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安全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房屋建筑中的具体安全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房屋建设中,存在的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安全问题还有很多,例如集中在学校、民房或者是农村自建房屋中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房屋建筑本身的问题也是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在部分房屋建设中,由于施工不到位、管理不完善或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问题也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房屋建筑的露天作业较多,对劳动者的体力耗费较大,再加上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强,专业技能不高,所以这也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房屋建筑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有限,但是管理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影响了安全管理水平,也影响了施工质量,所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自然因素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地震、滑坡、泥石流、暴雨等自然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由于现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资质不够的施工单位也混杂在建筑行业中,这就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这些安全问题应当充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风险模式在房屋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确定房屋建筑中的风险范围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的分布与范围。例如:(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所处的地理位置,对该地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灾害进行分析,另外对工程外部的环境、交通与资源等都进行综合的考虑;(2)对建筑工程的生产、施工、办公等都进行合理的规划,合理的布置易燃易爆或有害的建筑材料,做好建筑物的卫生防护与安全建筑工作;(3)建筑工程与工作人员的施工场所与生活场所要做好防雷、防雨、防火、防盗工作等。
3.2落实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
在工程建筑中,建设单位占主导地位,对安全生产有决定作用,所以要落实下述的安全生产责任:(1)建设单位要确定并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费用;(2)确保勘察、设计、建立与施工单位在工作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有效控制工程进度;(3)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资料,相关部门要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备案。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措施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落实的,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并建立健全的生产制度。
3.3落实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单位,也是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主体之一,要落实监理单位对工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将安全监理归到监理规划中,对承包商、施工单位与施工个人的安全生产资格与安全管理措施都进行审查,使其达到标准条件;其次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阶段,要编制详细的、科学的监理细则,一旦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监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就是监督建筑施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整改,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2.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建筑安全教育培训是教育培训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而言,它的两大特点是“安全”和“建筑”,即它涉及到建筑行业领域内的安全管理问题。所以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共性,即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四个要素———“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3.考核的概念。考核是教育培训效果考察、认定或评判的一种手段或措施,它是促进教育培训水平不断提高和检验培训对象培训成绩或能力的重要管理内容,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四个要素———“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
二、考核责任主体与培训主体分析
1.考核责任主体的界定。由于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安全”和“建筑”两大特点,人们往往忽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应具备的四个要素。例如,长期以来人们对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主体的理解产生了歧义,认为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主体是政府。实际上,根据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对象的不同,其考核的责任主体是不同的。若对受政府委托履行对建筑安全监管职责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责任主体就应是政府;若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责任主体就应该是企业。
2.考核责任主体分析。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见,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有关法规规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授予了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管理职责。殊不知,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只是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的一个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的具体内容都是由企业来提供的,所以企业承担了具体实施安全生产考核的责任。我们不能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责任”而轻视了企业在安全生产考核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此外,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的重要事项通过企业法人或市场机制等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在我国开展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新形势下,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创新企业体制,也必将触及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
