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5 13:16: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篇(1)

现在高中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从为改变命运而学转变为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有用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等13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是高考必考的,而且高考中分数比重大,一直被尊称是主科。地理与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都被称为副科。在这些副科中,因为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所以家长和学生普遍重视物理化学。在家长和学生心里文科的历史、政治、地理是不重要的学科,学习时自然花很少时间和精力。而文科中历史、政治在高中课堂中历史悠久,早已被家长和学生广泛认同。在高中课堂中,地理可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家长和学生心中还没有被认可。

在这种形势下,高中课堂中,不论是高一的地理必修课还是高二高三的地理选修、地理复习课。我们地理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我们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心里对地理课重视不够;其次,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理科成绩不佳,不能学理科,只能选文科。文科中觉得地理最难,学不好地理,不愿意学。此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兴趣的、容易的就多花时间学习,有点难度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的就放弃。很感兴趣、喜欢愿意花时间学习地理的学生不多。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作为传授地理知识的地理教师,需要有传教士的热心、演讲者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在高中课堂中向我们的高中生推销有用的而且有趣的地理知识来吸引学生。

在高一地理新课开始时讲述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地理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 讲述诸葛亮运用地理知识的故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地理知识非常丰富,能运用气象气候知识,准确预报天气现象。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是预报三天后有大雾…草船借箭20万支,化险为夷,躲过了周瑜的陷害;另一则故事是正值严冬季节,刮西北风,他却准确预报后天刮东南风…巧借东风火攻江北船只大败曹操”;还有在二战期间,人们还不是十分了解洋流的知识。但是有些国家比如德国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知识或说发现密度流的规律了。那时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盟军的后方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但是监听多日,毫无声响…用这些故事向学生推销“我们的地理知识是非常有用的知识”在战争中谁掌握更多地理知识谁就是赢家。

在地里课堂中精心设计悬念。比如上地球公转意义前,向学生描述“每日太阳东升西落,但每天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的地方相同吗”;在讲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变化规律前,向学生描述“为什么夏季高温,我们只需穿很少的衣服;而冬季温度低,我们要穿上厚厚的衣服呢”;上热力环流一节内容前,向学生描述“为什么家里的空调挂在高处北方地区的暖气片安装在窗户下方呢”;在上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前,可以这样“为什么温度较高的赤道地区全年多雨,树木高大茂密,植物种类繁多;而同样高温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全年干旱,几乎寸草不生呢”……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追根究底的好奇心,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地理原理率先揭谜底的积极性,达到推销地理知识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将难点化解,用有趣的,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要点知识。比如很多高一学生在学习地方时、区时换算觉得很难,特别是有关飞机飞行、船只航行的动态地方时或区时换时,更觉得云里雾里。每当讲解这部分难点知识时,我都会向学生推销我研究的方法(附图一)帮助学生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学习天气系统时,为了方便学生记住气旋、反气旋水平方向上的风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我们向学生介绍左右手法则(附图二)。学生很高兴用这个方法,简单又容易记。每个单元结束后,我们精心编制复习提纲,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要点知识。形式上不只是文字,比如复习地球运动及意义时,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实时材料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编辑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 ,帮助学生掌握难点和重点知识;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时就把各种常见图形收集罗列在一起帮助大家辨读……让学生在地理各单元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体验成功,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地理,继续保持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篇(2)

职高数学“难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老师和学生都有同样的体会。那么怎么办呢?数学是职业高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学生如何才能克服困难,化难为易,积极有效地使学生学好数学,以便将来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呢?我以为可从以下细节入手,定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树立必胜信心

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指南,信心是一个人进行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悦纳自我,相信自己能行。职高生觉得数学难学,并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学生基础还是较好的,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先在上高中前他们就曾听“过来人”说“高中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加上进入高中后他们的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不成熟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碍:数学真难学。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让他们树立“数学好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自信心,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就能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二、激发强烈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初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性质的理解就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对题,对数学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不应只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自己主动地学。兴趣能产生动力,帮助克服困难,使学习步步深入。兴趣的指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还需我们去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中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对学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在一开始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利用形象直观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常见的生活现象诱发思维、活跃情绪:还可通过讲述数学历史故事、科学趣闻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培养良好习惯

坚强的意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说不定恰恰是为了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地提高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后完成好作业、及时复习巩固之外,还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节(章),能自己总结,会写复习提纲,找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们应及时对知识进行回顾,看看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体会;自己要学会每过一段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把知识连成线,编成网,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平时要多回忆老师讲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这些思想的灵魂,在以后的解题中就能举一反三。

四、寻找最佳学法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篇(3)

阻抗,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从历史与社会教学角度来说,就是指学生缺少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动力,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存在抵触心理。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降低学生学习阻抗的策略,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兴趣,最终能够大大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地位和效率。

