两个条件中,居民数对设县立治的意义无疑更为重要。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践祚之初,面对户口耗减,不得不“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⑨便是例证。在中原,由于地狭人众,县的辖境一般只有数百平方公里,县级城市分布密度很高。而江南“地广人稀”,县的辖境自然较大,城市分布密度也就很低,一般在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设一县。
2、就江南内部而言,其城市发展也极不平衡。江南北部沿长江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流域的城市密度又比江南南部要高一些。如会稽南部,面积158568平方公里,有县城13座,平均密度为11326平方公里一座;而会稽北部,面积68835平方公里,有县城13座,平均密度为5295平方公里一座,其密度高出会稽南部一倍以上。同样,在豫章郡的18座城市中,有110处于鄱阳湖之滨,其密度远远高出豫章之南部。城市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江南地区,地貌构造多以丘陵为主,在当时生产条件下,开发极为不易。而地处长江沿岸的江汉平原、鄱阳湖、太湖冲积平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开发,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人口也相对较多,所以城市发展较快,密度相对要高。而江南南部,原多为越族所居。《汉书·朱买臣传》称:“越,非有城郭里邑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开发程度不高,城市密度也就很低。
3、江南城市规模普遍较小。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江南城市除吴城等极少数城市有一定的规模外,大多数城市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下。如丹阳郡之春谷县城面积只有0.12平方公里,石城县城面积为0.39平方公里,芜湖县城面积为0.12平方公里;⑩豫章郡之枭阳县城,面积接近1平方公里,⑾昌邑古城面积为0.24平方公里;⑿福建崇安县城村汉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东西宽约550米,面积约0.48平方公里,据初步推测,城村汉城是汉灭闽越之后的冶县县治“冶城”。⒀
城市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人口分布来看,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四万户以上的县有长安、成都、茂陵、鄢陵、宛、阳翟、彭城等。而广大的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据东汉应劭《汉官仪》称:“荆扬之江南七郡,唯有临湘、南昌、吴三县令”。⒁按秦汉制度,万户以上的县设令,万户以下的县设长,荆扬之江南七郡仅临湘、南昌、吴三县超过万户,可见江南之县户口稀少,所以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江南城市分布稀疏、呈区域内不平衡发展,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这些都是由江南经济发展及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就整个南方而言,从秦38座城市到西汉140座,东汉144座,增长了近3倍,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这也和秦汉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
二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活动
毋庸讳言,两汉时期的江南城市主要是作为行政统治中心和军事镇压基地,有着强烈的政治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也在逐渐增强,这突出表现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活动日趋频繁。
(一)区域性商业都会出现
城市是商业活动集中的场所,因而也是商业发达的重要标志。在两汉时期,地理要冲城市业已成为区域性商业都会,如吴城和江陵。
吴城(今江苏苏州市),又名姑苏城,是春秋吴王阖闾根据伍子胥的建议所修建。作为当时的都城,其城区规模较大,周围23.5公里,开水陆门各8个,城中又有小城,周围6公里。至秦统一后,为会稽郡治,汉代因之,东汉为吴郡郡治,长期为吴越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由于地处肥沃的太湖流域,交通便捷,物产丰富。《史记·货殖列传》载:“夫吴,自阖闾、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所谓“东有海盐之饶”,主要是指其煮盐业的发达;“章山之铜”,说明铜的冶炼和铸造业先进。吴王刘濞时“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国用饶足”。⒂“三江五湖之利”说明其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交通便捷。《越绝书·吴地传》载:“吴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漅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扬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可知其有渠道北通长江,南通过江南河沟通钱塘江。《史记·河渠书》也云:“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陆路,可北循陆道直抵无锡历山,西循九曲路达于太湖。由于便捷的交通,吴越之地的盐、铜、越布等产品通过这些商路输出。
江陵(今湖北沙市附近),楚国故郢都。自楚建都于郢后,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基础。特别是商业更为发达。桓谭《新论》说:“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⒃《战国策·楚策》记:“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楚国当指郢都,说明郢人口众多,所以尽管当地是出稻米之区,食、薪仍然昂贵。而行人车辆拥挤,正是人口密集、市场繁荣、贸易发达的具体表现。后来郢都虽被白起所焚坏,而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江陵仍然是全国重要都市之一,所谓:“江陵亦一都会也。”《史记·货殖列传》亦云:“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说明江陵腹地资源丰富。据司马相如《子虚赋》载:“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弗郁,隆崇律蟀,岑崟参差,日月蔽虧;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罷池陂陁,下属江河,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蘖离朱杨,榩梨梬栗,橘柚芬芳”;“西通巫巴”,证明其交通便利,溯江而上,和巴蜀经济区保持联系;同时北上陈、宛(今河南南阳市)和中原可以往来;东通江、淮,和吴越经济区交往。江南所产梓、梗柟、姜、桂、金、锡等物品通过江陵行销各地。而各地物产,亦通过江陵,散销江南腹地。
(二)商业形态多样
汉代江南商业就其性质而论有官营和私营;从形态上讲,又分贩运贸易和店铺零售等几种形式。
1、官营商业
官营商业是指由政府直接控制商品买卖的一种商业形式,它是以官营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汉代官手工业已在江南部分郡县有所出现,如下表:
从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来看,主要包括煮盐冶铁,生产铜器、铁器、木器、漆器等生产、生活用品。这些官营手工业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供皇室和贵族们享受的奢侈品,如金银铜器等;其二是与人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如食盐、铁农具、舟车、日用漆器和铜器等;其三是一些特色产品,如木器、橘柚等。此三者除前者之外,其他产品大多投放市场,进人流通领域,形成官营商品。
官营商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得以实现。其一是盐铁专卖。在江南主要是通过分布于上述的盐、铁官实行统供调拨,控制经营。其二是均输平准。均输平准实行于桑弘羊受任为大司农的元封元年(公元前70年),这是汉武帝接受桑弘羊建议的一项商业国营措施。《盐铁论·本议篇》云:“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可见,均输、平准把贡物商品化;同时,利用国家雄厚的财力,控制商品流通和物价,部分地取代商人贩运贸易的职能,使利润归于国家。正如《汉书·食货志》所云:“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为赋,而相灌输”。
当然,官营商业虽然控制了国计民生的商品销售,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全国的商品买卖,这也为其他商业形态存在提供了条件。
2、贩运贸易
贩运贸易,亦称贩运商业。在秦汉简牍、文献中,有“行贾”、“中舨”、“商贩”、“贾贩”、“市贩”、“贩贾”及“私贩卖”等用语。它是商人将生产物从有余的地方运到缺乏的地方,利用物品的地区差价,通过长途贩运,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易而牟取利润的一种商业行为。
江南地区贩运贸易起源甚早。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从事贩运贸易,“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⒄战国时楚国鄂君长途贩运,舟车路线达十几个城,范围遍及三楚地区⒅。可见贩运面之广,路途之远。
至汉代,在统一局面下,江南贩运贸易进一步发展。参与贩运的不仅有富商大贾,而且也有小股资金的合伙经营。江陵凤凰山汉简就有“中舨共侍约”,其文如下:⒆
(年)三月辛卯中舨:(舨)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舨,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毋人者庸(佣)贾,器物不具,物责十钱。共事以器物,毁伤之及亡,贩共负之,非其器物擅取之,罚百钱。贩吏令会不会:(会)日罚五十,会而计不具者罚比不会,为贩吏,枲(集)器物及人。贩吏秦仲。
从这份契约可以看出:民间合伙经营的资金很少,人均仅200钱。但其规定却比较细密,对因病不能参预买卖者,对器物不备或器物损坏者以及不参加聚会或虽去聚会,但财物账目不清者均要处罚;而且设有贩长、贩吏具体管理,制度比较严格。这足以证明,当时江陵一带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比较普遍,发育得比较成熟。
3、店铺零售
贩运贸易主要是调节地区间商品流通,要使商品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还多依赖店铺零售。这在秦汉文献中称为“坐列贩卖”。如《汉书·食货志》云:“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师古注曰:“列者,若今(唐时)市中卖物行也”。在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出土木牍中,有专门记载从事零售而得收入的帐单。据有人考证:“(丁)组简所记人数至少有四、五十人,从张母称呼看,似非雇佣关系,应是合股经营商贩,由贩长统一安排,分派到市中‘坐列贩卖’”。⒇
(三)区域商品交流频繁
