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4―0024―06
随着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以下简称为《通知》)文件的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的出台,指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正式揭开帷幕,这标志着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教学工作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新常态下职业学校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重大举措。《决定》是国务院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号角。如何按照《决定》精神,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职业教育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通知》以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为对象开展诊断与改进,将《决定》提出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个领域和部门,涉及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等多个环节,但教学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环节。职业学校依据《通知》精神,周期性常态化地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能切实强化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意识,自觉主动加强教学管理,强化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不仅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更为重要的是培植了职业学校自我发展、质量自我提高的内生促进力量。
第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精湛技能的合格人才,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基础。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战场。通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创新,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这既能为办学质量的提升奠实基础,也能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推向深入,在更高平台上彰显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无数事实证明,一所学校只有重视了教学工作,才能自觉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进行“五个对接”,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有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才有条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有可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吸引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取决于职业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决定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通知》提出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必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现代职业教育基本任务的完成,对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第三,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建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内在机制的重大工程。职业学校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充实的资源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职业学校自身要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发展能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培养合格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路径之一就是职业学校建构了能够促进自主发展、自我保证质量的内生工作机制。多年来,职业学校虽然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但其内生发展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学校重视了具体的建设举措,但机制尚未形成;有的学校初步建成了机制,但自主性不够,特别是自我发展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通知》要求职业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引导职业学校依据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切实对诊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能引领学校自觉发挥教学质量自我保证的主体作用,建构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机制,将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制度设计
依据时代要求,《通知》从战略高度阐述了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为职业学校全面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明了方向。学习和把握《通知》精神,重点要把握好5项内容。
(一)“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方针
《通知》提出教学诊断与改进,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需求导向”包含三个层面的需求:一是政府需求,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二是企I需求,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需求;三是学生需求,即提供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完备的实训资源、过硬的师资力量、科学的办学理念等方面的需求。“自我保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行政的自我保证,各省级教育行政负责省本方案、省本规划、省本细则的研制,负责抽样复核的确立和实施,负责复核结论的确定;二是学校层面的自我保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也是质量建设的主体,必须自主建构教学质量自我保障制度,建构教学自我诊改工作机制,建立学校自我诊断专家制度,建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保证自主诊改与专家复核的吻合度。“多元诊断”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诊断专家组成上的多元,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诊断者是多方面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校本专家、企业人士、教育对象、第三方人员等都是诊断者;二是诊断层次的多元,教学工作诊断包含学校的自主诊断和抽样复核时的专家诊断两种形式。“重在改进”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在诊断与改进过程中,要致力于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改进;二是专家在抽样复核时,不但要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三是抽样复核后结论的确定,重要依据就是改进的质量;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常规管理时,要重视学校问题发现后的改进情况。
(二)“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
《通知》提出要“建立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
机制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基础,也是诊改工作的保证。《通知》提出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其内容要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这是教学诊断的前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所面对的是大数据时代,教学工作的诊断是基于平台数据进行的,问题也是在对各种量化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发现的。二是学校自主诊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学校是主体,学校依据校本化的标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改进。三是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这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实效的保障,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诊断与改进并无前例,由于认知上的不一致,客观上存在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为了保证职业学校更自觉地投入到这项新的伟大工程中,有必要通过抽样复核形成外在的工作压力,引导职业学校自觉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诊断与改进”的工作任务
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三大项。一是构建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通知》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立起教学诊改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这一制度和机制是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职业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的制度和机制。二是搭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大数据时代,建构数据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使用,为此需要做好科学管理工作。《通知》提出要建立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四级管理系统。三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学校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主体,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学校,要保证质量的持续提升,必须引导职业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四)“诊断与改进”的工作原则
原则是工作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工作取得应有效果的保证。为保证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顺利实施,《通知》提出要遵守三项工作原则。一是坚守底线的原则。为更好地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作为各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最低要求。各省教育行政可结合自身特点,以不低于教育部方案要求为原则制定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和实施规划。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可调整、增减,抽样复核条件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以建构各具特色的教学诊改方案。二是学校自主的原则。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主体是学校,诊改如何进行?制度如何制定?机制如何建构?这些都由学校自己决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指导、服务、检查和推M。学校自主主要在三个层面上体现,即学校自主履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学校自主依据省本方案对本校教学工作进行常态化周期性的自主诊断和改进,自觉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或主动申请接受抽样复核。三是协同实施的原则。对于学校发展来说,诊改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是问题的改进。由于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的改进单纯依靠学校一方的力量难以达到目的,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办学者、管理者、用人单位和独立第三方等相关组织,帮助学校改进诊断出来的问题。
(五)“诊断与改进”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就是工作过程先后次序的具体安排,是将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通知》明确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逻辑程序。一是自主诊改。即学校根据省级执行方案,建立本校的教学诊改制度和工作机制,定期从“参考表”列明的诊断点入手,对照学校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自我诊断,找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二是落实改进。改进是诊断的目的,通过诊断发现了问题,就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改进,缩短进而消除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对改进的质量进行总结、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还须对职业学校的改进情况组织检查,以帮助学校将诊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抽样复核。抽样复核是推进诊改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诊改质量的重要保证。《通知》明确抽样复核的主体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抽样复核的任务主要有两项,第一,通过抽样确定复核学校。虽然所有学校都须无条件接受抽样复核,但并不表明所有学校都自动成为抽样复核的对象。职业学校能否成为抽样复核的对象,必须具备三项条件,即建立了诊改制度、改进了诊断发现的问题、“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任教师中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等5项指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业学校只有达到这三项要求,才能有资格参与复核学校的抽样。第二,组织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复核。现场复核的重点是检查和了解职业学校诊改制度建设状态、诊改机制工作状态、诊改依据的质量状态、问题的改进质量状态、学校诊断结论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吻合度。
三、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学校实践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质量自主保证的新尝试。学校作为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主体,要将良好的制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对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科学认知和积极实践。
第一,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与质量提升、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理论基础。
职业学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职业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还影响着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强弱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新时期的职业学校应该具有大情怀,能从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从直观上来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条件的好坏、师资队伍的强弱、教学资源的多寡、教学管理的宽严。但从发展过程来看,更取决于对过去经验的光大和对现状的反思,以及反思后的改进。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的基础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决定于反思和创新的融合。经验是过去实践的智慧总结,成功经验的继承有助于现状的优化;反思是对过去的审视,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自己的准确认知。教学诊断是职业学校力图准确认知自己的第一步,更是提升质量、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所学校如果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优势、劣势没有清醒的认知,就无法抓住发展的机遇,更无法有效加固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职业学校必须认真学习好《通知》,领会其精神,把握其要点,从而提高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自觉性。
