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摄影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6 06:17: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摄影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摄影心得体会

篇(1)

一、多拍精选

在学习中邵老师讲到“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乃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无论是拍景还是拍物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在采风实践中我深有体会,拿相机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存入微机硬盘,再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对自己满意的照片可以通过photoshop作编辑处理,达到理想效果。

二、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作为新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物;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第三个办法就是用三脚架,最好用10秒延时拍摄。

三、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最好使用相机的连拍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四、独特的拍摄角度与别致的构图

要求艺术贵在创新,不应体现在意境上,同时也应体现在画面的形式美上,要使作品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就要通过形式美的手段,不断创造新的视觉感受。

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就像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一是构图的对称性。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应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二是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如对角线,S线构图, 三角形等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三色彩的运用很重要,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很重要的因素。

五、关于会议摄影及人物摄影

会议摄影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拍摄,技术必须是“狠、稳、准”,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情有趣。对于人物摄影应该具备敏锐的形象观察力,善于利用摄影的视觉语言传达信息和感情,对形象的变化有细致的辨别能力,并熟练运用摄影的造型技术和技巧,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是培养形象敏感的有效步骤,也是摄影记者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篇(2)

生活质量越高的家庭和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就越强烈。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已逐渐呈现出它的多种功能和属性,生活化、时尚化的体育运动逐渐伴随人们走入家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娱乐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单纯的高强度体育运动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忙碌的都市人。于是,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应运而生,它集运动性、娱乐性于一身,使人们在运动中摆脱重压,在娱乐中调节情绪,成为业余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终身化趋势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工作方式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工种从业者严重缺乏运动。长此以往,因机体缺乏运动导致的各类职业病,如颈椎病、腰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人群日趋年轻化。随着问题的出现,人们的疾病预防意识普遍开始增强,终身化的体育锻炼,防治文明病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二、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不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武术、太极拳、健美操、游泳、滑冰等新增课程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但从目前整体状况来看这些新增课程所占比例仍然较低,传统的教学内容仍占主导地位,且新增课程主要以选修课形式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不利于体现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更不利于社会体育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不够先进,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课程因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区别于文化类课程。故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创新空间。但就我国目前教学改革进程来看,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仍未摆脱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讲授法和演示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性没有改变,授课过程缺少师生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社会体育终身化趋势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严重抑制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无法体现教学效果

考核是课程效果评价的主要途径,科学的考核过程是检验教学成果最为重要的环节。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在考核评价体系上没有明显进步,以规定任务的完成作为检验学生成绩的标准仍然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提高幅度和专项能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真正体现教学效果。

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建议

通过对社会体育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高校体育课程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准确定位课程性质

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意义不在于课程本身,而在于其在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因此,以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为基础来定位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才能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前所述,社会体育的本质是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因此,高校体育课程定位也应以此为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具体来说,高校体育课程的任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课内外的活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应职应岗能力和今后生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合理规划课程体系

体育课程设置应遵循体育教育规律,立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需求,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校优势,建立有特色、有个性、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模式。要丰富基础课程的内容,创新选修课的教学方式,增加保健类课程。体育课程是所有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在学生进入大学时大多已掌握了一定的传统体育项目知识,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基础内容的重复,从而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另外,应当通过充分的调研活动掌握学生对某类课程的兴趣度,从而不断调整基础课程。针对个别体能较弱或因患有疾病无法参与正常体育课程的学生要建立专门的保健课程班,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教育学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增强体质、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三)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社会体育更多的是以个人为主导的体育运动。由于目前家庭教育意识的提高,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如街舞、武术、健美操、国标舞等等。而高校体育教学忽略学生的特长,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灌输式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均不适应。因此,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锻炼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学生充当教师的环节,使有某方面体育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临时充当一定课时的体育教师,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四)不断完善考核体系

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体育课程最终考核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体育课程的真正目的。同时,要以鼓励学生专项特长的发展为目标,将专项特长作为加分项目,结合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等最终确定总成绩。

篇(3)

一、实现协调发展增强学习意识

目前,农村金融正迎来全面开放性竞争和电子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日臻完善的制度体系,快进发展的电子科技,日新月异的产品更新,无不考验信用社从业人员的能力。我觉得,今年省联社组织的业务学练兵活动,既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也提升了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现科学发展增强管理意识

众所周知,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首先应该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其次应该有科学、有秩序、有效率的管理;再次应建立强而有力的激励和控制约束机制,促使管理行为更具有组织力和推动力。

三、实现持续发展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目前,我们金融业竞争十分激烈,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要想参与竞争,必须不断拓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对于我们员工来说,必须拿出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来,在发展中求生存。

