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明白现代转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体验讨论克隆等基因产品带来的科技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的异同。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转基因生产的猪、兔、羊等图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转基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
提示: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为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作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绿色基因革命”即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从某些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体内,从而使这些植物产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或提高其品质的特性。
2.你知道现代利用关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3.整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长素使西红柿的质量下降的现象谈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西红柿,通过作比较突出了实施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其实……不同物种间操作”)是介绍“绿色基因革命”(即转基因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会是烂糊糊的样子了”)是说明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或可能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紧紧围绕上文中“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的特点来说明。
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绿色基因革命”这一主题。
二、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这三者的共同点,即“在结果上都实现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组合”。
其不同点是:“在手段和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各自的特点之外,嫁接和杂交须在近缘物种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除了其“多数是转移单个基因,是肉眼看不见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
2.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转基因大豆、西红柿等。
3.本文在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提示:举例子,如从鸡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虫的免疫系统,使马铃薯具有抗腐烂的特性;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产生抗冻剂,从而避免霜冻的侵害。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比较深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
作比较,如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
三、交流活动
结合资料讨论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四、课堂小结
现代转基因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这篇说明文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在写作上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样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实际体验或一些常识中了解现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行性。
1.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教案
2.鼎尖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学声部
1.
复习母鸡下蛋的叫声(咯咯咯咯哒)
2.
教师模仿3遍母鸡叫声,学生听便哪一遍的音高是低的?
3.
师生一起模仿母鸡叫声
4.
教师跟伴奏音乐《母鸡叫咯咯》进行模仿,生听
5.
师生一起跟伴奏音乐模仿(此环节摄入音乐知识、音乐情感素养,声音的强弱、情绪的表现)
(1)
用最小的声音演唱
(2)
放大一点声音
(3)
用轻巧活泼的声音
(4)
高兴、兴奋的声音
二、学习歌曲
(一)聆听律动
1.
揭示课题
鸡妈妈下蛋的心情和你们刚才的心情是一样特别高兴的,作曲家将母鸡下蛋的情景编成了一首歌,名字叫做《母鸡叫咯咯》
2.
聆听、律动
4遍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律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律动技能及表现力,不同的律动动作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在音乐背景下进行律动,配合音乐的节拍和节奏
,增强了学生聆听音乐的节奏感,在聆听中律动,使学生在无形中感知音乐节奏特点和旋律特点,使学生在无形中熟知音乐)
2遍音乐请个别学生上台表现(对于大方、表现力强的学生来说,给与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对于内向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自信心的好机会)
(二)演唱
1.学唱歌曲
(1)师生接唱,纠正问题
(2)师生互换接唱,纠正问题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4)藏歌词,调皮的歌词藏起来了,你能把它唱出来吗?(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前期学生已经将歌曲全部学会,此环节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学生演唱也会非常有成就感)
(5)小指挥家环节教师指挥、变化学生指挥(此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在教师的不同变化中学生积极性得到保持,并且达到了再次复习歌曲的目的。学生在指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学会了指挥的技能,并且是激发学生表现力和自信心的好途径)
2.加入二声部
仔细听,老师加入了什么?
(1)
听教师二声部(咯咯咯咯哒)加入到音乐原唱中,仔细听教师于歌曲的配合,仔细听都加在哪里?
(2)
大家一起来唱二声部
(3)
老师来唱歌词,学生唱二声部
(4)
分组唱,一组唱歌词,一组唱二声部(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声音的融合)(培养学生的配合力)
三、欣赏《我的小鸡》
1.
问:鸡妈妈眼中的小鸡是怎样的?
2、能够读准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音拿卡片。
把j q x 三张卡片发给学生,老师读,拿卡片的同学上讲台领读。
2 j q x与u相拼时要注意什么?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揭示新课内容
1 看情境图。
图上画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时相机出示zi ci si。
2 听语境歌。
学生听录音: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
3 告诉学生:黑板上的三个字母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三.教学声母z c s 及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1教学声母z,音节zi。
(1)教学z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行图一。
图上画的是谁?她拿了个什么?