第二,更新理念,建构科学的发展意识,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思想基础。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实践。诊改作为职业学校自我发展、自我保证的新举措,需要实践主体牢固确立三大意识。一是目标管理意识。目标管理是教学诊改工作的基础,也是诊改取得实效的保证。建构诊改的目标管理意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一要抓好“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相关标准的完善工作。“十三五规划”是学校发展的中期规划,它确立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也是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关教学标准制定的依据。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制定好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中若干工作的标准,作为教学诊断的依据。二要制订好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工作要求。学期工作计划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具体举措,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运转的保证;相应的工作要求是对学期工作计划的细化,也是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衡量依据。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工作要求,既包括学校层面的整体工作计划,也包括部门和系部层面的工作计划。第三,要做好学期工作计划的责任分解。任何计划的实施都是在规定时间内、由相应的责任人完成的,为此需要对计划中的每项工作按时间和责任进行分解,也就是明确每一个责任主体在具体时间段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二是及时检查意识。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人们不做你希望的,只做你检查的。检查是诊断的第一环节,通过检查、对比,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才能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就是计划实施后,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及时了解相关责任人计划的执行程度、完成情况。通过检查,一方面避免有计划无落实、有工作无要求、有目标无行动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可了解计划和要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可做出相应调整或修改。确立及时检查意识,要求在计划出台时,就明确检查部门、检查时间、检查标准、检查流程、处置步骤。三是数据呈现意识。教学诊断与传统教学管理举措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用数据说话。培根认为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说明量化分析更具理性、更有逻辑。对于教学诊断而言,量化的数据更有助于诊断者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数据的采集,将常态化的工作状态即时记录下来、汇集起来,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和综合,不仅能准确发现质量现状与自己设置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能从动态分析中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改进的目标,进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改进举措。更为重要的是有可能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出智慧、挖掘出规律,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数据呈现意识,要求职业学校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数据在信息化时代的巨大价值,重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建构数据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尤其是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建章立制,做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校本制度、机制的建构工作,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工作基础。
任何工作要想取得应有的效果,准备环节都极为重要,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也就是相应的准备。教学诊改作为新常态下教学质量提升的自我保证,存有一个从陌生到认知,进而认同、自觉实践的过程,其间充分的准备必不可少。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诊改工作涉及多个侧面、多个维度,需要职业学校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制订制度。制度是行动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行动绩效的条件。对于教学诊改来说,只有制订好制度,才能保证诊改沿着正确的渠道良性运转。时到今日,仍有一些同志对诊改缺少科学的认知,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评价角度将诊改视为教育行政部T在新形势下推出的评估新变种,总以迎评的思路进行今天的诊改,亟须通过制度建设消除教学诊改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时,教学诊改也是职业院校谋求质量自我保证的新举措,工作如何开展?诊断如何着手?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怎样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制度来予以明确和规范。二是建设平台。新质量时代职业学校的教学诊改是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数据分析、数据汇总,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即使开展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诊改准备阶段,必须花大气力建设好数据平台。建构平台要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其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数据平台的硬件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这也是许多学校感到有困难的地方,其实对于职业学校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校来说,最为困难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硬件建设只要有资金就能到位,随着职业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条件的逐步改善,硬件方面的困难将会迎刃而解。但平台数据条目的确立,数据的即时采集,数据的分析、管理,特别是日常教学管理中数据的自觉应用,绝非有了资金就能解决,而且平台要在教学诊断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非凭一日之功就能达到理想状态。职业学校建设数据平台应将重点放在软件建设上,通过宣传引导帮助教职员工强化数据意识,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数据采集的项目、时间和相关流程,通过教育治理建设数据采集队伍、数据分析队伍、数据管理队伍。数据分析更是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需要一个从内容到方法、从知识到实践、从跟着做到熟练自如的培训过程。三是建构机制。机制就是一个系统中制度、程序、规则等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在社会科学领域,机制往往就是动态呈现的相关制度和制度化了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履行职责的工作机构。建构机制对职业学校诊改来说,就是在制订诊改工作制度的同时,对诊改的程序、方式、方法通过制度予以规定,同时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制度的设计有序推进工作。制度、程序、机构是建构教学诊断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单纯的制度是静态的、文本式的,而作为机制要件的制度是动态的,是在诊断过程中得以体现的;程序就是工作的先后过程,以及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机构就是组织、引导、反馈、评价诊断的工作部门,在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称谓。三方面内容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是机构建设,单纯设立一个机构呼应教育行政管理比较简单,但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人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03-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人们都意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将受教育者从学生培养成劳动者的必经过程。近几年,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探讨如何根据社会职业教育环境搞好顶岗实习。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分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1.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纲领,如何确保实践教学环节高质量的完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率,是学校的主要关注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2.成立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指导小组
为保障对顶岗实习的科学有效管理,需要设立由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和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
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应由学校系、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和策划。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带头,校内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各实习单位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对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管理。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由学生自我选举,由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确认后成立,负责本小组成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自主管理。
3.制定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措施
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导师制”,即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同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双考核制”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三监控制”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
1.顶岗实习的计划
(1)确定顶岗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的目标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等。
(2)编制顶岗实体工作计划。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目标,考虑学校现有的校外实训条件,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现状,制定好顶岗实体工作计划。总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编制计划的现实条件分析;总体工作计划实施主要内容;总体工作计划预期绩效分析等。
(3)编制组织方案。顶岗实习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同时实习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有赖于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的努力和相互配合。
(4)实施方案。依据已编制的总体工作计划,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对总体工作计划的事实化、具体化,实施方案即行动指南,能指导整个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实施方案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安排、顶岗实习准备工作计划、顶岗实习内容安排、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计划等。
(5)编制质量管理计划。顶岗实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并予以辅导;督导人员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各层次的质量管理须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并做到“量化考核”。
(6)编制进度管理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明确主要步骤,设计每个步骤的工作持续时间,据此编制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此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指导教师根据进度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跟踪、指导、考核。
(7)编制安全管理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是真正的工作,在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必须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如: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指导;编制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等。
2.顶岗实习的实施
(1)顶岗实习动员。顶岗实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实训活动,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工作者”的身份独立完成企业岗位工作。在顶岗实习活动开展前,学院必须召开由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全体实习生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使所有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2)顶岗实习准备工作。第一,实习学生在了解顶岗实习目的、意义及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自己的能力要求,提出自己的实习计划,该计划由实习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审核、修订,作为每位学生的实习活动指导计划。第二,实习教师应理解顶岗实习的真实“内涵”,即:培养学生独立的职业实践能力,应了解顶岗实习的具体任务,明确实习教师在实习活动中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习教师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计划。第三,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理解顶岗实习意图,明确学生急待提高的实践能力的内容,并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企业工作任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
(3)顶岗实习的实施。实习学生按照各自编制的实习计划,结合实习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工作者”的身份开展实习工作,并接受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
实习教师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身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有效地技能指导、过程管理、成果验收。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对工程过程、工程成果进行考核。
(4)做好顶岗实习过程、成果资料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第一,顶岗实习过程资料包括: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记录、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等。第二,顶岗实习成果资料包括:实习实物成果、以图片记录的成果、以视频方式记录的成果、实结等。第三,资料记录: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由实习老师(或委托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记录;顶岗的工作记录由单位相关人员出具;顶岗的工作成果资料由本人或单位提供;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顶岗实结等由学生撰写。
3.顶岗实习的监控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顶岗实习的计划、人员等进行全方位、过程化的监控。
(1)配置专门的督导人员。高职院校为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需要在人事上配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人员。督导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实习教师、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保障顶岗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按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过程点的质量考核;督导人员对实习教师、聘请的管理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质量考核。
4.顶岗实习的改进
在顶岗实习完成后,应及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对可行的做法进行总结,并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对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寻找对策,并将对策作为下次编制实习计划时的重要的参考性方法。
顶岗实习工作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 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 万 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3 徐丽香、黎旺星.推行“顶岗实习”保障体系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8(9)
一、上半年人才工作情况
(一)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加强干部职工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半年,共组织干部参加**县文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2人,组织领导干部参加2019青海省互联网+专题培训班1人,组织干部参加**县金融干部专题培训班1人,组织干部参加**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管理人员政府会计培训班1人。
(二)积极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局认真制定企业人才培训计划,组织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省、州、县组织的各类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熟悉工业经济、具有参与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牵引作用。上半年,共组织企业人员参加青海省电商扶贫产品“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培训班2人,组织参加“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9人,组织参加**县电子商务高级人才研修班10人。
(三)优秀人才培养候选人申报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县优秀人才培养候选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同组字〔2019〕36号)的要求,我局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和指导我县工业企业优秀人才申报**州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候选人,推荐了1名县属企业优秀人才申报**州优秀人才候选人,推荐1家企业申报**州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候选团队。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采取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组织联谊活动等形式,与人才交心交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继续组织规上企业主要负责人“走出去”培训,实施企业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面对这些挑战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如何履行好“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组织者”这一角色的定位呢?
