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0 09:17: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55

主题式的教研论坛是立足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 思想上实现三个“促进”、三个“转移”

主题教研活动的实施,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入手。所谓“三个‘促进’”即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为本;以促进学校科研发展和解决教学问题为本;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为本。而“三个‘转移’”即实现“角色转移”――学校管理人员要转变角色,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实现“重点转移”――把学校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课堂教学实施与研究上;实现“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科学方法研究新课程实验最需解决的问题,验证新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 目标上要实现三个“统一”、三个“加强”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克服慵懒习性,师互帮互学思想;努力将教师思想统一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统一到学校科学发展的建设行动上来。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的能力;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加强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3 行动上要实现三个“确定”

首先要确定研究主题。可配合学校所申报的课题研究为总提纲,结合课堂教学及教育现象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后确立每个阶段的小主题。其次是确定角色分配。每次活动均要设主持人、值学人、个案提供人、中心发言人、记要人各一位。围绕同一主题,做到职责分明,工作各有所侧重。最后还要确定事务分工。角色不同,其分工也不一样:每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主持人由分管领导或教导、科组长担任,在论坛活动中起活动衔接及活动总结的作用。主持人负责提炼教研主题,分配好其余角色。而值学人负责提供与教研主题相关的学习材料并收集整理活动的全部资料装订成册。学习材料要有一定专业水准,内容新颖,对教研主题有指导意义。活动资料包括活动备课表、学习材料、教研个案。个案提供人负责个案的来源与呈现,可以是公开课、录像课例、文字材料等。所提供的个案必须切题。中心发言人要有发言稿或发言提纲,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陈述,提出解决问题策略。每次活动一般可以安排2至3人,每人发言时间约在5至8分钟。记要人负责会议记录,其他过程性活动材料的入档工作。

4 过程上要实现三个“充分”

主题论坛活动,注重过程性的科学、合理的安排。而充分的活动准备,是确保活动效果的前提。由主持人提前一到两周分配好角色,并通知本组教师做好活动准备。充分的活动流程,体现活动的流畅性常规性。主题论坛教研遵循“值学带动学习、说课解释意图、个案展示观摩、课后反思得失、主讲切入主题、评课促进交流”的流程进行。而充分的活动展示,则是活动必须的具体内容。这里面还包含了值学组织主题学习,即由值学人有所侧重,简明扼要地组织主题学习;个案呈现及反思;中心发言和主题讨论,与会成员在中心发言后进行自由式主题谈论,也可以进行对话式中心发言;主题总结,即由主持人对活动情况、预期成果达成等进行总结。

5 效果上要实现三个“要求”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7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大备课组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明显。它是新课程改革的抓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与发展的共同体。虽然在大备课组活动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与挑战,但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化解了大备课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使大备课组活动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中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产生了新的发展前景与气象。

一、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方式的难题与挑战

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加大教研力度,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已经做到了制度化、常态化。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含主备人说课,其他老师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修订教案―各位老师个性化修改―课堂实施及反思。然而,随着现代教研改革的强劲冲击,校本教研集体备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其问题日渐凸显。

1. 评价方式单一,导致教师不愿意与同学科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从学校层面来看,一些学校对备课组工作没有针对性的指导,缺少细化的要求和考核。学校一般根据考试成绩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比较,这样同学科教师就成了竞争对手,因此不少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单打独斗,疲于应付。

2. 备课制度缺失,导致活动成效低下,流于形式。部分学校备课组管理滞后,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制定集体备课评价制度。只重视形式与流程,有形无实。有的学校备课仅仅检查教师在不在,人齐不齐,不关注备课过程中集体成员的自我评价,一些备课组活动内容随意化、活动形式简单化、活动主体单一化。出现“五多五少”的现象,即一是常规事务多,探索实际问题少;二是统一安排多,考虑教师需求的内容少;三是研讨共性内容多,满足各层次教师的需求少;四是关注经验较多,反思性的实践研究较少;五是组长和少道鲜讲得多,成员彼此交流的机会较少。

3. 应付检查,备课活动不深不透。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的检查,只看重了备课的书写和格式,而忽略了备课的精髓和目的;学校管理者在检查备课笔记时,也是只看书写、看结构、看规范,大家都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部分老师凭经验备课,不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有的网上下载一份教案了事,有的去年的教案今年还在用;集体备课缺乏内容和资源的选择,导致备课成了“优秀教案的翻版”“特级教师讲义的复制”。

4. 学校缺少平等沟通、合作包容的文化氛围。备课组活动时,经常由少数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其他教师要么不敢发表意见,要么不愿意发表意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合作与包容的文化氛围,教师缺乏主动表达的习惯。

