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课心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新课改的形式之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把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体育教学当中。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原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灵活采用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身心得到放松。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注重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让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于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要上好初中体育课,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想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冷漠、甚至对立,学生对体育教师持有敌对的态度,在体育课堂上必然不会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体育课堂教学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体育教师在平时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分享学生的喜和忧,学生对于教师自然会有一种亲近感,教师对教师会更加信任和尊敬,就会更爱上体育课,在体育课堂上更乐意配合教师的工作,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做到和蔼、亲切,对待学生要宽容。
二、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虽然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够照本宣科,但是也不能够完全脱离教材。因此,教师要以教程为依据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是一门具有娱乐性的课程,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深入挖掘体育教材中所含有的娱乐因素,展示出体育课的魅力所在。通过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娱乐性,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娱乐当中锻炼了身体,掌握了体育技能。例如:在篮球教学中的投篮练习、足球教学中的射门命中率等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在教学当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还要考虑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体育能力有所差别,对于体育运动的技术在接受和掌握上必然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质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都能够达到自己最接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结合初中生自身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初中生发展,并且初中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以此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要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灵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必然会让学生有一种疲劳感,提不起体育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同一堂体育课上,教师也应该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始终带有学习的兴趣,积极投身的运动当中。
关键词:体育课 走进 孩子 课堂情景
一、课堂几景
课前准备,一般在上体育课前学生的热情都很高,跃跃欲试,甚至不少学生已经冲向操场三五成群的玩开了。不亦乐乎。
而伴随着教师的哨声学生开始陆续的走向集合地点,在老师和体育委员的一再催促下才会慢腾腾的开始站队。
接下来迎接教师响亮的问候基本上只是稀疏的回应,宣布内容的开始既是部分学生相互交流的开始。
教师认真讲解示范,学生却无精打采,应付了事,更有个别学生做出怪异的动作令邻近的同学哈哈大笑,学习也不得不间断进行,反复几次直至一节操学习完毕。
只有到学习完毕让学生自由活动时,学生再次散落于场地各处,追着、跑着,做着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忘乎所以。
最后再次应付教师的讲解、小结,一个个又是心不在 焉,和自由活动时再次判若两人。
这就是现在体育课的现状,体育课究竟怎么了?学生不是喜欢体育吗?
二、调查问卷简述
我看到过一份这样的调查。问题一:最喜欢哪一门学科?答案中喜欢体育的占的比例是很高的。问题二 “你喜欢怎么样的体育课?请你给体育老师说几句心里话”答案摘录如下:
1.我喜欢既能锻炼身体健康,还很好玩的体育课。
2.我喜欢充满生机,能以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课(如:篮球、羽毛球、跳绳等)
3.如果有做得差或完成不了的动作,老师请不要强求。
4.我喜欢的体育课是上20分钟,然后玩20分钟。
5.我喜欢具有竞争力的体育课,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同时又团结了同学。
6.我喜欢没有身体对抗性的体育课,更能体现出个人的技术。
7.老师,你上课太严肃了,吓得我连气都不敢出,希望你上课能有一点笑声,好吗?
8.希望在体育课多讲点健康知识。让我们对体育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从以上的答案中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以往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关注学生作为主体性的需求,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经验。而是一味关心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关注的是运动技能掌握得如何,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是否学得愉快,教师对这些关心得很少。
三、理想中的体育课
我们怎样才能上出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呢?根据以上的调查我们试着做一下推论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做以下调整是不是能让学生喜欢呢?
(一)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合理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的搭配合理化、生活化、娱乐化。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体现出主体地位,能够获得成功感,能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
(二)能不能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活动,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呢?
