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根据中央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略谈肤浅见解。
一、岗位设置的意义
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2.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重要基础;3.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岗位设置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人员聘用制度、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二、岗位设置的主要程序及相关工作原则要求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委办〔2009〕138号和《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浙人社发〔2010〕3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以编定岗”是岗位设置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岗位设置必须在核定的编制数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把编制管理与岗位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事业单位科学合理配置人员,不断规范用人行为;有利于实现“因人设岗,盲目用人”向“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的转变,同时还可有效控制超编进人,减轻财政供养负担。
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发扬民主的原则,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现有岗位及人员状况。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三种类别。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以原岗位设置情况和三类人员岗位现状为基础,重新对各类岗位设置的性质、工作量、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综合确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工作性质、设置原则、以及任职资格等做出统一、详细的要求。在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时,通过内部宣传平台,将相关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广泛征集职工意见,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审议,以形成的方案符合政策要求、顺应民意,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确保岗位设置工作顺利进行。
2.编制说明书、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名称、岗位类别、职责任务、任职条件和绩效考核标准等主要内容,作为人员聘用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制定实施方案前,将各类岗位实有人数、任职的年限、学历、工作年限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测算,全面掌握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情况,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充足的依据。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浙人社厅函〔2010〕439号),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职工大会审议,单位负责人员集体研究通过,且经公示无异议后正式行文上报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等。
3.组织实施
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等规定,确定具体岗位和聘用期限,开展首聘工作,全员签订聘用合同。提交实施岗位设置的书面报告和相关附表,经上级部门审核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经认定后的次月起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兑现相应等级工资。
三、首聘后存在的问题
首聘时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完成首次聘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单位出现两个问题。
1.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符合变动岗位等级条件的,如在下一等级上工作已满三年、五年等条件,原可晋级到上一级岗位等级的人员,却无法晋级。
2.个别工勤人员已通过考试、评审取得了相应高一级的资格证书的。他们拿着资格证书,却进不了岗。
因为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的岗位设置表,核准数低于首聘岗位数,首聘后没有空缺,导致职工无法正常晋级,为此出现情绪不稳定等状况。
四、解决方法
首聘后,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又已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可以采用“只出不进”、“自然减员(退二进一)”、“内部退养”、“调出”、“低聘或解聘”等逐步消减的办法,从而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再者就是要强化宣传,将相关政策条例进行宣传、解读,强化职工对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促使职工领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理解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认真耐心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消除不稳定情绪。
五、加强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聘用备案制度、职务晋升、聘任程序、职工培训、和年度考核等机制,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确保岗位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
1.工作分析的内容。
1.1工作分析的概念。
工作分析又叫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工作写实法、问卷调查等方法,或几种方法结合对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者的知识、技能、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加以科学系统的描述和做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它包含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的分析,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工作分析较通俗的解释是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整体分析,以便确定工作的6w1h:用谁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如何做(how)、为什么做(why)、为谁做(whom),分析的结果或直接成果是岗位说明书。
1.2工作分析意义及作用。
工作分析在现代人力资源事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要用到工作分析的结果。
1.2.1为单位推行竞争上岗提供了依据。
工作分析的信息中包括:工作的任务有哪些,具备什么样条件的人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这实际上决定了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人从事此项工作。
1.2.2是培训计划提出的基础。
通过工作分析,确定了职务所需要的技能。把握员工目前能力与职务工作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工作方案、培训内容和受训人员,评估培训效果等。
1.2.3为考核提供合理的标准和依据。
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工作具体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标准,为考核提供尺度,为晋升提供依据。
1.2.4为不同类型的职务确定合理的薪酬提供依据。
