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浅谈企业文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目的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思想政治工作前景豁然开阔,企业文化并有效真正扮演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角色。一个企业要使企业文化,在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抓住其精神实质领会其精髓和精华,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企业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对此,笔者就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中的发展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形象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的基础和灵魂,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
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这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客观反映。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近来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新思路、新理念,企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提高,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这是电力企业履行企业使命的实际需要。电力企业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肩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以文化统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巨大的发展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率,更好地履行企业使命。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现代管理的实践活动,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必须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来增强企业内壁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当前,电力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必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企业抓住机遇。电力企业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建设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电力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开发和利用员工的价值、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力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化解改革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促进企业稳步和谐发展。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塑造现代经营理念,培育优良的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快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对于保证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家环境下,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宏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文化如何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切实发挥企业各级领导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主导作用
企业的各级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决策、组织、协调、示范等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领导首先要加强学习,努力增强文化观念,深刻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成为企业文化树型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实践,努力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拓展更广阔的工作领域和前瞻思路,发展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的渗透、保证和促进作用。
(二)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推动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大力开展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现场培训、技能比武活动,开展时事政治、观念理念学习,开展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的宣灌及企业文化的熏陶,大力倡导“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企业理念,关心尊重员工,加强与员工的思想交流,积极为员工发展创造条件,为员工排忧解难。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员工能自觉实践企业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爱企如家、爱岗敬业、自我加压、勇挑重担,认认真真履行好职责,通过电力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为员工施展才智、建功立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三)切实推进统一的企业“品牌”工程建设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内质外形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在企业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重要部署,履行“四个服务”宗旨的重大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关键表现中把握契机、发现亮点。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以“保障、支撑、引领”丰富服务理念,更好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经济发展,树立讲政治、负责任、重服务、求创新、作表率的良好企业形象,使企业品牌成为员工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质品牌。
(四)文化“软件”和“硬件”建设双管齐下,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软件”建设方面,积极适应深化“两个转变”的需要,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员工的行为,落实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选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以先锋模范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硬件”建设方面,努力改善文化活动场所,创造条件搞好企业生活区、办公区的优化和美化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电力施工现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使企业文化真正的“落地生根”。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一手抓经营生产,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对员工进行“崇尚科学思想,民主意识,竞争观念,文化行为和奉献精神”的灌输。这不仅是电力企业开展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73-02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经济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员工从事生产、商品经营和社会交往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企业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所产生的无形作用也给企业带来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成功运营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所在行业内不少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方面,很大程度是在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走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重理论,疏实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学习固不可少,但有的企业只注重理论学习,在谈起企业文化建设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具体落实时,却不见有具体的行动。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搞企业文化只要企业领导做好了,思想认识提高了,整个企业的文化也就自然提高了。其实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者带头固然重要,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它需要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参与,形成一种氛围,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2.重活动,疏渗透。目前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犯这样的毛病,主要是有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义,把企业文化误认为是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一时间搞了很多种娱乐活动,文艺演出,就认为是在搞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很幼稚的想法。既然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那么一切的企业活动都要围绕着本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来进行。而与行业共同价值观不一致的活动那只能算是活动。真正的企业文化活动是要将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渗透到活动中去的,能让人们在活动中体验行业独有的文化内涵。
3.重形象,疏内涵。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口号化,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外在形象的展示。其实不然,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每个员工都必须深入学习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学习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决定企业外在形象的关键,也是人们所认可的企业行为和企业理念。
4.重执行,疏管理。目前,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要求员工按照相关规定去做,而时间一长,执行就流于形式。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经营,而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完全是两回事。当代的企业竞争,是产品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一种文化的竞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由此可见建设高水准的企业文化是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的,当然管理更是必不可少。