四、实现全面发展增强执行意识

要想全面发展信用社,必须制定全面的制度,要涵盖纪律、业务等各个方面,而员工对于领导的正确决策、指令和规章制度,应自觉的执行,用心去做,讲究速度、细节,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想事、谋事、做事的践行者。:

篇(4)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地不断发展,新型传播媒体在当今社会中不断发展,并且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促使传播行业不断的发展和兴起,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1.新型传播媒体的界定

所谓的新型传播媒体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在传统媒体基础上,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背景和手段,不断升级传播设备,创新传播媒体的技术和,逐步细化传媒市场和传播新技术而产生的信息传播媒体的统称。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一是光纤电缆通信网、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互联网等网络媒体;二是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系统、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电视等新型电视媒体;三是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等手机媒体传播媒体。

以上传播媒体都是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要的不断增加而逐步更替,并且在竞争中会加速更替的速度。这种更替和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新型传播媒体的影响

传播媒体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于人们的生活,还有助于便于政治、文化和经济信息的流通和改革进程,促使信息公开化。总之,新型传播媒体对于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自然也是双向的,不仅存在积极的影响、还包含一些不良的影响。

2.1新型传播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信息传播媒体不仅对人们的个人的生活有影响,对社会群体的影响也比较大,同时对社会制度、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可能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1)对社会个人的影响

新型传播媒体加速了个人社会化发展。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新型传播媒体作为文化的具体体现,逐步在传递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传播着外来文化和新形成的各种文化,这就创造和积累社会文化,构成了个人社会化所必需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也可以为个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电视或者网络向社会中的人们提供更加多的现实中发生的案例,促使人们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有一种新的认识,通过思考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促使人们形成概念、思想和理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时时都可以接触到新型的传播媒体,并且通过交流和学习,可以促进人在传播媒体的具体内容的影响,达到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的目的。

新型传播媒体在促使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也会给人们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新型传播媒体的信息量很大,尤其是网络在我国普及过程就缺乏教育和引导,就在新型传播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包含着众多方面的内容,还缺乏管理,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慎独意识也比较底下。这就使得人们在新型传播媒体下,人们在自认为是虚拟的环境中,从事一违法、犯罪的活动。诸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向社会传播虚假信息,散播影响祖国安定和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宣传非法组织等等。这些活动都会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

(2)对社会群体的影响

新型传播媒体对社会群体具有巨大作用,主要会影响到社会群体的规模、社会群体间的交流与竞争、社会群体的领导和社会群体的决策等,从而增强社会群体内部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群体间的沟通和缓解社会群体间的冲突。

社会群体的规模大小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而新型传播媒体则可以为这些社会群体提供各种有效的宣传途径。诸如,利用电视访谈节目对这些群体进行采访,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社会群体的性质、功能,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从事的社会事业,使更多有专业爱好的人参与到社会群体中,扩大社会群体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和组织内部人员进行活动,利用网站和各种聊天工具进行交流。此外,其他社会群体还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竞争,吸引各种不同专业的人员,组织各种高质量的活动,这样发展的较好的社会群体就可以和其他群体提供榜样示范,其他社会群体还可以与其他社会群体进行竞争。这样就可以形成交流和竞争相互协调的格局,促使各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

在社会群体内部,可以利用新型传播媒体进行内部的管理和交流,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竞争。社会群体内部成员可以利用新的交流工具对于问题各自表达看法,让双方在非面对面的冷静的环境中,根据对方的表达,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协调好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环境,同时,其他的社会群体成员可以发表看法,对矛盾双方进行劝解,逐步缓和双方的矛盾,实现群体的共同利益最大最优发展。

社会组织中的管理和领导则需要公开的环境,新型传播媒体就为这一目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新型的传播媒体中,很多工具都可以促使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比如利用博客或微博,或者QQ群的功能通知组织内部成员有关信息和讨论制定大家认同的制度和规则。这些对科学管理都有很多好的作用,也促使在管理中的公平,并且管理者可以受到大家的监督。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新型传播媒体对于社会群体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事物的发展都是两方面的,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诸如信息的安全和内部保密信息的泄露,不合法的社会群体的组建等等问题,都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做保证,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还要加强社会公民的素质,建立良好的社会传播环境。

