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水产品行业调研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1 04:05: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水产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水产品行业调研报告

篇(1)

两年前,安徽省发改委有关处室在赴宿州、淮北等地调研后,在调研报告中给出了上述结论。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发展,安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经是当时的两倍,但制约安徽食品工业发展的因素却依然存在。

雪上加霜的是,人荒、钱荒、电荒困扰着中小企业的“三荒”问题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典型的食品企业中体现尤为明显,以至于年营业收入规模超过亿元的企业,到头来“利润也几乎为零”。

“目前,食品生产企业几乎没有利润可言。之所以还没有出现食品企业集中倒闭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企业都在咬着牙坚持,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倒闭手续办理起来远比企业注册复杂得多。”

6月16日,在我国第一个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接受《徽商》杂志专访时,正在筹建中的安徽冷冻行业商会准会长魏宜龙道出了安徽食品企业的心声。

“咬着牙坚持”正成为当前食品企业生存状态最好的描述。严重落后

魏宜龙是一个在食品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老食品人。除了筹建中的安徽冷冻行业商会准会长这个“头衔”之外,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安徽家家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徽商》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安徽家家宜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浙江温岭家家宜食品有限公司、合肥市家家宜工贸有限公司及多个生产基地,主要经营速冻虾类、速冻鱼类等六大类系列产品。

经过多年经营,家家宜公司先后获得了各级部门的认可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先后荣膺“安徽省名优产品”、“安徽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全国十佳水产品”、“中国著名品牌”等多种称号,并成为速冻鱼、肉、菜类首家获得“中国著名品牌”荣誉的企业,是安徽速冻行业里当仁不让的领头羊。

纵使如此,近年来食品企业生产经营大环境的变化还是让魏宜龙如芒在背。

“我们去年做了一个亿的产值,纯利润却几乎为零,利润也可以忽略不计。”

言及当前的食品企业困局,魏宜龙深有感触。

他坦言,与广东、河南等省份相比,无论是从工业产值还是从企业规模来看,安徽食品工业都处在严重落后的状态。

“据我所知,除了烟酒之外,安徽本土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年营业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除了洽洽外,没有几家。”

喝口水后,魏宜龙继续补充道,“像我们企业,年产值做到了一个多亿,在安徽冷冻食品行业已经算是可以得了,与安徽其它行业的本土领军企业比还是小不点。与河南的双汇、江苏的雨润更不在同一个重量级”。

据说,“传承商道,产业报国”是魏宜龙多年的梦想。而现在,随着食品生产企业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魏离自己的梦想似乎也越来越远。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河南年售收入过十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已经多达3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则多达567户。

在企业规模小的同时,竞争力不强同样是安徽本土食品制造企业的短板。

到目前为止,除了金种子、古井等少数几家酒类企业成功上市外,数千家安徽食品生产企业竟然只有一家洽洽食品成功上市,甚至在思念、三全等后起之秀借助股市融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跑马圈地时,不少先于他们创立的安徽食品企业却还在偏守一隅。

安徽省发改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我省食品工业总产值1226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8%,仅相当于山东的1/10和河南的1/3。

安徽食品生产企业之赢弱由此可见。

压力递增

“我感觉这几年,经营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哪有利润可言?”

6月22日晚,合肥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华告诉记者,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食品生产企业如果不提价,那肯定是“负利润”。

作为速冻食品行业的新锐,聚味堂食品主要生产、销售速冻系列产品,拥有一流的生产基地、稳定高效的供应链、广泛的行销渠道和强大的新产品研发能力。但在市场监管、“三荒两高”等众多因素下,孙艳华也觉得压力一年比一年大。

其实,安徽食品工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安徽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粮、油、肉、茶叶、水果产量多年来均居全国前10位。如此背景下,安徽食品生产工业经营压力来自哪里?

在魏宜龙看来,除了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外,自新《劳动法》在2008年元月一日正式施行后,作为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食品行业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先是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后是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食品行业蒙羞诱发行业整治风暴,紧接着又是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毫不夸张地说,几年来,食品企业一直生活在风暴之中。”

魏宜龙以自己的企业为例分析,从2008年到现在,家家宜公司仅工资性一项支出就翻了三倍,而之前十多年,全公司的工资性支出才翻了一倍。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性支出在食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占比很大,工资性支出的提高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

孙艳华则强调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同样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大幅攀升。

“上游原材料价格、工人工资、包材、物流费用都大幅增加。仅猪肉价格就比去年上涨了80%左右。同时,超市的进场费、利润返点也都在水涨船高。”

成本增加了,食品生产企业为什么不提价呢?