汉代中央集权的大统一局面,为商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汉书·伍被传》云:“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又《盐铁论·力耕篇》载:“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江南,作为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区域,亦介入其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荆、衡阳经济区与中原内腹地区商业交流。司马迁在论及荆、衡阳经济区与中原的关系时云:“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受江、汉、淮,宛亦一都会也”。把它们看成是俗同互惠的经济圈。从商品流通渠道看,江南之商品主要通过江陵,北上宛,再上洛阳而行销中原各地;中原之物则通过宛、江陵再散销江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有一简就记载:“上官乙人圣二户贩马郃少一日。”[21]这是江陵贩马之记事,马产于中原,其购销渠道主要是通过较北的宛而输入的。湖北之云梦睡虎地12座秦墓中出土了相当多烙有“咸”、“咸亭”、“咸里”、“咸亭上”、“咸上”等戮记的漆器,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亦出土了不少烙有成都工官所造漆器,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制品,有相当部分烙有“成市”、“成市草”、“成市饱”、“成市素”、“市府”、“市府饱”、“市府草”等戮记。江陵凤凰山8号墓出土的漆器制品印有“北市”等戮记。据有人考证:“‘成市’和‘南乡’、‘北市’戮记的性质既明,便能判断马王堆一号汉墓和凤凰山8号墓出土的漆器,基本上都是成都市府制造的”。[22]其输入路线,据有人考证:“江陵等南方楚地通过南北交往问最大的商业城市宛市与长安沟通,成都官府所出漆器便通过这种渠道进入楚地”。[23]另据王符《潜夫论·浮侈篇》记载:京师贵戚死后制作棺椁“必欲江南檽梓、豫章梗楠”;贵戚豪门甚至“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犀象珠玉、虎魄瑇瑁”。江南之木材、犀象珠玉、虎魄瑇瑁行销京师洛阳,其北上路线估计是从江陵经陈至宛而行销洛阳。
2、吴越经济区与淮河流域商业交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云:“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基本上把吴楚经济区与淮河流域划为一体。当时东楚的重要商业都会吴城“有三江五湖之利”,水路“入大江、奏广陵”和江北淮河流域联系起来。“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南楚之地,通过江北之重要的商业市场寿春、合肥与淮河流域保持联系。“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输会也。”江南之铁器,多是通过这种渠道输入。例如江西修水出土汉代的制农具铲和臿,就有“淮一”的字铭,证明是从临淮郡输入的;[24]今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中出土一件陪葬农具登记单——“东阳田器志”中记载的铁臿、鉏(锄),也是从临淮郡输入的。[25]福建崇安城村的汉城遗址中也曾出土铁器71件,农具18,其中铁犁一件,它的形制与北方的铁犁完全相同,估计也是通过淮河流域的郡县输入。
3、江南与岭南商业联系。江南和岭南毗连,经济上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早在南越时,就与长沙国有着密切的商业贸易活动。当时开发南越所需的先进工具铁器及牛、马、羊等,大多是通过长沙国输入的。吕后时“有司请禁关市铁器”,南越王赵佗以为是长沙王从中作梗,因此发兵攻打长沙国,便是例证。至武帝灭南越,设郡县,统一于中央集权之下,岭南与江南贸易往来就更为频繁。《汉书·地理志》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其交易通道主要是秦朝修筑的大庾岭道和灵渠等。在海上,则是通过会稽的东冶上下往来。《后汉书·郑弘传》云:“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讯海而至。”在东汉,为了更好适应日渐频繁的商业往来,当时毗邻岭南的桂阳郡太守卫宏在含涯、浈阳、曲江三县“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26]章帝时“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27]桓帝时,桂阳太守周憬又开辟水路,繁盛商业:“桂阳有泷水,人患其险,太守下邳周憬,字君光,颓山凿石以通之”;[28]“郡又与南海接比,商旅所臻,自瀑亭至乎曲江壹由此水……府君乃命良吏……顺导其经脉,由是小溪乃平直,大道允通利,抱布贸丝交易而至。”[29]这些道路的开辟,进一步加强了江南与岭南的联系。同时。岭南又是中国与东南海上各国的前哨,外国商品传到岭南以后,又能从江南传入中原内腹地区。从史书记载来看,岭南与江南及中原之交易,最迫切需要的是开发岭南所需的“金铁器马牛羊”等;而岭南输出的主要是土特产,如白壁、珠玑、玳瑁、犀牛角、翠鸟、珊瑚树、荔枝、岭南佳果等。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还存在一定的海外贸易。据《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东冶海外有亶、夷二洲,秦时方士徐福入海求仙所率童男女数千人,即留居在那里,“世相承有数万家,其志土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冶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直州者”。证明江南同东南海上贸易的存在。另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曾在大夏国看到巴蜀物产邛杖、蜀布,而当地人说系由商人从身毒国(印度)贩运而来;东汉时为与掸国、天竺、大秦等进行铜铁、毛织物、象牙、犀角、珠金等贸易,而辟置永昌郡。“近年来,‘南方丝绸之路’的考察和研究,均把两汉看作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30]
三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及制约因素
如上所述,江南虽然存在较为频繁的商业活动。但同中原及关中地区相比,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较低的。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江南自给自足性经济成分仍然很高。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云:“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从城乡市场的联系来看,为广大人民普遍需要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非家庭所能制作的盐铁两项。小农与市场的联系只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并没有形成自觉的商品意识,故“千金之家”还是少数。
其二,为商品交换而生产的手工业作坊较少。当时全国设在各地的工官有8处,而在江南没有一处;设铁官49处,而江南仅有耒阳1处,占2%;设盐官37处,而江南仅有巫、海盐等2处,占5%。我国考古工作者迄今为止已在全国各地发掘汉代冶铁遗址30余处,有的规模十分宏大,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却没有在江南发现一处。同样,民间手工作坊亦相对较少,致使江南作为商品交换的多为方物特产。
其三,商业市场相对较少,且规模较小。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全国著名的商业都会二十个,其大部分分布在中原地区,江南仅有江陵和吴二处,占10%左右。而且规模亦较小,象长安九市,临淄“市租千金”的商业市场,江南没有。江陵、吴城和成都仅是区域性的小市场。
由此可见,当时商业的发达,北方确实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商业中心亦在北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诸因素制约着江南商业的发展。
其一,自然资源丰富,人们不需要通过努力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缺乏开拓精神。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总结为:“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也无千金之家”。
其二,地广人稀,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少。江南地域面积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22,13%左右,而人口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时仅有3,444,947口,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5.97%左右,人口密度平均为3.95人/平方公里;到东汉,虽然有大量人口南迁,但至顺帝时也仅有7,307,675口,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26%左右,人口密度平均为8.38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不高,很难分离出富余人员去从事商业买卖。
其三,远离政治中心,开发程度不高。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既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赋税来源之地。汉王朝极为重视这一地区的开发。国家的农业、手工业投资亦多有偏重,使得其整体经济环境良好,市场机制活跃,为农副业及手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广大的江南地区,由于远离政治中心,且在国家赋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政府尚无暇顾及这一的开发,使得这一地区的农业、手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自然不会很高。
其四,城市分布稀疏,且规模较小。传统社会,作为商品交换的农业、手工业产品,其消费对象主体并不在农村,而是城市中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所以,商品经济发达与否,与其城市分布密度及城市中的消费人口的多寡休戚相关。江南地区,由于城市分布稀疏到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才有一座,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农村与城市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商业交流,也增加了运往市场的商品成本。再加上江南城市规模普遍较小,消费人口相对较少,扩大不了商品的需求量,商品经济很难繁荣。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①《史记》卷129《货殖列传》。
②《史记》卷60《三王世家》。
③王子今:《秦汉气候变迁与江南经济文化的进步》,载《秦汉史论丛》第六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④《战国策·赵策》。
⑤《玉海》卷174。
⑥《汉书》卷1《高帝纪》。
⑦《汉书》卷28《地理志》。
⑧详见《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以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⑨《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
⑩张南等:《安徽汉代城市的分布与建设》,《学术界》1991年第6期。
⑾《枭阳城址初步考察》,《考古》1983年第7期。
⑿《江西新建县昌邑古城调查记》,《考古》1960年第7期。
⒀《崇安城村汉城探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11期。
⒁《续汉书》卷25《百官志》注引。
⒂《汉书》卷35《荆燕吴传》。
⒃《北堂书抄》卷29引。
⒄《史记》卷61《货殖列传》。
⒅黄盛璋:《关于鄂君启节地理考证与交通路线的复原问题》,载《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63—285页。
⒆黄盛璋:《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与历史地理研究》,载《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8页。