5. 备课组长缺乏专业引领,活动呈现组织行政化倾向。部分备课组长组织的备课活动缺乏专业引领与学科示范水平,备课组组长只是单纯的布置学校教研组或教务处的事务性工作,使得备课组长成为上传下达的“传声筒”。

二、网络教研中集体备课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推广了网络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活动主要围绕平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并根据研究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如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论坛等。在活动设计中,强调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教研主要作为平时集体教研的补充,弥补其不足。

1. 个人初备,一人主备。开学初,由备课组长按教材内容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主备教师熟读教材、教参,写出教案(或编制讲学稿),并准备发言材料。发言材料一般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情境设计、活动安排、方法策略、作业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

2. 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教师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与依据,然后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研讨交流。

篇(3)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第六巡回督导组组长XXX同志,XX部务会成员以及有关科室负责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XX同志来参加会议和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

这次会议的主题和要求是:紧扣XX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XX要求,联系班子和个人实际深入查摆问题,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自XX专题教育开展以来,XX在牵头抓总做好全市专题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部机关的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各环节工作,为召开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相关要求,我们认真完成了部机关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方案制定、问题查摆、意见梳理、谈心交心,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的撰写等各项会前准备工作。一是抓好会前学习。深入学习了党的精神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践行XX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专题学习了XX同志在全省“XX专题教育党课暨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全省组织工作会议讲话精神,重点学习了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等,并召开了部机关专题学习研讨,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牢了思想基础。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印发了《XX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向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年轻干部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向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反馈,为撰写发言材料提供了参考。三是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我和其他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之间,都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谈心交心,营造了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撰写发言提纲。部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对照专题民主生活会相关要求,对XX等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摆,认真撰写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可以说,我们部领导班子和每位部务会成员对待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严肃认真的,符合有关要求。

下面,由我作班子和个人对照检查发言

(个人发言完毕后)请大家对我个人发表批评意见。

下面,请各位部务会成员依次作对照检查发言,其他成员逐一开展批评。发言时间每人控制在12分钟以内。每位部务会成员发言结束后,其他同志逐个对发言的部务会成员开展批评,每人发表批评意见的时间掌握在2分钟左右。

首先,请同志作对照检查发言。

(发言完毕后)请大家发表批评意见。

下面,请同志作对照检查发言。

(发言完毕后)请大家发表批评意见。

下面,请同志作对照检查发言。

(发言完毕后)请大家发表批评意见。

下面,请同志作对照检查发言。

(发言完毕后)请大家发表批评意见。

下面,请同志作对照检查发言。

下面,请市督导组组长同志做点评和指导,大家欢迎!

篇(4)

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改革非常活跃,如情境教学、快乐教学、成功教学等新教学理念的引入,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对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热热闹闹的合作交流,孩子们热情地笑脸洋溢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是啊,孩子们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然而,此时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就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倾听习惯”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会倾听

上学期我在教学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教学设计非常合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教学准备十分充分,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学具和教具;教学游戏多,吹、拉、弹、唱俱全。课前我把准备的活动材料摆放出来,孩子们看到这些教具轰动起来,指指点点的说个没完,我只好暂时严肃的中断学生的发言。课堂上学生利用我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学具玩游戏,显得很热闹,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一连做了三次游戏活动,还说不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没办法,我只得自己把结论告诉学生。课后我做了反思:本节课我过分强调趣味性、游戏性,一味以迎合学生所谓的兴趣进行教学,没有强调让学生去倾听,这样的教学也就失去了知识传承的价值和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更谈不上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课堂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远比认真倾听占据更大的心理优势。但是在他们还没有体验倾听的重要性之前,任何枯燥、严厉的说教都是暂停键。教师的言语及态势语中一旦表现出对倾听关注程度的减弱,学生又将进入个体思维单独且自由驰骋的境地。

总结了上节课的问题之后,在另一个班教学同一课时我重新组织了课堂教学:

课前我调整实验材料的呈现和安排。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而孩子的天性总喜欢摸摸弄弄实验材料,这样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在上课前我把活动需要的鼓锣先放起来不让学生发现这样他们才会集中精神倾听老师的话。活动结束后先把实验材料收起来然后再让学生来汇报,这样学生才会定下心来倾听同学的发言。整个课堂活动中我不在把学生完全放手,而是先讲活动规则及步骤,各小组成员能够按老师的要求有序的活动。学生再激烈的活动中通过倾听真正发现声音产生的奥妙:“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的道理不攻自破。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倾听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学生间构建积极高效的交流过程。”我把这一教学认识用在后面的几课教学中,如描述动物时,改变一生说众生不参与的情况,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外形编谜语,进行谜语比赛,或者把知识点编成儿歌吸引学生的听力。