对此,孙艳华坦言,现在食品冷冻行业的价格比较透明,不敢涨价。

“一是怕竞争对手不涨价,影响市场销售;另外一个是担心政府监管。现在政府控制物价的决心很大,没有企业敢以身试法。作为生产商,我们还要考虑批发、零售等经销商的合理利润,也不敢轻易涨价。”

安徽本土最早涉足食品生产领域的企业家之一,安徽阿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伊国明则表示,缺乏人才,管理不到位,也是安徽食品生产企业压力剧增的重要原因。

“很多企业的设备很先进,产品外表包装得也很漂亮,但管理不到位,不能保证产品质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变化和形势。”

在这些市场要素因素外,市场监管政策的瑕疵也被认为是造成食品企业困局的重要诱因。

魏宜龙就对当前食品行业的多头执法感触颇深。

“食品行业多头执法现象严重,往往是企业犯了一个错误,农委、工商、质监、卫生等四五个部门都来打板子。你让他怎么活?”

呼唤引导

魏宜龙介绍,安徽食品工业的起步并不比广东、河南等先进省份晚。

资料显示,最早涉足食品生产领域的安徽阿毛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冷冻面点类产品生产厂家。在1996年,阿毛食品的年产值就达到了6000万元。

彼时,放眼全国,河南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郑州三全食品厂刚刚完成改制扩建,河南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更是要到一年后的1997年6月才成正式成立。无论是企业规模、活力,还是知名度、影响力,都不可与安徽阿毛同日而语。

“应该说在(上世纪)90年代,安徽冷冻食品行业是中国的行业领头羊。”

回忆往日辉煌,魏宜龙至今仍一脸骄傲。

伊国明也说,当年刚开始生产汤圆时,国内还没有冷冻食品的概念,冰箱也远没有像今天这么普及。“生意很好做,生产多少都很快销售一空”。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台湾等地的国际食品企业加速进军大陆市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此时,安徽省内食品生产企业群龙无首,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最终导致一些安徽本土品牌元气大伤。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阿毛食品倒闭破产,连商标也不得不进行拍卖。

与此相反,在河南当地政府的鼓励引导和帮助下,思念食品、三全食品抓住安徽企业内耗留下的市场空白,迅速做大做强,并成功上市,一跃成为中国速冻食品市场的主导者。

而在经历过破产、商标拍卖等一系列波折后,从头再来的阿毛食品年营收规模降到了3000万元。其中缘由,显然值得业界、学界乃至政府有关部门的深思。

魏宜龙认为,如果安徽阿毛食品等一大批食品生产企业当初能相互合作,共打市场,不进行恶性竞争,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今天在全国市场跑马圈地的思念食品、三全食品了。

不过,经历市场竞争的几轮洗礼后,今天的安徽食品企业不少已经沦落为河南食品巨头的面粉、糯米、猪肉等“原材料供应商”。

篇(2)

坚持把“品牌兴市”活动作为推进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依托,积极履行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市质量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督查,使“品牌兴市”活动成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一是进一步健全“品牌兴市”活动的组织体系。年初,积极协助市政府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质量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年质量工作目标和任务,与各镇(街道)签订了年度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书。结合我市实际,调整了镇(街道)质量目标考核细则,进一步强化内部责任的分解、落实,重点突出品牌建设、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3个方面,并合理设置考核分,切实增强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可操作性。“品牌兴市”活动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太平、泽国、大溪等镇(街道)分别制订了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在*市质量工作会议上,我市泽国镇、石塘镇等2个镇荣获了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5名质量工作先进个人受到表彰。鉴于人动,协助各镇(街道)对专职质监员进行了重新明确,并先后2次组织各镇(街道)质监员到*市委党校和*市委党校进行集中培训,对村级和重点企业的质量协管(管理)员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进一步规范了基层质监队伍的规章制度,从而使质量监管的触觉不断延伸、领域不断拓宽、盲点不断消除,真正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二是进一步健全“品牌兴市”活动的政策体系。年初,在我局的积极建议下,市政府对质量工作突出的泽国、太平、大溪、箬横等4个镇(街道)进行了通报表彰,并拨出230万元专项资金对荣获出口免验企业、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建议市政府将质量工作经费纳入政府预算,首创开展创建质量先进镇(街道)活动,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温政办发〔20*〕13号发文,考核项目涵盖了经济增长质量、质量安全、名牌战略等9个方面,考核结果将成为衡量各镇(街道)经济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有效的激励,极大地促进各地政府以及广大企业对质量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使“品牌兴市”活动的各项政策措施得以深入实施。三是进一步健全“品牌兴市”活动的舆论体系。为不断扩大“品牌兴市”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今年对宣传工作进行了专题策划,主动邀请市级有关宣传部门,就加强“品牌兴市”活动的宣传进行专题研讨,出台了《*市质监工作宣传报道奖励办法》,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新闻从业人员加强对“品牌兴市”工作的宣传,实施分等级奖励,最高奖励每篇达到1000元。充分运用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质量指数等产品质量评价指标,认真客观地分析研究区域经济总体质量水平和各主要行业质量状况,提出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对策措施,形成质量形势分析报告,以《质量内参》的形式刊发,从而有效地为各级政府制订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使社会各界准确了解质监工作动态,全年共编发工作信息简报24期,并印发至各有关单位。同时,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先后通过在“3·15”前后开展街头咨询活动和系列执法行动;在“质量月”活动中开展了多场《特别规定》宣贯会和质量知识竞赛;在“标准日”期间举办标准研讨交流会;在“9·9”眼镜配镜计量日开展了“三免”活动。据统计,共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600份,接受市民咨询达1320多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宣贯会17次,培训1663人次,被各级新闻媒体和内部信息录用稿件856篇,从而进一步营造了“以质取胜、品牌兴市”的良好氛围,扩大了质监工作的社会效应。