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决定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应当先理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组织工作思路(如图1)。
从源头做好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管理讲究因果、逻辑关系。如果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没有到位,那么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自然不会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后续一系列的策略、计划、结果衡量、经验的总结及固化自然就变成了无米之炊、无水之源。
人才管理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时造势的管理哲学。做好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的上游工作,可以化解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的各种挑战。
当下,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在制订企业年度的培训计划时,首先都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最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有以下两种:
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由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们设计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表格内容中包含了培训需求项目或者课程、需求部门、需求岗位、需求人数、需求的时间与费用预算,通知公司各个部门管理者在规定的时间将表格填交,经过审核后,即是完成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菜单式问卷选择法: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们收集公司现有的内外部讲师与课程资源,并且将其归类,然后做成培训菜单分发给各部门管理者,供其团队成员挑选,经审核后,再汇总统计每项课程与讲师的订单需求数量,作为其年度培训计划开展的依据。
这样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仅是针对培训课程进行一个意向性的调研,其得出的培训计划缺乏依据,常常使培训沦为空洞的形式,最后自然也就没法实现公司寄予人力资源部担当“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者”角色的期望。因此,企业培训需求应遵循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人才培养需求的“三层级分析法”
通常,我们可以从组织、团队、个人三个层级去分析企业年度人才培养的需求。简称“三层级分析法”。
第一层级:组织层面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组织层面(即公司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就是识别出公司的核心人才以及核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一个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是指未来三年(短期)、五年(中期)、十年(长期)的经营发展的目标、具体策略与工作计划(如图2)。
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未来经营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以及对应的核心能力,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以及对应的核心能力,构成了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并根据此需求确定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鉴于目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内部信息公开透明化程度的限制,很多企业要么没有制订短、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要么无法拿到公司视为机密的战略规划。那么这种情况下,识别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可以从以下四个要素入手:
人是第一元素。代表个人价值观、团队建设、个人能力,组织层面的核心能力必须明确组织内部成员的价值观,只有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能保持一个团结并持久的融合状态。
渠道与客户是第二元素。产品与服务流通的渠道结构若发生改变,对应的目标客户群体肯定会发生变化,因此,衍生组织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如很多公司在发展初期采用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则会采用直销制,那么配合组织要求的各项能力肯定会发生变化。
产品与服务是第三元素。产品与服务代表机会和空间,研究市场与客户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可以识别出组织的核心能力。如家电行业中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同时,客户更多考虑的是价格,那么成本控制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之一。
模式是第四元素。模式代表着效能和爆发力,企业内部如果建立以客户导向、销售龙头的运营管理机制,则必将提
升经营管理效率。另外,创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带来爆发式的增长,如公司商业模式从传统的连锁门店发展成“线上网络销售+线下门店配送”的模式,企业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必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
企业人才培养必须从组织层面进行需求分析,识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渠道与客户的性质与结构、客户对本行业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趋势,以及内部研、产、供、销价值链的运作模式,并据此来提炼与归纳组织发展对应的核心人才与核心能力,这是一种经营导向、战略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二层级:团队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团队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取决于部门内部运作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需求。一般来说,团队层面的协同效应发挥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价值链上游部门的工作需求;
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
本部门工作输出成果对价值链下游部门的执行程度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协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部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流程管理能力。只有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根据上游部门的工作需求,做好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同时也能够把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的情况传递给下游部门;拥有计划管理能力的管理者,能够将本部门的年度经营计划、月度工作计划等进行分解和传递,从而确保价值链的协同;流程管理能力是为了把对接价值链上下游部门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制度化建设,从而在制度上固化并保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间的协同。
第三层级:个人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个人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取决于部门内部岗位履职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要求,即聚焦人岗匹配的胜任程度。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07−04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逐渐纳入到了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在高职院院级层面上,引导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仅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而且要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完成的保障机制。[1]
一、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1. 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
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领导特别是院长把校企合作作为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贯穿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主要观测点包括:“十二五”发展规划、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认定或确定交流的典型案例,如:对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评价、在院级以上会议交流的经验材料等、有关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及报告、有关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措施的文本。
2. 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规划
一是具有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规划,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内容。具有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有成效。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按年度实施,不断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的规划文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年度工作中校企合作进展的主要亮点,如:经验总结、成果实例、完成合作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对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产生促进作用。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指导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团队或骨干教师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
3. 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有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平台,落实有关管理机构,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组织体制保障,并切实发挥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作用,解决校企合作办学实际问题。主要观测点包括:有校企合作工作组名单、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工作计划、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2]
二、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在企业挂牌,每年能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人数8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实训基地就业。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按规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方面的骨干作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企合作双方签定的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基地企业牌额照片、当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汇总表与实习计划和实施的原始材料、当年毕业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情况汇总表(原始名单)。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定科技水平或技术档次,诚信经营,能切实保护实习生权益。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选择有一定科技水平和职业教育素质、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主动开拓与科技水平高、职业教育素质好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一定科技水平是指生产的产品运用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精致。一定技术档次是指服务类企业资质或星级较高。诚信经营,不把实习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使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名录及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授予的各类先进称号、学生实习工作场所的照片、实习企业实习生工作计划或安排及待遇方面的佐证材料。三是每年定期邀请企业参加职业信息活动,举办技术讲座,营造校园校企合作氛围。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切实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信息是指企业通过学校所的招聘信息。校内就业市场是指学校组织相关企业在校园内开展的企业与学生双向洽谈招聘活动。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有就业信息、在校内举行过就业招聘。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各主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设备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与企业接轨,实训环境体现企业真实情境和教学训练环境的结合和统一。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保证实训场地尽可能地与企业真实场景接轨,避免盲目失误。企业各主干专业实训基地是指校内大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场地和专项实验实训室。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实训基地设计布局方案及参与完成人员名单、实地考察基地。二是接受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推介或入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设备占总设备值的80%以上。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是指企业无偿支持学校用于实训的设备,推介是指企业将设备配置在学校实训场地,设备仍属企业所有。入股是指企业将设备以股份形式投入到学校实训基地用于实训,企业可以优先获取毕业生,为企业培训职工,利用设备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等形式取得股份回报。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设备清单及价值、捐赠或入股建设协议。
3. 实训基地管理及运行
