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础训练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5 07:45: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基础训练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础训练管理

篇(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篇(2)

关键词 绩效管理 训练

一、引言

军事训练是军队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的中心工作,是生成、积蓄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军事训练管理,是正规、统一施训,确保训练质量,对军事训练工作进行筹划、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实践活动。军事训练管理渗透于军事训练的全过程,是军事训练自身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在军队整个管理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对部队全面建设起着直接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科学高效的管理,对提高军事训练质量和效益、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军革的迅猛发展,战争形态、战场环境、作战方式等战争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革命式的变化,从而对军事训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探索军事训练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增强训练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加速军队信息化建设,实现打赢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协议,达成关于组织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统一的构架,然后用相互理解的方式,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最好绩效,进而实现组织价值的一种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常被看做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周期通常分为: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五个阶段。

绩效管理是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实际上也是建立相互理解的过程,是用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完成工作量或改进工作效果的可能性的方式,来管理和发展组织成员的一种管理行为。

绩效管理不仅是形式和程序上的系统,还是一种任务单元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行为。管理者以协议完成的结果进行管理,而不是以具体的过程来进行管理。在这种构架中,.管理者和组织成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允许在有理由的范围内灵活操作绩效管理,使得组织成员在成功完成有关工作时,能够最佳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潜能,对组织贡献最大化。

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个人、群体以及组织以持续发展、贡献自己为己任的文化氛围。绩效管理过程可以用来传递和强化组织的战略、价值和标准,整合个人和群体(组织部门)的目标,也可以使个人表达他们自己应当做什么,去那里和如何接受管理。它强调工作、角色、协议和关于如何发展的对话。

(二)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绩效管理是系统整合资源达成其目标的行为,绩效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方法在于它强调系统的整合,它包括了全方位的控制、监测和评估。具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

l、评估功能。绩效评估是指对试图达成某种目标时,对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目标的系统评价过程。绩效评估可以针对组织的绩效、计划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但对部门而言,现在比较重视对组织绩效的评估。

2、衡量功能。为了进行绩效衡量,管理者必须设计一套足以衡量目标实现的指标系统,也就是衡量绩效的标尺,这样才能对不同的时期进行比较。

3、追踪功能。对绩效进行持续的监测、记录与考核,以作为改进绩效的基本依据。

从实践中来看,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有下列作用:

1、激起人们的工作热情。任何管理,包括公共组织的管理,都需要某种诱因机制的存在,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组织诱因机制最重要的莫过于将绩效和奖惩相联系。通过绩效评估,使组织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了依据,建立在绩效评估上的奖惩,强化了组织的激励机制。

2、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政府运作和管理上增加了成本与效益的考虑,改变政府机关的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3、我军军事训练管理现状

我军的管理有着优良的光荣传统,但军队长期在和平环境下,非军事性质的任务增多,接触社会更加广泛,容易产生当“和平兵”、“和平官”的思想,缺乏带兵打仗的思想,管理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从表面看,这是个别单位制度不落实,措施不严密造成的,但究其本质,是我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一些管理方式与手段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的管理要求,管理松懈等现象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而已。以某军校某部为例,介绍军事机关管理工作的现状。

某校某部由为副师级机关性质军事业务机关。下设办公室、五个科室、三个科研中心、图书馆、杂志社等部门,岗位设置有部长、副部长、部门领导、参谋、干事、编辑等共198人。目前,各部门根据部队的各项制度规定及该局制定的《机关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开展工作,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细化的约束。

根据现行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该部管理工作分为三条线:

一是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制度情况、安全情况、办公秩序、战备值班等。由一名副部长分管,由后勤管理处负责全局的行政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一名行管参谋负责。从行政管理运行情况看,各项制度比较明确,职责比较分明,但缺少有针对性的考评,缺少量化的评估,好坏优劣难以评定。

二是业务管理。业务管理主要是各部门日常岗位职责内容的管理,由各部门领导负责,各有一名副部长分管。从工作流程上来看,主要包括业务的规划、下达、执行、检查、总结等。从业务管理情况看,各部门内部业务分工比较明确,业务开展比较顺畅,但综合性工作协调难度大,工作任务缺少与评估。

三是干部管理。干部管理主要是指对机关干部的考核、选拔、任用、培养的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干部管理有着相对严格的政策制度规定,但缺乏与业务管理、行政管理的有效沟通,业务管理、行政管理也缺乏对干部管理工作的支持。

