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干部绩效考核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依法治税工作灵魂,坚持实事求是和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建立机制科学、配置合理、程序合法、制约有效的执法监督制度,进一步坚定法治理念,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完善考核评议体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推行原则。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切实做好全面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成效。
(二)职责明晰原则。按照要求合理细化岗位职责,对执法人员进行定岗定责,合理配置执法职权。
(三)权责一致原则。执行税收执法考核评议制度,细化考核指标和责任追究形式,依法确定各个税收执法岗位履行职责应当承担的责任形式、标准和内容,公正评议考核,过错予以追究。
(四)提高效能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纳税服务。
三、工作目标
以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为基础,以科学评议考核为手段,全面实现对税收执法行为的过程监督和控制,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建立职责明确、权责一致、执法高效的税收执法管理运行机制,稳步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实现地税事业新跨越。
四、工作步骤
(一)推进实施阶段(2012年7月-8月)。
1.定岗定责(7月)。定岗定责是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基础性工作,也是实行工作考核的前提。各单位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定岗定责工作,要实现人、岗、责对应统一。一是要对每一位执法人员进行岗位配置,岗位配置主要按照两种基本方法进行处理:一是一人多岗,即不同的岗位职责可以整体由一个人来承担;二是一岗多人,即一个岗位职责由多人共同行使,原则上不允许对岗位职责再进行拆分。二是要坚持一人不得在同一案中担任多个执法岗位原则。三是要对每个执法人员进行岗位描述,岗位描述的内容包括执法岗位配置的管理权限、管理范围、管理对象、管理事项等,尤其是要对一岗多人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分,同时将与纳税人直接有关的执法责任进行公示。执法单位要将本单位定岗定责情况报税收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备案,作为考核依据。
2.完善机制(7月)。一是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要与推行个人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完善好税收执法责任制考评内容、标准、方法,做好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与个人绩效考核结合文章,对两项考核机制进行整合,将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指标和考核数据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指标,共享考核数据,确保两个考核体系同时深入推进。二是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要与其他考核工作相结合。要将执法督察、执法监察、上级督办、专项检查等工作发现的执法问题作为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数据来源,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小组要及时将各种考核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进行综合利用。三是要进一步细化责任追究经济惩戒奖金扣除标准。
3.考核运行(8月)。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实行季度考核,8月份完成执法人员二季度执法情况考核工作。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按照个人自查、执法单位考核、考核小组抽查的三级考核机制运行,具体模式为执法人员每季度提交季度执法自查材料;执法单位根据本单位季度工作安排结合自查材料开展考核工作,向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小组提交季度考核报告;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小组制定合理的抽查计划,对各单位进行抽查,每季度向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和上级提交考核报告。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工作实行自觉纠错原则,即执法人员自觉暴露的以及执法单位考核发现的执法问题,并及时采取整改或补救措施的,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小组原则上不进行责任追究。
(二)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9月-10月)。
1.督查整改(9月)。区局将根据工作安排对各单位推进工作进行督查,对各单位推进工作进行总体评估,客观分析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在推行工作中取得的积极效果和成功经验,并督促推进工作达不到进度要求的单位及时整改。
2.全面总结(10月)。各单位要对前一阶段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向区局呈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专题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局成立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在推行执法责任制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案例一:东方红药业集团通过锻造执行力,把制度保证系统化,把解决问题机制化,把考核激励常态化,在塑造和培养企业执行力方面可谓独树一帜。
东方红药业集团用考核监督,使执行生威。科学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是提升执行力的保证。在东方红药业集团,管理体系执行的真正活力的来源是绩效考核。东方红药业建有一套严密而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这套考核机制的运转保证了企业执行力真正落到实处,并使执行力的执行效果大大提升。
东方红药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紧紧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规划,绩效考核则根据全年工作方针目标,设计出一套关键绩效指标,这种方法融合了目标管理和关键目标界定两种方式的优点,既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可以保证“做正确的事”,又抓住了关键目标,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集团各部门在每年的年初拿出部门本年度的工作方针目标,审核通过后,交集团考核部门。执行中,集团考核部对各部门的月度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考核、监督,并出具考核报告,考核结果与部门工资奖金挂钩,年底,对照全年工作目标,部门中层干部进行述职,考核部进行全面打分、测评,奖优罚劣,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
东方红在营销上的绩效考核更是一切凭业绩说话。集团董事长欧阳强先生每年都要和销售的3个局、9个大公司签订销售军令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每月雷打不动召开一次营销大会,集中通报各公司销售业绩。制度的刚性,使销售额不断上升。这种激励与约束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的机制,让每一个东方红人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有了危机感,也有成就感。
案例二:南江省移动通过绩效管理有效提升执行力
近年以来,南江省推行整合战略绩效、经营绩效和员工绩效的绩效管理,有效地提升了执行力,实现了战略驱动、精细管理和持续改善。
战略绩效包含但不限于经营绩效,侧重于公司整体层面,平衡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创新发展课题管理,做大“三大转变、五个一”,实现宏观战略的微观化、量化和闭环化;经营绩效,衔接集团公司和香港母公司,依据发展课题,以项目化预算管理为基础,实现战略导向的资源最优化配置和年度计划目标;员工绩效,主要是在员工个体层面,按照“动态的目标+静态的职责”原则,将战略绩效和经营绩效在各级员工层面的细化。通过战略绩效同经营绩效的有效结合,以及战略绩效同经营绩效的有机融合,将长期的战略转化为近期内的计划,群体的目标转化为个体的绩效,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个人的行动,实现战略驱动,过程管理,平衡资源,协调发展,确保战略的有效落地和执行。
南江省的绩效管理是提升公司执行能力的关键手段。它强调战略驱动,通过公司层面的战略绩效、部门和分公司层面的经营绩效以及员工层面的员工绩效三大体系的有机衔接,通过建立共识、规划目标、强化执行、实施评估和平台支撑,五大环节环环相扣、闭环运作,通过透明的KPI绩效管理代替了“人管人”现象,提升了精细管理的水平。
首先,共识和承诺是公司管理的基本精神,通过沟通、培训和参与,形成共识,确保步调一致;其次,建立了目标体系,通过对战略目标(KRA)和指标(KPI)的层层分解(纵向分解、横向分解和时间分解),在每个层面都配置相应的KPI,同时通过预算项目管理,清楚地知道在公司战略体系下自己的目标、职责、需要做的行动;第三,通过立体的执行体系,通过公司五大委员会、指令型项目小组、指导型项目小组和自发型项目小组等发展课题项目团队形式,实现从部门条块型向团队合作型的转变,强化执行;第四,通过战略绩效审计、经营绩效考评和员工绩效管理,创新红黄绿灯预警机制,明确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通过有效的沟通、反馈和调整,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并加强发展风险管理;第五,建立绩效的组织平台、绩效信息化平台和绩效导向的沟通文化平台,降低精细管理的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对于营销执行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绩效管理手段来提升营销执行力。
我们需要在绩效管理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注意保护和发扬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任何一个企业,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以及晋升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镇山之宝,它们与每位员工的收益息息相关,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也是企业提供的福利之一。如果你能让员工感到,在这个企业工作,能获得终身就业能力,能得到尽量全面的能力展示和提升,能得到与付出相对应的合理收益,那么,一点眼前的利益还值得他去追求吗?所谓高薪养廉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企业中,“薪”=现金收入+各种福利+培训计划+晋升机会+社会地位等。企业正是依靠这些制度,合理地输血、换血,才得以留住人,留能人,保持永续的活力与动力。这里尤其要提到营销人员的底薪与提成的分配。底薪与提成的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该随着市场开发的进程而有所调整,比如,在入市初期,建议“高底薪+低提成”,缓解业务员的经济压力,一心投入市场拓展工作;产品进入成长—成熟期,可考虑“低底薪+高提成”,激发业务员挑战高峰的信心。
其次,奖罚分明,把握尺度,严肃处理营销人员的违规事件。