一是具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实训基地条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指涉及技能操作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次是指近三年培训的平均数。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社会培训的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二是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为行业、地方职业技能竞赛或技能鉴定场所。该考核内容是指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时,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如服务企业、会计事务机构等)开展服务业务时,同时保证学生的实习需要(如生产实习、实务操作等)。主要观测点是考察现场实际情况。
三、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
1. 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一是制定符合技能训练要求的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将实习纳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中。建立毕业生实习管理档案和情况反馈及考核制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充分重视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避免“放羊式”的实习,造成管理缺位。实习管理档案是指学生学籍卡对学生实习管理的记录,或学校专门印制的实习管理手册等管理形式,情况反馈和考核制度是指学校和企业制定的学生实习的表现、工作业绩的评价方面的记录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毕业生实习计划、有当年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信息或企业的评价(如学生实习考核、鉴定的情况等)和实习工作总结、毕业生实习报告或实习管理手册(随机抽取)。二是有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实习或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二级学院配合学校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学院要配合企业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要符合技能发展需要,实习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是指有计划地到企业去了解指导实习情况,时间长短因需而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二级学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名单;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的原始材料、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名单及实习专题材料、实习企业实习管理及考评等材料
2. 毕业生实习岗位对口并签订协议书
一是学校、企业和学生签定学生实习协议,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签定学生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和权利以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管理要求。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是指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且需运用所学主要专业知识。如经历多个实习岗位,则大多数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签定的实习协议书,当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二是实习生劳动保护、安全教育措施到位。企业按规定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并要签订安全协议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并与实习企业协调,做好毕业生实习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在落实或指导学生实习安排过程中,加强与实习企业协调,协调企业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精神,执行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的规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实习企业和学生签订的实习协议是否体现劳动保护、安全保障条款;近一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学生实习期间的有关待遇(如工作、生活环境、待遇等)。
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1. 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一是各专业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提出专业建设规划。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工作的适需性、有效性、针对性。主干专业是指学校确定的长期办好的专业(含办学时间较长并将继续办好的专业、新设置的按规划长期办好的专业以及省市示范专业)。主要观测点包括: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文本;专业建设规划。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有企业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参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色。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与总结;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并参与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三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专业文化是指主干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发展过程、专业特色和职业氛围、与企业联系的状况,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环境、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员工素质培养要求等的营造。主要观测点包括:显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环境、氛围等;隐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制度、典型工作等。
2. 企业兼职教师与教师培养
一是二级学院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到企事业单位调研访问。所有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达2个月以上,课题明确,并实行考核。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企业工作经历等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主要是指专业教师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总时间要求两年内达到2月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有关于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制度与实施办法;当年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计划和名单;当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记录或其它考核资料。二是二级学院建有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等兼职教师库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达30%。每年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形成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互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指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担任专业课教学、实习指导、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有聘用手续,在校有效教学工作量大于40学时/年。高技能人才是指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是指企业等工程技术人员、经管管理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兼职教师情况汇总表,其中应包括兼职教师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技能证书等级和兼课情况;兼职教师聘任资料;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的有关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五、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主干专业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或“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办“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应根据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企业冠名班”指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也可以是企业确定的专门为本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培养人才的课程项目。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方案、“企业冠名班”协议。二是有效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实行校企合作,管理规范。该考核内容鼓励二级学院利用企业资源,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有合作协议、在某个班级或专业开展的试点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行校企合作企业和班级名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企业资助的奖学助学基金办法。
2.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主要是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当年聘请的兼职教师人数占40%。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数,并安排来校实行“阶段性”教学。为二级学院专业教师举办技能讲座。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和兼职教师名单;安排到学校实行“脱产教学”的教学任务书;培训专业教师。
六、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服务
1. 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政策
一是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产学研开发作为体现职业教育水平特色、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基地是指校内外基地或合作企业内的技术研发中心、车间等,开发团队是指学校参与开发教师达3人及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开发团队;产学研基地现场实际情况;有具体的产学研项目。二是制定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是指企业在学校利用学校教师技术资源和条件装备资源的优势开展的研发过程。主要观测点包括: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文本;现场实际情况。
2. 技术研发
一是教师在企业帮助下或自主开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教师开发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平台在教学实训中得到应用,开展产业化经营服务。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开展技术研发将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的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发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技术研发的实用性,使技术研发成为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手段。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是指成果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同类产品水平。主要观测点是技术研发项目和成果。二是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成果在生产、服务领域得到应用或获得专利。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是指教师为研发主要人员之一。主要观测点包括:技术研发(或承担)项目和成果、相关的证明材料或专利证书等。
3. 为企业培训服务
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文化科技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按企业需求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实现教学相长。该考核内容指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展的职工培训工作,合作企业指二级学院与其签定合作办学协议的企业或单位。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培训的培训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在紧密合作企业建立培训基地的协议和培训实习材料。
人事工作计划1
为配合公司__年度目标的达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计划性,行政人事部现制订__年度工作计划,并遵照计划开展具体工作,更好的协调各部门的运作及支持公司的决策,协助各部门达成公司__年的工作目标,以下是年度计划中x月的工作计划:
一、人员招聘
(一)思路分析
1、__年是公司成立的第四年,也将是快速发展的一年,人力发展将迅速增加,并逐步到位。
2、利用公司的招聘、薪酬政策和春节后人力流动高峰期的机会,补充基层、中层,尤其是本行业优秀人才,作为人力资源更替、补充和培养储备。
3、实行内部培养和晋升,提拔和任用有上进心、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内部员工。
(二)、目标概述
公司目前属于发展期,__年总体目标首先要考虑满足岗位需求,再考虑人才储备,实现梯队建设。(三)、具体实施方案
1、熟人推荐:包括员工推荐,在公司工作,且技术熟练程度较高,已通过努力实现个人工资目标,推荐适合公司的优秀人才共同发展,公司将给予一次性奖励。
2、网络招聘:继续和前程无忧招聘网站合作。
3、海报招聘:主要面向基层人员招聘。
(四)、实施目标注意事项
1、招聘渠道拓展:竞争对手挖人。
2、调查了解竞争对手企业薪酬福利等情况。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与用人部门沟通,及时准确了解需求:进行招聘宣传:制作招聘海报。
二、绩效考核
(一)思路分析
绩效考核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二是,一种管理习惯的形成,养成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坚持和制度保障。
(二)目标概述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未完成工作指标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品质,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工作成果达成。
