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德育工作发言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富顺二中副校长 罗南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能够在此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学校德育工作,我感到很荣幸。我也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更好地学习兄弟学校经验和成功的做法,下面就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学校在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困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育范畴比较宽泛,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头绪繁多,有时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所适从;二是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考量过重,影响了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时间、场地、经费等;三是学校德育工作整体设计缺失,即使有工作规划,但实施起来也只是浅尝则辄,可操作性不强,效率低下。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乱、难、专的特点。乱——谁都可以管,却谁都不能彻底落实;难——大大超出了学校可以承受的范围;专——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近乎苛刻。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模式
今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将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体艺教育等相结合,创建了富顺二中 “12345” 的德育工作基本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12345”德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二种评选、三支队伍、四类活动、五项教育。
一个目标: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愿景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校确定了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德育总目标。
两种评选:一是优秀德育团队的评选,包括优秀班集体、文明寝室、优秀社团等的评选;二是德育榜样的评选,包括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干部、德育之星等的评选。我们以这两种评选为抓手,努力把学校德育常规工作抓细抓实。优秀班级体、文明寝室每月一评选并命名为星级班集体和星级文明寝室。星级最高者方可评选各级优秀班集体,班级管理情况与班主任津贴和评优评先相结合。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评选也要参考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参与学生自主管理的情况。
三支队伍: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德育管理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及社团队伍的建设。
四类活动:近年来,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入心入脑,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归纳起来分为四大类。
一是主题班会活动。根据不同学段和不同时段,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求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主题班会,“体验亲情、感恩父母” 、“我自信、我奋斗、我成功”、“沉着冷静,轻松迎考”等。
二是体育艺术节活动。创新运动会竞赛内容、改革艺术节项目,让运动会成为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育盛会,让艺术节成为全体学生都能进行艺术展现的舞台,体育艺术节活动很爱学生欢迎。
三是学生社团活动。我校现有学生社团10个,有学生430多人,各社团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活动,与兄弟学校社团间也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交流活动。
四是青年志愿者活动。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有学生428人,学校的内外,学校大型活动中都能见到这些志愿者活跃的身影。
五项教育:为了培育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结合德育常规开展五项教育。
一是文明素养教育。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我们通过行为示范、榜样引领的方式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来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帮助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是道德品质教育。通过价值引领、知荣知耻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个人道德修养,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和责任意识。
三是民主与法制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致的。
四是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提出循序渐进的爱国主义、力所能及的爱国主义、成熟理志的爱国主义。
五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规划自我,规划人生,要树立生活理想、事业理想、社会理想,学校开展了百日冲刺誓师活动,坚持开展心理和航活动,使学生自信的学习、自信的生活,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人格健全。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切实有效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德育课程化工作,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深入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正确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在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新形势下,适应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把德育渗透到日常授课、生活管理等工作之中,全方位、多元化地建立德育体系。
一、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把德育的总体目标分阶段、分层次,把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通过观念引领、道德强化、行为指导等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供德育工作人才保证
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机会,通过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势的培训,加强一线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一线德育教师要能够把握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辨能力,针对不同的教育专题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设立“德育工作科研课题”,鼓励德育工作者开展专项研究,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学生的思想状况越来越复杂。面对新的问题,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不再适合时展的需求。教育部门可以针对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拨出专项资金,进行科研立项,鼓励德育工作人员申报研究课题,也可以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主动立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专项课题的研究,德育工作人员能够对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增进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肤浅,存在情绪不稳定、对社会认知不足、身体发育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叛逆性强等问题,易产生心理障碍,进而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德育教育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使学生心理向正常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3.建立健全“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紧密相关联、相互推动与促进的个体。要适应现代化教育和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家长对德育理念的把握并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要有机地结合,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为辅,家庭教育为导向,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结合教育目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4.要加强实践,通过多渠道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大家好!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镇××年教育教学成绩再创新高,今年中考,我镇重中上线人,升入普通高中人,中专人。名列山区乡镇第一;在九科考试中,有六科进入全市优秀教研组,七年级调考,成绩优秀。在调考的四科中,有三科被市教研室评为优秀教研组,均占全市优秀教研组的七分之一。我镇小学教学成绩突出,四、六年级调考,个学科获得优秀教研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
育人质量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人生的成败决定于教育的成败,义务教育学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所以抓育人质量、多培养人才、出好人才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牢牢抓住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反复强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生命线,谁具有良好的师德,教出好的成绩,谁就是好老师、就是名师、就是学校的功臣。谁就应该受到表彰和奖励。十佳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推荐都是依据教育教学质量,年度考核也是依据教学质量产生优秀。今后,我们仍然毫不动摇的坚持在良好师德的前提下,“以教学质量论英雄”。
二、优化教师队伍
我们的做法是:
⒈中心校抓住一切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多的派教师学习,把新的思想、新的课改经验、新的教育理念带回来,迅速传达,使全体教师达到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
⒉领导带头,领导干部全部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而且成绩必须突出,真正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对教学质量连续两年在底部徘徊的个别干部免职调岗。