对于现在,该部门有人建议到:“建议要结合局机关的具体情况,按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采取一定的量化手段,按照考核结果来选人用人。同时要加大奖惩力度,让能干多干的人得到重用得到实惠,让南郭先生不好再混日子。”该机关的管理工作及考核情况在军事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力度、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或有不同,但也只是量的不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相对单一时期还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全面展开,经济多元化对人们影响的加深,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就很难再发挥作用。

(三)军事训练绩效管理分析

1、军事训练绩效管理的概念

军事训练绩效管理是一种针对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和单位,进行训练管理的规划、组织实施、考评及反馈,实现参训人员和单位训练绩效最大化,以提高训练管理质量,增强部队战斗力的过程。它以目标为导向,将部队训练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对参训者的训练表现和训练效果进行考核和分析,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有沟通的循环过程。军事训练的绩效主要包括参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训练态度、训练质量等几个方面的绩效指标,用以正确考评参训人员的训练行为,引导参训人员主动地加强自身能力素质,改进训练态度,促进训练实效的提高。

2、军事训练绩效管理的特点

军事训练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模式运用在传统的军事训练管理中,那么它必然具有传统军事训练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训练内容和组训形式具有多样性

新大纲的颁布施行,标志着部队必须以各自的军兵种为依托,突出了不同类型部队、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不同训练要求。从整个部队来看,其训练内容多样性的特点更突出。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必然导致组训形式的多样性。部队训练内容和组训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各级领导机关对训练必须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注重统放结合,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科学正规施训难度大

军队驻地分散,兵种(专业)多,训练管理难度大。因此,科学正规施训难度也很大。针对这一特点,部队的军事训练,必须把正规科学施训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在训练体制上,应建立起完备的组织体系及系统配套的法规制度,有效地保证军事训练工作正规有序运行。在训练内容上,必须构建专业全、科技含量高、适应任务需求的训练内容体系,使训练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训练方法和组训形式上,必须注重总结一些管用的方法和经验,为部队按纲科学施训提供借鉴。在训练管理上,对训练时间划分、训练内容调整、训练方法的运用,应按统放结合的原则进行严格规范,对军事训练的计划、准备、实施、考核、反馈和奖惩环节,应运用反馈手段进行控制和调节,增强训练管理的科学性。

(3)训练管理需要从严从难要求

军事训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实战的标准,因此,应尽一切努力去达到这个最终的目标。为此,部队通常严格按照各自的训练计划和预定作战任务、作战方向、作战环境进行针对性训练,缩短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为加强军事训练的针对性,部队在军事训练管理中,设置敌情、选定场地、拟定计划都必须符合作战任务和作战对象及作战环境特点。

另一方面,军事训练绩效管理这种崭新的训练管理模式,也具有自己不同之处。

(4)管理者向下授权

提高军事训练管理的绩效是引入绩效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提高训练管理的绩效,就要给参与训练管理的官兵提供广阔的舞台,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以利用他们的技能、创造力、适应变化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来达到训练管理目标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讲,官兵的参与程度如何,在团队总目标的框架下个人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小状况,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成功与否。

(5)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训练激励机制完善,是绩效管理中一个显著特点。激励是影响训练动力的重要外在因素,是传统训练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直接的表现是训好训差不再一个样。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军事训练过程和结果同时作为衡量单位、个人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二是设计了评定训练好坏的考评指标和考评办法。

3、军事训练绩效管理的意义

(1)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军事训练绩效管理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的由上至下管理方式,构建一个充分发挥参训者潜能和积极性的体系。在体系内,上下级可持续双向沟通,管理者对管理目标执行情况能够持续关注和跟踪了解,团队能利用训练绩效评估结果来激励、引导、帮助参训者改进成绩、端正态度、提高能力,有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强化部队的核心价值观。公平的环境、有效的指导、可行的计划、最大的认可等训练绩效管理特点都对提高参训者的训练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篇(3)

引言

航空行业是一种具有典型性、独特性的高风险行业,在航空运输构成中,除受本质因素影响外,也易受自然环境、气候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飞行事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飞行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效果评估作为提升飞行学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推广与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1 机组资源管理训练与评估相关概述分析

机组资源管理(Cockpit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CRM”)又被称为“驾驶舱资源管理”,据相关文献资料阐述,机组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利用所有可能被利用的资源,如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基于有效的合作、沟通与决策,用以实现飞行运用安全、稳定、实效的目的[1]。而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效果评估则主要是指,在既定的系统化培训体系中,依据特定目标,以一定的评估形式(活动)对于培训学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效果的评估,有利与提升学员整体素养与能力,为培训管理与决策提供创新依据,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训练目的。