二、实施“三大战略”,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良好基础

坚持以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把名牌振兴战略、技术标准战略、节能减排战略作为质监事业服务经济发展的核心,通过争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制订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开展节能降耗减排活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新的突破。一是推进名牌振兴战略,打造品牌产业群体。坚持把名牌培育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制订了20*-2009年名牌培育滚动计划和《20*年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扶优扶强、分类指导,鼓励和引导具有创牌基础实力的企业争创各级名牌产品,继*市爱仕达有限公司的压力锅9月份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又新增国家免检产品4个,浙江省名牌产品3个,预计新增*市名牌产品14个。目前已累计创建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23个,浙江省名牌产品25个,预计*市名牌产品将达到46个。同时,深化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工程,确定水泵、空压机等两个支柱行业为20*年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的重点行业,充分发挥支柱行业集聚效应,发展品牌簇群,并以行业协会名义制订了实施方案和质量诚信体系。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引导全市38家企业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二是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增强三次产业素质。在工业领域,加强对备案标准的定期清理,及时责令企业修订标准,共备案登记各类产品标准672项,其中企业标准216项;对已备案的79项食品生产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其中重新修订32项,撤消41项;14个产品取得了国际标准确认证书,3家单位参与了9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浙江*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的GB15*6-20*《不锈钢压力锅》和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的JB/T5118-2001《污水污物潜水电泵》标准入围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候选名单;加强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被列为第一批省技术标准战略试点企业并通过现场考核验收,浙江利欧股份有限公司被确认为技术标准提升试点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先后将30项发明专利和20*年省级鉴定项目转化为标准;选择22家名牌培育工业企业和28家水泵、空压机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实现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技术基础,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50家企业已全部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其中AAA级3家,AA级1家,A级46家;积极应对技术壁垒,完善主要出口企业数据库,推广应用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RoHS指令等应对研究成果,指导出口企业采用日本和欧盟相关标准,突破技术壁垒,促进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在农业领域,对已制定的73项农业地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共废止21项标准,使现行有效标准均达到无公害的要求;组织锯缘青蟹、坛紫菜、西瓜、葡萄和*草鸡等5个种养殖基地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泥蚶、鸽子和秀珍菇等3个基地申报省级项目;推荐白毛乌骨鸡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帮助西瓜、葡萄、泥蚶三个省级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通过省考核组的现场考核验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品牌农业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新发展条码系统成员33家,复审85家,复审率达80%,督促指导33家企业建立健全条码使用档案;充分发挥计量所社会公用标准在保证我市量值一致中的作用,全年共检定、校准各类计量器具23000台(件),先后完成对天平、地磅、燃油加油机等431台贸易结算用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建档工作,并及时将档案导入国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实现在线动态更新和管理;对全市6家液化气灌装站的计量器具检定情况和灌装量进行了检查,依法处理存在的问题;对餐饮店、集贸市场、眼镜制配场所商用衡器、眼镜检测设备、锅炉压力表等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共检查94家企业351台件强检计量器具;对大型超市、卫生机构和车辆检验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174件(台)在用计量器具进行了强制检定,确保了抽查的合格率和准确率,为人民群众营造了放心满意的购物和消费环境。三是推进节能降耗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计量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和服务队,深入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指导企业完善能源计量管理组织建设和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开展能源计量的数据管理、分析考核,引导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目前4家企业全部通过了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同时,要求名牌培育企业和质量提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执行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建立健全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共有35家企业通过了确认。

