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肉牛养殖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宋重境.奶牛犊牛的饲养管理[J].大理州服务三农畜牧兽医,2012:1-1
[2]李妍,戚建允.犊牛早起断奶的饲养管理[J].科学养牛,2011:1-3
[3]张建林.初生犊牛护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
[4]陈传强.犊牛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1,5:1-1
[5]于广成,周晓秋,王洪宝,等.中国荷斯坦奶犊牛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1,5:1-4
[6]王云洲.犊牛培育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1-125
[7]邱怀.全国高等农业学院校教材,牛生产学[M].1995,(5):181—190
[8]覃国森,丁洪涛.养牛与牛病防治[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4—130
[9]李国江.动物普通病[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0):215—221
[10]解春亭.畜牧概论[M].科学出版社,1983,(12):186—190
参考文献
[1]桑润滋.从冀、鲁、豫肉牛业发展,看我国肉牛业发展潜力──国家“九五”重中之重课题:“肉牛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初见成效[J].黄牛杂志,2000,(5):17-20.
[2]夏广奎,王作武,李斌.如何提高北方地区肉用母牛的受胎率[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7,(6):21-27.
[3]禚度鹏.母牛的鉴定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0,(6):33-35.
[4]程贵忠,秦宏伟,程之渊,唐朝忠,程培涛,唐中伟.提高肉牛繁殖率技术的研究报告[J].畜禽业,2002,(7):44-46.
[5]孙宏新,崔丽.提高受胎率是提高黄牛繁殖率的关键[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4,(7):18-21.[6]原平贵,王欣,王海玲,王小国.把握最佳配种时机,提高肉牛情期受胎率[J].中国牛业科学,2009,(4):33-36.
参考文献
[1]季华员,李省辉.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7.第21期
[2]杨公社.猪生产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97
[3]蔡尚文.猪场高效益管理技术.[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8~119
[4]刘振生.农村高效养猪新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2007.131~132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92-03
生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各种生物有机体{1}。生物质能是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经过加工可以转化成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常规燃料,是一种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型的能源。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薪柴林木三个方面。对这些资源的蕴藏量进行有效估算和评价对促进黑龙江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蕴藏总量估算与评价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2012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7%,其他农作物产量也居于全国前列,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来源于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以大豆为主)、薯类、油料作物(包括葵花籽、白瓜籽等)、麻类(以亚麻为主)和甜菜。
1.农作物秸秆资源蕴藏总量的估算方法及参数选取。秸秆用途广泛,除了沼气和秸秆气化,还可以通过专用设备,经过特殊处理加工工艺之后固化成型,成为可直接燃烧的固体生物质燃料{2}。在中国,由于秸秆产量并未列入国家统计调查范围,所以其产量需根据公式,依据农作物产量计算得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R为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蕴藏总量,QCi为第i类农作物产量,ri为第i类农作物的谷草比系数(RPR),n为农作物种类数。
估算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关键,主要是根据已确定的农作物谷草比系数(RPR)计算秸秆资源蕴藏总量。谷草比系数(RPR)是通过观测和实验取得的经验常数。由于地域差异,不同品种农作物的谷草比系数(RPR)也会略有不同{4}。本论文根据现有谷草比系数(RPR)的选取方法,并考虑黑龙江省农作物资源的地域分布,确定谷草比系数(RPR)如表1所示。
2.农作物秸秆资源蕴藏总量评价结果分析。2012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区)主要农作物产量如表2所示,在表2的基础上利用上述公式Ⅰ,计算出2012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区)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蕴藏总量如表3所示。
根据表3,首先,从总量分布来看,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绥化、哈尔滨、农垦总局和齐齐哈尔,四个地区或单位总量占全省的67%以上。其次,从秸秆类型来看,玉米秆、稻秆、豆秆等农作物秸秆是黑龙江省秸秆资源的主要类型,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96%以上。
另外,各地区农作物秸秆类型和品种组成也不同,其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农垦总局、哈尔滨、佳木斯、绥化稻秆资源丰富,占黑龙江省的80.6%;绥化、哈尔滨、齐齐哈尔、农垦总局玉米秆资源丰富,占全省的68.5%;黑河、齐齐哈尔、农垦总局、哈尔滨豆类秆资源丰富,占全省的65.8%。
二、黑龙江省畜禽粪便资源蕴藏总量估算与评价
近些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良好,牲畜数量不断增加。畜禽主要有黄牛及肉牛、奶牛、马、驴、骡、猪、羊、家禽。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全年黑龙江省肉猪出栏头数为1765.2万头,猪年底头数为1381.6万头,分别占全国肉猪出栏头数和猪年底头数的2.5%、2.9%;羊的养殖数量为898.3万只,占全国羊养殖数量的3.2%;牛的养殖数量为519.8万头,占全国牛养殖数量的5.0%,畜禽粪便资源十分可观。
1.畜禽粪便资源蕴藏总量的估算方法和参数选取。畜禽粪便也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畜禽粪便不仅可以用来生产沼气等,经烘干工艺处理过的畜禽粪便还可以直接燃烧转化为热能。畜禽粪便资源蕴藏量,即畜禽粪便排泄量,主要与畜禽品种、生长期长短等因素相关。根据不同畜禽的饲养周期和每日粪便排泄量可以估算出畜禽每个饲养周期内的粪便排泄总量,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D为畜禽粪便资源的蕴藏总量,Qdi为第i类畜禽的数目,di为第i类畜禽每日粪便的排泄量,mi为第i类畜禽的饲养周期,Mi为第i类畜禽在每个饲养周期内粪便单位排泄总量,n为畜禽种类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2013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收集到的“畜牧业生产情况”数据中猪包括出栏和存栏两部分,存栏数饲养周期一般按全年365天计算。出栏数饲养周期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如下:一般情况下,猪的饲养周期为300天;家禽的饲养周期大约为55天;对于饲养期较长且当年出栏较少的驴、骡、马、羊、牛等的饲养周期按全年365天计算。本文选取不同类型畜禽在每个饲养周期内的单位排泄总量Mi,如表4所示。
2.畜禽粪便资源蕴藏总量评价结果分析。2012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区)主要畜禽年末存栏情况如表5所示,在表5的基础上利用公示Ⅱ,计算出2012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区)畜禽粪便资源的蕴藏总量如表6所示。
据表6,首先,从总量分布来看,畜禽粪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绥化、哈尔滨、齐齐哈尔、农垦总局,四个地区或单位总量占全省的65%以上。其次,从畜禽粪便主要类型来看,大牲畜包括黄牛、肉牛、奶牛以及猪等主要畜禽粪便,是黑龙江省畜禽粪便资源主要类型,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94%以上。
另外,同农作物秸秆一样,畜禽粪便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绥化、哈尔滨、齐齐哈尔大畜禽粪便资源丰富,占全省的60.0%;绥化、哈尔滨、农垦总局猪类粪便资源丰富,占全省的50.1%;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家禽粪便资源丰富,占全省的62.0%。
三、黑龙江省薪柴林木资源蕴藏总量估算与评价
据2013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显示,黑龙江省2012年林地面积2184.2万公顷,森林面积1927.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4%,全国森林覆盖率排名第9,其中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6.5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达15.2亿立方米,是国家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加工基地,薪柴和林木资源十分丰富。
1.薪柴林木资源蕴藏总量的估算方法和参数选取。薪柴林木资源主要是指可以能源利用的或直接燃烧的林木及其他木质类资源,主要包括薪炭林、林木采伐剩余物、林木抚育间伐量等。估算薪柴林木资源蕴藏量有多种方式,本文选取的是利用可取薪柴系数、不同林种面积等指标计算薪柴林木资源蕴藏总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R表示薪柴林木资源的蕴藏总量,Qfi为第i种薪柴林木资源蕴藏量,ri为相应的折算系数,n为薪柴林木种类数。ri的取值和相关参数主要是根据样地试验数据和林区木材采伐数据得来{5},详见表7。
值得说明的是――相关参数中的采伐剩余物包括树叶、树皮、树枝等,约占林木生物量的40%;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相关技术规定,幼龄林在其生长期中需抚育间伐2~4次,本文按2次计算。
2.薪柴林木资源蕴藏总量评价结果分析。2012年黑龙江省林业生产情况如表8所示,在表8的基础上利用上述公式Ⅲ,计算出2012年黑龙江省薪柴林木资源蕴藏总量如表9所示。
根据上述方法和数据计算可得,2012年黑龙江省薪柴林木资源的蕴藏总量为1654.1万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木材加工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薪柴林木资源的蕴藏量逐年降低,2011年黑龙江省薪柴林木资源的蕴藏量为1886.9万吨。
[基金项目: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生物质能源评价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L12CC01);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研究”(11C047);3.本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注释:
{1}姚向君,田宜水.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李英禹,苏晋. 政府规制视角下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12(4):124-127
{3}刘刚,沈镭.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自然资源学报,2007(1)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63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畜禽生产的快速增长,畜禽粪便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1]。畜禽粪便已成为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相并列的三大污染源之一。畜禽粪便主要处理途径是作有机肥施用,农田长久过量的施用畜禽粪便会导致土壤中污染物累积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2]。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畜禽粪便污染已居农业环境污染源之首。虽然我国对畜禽污染防治管理逐渐加强,但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管理力量依然薄弱且不完善。为此,全面深入研究江津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通过对主要畜禽种类粪便污染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近两年政府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预测江津区2020年畜禽养殖发展趋势,为江津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信息采集区域
江津区是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和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东经105°49′~06°38′,北纬28°28′~29°28′之间,东西宽80 km,南北长100 km。幅员面积3219 km2,辖28个镇街,总人口150万人。境内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江津辖区内长江干流127 km,约占全市1/5,跨区域次级河流众多且均处于下游。
2.2 信息采集方法
以江津区境内存栏生猪当量100头的畜禽养殖场为对象,统计猪、肉牛、羊、鸡等主要养殖种类污染源的存栏量、现有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状况(原始数据从略)。根据《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预测2020年江津区畜禽养殖发展趋势及排污情况。
2.3 信息采集参数
重庆地区畜禽养殖参数见表1[3~5]。
3 结果与讨论
3.1 江津区主要畜禽养殖种类现有养殖量及发展趋势
2015年江津区主要畜禽养殖总存栏量为40.2万头猪当量。江津辖区内水域面积大,水环境保护与监管的压力较大。因此,政府逐步建立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引导畜牧业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发展,2015年完成了29家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工作,开展了3.4万头存栏生猪当量污染治理。根据《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江津城市发展新区定位,可以预测出2020年的主要畜禽养殖总存栏量为15.2万头猪当量,比2015年明显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除羊的养殖量略有上涨,其它畜禽养殖种类比2015年显著下降。
3.2 江津区主要畜禽种类粪便和尿污产生量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畜禽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与畜禽养殖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如猪的养殖量大,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也大。2020年,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减小,畜禽粪便和尿污产生量明显下降。随着猪和牛的养殖量显著下降,2020年粪便排放量将减少一半,尿污产生量将减少2/3。不同畜禽种类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不同,畜禽养殖结构的调整对排污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2]。
3.3 江津区主要畜禽种类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图1、图4和图5可以看出, 2020年,随着畜禽养殖量的减小,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比2015年显著下降。统计发现,其它种类畜禽粪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与畜禽养殖量一致,蛋鸡的养殖量小于羊的养殖量,其粪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反而高于羊。畜禽养殖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到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各类畜禽养殖数量的差异会引起区域禽粪便产生总量以及粪便养分总量的不同[6]。
4 存在的问题
4.1 投入不足
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环污问题越来越突出。畜禽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受市场需求影响大,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投入不足粪污处理基础设施不配套。
4.2 布局规划不合理
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布局规划不合理,种养殖业脱节,造成生态链断裂,人为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使局部地区养殖污染加重。
5 对策及建议
5.1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治污投入
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而进行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政府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降低畜禽养殖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加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畜禽粪污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对有条件的养殖区域要配套建立有机肥生产线,消除畜禽养殖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
5.2 严格畜禽养殖区域管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
优化畜禽养殖“三区”划分,严格畜禽养殖区域管理。禁养区内禽养殖场严格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搬迁,限养区、适养区内畜禽养殖场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根据各个养殖场周围的土地消纳能力,引导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内部结构,大幅提高生态土鸡、兔、羊等粪便产生量较小畜禽养殖的比重。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结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调整、优化江津区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布局,开展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综合防治,推行生态化养殖,促进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3 加强宣传和引导,实现科学布局
要广泛开展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畜禽养殖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紧迫感和责任心。畜禽规模养殖不能在政府依法划定的畜禽禁止养殖区域发展,畜禽粪便主要由相应的土地消纳,新发展的畜禽规模养殖应尽可能与养殖业结合。
5.4 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管理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环境质量,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及时依法查处各种畜禽养殖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加大对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综合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
参考文献:
[1]仇焕广,廖绍攀,井月,等.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2013,34(7):2766~2773.
