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面试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2 20:37: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面试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面试问题

篇(1)

(1)读的就是师范类的专业,做教师符合自己的专业,而且现在好的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很好,也能为教师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等。

(2)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读师范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数学外,还能会唱、会说、会讲。

篇(2)

自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培训计划,对我市中小学教师全面展开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年来,在和一线语文教师广泛深入地接触中,我发现语文教师在教育技术认识和操作上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我将之归结为三点加以剖析,但愿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一点帮助和启发。

1、问题一:对教育技术的内涵认识有偏差。很多教师把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混为一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就应该多讲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方面的,如课件制作等,甚至有的教师把教育技术培训直接叫做电脑培训,学习技术操作时劲头十足,一听教学理论就浮躁消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方面和教师们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所致。

我们以国际广泛认同、目前仍在使用的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94定义”来看一下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把握:第一,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我们国家一般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或五个范畴)。这条定义之所以广为人们认可,主要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多媒体、网络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这条定义关于教育技术的深刻内涵:①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发展和利用教育技术的目的,坚持“学生本位”;②实施、影响课程教学,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是发展教育技术的意义和功能所在,强调“资源意识”。所以,教育技术的内涵促使语文教师应重点思考:①利用建构主义思考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本质;②多媒体、网络趋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和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

另外,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无形技术主要指在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以及其中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由此可见,教育技术的应用最终是要服务、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赶时髦、装门面。只有认识到了这些,语文教师在参加培训及今后工作中才能潜心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

之所以出现上述认识误区,我认为主要是广大语文教师一心扑在教学实践的同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提升与引领而造成的。一说到理论,很多教师有排斥心理,觉得理论的东西和自己的实践有距离,不如实实在在拿来就能用的东西来得立竿见影,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在专业成长上有所突破,首先就要扭转这种思想,以包容、接纳的态度不断汲取新的理论营养,提升自身认识,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实践才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问题二: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阈述问题多多。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能否确定清楚具体的目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存在重知识轻过程、轻育人等问题,而语文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则有效地矫正了这种偏差,应该说目前语文教师基本上都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在培训中我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分析和阐述方面尚存在其他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并习以为常了。

2.1 症状一,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当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首先应从学习需要的分析开始,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接着去调查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和学习风格,进行学生特征分析,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再以学生为行为的主体,阐述教学目标,并付之教与学的实践。由于语文教学的范围广泛,知识系统较散,再加上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致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针对性而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如一位教师设计《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熟读生词。

(2)能力目标:①通过各种读书方法,最终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读课文,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亲的熏陶感染,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该教学目标中除了第三项情感目标能够体现出该课的内容特点之外。前两项目标阅读教学课几乎可以通用,放在哪一课都合适。这样的教学目标由于缺乏对课文内容及学生特征的深入分析,而显得模糊、针对性不强,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

2.2 症状二,目标对象定位不正确。教学目标的传统表述,常常是以教师为本位,将教师作为行为主语,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等等。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中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了强调“教是为了学、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宗旨,教学目标体现的应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因此,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

2.3 症状三,教学目标表达抽象、笼统,缺乏操作性,难以测量评价。很多语文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用比较抽象、笼统的话语来表达,如:“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中的“理解”可能是指:①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②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③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学生究竟达到哪种程度才算符合要求呢?表述不清导致评价的标准模糊。再如,上述《秋天的怀念》能力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什么条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这节课学生口语表达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怎样判别?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在目标中显示出来,由于缺乏操作性,这个目标即使想落实也有难度,也就最容易落空。

布鲁姆关于行为目标的研究表明,教学的完成是学生行为的改变,无论是认知、情意的学习,还是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后均能表现在学生的行为上面,这些行为是可观察的,也是可测量的,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可以有效

提高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据此,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个途径来着手:①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并不断提升践行新课程的能力,避免经验主义,固步自封;②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钻研和提升,用理论武器指导自己的实践,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切实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创新,将之落在实处。

