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民族医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的变革都会对英国文学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英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文艺复兴是英国文学的重要变革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莎士比亚、萨里、斯宾塞、华埃特、海伍德等著名的文学家。文艺复兴过后,又先后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发展阶段。到了18世纪初,又兴起了新古典主义,这使得宗教神学开始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发展到19世纪,浪漫主义气息逐渐渗透到英国文学创作中,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更加追求自由和解放。到了19世纪后半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影响下,英国文学的题材逐渐扩展,文学也被赋予了某种经济和政治色彩,大多数文学作品宣扬自由平等思想。在此之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英国文学趋于写实,在选材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促使英国文学顺应时展,呈现出更加全面、多元的特点。
(二)美国文学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相较于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美国民族较多,且有大量移民。这就使得美国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性、复杂性、庞大性的特征。总体而言,美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殖民时期、革命后、一战前、二战前后等阶段。在最早的殖民时期,美国文学呈现出鲜明的早期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美国大陆相对落后,文学仍源于生活和劳动,因此,文学作品多是赞颂人们的品格和自然风光。到了一战前后,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出现在美国文学中,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美国文学的现实性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文学的转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饱受战争摧残,对社会和人性开始反思,深入思考人性的善与恶,美国文学也一度陷入迷茫时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文学逐渐进入第二次繁荣时期。到了19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展时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矛盾逐渐暴露,各种文学流派也相继出现,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更加鲜明。30年代的美国文坛则以左翼文学为主导。而到30年代后期,文坛上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学流派纷纷出现,且大胆发表自己的文学见解,彼此之间相互争论、交流和借鉴。在此过程中左翼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美国文学思潮的主要引导者。与此同时,美国文学逐渐与世界相互交流,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一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产生了重大打击,二战后,美国文学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格局。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主要内涵
英美文学评论随着英美文学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在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评论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严格,理论指导也越来越系统化。英美文学评论以文学作品为主体,并依据相关的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化研究和分析,进而探索英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便为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英美文学更快、更好发展。文学评论家通常综合考虑作品的写作手法、表现特色、思想观点、创作风格等要素,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和主旨。此外,文学评论也有助于文学创作者得到更加客观的反馈,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反思,并不断进步。
二、民族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在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英国文学评论常遭遇矛盾和挣扎。17、18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宗教色彩,创作手法也相对荒诞,在这种文学背景下,文学评论就陷入矛盾中。到了20世纪,英国文学评论家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之前的理论,并朝着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方向发展,逐渐进入转型时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对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美国的早期殖民历史,使其文学创作接受了印第安文学、英国文学等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当然,美国文学并非单纯地模仿和复制这些文学,而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艺术,并日趋成熟,最终从英国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正是这种特殊的文学演变历程,促使美国文学具有更加自由、开放的文化内涵。与之相对应的,美国文学评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较少,反而更加重视作品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性。
(二)文化载体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还是民族文化根基。就文学创作而言,它又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基础。因此,语言差异也会对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民族的评论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也会略有差异。受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谚语、典故、习俗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若无法准确把握这些差异,就会影响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论。相比较而言,英式英语较为严谨,英国评论者在评论文学作品时对语言的运用更加谨慎,同时,受语言习惯影响,英国评论者对所评论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抱着一种尊敬的心理,这也正是英式英语沉稳、庄严的表现。而在英式英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式英语则相对自由、随意,其对英式英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同时,美国评论者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也相对轻松。相较于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发展历史较短,与之相对应的,美国的文学作品受传统束缚也相对较小,更加关注创新和个性特点。在文学评论中美式英语的用词也更加自由和开放。文学评论也会反作用于文学创作,因此,受英国文学评论理性、传统特点的影响,英国的文学作品更加规范,在语言运用方面更加严谨,带有浓重的历史感。而自由、独立的美国文学评论则会让文学创作更加关注个性展示,这更容易引起文学思潮。正是受文学载体的影响,英美文学评论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与此同时,文学评论也反作用于文学创作,使美国文学创作在短短的发展历史中,越来越具有独特性,在世界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历史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纵观英国文学发展史,其创作演变历程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人本主义只是相对于禁欲主义与神权主义来说的。整体而言,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观点还相对保守,这主要源于英国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英国文学评论的这一特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相较于英国,美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就带有明显的独创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发展历史较短,没有沉重的传统束缚,文学评论不必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美国在独立战争后,逐渐形成了自由、独立、民主的文化氛围,这也促使美国文学评论更富创造力。
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的变革都会对英国文学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英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文艺复兴是英国文学的重要变革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莎士比亚、萨里、斯宾塞、华埃特、海伍德等著名的文学家。文艺复兴过后,又先后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发展阶段。到了18世纪初,又兴起了新古典主义,这使得宗教神学开始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发展到19世纪,浪漫主义气息逐渐渗透到英国文学创作中,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更加追求自由和解放。到了19世纪后半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影响下,英国文学的题材逐渐扩展,文学也被赋予了某种经济和政治色彩,大多数文学作品宣扬自由平等思想。在此之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英国文学趋于写实,在选材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促使英国文学顺应时展,呈现出更加全面、多元的特点。
(二)美国文学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相较于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美国民族较多,且有大量移民。这就使得美国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性、复杂性、庞大性的特征。总体而言,美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殖民时期、革命后、一战前、二战前后等阶段。在最早的殖民时期,美国文学呈现出鲜明的早期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美国大陆相对落后,文学仍源于生活和劳动,因此,文学作品多是赞颂人们的品格和自然风光。到了一战前后,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出现在美国文学中,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美国文学的现实性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文学的转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饱受战争摧残,对社会和人性开始反思,深入思考人性的善与恶,美国文学也一度陷入迷茫时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文学逐渐进入第二次繁荣时期。到了19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展时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矛盾逐渐暴露,各种文学流派也相继出现,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更加鲜明。30年代的美国文坛则以左翼文学为主导。而到30年代后期,文坛上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学流派纷纷出现,且大胆发表自己的文学见解,彼此之间相互争论、交流和借鉴。在此过程中左翼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美国文学思潮的主要引导者。与此同时,美国文学逐渐与世界相互交流,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一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产生了重大打击,二战后,美国文学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格局。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主要内涵