[2]张绪美,董元华,王 辉,等.中国畜禽养殖结构及其粪便N污染负荷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07(6):1311~1318.
[3]肖艳平,雷 毅,陈清莉,等.江津区畜禽养殖区域分布与粪污产生量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33(3):23~27
近几年,在省市的重视支持下,我们淘汰了全市的所有劣种公猪,绝大部份劣种母猪也被淘汰,全市生猪品质跃上一个新台阶。据调查,×××年的出栏生猪中二元杂交猪和三元杂交猪分别达××%和××0%,瘦肉型猪比重超过70%,生猪品改效应明显体现。去年,我们着重加强了牛、羊的品改工作,全市建设了××多个基层品改站,先后培训技术人员×××多人,牛羊冷配达××万头次以上,大大提高了牛羊的品质。此外,我们依照《种畜禽管理条例》规范全市种畜禽场的生产和经营秩序。由省统一部署,全面完成了全市××个种畜禽场的验收换证工作,从源头环节确保了主要畜禽产品的质量优势与市场优势。
二、狠抓养殖结构调整,种草养畜成为富农产业。
发展草食牲畜是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举措,但具体工作是由我们承办的。××年,我们依托“双百万”工程的实施。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借助资金政策优势,加强技术培训,实行人工种草、秸杆氨化等科学饲养方法,全年发展牛羊大户达×××户,促进了草食牲畜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农民致富。市发展草食动物领导小组甘当“服务员”,积极帮助以×××为代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先后成功争取到×××二期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建设×××万头肉牛加工生产线、优质牧草栽培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项目。目前,×××投资1.98亿的一期工程已全部投产,必将继续影响、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种草养畜产业的兴旺发达。
三、狠抓名特水产开发,渔业生产持续稳步推进。
××年,全市各项渔业生产指标稳步增长。在做好大面常规渔业品种养殖的基础上,我们突出抓了名优、特、奇、新品种的开发,积极推动渔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全年名特水产养殖面积超过80万亩,其中河蟹放养面积20万亩,湘云鲫(鲤)放养面积超15万亩,网箱养鳝超过×××万口网箱,珍珠放养超过8万亩,名特水产产值已占渔业总产值的××%以上。另外,继成立渔业检测中心后,作为全年养殖业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全面实施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制度。至年底,我们共发证××万亩,占应发面积80%,以较快的进度出色完成了省定任务,渔业生产的行业管理逐步迈入正轨,为全市渔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狠抓产品质量安全,省市实事任务圆满完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食品安全已日益受社会关注。××年无公害畜禽水产品认定认证工作也首次被纳入年度省市实事考核范畴,要求我市分别认定认证×××万头无公害生猪,×××万亩无公害养殖水面。作为全市养殖业主管部门,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重任,并将其作为“关系民生,顺乎民意”的大事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认真做好基础工作,克服困难、多方协调,全力推进认定认证工作。全年共认定出栏无公害生猪×××万头,认证无公害养殖水面×××万亩,分别超过省定任务的18%和×××%,有效提升了全市畜禽水产品品质,也为我们今后推动无公害化养殖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市场“瘦肉精”检出率一直低于省控2%标准,肉品的安全优质得到了保证,维护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五、狠抓动物防疫保安,体系建设获历史性突破。
动物防疫历来是养殖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我们以落实责任制为手段,加强查毒灭源和疫情管理,做到有序扑疫,全面夺取了禽流感阻击战的胜利,确保了全市养殖业健康发展。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全面落实基础免疫工作,全年共免疫猪牛羊×××多万头,禽类3337万羽,犬只×××万只,免疫密度达×××0%,防范了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并强化动物检疫,全年共检猪牛羊近×××万头,城区定点屠宰率和肉品鲜销合格率达99%以上,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在加强防检工作的同时,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被提上议事议程。我们按省市要求,积极组建乡镇动物防疫站。目前,全市×××个乡镇动物疫站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养老保险等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市、县两级站的工作环境和状况也在逐步改善。大部分县级站由财政差额拨款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力量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发展养殖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六、狠抓渔政执法为民,渔业资源保护得到加强。
×××水域面积大,水情复杂,渔政管理难度大。去年我们以行政执法为手段,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稳步推进了渔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一是举全力搞好春禁工作。××××××年是长江流域实施春禁的第二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和统一指挥下,抓组织健全、措施落实、责任到位,春禁收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全年不间断地重点打击害业捕捞和超强度乱捕滥捞,查处污染渔业水域案件,起到了保护资源、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最大限度地维护渔民利益,切实做好渔民禁渔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争取将符合条件的渔民纳入“低保”,不合条件的予以救济,减轻了渔民生活负担,确保了渔区一方平安。三是不断完善渔业资源保护装备和基础设施。去年×××月,一艘×××吨位的公务执法船下水,充实了我市渔政管理服务力量。渔港完成了2个码头建设,配备了一艘趸船和钢质浮桥等救生设施,有力地保障了渔业生产安全,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8月份,船检办证中心投入使用,极大便利了渔民生产生活。此外,我们还努力加强对各类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江豚保护区项目已上报农业部争取立项。项目一旦实施,必将对×××的生态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七、狠抓饲料兽药监管,市场生产经营井然有序。
饲料、兽药作为主要的养殖投入品,安全与否、质量优劣都关系重大。去年,我们以接管饲料管理职能和新的《兽药管理条例》颁布为契机,加强对饲料、兽药行业监管,市场生产经营更加规范有序。
从饲料方面看,×年×月5日,饲料工业办挂牌办公后,我们迅速行动,很快摸清了全市饲料业的基本情况,为企业办理了相关手续,创造了履行管理职能的必要条件。7月份开始,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全市饲料生产质量安全执法大检查,依法查处了39家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取得很好的成效。在抓监管同时,我们坚持为企业服务,先后召开了全市饲料全安全监管会议,举办了饲料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帮助管理者和生产者提高了法律意识、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年,我们还为×××余家饲料企业办理了免征增值税的手续,预计将为全市饲料企业节支9亿元,有效支持了企业发展。
兽药药政方面。×××年××月,新的《兽药管理条例》生效后,我们积极组织学习、广泛宣传新《条例》,基本上做到执法者、生产者、经销者、养殖者、服务者人手一册,在社会上形成了知法、守法、执法的浓郁氛围,并依法依规在全市集中开展了2次兽药大检查,加大兽药打假力度,整肃了市场,维护了养殖户的根本权益。
八、狠抓培训服务工作,科教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年,养殖业科教管理服从服务于全局中心任务,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畜牧水产科研项目的管理。完成编制了《×××畜禽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书,成功申报了《×××黄颡鱼人繁及养殖技术推广》、《×××野猪养殖技术研究》及《×××名贵鱼类系列开发》等项目,争取经费×××万元,并完成省地方标准制定一个。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去年,我们在七县(市)区完成了×××人的技能鉴定,超额完成省任务,受省局好评。三是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我们充分发挥畜牧水产学会的功能,组织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技术咨询、科技交流、科技下乡等活动,先后举办各种培训班近百期,受训上万人次,其中局科技科与各部门合作举办培训班7次,培训达×××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源×××余份。通过培训宣传,增长了农民的科学知识,为科技兴养,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起到了良好作用。
九、狠抓各项保障措施,工作氛围更加和谐奋发。
××年,我们紧贴时代脉搏,坚持机关工作服务大面生产,保障总体工作的原则,按《机关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机关工作呈现稳定和谐局面。我们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打击取缔地下“”赌博活动,局直系统没有因参与地下“”而被捕、刑拘、劳教判刑人员,办公场所基本杜绝了议码、买码现象。局代管×××因×××二期建设受损而求赔偿的问题,在局领导亲自出面斡旋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没有发生职工集体闹事或越级上访现象,渔场生产正常进行,去年又夺得高产。财务管理上积极开源节流,努力争取项目投资和扶助资金,全年立项×××余个,争取资金×××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水产工作。后勤服务优质高效,较好地解决了机关办公区和生活区水电路等方面一些难题,干部职工称之为“民心工程”。通过充分准备、周密部署,我们安全顺利、衔接流畅地实现了局机关及下属三个单位办公场所搬迁,没有对全局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局领导情系群众,购置了上下班专车,大大激发了全局人员求×××、干事业、谋发展的积极性。
十、党政工卫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年,我们从党风廉政建设入手,抓教育防范,抓制度约束和行为监督,努力搞好作风建设与机关党建工作。组织了对两个《条例》和向先进典型的学习,保证了队伍的纯洁性。全年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1名,发展新党员×××名。切实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双联”工作责任制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局领导主动联系困难家庭8户,干部共捐款××多元,为企业提供解困资金2万余元。加大对×××村建整扶贫力度,全年局领导下扶贫点8次,投资20余万元,为村里兴建沼气池×××余口,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依法行政的教育,明显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综合素质。人事、编制、劳资、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严格按上级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免除了大多数职工的后顾之忧。切实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使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顺心、舒心、开心。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全年局机关没有违反计生政策的现象。全面迎接了全省卫生城市复检工作,局机关、宿舍区及渔政、防检等窗口单位因措施得力,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受到上级充分肯定,为我们做好×××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去年的生产和工作是发展前进的,这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畜牧水产行政管理部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从生产角度看,真正把养殖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致富农民的大产业来抓,部份领导、群众,甚至是我们自己一些人,都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没有认真规划养殖业的发展,生产性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是由个人投资、社会融资、招商引资来解决。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于生物资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领域,涉及生物资产评估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成果有:国外方面,Edward Philips(1963)研究了农业生产部门的收益与生物资产自然增值的关系。Harden Stuart(2000)提出对农业资产中的生物资产进行评估的必要性,并深入分析了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Ratnayake(2010)等学者提出生物资产的价值在不能可靠确认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选择公允价值,其中关键要素就是要合理地确定折现率。Charles Elad(2011)提出提出在对生物资产进行价值确认时,如何确定与风险相称的未来净现金流量和选择合适的折现率,是一个值得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何梦园等(2006)分析了生物资产的特征及其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赵丽洪等(2007)对生物资产评估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与评价;高立宁(2008)深入探讨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生物资产评估,并给出相关建议;张红霞(2009)研究了基于AHP法的生物资产评估,并结合案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范文娟(2010)研究了不同种类生物资产的评估方法,提出生物经济模型法并对其精确性进行验证。上述研究都不同程度涉及生物资产评估问题,但都没有从评估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研究生物资产评估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重点探讨基于评估体系构建下的生物资产评估问题。
二、生物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生物资产评估目的 资产评估的目的会影响最终的评估结果。资产评估的一般目的是在涉及 “交易行为”和“产权变动”时,提供资产在特定条件下的的公允价值。作为价值判断和提供资产合理价值的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公允价值应该成为资产评估的基本目的或目标(姜楠,2004) 。生物资产评估指依据特定目的,评估人员根据生物生长发育和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法定标准和程序对生物资产的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过程,通过发挥生物资产评估的鉴证功能、管理功能、咨询服务功能,为生物资产交易的公平合理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持。生物资产业务种类繁多,性质各不相同,一部分通过市场交易进行资源配置(如奶牛、肉鸡),一部分作为公共物品由政府进行管理(如防风固沙林),因此,生物资产评估目的也是不同的。生物资产的评估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于会计、审计活动。涉农企业或农业类上市公司在对生物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时,如何提供相关、可靠、有用的资产价值信息,是当前会计实务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些审计、验资等中介机构在参与一些农业企业的业务时,也对生物资产合理性的价值信息表现出强烈的需求。(2)服务于产权交易。近年来,农产品、农业资产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涉及生物资产的业务较多。当生物资产所有权转让时(如承包、租赁、出售等产权安排方式),因供需方对资产交易价格期望不同,为确保交易过程的顺利,并保证公平,需要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3)服务于农业保险。目前,我国多个省份都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部分农作物和家畜已经纳入其覆盖范围。当农户对农作物或家畜投保时,为合理确定所有者应缴纳的保费,需合理地评估生物资产的价值;发生损失时,参保方和承保方期望对受损失资产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估以确定合理的保险额和理赔额。(4)服务于纳税处理。在对生物资产进行纳税处理时,需明确资产的纳税依据,即纳税人所持有的生物资产的价值量。为确保纳税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合理确定生物资产的价值量。
