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治安形势分析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为保证节日期间市容市貌和环境秩序整洁有序,我分局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安排值班人员在重点路段、人员聚集场所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并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晚间,配合旧县镇政府加强对禁燃禁放烟火爆竹、大盘香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辖区内安全形势稳定。
二、日常管理方面
1.加强规范管理。采取“疏堵结合”方式规范管理市容秩序和流动摊点,在不影响市民通行和生活等前提下,因地制宜采取主干道取缔、农贸市场周边共管等模式,对流动摊点和季节性上市产品进行疏导,尽量保证有序管理。
2.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活动。在学生上学及放学时段,安排执法人员在学校周边定人定岗管理,采取重点时段重点管理,一般时段巡查管理的方式,对流动摊贩进行疏导、教育、纠正。同时在学校上课期间,安排执法力量不间断进行巡查。
3.开展户外广告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活动。重点对大型户外广告、楼体广告等进行拉网式排查,要求其认真履行广告设置安全管理责任,做好所属广告牌的安全自查自检工作,加强对广告设施的日常维护,并要求商户签订户外广告设施安全设置承诺书,登记工作台账;对辖区内龙门架户外广告设施,根据前期下达的限期拆除通知书,对现存未拆除的户外广告设施继续下达催告书,要求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4.加强城市违建管控。在日常摸排违建工作中,除了对小区内环境走访、巡查之外,相应地普及违建必拆的法律规定。在白天巡查力度不减的基础上,增加晚班巡查力量,加强薄弱时段巡查时间和频率,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把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
5.开展“飞线”充电整治行动。我分局配合开发区安监部门、社区、公安部门对辖区内兰亭苑、富源小区、惠源小区等小区私拉乱接电线、违规充电行为进行整治,积极向群众讲解相关消防安全政策法规,对占用安全通道、违规停放电动车或在室外飞线违规充电行为,责令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
6.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每天上班前对所有队员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登记工作,要求队员佩戴好防护口罩,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88-02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是食管的一种不协调收缩运动,是食管性胸痛的病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食和非心源性胸痛。由于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诊断困难。许多患者虽然在食管测压和食管造影表现异常,此病症也可以没有临床症状。治疗该病通常是用食管测压的方法,但其实药物对弥漫性食管痉挛的治疗也有着不错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食管X线钡餐造影和食管测压检查时发现有异常表现,称之为无症状性弥漫性食管痉挛,但在痉挛发作时多有症状。胸骨后痛80%-90%的患者有胸痛,位于胸骨后,轻者仅感胸骨后不适感,重者呈阵发性绞痛或挤压痛,向颈背、肩胛或上臂放射,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约1h缓解[1]。常由进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而诱发。表现为胸骨后疼痛或下咽困难,或两者均有的情况吞咽困难症状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因进食冷饮、碳酸盐性饮料、半固体食物(如肉或软糖)而诱发,并受情绪及心理因素影响,一般无反胃或呕吐,心血管系统表现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除心绞痛样胸痛外,可在吞咽时发生晕厥,称为吞咽性晕厥或食管性晕厥,是食物性团块扩张痉挛的食管,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产生窦性心动过缓或结性心律所致,使用阿托品治疗可使其缓解[2]。
1.2 资料 随机抽取从2010――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46名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人,女性患者26人,患者年龄段从20-60岁,46名患者已经过其他原发病造成胸部疼痛、患有心脏病史等的排除。将他们分成A、B两组,每组23人,A组使用硝苯吡啶治疗,B组使用匹维溴铵组治疗。
1.3 治疗方法 A组应用硝苯吡啶10mg舌下含服治疗,每日3次。B组应用匹维溴铵组10mg舌下含服治疗,每日3次。两组病例疗程为两周,两周之后观察各组病例,胸部疼痛情况,呕吐情况,下咽困难等进行评判。
1.3 结果判定方法 制定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胸部疼痛,呕吐、下咽困难等症状得到减轻。无效:胸部疼痛,呕吐、下咽困难等症状没有良性变化,或缓解速度较慢。
1.4 科学统计方法 根据统计学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实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A组总有效率(98.7%),B组总有效率(97.2%),两组组数据之间经科学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食管的功能是借助食管括约肌屏障及食管本身的蠕动性收缩将食物送入胃内,并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可由食管收缩不良或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或两者均不正常引起。如果食管蠕动太弱则不能传递食团,而蠕动太强或蠕动持续时间延长,则会发生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亦可产生类似症状,即如果括约肌弛缓不良可妨碍食团传递,如果括约肌张力低下、收缩不全会发生胃食管反流[3]。食管功能异常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原发性包括弥漫性食管痉挛、贲门失弛缓症等;继发性多由于全身疾病引起。弥漫性食管痉挛的性质属于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其病因尚不明确。食管痉挛病因包括过冷或过热饮食、食管功能退化、下食道括约肌功能不良、癌症肿瘤阻塞、腐蚀性物质或胃酸反流刺激等,会使食管出现不规则收缩,造成痉挛现象。有时某些药物,如多潘立酮也可诱发弥漫性食管痉挛[4]。
由于弥漫性食管痉挛病因模糊,很多医生容易造成误诊,会将其考虑为“食管炎”,“胃炎”等病[5],或直接把他当成胃食管反流病,医生则给予患者一些中药、康复新、埃索美拉唑,吗丁啉等治疗,导致患者症状时轻时重,但根本问题一直解决不了。这就要求医生,需要患者讲解病情,解除其思想顾虑,使患者意识到本病为良性病变并可通过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其实,仔细观察还是能发先弥漫性食管痉挛(DES)与胃食管反流病(GRED)之间的不同[6]:首先,弥漫性食管痉挛胸痛部位常位于胸骨柄之后,并且疼痛位置较高,但胃食管反流病疼痛位置较低,位于胸骨体之后;相比于弥漫性食管痉挛,胃食管反流病除胸疼之外还带着胸骨后的烧心感。当患者紧张因素占优势时,可以应用镇静药物,特别是在餐前应用,有助于患者的心情放松。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避免冷食和过于黏稠的食物。个别患者在餐前应用硝酸甘油可使症状得到满意的控制,而抗胆碱能药物往往无效。在症状严重而难愈且有括约肌功能异常时,可扩张下食管括约肌,整个食管远端的纵行肌切开术可作为缓解症状的最后手段,但罕有施行。对于并发于其他疾病的弥漫性食管痉挛,尚应治疗其原发病。
参考文献
[1] 古春慧,张克涛.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3):12-13.