⒊从师德、教学、班主任三方面充分挖掘并树立本校的典型,利用寒暑假学习班的机会,介绍经验,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学习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经验。
⒋学校不仅为老师订阅大量的教学资料,还鼓励教师每学年至少订一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刊物,互相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⒌抓教师的下水作业。每学年初,教师聘任完后,学校将近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试题、中考试题发到任课教师手中,逐一答卷,并认真总结。对学生的单元达标试题、随堂练习,教师必须全做。
⒍合理搭配教师。中心校立足于本镇实际,把教师按小学初中、低中高年级,不同年龄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⒎落实全员聘任制。学年初,各校定岗定责,学校首先将每科的带头教师分配到各级部,并特别侧重起始年级。再由学区校长、级部主任为主吸收党员代表、教师代表组成聘任委员会,依据每位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成绩进行聘任。对于落聘人员,有中心校统一调配工作岗位。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⒈学校开辟“教师风采”、“明日之星”等专栏,宣传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三好学生的事迹,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激情。
⒉抓好国旗下讲话、宣誓教育等活动,要求学生跑操宣誓,严肃、庄重、嘴到、心到。
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室中挂名言警句、行为规范及学生动手制作的激励性图片与标语。宿舍文化丰富实用。
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每次考试后都对进步快、成绩突出的学生、教师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校园中公布学习标兵、优秀同学、进步之星等。
⒌抓考风。每次测试我们都像中考一样,按照要求编排考场,教师签订责任书,学区之间、两处初中对口监考,统一阅卷,每一个环节责任明确,要求严格,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大大促进了教风与学风。
⒍强化时间意识。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提高,主要是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杜绝加班加点和加大学生作业量的现象。
⒎不仅抓尖子生、边缘生,更加注重学困生。分类建立档案,跟踪管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落实固生责任制,责任到人,减少学生流失。
⒏抓投入与使用。今年我镇又投入万元上多媒体教室个,其中瓦店初中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使用率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工作注重过程管理,避免出现遗漏环节
每学期开始,各学部明确分管领导、级部主任、班主任的职责与要求,定期分析总结。
⒈第一周:熟悉学生,提出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总体目标,师生迅速进入状态。
⒉第一月:结合学情调查进行分析总结,严格落实查失分、纠错、讲评、跟踪练、制定新措施等环节。
⒊期中考试后:开好三个会,即级部会、班级教导会、学生会。学校对评选的优秀班级、学习标兵等进行表彰。
⒋学期结束:根据考试及考查成绩,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总结,看班级、学生的进步,教师写出总结,把经验总结出来,把问题查摆清楚,并明确改正措施
。
⒌教学过程中,注重抓课堂的优化、单元的检测,不留传授知识上的空白点。
五、持之以恒抓协作、抓竞争
⒈学校间两处初中,六个学区间业务交流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统一组织听观摩课、公开课,集体进行评课,共同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课堂效益。组织联考,通过考试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反馈,资料通用,信息畅通,达到校与校之间各科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同时各学科进行校与校之间的竞争。为我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教师之间。只有发挥集体的优势,才能使教师队伍整体上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科教师之间的协作尤为重要。我们建立起促进同科教师协作的量化机制,采取同级部、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教学成绩、个人教学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捆绑评定办法,量化教师教学成绩,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师之间的竞争又激发了工作热情。整体提高了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科学的评价教师
一学期一次的量化,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我们的做法是:德能勤绩综合考评,突出看成绩,成绩分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年度发展,看教师的进步幅度,二是同科捆绑,看教师协作,三是同科成绩比较看成绩大小。
各位领导,老师们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速公路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为交通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活力。高速路段的增多,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面对被破坏的环境以及单调的路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化的作用。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了高速公路的绿化建设。对于公路的绿化,现在认识到它不仅美观而且也是保证安全的措施之一。通过本文关于绿化作用的讲解,希望能引起人们对绿化的重视,以及对绿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高速公路绿化的作用
1.1修复周边地区的环境
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的植被及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公路的绿化是对植被进行修复的一种措施。不能在建造项目的同时以破坏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平衡为代价,所以在此同时,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采取人工措施对大自然进行再造,确保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公路的绿化就像建设了一道屏障,有效的降低了噪音同时利用绿化的装饰作用遮挡垃圾场或是固定松垮易坍的山体,采用这些方式保证路段与景观的美观协调,使人们在行车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
除此之外,周围人们的生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原来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生活污水及垃圾的排放不当,就会严重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遵循生态原理的公路绿化,在这种状况下,对环境的修复有着极大作用。保持原有生物的习性,因地制宜,从而保证环境的稳定与平衡。所以绿化对高速公路的周边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改变原有地区的植物配置
在选用植物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当地生态结构。乡土植物的引进具有方便管理、成活率高、费用低等优点,在保证不降低原有地区生物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乡土植物是最佳选择。可以改变原来地区生物的演变方向。可以充分发挥有些植物的优势,在进行绿化的同时也能对当地环境起到促进作用。之所以进行植物间的配置,就是为了把各种植物的优点综合到一起,形成互补,使当地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1.4 公路绿化环节交通污染
绿化植物的作用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能降低噪音,减轻振动,还可以对一些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减少灰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有害气体对人们身体的威胁。根据有关数据分析表示,绿化植物能够有效减轻噪音、过滤路表的油污及有害物质。这种过滤作用缓解了对周边农田及水源的污染,降低交通污染程度。所以在车流较大的高速路段实行绿化,可以降低空气的污染,为司机及乘客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可以给外来旅游的人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对以后城市的旅游业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5保证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的绿化带,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可以诱导行驶车辆、作为提示的标志、防止眩晕还可以对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进行缓冲,以降低事故对人员及车辆的伤害。另外,遇到大风暴雨及大雪天气也可以减少路面的危险。
1.6带来了经济效益
绿化植物保护了路面免受大风大雨的冲刷作用,也就降低了对公路保养的成本。根据测定,树木的枝干可以有效截留住大自然降水的五分之二左右,这就大大减少了地表水流,也降低了水流速度,对公路的地表及路基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现在公路的建设成本都比较大,养护费也很高,所以公路的绿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如何进行高速绿化
2.1进行中央分隔带
在高速公路中,驾驶员与外界景观间的距离是最近的,所以景观的好坏对于车灯眩光有着很大影响。在公路的分隔地段,往往会出现土层太薄、严重污染及排水设施差等问题,所以在选择灌木时,要优先选择高大且易在贫瘠土地生长的灌木。在种植的时候要注意间距,保证防眩的同时,实现花与灌木间的搭配,做到既美化景观又保持水土。
2.2实行两侧绿化
实行公路两侧绿化,改善了沿途单调乏味的风景。在保证树木的影子不对车辆行驶造成安全威胁的同时,通过树木间的围合,有充足的绿量,对于长途行车的人来说,有利于缓解疲劳。所以注重双向绿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3加强边坡绿化
边坡绿化是边坡与路基稳定的保证,降低坡面被雨水冲刷的可能性,吸收灰尘及有害气体。所以在进行边坡绿化的时候,要根据土质及高度来选择单一植物防护或者是绿化与防护相结合。保证人工的绿化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达到满足人们需求和发挥其生物功能的目的。
2.4 关于立交区与互通区
2.4.1土壤是植物良好生长的保证,在进行植物种植的时候要注重土壤质量、土壤管理是否科学,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试土壤的持水性、孔隙度和酸碱度等特性。所以在进行栽种时要提前把这些因素考虑清楚,以防因土质不合造成植被的死亡浪费。
2.4.2对于植被的种植位置要明确,突出各个标记,种植槽和种植穴的位置要标明,做好提前预防以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种植槽及种植穴的挖掘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实行科学栽种为植物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对于植物的成活率就有了很大的保证。
2.4.3选择苗木也很重要。充分了解苗木的根系法语、株型、高度、品种、土球大小以及冠幅后,选择与设计要求相适应、没有损伤、生长健硕的苗木。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三、建议
3.1加强对本地的宣传
在沿途绿化中,可以在边坡或者公路两侧的石壁上刻一些温馨字样,让沿途疲劳的乘客或是司机有一种亲切感,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同时在一些具有旅游性质的路上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让外来人员对当地有更好更充分地了解。