3.教育培训责任主体分析。必须指出的是,除了以上讨论的考核职责外,有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完全应该是企业。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中“考培分开”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一贯的要求,例如:在安全生产法中,国家强调的是企业对教育培训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在行政许可法中,国家严厉禁止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参与培训活动———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前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四条)查阅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建筑安全管理的正式文件,几乎没有关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要求。目前有关建设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业机构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合理性值得探讨。
三、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定义初探
综上所述,考核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由于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部分安全生产考核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原因,暂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准入性的考核,但不能忽视企业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即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应该是企业,企业是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主体。而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的职责,应全部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即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的责任主体是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更加理解考核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中有着特殊作用,笔者建议:我们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应该清晰地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加以区别,两者在一起讨论时应该统一称之为“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而不能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来代替。为此,笔者试着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定义如下:所谓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满足教育培训特征(如教育培训四要素———即“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而开展的安全技能培训、安全岗位培训和安全继续教育及日常的安全意识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考核是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考察、认定或评判的一个重要手段或措施,既可单独实施又可与教育培训一并实施。
施工是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通过近几年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是引发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安全意识的薄弱性体现在这几方面:
1)领导的重视不足,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3)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措施薄弱;
4)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1.2建筑安全技术方面,安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传统的手工操作,人为制约的因素很多,如操作人员的懈怠、疏忽等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不仅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施工的效率和进度都会有所降低。而近年来,施工难度大、施工危险性大、科技技术含量高的工程增多,而我国建筑业安全科技相对落后,这些都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3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2004施行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规范国内建筑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和缺陷,相对于建筑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部分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的问题。此外,建筑企业在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中,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出现“真空”段,措施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的管理工作也相当不规范。
1.4安全监督部门监管不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工作的开展并未完全到位。主要体现在:
1)主体责任尚未落实,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2)缺乏日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及措施,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停留在突击性的大检查上;
3)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资金不落实,手段落后,未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强化安全意识首先,将安全教育培训全面覆盖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其次,利用多媒体、报告演讲、案例分析及新兴的企业微信等多种形式,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最后,是要营造安全的环境氛围,个体的安全行为离不开现场的环境氛围,如果现场施工条件差、脚手架私搭乱设、材料设备随意堆放等,这些都会很容易降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整齐摆放现场材料,清晰明确的安全标识,会潜移默化地使得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的行为。