(三)具体实施方案
1、继续完善绩效考核配套制度及文件。
2、补充、修正已有岗位和新增岗位考核指标。
3、重点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对考核形式、考核项目、考核结果反馈与改进情况进行跟踪,保证绩效考核工作良性运行。
4、推行过程是一个贯穿全年的持续工作,行政人事部完成此项工作目标的标准就是建立合理、公平、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四)实施目标注意事项
1、绩效考核工作牵涉到各部门、各职位、各职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保证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链接的基础上,要从正面引导员工用积极地心态对待绩效考核,达到通过绩效考核改善工作、校正目标的目的。
2、绩效考核工作是一个沟通的工作,也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纵向、横向沟通,确保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推行。
3、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行政人事部的单独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应以部门负责人为主导,听取各方面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
三、培训发展
(一)思路分析
目前,各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度不够、力度不足,培训管理制度约束力不强。
(二)目标概述
1、员工培训和开发是公司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培养员工忠诚度、凝聚力的方法之一。
2、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员工的工作技能、知识层次和工作效率、工作品质都将进一步加强,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对现有核心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整体素质测评,确定员工整体素质情况,配合岗位素质要求和工作职责,确定其待培训的方面。
2、重点培训内容:管理知识、工作沟通、企业文化、工作技能、制度培训、新员工培训等。
3、向员工讲解内部发展渠道:内部职称发展
行政级别发展(普通职员、主管、经理……)
个人薪酬发展(根据级别制订)
内部横向发展(部门、岗位调整)
4、向员工描绘企业发展远景和员工事业前途,关心员工心理需求,根据员工特性制定适合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是稳定员工的有效方式,当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都会提高。
四、薪酬福利、员工关系
1、薪酬福利
根据公司行业进行薪资方案的评估,制订适合企业的工资标准,福利发放可采取多样化形式。
2、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反映在员工队伍稳定性上,员工关系应该包括企业和员工、上级和下级、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员工关系,不仅是公司良好社会形象打造的一个方面,更是企业寻求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柱。20__年的构想,准备采取座谈、聚会表等形式,引导员工与公司多进行沟通,拉近企业与员工、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人事工作计划2
1、上半年基本能完成公司各部门所需的人员增补计划,满足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人事行政专员工作计划。下半年由于客观因素造成人员紧缺,不能满足各部门人员需求量。
2、近期我司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公司职(员)工人员鼎盛时期达到389人,现在人数是356人。与过去相比,人员流失比例为8.5%。究其原因,分析有二:
1)人心向背;
2)春节返乡。
针对此问题行政部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应从多方面查找原因。并要多和员工进行交流、沟通,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量。
3、关于新进员工入厂的相关培训只是口头培训,未做到文件化。
4、尽量和各部门人员合理协作,对于关于财务方面的房租水电尽力协作。
5、今年也加强了员工的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和现场模拟,同时对于公司的消防和安全设施和设备也进行了不定期的检查。
6、在20xx年同时公司也倡议所有员工参与到“抗震救灾”的活动中,把所有员工的爱心也奉献给同胞。
7、关于现阶段宿舍管理评分制度没有继续执行,导致宿舍管理及清洁卫生不是很理想。
人力资源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
人事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针对员工适应潜力、创新潜力、改善潜力薄弱的现象,大力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突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力量储备培训,为公司建立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带给适宜的人力资源。
二、编制原则
(一)战略性培训与适用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相结合。
(二)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三)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职责明确。
(四)盘活资源,注重实效。
三、培训的主要任务
(一)结合公司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以技能鉴定为手段,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与导师带徒为载体,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1、开办精炼、连铸、轧钢、焊工、仪表工等个专业工种技师(含高级技师、技师、内定技师)培训班,共培训名;开展焊工、仪表工、锅炉、汽机等个工种高级工培训班,共培训名。
2、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公司钳工、天车工等通用工种及部分行业工种青工技能比武培训,培养公司级技术能手名。同时根据国家、省及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工种技能大赛参赛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培养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名。
3、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各单位从实际出发,为经验丰富、掌握绝活的优秀技能人才(特级技师、职责技师等)配备1名理论丰富、文字表达潜力强的员工做助手,构成1名优秀技能人才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忙导师提高理论知识,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培养一批知识型与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4、选送公司球团竖炉、高炉、转炉、连铸、精炼、轧制等方面的操作骨干50名,到相关同类企业现场跟班培训,学习、了解先进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术提升培训。
1、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分层次开办计算机应用提高、计算机三维制图、液压技术、变频技术、PLC、英语等培训班。
2、结合新产品开发,有计划聘请内外专家讲授“”知识,开展技术专题讲座次;结合现场工艺与设备,从设备厂家聘请专家来公司开展高层次的液压技术、变频技术、特殊仪表等专业的现场培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
3、加大送外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拔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等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对口岗位培训,派遣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带给智力保障。
(三)适应公司发展与管理提升的需要,加强公司所需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1、根据省委、省国资委、集团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拔高、中层管理人员人送外培训,进一步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潜力。
2、加大各层级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的力度。对新近提拔或拟提拔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培训;以MBA核心课程为主要资料,结合公司管理实际与要求,举办一期为期1年的中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以基层管理理论与实务为主要资料,举办二期6个月以上的基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继续以《企业班组长培训教程》为主要资料,在班组骨干人员中组织5期、脱产1个月的培训;通用管理潜力与专业管理潜力相结合,举办一期脱产6个月以上的采购、营销系统人员培训。
(四)分层次继续开展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与提高性培训。
1、根据各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采取集培办班方式,继续分层次开展20xx余人的内审员、相关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证集中培训;采取自主办班、班组学习、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法律法规、文件体系的全员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安全与环保意识。
2、为规范设备管理,减少设备事故,外聘专家举办一期以高、中管理人员、设备科长、专业点检员为主要对象的规范化点检定修培训班;采取自主办班,开展以TPM设备管理知识及简单的设备维护、设备管理规程、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等为主要资料的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的培训。
3、配合公司持续改善工作,继续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系统各级用户培训。
(五)做好人员储备培训,根据项目规划提前开始培养大高炉炉长、工长、转炉主炼钢工与摇炉工、精炼连铸班长等关键岗位人员。
四、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公司将透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的宣传报道,促使各级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培训开发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培训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培育开发下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自觉站在公司建设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的战略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公司务必整体营造出“需要学习”的氛围,促使员工真正认识到“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是每位员工的职责和义务”,培训是帮忙员工提高生存潜力和岗位竞争潜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二)完善培训制度,加强考核与激励,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1、适应公司管理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的要求,优化培训管理流程,修改并完善《员工培训开发管理办法》等有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开发的效率。
2、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考核,保证培训效果。将所有培训分为公司集培、单位自培、送外培训,集中管理,严格按经济职责制考核工作要求定期对培训中心、各单位完成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的状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加强对培训员工的考核,将员工培训结果与待遇、使用挂钩。
3、完善培训奖励措施,对培训效果显著的项目实施单位、优秀学员、优秀教师(含兼职教师)进行评优并给予必须奖励,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培训授课及师傅带徒的津贴标准,鼓励员工传授知识与经验。
(三)对内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技术部门优势,提高自主培训开发的潜力;对外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培训资源互补,满足高层次培训需求。
1、进一步发挥培训中心在通用专业(工种)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培训方面的作用,多渠道解决培训基础建设资源,提升培训中心在通用工种技能培训硬件设施水平,满足员工基础技能训练的需要。
2、发挥技术中心、信息自动化中心、检修中心等单位(部门)在现场技术、现场操作方面培训的优势,将其资源纳入公司有关专业(工种)现场技术、技能培训资源管理范围,确保公司所需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打破单位(部门)界限,充分利用现有及闲置资源,促进同工种不同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培训,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4、加强外部培训信息的甄别,选取与优秀的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加强与等兄弟单位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为培训带给合格的师资与有效的蓝本。
1、聘请专家来公司对内部培训师(个性是兼职教师)、考评员、培训管理员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培训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2、组织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开发一批贴合公司装备、工艺技术实际的培训资料,加速完善试题库、案例库,满足培训需要。
3、发挥培训中心专业优势与业务特长,使其为各单位的自主培训带给业务指导。
(五)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按培训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重点抓好培训准备、培训实施、考核评估等“三个环节”,一方面督促培训职责单位根据需求做好课程设计和师资选聘,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严格对学员的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从学员反应、学习成绩、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测定培训满意度。
五、有关说明
(一)公司所有主要培训(含公司集中培训、各单位自主培训、送外培训等)均纳入本计划(具体培训项目见附表),其他临时性培训按计划外培训管理。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往往会设置学历门槛,实行一刀切,这对于用人单位是大大节省了招聘的成本,也提高了效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高学历的人才拥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操作技能差。而具有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低学历人才连参加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正好弥补了学历与技能两者不能兼得的空白。
2.入职后