5.重借鉴,疏创新。现实中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哪里企业文化做的好,就去哪里考察学习,再带回来一大堆经验,然后就一股脑地借鉴过来,完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在搞企业文化建设时并不反对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但企业文化建设绝不能照抄照搬,生搬硬套。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照搬照抄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不仅要借鉴别人的,还要有自己创新的东西,事实证明,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几种形式,其实无论哪种形式都会阻碍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的管理者们大多能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在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面前,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如何才能让企业文化落地开花,这是一个时代课题,笔者就此从以下六个方面探讨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1.要加强管理者和职工队伍建设。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管理者、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培养一批精通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干部队伍。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为此,企业管理者应做到三点:重视、参与、表率。管理者重视企业文化,才能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而不是把企业文化作为可有可无的“花瓶”或者任其发展。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更要重视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在践行企业文化方面作出表率。
2.企业文化的理念要制度化。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奏,企业制度建设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当组织开始制度化后,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各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奖惩制度以及绩效考核等等,都要以企业文化特别是核心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和依据。如果从员工行为规范的细则入手,将每一个岗位规范制定出来,变成各个岗位必须遵守的规范,让所有的员工有据可依,让看得见的制度把虚无的理念形象化、具体化,企业文化建设必能落到实处。企业文化如果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缺乏制度支持,只依靠人的素质和觉悟去执行,必然打折扣。
3.要结合行业及本企业的特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每个企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但要形成优秀、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本行业、本企业的特色。要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的整合、提炼与创新,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尤其是要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促进管理上水平、企业增效益、职工群众既能受教育又要得实惠上下功夫,真正达到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的目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要搭建好企业文化宣传的平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范畴的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我们的企业文化能否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使之逐步深入到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头脑中。通过对员工全面培训和专业培训、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培训,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企业文化建设、人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人人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5.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取得实效,落到实处。我们企业将企业文化架构体系建立以后,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倡导这些价值观。这不仅仅是开几次动员大会、讲几次话、写几篇文章所能解决的,高层应该抓住一切机会,不厌其烦、坚持不懈地向员工、外界、媒体宣传、解释企业文化,并带动中、基层领导形成用公司文化讲话、做事、思考的习惯。如果员工连企业文化的内容都不记得,连本岗位的体现企业精神和理念的规章制度都不熟悉,那还谈什么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呢,什么叫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呢?就是要把企业文化的内容融入到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而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模式,就好像人走路一样,刚开始需要反复实践学习,不断遇到挫折,但是到了以后,不需要思考先出左脚还是先出右脚,而是把走路变成一种本能。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内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等,都要熟烂于心,这样才能取得实效,落到实处。
6.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企业文化创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创新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如果企业文化没有创新的一面,那么企业就丧失了其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也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企业文化创新也应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即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不同的时期企业文化要有不同的延伸。从社会发展来看,国家已经提出建设创新型社会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可见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主流,而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正是寻找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新方法的关键所在。
总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表面化和形式主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只要我们企业管理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高认识,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纽带,融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就一定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素改.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科技信息,2009(23)
一、对于科技企业文化管理的加强的重要意义
1.深化企业文化理解及其内涵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在当今企业发展和生存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是要对企业文化有全面的认识,企业文化也叫做组织文化,它是一个组织通过自己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企业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好的并能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及行为方式。公司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对企业生存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我国企业文化也被叫做企业精神,它是一个企业从建立起逐步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的总称,是企业在长久的发展中根据自身发展演化的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
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层面,属上层建筑范畴,因而他存在所有员工的心中,并且让员工在心里达成共识,在员工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痕迹,使广大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爱好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反应,使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企业的企业文化与这个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过去人们经常把企业文体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这是需要我们进行纠正的一种片面的观点。企业的文体活动单单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内容,一种形式,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在这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实践与经营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企业员工为中心,以企业的发展作为手段,以充分激发员工自觉为企业奉献为目的的独特管理思想,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性内涵。
2.对于企业文化管理的加强的重要意义
古语曰:“只有魂之附体,才有人之气。”以戴尔企业发展为例,戴尔企业凭借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做IT行业的领头军,那么优秀的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作用,能决定企业的发展。戴尔公司的企业文化很简单,可以用“客户第一、直接关系、全球公民、致胜精神”这16个字来概括。但正是这短短的16字一直激励着戴尔的员工,让他们为公司的发展奋斗,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使企业拥有优秀的文化,谁就拥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要使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必须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俗话说:“管理管理,一要理顺程序,二要理顺心态”有了好的企业管理程序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人心不齐,各怀心思,没有凝聚力,企业照样不能很好的发展。