出示声母z。告诉学生:z的读音和写字的“字”读音差不多。
教师范读三遍。
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教学z的字形及书写。
指名说说z的样子,引导自编顺口溜。
像个“2”在z z z。
教师范写z。
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音节zi及其四声。
Z有个特好的朋友叫i ,出示音节zi。
告诉学生:在zi中不讲话,是哑巴,它和z组成的音节z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只要将z读得长些响些就行了。
教师范读音节zi。
领读,齐读,指名读。
比较z和zi发音方法的异同。
指读z和zi卡片。
教师发音,学生判别,拿卡片领读。
学生自由练读zi的四声,引导用zi的四声练习组词。
2教学声母c,音节ci。
(1)教学c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形图二。
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示声母c,告诉学生c的读音像带刺的“刺”。
教师范读c。
告诉学生:c的发音方法与z差不多,但送出的气流要强些。
学生试着发音,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发音情况。
指名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音。
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c的字形及发音方法。
谁来说说c像什么?引导自编顺口溜:像个半圆c c c 。
教师边写边说:c一笔写成,写在中格些时注意把半圆写得饱满些。
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ci及其四声。
C也和i是好朋友,他们俩组成的音节,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出示:ci
学生试读,教师纠正。
指名读,齐读。
引导用ci的四声组词。
教学声母s及整体认读音节si。
(1)教学s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行图三。
指名说说图意。
出示声母s,告诉学生s的读音和丝瓜的“丝”有点像。
教师范读s三遍。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发音困难的学生。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s的字形及书写方法。
引导看图,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记忆s的方法。
顺口溜:半个8字s s s,丝瓜丝儿s s s。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si及其四声。
教学方法同前。
练习用si的四声组词。
四.巩固练习
1 抽读字母卡片z c s 。告诉学生z c s 是平舌音。
2 抽读整体认读音节卡片zi ci si。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小黑板:z c s zi ci si a u
2 指名说说小黑板上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音节。
3 指名说说音节的拼读方法。
二.新授课
1 教学z c s与a的拼音。
(1)幻灯出示;z a za
c a ca
s a sa
(2)练习自由拼读。
(3)指名拼读音节。
(4)齐拼音节。
2 带调拼读单音节词。
出示擦窗,扎辫子,洒水的一幅图。
指名说说图上的意思。
将音节za ca sa分别发给三个同学,请拿到音节的同学将音节贴到相应的图上方,贴对了,学生练习拼读。
3 带调拼读双音节词。
(1)教学cu xi
出示拼音词:cu xi
指名分析每个音并拼读。
Cu:声母是c,韵母是u,第一声,读cu。
Xi:声母是x,韵母是i,第四声,读xi。
两个音节连起来是什么词?
引导看图指名说出图意。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整体概况和主要特点: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包括课后思考练习题)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
“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次。从本册开始编排“写话”栏目,穿插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共编排3次。
口语交际的编排,话题的选择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强调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学到的原则和方法,还可以直接运用到直接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学有所用。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学生在说话、写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说一段较通顺,内容完整的话,并能把自己学过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中。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短文,并能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利用早读时间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明白生活中遇到的当自己拿不定主意、与人意见不一致、借东西、需要帮助时,都可以找人商量,学会商量是一种交际的技巧。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商量时要用商量的语气,能把商量的事情原由表达清楚。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耐心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教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说话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下节课是我的数学课,我有点急事要请假一节课,谁来给你们上下节课呢?
2、你这主意好,帮我想想我怎么和她商量?我觉得你这个办法可行,凡事好商量,商量商量事情就解决了.不过商量的学问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堂口语交际课_----商量.(板书课题)
二、理解课题,讨论课题。
1、孩子们口语交际课都要干什么?
口语交际课不但要积极发言,还要认真倾听其他人发言
2、我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是什么?(生齐说)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商量?
意见不一致(zhì)、拿不定主意、需要帮忙或借东西。
2、有位小朋友就遇到困难了,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和别人商量的:(出示视频
)和同桌商量借铅笔
4、同学们,这位小朋友和同桌商量的事,他的同桌能同意吗?为什么?
5、同学们想一想:与别人商量时要注意什么?(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要商量的事情原由说清楚)商量的语气有哪些呢?(行吗?可不可以?好不好?能不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可”字。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江南”“田田”“东西南北”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准备:课件,莲花贴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诵读表现真精彩,每个人的坐姿都那么端正,声音又那么洪亮,老师要给你们竖大拇指了。为了奖励你们,我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荷花)
师:你从这张图片上看到什么?
……
师:荷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莲”。拼读lian.