比如现在我们初一年级的规定教学内容为广播操,广播操大家知道是比较枯燥的。学生一般是不愿意学习的。能不能每节课我们每节课就学习一节新操,大约也就用时20-25分钟之间。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合理的安排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让学生能够体育的乐趣。
(三)我们的评价能不能有一味的横向评价向纵向评价过渡或者说给纵向评价更多的评价权。让学生能够体验的进步的感觉。尤其是肢体控制能力稍差的同学。比如广播操的要求统一性和整体性但就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做的不够美但他(她)确实也在不断地进步。
(四)再有就是教师自身。教学语言上能不能幽默一些不再过于刻板,表情不再过于严厉,不要把教师的角色始终定位到教师的位置而是一堂课的组织者、参与者,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再有,交人需交心,同样“教人也需交心”。只有学生和你有了良好的心理相容度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也只有走进了学生心灵,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倡导现代教育 “以人为本” 的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体育教学同样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们上每节体育课的感受。我在每节课后都会和几位学生交流,了解一下他(她)们对本节课的想法。
新课程给我们留下了创新的广阔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并注重努力拓宽体育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体育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通过以上的改变是否能让学生有喜欢体育向喜欢体育课转变呢?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体育课程改革在时代的呼唤下,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改革任务。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上。教师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必须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为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供平台,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通过教与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如何构建新型的体育课堂感到困惑,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 创设教学情景
情景给人的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优美的情景能给人一种振奋激昂的感觉,使人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学习;反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优美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创设的情景应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既可以是模拟,也可以是真实的,但是必须是积极向上、健康的环境和内容。创设的情景应该与课时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相吻合,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学习内容上,而不至于让情景喧宾夺主,影响了学习目标的达成。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热情、感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练习中去,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及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 教学内容的创新
(1)精选教材。
在选择和搭配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精选一些适应学生生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方面的实践性,降低体制方面的实践性,降低体育教材的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信心。
(2)增加游戏。
体育本来就是一个来自游戏、发展游戏的学科。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它以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在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研究中老师可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变为绕过“敌人的岗哨”、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游戏既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又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 教学价值的创新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价值,不仅能传递知识,更能够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传递知识是一中介过程,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既教学的根本价值实施学生会思考、能创新、求发展。创新教学是现在叫得比较响的一种观念,如何使教师较快地适应新教材,由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到全新的教育理念上来呢?必须经历观念的创新和行为的创新这样的过程。
(1)教的艺术转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洗脑”“换脑”的机会和空间,通过各种手段,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的艺术,又一个只知传授斯知识的“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这种转变,给体育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努力的指南。在体育课上,我们培养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运动技能型的人才,而应该是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转变,必然导致我们教学艺术的转变,教书匠所培养的是“书呆子”式的只知死读书、读死书的知识型学生,而教育家培养的则是活学活用教材知识的能力型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一个教育家,不但能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而且能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与学生的精神脉搏一起跳动,更能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开发。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实现自己从“教书匠”教育家的转变。
(2)教的关系转变。
俗话说:爱是人类一切的灵丹妙药,我想说的是爱也是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爱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河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更要欣赏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抓住他们的进步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机会。我记得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的句子:人人有财,人无权菜,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是的,我们应该相信并把这种观点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那么受益最大的将是我们的孩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信息量,可能在某一方面要超过教师,为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放下架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与学生建立一种师生的共同体,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关系。
(3)教的本位转变。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即“教师本位”地教育,就是以教师为本位,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项传授知识。忽视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因而导致体育教育上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对体育课应有的兴趣、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从更高的意义上说,要树立、构建以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题教育观,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充分发挥才能和掌握自己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们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富于判断、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
(4)、教的目的转变。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里谈的是教的目的的转变,正是指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成“为不教而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死教书、教死书。教师要实现这种教的目的的转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让学生学会学习。大家都知道,通过教育获得的指示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要叫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的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学生能得到高分,却难以避免低能;现代教育则着眼于能力,注重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法获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获得。
其次让学生学会求知。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变小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才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也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