英美文学评论随着英美文学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在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评论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严格,理论指导也越来越系统化。英美文学评论以文学作品为主体,并依据相关的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化研究和分析,进而探索英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便为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英美文学更快、更好发展。文学评论家通常综合考虑作品的写作手法、表现特色、思想观点、创作风格等要素,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和主旨。此外,文学评论也有助于文学创作者得到更加客观的反馈,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反思,并不断进步。
二、民族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在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英国文学评论常遭遇矛盾和挣扎。17、18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宗教色彩,创作手法也相对荒诞,在这种文学背景下,文学评论就陷入矛盾中。到了20世纪,英国文学评论家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之前的理论,并朝着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方向发展,逐渐进入转型时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对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美国的早期殖民历史,使其文学创作接受了印第安文学、英国文学等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当然,美国文学并非单纯地模仿和复制这些文学,而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艺术,并日趋成熟,最终从英国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正是这种特殊的文学演变历程,促使美国文学具有更加自由、开放的文化内涵。与之相对应的,美国文学评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较少,反而更加重视作品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性。
(二)文化载体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还是民族文化根基。就文学创作而言,它又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基础。因此,语言差异也会对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民族的评论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也会略有差异。受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谚语、典故、习俗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若无法准确把握这些差异,就会影响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论。相比较而言,英式英语较为严谨,英国评论者在评论文学作品时对语言的运用更加谨慎,同时,受语言习惯影响,英国评论者对所评论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抱着一种尊敬的心理,这也正是英式英语沉稳、庄严的表现。而在英式英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式英语则相对自由、随意,其对英式英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同时,美国评论者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也相对轻松。相较于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发展历史较短,与之相对应的,美国的文学作品受传统束缚也相对较小,更加关注创新和个性特点。在文学评论中美式英语的用词也更加自由和开放。文学评论也会反作用于文学创作,因此,受英国文学评论理性、传统特点的影响,英国的文学作品更加规范,在语言运用方面更加严谨,带有浓重的历史感。而自由、独立的美国文学评论则会让文学创作更加关注个性展示,这更容易引起文学思潮。正是受文学载体的影响,英美文学评论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与此同时,文学评论也反作用于文学创作,使美国文学创作在短短的发展历史中,越来越具有独特性,在世界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历史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纵观英国文学发展史,其创作演变历程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人本主义只是相对于禁欲主义与神权主义来说的。整体而言,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观点还相对保守,这主要源于英国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英国文学评论的这一特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相较于英国,美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就带有明显的独创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发展历史较短,没有沉重的传统束缚,文学评论不必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美国在独立战争后,逐渐形成了自由、独立、民主的文化氛围,这也促使美国文学评论更富创造力。
二、多种水墨技法表现,国画笔墨神韵奇特
水墨即用水用墨的技巧。水和墨的多少,笔的快与慢、轻与重都将变化出多样的特殊效果。汉画像石里的动物纹样极其丰富,造型雄厚古朴,非常适合课堂教学。用“S”线方法画动物,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握造型规律,创造出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不同的水墨动物。如在《双头鹫》一课中,“双头鹫”是徐州汉画像石馆馆标,抓住特点,身体中锋用笔双“S”线表现,翅膀侧锋用笔,一边四笔,简洁大方,整个形象为写之。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浓破淡或淡破浓的笔墨技巧来完成作品。当然,笔墨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作品加以拓展创造,加强水墨的表现力,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水墨的语言,从喜爱玩到会玩,处处感受到中国画笔墨的神韵,潜移默化地进入审美自觉。
三、泥板水印表现,版画韵味天真拙朴
泥板水印,就是通过泥板制作浅浮雕,用水粉、墨汁印刷的版画。在教学中,先欣赏汉画像石拓片。拓片是先把宣纸浸染湿,覆于画面,然后用毛刷把纸刷平,使其完全与石头相贴合,等到纸上的水分挥发到适宜的湿度时,用拓包蘸墨把石头上的物象拓印下来,拓完后,从画像石上揭下来的纸就称之为汉画像石拓片。石头上的美通过拓印显现出来,拓片上的黑白美是艺术的再创造。水印美是通过凸凹不平的版面来表现的,所以制版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泥板作底板,要比木板简单易操作。制版时可以运用铅笔、塑料刀、手指等多种工具,运用线刻、块面、挖留、添加、印模等方法,阴刻、阳刻相结合,印色时主要是单色印制,要掌握好水分的多少。学生在学习时,兴趣浓厚,印制作品丰富多彩。感受水印版画的刀味、水味和韵味。
四、剪刻纸表现,艺术作品率意神韵
“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杜甫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徐州剪纸具有北方剪纸艺术浑厚、朴拙的特点,剪纸艺人不须起稿、参照,大多根据生活感受及印象,胸有成竹地直接剪出,有大刀阔斧的率意神韵,有精细繁密随心所欲,作品栩栩如生,充满生机。徐州剪纸像汉画像石一样丰满而富有神韵,可以说是汉代精神的再现,体现我们民族在两千年前就具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气魄宏大,勇于开拓,是一种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汉画像石剪纸正渗透了这种精神。
如在《雷神出行图》一课中,图中雷神生羽,雷车的驭者也生一羽,牵引雷车的又是生羽之虎,雷神所乘之车是汉代人独创的可以“辟恶鬼”用以升仙的交通工具“云气车”。整幅画像充满了飞仙的气氛。图中有很多形象:人、鱼、虎、云气等。剪时抓住主要特点,鱼的造型像一片树叶,虎的造型较复杂
1.2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授课技能水平的提高从事兽医药理学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药理学知识,同时应积极深入生产实践,保证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把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展示给学生,通过病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药物治疗的原理,积累经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兽医药理学理论知识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从机理上阐述药物选择和使用的前因后果。这样,教师的临床技能和素质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后期的教学中会更加完善和丰富。此外,在课余时间,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知识竞猜等方式,改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念,重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教学相长的有机结合。
1.3改善课题授课模式,注重实践创新通过课堂互动教学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着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对实践创新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焕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积极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