以技术为基础,管理为动力,团队精神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这就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只有企业的员工在心理上满足了,他们才能有饱满的情绪去工作,为这个公司出谋划策,但是“喊口号”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社会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更需要落实到每个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从一点一滴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起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自身价值这才是企业管理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说来道去,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企业文化支持着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成功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保障,他会使企业员工产生归属感,以企业为家,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企业文化还能够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提升企业品牌的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企业,健康的企业文化也能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社会文明建设推动,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是推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科技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定位模糊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与科技接轨,数字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人们置身其中,享受着数字带给我们的乐趣,也接受着数字带给我们的烦恼。在这个就业困难的时代,有一个行业永远处于“员工饥饿状态”―电子行业。科技企业需要不断对自己的产品更新换代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在这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烦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公司的发展,开公司就像盖大楼,地基不稳盖得再高也是徒劳,员工没有好的状态老板在勤快公司的发展也是止步不前甚至后退。就像是海尔公司的张瑞敏说的“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企业只能侥幸发展绝不会长久,企业的产品卖得再火,钞票进的再猛,如果始终建立不起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就永远像行尸走肉在市场上瞎闯,迟早要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有些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为企业著书立传”而与企业管理和企业用人没有太大关系。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它脱离了企业管理的实践,对企业文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尽管有一些科技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但实际操作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比较重视形式,偏离了实际,轻视了对于核心文化的建设。他们喜欢办宣传喊口号,对内部的管理机制的缺陷视而不见,对企业价值观的内化更是置之不理,一味按规矩办事,不管企业有多么完善的规章制度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也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充当着这样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让一种理念深入到员工心中,弥补了规章制度的不足。让员工从内心认可这个企业的内部约束力,为企业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员工对企业目标实现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而有一些企业虽然看到了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却采取对员工毫无底线的宽容放纵,这也会促使员工产生惰性。也就是说团结员工也不是盲目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并不意味着要抛开制度管理。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有效的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所以对于企业的员工态度要采取辩证法的观点去对待。二是遵从领导意志,唯领导是从,轻视了员工的参与。很多科技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由领导下决定没有广泛争取员工的意见,整个企业都在贯彻执行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观,对于这种企业文化员工不能反抗,只能全盘接受,没有权利去参与企业文化的制定,所以员工才不能发自内心的去遵守去执行。三是没有广泛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企业文化,过于“闭关锁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互相交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本公司的优秀文化充分吸收其他科技行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借鉴时不要盲目吸收,不要弄巧成拙。
2.“鼠目寸光”
很多科技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存在一些功利因素,不认真研究市场的变化规律,不注重在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上下工夫,只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没有考虑长远的利益,似乎只要搞好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业绩就会马上上升。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顾客的想法,消费者是吃一堑长一智,他们也许会上当一次两次,但绝不会有第三次,企业在发展初期便为了短暂的小利益伤害了顾客,那么企业的发展不会长远。
3.忽略创新
正所谓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是现在的企业没有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他们有的原地踏步,有的甚至再走回头路,这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该有的企业文化,企业要勇于创新,尤其是在企业的制度上。什么是企业文化?简言之,促使企业不断发展的就是企业文化。其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式与面临的困难,所以对于处理内部矛盾与处理外部竞争力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但是现在的科技企业却出现了令人发笑的一幕:他们就像是卖场里的模特,穿着同一牌子的衣服等待着自己的顾客。试问这样下去企业还会发展吗,即使会发展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吧。“拿来主义”已经不适合当下科技市场的发展,顾客需要的是独树一帜,所以企业要创新,而创新的本质是在精神领域创新,在企业经营理上,许多企业都提“顾客上帝”、“质量第一”的口号;在企业精神方面,都写上“团结、求实、开拓、进取”,这种缺乏企业特色的现状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三、完善科技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
1.提高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重视员工的使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领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可以看成是“企业家的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所以首先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并且在行为上也能够也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的精神标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的去想也许有关企业文化的知识,对本企业文化的建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做好长远的战略思考。对于文化理念的提炼要亲力亲为,对于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充分了解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其次,在员工使用上也要有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可以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提升企业家的素质,专业人士的注入再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注入活力。以戴尔公司为例它以致力于倾听客户需要提供客户所信赖和注重的创新技术服务为宗旨,他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那么为什么戴尔企业能够如此的成功?这源于人才的选用。戴尔公司从一开始就以务实出名,从人员配置上看,公司在发展初期就处于风口浪尖,所以在财务,信息技术等方面方面必须甄选一个具有高度冒险性格而又变通能力超强的人,这就要求他们去聘请专业人士,因为如果聘用了好的人员,他们在公司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时候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优秀人才。 再有,戴尔公司的销售业绩,在同行业中也可算是一枚“耀眼之星”,那是因为戴尔聘请了曾经对大企业进行销售的销售人员,而其他的销售人员则只专门负责给联邦政府,教育机构,小公司及一般消费者,这一切都只源于企业文化中的用人文化使新人在与老人的交往中彼此学习,拥有共同的行为和使用语言。从戴尔的用人文化上可以充分的看出来重视对员工的使用对完善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2.勇于创新,探索新路――企业制度创新为例
当今社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从本企业出发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以戴尔企业制度细分文化为例: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在短短的30年内,戴尔在全球的产品销量高于任一家计算机厂商,并在财富500强中名列第25位,戴尔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是因为他在成长初期,就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以特别的方法区分事业体,产品的功能组织,让新细分出来的组织更加方便管理。更能把企业的重心放在企业的事机上,这种做法不但能保证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成长,也能让戴尔公司保持他自己的高度的成长率,也许在传统的公司里责任被缩减意味着降职、不认同和失败,在其他的一些公司或许评估一个员工的表现是看部署人数的多少或为公司赚钱的数额,但是在戴尔公司成功的宣言是:“业务成长太快,所以戴尔把你原负责的工作减一半。”有的时候,即使是把戴尔团队分成两到三新的单位,新单位却可能比原团队在两年前的规模还大两倍,这就是戴尔在制度文化上的魅力。换句话说,一个人员工愈来愈难以成功的公司结构,完全没有必要死守,公司的组织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弹性,让员工在这些弹性结构中发展自己,让他们与公司共同演进。戴尔公司的一个高层管理人员说过:“如何让员工克服原有的忧虑,在新的组织环境中大展身手,那就是公司不但要计划未来的组织结构,也必须与整个组织沟通未来的状况。”让员工们去了解到领导的想法,及时的去与领导沟通交流,可以收到鼓励的作用。因为员工可以从个人利益方面(例如工作机会和事业发展方向)看到公司成长所带来的实质性的转变。戴尔采用工作细分的企业文化是希望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为他们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茁长成长,协助公司,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戴尔认为:“若欲使员工的新工作有意义,并且更适合员工的专才,这是最好的办法,期待任何一个人变成超人,是无法产生附加价值的,反倒会招致失败。”戴尔的制度文化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却使戴尔成为了科技行业的龙头老大,这无不在告诉我们重视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其他发面,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注重创新对完善企业创新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英]罗伯・高菲.公司精神:决定成败的四种企业文化[M].哈 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58-59.
[2]汪尉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文化, 2009(5).
[3]王驰.当代企业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0:53-54.