2 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效果评估模型

目前,在众多航空企业(或培训机构),尤其是民航机组资源管理训练评估系统的构建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则为柯氏模型,即有著名学者Kirkpatrick于1959年在《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rograms》中提出的“反应(reaction)、学习”(Learning)、“行为(Behavior)与结果(Result)”四层评估模型。该模型的提出与应用为机组资源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确立了机组资源管理训练的评估方法[2]。

3 基于Kirkpatrick模型下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效果的评估方法

3.1 反应层面评估

反应层面评估是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效果评估中的基层结构,也是最易操作与实行的一种评估手段。其内容主要侧重于从整体结构(包括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以及学员讲师等)出发,对于学员满意度、认可度进行调查与了解。因此,在进行反应能力评估时可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电话访查等方式方法进行细致性评估[3]。例如,在调查问卷中设置诸如“你对现今学习课程是否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你对现今教学方法是否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等。

实践显示,反应评估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受训者对课程体系的满足度易受讲师以及个人兴趣爱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在进行反应层面评估时,应让学员对评估的意义具有明确的认知与理解,并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保障反馈情况的真实性与全面性,从而针对评估结果与训练目的,进行合理调整,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3.2 学习层面评估

学习层面的效果评估是反应层面效果评估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该评估主要用于学员机组资源管理训练后,从知识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体现。因此,学习层面评估通常采用专业知识考试、知识与心得演讲、小组讨论、实训演示与情景再现等。应用学习水平评估法进行机组资源效果评估,不仅有利于提升讲师培训与教学能力,也有利于全面掌握学员培训动态情况,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为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的改善提供帮助,促进CRM课培训安排的优化构建。

在学习层面评估方法应用过程中,为保证评估方法的实用性与准确性,管理者以及培训者,应准确掌握CRM内涵,结合中国文化背景金蛇设计与改善,设计满足国际标准且符合国内文化背景的评估目标与方案,并依据受训学员实际情况(包括知识、技巧以及态度)选用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实践测评,用以获取最指标。

3.3 行为层面评估

行为评估侧重于学员知识、技巧向行为实践转变能力的测评。目前,行为层面的评估最长采用的方式主要由观察法、互评法、领导评价法等[4]。据有关实践显示,行为层面的评估可直观、有效反映学员培训情况,用以实现得以学员行为的改变。与此同时,通过观察与评价,学员自身以及领导可清晰、全面、准确掌握培训效果,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与优化,促进学员行为能力的提升。但是,该效果评估也存在一定制约性,如短时期间的观察无法真正掌握学员实际情况,调查受外界干扰性强等。对此,相关机构应建立明确且完善的行为评价机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具体实施,避免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经济费用投入不合理现象的产生;科学规范学员行为表现评价时间,保证在既定时间内评价的准确性,避免外界因素的不必要干扰。

3.4 组织结果层面评估

组织结果层面的评估是衡量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效果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执行相对困难的一种方法。该评估侧重于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机制对培训整体质量、经济以及安全的作用,在该评价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对组织结果层面的评估并没有过多的研究,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效果的组织结果层面评估正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其相关技术与经验相对缺乏。虽然调查显示经过民航(主要采用机组资源管理进行培训),其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无法用具体有效的数据与现实进行论证[5]。对此,相关人员应尽可能在既定时间内,对评估训练前后进行反复评估,并对其结果给予一定的信心支持。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组资源管理训练工程以及评估体系的构建,对我国风行学员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我国航空飞行安全,降低航空人为事物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CRM训练评价体系具有全面的理解与掌握,用以为我国航空事业的优化与安全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慈力,隋成城,匡江红,等.飞行仿真技术在模拟飞行实习与训练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3).

[2]李跃.关行学员地面理论学习阶段情景意识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2016(27):193-194.

[3]梁文娟,程明.航空器飞行事故的“情景-任务-绩效”应急模型及案例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01):146-151.

[4]张友学.基于CDIO理念的飞行员陆空通话课程群探索与实

篇(4)

有声朗读既有助于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和流利度,也有助于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就阅读理解而言,有声朗读在训练英语思维能力方面也起着较大的作用。人们在阅读中,一般是根据意群来进行阅读的,要提高理解程度,就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能提供重要信息的关键词上。在有声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者需要区分句子重音,划分句子意群等,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快、更准确地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句意,从而促进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然而英语快速默读,是将阅读精力主要集中在能提供重要信息的关键词上,这极大地促进了阅读速度的提高。快速默读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熟练地进行有声朗读的基础之上。人们在默读时,朗读所需发音器官的活动并没有完全停止,没有有声朗读能力,就不会有默读能力,所以在英语阅读的基础阶段,首先要抓好有声朗读,进而向快速默读过渡。