篇(3)

1.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应同等重视。

小学语文既承担着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教育,也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认真落实文道统一,多重视知识教育而少重视思想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要读书就要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要观察事物就会有自己的思想认识,认真的思维和有意的联想必然是思想的积极活动。教学正可凭借这种现实,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促进他们的认识发展和思想提高。关于思想教育内容,教学大纲着重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等方面,这与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人才观是一致的。进行这些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切实做好。

2.字词句段篇各种知识教学一定要全面落实。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汉字和写字教学。在小学,识字和写字教学很重要。历来的教学大纲都很强调识字,把它列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前几年,教学大纲在行文上有了些变化,没有明白地再这样写。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识字教学不重要了,放松了要求和训练。这是一种误解。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词句训练和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培养都是很重要的,都是教学重点。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需要通过字词句段篇的各种教学,逐步使学生打下比较全面的语文知识基础。其中,识字和写字教学尤其重要,决不可轻视。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要他们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学会查字典,逐步达到能独立识字。识字写字教学活动应贯穿在整个教学当中,要利用认生字、写生字、查字典和纠正错别字等各种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有关汉字知识和提高识字写字能力。有些学校不大重视写字教学,在写字课上做别的事情。这样随意浪费和挤占写字的教学时间,是很不应该的。写字教学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数量地让学生读认抄写和仿影临帖,做专项写字练习,而且还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写字的良好习惯。在有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很少当场写字,多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字板、纸条和幻灯片,甚至连课文题目也不当场书写。这样做,就丢掉了一些对学生直接影响的大好机会,非常可惜。

3.要落实“听说读写都重要”。

人们预测,21世纪是科技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今天的学生具备过硬的、更加广泛的知识。在新的时代,语言的传导运用一步一步地现代化,随着电话、录音、电脑、传真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人们的视读要求和听说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既要重视读写教学,也要重视听说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口语交际方面的素质,现在就要为他们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听说教学不仅只限于单项的专门训练,而且还要把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平时教学,要多给学生提供听说的机会,包括听讲复述、提问回答、讨论发言、质疑问难、讲述故事、考察访问和表演节目等。要让学生在频繁的听说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能力,培养能听会说的习惯。

听说教学应注意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布置听,要让学生边听边想;布置说,要让学生先想后说,想好了再说。在当前的一些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发言不少,但很多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提问,而且是根据老师的语气倾向和眼色暗示去讲说结果和答案。表面看问问答答挺热闹,其实效果并不很好,因为没有能够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和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听说实践活动,也有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有一个积极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4.要重视技能培养。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学生学语文的重要目的,并不在于使他们读得懂多少篇文章和写得出多少篇范文,主要是让他们通过学习去逐步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提高运用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语文技能训练,应主要体现在阅读吸收、说写表达、观察思维等能力的训练上,和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培养上。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是绝对重要的。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课文讲得过多,一是要求学生做题过多。例如一些公开教学,绝大多数上的是讲读课,在4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总是按自己事先确定的重点对路子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准备好的要讲够,学生讨论必须归宿到教师的答案上。这样做,不仅是时间上的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很重要的技能训练。教材上的课文除了古诗以外大都是现代语体文,多数是一读就懂,本没有太多可讲的。如果多指导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理解,多在能力、方法、习惯上给他们以指导,将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技巧和理解能力。在有些讲读课上,学生读书的机会并不少,但教学效果仍然很有限。这是为什么?原因是缺少有计划的训练。主要表现在读前少要求,或要求欠明确,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读,读中少指导,纠正不得力,因此学生读来读去没有多少收获和提高。指导学生读书,重要的是提出具体要求和教给方法技巧,要他们知道为什么读,怎样去读,要让他们每读有收获,每学有长进。