[4]张向前,刘佳,黄种杰.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管理分析[J].经济问 题探索,2007(2).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21-02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及凝聚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沉淀、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1 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文化外在的直观表现
一般的观念认为,在当前经济人为主题的浪潮中,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社会提品和劳务,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进入了21世纪,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后,对企业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发生转变,从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渐过渡到现在的买方市场。一旦不顾企业文化、企业的公众形象,那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的。而企业想要使自己优质、健康的企业文化得到社会的认同,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要求其在作为一个商业主体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使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自觉意识和普遍行动,光靠良知和道德唤醒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社会与企业的互动,通过法律和制度的约束,通过媒体、政府、中介组织等多方面的共同行动,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当然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其目标受众需要一定的社会救助或者帮扶时,体现的尤为重要。这种时候,企业就一定不可以袖手旁观,而要勇敢站出来,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树立要比做十则广告的效应还要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加多宝集团,在诸多的社会责任面前,慷慨回馈社会,以前大家都知道王老吉凉茶这个品牌,但是很少人知道王老吉凉茶就是加多宝集团旗下的产品,相信人们会因为加多宝集团的诸多善举,让人们对其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的愿意为企业的产品埋单,这样企业就赢得了双重的利益。
2 要想经营好企业文化,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不是响亮的口号,不是只是表面的呼喊和做作,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它不仅可以让企业在优势条件下取得更加辉煌的经营成果,让企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企业在劣势条件下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企业文化是需要建构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需要全体员工内化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并且最为关键的是企业的领导层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内涵,不要只是嘴上提出要建立怎样的企业文化,但是实际做起来反而不支持或者是不积极的支持企业文化的一些活动,尤其是在责任和经济利益冲突时,要勇于把企业的责任放在利益的前面,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一旦确立了,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其中的员工也会被这种积极、向上、健康的企业文化所熏陶,做事的效率和个人的理想也会不断的向着企业文化的理念靠近,最终,整个企业都会形成一种精神理念,让企业内部井井有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竞争机制,在外在方面,会赢得消费者和其他企业的一致赞誉。当然,企业文化的理念一旦确立,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其核心价值,并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为核心价值观赋予新的意义。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这种改变不会违背企业的核心精神和全心全意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的精神。
3 企业文化需要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
企业文化确立了以后,并不只是领导层的企业文化,它必须要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得不到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只是一个摆设。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宣讲,开展和员工的沟通交流,要多让事实说话,少讲理论套话,用事实让员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让大家都簇拥在一起,不断地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企业文化。
俗语说“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企业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这种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高效发展,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要用一种企业文化来管理和约束企业员工,就必须先尊重企业员工,使企业的领导层与基层员工建立起信任,有了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企业员工对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管理就比较顺畅。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整合,使整个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的价值体系得以融合,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为了充分地做好这一点,企业的领导层要放下架子、走出冷气房间,多下车间和基层员工交流沟通,让企业员工无形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认可并主动地投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一家人的良好局面。
4 企业文化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来执行
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才能不断地生根发芽、壮大,否则只会成为一纸空谈。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会有合理性、规范性、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支持。为使企业文化能够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一对双胞胎,良性的循环支持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该创立一套现代的、适应企业文化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有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让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发扬光大,否则就是再好的企业文化,面对严苛、古板、封闭、落后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样会胎死腹中。企业管理制度应该秉承合理规范和不断创新的机制,才能让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积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历练,综合竞争力日渐增强,在国内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强大的优势,但要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抓住企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文化建设,实现真正企业文化引导企业进步。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都是企业人的活动的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是由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笔者认为,对建筑企业来说,人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尊重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可以说,企业人的素质高,企业的经营理念就先进、经营成果就丰硕。反之,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可能成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将提高人员素质作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通过企业经营发展经验中得知,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是企业人的三个基本素质,是奠定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石。
(一)提高道德素质,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不仅需要加强职工的理论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更要使职工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使职工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职工在参与各种健康向上的宣传和文化活动过程中,能够不断激励自己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意识,提高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的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从而提高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提高文化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企业要发展,文化是灵魂。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现实表现。企业人文化素质提高了,就可以为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形象。企业文化建设上去了,就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公司发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意见,在员工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就表明了我们公司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对学习的高度重视,及对提高文化素质的深刻理解。
(三)提高技术素质,是企业增强内涵发展的动力。
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实际是技术的较量,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科技要求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科技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开放不断扩大。这就要求职工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和发明创造,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改造活动,使自己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也就是提高技术素质。我公司每年都要进行科技技术成果申报和技术创新评比,这就是基于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提高职工技术开发动力的长远考虑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协调关系、把握好度,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
(一)继承与创新。企业文化是一个文化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辨证地扬弃。只有创新的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体现时展方向的文化,才是有生机活力的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要善于总结过去的优良传统、精神和同行业的典型经验,注意吸收其丰富营养和文化精髓,着眼未来发展的需要,善于将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赋予新的内涵。