建立《奖惩制度》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它制订的目的在于“奖励积极努力、业绩突出的A类,培训指导迷茫、摇摆的B类,坚决处理屡教不改的C类”。当一切防治手段都使用后,仍然出现销售人员的谋私违规事件,这时,企业管理人员就该以事实为依据,以《奖惩制度》为准绳,把握尺度,严肃处理所发生的事件。
第三,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时需要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考核A,奖励B.即对A进行严格考核,但把奖励给了实际没被真正考核到的B,这就是没能区别投机取巧的人所导致的。通常投机取巧的人善于做表面工作,而踏实做事的人反而不擅长这些,结果一考核,踏实的人反而不合格,而投机取巧的人却合格了,奖励就这样被窃取。二是只奖励成功者,不奖励失败者。这样的激励机制将会导致“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精神和思想”,对企业文化是一种挫伤,容易让成功者骄傲,而让失败者更加气馁。
第四,经济和物质上的激励并非全部的激励方式,有多种激励途径可供选择:激励是提高执行力最有效的
方法之一,以下几类激励是常用的激励方式。
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这其实就是爱的缺陷。如果你想赞美下属,就一定要说出来。
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司内部杂志和光荣榜上贴出来,让大家都看到,以此激励这些获奖者及其他的员工。精神价值其实就是无形资产呀,有什么理由对创造了无形资产的人不进行奖励呢?
引入竞争:讲团队精神不是不讲究竞争,但竞争又不同于斗争,这样既达到了激励双方的目的,又不会伤了和气。用爱惜的心态批评下属,指出其错误并帮助他改正,这也是一种激励,并且是一种更令人刻骨铭心的激励。
合理的授权是最高的激励方式之一,能帮助下属自我实现。但在授权时应把授权内容书面鉴定清楚,授权后要进行周期性的检查,防止越权。
第五,建立起绩效管理体系以后,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并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原则,设计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指标,并掌握绩效考核的全过程。按照以下几条绩效考核原则组织开展考核工作:
1.营销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围绕企业的整体营销计划建立,绩效考核一定不能脱离营销关键业务。绩效考核围绕战略规划的重点,就是要设计一套关键绩效指标(KPI)。
案例一:东方红药业集团通过锻造执行力,把制度保证系统化,把解决问题机制化,把考核激励常态化,在塑造和培养企业执行力方面可谓独树一帜。东方红药业便是通过一套严密而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保证了企业执行力真正落到实处,并使执行力的执行效果大大提升。
其绩效考核体系紧紧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规划,绩效考核则根据全年工作方针目标,设计出一套关键绩效指标,这种方法融合了目标管理和关键目标界定两种方式的优点,既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可以保证“做正确的事”,又抓住了关键目标,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集团各部门在每年的年初拿出部门本年度的工作方针目标,审核通过后,交集团考核部门。执行中,集团考核部对各部门的月度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考核、监督,并出具考核报告,考核结果与部门工资奖金挂钩,年底,对照全年工作目标,部门中层干部进行述职,考核部进行全面打分、测评,奖优罚劣,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
案例二:近年以来,南江省移动推行整合战略绩效、经营绩效和员工绩效的绩效管理,有效地提升了执行力,实现了战略驱动、精细管理和持续改善。
战略绩效包含但不限于经营绩效,侧重于公司整体层面,平衡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创新发展课题管理,做大“三大转变、五个一”,实现宏观战略的微观化、量化和闭环化;经营绩效,衔接集团公司和香港母公司,依据发展课题,以项目化预算管理为基础,实现战略导向的资源最优化配置和年度计划目标;员工绩效,主要是在员工个体层面,按照“动态的目标+静态的职责”原则,将战略绩效和经营绩效在各级员工层面的细化。通过战略绩效同经营绩效的有效结合,以及战略绩效同经营绩效的有机融合,将长期的战略转化为近期内的计划,群体的目标转化为个体的绩效,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个人的行动,实现战略驱动,过程管理,平衡资源,协调发展,确保战略的有效落地和执行。
从案例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对于营销执行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绩效管理手段来提升营销执行力。首先,共识和承诺是公司管理的基本精神,通过沟通、培训和参与,形成共识,确保步调一致;其次,建立了目标体系,通过对战略目标(KRA)和关键业绩指标(KPI)的层层分解(纵向分解、横向分解和时间分解),在每个层面都配置相应的KPI,同时通过预算项目管理,清楚地知道在公司战略体系下自己的目标、职责、需要做的行动;第三,通过立体的执行体系,通过公司五大委员会、指令型项目小组、指导型项目小组和自发型项目小组等发展课题项目团队形式,实现从部门条块型向团队合作型的转变,强化执行;第四,通过战略绩效审计、经营绩效考评和员工绩效管理,创新红黄绿灯预警机制,明确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通过有效的沟通、反馈和调整,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并加强发展风险管理;第五,建立绩效的组织平台、绩效信息化平台和绩效导向的沟通文化平台,降低精细管理的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巧妙地运用绩效管理策略
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注意保护和发扬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任何一个企业,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以及晋升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镇山之宝,它们与每位员工的收益息息相关,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也是企业提供的福利之一。如果你能让员工感到,在这个企业工作,能获得终身就业能力,能得到尽量全面的能力展示和提升,能得到与付出相对应的合理收益,那么,一点眼前的利益还值得他去追求吗?所谓高薪养廉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企业中,“薪=现金收入+各种福利+培训计划+晋升机会+社会地位”等。企业正是依靠这些制度,合理地输血、换血,才得以留住人,留能人,保持永续的活力与动力。 这里尤其要提到营销人员的底薪与提成的分配。底薪与提成的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该随着市场开发的进程而有所调整,比如,在入市初期,建议“高底薪+低提成”,缓解业务员的经济压力,一心投入市场拓展工作;产品进入成长—成熟期,可考虑“低底薪+高提成”,激发业务员挑战高峰的信心。
其次,奖罚分明,把握尺度,严肃处理营销人员的违规事件。
建立《奖惩制度》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它制订的目的在于“奖励积极努力、业绩突出的A类,培训指导迷茫、摇摆的B类,坚决处理屡教不改的C类”。当一切防治手段都使用后,仍然出现销售人员的谋私违规事件,这时,企业管理人员就该以事实为依据,以《奖惩制度》为准绳,把握尺度,严肃处理所发生的事件。
第三,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时需要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考核A,奖励B。即对A进行严格考核,但把奖励给了实际没被真正考核到的B,这就是没能区别投机取巧的人所导致的。通常投机取巧的人善于做表面工作,而踏实做事的人反而不擅长这些,结果一考核,踏实的人反而不合格,而投机取巧的人却合格了,奖励就这样被窃取。二是只奖励成功者,不奖励失败者。这样的激励机制将会导致“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精神和思想”,对企业文化是一种挫伤,容易让成功者骄傲,而让失败者更加气馁。
第四,经济和物质上的激励并非全部的激励方式,有多种激励途径可供选择:激励是提高执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下几类激励是常用的激励方式。
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如果你想赞美下属,就一定要说出来。
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司内部杂志和光荣榜上贴出来,让大家都看到,以此激励这些获奖者及其他的员工。精神价值其实就是无形资产呀,有什么理由对创造了无形资产的人不进行奖励呢?
引入竞争:讲团队精神不是不讲究竞争,但竞争又不同于斗争,这样既达到了激励双方的目的,又不伤和气。用爱惜的心态批评下属,指出其错误并帮助他改正,这更是一种更令人刻骨铭心的激励。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促进农民增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的创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创业培训1611人,其中普通班1391人,省重点班220人。今年的创业培训要在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创业上下功夫,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新型专业农民,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至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单位,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1.落实培训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民主形式进行学员选拔。培训对象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产业基础和创业愿望。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重点是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经纪人、村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乡人员。省重点班学员按省农林厅统一要求按时从已遴选的学员中选拔一批当地生产规模较大、创业愿望强烈的大户或返乡人员参加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根据省农林厅要求,我县确定县农干校为普通班培训单位。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至11月底。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实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突出创业理念培训,把政府鼓励创业的政策、创业基本技能、创业意识培养及创业计划设计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创业培训让受训学员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
集中授课:时间为30学时左右,以讲座为主。主要学习创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产业最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国际现状与前景、农产品营销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期间,学员要完成自己创业方案的设计,创业方案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已有产业基础、创业目标和创业措施等,对学员的创业方案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家小组论证。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员进行考察学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开始实践。