最后让学生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人成功的无穷力量。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就要使学生把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的良好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包括善于利用时间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善于和敢于质疑的习惯,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4. 教师责任观的转变
传统的教师责任观,是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而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责任观是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仅仅是为学生传授有关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的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活动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体质考虑,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纬度。
“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我们必须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深入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实现由观念创新到行为创新的转变,把我们的体育教学带入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2003年
关键词 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赞扬
近几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体育课上只是被动的学习,为了体育成绩而学习。这引起了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和思考,体育课到底应该怎样上?为了让体育课能够真正抓住学生的心,使同学们从心里喜欢体育课,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摸索,我总结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改革体育项目和评分标准,教学内容选择要科学、合理
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倾向于学生喜欢的项目,使大家的目标和谐统一。教师教材选择应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尽量采取男女分组练习,男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强,可适当提高要求,并尽量多安排一些男生喜欢的高强度项目,如篮球、足球、器械体操等,女生可适当增加柔韧和技巧项目。任何教材都具有娱乐性,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娱乐性,教材的娱乐性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语言要幽默,风趣,上课富有激情
课堂语言,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主要纽带。教师要学会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瞬间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接受学习。还有利于开启心扉,陶冶情操,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就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始终的保持较高的激情,学生也被教师的情绪感染,跟着老师的方向积极的开动自己的脑筋,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主动,积极的氛围,效果自然就好。
三、师生关系要和谐、融洽,亲切,课堂气氛宽松愉悦
师生相互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投入到体育课中来,还可以从老师的热情和自信中找到克服怕苦怕累的勇气。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动脑、口、眼、耳、手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使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四、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方法要新颖、活泼灵活
(一)教学形式多
要保持学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我们也应多样化。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具体的任务与要求,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因材施教,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都能够完成和达到。这样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如我们在分组教学中,可按体能分组、异质分组、兴趣分组、男女分组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能和自主性。另外,还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精彩比赛、教师适时引导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活
新颖、有趣、活泼灵活的教学方法,常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愉快身心的教育活动。新课标要求我们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每一课创设一个情景,可以是故事情景、语言情景、场地情景、想象情景、描述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感。进而启发学生怀着探究的心理,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观察情景,体会情景,欣赏情景。
五、要用语言激励、赞美学生
在当今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里,许多家长往往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经常买一些营养价值很高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逐渐养成了不愿运动的习惯,导致小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这种情况愈演愈烈,逐渐引起了家长和国家的重视。体育课的科学与否也成为家长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是改善体育课取得成效的关键。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教学,所以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然的。
一、传统小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尽管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行,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完全实行,有些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因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没有改变,仍然认为文化课是重中之重,对体育课并不重视以至于对教学方法的不在乎。老师往往对体育课没有怎么准备,使得教学质量低下。体育课堂内容单一,往往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按部就班地做什么,使学生上课缺乏兴趣,身体自然得不到应该的锻炼。大部分老师仍然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强调定义和理论的掌握,学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以及很少的时间进行实践。小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习能力无法提高,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1.小学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学理念的改变是创新的基础,只有老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努力发展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有一颗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条件,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经常带领学生外出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应该积极地与其他老师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学习他人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积极地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能否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与老师的教学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摒弃旧的教学理念,树立新课改下的创新理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2.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老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小学生正处于心灵成长的重要阶段,老师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有利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培养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学生更愿意听从老师的话。师生之间的关系很亲密,使得小学生更愿意向老师反映一些在成长道路上的疑惑,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正因为有了兴趣才能做好,能够使学生的德智体都得到全面发展,为能成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综合型人才。