在动物医学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实习是一个必要环节,结合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要确定在实验实习、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对兽医药理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讨,以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1实验实习阶段与国外相比,国内农业院校的兽医专业课程课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课时数量不够,实验课时所占比例也比较小,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实验课程和理论教学脱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实验实习阶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验教学,要从实验室硬件建设抓起,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简单可行的药理学实验,并利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变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此外,针对现行实验指导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的实际情况,尝试调整各类型实验比例,增加药物代谢规律研究和抗微生物实验方法比较2个综合性实验,拓宽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在实习阶段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与校内外相关兽药企业,尤其是民族地区兽药企业的合作关系,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使学校教学资源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实践、实习教学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增强其科学研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2教学实习阶段在本科教学实习阶段,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民族地区基层进行授课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授课能力,通过讲课的方式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养殖户,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民族院校学生生源广泛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到基层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结合当地药物资源,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民族习惯和生活经验,收集药用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自发设计简单的药理学实验,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实践的内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在动物实验方面,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民族区域的珍稀动物资源,不仅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服务家乡特色养殖业发展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从实践中验证民族地区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3毕业实习阶段在毕业实习阶段,建议安排学生去基层锻炼,养殖场、兽药企业和动物医院等实习基地不仅能够为兽医药理学的实际运用提供空间,而且能够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养殖场和动物医院,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病例,而且在这些实习的地方能够接触到动态的发病病例,能够激发学生培养动态的理疗观念和用药调整等治疗手段的变化,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尽可能多地举办兽药知识相关讲座,让学生直接到养殖企业或者农村散养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时传达给养殖人员。同时,积极吸取养殖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互动交流,丰富和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总之,在实习阶段必须要充分发挥兽医药理学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努力把实验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简单地将之与其他专业课程割裂开来,更好地发挥其基础地位的作用。通过实习,不仅巩固了课程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和科学观察的能力,更好适应为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
3课程考试
课程考试要避免考试方法的单一化和考试内容的条化,改革考试形式,灵活运用笔试、口试和实验操作技能等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达到全面考核的目的。考试内容尤其是笔试范围的内容,不仅要加强教学大纲的学习和试题库的建设,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要增加题型的多样性和覆盖面,通过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改错、简答和材料分析综合题等多种题型来增加内容的覆盖面,同时试题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突出重点,努力加大学习自由度,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文化意识尽管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是它又明显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受到先进民族文化意识的渗透。对于一个开放且面向世界的民族而言,文化意识不仅是民族性的,而且是世界性的,它是整个世界的精神财富。
在我国古代,前人对外来的异质文化就有着鲜明态度。儒家思想里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它的总体思路是“道并行而不悖”,认为人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是一种文化所能满足的。所以,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位置和作用。儒家文化中讲“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和认同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崇尚文化之间的和谐,反对搞单一的同质化,也反对事物之间的冲突、对抗。这样的思想反映在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就是要承认文化差异,尊重多种文化共同发展,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接纳其他外来的文化。只有“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这就是“和实生物”。这些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各种杂志、网络、电视节目将外来文化带到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文化上的冲击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它的范围和深度正在迅速扩大,并且已经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系统地去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更是少有机会去深入研究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他们大多被动地去接受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的设计观念和视觉传达方式。艺术设计作为半个舶来品,带有西方审美观念的深深烙印。
学生通过网络和印刷品了解到西方发达国家设计前沿的作品,并且模仿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他们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乐在其中。但是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失去自我,所谓的模仿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盲目的移植、简单的照搬,将一些西方设计符号堆砌在一起,形式结构上高度相似,却没有精神层面的挖掘和发展,作品浮躁、肤浅。相反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西方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他们不一定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但是善于发现中国元素的形式美,并且加以合理地分解和重构,加工和再创造以后,设计出符合他们审美意识的作品。
这些现象也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培养是十分薄弱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设计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融合中国元素和人文精神,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资源,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灵魂、生命力和中国特色。这个培养的过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引导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和精神内涵,挖掘优秀的有继承价值的艺术素材,把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归纳和分类。这首先要求教师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艺术设计教学中对于中国元素的归纳和分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带领学生认识和熟悉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用独特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些文化精髓。比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祥云图案、国画、敦煌壁画、写意画、太极图等。这些传统民族文化里有太多可以挖掘和利用的设计元素。要让设计有中国味,一定要利用这些中国特有的视觉构成元素,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设计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吸收外来设计理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古老的文化根系里一定能够发掘出适合当代设计需要的内容,我们要共同将这些内容延伸出来,发展成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设计,让作品具有时代感的同时拥有文化内涵。只有立足于民族、立足于传统,摆脱盲目的跟从,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才具有个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二、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段,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设计作品。鼓励学生多看、多学,把握更多的设计风格和形式。科技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以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相对于早期的艺术设计,我们多了很多选择。人们的审美意识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也发生着变化。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设计手段和理念是一个将要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必须做到的。西方的艺术设计体系已经发展得相当完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其他国家的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设计形态,比如日本的现代设计就是对外来文化全面吸收后,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将国外的东西加以吸收、改良和应用,抛弃不实用的东西,进而达到东西方文化的共存融汇,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日本民族风格。赏析中国设计大师的作品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比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他主张把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和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他的平面招贴作品里经常使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视觉设计手法,作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转第111页)(接第112页)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形成带中国特色的独创风格。
来自不同文化国度,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留学生不仅可以使校园成为展示自己国家优秀文化的舞台,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且有助于冲击当地的思维定势,转变教育理念,逐步营造多元化、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有容乃大”的中华特质。
2.有利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和推广。