当我在课堂上把他读给学生听后,促使每一个学生尽力倾听,渐渐体验并养成倾听习惯。在这首歌中学生学生从中了解很多安全用电常识。学生对教师那些枯燥无味的“倾听说教”表现出消极的毫无兴趣是自然的,健康的,我们应该视之为正常。我们要在不断反思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教法,从而更好培养学生倾听习惯。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倾听

课堂上面对老师熟悉而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会急于回答,恨不得把自己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下,于是忘记了倾听,出现了重复回答,打断他人的回答。例如教学《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在讲到“全班学生交流:我们周围事物那些是导体那些是绝缘体”这一教学环节时,全班学生争先恐后的例举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小刀”这一学具就有三位同学先后回答。当一位学生说到“碳棒是――”还没有等这位学生表达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同学们便争议起来:有的说是导体,有的说是绝缘体。同学们争的面红而耻,甚至将要吵起来,课堂无法进行下去。此时我只有严肃的静立几分钟,聪明的学生看出情况不对,大家相互提醒着才安静下来。乘机我对学生进行两分钟的倾听习惯养成教育。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个人谦虚的表现,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中做到细心、耐心、虚心、用心。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认真听,听完整。耐心,当同学的发言有异议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在指出不足。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关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盲目,做到有选择的接受。随后我重新组织了这一教学环节:我把全班学生分为男女两个方队进行比赛,男方队举出熟悉的导体,女方队举出熟悉的绝缘体,。每人举一种事物,如果重复或答错,那就得把机会让给对方。比一比看哪对说的多。就这样再激烈有序的比赛中,学生真正认识生活中的导体与绝缘体。这样,教师将倾听要求及意义巧妙的隐藏在比赛规则中,学生会再比赛的影响下自觉的遵守规则,并体验倾听同伴发言能使比赛获得胜利的喜悦。对倾听的理解也就在游戏中具体化,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此时呈现了一个“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明确倾听的目标科学实验前总会提出实验的要求,当老师说后,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要求,实验汇报时,向学生提出“注意听他的和你的结论一样吗?”“你有不同意见吗”“他那些地方说得好”等等,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倾听别人的发言。

三、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中感受倾听

“听”的激励性语言有:“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两个同学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除了激励性语言外,老师也可以采用对最会倾听的学生先发实验材料,或者定期评出最佳倾听奖等方法。

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们可以和学生做个约定:老师把食指放在唇边表示要轻声的交流;双手大声拍两下,表示活动暂时停止,食指点击脑门,表示此时不用发言,需要思考――教师的这些态势语对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篇(5)

面对着科学探究过程中师生共同存在着的这些不良的倾听现象及其思想意识,作为一线科学教师,只有慢下脚步,找出对策,循序渐进让我们的师生共同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逐步提高倾听能力。

一、对学生进行倾听意识的培养

意识决定形态。要想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在新学年接手一个新班时,教师不必急着开始上科学课,可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倾听的认识,再通过几个关于倾听的话题展开讨论:

(1)在科学课堂上,你认真听吗?

(2)在科学课堂上,你什么时候最认真听?教师讲解演示时?小组讨论交流时或汇报实验结果时?

(3)当你发言时,同学打断或对你的发言无所谓,你有什么感受?

(4)你认为仅仅听到教师怎么说或同学怎样发言就可以了吗?

(5)在科学课堂上你是怎么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形成了共识:“倾听”意味着谦虚;“倾听”意味着尊重;“倾听”意味着同情;“倾听”意味着不但要“听”,而且要“会听”。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倾听方面的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意识才能落到实处。习惯的形成需要恰当的技巧作为有力的支撑。

(1)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肢体语言最能说明一个人正处于某种状态。如同样教学《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一课,在讲解酒精灯如何使用之前,笔者让同学们将手自然垂放在两腿之上,眼睛注视着讲台,如果听懂教师的讲解则以微笑示意,如有不明白之处,则举手示意。当同学发言时,则眼睛注视着说话者,思考发言同学的观点与自己的见解是否相同,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不随便对同学的发言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也要等对方发言后,举手示意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让学生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同时明白要想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有“不盲从、不附和、不武断”的科学态度。

(2)营造课堂氛围,激起倾听的渴望。

实验材料适时呈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如老话所说一棵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人性之同各如其面。面对着实验材料,有些学生耐心倾听教师的要求,有些学生则一见到材料就忍不住得东摸摸,西弄弄,他们的注意力早就被分散。因此每当有新的实验器材首次使用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识后,再让小组派人上台领取;如果一堂课上要进行两项的探究活动,则将后一项的探究材料预先备好,放在学生不易察觉的角落待会儿再取。如教学《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既要认识磁铁能指南北方向,又要通过探究认识到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在进行第一项探究活动时,笔者只给每组学生一个磁铁,而进行第二项探究活动时,笔者则给了每组学生不同形状的磁铁各一对。第一项探究活动结束时,请小组长将材料收齐准备领取另一组材料。这样学生才会静下心来倾听同学的发言。