一、历史与社会课学习阻抗的成因

1.应试教学的弊端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历史与社会这一门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教学都是“上课画画线,考试背条条”的填鸭式教学,本来充满趣味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考试时,大部分试题以陈述性知识考查为主,即使是程序性知识考查,也被命题老师转换成了陈述性知识考查。这样,在广大老师和学生心中留下了一个印象:只要考前突击强化记忆,就一定能够通过考试。因此,平时从来没有进行过较为规范的课堂教学,有时历史与社会课还被挪作他用,变相地成为了语文、数学等课。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学生没有认真学习这门学科的认知,苦于在临考之前死记硬背,身心疲惫,在心理上开始排斥历史与社会学科。

2.教师权威性降低

应试教学削弱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趣味,也削弱了教师的教学地位。

诸多学校领导认为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因此,在教师安排上往往比较随意,通常将一些年老的、毫无专业背景的老师安排担任学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这些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思想陈腐,自我要求降低。甚至有的学校把一些不适应教学语数英等学科的老师安置在历史与社会教师队伍中,把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当做这些教师的“避难所”。有的学校为了弥补英语、语文、数学老师课务工作量的不足,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任务交给这些教师,然而这些老师在平时不好好上历史与社会课,只有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发一个复习提纲让学生背,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乐趣,反而在无形中降低了教师的专业权威。

因受市场经济的拜金主义和权位主义的影响,目前在专职教师队伍中真正诚心从教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教师比较少,有的兼任学校行政领导,有的执著于公务员考试,有的因家教利益的驱动随时准备改换第二专业。大部分历史与社会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的发展,一直在用上师范学院期间所学的知识教学,满足不了形势的需要,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往往水平较低。

3.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本身带来的问题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注重人文性、综合性、生活性。它融合了地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教法学法上提出了探究性、合作性、活动性教学等众多的教育新理念,极大地增加了该学科的技术难度。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的历史与社会师资力量势必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因此,一些教师无所适从,仍在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对新课程教学,本该充满乐趣的学习变得味同嚼蜡。

综上所述,由于诸多原因,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权威性和教学水平的信任度降低,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充满阻抗。

二、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消除学生学习阻抗的对策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教师个人的小环境,只要真心、全心地投入历史与社会教学,我相信就一定能够开辟一片新天地。

1.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因此,新时期,教师要将和谐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

(1)上好第一堂课

开学第一堂课是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师生双方都对对方怀着一定的期待。因此,我们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继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既要备好课,又要备好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进入课堂后充满激情。

其次,非结构化教学。第一堂课主要的目的是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因此,教师要卸下过多的专业伪装,不能过分地追求结构化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说上课时不过分地在意时间,也不过于在意课堂的结构。

最后,要帮助学生做好学期甚至学年的学习规划,制定目标,激励前进。

总之,开学第一堂课,是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关键,我们要足够重视,充分表现自己。

(2)保持童趣

第一堂课不但要充满激情,而且以后的每一堂课教师始终要注意讲授的内容不能脱离教学主题,做到语言幽默风趣,表情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而且是一个不失童真童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要向学生传达上课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

(3)提高“会心”能力

“会心”是一种“同解心”,是教师使学生感到被尊重的手段。具体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或辅导活动时,通过自己的姿势、动作、眼神等非语言手段和语言手段表达对学生学习、生活,甚至内心情感的体会,并客观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使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2.合理权威性的获得

合理权威性的获得是指教师通过一些教学的和非教学的手段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

教师的形象包括外在和内在的。外在的是教师的穿着、动作、语言和平时在校园各类活动中的表现等。这种外在的形象能够使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因此教师要注重并恰当地表现自己。内在的是指教师的学识、阅历、能力及以前的成功教学经历等。这些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并通过课堂教学无形地向学生透露。

要提高教师形象,获得合理的权威性,教师一方面要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教学技能和驾驭课堂教学的水平,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科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评比,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最终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合理的教师权威性是一种教师的形象值,对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具有不可忽视的暗示和影响,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阻抗。

3.家校联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教学中不管我是不是担任班主任,都用“联、诚、扬”三字诀加强家校合作,降低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阻抗。

(1)联

多通过走访、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联系、沟通,争取家长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支持。

(2)诚

在沟通时,诚心诚意,不局限在本学科范围,联同班主任一起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学习问题,进而给家长提出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3)扬

多表扬学生的优点、亮点。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阻抗,只有教师正视这一事实,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学精神,积极探索消除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阻抗的方法,教学的“春天”才会来临。

参考文献:

篇(4)

十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改革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也进入了发展的转型期。为了扭转我国学术型大学比重过高,应用技术型大学比重过小的教育结构失衡局面,针对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无门的现实难题,2013年6月我国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该联盟的成员单位是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围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促进联盟成员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探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分类办学和特色发展。

一、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精品课的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在我国高校大规模展开。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提供的统计信息,截止2011年, 我国本科院校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精品课数量分别为2582门,5648门,6003门和1门学校推荐课程,总计14234门;而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应数量分别为1041门, 2636门, 2166门,总计5843门。[1]