随着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职业岗位要求以及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成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人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比较了解,希望学到实用的技能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技能的提高来实现岗位跟薪资的提升。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培养成本高,培养不对口的问题。
二、改革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
(一)细化教学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存在照搬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目标的现象,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人才,所以照搬教学目标是不合理的。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电子工程与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背景跟工作性质不同,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更为细则,即在电子工程与信息处理这一层面又划分为处理大气信息、水文信息等等的人才,这对制定教学目标的要求更加细致,所以要根据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二)优化专业设置
不少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从盈利的角度出发,盲目设置热门专业,而不考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设置,需要学校提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器进行实验。而某些师范类学校在缺乏相应教学、科研设施的前提下竟然也开设此专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成人教育专业的设置必须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生提供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室、虚拟实验室等,进行多媒体电教、模拟实训。
(三)调整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不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比如,普通高等教育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块:人文素质模块、基础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能力模块。而成人高等教育则把侧重点放在基础能力模块与岗位能力模块两大模块上。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为例,可根据其岗位职责,来分析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特点整合课程体系。
(四)创新教材开发
成人高等教育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较低,对教程的职业性、应用型要求高。从而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不适用于成人教育,所以只是简单的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的改编,不能满足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可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高级电子信息工程师团队共同参与制定教学大纲、课程项目设计和教材编写等,确保教材质量。
(五)筹建实训基地
普通高等教育在实训的时候主要以校内实验为主,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为辅。传统模式难免造成知识与应用的脱节,因而,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下工夫。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主动联系企业。比如联系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利用其良好的实训环境、技能鉴定与技术开发场所;
(2)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组建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实训室、电子产品工艺制定实训室等构成真实电子产品制作中心;
(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经费,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双方合作安排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
(4)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成为校外实习基地,派遣老师跟踪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提供理论指导。
(六)强化教学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要以强化教学管理为抓手。普通高等教育是全日制教学,而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分为两种:业余和函授。所以,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不能沿用普通高校的传统模式。对于考勤,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考勤。对于考核,不局限于笔试,还可以论文、实验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监督,应该严抓教学质量,督导随机听课,抽查教案;对于教学方法,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展教学的基本步骤为:确定任务确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进行过程控制与结果监测评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反馈信息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健全考评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是根据学习成绩跟平时表现,评价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而成人高等教育只要求课程成绩合格,所以对学生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在实施“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可将理论课程成绩与毕业证书挂钩,成绩优异者可以提前毕业,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延迟毕业,实行弹性学制。并且与用人单位合作,将见习、实习时的表现与学分挂钩,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重监督。
(八)加强师资建设
目前影响“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双师型”教师匮乏。“双师型”教师需要既能完成理论教学、又能完成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选派部分专任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
(2)招募“双师型”教师,补充自己的师资力量;
(3)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符合要求的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总而言之,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作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通过“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建设”来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由学院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一般应有10人左右,兼职教师折算人数不低于团队总人数的1/3,通过此种教师培养形式,快速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优秀员工工作计划报告实用版11、售后服务工作由业务部主管指定专门业务人员——跟踪业务员负责完成。
2、跟踪业务员在顾客车辆送修进场手续办完后,或顾客到公司访谈咨询业务完后,两日内建立相应的顾客档案。
顾客档案内容见本规定第二条第一款。
3、跟踪业务员在建立顾客档案的同时,研究顾客的潜在需求,设计拟定“下一次”服务的针对性通话内容、通信时间。
4、跟踪业务员在顾客接车出厂或业务访谈、咨询后三天至一周内,应主动电话联系顾客,作售后第一次跟踪服务,并就顾客感兴趣的话题与之交流。
电话交谈时、业务员要主动询问曾到我公司保养维修的顾客车辆运用情况,并征求顾客对本公司服务的意见,以示本公司对顾客的真诚关心,与在服务上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对顾客谈话要点要作记录,特别是对顾客的要求,或希望或投诉,一定要记录清楚,并及时予以处理。能当面或当时答复的应尽量答复;不能当面或当时答复的,通话后要尽快加以研究,找出办法;仍不能解决的,要在两日内报告业务主管,请示解决办法。并在得到解决办法的当日告知顾客,一定要给顾客一个满意的答复。
5、在“销售”后第一次跟踪服务的一周后的7天以内,业务跟踪员应对顾客进行第二次跟踪服务的电话联系。
电话内容仍要以顾客感兴趣的话题为准,内容避免重复,要有针对性,仍要体现本公司对顾客的真诚关心。
6、在公司决定开展顾客联谊活动、优惠服务活动、免费服务活动后,业务跟踪员应提前两周把通知先以电话方式告之顾客,然后于两日内视情况需要把通知信函向顾客寄出。
7、每一次跟踪服务电话,包括顾客打入本公司的咨询电话或投诉电话、经办业务员都要做好电话记录,登记入表(附后),并将电话记录存于档案,将电话登记表归档保存。
8、每次发出的跟踪服务信函,包括通知、邀请函、答复函都要登记入表(附后),并归档保存。
(四)指定跟踪业务员不在岗时,由业务主管临时指派本部其他人员暂时工作。
(五)业务主管负责监督检查售后服务工作;并于每月对本部售后服务工作进行一次小结,每年末进行一次总结 ;小结、总结均以本部工作会形式进行,由业务主管提出小结或总结书面报告;并存档保存。
(六)本制度使用以下四张表格:“顾客档案基本资料表”、“跟踪服务电话记录表”、“跟踪服务电话登记表”、“跟踪服务信函登记表”。
优秀员工工作计划报告实用版2一、人员调配管理
本年度重点做好新兴工业园投运期间的人员调配工作。
1、根据公司新的体制设置及人员定编,抽调部分优秀管理人员及生产骨干到工业园工作,使技改项目投运后,能够正常的安全经济运行。
2、根据公司各部门、单位人员岗位定编、缺编情况,随时作好调配工作。
及时、准确下达人事调令和人事指令,力争使人力资源达到合理配置。
二、劳动合同管理
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本年度重点做好x年6月30日194人劳动合同到期员工的续订工作。针对本次续签工作,在今年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运作新的管理办法,对生产工人及其他工作人员拟采用中期(2年)、短期(1年)合同,对部分人员采取不再续签合同的管理办法。
三、人事考核评价
为进一步加强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正确把握每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建立公司正常、合理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奖惩、晋升、调整等提供客观依据。根据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状况,制定人事评价制度,进行人事考核评价。对不合格人员实行在岗试用、待岗培训或转岗,以保证员工队伍的高效率、高素质。
四、奖惩管理
结合公司实际,对在生产、科研、劳动、经营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分别给予奖励。对有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完不成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指挥,或者无理取闹,聚众闹事,打架斗殴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等情况的员工,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人才储备工作
根据公司现状,结合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直接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获得技术过硬、品德优秀的人才队伍。拟在x年招聘应届大学本科生10名左右,专业主要有:热能与动力专业5—7人,电气专业2—3人,化学专业2—3人。
六、员工职称评定、职业资格证年审工作:
随着对人才资源的进一步重视,职称评定等项工作已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与重视。
1、做好x年度公司员工申报职称工作的办理,重点做好申报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的手续办理。
2、做好公司员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年审与办理工作。
按照劳动部门要求,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年审工作,同时根据实际适时做好职业资格证的申报及办理。
七、其他人事管理工作:
1、做好员工季度劳保及劳动用品发放及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员工劳保用品的补充及相关制度修订工作。
2、做好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性、齐全性、保密性;
3、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办理员工的辞职、辞退、除名、开除退厂手续。
严格退职手续的办理,做好退职员工钱、财、物的交接监督,不留后遗症。
优秀员工工作计划报告实用版3时间总是转瞬即逝,新的一年到了,对于新的一年充满着期待,期待自已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下面是我个人20x年公司计划:
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适应工作
前台是公司对外形象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接待公司来访的客人要以礼相迎,接听和转接电话要态度和蔼,处理办公楼的日常事务要认真仔细,对待同事要虚心真诚,点点滴滴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二、学习公司企业文化,提升自我
要全面感受公司的员工关怀和重视人才文化,感染工作氛围,以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地和部门沟通,争取把工作做好,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员工。这也一直是今后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
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减少工作中的空白和失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和内涵,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在新的学习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公司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当好领导的助手
对主管交待的工作努力完成并做好,增强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减轻领导的压力。完成自已份内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帮主管或同事分担一些工作。和同事互帮互助,共同维持和谐的工作环境。
五、熟悉公司新的规章制度和业务开展工作
公司在不断改革,订立了新的`规定,特别在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推行工作中,作为公司一名职员,必须以身作责,在遵守公司规定的同时全力配合。
我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的发展机会是无限的。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若我们不能很快地提升自已的个人能力,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那么我们就这个社会淘汰。20x年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已,让我们一起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吧!