3.2实行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这一阶段是在施工结束后应该进行的一项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以让我们了解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对于绿化工程的验收人员要掌握各个阶段的详细资料,对工程进行的过程要有充足的把握。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满足要求。
3.4 加强对绿化的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对苗木的顺利成活、生长态势以及生长状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即使前期的施工质量好,苗木也顺利成活,但是如果后期对此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最后的成活率不会很乐观。所以在后期的维护中,要遵循刚开始的设计,加强对苗木的管理,从整体上使园林达到最佳效果,这样才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公路也越来越多。虽然公路绿化在不断进步,但是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负责人要保证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不能只顾眼前而忽视长远利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高速绿化,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苗木进行栽种,做到因地制宜,在高速路段建立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王记平,程园. 高速公路绿化模式分析及综合效益研究[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0(Z1)
近几年来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从拓展着眼,从规范入手,我市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业和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公民依法维权,在保障司法公证、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市现有律师事务所5家,执业律师38名;公证处1家,执业公证员5名;基层法律服务所26家,法律服务工作者92名;法律援助中心1家,法律援助律师(工作者)和志愿者207名;司法鉴定机构1家,司法鉴定人4名。
1、律师成为法律服务主角。全市律师积极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主动介入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园区建设、拆迁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等领域,已成为法律服务业的主体力量。20__年我市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81家,办理各类诉讼及893件,避免经济损失1.6亿元,实现业务创收551万元。律师参政、议政的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有1名律师担任扬州市人大代表,2名律师担任__市政协委员,6名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
2、公证法律服务成绩显著。20__年办证9587件,比20__年增长14%,其中涉外和涉港、澳、台公证3187件;公证业务收入达350余万元,比20__年增长18.9%。20__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公证处”称号,20__年荣获扬州市公证工作第一名。
3、基层法律服务作用独特。基层法律服务主要业务市场是面向农村。20__年全市基层法律服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834家,其中担任镇政府、事业单位、村居委会321家,开展各类业务1804件,避免经济损失4234.2万元,实现业务创收198.4万元。
4、法律援助事业迅猛发展。20__年我市率先在扬州建立起法律援助市-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援助体系。20__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26件,比20__年增长41.7%,340名受援对象满意率100%。20__年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规范与质量检查活动先进机构,今年6月又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5、司法鉴定逐步走向规范。20__年元月我市在市人医成立司法鉴定所,进一步规范我市法医临床类司法鉴定服务行为,初步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自成立以来完成法医临床鉴定近300件。
二、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市法律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法律服务业在发展进程中暴露出的以下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法律服务组织机构规模偏小。主要表现为:从人数上看,每家律师事务所平均不到10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人;每家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到4人,都属于小型所。从执业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我市为万分之零点三六,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分之壹点零八。我市法律服务组织机构规模偏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的法律服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与我市经济水平不相适应。
2、法律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以律师为例,我市执业律师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下的6人,占律师执业总数的15.38%,其中还有高中学历1人,且非法律专业3人。从律师业务来看,律师们还普遍缺乏专业化发展意识和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措施。不少律师出于“生存”需要,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或其他类型的案件,几乎是有什么接什么,接什么做什么,把自己塑造成“万金油”律师。从总体上看,我市法律服务队伍素质不够高,不仅表现为学历偏低,而且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化程度低,外语能力不强,尤其是涉外涉新人才不足。
3、法律服务服务渠道窄。目前我市法律服务机构有12家集中在城区,占到35%以上,其他22家法律服务机构(全是法律服务所)分布在12个乡镇。法律服务所因改制被推向市场,竞争加剧,不少法律服务人员流失,现有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比改制前减少35%以上,平均每镇服务人数不到6人。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布局不合理,服务渠道窄,基层法律服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法律服务需求。
4、法律服务管理手段弱。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我市作为县级市,其法律服务管理权限仅限于对法律服务人员批评 教育、调查上报,对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没有行政处罚权,只能管事,难以管人,管理手段软弱。
三、对我市法律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市法律服务工作要创新发展,提高水平,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构建统筹规划、政策扶持、秩序规范、管理科学的法律服务体系,适应建设“ 法治__、和谐__”的奋斗目标,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法治意识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1、统筹规划,优先发展。一是提高认识。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律保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及发改委、商贸局等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二是科学规划。发改委、商贸局等相关部门应以前瞻、发展的眼光和科学、务实的态度,将法律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司法行政部门应结合法律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高质量、高起点编制好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三是优先发展。市委、市政府要及时听取有关法律服务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法律服务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法律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位置上。
近年来,青田中学围绕“千方百计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千方百计提高侨乡学子综合素质,千方百计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更好人才”这一指导思想,加强管理、提升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每一年上一本线和本科线的人数,都在逐年增加。上一本线112人,上本科线376人。随着高考成绩的进步,社会声誉明显改善,扭转了以往曾经有过全县初中毕业生前100名,只有十几名留在青中就读的尴尬局面,近两年来全县初中优秀毕业生选择青中就读的前100名都超过了90人,前200名达到180人左右。青田中学初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在新的学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青田中学将以贯彻落实本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立足当前较好发展态势,提倡有效教学,推进教育创新,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效益,坚持不懈做好“质量”文章,全力打造满意青中。
一是带好领导班子抓质量。我们坚持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率先垂范,保证工作时间,保持工作激情,鼓舞教职工信心。我们要求班子成员带头确定高标准目标,向教师承诺,让教师监督,与教师比拼,着重比拼“抓质量”的工作时间,“抓质量”的工作激情,“抓质量”的工作业绩,进一步营造“抓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好教师队伍提质量。在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的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营造“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形成“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教师文化。积极为教师创造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精心搭建教师成长、成才的平台。鼓励教师跳出青中看青中,扩大视野,坚定信心,敢于参与全市、全省竞争,大力推进青中在全市、全省位次前移,晋档升级。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3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全面贯彻。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点。体育课的另一特点是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较多、较为明显,比其他课程提供了更多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另外体育还包括身体形态和动作的健美等有关美育的因素。强调锻炼身体的效果,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培养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这是现代中小学体育课发展的一般趋势。