高校开展精品课建设,必修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基于学科的发展特点,针对现有的教学对象,适应社会的广泛需求,实践特色创新之路。精品课建设的内涵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它是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锤炼教艺,实现自我突破,获得较大发展的过程;其次,它是增进教师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创造优质教学效果的过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精品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即要与学术型的高校相区别,专业课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以基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精品课“俄罗斯概况”的迫切性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提供的信息,我国俄语学科国家级精品课为6门,省级精品课6门,校级精品课7门,总计19门。俄罗斯概况课不在其列。然而,俄罗斯概况课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从事俄语的人不言而喻。俄罗斯概况课是我国高校俄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之一,目的是要求学生对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文化、教育、习俗、外交等基本状况和国情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它的知识内容涉及语言对象国的很多领域,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因此,建设俄罗斯概括精品课是俄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俄罗斯概况课教学方法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体系,但是作为一门实用性超强的学科,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跟随信息更新的步伐,陈旧的知识与现实国情出现脱节。过去的语言讲授式、以一本教材为纲的方法在被许多教师运用的过程中,暴露出传统知识和当下内容不符,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矛盾严重,学生知识面狭窄和专业综合技能要求很高等缺点。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组合式的教学方法是构建立体型的教学体系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俄罗斯概况课程体系。

三、构建俄罗斯概况课精品课的路径

1.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构建起以“媒网”结合,完备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为特色的基础教学平台。这里所说的“媒网”结合,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任务式、互动式和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的立体式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旨在构建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加强课件建设,注重直观式教学法的导入和应用,注重任务式教学与活动教学环节的建设。制作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的“俄罗斯概况”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图片、音频、视频、文字资料等以灵活,实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恰当地结合,在师生充分地互动中完成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教师展示的多媒体资料需要更鲜活,更有时代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够获得学生的共鸣。然而,目前教师由于精力、公共资源利用的不够充分等原因,展示的多媒体资料往往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感觉,而不能唤起学习兴趣。这一点,需要任课教师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2)网络化教学。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俄罗斯概况精品课网站,任课教师可以随时修改教案、更新教学内容。网站还应该设置师生交流BBS平台,加强教师、网站、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对俄罗斯概况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适时动态更新。网络化教学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并充分利用学校内网的强大功能,除授课外的其他教学工作都通过网络来实现,例如向学生提供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课件、教学日历、教学扩展资料、复习提纲、参考资料等,设置国情知识讲解、问题与测试、与俄罗斯著名站点连接等多项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2]

2. 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精品课程是以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教材及一流教学管理为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紧密结合的。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或在该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遴选出高水准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是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打造特色课程,培养特色人才。精品课建设也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转变教学理念

发展是硬道理,陈旧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发展的桎梏。精品课建设要求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符合时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精品课的构建过程中树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3]牢记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2)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大批青年教师承担着一线教学任务,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经过教学基本功的严格训练,因此教学和科研能力亟待提升。由于精品课的构建过程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求所有参与精品课建设的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断审慎对待自身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提升科研水平

教师在大量的教学活动中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发现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独特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源于教学活动并为教学活动服务的科研。精品课本身就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教师要不断深入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凝练科研方向,提升研究水平。教师在精品课的建设过程中科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也是高校积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同时,科研成果必须进行推广使用,才能更广泛更有效的促进教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3.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

根据高校俄语专业的传统,“俄罗斯概况”课程考核采取笔试形式。考核内容都是客观知识点的记忆,学生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由于书面考核对于知识覆盖面极广的俄罗斯概括课来说无法考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知识考核面过窄,导致学生看重卷面分数、忽视学习过程,重视背诵知识点、忽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主张期末考试采取上机考试的方式。俄罗斯概况课应该将过程教学管理和期末考评结合起来。任课教师应严格考勤、课上主动参与、课下延伸学习、期末考试四个层面的课程考核新体系,彻底改变一张试卷评定能力的不科学的考评方式。

1)重视过程能力,过程管理成绩占总成绩的40%

过程管理成绩(100分)=出勤(20分)+课堂表现(40分)+课外延伸学习(20分)+完成作业情况(20分)。

出勤:由于俄罗斯概况课课时少,每周2-4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严格记载。

课堂表现:该门课程授课内容丰富,学生的能力可以在改门课程中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积累,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每次上课都要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对于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记载。

课外延伸学习:通过俄罗斯概况精品课网站,给学生布置课外延伸学习的作业,包括当次课的基本知识点,重难点,相关的扩展资料等,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课下学习情况,便于考核。

作业:教师在当次课结束前布置口头作业,下次课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检查,对完成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记载。

2)实行上机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鉴于俄罗斯概况课的特殊性,该门课程采取上机的方式进行考评,这样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用于考核中,这样多样化的题型设置和考核方式可以被视为我国高校俄语专业考试方式的全新突破,大胆尝试。它的考评结果更加客观,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更加全方位。

四、精品课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品课建设不能脱离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随意“跟风”,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2.构建精品课需要妥善处理两对现实矛盾,即受条件的限制,青年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水平难以提升,科研能力的相对滞后制约课程发展的现实。

3.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精品课建设的关键点和落脚点。精品课建成后,还需要不断的后续更新,这就要求教学团队不能间断对精品课的建设。

4.精品课的建设不是个人行为,需要教学团队通力合作。需要建立权责明确,积极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