[2] 任光瑞.硝苯吡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中药,2007,5(5):45-46.
[3] Villanueva A,Dominguez Munoz J E,Mearin F.Up date in the therapeutic treament plus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mme[J].Dig Dis,2011,19:244-250.
为及时掌握全镇社会治安形势,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镇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工作,根据我镇实际特制定《**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 为准确及时地掌握社会治安动态,预测社会治安发展趋势,分析研判各种不稳定因素,牢牢掌握控制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提高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镇、村均要建立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的组织领导:
1、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工作由镇综治工作中心负责召集,中心各组成部门负责同志必须参加,必要时可通知有关村负责人参加,也可根据形势需要通知各村、有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
2、乡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工作由镇综治工作中心负责召集,辖区司法所负责人参加,必要时可通知辖区机关单位或村负责人参加。
3、各村、各单位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工作由各村负责人负责召集,相关人员参加。
第三条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工作重点:
1、当地社会治安的总体形势、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2、研判期限内当地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形式;
辖区内各地、各行业单位社会治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
4、刑事、治安案件高发的区域分布和类型特征。公安机关掌握的重大刑事案件、系列案件、多发性案件发案情况;
区域性或阶段性普遍出现的治安问题;
案件高发的部位分布情况,违法犯罪人员的构成及特点;
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
治安防范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发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等等;
5、综治中心掌握的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
6、对策建议。包括对党委、政府的工作建议,对一些重点类型案件和重点发案区域进行重点打击和防范、对一些治安混乱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的对策措施,对一些部门和单位加强内部安全保卫和防范工作的建议,等等;
7、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及安全感受。
第四条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的基本原则:
1、宏观把握的原则。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要从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大局着眼,宏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治安得内在联系,深入剖析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治安趋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突出重点的原则。治安形势分析要突出一个地方一段时间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并围绕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找准工作着力点,提高部署和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3、具体深入的原则。治安形势分析要有观点、有分析、有依据,越是到基层,越要具体深入。治安问题和发案情况,要具体到区域、到单位、到部位、到时段、到案件类型、到犯罪高发人群;
分析查找原因要切合实际,对策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注重实效的原则。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要着力改进和加强工作,推动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分析研判要侧重于深入查找问题,研究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分析研判报告中提出的对策建议,要采取听取汇报、专项督查等形式督促各村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改进工作。对未完成工作任务、未落实防范措施的村和单位要进行责任查究。
第五条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的组织形式。一般采取工作例会方式进行,每季度进行一次。遇有重要敏感时期、重大活动、或出现带有倾向性的治安热点问题,可适时组织专题分析,及时指导部署工作。
第六条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的组织准备。会前,召集单位应通知参会各村、单位进行充分准备,提前收集相关信息,及时梳理社会治安形势的规律特点,并形成初步研判意见,最后在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第七条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按照季度、半年、全年的制度要求形成专题报告,各村、驻镇单位应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月底前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报镇综治工作中心。如遇特殊情况,经镇综治中心负责人同意后方可缓报。
第八条 参加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工作的相关部门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从各自的工作范围出发对当地治安形势提出分析研判意见,并为综合分析研判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等相关资料。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院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以来,我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在县城区社会治安综治办的指导下,领导高度重视,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落实措施,确保工作岗位安全”的原则,认真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要求,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参加城区安全文明创建活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为此专门成立了以院长张卫华为组长,院委会、总支成员及保卫科科长为成员的医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委全委会,定期研究工作。每年进行两次治安形势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及时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全面了解干部职工对社会治安的感受和意见。把安全教育做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点,不断加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增强了干部职工的防范意识。向社会开通了安全工作监督电话(2411353,内线8067),接受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指导。
二、加大基础设施力度,认真做好“三防”工作
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场所,担负着病人就医、康复、保健的重要任务,因此医院的防火、防盗、防爆三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院领导亦高度重视。
一是遵照中央“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我院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为组长,临床、医技、后勤科室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的义务消防领导小组,制定了消防安全制度,要求全院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有关消防安全法规,做到经常地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使大家时时处处提高警惕,自觉加强防范意识和责任心,我院定期对义务消防员进行培训,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要求人人建立学习笔记,从思想上高度紧张起来。对不符合《消防法》和《消防条例》规定,存在火灾隐患等不安全因素的科室、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实行重点防范。对因消防安全防范失控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把落实《消防法》和《消防条例》的情况,作为科室及个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纳入年终考核。义务消防领导小组做到定期对全院进行安全大检查,并备有详实的实地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遏制和杜绝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是为确保病人、医院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做好防火、防盗的同时,把防爆工作又作为一个重点,时刻提高警惕。对易发生爆炸、引起火灾的地方配有专人按时巡查,责任到人,并配有充足的灭火器具,做到重点对象重点防护。