课的类型是根据具体教学任务来划分的。由于体育教学任务较复杂,而每课的时间有限,形成课的多种类型。一般分为下列5种: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各部分的教材顺序、组织教法和时间分配等。在体育课中,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活动。有机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也有一定的智力活动。因此,体育课的结构不仅要遵循人的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遵循生理机能活动的规律。生理机能活动的规律,一般分为上升—稳定—下降3个阶段,它反映了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总趋势。
根据上述两种规律,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上述课的3个部分是体育课的基本结构,至于每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则因课的具体任务、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人数,以及作业条件(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课的基本结构的一致性和具体结构的多样性的统一,就构成了一节体育课的完整结构。为了加强组织教学,小学体育课也可把准备部分分为“开始”和“准备”两个部分,而成为4部分结构的课,它和3部分结构的课没有本质的区别。当前一般都采用3部分结构的课。但有的国家体育课的结构则没有严格的划分。
分组教学是在体育课中把学生按年龄、性别或健康状况和身体训练水平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组教学可分为:分组不轮换是在体育场地、器材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各组都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顺序进行练习,它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教材的顺序和运动负荷,灵活地掌握教学时间。但这种形式不适于一个班学生较多,场地、器材条件较差的学校。分组轮换是在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的教材,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学习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使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但是这种形式,教师不能全面地指导学生,不便合理安排教材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各组的运动负荷也不能都符合逐步上升的原则。
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一节课教学活动的时间,一般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这5项活动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核心是学生做练习,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体育的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其他各项活动都应围绕并有利于学生做练习。研究课的综合密度,在于最有效地、合理地使用上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情况复杂,各项活动中什么算是不合理的运用时间,难以判断和掌握。实践中一般不去严格区分哪些是不合理的运用时间,而是客观地把5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求出其比重,供教师改进教学参考。专项密度是指课的某一项或两项活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课的运动密度(练习密度),用公式表示是它和课的运动负荷有密切联系,通常所说的体育课的密度,就是指课的运动密度。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密度,一般以20~30%为宜,在适宜的条件下,高于这一标准更好,但不要单纯追求运动密度。
运动负荷指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学生的生理变化。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运动的数量和强度这两个基本因素所决定。运动的量是指练习的次数和延续的时间,练习的总距离和总重量等。运动的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的程度,一般以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负重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跨跃的高度和远度等来表示。运动负荷应根据运动的数量和强度来综合评定。同时,动作的质量(即动作的规格要求)对运动负荷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课的运动负荷应适当,过小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健康。
课程计划: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助于全面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克服教学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便于及时地检查和总结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贯彻全面锻炼身体的原则,注意教材之间的纵横关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条件来安排教材。教学工作计划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即把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合理地安排为两个学期的教材,并确定各项教材的教学时数、考核项目及其标准。
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即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地安排每学期每次课的具体内容。为了使各项主要教材有系统地进行教学,还可制订按项的单元计划,提出该项教材的教学任务,和每次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它是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一种辅助计划。
③课时计划(教案),即根据教学进度和单元计划所提出的内容,确定上课的具体任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选择相应的组织教法。
体育教学工作的考核,是为了考查和评定学生体育课的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教学工作考核包括以下3种:
①平时考查,即在平时教学中随堂进行的检查,一般以检查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为主,适当注意所达到的成绩。
②定期测验,即根据教学进度计划所规定的考核项目、时间和标准,对全班学生组织的测验,一般以测验成绩为主,最好采用竞赛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定期测验的项目每学期以3~4项为宜,应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相结合,并在学期初就向学生公布考核的项目、标准和时间,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和锻炼。
③成绩评定。体育课的成绩是根据平时考查和定期测验的成绩综合评定。按教育部规定,全学期缺课超过体育课总时数1/3以上者,不予评定成绩。学生体育课的成绩,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体质情况,但又不能完全代表学生体质的好坏,因此,它只能作为体育学科的学习成绩。
除了体育课的考核外,还应对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脉搏、血压、身体的一般素质及其他健康状况,每年进行1次测量检查,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体质状况,并把测量检查的记录和评语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册送家长查阅,以引起家长对学生体质的重视。
二、体育课上的热身运动
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
1、头部运动。1拍低头、2拍仰头、3拍头左歪4拍头右歪。5至8拍头绕环
2、扩胸运动。1、2拍双手握拳胸前平屈向外扩,34拍手臂伸直向外扩56拍同12拍78拍同34拍
3、振臂运动。12拍左手上举右手下举向后振,34拍换右臂在上左臂在下
4、体转运动。可以直接双腿开立不动。双手胸前平屈左右转,也可以转体击掌
5、涮腰。也就是腰部绕环。双手上举,腰部往上,由前向左再向后再向右再向前,以腰部为轴甩一圈
6、弓箭步压腿。
7、测压腿
8、踝腕关节运动
三、上好体育课要注意什么
第一,课的内容要科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及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使教学内容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就一堂课而言,也应尽可能使内容全面些,有上肢活动也有下肢活动,有速度练习也有力量性练习等,避免一堂课全是一个内容,甚至几次课连续上一个内容,使学生局部肢体负担过重,也不利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练习内容手段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年龄特征,如过重负重练习在年龄小的学生就不适宜。
第二,注意做好准奋活动:正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学锻练前,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预先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提高神经系统指挥协调能力,加速血液循环及提高肌肉温度,使得正式锻炼时身体容易适应,是提高课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准备活动要有一般活动内容,也要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一些专门性练习。
第三,重视做好整理活动:课结束前的整理活动,对加速疲劳的消除,促进体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做好。
第四,运动量要合理:如果课的运动量太小,锻炼后对身体各器官影响太轻微,这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过分疲劳,一方面影响健康,另外也使恢复过程延长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运动量一定要合理,一般以平均心率能达每分钟120—140次(或130—150次/分)为妥。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项目而有所差别。
第五,注意课的组织:课组织得好,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如投掷时组织不好就易出伤害事故。在进行器械体操等练习时,还要加强保护措施,预防脱手受伤。
第六,注意衣着鞋袜:上体育课衣服要合体,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硬底鞋,衣袋中不要装钥匙、铅笔刀等硬物,以免意外。
四、几点要求
1、正确认识体育课的地位价值
阳光体育,国家使命;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需要;生命健康教育(体质下降,竞赛担心);生存技能的培养。
2、客观反思体育教学中的得失
(1)首先它是一节课,而且别把它当副课(每天锻炼一小时,四节体育课)。不能掐头去尾四不像。
(2)体育老师的认识要跟前跟进。不是玩耍,不得挤占,不是教师的自我放松课,不是自由无序无计划。
(3)我们的体育课状态。自由无序的玩———失控;师生脱节———各玩各的;玩手机,抽烟、谝谎;缺基本步骤、课堂结构、教学计划、目标任务、重难点、技术指导、运动技能技巧、课堂效果。
3、持之以恒做好今后的体育工作
(1)莫让其他人进入你的课堂,要是进来的话请带上听课记录;
(2)端正自己的上课与教学习惯。管好学生,教育好学生,训练好学生,体育好学生。运动安全。
(3)坚决杜绝上课陋习。拿电话手机进课堂;穿大衣正装皮鞋高跟鞋进课堂;上下课环节省去略去;活动放松环节没有。