⒇黄盛璋:《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与历史地理研究》,载《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9页。
[21]见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70页。
[22]黄盛璋:《关于鄂君启节地理考证与交通路线的复原问题》,载《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4页。
[23]《关于凤凰山168号汉墓座谈纪要》,载《文物》1975年第9期。
[24]《江西修水出土战国青铜车器和汉代铁器》,载《考古》1965年第6期。
[25]蒋廷瑜:《广西汉代农业考古概述》,载《农业考古》1981年第2期。
[26]《后汉书》卷76,《循史传》。
[27]《后汉书》卷23,《郑弘传》。
由于美国银行业和金融制度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无以伦比的地位和威望,研究其贷款理论演变将成为一种可靠的依托,这种演变经历了:
1.实票论和商业贷款理论。在历史上,美国的贷款实践仿效了英国银行业的模式。英国的理论被称为“实票论”,而其美国的变体则被称为“商业贷款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贷款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并认为需要有资金的流动性,以应付预料不到的提款需要。因此,最好是只发放短期贷款,因为贷款理论认为,长期投资的资金应来自长期资源,如留存收益,发行新的股票以及长期债券。“商业贷款理论”的缺点在于:第一,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整个银行业务系统――虽然它可能适用于个别银行,以库存货物作低押发放一笔贷款,借款人只有把货物出售后才能清偿贷款。其二,如果借款人找不到买主,这位顾客也会借一笔款去完成这笔交易。这样,虽然个别银行可能预期贷款到期通常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而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则未必如此。再次,整个银行系统的脆弱性,在长时间中,可能影响个别银行的资金流动性。
2.转换论。1918年,产生了H.G.莫尔顿的“转换论”,这一理论认为,把可用资金(存款)的一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与证券,可以满足银行资金流动性的需要。流动性的需要增大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这些资产(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美国短期国库券等)。转换理论的实际应用,增加了新流动性来源,并证明银行可以发放较长期的贷款,这样就延长了各种贷款的平均期限。但是,“转换论”也同样具有“商业贷款理论”的那种局限性,此外,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的全面流动性风险。
3.预期收益理论。1949年,赫伯特·V·普罗克提出了“贷款流动性的预期收益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稳定的贷款必须有适当的归还日期表,这个日期表以借款的预期收益或现金收入为依据。这一理论与先前的一些理论是一致的,但增加了宽广度。“实票论”认为银行应满足工商业的借款需要,“转换论”认为,如果银行的投资是高质量的,那么贷款的期限并不影响它的安全性。“预期收益理论”认为,稳定的贷款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的基础上。这样,联邦储备体系就成为资金流动性的最后来源保障了。
二、现代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和程序
(一)贷款政策。
制定贷款的重要性在于为银行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适当的信用标准,使之遵守各项法规,保证贷款决策一致性,向顾客和公众披露银行现行信贷策略的有关信息等,最终控制和调整银行贷款的的规模和结构,实现经营目标。制定适宜的贷款政策,银行需权衡以下因素:①银行经济的战略目标。贷款政策文件通常以一般性说明开始阐述银行的目标,以及贷款政策如何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②放款的三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是最基本的因素。③资本状况。银行的资本起着保护存款账户资金的缓冲作用,资本的规模与存款的关系影响着银行能够承担风险的程度。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例较大的银行,才能承做期限较长、风险较大的放款。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某一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紧缩和放松,直接影响到银行放款利率的高低,必然对银行的信贷规模起到抑制和促进作用。⑤存款的稳定性。存款是放款的基础,存款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放款的规模。⑥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稳定的经济环境要比受季节性、周期性波动影响的经济环境更利于银行采取积极和宽松的信贷方针。
根据以上考虑,一个典型的商业银行制定的贷款政策应对以下内容作出说明:①有关借款和借款人说明。没有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就不能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书面贷款政策应该列出估计借款者及时归还贷款的意愿和能力所需的文件。完整的贷款记录应包括以下项目:借款者个人品格、借款用途等,核心档案还应收藏与借款者的通信、电话会谈记录、现场走访的详细报告和有关借款者的广告和报刊剪辑。为容纳与日俱增的记录卷册和有关文件处理问题,许多银行已经或正在转向记录档案电子计算机化。②贷款种类。贷款政策应当包括关于适当与不适当贷款的简要说明,应该拒绝不适当贷款,这些贷款通常带有某些投机因素。商业银行应当对贷款类别进行定期检查,因为贷款的分类受经济周期变动影响较大。③合格的抵押品。贷款政策应规定可充作抵押的各种抵押品及其额度。例如:以一批应收账款作抵押的贷款,其金额不得超过九十天期以上的应收账款的70%;以国家注册的法团债券、市政债券和美国政府债券作抵押的贷款,其金额不得超过市场价格的65%;负债不应超过原材料和制成品成本的60%.④对贷款集中化的限制。稳健的银行经营实践要求贷款政策对贷款种类、行为和地域的集中化方面作出某些限制,以减少整个资金运用的风险。⑤信贷额度。正式贷款政策应区分信贷最高限额、指导性限额(或内部掌握限额)、贷款承担额和循环贷款协议之间的关系。⑥需集体磋商的例外情况。具有同等能力的信贷主管人员。面临一系列相同的环境,可能会做出不同的信贷决策。贷款政策文件不可能为处理所有此类问题都订立规则,但它应该包括某些一般性准则。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同有关部门磋商后才做决定。这些例外的情况包括:对原来没有往来关系客户的贷款;收购、兼并贷款;对新业务的贷款;本区域外贷款;对新业务的贷款;本区域外贷款;以价格跌落、不适销或不上市的股票作抵押的贷款;新业务的贷款,等等。⑦贷款定价。
此外,贷款政策最后文本中还应包括以下内容:①银行经营目标的说明;②贷款权力归属部门及组织原则;③银行现有业务的地域限制;④有关法律的考虑;⑤借款人的贷款承诺、清偿和业务量规模。
(二)贷款程序。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将遵循既定的程序制度,目的是为了保障贷款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使贷款政策是得到最恰当的执行。贷款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贷款的审核与检查。这主要由贷款权力归属部门负责执行,目的在于保持贷款政策执行的客观性,其标准在于:确定贷款是否符合管理方针和法令规定;批准贷款的主管人员是否按照银行贷款政策办事;信贷档案是否齐全;贷款申请书是否说明抵押品的种类和金额;全部必要的债券利息是否完整无缺;还款来源是否象清单所列明的那样足以清偿贷款。具体而言,对贷款的审核与检查包括对借款申请书的审查和对贷款项目本身的调查。前者要说明:借款的目的和用途,银行通常要在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目的是否与贷款方针的要求相符;借款的数额,银行要审查借款人的借款数额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是否超过法定的贷款限额;借款期限;还款的方法及来源;担保的方法,银行通常愿意接受市场价格稳定、易销售的财产作为抵押品。后者的目的在于确定:该项贷款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或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利;贷款的利益;借款人的资信能力;合法人;放款规模。
2.签订贷款合同。如果银行信贷部门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本身审查合格,则依双方协商内容最终将订立法律文本,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该合同书也将是未来有关纠纷和贷款具体执行的法律依据。这一合同将包括:①贷款总则,总则中规定贷款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贷款的基本要素;②贷款条件,银行为了保证贷款能够安全收回,对贷款企业的资金运用、生产管理、投资方向、投资数额等生产条件;③担保品的选择;④财务报告,为了准确掌握借款方的财务状况和贷款的使用情况,银行在贷款合同中通常要求借款企业在使用贷款期间,提供各种与贷款有关的财务报告和统计资料;⑤违约条款,主要是解决拖欠贷款或破产时的债务清偿问题;⑥还款方法,银行可能要求借款人一次全部还清贷款,也可能同意分期摊还。
3.放款的偿还。本环节涉及的结果有按期、提前、延期偿还和无力清偿四种状况。后二者将涉及到银行对借款者资信的评价和利息惩罚等问题,前二者可能会有相应的奖励措施。
4.有问题贷款的催收和注销。主要是涉及上述的后二种情况,银行应该采取补救措施。情况不良征兆的显现,要依靠银行对有关报警信号的敏感反应能力和既定应急方案,这些报警信号诸如:收到财务报表、支付报表或其他文件时间的不正常推延;来自其他金融机构有关借款者的意外贷款需要;借款者态度的变化(即:拒绝回电话或经常不在办公室);当地经营环境的变化(即大企业关门或加入新的竞争者);借款者的不负责行为(即旷工或过度的酗酒);透支额增加;借款者的企业发生罢工或其他停工事件;违法行为被揭发;对借款者的意外判决(即侵权赔偿或税款留置)。银行贷款管理者一旦发现这种潜在的违约风险,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使损失最小,任何拖延都会使损失增加。处理逾期账户总的原则是:争取借款人的最佳合作,抢先接管抵押品,主动与借款人合作使贷款得以偿还。对于确认无法回收的贷款应提留呆账准备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催收的停止。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贷款政策和程序规定了有关银行贷款业务的明确做法,但过分僵化的刚性规定将不利于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因此,银行应该鼓励有关员工对贷款业务的积极参与,具体贷款政策和程序也应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尤其是在银行内外部环境变动多端的情况下。
三、贷款的种类
贷款种类是银行制定贷款政策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这种划分因标准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类,其一是按不同用途分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前者是为了经营企业的目的,后者主要是对个人。这类划分将在确定贷款定价时显示其作用。其二是根据贷款规定或条件划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抵押贷款。