优秀员工工作计划报告实用版4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全员聘用制度体系
1、继续做好全员聘用的相关工作,在开展全员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按照合同管理的要求,组织全校教职工陆续签订聘用合同,报批兑现聘后的国家政策性工资待遇,及时总结全员聘用工作经验,针对首次聘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完善聘用管理方案,使聘用管理办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全面建立全员聘用制度更加有利于学校建设发展,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结合全员聘用制改革,制定岗位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建立与全员聘用相配套的考核制度体系,完善校院两级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察内容,创新考核方式,探索岗位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统一的途径。
进一步扩大各单位各部门在人员考核和管理中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在人员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更加广泛人事人才工作合力。
3、实施绩效工资改革。
根据上级有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有关精神,做好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改革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探索在政策范围内的校内绩效分配机制,制定校内绩效分配办法,改进分配方式,扩大各单位各部门对教职工的分配自主权。
4、制定临时工作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完善编外人员聘用管理制度。
制定并组织实施临时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按照精简高效、合理设岗、总量控制、依法管理、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基本工作思路,制定临时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和编外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对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用人成本和用人风险。
二、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1、实施学科团队领衔人选拔管理工作。
建立与岗位设置管理相配套的校内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把校内高层次人才选拔与学科团队、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校内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和团队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选拔管理模式,建立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相互衔接的用人机制。
2、实施学科领衔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按照青年骨干教师重在培养的基本思路,为了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制定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培养办法,完善培养机制,每年选拔部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做访问学者、专题进修、项目支持、学历提升等方式,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领衔人后备人才。
3、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制定新增人员招聘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新进人员公开招聘的程序、条件和要求等。以师资队伍为主体,认真做好20x年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做好博士、特聘教授、省“候鸟型”人才引进工作,完善特聘教授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提高人才使用效益。
4、完善优秀人才推荐评选工作。
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充分利用校外各用人才培养的平台,积极组织申报类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积极组织推荐评选各类高层次人才,继续做好黄如论基金优秀评选表彰工作,努力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学校人才队伍对外的影响力。
优秀员工工作计划报告实用版5转眼之间又要进入新的一年-20x年了,新年要有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为了我要调整工作心态、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并做好厂房中介的工作。为此,在厂房部的朱、郭两位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逐步认识本部门的基本业务工作,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目前各方面的不足,为了尽快的成长为一名职业经纪人,我订立了以下年度工作计划:
一、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基本业务工作。作为一位新员工,本人通过对此业务的接触,使我对公司的业务有了更好地了解,但距离还差得很远。这对于业务员来讲是一大缺陷,希望公司以后有时间能定期为新员工组织学习和培训,以便于工作起来更加得心顺手。
1、在第一季度,以业务学习为主,由于我们公司正值开张期间,部门的计划制定还未完成,节后还会处于一个市场低潮期,我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充相关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公司得规章制度,与公司人员充分认识合作;
通过到周边镇区工业园实地扫盘,以期找到新的盘源和了解镇区工业厂房情况;通过上网,电话,陌生人拜访多种方式联系客户,加紧联络客户感情,到以期组成一个强大的客户群体。
2、在第二季度的时候,公司已正式走上轨道,工业厂房市场会迎来一个小小的高峰期,在对业务有了一定了解熟悉得情况下,我会努力争取尽快开单,从而正式转正成为我们公司的员工。
并与朱、郭两经理一起培训新加入的员工,让厂房部早日成长起来。
3、第三季度的“十一”“中秋”双节,还有20x奥运会带来的无限商机,市场会给后半年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并且,随着我公司铺设数量的增加,一些规模较大的客户就可以逐步渗入进来了,为年底的厂房市场大战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时我会伙同公司其他员工竭尽全力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做出努力。
4、年底的工作是一年当中的顶峰时期,加之我们一年的厂房推界、客户推广,我相信是我们厂房部最热火朝天的时间。
我们部门会充分的根据实际情况、时间特点去做好客户开发工作,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节我部的工作思路。争取把厂房工作业绩做到化!