2.2新型传播媒体对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包括很多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全球社会联系、全球文化和全球社会几个方面。新型传播媒体对中国进入全球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信息的交流和获取就是各国竞争中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到新型传播媒体获取各种信息,还可以获得各种商业信息和劳务信息。在全球化社会中的社会关系依赖于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这就也是促使新型传播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型传播媒体对于全球化影响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全球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竞争。对于中国现在的发展来看,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多为负面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逐步的流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逐步淡化,而特别热衷于新型传播媒体带来的外来文化。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从韩流文化冲击中国以来,人们对韩剧、韩国明星的热爱程度达到了极致。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也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外国节日相当热衷。这些文化都渗透着外国的思想,这就是国外借助新型传播媒体对我国人民进行的侵略。

2.3新型传播媒体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政治制度和设施的建设,就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既定力量和现实环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还会影响到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为。

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体所包含的内容都是主流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态度,对于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制度具有巨大作用。这种宣传力量可以增强人民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对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制度的理解与支持。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建议、与领导网络对话等方式参与到国家民主政治的建设中来。这些都对于人们的政治社会化具有巨大作用。

3.小结

通过分析新型传播媒体的社会中的个人、群体、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社会化的具体影响力,可以看出这种新的传播媒体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有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影响。因此,引导人们科学地、文明地运用新型传播媒体,才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更加便捷、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5)

体育和体育新闻的固有特性及社会的需求心理

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社会地位。随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参加体育锻炼、观赏体育表演、关注体育动态的人的比例不断上升。体育升值来源于它自身的特性:

激励性。体育具有强烈的激励性,是除了战争之外,最能激励民族情感的社会活动。例如,在亚运会、奥运会举行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几乎都在关注着中国运动员的表现。

凝聚性。体育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一场足球比赛,在体育场周围就凝聚着数千数万人,至于通过电视观看的人数则无法统计。地球上有1/3的人通过各种形式观看第29届奥运会,一个时期内全球都在议论奥运会。

欣赏性。体育是健与美的综合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华的展示场,人类在体育场上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展示自己。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欣赏体育表演时,无论是对力量、速度、技巧、智力还是形体,都表现得如痴如梦。

竞争性。竞争是体育的固有特性。争强好胜是人类的本性。在和平时期,人类便通过体育活动来决定谁强谁弱。

多样性。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其他没有被列为奥运会的各民族不同形式的体育项目,更是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爱好,把更多的人吸引到体育事业中来。

连续性。体育的连续性表现在多方面,一场比赛有选拔赛及初赛、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等;一项赛事,连续进行多届,例如奥运会,每四年一届,已经进行了一百年。由于其连续性而使竞争越来越激烈,连续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体育的上述特性使之在某个特定时空里成为人们注意力的中心,并被社会和传播工具广泛地运用。在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项活动能像体育这样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被新闻媒介快速、广泛、全面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正因为如此,它成了企业界的“宠儿”。

体育新闻的特性及其社会地位。体育的社会影响是通过新闻传播辐射给社会的,是通过新闻传播产生的。这种以体育活动为新闻主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便是体育新闻。它是新闻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新闻范畴。新闻的特性使之产生特殊的社会效应,即信赖性效应、快速性效应、轰动性效应、全息性效应、选择性效应、导向性效应。这六方面的效应使新闻传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传播受体的信息需求心理。社会是新闻传播的受体,即接受信息的群体。传播受体希望从传播中获得什么呢?综合起来,大体可称为“五求”:

求力,即思想动力。从传播中获得精神力量,这种获得包括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和短期的、立竿见影的。长期的可称为精神教育,短期的可称为精神激励。例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的教育,使传播受体受到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从而坚定信念,形成精神力量,为了一个明确的信仰而奋斗。短期的精神激励,能使传播受体产生必胜的信心,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奋勇向前!例如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赛前激励,军队长官对士兵的战前动员等。这两种教育除了接受口头传播外,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传播媒介的传播,而新闻传播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

求乐,即娱乐的满足。传播受体从传播中获得娱乐。例如欣赏电视中的体育节目和娱乐等。

求新,即信息的需求。任何一个人,都希望更多地尽快了解自己周围的新鲜事。这种满足,只能从传播中去得到。这是人们除娱乐之外对传播的第二大需求心理。这种信息需求心理因文化素养的不同而不同,文化素养较低的人,往往偏重于娱乐需求。

求名,即扩大知名度。通过传播工具的作用,扩大覆盖面,并随着传播的不断加强而不断扩大影响。这种需求在政界和商界表现得更为强烈。因为,他们迫切需要社会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因而充分利用传播工具来“鸣锣开道”。

求利,即经济效益。如果求名是社会效益的话,求利则是经济效益了,而经济效益是通过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于是,有远见卓识的实业界人士便充分利用传播工具的桥梁作用,通过媒介将自己传播到社会上去,让社会接受自己,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体育新闻对经济效益提高的可行因素分析