(二)共性和个性。文化的一致是企业灵魂的统一,特别是大型企业沟通的重要纽带。没有统一的企业精神,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文化氛围、统一的企业形象和统一的企业品牌。文化的统一性,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树立起公司整体形象。中冶集团公司统一Logo为“MCC”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树立集团整体形象,增强集团凝聚力,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文化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而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精神产品,属意识形态,存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不仅仅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甚至能够影响管理的效果;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载体和手段。只有通过管理和各项制度才能将企业的核心理念、人本思想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使之成为规范,进而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培育技术文化、质量文化、信用文化。
结合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关键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具体到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当紧密结合建筑领域的技术、质量、诚信三个关键点开展工作。
(一)技术文化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在技术进步活动中集中统一的体现,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工程成本等经济因素的竞争,而且是科技含量的竞争。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才能在市场上具有长久竞争力。
(二)质量文化是渗透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包含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追求和企业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突出质量意识就是突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功能。
(三)信用文化是指关于信用的意识、理念、评价、体系、规则和机制等方面的文化积累。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建筑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更应努力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形成全员的诚信度,以良好的信用获取市场的通行证。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在当今浮躁氛围当中,有的企业家急需企业文化这个招牌,来掩饰自己文化上的缺憾。有的企业,企业的职工生活保障问题尚不能解决,就开始对哪些为生计而忧虑大员工大谈愿景、使命、企业价值观等概念,企业员工讥讽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为“饱汉不知饿汉饥”。而有的企业,用重金聘请知名教授整出一大堆时髦而高深的概念,出版了林林总总的刊物,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到头来,企业文化也只是花架子,企业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一个模样。有的企业移植和克隆别的企业文化,今天学 “海尔企业文化”,明天学 “hp企业文化”,后天学“华为企业文化”,一概采取“拿来主义”,结果是无疾而终。在企业文化构建中,一味求新求洋,忽视了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味追求文字华丽,缺乏深层次、内涵性的东西;一味效仿照搬,失去了本企业的个性特色。这样“构建”出的文化,与企业员工难以产生心理契合,与经营管理形成“两张皮”,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那么,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讲,真的就没有作用?其实,企业文化与企业来讲,就像人与其思想灵魂和精神一样重要。经营企业如做人,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当然企业文化就像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您不可能要求一个处于懵懂时期的幼儿,有着深邃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成长,逐渐萌芽、发展,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现在其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在一定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所原则的那些普通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方面,也表现为企业的日常工作行为。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由员工“时代”相传。“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学习应对适应外部环境和进行内部整合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些能过提升企业在这两个领域的能力的价值观是有用的。如果组织成员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语言,那么在整合组织内各种努力和适应外部环境时,他们就会有相似的思想和行为。
企业文化包含以下内容:我们是谁,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但企业文化对于人们的意义如同空气之对于我们,虽然没有感觉到,但是已然身处其中。
企业文化制定着游戏规则,它会说:“这就是我们办事的方式,这就是我们相信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互相交往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企业文化的规则限定了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有效运作。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企业文化的重要影响之一在于,它通过塑造员工的价值观与信仰,影响他们的行为与态度。企业文化会产生更好的企业声望、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好的管理控制能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程序,一般可分为调研总结、定格设计、宣传推广和完善提升四个阶段。调研总结阶段主要是把握总结企业现有的文化状况及影响企业文化的各种因素;定格设计阶段主要是认真研究企业的经营状况、员工素质、人文环境及企业传统和现有文化适应性等因素的影响,提炼设计企业文化体系;宣传推广阶段主要是采用必要的手段,将企业文化所确定的各种理念和行为方式全面地体现到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员工的行为上来;完善提升阶段主要是根据企业实践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吸收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企业文化不断完善提高。
建设企业文化,正确审视企业文化的内涵,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一种完整系统的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面:表层的以物质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物质文化;浅层的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行为文化;中层的以制度规范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制度文化;深层的以意识和观念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这四个层次是紧密相联的: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也是其他层次的物质基础;行为层是企业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其他层次的反映;制度层是约束和规范其他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保证条件;精神层是形成其他层次的思想基础和导向动力,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构成各个层次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塑造和确立企业科学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有着导向、凝聚、协调、激励、约束、辐射的功能。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为世人称道的企业文化,可以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
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把握现代人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更多地采用与企业员工双向互动式的共享和参与的形式,以引导企业全体员工自主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更多地采用定量分析和个性分析的规范化的手段,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顺应注重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的国际潮流,更多地采用员工和消费者共同了解参与的方式。
我认为,企业文化的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领域,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更多的要借鉴别人的方法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104-03
一、 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但是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依靠企业文化。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导致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浙江民营企业,其企业文化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家族文化的局限性限制企业文化的发展
浙江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都是由小型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往往带有浓厚的家族文化烙印。其家族化倾向具有一定的排外性,这种排外性文化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团结和向心力,被聘的外来人员很难找到认可感和归宿感,在企业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排外性文化的作用下,企业文化会朝着一个偏离正确轨道的方向发展,引起企业内部文化的严重分离、矛盾甚至冲突。
(二)企业文化建设普遍不受重视
不少民营企业把人力、财力放在能直接取得效益的工作上,急功近利,忽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不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有些民营企业即使有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或零碎散杂,或盲目仿效。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虽然浙江的许多民营企业也提出了经营理念、使命、价值观等,但都具有较强的模仿性,缺乏个性和特色。
(三)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定位不全面
部分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对企业文化本身缺乏正确认识,仅仅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捷径或制胜法宝。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于表面,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使企业文化的建构难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无法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此外,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往往不全面,只注重某些方面,如注重企业营销文化,而忽视企业文化的其他方面,造成企业文化不能发挥整体作用。