劳动报酬都是同工作本身要求工作者所具备的技能、教育水平、工作的繁简程度、工作的责任大小,以及为组织做出的贡献的程度等相联系的。在这些前提下通过工作分析,确定每一项职务的重要程度和对组织的价值,确定薪酬水平。
1.2.5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工作分析对确保所有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都确定无疑地被分配到各个特定职位上去,提高人事匹配的程度,使每个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国家将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简单的说就是将每个岗位对应到相应的岗位等级中。
2.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2.2.1政策的原则性和事业单位情况的复杂性之间存在矛盾。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国家出台了实施意见,下发了指导意见,自治区又制订了操作细则。但是,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还仅仅是构建一个制度框架,可操作性仍旧不大。主要在于事业单位涉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众多领域,每个行业情况又不尽相同,这些规定突显出适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无法囊括所有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无法解决事业单位现实存在的一些矛盾。如地勘类事业单位高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相对偏低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等。
2.2.2具体岗位设置不科学。
在自治区的相关实施细则中针对每个类别岗位的设定,按照年限长短确定每一层级的具体级别,难免又回到了以人设岗,按资排辈的老路上,不能充分落实岗位设置的原本目的,也不能调动年轻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会造成岗位设置的不合理性,偏离岗位
置的初衷。
2.2.3岗位设置结果没有说服力,造成新的矛盾产生。
事业单位职工已经适应了固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岗位设置中如何确定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价值,横向比较不同岗位的具体层级难度很大。设置不合理,会打破原有的内部平衡,带来组织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产生,激发矛盾,造成内耗。反而破坏事业单位的现有的稳定发展局面。
岗位设置是把双刃剑,设置的好,能起到创新管理方法,调动职工积极性,明确岗位职责、转变管理模式等作用;一旦设置失败就会给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的推进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只能选择停顿或者放弃。某地勘类事业单位自2009年就已经完成了岗位设置方案的初步审批,设定了编制人数,并确定了在此人数下各个岗位所占比重。但是,岗位设置的下一步工作却迟迟推进不了。
3.科学的利用工作分析开展岗位设置
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项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本着逐步推进、程序规范、稳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情况摸底、设定结构比例、研究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
岗位设置的基础就是做好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事业单位成功进行岗位设置的关键一步。但是,工作分析周期长,工作量大,分析结果易偏差,应用难度大。因此,将工作分析应用到岗位设置的工作中也并非易事,下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3.1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类型事业单位的工作分析,提出岗位设置方案,推广到基层。
首先考虑由国家人事部对现有事业单位类型进行分类,对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比较相近的单位分为一类,并将在每一类单位中挑选一个最为典型的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的试点单位。其次,请人事部组织工作组深入试点单位,通过工作分析的方法,确定单位岗位个数、具体岗位等,最后编写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完成岗位设置工作。将此岗位设置方案推广到全国同类型事业单位中。这个方法客观,高效,可以举一反三,对基层单位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缺点,调查周期长,政策推广慢,特殊类型单位仍然不适用。
3.2由事业单位聘请第三方开展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第三方一般为专业的咨询管理公司,业务知识全面,对工作分析工作熟练,经验丰富。单位内部配合第三方公司做好相应得调查、资料筛选工作即可。可以通过第三方公司工作分析的过程,了解、掌握现有单位内部岗位状况,针对单位实际,改进现有岗位情况,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推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彻底变革。此方法针对性强,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单位的情况。缺点是费用高。
3.3由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3.3.1 工作分析的实施过程。
(1)成立工作分析的小组。工作分析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由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联合所有处室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组织人事处3-4名多年从事组织人事管理的专家负责具体工作
(2)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设计信息收集方案。明确为了设置岗位,调整工资的目的,确定信息收集为工作日志法和访谈法。
(3)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搜集组织机构图、组织工作流程图、岗位职责等资料。
(4)收集工作分析的信息。通过工作日志和访谈收集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实际的工作分析。这是工作分析中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它的真实程度以及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作分析的质量。
(5)整理和分析所得到的工作信息。组织领导小组会议,汇报收集到的所有岗位信息,与各处室领导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对、修改,剔除无效的信息。确认最终的岗位信息。
(6)编写岗位说明书。在完成工作分析以后,编写岗位说明书。它对岗位职责、岗位活动、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的危害程度等信息进行书面描述。岗位说明书是全面反映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品质、特点、技能以及工作背景和经历等方面要求的书面
文件。
3.3.2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根据每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即可确定事业单位内部的岗位设置方案,实施细则及岗位职责。单位内部开展工作分析可行性高,工作分析专家了解单位内部情况,周期相对较短,缺点是人情重,可能不够客观。
重庆经济发展取得突出的进步,在具体管理中针对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的具体要求可知,只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改革和创新。在人事管理中如何统一思想、提升认知度,明确管理目标是重点所在。要以实现人事管理科学化作为前提,让工作人员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工作,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
1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内容
1.1岗位设置类别