2.2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科研成果,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建筑施工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优良品质的重要保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技术,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能极大降低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升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施工企业要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工作,包括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特点、危险点、危险源及其具体预防措施,相应地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应注意的安全事故,以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避难和紧急救援措施等交底内容。
2.3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技术管理体系除了国家部门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外,作为建筑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建立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
1)制定安全控制目标,包括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目标、文明施工实现目标;
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制度,设备安装、拆除验收制度等;
3)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考核等。
2.4严格执行安全监督机制,保证监管到位,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可从这几方面展开:
1)建立合理的建筑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合理的施工监管模式,如引进建筑安全生产评价中介组织机构,构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政府三级管理体制;
2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
2.1安全逃生系统的基本构成
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承担着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和逃生功能,主要包括安全出口、逃生楼梯、消防电梯、防火门等供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的通道[2]。现代高层建筑内人员的安全逃生主要依靠安全出口和逃生楼梯。为了避免人员在逃生通道中出现拥挤和踩踏等不利于安全逃生的现象,除了常规的安全逃生设施外,在人员密集的特殊高层建筑内,也设置了包括消防电梯、避难梯、救生袋和避难滑梯等在内的辅助安全逃生设施。
2.2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的可靠性高低决定着其能否有效承担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和逃生功能。影响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人、环境、管理的因素。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同性别和年龄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反应时间、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逃生行动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火灾发生时的安全逃生行为不同。一般来说,老人、孩子和女性的安全逃生能力相对较差。不过,火灾时人员逃生行为基本遵循/尝试)失误)再尝试0的循环认知模式[3]。管理因素包括在日常活动中,定期对楼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逃生演练,让楼内人员熟悉安全逃生路线;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逃生设施及辅助安全逃生设施的完好。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高层建筑内本身设计的安全逃生通道状况、配备的安全逃生设施状况和人员状况等。足够数量的安全逃生出口能有效保障人员的安全撤离。在进行建筑逃生设计时,尽量将安全逃生通道设为人员日常行走的通道。照明和指示可以指明逃生方向,使人员迅速安全地撤离。照明和逃生指示设备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安全逃生的效率,是保证安全逃生的重要设施。由于人员在建筑物内分布具有随机性,造成安全逃生较为复杂[4]。
3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安全逃生系统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安全逃生系统,能够使人员全部逃生到安全区域。因此,安全逃生系统设计其实就是以逃生时间为中心进行的人流组织设计,逃生时间是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控制指标。本文以成都某18层宾馆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安全逃生时间进行计算,确定该宾馆的安全逃生系统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3.1计算方法
目前,安全逃生时间的计算方法很多,每个方法都有其自身优点和缺点。由于在进行安全逃生系统设计时,并不需要安全逃生时间的准确数据,只需要确定其是否满足安全逃生要求。因此,文章采用最常用的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指将逃生时段分为4个时段。第1时段:从室内向客房门口的逃生;第2时段:从客房门口向室内楼梯间入口处的逃生;第3时段:从室内楼梯间入口到室外楼梯的逃生;第4时段:从室外楼梯向地面的逃生。各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即为总的安全逃生时间。只要总的安全逃生时间小于高层建筑的允许逃生时间,则该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符合要求。
3.2计算参数
(1)假定火灾发生在该宾馆第10层距楼梯口最远的房间,安全逃生采用楼梯,楼梯宽度1.75m,楼梯设置在楼层的最右侧。(2)酒店第3层为娱乐室,人数较多;4~18层为客房,每层10个客房,单侧依次排列;每个客房长5m,宽3m;发生火灾时第3~18层共有人数550人。(3)根据经验,楼梯上人流的逃生时间为楼梯高度h的4倍,即酒店第1层楼梯高6m,第2层楼梯高5m,第3~18层楼梯高4m。(4)允许逃生时间[5]:高层建筑的允许逃生时间按5~7min考虑,即300~420s。(5)逃生速度[5]:人群在平地上的逃生速度大约是1m/s(拥挤状态下)。(6)通行系数[6]:我国的防火规范中,门或走道的通行系数为:平地1.3人/(m#s),楼梯1.1人/(m#s),第1层到第3层设室外逃生楼梯。
3.3理论计算
该宾馆4~18层情况相同,可选其中一层进行分析,选第4层来进行计算。
3.3.1第1时段逃生时间T1
T1为第4层每个客房人流从室内到房门口所需时间,可由室内最远点到门口的距离和人流疏散速度来确定,即T1=L1/V1。在紧急情况下的水平行走速度,男人为1.35m/s,女人0.98m/s,儿童和老人0.65m/s[5]。按最不利条件考虑,取0.65m/s。室内最远点到门口的距离为5m,因此有T1=7.7s。
3.3.2第2时段逃生时间T2
T2为人流从各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所需时间,可由各房门口到达楼梯口的走廊长度L2和人员在走廊上的通行速度V2来确定,即T2=L2/V2。房门口到达楼梯口的走廊长度最远为30m,最近为3m,人流疏散速度按0.65m/s计算,所以有:T2max=46.2s,T2min=4.6s。由于单个客房居住人数少,每个房间的人从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时,能依次顺利地逃生下去,并不会发生滞留。因此,第1、第2时段总逃生时间只需考虑其最大值,所以有Tmax(T1+T2)=53.9s。
3.3.3第3时段逃生时间T3