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60-90学时组织学员到附近有关农场、农业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实践。
技能鉴定:通过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后,积极组织各类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对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学员,由省统一向国家有关部门申办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确保20%以上的培训学员获得国家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跟踪指导:培训单位必须安排教师年内专访学员一次,并根据创业需求进行跟踪指导,将跟踪指导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1.制订培训方案,签订培训合同。编制培训方案,并制订每期培训班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培训方案上报县农林局审定确认后,签订培训合同。每期班的教学计划报县农林局审批后于办班前5天在“江苏农民培训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监督与检查。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实行网上公示制度和培训月报制度,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县农林局每半年要对全县农民培训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检查培训单位完成培训任务情况以及培训成效。
3.总结验收。由县农林局、财政局在项目结束后组织验收。重点检查验收培训工作台帐、培训效果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四、资金使用
1.补助标准:省财政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进行补助,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和误餐费,学员的食宿费、教材及资料费。培训单位不得对学员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培训补助中含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费用,不得再向学员另外收取鉴定费。
2.资金使用: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凭开班通知、学员注册登记表等资料经县农林局审核后到县财政局统一核报补助经费;承担省重点班培训任务的单位到省农林厅核报补助经费。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项目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管理保障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是顺应我国电力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产物,并随着电力体制的变革而不断得到发展。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文化体系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具体的审计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提炼,为全体内部审计人员J七有行为方式、共同信仰及价值观。内部审计文化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然的过程,要通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与勤劳构建,通过长期内审工作人员大量的审计实践活动,对审计行为的认识逐步升华,更加理性的归纳提炼,并在新的实践中的得以验证,进而形成的特有审计目标、审计制度、审计理念、审计工作流程、审计工作模式及方法、审计人员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审计文化体系。
内部审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辐射功能、凝聚功能等。建立内部审计文化体系首先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审计工作发展方向。只有让内部审计文化在组织系统内发挥作用,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才能实现内部审计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根本目标。
一、围绕发展战略确立审计目标,让其在内邵审计文化体系中发挥灵魂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审计工作目标,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完善组织制度、改进审计方法、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审计质量,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主线,确立“促进规范、防范风险、提升价值”的审计目标。围绕目标,实施审计业务,充分发挥审计目标在内部审计文化体系中的导向功能,促进培育“求真务实、增值服务”的内部审计文化,进而使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充满活力。
二、制度建设是内邵审计文化体系的保障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认真学习国家相关审计法规及国际上先进审计理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仃细研究,借鉴成功的思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如《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实施细则》、《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办法》等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并在今后的审计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要做到内审基木制度有刚性,执行力强;内审细则性制度程序化,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是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根木保障。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标准评价评价体系,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向标准化和程序化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的重中之重,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审计文化在组织内部的渗透;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是所有审计项目里审计范围最广的审计,涵盖了经营成果真实性审计、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项目的方法和内容,所以建立一套适合电力企业基木建设管理与生产运营特点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顺利开展的前提。以资产负债真实性核实为重点,以建设资金来源及占用情况为主线,根据国家对基木建设管理要求,结合企业基木建设的特点以及对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标准,把基木建设过程管理中所采取的管理方法及取得的成果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形成以遵守财经纪律和个人廉洁自律、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质量安全管理、建设期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以及与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状为主的评价体系,并制定了和该评价体系配套的考核指标。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电力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向标准化和程序化发展。
2.构建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化的审计模式,建立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常态化管理模式。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实际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探索利用社会中介审计力量强化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以达到降低审计成木,多办事,精干内审队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目前,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仅限于对经济活动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项目,如工程结算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业务等。在企业实施审计业务的中介泪L构同时履行“监督与服务”的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双重职责,并在审计业务合同中明确约定。与中介泪L构签定的咨询合同要明确约定其咨询成果文件为以反映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建议为主的“审计意见单”、“整改建议书”,和根据审计进度出具的“概算执行分析报告”、“工程结算审核报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逐步形成“审计实施、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内部审计常态化管理模式。
三、以理念创新和工作成果实现内邵审计文化的凝聚力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以对完美的教育质量不断追求为核心的质量文化为基础,受政府支持与资助,校内外结合,全面保障教育质量的组织与程序系统,是现代教育评价的深化、结构化与体系化。近年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受到了政府、高职院校本身的高度重视,但在认识和操作上却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只指向教学工作,很少触及行政管理及学校的其他领域,造成学校质量保障的投入与产出失衡,成效平平。正确认识学校质量保障的内涵与外延,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高职院校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一、行政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学校质量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范式在不断变化,从教育测量、教育评价发展为今天的教育质量保障。教育质量保障建设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不忽视可能影响到质量的任何一个环节和个体。行政服务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行政人员占学校教职员工的1/3以上,因此,行政服务部门是学校质量建设的重要阵地,行政人员是学校质量建设的重要主体。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外部保障体系”与“内部保障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属“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应当建立与之相应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必须对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实行全面的、系统化的管理。学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应涵盖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几个方面,忽视了某一个方面,质量保障将大打折扣。