由于地缘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西北亚地区的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通过科学规划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医学的热爱和与当地人民间的友好感情。不少毕业校友都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3.有利于医学专业留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医术是“仁术”,医学生具备职业素质教育的认知,才能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医患沟通技能和临床基本技能在内的文化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存在着两种现状。一是边缘化。外国留学生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外国人,有些高校过于强调其特殊性,对组织留学生的课外活动等事务基本上不敢问津,导致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形成一个个孤立的群体,相互间隔着一堵有形或无形的墙,因小摩擦酿成突发事件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雷同化。大部分高校都以运动会、晚会等文体活动、太极拳、包饺子等文化课作为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缺乏创意和创新。
三、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与开展
为了配合我校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提出的“加强领导,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等文化建设目标”,需要科学规划适合我校医学留学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作为高校文化的延伸,体现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
(一)解放思想,达成共识。
接收外国留学生既体现了我国外交的重要政策,也具有经济和社会效应,是高校国际交流的重中之重。从学校的院系和管理层面来说,只有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才能以包容的心理,将本国学生和留学生同样看待,并引导本国学生积极发扬主人翁意识,主动向留学生伸出友谊之手,从而营造全体关心留学生、努力培养他们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事业一直都得到了历任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管理老师都本着“外事无小事”的高度责任感,辛勤地工作在这一阵线上。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诸如“留学生只是外事部门的工作”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留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配合的机制,并一度制约了来华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底、2011年初,我校党委书记提出了把留学生的教育活动逐步融入学校大学工的体系,以适应教育部提出的“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生指导方针,这一决策首先拉开了我校中外学生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层面进行趋同管理的序幕。
(二)找准特色,合理组织
1.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规范,并呈现不同的形式。
1)从原则来说
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首先是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顾。我校目前拥有来自35多个国家和地区医学专业的留学生约800人,以东南亚、南亚的国家居多,这些国家传统上比较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属于“实用为先”的教育理念。我校针对本国学生的思想政治等人文课程向来不对来华留学生开放,所以来华留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计划,有必要通过校园活动来弥补。其次是点面结合。既要立足于“面”,保证留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又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分清主次,保证重点。三是按照分层次的逻辑顺序。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贯穿从入学至毕业离校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新生的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介绍体现校园文化的校徽、校训、标志性建筑、人文景观等文化蕴涵,带领新生参观校史馆使其从中体会大学的治学精神,增加对所选择的学校的初步了解,减轻因初来乍到异国他乡所带来的疑虑和不安心理。四是勤俭节约。合理规划与使用学校预拨的有限经费,同时争取来自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的经费支持。有些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克服奢侈浪费习惯的教育过程。
2)从程序规范来讲
首先是确定主题和场地。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特色主题活动主要是“入学教育”、“文化体验”、“感恩教育”、“社会义诊”、“互帮共建”、“科普论坛”等。其次是编制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与意义、参加时间与人员、过程安排、经费预算等。三是组织活动过程。包括执行和督导。四是记录与总结。
3)就活动的主体来说
以生为主,积极发挥中外学生干部的作用,管理人员只是充当督导的角色。为了增进中外学生的友谊与理解,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中外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相互参与。如“1+1”模式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曾获得了校级优秀成果奖。弥补了学校中外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的空白。
(三)搭建平台,勇于实践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五个“依托”为平台,积极规划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
1.依托汉语言文化。
留学生无论选择何种专业,都离不开汉语的学习,汉字是汉语言的载体,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汉字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无论是其读音还是偏旁与部首,都蕴含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另外,汉字书写过程衍生出来的书法则是汉字文化的艺术升华。留学生除了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还应积极参加大学社团的书法协会,以便巩固对汉字的书写技能,包括理解和认读,品味字里乾坤,增进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这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2.依托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作为中国最大传统节日的春节,其来历和习俗同样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在传统节日那天让留学生体验观看诸如龙舟比赛、品尝月饼、吃粽子、放鞭炮等相应的传统习俗,并从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悠久的历史。这是校园文化的延伸,是高校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依托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壮、瑶、侗、苗、等12个民族,各民族均有各自的传统风俗习惯和节日。如壮族“三月三”的对歌,苗族的芦笙斗马节等,每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校都会认真组织留学生,通过homestay等多种形式,让留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当地文化,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扩大了视野,而针对享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而言,更是从中学会了感恩。
4.依托生源国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节日。
我校留学生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节日。如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泼水节”;来自南亚国家的“洒红节”、“灯节”(印度教节日);西亚、非洲伊斯兰国家的“宰生节”等。以往一到这些节日,留学生都会自行聚在一起,热闹非凡,常常闹到很晚才肯散去,第二天又出现缺勤现象。不仅扰乱了其他留学生和附近居民的休息,而且影响了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诸如火灾、打架等突发事件。为此,我校采取了由主管部门老师督导,留学生学生会策划组织,学生国际交流协会配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留学生的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中,不仅有序地督导了节日的庆祝过程,同时也赢得了留学生的理解和信赖,增进了师生和中外学生的友谊和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5.依托医学专业学术文化。
我校来华留学生拥有博士、硕士、本科、进修等多种层次,鼓励留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水平选择不同的论坛和讲座,养成与同班同学讨论和互动的习惯,是提高专业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如参加我校研究生学院定期和不定期举办的面向研究生层次的“南湖论坛”;药学院举办的面向本科层次的“药苑”论坛;此外还有国内外学者来访所做的专家讲座等。二是尊重和支持留学生要求自己承办学习论坛或演讲比赛的意见和建议。如我校留学生会去年在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分别举办了全英文的“糖尿病论坛”、“结核病论坛”和“艾滋病论坛”等科普论坛,不少专业老师、专家、同学也受邀到场聆听和指导。这些论坛的举办,使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增进了对留学生需求的理解,改进了以往对留学生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模式。三是让留学生融入每年暑期举办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从2010年开始,我们的不少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参加了“三下乡”,进行社会义诊服务活动,收获了友谊和知识。四是鼓励留学生组织献爱心活动。比如:利用业余时间到孤儿院、养老院看望和慰问孤儿、老人;到宁养院对病人进行临终关怀;给遭遇困境的同学、老师捐款等。每年的“助残日”,我们都到“结对子”的福建路小学培智班与智障孩A子搞活动,以培养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
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两个部分,分别是革命道德文化以及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它们体现了中国发展至今的各种思潮,这是一种时代的传承,代表了中国的特色,也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它凝聚了中国各个时期的集体智慧,不但包含了儒家文化,还涵盖其他的文化,比如佛教以及道家文化。实际上,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道德理念,这是中国各个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结晶,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从而为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道德意识现状
1.价值观会受到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国内还缺乏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存在一定滞后性,监督不到位,宏观调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在社会上只重视经济利益,从而扭曲了人们正确的价值追求,同时还存在非法竞争以及分配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社会风气。在不良风气的带动下,很多人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采取各种不道德以及非法的手段,使人与人之间失去诚信。