(二)生物资产内涵及分类 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IAS41)赋予生物资产的定义是“活的动物或植物”,如肉羊、能繁母猪、经济作物、人工养殖的鱼、虾等,生物资产是涉农企业和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说法,指出生物资产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根据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是指企业或单位拥有的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生物资产是由企业或单位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或单位拥有或者控制、预期给企业或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活的资源。自然界之中有许多无产权归属的生物资源是不能认定为生物资产的;(2)生物资产的成本及其为企业或单位提供的未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3)生物资产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信息质量,其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且是真实和可验证的。生物资产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1)按照生命科学中生物资源的基本类型,生物资产可以分为植物资产、动物资产以及微生物资产;(2)按照生物资源是否成熟,生物资产可以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3)按照不同的经营目的和性质,生物资产可以分为经营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4)按照不同的生物的生长周期,生物资产可分为多年生生物资产和一年生生物资产;(5)按照不同的农产品产出状况,生物资产可以分为产出多次完成的生物资产和产出一次完成的生物资产;(6)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生物资产可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由于进行生物资产评估主要目的就是要提供公允价值,因此本文对生物资产评估体系展开论述时,分类依据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三)生物资产的特殊性 影响生物资产价值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生物资产的生长发育规律方面,生物资产的评估比一般资产的评估更为复杂,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转化”与自然增殖、减殖的功能。生物资产与非生物资产的本质区别在于:生物资产可以自然增殖及通过人工繁育而增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不再增加或者逐渐降低;生物资产的价值通过人类劳动及自身发育共同形成,其价值形成的过程很大程度受自然因素的影响。(2)功能多样性。农业生产活动的多功能性也决定了生物资产的功能也是具有多样性的,例如林业资产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同时还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3)周期性和季节性。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长短不一,如肉鸡的出栏时间只有45-90天,而林业资产的生命周期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生物资产还有很强的季节性,如农作物资产的播种收获期较为集中,奶牛在夏季的产奶量会下降。(4)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消耗性生物资产,如肉牛、蔬菜,只能利用一次,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奶牛、果树,可以多次利用,逐步转移价值,形成长期资产,具有非流动性。通常情况下,生物资产的流动性和非流动性还可以相互转化。(5)整体性和地域性。整体性体现在森林资产和农作物资产是与土地不可分割的,渔业资产依赖于养殖水体。地域性体现在同一类型的生物资产生长在不同的地区,其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显著的差异。(6)风险性。农业属于高风险产业,由于农业活动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自然条件的异常变化会引起农业灾害,农业灾害会影响到存续期间的生物资产,使得生物资产的预期收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7)非标准性。外部环境和自身发育的规律导致了生物资产的个体差异显著,例如同一种类的生物资产,其质量、大小有很大差别,而不像工业企业的资产那样具有同质性。(8)后续支出高。生物资产在“存活阶段”需连续不断地对其投入才能维持存活状态,如禽畜和渔业资产,必须按时投放饲料,以及定期投入医药管理费用。
(四)生物资产的价值理论 生物资产价值理论分为3个方面:价值类型、价值形成和价值变动规律。(1)生物资产价值类型。生物资产评估首先应该明确价值类型,价值类型是对评估结果价值属性的抽象与归纳,贯穿于整个资产评估的过程,不同的价值类型都应该予以明确的定义。《国际评估准则》规定:“专业评估人员应避免使用不明确的价值概念,对涉及到的特定价值类型应予以明确阐述。”关于价值类型,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将价值类型划分为重置成本、现行市价、清算价格和收益现值,这是根据估价标准划分的;另一种是根据《国际评估准则》将价值类型划分为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这是根据评估进行的条件和评估结果的适用范围而划分的,生物资产评估会分别考虑以上两种观点。(2)生物资产价值的形成。根据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的价值是未来经济利益的体现,反映了资产的获利能力,持有生物资产就是为了获取这种价值。生物资产一般具有自生性和可再生性,若管理得当,其价值实质上是“持续经营价值”。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观点,生物资产的价值为凝结在其资产实体中人类的一般劳动。生物资产与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部门更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是交织进行的,例如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水果的产量和品质是与土地的肥沃度、光照、水分补给等因素有很强的关联性的。另外,良好的耕作制度、科学的饲养方式和优良的管理都可以提高生物资产的产量和农产品的品质。(3)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规律。由于生物资产具有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生物资产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并且生物资产价值的变动是双向的,表现为正向的增加和反向的减少。生物资产价值的增加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生物资产单位市场价格的变动导致的增值,另一种情形是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资产由于本身生理机能而发生的增殖,即生物资产数量和个体形态的变动导致的增殖,如犊牛、小鸡、树苗的长大与成熟,新生犊牛、仔猪等等导致的价值增加。生物资产价值的减少也有两种情况,一是生物资产单位市场价格发生变动,导致生物资产减值,另一种情形是生物资产发生个体死亡、生产机能衰退等生物资产数量减少导致生物资产价值的减少。因此,引起价值变动的因素主要为两个,即生物资产自然因素(形态变化与个体数量)和市场因素(生物资产单位市场价格),被称为“双因素”(张心灵,2008)。
(五)生物资产评估的特点 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和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决定了生物资产评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赖于生物学理论。生物资产的类别不同,生命周期也各不相同;同一种类的资产,不同生长阶段的价值差异也很大;生物资产的价值很大程度会受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依靠生物技术手段来保证评估的科学性。例如在研究奶牛价值的变动规律时,可以将该品种奶牛的泌乳曲线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生物技术检测手段的应用往往会增加评估成本。(2)以合理分类为前提。生物资产品种多,功能各异,价值不能简单地汇总相加;使用和存续时间长短不一,也不能笼统地加以评估;即便是同一类别的生物资产,其生产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因此,生物资产评估必须以合理分类为前提,如评估奶牛价值时,可分为成熟奶牛和后备奶牛(犊牛和育成奶牛),分别评估其价值。(3)考虑无形损耗。无形损耗包括经济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两个方面。前者体现在: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资产或者农产品市场低迷,而使生物资产发生经济性贬值,如“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使得原奶需求量下降,价格降低,进而影响到奶牛的价值;后者指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和生物机能的退化导致评估对象功能的下降,使得生物资产的价值降低,如由于培育管理技术的落后导致果树产量的下降,使得果树的价值下降。(4)评估工作量较大。由于生物资产在农业生产部门和单位的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流动性强,种类繁杂,定性和定量难度大,因此,生物资产评估是农业生产部门和单位资产评估的重点与难点,应认真对待。(5)使用的评估方法全面。生物资产可选择的评估方法较多,不同类别的生物资产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资产使用的评估方法是不同的。
(六)生物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资产评估方法是连接资产评估理论与评估实务的纽带。在众多评估方法之中,得到国际权威认可的是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这三种方法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由于资产类型的多样性和价值构成的复杂性,国内外学者还提出一些新的评估方法,如条件价值法、德尔菲法和实物期权法等。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资产评估的研究较少,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不足,特殊方法的研究与开发时机还不够成熟,因此,应重视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这三种方法在生物资产评估中的应用。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这三种评估方法的认知是肤浅和片面的,即只停留在对字面含义理解的阶段:如市场法就是在有成熟交易市场的前提下,通过参照物的对比或者直接询价等手段获得评估对象的价值,运用成本指标的评估方法就是成本法,涉及收益指标的方法就是收益法。事实上,上述评估方法之间是存在交集的,如重置成本法中的重置成本,可以通过市场询价获得,也可以通过参照物的对比获得。姜楠(2004)曾指出: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并不仅仅是一种评估方法,更确切地应该称为评估的技术思路或技术路线。在进行评估活动前,应该分析三种评估思路的适用性,选择实现技术路线的操作方法,明确各流程的操作细节,同时还要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指标和经济参数,并对指标和经济参数进行量化。
例如在奶牛养殖企业中,一头品种优良的奶牛,有效经济年限大约为8年,分为犊牛期、青年期、产奶初期、产奶高峰期、产奶下降期和淘汰期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状和特点,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在犊牛期和青年期,奶牛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依据成本法的思路进行估价:首先应该对畜牧业生物资产进行分类(可依据品种、外表体征、养殖时间、获取途径等标准);然后对牲畜和家禽进行成本分析,具体包括获取成本、饲料或饲草费用、医药费、职工薪酬、房屋设备折旧、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修理费用、费用分摊及其他费用等;完成成本分析之后,将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照牲畜和家禽的类别和比例进行分配,即可得到不同类别畜牧业生物资产的重置成本。在泌乳期,奶牛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应该按照收益法进行估价:评估时采用的收益现值模型为: ,评估过程的关键在于:量化每期的收益值Rt、奶牛的剩余泌乳寿命t以及与奶牛养殖风险相匹配的折现率。奶牛进入淘汰期之后,一般是育肥后作为肉牛直接出售,进入肉类产品市场,可以借助肉牛的市场报价来确定价值。
(七)生物资产评估环境 资产评估环境是资产评估的重要外部因素,与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切联系,决定着资产评估发展水平的高低。资产评估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资产业务的市场环境,例如在进行以生物资产产权交易为目的的评估活动时,可以将公开市场上的价格信息作为一项重要参考;第二,资产评估行业的市场环境,例如在整个评估行业,规模大而且具有生物资产评估经验的事务所越多,越利于整个市场中生物资产评估水平的提高。法律环境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关于资产评估的法律法规,能对其进行有效约束,使资产评估活动更加规范。制度环境方面,生物资产的产权制度对生物资产的定价有很大影响,明晰的产权制度可以提高资产评估的效率,良好的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范评估人员的执业行为,降低评估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充分了解资产评估的外部环境对于提高生物资产评估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生物资产的评估目的、内涵与分类、资产的特殊性、价值理论、资产评估的特点、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环境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生物资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公允价值。为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生物资产应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个类别。生物资产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生物转化”与自然增殖、减殖的功能,该特殊性使得生物资产的价值不仅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资产的评估过程依赖于生物学理论,还要以合理分类为前提,并且要考虑无形损耗的影响。在选择评估方法时,优先考虑的是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这三种传统的方法,其中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指标和经济参数,并对指标和经济参数进行量化是整个评估过程的难点。同时还应考虑市场、法律、制度等宏微观环境,以此作为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整个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生物资产的评估体系。
[本文系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农业类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研究”(编号:2012MS1010),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梦园、马慧:《生物资产的界定与评估》,《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about RFI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s technology, safety problem and standard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RFID in agriculture product logistics were analyzed deeply, and further research field was proposed.