(4)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和学校发展。学校特色内涵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与运动习惯培养;令行禁止习惯养成。
(5)提倡专业体育老师上体育课公开教学。
自“五五”普法以来,国家粮食局按照全国普法办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的精神、要求,根据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工作的新特点和各阶段的中心任务,及时安排和部署“五五”普法的相关工作,加强了对全国粮食系统普法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积极调研和解决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国粮食系统行政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粮食流通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一、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确保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成立“五五”普法领导小组。“五五”普法启动后,为确保普法工作的有效落实,国家粮食局及时成立了“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由分管法规和党建工作的局领导为组长,政策法规司相关同志为成员,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同时在政策法规司设立普法办公室,具体负责“五五”普法的日常工作。地方各级粮食部门,如广东、新疆、天津、湖南、安徽、江苏等省(区、市)粮食局也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负责普法工作的处室和单位,保证了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
(二)制定粮食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根据“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的要求,结合粮食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局制定了《全国粮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对五年内粮食普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同时,根据每年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印发的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结合粮食流通工作的重点,制定年度粮食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对每一年的普法工作进行安排,确保了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各地粮食部门也按照地方法制办和我局的部署,制定了年度普法的工作要点和重点。
(三)加强对“五五”普法验收工作的领导。今年是“五五”普法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检验“五五”普法成果的一年。根据、司法部和你办对“五五”普法验收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局及时下发了“五五”普法验收方案,制定了验收指导标准,并到有关省份实地了解“五五”普法验收的情况,督促各地做好验收工作。各地粮食部门制定了详细的验收方案和标准,采取实地检查、听取汇报、审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验收工作。安徽省粮食局制定了“五五”普法考核检查方案,实行中期检查评估,期末考核验收。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安徽省粮食局对全省17个市局进行全面检查,对23个县级局和部分省局直属单位进行了抽查,并对“五五”普法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
二、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
(一)建立了公务员法律学习、培训和考核制度。各级粮食部门都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注重发挥领导干部讲师团作用。如天津市粮食局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安排》,每年安排两次法律知识学习,组织处以上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在公务员招聘过程中增加法律知识考试,并作为录用的标准之一。注重对公务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组织了《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行政复议法》、《中央储备粮管理条(来源:文秘站 )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及行政执法内容的培训,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奖励和提职的重要依据。广东省粮食局举办了全省粮食系统法制培训班,建立了干部学法考核登记制度。安徽省粮食局组织机关公务员参加省直机关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和依法行政培训,开展了粮食流通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活动,在“五五”普法期间,两次组织全省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进行考试,检验和巩固普法效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局建立了干部法律知识考核和奖惩制度,并组织全区粮食系统干部参加区普法办组织的公共法律考试,以巩固学习的成果。
(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普及法律知识。“五五”普法以来,各级粮食部门广泛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大众媒体,通过在报刊上刊登法律 学习心得、通过网络解答社会各界有关粮食法律和政策的咨询、举办记者招待会和电视大赛等形式,广泛进行普法宣传。结合世界粮食日、“12.4”法制宣传日、宪法宣传月、安全生产月、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周年纪念日等,采取挂横幅和标语、张贴宣传画、文艺汇演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购买和发放相关的法律学习资料,并对有关粮食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汇总和编辑。邀请法律专家和教授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播放法制讲座录像,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和其他法律短片。
(三)大力宣传《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政审批行为的重要法律,全国粮食系统把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作为进一步转变职能、推进依法管粮的重要内容来抓。国家粮食局成立了贯彻《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编印了《贯彻行政许可法知识读本》,邀请了国务院法制办曹康泰同志做行政许可法专题讲座,举办了国家粮食局机关行政许可法知识问答,并在全国粮食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邀请了国务院法制办的两位同志做《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专题讲座。各地粮食部门对这项工作也很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这些活动的集中开展,加深了机关干部对该法的认识和理解,对规范粮食行政许可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深入开展《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两部粮食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这两个条例是规范粮食流通活动的重要法律,也是粮食部门依法管理粮食流通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自两个条例颁布之日起,我们就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是开展《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普及宣传工作。在国家粮食局政府网站开设专家论坛,邀请国内知名的粮食专家就条例的立法背景、重要意义、主要内容等谈见解和体会。举办了条例培训班、条例知识60问、条例颁布一周年知识问答和征文活动,邀请国务院法制办胡可明同志作条例讲座,编写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读本》,使条例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广泛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条例出台后,我局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条例的通知和条例学习宣传提纲。召开了全国粮食政策法规工作会议,对学习贯彻条例进行了部署,并对各地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举办了由各省粮食局负责同志参加的学习贯彻条例研讨班,组织编写了条例辅导教材。为推进粮食行政执法,举办了3期粮食行政执法培训班。各地粮食部门按照我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意见和方案,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甘肃、江西、青海、新疆等省(区)粮食局开展了条例宣传周(月)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局还把条例译成维吾尔文,在维文版报纸上刊登,并组织了3期条例培训班。北京、河南、四川、安徽、山西、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粮食局组织开展了条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等学习宣传活动。江苏省粮食局举办了全省各市、县(区)粮食局长培训班,并对全省从事粮食收购资格许可业务的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安徽省粮食局结合粮食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对市、县500多名粮食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考试。四川省粮食局还对全省13700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条例及配套政策的培训。
5月,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我局组织开展了大型的条例宣传和贯彻活动。向各地粮食部门印发了条例的宣传画,在粮食批发市场、超市、商场、大型粮食购销企业、加工企业张贴宣传。举办了条例一周年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全国29个省(区、市)粮食系统的干部职工以及社会人士提交了64493份答卷。举办了以“依法管粮,放心消费”为主题的“国粮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电视大赛,6个省的代表队入围了大赛决赛。同时我们还在《粮油市场报》上开辟专栏,连续刊登了一组反映条例实施情况的文章。各地粮食部门也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安徽省粮食局发放了2万册条例宣传册,并在全省粮食展销会搭建展台,进行宣传。湖南省粮食局与省政府法制办联合举办了新闻会,以记者访谈、知识问答等形式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广泛宣传条例。江苏省粮食系统印发宣传手册9.5万多册,开辟宣传橱窗1153期,张贴宣传资料3万多份,使用宣传车553次,利用电视广播211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局抽调业务骨干送法下基层,既对条例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又对基层执法人员、企业职工和个体粮商进行条例内容的培训。甘肃省粮食局向各地印发宣传材料30多万份,接受宣传教育的人数达到了200多万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使社会各界特别是粮食部门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了条例的主要内容,提高了他们依法行政、依法经营的意识。