三、突出“三大安全”,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坚持从源头抓质量,针对*民营经济发达、食品生产加工业和特种设备量大面广、监管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采取打扶结合、堵疏结合的策略,不折不扣地落实3个100%的目标,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狠抓食品安全。制订并落实20*年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抽样工作计划,共巡查企业373频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9份,回访企业48家,进一步消除了监管的盲区、盲点。加快推行市场准入,对要求申报的企业,指导、督促做好准备工作,并结合监督抽查结果对企业实施跟踪管理;对目前暂时停产的企业继续开展动态跟踪,在企业开始生产后实施监管,动员督促取证;对通过现场核查企业采取跟踪验证办法督促企业整改;对获证企业通过许可证年度监督审查途径加强监管,目前全市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58家61种产品,通过现场核查未取证的企业共11家,预计到年底,食品生产企业取证率达100%。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以大米、饮用水、黄酒等行业为试点,通过召开动员会,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自律承诺制度,逐步形成以法律为基础、以道德为支撑的食品质量安全信用平台,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完善小作坊监管目录,开展小作坊登记备案及承诺书签订工作,组建小作坊监管档案,做到一企一档,目前全市68家小作坊建档率和承诺书签订率均达到100%。深入开展各个食品行业的专项整治,上半年重点开展了果冻等六类重点产品及糖果、食品相关产品和化妆用品、白酒等三类专项整治;下半年突出对水产加工业的整治,采用“分散加工”型、“集中加工”型、“公司+农户”型等3种模式,鼓励和引导加工户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效益化生产。如在石塘镇,在帮助石塘海虾产销合作社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市金星海虾产销合作社完成规划选址、图纸设计、选举班子、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筹建化验室等工作,目前,该合作社的2个示范加工点改造已初步完成,集中加工场所也即将完工。在松门镇,结合当地实际,在*村、*村、*村等3个重点村分别成立3个鱼鲞专业合作社,引导加工户主动加入到合作社中,进而辐射到邻近村,从而使全镇鱼鲞加工业得到全面整治,目前,该镇已有2个合作社已正常运作,还有1家合作社正在筹建之中。通过专项整治,水产品无证照生产销售的现象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基本杜绝,水产品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今年全市共抽查样品1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4.4%,比去年上升了27.7个百分点。二是狠抓产品质量安全。围绕“两证”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市生产许可证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市强制性认证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以潜水泵、电线电缆等产品为重点,并建立以班子成员牵头的5个专项整治工作组,深入各镇(街道)指导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对去年已建的1096家规模企业、许可证及强制性认证企业质量档案,进行信息数据更新及审核;通过收集工商登记数据和代码数据,对1100多家企业进行核对,建立了家用电器等10类产品102家生产企业档案,并录入了数据库,建档率达100%。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组织人员巡查许可证生产企业360多家,年审合格生产许可证企业339家,注销11家,对77家许可证生产企业的申证及扩证材料进行初审。研究制订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重点产品监管实施方案》,以水泵行业为重点,建立了水泵许可证生产企业质量记录卡,在水泵生产企业检查中,对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时记入卡片,便于及时掌握行业的整体质量。落实强制性认证企业动态管理措施,目前已通过强制性认证企业579家,证书1773张。及时做好省级定期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对前三季度省级定检、市场监督抽查不合格的102家企业,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确保整改到位。出台《*市重点产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分等级实施产品质量预警,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点产品和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前三季度,我市共抽查了47种424家企业428批次产品,经检验,其中合格35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3.64%,质量指数为96.49,产品质量水平的持续稳定,对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坚持重拳频出、多措并举,重点开展了“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农业”、“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执法行动”等打假战役,始终保持对打击制假售假的高压态势,共出动执法人员3159人次,检查企业1409家,查处案件599件,立案案件82件,涉案货值59万元,其中查处大要案3件,食品案件43件,特种设备案件5件,捣毁窝点1个,移送公安1起。积极挖掘打假案源,充分利用12365举报申诉热线电话,受理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和质量投诉,共接受申诉30多件,立案查处19件,受理*市12365交办案件2件,接受电话咨询、申诉100多件,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三是狠抓特种设备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建体系、保安全、促发展”的工作目标,采用“抓亮点、攻难点、扩大结合点”的工作方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地位,结合我市实际,创新监管方式,重新调整了危害性大、影响面广的化工企业、气体充装站、游乐场所、客运索道等24家为我市特种设备安全重点监控单位,与各重点监控单位分别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对重点监控单位新设备的投用安装、申请注册登记、设备运行监控措施、定期检验、维护保养、人员持证上岗和安全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设备档案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充分掌握全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过主动与*市特检中心的动态数据进行核查清理,实现了数据间的传递和更新;通过落实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制,发出催督函件2000多份,促使1000多家企业主动申报特种设备定检,切实扭转企业不主动申报特种设备定检的计划局面,使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得到完善。深入开展执法保节日活动,在元旦、春节、“五一”和“十一”等节假日前后,组织人员深入各镇(街道)开展以锅炉、压力容器、游乐设施、电梯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共计出动1876人次,检查683家单位2197台设备,发出全面整改通知书29份,立案4起,确保了人民群众在节假日期间的生命财产安全。突出重点设备、重点环节,不断加大专项整治活动的执法力度,针对部分土制和报废固定式简易升降机仍继续使用的情况,联合安监部门开展了深化固定式简易升降机专项整治工作,整治期间共拆除固定式简易升降机2台,改造47台,500kg以下的备案38台;针对我市电线电缆、食品加工、橡胶制品等行业12家企业在用的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普遍存在安全联锁装置安装不规范的问题,开展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专项整治活动,共报废3台,停用2台,改造2台,根治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不规范问题;针对全市起重机械增多,安全隐患增加的现象,联合有关镇(街道)开展起重机械执法保安全专项行动,共出动89人次,排查企业196家设备814台,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25份,立案查处1起,拆除17台非法起重机械;此外,根据有关要求,先后开展了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阀、液氨阀门、冶金类起重机械等专项整治活动,从而消除了大量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有效减少和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打造“五型机关”,为推进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篇(3)