离这么远都觉得它美,想不想走进看看?(课件展示:莲花
拼读)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叶子。
(课件展示:莲叶)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课件展示:莲子)
师:莲子很有营养价值。每年夏季的时候,人们都去采莲。
介绍“采”字汉字演变。
师:老师把生字采下来,看你会认识吗?
识生字,点名读,齐读。
采莲去一个地方最合适了,那就是我国的江南。看地图介绍。每年夏天,池塘里长满莲花,江南的人们开着小船到池塘中间去采莲。那情境特别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江南看一下。
板书:江南,加拼音。
三、引入视频,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打开书58页,一起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圈出来,边圈边读,左手指,右手圈。
生活中识字(图片介绍东西南北)
1、请同桌互相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读3遍,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
2、淘气的生字宝宝跑到黑板上了,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点名读,跟读。齐读)
3、和生字宝宝已经认识了,这回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点名读,说理由)
师:我最喜欢这一句。(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配动画)
1、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你能夸夸这些莲叶吗?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作者是这样夸的。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夸莲叶。(说话练习:莲叶真
!)
5、老师也想学作者的样子来夸夸。范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你们也来夸夸。(生齐读)
师:我还喜欢一句,但是不告诉你们,你们看图来猜猜。
(课件:鱼戏水)
这么美得莲花,吸引好多小鱼来玩呢,我也迫不及待想当一条小鱼,我们来这水中玩吧。你们读,给我指引方向。
(贴画,贴字“东”西””南”北”)
小游戏,据诗句贴图.
师: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心情真美。这是首汉乐府诗,古代人喜欢把这些诗唱着读出来。我们也试试,配乐起。(齐读)(男女生读)
师;听到咋们这么愉快地读,莲叶宝宝也跑来了,它说要挡着我们不让看字,看能不能读出来。(课件:配乐,遮挡读)
四、指导“可”字书写。
1、观察。2、注意笔顺。3、范写。4、学生练写。5、点评。6、生再写。
七、作业:回家把《江南》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
江南
北
西
东
南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
《江南》是一首汉乐府诗,要求孩子熟读背诵。在理解词句意思的过程中,针对一年级孩子对形象性知识记忆深的学习特点,我利用图片、小视频和游戏的方式攻破难点。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在看图的过程中渗透了生字“莲”“采”字的认识。视频《江南》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儿歌欣赏过程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题书写是对江南拼音的复习,也是在对生字识记的巩固。小游戏的使用是在玩的过程中渗透诗句内容的理解,也强化了对“东”“西”“南”“北”生字的识记。所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利用视频、图片、配乐读、插图、游戏等,都是让他们获得直观性、形象性、个性化、活动化等最有价值的知识。在看似“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江南,了解了江南的美景,也体会到了快乐。过程中方式变换多样,不单调、生硬、枯燥,孩子还很感兴趣,轻松掌握了需要识记的生字。
二、自我评价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姥姥的剪纸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是讲姥姥剪纸像,“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讲姥姥的剪纸活了,活灵活现。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有求必应,求姥姥剪纸的人多,这正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桃子红通通,剪个香蕉长溜溜。”“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二、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几层呢?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越是写我调皮捣蛋就越能表现出姥姥高超的技能。)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数九隆冬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三伏盛夏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日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月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灯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甚至摸黑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第一层:具体事例,姥姥在密云多雨的盛夏为我剪纸。第二层:学习第一层概括事例,“我”上学前、上学后还为“我”剪纸。)
(二)学习课文。
1、课文第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唯一,慰藉,猛历,扫荡等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情感的渲染下,熟练朗读课文,感知遣词造句的美感。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独特的感情,感受想象的乐趣与好处,唤起学生对名著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学习难点:
体会天窗的神奇,感受想象的美。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
放茅盾故乡——江南小镇乌镇的图片,音乐响起:同学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吗?这就是作家茅盾爷爷的故乡,江南小镇——乌镇。哪里有涓涓长流的小河,微波起伏的河面上漂浮着美丽的乌篷船,再看那倚水而建的木板房,木板窗扇扇打开,阳光射进屋内,多美呀!茅盾爷爷的家乡每一处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当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最让他难忘的是那神奇的天窗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茅盾爷爷写的美文《天窗》,感受他为我们带来的神奇的想象世界吧!