教学指望学生多做习题来提高质量,是靠不住的。教学中让学先做题的目的,是要他们具体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懂不懂,读一谈看;会不会,做一做看。习题是例子。向学生布置作业练习,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必须注重技能训练和习惯培养,量不可太多,难度不可太大,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的让学生过多做题,其实是为了考试,是希望学生及早成熟和提前到位。这也是不现实的。小学生学语文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做得了许多。当然,学生到头来要毕业,并有升学的任务,但他们的平时学习还主要是打基础,不可能始终只是为了应付一题一式的毕业考试。

二、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义务教育,在校的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有教育好每个学生的义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备课要做到“吃透两头”。“吃透两头”就是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教材和十分熟悉教学对象。熟悉教学对象,就要具体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学习习惯,要掌握他们与学习任务、学习要求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了解得愈清楚、全面,教学方法才会使用得愈恰当、科学,教学效果也才会愈扎实、理想。

上课要面对全班。当前一些讲读课上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读书时专挑好学生,发言时专找好学生,讲课时有一个学生说对了便往下进行,好学生学会了就可以下课。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往往是只抓了少数,而丢了多数,甚至丢了大多数。教学要对所有学生负责,要注意到学生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的接受能力。指导读书也好,引导讨论问题也好,都应照顾到不同水平和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懂学会。

要实施一些异步教学。一个教学班里的学生,或因知识基础不同,或因接受能力不同,或因智力发展不同,在学习上总会有好有差。这种实际决定了教学不宜搞“一刀切”。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实行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同步教学,许多情况下对一些较差的学生不容易照顾到。为了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有必要研究和实施一些异步教学。异步教学可以在两个区域进行,一个是课上,一个是课下。课上确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划分不同层次,有对多数学生的,有专门对少数学生的。这样要求,可以使好一些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学得有趣、有积极性,使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学得会,有收获、有积极性。特别像流利读书、用词造句、写作文等应用性较强的练习,有的学生可以当堂完成,有的学生在课上做不到的,就让他们在课下赶一赶。用的时间多一点没关系,做得到就行。

加强课下辅导,也是异步教学的一个方面。对中下等的学生,特别是对比较差的少数学生,要多给一些偏爱,多作些个别辅导。读不好的指导他们多读一读,写不好的指导他们多练一练,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去进步、去提高,让他们逐步去接近或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

三、改进考试办法──命题应以素质检测为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不改进考试不行。考试依性质不同,一般分为选拔的和检测的两种。小学教学中的考试,因为不存在选拔一批和淘汰一批的问题,所以大都是水平检测。检测的目的在于了解或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就知道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拟张卷子测查一下,就了解了。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以后,小学教育的普及已基本完成,初中教育也在相当一些地区普及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各学科的考试都应该坚定地以水平测试为目的,语文学科自然也不例外。

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相当一些还受着选拔淘汰方法的影响,特别是期末和毕业考试。其表现,主要在考试的内容和评分上。例如:

篇(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202-01

一、新媒体時代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影视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国内影视教育的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影视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于影视教育来说,“互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在互动媒体时代下,成长的我们更是深刻体会到新媒体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的“互动性”。因此,我们要走出传统的灌输方式教育,体验新媒体时代互动带来的自主权。

如今,中国进入新媒体时代,影视教育与新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多数人依旧把影视教育只作为艺术教育来看,视野还是狭窄了。影视教育与新媒体教育手段相结合,是新式教育的范本,因此,我国高校对待影视教育的理念和态度有待改进,更新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实现从手段到内涵的全新变化。

(二)影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国内大多高校在影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缺少高敏感度,因而对新的教学模式、学科动态有些反应滞后。影视教育除了专业性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之外,大部分都是设置在文学院的框架之内,相对比较保守。影视教育实质上还是文学思维的教育。各院校教授的课程多以文学、戏剧、影视理论为主,观摩的影视作品也是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解读和评析。

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影视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加快步伐,很快就会被潮流抛弃。在以往影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传统影视作品占了很大比例,这些作品的确很经典,但新鲜感缺失。