由于各客房情况相同,第4~18层人流从各自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都不会发生滞留。当火灾发生时,各层人员同时通过楼梯向下逃生,逃生情况相同,每一层的人流都不会与它相邻的上下层发生滞留。但是,由于第3层人数较多,当4~18层的人流陆续逃生到达第3层时,就可能发生滞留。要直接计算人流在第3层楼梯口的滞留时间并不容易,可以将这段滞留时间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计算:¹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的时间;º第4层最先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与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楼梯口期间所需时间。第4层最先一股人流从室内到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12.3s,从逃生楼梯口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16s。因此,第4层第一股人流在第28.3s时,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从室内到达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53.9s,从第18层逃生楼梯口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240s。因此,18层最后一股人流在第293.9s时,到达了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
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建筑施工爪、l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等问题,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笔者结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施工前期的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与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签定合同。建设单位在申请施工许可证之前,应当向当地建筑_J: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工地安全方案,其中包括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责任、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专项施工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要加大力度抓好材料管理。这项工作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性能,保质,安全上起重要作用。要做到材料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检测,评测,验收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现场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安全工作上有意识科学地进行策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和改进来发展安全管理工作。公司和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安全方案。审批后的施工安全方案即是作为建设工程全程项目安全施工的依据。
2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首先要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相关内容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范围,具体要做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丁期和投资四项同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针对下列工程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爆破工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单位整体发展的需要。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lk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安全控制
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之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当必须采用这些设备、设施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开工之后进行的评价,可查出施工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系统建成以后,在现场施工阶段进行的安全评价,可了解现场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超级秘书网
3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T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产品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个施工现场需要组织多工种,甚至多单位(如,桩基、土建、吊装、安装、装饰等)协同作战。为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其紧密配合,保证正常施工,就需要严密地计划组织。因此,必须编制指令性的施工技术文件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而安全技术措施是旌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手相术措施是针对该项工种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消除工种施工过程中的隐患,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安全技术措施不是一般的措旌,而是国家规定的安全法规,具有法律的性质,带有强制性,必须编制,必须执行。
3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目标管理控制、制约、激励的总纲,是企业领导、管理者为实现安全生产所采取的保障措施,是贯彻实施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它具有法律效力,规章制度一经确定,贵在严肃认真地组织实施。“安全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第一”是说明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预防为主”指的是所采取的积极可靠的组织、技术措施,这个措施是根据设计、施工地点、条件、时间、方法、使用机械设备、工程特点、施工工艺等实际情况预测容易出现那些事故隐患,所采取的组织技术对策和措施,消除隐患,具体地说就是不让事故的萌芽出现。
二、建筑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
不同专业对安全的要求广度、深度不同,建筑安全课程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内容统筹,教学内容上要有所侧重。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尤其应该体现本质安全化的时代要求。在教学伊始,就要针对专业基础及专业特点,确定需要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既要保证知识覆盖面广,又要保证学生听得懂、想得通、学得会、记得牢。将现有教学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力学、材料学、机械学等原理结合,重点在于联系工程实际,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更加合理和系统,实现重点突出、结构明晰、层次分明、原理透彻的目标。建筑安全涉及多学科知识,不仅要讲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应针对专业特色结合典型案例把重点分析讲解清楚,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相关联的章节应该进行重新组织,使其前后呼应,关联学习。如可以在脚手架工程中介绍结构计算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的了解工程结构到力学模型的简化过程,明确结构力学在脚手架安装中的任务及其与工程结构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又比如在高处作业中联系脚手架工程相关规定和搭建要求,明确脚手架项目施工安全中的保障措施与高处作业需求之间的联系,如栏杆、挡脚板设置的必要性。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精简公式推导过程,简化枯燥的数值运算,着重阐明公式中物理符号的意义及其应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事故实例分析,判定事先预防部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规范的要求。