2、读课题
师:孩子们跟我一起读课题
生:齐“天窗”
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天窗的作用。
1、初步了解天窗的“慰藉”作用。
师: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过些许阳光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着天窗的魅力吧!天窗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7自然段,再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师:真会读书。大家跟着他一起把这个句子读读。(出示课件)
2、解释“唯一的慰藉”的意思。
师:边板书“慰藉”指导读音,板演书写:大家注意这个词“慰藉”读什么?指导书写(“藉”上下结构草字头)
师:孩子们,什么是“慰藉”
生:安慰,抚慰。
师:比较,孩子们,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出示: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生:上面的句子多了一个唯一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有这个词和没有这个词有什么不一样?
生:唯一是独一无二的意思,有了这个词就表明这个时候,只有小小的天窗能安慰我。
师:孩子们,把唯一与慰藉的意思送进去再读这句话。
三、研读课文,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教“品读”的方法。
师:细心的孩子肯定早已发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为什么同样一句话,却要反复出现?
生:强调
生:突出天窗的作用。
师:是啊,,这是一个语言规律,凡是在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表示强调,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捕捉住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品读。
怎样品读呢,就是要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讲的什么,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习4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师:比如,在读到第4自然段“被关进地洞似的屋子里了。”我仿佛感觉到屋子的阴暗、潮湿。我想此时作者的心情一定是“失落”的,“这时候”就是“失落”的时候,我就把失落批注在这句话旁边,像这样捕捉重点句,体会作者感情的方法,就是品读的一种方法。
师:还是4自然段,同学们自己品读试试。
生自由品读,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从哪些地方品出了作者的情感?
生:偏不许,我感受到孩子的无奈。
顶喜欢感受到孩子喜悦愉快的心情。
前后感情有变化,从高兴到失落。……
师:能把你们的感情有滋有味的读出来吗?
3、体会“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师:谁能结刚才的品读和自己的心情说说:这时候不仅仅是夏天阵雨来了时侯,还是什么时候?
生:郁闷、失落、高兴到失落……
4、小结:这么多的情感,就凝聚在短短的“这时候”之中了,让我们体会到了茅盾先生语言的精妙。
5、理解小小的天窗是怎样慰藉孩子们的。
师:第5自然段中有作者看到的,也有作者想到的,请用不同的线条划出来,品读品读。
生自由读,划。师巡视。
师:同学们说说夏天阵雨是什么样的?
生:倾盆大雨、风雨交加……
师:作者眼中的雨是什么样的?
生:卜落卜落
师:外面的雨明明是大的,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生:因为他只能看见天窗的一小部分。
师:是啊,作者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感觉不到,只能透过小小的玻璃看见雨脚在那里——(生补)
师:还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生补)
师:你想象到——
生补
(指导朗读)
师: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看到的小,想到的大。
看到的单一,想到的丰富……
师:孩子,此时你的孤单,失落还有吗?你变得怎样了?
生:高兴、开心、兴奋……
小结:这样的变化都是由于这小小的天窗,所以读:小小的天窗成了唯一的慰藉。
是啊,天窗就像一个万花筒,是那样妙不可言,它就是这样慰藉孩子的,你们结合刚才的品读说说,天窗神奇吗?为什么?
生:天窗能让人变得快乐。
天窗能让人看到很多
……
四、合作学习6、7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初步感受了天窗的“神奇”,课文6、7自然段和4、5自然段段式很像,孩子们,可以用刚才品读的方法读一读,划一划,品一品。抓住“这时候”是什么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怎样慰藉孩子们的。
(1)
自主学习课文。
1、
读,感知课文内容;
2划,划出文中作者看到和想到的内容;
(2)合作交流
3、想,分析文中重点词,体会作者情感。
4、悟,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汇报学习成果
1、体会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师:通过合作学习,你们体会到这时候是什么时候了吗?
生:孤独、无奈……
2、体会天窗的慰藉作用。
师:那7段中作者看到想到的又有什么不同的?
引读作者看到——
作者想到——
生补
师:刚才读完的句子中,你发现作者看到和想到有什么不同?
生:看到的少,想到的多。看到的有限,想到的无限……
2、
理解“从无到有”“从虚到实”
师:孩子们,蝙蝠、猫头鹰、夜莺生活中有吗?它是真实的对吗?(有)天窗上有吗?(无)
只有一条黑影,一闪而过,你能看清是什么吗?(虚)
那这不正是作者9自然段中所说“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了。作者借助了什么啊?