三、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
根据全国、省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了《鄄城县人民医院综合治理工作制度》、《鄄城县人民医院安全工作制度》、《鄄城县人民医院消防安全工作制度》、《保卫科工作人员职责》等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十五条规章制度和职责,明确了社会治安管理责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们不仅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重要的坚持落实到行动上。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监督检查,并做到了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责任落实到位,做到奖罚分明。尤其是近期我院对保卫科进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改革试点,改革后的保卫科,成为独立的二级法人科室,更加明确了科室工作职责,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我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科学化。
二、排查制度
坚持执行村、单位每月排查、乡每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判,提出工作建议,制定调处方案。
三、分流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权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调处办公室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部门的单位要按照分流指派的任务和要求,强化调处责任,落实调处措施,确保调处效果,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
四、移送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
调处办公室对所有接访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婚姻登记、婚姻中介、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民政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2、涉及保险、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劳动保障所会同党政办、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3、农村经济政策、经营和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农经站会同土地所、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土地的征用和划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土地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5、城乡建设规划、城乡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置等矛盾纠纷,由规划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6、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和管理等矛盾纠纷,由消费者协会分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调处。
7、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计生办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处。
8、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由安监站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查。涉及上访的矛盾纠纷,由办牵头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9、涉及到其他有关部门的矛盾纠纷,由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10、涉及治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派出所会同司法所、综治办与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11、其他民事矛盾纠纷由司法所和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12、上述单位对所属矛盾纠纷必须进行3次以上面对面的调解工作,确实调处不了的,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抽调人员协调调处。
13、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直接调处。
五、联动联调制度
1、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调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应按照调处办公室要求抽调人员按时参加联合调处工作。
2、对调处办公室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相关单位要及时指派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按时间要求进行调处,不得拒绝推诿。
3、矛盾纠纷调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各级领导对调处办公室指派负责的矛盾纠纷应当负责指导、督促或亲自参加调处工作。
4、调处办公室调处矛盾纠纷时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不得拒绝参与。
5、矛盾纠纷确因部门决策不当或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相关部门要立即纠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6、调处办公室实行矛盾纠纷调结报告制度。
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处办公室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协调,集中力量进行调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
六、督查回访制度
1、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对分流指派给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了解,提出调处意见。
3、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未调结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继续调处和控制工作。
5、定期通报有关单位对调处办公室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七、档案管理制度
1、工作档案包括:(1)调处网络组成人员名册;(2)会议记录、培训记录、业务学习记录;(3)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处情况登记薄;(4)矛盾纠纷调解卷宗;(5)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两次以上矛盾形势分析报告;(6)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相关材料;(7)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
2、直接调处的矛盾纠纷调处结束后,应及时形成卷宗,做到一案一卷。卷宗包括以下内容:(1)卷宗封面;(2)卷宗目录;(3)调解申请书;(4)调查笔录;(5)证据材料;(6)调解笔录;(7)调解协议书;(8)回访记录;(9)附卷材料。
3、调解的简易矛盾纠纷,未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的,应填写《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统一归档。
4、应当根据要求及时认真填写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各类统计报表应按时间、年限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统计档案,妥善保管备查。
5、矛盾纠纷调处材料应在调处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归档。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的整理存库工作。
八、培训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处办公室负责对本辖区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的调解人员明确职责,掌握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调解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群众威信,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配好调解人员。调节处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实行公开上岗制度。