二、实施“三大战略”,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良好基础

坚持以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把名牌振兴战略、技术标准战略、节能减排战略作为质监事业服务经济发展的核心,通过争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制订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开展节能降耗减排活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新的突破。一是推进名牌振兴战略,打造品牌产业群体。坚持把名牌培育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制订了20*-2009年名牌培育滚动计划和《20*年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扶优扶强、分类指导,鼓励和引导具有创牌基础实力的企业争创各级名牌产品,继*市爱仕达有限公司的压力锅9月份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又新增国家免检产品4个,浙江省名牌产品3个,预计新增*市名牌产品14个。目前已累计创建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23个,浙江省名牌产品25个,预计*市名牌产品将达到46个。同时,深化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工程,确定水泵、空压机等两个支柱行业为20*年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的重点行业,充分发挥支柱行业集聚效应,发展品牌簇群,并以行业协会名义制订了实施方案和质量诚信体系。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引导全市38家企业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二是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增强三次产业素质。在工业领域,加强对备案标准的定期清理,及时责令企业修订标准,共备案登记各类产品标准672项,其中企业标准216项;对已备案的79项食品生产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其中重新修订32项,撤消41项;14个产品取得了国际标准确认证书,3家单位参与了9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浙江*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的GB15*6-2004《不锈钢压力锅》和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的JB/T5118-2001《污水污物潜水电泵》标准入围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候选名单;加强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被列为第一批省技术标准战略试点企业并通过现场考核验收,浙江利欧股份有限公司被确认为技术标准提升试点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先后将30项发明专利和20*年省级鉴定项目转化为标准;选择22家名牌培育工业企业和28家水泵、空压机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实现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技术基础,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50家企业已全部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其中AAA级3家,AA级1家,A级46家;积极应对技术壁垒,完善主要出口企业数据库,推广应用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RoHS指令等应对研究成果,指导出口企业采用日本和欧盟相关标准,突破技术壁垒,促进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在农业领域,对已制定的73项农业地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共废止21项标准,使现行有效标准均达到无公害的要求;组织锯缘青蟹、坛紫菜、西瓜、葡萄和*草鸡等5个种养殖基地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泥蚶、鸽子和秀珍菇等3个基地申报省级项目;推荐白毛乌骨鸡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帮助西瓜、葡萄、泥蚶三个省级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通过省考核组的现场考核验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品牌农业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新发展条码系统成员33家,复审85家,复审率达80%,督促指导33家企业建立健全条码使用档案;充分发挥计量所社会公用标准在保证我市量值一致中的作用,全年共检定、校准各类计量器具23000台(件),先后完成对天平、地磅、燃油加油机等431台贸易结算用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建档工作,并及时将档案导入国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实现在线动态更新和管理;对全市6家液化气灌装站的计量器具检定情况和灌装量进行了检查,依法处理存在的问题;对餐饮店、集贸市场、眼镜制配场所商用衡器、眼镜检测设备、锅炉压力表等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共检查94家企业351台件强检计量器具;对大型超市、卫生机构和车辆检验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174件(台)在用计量器具进行了强制检定,确保了抽查的合格率和准确率,为人民群众营造了放心满意的购物和消费环境。三是推进节能降耗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计量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和服务队,深入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指导企业完善能源计量管理组织建设和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开展能源计量的数据管理、分析考核,引导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目前4家企业全部通过了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同时,要求名牌培育企业和质量提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执行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建立健全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共有35家企业通过了确认。