三、“五五”普法取得的实效
经过五年来的普法教育和宣传,全国粮食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粮食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粮食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粮食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逐步增强,公平竞争、活而有序的粮食市场氛围正在形成。
(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风气逐步形成,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近年来,我们接到了许多法律咨询电话和信件,有粮食行政管理机关的人员咨询相关法律条款的理解和运用的,有企业职工咨询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还有咨询如何处理与行政管理机关之间的冲突的。这表明,随着法制建设和普法工作的推进,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观念正在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法律已经成了处理各种纠纷的有力武器。
(二)粮食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增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之前,粮食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粮食流通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我们结合《行政许可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两个条例进行了重点宣传,使机关工作人员明确了法律赋予我们管理粮食流通活动的职权,明确了哪些事情应该而且必须做,哪些事情应该交由市场去调节,在履行职责方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同时,注重程序法的普及,避免因程序不当影响行政管理的效果。经过普法,粮食行政机关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中能自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行政职能,实现了管理方式由主要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的转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促进了粮食流通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法律宣传,广泛普及和宣传了国家宪法和其他的法律法规以及粮食专业法,在全社会营造了知法守法、依法经营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粮食流通活动的有序开展。种粮农民了解了国家的粮食法 律和相关政策,在购销活动中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粮食消费者学到了辨别粮油品质和等级的方法,从而能够更放心地消费。粮食企业提高了合法经营的意识,自觉遵守国家关于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运输等的相关要求,建立粮食统计台账,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加快了企业改制的步伐,依法妥善处理了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粮食购销活动中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发挥主渠道作用。粮食行政管理机关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依法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减少了因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各种摩擦。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运作和谐的粮食流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四、当前普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结题报告的种类很多,从写作上看与研究的方法有关,如常见的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等。主要根据课题类型和读者对象进行选择。如果为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刊物上发表,一般采用论文的形式;如果是向上级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则采用研究报告的形式。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
1、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在课题研究结束后,把研究的工作过程(怎样研究过来的)和结果向评委做汇报,主要写清楚研究过程。它是对几年来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回顾,是年度进展报告的总结提炼。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课题成果的代表作;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变动情况。一般在3000字以内。
2、研究报告
通过对一定教育现象的研究,说明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揭示出哪些教育问题,有哪些创新。在研究报告中要体现出问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一般在5000字以上。
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的主要区别是:工作报告说明的是课题怎样研究的,研究报告说明的是课题研究了什么。二者比较起来要以研究报告为主,它是属于研究的成果之一。
二、工作报告的写法
工作报告应该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尤其是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忠实的记录。它要综述该课题的来源、宗旨目标、研究过程(开题和各阶段的时间、工作进展)、主要成果(发表还是采用)、还存在哪些有待继续研究解决的难题以及今后的建议与展望。
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在写作上的要求是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写清楚过程就可以了。字数要求在1000——1500字。
它主要的内容有六点。
1、写清课题名称、批准文号、研究历经的时间、完成了什么研究成果、分几个问题对课题进行研究的。2、按课题任务和性质组建了什么样的课题组,是个人研究还是多人研究,列出所有参加者的名单。3、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4、课题研究的步骤,采取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5、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什么。6、研究的意义,有哪些创新。
三、研究报告和研究方案的关系
研究方案是是课题起始阶段写的,描述未来研究全过程的蓝图;研究报告是课题结束阶段写的,描述研究已经进行的过程和结果。前者展望未来,后者回顾过去。它们在结构和表达上有区别,也有相同点。
研究方案中充满了未知、探求、设想,以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构想为主。研究报告中已有某些答案,以问题的解决为主。
对研究方案中没有变化的部分或得到证实的部分,可引用到研究报告中。这样,将节省很多时间。同时,如果研究方案与研究实施过程、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则说明方案的制订是有问题的。
四、研究报告的写法
研究报告是整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理论核心,也是课题的价值所在,研究报告的结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推广价值。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报告的编制,做到科学的化、学术化。
撰写研究报告,可以组成“写作小组”,由他们拟出“报告的详细提纲”,提纲经研讨通过后再动笔写出初稿,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后,再成定稿,从而提高报告的质量。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1、研究报告的要素
由于研究报告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是以把事情表述清楚为目的,不一定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但报告的基本要素应该具备,也就是以下几个问题要介绍清楚。
①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
②是谁做的(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③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
④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
③做得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
⑥讨论或体会(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⑦参考文献(如果是网上查寻的,应注明网址)。
2、写作说明
(1)题目
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题目要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吻合,切忌选题过大,亦不宜太长(可加副标题)。(就本次研讨的课题来说,名称是有问题的)
(2)研究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
(3)目标
课题的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详细,但又必须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的理论价值。
(4)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了何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如何确定的。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对研究的变量是如何测量和控制的。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5)研究结果或结论部分
结论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或课题假设给出一个答案。表明通过研究,你在理论上有什么新的认识,发现了什么新的规律,这些理论价值的
社会认可程度:在操作层面上总结的新模式、新方法、新对策等被实践检验、社会认可或某些权威机构科学认可的情况。使鉴定者感到你这个结论有科学性、有可信度。
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报告的主要(核心)部分,也是一项教育科研的价值所在,它将决定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要客观、真实地对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理性分析,用数据说话,以事实证明。
(6)问题讨论
提出值得讨论和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与本课题有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重点的问题。值得与同行商榷的有关问题等。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
(7)附件或附录
课题组人员名单、调查数据、问卷等;
(8)参考文献目录
在这一部分,可以对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资料注明其出处来源,以备读者进行查对。参考资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
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在管理工作中,历来都强调对学生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忱关爱,把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这个要求经过无数次地重复以后,已经化为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实践证明,这个要求是切合实际的,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学生也是行之有效的。笔者以为,我们对学生管理的基本方法需要反思,以求共识。