(三)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脱胎于普通中专学校或成人学校,目前行政工作的管理模式,大多延续原学校或仿效普通高校,在实际的操作中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弊端,行政服务的观念、手段和方法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的内涵提升和科学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障碍。在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构建行政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新的共同的质量文化,是高职院校转变落后的行政服务方式的现实要求。
(四)当前,广大教师致力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素质,以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对行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人员的态度、知识、技能、服务方式必须适应和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从这个意义上看,行政服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教师职业生涯、学生学习生涯、学校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影响行政服务质量的要素分析
要对行政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应对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作出科学的分析。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模式:IS09000(BS5750)、全面质量管理、绩效指标、附加值评估等。一种模式实为一个质量管理工具!综合应用这些工具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行政服务工作,不难发现影响行政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服务过程控制。一件件具体的工作构成了一个行政部门的服务工作,一个个具体的过程构成了一个行政部门的服务过程,行政服务的质量是建立在这些具体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的,只要抓住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过程的质量,就能确保整个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就一项具体工作、一个具体过程而言,只有明确了工作及其过程的目的、主体、程序、标准、“接口”,才能使工作的操作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每项工作目标高远、责任明确、标准清晰、程序规范,才能保证工作之间无缝对接,确保工作的质量。
二是管理职责落实。行政管理部门是若干人员组成的团队,建立科学的团队管理体制和机制,是部门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部门负责人的重要职责。行政部门应明确部门工作的方针与目标,统一全员的质量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使部门的各项工作处于有效的“受控”与“持续改进”状态,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行政服务。
三是资源需求供给。资源是服务的基础,优质服务必须有优质的资源保证,包括优质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工作环境。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科学地促进部门成员的专业化发展;要为每一个成员的服务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要重视和谐的工作环境建设,让部门成员以愉悦的心情投入自己的工作。
四是测量、分析、改进机制建立。一个部门只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测量,才能发现哪些工作是达标的?哪些工作是不达标的?哪些过程是有效的?哪些过程是无效的?只有对测量的结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分析,才能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有不断地改进问题,优化工作,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服务过程是主导要素,管理职责、资源供给服从和保障服务过程,测量、分析、改进围绕服务过程来展开。构建行政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应紧紧抓住这四个要素,建立一个“内部保障体系”与“外部保障体系”结合、融通的组织与程序系统。
三、行政服务部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行政服务部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行政服务部门开展行政服务,实现质量目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组合。这些活动在分析了影响服务质量的每一个因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策划,涉及部门的每一个成员,涵盖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服务工作的“全方位”设计,“全程”控制,“全员”参与。行政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管理手册》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物化形式。
(一)《服务质量管理手册》的形成过程
《服务质量管理手册》的形成过程,概括为“三分析一识别四策划”。“三分析”是:行政服务部门分析学院为本部门设定的工作职责,分析与部门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分析“顾客”对部门工作的要求,“一识别”是:识别部门工作的系统过程和具体环节,理清每一项工作的主体、内容、要求、标准。“四策划”是:策划部门工作的“管理职责”,策划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手段,策划日常工作操作规范,策划部门工作测量、分析、改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形成《服务质量管理手册》。
(二)《服务质量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
《服务质量管理手册》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职责”,包括部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二是“资源管理”,包括岗位任职条件、
部门成员行为规范、入职培训规范、“学习型”部门建设规范、绩效考核规范、财务管理规范、设备管理规范、优良工作环境建设规范;三是“过程控制”,这是《服务质量管理手册》的主干部分,各部门根据实际,制订系统化的程序文件,一项常规工作一个程序文件,每一个程序文件都明确相关工作的实施主体、操作程序、工作标准、相关链接。各部门同时为非常规、不可预见的重要工作(活动)制定《重要工作(活动)策划规范》,明确重要工作(活动)先制订工作方案,再按方案落实工作的方法、要求。四是“测量、分析、持续改进”,包括服务效能评价办法、服务对象投诉处理办法、服务质量内部评审制度;五是“记录表单”,各项工作的书面记录。
(三)“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原则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服务质量管理手册》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为载体,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行政工作要自觉服务、保障教学中心工作。二是“顾客”第一:行政服务要把“顾客”及其需求放在首位,努力满足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三是领导作用:部门领导要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履行管理职责,确保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改进;四是全员参与:要凝聚全体成员的智慧与力量,协同建设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五是重在落实:制度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落实来实现,把质量管理的理念内化为部门成员的思想,转化为部门成员的行动,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四、行政服务部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质量评价的深化、结构化和体系化,这种评价由学校领导和组织,教育督导室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通过评价,保证行政部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增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行政服务部门服务质量考核办法》是外部质量保障的物化形式。
(一)考核指标。行政服务部门服务质量考核指标分为内容指标和行为指标。内容指标共五个,其中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过程控制、测量分析的内容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指标一致,外加“工作绩效”一个指标。主要考核“顾客”对部门工作的满意度、“顾客”对部门工作的投诉及处理、部门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行为指标包括策划、实施、总结、改进四个方面,如表1:
(二)考核主体。行政服务部门服务质量考核,由学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教育督导室、行政服务部门协同完成。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决策质量文化建设,主持质量建设工作会议,评审质量管理、奖罚方案、解决质量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教育督导室的主要职责是:全面协调、处理行政服务质量建设工作,组织行政服务“满意率”、行政服务投诉的处理、测评、分析,实施服务质量考核,负责考核工作的档案、资料管理。行政服务部门的职责是:配合学院对本部门工作的考核。
【关键词】管理会计; 企业经营; 作用; 问题; 对策。
1 前言。
企业的管理会计最早开始于西方国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快就被引入到中国。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才慢慢形成的。但是,由于中国文化、管理理念和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不是很理想。