Key words: RFI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长久以来,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且存在运输周期长、效率低下、损耗率高和缺失监管等问题,造成“丰产歉收”、“难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流通全过程进行监管,并实现农产品的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些年,随着物流技术不断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有效地推动了物流系统的变革与创新,不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品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其可在非接触状态下,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且获得相关数据,比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条形码,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可对多目标和移动目标进行远距离读取和识别以及数据可加密解密等优点,且抗干扰性强、识别精度高,它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RFID技术已在国外农产品物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的中国,虽然已经逐步展开了RFID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并且在一些领域开始运用;但仍处于研究和应用的初级阶段。本文将通过总结RFID技术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RFID技术的未来研究和应用前景。
1 RFID技术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应用研究现状
1.1 国外应用现状。在国外,RFID技术广泛运用于交通、车辆管理、生产线自动化控制、身份识别、物流配送管理以及仓储管理等领域,其中物流配送管理领域是其研究的热点之一。Tajima[1]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归纳出了RFID在物流配送应用中包括降低成本、节约劳动时间、提高订单完成率、减少库存成本等15项优点,如图1所示。
作为科技强国的日本,早在2004年就在千叶县制定了政府运营重点举措“千叶2004行动计划”,成功地将RFID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农产品在系统各个网点间的每次移动均写入相应的RFID标签,在生产、流通环节所生成的数据信息经Internet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综合管理。该次试验的成功表明,运用RFID技术能够让农产品在物流配送中的速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配送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为之后的再生产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2]。此后美国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RFID技术与传感应技术相结合。2005年夏,Ballantine果品公司利用了一种主动式RFID物流配送系统,利用电池驱动RFID标签与温度传感应相连接,准确记录了葡萄从被采摘到运送至零售商的过程中的温度数据[3]。在欧洲,一些公司将全球定位系统(GPS)与RFID技术结合在一起,有效地监测农产品运输车辆的位置及其工作状态,并实现实时对路径进行走向分析决策,从而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能量的损耗,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品质[4]。
1.2 国内应用现状。我国在RFID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起步要晚于西方国家,直到21世纪初叶,中国才开始对RFID技术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很快获得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至2004年我国RFID已经拥有了13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仅仅标签一项就达到9.33亿元人民币。信息产业部在2005年把基于RFID的电子标签产业产品列为重大的招投标项目,2006年6月9日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标志着我国将RFID技术提高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层面[5]。截止2010年底,中国生产RFID的企业就达数百家,已经大体形成了一条从标签及设备制造到软件开发集成较为完整的RFID产业链,并将在未来5~10年保持较快速度的发展。而且,国内科研单位对于RFID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极大地促进了RFID技术在我国物流中的发展[6]。
1.2.1 在物流追溯的应用。近些年来,老百姓在生活中最为关心的是农产品安全问题,而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农产品追溯机制,由于RFID技术的上述优点,上海在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基于RFID技术的“安全猪肉监控追溯系统”,能够实时获得的生猪的饲养、过往病例、喂药、转栏、检疫等信息[7];孙旭东等以构建柑桔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目的,以赣南脐橙为研究对象,借助RFID技术,解决每个赣南脐橙信息的可完整性、追溯性以及赣南脐橙在种植、流通、交易等环节的信息交换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实现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8];施亮等基于RFID技术构建肉牛养殖的可追溯系统,通过使用RFID技术,实现了对每个个体养殖信息的自动采集,同时针对每头肉牛形成了可在网络上进行在线查询的质量追溯档案,从而解决了在养殖环节上进行以个体为单位实施质量监管和实现可追溯的问题[9]。
1.2.2 在物流运输的应用。传统物流过程存在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等弊端,难以达到实时协同与动态调配的需求,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物流行业的需求。随着货物调配量的急剧增加,物流全过程各环节的信息通畅变得日益迫切,实时物流跟踪和精细任务调度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FID技术可有效地解决物流协同调度、物流跟踪和路径优化的问题。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在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研究。王亚东基于RFID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以及Web技术设计的化工物品物流安全监控系统,对危险品的使用、运输、跟踪和溯源实时地、全方位地进行自动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危险品的管理水平,降低了对环境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及相关物流链的成本,缩短了事故应急反应时间[10]。宿晓利采用RFID技术构建了一个分别以制造商和回收处理中心为核心的正逆向物流系统模型,该仿真能够有效地处理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1]。周晓光等主张在农产品运输时将RFID技术与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起来,不仅为物流公司提供实时监控和跟踪服务,对于业主而言,则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自己的货物所处的位置。在经过一些道口接受检查时,执法单位也无需打开农产品包装,只需通过电子标签阅读终端就可以知道包装的具体内容,大大提高了道口检查速度和通关能力[12]。
1.2.3 在物流仓储的应用。RFID技术具有批次管理、动态盘点和快速出入库功能,大幅度减少了现行模式下查找货位信息花费的时间,提高了查询和盘库精度,大幅度提高了仓储管理效率。杜晓明等构建了一个基于RFID和条码技术的系统模型,该系统具有操作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13];李雯等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将RFID技术引入到木材仓储管理中,指出了木材仓储中应用RFID技术的注意事项[14]。在农产品仓储管理方面,段翠芳等基于51单片机和RFID技术开发的硬件,实现了农产品仓储数据管理的部分功能模块[15]。王丽芳等利用RFI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过在嵌入式读写器上控制RFID标签,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将数据通过Internet传输到控制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监管[16]。此外,宋豫晓等利用RFID技术、手机网络技术和蓝牙,构成由服务器和工作站所组成的农产品智能存储系统。通过该智能系统,仓库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如农户、零售商、已经广大客户)都可以通过Internet查询相关商品的库存信息[17]。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风险高,技术应用受阻。安全问题将是影响RFID在物流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目前主要集中在技术风险和隐私安全两个方面。
首先,技术风险,RFID系统大部分使用的是被动式标签,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1个以上的应答器同时处于阅读器的作用范围内,此时当有2个或2个以上的应答器同时发出数据给阅读器的时候就会出现数据上的干扰,即碰撞问题(collision),其结果将会导致一次传输的失败。通过实验发现,RFID的系统误读和漏读率总和高达20%~50%,可见其技术风险之高。为此,胡建等在研究RFID的系统碰撞问题时引进马尔可夫链来为时隙ALOHA法建模,并根据此模型对时隙ALOHA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时隙数、RFID系统中所含的应答器数与识别成功率的关系,从而对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18]。王雪等在基于二叉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中指出,BLBO防碰撞算法与其他二叉树算法相比性能有明显提高,更适用于RFID防碰撞协议[19]。虽然,防碰撞算法的研究可降低碰撞的概率,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碰撞问题,应该从技术设备上进行改进,如采用多通道技术或数据排队技术,方能根本解决碰撞问题。
其次,隐私安全,由于RFID标签的体积可以小于1mm2,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被不法商家利用,将其黏贴于商品之上,通过RFID标签固定的标识符来恶意的追踪该商品。不仅如此,RFID标签内携带的产品信息或者私人数据一旦遭到黑客攻击,则很有可能造成商业泄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不法份子也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截获RFID标签与读写器直接的敏感信息来重构RFID标签,达到伪造标签的目的。
2.2 无统一标准,技术发展受限。我国在RFID标准制定上主要有三大难题。
(1)RFID标签的使用频率还没有开放。目前国际上在UHF频段的RFID技术多使用860~960MHz或430MHz左右的频率。而在我国,860~960MHz频段主要运用于固定或移动通讯业务,430MHz则属于专用频段,目前开放此频段的RFID业务条件还不够成熟。(2)RFID产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标准的制定,而标准的不统一又反过来制约RFID产业的发展。(3)应用的落后。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厂家在研制的过程中只能制造兼容多个标准的产品,严重地影响未来应用的发展。
2.3 技术成本高,技术普及困难。成本因素是制约任何一项新技术普及的重要因素,RFID技术也不例外。由于条码具备简便快捷、价格低廉等优势,在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受到极大的青睐。相比之下,RFID技术要发挥作用,就必须从产地开始,对农产品的采摘、加工、运输、仓储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增设相应的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并且为每个/批农产品增贴RFID标签,由此带来的高昂成本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担的。此外,农产品的利润额度有限。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虽然RFID技术对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管理具有巨大优势,但是高技术成本仍是其推广普及的巨大障碍。
3 RFID技术未来的应用研究展望
当前RFID技术在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仍存在巨大的鸿沟,尤其是我国,RFID技术研究大多停留在技术本身或应用领域的介绍方面,可见RFID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现今亟待关注的问题如下。
3.1 统一标准的制定。迄今为止仍未正式形成一个统一的RFID国际标准,成为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数据格式问题又涉及到国家的自身使用和安全[20]。促进国家和地域之间RFID标准的兼容或统一,是有效降低RFID技术成本,推动其在全球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快速成长的主要动力。
3.2 技术的进一步完善。RFID标签的单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其在许多方面的应用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如一个读写器同时识别多个RFID电子标签或高速运动的RFID电子标签时,就难免出现多个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之间通讯碰撞问题,而碰撞问题是RFID在应用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设计系统时寻求最佳的防碰撞算法。从而合理地划分信道,以实现多路径无冲突存储信道。
3.3 与新技术相结合。RFID技术可以与许多新技术相结合,从而衍射出许多功能强大的新产品。当容易腐败的农产品在接触阳光或者高温时间过长时,温度传感器会向RFID标签发送信息同时改变自身的颜色,相关人员收到RFID的传输过来的指令后,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其他农产品因为此类原因而发生变质。
参考文献:
[1] Tajima M. Strategic value of RFID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7(13):261-273.