九、考核制度
二、排查制度
坚持执行村、单位每月排查、乡每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判,提出工作建议,制定调处方案。
三、分流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权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调处办公室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部门的单位要按照分流指派的任务和要求,强化调处责任,落实调处措施,确保调处效果,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
四、移送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
调处办公室对所有接访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婚姻登记、婚姻中介、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民政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2、涉及保险、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劳动保障所会同党政办、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3、乡村经济政策、经营和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农经站会同土地所、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土地的征用和划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乡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土地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5、城乡建设规划、城乡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置等矛盾纠纷,由规划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6、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和管理等矛盾纠纷,由消费者协会分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调处。
7、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计生办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处。
8、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由安监站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查。涉及上访的矛盾纠纷,由办牵头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9、涉及到其他有关部门的矛盾纠纷,由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10、涉及治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派出所会同司法所、综治办与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11、其他民事矛盾纠纷由司法所和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12、上述单位对所属矛盾纠纷必须进行3次以上面对面的调解工作,确实调处不了的,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抽调人员协调调处。
13、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直接调处。
五、联动联调制度
1、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调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应按照调处办公室要求抽调人员按时参加联合调处工作。
2、对调处办公室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相关单位要及时指派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按时间要求进行调处,不得拒绝推诿。
3、矛盾纠纷调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各级领导对调处办公室指派负责的矛盾纠纷应当负责指导、督促或亲自参加调处工作。
4、调处办公室调处矛盾纠纷时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不得拒绝参与。
5、矛盾纠纷确因部门决策不当或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相关部门要立即纠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6、调处办公室实行矛盾纠纷调结报告制度。
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处办公室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协调,集中力量进行调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
六、督查回访制度
1、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对分流指派给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了解,提出调处意见。
3、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未调结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继续调处和控制工作。
5、定期通报有关单位对调处办公室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七、档案管理制度
1、工作档案包括:(1)调处网络组成人员名册;(2)会议记录、培训记录、业务学习记录;(3)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处情况登记薄;(4)矛盾纠纷调解卷宗;(5)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两次以上矛盾形势分析报告;(6)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相关材料;(7)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
2、直接调处的矛盾纠纷调处结束后,应及时形成卷宗,做到一案一卷。卷宗包括以下内容:(1)卷宗封面;(2)卷宗目录;(3)调解申请书;(4)调查笔录;(5)证据材料;(6)调解笔录;(7)调解协议书;(8)回访记录;(9)附卷材料。
3、调解的简易矛盾纠纷,未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的,应填写《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统一归档。
4、应当根据要求及时认真填写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各类统计报表应按时间、年限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统计档案,妥善保管备查。
5、矛盾纠纷调处材料应在调处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归档。年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的整理存库工作。
八、培训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处办公室负责对本辖区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的调解人员明确职责,掌握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调解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群众威信,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配好调解人员。调处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实行公开上岗制度。
九、考核制度
2 我国校园内外安全形势严峻
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①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截止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144.657万人。而大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易受侵害;有强烈的安全需要,受害后伤害明显;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素质偏低;处于成长期,社会免疫力弱等。②因此,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较为突出的校园安全问题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例如:2002年6月北京某网吧火灾案中,共造成25名学生死亡,其中一所高校死亡9名;2003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死5名同班同学案,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反思。