单位岗位设置分为不同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专业技术岗位指的是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对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工勤技术岗位指的是后续维护、后勤保证和服务等方面职责,在实践阶段要处理好岗位划分工作,以可评价职称作为基础,处理好行政工作人员和不可评研究体系。必要时要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从现有岗位入手,领导和非领导班子要确定兼职资格,对结构统筹处理后设立岗位[1]。
1.2岗位设置的结构
机关事业单位整体结构比的预设是重点,要进一步确定岗位内部结构比例,以专业等级作为基础,对规定比例和机构分析后,协调处理设置的统领。在后续处理阶段,各个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部门需要紧密结合岗位结构灵魂,按照刚性要求实施。如果存在设置不合理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力度要求,凸显出绩效考核的最大化作用,实现岗位合理控制。
1.3人事管理中聘用制度
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包括: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管理等方面,根据控制基本要求可知,在实施阶段要掌握基础和前提,把握具体内容。在界定处理过程中,深入分析结构比例的含义,科学制定岗位位置,根据聘用程序落实。
1.4岗位设置核准制度
岗位设置方案要上报上级部门审核,对资源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审核后,要根据人事单位划分要求和比例进行实时控制。重庆市人事管理部门对单位管理进行审核后,能实现宏观管理和的结合。在不同管理阶段,需要开展文件的学习工作,文件审核通过后,制定岗位预设体系,上报上级部门后审核批准实施,最后对岗位管理和聘用方案进行总结和验收。
2当前人事单位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现状
重庆市人事单位管理中对各项制度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的问题,导致具体管理难度比较大。以下将对当前人事单位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现状进行分析。
2.1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单位发展需求
聘用制度对单位整体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当前在具体设置阶段存在不符合发展需求的现象。符合评审要求的个人向专业部门递交申请后,可能会存在审核不通过的现象。在岗位竞争初期,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首先进行平稳过渡,然后进行职位和岗位选择,但是整体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具体要求,进而出现很多其他类型的问题[2]。
2.2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不大
在基础管理上仅占用管理岗位的数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高学历和高志成的优秀人员仅聘到管理岗位,其工资待遇比较低。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不明显,则势必导致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在具体管理中考虑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具体作用可知,在岗位落实阶段,建议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适当缩短岗位比例,提升岗位设计优势。
2.3缺乏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
在岗位说明书中,对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整体上缺少部门合理化设计,指导性文件缺失,导致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以条框类型为主,量化指标不完善。量化指标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岗位划分和具体要求可知,在政策划分阶段,要适当对比例调整,使其适应需求,更好的调动职工积极性[3]。
2.4考核体系可操作性差
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对任职规则和比例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缺少完善的指导性文件,或者没有参照经验,概括式的管理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考核目的,上级领导部门需要提前对系统进行分析,结合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坚持标准化考核,保证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3人事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落实
机关事业单位在整体管理中取得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其特殊性,为了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按照现有管理方案要求实施,避免出现岗位管理无法落实的现象。以下将对人事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落实进行分析。
3.1确定合适的岗位管理方案
在方案处理阶段,以分类处理作为基础,要分别设置管理岗位,以专业技术作为基础,坚持规范优化的管理方式。考虑到动态指标和原则设计要求可知,形成岗位竞争机制,工作人员对方案进行审核后,适当调整待遇,能凸显出用人机制的完善性。根据本单位现有管理特点可知,人事管理中,必须对具体管理方案进行分析,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入手,对用人机制和用人制度等进行分析,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将其直接用于监督管理中。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存在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等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人事和分配制度。从现有聘用机制方面入手,对岗位布控进行分析后,了解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使其符合人事改革趋势[4]。
3.2落实人员聘用制度
岗位设置后,对人员聘用有了严格的要求,岗位预设过程中,如果存在未编制或者编制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组织难度增加。根据岗位数量和管理方案可知,结合各个区域的实际特点进行实施,符合条件的员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能满足编制方案的具体要求。根据现有聘用方案要求可知,专业技术管理和普通人事管理存在差异,可适当对方案调整,以规定结构为基础,按照竞聘原则进行聘用。工作人员获得对应的任职资格后,可以享受该岗位的具体待遇。为了保证个人申报的合理性,在工作阶段可以采用个人申报、人事部门管理和后续审核等方面内容,按照拟定方案和要求落实。
3.3完善监督管理机构
根据国家现有规定可知,核准岗位总量、结构和比例中要突出公开和公正的原则,按照组织监督管理方案要求实施。在组织结构管理中,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建立明确的层级关系,全单位岗位聘用组织要适当进行监督和管理,指导人事部门将各项制度体系落实,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工作顺利实施。各个部门需要对现有结构类型掌握,不同部分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岗位聘用的具体工作,包括:岗位聘用、考核和解聘等都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各个科室成立专业评价小组,积极参与到机关事业单位后续工作管理中[5]。
3.4处理好工资待遇的平稳过渡
聘用到管理岗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预留处理工作,禁止出现分级现象。对于现有的岗位工作管理现状可知,等到职工职级发生改变后,要做好对应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聘用至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人,受聘期间工人身份不变,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工勤技能岗位标准执行,其他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解聘或退休后,仍按照工勤技能岗位兑现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机关事业单位涉及到的管理工作有很多,包括: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落实等,单位领导部门要对对应的项目负责,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岗位设置的方案和任职条件,以现有聘用管理案例作为基础,为了保证该项工作顺利进行,要立足于现有局势,确定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结构比例,将眼光放长远,立足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