2.人们没有认识到公共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动摇了传统道德的基础。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理念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人们在履行责任时,只针对亲人以及认识的人,最大程度的遵守道德要求,但是在公共场合却没有认真履行应有的责任,更有甚者践踏已有的规则,影响到社会公德的传承。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现阶段社会的主要思想理念就是全新的价值观念以及利益关系。生活秩序的构建主要凭借个人的政治威信,而目前主要凭借利益认同以及经济原则,过分的追求物质利益,导致以往的道德体制以及道德规范越来越没有公信力。现在经济发展很快,西方文化也不断侵入,社会也分成几个阶层,以往的社会价值观是比较单一的,如今已经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此外,对于价值标准,人们的理解不一样,由此形成了各种标准,这就造成了道德价值越来越多元化。
二、如何加强传统文化道德教育
1.要发扬“仁爱”的道德理念。谦就是谦虚,敬就是尊重他人,礼就是礼貌待人,仁德的人爱护他人。对于每个人来说,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具有道德基础的国家才能强盛,以上是孔子言论的中心思想。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学者认识到修德和修身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条目,这是对孔子言论的一种继承发扬,把道德教育和治理国家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预料的是,古代人传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原则,想要真正的落实到生活当中,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目前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比较丰富,更需要发扬这些传统文化,提倡学校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树立起民族精神。
2.要重视道德主体的自我完善。儒学的主旨是宽以待人,提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是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按照儒家的思想,自己所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自己获得成功也要带动别人走向成功;对待别人的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老人,对待别人的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与兄弟和睦相处;夫妻之间相敬如宾;遇到困难时同甘共苦。要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学校内部创建良好的风气和人文环境。要教会学生们宽容的对待别人,培养一种团结的精神,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损坏他人利益,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平衡人们的心态,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解除他们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与学生们就可以很好的展开工作和学习,提高创造能力。儒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这种理论现在看来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它反映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不能分割的,并且彼此影响,人类自身的破坏会影响整个自然环境的统一。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必须保持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
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是以言语为基本符号,以社会语境为中介,通过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而得以成全的话语系统,是一种社会权利关系缠绕的意识形态形式。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运转,生产力的高度解放、发展,现代科技的快速升级换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以及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加强,由大自然的神秘而致的对大自然的那份敬畏,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族亲”意识正日趋消减。这种消减首先表现为现代文明进程中科学话语、科学理性对大自然神秘感的“祛魅”。人类对自然界产生敬畏的诸多因素之一,是自然神秘感的存在,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理性色彩的日趋加强,许多原来不可知的现象得到了自然科学的解释,于是,自然界的神秘性就消失了。“叶广苓《长虫二颤》中,在颤坪调研的中医学院教师王安全,用中医学的知识重述了殷姑娘用扁豆花下蛊的传说,消解了山间巫蛊之术的神秘性”;“《老虎大福》中黑子扑朔迷离的野性背景,在二福从杨陵农学院获得生物学知识后被终结,‘豹和犬是两个科目,受基因限制,它们之间不可能有任何杂交成果,黑子……没有任何野性背景’”①。科学话语的传入,使自然的神秘性消解,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由此淡化。其次,这种削减也表现为,市场经济不断壮大中商业话语对人类与非人类生命“族亲”意识的淡漠。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族亲”意识已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金钱成为衡量生命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出于金钱的考虑,利益诱惑产生了人对自然和其他非人类生命理直气壮无所顾及的掠夺:“笼里的猴对村民来说都是钱,活的钱”(《猴子村长》)②,迫切的致富欲望和精明的物质利益计算,使村民对猴群进行了灭绝式捕杀。在商业话语系统中“钱”成为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人与大自然、与其他非人类生命之间的“族亲”之爱被淡漠了。
由上可知,伴随着现代文明而出现的科学话语、科学理性、商业话语使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的“族亲”之爱消解了。然而,与现代文明的科学性、商业性相比,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系统中保留了较强的生态伦理意义,处理了人与自然、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之间的伦理关系。这一伦理体系的核心是人对自然及非人类生命的敬畏,以及“族亲”之爱。
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内蒙、新疆等边缘地区,由于地势原因经常处于青山、绿水、奇花、异草、野生动物等的环围之中,因而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关于这些动植物的描述以及围绕着它们展开的故事较多,基本上每个民族的民间故事集中都有关于动植物的描写。仔细分析这些少数民族民间动植物故事,发现它们都摹写出了人与自然、人类对其他非人类生命真诚相待的友爱图景,这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来进行呈现:一是正面书写人出于天性的善良、淳朴对动物的友爱。如锡伯族民间故事《黄狗小巴儿》中,傻子老二好心收留黄狗小巴儿,在被嫂子赶出家门后仍和小巴儿相依相靠和谐生活,在黄狗小巴儿被嫂子棒打死后,如伙伴般将其安葬,经常上坟探望,表现出一份“族亲”之爱。与此相类的故事还有锡伯族民间故事《鹦哥的故事》、满族民间故事《扇子参》等。二是侧面烘托人对动物的宽容友爱之情。如锡伯族民间故事《狗和人是怎样交朋友》狗在分别与野兔、狼、熊的相处中每次都因自己的叫声而被排挤,几经选择、几经对比,最后转向人类,人类没有排挤它反而视它为朋友。在选择与对比中,侧面表现出了人对动物的友爱之情。另外,锡伯族民间故事《老虎、蛇、蚊子、燕子和人》、《狗和兔子》,瑶族民间故事《马交朋友》等也都以同样的形式侧面表现了人对动物的友爱之情。
与人对动物的宽容、友爱相联系的是由它而衍生的动物对人的友爱的回报。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有一大部分故事都通过动物对人善行报答的形式,表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研究者将这一形式通称为“动物报恩型”模式。如满族民间故事《达布苏与梅花鹿姑娘》通过达布苏解救、悉心照料小鹿,之后小鹿幻化为一美丽姑娘与之成亲的故事,表现出了人对动物友爱,动物对人进行善报的主题。在这里报恩的动物不仅限于温顺的鹿、蛙、兔等,甚至凶猛的动物也懂得报滴水之恩。当然,与之相反也有表现恶有恶报主题的作品,如满族民间故事《萨满捉参》中萨满捉参的结果就是被海浪卷进江底淹死了;《棒槌孩》中小蘑菇头他讷、他玛捉棒槌精吃以求长生不老的结果便是被打个头破血流。特定空间的伦理取向的提炼与净化,显现了话语系统中的生态伦理色彩。
总之,少数民族文学中人对动物的友善以及“动物报恩型”的模式都表现出了人与自然、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之间深深的“族亲”之爱,体现了强烈的生态伦理意义。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保留的许多自然景观的由来、形成背景也显现了一种生态伦理意义。满族民间故事中的风物传说《汤池的来历》,孝敬公婆的媳妇用手捧着火柴烧热了结冰的水泡子,从而化作驱病除邪的汤池;《红罗女》,美丽正直的红罗女把昏愦的皇帝捉弄的丑态百出,最后幻演成镜泊湖景观之一。这些故事中演绎自然景观的由来是跟人类的善行、善德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了人与自然、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愿望。
少数民族话语系统从人与自然、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友善相待的“族亲”之爱,以及人与自然、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愿望中体现了生态伦理意义,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非人类生命和谐、平等、共存的愿望。这不仅为近年伴随着现代化进程飞速运转带来的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而产生的像于坚、贾平凹、张炜、迟子建等的生态创作,以及由之兴起的生态环境美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暗示出现代话语对原有空间伦理关系的冲击与破坏,并随之衍生出了更为复杂的价值立场和伦理体系,即在“现代”与“传统”,“原始”与“文明”之间文学该如何为自己寻求合适和合理的支点。“现代”“文明”的进程在理论上本应是促进文学不断进步的动力,然而文学的发展似乎并不与文明的进化相符相成。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文学一直恒久不变的东西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它们是文学得以生存的不竭动力。回顾百年文学,上世纪处以来,中国文学以不断书写对人的价值和权利尊重的人文精神追随着“德先生”的指引。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少数民族作家们把人文精神中尊重的对象拓展到人之外的自然和其他非人类生命,实现了生态伦理与人文精神的对接,是人文精神发展至生态伦理精神,使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惠及到自然和非人类,拓展了人文精神的理论内涵。我们在谈论保持人类尊严的时候,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发展,保持人对动物的尊重,是保持人类尊严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科学”“文明”和“民主”一样,在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散发着激动人心的光华。现代科技在带来舒适、方便和快捷的同时,渐渐也显示了它在赋予人类征服自然能力之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因而如何评价现代科技为文学叙事的一个重要维度。理性考究,其实现代科技本身并不具备善恶品质,区别在于如何使用,而关键点还在操控它的人类。我们在接受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要尊重传统的生态伦理;破除封建传说的同时,也要尊重其蕴含的生态伦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话语生态的重建来达到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的目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中的这种人与自然、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的生态伦理意识,为文学处理现代与传统、科学与人文关怀之间复杂的价值立场和伦理关系体系,寻求到了合适合理的平衡点。中国文学的叙事书写既可以从中获取一套生态话语系统,同时也能通过对现代科技的合理评价来搭建保护自然生态的桥梁,在这一点上少数民族文学给予中国文学予重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玫.空间生态伦理意义与话语形态[J].民族文学研究,2007,(4).