1.信用贷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这种放款可使借款人在不提供任何有价物的情况下取得贷款。获得追加资本,因而信用放款是一种资本放款。由于信用放款只凭借款人的信誉,因而银行对借款人必须熟悉,并充分了解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信誉程度。这种放款的利率较高,并且附加一定的条件。例如,要求借款人提供企业资产负债表,并说明经营情况和借款用途等,这样,银行便可以通过这种放款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控制。其种类主要有:①普通限额贷款。一些企业常常与银行订立一种非正式协议,以确定一个贷款限额,在限额内,企业可随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②透支放款。对这种放款,银行与客户之间没有书面协议,往往凭客户与银行之间存在的默契行事,特别是对信用较好的客户,银行经常提供透支上的便利,这种便利被视为银行对客户所承担的合同之外的“附加义务”。③备用贷款承诺。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银行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银行承诺在指定期限和限额内向企业提供相应贷款,企业要为银行的承诺提供费用,其费用率通常相当于限额未用部分或全部限额的0.25%-0.75%.④消费者贷款。消费者放款是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放款。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这种贷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审查,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职业;借款人的生活收支状况;借款人的财产状况;借款人的品德。⑤票据贴现贷款。票据贴现贷款,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可贴现的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期票、银行本票和汇票等。目前商业银行贴现业务已扩展到政府债券。
2.担保贷款。其产生源于:①借款企业的负债率较高,显示出其财力脆弱;②借款企业没有建立起使人满意的和稳定的收益记录;③借款企业的股本未能销售出去;④借款人是新的客户;⑤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⑥贷款的期限很长,等等。然而有时银行并不寻求担保,而是借款人主动提供担保,这时借款人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优惠利率待遇。根据充当担保物的不同,担保贷款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担保品贷款。充当担保的可以是:股票和债券;保函、商品、地产、人寿保险单、汇票、本票以及其他物权凭证;第二、甚至第三抵押权,等等。由于后一类担保品一般都缺少作为合格贷款担保所必需的条件,银行一般不愿接受。担保品在未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补贷款损失,往往取决于担保品的质量,银行当然要选择质量高的担保品。影响担保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市场价格是否稳定;是否容易销售;是否易于保管;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技术是否复杂。由此看来,商品最适合于作为担保品,有价证券次之,不动产最差。按照银行对担保品取得的权利的不同,担保可以分为:①取得留置权。银行扣留债务人的财产直到他欠银行的债务还清为止。②取得质押权。其内在规定性与留置权略有不同:其中之一是,在质押方式下,受质押人(银行)在债务清偿前拥有全部占有债务人用作抵押财产的权力,在某些情况下,受质押人还有出卖该财产的权力。与留置权不同的是,质押权是一种特别赋予的所有权。③抵押。拽债务人将其拥有法定权利或衡平法权利的不动产或动产转让给债权人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对财产拥有衡平法权利的人,最多只能要求从这些财产中取得赔偿,而无权出售它们,因为他不是财产的所有者,银行应注意此点。在抵押方式下,受抵押人(银行)对财产有特定的权益并有出卖权,银行的抵押文件一般载有变卖担保品的明确规定。
另一种是保证书担保贷款。指由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放款。保证书是保证人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签约性文件。保证书担保放款的实务操作通常比较简单,银行只要取得经保证人签字的银行拟定的标准模式保证书,即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所以,保证书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最简单的担保形式。由于保证人替借款人承担了实际的部分义务,因而成为这一贷款方式的特色,其权利和义务将成为贷款政策的重要内容。保证人的义务总是发生在债务到期时,即从债务到期日起保证人就负有义务,当主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或者只能清偿部分债务时,保证人必须保证全部债务得到清偿。在下列情况下,保证人的责任得到解除:已付款;订立放宽贷款期限的协议;保证合约发生变更;主要合同发生变更;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改变。保证人不同,保证书的出具程序也是不同的;银行在接受时必须对股份制、合伙制、单个制公司等加以区分。保证书在银行陈述虚伪、保证人出于误解、保证人受到不正当的影响三种情况下失效。
四、贷款定价
贷款利率即贷款价格。贷款利率的确定需考虑下列因素:央行贴现率;放款期限;存贷利率;放贷利率风险;管理贷款成本;优惠利率;银企关系。其中的基础是对风险的分析,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信用风险。对这种风险的分析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简称6C):①品德(Character)。指个人或企业借款者对其所欠债务是否愿意归还,一般通过考察其过去的资信情况,了解谁介绍他来借款以及通过同借款人面谈来做出谈判。②经营才干(Capacity)。主要是通过审查其财务报表,看其资金的流入流出是否正常,以及经营业绩怎样。③资本(Capital)。指借款人财务报表上的总资产总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相抵后的净值,即借款人的财富状况。④担保品(Collateral)。指借款人用作借款担保品的质量。⑤经营环境(Condition)。指借款人在经济衰退及其他事件中的脆弱性,或说他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的还款能力。⑥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指借款人能否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此外,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对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要注意,这些报表毕竟是反映着企业的过去,因此应用时要作信用调查,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近几十年来,还发展了许多观察企业经营的方法。如1977年由阿尔曼等人提出的Z分析模型,使用了五个比率:X1为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X2为留成利润与总资产比率;X3为支付利息及税款前的收益与总资产比率;X4为股票的市场价与总负债值比率;X5为销售收入与总资产比率。因此:
Z=a1×X1a2×X2a3×X3a4×X4a5×X5,
(其中,Z代表企业经营状况,a为各项资产的信用权数(或系数),利用统计方法求出系数后,
Z=1.2X11.4X23.3X30.6X41.0X5,
若Z<2.675,则该企业将有很大问题;若Z≥2.675,则说明企业经营良好。
2.利率风险。目前,防止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浮动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浮动利率,定期调整。
3.搭配不当的风险。一是利率与时间搭配不当,短借长用,形成损失。二是币种搭配不当,形成汇率风险。对国外放款,常常涉及不同货币的汇率风险。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远期交易为抵销此种风险提供了可能。
贷款定价的目标在于确保预期收益率的实现。为此,银行贷款管理者必须考虑发放贷款的预期收入、给借款者提供资金的成本、管理和收贷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下列简单公式可以说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贷款收益-贷款费)/应摊产权成本=税前产权资本预期(目标)收益率
其中:应摊产权成本=银行全部产权资本对贷款的比率×未清偿贷款余额
2008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结束已有一年多,中国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机遇和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加入了上市公司的行列,在新的经营与监管环境下,各家银行已将风险控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信贷风险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对比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模式,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改革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
一、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差异
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正在推进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在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治理结构问题,是在超形似的方向努力(目前仍然是过渡的形式),其最主要的作用恐怕在于形成有利于制衡的经营管理架构。但就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方法、方案、体系来讲,与国际先进银行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一)管理理念对比
对照国外信贷管理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引入的一些管理理念确实是相当先进的,现在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和理念(如经济增加值、内部转移价格、经济资本及分配等)并不感到陌生。然而我们对这些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初步的和粗略的,理念的实践运用主要体现在编制和营运经营计划方面,能够领会基本要义的人员可能主要集中在少数参与编制经营计划(含相关部门)的人员,对于业内大多数人来讲,甚至可以说还是处在理念的普及阶段。而国际先进银行无论在整体风险管理理念还是在具体业务层面,对资金和服务的科学定价(利率、费率)用以响应不同的资金转移价格、资本的合理分配用以匹配不同的风险类别等具体方法的运用,对与信贷风险和资本占用相关的贷款定价和风险进行计算,都贯穿于单笔业务、每条产品线、市场区间和业务单元的日常工作。
(二)管理方法与工具的使用