2 管理会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2. 1 作用覆盖范围小。
上世纪80 年代从西方发达国家就引入了管理会计学的理论知识。但是,引入中国后不仅作用时间较短,而且作用时间仅仅局限在国内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企业中。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对管理会计还不了解,因此,给管理会计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 2 没有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
尽管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企业中已经应用了管理会计,但是,这些企业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的领导忽略了提高企业效益的发挥。例如: 企业领导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只是利用管理会计学的知识和方法给企业带来的报酬和净现值等各种动态指标作出了计算,却忽略了运用管理会计学的知识和方法对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值进行预测,企业领导通常情况下都会忽略了此项功能,因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大大减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2. 3 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界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仍然停留在介绍简单的管理方法的阶段,缺少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2. 4 管理会计适应性较差。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会计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再加上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知识并不了解,对企业进行的管理会计活动不加关心,甚至对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实用性和效益性产生了疑惑。
由此看来,管理会计是适应性比较差。
3 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作用的诸多因素分析。
3. 1 企业缺少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可以检验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现如今,大多数的企业依然处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水平上。如果企业只重视财务会计而忽略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那么企业中就会缺少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这样,管理会计的应用就直接会受到制约。
3. 2 理论和实际脱离关系。
管理会计最早是从西方引进,加上中西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出现了很多与实际不符合的地方。国内一些大企业在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成果时,往往只重视了理论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实际应用效果的总结,有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 3 管理会计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地更新管理模式。可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会计并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一个高素质会计队伍,缺乏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些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发挥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4 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有效措施。
4. 1 企业领导要对管理会计更加重视。
推广管理会计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为了成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各个地区的政府就要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让企业的领导也能积极参与到管理会计的培训学习中,使得企业的全体员工对管理会计的知识都有很深的了解。
4. 2 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目前管理会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改革管理会计体系,全国各个高校的管理会计学科要重点提出管理会计的适应性和操作性。及时总结国内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成功例子,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总结出一个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
4. 3 全面提高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
管理会计的操作人员是会计人员,因此,企业要定期对管理会计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营造管理会计学习的氛围,从而大力推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4. 4 管理会计要定期报告,实行奖罚制度。
管理会计人员要及时制定企业成本会计报表、成果计算报表、绩效考核报表等,这些报表都要和企业的实际相符合,并且上面要详细的记录实际数目、目标数目,并及时向企业领导报告企业管理的差异数,认真分析找出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企业内部还要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要予以奖励,对工作态度不认真的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5 结束语。
总体说来,现代管理会计不仅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现代管理所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但是,由于中国文化、管理理念和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不是很理想。现如今,将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方法,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府支持,企业领导要对管理会计更加重视,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让企业的所有职工都认识都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找到目前企业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管理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朴红梅。 浅议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运用[J]。 科技资讯,2010( 26)
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的动因
包括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内的党报集团,之所以积极探索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纸媒要应对新媒体的巨大挑战。新媒体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能够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实现新闻的实时滚动,这对报纸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报纸读者被分流,市场萎缩,前景不容乐观。虽然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纸媒都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但网站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
第二,党报集团内部普通员工的才智与激情大量“闲置”。一部分员工进入集团工作约3年以后就缺少了激情和创新的动力。调查显示,一些工作人员对岗位满意度较低,大约有40%的人认为自己的精力与激情处于半休眠状态①。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党报集团的全媒体化要以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全媒体人才包括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全媒体经营管理者以及全媒体专业技术人员等,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支全面的全媒体队伍恐怕难以实现。根据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在报网合一的基础上,以全媒体采编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全媒体记者,是一种理想的战略选择。
第四,党报集团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可以降低成本。美国学者布雷德利经过测算认为,对于同一个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②。如果同一个报业集团内的不同媒体能够实现互动和整合,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就可以节省成本。而如果在记者手里就能完成这个任务,一物多用,“一鱼多吃”,将会给报业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建设全媒体采编队伍的策略与方法
从调研中总结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
1.重视转变员工的观念
2008年10月13日,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调研时提出,要尽快推出全媒体,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座全媒体城市。随后,集团各级人员都投入到全媒体筹备工作中。一时间,“迎接全媒体,你准备好了吗”成为员工之间交流的必谈话题。转变观念,主动转型,努力避免被全媒体时代淘汰,成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员工的普遍心态。2008年底,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经过选拔,组建了由10个人组成的“全媒体记者”队伍,这一举措为整个集团的观念转型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2009年3月7日,杭州日报网正式上线,“报网合一”的全媒体运作模式正式开始。集团总编辑赵晴提出,所有部门都是全媒体部门,所有记者都是全媒体记者,在所有的采访中,记者都要有全媒体的概念。采编人员要学会熟练使用各种数字设备、电脑软件,甚至还要学会播音主持。
2.坚持“培训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策略