[2] 张媚媚. RFID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试验[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0(12):38-48.
[3] 中包. Ballantine农产品公司的RFID应用策略[J]. 金卡工程,2006,10(7):60-61.
[4] Chao CC, Yang JM, Jen WY. Determining technology trends and forecasts of RFID by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1991 to 2005[J]. Technovation, 2007(27):268-279.
[5] 贺琼华. RFID加速部署成本问题亟待解决中国RFID市场起飞在即[J]. 电子测试,2006(10):36-38.
[6] 罗春彬,彭,易彬. RFID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J]. 通信技术,2009,42(12):112-114.
[7] 魏宋杨. 射频识别管理系统在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中的应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9(4):62-63.
[8] 孙旭东,章海亮,欧阳爱国,等. 柑桔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实现方法[J]. 农机化研究,2009(12):162-164.
[9] 施亮,傅泽田,张领先. 基于RFID技术的肉牛养殖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1):40-43.
[10] 王亚东. 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安全监控系统[J]. 科技信息,2010(11):38-39,59.
[11] 宿晓利,张明辉,曹佳. 基于RFID技术的正逆向物流系统整合[J]. 物流科技,2010(9):86-88.
[12] 周晓光,王晓华. 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3] 杜晓明,葛世伦. 基于RFID和条形码的中小企业仓库管理系统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2):106-109.
[14] 李雯,戴彤焱,吴彪. 基于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67
-69.
[15] 段翠芳,李伟. 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产品立体仓库中的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11(4):164-165.
[16] 王丽芳,袁国良,郭锋. RFID的食品仓储管理系统[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67-3570.
[17] 宋豫晓. 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及其在农畜养殖中的应用[D].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15th French Conference of Me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SMTV)
Jean-Fran?ois HOCQUETTE1,2
(1. 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RA), Clermont-Ferrand 63122, France;
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Clermont-Ferrand, Clermont-Ferrand 63000, France)
Abstract: The 15th French Conference of Me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SMTV) was held in 2014 and attended by 240 people, of which 20% are businessmen and 18% come from countries other than France. A delegation from the Sino-Fren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Beef Cattle also attended the conference. Considering the multiple challanges (environmental issues, animal and human health, and equal access to food) faced by the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this conference was focused on the methods used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eat production, the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meat consumption, and how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eat industry. From a nutritional point of view, meat consumed in reasonable amounts is safe for human health. Regarding the efficiency of meat cutting, processing and quality grading, the focus of research i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s and marketing and sales strategies in the meat industry.
Key words: meat industr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environmental impact; human nutrition; meat quality; cutting
中图分类号:TS2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5)02-0001-04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502001
30多年来,法国肉类科技大会(JSMTV)一直作为法语国家肉类行业研究和开发从业人员汇集和交流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法国和其他法语国家各类基础和应用研究机构每两年聚会一次,交流肉类研究的最新成果。最初的5届肉类科技大会(1977、1983、1985、1988、1990)都是在巴黎举行,1992年由于在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举办国际肉类科技大会(ICoMST)而暂停一次(注:2015年国际肉类科技大会将再次在克莱蒙弗朗举办)。自1996年以来,法国肉类科技大会一直在克莱蒙费朗市举办,最初的主办单位是法国肉类和肉产品科技组织(GIS MVPC,https://www6.inra.fr/gis-viande)。本届和以前各届大会的论文都在《肉类与肉产品》杂志以增刊形式出版(viandesetproduitscarnes.fr/),并可从互联网上下载(http:///archives.htm)。本届法国肉类科技大会受到了众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赞助(http:///index.php/sponsors-partenaires),超过40 条与大会有关的新闻在合作机构的网站上登载(Facebook、linkedin、Viadeo等)。来自中国的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参会,为大会增加了国际影响。本文从肉类生产的环境影响、肉类行业的经济竞争力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对本届法国肉类科技大会的主要议题进行总结。
1 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议程安排
本次大会在克莱蒙费朗大学农学院(VetAgro Sup)举办,大会受到了多家科研机构(如INRA、Polytech、VetAgro Sup)和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如法国肉类工业发展协会、法国畜牧研究院、法国养猪业研究院、法国家禽研究院、法国农产品贮藏技术中心、法国肉类信息中心)的支持。本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首先是促进了研发机构和肉类产业的交流和讨论,回应了产业需求。大会以《肉类产业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为主题开展多场学术报告,讨论了“肉产品环境影响”、“肉类产业的经济竞争力”、“肉与人类营养”、“屠宰、分割与加工效率及品质”、“肉类品质多样化”和“肉类与社会”等议题。每个议题都由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发表产业观点,在“肉类与社会”议题环节还专门举行了一个圆桌会议。大会共计发表了80 篇报告,其中33 篇以口头报告形式发表,其他以学术海报形式张贴发表。超过240 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专业人员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50多位法国肉类产业从业人员,有18%参会者来自国外,除了传统的法语国家(比利时、瑞士、北非国家)代表团外,还包括中国代表团的专家和企业家。
从对参会者的问卷调查来看,大家对议程的安排总体满意(73%~94%回答“优秀”,其余回答为“满意”或“一般”)。参会者认为,大会内容促进了大家对各项议题有透彻(45%~68%)或部分(31%~53%)了解,也促进了肉类产业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很少参会者选择“差”这一选项,也有8%的问卷对“促进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这一评价表示不满意,可能是由于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在学术方面,报告人的权威性获得了广大参会人员的认可(96%认为“优秀”),口头报告和学术海报的质量还有提升空间(有76%认为“优秀”)。大会组织工作得到了广泛好评(92%~95% 认为“优秀”),而提问环节的质量有待提高(只有63%~83% 认为“优秀”)。实际上,向产业开放的科技学术会议组织难度很大,很难两头同时兼顾。一些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可能没有被大会主题所覆盖。另外,为了尽量让更多的成果在大会发表使得大会议程相对紧凑,茶歇时间较短,学术海报阅览时间不足。总体上,产业人员的参与和在每个主题开端引入产业观点得到了广泛好评。美中不足是缺少消费者群体的观点。
2 可以将环境问题和经济竞争力结合起来吗?
联合国粮农组织Anne Mottet女士在开幕式报告中提出了“肉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三大挑战:健康(动物和人类)、公平性和环境问题”。目前存在3 种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如果肉类供应不足,就要提高产量或降低消费量并减少污染,也就是说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以生产每千克产品为单位计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第2种观点认为,要减少肉类消费量以保护地球,这样就要计算分摊到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第3种观点认为,应该先解决获取食物权利的公平性问题,这需要通过政策或制度来解决。Anne Mottet指出,为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合这3种观点。
面对这些复杂性问题,法国肉类与畜牧业跨行业组织(INTERBEV)专家Dominique Daul认为,研究人员和产业界要团结一致,以科学成果夺回“权威意见”的地位。此外,产业人员还期待“便于操作的工具来评价肉类产业的经济、技术和环境表现”。为此,科学家需要继续在国际讲坛上讨论环境问题。概括地说,研发需要与产业相结合,建立更多更准确的畜牧生产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Jo?l Aubin在报告中介绍了评价影响肉类生产环境的方法及重要性[1]。他引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数据指出,只有14.5%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畜牧生产,而不是媒体常引用的18%这个数据。他认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整合了综合知识和复杂生产体系”,从更广阔的视角改变了大家对肉类生产环境影响的认识。但是这些方法还需要更细化、更标准化,同时兼顾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学和社会学问题。Jo?l Aubin还强调,在评价肉类生产环境影响的同时,也要考虑畜牧生产对食品生产的贡献,以及畜牧业在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用地中的作用。
法国农业部农业和渔业管理局(France Agri Mer)专家Yves Trégaro指出,畜牧产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他将这个竞争力定义为“一个产业对竞争的支持力度”。他指出,法国肉类产业立足的关键是要经得起竞争,通过提高附加值来促进养殖业和产业设备的现代化,通过持续创新来拓宽市场并满足国内外顾客的需求。法国养猪业研究院(IFIP)专家Michel Rieu [2]、法国禽类研究院(ITAVI)专家Pascale Magdelaine和法国畜牧研究院(IDLE)专家Philippe Chotteau等[3]都强调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它们对法国肉类产业的潜在危害,并指出目前已经出现一些生产退步和地区集中化的趋势。地区集中化虽然有促进产业上下游组织衔接的作用,但也增加了对环境影响的压力。欧洲其余国家正以企业整合和国际部署作为肉类产业的王牌,法国肉类同行急需出台新的对策。他们认为,生产成本控制、养殖和加工阶段的投资、新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开拓和满足消费者期待(特别是对减轻环境影响的期待),都是肉类产业当前面临的挑战。
3 可以调和消费者相互矛盾的要求吗?