有的学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只能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而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否则助长这类狭隘民族主义的观点不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故否定岳飞等人的“民族英雄”的界定,可说是一次合乎时代潮流的观念更新。
有的学者认为,把岳飞等人的民族英雄桂冠摘去,将很大程度上引起教育断层、历史生态的危机,以岳飞为例,他是在抗击金奴隶主贵族发动的侵宋战争中崛起的民族英雄,他的事功与美德,已凝结成“岳飞精神”,这就是:精忠报国、英勇杀敌,廉洁奉公,以身作则,治军严明、平等待人,礼贤下士、克尽孝道,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宁为玉碎、誓死不屈。900年来,岳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公众记忆”和经久不衰的一种崇高信仰。有人还指出,宋以后,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都承认岳飞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如元朝翰林院任总裁官的揭溪斯,对岳飞评价极高,元代文人更是赋诗赞颂岳飞的功业。
有的学者认为,尽管岳飞、文天祥在历史上是进步和正义的化身,但按照大中华民族的概念,抗金、抗元则不能算作大中华的民族英雄,就此意义而言,民族英雄这一概念只是针对汉族而言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应该有其广阔的意义。有人还指出,民族英雄应该是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而宋金战争是民族内部的争斗。岳飞抗金,所保卫的只是中原汉族地区的安定,并非是抗击外族侵略、保卫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因此,岳飞可以称作是汉族的民族英雄,而不能冠以中华民族英雄的称号。
[中图分类号] R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118-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但在医学教科书中存在一些语病,即存在一些语文中措词失当或不合逻辑的毛病,这应引起广大作者和编辑工作者的重视[1,2]。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教材质量和教学水平,避免语病的发生,我们对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和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的、2008年出版的《外科学》(第7版)中发现的语病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修改的建议。按照语病类型分为以下五类,并具体举例说明。
1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和附加成分残缺等。
例1:甲状旁腺腺瘤中单发腺瘤约占80%,多发性约1%~5%;……
后一分句中缺主语“腺瘤”,缺谓语“占”。此外,句中的连接号表示数值在1%至5%之间,两头的数值已经卡定[3],“约”便成了多余。原句可改为:甲状旁腺腺瘤中单发腺瘤约占80%,多发性腺瘤占1%~5%;……
例2:甲状腺结节是外科医师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
缺主语。结合书中小标题内容,原句可改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是外科医师经常碰到的一个难题。
例3:一般用1.5%~2%利多卡因,起效时间5~8分钟,……
缺谓语。原句可改为:一般用1.5%~2%利多卡因,起效时间为5~8 min,……或改为:一般用1.5%~2%利多卡因,5~8 min起效,……
例4:维持时间1.5~2 h。
缺谓语。原句可改为:维持时间为1.5~2 h。或改为:维持1.5~2 h。
例5: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发展道路。
原句可改为: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例6:成人甲状腺约重30 g。
缺谓语。原句可改为:成人甲状腺重量约为30 g。
2 成分赘余
例7:青少年患者,因本术术后可引起胸廓或脊柱明显畸形,应尽量避免施行。
原句中“本术术后”中的“术”明显重复,应删除其中一个。原句可改为:青少年患者,因本术后可引起胸廓或脊柱明显畸形,应尽量避免施行。
例8: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由于波纹“~”已经表示了数量范围,原句中的“之间”成了多余。原句可改为: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
例9:腺叶切除较部分切除术后再作腺叶切除较为安全,再次手术易损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原句中“较”出现了两次,实为重复。原句可改为:腺叶切除较部分切除术后再作腺叶切除安全,再次手术易损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例10:1877年德国Bergmann对15例膝关节穿透性损伤伤员,……
“伤员”与“例”概念重复。此外,根据医学语言病名或体征、症状在前,例数在后的表达习惯[3],原句可改为:1877年德国Bergmann对膝关节穿透性损伤15例,……
例11:作用维持时间约1 h左右。
“约”和“左右”都是大概数或不确定数,不能用两个概数词来表达一个概数,应去掉其中一个[4]。原句可改为:作用维持1 h左右。
例12:每期间隔约3周左右。
同理,原句可改为:每期间隔3周左右。或改为:每期间隔约3周。
例13:大约占周围动脉瘤的90%左右。
“大约”和“左右”都是大概数或不确定数,用其中一个即可。原句可改为:大约占周围动脉瘤的90%。
例14:心脏停搏距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一般常难估计准确。
“一般”与“常”重复,用其中一个即可。原句可改为:心脏停搏距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常难估计准确。
例15:从而大大提高了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疗效”中的“疗”与“治疗”重复。原句可改为:从而大大提高了非手术治疗的效果,……
例16: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由于“初期复苏”包括了时间概念,“时”便成了多余。原句可改为: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的主要措施。
例17:因此在降温之前即应开始用丙嗪类、苯二氮■类或巴比妥类药,……
“之前”与“开始”重复。原句可改为:因此在降温之前即应用丙嗪类、苯二氮■类或巴比妥类药,……
3 用词不当
误解词义、用词不当等现象在医刊中随处可见[5,6,7],但在该教科书中占少数。
例18:而小于10者的死亡率几乎接近0。
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2012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其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〇”。原句中的“几乎”和“接近”重复。因此,原句可改为:而小于10者的死亡率接近零。
例19:任何机械通气都有治疗的一面,也存在潜在的合并症。
显然,“合并症”在此应改为“并发症”。此外,“存在”与“潜在”有重复的成分。因此,原句可改为:任何机械通气都有治疗作用,但也可能发生并发症。
例20:不但不能处理外科疾病,而且也不能正确地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语是用于表达递进关系的,这里用于否定形式,后一分句适宜于表达较前一分句更低层次的行为。后一分句中的“而且”与“也”重复。结合该句前后内容分析,可改为:不仅不能处理外科疾病,也不能正确地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4 表意不明
例21:术后24~48 h内血清钙会明显下降,……
其时间阐述不明确。“术后24~48 h内”,是指术后48 h内?还指术后24 h开始至术后48 h之间?不清楚。结合书中关于甲状旁腺切除术情况的介绍,原句可改为:术后24 h开始至术后48 h之间血清钙会明显下降,……
例22:一般在术后3~4 d后恢复正常。
其时间阐述不明确。到底是在手术结束3 d后恢复正常?还是在手术结束4 d后恢复正常?不清楚。结合书中关于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情况,原句可改为:一般在手术结束3 d后恢复正常。