三、突出“三大安全”,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坚持从源头抓质量,针对*民营经济发达、食品生产加工业和特种设备量大面广、监管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采取打扶结合、堵疏结合的策略,不折不扣地落实3个100%的目标,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狠抓食品安全。制订并落实20*年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抽样工作计划,共巡查企业373频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9份,回访企业48家,进一步消除了监管的盲区、盲点。加快推行市场准入,对要求申报的企业,指导、督促做好准备工作,并结合监督抽查结果对企业实施跟踪管理;对目前暂时停产的企业继续开展动态跟踪,在企业开始生产后实施监管,动员督促取证;对通过现场核查企业采取跟踪验证办法督促企业整改;对获证企业通过许可证年度监督审查途径加强监管,目前全市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58家61种产品,通过现场核查未取证的企业共11家,预计到年底,食品生产企业取证率达100%。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以大米、饮用水、黄酒等行业为试点,通过召开动员会,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自律承诺制度,逐步形成以法律为基础、以道德为支撑的食品质量安全信用平台,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完善小作坊监管目录,开展小作坊登记备案及承诺书签订工作,组建小作坊监管档案,做到一企一档,目前全市68家小作坊建档率和承诺书签订率均达到100%。深入开展各个食品行业的专项整治,上半年重点开展了果冻等六类重点产品及糖果、食品相关产品和化妆用品、白酒等三类专项整治;下半年突出对水产加工业的整治,采用“分散加工”型、“集中加工”型、“公司+农户”型等3种模式,鼓励和引导加工户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效益化生产。如在石塘镇,在帮助石塘海虾产销合作社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市金星海虾产销合作社完成规划选址、图纸设计、选举班子、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筹建化验室等工作,目前,该合作社的2个示范加工点改造已初步完成,集中加工场所也即将完工。在松门镇,结合当地实际,在远景村、南二村、松东村等3个重点村分别成立3个鱼鲞专业合作社,引导加工户主动加入到合作社中,进而辐射到邻近村,从而使全镇鱼鲞加工业得到全面整治,目前,该镇已有2个合作社已正常运作,还有1家合作社正在筹建之中。通过专项整治,水产品无证照生产销售的现象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基本杜绝,水产品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今年全市共抽查样品1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4.4%,比去年上升了27.7个百分点。二是狠抓产品质量安全。围绕“两证”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市生产许可证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市强制性认证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以潜水泵、电线电缆等产品为重点,并建立以班子成员牵头的5个专项整治工作组,深入各镇(街道)指导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对去年已建的1096家规模企业、许可证及强制性认证企业质量档案,进行信息数据更新及审核;通过收集工商登记数据和代码数据,对1100多家企业进行核对,建立了家用电器等10类产品102家生产企业档案,并录入了数据库,建档率达100%。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组织人员巡查许可证生产企业360多家,年审合格生产许可证企业339家,注销11家,对77家许可证生产企业的申证及扩证材料进行初审。研究制订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重点产品监管实施方案》,以水泵行业为重点,建立了水泵许可证生产企业质量记录卡,在水泵生产企业检查中,对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时记入卡片,便于及时掌握行业的整体质量。落实强制性认证企业动态管理措施,目前已通过强制性认证企业579家,证书1773张。及时做好省级定期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对前三季度省级定检、市场监督抽查不合格的102家企业,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确保整改到位。出台《*市重点产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分等级实施产品质量预警,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点产品和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前三季度,我市共抽查了47种424家企业428批次产品,经检验,其中合格35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3.64%,质量指数为96.49,产品质量水平的持续稳定,对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坚持重拳频出、多措并举,重点开展了“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农业”、“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执法行动”等打假战役,始终保持对打击制假售假的高压态势,共出动执法人员3159人次,检查企业1409家,查处案件599件,立案案件82件,涉案货值59万元,其中查处大要案3件,食品案件43件,特种设备案件5件,捣毁窝点1个,移送公安1起。积极挖掘打假案源,充分利用12365举报申诉热线电话,受理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和质量投诉,共接受申诉30多件,立案查处19件,受理*市12365交办案件2件,接受电话咨询、申诉100多件,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三是狠抓特种设备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建体系、保安全、促发展”的工作目标,采用“抓亮点、攻难点、扩大结合点”的工作方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地位,结合我市实际,创新监管方式,重新调整了危害性大、影响面广的化工企业、气体充装站、游乐场所、客运索道等24家为我市特种设备安全重点监控单位,与各重点监控单位分别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对重点监控单位新设备的投用安装、申请注册登记、设备运行监控措施、定期检验、维护保养、人员持证上岗和安全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设备档案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充分掌握全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过主动与*市特检中心的动态数据进行核查清理,实现了数据间的传递和更新;通过落实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制,发出催督函件2000多份,促使1000多家企业主动申报特种设备定检,切实扭转企业不主动申报特种设备定检的计划局面,使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得到完善。深入开展执法保节日活动,在元旦、春节、“五一”和“十一”等节假日前后,组织人员深入各镇(街道)开展以锅炉、压力容器、游乐设施、电梯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共计出动1876人次,检查683家单位2197台设备,发出全面整改通知书29份,立案4起,确保了人民群众在节假日期间的生命财产安全。突出重点设备、重点环节,不断加大专项整治活动的执法力度,针对部分土制和报废固定式简易升降机仍继续使用的情况,联合安监部门开展了深化固定式简易升降机专项整治工作,整治期间共拆除固定式简易升降机2台,改造47台,500kg以下的备案38台;针对我市电线电缆、食品加工、橡胶制品等行业12家企业在用的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普遍存在安全联锁装置安装不规范的问题,开展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专项整治活动,共报废3台,停用2台,改造2台,根治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不规范问题;针对全市起重机械增多,安全隐患增加的现象,联合有关镇(街道)开展起重机械执法保安全专项行动,共出动89人次,排查企业196家设备814台,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25份,立案查处1起,拆除17台非法起重机械;此外,根据有关要求,先后开展了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阀、液氨阀门、冶金类起重机械等专项整治活动,从而消除了大量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有效减少和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打造“五型机关”,为推进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篇(4)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局的安排部署,我局自2月中旬起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准备动员、学习调研两个阶段。我局高度重视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了科发办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局学习实践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三讲一谈一考试”,营造了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通过创办“五个平台”,保证了学习宣传落实到位。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广开纳谏之门,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通过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23篇。通过开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统筹工作,发挥职能,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使全局干部对这次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持续改进服务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和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发展

(二)立足登记职能,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今年以来注册登记工作继续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主动向重点项目实行延伸服务,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项目,全力支持龙潭工业园区发展工作,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截止6月底,共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723户,注册资金6213.9万元;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739户(其中零首付企业226户),分公司89户,注册资本55697万元;个人独资8户,注册资金55.5万元,受理企业各类变更1297户,(其中债转股企业增资登记1户)。