在国外,影视教育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与我们大相径庭,他们不仅仅是传授影视创作基础理论、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的赏析及解读等常规理论内容,国外的影视教育还涉及与媒体、业界对接,经常进行行业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甚至很多院校会邀请业内人士参与影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以使学生接受的影视教育能更好适应影视产业需求。由此可见,国外的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国内高校影视教育的目标不是十分明确。

(三)师资专业性欠缺。中国的影视教育,师资多是由文学、戏剧等专业转行而来,因此,高校影视教育的师资良莠不齐,专业性欠缺,大多数老师只能停留在理论的教学上,没有拓展性。大部分都是对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半路出家”者,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影视艺术教育,缺乏相应的影视实践能力。所以说,高校在教师的选拔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专业性和全面性,只有师资力量全面平衡的发展,影视教育的质量才能稳步提升。

二、新媒体时代影视教育的发展新方向

如此看来,整改和转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影视教育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应该推陈出新并与时代接轨,利用新的平台、拓展新的思路、传导新的理念。

(一)新理念的传导,加强院系之间的联合与互动。强化新理念的传导,让学生及教师挣脱传统的、固有的理论教学桎梏,颠覆传统的“电影是大,电视是小”的思想壁垒,加强微电影、创意短片、网络栏目、网络大电影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创作。让所想传递的信息迅速为受众所吸收,提升趣味性。这就需要将过去单一孤立的的分科教育模式发展为融合性较强、协作性较强的“互补式”教育模式。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影视教育的拓展,牢固本专业的基础,拓展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的影视教育部分,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从而加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的互补和延伸,使课程实现最佳组合,在教学时应模糊专业界限,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增强实战理念,影视教育与多平台对接。影视教育不能仅限于自我陶醉,影视艺术本身应充分服务于受众,也应充分要求被教育者将影视教育与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技术平台进行有效对接。不单单以被教育者为主体,而应站在受众的立场进行实战式教育,让被教育者适应更新的技术、接收更新的理念、做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影视教育不能只固化于课堂之上,而应更多地结合实践,理论讲解要相应减少,取之以录音室、演播厅及视频编辑机房的实战课程。让课堂不仅仅是课堂,也能够真正成为实践的基地。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影视行业与新媒体的融合拥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因此,高校影视教育需要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新传统影视教育,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并应当在现有教学体制下,在理念和模式上形成创新和突破,从而使高校影视教育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作者:邹毅等

    参考文献: 

篇(5)

在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最大的发展"这一目标给教师就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结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语文之美,让师生体会到教学之乐。

一、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有着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智力潜能,有的善于记忆、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口语表达出众,有的书面写作出色。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来进行教学,必然有一部分学生会跟不上要求而慢慢产生畏难情绪,渐渐的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用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实施分层教学才能有效地达到人人有进步、个个有发展的理想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传递给学生赞赏和期待,教师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每一句透着期盼的话语,都会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他们,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对学生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他们极大的表扬。这种奖赏会使同学内心产生喜悦的情绪,并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去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落下的功课较多,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弥补缺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二.老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篇(6)

这次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认识。过去认为,研究、探索教育规律是教育家和专业理论工作者的事,小学教师做不了什么研究,现在的观点是:小学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是教育科研的主体。原因为小学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践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有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的验证要靠中小学教师来完成的。因此,对已有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使已有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得到补充和发展。单靠专业研究人员坐在研究室中纸上谈兵而没有教育实践者的直接参与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小学教师不仅仅是教育和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成为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的验证者和发现者,因为他们有实践的支撑。

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起点就是认真学习,梳理出已有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小学生的心理学理论、本学科的教法理论,知道国内外这些理论都研究到什么程度,再结合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找出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研究、大胆探索。这就是我们教育科研的起点。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难点:一是现有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储备不足,因而不会进行理论思维;二是不太了解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教师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学生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没有把研究和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科研与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相脱离,不能有机结合是小学教师不能尽快成长为专家、学者型教师的原因之一,也是做了一些研究而不出成果的原因之一。

