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数学网上教学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时间。
1 多媒体网络课的优势
能为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教师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和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 信息技术为数学网络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小学数学网络课的教学具有以下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归纳点评。
2.1 创设情境
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心理愉快、积极探求知识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等因素,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开场音乐,然后让学生猜这是我们经常看的什么节目,当学生猜到这个节目后,就问学生你知道这个节目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吗?(生:下午六点半),最后,教师打开网络视频,让学生此时屏幕当中正出现的时刻,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接着再显示银行的营业时间表,火车站的运营时间表,广播电视上播报的时刻等,使学生了解到“24时计时法”的广泛运用,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2.2 自主探究
教师提供的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材料应尊重教材,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数学网络课《圆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用flash制作几个网络课件,然后又做了几个有关本单元概念知识的超文本链接,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如下,教学“圆的认识”:内容是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如钟面、车轮、呼啦圈等,从而建立圆的表象;教学“圆规画圆”: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电脑动态展示圆心、直径、半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教学“圆的面积”:屏幕展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动态演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最后使得学生自然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动画学习新知,也可以在自主探究时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要了解的部分,将学习的形式更加自主化。
2.3 交流互动
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网上交流精心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作适当的点评和鼓励。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学生的思维和智慧也会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不受任何拘束。
2.4 归纳点评
在归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和信息素养两方面进行总结。首先是知识技能方面,将学生所得的结论在网上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教师将发言学生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并进行归纳小结,也可利用多媒体设计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内化。例如,在教学数学活动课《数字与编码》时,课后小结这部分,教师利用教师机的网络影院功能向同学们播放一则电视新闻:“一位司机在肇事后逃逸,但汽车车牌号码已被屏幕记录――”,此时屏幕被暂停在这个车牌号上,通过共同交流,得知该车是某市某地区车辆,接着屏幕继续播放“通过交通部门的进一步核实,已得知该驾驶员的身份证号码是――”,屏幕继续被暂停,此时学生一下子被这一连串的身份证号码所困,面对这样的困难学生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后来通过师生之间共同协商,想出决定先从搜索软件(如百度)中找到该软件,然后再输入此身份证号进行查询。这样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了对大家的答案进行认证,教师将新闻继续播放完毕。学生在此活动中既对今天新课内容进行总结,又真实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第二是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运用多媒体网络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策略进行点评。例如,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加工、利用;师生、生生之间如何利用网络交流。为了避免在网络课堂中出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之前和计算机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再作进一步的计划,也可以配合计算机教师先把上网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如在形式上再略加修饰,不失为一种学生喜欢的数学电脑游戏。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老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编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并且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并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深挖教材的内在智力因素,科学、合理、灵活地组织、处理教材,开发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发现、归纳、总结,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根据绝大部分学生对编口诀已有感性的认识(2、3、4、5、6的口诀已学过)的基础上,以实践活动为支撑,把学生作为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说口诀等。在教学中,坚持学生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学生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学生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学生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学生人人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充满猜测、观察、操作、思考、分析、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中,体验了口诀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悟。这样变“教数学”为学生创造地“学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数学探究活动之中,而且在探究过程中,经验背景的差异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不仅成为学习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资源,师生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面,充实学生的学习源泉。
在信息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撑下,数学教学必将迎来网络时代。数学网上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学生采用探索法、发现法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和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已经学得的知识相联系,并对此联系认真思考。学生通过彼此交流、讨论,协作学习,高质量、高效率地获取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上网收集近五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每百人中电话、手机拥有量等数据,绘制统计表与统计图。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表的制作方法,而且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体会到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道理。又如,在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中,也可以指导学生查询相关的“数学竞赛”网站,让同学们在这些网站上查找有关数学竞赛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并参与网上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中各种学习论坛和E-mail的形式与校内外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使得数学学习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使同学们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数学水平。
三、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拓宽学习空间。