2.教学方式的发展创新。
传统课堂授课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单一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往往容易走神分心。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案例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必要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对安全危害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增强安全重要性潜意识的有效手段。灾难往往不是只由一个原因导致的,很多时候灾难的发生是几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的。如一名建筑工人从外脚手架第三层摔下来的事故,可结合脚手架工程的栏杆防护、高处作业安全带的使用、安监人员的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分析诊断生产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从学生的角度尝试提出预防和控制的方法。这样一来,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综合把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在了解了建筑安全设计相关内容之后,可将学生分组讨论同一事故案例并给出整改建议,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及思维的局限性,可以再让几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自身安全设计方面的反思,更直观地指出对方小组整改方案的优缺点。这种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讨论和互评活动,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建筑安全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更自主、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教学手段应多样化,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不容易讲述清楚的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教于乐。如对于垂直运输机械中自升式塔吊的“长高”问题,以前教学中只是演示一组塔吊组装的静态图片配合讲解,学生看完后仍然不清楚究竟是如何升高的,抬升时支撑方式如何实现,在这些细节方面,很难用照片表述清楚。现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塔吊组装抬升方式用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边播放边讲解,并对细节处放大突出,使学生对于塔吊长高的全过程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我们借助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有图形,有声音,有录像,书本上苍白复杂的结构示意图可通过制作动画变得直观形象,弥补了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安全中相关机械设备原理。
3.科技兴安的时代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安全发展到当代,对于安全的需求到了本质安全化的阶段,在安全认识上取得了一大进步,要求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引导学生树立以科技手段增强建筑安全的理念,如加强新型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新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研究,减少设备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大建筑现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建筑业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科技创新型的转变,减少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充分利用远程监控技术,为施工安全监管提高效率和提供方便。从学生教育入手,利用图片、视频、事故、案例作对比,将科技的重要作用牢牢烙印在学生心里,积极创造和争取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改善建筑安全施工条件和人员结构,提高行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专业队伍。
2事故的预防是关键,要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并不能从跟上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因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以及物体打击两个方面着手,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为此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带好安全帽,同时在高空作业的条件下必须使用安全带设备。
3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在平时要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唯有如此,当事故真实发生时,才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妥善解决。
4购买工程保险,转移事故风险
从根本上讲,安全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这是由工业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因此购买工程保险是施工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障了施工企业的利益,同时维护了相关从业人员的人生安全。环境保护管理同样也是工业建筑领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绿色环保建筑指的是在整个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年限内,要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同时要有效降低污染,从而建造安全,舒适以及和谐的工业建筑。对于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来说,应该进行绿色环保节能工业建筑设计,并将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工业建筑设计。
5对于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的营造要有足够的重视
应该合理规划工业建筑的选址位置,避免破坏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城市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从根本上维护整个城市的生态和谐。要从整体出发来实现建筑布局的优化,使得工业建筑本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6在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
工业建筑的设计要体现节能理念,减少工业建筑的能量损耗,努力探寻节能减排的新思路、新方法。工业建筑应该结合具体环境最大限度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损耗率,努力做到自给自足。
7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用绿色建材
工业建筑在自然资源方面要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环境的破坏,这对于工业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得我们可以重复利用现有的工业建筑资源,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