2.“十二五”期间校本科研应研究些什么

第一,要研究学科教法、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质的转变: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不再是满堂灌,死记硬背。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也好,探究也好,核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在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下,提出了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会了知识是学生自己动脑学会的,不是被教师教会的。旧的教学观则认为,学生学会了知识是被教师教会的。因此,在旧的教学观的指引下,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白天教了不放心,课后还要接着教。新的教学观是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观点,这要求教师在教法选择上比课改之前要高多了。教法的选择要考虑三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改革是不是成功了,就是看是否发生了这两根本性改变。所以,把这两个转变叫做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性体现,用这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标准去衡量教学改革,小学教师的校本科研就会有永远研究不完的内容。这就是校本科研的持久性特点。因此,对学科教法的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是教师参与校本科研的永恒主题。这也告诉我们校本科研的另一个特点:即全员参与,而且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不是想不想参与校本科研的问题,是每一位上课的教师都必须要面对、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课的问题。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问题大家已有了一些体会,这都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篇(7)

本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的导入很有特色,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例如:大堰的彭祖翠老师在《散步》一文导入时,学生先在优美的萨克斯曲《回家》中感受家的温馨,然后自然导入;高坪的黄旭之老师《天净沙.秋思》的导入也是让学生在一首伤感的《流浪歌》中感受了一个在外流浪的游子对家的思念中导入。等等,在此不逐一列举。

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一出好戏是从好的序幕开始的,一首好歌是由美妙的前奏开始的,一节好课是从精彩导入开始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开讲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像一块磁铁一样,一下子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语言亲切 与学生平等交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第一时间里拉近学生的距离,无疑十分重要。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在本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中,有几位老师亲切的教学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彭祖翠老师,以女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和学生平等交流,在对话中完成教学任务;实验中学的侯建英老师,让学生倍感亲切,她的微笑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了学生;还有几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鼓励、引导为主,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教学设计新颖 课堂频现亮点

在本次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讲课的老师都非常注重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出新,让学生有说心里话的机会。课堂成了学生张扬个性、表演才艺的舞台。学生激情高,兴趣浓,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亮点。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70

人类社会一直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过去的我们称之为历史,还没到来的我们叫做未来,处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我们回顾历史既可以看到自己发展过来的一切痕迹,并将其作为我们总结过后的一种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错误,少走一点弯路,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更加坚定和自信。我们可以以史为鉴,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走的更远。高中历史是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教材中包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包括世界史,我们学好了历史,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了解整个世界史,以更加睿智的眼光去审时度势,对于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个体,我们要以崇敬的态度去学习历史,以客观的眼光去洞察历史,尽量少掺杂一些个人情感因素。因为历史是客观的,容不得一点歪曲,需要端正我们的态度,去了解历史,懂得历史的真正价值。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教学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懂得如何在新形势下,勇于面对问题,敢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接下来,主要阐述一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总结的对策。

一、历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改革也逐渐别纳入改革队伍中去,改革是把教学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以及出现的教学问题给剔除,然后再结合新形势下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更新,以此推动教学的不断发展,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育改革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们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们墨守成规,不懂得更新教学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教育认识。当前,很多历史教师们一直停留在以前的教学理念中,一旦以往的教学观念形成了,就不敢或者不想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总觉得会触碰他们的一些教学原则,这种心理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时宜,不适合当前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一拍即合,最终导致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无趣,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极其不利。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是贯彻了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把创新理念带入到课堂中去,创新教育也不断被历史教师所接受。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创新教育的内涵,也不顾“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使用的前提。他们在注重创新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对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状况,只是把教学理念的外壳生搬硬套的用在教学中,没有详细考虑教材的难易度,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问题,很不利于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并没有真正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