老师与学生应该经常在体育课上进行外出实践。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进行一些实践,才能使学生对一些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得这些理论并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只有深刻体会到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在进行实践的同时,老师一定要加入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动手合作。这样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愿意锻炼的习惯。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进行一些活动的时候,可以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间形成竞争关系,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定能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中。与此同时,分成各个小组,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3.因材施教,分组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教师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培养。学生在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方法也不能一致对待。小组教学可以更好地让每个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显露出来,让教师看到学生的缺点与优点,从而可以更好地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质、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有序、并且有目的的锻炼,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与身体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需要优化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建立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进行体育项目上的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合理拓展,建立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体育课上锻炼体质,学到知识。
本文首先阐述了以往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观念的落后及弊端,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必然发生的。之后又说明了创新型教学的优点和怎样创新教学。老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带动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锻炼,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足球
和田径三个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三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拟定了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了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高一新生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认识开始,我们在第一节课就向学生介绍本学年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比赛,把科学体育锻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号召学生在高中的三年中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努力学会一到两项体育活动的专长和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我们联合学生会在开学不久就组织了一系列的体育比赛,通过各班的体育委员和班干部在每班组织田径队,男、女篮球队和足球队。每位学生都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科学地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联合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比赛与教学及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体育课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为:新授课、复习课、比赛,或新授课、比赛。同时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是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根据比赛办法及规则――本班比赛依学生宿舍安排,进行5人制比赛,场地为四分之一足球场,按照五人制足球比赛规则;班级间比赛按照9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2米,宽5米。分上下半场,每半场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体育教师平时利用休息日培养一批裁判员,发给他们一些规则材料进行学习。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学生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紧急情况及时向教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复习练习小组。教师把复习小组的学生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在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还安排其中的两个学生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教师解决和处理。
二 对“放羊”式教学模式特征的思考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的建立,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放羊”式体育课教学模式是现代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新兴产物,它强调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兴趣为基点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其内涵是尊重学生意志,激发学生兴趣,在自主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羊”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然而,新事物的产生总会伴随着质疑和争议,“放羊”式体育课教学模式是强调体育课由学生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这必然引起传统体育教学支持者和大部分守旧体育教师的不认可,即便如此,我们仍要保持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一教学变革。
1.主体关系的平等性
“放羊”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主体是学生,它与“教师中心论”是对立的。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程的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是由教师一人主导。这种教学模式形式死板、内容枯燥,经常把老师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活动。在“放羊”式体育教学模式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被放在首位,教师的地位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习得自主选择、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十分有利于终身体育习惯和意识的养成。
2.教学目标的发散性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应达到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科学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和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基本依据。
目前,传统体育课的教学目标的目的性比较单一,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某项体能或机能水平为中心,这也是导致体育课教学内容枯燥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放羊”式体育课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教学目标是发散的,在关注学生技能、体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民主性和主动性成分,充实了体育课的人文内涵,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反馈。例如,根据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选择类型,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课程目标和练习方法,同时加大集体运动项目的比例,为体育课增添趣味性和团体魅力。
3.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学内容设计得是否合理,决定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充实、新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爱,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内容开放的现代“放羊式”体育课给了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选择权,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同时继而能激发后续的独立探究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对学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学生的“存在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很大的满足,使其在练习中互相理解、支持,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
4.教学组织和学习方式的实效性
“放羊”式教学模式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手脚,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有利条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对于课程的爱好兴趣点各不相同,新式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有效地将学生予以分类,将相同或相近兴趣的学生归为一体,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让彼此相互借鉴优点,弥补自我不足,不断完善各自的学习方法,最终更能科学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是学生在“放羊式”新型教学方法中体验协作学习的最大好处。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取消和改革传统教学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的限制是“放羊”式体育改革的重点。