2物联网和BIM技术在城市建筑安全生命线运维管理中的适用性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城市生命线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震震害分析、风险评估、应急管理等方面。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的Kevi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指将利用RFID等传感技术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最后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物联网在供热、供气和供水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物联网与GIS相结合,提出基于物联网和GIS的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目前关于城市生命线工程方面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将物联网技术单独应用在某一类生命线工程中,尚无建立统一的运维应急管理框架以及各部门间的协同响应机制;2)物联网与三维GIS的融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维阶段发生事故时管道线路的定位问题,在利用三维动态模拟不同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具体关系和影响问题时,必须将设计施工等信息录入模型,需大量的手动输入,造成数据信息丢失严重。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的出现不仅可整合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图形化及非图形化资料,提供虚拟实境模型,并纳入流程的观念,降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转移工程资料的信息遗漏问题。国际标准组织于2006年提出了CGB(CAD-GIS-BIM)架构,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以达到整合宏观与微观空间信息,并进行交换与交互操作,提供城市数字化、救灾等相关应用。事实上,BIM是三维GIS发展的新趋势,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为各方主体提供信息协同、共享和传递,具有可视性、可模拟性等特点。BIM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数据模型,而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有效延伸,包含并兼容了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和资源。城市生命线工程运维安全管理以其多领域、多主体、多目标等特征,成为物联网和BIM延伸和应用的最佳平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如图1所示。
3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城市建筑安全生命线运维管控平台设计
3.1设计目标
本系统采用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物联网、BIM技术为支撑,以建设规划管理、日常运行管理和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通过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实时动态监控,旨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提供科学决策的技术平台。生命线工程的各个子系统共用基于BIM的生命线工程动态监控数据库,实现统一化管理,最终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基础和依据,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陈兴海,等•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建筑安全运维管理应用研究本系统按照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与运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简称“感、传、知、用”)四个环节展开,以标准规范与运行管理、信息安全为保障,分为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面,确保各单位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如图2所示。其中,感知层主要利用射频识别等感知设备,即把传感器分别安装到生命线工程及相邻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实时获取位置距离、力学性能、运行参数等感知信息;网络层主要通过各类相关网络,特别是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专网的建设和应用,对感知信息进行安全可靠传输;应用层主要是运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对获取的物联网信息进行共享整合、智能分析和处理控制,通过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服务城市统一应急管理科学决策。
3.2系统主要功能
模块根据生命线工程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的特征和目标,并结合供水、供气管道、电力、通讯线路,桥梁结构监测等类型分析,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维管控平台系统应包括工程信息共享平台、监测数据管理、三维模拟与漫游、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与应急预警管理的五大功能模块。
3.3技术架构
3.3.1工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制订相关标准,在设计施工阶段形成BIM的基础上,开展城市生命线工程相关各单位物联网感知设备和管理对象的编码服务,收录生命线工程的基本信息,包括工程名称、地理位置、项目规模、建造日期、主要设备材料信息、参建单位相关资料,以及动态监测测点布置、传感器类型、参数设定等内容。3.3.2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工程结构健康安全数据信息,利用网络将获取的信息传输到BIM数据库中进行位置定位,然后存储在云计算网络服务器中,用户可以实时共享查询所需信息。3.3.3三维模拟与漫游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范围生成三维浏览图,从不同角度观察生命线工程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信息,通过改变参数来模拟生命线工程综合网络的变化情况.3.3.4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针对不同生命线工程的特点,当监控系统发现监测数据有异常情况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阀值来判断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状况,超过设置的安全设计值将会触发调用服务器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并整合各单位工程的相关业务信息,实现智能分析研判,同时将分析结果存入数据库中.3.3.5应急预警管理根据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系统模块的研判,应急预警管理系统具有制定生命线工程的维护管理方案、启动城市联动防灾应急预案,以及提供城市防灾指挥数据支持等功能。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维管控平台通过上述五大系统功能模块,全面对工程结构和管线安全运维状况开展在线动态实时监测,系统维护人员和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客户端查询各个系统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和监测对象的实时工共享信息,协同对工程出现的异常状态做出及时科学决策。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和隐患逐步增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建筑安全生命线工程运维管理平台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它能发挥不断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能力。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成果:
(1)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运维安全管理多领域、多主体、多目标等特征,成为物联网和BIM延伸和应用的最佳平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配电箱的安装
配电箱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是电力负荷在现场的控制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动力、照明和弱电负荷能否正常工作。1.对配电箱的整个安装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配电箱的安装能够符合国家的要求,比如:安装的位置必须要准确、安装的各种零部件必须要齐全以及电缆线的安装必须要井然有序等;2.按照工程要求,把配电系统的金属外壳接地,同时利用铜线,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标识;3.配电箱柜台箱盘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等应满足规范要求,比如: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成列盘面的偏差应小于等于5毫米;4.配电箱安装完成后,还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比如:查看电缆线是否出现线芯断裂以及断股等问题。在对灯具进行安装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1.不可损坏建筑的墙面或者是门窗等构件;2.安装完成后,不可进行第二次喷浆作业,以避免对各种器具造成污染;3.连接灯具的电缆线要及时进行防火保护措施;4.将导线的接头部分放置在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器具内;5.塑料材质的电缆线,要对其采取护套保护措施。
三、试析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防雷接地。把“防雷接地”作为整个工程功能接地的主要依据,并结合工程的施工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合规范化的防雷装置,其具体表现在:1.选择25*4(毫米)的镀锌扁钢,让其在建筑的顶部构成一个规格不大于10*10(米)的网格;2.然后把屋面的各种金属构配件和该网格完整的连接起来;3.把建筑柱头中的钢筋作为电气连接的主要部件,使之与防雷装置进行紧密的连接;4.连接建筑外墙中的金属构配件,让其和防雷装置共同构成一个类似于笼子形状的防雷体系。(二)安全保护接地。所谓的“安全保护接地”,指的就是:利用金属材料,把整个电气系统中不带电的金属构配件和各接地系统进行规范化的连接,也就是:采用PE专线,对系统中的各种用电设备与金属构配件进行连接。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连接的过程中,不能让PE专线和N专线直接相连。(三)交流工作接地。选用内芯为铜芯的N专线,将变压器接地。配电系统中的辅助电位连接线端子,箱柜中放置等电位线端子,注:线端子不可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且其也不可和PE专线相连。(四)直流接地。一般来说,建筑工程中都含有比较多的自动化设备,且这些设备也是利用微电流来实现运转的。其次,这些设备之间要想进行数据信息的交互与共享,还必须要借助互联网才能得以实现。于是,为了让这些设备能够实现持续、正常、稳定的运行过程,还应当在电气系统中安装一个基准电位,并利用铜芯线,将其两端一端和基准电位相连,另一端为设备的“直流接地”提供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将该铜芯线和PE专线或者是N专线直接相连。(五)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为了避免受到电磁的干扰,可采用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的方法,来达到抗电磁干扰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让屏蔽管路的两端和PE专线相连。其次,防静电接地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让所有设备的外壳和PE专线相连。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安全设计
1建筑安全与结构安全的关系
建筑结构安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结构不安全会导致墙体开裂、构件破坏、建筑物倾斜等,严重时甚至发生倒塌事故。如墨西哥城在1985年9月地震中,不少三角形建筑均遭到严重的破坏。从结构角度而言,平面形状是三角形的结构迎风面较大,在水平风力作用下,它受力的效果,即抗弯曲变形和抗侧移的能力比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十字形、工字形、口字形等平面形式的高层建筑要弱很多,而使得建筑物安全性较差。
2结构设计安全度
2.1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概念
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赋予结构以适当的安全度,使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所预期的各种功能要求,一般来说,建筑结构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是: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且在偶发事件中,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性,即建筑结构需具有的安全性;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即建筑结构需具有的适用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因此可知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评价一个建筑结构可靠(或安全)与否的标志,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对这些性能的度量,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的可靠度(或称安全度)。
2.2安全度与工程事故
关于工程事故与设计安全度的关系,有人认为国内发生的工程事故与现行规范的安全度没有关系,规范的安全度是够的。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的结构设计方法与现在近似,当时所用的混凝土强度很低,只有110#-140#,比现在的C15还低,其施工手段也很落后,混凝土用体积配合比,人工搅拌,没有振捣器。而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却很少,如北京饭店、王府井百货大楼等一些建筑物,使用至今已逾45年,而且都经过了唐山地震影响的考验,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是没有连带关系的。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一些工程事故往往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施工质量差、设计有毛病、结构安全储备又偏低,加在一起终于酿成大祸,这类情况不是由于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较高的安全度总是与较低的失效概率相联系,这是客观规律。
3确保建筑安全的设计措施
3.1建筑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相结合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少数建筑设计帅把结构设计摆在从属地位,并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应以建筑为主。许多建筑设计师强调创作的美观、新颖、标新立异,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然而有些创新的建筑方案却在结构上很不合理甚至无法实现,这无疑给建筑结构的安全带来隐患。
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合理确定设计安全度
结构设计安全度的高低,是国家经济和资源状况、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以及设计施工技术水平与材料质量水准的综合反映。确定工程的安全度在一定程度上需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但更多的须依靠经验、工程判断及综合考虑。