二、制订学习计划。做房地产市场中介是需要根据市场不停的变化局面,不断调整经营思路的工作,学习对于业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业务人员与时俱进的步伐和业务方面的生命力。我会适时的根据需要调整我的学习方向来补充新的能量。工业知识、营销知识、部门管理等相关厂房的知识都是我要掌握的内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方面还希望公司给与我们业务人员支持)。
1、完善制度,狠抓落实。20xx上半年完成公司各项制度的修订、整理、汇总工作,并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完善。
2、 把人才管理看作战略支持,抓好《20xx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工作。20xx年第一季度完成《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前期沟通、磋商,达成共识,通知下发各部门。第二三季度着手对后选人进入考核,本年度争取将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化。
3、“以人为本,尊严至上”,加强员工关系管理
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每半年度进行一次劳动合同普查工作,避免漏签、延期现象,同时对问题员工及时解决。
认真落实社会统筹保险工作:将办理养老、医疗统筹保险工作与季度考核工作紧密结合,把这项福利作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一种措施,并进行详细建帐。
每季度组织一次员工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提高员工凝聚力。 认真落实各项福利措施:20xx年福利措施制度化,狠抓落实。
规划好员工的职业生涯:以工程部为例,尝试对转正员工进行分级,拓宽员工晋升渠道。一季度开始准备,二季度实施。
保持与公司每一位员工的沟通交流:通过员工活动、生日活动、转正谈话等正式与非正式沟通,与每位员工保持交流,了解员工所思所想。
二、完成招聘工作,提高招聘质量。
1、招聘与筛选工作:拓宽招聘渠道,广开思路,配合公司业务发展,完成招聘任务。
2、录用与评估工作:在录用方面加强对应聘后选人的资格审查工作,包括证件验审,背景调查等,确保为公司录用合格人才。
3、试用期:与试用期员工每月谈话一次,随时向主管了解新员工的工作情况及适应性。对主管以上级别的试用期员工转正采用评制,即当事人述职,各部门负责人提问,公司领导评审。(根据现有的工作情况和人员不足的的情况下,需要和其它工作相应调整)
三、调整、规范培训工作
1、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修订《新员工培训手册》20xx上半年完成。进一步提高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指导用人部门派专人协助完成新员工的职前培训。如带领新员工参观熟悉部门,把新员介绍给部门同事及主要人员,解释部门工作内容等,指导、协助部门组织联谊活动,培养新老员工之间的亲切感受,加强团结合作,相互协助精神。
2、各部门业务培训工作加强落实:逐渐加大各部门负责人培训责任,每季度初与各部门负责人沟通,明确各部门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指导、协助各部门落实各项培训。每季度对各部门培训工作进行一次评估。
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岗培训:对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指定专人进行“帮带培训”。
4、尝试编写符合公司相关部门工作特点的培训教材,逐渐形成具公司特色的培训体系。
5、鼓励员工自学:倡导人人学习、人人追求进步的良好风气。
三、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评估工作
1、加强部门考核,加大直接主管考核力度。将各部门每月的绩效考核工作交各部门负责人完成,报行政人事部汇总后与当月工资挂钩。
2、考核结果与奖罚挂钩的力度加大,优胜劣汰,奖勤罚懒。
3、建立绩效评估投诉制度
【公司行政部门工作计划范文二】岁末临近,新春将至,不知不觉20xx年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对于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免不了会在年终岁末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20xx年是公司生产经营压力空前,市场竞争激烈的一年,同时也是公司市场大发展,支撑体系优化,企业形象增强的一年,面对新形势,20xx年行政部的工作计划是:在总经理室的行政领导下、在总监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下、强化枢纽作用,前稳服务阵地,超前发挥承上启下,综合协调,参谋助手,多方沟通,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及宣传
企业文化是公司文化,是老板的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它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公司总的战略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内容如下:
1、公司简介。
2、公司训导、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愿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愿景、价值观念、企业道德、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行为准则、企业作风、企业人才。
3、企业文化辅助:开展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演唱比赛、野外拓展训练、书法等活动。
4、开展技术标兵评比,员工技术比武等活动。
二、优化后勤保障
没有后勤的保障,就保证不了生产稳定正常的进行。要保证公司稳定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后勤做后盾。势必首先制定相关制度,优化对食堂,宿舍,水,电,办公用品的监管。优化零星修缮,部分固定资产的的申报监管,优化卫生,环境,车辆等监管(按程序)。
1、加强行政岗位责任制、完善行政岗位制度。
2、加强行政后勤岗位责任制、完善行政后勤岗位制度。
3、加强行政总务岗位责任制、完善行政总务岗位制度。
4、加强保位(保安)岗位责任制、完善保安岗位制度。
5、加强财产管理及零星修缮、完善财产管理及管理制度。
6、加强食堂、宿舍、水、电及办公用品领取等监督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7、加强车辆的停放工作。
8、加强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9、做好与公司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
三、强化安全保卫
评比一个企业的强大,好坏,盈利,亏损,就在于这个企业势必是具备有一个安全感。所以要安全就得强化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保安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四防”工作,落实保安管理制度,培训提升保安队长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人员进出,公务访客,车辆物品出入,消防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灾,防破坏、防职业安全事故等管理。同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贯切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创造一个安宁祥和的工作,生活环境,保证公司财产和公司员工的人身及合法财产的安全。
1、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管理到位、层层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开展消防灭火演练。
四、开展员工思想教育培训工作。
1、公司形象教育培训。
2、员工行为礼仪教育培训。
烟草行业技术中心标准化建设始终是国家局、各工业公司非常关注的话题,在大力推行行业标准化的今天,技术中心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标准化理论和方法用于自身的标准化建设。
一、烟草行业标准化管理现状
1989年,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正式建立和起步。全标委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目前已下设卷烟、农业、烟机、企业、工程、劳动定额定员、信息、烟用材料、物流、卷烟标样和烟叶标样等11个分技术委员会。全标委对各分标委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国家局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科技司标准化处负责与全标委联系。出台了《烟草行业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定,这些年又启动了“标准化贡献奖”,进一步健全了行业标准化管理的机制。
二、安徽中烟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安徽中烟在多点加工模式下,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为重要抓手,在品牌许可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标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推动企业向制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标准化工作机构为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安徽中烟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为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三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归口管理公司管理、工作、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查、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价改进工作。
(二)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指引企业标准化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外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标准现状,安徽中烟每年制订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企业标准化工作努力的方向,为持续开展和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安徽中烟通过管理评审、行业交叉检查、内部审核、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以及信息化的协同建设等方式持续开展标准化工作,在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不断规范企业基础管理,拓宽企业视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三、安徽中烟技术中心标准化建设
2007年初,安徽中烟技术中心组建成立,并于当年尝试参照YC/T177《卷烟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和指南》实施标准化建设,建立了技术中心的标准体系,经过几年的标准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同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成立标准化管理办公室(科技管理室),设立专职人员,制定了科技管理室的职责和工作人员职能。
(2)建立了标准化的管理和工作制度,归口管理公司技术标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定了公司技术标准发展5年规划,为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打牢了基础。
(3)根据技术中心各项业务流程,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涵盖了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对产品质量有关键影响的核心流程。
(4)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近年来主持制订YC/T249-2008《烟草及烟草制品蛋白质的测定连续流动法》、YC/T 346―2010《烟草及烟草制品果胶的测定离子色谱法》、YC/T 355―2010《卷烟工业企业物流作业规范》、YC/T 403―2011《卷烟 主流烟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YC/T 426―2012《烟草混合均匀度的测定》、YQ/T 16―2012《卷烟 主流烟气中氨的测定 连续流动法》6项行业标准,参与制订了3项国际标准、20余项行业标准。
(5)努力做好企业标准的研究工作。通过转化国家、行业标准及自建标准,安徽中烟技术中心目前已制订企业技术标准500余项,为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中烟技术中心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建设,并且始终把制订、标准;实施、管理标准以及持续改进作为工作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弊病得到了解决,提高了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特破,成果转化有了新的成效,服务和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
四、下一步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完善促进标准化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
完善标准化科学决策机制和相关制度,通过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变为技术标准,疏通科技研发向技术标准快速转换渠道,缩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二)加强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依靠的是人才的支持,首先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在标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各类标准化人才,做到各领域标准化人才协调发展。其次要制定有效的标准化人才发展规划,标准化人才建设规划是实施标准化人才建设的蓝图,是根据各领域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各类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最后还要对标准化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创造良好的人才生长环境;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促进人才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建立“标准化人才资源库”,对标准化人才结构实行动态管理;要健全标准化人才培训制度,重视继续教育、在职培训。
(三)着力做好技术标准化工作
一是特色工艺的标准化。应根据广大消费者的稀释习惯研究能够突出中式卷烟风格特点、适应中式卷烟需要的特色工艺技术。二是自主香精香料技术的研究。加强天然香原料开发研究,实现自主开发、制备、合成焦甜香香料。以增香、改善吃味、减少刺激等为目标,自主开发功能香精板块,提升产品舒适度,建立核心香精香料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