5.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现行的教育原则除了在课程内容、组织、效果上提出了诸多要求外,对于教学评价环节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评价形式上让学生成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与体能,更要重视学生情感、学习态度与合作精神的评价,既要有规定内容,更要有学生自选项目。而“放羊”式教学模式正是以此要求为基点,在评价上崇尚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作为评价内容。摒弃具体分数的观念,将学生在体育课或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依据,提
倡考核中采用“模糊量化法”,即设优、良、合格、不合格等级,定性不定量,并结合书面评语鼓励。这样既满足了教学原则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还能以此检验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教学态度。
The primary school athletics lesson go to school development of li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Xu Zhe-xi
【Abstract】Innovation education of purpose be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frontier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athletics academics be a school education medium very importance of 1, but the special of the athletics academics again for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of development provided the biggest possibility.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primary school athletics, teacher should full make use of it predominance function, realization the student's corpus posi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thorough classroom,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Athletics;Student;Innovation
在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中,教学是主旋律,是永远的主题。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又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深入创新教育的条件和根本保证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创新教育深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自编准备活动、自制练习器材、自创游戏活动、自选动作放松、自查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大胆尝试,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体验着成功,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体验着体育带来的无限乐趣。
1. 自编准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体育课是否能成功,开始时的准备活动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整堂课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准备活动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学生往往觉得是“老一套”,没有新鲜感,从而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逐渐淡漠,因此抹杀了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火花。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先提出活动的内容、时间和要求(如游戏时的名称,活动时的安全,全体学生参与的好处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自行分组,并由小组成员自定规则进行活动。其实,学生是很聪明的,他们自编的徒手操融合了广播操的动作、电视中韵律操的动作,甚至一些舞蹈动作都表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而大大提高,有了高涨的情绪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要注意的是:学生自己编动作活动,教师不是撒手不管,而应事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具体的活动要求,并告诉徒手操编排的一些注意事项,如关节活动要从上到下等等,使一堂课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后,教师还要及时点评他们编排的动作是否规范,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自制练习器械,提高实践能力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一特性在教学中的基本部分尤为明显。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制辅助学具,既自制的小型体育器械,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练习形式而提高体育课练习的密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投掷动作来自行制作一些辅助学具。学生在讨论、思考和摸索后,制作出了“响炮”、“纸球”、“纸飞机”、“沙包”、“纸飞镖”等,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课堂气氛因此而格外热烈。再引导学生进行出手角度练习、快速挥臂练习,学生便用“响炮”练习快速挥臂,用纸飞机练习出手角度,“飞镖”练习掷准,“纸球”练习投远,方便又安全,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投掷的要领和技巧,玩得开心学得轻松。学生自制学具,不仅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节约了器材,而且这些学生自制的学具没有危险性,便于学生便于课后练习,真正把课内外结合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充分地让学生有一个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机会,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环节一定要把握住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和活动量,引导学生制作学具时,要提醒学生使用环保材料,也可利用废旧物进行制作,可以根据玩具、体育器械等的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
3. 自创游戏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且游戏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内容。在游戏中教师巧妙的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动脑、实践、讨论、合作与实践中自己找出最好的游戏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进行换物赛跑游戏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把两样物品位置交换,二是速度要快,然后就让学生进行游戏。开始游戏时,学生很自然地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有一些学生比赛中方法不对,跑了不少冤枉路。第一次的游戏过后,学生之间很自然的开始互相传授经验;第二次的游戏学生很快都找到了窍门,这样换物赛跑游戏初步完成了。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再给学生加上一个物件,让学生去思考多了一个物品该怎样交换速度最快,通过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和尝试,新形式的换物赛跑游戏产生了,学生们在自己发明的游戏中,情绪高涨,充分品尝到创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联想,从生活中日常玩耍的形式上找共同点,也可以从电视中的运动或游戏上发现方法。学生进行讨论和尝试时,教师也应该在一旁进行动作规范性的指导,不能让学生有安全上的危险和动作上的不规范。
4. 自选放松动作,巩固教学内容
整理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消除体育课上的疲劳。这一环节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学习的主人。在每一节课要结束时,教师可以设置两三分钟的“跟我做”环节,选出“小教练”带领大家做自己编排的整理放松动作,并且可以多选几位,分组或集体活动均可,活动的形式、内容多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现。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在课前或上一节课时做好部署,告诉学生要做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上课时主要是身体的哪些部位最疲劳,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设计放松活动时的动作编排。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99-02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较薄弱,不太喜欢在体育课上奋勇争先,尤其难以面对挫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加强双边活动。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使在校的学生不视学习为负担,而感到非常愉快……”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而没有兴趣时,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例如在二年级的前滚翻有些学生始终掌握不了方法,慢慢地起初愉快心情和学的兴趣也没了。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胯下看天空,他们当时觉得很好玩,学生们又恢复了一点学习的兴趣。看完了天空再练习,他们就基本能完成了。只要教师不断地从实践中创新,就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例如教师多关心学生,少一点批评,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上课。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不是体育教学中最需要的吗?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受到学生的好感与认可,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因此,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关键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能把一些学生觉得无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热烈宽松。例如学生特别不喜欢800米跑,我就利用电视中《挑战极限》这个节目的方法来比赛,看最后谁能获得胜利,也就能战胜自己的极限。学生为了战胜自己也就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二、创设学习情境