体育活动已成为社会和传播工具关注的对象,但如果忽视体育新闻这个载体,便使整个新闻链失去了中心环节,体育活动的经济效益便无从产生。因此,引起新闻传播机构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机构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主要因素包括:

技术因素。高档次的体育活动是吸引新闻传播的主要因素。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高水平体育活动的来源,一是招徕外地高水平的体育团体;二是提高当地体育技术水平,一个体育水平不高的地方,是很难有高水平的体育队伍光顾的,当然也不会引起新闻传播机构的兴趣。在争夺观众和新闻传播机构的竞争中,只有高水平的体育活动才能稳操胜券。

工作因素。包括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是举办高水平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而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则是将体育活动传播出去及吸引新闻传播机构的物质条件。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如果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无异于聋哑人。

服务因素。良好的服务能极大地提高服务对象的积极性。给新闻传播者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能刺激他们更多地传播信息。条件服务――给新闻传播者提供采访条件是最基本的服务。每个体育场要有固定的记者采访席位,其位置处于最佳角度。可是我们的许多体育场馆根本没有记者席位,记者来了,或是满场跑、或者只能站着、或者打游击,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传播积极性的正常发挥,当然也就影响了体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常发挥。体育活动组织者必须在办事机构中设立新闻管理部门,一般称作新闻委员会,统一协调新闻传播工作,包括发放证件,举行新闻会等。会不仅在活动开始前要举行,当活动中出现有价值的新闻时,要及时举行会,为记者提供更多的采访机会。资料服务――一次大型的体育竞赛,有许多赛场,一个赛场中有许多运动员,一个记者不可能到达各个赛场采访,在一个赛场里,不可能同时了解所有运动员的情况,为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组织者必须为记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以前的资料要求只需一个最终结果,这对于需求欲越来越强烈的新闻受体来说早已成为历史,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数据。同时,必须为记者提供监视设备,使他们在新闻中心就能观察到各个场地的情况。对于比赛结果,以前只要求在比赛全部结束时提供,如今则要求每场比赛结束时便要提供。记者们有了众多的、丰富的资料,便可发出更多的新闻稿件,得利的当然是体育组织者们。但是,我们一些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甚至连秩序册也舍不得为记者提供。生活服务――记者们的工作节奏很快,因此,搞好记者的生活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一些大型比赛活动均采取有偿服务,而在省一级的或省级以下的体育活动中,往往对新闻单位采取无偿服务措施。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无偿服务终究会被有偿服务所代替。既然是有偿服务,就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要求。

结束语

体育的经济价值来源于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随着文化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体育的广告利用价值也就会越来越高。体育组织者如果充分发挥了新闻传播机构的作用,体育的经济价值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李红、王静、张珍:《试析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6)。

篇(6)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B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广播要想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谋求自己特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需要广播新闻工作者更新观念。在新闻传播中,谁把握了时效,谁就把握了成功的主动权。

一、整合联动全天覆盖——新闻立台之突破口

注重从听众的需求上把握广播信息的选择。信息时代,受众每天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海量信息。广播媒体如果想提高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就必须注意信息的选择,把最及时、最实用、最有效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听众。

无论是重大新闻还是一般的新闻信息,抢占第一时间的先机,先入为主,是树立广播权威,激扬广播活力的制胜之道。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而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因时而变,其根本是新的理念下广播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这是我们彻底摆脱固有模式,不断创新的最终突破。因时而变的另一层面的突破,是推陈出新。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2008年改版后增加了新闻类节目的分量,从原来的一天8小时扩展至16小时,使其具有“更强大的新闻文化感知力,更深厚的人文精神”。改版后的《新闻110》栏目是其最大亮点,它从周一到周五,全天5个小时直播。《新闻110》主打民生新闻,积极设置议题,反映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各路记者把守新闻事件的每一个节点,实时报道正在发生的热点新闻和突发事件,与《浙广早新闻》《阳光行动》等形成强势的新闻品牌节目组合,掀起了巨大的新闻冲击波。之后,《新闻110》栏目再次更新改版,早上6点到晚上11点每个整点前15分钟播出,使一天当中民生热点问题及时插播,抢占新闻先机。

二、大型新闻行动——广播媒体功能的回归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极为丰富,抓独家新闻非常难。广播新闻没有独家,但可以有独到之处。