生:想象力
师:因为想象,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此时我们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吧?
所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生补)
五、学习8、9自然段,总结课文内容。
1、理解“神奇”。
师:若不是有了这天窗,我们如何能产生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又怎能得到安慰呢?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补:哎唷唷……
师:同学们,谁能读懂这个长句子。
出示8自然段。
生:(把双重否定句式改为肯定句。)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长句子?
生:体现天窗的神奇。
2、感受“神奇”
师:你们也是一群活泼会想的孩子呀,你会从天窗上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从那小小的玻璃,我会看见—————我会想象到这也许是——
生:写
3:使用“神奇”。
汇报
师示范用8、9段中赞美神奇的句子赞美。出示8、9中赞美神奇的句子。
生说,赞。
3、
理解“天窗”“空白”的含义。
师:孩子们,此时,我们的课堂上是没有天窗的,但是我们依然能想象到这么美丽的东西,我觉得有一扇窗已经悄然打开,这扇窗在哪里?
生:我们心里。
师:此时的天窗还仅仅是头上那小小的玻璃吗?
生:它是心灵的慰藉。
是快乐的源泉
是想象的窗口
……
4、
总结全文
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也会遇到像茅盾先生那样孤单、失落、无奈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也能打开你们心底里的那扇神奇的天窗,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你们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
板书:
26天窗
——茅盾
无
神
虚
有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字词句运用”中的“连一连”是通过识字,让学生了解汉字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读一读,背一背”是通过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了解识别方向的基本常识。“展示台”是让学生知道,除课内识字外,还可以在生活中其它很多地方识字。“日积月累”与“和大人一起读”是提高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习重点】
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学习准备】
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展示台
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
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
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知识目标:认识“钥、匙”等八个字,会写“扇、枚”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16个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秋天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来源:学科网]
教学重点:
读懂秋天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秋季的神韵,能用自己的方式读出对秋天的爱怜恋。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秋季的丰神韵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秋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好!(生)
2、师: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送来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
3、师:你瞧,小雨点一滴一滴的落下来了。谁会读?(生)雨字读的多响亮啊,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课题写的是《秋天的雨》,一起来响亮的读一读吧!
4、师:昨天,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过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的读一读这些生字,好不好?
5、课件投影生字。凉爽、(爽的写法)[来源:Z*xx*k.Com]
扇子扇那扇那、(多音字)
(1)指名;(2)师正音:(3)齐读。
衣裳、喇叭、钥匙(由钥匙引入课文)
6、师:“钥匙”啊,很常见又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被打开了。课文里说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板书)它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听老师来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来源:Zxxk.Com]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来源:学.科.网]
1、师范读
2、师:大家刚才都听得非常专心,小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说说看吧,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汇报)
师:有不同的感受吗?[来源:学。科。网]
3、师:好了,孩子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对秋雨的印象,在我们的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作者都用了一句话,表达了他对秋雨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找到,请认认真真地画下来,现在开始吧!(师巡视,点评:动作真快!你也完成啦?真快!)[来源:学科网ZXXK]
4、师:找到了吗?(生汇报)(指名1-2名)[来源:学&科&网Z&X&X&K]
5、齐读每段第一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这五句分别概括了五个自然段的意思。我们先来一起读读第一段吧!
(二)体会第二自然段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
师:秋天的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美景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这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中藏着哪些色彩?(五彩缤纷)
师:很好。这么多的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就放出声音来美美地读一读那句话,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学生练习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喜欢黄色的同学起立,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黄色吗?
师:是呀!黄黄的银杏叶就像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谁能读一读,让我们都感觉是那么凉爽,舒服!
师:(用手做出“扇哪扇哪”的动作。放慢语速,
稍微拉长声音地朗读“扇哪扇哪”)是一下子就扇走了炎热吗?对,是慢慢地,一点点地,所以在这里说了“扇哪——扇哪——”只说一个可不够。谁再来读?
师:你的朗读,真的为大家带来了凉爽的感觉,有那些同学喜欢红色呢?你来读一读吧!
师:说说你喜欢红色的理由。
师:好的,说话有理有据!同学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句话中把枫叶比作邮票,为人们送来凉爽。
师:读懂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会读书![来源:学.科.网]
师:好了,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去看看美丽的金黄色?
师:为什么喜欢这金黄色呢?