客观地讲,我国商业银行在硬件技术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水平的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却存在明显的差距:在风险的衡量和判断上还不能借鉴先进的科技,尤其是缺乏计量的各种模型、系统及工具,无法对各类风险分门别类地进行自动、动态、组合计量从而实施管理策略措施的相应取舍;数据库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积累不足;尚不能运用先进技术建立科学的业绩价值管理体系,而这些才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真正精华之所在,是神似之真正目标。
(三)产品定价方面
由于受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的探索方面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家银行在信贷产品定价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定价行为上具有了一定的制度规范;对贷款利率定价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定价行为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成熟度。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非理性因素:如定价方式简单粗放,缺乏科学性;信贷业务流程中定价环节被忽视;信贷产品单一,定价方式方法创新不足等。而外资银行在产品定价方面早已有其成熟的做法和风险理念,值得我们去借鉴与推广。(四)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行为主体之间都不可能拥有相同的信息,即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信贷市场的环境更为复杂,在现实的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即包括外部市场信息,也包括内部交叉信息,它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面对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需要银行建立科学严密的风险预警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审贷分离业已多年,但银行相对于借款人、风险管理部门(信审人员)相对于经营部门(客户经理)两个层面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不能逾越的难题。而发达国家银行经过多年的演变,已形成较为清晰且实效性很强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我国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与国际一流银行呈现出不小的差距,差距即方向。按照总部集中风险控制的趋势,消除差距的许多方面基层行可能无法作为(如内部风险评级等各类系统、风险模型、组合管理所需的集中化数据库、可自动计算的违约率及损失模型等),但有些方面基层行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如定价、绩效考核、贷后管理的一些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借用四个“基于”来表述我国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基于价值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基于价值的财务管理必然要求基于价值的风险管理。换言之,信贷风险管理或者资产质量控制要紧紧围绕价值创造进行,我们与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从而创造价值的水平差异体现在:我们的风险管理是比较浅层次的(单一风险贷款的营销、发放、管理、回收、处置等),而先进的更积极的风险管理方式是用风险来推断借款人的信用额度,进行信贷组合管理,且贷款是可以买卖的、同时可以盯市估值的,可以买卖使风险得以“转手”,可以盯市估值能够及时拥有大量新的信息,对风险的计量和应对真正做到动态。
(二)基于风险的产品定价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定价时往往对风险估计不足,或是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因此树立风险理念对产品定价显得尤为重要,从基层行处的角度出发,树立下列风险理念对商业银行而言更为实际:
1.从贷款收取的息差不是简单的存贷款利差,而是作为对银行给相关借款人发放贷款所承受的相应风险的补偿。
2.信贷回报是不对称的,上行空间有限,下行空间相当大。
3.贷款集中不能不能像股票投资那样会有额外收益,相反它会造成额外负担外损失;
4.要把对中长期贷款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在多重假设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其中现金流分析至为重要。
5.把整体风险管理和决策结合起来的主要工具有两个:用资金转移价格来分配利息收入(作为计算单笔业务、每条产品线、市场区间和业务单元利息收入的参考,将利率风险控制在既定的额度内的同时让资本最低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用资本分配系统用以分配风险。
6.通过合理定价信贷(产品和服务)定价,确保从客户所赚取足够的收益,足以弥补损失准备和保证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率。
7.小额信贷损失是无可避免的,因此,银行要把小额信贷损失作为银行业务普通成本来处理;中小企业和地产企业借款人比大企业借款人的损失机率则较大。
以上风险理念的树立将使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上有量化的依据,从而保证其在定价时更科学合理。
(三)基于信息的风险预警
在实行审贷分离后,信审人员所掌握的信息应多于送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面对信息不对称这一难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以下方面对于有效释缓信息不对称之困具有借鉴之处:
1.贷后管理从单个风险和组合风险两个层面同时进行。
第一章:电子商务网站概述
1.1电子商务与商务网站
1.1.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简单地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常见的定义是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看:广义的电子商务称为EB,是指利用IT技术对整个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包括利用因特网,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局域网,广域网等不同形式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称为EC,尽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交易与交易有关的活动。
1.1.2电子商务网站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公司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交互界面,是电子商务系统运转的承担着和表现着。
2.1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之猛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而中小企业如何迅速,健康的发展,才会为社会创造效益,就需要中小企业面对社会现状,如外需不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高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银根收紧.....要更早,更快,更深地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迅速采取战略来迎接挑战,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如果中小企业不及时开展电子商务,不为自己的企业构建完善健全的电子商务网站,这将预示着中小企业陷入危险的困境之中。
阿里巴巴在本届网商大会了〈抱团行天下--2008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中小企业面临宏观环境的诸多挑战之时,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成本化,风险规避,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等,使得网商们具备了传统中小企业所欠缺的诸多能力。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程度高的中小企业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主要原因是网商在信息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对市场发展嗅觉敏锐,同时凭借网络架构以及丰富的电子商务平台资源,依靠广阔的市场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快速转型,从而保持了高利润与核心竞争力。
研究报告显示,21.7%企业认为应用电子商务后取地了显著的竞争优势,60.2%的企业认为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也就是说80%的中小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提升了其竞争力。报告结论认为,电子商务帮助了中小企业打破在地域上的界限,加速了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小企业可以依托互联网形成虚拟集群,通过基于网络的分工与协作,构建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或者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而从区域层面上来看,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不同区域的企业开展贸易与合作。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带动区域信息化建设,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电子商务网站的特色生存取胜
企业通过在网站上进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新经济商业主体,正为目前的经济发展注入全新的内涵:以互联网为手段,电子商务网站为平台,中小企业和个人等草根经济力量,以个性化,大规模协作,互动,自由选择的全新、商业性质与创新性的商业实践,变革着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步伐。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是一个生动,鲜活的生态世界,将会带动企业巨大的发展,是企业特色生存取胜的最重要平台。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要搭建一个做好品牌的销售之路,企业网站要趋向于“向专业化要利润”的运营思路,通过提供专业化产品或服务形成相对优势,确立自己在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利润,提升效率,确立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有的甚至在市场上成为“隐形冠军”。因次,企业网站要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因为企业网站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一个窗口,只有企业把这个窗口建立好,才会极大的起到为企业宣传的目的,进而获取效益,成为企业特色生存取胜的亮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电子商务网站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只要将电子商务网站平台构建完善,才能迅速提升网站竞争实力,推动企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市场推广的策略