(三)过度依赖教学设备,忘掉自己是教学的主导

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引入以及教学信息的不断更新,很大部分教师感受到了教学设备的好处,也很乐于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教学设备。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不断提高了,整体上来说是比较好的,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教师们过度的依赖教学设备,自己的基本教学技能却逐渐忘却,这也是我们所担忧的。因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突然断网了,很多教师的反应是束手无措或者走出教室找维修工观看机器的情况。这是很不好的现象,教学技能是每个老师本应该具备的。

二、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在教育界的前面,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面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有效的解决,敢于面对问题。

首先,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懂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能,让自己的教学技能也不断更新,这样在面对一批批新的学生时才能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次,在倡导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要多关注教学对象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要实事求是,真正理解新课改下教学理念的内涵,真正的把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贯彻到教学中去,而不只是模仿他人,生搬硬套教W方法,只有学到真谛,才能更好地落实新教学理念,学生们才会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9)

自2014年3月1日昆明重大案后,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针对新疆的不理智、不团结的声音,师范院校的在校生对此也议论纷纷,这对中东部一些地方师范院校赴新疆支教的活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跟内地的信息交流相对来说不够畅通,因此导致学生和家长对新疆的了解渠道有限。如何应对负面影响、克服这些困难,顺利完成支教行动,成为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援疆支教的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问题

派出支教队伍对新疆进行教育援助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说是多方共赢的举措。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1 支教政策建设

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支教活动来自国家、地方政府层面的支持政策非常有限,在此基础上健全符合本院校特征的规章制度、后勤保障、奖惩措施等,需要学校、院系层面协调;党政、学工、教学、科研、后勤、财务等多方参与,方可谋划实施。

1.2 支教管理(带队)人员的选

支教管理人员势必要从师范院校的教职工中选拔,高校教师的普遍特征是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让一位有学生管理潜质的高校教师中断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而奔赴新疆带队,需要让该教师做出艰难的抉择,很多合适的教师可能直接选择拒绝,而设置长期岗位安排支教管理人员又难以实现。

1.3 支教学生的选拔

在校学生的信息来源并非主要来自电视,而是来自网络和人群,而网络上的一些针对新疆同胞的不理智声音也在校园中流传,对新疆支教教师的选拔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家长的不理解和反对也对选拔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 新疆支教地区学校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国家长期以来对新疆教育的扶持及新疆教育管理人员到内地进修、交流学习等前期工作,新疆的基础教育管理人员的思维并不落后于内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新疆地区的学校、家庭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支教队伍关注。

2.1 基础教育力量老化,知识体系陈旧

在学校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教师接受新知识能力差,自身知识体系陈旧、顽固;计算机技能普遍欠缺,不能熟练地操控常见的办公软件。

2.2 学生的家庭知识结构差家庭教育几乎为零

民族学生和内地移民学生的家长多为文盲、半文盲很难理解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责任的观念,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属放羊式教育。更有极个别的家庭子女,因受分裂分子的蛊惑,在学校极为叛逆。虽然没有极端行为,但是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这些学生虽然受到学校的特别关注,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支教教师的重视。

2.3 教学基础设施参差不齐

城镇的教学基础设施完备,不亚于我国中部地区。但是乡村小学的教学基础设施较差,课堂教育仍然以黑板教育为主,冬季用采暖炉供热;除少数城镇学校外,多数城镇、乡村学校上网电脑数量少,较为陈旧。

2.4 体育、音乐、美术教育设施条件较差

除少数城镇学校外,多数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短缺,场地硬化、塑化缺乏,体育技能教育落后;音乐器械短缺,音乐教育水平较低;美术教育技能落后。

3 新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问题

关于支教,新疆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3.1 部分学校的支教进人计划随意性强,有失严谨

部分城镇学校并不缺乏教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报送支教计划,造成支教教师到岗后没有课上,只能在办公室打杂;而真正需要支教教师的农村学校人手短缺。