3 安全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31%;自然灾害占10%。可见,90%的学生伤害事件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该报告指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占全年学生死亡总数的10.84%;90%属其他各类安全责任事故,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占全年学生死亡总数的89.16%,其中,45%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而学校管问题、社会交通、治安等因素也反映出全社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
4 改进公共安全教育的措施
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安全教育落实不得当。有关部门曾针对7~10岁的学龄儿童做过专项调查:当遇到洪水、火灾或地震等灾难时,大人不在身边,你该怎么做,普遍的回答是“拼命跑”或者“喊救命”。这反映出的是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公共安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4.1 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的培养应从儿童开始,中小学是(下转第12页)(上接第10页)形成安全意识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2006年的《幼儿园、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着安全教育资源普遍缺乏、教育时间不足、预防演习少等问题。③因此中小学必须切实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4.2 改进公共安全教育形式
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使他们尽早养成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要在寒暑假前或开学后,在中小学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④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特点区别对待,如针对6~8岁的儿童,设计各种游戏、画图、连线等方法,在娱乐中完成公共安全教育。⑤
4.3 将体育课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表1体育课公共安全教育示范表之一
中小学可以利用体育课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场景或故事(见表1、表2),将安全知识与技能串联起来,将公共安全教育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主角,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4 做好教师与家长的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由于公共安全教育不到位,学生的老师与家长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技能也有待于加强。中小学有义务为教师与家长敲响安全的警钟,促使他们绷紧安全这根神经,促进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水平的提高。
如班主任教师应准备班级应急包,包括学生花名册、笔、哨子、手电筒或应急灯等物品,用于召集学生。家长应准备家庭应急包,包括方便食品与水、常用药品、手电筒等物品。此外,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手册、指南类的图书很多,教师与家长应选择权威性图书作为参考。
事件回放:2010年4月28日下午2时55分左右,雷州一小发生了严重的歹徒伤害师生案件,一中年男子(陈康炳)闯入五(5)班教室,抽出暗藏的利刀挥刀砍向正在埋头指导学生的符堪章老师和几名学生身上,但受伤的符老师并没有被打倒,而是挺身而出,临危不惧与歹徒搏斗,头部连挨三刀,强忍伤痛,最终将歹徒推出教室,保护了学生的生命。此次事故,对湛江市雷州一小来说是一次不幸中的万幸,万幸的是没有师生死亡。但是对于该事故我们应该进行反思,从学校自身找漏洞,杜绝其他安全事件的发生,学校安全事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缺失
1.来访制度的缺失。对赤坎区四间学校安全制度的调查发现,学校都缺少来访接待制度。在雷州一小事故的教训中学校的漏洞就在来访制度的缺失。走访发现雷州一小实行的封闭式管理,平时对校门的把关是很严格的,事故发生的当天恰好是学校教学开放日,但对外开放并不等于放任,学校可以对兄弟学校发放听课邀请卡或凭教师本校介绍信进入参观学习。如果实行这一制度就不会出现前面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另外,在接待程序上可参考以下过程:接待—登记—询问—通报—带领。
2.关注学生上学和放学的安全管理。2010年3月23日,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被辞退的社区医生郑民生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要让学生高高兴兴的上学,平平安安的回家,就必须要对学生的上学和放学进行管理。在校门外一定的范围内派专人迎接学生上学和疏导学生放学。与相关的交通部门共同在校门外的主干道马路对学生的上学和放学进行交通安全的管理。此外,要严禁学生自驾机动车和电动车。其次,可规定晚修放学后的清场时间,严禁学生在校逗留时间过长,以免增加回家途中的安全风险。
3.加强宿舍的安全管理。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隐患。因此,我们要制定并完善学生在用电、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检查与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常态防范、全面整治、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建立值班、门卫和巡查制度。
二、安全教育课时分配不合理与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1.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学校安排安全教育课时。根据教育部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交通事故、校园伤害等排在前三位。以上数据告诉我们为什么天天讲安全,但是安全意识还是渗透不到学生当中呢?其中的一方面原因是没有安全教育课时计划,没有设置专职教师。学校应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开设由专职教师指导的校园安全教育课程,并进行教育实践和模拟演练,积极修订安全教育教材,增设自救自护安全实践内容。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的提升。
2.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这里包括了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在校园里教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经验对于应对突发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雷州一小符堪章老师的行为意识让伤亡降到了最低,师生的这种勇敢和机智是值得我们欣慰和骄傲的。与此相反的是2011年我区一间农村学校发生的一起学生溺水事故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却很值得我们反思。5月18日上午三位学生在课间溜出去游泳,其中一人溺水,其余两人由于害怕不敢求救也不告诉家人和老师,下午还若无其事回校上课,遇溺水学生家长在中午询问班主任,班主任竟然没有发现学生旷课并称学生早上在上课。等老师再去调查时学生已经出事了。我们不禁会问,如果这位班主任和两位同学的安全防范意识稍微强些,这样的事故是否可以避免呢?
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身体健康状况和学生校园暴力对事故的诱发
教师个人工作压力与精神状况、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以及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化学科目实验操作的不当、体育课的不规范教学等均存在安全事故的隐患。经过走访调查发现,23%的年轻男教师存在着与学生发生摩擦的行为,15%的后进生和留守生存在着暴力倾向。因此,我们要对中小学校教师进行精神状态异常及心理疾病的排查和上报,及时发现迅速处理。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档,定期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主动预防消除隐患。
总的来讲,学校的安全设施设置要到位,并落实相关责任人;要建立健全保卫组织,严格执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与提高防护自救能力。同时学校定期收集社区街道对周边治安信息与外来流动人口相关的分析整理信息,掌握安全教育的主动权,对各种苗头做到早发现、快处置。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积极教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尽量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家-校-社区的联合防御安全体系营造一个较为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必能有助于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和恶性案件的发生,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在和谐与稳定中高效有序运转。
(一)全力稳物价