全媒体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招聘新人和培训“老人”。报纸兴建网站的一般做法是另行组建一个网络中心,新招一批员工,将所有网络采编经营的功能都由这个部门承担。但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却另辟蹊径:传统采编人员的全员转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网络总监陈禹安做了一个比较:根据目前杭州日报网的体量来看,如果全部靠招聘新人来运营,至少需要60―70人。就杭州地区的人力资源成本看,每个员工的成本大约是20万元/年,那么,引进新人的总成本就将超过1000万元/年;如果实现全员转型,能够节省很多成本③。
3.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制度
集团党委根据实际,制订了全员教育培训计划。其培训方式可以分为自主进修型和集团组织集训两种:
第一,自主进修。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了鼓励员工培养自己的第二、第三专业,打造专家型记者,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员工学习培训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对不脱产学习培训及继续教育给予政策鼓励:凡是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及职称晋升的,集团予以报销一次培训费和报名费;对于经过培训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集团还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奖励。目前,集团旗下的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等媒体的不少记者、编辑都具有心理咨询师、理财规划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有的政法记者还在积极参加司法资格考试④。
第二,集团组织集训。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集训有多种形式:一是组织部分中层干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为期一年半的传媒MBA高级研修班函授学习,研修媒介经营管理知识;二是开设“月月大讲堂”,定期请专家学者为员工讲课;三是建立了针对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制度;四是每年都派出一名采编业务骨干脱产到国外名校进修MPA(公共管理硕士)。
4.加大硬件设备投入
党报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还要注重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只有具备了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和一定数量高质量的录音笔、摄影机、摄像机、智能手机等装备,全媒体记者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背包记者”。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每年投入大约1000万元到15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升级⑤。由于实现了资源共享,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内的杭州网、杭州日报、都市快报、都市快报在线在设备、人力、版面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杭州日报网和都市快报在线这两个网站的建设成本因此大大降低,估计减少了大约数千万元的成本。
5.配套机制改革
在“报网合一,报即是网,网即是报”的全媒体模式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采编人员既要为报纸写稿,又要为网站提供内容。那么,在一套人马、两个终端乃至三个终端(手机报)的情况下,就必须推出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来协助推进全媒体人才战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配套机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转岗、轮岗机制。二是再造新闻流程,在延续纸媒采编流程的同时,重新制订网络采编流程,并把两个流程有机结合起来。杭州日报网建立了“记者编辑发稿――首编首记审稿――编委签发”的“三级审稿签发制”。三是改革考评体系,对采编人员既考核纸媒发稿量,也考核网站发稿量,对部门不仅考核报纸版面的质量,而且还要考核对应网站频道的页面点击量以及独立IP地址流量。⑥
全媒体人才战略的成效与不足
通过分批次的、大量的业务培训,目前,杭州日报已经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编辑记者成为了具备集文字、摄影、摄像、主持能力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全媒体人才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看到杭报集团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全媒体人才战略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第一,全媒体记者面临深度报道的困惑。全媒体时代要求记者成为“一专多能型”记者,他们不仅要擅长某一个领域,还要兼备其他领域的操作技能。从理论上来讲,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时,只需要派出一名全媒体记者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这名记者既要做采访记录,又要摄影摄像,甚至还要当主持人。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记者可能无暇对报道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追求新闻滚动跟进的效果,记者不得不用图片和视频来代替纸媒所擅长的深度解读,这种从“脑”到“眼”的转变必然会损伤报道的深度。
第二,培养全媒体人才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衡。培养全媒体采编人员,不仅要在培训费用上投入,还要为其配备多种价值不菲的高端设备。此外,集团还要为全媒体记者支付额外的网络奖金。普通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后,月工资涨幅在1000―2000元左右,如果200多个记者全部成为全媒体记者,集团要多支出几百万元的费用。在尚未找到明显盈利模式的情况下,杭州日报不得不用纸媒的盈利去填补这个差额。至于杭州日报网反哺杭州日报的设想,近两年尚难实现。
第三,全媒体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全媒体人才数量的增多,薪酬稿酬问题、装备配置问题、绩效考核问题、个人权限问题等都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能否留住全媒体人才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对党报集团是一个新的考验。
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结合本文对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分析,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党报集团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全媒体人才培养重心前移
首先,要重视从集团外部引进人才。目前,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以培训为主”的人才策略主要是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全媒体人才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因此,应适时调整策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或兼职新闻人才。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会产生“鲶鱼效应”,有利于在集团内形成有序竞争、任人唯贤的氛围,也有利于传媒人才资源在整个社会的优化配置。
其次,集团培训与高校教育齐头并进。尝试党报集团与高校合办记者学校;或党报集团作为多个高校的实习基地。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并且大幅降低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成本。
2.完善全媒体人才激励制度
完善党报集团的激励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全媒体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当前党报集团的实际情况,应该把晋升激励和薪酬激励结合起来使用。对于有领导才能的全媒体人才,要适当提高其职位;对于有创新能力的全媒体人才,要用创造性岗位来发挥其积极性;对于踏实能干的全媒体人才,要采用计件的绩效考评方式来鼓励其多做贡献;对于不思进取的,则要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来改变其工作态度。只有赏罚适度、奖惩分明、人尽其用、公开公正,才能保证全媒体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在全媒体人才激励制度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把晋升作为激励人才的最终归宿,阻碍全媒体人才的自由发展。二是在实行量化考评的同时,要重视新闻作品的质量,鼓励全媒体记者多写有思想、有深度的稿件。三是要保证人才激励的相对公平,防止集团内的恶性竞争。四是要从关注短期激励效果转向侧重长期激励效果,引导全媒体人才实现个人目标与集团目标的有效结合。
3.建立健全媒体人才保健机制
根据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健因素则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建立保健机制是党报集团人性化关怀的体现,是人才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把人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将全媒体人才管理的关注范围从基本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扩大到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情感,尊重他们的行为方式、个人爱好,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营造党报集团内部的和谐气氛,才会使更多的全媒体人才脱颖而出。
具体来讲:在选人时,要对其进行个性分析,运用恰当的面试技巧来选拔符合党报集团未来发展要求的人才;在用人时,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不屈才、不妒才;在育人时,要根据员工的自身特点,帮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中,要及时舒缓全媒体人才由于经常性高强度工作导致的心理压力;在生活中,要给予人文关怀,培养其归属感和对党报集团的忠诚感。
注释:
①许根宏:《我国党报“人才问题”实证分析》,《中国报业》2009年第8期第71页。
②程忠良:《全媒体时代新闻职业的变化》,《青年记者》2010年第18期第21页。
③陈禹安:在全国都市报发展趋势总编辑论坛上的发言,金报网,http://nb.dsqq.cn/dsqqcn/article/2010/0408/article_61359.html。
④陈培新、贺颖舫:《领军人物也是媒体品牌――从荷赛获奖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人才战略》,《新闻实践》2009年第4期第6页。