3.2 管理困难

支教教师拥有双重身份,一重身份是支教院校将毕业的学生,另一重身份是支教地学校的教师。这些教师受到四方管理:毕业院校、支教学校、支教带队管理人员、支教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支教学校和支教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因为传统观念对支教教师的约束管理不多,而将管理任务主要交付给支教带队管理人员;而支教带队管理人员如果责任心不强,或者管理经验缺乏时,就会造成支教队伍的不稳定,甚至矛盾冲突。

4 基于这些问题,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4.1 制定适合本院校的政策文件;对实习支教管理人员、支教教师的正确宣传教育

支教行动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参与方的权、责、利,并在政策方面进行适度的平衡,才能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减少乃至消除消极因素。

鉴于不少师生对新疆不够了解,加上一些负面信息,很多师生对新疆之行心存疑虑,导致支教动员工作困难重重。所以全面了解新疆,特别是对那些误解进行纠误宣传、介绍是非常必要的。

1)新疆并非贫穷、落后,在信息化时代,新疆能够迅速地了解内地、接受内地的新事物。例如智能手机迅速在新疆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普及开来。

2)新疆看似事件的温床,自2011年6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发生涉疆较大规模案件14起,死亡100人,受伤242人。但是这些案件发生地没有一起发生在学校环境,也没有针对校车的案例。实习支教的带队管理人员、支教教师只要将心思放在支教地区的工作上,活动集中在校园内,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3)新疆并非天寒地冻、干旱无水。新疆地处内陆,蒸发旺盛,但是地下水丰富,各学校均有稳定的水源供给;另外,新疆是能源大省,冬季有稳定的暖炉、暖气供给,生活条件不比内地差多少。

4)新疆少年儿童的求知欲不亚于其它民族。因为内地接触到的新疆少年儿童多为流浪儿,所以内地少数民众对新疆儿童的印象较差。但是事实上正常家庭的新疆少年儿童和其它地区、民族一样有着旺盛的求知欲,新疆的民族家庭和移民家庭虽然对教育的理解有所偏颇,但是子女却对支教教师存在强烈的亲近欲望,成为教育短板中的优势。虽然个别受极端思想影响家庭的孩子行为叛逆,却更加需要我们的支教教师去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

4.2 实习支教队伍的管理系统化、流程化

1)实习支教队伍是一学期更换一批次,其天然流动性决定了支教队伍不可能保持稳定。整个支教队伍除了院校主管领导外,包括支教管理人员、支教教师都是新面孔。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稳定的管理体系,人变制度不变,对于管理的稳定性和支教质量的提高能够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而对新疆的中小学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能大大提高支教教师的适应速度。

2)对支教带队管理人员、支教教师进行系统化、流程化的培训,将可能面对的问题系统地传授给支教队伍,以提高其应变能力;如遇到极端思想家庭的孩子,或者有某些障碍的孩子,极端天气条件、疾病以及支教队伍个人或者团体遇到突发事件等。

4.3 和支教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沟通,及时处理支教队伍面临的问题

很多问题靠支教带队管理人员以及所属师范院校是不可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和支教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沟通,及时有效地解决支教队伍的问题,例如协调支教教师无课可上的问题、协调支教队伍的基本生活问题等。

有些地方师范院校赴新疆支教的活动已经实施多年,有些问题处理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但是新形势下仍然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不断总结、应对,方能做到游刃有余,避免措手不及。

篇(10)

1 灵活应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使用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实现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教具:多媒体课件、茶杯垫等。

设计思路:

本堂练习课本着“数学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进行设计。通过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探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一,强化基础。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分组讨论并计算“茶杯垫”面积,有效复习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半径一圆面积;直径一半径一圆面积;周长一半径一圆面积)。第二,变式练习。通过计算与圆有关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感受生活中“圆”的美,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将不规则图形变为规则图形”,灵活运用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第三,思考与发现。通过尝试验证,感悟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强化练习