一、关于严格管理
(一)“严”的理念
在人类的管理活动中,一般都会提出严格管理的要求。这不难理解,因为管理不严,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状态,就意味着废弃管理。在我国古代有“慈不带兵”的说法,也指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由于军队组织的严密性,要进行作战或救灾等特别任务,所以它的管理必须严格,必须做到高度的集中统一,否则,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学校不是军队,管理上有不同的特点,但不能因此就放弃严格管理,尤其是高职院校更是如此。我们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把严格管理记在心上,喊在嘴上,勤在手上和腿上,确实费了不少心,尽了不少力。由于用力过多,我们可能会出现身心疲惫,意志松懈,以至在某一时段、某些环节放弃严格管理的理念,导致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给自己留下深深的遗憾。由此看来,严格管理说说简单,要真正做到不是一件易事。
(二)“严”的方法
严格管理具体表现为方法,方法不当或不够细密,就会出现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在严的方法方面,我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六点:
1.严而有规,制度约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让他们懂得守规矩,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规矩大的方面是指国家的法律,小的方面是指学校的管理规定,这是不允许违反的。我们要强调的是,在要求学生遵守上述法纪的前提下,还应该将法纪要求与班级的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提高觉悟、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出《班级公约》,让大家来共同遵守。这里应注意三点:一是《班级公约》的制定一定要具体化,有可操作性,切忌抽象、空洞,做不到的内容千万不要列入。二是《班级公约》应该包括奖励和惩罚的内容。以便在执行的过程中,奖励先进,惩罚后进,让大家都受到教育。三是《班级公约》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并及时进行考评和总结。
2.严而有理,以理导行。具体做法:一是通过主题教育形式,进行舆论导向。学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明方向、倡新风、除陋习、扬正气”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生遵纪守法起。班级也应该通过主题班会形式,以事说理,以事说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二是个别谈话,讲清道理。学生守纪的情况各不相同,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之中,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开展个别谈心活动,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觉悟,认识守纪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需要经常做、反复做的工作。三是抓好违纪突发事件的处理。这是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一方面,是教育、处分当事人;另一方面,是教育全体学生,让大家看到违纪的不良后果,从中起到强化舆论导向的作用。四是注意与家长的联系,形成管理的合力。高职学生疏于守纪,不好的行为习惯难改,仅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家长的力量,请他们帮助教育、督促。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因此,我们在向家长反映学生违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会被学生认为是“告刁状”,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能守纪,好心办成坏事。
3.严而有情,以情促行。人不仅是理性动物,也是情感动物。因此,我们的管理活动在坚持严格要求的时候,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投入,做到以情感人,以情促行。严而有情的“情”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温情。我们在讲守纪的道理时,不妨注入一点温情。说明之所以要严格管理,都是为了学生,在此基础上,具体说明违纪的害处。这样做就会产生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感化作用。二是激情。对学生中出现的违纪的倾向性问题和严重违纪的突发事件时,我们的情感表示就不应该是温情脉脉,而应该是当头棒喝,严肃警示。这种激情如夏雷发馈,它对当事人麻木不仁的神经可以起到及时的警醒作用,在心灵的震颤中意识到纪律的存在。
4.严而有恒,持续一贯。这是讲严格管理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是一种永不懈怠的坚持精神。能否做到严而有恒是对我们意志的一个现实的考验。要注意两点:一是体现全程管理的理念,把严格管理的要求贯穿管理活动的始终。二是既要重视平时的点滴养成,更要重视关键环节的管理。同时,要特别注意在关键环节提出要求。这些环节在时间上特指入学和离校这两个时段,在事项上特指安全、考试等环节。
5.严而有范,以身作则。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古人也讲:“己不正焉能正人。”高职的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尚未成熟。他们的成长进步,需要有人示范。为此,班主任就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实践表明,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可以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积极效果。
6.严而有度,适可而止。唯物辩证法强调“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把握它的限度或分寸,“过”或“不及”都不好。具体说有三个要求:一是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在这个限度内进行管理是合法的,超出这个限度去管理,看似严格了,但它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严格管理。二是在严格管理的时候,不要忘了爱护学生。严格管理的动机是出于对学生的爱,而不是整治学生,使他们成为被驯服的羔羊。我们要牢记管理的目的,不要使严格管理变了味。三是讲严格管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要求一刀切。学生是有差异的,后进学生的成长有一个过程,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只能是从实际出发的适度要求,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指望一次性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二、关于热忱关爱
(一)“爱”的理念
什么是爱?一般认为,爱体现为奉献精神。有人这样说:想的是“索取”,那不是爱;想的是“奉献”,这才是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美妙的诗句,是对爱的讴歌,也道出了爱的真谛。教育是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也是爱的事业。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一些年长的班主任,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中真情付出,对学生无微不至地体贴关怀,这份爱难能可贵,也令人感动。但严格说来,这还不能准确体现师爱的本质。师爱的本质和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这是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日常生活中,师生像朋友一样谈时事,谈做人,谈学习,谈未来,在说服与被说服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弹奏动人而和谐的心灵乐章。
(二)“爱”的方法
师爱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这是需要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忽视这一点,以为对学生只要有爱心就行了,至于怎么做并未细想。事实表明,不掌握爱的正确方法,就不能有效的给予爱。具体说,应把握以下六点:
1.了解学生是爱的基础。师爱不是盲目的,它应该建立在对每一个学生全面、深入、客观了解的基础之上。班主任在接手新的班级的时候,要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学习状态等情况,熟记于心。这是我们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的前提,也为我们选准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创造条件。值得注意是,了解学生是一个需要反复做的事情。
2.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师生作为朋友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以尊重为前提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对他们的缺点和难处给予一定的宽容与谅解,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尊重学生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法律上,与我们老师一样享有权利,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管理活动中,我们切忌用居高临下的目光看待学生,也不能用管理中的话语权优势压制学生或用造成人身伤害的语言训斥学生。二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好学生很容易,难就难在我们要尊重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们应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特别要善待有问题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适度的宽容;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自身价值,并以发展的眼光帮助他们鼓起自信的风帆,与其他同学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
3.赞扬与期待是爱的基本要求。在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在他们获得成功或获得点滴进步时给予由衷的赞美,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有一份热情的期待,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形象地说明了期待的神奇作用。它的原义是:“积极肯定”可以让弱者变强;反之,“消极否定”只能使弱者更弱。这里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是一种人为因素,是来自外力的推助。把这种效应运用到教育上,就是这么个意思:如果老师预言某些学生将会出现特殊的好的行为时,这些学生就真的展露出老师所预期的才华;如果老师预言某些学生是不可雕的朽木,这些学生的表现就必将腐朽不堪。可见,老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班主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关心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情感上的期待,多给学生一些肯定,相信他能行,并使其真行,而不是相反。