3.1巧用时机,瞄准商机,打响电子商务战
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跨入新世纪之初的一件大事,是世界赋予北京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它必将推动北京大踏步走向现代化,尤其会给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来又一次腾飞的机遇。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网站来进行宣传和策划,即可获得奥运经济.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要时常关注国内国际电了商务发展势头,巧妙运用时机,如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其实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看是大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网站来提升品牌及企业形象的最大曝光率以及自发性和主动性的奥运电子商务。为了充分利用奥运独家资源,这些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们纷纷推出与运主题相关的活动,并在网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宣传:如海尔推出"买海尔整套家电,看北京运会"等市场推广活动并建立的奥运网站;北京燕京啤酒的各种奥运主题宣传活动均在网站上显尽;华帝推出"华帝奥运家庭进行时"策划活动主推奥运概念,借助活动网站,网络推广等网络渠道宣传造势;联想直接把联想品牌与奥运紧密相联系,极大的宣传了联想网站,提高了联想世界知名度;移动公司奥运信息互动活动;伊利利用电子商务网站以"奥运健康大使"选拔活动和刘翔代言等组合为自已赢得了消费者充分的关注度和品牌好感度,因此企业网站进行市场推广巧妙抓住时机才能赢得更高的关注度和信任度。面对百年梦想的奥运契机,在传统企业及相关的各行业当中,无论是奥运合作伙伴还是赞助商以及奥运供应商都在全面利用奥运资源,各显看家本领,利用电子商务网站这个平台进行市场推广等宣传活动,在互联网上大量投放与奥运主题相联系的网络广告,增强企业及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企业在消费者中品牌位置。奥运电子商务商机无限,公德无量,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意味着重要而难得的机遇,因此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审时度势的宣传十分有效,并且极大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点机效率,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
3.2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市场推广营销
电子商务网站的推广营销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搜索引擎。从近年的数据来看,搜索引擎营销占整个电子商务网站推广及互联网营销的比重一直提升。比特流的无限特性使得信息大爆炸,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除了不经意间被动地接受,还增加了进行主动查询的趋势。电子商务网站推广依靠搜索营销的策略可以注入创意的元素,符合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电子商务网站推广取得更好的效果。
汇丰银行网站的宣传是以“三倍”这两个字为主轴,所做的传播都是跟“三倍”有关,所以在设计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时,无论是在文字的叙述上还时在表现上,都是以“三倍”为处发点,这就很容易强化消费者对于“三倍”的印象,进而给消费者留下强烈的品牌印象,汇丰银行网站的个性化推广在消费者心目中印象非常深刻。
3.3在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上构建网络社区营销推广。
网络社区是最具备互动特征的营销方式之一,社区中网友们有充足的权利来选择自己浏览的信息,并且能够发出自己真正声音。企业网站必须将网络社区营销利用好。让用户自愿成为“核裂变式传播”的一个节点。企业网站将品牌或者产品与热点时间嫁接,进而来触动网友的关注与传播的“事件营销”方法也是网站社区营销制胜的法宝。整形美容机构伊美尔的网络公关公司为其策划传播了“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事件,成为该公司网站上的一大看点,引发了许多媒体的免费报道和网友的热情关注,以极低的成本传播了伊美尔品牌,使该公司获得潜在的利润。
3.4电子商务网站IM营销推广
IM(InstantMessage即时通讯)软件QQ是现在网络一族必备的交流工具,媒体的本质含义在于能够承载,传递信息,而人气的聚集使得IM通讯工具具备了极高的营销价值。蒙牛“中国牛奶爱心活动”中巧妙借力网友的签名,传播爱心行动的标语和网站,IM上好友之间存在较强的信任关系,因此网站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大大优于传统广告宣传方式。同样头像和皮肤也可以成为一块绝佳的广告位,今天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火炬在线传递活动。如果你争取到了火炬在线传递的资格,将获得“火炬大使”称号,头像处将初相一枚来点亮的图标,如果10分钟内可以成功邀请其他用户参加活动,你的图标将被成功点亮,同时将获取可口可乐火炬在线传递活动QQ皮肤的使用权。这个活动一发不可收拾,“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40天内就“拉拢”了4000万人参与因此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市场推广时必须充分利用即时通工具来获得更高的点击率,赢取客户的支持,进而获取更高的效益,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人气。
3.5利用无线营销的市场推广策略宣传电子商务网站
根据emarking调研数据显示,现在国外新媒体广告营业收入排在前两位的是无线和视频。随着3G的开通和手机的进一步普及,无线营销宣传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将大有作为。但是真正的无线营销并非大家人为地短信群发,而是在消费者许可的基础上利用手机平台进行深度营销沟通,进而极大的宣传成电子商务网站。2007年4月6日,在全国14个城市的北京华联门店中,消费者购买宝洁产品后就可以得到附送的刮刮卡,消费者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对应的编码到指定短息端口,即可参加活动并获得积分,从而有机会获得积分礼品。同时,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推荐购买产品获得累积加分。这个巧妙的激励机制,提升了用户参与热情,并有效的增大了活动的覆盖范围。宝洁公司进行的无线营销活动通过“奖品”和“消费者之间相互短信推荐”激励消费者自发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发挥了手机营销互动特性,促使消费者与商家之间长生良好的品牌沟通,这潜意识的宣传宝洁企业网站,促使电子商务网站的知名度,为企业创造了无限商机以及宣传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品牌特色。
3.6电子商务网站推广要善用病毒营销,放大传播效应
企业网站可以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平台,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让网民告诉网民”,由此产生的电子口碑更是可以将病毒营销的传播效应发挥到最大。Goole在业内率先推出1G容量的Gmail服务,引起行业界的震动。但当时测试中的Gmail不接受公开申请,而是通过Goole员工等首批成功注册的用户对外发出测试邀请来扩大用户规模。这样,不仅节省了营销费用,Goole网站点击率更加频繁,还通过了全球范围的电子口碑传播实现了Gmail在短时间的品牌营销。病毒式营销可以极大地宣传企业垫在商务网站,并且该策略已经成为网络营销独特的手段,其核心正是互联网催生下的电子口碑在其中的传播效应。
此外,电子商务网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IM,新闻资讯,社区BBS,博客等其他网络载体开展病毒营销。只要企业能够经由各种各样的网络载体,抓住目标消费群体的兴趣和关注点所在,就能够利用病毒营销实现电子口碑的产生和传播,进而企业网站的点击率也就更频繁,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给客户也就带来更大的方便。
3.7网络广告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推广
网络广告进行电子商务网站推广具有很大的优势。网络广告具有互动性,灵活性,广泛性,可控性,针对性优势,网站推广可以借助网络广告的优势进行双向的信息沟通,也许企业网站很单板,但是企业只要将网络广告充分利用好,利用网络广告的多种形式。如:旗帜广告,按钮式广告,邮件列表广告,墙纸式广告,赞助广告,插页式广告,链接广告,互动游戏时广告等,对企业网站广告要把握住锁定目标受众,做好广告文案,实施效果监控从而充分发挥网络广告效应,为企业网站打造声势和影响力,吸引客户眼球,提高网站的浏览次数和访问量,进而为企业创造收益。
3.8电子商务网站利用传统媒体推广策略
在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并不发达,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也较低,中小企业网站在发展之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所以传统媒体的受众远比网络媒体的受众多。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也是目前使用传统方式宣传网站和网址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户外广告的宣传,各大网络公司都采用这种传统的户外广告的宣传方式。公司印刷品这是掌握企业网站推广一种不需要额外增加广告费的宣传方式。传统媒体的运用特别是在现阶段的中国,传统媒体宣传的影响力仍然远大于网络,特别是对于面向国内的站点,电视、报纸、杂志等这些媒体的效应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网站喜欢炒作的原因———通过吸引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的注意力达到宣传的作用。企业网站的推广,应该融入在整个企业的宣传工作中,在所有的广告、展览、各种活动中都要在显著处加入公司的网址,并做适当介绍。
第四章: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推广步骤
当然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市场推广还要企业把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建立好,因此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推广不可不知的五个关键步骤有:
一、定位分析
网站剖析:对网站的自身进行解剖分析,目的是寻找到网站的基础问题所在;
电子商务定位:对企业网站进行电子商务定位,明确网站的位置;
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分析网站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与网站相匹配的电子商务模式;
行业竞争分析:行业竞争的情况,行业网站的综合分析;
网站发展计划分析:电子商务网站短期规划与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反馈分析等。
二、网站诊断
网站结构诊断:网站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高效,是否方便,是否符合用户访问的习惯;
网站页面诊断:页面代码是否精简,页面是否清晰,页面容量是否合适,页面色彩是否恰当;
文件与文件名诊断:文件格式,文件名等;