与国际上一些通用标准相比,我国混凝土结构规范设定的安全度水平偏低,有的偏低较多。这体现在涉及结构安全度的各个环节中,如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用的荷载值比国外低,材料强度值比国外高,估计结构承载力所用计算公式的安全裕度低于国外甚至在个别情况下偏于不安全,对结构的构造规定又远比国外要求低。
3.3进行防火防爆设计
建筑消防设计市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现从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两方面来讨论:
3.3.1建筑的防火分区问题
《建规》3、2、1条规定了厂房的防火分区,其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厂房的防火分区是和该厂房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及占地面积有关。虽然《建规》中规定封闭楼梯间的门为双向弹簧门就可以了,但作为划分防火分区用的封闭楼梯间门至少应设乙级防火门。因为开敞的楼梯间也是开口部位,是火灾纵向蔓延的途径之一,也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计算面积。
3.3.2安全疏散设计问题
很多大型商业建筑在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首层中部疏散楼梯无法直通室外、中庭回廊容易滞留人员、首层疏散距离超过规范要求等。商业建筑卖场的疏散距离应执行《建规》中5、3、8第三款(不论采用任何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的规定,即22m,如再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疏散距离再增加25%,为27.5m。但如果在商业建筑的卖场每家店铺均设有到顶的隔断墙,并设有安全疏散通道,疏散通道两侧的隔墙耐火极限≥lh(非燃材料),房间隔墙耐火极限t>0.5h(非燃材料),则房间门通过安全疏散通道到疏散出口的距离适用40m和22m的规定等等。
3.4考虑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现在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重视新建筑的建造而不重视旧建筑的维护。所谓“安全”,包括保证人员财产不受损失和保证结构功能的正常运行,以及保证结构有修复的可能,即所谓的“强度”、“功能”和“可修复”三原则。
一、明确安全监理任务
⑴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⑵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⑶督促承包方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组织好分项分部工程安全技术交底。⑷检查承包方各项安全措施到位情况,和关键工序的安全防护措施。⑸指令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订立安全协议。⑹检查承包方的其它各项安全工作,如防火、防洪,冬防寒夏防暑及卫生防疫等。⑺监理部选派得力的工程师,从事安全监理工作,并建立岗位责任。
二、施工阶段安全监理要点
工程项目开工后,在全面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时,要着重审查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责任到人,安全设备到位。受业主委托,安全监理工程师代表业主全权处理施工中的违章操作现象,同时也有义务协助承包商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主要方法有:
⑴审查各类有关施工安全的文件,审查进场作业的各单位资质及他们对各工序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人员配备。
⑵审查在本工程拟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⑶审查承包商在工序交接检的安全报告。
⑷跟踪检查,签办安全技术证书;对每道工序的安全事宜予以确认。
⑸在施工中,如遇下列情况,负责安全的监理工程师,可下达暂时停工指令,安全监理工程师在下达“暂时停工指令”后,及时上报总监办,请总监代表复核后,补发书面停工令或撤消。①施工中出现安全异常,经检查指出,未见改进或改进措施不合要求者;②已发生事故未处理而继续施工者;③安全措施未经检查,或无措施擅自施工者;④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盲目施工者;⑤擅自变更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构件者;⑥未经资质审查进场的分包人员,擅自施工者;
⑹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有:
①脚手架。脚手架是高空作业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脚手搭设不牢,不稳以及使用不当,都容易出现事故,因此脚手架是安全监理的重点之一。
首先,脚手结构搭设前对所用材料,都要认真挑选,不合格的不能使用,脚手架搭设要牢固、稳定,不仅要有足够的堆料、操作、运输使用面积,同时又能确保在各种天气和规定荷载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并且拆、装方便。
脚手架起用前,要经常检查,使用严格控制堆料,不得超载,上下层交叉作业时,要按规定设防护网,发现主杆沉陷、悬空,节点松动,歪斜变形等,要停止操作,认真加固好后使用,大风、大雾、大雨天应暂停使用。
②高空作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往往是在所难免的,而高空作业防护不当,往往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安全监理工作中,特别注意此环节中的临边作业,洞口作业及悬空操作。a)临边作业。建筑物的外墙、阳台、窗台等往往需临边施工,在临边作业时,要按安全规程设置,可靠的防护栏、防护网并装安全门。b)洞口作业。对施工中预留的洞口,要按规定设置护栏,护栏上装明显标志及通道门,洞口要加安全盖,防止从洞口坠物伤人。c)悬空作业。对悬空作业所用的防护设施,如吊篮、吊笼、平台、绳索、塔架等均应认真核查,确保安全无误,方准使用,且勿存有侥幸心理。
③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所引起的事故,也是近年来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督促施工单位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对于其他一些中小型机械等,也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临时施工用电要按规定安装、接线,并做好保护接地,设专人管理,以避免触电伤亡事故。
④落实防火责任制,设立消防组织人员,消防器材准备充分,不得挪用,制定明火使用审批制度,焊接作业要有人负责防护防火灾事故发生。
三、安全控制具体措施
1.技术措施。(1)审核施工现场项目部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2)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措施的可行性。重点对坑开挖和脚手架;模版支撑体系、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塔式起重机、人货电梯、临时用电等工程或部位进行审查。(3)监理安全文明检查制度和安全会议制度,项目安全生产组建每周召开各方参加的项目安全例会;对本周的安全检查情况予以审查,并核查已出现的安全问题是否已按要求进行整改,同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安全。(4)通过“合理定制,进行牧师检查“的辅助措施做好安全文明、环境保护。
2.组织措施。(1)监理健全监理组织,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2)监理部设定安全文明生产安全文明负责人,常抓不懈。(3)编制本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细则。(4)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文明安全生产的意识。
3.经济措施。(1)制定安全公约,明确要求、责任,明确奖惩规定。开工前监理组织业主、施工各方召开会议,制定“本工程安全文明管理规定”,提出具体的文明工地的要求,要求应具体,切和实际,不搞花架子。并制定具体的奖惩条款,对违反安全作业规定的行为的奖惩应具有具体的奖惩数额。(2)组织联合检查组,定期(每月至少两次)对工地检查,有违规者严格执行奖惩。
4.合同措施。(1)协助业主签订好施工合同,对合同中设计施工安全的条款,应严禁,不出现对业主不利的条款。(2)做好工程安全记录,保存好各种安全管理文件。(3)对发生的安全事故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上报和处理。(4)平时注意收集有关安全信息的资料,进行分析,提交给予有关部门参考,便于她们作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