师:你真会读书,看来这金色的田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同学呢?带我们去看看什么颜色?[来源:学科网ZXXK]
师:好,同学们,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这群可爱的水果这样争先恐后,都想发言的样子,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呢?
师:是呀!水果们你挤我碰,争先恐后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谁愿意试一试?
(范读“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从而指导学生朗读。)[来源:Z_xx_k.Com]
师:同学们,还有你们喜欢的色彩吗?
生:我喜欢的颜色。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因为得到的颜色很多,像仙子一样美丽。
师:哦,你读懂了颜色丰富,确实美丽。你知道还有什么颜色吗?
生:粉红色。
生:大红色。
生:还有墨绿色。
师:这么多美丽的色彩,课文中无法一一写出来,是怎样表示的呢?
生:用省略号!
师:可爱的秋雨姑娘为我们带来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同学们都很喜欢呀!我们一起回顾回顾,这和五彩缤纷的颜料中都有哪些颜色?
师生:本段写了黄色,黄黄的银杏叶;红色,红红的枫叶;金色,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橙红色的果实;紫红、淡黄、雪白的——
师:还有吗?
师:那么,读到这里,你读懂“五彩缤纷”的意思了吗?
生:指颜色又多又好看。
师:你还知道那些词语也是说颜色又多又没这个意思的?
生:五颜六色!
生:五光十色!
师:这些词语都是“五彩缤纷”的近义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好吗?我来读第一句,同学们,你喜欢哪种颜色,你就读那一句,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美!好吗?
(二)体会第三自然段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雨带来的五彩缤纷的颜色。接下来,我们——(老师闭上眼睛,深吸气,一副很享受的样子,通过这个肢体语言,学生很快受到启发。)
生:要去闻一闻好闻的味道!
师:谁愿意带着大家去闻一闻好闻的味道?请你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闻到香味儿呀!
师:哪位同学闻到了香味?嗯,那么多人呀!还有谁也闻到了?举起你的小手!啊!我也闻到了香味!梨香香的,苹果甜甜的!
师:咦,只有这两种水果的香甜气味吗?
生:不,还有更多!(朗读)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哪位同学还能闻到其它水果的香气?
师:啊!原来着秋雨里还藏着这么多的好气味哪!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边朗读边去闻一闻哦!
(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老师走到学生中间,走着走着忽然停下来,直到学生的朗读结束。)
师:嗯!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好多香香甜甜的气味,瞧!我现在站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你们知道我怎么了吗?
师:你真会读书,文中水果的香气把我的脚勾住了,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你的小脚丫有没有被什么东西勾住过呢?[来源:Zxxk.Com]
生:我记得有一次,我听见一首好听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停下了脚步,我的脚被音乐声勾住了。
师:说得真好,有时一些美妙的声音也能把我们深深吸引。看来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同学可要记住“勾住”这个生动的词语,写作文的时候你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三)体会第四自然段,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1、师:(指板书)同学们,秋天的雨为我们染出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送来了香香甜甜的气味,不过,你可别光陶醉其中。听一听!秋雨姑娘还在好心地提醒着我们——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心听一听,秋雨姑娘告诉我们什么了?
(板书:冬天快要来了。)
师:同学们听懂了秋雨的提醒,还有很多小伙伴也听到了呢!它们可都忙碌起来了!小喜鹊,小喜鹊,你在哪——
(这时学生陆续举起手来,老师走到一名学生跟前。)
生: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
师:小松鼠——
生: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
师:小青蛙——
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此时学生已领会老师的意思,小手都高高举起。)
师:松柏——
生:松柏换上厚厚的衣裳。
师:杨树,柳树——
生: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师:我们一起来——
生: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孙文秀
学科
语文
上课时间
2019.11.13
课 题
大小多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13个生字,学会偏旁“犭、鸟”
2、掌握“大小”、“多少”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学会偏旁“犭、鸟”;
教学难点
认识12个生字;学会偏旁“犭、鸟”掌握“大小”、“多少”两组反义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星贴纸。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天气真好啊!村子里有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小院里做客,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课文图)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你们瞧,这个美丽的农家小院里都有什么动物和植物?谁来说一说?