4结束语
人事管理中对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等有严格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取得突出发展成就,在具体管理中从确定合适的岗位管理方案、落实人员聘用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构、处理好工资待遇的平稳过渡的方面入手,立足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按照管理方案和要求实施,进而保证人事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喆,叶志锋,吴树雄,余其俊.基于岗位分类管理模式下的多元化聘用制度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4(02):44~49.
[2]吴超.岗位聘用制度条件下的考核工作[J].中国林业教育,2014(06):34~39.
[3]辛虹.实施岗位聘用制度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兼谈高校进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新时期[J].北京教育(高教),2011(01):131~133.
[4]杨玉浩.人事制度改革中管理岗位面临的新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3(03):54~56.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44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岗位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建立和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和人事管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重要的一环,调动各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完善制度入手,不断创新,通过建立起较完整的数据库,为办理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晋级等手续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增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用工作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将竞争上岗做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点,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以公平、公正、公开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激发各类人才走到合适的岗位,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重要一步。
1.2 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上世纪80年代,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趋势,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九十年代,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人才观念不断深化,江浙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总的来说,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本,是要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努力创造良好的培训、选拔和使用人才的环境机制和体系。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进一步搞活用人机制、整合资源和增强人才吸纳能力,也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创造了制度条件。
1.3 鼓励各类人才到基层第一线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城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待遇,致使城市有了对农村人才的“掐尖”效应,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人才分布不平衡,不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形势的需要。机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结构比例的控制,将城乡人员进行合理比例的人员控制。同时,乡镇事业单位,原则上允许设置专业技术水平七级岗位,也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工作的稳定性。从机制上促进各类实用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为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为城乡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点
事业单位开始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坚持政府调控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相结合,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2.1 岗位设置核准和认定工作
各事业单位提出的岗位设置需求,由各级社会根据其社会职能、职责和任务、人员结构、职业发展等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明确岗位类别、岗位总量和比例,作为各业务部门根据管理岗位进行。各级事业单位按照人民社会部门批准的程序设置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职工大会等形式审议通过后,开展竞聘上岗。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2 岗位设置的动态管理
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是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确定岗位水平、调整岗位和工资核定的主要依据。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可根据编制数、人员结构变化以及事业发展需要申请变更,实行动态管理。对一些规模小、人员少、混岗多的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总数合并计算,岗位聘用集中调控,统筹管理,提高了工作人员积极性。
2.3 岗位设置的分类管理
对教育、卫生及农业、文化等行业按照省定行业结构比例调整控制,未确定行业结构比例的单位参照相近单位的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执行。对部门有特殊要求的事业单位,参考岗位需求和人员层次结构来调控。为深化完善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中小学校级领导交流轮岗力度,缓解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矛盾。
2.4 高层次紧缺人才特设岗位管理
特设岗位是根据发展和工作需要的原因,经过社会部门的批准,机构可以设立临时职位,主要为新聘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其他特殊需要。特设岗位可以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进一步加大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
3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单位及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较多的单位,中高级岗位的设置,仍不能满足本单位发展的需要。(2)岗位设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相适应,如绩效考核等,但这方面仍不够完善。(3)在工作中,已聘岗位人员可能因工作调动,出现人员现岗位与已聘岗位相脱节,但已聘岗位又很难将其解除,给其他优秀人才的选聘造成一定的困难,影响到人员流动和公平竞争。
4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建议