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六项措施稳控物价。一是以价格监测掌握价格动态。每月对18类514种商品价格进行监测分析,上报月度、季度、半年度价格形势分析报告,为稳控物价当参谋。二是以平价菜店稳定市场菜价。在全市共建平价蔬菜直销店51家,平抑市场菜价。今年1―6月鲜菜价格下降2.9%,低于全省2.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1。三是以联席会议缓解波动压力。牵头召开13部门参加的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审议出台《利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养猪业发展的方案》,商议动用10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四是以“回头望”巩固稳控成果。去年,为平抑蔬菜、居住、衣着类价格领涨我市CPI,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建材市场价格专项检查、大型零售商向供应商收费行为检查和集贸市场摊位费检查,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年我们又组织开展了类似的专项检查,搞好“回头望”,巩固稳控成果。五是以网格化管理完善监管体系。按照“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的要求,形成由市、区两级物价人员担任网格员的市场价格监管网格。六是以信息宣传引导预期。上半年“荆价网”共发价格政策信息500余条,回复价格咨询23条,办理价格投诉24条,日访问量达600人次,累计访问量达295万人次,成为我市部门单位和全省物价同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
(二)着力推改革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12类51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接住管好省级下放荆门市级的6类18项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县市22类31项价格管理权限;深化环境资源和医药价格改革;健全价格调控体系,完善价格监管体制机制。
(三)努力惠政策
主动争取省局对安能(屈家岭)生物质发电项目、华能荆门热电、水利工程供水、城市天然气配气等价格政策支持。协调市水务局、供电公司提出汉江引水工程建设项目抽水电费及水资源优惠政策。及时出台我市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认真落实城镇居民用水、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更新荆门城区及县市城区基准地价,审定漳河新区集体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参考标准,开展政府拆迁地面附着物价格认证工作,积极服务项目和园区建设。
(四)竭力降负担
向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发放近4000册《涉企收费明白册》、《建设项目缴费指南》和200余份涉企收费调查表,深入了解企业价费负担情况。监督相关单位落实国家、省取消或降低的46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三年内免征小微企业13项收费的政策,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000多万元。督导市直10个部门35个项目实行零收费,上半年免收金额331.7万元。对我市现行中介服务收费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建立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台帐,拟定取消14项、降低26项和“零收费”36项。
(五)举力强监管
严格开展涉农、涉企、涉民专项检查,重点查处企业意见大、群众反映多、影响投资和创业环境的行政事业收费和水、电、油、气等垄断行业价格。对中心城区近3000家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标价行为拉网巡查、督促规范。协调解决困扰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多年的水电转供价格矛盾。扩大价格举报平台宣传,在商场、车站、集贸市场、学校、医院等张贴12358宣传画500余张;提高价格举报案件办结效率,上半年我市12358受理各类价格咨询138件、投诉31件,价格咨询和举报办结率均达100%,实现12358价格举报平台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
(六)聚力搞服务
扎实开展农产品成本调查,认真做好价格形势和大宗工业用品价格走势分析,撰写多篇分析报告专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实行50种食品价格“周周比”、20种农资价格“半月比”、20种药品价格“月月比”;向全市922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点对点”方式提供价格信息服务;以“农信通”为平台向全市农民提供农资和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投资5亿元的福登地毯包联项目5月18日顺利奠基;在去年全力参与招商专班引资18.1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为原种场社区承诺办理的8件实事已完成7件。
二、当前涉企价格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通过收费年审、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和深入企业调查情况看,涉企收费行为逐步规范,企业负担明显降低,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园区企业)发展环境要好于普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好于中小企业,但是也有少数地方存在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
(一)企业缴费总体负担仍不轻松
市中心城区负担偏重,行政审批零收费范围小、涉及面窄,实际优惠幅度并不大。荆门市所辖的钟祥市除实施行政审批零收费,对8项涉企中介服务也实行了零收费,并且对进入园区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收费均实行零收费,钟祥市开发区的力拓阀业公司立项到投产运营,整个手续办下来只交了4万元的费用,而地处中心城区掇刀区同等规模的叶威粮油公司一在建项目办理相关手续,却要交费近百万元。
(二)中介机构乱收费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一是中介机构不脱钩或脱钩不彻底。比如某咨询中心戴事业单位的帽子,收中介机构的票子,每年收费100多万元。二是行政单位利用管理职能设置前置条件,为中介性收费提供便利,建委、国土、质监、环保等涉企服务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问题。三是社会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偏高,中介机构随意要价难以把握。某制造企业负责人反映,他们一在建项目概算投资5000万元,聘请监理时,某监理企业告诉按国家规定应收基本监理费120.8万元,最后,与监理企业谈定收取5万元,收费额不到国家规定的5%,他们认为还有降低的空间。四是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某食品加工企业反映,房产部门的白蚁防治单位根本没有到企业进行项目白蚁防治,只是让工作人员开具一张白蚁防治费发票直接收费了事。
(三)垄断行业强制或变相强制指定安装
建设项目实施供电、消防设施的安装,必须使用供电、消防部门指定的产品和单位,否则验收就不合格;房地产开发按照规定建设地下防空设施,其防化装置的安装必须经人防部门认定的公司安装,全省只有四家,且价格高、无差别,每组达到50多万(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安装一组)。
(四)摊派、捐赠和强收会费问题仍然存在
某区制造企业反映,社区巡防大队收治安巡防费1.06万元,向市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某区商会收会费5000元,工会收会费3000元,质量协会收会费3000元,商标协会收会费2000元。某特种经营运输企业反映道路运输协会要求按每车交会费100元,该企业要交1万多元。
(五)少数政府性基金征收不规范
某开发企业反映墙改管理部门和散装水泥管理部门收取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按规定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清算,实行多退少补,但实际上基本是只收未清算。主要原因是这些管理部门既负责收缴,又负责验收,建设项目很难达到可以清退的标准。
(六)针对企业的乱收费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大背景下,涉企收费明显规范,但仍存在提高收费标准、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不执行收费优惠政策等问题。
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一是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建议由政务中心牵头,财政、物价部门配合,对现行涉企收费项目、标准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涉企应收费项目,制定出我市涉企收费清单。各收费单位凭清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向企业收费,凡未纳入清单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向企业收费。
二是建议取消、降低和零收费一批涉企中介服务收费。参照外地做法,以政府或部门名义,取消或降低一批涉企中介服务收费。
三是进一步规范垄断行业行为。对垄断行业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提高收费透明度,对不明码标价、随意加价、变相涨价和乱收费的单位,依法严肃查处。推进建设项目供电、消防等设施安装的市场化改革,破除垄断壁垒。
四是加速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加速推进各行政管理部门与中介机构改制脱轨,让中介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促进市场公平、公正竞争。
五是规范协会和政府性基金管理。卫计委、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红十字会,各种商会、协会和社区的捐赠、摊派和会费管理,防止变相强制找企业收费;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政府性基金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