由SOCOPAG 新闻社Bruno Carlhian主持的圆桌会议着重讨论了肉类消费的经济和社会学问题。Yves Trégaro首先指出,肉类购买行为的经济学问题与非经济学问题存在连接点。对于低价产品来说,价格的杠杆作用很重要。而对于高价产品来说,享乐和便捷性的重要程度更高。另外对娱乐性、健康和动物福利等的要求也是影响消费支配的重要因素[4]。比利时根特大学科学家
Wim Verbeke进一步肯定了肉类消费趋势的变化取决于消费者品味和喜好的改变。据调查,只有18%的法国人认为肉类生产是可持续的,33%法国人认为肉类生产对环境造成了危害,这可能就是现在肉类消费量下降的原因。这些研究还指出,法国肉类生产的环境影响除了客观因素以外也有认知的问题,这就是说交流和推广工作做的还不够。
Dominique Daul介绍了产业界所做的交流和推广工作,强调了和社会各界(例如一些非政府组织)对话的重要性。图卢兹商学院专家Geneviève Cazes-Valette认为,肉类消费者对吃肉产生的健康担忧导致了肉类消费量的下降。Wim Verbeke和Genevière Cazes-Valette支持加强产业透明度以及同消费者的对话,但需要拿捏有度。因为过度掩盖畜牧养殖和生产过程会导致不当猜测,但过度曝光也会引起社会焦虑,如过度介绍屠宰厂宰杀家畜的过程会给消费者带来不适感[5]。
法国Convivial肉品公司的Jean Meunier强调,法国具有设计完备且技术在世界领先的卫生监测措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的可追溯系统,但由于信息不透明导致了产业形象受损。他还指出,新产品的开发也是肉类成功的关键。会场听众还特别指出从业人员敬业爱岗的重要性:“失去一个养殖者,也就意味着失去一个肉店老板”。Denis Lerouge介绍了牛肉、小牛肉和羊肉切的新命名方法,以便于消费者能在没有专业人士的超市柜台也可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这些新的命名方法以不同烹饪方式(如煎、烤、炖)分类,通过星级来显示肉块品质。由于目前消费者对肉类切块的了解越来越少,新的切块命名满足了大家的切实需求。然而,也有参会人员认为,对仅凭肉类切块的信息并不能准确预测肉的品质,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
法国肉类信息中心专家Christèle Duchêne介绍了产业界对肉类营养价值的观点。产品卫生安全当然是首要问题。此外,营养学家认为,肉类与其他食品应当一视同仁。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专家们在分析数据时总是很谨慎的全盘考虑饮食因素,而不是单看一种食品的影响。营养师致力于提供营养搭配的建议,以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或过剩的情况。而大众关注的新问题(环境影响、宗教习惯、农业支持政策、区域经济、素食主义等)引发了探寻新型蛋白质食品、考虑不吃肉类、优先本地产品和减少浪费等新诉求。对于集体食堂来说,用餐成本、嫩度、营养价值和分量都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对于肉类工业来说,提供营养价值说明、持续创新和重视老年群体的需求,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营养学部Lecerf教授介绍了营养学的研究结果[6],他认为,导致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病(肥胖、代谢症候群和糖尿病)的原因,应该是不健康的吃肉习惯,而不是吃肉导致的问题。过量吃肉,特别是在烹饪不当的情况下直接食用,确实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一些遗传学和营养学相关因素可降低这些风险。总的来说,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适量吃肉,并采取合理的烹饪方式,对于健康饮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肉类作为营养丰富的食品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只是同任何其他食品一样,吃肉的量要得到合理的控制。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肉类生产带来的环境影响,二来也降低患病的风险。
在肉类品质方面,出现了用来测定胴体成分(脂肪、肌肉和骨的比例)的X射线断面扫描技术,用来测定脂肪和肌肉厚度的可见光摄像机以及近红外光谱等新技术[7]。法国养猪业研究院的Gilles Nassy对此作了概括的综述。这些技术可以快速测定,且减少了由操作者造成的偏差,直接提高了肉类加工业的生产表现和经济表现。肉产业工业技术研究所Alain Peyron认为,在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压力下,肉类企业需要加强创新和增加融资[8]。他支持Michel Rieu关于屠宰和加工机械现代化的主张[9]。另外,他对Gilles Nassy关于肉类加工业生产线设备更新的主张也表示赞同[9]。Alain Peyron再次强调了降低环境影响和扭转肉类“营养健康”形象的必要性。此外,对公司管理着眼长期规划的整改以新产品开发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法国西部农学院Stéphane Gouin教授介绍了消费者对肉类品质的评价标准,指出除了卫生品质以外,消费者还应注重品牌、品质标识、产品形象和适用性。仅增加生产透明度、可靠性和生产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需要,要促进销售就就要吸引消费者,也就是说,需要真正意义上的营销方案[4]。肉类产业的这些工作目前做的还不够。
4 结 语
法国第15届肉类科技大会展现了向产业开放、向国际开放的趋势。鉴于本次参会者人数众多、反馈积极,今后大会应继续朝这个方向发展。另外,也要注意适当控制报告的数量、科研成果的质量、严格遵守时间安排和保障由足够的交流时间。肉类研究的课题错综复杂,要兼顾所有目标并非易事。比如,肉类产业需要新的融资和新的市场策略来保持竞争力,但同时又要回应诸如保护环境之类的社会需求。肉类消费量的降低也是一个复杂问题,同时取决于经济学和社会学因素。正因如此,大会组织者才邀请了产业界人士参加以促进相互交流,并指出肉产品对于平衡饮食营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独立加强开发满足消费者期待的新产品以及发展真正的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AUBIN J. Empreinte environnementale de la viande et des produits carnés [J]. Viandes & Produits Carnés, 2014, VPC-2014-30-6-2.
[2] RIEU M, ROUSSILLON M A, LEGENDRE V. La filière porcine fran?aise, une compétitivité à reconquérir[J]. Viandes & Produits Carnés, 2014, VPC-2014-30-6-3.
[3] CHOTTEAU P. La filière viande bovine fran?aise[J]. Viandes & Produits Carnés, 2014, VPC-2014-30-6-4.
[4] GOUIN S. Qualité des produits carnés: quelle démarche marketing pour créer de la valeur ajoutée?[J]. Viandes & Produits Carnés, 2014, VPC-2014-30-6-8.
[5] HOCQUETTE J F. Actes des 15èmes Journées des sciences du muscles et technologies des viandes[C]. Clermont-Ferrand, November 4-5, 2014.
[6] LECERF J M. La place de la viande dans la nutrition humaine[J]. Viandes & Produits Carnés, 2014, VPC-2014-30-6-5.
[7] MOTTET A. Les filières viande face à leurs défis : quelle vision pour demain?[J]. Viandes & Produits Carnés, 2014, VPC-2014-30-6-1.
一、背景
紫马乡位于晴隆县最南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周边乡镇落后,农业经济发展没有形成主要支柱产业,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紫马乡的经济发展和“三农”工作。紫马乡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共同发展,实现了主要农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全乡农业在稳定发展中进行调整,在调整中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农业的发展为稳定全乡经济的发展大局作出了贡献。
二、农业结构主要特点:
(一)、农、林、牧结构逐步优化,但种植业比重偏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78.9%下降为73.6%,林、牧业由21.1%提高到26.4%,实现了连续5年的稳定增长,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005年26.7%上升为2009年的35.8%,上升了9.1个百分点,年增长1.82%,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稳步发展。但是应当清楚地看到,紫马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偏大的状况依然存在。但增长速度缓慢,增产不增收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2009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仍为73.6%,这种状况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也与山区主题农业资源的特点极不相称。没有大规模的特色农业,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偏低,这导致了农产品商品率低下。
(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渐优化,烤烟的相对优势有所增强,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化显著,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全乡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逐步调减了粮食种植面积,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比重逐步扩大,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得到相应的发展,烤烟、油菜、玉人米单产在全乡已有一定优势。
3、生态环境出现改善势头,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生态建设方面,在维护退耕还林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生态自然林的保护和25度以上坡耕地治理和境内的生态建设与综合开发。狠抓以生态防护林为中心的林业建设,使我乡林业生产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由于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和生态建设需要全乡还有400亩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和300亩石漠化山地尚未治理,1800亩荒山需要治理,生态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4、农业产业业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茶叶、畜牧等产业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大乡镇还有很大差距。。在生猪持续发展的同时,牛、羊等草食畜养殖地也有较快发展,特别是加大对牛的发展。总体上说,紫马乡农业产业的发展势头是相当良好的,但要建成农业产业大乡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5、产品结构有所优化,但特色农副产品仍然偏少,以初级产品为主题的产品结构仍未根本改变。近年来,紫马乡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质稻、杂交玉米良种等大宗农产品发展势头迅猛。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农副特产品,但是,乡特色产品的培育还刚刚起步,农副产品仍然是初级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名优特高产品少;小批量产品多,有一定经济规模的拳头产品少;平消和滞销产品多,畅销和俏销的产品少。这种产品结构与市场多元化的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的要求相当不适应,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原则
对于紫马乡农业结构的调整,我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确立发展目标,突出科技导向。依托优势资源,选择特定市场。兼顾三大效益,适应全局需要。”
(1)、确立发展目标:农业结构调整必须重点突出,不能面面俱到。在产业上的目标应重点突出培育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在区域布局上的目标应当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生态农业重点区。在加工上的目标应当是培育龙头企业,在产品上的目标应当是培育农副产品的品牌产品,在这些基础上进而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增强我乡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突出科技导向。科技导向对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含量低的产业一般来说不可能成为特色性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低的产品不可能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结构的调整没有科技的支撑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
(3)、依托优势资源。尽管资源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支柱产业的培育过程中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都十分重视。
(4)、选择特定市场。随着紫马乡农产品商品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生产的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的培育要强调面向市场。几乎所有新的农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都与市场的高度扩张有关,进一步而言,只有拥有特定市场的产业和产品才具有相应的生命力。
(5)、兼顾三大效益。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一致,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全局利益来满足局部利益,牺牲子孙的利益来满足当代的利益。要从长计议,既要发挥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社会的稳定,决不能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短期利益。
(6)、适合全局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必须从全乡的大局出发,从全乡一盘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注意防止产业趋同,要将调整的方向放在全乡的经济大格局中进行思考,这样的调整方向才符合全乡的整体利益,也才容易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
(二)、调整的指导思想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深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大机遇,确保一个前提(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突出两大重点(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三个比重(特色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优质产品在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商品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实现四大目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的方向
1、种植业结构
要大幅度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将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三大结构”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在粮食作物中,扩大优质稻面积比重,减少小麦面积。扩大玉米,特别是优质玉米的比重,扩大各类小杂粮的比重,进一步扩大优质经济作物的比重,力争在优质烤烟、油菜、茶叶、苡仁米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种植结构的调整关键要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和粮食作物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近五年来,紫马乡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口粮食自给。但粮食总量仍然不足,粮食自给率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2007-2008年的零冻,2009-2010年的干旱,造成全乡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这说明粮食问题绝对不可放松。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一是要积极调整粮食产品结构,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二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扩大优质稻和优质大米比重,减少小麦和普通稻、普通玉米比重,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巩固提高烤烟、茶叶、油菜等传统优势产业(烤烟在地方财政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较好的市场和效益)。三是充分利用山区多气候特点,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大豆,优质薯类、蚕豆、荞麦等多种小杂粮,进行深层次和多用途开发,使小杂粮变成大产业。
2、畜牧业结构
2010年是铜山县“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最后一年,面临全面总结检验的关键一年,上级提供这么多惠农政策,投入了这么多扶持资金,究竟效果如何呢?贫困户现在脱贫怎么样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铜山县的21年乡镇的贫困村进行调研,发现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有些乡镇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因乡镇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效,使希日的贫困村变成今日的小康村。而有些乡镇通过几年的扶贫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效甚至越差,扶贫项目见效绶慢,甚至有些乡镇贫困户没有享受过国家的任何优惠政策,反而为达标验收增加了负担。本人是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通过这几年的调查研究,走访贫困户,从中发现了不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如:一是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少、规模小、水平低;二是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联接不够紧密,部分龙头企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辐射带动力不强,直接扶贫效果并不明显,还没有真正形成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贫困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四是扶贫资金的投入与实现目标需要的投入差距较大;五是劳务扶贫培训政策约束条件太多,限制力太大,可操作性不强;六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贫困乡村缺乏扶贫开发的思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争取项目不积极,个别乡村实施项目的能力不强,少数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仍把扶贫看作给钱给物,对扶贫开发等待观望,对改变困境没有打算,对发展生产不想门路。。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从中学习好的典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真正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物质文化建设步伐,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众多成功的典型经验面前,认为铜山县单集镇的扶贫工作独有特色,值得向大家推荐。