二、观察图画,认识事物
1、图片中有什么呢?指着图让学生说(黄牛、小猫、小鸭、小鸟、苹果、枣、杏子、桃、门前,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正在无忧无虑地玩耍着)
2、认识图画上的词
3、认识了小院里的动物和果实,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题目是---(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领读)
4、前面我们只是词语,现在课文中给它加上量词了,我们一起背我们学过的量词歌,说出课文中的量词。
二、认识生字词
1.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读词语。认识新的偏旁。用开火车的方式读出今天认识的字。
2.认识字后我们看看它们组成的词语,玩摘苹果游戏,
3.想一想这些词语可以分位两类,提问把以上词语分成二类,第一类是动物名称,第二类是果实名称。
三、分组读课文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今天这些水果和动物们要做个特殊的比赛,可到现在还没有裁判员呢!你们愿意去当小小裁判员吗?
1、我们一起来看,小朋友第一次比的黄牛和花猫,它们到底比什么呢?
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黄牛大,花猫小,它们在比大小,大小是一对反义词。
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黄牛比花猫大。花猫比黄牛小。)
2、小朋友第二次比什么呢?
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鸭子多,小鸟少,它们在比多少,多和少是一对反义词。
群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一只小鸟,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一群:形容数量很多
3、小朋友第三次比什么呢?
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苹果大,红枣小,它们在比大小,大小是一对反义词。
出示第三句: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苹果比红枣大。红枣比苹果小。)
颗是什么意思?区分颗和棵。
学习“颗”字,
“一颗枣”的“颗”用得非常好,我们以前学过一个“棵”,一棵树,这两个kē
有什么不一样?谁知道?
指出“颗”一般用在比较小,有点圆形的事物上,想想还有哪些东西用这个颗?学生举例说。
(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
“棵”一般用在比较大,形状有点长的事物上。指名举例。(一棵树)
4、小朋友第四次比什么呢?
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杏子多,桃子少,它们在比多少,多少是一对反义词。
出示第四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杏子比桃子多。桃子比杏子少。)“一堆”是指重重叠叠地放置着许多东西.
比完了大小和多少,我们在回忆下前面一课的反义词
所有的裁判们我们一起拍手说出今天的比赛结果!
五、以说为主,拓展练习
1..找一找你身边,想想还有哪些可以比较,怎么比?
2..说说同学之间可以比什么?(年龄大小、个子高矮、体型胖瘦,各自铅笔的长短....)
板书设计
7大小多少
大——小
多——少
作业设计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在情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海天辽阔,小城玲珑,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字词.会写本课生字。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本课分为两部分,感受海滨的美丽.
三、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海滨的美丽
难点: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座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板书课题) 板书时,教学滨字,前鼻音,形声字,表示水边,近水的地方。因此海滨指的就是海边。教读 海滨 ,所以其实这篇课文从海滨和小城两个地方展开了介绍。
2、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从课文中欣赏这海滨小城的美景了,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读之前,老师有几点自读要求。请一位同学大声、清晰的读给大家听。下面开始自读课文吧。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是海滨,哪一部分是小城?
(二)
、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词语:
海滨 浩瀚 海鸥 胳臂
遍地 满载 栽树 理睬
每逢 榕树 石凳 咯吱
(1)
带拼音检查词语 提示最后一横行注意后鼻音读准确
(2)去拼音检查词语
(3)提示:第一行藏着一个多音字,出示 臂 的两种读音
(4)目光聚焦到第二横行 有两个形近字:载 和 栽
出示图片连线 区分两个生字的不同,再提及还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师板书生字,生描红、临写。
解决了生字词的难题,相信现在我们能顺利的浏览这海滨小城的风景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
1、指名分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哪一部分描写了海滨景色,哪一部分描写了小城景色?
指名回答,1-3段写的海滨 4-6写的小城
2、其实从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整篇文章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句展开的,是哪一句呢?你找到了吗? 出示: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从这个句子中我们知道了这座海滨小城的两大特点:美丽、整洁。
3、下面请各位同学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体现了其美丽和整洁?
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4、这么美丽整洁的地方,你们愿意跟随老师一起细细游赏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情,走到街道的尽头,欣赏美丽的海滨景色。播放海滨视频,请生说说感受。
5、请生自读1-3自然段,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喜欢的理由。
6、指名说话,并指导读句。
7、带着喜欢、高兴的心情,再读1-3段,体会海滨的美丽。
(四)、总结
海滨绚丽多彩,充满欢声笑语,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海滨的美丽与喧闹,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到小城里轻松漫步,感受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