中国媒体从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生存为目的,之后就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今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就是开始追求媒体的价值。这个价值是什么?说穿了就是社会为什么需要你、受众为什么需要你,也就是说你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提供了什么价值。浙江之声已经完成了为生存而努力的过程,进入了打造自身品牌、追求社会价值的阶段。例如,2010年浙江之声“情系西南灾区,奉献你我爱心”的大型新闻行动,充分彰显了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广播媒体的本质、功能的一个回归。

新闻需要策划,只有周密的策划才能孕育出新闻精品。当然,策划的不是新闻事件,是对新闻事件如何报道的通盘考虑。有了策划就能避免新闻报道“跟着感觉走”,克服“想当然”的随意性,做到临阵不乱,心中有数。

浙江之声2010年《西南抗旱》大型新闻行动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组织编辑部、采访部、节目部等多个部门紧急协商讨论,派出多位记者前往五省区旱区一线,打通全天节目进行直播、插播报道。在周密的策划下,短短七天时间,浙江之声联合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西南五省区电台成功发起“情系西南灾区,奉献你我爱心”大型新闻行动。在此期间,浙江之声在全面报道西南地区灾情的基础上,开展“一瓶清水、一份爱心”“爱心送岗位、电波传真情”两项活动,携手爱心企业为西南五省区150多所希望小学送去200多万瓶“爱心水”,解决了近六万名学生一个月的饮水问题;携手省就业局,发动全省爱心企业,通过西南五省区电台,就业岗位两万个。在全省率先掀起了爱心援助灾区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得知浙江之声举办这次新闻行动后,黑龙江生活广播、福建新闻广播等业内同行,打来电话要求加入到活动中来。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在策划新闻行动之后,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不仅是一次尝试,也是今后新闻行动创新和发展的方向。

三、打造新闻评论节目——新闻立台之新方向

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多样化的生产、生活、就业、消费方式并存,导致了多元的价值取向,社会舆论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些都使新闻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使命愈加凸显。而担当反映社会舆论和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生活与工作双重任务的便是媒体的新闻评论。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原副会长张振华认为:“优秀的新闻媒体必须同时做好两件事:一是描述事实,一是评论事实。”他提出“就新闻类节目而言,信息仍然是传统的有效传播内容;但在信息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解读则成了争取受众的强磁场。因此,在新闻竞争中,既看你能提供什么信息,更看你能提供什么观点。你可以没有独家报道,但不能没有独家观点,你不能光做信息媒体,还要做思想媒体。”“在‘新闻立台’的理念中,还应突出‘观点强台’,追求‘评论强台’,把新闻评论这个潜在有效传播区内容做强做大。”

日本核泄漏危机曾引发浙江部分地区抢盐潮。当时,绍兴断货、萧山卖空,人心惶惶的盐荒愈演愈烈。面对这一关系民生保障的公共事件,浙江之声第一时间推出特别节目《揭开核辐射的神秘面纱》,邀请浙江省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基地主任程爱萍,复旦大学大气环境专家、环境科学系副主任陈建民,海洋二所首席科学家杨晓兰等权威专家作客浙江之声直播室,为听众解答疑问。专家们就听众提出的关于核污染、碘片作用、对碘盐的误解、海产品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同时,广播还随时插播政府公告消除民众疑虑,有效澄清了核辐射谣言,凸显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浙江之声有一档《新闻直播室》节目,是热点追踪与专家评论相结合的节目。这档节目的宗旨是:“用百姓的视角观察生活,用专家的观点评述新闻。”对重大新闻和社会热点作深度报道与评说,重点解读民生新闻,关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件,充分发挥地方新闻广播本地化和贴近性的优势。

四、公益活动——提升形象的有效策略

公益新闻是指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济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年,媒体对公益新闻的参与和报道有更主动介入的趋势,在公益新闻中的角色已从单纯的报道者向组织者转变。

开展公益活动要有创意。公益活动要取得社会效果,就需要转变观念,创新公益形式。

2011年9月,浙江之声举办了“我陪父母游西湖”大型公益活动,活动以亲情和孝道为主题,寓意深刻,形式活泼。活动包括“画舫游西湖”“花车环湖游”“我陪父母嘉年华”和“我陪父母婚纱照”等四个项目,为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户家庭、1000多位听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亲情互动样式。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一个新闻媒体,一场公益活动完美地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传统文化。活动很好地提升了媒体的公众形象,也是一次对频率成功的社会推广。

新闻广播创新必须在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信息需要。要极力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和多领域地为群众释疑解惑,特别是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要尽力做到让新闻广播从单纯地报道新闻,走向深度解读新闻,从而为听众提供视角更为广泛的新闻解读。