科学课堂充满情趣。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倾听时间大多在10至15分钟之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解暗箱、问题、魔术、课件、小游戏等多种方法创设课堂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使他们时时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想方设法地维持学生的倾听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推移学生的“选择性失聪”,只要学生体验到成功,感觉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注意力就会集中,也就会认真倾听了。

篇(6)

一、研讨课模式与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是平常老师理解的就是科学发现、科学发明这样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这种科学能力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学生的生存能力,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而研讨课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且锻炼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应用研讨课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研讨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敢于接受别人的质疑,在讨论中接受别人不同的看法,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升华自己的思想。在不断的讨论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自己在研讨课中做得不足的地方,确实学会学习。

二、研讨课模式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组织策略

1.研讨课的准备

为了研讨课的顺利开展,取得应有的效果,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摆正教师的位置。研讨课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时间上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应用各种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错误宽容,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越俎代庖,鼓励学生发言,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在讨论课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讨论出现偏差、离题的时候要及时把话题引回来。

课题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是适合研讨课模式的。教师要精选课题,适合研讨课的课题应该注意:①课题的选择题目不宜过大,题目过大学生很难正确地把握信息,讨论方向容易出现偏差。②课题的难度要把握,难度太大学生需要花费的时间过长,不一定能探讨出结果,太容易则学生兴趣不大,达不到探讨的目的。③课题的选择应该容易获得相应的信息,学生能通过教材、互联网、课外书籍等通道获取得到信息。

2.研讨课的组织形式

目前,对于研讨课的教学方式,一些高校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摸索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比较典型的大致可以分为圆桌研讨式、小组报告式和师生角色互换式三种类型[1]。这三种组织形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样是可以借鉴的。笔者通过研究实践,通过改进,这样的模式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首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每6-8个学生一个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人数不宜过多,过多在讨论的时候,每个人都发言的话所用的时间太长,而且讨论的时候很难达成共识,而且会出现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人数不要太少,人数少,势单力薄,讨论和汇报的时候容易胆怯。分组的时候要注意把成绩好的、中等生、后进生都搭配好,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好。预防有的组讨论激烈而有的组无所事事,等到发汇报的时候,有的组表现非常出色,而有的组没有任何成果,要确保每个组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争取在课堂中让所有学生都有进步。

其次,开课前教师布置研讨课的课题,进行基础知识的教授铺垫,把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分配到每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研究选题制定任务,然后实施该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小组每个成员就本组课题进行研究,撰写报告交给小组长,小组长和中心发言人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由中心发言人做好发言准备。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再次,开展研讨课。按分好的组围圆桌而坐,小组长组织对本组的研究课题进行再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小组上发言讨论本小组的观点,小组长和中心发言人要在讨论中修改好本组的研究报告。然后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到讲台前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这个组的研究,在每个组的发言后,课程的参与者都可以就这个小组的发言进行质疑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全部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小结;课后,小组长要把本组的研究报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上课讨论情况及研究报告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

最后,组织做好研讨课的教学反思。老师的反思:反思自己课题设置的合理性,难易度及学生的参与度,研究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反思,比较本组与其他组的得失,探讨自己组的研究的失误的地方,学习其他组的研究成果,为下一次的研讨课做好准备。

三、结语

通过研讨课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在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查找资料、组织材料,而且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时间成本较高,而且由于一些学生的讲授质量不高,导致一些学生无兴趣听课。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采用这种模式上课有很大的作用,但频率不宜过高,每个月两次效果是非常好的。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42-03

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具有个性化和创造力的个体,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迎合了这一教学改革的取向。然而,在护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建构主义改造教学实践仍然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本教改实验尝试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进行护理教学的设计和评价,探索建构主义教学的方法和实效。由于学界对“建构主义”和“反思性教学”概念的理解并不统一,本教改试验设计将从对上述两个概念的辨析入手。

一、相关概念辨析

1.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梳理

在学习理论上,建构主义者都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在知识论上,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鼓励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在教学的理想目标上,建构主义主张形成个性化的意义丰富的结构性知识目标而非客观、标准的符号化的知识层次目标。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在对学习活动的理解上,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原有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教学策略上,建构主义者主张进行问题中心的教学、情景教学、自学指导和学习合同。在教学评价上,主张多元化的评价策略。[1]

2.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辨析

在教学实践中,每种反思性教学都是由“工具”和“理念”两部分组成的,“工具”是实现“理念”的“工具”。既然,“理念”是反思性教学指向的目标,“工具”是反思性教学的技术性问题,那么,基于建构主义的反思性护理教学就是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对护理教学进行反思、设计和评价的教学。