单集镇位于徐州市东郊,邳、睢、铜三县交界处,属革命老区,经济较为落后。全镇共有21个行政村,人口6.3万。2006年,该镇有7个村被列为全省经济薄弱村,9个村被铜山县列为贫困人口集中村,贫困人口共有6131户,15857人,2009年以来,该镇通过开发式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劳动能力人口脱贫7408人,无劳动能力人口脱贫4522人。有劳动能力人口实现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上,无劳动能力人口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以上,脱贫率达75%。由于单集镇把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今年单集镇又制定了新的脱贫目标任务,计划脱贫人数是39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人数为3720人,无劳动能力人数为207人,培训劳动力1637人。今年单集镇扶贫工作量仍然比较严峻,但他们有信心为早日全面达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该镇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制定扶贫方案。。单集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门领导分工负责的组织体系。领导小组主动配合市、县扶贫工作队员制定脱贫攻坚方案、措施,明确专人协助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二是细化执行责任。单集镇农经中心具体负责扶贫、脱贫攻坚日常工作和低保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发式扶贫工作;民政办具体负责五保户、低保户救助式扶贫工作;统计办配合农经中心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财政所负责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的规划安排、预决算等工作;劳服所负责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工作。镇纪委、审计所负责对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同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头上,实行问责制度。
2.是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单集镇围绕“抓产调、促民富,抓稳定、促和谐,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工程”,通过党员“干给群众看、组织群众干、帮着群众干”,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
干给群众看,党员带头搞产调。引导全镇党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如闫庄村党员马世平,租赁本村土地近300亩,建立高效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不仅个人逐渐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有力地带动了周围群众规模种植的积极性。2008年以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全镇流转土地2600多亩,规模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100-300亩的增加到11户,10-50亩的达到52户,逐步收到了集约用地、规模种植的经济效益。。
组织群众干,党员牵头建协会。镇党委立足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户数较多、面积较大的特点,鼓励各村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专业协会,创新经营模式。贺庄村吴书栋牵头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按土地面积入股,对于不愿入股的,协调与其他农户的承包田或机动田进行互换。现已建立了500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入股农户达到103户,预计每户每年按股分红可达1-2万元。姜集村党支部牵头组建起农业协会,建立了1500亩的西瓜、300亩甜叶菊种植基地,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协议,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
帮着群众干,党员靠上送服务。在土地流转方面,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各党支部帮助村民签订合法、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并帮助疏导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群众权益。在生产服务方面,各村成立了党员综合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惠农政策、种植技术、供销信息等服务,促进农民群众靠农业增收致富。
3.培训一个技工,脱贫一个家庭
按照县委县政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类实施、有序输出”的指导意见,该镇不断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去年,新建村级劳动保障站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26500多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50万元,1000余户农民在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后,解决了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800多户成功脱贫。
3.1落实好农民培训的各项政策
该镇不断加大订单、定向、合同培训力度,对全镇贫困农户中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民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培训促转移。在培训专业的设置上,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车工、钳工等一线技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扶持农民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对不能转移、从事农业的农民,组织农林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对其进行现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增收能力。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通过这种典型带动、宣传引导,增强广大农户自主、自立、自强意识,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不断激发创业激情。
3.2组织协调科技下乡
该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田间地头,开展设施蔬菜、草莓、食用菌、奶牛肉牛饲养、水产品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实际印发《农作物田间管理手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普宣传资料,近三年来,全镇共计组织协调科技下乡18次,受益群众达到1.12万人次。使贫困农户在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的农业科普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全镇覆盖。
针对目前农民创收观念不强,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小等实际问题,我认为扶贫工作应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簿弱村加快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这中心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务求实效的方针,对单集镇的扶贫工作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要求。
(1)认真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 。以贫困户为政策扶持的对象,以产业调整为重点,做大做强蔬菜种植产业,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农村经济人。(2)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培训。聘请专家讲解和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推进贫困人口的就业。(3)积极扶持贫困户参与高效农业。对享受政策扶持或奖励的高效农业、合作社等,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劳动,获取劳务报酬;通过科技服务、项目支持、创新机制等形式,帮扶贫困户自身发展种植、养殖业项目,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将所承包的土地采取租赁或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高效农业项目,增加资产性收入。
4.加大对贫困户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力度
农业生产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极大,本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迫切需要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来减轻农民损失。农业保险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分散农业自然风险和经济补偿,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资金融通、储蓄、防灾防损等派生功能,同时也具备一些社会管理的功能[1]。
因此,从宏观上讲,农业保险有助于稳定国家的财政支出,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从微观上讲,农业保险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效用水平,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有助于农民迅速恢复再生产,这必然会为农业经济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机制。特别是对民族牧区来说,将大大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保证民族牧区农民快速恢复生产,稳定经济增长。
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保险政策尚有不足,农业保险相关体制不够健全,农民的参保意愿薄弱等问题尤为突出。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对牧区农业保险参保现状进行概括,调查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同和接受心理,分析农民参保状况不佳的原因,了解农民参保的困难,为完善我国牧区农业保险体系提出建议。
1 调查样本情况。
1. 1 研究区概况。
1. 1. 1 兴安盟农牧业概况。兴安盟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全盟总人口近167 万,农村牧区人口 113 万,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由蒙、汉、满、朝鲜、回等 22 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人口68 万,占 47%,是全区也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
兴安盟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和“玉米黄金种植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3 ~467 mm。无霜期为95 ~145 d。畜牧业,草原面积303.4 万 hm2,其中可利用草场261.2 万 hm2,年产牧草 31 亿 kg 以上。牲畜总头数保持在 700 万头( 只)以上,2008 年达到 789 万头( 只) 。其中,大小牲畜 669 万头( 只) ; 生猪年饲养量 240 万头; 牲畜出栏 451.3 万头( 只) ; 畜产品产量达到肉类 14.9 万 t,鲜奶 23 万 t,毛绒 1. 17 万 t,禽蛋 1.87 万 t。全盟建有生猪养殖小区 85 个,奶牛养殖小区21 个,肉牛养殖小区 9 个,肉羊养殖小区 87 个,禽类养殖小区 135 个。全盟畜牧业增加值占农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 2% ,是内蒙古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2]。
1. 1. 2 兴安盟农业保险发展概况。2007 年,兴安盟首次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由自治区政府指定安华农业保险公司独家负责,业务涉及到全盟 6 个旗县市 ( 局) 的 56 个乡苏木镇,10 个国营农牧场,450 个行政村,受益农户达14.25万户。参保作物主要为玉米和大豆,承保面积为 23. 67 万hm2,是全年播种面积的 32%。签单保费共计达 6 402 万元。中央财政补贴比例为 25%,自治区财政补贴比例为 50%,保险公司承担比例为 15%,地方财政和农户自筹 10%( 农户每公顷交纳保费 30 元) 。
2008 年兴安盟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顺利完成,兴安盟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面积达 45. 69 万 hm2,占各类农作物已播面积的56.3%,涉及到玉米、大豆、小麦、油菜籽、葵花籽等5 大作物; 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是能繁母猪和奶牛,覆盖全盟的 6 个旗县市和农场局。2009 年兴安盟种植业保险参保面积达 76.83 万 hm2; 财政补贴资金达 1. 41 亿元,总保费达2.34 亿元。全盟参保农作物理赔面积达 47. 65 万 hm2,占参保农作物的 62%。2010 年兴安盟种植业保险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各类农作物参保面积达到了 73.69 万 hm2,占全盟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0.18%,参保农户达190 575 户[2]。
1. 2 数据来源 此次农业保险参保现状研究的对象是兴安盟的参保农户,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的重点是宝门镇及其所辖的若干行政村。在调查过程中,一部分问卷在保险公司的营业部门现场随机选择顾客进行调查,每一位愿意接受调查的顾客被要求在现场独立填写标准问卷,还有一部分问卷到各村做农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问卷294 份,其中因为信息不全或身份不符问卷 21 份,有效问卷 273 份,有效率达到92. 86% ,其中少数民族比例达到 38. 5% 。
2 调查结果分析。
2. 1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见表 1。由表1 可知,样本区的农民收入不高,对于农业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同时大部分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受此影响,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程度有限,这也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农业保险的参保程度。
问卷调查发现,在种植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中,82.1%的农户选择干旱,2. 6%的农户认为是风灾,12. 5% 的农户选择了病虫害,19.8%的农户选择了洪水。在养殖业面临主要风险中,20.3%的农户选择自然灾害,57.3%的农户选择价格波动,33.8%的农户选择疾病风险。调查还发现,近 5 年有97% 的农户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农业风险损失,可见该地区是一个农业生产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农业风险类型多样,特别是水旱灾害频发,给农户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
在不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户中,认为风险很低没有必要进行保险的占 20. 3%,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化解风险的占32. 4% ,表示依靠国家灾害救济的占 36. 5% ,表示对风险漠不关心的占1.4%,不相信保险的占1.5%。在农业保险的认知调查中,只有大约 6. 2% 的人对农业保险很了解,大约53. 1% 的人选择了解一点,还有大约 40. 7% 的人对农业保险的相关内容一点不了解。由于我国的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落后,大部分人对农业保险的了解不多,并且由于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对风险有着天然的顺从心理,认为农业生产存在风险是正常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考虑过如何降低风险的问题。
在对当地的险种分布的调查中发现,农作物的保险所占的份额最大,达到 82. 1%,养殖畜牧业 15. 7%,其他作物6. 2% ,并且 96. 7% 的农户认为在目前推行的险种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农业险种的设计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户的切实需要。由于目前在该地区推行的农业保险政策中保费的构成中,政府占绝大多数,农户只要承担一小部分就可以在风险发生后享受赔偿,94. 0% 的参保户对这一保费的构成表示满意。
由表 2 可知,农户对目前的农业保险推广情况比较满意。在对不满意的那部分投保户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农户认为在保险的理赔过程和受损额度的确定方面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和落实农业保险的执行过程,全面提高农户的满意度是目前影响农户再参保意愿的重要因素。
为研究如何才能使农户更加信任农业保险、设计了农户对农业保险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由表 3 可知,农户对设立专业的维权机构要求最强烈,其次是政府的担保,说明保险公司应提高保险维权的便捷度,并尽量取得政府的担保,以确保农民安心投保。
2. 2 农户参保意愿经济学分析。