访问系统分析:统计系统安装,来路分析,地区分析,访问者分析、关键词分析等;
推广策略诊断:网站推广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落后,是否采用复合式推广策略等。
三、营销分析之网站优化推广
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是否恰当,关键词密度是否合理等;
搜索引擎登录分析:采用何种登录方式,登录的信息是否有效;
链接相关性分析:链接的人气是否高,是否属于相关性较大的链接;
目标市场分析:对目标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目标市场与营销的关系;
产品分析:分析产品的特性,产品的卖点等;
营销页面分析:营销页面设置的位置,营销页面的内容,营销页面的第一感觉等;
营销渠道分析:所采用的营销之渠道如何,新的营销渠道如何开拓;
后续产品和服务分析:后续产品的开发,服务的情况反馈分析;
价格分析:价格如何,合理性等。
四、综合优化用户体验
网站的架构优化:结构优化,电子商务运行环境优化等;
网站页面优化:页面布局,页面设计优化;
导航设计:导航的方便性,导航的文字优化等;
链接整理:对网站的内外链接进行处理;
标签优化设计:对相关标签进行优化设计。
五、整合推广[整合营销传播和网络整合营销]
网站流量推广策略:关键还是流量问题,这个过程中会用到许多网络营销方法;
外部链接推广:友情链接策略的使用;
病毒式营销策略:具体的策略需要灵活运用;
其它推广:关注网络变化,开发新的推广手段。
通过以上电子商务网站的市场推广策略,可知企业网站的推广,应该融入在整个企业的宣传种,在所有的广告,展览各种活动中都要在显著出加入公司的网址,并适当作介绍,电子商务网站既可以针对服务供应商进行上游推广,也可以针对网民下游推广。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策略应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方式推广。
小结
通过本论文所述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策略可知道:
第一: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市场推广要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避免重要的遗漏。
第二:电子商务网站推广是在网站正式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的。
第三:电子商务网站市场推广的基本方法及策略对于大部分企业网站都是适用的。
管理力量的不足是造成煤矿企业工作出现问题的因素之一。部分煤矿企业只是重视机械设备在煤矿工作中的运行效率,从而在管理和维护工作中投入的力量不足,例如管理维护资金不足、人工力量的不足等,甚至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省设备运行成本,盲目的裁减管理工作人员,或者没有单独地设立设备管理和维护部门,造成了设备管理工作的脱节,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地位。还有一部分煤矿企业没有设置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造成了工作的盲目性,同时煤矿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造成了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
1.2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煤矿企业工商管理的具体作用就是将整个煤矿产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并将具体的责任划分到具体的岗位。但是,我国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并没有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使得在煤矿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不能体现出工商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积极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合理,造成煤矿设备受损
不少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往往是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部分。虽然部分煤矿企业也把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不存在工作的死角和推诿现象,但是对于煤矿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采用忽视的态度,长此以往的病态运行,甚至会导致整个煤矿企业的工作出现停滞等问题。有的煤矿企业不能发挥“点查制度”的实行优势,在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不能及时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至于造成煤矿企业产生更大的损失。
1.4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差
在煤矿企业实际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无关紧要。管理人员思想松懈,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档案资料缺失甚至丢失等。在很多单位,工作中文件、资料和证明等造假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严重破坏了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给煤矿企业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1.5煤矿企业工资差距太大
据调查,煤矿企业的一线工人工作最危险最累,但是,他们的收入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私有煤矿企业老板年收入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元,甚至更高,一般煤矿企业领导年收入也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部分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而承担生命风险的煤矿工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因此,煤矿企业工资差距太大,从而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其长远发展。
二、提高煤矿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快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煤矿设备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进而实行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使得管理工作和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化,以保证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建立完善的煤矿企业统计制度,加强煤矿企业的统一管理,尤其是要建立详细的管理档案,以提高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同时,完善的管理体制还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再次,为煤矿企业配备专门工商管理人员,以保证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
2.2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也是煤矿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煤矿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提供能源,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需求量很大,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一些发电厂和企业单位等。然而,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一般是根据以往的市场情况来进行下一年的预算,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由于预算管理是一个企业生产策略和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从而对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3加强职工培训与教育,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由于煤矿企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加强职工培训与教育,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煤矿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煤矿企业产煤操作原理,还要具有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因此,煤矿企业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其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从而满足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2.4加强煤矿企业的档案管理
使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不定期地做有关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最好是让每个工作者都能参与到档案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让他们对煤矿企业档案工作有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维护煤矿企业档案的真实性十分重要,不真实的信息会给煤矿企业的运行管理带来一连串的麻烦。所以,要认真核实档案真实性情况,更不能肆意篡改信息。
1.台风暴雨猝不及防,巨灾处理缺乏经验。集中表现在大量被浸车辆无法脱离水洼地,没有大型停车场,也缺乏熟悉地形的当地人充当向导,一筹莫展。
2.各家公司各自为战,理赔标准水涨船高。由于缺乏统一的定损标准,各家公司为快速完成案件理赔,往往按照各自的定损依据做出赔付,结果导致不同公司承保的客户相互沟通后倒逼保险公司,按就高原则要求更多赔款,保险公司完全处于被动局面。
3.客户围攻保险公司,骗赔欺诈屡见不鲜。部分受灾群众因不满理赔处理意见而长时间围堵保险公司员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为了多得赔款,各种骗保丑剧轮番上演。
(二)理赔特殊性表现
通过了解,笔者发现:
1.保险公司正常理赔规则被打破。“菲特”造成的洪涝多日不退,由于缺乏水上交通工具,受灾的群众得不到及时的救助,部分受灾严重区域的群众迁怒于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并采取了一些过激行为。为了息事宁人,大部分保险公司纷纷放宽了保险责任范围,打破了保险正常理赔规则。
2.超责任范围的理赔案件成批发生。以车险为例,余姚地区车险理赔先后经历了三套不同理赔方案,赔付条件一次比一次宽松。理赔方案的不断调整,不仅给本次理赔中先期结案的客户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对保险合同的严肃性造成伤害,且势必影响到未来当地乃至其他地区车险的正常理赔。
二、政府和保险机构在巨灾救助中的职能分工和工作契合