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目标的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护理教学目标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包括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第二个层面是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结构;第三个层面是应用。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是首要任务,是学习的“支架”,这个“支架”就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2]个性化的认知结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理想形态;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则是建构主义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课题组在《护理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为每一章节的教学都设计了三个版块的教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脑图(认知结构)的绘制;独立研究性学习。

2.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策略批判性地借用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巴曼等人的学习环理论。在《护理教育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前把自己的备课资料和幻灯片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困惑的问题,以备课堂讨论。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或者学生的主动发言,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在教学的程序设计上,把教学分为四个环节:概念的评价、概念的探索、概念的介绍、概念的运用。[3]规则和原理的教学采用类似的程序。

3.能力发展的策略

根据对建构主义的理解,课题组确定了建构主义教学需要学生发展的几种核心能力: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并据此设计了几种教学:问题教学、思维发展教学、学习合同与自学指导、学业论文、反思日记。

(1)问题教学的设计。问题教学的程序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探究活动的环节展开。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在这个活动中起到引导或者顾问的作用,教师随时观察、评价和指导学生。

(2)思维发展教学的设计。在学生思维发展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但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还要能认知和评价自己的思维策略。同时,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思维发展训练的策略上,通过活动、观察、语言、知识传授和讲课发展学生的思维。[4]同时,开展思维知识讲座,把思维训练作为护理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不惧怕错误。

(3)学习合同与自学指导。学习合同通过教研室研讨、师生沟通和协商,最终确定学习内容并签订学习合同。对于自学指导,课题组设计了集中指导和跟踪指导两个方案。在集中指导中,集中给学生介绍自学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跟踪指导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撰写学业论文。在课程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对学生提出撰写课程论文的明确要求,并要求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研讨当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论题,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之后确定论题,然后通过调查研究和广泛搜集资料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和课程论文的撰写。

(5)反思日记。学生撰写反思日记时,要涉及三方面的反思内容:对概念图的反思,对学习策略(信息加工模式)的反思,以及对偶发性典型性意义事件的反思。对概念图的反思要求学生能够再现形成于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并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集体反思的方式评价和优化认知结构。在对自己学习策略的反思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思维知识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评价,并能够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评价。在对偶发性典型性意义事件的反思中,引导学生发现事件中各方面的意义:认知的意义、态度的意义和情感的意义,等等。

4.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设计强调对知识获取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多侧面、多形态的评价标准,强调动态化评价、以“学”为主的评价和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策略。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学习小组、教师等;评价内容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能力方面的评价;评价重心由只关注结果向形成性评价、促进性评价兼容的方向移动。

三、效果与问题分析

1.效果分析

(1)初步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班114名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课前查阅资料,研读教师提供的相关教学材料;100%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或者小组讨论中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其中发言1~5次的学生比例占32.7%,6~15次的比例占38.5%,28.8%的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达到16~50次)。从学生课堂的综合表现来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独立判断决断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和个人探索性学习;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思考问题的方法向独特、新颖方向发展。

(2)改革了课堂教学的构架,取得了预期效果。课程教学分为三个板块的教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脑图(认知结构)的绘制;独立研究。在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中,80%以上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独立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概念内涵的并初步形成个人见解,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通过互相辩论、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形成对概念的科学认识。在第二个板块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形成概念、规则和原理的网状结构,并能够通过绘图的形式把认知结构重现出来。在第三个板块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完成与教师签订的教学合同,完成学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其它独立作业。根据课题组的设计,每个学生至少要签订两份学习合同,对学习合同履行情况的监测结果显示,95%的学生体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性,85%以上的参与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合同。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评价很满意。从学生提交的学业论文来看,大部分学生(80%以上)能够认真对待学业论文的撰写,对这种开放性的课题很感兴趣。其中不乏优秀的论题和高质量的论文,也有很多是自己很关心的课题。比如: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护理专业本科男生的职业心态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意识调查分析,等等。从对学生反思日记的抽样情况来看,反思的内容涉及到专业知识以及“护理工作与生命关怀”、“护理专业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护理专业职场环境”、“人道与爱”等情感教学目标。

(3)改组了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传统的大班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建构主义的教学理想。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课题组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革,研究并吸收了特朗普制教学法的合理内核: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教师的讲授时间大大缩短,但是课程教学的实际时间得到了广泛的延伸。

(4)改革了教学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为笔试(更多为闭卷考试),只要熟读书、牢记知识点就可以使考试成绩优异。而建构主义护理教学的评价则形式多样、标准多样、评价主体多样,重能力、轻知识,重开放式考试、轻闭卷考试。“评价”是培养每一个学习者身心一体化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考能力、持续能力、灵活性、自信、表达能力等高度复杂的智能和知性。[5]