4.构建和谐班级是爱的必要氛围。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实到班级,就是要构建和谐班级,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长期以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强调建设班集体的重要性,要求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使同学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健康成长。如果一个班级不和谐,师生形同路人,是谈不上爱的。从师爱传递的角度说,构建和谐班级应该注意三点:一是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家”的氛围。要通过主题班会、谈心活动等形式,帮助同学形成“家”的归属感,在班级这个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二是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促进身心发展。三是注意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班级墙报、壁挂等宣传应体现班级特色,使同学走进教室就能产生亲切感,并愉快地投入学习。
5.提供实际帮助是爱的重要环节。师生既然是朋友关系,当学生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作为长者的班主任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及时的切实的帮助。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入学前基本不做家务,有的从未叠过被子,入学后生活不能自理。对此,我们要及时给予指导。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做有心人,当天气出现冷暖变化时,要及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当学生生病时,要及时看望,重病要护送到医院治疗。当学生生活上出现困难时,要及时提供钱物的帮助。除了生活上对学生提供帮助以外,在做人和学习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就更为重要了。总之,细微之处显爱心,这爱必然感动并感化学生,成为他们成长进步的精神动力。
6.行为适度是爱的重要原则。师爱不同于母爱和父爱,更不同于保姆式的爱,而是教育背景下的朋友之爱。就是说它是有原则的,这原则就是不违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对学生热忱关爱过程中不要忘记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师爱只是学生进步的感化剂,还不是学生进步本身;师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进步,快乐成长,至于能否进步,还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来解决。所以,师爱要适度,而不是无原则的越多越好。如果不是这样,师爱就可能变成溺爱,甚至可能转化成对学生错误的姑息养奸。
三、关于“严”与“爱”的结合
(一)结合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矛盾双方的统一也即是联系,表现为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管理与热忱关爱这两种基本方法也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前面我们探讨了这两种方法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运用,主要是讲它们的区别,现在有必要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一些探讨,由此来掌握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1.“严”与“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一,“严”与“爱”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管理活动中,历来强调刚柔相济,恩威并用。现在强调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实际过程也正是这样。如果问:“对学生为什么要严格管理?”回答:“因为我们爱学生。”同样,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严”与“爱”两种方法还必须并用,不可或缺。可见,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都是我们学生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二,“严”与“爱”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实际过程中,“严”与“爱”并不能单独被使用,也不存在纯粹的“严”或纯粹的“爱”,讲严格管理必然要涉及到爱的目的,讲热忱关爱也必然涉及到“严”的要求。就是说,严中有爱,严是为了爱;爱中有严,爱通过严来实现。前面我们讲到严而有情,爱有原则,就已经涉及到两者相互渗透的关系,这进一步说明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其三,两者相互转化。实际过程是这样的:对学生的爱是管理的出发点,它转化为严格管理的过程,“严”的手段又是为了实现“爱”的目的或归宿。
2.“严”与“爱”相互制约,不可偏废。“严”与“爱”的联系还表现为相互规定、相互制约的关系。前面我们讲到“严”与“爱”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就涉及到它们的相互制约。具体说,这种制约关系表现为:“爱”制约“严”的目的,严格管理以关爱学生为目的;“严”制约“爱”的手段,热爱学生必然表现为严格的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77-01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研室是教学管理的基础组织,教研室主任是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创新、教研、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等教学关键问题,取决于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
一、教研室主任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教研室主任的工作任务很琐碎,做好教研室主任工作并不容易,不仅要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教研室主任的“三心”要求
1.责任心:教研室主任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所管辖的专业全面负责。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追求教学任务完美的结果,以及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2.事业心:教研室主任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事业心,在工作中时刻想着专业如何建设、改革和拓展,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竞争意识,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事业心。
3.平常心:教研室主任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学任务、科研工作需要教研室主任去安排和落实,在工作中难免得罪人或者受气,需要用一棵平常心去对待工作。
(二)教研室主任的“三能”要求
1.专业能力:教研室主任必须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深度把握专业发展脉络,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能手,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2.管理能力:教研室主任作为基层领导工作中需在校、内外搞好关系。组织、沟通、协调等管理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3.学习能力: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应用等都需要及时学习掌握。教研室主任作为专业带头人应该比其他教师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教研室主任具备“三心”、“三能”的品德和能力是做好教研室工作的前提条件,认真做事、真诚待人是教研室主任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也是学校对教研室主任的期望。
二、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走向社会、走向企业。教研室主任应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研究所、设计院、其他学校等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便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安排实习、外聘师资、推荐就业、争取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是从“应知”教育转变为“应会”的教育,要求“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从事教学。目前,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就进学校,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开展职业教学困难重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借助社会力量办学,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外聘教师队伍。
2.根据专业特点,将专业细分为专业研究方向,指定教师的研究方向,便于教师集中精力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3.安排教师交叉上课,使教师更好的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体系。
4.设置流动教师岗位。学校与企业、设计院或事务所之间对等人员流动,相互交叉工作。
(三)制定符合教育规律和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教研室主任的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认真制定,组织专家审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教育规律和职业特点,两者缺一不可。
(四)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应成为教研室主任长抓不懈的工作。课程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件制作和教材编写上,应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对课程进行开发设计。宜将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课程开发试点的首选,以点带面逐步展开。
(五)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由行业主管、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其目的是为专业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教研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创造条件。
(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做中学”提供了条件,是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主要场所。但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性和专业的特殊性,实训基地还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些淘汰的工艺和落后的技术还在校内实训基地中继续使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由于国家政策还不配套,企业没有积极性,难于开展,实训基地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破解实训基地难题,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1.依靠政策环境的改善。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争取国家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
2.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防真模拟技术,这是目前解决实训基地问题最有效最现实的方法。
3.建立“产教结合”模式。所谓“产”即校办产业。学校要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互动机制。
总之,做好高职院校教研室主任工作确实不容易,除了具备“三心”、“三能”的要求外,还应重视工作思路和方法的研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才能做好教研室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