(三)构建服务体系,营造公开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进一步推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3月底,注册科整体进驻区政务中心,各项行政审批职能全面纳入窗口办理,实行“首席代表制”,真正实现了“人”、“事”、“权”的集中和到位。二是严格执行

“一审一核”、首办责任制、一次告知制、责任过错追究制等各项登记制度,以及

“一厅办结”、“一条龙服务”、“一口清”、“普通话”等服务制度,优化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凡资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一律当场办结。截止6月底,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共接待企业群众电话咨询5418个,受理各项审批事项(包括服务项目)8933

件,其中当场审批办结7624

件。各类登记(审批)受理合格率达到95%,承诺时限办结率达到100%。三是深化并联审批工作,凡进入并联审批的企业注册登记,一律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截止6月底,共受理并联审批316件,全部实行当场办结。

(四)加大招商引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动介入企业设立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对我县引入企业主动提取档案,并确定专人与各招商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作好各项跟踪服务。对区上重大招商引资企业直接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程序和工作流程,开辟“绿色通道”。5月上旬,对区商务局工作人员进行了工商法规培训。上半年共完成招商引资11230万元。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的企业314户,注册资本21670万元。及时做好我县企业发展状况分析,逐月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五)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营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合伙企业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完成了首件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积极帮助辖区企业拓展出资方式,解决融资难题,完成*区首件股权出质登记及*区首件以债权转股权增资登记。

(六)认真部署,有序开展年检工作。认真组织并做好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年检工作,积极推广网上年检,截止6月底,共年检企业3116户,其中参加网上年检的企业2312户,个体验照8527户,收取年检费16.9万元。

(七)全面落实工商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认真贯彻落实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促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和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上述人员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鼓励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其就业。截止6月,凭《再就业优惠证》办理个体工商户享受优惠政策139户,减免登记费3197元。

(八)开展商标服务进企业,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科所联动,主动深入到*西航食品有限公司、*狮子楼大酒店有限公司、*市富森木业工贸有限公司、*温鸭子餐饮有限公司等企业,帮助企业策划和推进品牌战略,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顺利完成*市将军碑建筑模板有限公司图形商品商标、*狮子楼大酒店有限公司“狮子楼”服务商标的*市著名商标到期复审认定工作。积极引导帮扶我县的*市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努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上半年,我县新申请认定省、市著名商标5件(其中,省著名商标2件;市著名商标3件)。

三、强化行政职能比较优势全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九)充分发挥专门执法优势,全力查处各类经济案件。今年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虚假违法广告、侵权商标、商业贿赂等案件的打击力度,强化大要案件的查处。上半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共31件。其中:万元以上案件23件,千元以上案件6件。案件类别主要有不正当竞争案、企业(公司)登记案、商标违法案件及无照经营案等。

(十)直销企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有新突破。积极建立健全线索发现、日常监管、处置应急、部门协调、教育预警、责任追究等打击传销新机制,坚持打防并举的工作态势,建设和谐平安*。3月,我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新鸿街道办事处举行了以“打击传销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创建“无传销社区”座谈会。

(十一)商标行政保护力度进一步强化。加大对驰名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以及区域内名优企业、知名商品、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区域性的联合维权、打假扶优工作。确保知名商品、名优企业健康发展。查处相关案件1件,罚没入库金额1万元。

(十二)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开展“清吊”工作相关培训,为“清吊”工作提供法律指导,解决吊销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保证了我局营业执照清理吊销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务实支持搞活市场流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十三)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落实城镇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综合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容貌整治。一是规范市场硬件设施,统一设计了菜市场硬件设施和管理标识系统。二是规范整治市场及商品经营者行为,在提升菜市场软件上下功夫,实行“市场举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预先赔偿制度等19项市场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以属地管理为基础,落实市场巡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市场经营户“经济户口”管理等措施,严把商品进货关、严把商品价格关、严把商品促销关、严把经营场所安全关。四是增强服务理念,加大服务。进一步简化工商办事环节和工作流程,与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以传真或电话的方式,直接进行工作信息反馈,主动上门为市场经营户办理发放执照。

(十四)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共组织检查46次,查处无证娱乐场所105家,开具《责令停止违规经营行为告知书》92份;取缔黑网吧3家,关停黑网吧24家,取缔非法游戏厅30家,销毁各类违法机型200余台;查处取缔无证经营盗版出版物游商地摊90余家,收缴盗版图书1000余册、非法报刊500余份、盗版音像制品48000余张。

(十五)认真开展“清吊”工作。自年初始,积极按照市局规定开展清理吊销未年检企业营业执照的相关工作,共计完成应检企业3895户,发函3901户。

(十六)加强广告市场监管,开展广告内容监测。先后开展了2009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5.12”大地震一周年等专项户外广告检查活动。积极实施对重点行业及重点商品广告行为的动态监管,对省、市局下放的11户媒介经营单位主动联系和走访,同时对部分重点报刊、杂志的广告内容依法进行了监测,其中,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存在部分不规范的情况,及时通告媒介单位,责成自查整改并公告。