新闻立台,地方新闻广播大有可为。而新闻立台在为地方新闻广播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必将助推地方新闻广播加快步伐,向一流媒体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明 陈雪 《试谈新闻广播的发展与创新》,载《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篇(7)

作为一名备课组长,我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用的经验。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做好备课组的日常组建工作,抓好常规的备课组活动;二是抓好团队建设,协调同组教。三是搞好集体备课,抓好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四是组织好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我认为这几点非常重要。

一、坚持以精神建设为先

要求备课组的全体老师要以“严谨、踏实、热情、负责”的精神参与各项备课组的工作和活动,按时参加备课组活动,对备课组分工的工作要责无旁贷,认真完成。团队建设要成功,团队精神要发扬。要求所有老师发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学习的心态参与备课组活动。工作上,要以对学生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充满教学和工作热情的备课组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奉献的团队才会成立。

二、严格要求,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促进。

在备课组工作中,以严格要求,互相促进为基本原则。老师必须按照组内规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以集体利益和学生学习为先,充分发挥自己在备课组当中的作用。在活动内容与方式上,各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必须强调的是,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一定要扎实开展,而不能流于形式。组内成员要集思广益,研究学生,研究新课程,发扬团队精神,共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时,要集体总结上周教学情况,商讨下周教学进度与内容。规定下周内容的主备课人。然后由本周内容的主讲人主讲每一课时的教学安排与重点、难点。其他教师补充。最后形成讲话稿,与集体备课记录一起交教务处存档。同时,每一课、每一章节都要求有电子教案,在文件库里备份留存;各备课组要定期举行组内公开课,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在管理上,由备课组组长担任负责人,每次备课组集体备课均要求参加教师签名。在履行基本工作的前提下,好要做到新老教师结合,以老带新的培养工作。每次备课组都要给予新老师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能力作用,对日常教学给予各种帮助和经验教授。对新老师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提醒和意见,促进他们的成长。

三.抓好教学常规,集体备课,增强质量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集体备课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流畅,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要从学生如何“学”入手,认真用好教材,选择教法,更新手段。用充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呈现知识。学生作业要精选,要以质取胜,避免重复、低效乃至无效的劳动,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要及时批阅,注重信息的反馈和及时矫正。备课组要精编讲义,齐心协力编印我校的参考资料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本学期:集体备课解决的问题:

1、备学生:通过集体备课,以及与上届初三学生的对比,各位老师更进一步了解了本届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本届英语学科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班级内的学生间的差距、年级中班级间的差距等,有利于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挖潜。

2、备教材:通过集体备课、轮流说课、其他老师补充等使各位老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真正落实“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

3、备方法:通过相互间的教学交流,不断地改善教法,努力使自己的教法适合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

4、备计划:教学计划、口语操练计划、培优补差计划、活动计划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合。

5、备考试:每次命题都紧紧把握《课标》,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学科活动

篇(8)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化营销;融合

1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基础

1.1“更消费者时代”的要求“更消费者时代”是营销和广告活动中的概念,是营销和广告定位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他们在消费中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消费主体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消费的核心,也为广告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广告既要细致的了解目标受众的个人爱好、生活方式以及媒体接触习惯,等等,还要了解不同媒体的传播特性和目标消费者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接。

1.2生态传播理念的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样式纷繁复杂,各类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广告想要博得受众眼球、吸引受众注意,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打破传统广告的硬性营销,提出了生态传播的理念,就是充分考虑到广告效果所带来的社会整体利益,一方面保证广告作品产品诉求的质量,另一方面注重社会文化传播的力量。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方式,将信息准确的传播给适宜的受众,这既为企业节省了资源,也满足了消费者的视听感受,更好地达到了广告传播效果。

1.3行动化趋势的加剧广告的行动化趋势来源于竞争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广告公司基于广告活动的基础上,将企业广告宣传和社会公益主题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公益文化宣传的同时,将产品自身的内涵主题结合在一起。在传达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又能直抵受众内心深处,调动受众的情感。同时也利于企业形象的完善和美誉度的提升,进而达到品牌传播的最高境界。

2社会化营销策略的特征

2.1精准性社会化营销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消费者进行创意传播活动,比如可口可乐的暖心营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人们不同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纪实传播。比如,可口可乐在菲律宾所做的一次社会化营销活动,把目光对准了无数海外务工人员,可口可乐用摄像机记录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菲律宾打工人员,为了节省更多的钱寄给老人、孩子糊口,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于是可口可乐帮他们买了机票,帮他们回家,全家团聚。针对过年期间很多人大包小包带回家,飞机行李就难免超重,于是可口可乐就在机场为大家送去超重,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行李的问题。