展示情境:今天某制造厂来了一位客户,他要求厂方为他们公司赶制一批圆形茶杯垫。但是他没有给出杯垫的具体大小,而是带来了样品,要求按照样品来制造。工人们很为难,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1 出示样品。

师:老师把茶杯垫样品带来了,要生产出这种茶杯垫需要用多大面积的材料,这要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讨论。师生小结:圆面积的计算。)

2 小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活动)。你能用直尺、彩带等工具,按照大屏幕上的样品计算出这个圆形杯垫的面积吗?教师先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要计算这个圆形杯垫的面积自己是怎么想的。如,需要用到哪些数据,怎样得到它们,会测量吗?

(教师巡视,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发现问题,启发或指导学生讨论解决。)

3 师生小结:只要知道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中的任一条件都可以计算出圆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

师:同学们,这个制造厂还设计了其他款式新颖的产品,他们想知道做这些产品(阴影部分)各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也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

1 每组任选一题,完成后集体订正(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订正时挑学生讲讲第(2)题的思考方法、计算过程与结果,其余两题核对结果。)

课件出示:

2 师:遇到这样的题目,要先从整体上观察,然后运用平移或旋转的知识,变不规则为规则,使计算更合理、简洁。

三、拓展训练

1 设疑。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比如说(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蒙古包、水桶、碗、太阳伞、茶杯、锅)这些物体上都有一个面是圆形的,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物体的面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

2 验证。

(1)师:老师想用6.28米的绳子分别围成圆形、正方形与长方形,你认为围成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在学生述说自己想法的基础上,提示:A.6.28米分别是三个图形的什么?B.不论如何围三个图形的面积都是唯一的吗?C.长方形的周长即使不变,但长、宽改变了面积也将随之而变。长、宽的大小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请4人小组合作计算验证。

(2)各小组汇报交流。

(3)结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围成的三个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篇(11)

(1) 一抛物线经过点A′、B′、B,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B′A′B的面积是A′B′O面积的4倍?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在(2)的条件下,试指出四边形PB′A′B是哪种形状的四边形,并写出它的两条性质.

【思路点拨】

1. 四边形PB′A′B的面积是A′B′O面积的4倍,可以转化为四边形PB′OB的面积是A′B′O面积的3倍.

2. 连接PO,四边形PB′OB可以分割为两个三角形.

3. 过点P向x轴作垂线,四边形PB′OB也可以分割为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解答过程】

【面积另解】第(2)题求四边形PB′OB的面积,也可以如图3那样分割图形,这样运算过程更简单.

二、 运用S=水平线×铅垂高求面积

例2 (2013・苏州)如图8,已知抛物线y=x2+bx+c(b、c是常数,且c

(1) b=______,点B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

(2) 连接BC,过点A作直线AE∥BC,与抛物线交于点E. 点D是x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 在(2)的条件下,点P是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接PB、PC. 设PBC的面积为S.

①求S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的面积S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共有_____个.

【思路点拨】

1. 用c表示b以后,把抛物线的一般式改写为两点式,会发现OB=2OC.

2. 当C、D、E三点共线时,EHA∽COB,EHD∽COD.

3. 求PBC面积的取值范围,要分两种情况计算:P在BC上方或下方.

4. 求得了S的取值范围,然后罗列P从A经过C运动到B的过程中面积的正整数值,再数个数. 注意排除点P在A、C、B三个时刻的值.

如果S四边形PB′A′B=4SA′B′O=4,那么S四边形PB′OB=3SA′B′O=3.

设点P的坐标为(x,-x2+x+2).

S梯形PB′OD=DO(B′O+PD)=x(2-x2+x+2)=-x3+x2+2x.

SPDB=DB×PD=(2-x)(-x2+x+2)=x3-x2+2.

所以S四边形PB′OB=S梯形PB′OD+SPDB=-x2+2x+2.

解方程-x2+2x+2=3,得x1=x2=1.

所以点P的坐标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