(四)企业文化形式化
目前,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许多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表形象。因此,企业家大多把文化建设定位在形象设计上,把形象建设仅仅看作是视觉、外观上的东西,只重视表象建设,不重视企业文化内涵的发掘。不少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表面形式,如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
二、 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 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
家族制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任人惟亲,任人惟近,人本观念淡化,雇佣意识强烈,往往将员工当作会说话的“工具”,等同于资金设备等一般资源要素,忽视对员工的尊重和关心。因此造成员工消极应付,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企业多实行人治管理,缺乏激励机制,许多民营企业老板观念陈旧,管理手段单一,常采用训斥、扣工资奖金、罚款或开除等手段约束员工,停留在“治理人,约束人”、以“物”为中心的管理阶段。由于这些行为,家族制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许多弊端。
(二) 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偏低
民营企业家大多是白手起家,一般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文化自觉性和创新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民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是民营企业家的经营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体现。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不高容易导致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全面、定位不准确。此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综合形象及人格魅力更容易对企业文化产生直接影响。
(三) 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及发展活力
浙江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很多优秀大学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另外,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平均年龄普遍偏大,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虽然元老级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管理方法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精神。这些因素都容易限制企业文化的落实及发展,从而导致企业文化的夭折或形同虚设。
三、 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民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缺失已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文化软实力。在解决企业文化问题上,浙江民营企业应实现“三建四化”。
(一) 构建民营企业物质文化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物质文化进行体系构建,首先要落实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这主要体现在:在厂房设施方面,力争做到现代、专业、配置科学;在机器设备方面,力求做到先进、经济、科技含量高;在工艺技术方面,力争做到新颖、独特、自主知识产权多;在作业环境方面,力求做到环保、安全、舒适;在企业商品方面,力争做到优质、品牌、市场占有率高;在售前售后服务方面,力求做到诚信、齐全、服务到位。惟其如此,民营企业才能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二) 构建民营企业制度文化体系
注重用市场化、职业化的经营人才管理企业,构建精干、高效、富有作为的领导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最重要的是选准市场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管理企业,并通过他们构建精干、高效、富有作为的领导体制,进行商品功能的创新和服务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迸发出勃勃生机。
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的新组织设计。企业的生存来自市场需求,来自千方百计地发现和填补一切市场需求的空白。因此,适应市场需求而推进组织系统变革就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富有成效地推进,在企业内部,既要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又要坚持部门化管理原则,按照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实际流程设立管理部门。
另外 ,也要注重创造企业管理制度的特色。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定和规则,本身具有控制和协调职能。要使企业管理制度富有特色,关键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理论提升,并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三) 构建民营企业精神文化体系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的灵魂。在民营企业精神文化的系统规划中,要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确立科学的功利观。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既要讲利,更要讲义,而功利观就是以企业行为引起的后果为标准对其行为的道德性作出的一种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道德作为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其优秀的评判标准有两个:一是这种道德应该使企业的幸福和利益尽量同社会的幸福和利益相吻合,二是关注社会主体的幸福应该是企业行为的动力源泉。企业只有具有这种科学的功利观,才会以信立身、以信兴企。
其次,确立科学的创新观。创新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精神,是企业兴旺发达的灵魂和动力。民营企业要确立科学的创新观,首先要进行思想理念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要进行发展思路创新,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同时,要做到企业氛围创新,旨在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员工干事业并且干成事业的企业氛围。
最后,确立科学的使命观。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中,民营企业要想维护自身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就必须在世界进步潮流的坐标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放眼世界需求,紧盯世界一流的同类商品,力争通过跨越式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四)企业文化实践化
所谓民营企业文化实践化,是指民营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企业倡导和信奉的价值理念,而是必须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民营企业文化要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战略的选择,是指导企业一切行为的价值理念。所以,企业文化不仅来自于实践,同时必须要指导实践,充分在实践中实现,因而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而且是要指导企业实践的价值理念。
(五)企业文化教育化
所谓民营企业文化教育化是指要通过灌输的方式将企业所信奉的必须实践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因此,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企业培训。企业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要进行一种业务培训,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培训,也就是从思想上要用企业文化去整合、占领员工的思想,让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认可本企业的文化,并用这种企业文化在现实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国外的企业中,企业不仅仅注重企业文化培训经费的筹措,例如规定企业文化培训费用不能低于企业销售额的l% ,而且还注重企业文化培训教材的建设,例如有企业文化白皮书,也就是企业文化的教材。因此,民营企业应该全方位重视企业文化的教育工作。
(六)企业文化奖惩化
所谓民营企业文化奖惩化是指遵守企业文化的人会受到很大的奖励,而违背企业文化的人则会受到很大的惩罚,通过奖惩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真正能够成为企业中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从现实状况来看,没有奖惩的办法,企业文化很难真正地形成,也很难植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所以,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强调这种奖惩制度。国外的一些企业在评选优秀职工这项活动中,往往注重对那些自觉遵守企业文化的员工进行奖励,当然也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无视企业文化的人进行批评。
(七)企业文化系统化
一、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其实它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 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的实质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在一般的企业管理概念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引导员工,而如果有了一个合适的企业文化,职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方向一致的力量。
2. 约束作用。作为一个组织,企业要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但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职工的全部行为,而企业文化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制约员工的非理性和非道德行为,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可以减弱规章制度的“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撞击,从而形成人的自觉、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企业的和谐。
3.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职工个人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职工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将企业视为自己最为神圣的东西,甘愿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4.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使职工感觉到什么是高尚的,什么事卑劣的;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追求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在一致的优秀的价值取向支配下,每个人都会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5. 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它可以激发企业职工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地反映该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内涵,对整个社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 学习 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 艺术 ,感染和 影响 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鹏.名企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2]李磊石.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6.