2.2互动性互动性特点可以帮助企业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受众既是产品的诉求对象,又是社会化营销活动的主角,在产品诉求点和传播载体之间找到契合点,以新颖独特的、新鲜的创意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如金霸王2015年推出的公交站台互动传播广告:在寒冷冬季暴风雪的袭击下,人们一起站在公交站台下,按照广告的提示,手牵手,让人体成导体,公交站顶部上就会吹来暖风,为候车的人带来温暖,广告语“温暖来自你我”。受众为人们营造了温馨的画面,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有着受众的互动参与,既是活动也是广告。

2.3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广告的传播方式,广告主能更好地掌握受众的个人信息,受众能够更好地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广告主,双方信息对称。企业通过对社交平台大量数据的分析利用,深入挖掘出用户的兴趣及真实需求,更准确地去攻克产品的设计研发,使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广告活动得到深入的广泛传播和议论,扩大广告效果。

2.4低成本高收益社会化营销为企业带来了低成本的组织力量。社会化营销的广告以记录的方式,将创意活动记录下来,并通过微博、微信和相关新媒体渠道进行播出,广告媒体成本较低,但是播出之后,人们相互转发传播的口碑力量却是巨大的,往往企业以同一核心概念连续推出几个这样的广告活动,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组建一个庞大的粉丝宣传团队,其力量不可估量,只要合理利用就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现在已经拥有了数量庞大的粉丝团队,并在可口可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当可口可乐有线下活动或者出饮料新品,这些粉丝就会起到大力宣传的作用,将宣传效果最大化,而这些收益几乎是不需要成本的。

3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创新应用

3.1满足受众的体验要求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还要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要。社会化营销完成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体验,提升了品牌与受众之间的黏性。比如,一则牛仔裤的广告,当消费者走进试衣间穿好牛仔裤,试衣间的地突然像传送带一样运动起来,消费者也随着运动,速度不断加快,运动姿势难度也不断加大,对于牛仔裤的消费者,就是感受运动时的舒适性,通过此次体验,能够更好地感知到牛仔裤是否舒适。

3.2发挥受众的口碑传播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相关群体之间进行的对企业和产品相关信息的传递。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口碑传播越来越重要。可以是体验者的传播,也可以是看过社会化营销活动视频的传播,通过了解企业在新媒体上的口碑,容易感染受众的内心,进而改变对企业品牌的态度,即使消费者暂时不需要这些产品,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想到。

3.3挖掘产品与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点以产品诉求为核心的营销时代已经过去,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营销时代也逐渐改变为价值驱动为核心营销时代,消费者的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希望获得的是一份触及心灵的体验。广告人员应该注意把企业的品牌理念通过移动媒体平台清晰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形成有效的沟通、互动。

3.4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企业要科学合理地配备新媒体资源,增加新媒体的运用和开发。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的高科技,才能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及时创新开发,才会出现新的互动方式,才能在互动中增添企业的活力。所以企业要努力运用高端科技,不断开发新媒体,为社会化营销提供更多元化的互动平台。

参考文献:

[1]李震.基于AISAS模式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4):393-394.

篇(9)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3-0050-0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且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人们利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进行网络购物、开展网络营销等,新媒体的优势越来越突显出来,新媒体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着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规律,通过高效的信息传播更进一步地加快了社会各行各业经济的发展,并且也催生了新媒体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给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展开分析。 

1  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个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互动性,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甚至二者的身份可以互换。在经济发展领域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根据物质需求的不同,在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和生产者完全可以实现身份的互换,这就赋予了人民大众多样化的权利,更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动态式发展。 

2)信息碎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物质、娱乐、时间等的需求越来越碎片化,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特点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并且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3)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报纸、杂志等传统的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往往是单向的,如果受众需要进行信息反馈,只能通过写信、打电话等途径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存在滞后性。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微博、论坛、贴吧等多种途径进行信息的反馈,而且能保证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开放性。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每一个信息者和传播者的信息都是隐匿的,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信息和言论,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自由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这加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信息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同时也给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2  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给市场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便利。在信息时代,新媒体开放性、交互性、信息传播渠道多样性等特征给经济市场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极大的便利,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处于经济市场各类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包围之中。这就使得经济体通过新媒体途径实现了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信息通畅,帮助其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消费者市场信息,进而帮助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及时调整经营管理战略,制定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规划。同时,为了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很多经济体都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品牌宣传、网络推广等经济活动,通过新媒体直接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从而直接获取经济效益。 