学校生活中可开发的资源是相当多的,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但是过去的数学教学视教材为《圣经》,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应开放,处处留心皆数学,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因此关注体验是学习积累的捷径。如我校教师开设了的校本课程“趣味数学”、“身边的数学”、“数学家的故事”等,充分利用了取之不尽的教学源泉。我校有一位老师结合校本课程“身边的数学”指导学生设计一个游览计划: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这则案例城市学生能较顺地完成,而该班农村学生较多,于是老师事先与学生商议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如大桥、涵闸、厂房、民居等)作为游览的景点,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去了解相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步行或乘车所需时间,游览所需物品,等等,然后学生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信息,最后让各小组交流游览计划。
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数学的良好习惯,更能激发他们自觉学数学的兴趣。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愉悦的求知空间。
四、关注生活,开展实践活动,积累学习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只有面向生活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才是人人必须获得的数学,才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数学教育要基于生活、联系生活、回归生活,应视生活为土壤,应为生活服务。皮亚杰认为,对于个体的学习而言,一切知识均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如此,数学才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数学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上,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本学期我们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准确领会学校工作的指示意图,整体把握工作的侧重点和切入口,统筹兼顾,使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既体现时代特征和教改潮流,又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还考虑到师生素质的共同发展。因此教导处在本学期内除了抓好师生常规教育工作外,继续着手抓了以下几项工作的改革。
1、改革业务学习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学期,我们改革了业务学习的方式,改变了过去一人读多人听的局面,学习的内容于前一周发给教师,学习时主要讨论,让教师掌握主动权,人人参与,自主学习;如学习《警惕语文课堂中的两个虚化》、《运用鲜活素材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用好新教材,努力实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教学后记,让你在反思中提高》等;每位教师都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终身学习”,“大众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
思想。我们分批分层次组织教师去南通、海安、海门、安定小学、如师附小等地听课、听讲座;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必须自学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镇优秀课评比中:数学组叶小菲获镇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明年3月徐玉芳、叶小菲两人代表镇参加市优秀课的评比,音乐组陈利获如皋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后,代表如皋市去南通参赛,获二等奖。积极撰写论文,张亚云的论文获“教海探航”二等奖。
2、加强年级组管理
(1)首先设立了年级组长,修订年级组职责,放大年级组长管理权限,凡是年级组内重大决策由年级组长牵头,教师讨论决定。
(2)其次,以往原本由教导处组织进行的某些活动现下放年级组内自行开展,如组织月考,集体备课、每月的月查等;既发挥了年级组的管理功能,又拓展了他们自主活动的空间,更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3)另外,我们健全年级组例会制度,虚心听取基层教师的反映,收集来自一线教师的建议和批评,每月商议工作的重点和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
nbsp;通过一学期来的具体实施,我们感到,这样不仅有利于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稳步推进。
二、增强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更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上学期期末交班考试1—3年级考得较为理想,但4—5年级考得不够理想。本学期如何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目前本地区教育教学的动态,进一步认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对教师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
2、加强听课调研力度。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学能手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每人一学期听课30节以上,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人一学期听课15节以上。一方面是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检测,实施了“即时性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同时加强了对薄弱班级听推门课的力度。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实效。我们按照中心初中的要求,主要在“实”字
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本学期初,我们要求各教研组针对本学期热点问题确立研究专题,每月围绕专题开展学术沙龙活动,鼓励教师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锤炼。
(2)对教师每月进行了教学常规“六认真”的抽查和考评,我们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具体整改措施,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对照执行、纠正。
(3)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本学期为扎实稳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步伐,各学科举行大小教研活动累计十余次。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次教研活动前先由教导处组织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深入研究,试上听课,并当面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开展了镇级研究课9节,起到了辐射作用,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全体老师很大的启发,大家一致认为这几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单一转变为师生积极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真正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应有的发展。
(4)各年级均要打好基础,把好质量关。学科组加强了平时的单元调研和分析,教导处组织了全校期中考试,形式是:组织人员命题,单人单坐,交换监考,集体阅卷;考后分语、数、综合3个组分别进行分析;每月进行月考,及时掌握教育教学动态。
(5)加强学生课外辅导。为全面提高学科质量,着手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一方面提高后进学生的成绩,首先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其次有针对性地补上知识缺陷,真正提高补差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培优工作,拓展优等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特长更特。镇数学竞赛:三年级4名学生进入镇前6名,四年级3名学生进入镇前6名,五年级4名学生进入镇前6名,六年级6名学生进入镇前6名。这样,做到双管齐下,促使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增强服务意识
教导处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始终确立一种服务意识,为学校教育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真正起到教导处服务、指导、研究、管理的功能。
(一)为教师的发展服务
1、做好教材培训工作,组织好教师进行网上培训。例如:南通小学数学网新教材培训,我校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参加培训。
2、做好业务培训工作
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本学期我们采取走出去学习的形式,进行培训,老师们切实走近了名师、靠近了专家,与他们的零距离接触。请萧校长进行教师、学生行为习惯的讲座;举行批改作文竞赛。让教师开阔眼界,领略新课程带给课堂教学的新气象和新特色,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实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真正落脚点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为此,我们甘愿倾心做好服务工作。
1.加强学生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重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一方面组织
学习规范和各项常规,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加以引导和培养。班主任要充分用好晨会课、班队活动课,上出效果来,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教育。各年级组重点抓好班风学风建设,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就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了探讨。1—4年级每位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