五、倾力关注社会热点,维护市场消费安全,切实促进区域积极协调发展

(十七)六大类食品市场准入实施工作进展顺利。一是注重宣传,从20*年12月中旬起通过培训、现场答疑、张贴公告及食品安全七字歌等形式开展宣传。二是加强市场日常巡查。自2009年1月1日实施六大类食品市场准入起,加强日常巡查力度,认真指导、督促市场开办方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三是加强工作督查,确保落实到位。目前,预包装食品、生鲜肉、豆芽执行准入标准较好,禽蛋经营户和现做现卖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执行准入标准的自觉性。

(十八)加大“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力度,扩大“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覆盖面。对*华联、好又多新鸿店、*华联双桥店等6个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区红旗连锁有限公司11分场等42家区级“食品安全示范店”进行复查,同时,对其它食品经营连锁店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十九)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扎扎实实做好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上半年,相继开展了节假日食品安全监督、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百日执法行动”、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等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上半年,完成了食品、豆制品、干菜、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等品种1025批次的食品质量快速检测,配合省、市工商局完成了85批次的抽检任务,对抽检不合格商品进行了相应处理。

(二十)进一步加强12315维权体系建设,提高维权能力,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半年,已受理消费者咨询2183次;申诉393件,办结393件,办结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3万元;举报151件,办结151件,办结率达100%。

六、着眼效能提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行政执行力提高

(二十一)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为重点,着力加强班子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带头廉洁自律、勤政务实,顾大局、讲民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班子团结,并通过班子和谐带动队伍和谐,促进全局和谐规范服务。*年至*年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好班子。

(二十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活动。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半年共组织教育培训4期。积极加强党建工作,先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向谭东、王瑛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践行‘务实求成

事尽精华’*精神”、“好书赠社区送灾区活动”、“打造活力机关党建,服务*科学发展”等活动。注册登记科荣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东义同志获市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十三)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层层下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启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全面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制定下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任务分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分工。共督查3次,发通报和指导意见3期。

七、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促服务进一步深化贯标工作

(二十四)继续以贯彻iso9001:2000标准为主线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深化,通过进一步优化质量目标查验评判标准,改进查验计划和方法,不断促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认真组织学习市局20*b版体系文件,积极组织实施我局b版质量体系文件的修订和完善工作,目前,我局体系文件初稿已通过市局法制处审批。

八、夯实基础畅通“金信”

(二十五)继续强化“金信工程”应用推广,加强信息化设备的维护保养。上半年共开展“金信工程”子系统应用培训5次,现场指导解决问题40余起,排除设备障碍120余起,铺设网络线路15条,配合市局召开视频会议5次。强化网站监督管理力度,在*工商局门户网站,*公众网,*市政务信息公开网信息300余条,未发现有不良信息及泄密信息。

(二十六)认真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上半年共提供企业档案查询2360户,接收区外企业档案28户,转出档案44户。送市局扫描中心扫描档案2700户,未出现遗失现象。积极配合“清吊”工作,翻阅原始档案29100户,登记7500户,复查1100户。

九、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内部行政协调

(二十七)加强目标管理,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年初,认真梳理全局目标完成情况并按规定报送区目标办所需考核资料,获得区目标管理一等奖。认真准备服务质量目标迎检工作,被市工商局评为20*年度服务质量目标先进单位。积极加强对各项目标的分解、督查和落实,分解了09年度服务质量目标及专项目标9项。共办理并回复区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件,完成县委县政府督办事项4件,完成68件,完成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收文379份,印制局发文件36份,编发工商简报55期。

(二十八)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树立工商形象,弘扬队伍正气。不断完善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力求使信息宣传做到总结工作、完善工作、促进工作。上半年,共刊发各类宣传稿35篇,其中,《中国工商报》以“第一要义是发展”为题,《西南商报》以“辉煌靠真抓实干铸就”为题对我局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工商行政管理》刊登调研文章“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工商执政能力”。政务信息方面,区政务信息采用8条,市局采用25条。

十、2009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自我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完成各阶段各环节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提高政治素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立完善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着力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干部素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工商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二)完善服务机制、推进公平准入、积极推进区域积极又好又快发展

3、创新和完善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以促进灾后企业恢复与发展为主题,止滑提速,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市场准入服务工作,积极推进“1413”发展战略的实施。强化并联审批,实现高效便民服务。依法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透明、快捷有序的准入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4、充分发挥专门执法优势。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关注民生民利为重心,加大对食品安全案件、商业贿赂案件、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各类经济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认真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执法体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

5、努力推进商标品牌的实施。积极拓展创牌领域,提高商标总量。重点培育著名、驰名商标,并加大对著名、驰名商标的扶持力度,推进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6、切实加大广告监管力度。积极适应现代化监管需要,注重借鉴发达城市广告监测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广告诚信度。要以药品广告、房地产广告、教育类广告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广告为监测重点,加大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

(四)积极构建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7、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结合《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和经营者自律制度,继续推进六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同时,积极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