2)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开始在网上开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购。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微信、淘宝等客户端成为人们进行网络购物的最佳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网络购物时人们只需轻点鼠标而不是现金支付就可以完成账务支付,也免去了上街购物时的辛苦,方式更加便捷,大大激发了人们的购物欲望,可以说网购是消费者的福音。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只需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网络购物。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出现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带动电子商务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如前文所述,新媒体的出现以及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网络购物带来了契机,这就给网络购物相关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新媒体产业的不断扩张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物流服务、经营推广等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网络购物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其涉及的领域和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并且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催生了新媒体经济。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催生了新媒体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发展形式的产生。它主要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以新媒体经济终端为媒介进行经济信息的传播,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互动性。同时,新媒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的设备成本,人们和传播信息的成本被大幅降低,而且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就给新媒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便利,推动新媒体经济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 

篇(10)

角度选择要增强群众观念和生活观念。一般情况下,为扩大社会新闻的社会影响,结合媒体的定位,应多考虑采用群众角度和生活角度进行报道。比如报道消防新闻,如果从工作角度去写,很可能就会写成消防部门如何制定措施,领导如何重视,如何抓落实。如果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来写,就要关注群众生活中存在的消防隐患,应该如何预防和应付火灾等问题。

写作社会新闻,一要勤于研究,了解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的痛苦、冷暖、所想、所急。这样的报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在掌握其政治、经济、社会等思想指导的前提下,分析其与群众生活、需求之间的“关联点”以及关联程度。这个关联点往往就是群众角度、生活角度的切入点。

以人为本,在“情”字上做足文章

在紧张、多元的现代生活中,人类更需要情感的滋润,社会新闻应在“情”字上下工夫,做好做足“人情”文章。记者在报道中,一方面要注重思想教育作用,另一方面要抓住多样的人伦之情,做好文章,让受众的心田得到情感的沐浴和慰藉。要善于抓动情点,擅长在亲情、友情、人情上做文章,调动受众积极、健康的情愫。记者要善于在凡人琐事中挖掘感人至深的事迹和激动人心的故事,诸如坚强的儿子照顾生病的父母,挑起家庭的重担;身患绝症的孩子面对死亡顽强抗争;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等等,虽然都是小人物,同样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即便在写非情感类社会新闻时,也要有人情味。

关注弱势群体,倾注新闻关爱

媒体上的社会新闻,不能只满足于休闲性的文化娱乐功能,被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完全可以主动地介入社会生活。在一些人群和社会阶层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甚至违背伦理道德、触犯法律的现实背景下,新闻的良知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至关重要,不能丧失。记者要站在党性、人性的立场上,眼睛紧紧盯住社会的弱势群体艰难而苦涩的生存状态,用正义的笔触,反映他们的苦痛,帮助他们伸张正义,呼唤人们的善心和人性的复苏与觉醒。曾要求记者“应该多方面地报道社会生活,特别要注意报道社会底层的情况”。

实事求是,促进社会问题解决

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既是社会问题的监测者,又是促进解决社会问题的鼓动者,因此社会新闻写作不仅要遵循客观性理念,使受众正确认识社会问题,更要遵循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的原则,联系政府和公众共同解决社会问题。认识解决社会问题要以遵循社会规律为原则。

首先社会新闻不能仅仅满足于现象式的描摹某一个社会问题,而是要透过社会问题表层的帘幕,去探究其实质性的内在。也就是说,社会新闻的意义不只停留在使受众感知这个层面上,而且还要通过解释分析帮助受众了解并理解社会问题的来龙去脉、意义和影响,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社会新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报道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而解决社会问题将会涉及其自身的规律性,解决条件中的规律性及对策措施中的规律性。

篇(11)

讯:创业初期的关键在于怎样让消费者关注于你的商品或服务。现在,社会化媒体便提供了很好的营销渠道。利用社会化媒体最新的商品信息,与消费者沟通互动,从而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将社会化媒体营销直接转化为无尽的财富。(来源:199IT)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

社会化媒体营销市场火热发展。美国的Facebook估值千亿,即将上市也令其愈发抢手。国内无论是腾讯的QQ空间,还是人人网 ,或者微博,都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另外电子商务与社会化媒体的合作加强。未来社会化营销市场一定是个趋势,它激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其的研究与探索。

为深入了解我国乃至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数位分析师历经数月撰写了《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详见:/zt/mtyx/) 该报告从各方面深入剖析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会化电子商务、SoLoMo模式下的投资机会等等。现此报告征订活动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