2. 2. 1 农户是风险规避者。由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就显得尤其迫切。但是农业生产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通过农业保险的形式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从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此次调查为例,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种植业,由于当地耕地资源丰富,许多农户往往承包了很大面积的土地,这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农业灾害的损失程度。加之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不稳定,提高了农业风险的发生频率。因此,理论上讲,作为风险规避者的农户在这种条件下便会及积极地寻找合适的风险转移途径。但调查发现,农户却普遍缺少风险规避意识,72.2%的农户没有考虑过转嫁风险的问题,这一部分群体中大部分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在他们的观念中还存在着靠天吃饭的观念,风险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农业保险在推行过程中的阻力加大。在走访调查中笔者还了解到,一部分农民认为一般的灾害损失发生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对其投保,即使发生了大的灾害损失,自然会有国家救济。但是应该明确,灾害救济是政府对遇险后的农业经营者提供一种事后、免费的道义救济,这与农业保险的预防性、有偿性截然不同,极易对政府财政的稳定性产生挑战。同时,在灾后的民政救济中,由于灾害发生的突发性。 地方情况的复杂性,民政救济渠道往往不畅通,导致相当数量的社会有效资源没有被合理应用,造成大量浪费。此外,也易养成农民的侥幸与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农民的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在农业风险管理中,以农业保险为主,灾害救济为辅,寓救济于保险之中,从而将震荡起伏的灾害救济财政消融在连年相对稳定持续的保险补贴支出中,既能高效利用赔付金额,迅速组织生产自救,又能消解灾害发生带来的农村社区紧张、不和谐影响。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另外,风险规避者的家庭收入对其规避行为也有重要影响。所在家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户,其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愿更强; 家庭收人水平越低的农户,其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愿也更强。笔者认为,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家庭相比较其他家庭,其面临农业生产风险更大,其规避风险的意愿更强; 高收人家庭,其自身存在着实施自我规避农业生产风险的经济基础和能力,低收人家庭,其自身规避生产风险的经济的能力比较差。农户防范农业风险主要包括如图 1 所示的几种途径。
图1 农户防范农业风险的方式。
2. 2. 2 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成本和收益。从调查结果可知,农户农业保险方面的投入成本并不高。以宝门镇为例,当地的参保农户只需要 150 元/hm2的标准缴纳保金,其余的部分由当地政府补贴。因此当地参保农户都有支付保费的能力。在灾害发生后,当地的保险公司会首先和当地基层村委会取得联系,按照投保户实际投保标的和受损情况进行补偿。在这一过程中,农户基本上不用通过太繁琐的过程就可以获得理赔,且国内推广农业保险的地区同样采取这种模式。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农户仍然不愿意投保,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 3 农户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
2. 3. 1 农民对保险机构及其产品缺乏了解和信任。一般而言,理性人的决策行为主要是基于自身所获取的有关决策对象各方面信息而做出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对农业保险及其作用的了解是会影响到农户的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决策行为,如果决策对象从一般性上讲是有利于决策者的,那么只要决策者掌握的信息较为充分,一般会倾向于接受该项决策[3]。由于农业保险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只要农户对农业保险及其作用了解足够充分,那么农户会选择购买农业保险。
由于农村缺少网络、报纸、广告牌等平面宣传媒体,目前农民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渠道还主要局限于电视、面对面告知等形式。农民缺少主动了解农业保险产品的渠道,势必会对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产生影响。对于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来说,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个盈利能力较弱的险种。因此,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效益期望值比较低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很难对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品进行大量的投入。
同时,保险作为一种无形的服务产品,依靠专门的精算技术确定出来的保费和保额以及其复杂的保单条款使得农民对保险产品的性能和价格难以进行直观的评估,因而在缴费和理赔时容易产生误解,发生纠纷。
另外,农业风险存在基本不确定性,人们的主观预期倾向于不购买保险。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某些风险的种类也是无法预知的( 例如农民在尝试新作物、新养殖对象时) ,个体农户难以对遭遇某种自然灾害的概率进行评估,当这种情形出现时,人们通常倾向于认为关于这种不确定性的赌博不利于自己,即认为出现灾害的概率并没有那么高。向农户提供保险实际上是提供一种彩票方案,并且需要农户支付保费,因此农户可能对保险的作用持相当大的怀疑态度,不利于保险的推广和市场的形成。此外,农户对保险的赔付可能性也存在怀疑。
2. 3. 2 政策性保险的保障程度偏低,区域分配不合理。由于保险公司在承接农业保险业务时面临着社会保障和自身盈利的矛盾冲突,因此实际在理赔的过程中普遍采取“广覆盖、低保障”的原则确定保险保障水平。以所调查的宝门镇为例,保险公司原则上以补偿承保对象的物化成本为主,以保障农民灾后恢复生产为出发点,实行低保额的初始成本保险,即农业保险并不是承保农业的全部产值和收入,而是保障和维持其简单再生产的成本,农作物一旦遇到灾害,以保住生产和经营成本为限。这种保障水平偏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散的农户更倾向于通过政府救济、向亲友求助、民间借贷等方式分散风险,而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
农作物保险费率普遍存在省内“一刀切”的做法,使其经营公平性受到广泛质疑,有些地区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可是却承担和灾害少发区农户同样的保险费率,这让很少遭受农业风险的农户内心不平衡,所以拒绝参保。同时这也激化了保险公司与农户的紧张关系。在调研中也发现,这种保险公司与农户缺乏直接沟通机制的操作流程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每个村都有不同的地理征。譬如,有些村在地理上呈现狭长地带分布,使得地区处在风口地段,较社区中其他土地易遭遇风灾; 有些社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形态,部分土地较周边地区经常遭遇雹灾等等。这些出现在一个社区中的不同程度的受灾,却只能得到单一低比例的赔偿。村民的多样化、多层次赔付要求得不到有效回应。保险公司简单、粗暴的查勘定损行为不但可能激发投保户的不满情绪,而且还会导致大量道德风险的积累,这种经济行为由于游离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范围之外,村级组织不便涉及。
2. 3. 3 政府救济降低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牧区农业基础较弱,因而寻求政策性支持的意愿更强。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有旱灾、沙尘暴、冰雹、暴发性病虫害等,有时连续几年或同一年内几种自然灾害同时或交替发生,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破坏性极大。每到灾年,政府主要采取“政府财政补贴 + 社会捐助”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这种模式使得一部分人在面临灾害损失时持有依赖思想。通过保险来分担风险,需要自己出钱买保险,部分农民存在侥幸心理,不愿花钱买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一种非必需的服务产品,农民购买保险是为了在发生风险时获得经济补偿,而政府救济一定程度上使农民难以主动意识到保险对其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意义。也就不会积极地去了解和购买农业保险。是目前影响着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访谈中的一个典型的说法就是“有了国家的救灾补贴,还买什么农业保险”。
3 提高牧区农民农业保险参保意愿的政策建议———以兴安盟为例。
3. 1 提高农民的保险支付能力,建立保障服务机制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时刻承担着自然灾害损失的风险,农户本是风险规避者,而农民本身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多数农民是渴望参与农业保险的。前文提过,收入是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市场需求与消费支付能力的关系,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就必须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农业保险的支付能力。发达国家农业保险推行中实施的较为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如美国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法国的《农业保险法》、日本的《农业灾害补偿法》
等。我国现行的《保险法》是不能覆盖农业保险的,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了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存在随意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推动相关农业法律、政策法规等的修改、完善工作,尽快出台符合国情的灵活的《农业保险组织实施办法》,针对农业保险本身、农户、保险公司、政府等各利益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政府主导农业保险的相关法律,以立法形式明确农业保险中相关群体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3. 2 探索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模式,满足牧区农民需求 现阶段国内外可供选择的政策性保险制度框架下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互助合作形式、政府组织实施、保险公司模式、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政府补贴农业风险发生的保费以及组建新的政策性保险公司,由政府筹集或参与筹集初始资本和准备金[4]。而若单一采取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财政资金、保险资金的投入、筹集及运用上存在较大难度。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政府支持下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制度模式是现实选择。该模式的制度建立成本较低、风险较,而且,政府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调整政策也比较灵活。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各地可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农民的接受程度、组织模式的经济可行性和开展业务的便利性等,集政府、企业、农民 3 方之力,逐步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多比例赔付,选择符合地情的农业保险模式。可以尝试在农村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协会,通过协会实现既方便小规模农户投保,又满足不同受灾保户多样性赔付要求的目标[5]。
3. 3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沟通协调,推动牧区农业保险的发展 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能有效地提高对农民的救济能力,降低农民的经济损失,保障农业再生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每户农名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6]。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行需要政府的的行政强制力量。因此,首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作。其次要赋予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农业保险工作职责。建议设置有工作经费的专人负责基层农业保险的工作。最后政府和农业保险公司要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地方政府网站等,加强农业保险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要注意面向重点农牧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的宣传,树立政府和保险公司的良好信誉和形象,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此外,要深化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知,只有使广大农民全面认识和真正了解国家对农业政策性保险在民族地区推广的意图,让农民学会学习运用“保险”这一经济手段转移风险,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加保险,保障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孟春。中国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内蒙古兴安盟及兴安盟农牧业发展概况[EB/OL]。 (2009 -06 -25)
[3]王敏俊。 影响小规模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9(3) :38 -44.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大力推进天水农业科技创新,笔者在深入分析制约天水市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天水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1天水市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1.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显雏形天水市现有农业科研机构1个,农技推广服务机构315个,农业培训机构16所,农民田间学校4所。制定了《天水市农业创新团队暂行管理办法》,按照“择优遴选、试点先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组建创新团队2个,开展了试点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高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有所突破,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双赢。1.2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天水市始终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重要手段,坚持走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双轮驱动、持续发展”的路子,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29.3%,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7.3%。1.3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按照“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深入实施“百万亩果园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和“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工程”,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及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辐射带动效应,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1.4农业科技创新呈多元化发展一是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全市规划建成了三阳川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等示范园区,在推动产业发展、创新企业孵化、技术示范辐射、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农业科学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建立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500多个,辐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地位日益显现。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相继成立了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中心、甘肃省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省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了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催生了一批以“羲皇牌”中国驰名商标为代表的知名品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研发能力。尤其是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的成功上市,标志着天水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天水市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天水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不完善,科技创新实力比较薄弱,农业科技核心技术缺乏,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成果少,且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服务滞后,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严重不足,带动引领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2.2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农业人才总量不足,知识老化,青黄不接,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断层”现象比较明显,尤其高、新、尖人才严重不足。人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老套僵化,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目前,全市农业科技人才为7996人,万人占有农业科技人才不足26人;全市现有省级领军人才5人,市级科技功臣1人,市级领军人才8人。2.3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科技投入达10686万元,但市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为931.8万元,仅占市级财政投入的8.72%。以2014年为例,市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人均仅为1.1元。2.4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足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3,且创新能力不强,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有限,增收能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