在教改实验中,评价真正回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间,回到了同伴之间;评价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评价”的认识,而且实现了“评价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评价还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成为了师生教学活动“进行中的对话”。对于评价结果的处理,课题组并没有试图根据评价表的结果以及各项结果的权重为学生确定一个综合得分,而是把结果直接呈现出来,以便于有针对性地查找不足,同时回避了“为学生排队”的传统评价理念。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新的教学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但仍然无法确保每个学生在每次教学任务中的积极参与。从学生课堂发言的统计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发言活跃程度差异较大,最大差异量达到10倍.但是,又不能据此判定那些发言较少的学生进行了较少的思维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发言较少的学生中38.2%为性格原因,其余为未认真对待或者准备不充分。其次,教学监控的困难。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延伸到了课外,部分学生由于“忙”或者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实验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责任”并不能在学习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起到有力的约束作用,外部的纪律约束甚至“惩罚”手段是培育学生“学习责任”的重要手段。再次,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由于我国护理院校的实际情况,大班教学仍为教学班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要使用优秀学生作为“导生”,否则,教师将因为不堪重负而无法推进教学实验。最后,教学团队组建的困难和解决思路。由于教学形式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学任务量成倍增长,化解的办法就是组建教学团队。但是,根据现实情况,学校不可能为每一学科的教学组建教学团队,解决的办法就是吸收学生进入教学团队。学科的主讲教师就是该学科的“专家”,抽出部分优秀学生作为“助教”,这些助教是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的关键性环节。但是,这些“助教”的选择和培养以及涉及到的教育公平问题,仍需要寻找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6).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篇(8)

1.学习高效课堂理念,认真实践。

当前教育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轻负担、高质量。

我校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近,举行了345高效课堂听、评课活动。 在整个345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集体学习、研究、深化其要素。在教学设计方面,积极实践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导学案,从各个方面去充分的渗透教学知识,而不是按照教学目标盲目的制定教学案。在教学过程方面,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突出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评价方面,形成多元化、过程性整体评价体系。在认真实践345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再通过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从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并通过探索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合作互助的共同学习。在过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以教材下的学案来进行课堂评价。尽量多的让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使得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学习体会能够达到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2.集体备课求真务实。

集体备课统一规划,以课堂教学常规教学

研究为主,每次备课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中心发言人将发言材料印发给每位同志,集中备课时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老、中、青年教师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大大减少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教学六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指导性和实效性较强。组内学术气氛浓厚,一个团结和谐、求真务实的集体正在形成。

3.教师培训渐成体系。

本备课组共有7名语文教师,其中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2人,xx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5人。备课组十分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工作:首先,采取了中心发言、上公开课、听课导课、结帮学对子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展露才华的舞台,如推荐郑英杰、宋春艳老师参加学校的公开课、课件比赛等活动,推动他们尽快成长成熟。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留心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或褒扬或提醒,重在研讨问题、指导示范。如个人教案,要求他们设计规范、过程流畅、材料翔实,重难点突出,教法、学法明显,坚持写教学后记,注意教学的反馈和反思。周记批改,以郑英杰老师为例,说明全收全查、有等级和评语,评语重对学生激励、沟通、指导的评改方法;作文指导,以杨海燕老师做示范,突出眉批、旁批与总评相结合,教师评析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重在实效的方法。第四,结合教委的督导、学校的质量年工程、青年教师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相机诱导,兴教学教研之风,求稳步上升之效。第五,老少搭配结对子,老教师的经验、技巧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灵性相得益彰,从备课、课堂组织、试卷命题。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一齐进步。

4.青年教师进步显著。

通过营造和谐、民主、进取的氛围,通过全程的关注与指导,通过备课、听课、议课等形式,青年教师也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博采众长,本备课组的年轻人成熟很快,成绩斐然。宋春艳、郑英杰等老师逐渐由教育的新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能手,杨海燕在做好班主任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教学的一把好手。

5.加强学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在起始年级,可能要研究怎样在教学中切实开展学生书写训练、系统扩大阅读量、加强文章格式、文体特征训练。初一、初二、初三对各种问题都要训练,初四时才能很好而有效地进行针对中考的作文训练。 坚持听课、评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本学期初,初一语文组增添了一名教学新手,为能实现齐头并进,相互提高,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组成功组织开展了新教师见面课,课前多次进行集体讨论,在充分尊重主讲人教法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其设计了教案,授课时本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授课后及时反馈指导,寻找解决对策,帮助该组成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寻找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新老教师间互相学习,达到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提高 我们在抓好集体研讨的同时,要求备课组每位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后记,年级组定期检查。通过反思和总结,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