例23:当动脉瘤伴周围组织炎症或腔内血栓闭塞时搏动不十分明显,……
“不十分明显”是指“明显”还是“不明显”?不清楚。结合句子前后分析,原句可改为:当动脉瘤伴周围组织炎症或腔内血栓闭塞时搏动不明显,……
例24:积聚于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能很好地咳出,……
“不能很好地咳出”是指“不能咳出”还是“能够咳出”?不清楚。结合句子前后分析,原句可改为:积聚于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容易咳出,……
5 不合逻辑
医学论文中用连接号的地方很多,存在问题也较多[8-10]。该教科书中连接号存在的问题较多,举例25~29如下。
例25:大脑完全缺血5~7 min以上者,……
“5~7分钟”确定了数值范围,而“以上”的前提是以某一点作为基点,当它们同时存在时,使得语意产生矛盾。原句可改为:大脑完全缺血5 min以上者,……
例26: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至少6~12个月。
同理,原句可改为: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至少6个月。
例27:心脏停搏未超过3~4 min或患者已呈软瘫状态时,不是低温的适应证。
“3~4 min”确定了数值范围,而“未超过”的前提是以某一点作为上限,当它们同时存在时,使得语意产生矛盾。此外,“低温”并非治疗措施,降温才是治疗措施。因此,原句可改为:心脏停搏未超过4 min或患者已呈软瘫状态时,不是降温的适应证。
例28:胸廓成形术应自上而下分期切除肋骨,每次切除肋骨不超过3~4根,以减少反常呼吸运动。
同理,原句可改为:胸廓成形术应自上而下分期切除肋骨,每次切除肋骨不超过4根,以减少反常呼吸运动。
例29:五年生成率为40%~50%左右。
句中的连接号表示数值在40%至50%之间,两头的数值已经卡定,“左右”便成了多余的。原句可改为:五年生成率为40%~50%。
例30:一般都缺乏设备和技术条件。
“一般”表示普遍,而“都”则表示全部。原句可改为:一般缺乏设备和技术条件。
例31:初期复苏的各种措施再增加注射肾上腺素,一般均能使细颤转变为粗颤。
“均”同 “都”、“全”。“再”与“增加”重复。同理,原句可改为:初期复苏的各种措施加上注射肾上腺素,一般能使细颤转变为粗颤。
例32:需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中,约有90%的患者呼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同理,原句可改为:需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中,约有90%的患者呼吸道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例33:癌症是多发病,约70%的患者都有剧烈疼痛,……
同理,原句可改为:癌症是多发病,约70%的患者有剧烈疼痛,……
例34:约90%以上的泌尿外科手术均可通过内镜来实施。
“约”是指大概数或不确定数,“以上”的前提是以某一点作为基点,“均”在此同“全”,当它们同时存在时,使得语意产生矛盾。原句可改为:90%以上的泌尿外科手术可通过内镜来实施。
有的语句正确与否存在争议,举例如下。
例35:一般在第3~4天脑水肿达到高峰,……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其中天数在此情况下不可能有3.1……3.9天,黄栩兵[3,11]认为用连接号表示紧相邻的两个整数的起止是不准确的。以此为依据,原句可改为:一般在第3或第4天脑水肿达到高峰,……
另一种观点认为:波纹线可用于表示任何情况下的两个数的起止。理由如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连接号用于表示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的起止,浪纹线是连接号的形式之一,用于表示数量范围,也用于表示时间范围。由此可见,该规定并没有对浪纹线所表示的数值范围以及范围内的具体数值进行任何限制,加之科技书籍表达的需要,因此,例句中浪纹线的应用是合理的。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
医务工作者往往“重视学术阐述”而“忽略语言表达”,是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12]。在编写医学教材的过程中,准确地阐述医学知识有助于医学生正确地理解医学内涵,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否则可能误导医学生。要避免语病的发生,首先,编者必须自觉地在思想上重视语言表达,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其次,相关教材评审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编者的责任心,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材编写的审查制度。
[参考文献]
[1] 孙国凤. 科技期刊编辑中常见语病的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224-225,228.
[2] 顾永春. 口腔医学专业书刊中常见病句的分类和辨析[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1):56-57.
[3] 黄栩兵. 第十二讲医学论文常见语病举例[J]. 华北国防医药,2002,14(1):72-73.
[4] 党静萍. 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的语病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1,38(1):61-63.
[5] 张春军,懂凯. 医学期刊中科技语言与文字的规范性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4):139-140.
[6] 林燕英,王倩,张艳艳,等. 医学期刊论文题名不规范分析及优化[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7):74-76.
[7] 于霞. 医学科技期刊中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应用[J]. 中医儿科杂志,2012,8(4):63-65.
[8] 陈文,李军. 医学论文应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4):64-65.
[9] 王劲松. 科技论文中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1):1335-1336.
[10] 章蓉,孙勇. 高等医学院校学报标点符号使用现状及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9,34(2):156-158.
Abstract:Socialfunctionsofmedicalcultureincludesixdifferentaspects.Firstly,itmoralizespeople,thatalsomeans“culturecivilizesthemasses”.Secondly,itisacarrierthatpassesdownmedicalhistory,medicalexperienceandmedicalethics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Thirdly,itplaysaroleofcentralizationbecauseaparticularcultureistheemotionaltiethatsustainsthecentripetalforceofacertaincollective.Fourthly,itidentifiesbecauseaccuratedistinguishinganddifferentiationofmedicalconditionsarebasedupontheidentifyingfunctionofmedicalculture.Thefifthfunctioniscoding,inanotherword,conditionsinmedicalcultureactuallyarecombinationsofcodesthatareabidebypurposeandlogicaswellasconventionsandrules.Finally,medicalcultureperformsasasocialdrive.Individualmedicalbehaviorsaresubjectedtocollectivepsychodynamic;medical-socialdevelopmentdependsuponthedriveofsocio-psychologicalmechanism.Inaddition,medicalcultureperformsasorientationandunscrambling.