一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尽早批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试点工作方案,分解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任务和责任,精心筹备全省海洋经济工作大会,推动规划和方案的落实。尽早完善并上报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海洋新兴产业规划和海岛利用保护规划。大力促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编制实施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启动实施一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大力争取国家先行先试和保税、土地、用海等倾斜政策的支持,抓紧拟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意见。抓紧组织沿海各市县编制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意见,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和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实施。组织实施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和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指导各市抓紧编制各产业集聚区功能分区规划,明确产业培育重点和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集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大项目大企业。加快启动实施产业集聚区重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认真落实产业集聚区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制定土地保障、财税支持、环境容量等具体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产业集聚区工作协调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深入实施开发区(园区)生态化改造。
三是大力推进服务业体制政策创新和集聚示范区、重点企业培育发展。抓紧制定2011年全省服务业工作要点和服务业发展目标分解方案。研究拟定促进服务业体制政策创新的意见。编制实施服务业十大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和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着力培育全省108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大创建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做好杭州、宁波两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按季统计直报和服务业重点企业监测分析工作。
四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动落实11个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牵头编制年度重大工业项目计划,大力推动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实施。积极争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专项项目和资金支持,抓紧制定全省重点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制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协调推进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任务的落实,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基地、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和资金支持,培育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国家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块状经济和龙头企业发展。
五是推动农业“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动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实施。促进公共建设资金、重点项目安排向农业“两区”建设集中,支持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同区310万亩,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力争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30万亩,确保农业稳产增产。突出推动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和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着力推进滩涂同垦和低丘缓坡开发。
(二)大力扩大民间投资和培育消费增长点。努力优化需求结构。在稳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时,把促进民间投资、培育消费增长点作为突破口,促进需求结构优化,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一是大力推进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并实施年度“二三个千亿”工程为主体的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计划、项目前期计划、省级政府投资计划等五大计划。计划安排“三个千亿”工程投资1670亿元,推进项目155项:省重点建设投资1380亿元,建成投产76项。加快推进杭宁、杭甬、杭长客专、金温扩能改造铁路项目、杭州、宁波铁路枢纽以及嘉兴至绍兴跨江通道、萧山国际机杨二期扩建、嘉兴电厂三期、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钦寸水库、舟山大陆引水二期等一批续建工程:争取新开工建设“九线一站”铁路项目(九景衢、杭黄铁路、商合杭客专、通苏嘉城际、沪乍杭城际、湖苏沪城际、衢宁、金台、甬金铁路和杭州站)以及六横电厂、苍南电厂、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台州朱溪水库等一批铁路、能源、公路、航道、水利项目。扎实做好“国批”、“省批”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和监管工作,加大投资项目的稽察力度。
二是促进民间投资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抓紧研究制订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的具体分工方案,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和节能环保、海洋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推动民企加快转型发展的机制体制,促进资本与实业的互动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扩大直接融资,构筑民间资本有序流动的平台。认真清理现行有关民间投资的审批事项,简化手续,加强民间投资的管理决策、项目咨询、行业准入和审核报批等方面的综合。
三是积极做好央企对接工作。扎实做好加强我省与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政策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围绕建设重点发展平台、重点产业提升、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创新载体、重点骨干企业,抓紧编制实施我省与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年度推进计划,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和推进,抓紧谋划一批重大推介和洽谈项目,更加主动与重点央企开展沟通对接,争取再签约一批央企对接合作协议。积极构建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有效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全程跟踪和服务制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对接合作成果。
四是大力培育投资和消费结合点。继续促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政策的实施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农资连锁经营、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深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进一步加大在农村用地、农房产权、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公共租赁房、廉租房为重点,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是努力稳定外需和加大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力度。加强对企业开展汇率风险防范和应对的培训指导,用足用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政策。积极推进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出口品牌培育、省级出口基地、境内外营销网络建设,努力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企业境外投资,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市场拓展、资源开发,开展以获得市场、资源、技术、品牌为主要目的的收购兼并活动,建立重大境外投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
(三)坚持不懈地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扎实做好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大力推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工作,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做好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杭州低碳城市试点三大国家试点工作。全面推进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支持工业、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三类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二是开展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组织编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制定年度能源发展计划。积极加快核电发展,推进方家山、三门、龙游、苍南等核电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稳步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和集中区热电联产。加快宁波、萧山、绍兴、江山、常山气电等在建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太阳能光伏发电,加快嘉兴、舟山、宁波、台州等海上风电、以及舟山苜蓿制新能源燃料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着力发展电力成套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利用装备、核电装备及电力相关配套设备五大产业,全面提升清洁能源产业竞争力。推进我省与能源央企、新疆等能源富集地的合作,争取有更多的安全、清洁的一次能源输入我省。