宝贵的经验借鉴。反思时,我们努力做到围绕某个教学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只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活动和效果。不仅要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还要注意反思的实践性和发展性, 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努力方向

1.理念方面,

篇(9)

[关键词]启动式目标教学法英语过程写作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53

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运用交流方式,是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在英语高考150分中写作分值为25分。从语言的运用和高考所占分值的比例,不难看出写作很重要。

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特别作为高一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法很迫切,很必要。在高一上学期学校推行启动式目标教学法,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的一员,对任教班级高一(1)、(4)班实施了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尝试“启动式目标教学法”以提高两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启动式目标教学法

启动式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此方法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动眼观察、阅读;动耳接收教学信息;动手实验操作、记笔记;动口表述研讨;动脑思索创造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强调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功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完成教学目标,充分注意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JP3]启动式目标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指出:教学的四个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纠正。

二、英语过程写作

英语过程写作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不断交流。整个写作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进行,学生积极主动,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注重来自教师及同伴的反馈和评改,评改以教师、同伴与作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多次修改,修改是写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应通过多次修改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思维和写作能力。整个过程在学生充分地讨论、展示成果、质疑、反馈、评改和修改中进行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英语过程写作中的运用

1.运用“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完成写作前任务――审题和提纲

(1)第一步:审题(小组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目标: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体裁;文章时态。

(2)第二步:列提纲(小组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目标:一列文章结构,二列每段的关键词和短语,三列句型和句式。

a.结构就是文章段落及每段主要内容。

b.关键词:确定文章结构后,列每段相关的关键词和短语。

c.句式:在草稿纸上列出一些相关的高级句型和句式,并尝试运用。如强调句、倒装句、省略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形式主语、形式宾语、非谓语动词等等。

(3)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第一步审题和第二步列提纲中的运用

a.课前:准备阶段。课前,教师安排好题目,围绕目标:审题、文章结构、每段的关键词和短语、句型和句式等让学生归纳或查阅资料,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

b.课上:导入阶段。学生围绕目标:审题、文章结构、每段的关键词和短语、句型和句式等在小组内交换课前所归纳和查阅的有关资料,合作共享并进行整合。

c.课上:呈现阶段。鼓励小组中的学生代表迅速将综合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达。

d.课上:辅导阶段。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各小组呈现的内容,以便独立写作时使用。[HJ1.8mm]

2.运用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完成写中和写后任务――写稿和修改

(1)写稿(个人独立完成)

目标:学生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100词左右的文章写作。

在列完提纲后,就开始写稿。这个过程是课堂写作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写稿过程中,学生依据写稿前讨论的关键词和短语、句型和句式进行隔热创造性写作。有了写作前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学生对写作的材料和内容有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会大胆地进行个人写作,没有畏惧感,积极性很高。

(2)范文分析和修改(小组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目标:学习好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个人完成初稿后,教师先给出范文,在小组中分析范文的篇章结构、好词好句、句式句型结构后,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将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摘抄下来进行积累使用。

范文分析完后,让学生小组间交换文章,进行个人独立或同伴协作修改,修改后,小组内讨论并评选出优秀作文,小组代表把优秀的作文在全班面前展示和朗读,对篇章结构及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优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

(3)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写稿和修改中的运用

在写稿和修改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目标为主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独立动手限时写作训练。写稿完成后范文分析和小组间交换文章进行修改,启发学生动眼阅读、分析、发现优点、发现错误;动手记录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动耳倾听他人的优缺点;动脑修改他人的写作、反思自己的写作;动口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四、“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高一英语过程写作中的运用”的初步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体验成就感

过程写作课上各个阶段的“启动式目标教学法”教学活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模式,不再让学生独自一人去承担和完成整个写作过程,不再让学生产生写作孤独和恐惧感,他们不再承受无助的心理压力。写作前的审题和提纲的讨论让学生既体验到参与讨论的乐趣,又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在独立写作时有内容和材料的辅助,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能唤起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又能使其体会到点滴进步的成就感。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身体各功能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小组内综合归纳、代表发言等活动,让所有学生自由交换各自的想法,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过程写作课上各个阶段的启动式目标教学法教学活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不断进行讨论、发言、朗读、独立写作、记笔记、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写作评价、写作反思、倾听他人观点等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动口、动手、动脑、动耳能力,整个课堂活跃、积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课堂。

3.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成功的喜悦

在过程写作课上,学生依据教师和其他同学提供的材料,积极运用大脑进行思维,亲自发现同学在作文中的错误并修改,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和“改正者”,改变了传统的改正模式,不再让教师去发现和修改,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增强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高一期末考试成绩初见成效

本人对高一(1)、(4)班实施“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其他班为对比班。

高一(1)班的作文均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均分、英语均分高出其他几个班,位于第一;高一(4)班的作文均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均分、英语均分位于第二。表明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对语法、改错以及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也起到促进作用,随之得到提高。