(1)建立岗位设置调查评估调整机制。人事主管单位应定期对事业单位岗位做好调研和摸底评估工作,对不能够适应事业单位需要的或者不符合岗位技术要求的,应及时给予调整。同时,严格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流程,防止因人设岗的现象发生。
(2)完善合同履约及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开展中,应杜绝一次聘任定终身的现象。通过定期的履约和绩效考核,针对不能按照聘约完成工作的任务,在聘任合同期满或者合同履约期中,可以按聘任合同约定,将聘任解除。作为人事主管部门,也应及时对其工资等进行调整,解决岗位设置工作中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同时,解决好岗位设置的灵活性和聘任人员的思想政治,满足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
(3)建立良好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的差别,制定出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同时岗位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相匹配,完善岗位设定的职责、工作内容考核办法,将岗位绩效工资与个人基本工资分别进行计算,对绩效工资的浮动比例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按照考核成绩,发放绩效工资。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难题。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低岗位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激励高一级职位人员做好本岗位工作。
5 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效率
(1)处理好岗位设置和人才引进之间的关系。岗位设置与人才引进之间关系密切,需要通岗位设置,引进当地或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圆满完成岗位的职能任务。这就需要在岗位设置工作中,明确岗位需求,科学设置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和任务,围绕事业单位发展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引用合适的人力资源。这方面也要注意避免对人才引进时盲目追求高端化,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处理工作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相互关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一方面可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但另一方面,岗位设置工作又与职工的个人利益得失密切相关。因此,在工作,也必须要考虑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稳定,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协调好工作的力度、速度、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向庸懒者妥协,也不能使正常工作人员利益受损。
(3)处理好岗位设置与人才发展的关系。岗位设置工作的完成后,应根据国家相关的人事政策与法规,做好岗位设置后的审核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社会功能、工作需求、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出发,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岗位设置这个平台,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并且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状况,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6 结束语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事业单位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和未来对人才的需求,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以国家人事政策为指导,通过程序规范、稳步实施,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06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07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06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06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通过加强岗位设置和管理,逐步优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建立健全我市事业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强化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意识,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用人机制。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人才结构;要有利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人才作用的发挥,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岗位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
1.“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是推行“评聘分开”的基础。各单位应当根据职称部门核定或下发的指导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在上级核定的人员编制、岗位职数限额内,依据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岗位设置要有利于单位业务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2.“岗责对应”的原则。每个岗位均应有各自独立的工作任务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任职条件。
3.“重点导向、适时调整”的原则。岗位设置要向起特殊作用的关键岗位或特别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倾斜,随着单位业务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结构的改善,专业技术岗位可作相应调整。
4.“分类管理”的原则。各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类型、编制、人员构成以及本单位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主、辅系列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
(一)最高职务档次的设置
各单位最高职务档次的设置要符合省市职称工作职能部门批转的各系列(专业)最高职务档次和结构比例原则性意见的规定。对于省暂未下达最高职务档次和结构比例的系列,市各系列主管部门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市情况的指导意见,报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各单位要针对本单位特点,制订本单位的最高职务档次。
高级职务岗位一般设在知识、技术较为密集的教育、科研、设计、卫生、工程、农业等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较高水平或层次的新闻出版单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艺术团体、体育运动队。
县及县以下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高级职务岗位;人才、技术密集的科研、卫生、工程、农业等事业单位可以在主系列设置一定数量的高级职务岗位,其他单位一般只设置中、初级岗位。
对单位非主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一般只设中、初级职务岗位,慎设高级岗位。
(二)一般岗位的设置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要按照职位分类的原理,在对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分解的基础上,明确相应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确定所需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及档次,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具体方法、步骤、要求如下:
1.明确本单位的类别及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2.根据上级部门核定的编制、定岗原则,确定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总数。
3.将本单位的专业技术工作分解到各工作部门,并根据工作性质,选用合适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
4.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资格条件,在上级核定的结构比例幅度内确定各部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档次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标准。
5.以科研为主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采取突出以课题组为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方法。
6.按照设岗标准,根据本单位业务需要和事业发展计划,提出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管理手册》。
7.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制订职位说明书。职位说明书中应当包括职位名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以及从事本岗位工作所需的资格条件和本岗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等。
8.各单位首次设岗时,设置的岗位数额和结构比例原则上应当按照省市下发的系列结构比例下限掌握,人才相对密集且业务工作处于全省中等以上水平的,可放宽到中限。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结构比例明显低于省市下发的结构比例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随着设岗聘任工作的逐步规范、事业发展和人才总量的增加以及结构的优化,逐步调高结构比例,但最高不得高于省市下发的结构比例的上限。
9.经营性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事业发展,参照省市下发的结构比例自主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事业发展中具有举重足轻重的作用,涉及到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行业。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涉及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实际情况,就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试行内部机构改革,为岗位设置打基础。我单位为适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在做大做强我单位各项事业的基础上,树立淡化编制、强调用工;淡化身份、强调贡献;淡化文凭、强调业绩;淡化行政职能、强化服务功能;淡化福利、强化奖励的新理念。从2001年12月开始尝试推行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优化结构、强化管理为方向的内部机构改革。在人事用工改革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原身份,实行岗位聘用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态势。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实行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和所聘岗位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档次,拉开分配档次,最高与最低岗位系数在0.8至1.6之间,部门负责人可对部门内人员的奖励根据实际工作进行调配。在财务核算改革方面:实行预算管理,在费用支出,设备资产折旧等方面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模拟完全成本核算。目前我单位已成功实施了五轮内部机构改革,通过内部机构改革,不断尝试、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机构合理、职责明确、高效廉洁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内部机构改革为我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做好了前期铺垫,保障了我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平稳过渡、顺利实施。(二)摸清家底,为设岗和聘用做准备。1.掌握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单位编制人数、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内设机构数、各级岗位职数。2.摸清在编在岗人员情况。单位及内设机构现有人员总数、职务、技术职称、结构分布情况,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各自的数量、比例和结构,各职务层次的人数和比例,并分类做好统计。3.收集各类资料。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成立机构的文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聘任)的文件以及年度考核、业绩成果等基础资料。(三)逐步推进、程序规范、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过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人员的实际状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业务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等研究所需岗位情况,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各类岗位围绕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按需、职数控制、结构合理的原则设置相应的岗位。(四)科学合理,稳步实施,完成岗位设置实施方案。1.岗位聘用条件的制定。按照不同的岗位类别制定聘用条件是设岗的关键点。要注重聘用条件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为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起到激励和引领作用。2.岗位聘用的实施。在开展人员聘用工作时,应使现有在编在岗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逐步规范岗位聘用管理,完善考核,能上能下。对已超核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的工作人员,通过提前退休、高职低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人员对岗位设置工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个别人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理解不充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担心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原有人员结构比例失调、“双肩挑”人员不能就高兑现工资。由于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2.岗位设置操作过程中存在“因人设岗”现象。岗位设置管理的出发点是“因事设岗”,但也存在有的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将“如何安置现有人员”作为前提拟定设岗方案,使岗位设置和聘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被削弱。3.岗位设置与事业单位现有人员聘用情况存在矛盾。岗位设置政策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地位,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建立竞争择优晋升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更加科学,在原有层次基础上增加了等级,每个层级都规定了严格的结构比例。目前,普遍存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总体比例高于分配比例,导致出现很多人岗不相匹配的现象。4.大量编外用人的权益得不到维护。岗位设置管理明确要求在事业单位编制限额内进行,保证现有在册在编人员入岗。而实际情况是,由于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存在大量的编外用人现象,很多编外人员已成为事业发展的骨干。但是,这次岗位设置未能实现同工同酬。