Keywords:medicalculture;culturalfunction
医学活动是与人们实现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高水平的生命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活动之一。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协调、维系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人类的一切医学实践,其由始由生、所兴所盛、至极至衰,最根本的驱动力量和影响因素便是医学文化。文化是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它包括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所产生的一切物质方面的内容、精神方面的内容以及驱动人们进一步进行社会实践的心理程序;医学文化则是通过一系列具象符号和抽象符号所表现的与医学这样一个特定族群有关的主观信息,它在驱动、指导人们医学实践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社会功能:
1医学文化的教化功能
文,所以载道也,“文化化人”主要就是讲文化的教化功能。医学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医学观、医学态度、医学精神、医学行为及习俗、医学伦理、医学道德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对医疗主体,而且对医疗对象都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自父精母血凝聚成胎生存于世,人要食用五谷杂粮,历受风霜寒暑,时而遭火炙水,偶尔遇蚊叮虫咬,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人世间的喜怒忧思悲恐,都可能对人的健康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追求身心健康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而如何在健康时恒久地保持健康,在不健康时尽快地消除影响因素而恢复健康,则取决于人们对待医学的观念和态度。敬畏生命,崇尚医学,尊重科学规律,恪守保健规则,是人们须切切谨记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态度。如何才能够树起科学的健康观、自若的生命观、正确的医学观、理性的求医观,关键还是看人们对医学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或者说,关键是看医学文化对人们的教化和影响程度。
医学是崇高的事业,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都对医学职业者之伦理道德有着极高的要求。医乃仁道仁术仁功仁业,自古以来无仁不成医,普天之下无医不守仁。尽管在现实社会中确有一些不良不肖之徒借医谋财,伤天害理,然而从总体上说,行医者都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诚如《医学生誓词》所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医者须“……献身医学……恪守医德……竭尽全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这些都是医学文化对医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代代的医务工作者,都是饱受医学文化中伦理的濡养和道德的熏陶,在医学实践中坚持着“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谐至要”的医学文化之本质,视病人如亲人,为其倾注至爱至亲之情感,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以说,医务人员之道德品质、理论素养、技术水平、执业态度等都是医学文化教化的结果。
2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传承”表现的是“授受”这样一种社会功能。传者,上授予下、前授予后也;承者,下受于上、后受于前也。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人将医学经验积累、医学理论总结、对医药学的发现和认识等传授给后人;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和体验等所进行的相互交流,对医学的评价和判断、观念和趋向等所进行的互动和传译。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更多地是理解为传授和继承。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进化过程中,遭受过自然、社会带给的无穷伤害以及人们追求健康的无量挫折,逐步实现了对生命本质和健康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发现了无数关于治疾疗伤、防病延年的办法和经验。这些内容作为医学文化的重要元素,更多地表现为活鲜鲜生命体的主观意识和感受,一旦生命终结,由生命体承载的思想、观念、意志、意识、感受等所有主观信息便立即荡然无存。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十分短暂的,任何人所处的时段都是非常渺茫的。然而,任何人对医学的认识和发现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任何时段所产生的医学经验和知识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怎样才能实现使无数生命主体探索发现的零散的医学文化元素得以继承、发扬和光大,这就必然要依靠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3医学文化的凝聚功能
作为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文化乃族群之魂、民族之根。我们知道,文化是协调、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它对于族群或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作用。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宗教族群其内部结构异常牢固,中华盛世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其深情厚谊坚不可摧,其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皆自于文化的凝聚作用。不仅社会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功能,即使是社会亚文化之一的医学文化,在医学实践中所发挥的凝聚作用也随处可见。比如,人们求医择医,多趋向于大医院,以致于越是大医院越门庭若市,业务繁忙;人们寻医访医常集中于名医生,以致于越是名声响亮的医生越是趋之若鹜,应接不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医学文化的凝聚作用。再比如,医学科学门界杂陈,种类繁多,或张氏外科,或李氏内科,或中医中药,或藏医藏药……,各界各门所以能够存在,各种各类所以能够兴盛,最终原因必然是各自都有崇奉拥戴的信仰共同体,而维系这些医学信仰共同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即医学文化。
4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
社会文化在本质上是族群主观信息借助于承载介质予以表现的意义统一体,这种承载介质即前文所及的意会符号。意会符号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也可以是精神形态的,还可以是民风社俗的;可以是器物的,可以是音视的,还可以是思想的、心理的。然而,意会符号不论是物质形态、精神形态,还是心理形态,习俗形态,它们大多情况下是多重因素有机聚汇的复合体,而且作为社会亚文化的辨识标志,简单符号表达的意义比较特定,而复合符号
通常在表现共性的基础上带有特定的领域烙印或行业烙印。如一座建筑物,可以用来办银行,可以用来开商店,可以用来作医院,随着不同的用途变化它会自然地加载上行业通识的社会标志,通过这些不同的标志便承载起了不同领域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标识功能。
医学文化的标识作用表现比较普遍而且针对性比较明显,如建筑物附上红十字即代表是医院,汽车车身喷上“120”即代表是救护车,处方签上的“R:”表示“请取”,瓶签上的头骨骷髅表明药物有毒,楼道内一个大大的“静”字表示治疗环境需保持安静……。不仅如此,医学论文记载着人们对医学的探索和发现,医学古籍记录着前人对医学的经验和总结,医学法规提示人们在医学实践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律令,医学病历保存着每一个病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医生施术施治的原始信息……。
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与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比较接近,但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更偏向于表达医学文化现象“度”的特征。
5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
准确、科学的编码是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的基本前提。所谓准确、科学,是指文化现象中的具象符号、抽象符号都必须既合目的、又合逻辑,既合习俗、又合规律地进行编码,通俗地说就是约定俗成的排列组合,否则就无法完成使不同个体、不同族群意会理解的功能。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绘画色彩的浓淡相宜,书面语言的主谓宾状补,优美乐音的宫商角徵羽,军事中的排兵布阵,飞行中的主率僚从,库存货物的方位描述,宇宙飞船的经纬坐标……,与其说文化现象都是一个个意会符号,不如说它们归根结底其实是一组组科学编码。
社会文化具有编码功能,医学文化亦然且更盛。医学社会实践中,物质因素的存在形式,精神因素的表达形态,心理因素的活动状态,以致于生命现象本身的运动方式等都靠其特殊的编码来实现。医院主、辅机构的空间布局是通过编码完成的,超级复杂的手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医护人员对手术程序、所需物资、人员布局、器械摆放和取用规律都进行了严格的编码;医疗法规的条分缕析,医学论文的起承转合,中药配方的君臣佐使,求医择医过程中的比较权衡,无一不带有鲜明的编码特征。就人们的生命现象来说,四肢五官,脏腑骨骼,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基因的遗传密码,也都表现为特别的编码现象。总之,医学科学的方方面面都较为明显地昭示着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
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与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比较接近,但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更偏向于表达医学文化现象“序”的特征。
6医学文化的驱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