1.亲近生活。任何东西都是起源于生活,体育也不例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情感与教学的融合。把学习内容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更加贴近学生,学生爱学、乐学,也易于接受。例如在投掷练习中我用了运动会的形式练习,把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事件融入到体育中,在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昂,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快乐,学生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2.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增加体育教学的情绪色彩,提高教学感染力和教学效果。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儿童喜爱的教学情境。如龟兔赛跑、小兔搬家、快乐的小青蛙等等情境教学,学生在课上就能以轻松、愉快的情绪来参与活动。
3.情感交流。学生是好奇宝宝,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会提出来,在一节课上他们会提很多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遇到学生提问,往往会制止他们的提问,学生就无法和教师在言语上进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效果。而我注重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学生间的评比、课后的小结等,来说说同学们学得怎样或是自己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等,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交流上就进了一步。
三、提升心理品质
1.提高坚持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就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锻炼,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课中学生最怕的就是长跑,有些学生就是跑不完全程,那时我们老师最常说的就是“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对那些“虎头蛇尾”的学生可以讲一些坚持到最后终于取得成功的伟人故事来进行教育,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坚持练下去。
2.增强自信心。由于少年儿童比较弱小和容易产生恐惧,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运动水平发挥自己的潜能,给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体育课上有些学生就是认为自己不行,这时教师就要降低难度或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给予肯定和及时进行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一次跳高练习中,有几位学生不敢跳,在旁边一直说“我跳不过去”“我跳不过去”,我就对他们说:“相信自己这高度绝对跳得过的。同学们肯定也相信你们是跳得过去的。”同学们也在一旁鼓励。他们就鼓足了勇气,勇敢地跳过了这高度,同学们都为他们鼓掌,当时他们笑了,自信心也回来了。
3.加深协作性。在体育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行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只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就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传得准、传得快,既要动作到位,传球的速度又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学校轰轰烈烈推进高效课堂的开展,为配合学校搞好体育课程改革,我们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同时,积极地整合教材。我们深知体育课肩负着发展学生体能、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教学,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体育课的效果远远不能达到其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在体育课上显示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呢?笔者结合学校实际谈几点理解。
1 课堂模式
1.1 依据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对新课标理念、目标的研究和教材的整合,我们在开 2 节小课的基础上,把 1 节开成选项课,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课堂模式,我们研究制订出了符合初中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与技能,又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2 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 3 节体育课,其中 2 节小课,1 节选项。
1.3 具体安排
每周 3 节体育课,其中 2 节是按照进度进行,各年级安排合理的小课授课内容,如本学期初一安排篮球、武术、排球、田径、搏击操,初二安排排球、健美操、篮球、田径、武术,初三安排田径、篮球等。这些内容的安排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和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如果单纯的小课教学,有的同学会压抑,所以我们把其中的一节拿出来上选项课,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报自己相对喜欢的项目,以使其在小课中学到的知识,能在选项中实践、巩固。
1.4 小课教学模式
各自老师上各自的班,按照进度,根据老师自己的实际情况,上符合自己特色的体育课。小课的评价:一个阶段上完一个内容之后,老师及时跟上考核评价,再和平时的考勤及表现情况结合起来,即是一个内容的成绩。
1.5 选项教学的模式
选项教学就是以学生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报给年级体育老师;体育老师再按名单打破班级的界线来重新组班来上课。通过选项的教学,让学生把在小课上学的知识,在选项中实践,缓解小课中个别同学的压抑情绪,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调节学生学习,愉悦身心,强健学生体魄。根据师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板羽球、健美操、搏击操、跳绳等模块。选项评价:按照选项班,由专项老师进行考核。一个学期上完一个模块之后,专项老师及时跟上考核评价,再与平时的考勤及表现情况结合起来,即是一个模块的考核。
2 创新教学方法
2.1 在课的基本部分中,教师要延续准备活动时调动起来的激情,时刻观察学生的动态,课中做好培训,和小组长一起把课堂组织得既活跃又严谨。
2.2 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身体特点,对学生的活动做好安排,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3 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闪光点的机会,这就需举行合理的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己不同的闪光点。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同学,但在某个特定的比赛项目中他是佼佼者,这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相信其兴趣肯定会与日俱增。
3 加强思想引领
教师应该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本身深刻意识到为社会做贡献没有强健有力的身体作保证,就失去了其更多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机会。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地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逐渐产生一种想拥有健康体魄的愿望。在此前提下,教师教得卖劲,学生学得起劲,学生们掌握运动技能、技巧的欲望愈强,那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4 用“爱”搭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以爱心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体育教师爱学生,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而且要有一种表扬、鼓励、引导、关怀、教育和帮助的平和心态对待学生。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就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无法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无法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也就不可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5 合理运用适合初中学生的游戏