教育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今年我州乃至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从去年开始,省上陆续出台了《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Xx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等五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文件;今年3月10日,州委州政府又召开了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对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以便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换用人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下面,我就全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教育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基础。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广大教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心。
第一、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精神上来。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提高用人效益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作用、去认识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内涵、去把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稳步推进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其重点是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凝聚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一是充分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岗位设置中增加以岗位设置等级、鼓励人才冒尖,打破了身份界限;二是增强了单位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按需聘用人员,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配置;三是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为事业单位岗位聘任上岗提供了前提条件,确定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判断在改革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切实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增强自身活力,不断促进我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上来。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符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
在这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科学设岗,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科学设岗是,所设的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岗位,必须是以满负荷的工作量计算的岗位;优化组合,就是要保证各岗位高效低耗,必须是个体最优、整体最优,达到组合最优,必须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动态管理,就是岗位固定,人员动态,在原岗位上工作考核后无新的业绩就降低一级岗位使用,本次岗位设置入围后,按最低一级岗位对待,入围正常后,可申请晋升高一级岗位。
第三、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上来。
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可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制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时,努力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将岗位设置管理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把促进入才队伍发展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留出足够的空间。通过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一是双肩挑职务。原则上一人不在两个岗位上任职,内设行政处(科)室的领导岗位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专业处(科)室领导岗位,由专业技术等级较高的人员担任;内设机构设置的党群组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专职领导岗位按照规定设置,纳入管理岗位管理,且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二是新旧政策的衔接。本次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和人员是,《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意见(试行)》第3、4、6条规定的单位和人员中截至2008年7月21日的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我校核定的机构编制为180人,现在册人员177人。三是关于未聘用人员的安置。对于未聘用人员,原则上优先在本单位进行安置,本单位安置有困难的可在其他部门进行安置。四是关于聘用合同的签订。聘用合同统一使用省人事厅的范本,依法按程序进行,合同由单位法人与本人进行签订,签订合同时附有关附件材料。
二、吃透政策精神,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是我校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已经着手开展这项工作。按照《Xx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成立了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Xx同志任组长,副校长Xx、Xx、Xx同志任副组长,Xx、Xx、Xx、Xx、Xx、Xx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抽调了Xx、Xx、Xx、Xx、Xx、Xx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文件,吃透政策精神。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上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员聘用及考核等相关文件,特别是《Xx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全面正确地把握了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基本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对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时限要求,对学校的性质、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三类人员数量以及职务结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写出了《Xx师范岗位设置现状分析报告》;根据《Xx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整理收集了全校教职工的相关资料。