高一(1)、(4)班学生的英语取得优异成绩,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表现出较浓的学习兴趣,初步树立了自己是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参与者的意识。

五、“启动式目标教学法在高一英语过程写作中的运用”的反思

1.班级人数多,积极发言的学生数有限

在写作课上,虽然学生基本都参与课堂活动,但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比较多的学生主要是优秀和外向的学生,由于学生人数有60人,学习成绩较差和内向的学生就有机可乘,坐着不说话,不回答,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提供机会、动员和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

2.检测全班每个学生课前“学习目标”整理和归纳的认真程度存在困难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部分学生课前目标归纳欠认真,要点遗漏,敷衍了事,有的抄袭其他同学的,有的未能理解,照读参考资料,有的学生因为习惯于熟悉的老的教学模式,在思想上、行动上还有一定的惰性和排斥。教师需要运用情感和教学方面的策略,鼓励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学习并认真完成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静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韩立福.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在每次上课之前,由两位同学每人讲一个道德小故事。首先,可以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听故事,而通过这些道德故事也可以产生感悟和共鸣。其次,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要求有较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讲故事的能力,这恰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再次,有利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为了避免重复性,一个班几十个同学所搜集的道德小故事在形式、内容、时间上都有差异,有些是关于孝的故事(大部分是古代的);有些是最近发生的道德事件;有些是从文献当中来的。有不少同学在讲完故事之后还会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无形中会使学生在自我道德认知方面有更深的领会和感悟。最后,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看待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引发对道德问题的重新思考。

以讨论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1.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目前很多课程的开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虽然讲授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向一个班级的同学系统传授大量的间接知识,且对教师来说也更易掌握。但也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讨论可以让他们参与其中,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看法。2.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讨论前,建议全班同学按每组6-7个成员进行自由组合,虽说在讨论结束后只有一个同学总结发言,但是这个发言是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结晶,即使会有激烈的争论,但最终会达成一致,不仅能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观点,也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3.通过讨论学习,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和概括材料的能力。在讨论结束后,要就相关问题总结发言,就需要对材料理解并进行抽象概括。由于长期以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接受结论学习的习惯,在解决问题和考试中只是用现成的知识来完成,所以客观问题的解决和回答还较有优势,一旦碰到主观问题,特别是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很困难,这也是我们的毕业生在参加各级各类考试过程中觉得题并不难,但却考不了高分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对材料的讨论学习,小组同学思想的碰撞,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利于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当然,讨论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涉猎书本之外的知识,拓宽视野。也有利于发言同学的材料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加强案例教学

篇(11)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小学阶段学生所养成的习惯、素养将会有意无意地伴随着他的一生。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该如何去做呢?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使我深思,又使我倍感压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呀!我们可以从我做起,修炼自身,去影响,去改变我们的学生,使他们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不是被迫生活。

有这么一则报道:世界经济论坛预计,美国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立刻胜任工作,而只有25%的印度毕业生做得到这一点,中国的这个比例是10%。中国某大学的系主任对我们说,“中国学生能够照猫画虎地解决一个问题,但一旦需要独创的思维和自己的发明创造时,我们就没辙了。”当看到这个数据时,我刚开始是一惊,之后就默认、赞同了。是啊,想想自己的过去和周遭所发生的事情,让我不得不相信这就是一个事实。

我国在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总框架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批判质疑等的能力。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层次上。试想,学生会解题我们这节课就算成功了吗?从长远来看,未必。我们应该提升自身的境界,基于知识又高于知识,更加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努力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人能从生活中那些不明显的事件中发现隐含的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那么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素养呢?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正”,即端端正正写字,字迹美观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其次是以下几点:

1.学会思考。思考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思考一切都是空谈。教师要善于去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教会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从多角度思考,从而形成自已的思维方式。

2.大胆发言。胆大其实是一种底气,没有经过认真的思索,学生也不会大胆发言,所以说大胆发言还是在学会思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敢于质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连伟大的亚里士多德都犯了不少错误,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呢!学生应该具备敢于质疑的素质。不能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不是吗?

4.团结协作。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却不可估量。课堂上,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合作中,组员间相互讨论,质疑,再讨论,从而使知识内化,领会其中的精髓,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5.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心里很明白,但就是讲不出来。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学习了某个新知识后,我们要勤于让学生说。同桌互说,组内互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以上素养,教师又该怎么做呢?

1.提高教师本身的素养,以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其实本身就是一本无字书,对小学生而言,除了家庭,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算是最长的。教师的品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说教师虽不是书,但却教会学生很多东西。

2.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做到教后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专家。”可是现在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反思!

3.熟悉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只有熟悉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