三是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强化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和总量双控制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支持继续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加快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实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管网改造和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和建设力度,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深化非电行业脱硫工程建设。积极支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四)加强价格监管和市场供应,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充分认识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好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
一是保障重要商品市场供给。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好保障粮食、蔬菜、化肥等重要商品生产供应的政策措施;发挥生猪生产成本收益预警机制作用,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抓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落实工作,促进农产品产运销有序衔接。
二是完善市场和价格调控。认真落实各项价格监测预警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掌握重要商品价格动态,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完善价格应急机制,妥善处置突发性市场价格异常上涨: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审慎出台政府调价项目;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三是加强民生价格和收费监管。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加强学前教育收费管理,继续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加强有线数字电视、电信、保障性住房等公益价格和收费监管。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四是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强对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串通涨价、恶意囤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价格,开展涉农、涉企、医药、教育、银行、资源性产品等价格和收费等专项检查,加大对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的治理力度。
(五)积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美丽乡村建设、欠发达地区扶持为重点,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一是深化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中心镇强镇扩权改革,推进财政和投资体制、金融制度等改革创新。实施中心镇“两百双千”工程,落实年度投资计划。督促各地出台落实扶持中心镇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认真编制小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并实施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与小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对口援疆、、援青规划,根据年度援建项目计划,加强协调衔接、监督检查,切实完成对口援疆、、援青项目建设实物量任务,继续做好青川灾后援建后续工作。组织和引导浙江企业参与支援地区资源能源开发和经贸合作,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对口支援新路子。按照国家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和民生事业等全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
三是进一步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全面启动对6个重点欠发达县的群众致富奔小康三年特别扶持,加快实施一批建设项目。促进山海协作,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对欠发达地区继续在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做好景宁结对帮扶工作,加大帮扶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四是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选择若干工作基础好的县(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整合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房改造、中心村培育、千万农民饮用水、森林浙江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
(六)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就业社会保障,不断改善民生。按照“两个提高”、“两个同
步”的要求,更加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继续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编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安排十大工程80个以上项目实施任务,力争提前完成五年总投资计划任务。继续做好绍兴县、浦江县、遂昌县三大联系点的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推进均等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展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编制实施“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重点加强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深入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继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教育改革试点。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实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积极打造国家级、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三级红色旅游精品。
三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深化信用浙江建设,预防和化解区域信用风险。加强系统层级监督,努力化解行政争议。切实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四是推动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动就业再就业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建立健全转移接续等基本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七)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和各具特色的改革试点。推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重要载体,以更大决心、更务实作风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尽早批复试点方案,制定年度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力争在外贸体制机制上有创新突破,探索建立新型外贸发展方式新途径。创新市场带动、产业联动和区域合作机制,提升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战略地位。深化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小商品国际贸易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服务平台、贸易方式,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二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探索钱塘江流域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制度,实施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完善省市两级排污权交易机构和平台,探索开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交易。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
三是全面完成医改三年阶段性目标任务。着力抓好综合协调、督导评估,制订和完善医改配套政策。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
四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清理和依法削减前置审批事项和条件,建立新增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核制度。完善投资项目联动审批机制,推进全省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推广行政审批服务全程制和网上审批制。
五是积极推进金融等领域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优势企业上市。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融资。积极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优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做好我省发行企业债券的项目库建设。
同时,要加强对全省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尽快出台年度我省体制改革要点,加快“11+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评价试运行等工作。
(八)以中央和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指导,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高水平地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是高质量编制“十二五”规划。抓紧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规划政策导向、指标体系设置、战略任务安排等方面,都要始终贯穿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力争编制一个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五年规划。抓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办法。抓紧编制“十二五”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区域规划工作,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