(一)政府职能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尊重市场的作用,而政府在管理微观经济活动时,时常存在“越位”“、错位”或“缺位”问题。笔者认为在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中,政府担负的主要职能包括:
1.灾前:注重防灾工程建设和预警,修建应对巨灾发生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提高巨灾应急效率。
2.灾中: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其中,建立一个指挥高效迅速、运作协调有力的职能体系尤为重要。
3.灾后:紧急救援、维持社会秩序以及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
(二)商业保险职能
在巨灾损失出现之际,商业保险应本着市场契约精神,以履行基本经济补偿职能为宗旨,追求商业合同承保条件和保障标准的精益求精,用专业承保能力和优秀的风险管理水平来确保社会管理责任的承担。保险企业应充分预见巨灾风险发生的客观性,及早为公司相关产品做好再保险安排,同时根据国际再保险惯例,确定分保价格和分入公司后再对投保人提供原保险合同报价,以此确保巨灾风险能够安全足额转嫁。
三、巨灾救助中加强政府和保险公司互动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政府和商业保险机构工作机制契合的认识以及实地调研反馈,笔者认为,尽管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各自主要职能不同,主体性质各异,但在共同致力于社会风险管理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求合作,加强互动,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一)政府角度
1.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快风险管理制度化设计。我国现行的保险产品目前还不能完全承担重大灾难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政府可参照国际上较通行的办法,即对于某些特别巨大的特定风险开设巨灾保险。“菲特”大灾后,2014年3月份,中国保监会同意巨灾保险在宁波市试点。保险公司作为巨灾保险的主体,政府应督促其加强业务培训和诚信教育,积极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为今后在巨灾中更好地承担社会管理责任做好准备。
2.提供基础支援协调,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根据调查,2013年“菲特”台风施救理赔期间,各家保险公司遇到的困难都差不多,主要是政府可以提供的公共服务资源不足,如停车场地、志愿向导人员等,再者是社会治安问题。此外,政府应在灾前公开灾害应急预案,建设公估专家库,并征求保险公司意见。灾害发生时应建立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各级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就灾害定损应由政府牵头统一各公司定损标准,
3.重视灾时舆情引导,约束受灾客户理性化索赔。政府应及时组织主流媒体作正面报道,传递正能量,做好社会舆情引导。从2013年的“菲特”台风理赔情况看,不足额投保现象较多,多数被保险人可能不理解理赔时将要按比例赔付的保险条款规定,如果大灾期间主流媒体能做类似的公益宣导,能够帮助被保险人确定正确的保险赔款心理预期。
4.保障商业保险利益,以灾害参数确定补贴程度。商业保险在履行保险合同赔偿义务的同时,也承担了重要的灾害管理安抚灾民的社会责任。在不违背保险契约规定的前提下,保险企业本着快速理赔、充分理赔的原则,一般均按照就高原则向受灾的被保险人提供赔偿。对此,政府可对保险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进行补助。
(二)保险公司角度
1.参与政府防灾决策,提高防灾减损专业化水平。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保险公司需要以行业风险管理专家的身份参与政府相关决策,为自然风险防范建言献策,派代表参与政府防灾减损的相关决策。如参与市政府抗洪防灾指挥部泄洪排涝的相关决策,参与城市排涝工程规划等。
2.完善巨灾响应预案,强化保险市场联动性能力。保险公司应建立完善巨灾响应预案,充分调动查勘理赔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公估公司的查勘力量。保险公司应建立完善巨灾预案,在巨灾来临之际能迅速启动预案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充分调动包括上级公司的接报案和查勘理赔资源,如果人手还不够可根据协议联系公估公司前来协助。
3.加强保险基础教育,提高全体市民保险意识。近年来,宁波保险行业为普及保险知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保险进社区、保险进学校等形式积极推动市民保险教育活动。从处理去年“菲特”台风的理赔案的情况来看,仍有为数不少的群众缺乏保险知识,片面理解甚至误解保险的现象屡屡可见,严重搅乱了理赔的正常秩序。由此可见,市民的保险教育、普及保险知识是何等的重要。
二、探寻商业地产经济管理的相关出路
1.建立健全的商业地产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商业地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商业地产经济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就会对整个地产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商务地产管理中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将商业地产中的资金监督、财务活动分析、经济管理、地产开发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自身地产的性质,建立一套有效的健全的商业地产经济管理制度,并要确保经济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行政部门的执行力。
2.加强对商业地产的经济进行管理
提高商业地产的经济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地产内部的资金配置工作,确保实现商务地产对经济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尽量做到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高的利润,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商务地产要加强商务地产结构的调整,寻求并开拓低成本的筹资渠道,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减少闲置资金。最后,对于商务地产的经济流通要进行严格的把控,防止商务地产经济中出现坏账的情况。
3.加强商业地产的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想要加强商业地产的经济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着重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考核,加强对经济管理队伍的监控,防止在商业地产内部出现用人唯亲的现象,防止腐败现场的产生。其次,要加强商业地产经济管理队伍的培训,严格把握经济管理人员入职时的审核,商业地产还要提供经济管理人员进的培训的机会,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任职资格。
4.在商业地产经济管理中国家要充分的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现代社会中国家发挥调控作用对于商业地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房地产想要合理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房地产通过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展开经济活动,以便于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培养目标是立足于宁波乃至浙江中小型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营销、综合管理岗位。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一一对应,岗位需要相应的基本技能才可以胜任其工作,通过分析调查,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有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处理等。
1.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能力目标分解为,使学生能够处理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岗位工作职责识别,预测企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状况,能够根据区域企业背景资料为企业进行简单人力资源规划,能够为企业常见工作岗位编制工作规范与任务说明书,能够编制、起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需的相关文本,招聘简章、应聘申请表、面试相关表格、录用通知书、劳动合同、工资报表等,能够根据企业招聘计划要求设计招聘测试方案,能够参与模拟招聘,妥善地处理与应聘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企业及岗位的背景资料设计绩效考核方案,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企业及岗位的背景资料设计薪酬方案。同时通过一体化设计使学生能够处理个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包括能够为自己及他人进行素质测评,能够为个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够制作规范的求职简历。
1.3通过分析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知识目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基本术语、理论,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工作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员工招聘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员工培训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企业绩效和薪酬设计的要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文本的格式内容。
1.4课程素质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设计与学习实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具备良好的成本观念、时间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敬业爱业、乐于奉献,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需求的学生的关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应以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选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知识构建,完成任务”这一行动体系组织各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然后完成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构建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达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