高等院校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场所,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内部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危机管理也面临着崭新的课题。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处理。本文所说的危机预防包括危机检测与危机预警。
我国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现状
危机事件一般都具有突发性、非程序性、双重效果性和处理紧迫性的特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回应。而高校较之企业、军队更习惯于常态下的管理,所以面对危机容易按常态下的做法去解决问题,就容易贻误时机而陷入被动。同时,由于我国没有明确的立法来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所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至今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的综合协调机制。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
我国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基本做到了班级、二级学院、学院网络直报,建立了信息相互通报的机制,增加了危机信息的透明度等,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预警指标体系和网络不健全、监测报告系统反应速度慢、资金投入不足、预警反应措施不健全等问题。
构建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社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所以,高校危机事件处理不当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高校必须把危机管理放到战略高度而充分重视。
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机制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地减少危机发生几率,同时危机预防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事先有充分的估计,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选择最佳的对应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高校损失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高校如何构建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
(一)国家需完善校园安全的相关法律
构建校园危机预防机制需要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领导和统一部署,更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目前,高校危机处理一般由校保卫部门负责。这是由于现行法律只能解决校园内犯罪与治安的界定、处理,起不到前期预防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在校园安全管理的全局问题,如安全管理的责任、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权力等方面,仍无明确规定。同时,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有关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之中。但是,这些法律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规定既不具体、又存在一定法律空白。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学校并非执法机构,也无专业的安保力量,当面对各种危机时,常常处于无能为力之境。
校园安全形势呼吁《校园安全法》,这样可以对校园危机起到前期预防和管理的作用,也可明确学校应履行的具体管理职能和应承担的监护责任。另外,相关部门在处理校园危机事件时也有法可依。
(二)通过宣传教育,增加高校师生的危机预防意识
《校园安全法》不仅能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而且能避免运动式的公共治理,保障校园有长效安全机制。但是,指望一部《校园安全法》“包打天下”,还校园以太平,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教育部的《2007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25%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内部,主要是校园伤害和学生斗殴,其中校园伤害占56%,主要包括绑架、爆炸、持刀伤害、放火、犯等安全事故。高等院校亦是如此,高校校园伤害事故增多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内部安全管理不健全,同时师生危机预防意识淡薄。
通过课堂教育、第二课堂参与、专家讲座、实战演习等方式加大高校师生的危机预防意识与危机处理能力。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当代大学生将在不同的领域接受各行业的安全考验,必然要求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做到既要专又要广,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除了重视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外,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大学生应有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
(三)高校在常态管理中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机制
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不仅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和思想上的重视,最重要的还是把危机预防融入高校的常态管理中,要切实做好危机预防工作。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要落到实处,不能唱高调,同时要遵循以人为本、长抓不懈、分级预警、信息来源多元化、讲究方法等原则。
从危机的性质和特点划分,危机可分为人为危机与非人为危机。如一些突发自然灾害,这是非人为危机,也是防不胜防的。针对这种危机,学院要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处理危机的能力,如地震逃生演练、消防演练、自救技能培训等。
本文主要研究人为危机的预防。高职院校危机预防机制的建立需要学院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并且成立危机预防机构,该机构由高职院校负责安全工作的副院长牵头,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后勤处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同时需要学院全体师生的积极配合,并且要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共同构建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完善的高职院校危机预防机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危机预防法规系统高职院校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危机预防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另外,预警机构的制度建设要体现奖惩措施。
危机预防监测系统建立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危机征兆,准确把握危机诱因、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主要由以下子系统组成: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高职院校危机预防机构要明确分工,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辅导员)牵头,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一旦发现危机征兆立即向上级汇报,保证高职院校危机预防机构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信息并作出决策。监测系统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数据库,包含学院师生的详细信息。班主任(辅导员)及时更新信息,机构要安排专门的网络管理员处理信息,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另外,也可开辟学生直接通道、校外网络通道,确保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