[3]贾春峰. 贾春峰说企业文化[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刘俊心.企业文化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5]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6]张德. 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煤矿企业 特点
一、企业文化简述
企业文化主要指的就是企业在其自身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带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道德理念、职工自身素|及与之相匹配的行为认知方式、人文环境的总称。根据企业文化的自身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企业文化中,物质文化为最表层部分,是指企业内部职工创造的各种产品及相应的物质设施文化等。物质文化可以集中反映企业的经营观、价值观等,也代表着企业的自身形象,是外界对企业认知的重要基础。
二、煤矿企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普遍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目前,很多煤炭企业在自身发展各个阶段中都开始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但是对其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企业文化的内涵没有能得到煤炭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认同。绝大多数的煤炭企业仍然将煤炭资源的开采、经济效益的提高等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则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这样一来,煤炭企业从思想观念上就没有重视内部文化建设工作,就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失去应有的支撑,也得不到相应的资金辅助支持,这样就会造成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无法达到相应的预期目标。
没有鲜明特色。部分煤炭企业虽然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但没有突显出自身特色和特点。很多煤炭企业在选择企业文化内容等的时候,单纯照抄其它企业的企业文化,而未能与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职工的心理特点等相结合,造成企业文化的内容与自身发展的实际不配套、不相符。这样一来,缺少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就不具备生命力,造成不同煤矿企业的内部文化出现明显的相似之处,煤矿企业自身生命力也会出现明显的削弱。
精神文化建设不到位。在煤炭企业的内部文化建设工作中,最深层部分的精神文化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建设不具备明显的系统性。从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来看,是需要将精神文化作为基础的,各项企业文化内容之间存在明显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且需要将责、权、利作为一项整体看待。但是,很多煤矿企业在具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中缺少相应的解决策略,导致精神文化的建设与执行缺乏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够明显,最终造成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三、如何做好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工作
加强煤矿企业的设施建设和环境条件。加强企业的设施建设和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改善煤矿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相关条件,使企业员工从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际收获。员工是整个企业生产的主力军,煤矿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持续的生产经营,因为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越大,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文化的推广,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加强煤矿企业设施建设和环境条件,就要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条件,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主。坚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以员工为主,既要把煤矿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也要把煤矿企业员工作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一方面,加强对煤矿企业员工的综合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完善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应当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创新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在煤矿企业发展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创新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尤为必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就要使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确立同发展、共命运的企业文化理念,真正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共同面对彼此的荣誉与困难,在员工之间形成共同的生存和发展意识,从而发挥煤矿企业文化的巨大功效。
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服务载体。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淘汰。网络新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像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只有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载体、渠道和手段,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代合拍、与员工共振。
四、结语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37-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地不断加快,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信息——生物技术的高度融合以及竞争地不断加剧,全球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既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现代企业想要在未来的世界里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然要大力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也唯有给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营造出了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企业不断地健康向前发展。既然如此,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笔者认为,我们想要搞好企业的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战略管理、何谓企业文化这一基本问题,然后再去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得上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鉴于此,本文将就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简单探讨:
一、战略管理、企业文化是什么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商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战略竞争和战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挥自身竞争优势、走向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理解“战略管理”这个概念,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战略?根据著名管理学家纳格里·约翰逊和凯万·斯科尔斯的定义,战略就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互关方的期望。很显然,战略管理就是指对战略的一种规划和管理,它是一系列决定公司长期绩效的管理决策、措施与行动,包括环境监测、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评价和控制。而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组织机构的统称,它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具体而言,就是指全体员工和领导都要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第二个层次是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层面,主要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管理制度、行动准则和风俗习惯等;第三个层次是指企业文化的形象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也是企业精神的载体,它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
二、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构成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企业发展过程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何者第一性
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之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应该是第一性的,战略管理处于从属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引领着什么样的企业战略选择。众所周知,一个个体抑或是一个组织,它们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而作为的,而不是相反的行动指挥意识;每一个理性的组织或个体,都是在经过理性思考和考量之后,按照自己意识里的价值判断做出选择,进而通过行动这个载体表现出来。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文化因子,正是这些企业潜在的或是在某种程度上是显性的老板文化通过不断地碰撞,逐渐凝练企业独有的文化氛围,也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企业自己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战略选择的形成,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动地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变革。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个企业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管理措施以后,就要求上至领导下至最底层的员工共同努力贯彻实施这一战略目标,而企业文化正是一个企业凝聚人心、焕发员工激情和统一群体成员意志的重要手段。