三是制定了《Xx师范岗位设置方案》。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Xx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我校内设机构工作性质、任务、工作量大小、责任轻重以及三类岗位人员结构、文化素质、等因素制定了《Xx师范岗位设置方案》,现已上报州教育局审批。在《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了我校作为专业技术型单位的特点,在岗位设置中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按85%设立了岗位。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顺利实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中来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慎实施,组织精干人员,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一种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旧有的人事制度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人事制度急需改革,而其中重要一环便是岗位设置管理。通过对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将实现从对人(人员身份)到对物(工作岗位)的转化。这样做,可以大幅调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指在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下,事业单位实现对岗位数量的控制、对成员结构比例的控制和对最高等级的控制。实行设岗因事、按岗用人、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它重要意义如下:
(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有效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
(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
(三)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和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其实现用人机制的转换,实现岗位管理,事业单位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际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一部分岗位设置管理负责人对没有充分认识人事改革,思想不到位,观念陈旧。因此,没有能够真正改变以前旧的用人制定。使得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二)岗位设置与编制脱节
《事业单位现行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对岗位设置与岗位编制的有关关问题并没有具体说明。因此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与编制脱节上出现脱节的现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某些事业单位未能明确划分岗位性质和编制数,人员岗位不清,甚至出现“因人设岗”;另一方面,某些事业单位成立之初已有明确的编制。但是编制却没有随单位的发展而调整,最终出现“岗多人少”和“一人多岗”的尴尬局面。
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观念,加深认识
事业单位的各级人员应该加深对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深入研究其历程、聘用制度及岗位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全面了解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的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强化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关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岗位设置不只是薪资的问题,其更能够规范岗位、极大的帮助单位发展、肯定员工的能力及价值。
(二)明确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地设定岗位是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单位职能原则:首先应明白单位是干什么的,这与单位的目标、职责能力和任务相对应,岗位设置应单位是主要职能相符;2、岗位系统原则,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同时也考虑主职能的各相关子系统岗位。两者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单位主职能的运行;3、优化结构原则,事业单位岗位在设置时要综合考虑工作技能、目标考核、业务素质等多方面内容,对岗位特点、技术要求和责任大小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岗位人员合理的结构比例,并适时优化;4、职级分明原则,事业单位岗位在岗位设置时应依据现实需要划分职务的层次,实现有事有岗有责,合理区划分及规范岗位和职务等级,形成阶梯效能。
(三)完善设置方案,审定编制数额
完善岗位设置方案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岗位的总量,以岗位设置原则为基础核定人员编制的数额,确定单位岗位的总量;其次,明确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在单位的社会职能及工作目标基础上,结合工作的性质、规模、效益等因素,合理划分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等岗位的结构比例,以主职能岗位为主,兼顾其他岗位,配合单位的发展,适时调整。最后,明确岗位等级、结构和档次结构的比例,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明确每一类别岗位的能级结构比例,以及其岗位档次的结构比例。
(四)明确岗位的职责,做到因事设岗
通过岗位分析和评价,事业单位应该明确各种岗位设置的目的及其职责、任职要求和任职条件。事业单位一方面应科学系统地分析岗位的性质、任务、环境、任职资格等,制定岗位规范及其工作职能;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依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岗位员工的责任与权力,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考核体系,量化岗位产出,便利于以后考核。另外,应坚持因事设岗。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例,事业单位应以提高操作维护的技能、整体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满足单位运行需要为前提进行设置。
(五)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
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综合考虑岗位、业绩和能力等因素,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结合按岗、按绩和按才定酬的方式,实行绩效工资管理。这样做可以将事业单位工作目标与绩效考核结合,激发单位员工的活力和激情。其次,明确人才评价的制度,在评审职称时,要突破学历、资历的限制,调整评审的资格、条件,注重考核综合素质,实现能者上、优者上;在评审程序上,坚决贯彻“三公”原则,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出现人情交易、权钱交易等暗箱操作的情况。第三,完善岗位的聘任机制,对各类岗位都实行聘任制。在管理岗位上,要抛弃老旧的单位委任制,单位所有岗位应该按规定程序通过选举聘任、竞争择优等方式实行聘任,同时应实行任期制;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应实现竞争上岗,动态聘用,进而激活用人机制;在工勤岗位上,事业单位应该实行考聘分开,彻底改变工人岗位只能上不能下、技术等级终身制等情况。最后,事业单位完善激励机制,包含责任、考核评价、奖惩、等级晋升等一系列制度。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单位人员的积极性,让员工努力专研自身业务,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无私的岗位奉献等。
四、结束语
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是一项重要任务。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并认真对待自己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不足,然后采用科学的有效的措施,实现合理设岗、竞争上岗,同时不断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由此调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单位员工的创造性,进而促进单位健康、高效、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岩.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1,(22):25-26
[2]席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初步探索[J].现代商业,2007,(21):13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