一是认真开展重大问题研究。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完成了《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探索研究》等14个课题调研报告。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制订出台《*市“退二进三”工作试点方案》和《*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试行)》,提出服务业部门工作分工方案,组织召开“服务业政策讨论会”、“退二进三”政策民主恳谈会,研究提出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具体工作建议。二是强化规划引导作用。编制完成《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规划*市实施方案》、《*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协助相关部门编制并报批实施《*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组织对《*市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进行研究评审。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向市人大提请调整“十一五”规划相关指标,以符合现行指标考核体系。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并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三是加强经济监测分析。深入细致开展调查研究,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态情况,认真做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分析,完成了9个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开展了季度投资、重点工程进展情况的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了政策依据。坚持每月两次对8大类54个品种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监测分析,并及时在局网站上公开。
(二)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项目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了20*年重大前期项目36个并下达工作计划,按季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会同市财政、水利、交通、市政等相关部门,确定20*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项目121个。为切实推动科学发展在*的实践,召集市国土、规划建设、经贸等相关部门,就筹建高新科技园区有关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筹建*市高新科技园区思路》提供市领导决策并被采纳,目前已经完成园区可行性研究。二是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综合管理。根据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统一部署,对2005-20*年间所有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筛选整理,对37个重点项目进行逐一检查,全面了解掌握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成汇报材料,并上报市政府。全年基本建设项目立项223个,下达年度投资计划项目181个,结转项目投资计划124个,企业投资项目备案179个,核准项目20个。三是积极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加强工作落实,强化责任约束,细化、深化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积极开展各项检查活动,实地督查协调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起草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补充规定》,并上报市政府。今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工程33个,年度投资计划22.93亿元。截至12月底,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99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100.25%,比上年同期(19.17亿元)增长19.92%。5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2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99%。
(三)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创优认真做好改革深化。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建立了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经常走访企业,给予跟踪服务指导,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股份制改造。目前,全市拥有股份有限公司30余家,已被*市列入第一批拟上市企业的有3家,今年又有5家被列入第二批拟上市企业;建立了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共有24家企业进入资源库,涉及低压电气、电子元器件、铜加工等主导行业。二是圆满完成政策性农业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截至5月11日,投保阶段基本结束,承保户数3534户,收取保费541.2万元,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20*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指标基数(参保户数2860户,保费276.18万元)。今年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基数273000户,实际参保27*88户,共涉及916个自然村,参保率达99.17%,收取保费405.5205万元,除个别村农户因拆迁或移民等原因未参保外,基本完成本年度我市农房险全覆盖的工作任务。三是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协调工作。帮助、指导市通用机械厂、罐头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城乡建设开发公司、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开展改制相关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牵头制订了《*市企业改革政策处理的若干规定修改补充意见》,并上报市政府,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围绕保持价格基本稳定认真做好物价监管。
一是积极落实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年初,为了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防止和抑制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不合理上涨,维护正常价格秩序,将大米、调和油、牛奶、液化气等部分重要商品列入调价备案名单,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二是深化清费减负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收费政策,核定了市安监局、公安局等单位8个培训班收费,开展20*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验审工作,审查了206个单位,核查资金6.25亿元。三是做好价格维稳工作。切实关注油价、电价调整后的社会反响,积极应对6月23日我市短途客运经营者集体上访事件,及时开展市场调研,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组织人员对市内出租车营运成本及农村客运班车营运成本开展调查,并与财政、交通部门一起向市政府递交增加财政补助的请示报告。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今年共立案处理价格违法案件30件,退还用户96.73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5.174万元,罚款10.740万元。四是认真做好价格服务工作。积极组建成本监审机构(已发文上报市编办),完成了万岙农场康居工程成本监审及城市供水成本定期监审工作。认真做好涉案物品的价格认证工作,今年共受理各类涉案物品价格认证鉴证1094件。认真做好价格举报工作,及时办理价格件和投诉件。今年共受理群众投诉182件,办结182件,办结率100%。积极与省、*市联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纪念《价格法》实施十周年活动,大力宣传价格政策,发放价格法规宣传手册500余册,纸杯2万余只。
(五)围绕市场粮情基本稳定认真做好粮食监管。
一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引导生产、服务生产的作用,发展订单粮食。全年完成订单粮食合同1780份,签订订单粮食10000吨,实际收购12000吨,完成率为120%。二是扎实开展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市粮食系统办公场所、出租场所、店面等场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组织三次全市收储企业的“一符四无”粮情安全检查和仓储千分制考核,安排专项资金90万元对收储企业粮食仓库进行改造和维修,确保地方储备粮油安全和夏粮入库顺利进行。三是努力保证粮油质量。积极开展储备粮轮换工作,轮换储备粮11658吨,储备油75吨。坚持定期检测储备粮油产品,共抽取粮油样品290个批次。
(六)围绕加快信息化进程认真做好电子政务建设。
一是稳步推进市电子政务网络迁建工程。做好市行政管理中心网络规划,提出电子政务网络迁建工程技术方案。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市政府元旦搬迁时市行政管理中心的网络正常运转。二是继续做好电子政务应用推广。进一步扩大联网范围,巩固网络安全,加强整合力度,改造乡镇网络设备。进一步普及短信息办公业务,推广电子公文应用系统,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互动交流及信息服务,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和政府信息公开软件平台建设。三是积极指导全市信息化建设,扶持信息产业发展。配合*市信息办完成20*年度*市软件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资助项目预申报、初审和验收工作。扎实推进电信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通信信息基础建设达标村数量增加11个,达到30个;通信信息应用达标村数量增加13个,达到24个;信息门户应用达标村数量增加6个,达到55个;治安防控达标村11个;整体达标村数量增加5个,达到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