1.企业文化对于参与企业战略实施的员工具有独特的激励作用
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企业全体成员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才会顺利完成企业的发展愿景。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暗含着整个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且会形成一个优良的共同愿景,这个在企业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共同愿景既能够让人们激情澎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够让人们为了实现共同愿景而自觉努力奋斗,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都是倾向于机会主义的高级动物,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人们总是会期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地有时会影响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任何组织里的个人,都需要某种程度上的约束或限制。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通过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规范,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人的良好管理。一方面,我们要制定合理完善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达到硬约束的目的,但制度毕竟是人所制定的,人又是有限理性的动物,难以达到完备,因此,我们还需要另外一种软约束,这就需要通过一种企业文化的教育,引领一种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形成全体成员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一种软约束。
3.企业文化始终引领着企业战略的实施
企业文化是解决企业面对外部生存和内部团结的一套哲学,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通常都以概括、精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把企业的精神和战略目标内化在人们的行为举动上。企业文化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而企业的战略选择正是在这一共同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做出的决策。因此,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目标引领着企业的战略布局与实施,它对员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企业制定目标和企业作为的共同诱因。
(三)企业的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必须要相互适应和协调
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此,企业的战略管理就必须要适应已有的企业文化,不能毫不顾忌企业文化的现状,盲目实施企业的战略抉择。
有人从企业战略与文化相关性的角度出发,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形态:一是战略互助型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导向与战略目标相吻合,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和谐;二是战略制约型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目标相抵触,成为企业战略实施或战略转变的羁绊乃至发展的桎梏,尤其是当企业实行新的战略时,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成为新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三是战略非相关性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无明显影响。通过这种分类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文化引领下制定的企业战略选择,能否顺利实施,还需要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既要不断去丰富完善企业文化,以期实现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支持,形成一种战略互助型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企业文化的现实状况,适时调整战略抉择,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双赢局面,实现企业利益的最优化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想要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环境中谋取自己的位置,就必须既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也要做好战略管理的实施,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新国.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2] [英]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战略管理[M].王军,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3] 王吉鹏.怎样把握企业文化的战略导向[J].中外企业文化,2004,(1).
关键词 煤炭 企业 文化
2012年开始,全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骤变,煤炭市场延续下行态势,煤炭下游产业普遍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煤炭黄金十年正式宣告结束,各大煤炭企业都树立起“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度过一个无法预测时间的寒冬。
而在这种大环境下,陕煤化集团黄陵矿业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凭借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形成了班子同心、干群齐心、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黄陵矿区成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乐园、幸福生活的家园、学习进步的校园,成为了煤炭企业文化管理的典型和示范,也充分显示了企业文化中深层次的励志内涵。
黄陵矿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演进,简单的说就是引领企业经营管理的三个文化体系,以“十一”要素为重点的人本精细管理体系,以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为核心的岗位管理体系和以“5+5”为重点的岗位管理文化品牌体系,通过基础文化、人本精细化、岗位价值精细管理、“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五精岗位,实施岗位自主这六个阶段,真正达到管理的深处是文化,素质的高处是自律,最终形成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人格和灵魂,实现“岗位自主,学习自觉,生活自信,人生自豪”的目标愿景。
一、规范提升篇
黄陵矿业公司以提升全员素质为目的,以激发员工“立足岗位、自主学习”为主线,大力开展涵盖知识功底、作业功夫、专业功力、职业素养、身心素质的“三功两素”修炼,不断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以及技能水平,通过评选岗位作业标杆,形成了“人人争当行家里手”的良好局面。同时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四德”教育,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育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推动实施“6S”管理,即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规范职工作业行为、提高全员执行力,塑造清爽、亮丽、健康的安全作业环境。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管理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引领矿区发展的核心力量;一批业务精、作风强的技术人员走上了专业管理岗位,成为推动矿区发展的骨干力量;一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首席员工和五星级员工脱颖而出,成为支撑矿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公平自主篇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六”要素,是黄陵矿业公司近年来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创新,探索实践文化与管理有机融合的一项重要成果,具体讲就是,实施一项现场精细管控机制,即干部走动式管理;开展“双述”活动;实行“三工转换”和岗位“三功两素”修炼;应用“四项技术”;落实“5E”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6S”职工行为规范,简称“123456”。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其优势和核心在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员工的潜能,把每个岗位打造成为职工发展的舞台,让职工在这个舞台上成就事业、实现价值。
三、激励成长篇
黄陵矿业公司把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作为科技兴企战略的重要途径,采取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方法,激发全员创新热情,营造“鼓励创新、宽容挫折、容忍失败”的创新氛围。以岗位自主创新管理体系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引擎,以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体系为核心,实施岗位对标管理,形成了独具黄陵矿区特色的“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第一个“5”是“五精”,即精细、精准、精确、精益和精美;第二个“5”是“五星岗位”,即本质安全诚信岗、质量标准规范岗、创新创效增值岗、学习成长成才岗和快乐和美文明岗。在岗位五星中,以本质安全诚信岗为门槛,质量标准规范岗为基础,递升到创新创效增值岗,拓展到全面自觉提升素质的学习成才成长岗,修炼到与时俱进的高品位高境界的快乐和美文明岗。
“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的建设,通过“企业创五精、员工创五星”,把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岗位员工通过从“一星”向“五星”进阶,不断攀登人才素质金字塔塔尖,促进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企业通过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建设,推动安全效益双丰收,培育了企业无形资产,确保矿区基业常青和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