游戏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走、跑、跳、投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的教学时,就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在游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兴趣、启发心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为此,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既当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做游戏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跳、一起玩、一起乐,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感情交融,赢得游戏教学的成功。这样在游戏中学生既学到了技能、技巧,锻炼了身体,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培养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6 在课中合理运用音乐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 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 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 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园 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 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作者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制约运动负荷 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然后再综合各因素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二、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 ,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 后者小。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幼儿的活动时间。它包括幼儿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其中,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 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果一节课,幼儿总 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3.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也不同。如幼儿做直体滚动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 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却不大。障碍跑时,不仅全身运动负荷很大,而且认识和意志负荷也较大 。连续立定跳远,运动负荷较大而心理负荷却较小。在平衡木上走、跑、过障碍、滚球、拍球时,幼儿的心理 负荷都很大。幼儿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一般两种负荷均较大。
4.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幼儿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后者指练习 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幼儿需负出的心理负荷则越大。
5.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组织体育课内容的难易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 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运动和心理负荷。如过多的排队调 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幼儿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幼儿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 任务的较好完成。
6.幼儿的个别差异。指幼儿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往往相同的练 习对不同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以同样的速度速跑完20米,有的幼儿心率达180次/ 分,有的幼儿仅168 次/分;同做一个游戏,有的幼儿兴致勃勃,有的却感到索然无味。
此外,教师的教态、教具、环境、气候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三、合理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策略
综合以上各影响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 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 、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 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某大班教师为了发展幼儿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 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至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幼儿分别站在圆圈的边 线上,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幼儿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 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事先准备好的绒毛小动物玩具,数量每一轮都比游戏的幼儿少2至4个。),没 找到“朋友”的幼儿立即退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幼儿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 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幼儿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 而定。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转贴于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幼儿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 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 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一般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 是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幼儿出现两种负 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运动量由大变小。前 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 定跳远。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 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 后半部分就可安 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熊和石头人”。
心理负荷的曲线较复杂,往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任何规律可循。一般来说, 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认识负荷不应太大,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动脑筋。幼儿的意志 负荷也不应太大,应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 朗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选的内容难易适当,富有兴趣性和直 观性。同时还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幼儿十分喜欢游戏,孩子在游戏中的认识 负荷、情绪负荷、意志负荷都较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体育游戏和道具 ,再结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示范,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基本部分 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幼儿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以增大幼儿的认识负荷,而后半部分则宜安排 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而情绪负荷,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不应过大,以避免因幼儿情绪过度兴奋 而影响新教材的学习掌握,在后半部分可安排适当的内容以让幼儿的情绪负荷达到。对意志负荷,学习新 教材和较难教材时应先大后小,学习较易教材或复习旧教材时则可是先小后大。总之,对心理负荷的调节,教 师应处理好幼儿认识负荷的紧张与松驰,情绪活动的兴奋、欢快和平静,意志努力程度的变化,方能取得较好 效果。
3.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领导幼儿的体育课时应精讲 让幼儿多练,应使幼儿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幼儿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 %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幼儿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 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幼儿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幼儿的 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 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 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幼儿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
在各个年龄班,尤其是小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 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中大班幼儿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 ,在中大班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幼儿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 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 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幼儿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 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幼儿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幼儿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 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幼儿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 交代任务、评价、幼儿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幼儿的休息时间。
4.充分利用场地、器械。事实上,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幼儿园还达不到 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 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幼儿的练习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