二、猜测生词和借助词典的关系

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整体水平的高低。在阅读理解中,生词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理解的质量。阅读中究竟如何处理生词,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建议更多使用猜测技巧,主张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们在用母语进行阅读时,并不总是注意理解每一个词,而注意的是载有主要信息的实义词。当遇到生词时,通常并没有中止阅读去查明词义,因为一定数量的生词,特别是一些非主要词,并不妨碍整个文章的理解。另外从培养阅读技能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在阅读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阅读者猜测生词的能力应成为阅读训练中词汇掌握的重点。另外一种主张多借助词典,他们认为遇到生词查词典解决,可以较准确地获得语音、词义及用法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不但能促进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拓宽英语方面的知识。

而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训练中,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不能单单只强调某一方面,必须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笔者提出,在阅读训练中,原则上尽量不查词典,不中止阅读,以保证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这对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很有帮助。因为过多地查词典,它既会影响阅读速度,也会影响阅读兴趣。而且,遇到生词就去查,还不利于猜测词义能力的提高。然而,在阅读训练的时候,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实义词和复现率很高的生词,笔者认为应该借助词典,查明语音,词义和一些相关用法,特别是在阅读开始的时候,借助词典,准确理解生词,有利于句意或整篇文章的理解。

三、语法分析和语法忽略的关系

语言习惯是人们思维习惯的体现,人们在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时,语法知识只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用母语阅读时,一般并不注意语法结构。在英语阅读中,语法知识也是为阅读理解服务,在不妨碍阅读理解的前提下,语法知识通常可以忽略,因为阅读的宗旨是要获取信息,并不是为了模仿句型,培养造句能力。但是在英语阅读训练中,对于那些枝繁叶茂,错综复杂的句子,就需要依据语法知识加以解决,遇到这种情况,能否迅速准确地判明句子的主干,就成了阅读理解的关键。如对英语语法不太熟悉,就会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障碍。需要指出的是,遇到结构较复杂的句型时,不少人往往是按汉语的习惯来梳理句子结构,这样做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一般情况下,可以对语法忽略,凭借语感和理解规律进行阅读理解,在遇到特殊语句时,只要掌握动词的运用和会抓句子的主干就可以了。

四、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的关系

篇(5)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餐饮服务技能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与对客情感,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当前餐饮服务技能操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研究技能操作训练方略。

《餐饮服务与管理》技能操作教学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在餐饮技能操作训练课的教学方法上存在以下弊端:

1.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目前仍为最普遍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被动地吸收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原本有趣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睡觉时间。教师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有两大原因:一是自身不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因而无法传授给学生:二是学校缺乏实训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多媒体的盲目使用

最近几年,多媒体教学被认为是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和推动教学互动的有效教学手段,因此使得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趋之若鹜,但是不少教师却不根据专业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地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教学。遗憾的是许多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把原来的文字榜书内容敲上去。有些则填充大量图片,还有的干脆成了电影欣赏课。

3.案例分析缺乏实际性

目前,职校的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在教学时只好从理论到理论。特别是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仅对案例文字进行分析,不能延伸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乌托邦式的职业教育方式必定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尤其是对应变能力的增强没有任何作用。

《餐饮服务与管理》技能操作训练步骤

操作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过模仿阶段和熟练阶段两个过程,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学校的实训场所,实习基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效果。传统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影响着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在本课程的技能操作训练中采用了“示范―模拟―评价”三步骤的教学方法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示范

示范就是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学习者进行模仿。示范的作用是形象地展示技能动作的全部或局部,使学生熟悉事物的形态、结构及变化过程,为掌握这些技能奠定基础。示范可以由教师示范为主,也可以通过录像、学生展示等方式,还可以拓展示范范围,开阔学生思路,使其搞清技能关键,激发创造意识。比如,在进行斟酒演示时,教师除按规范的七步骤进行演示外,还可配合事先制作的正、误两种操作范例的视频演示来比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操作规范,从而学得更透,达到示范教学的目的。

2.模拟

模拟是按照头脑中形成的方案进行的实践,模拟可以分为模仿阶段和情境模拟阶段。模仿学习阶段操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较生疏,速度慢,缺乏协调,不连续也不完整,而且还容易出错,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动作要领正确地进行模仿。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反复练习,逐步达到准确、协调时就进入了情境模拟阶段。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服务情境,如迎宾、点菜、餐间服务等餐饮服务中常见情境,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例如,在讲解中餐厅服务技能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预订员、迎宾员、值台服务员、收银员、领班、经理等角色,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分别模拟客人和服务员进行正式的问候,完成迎宾引座、推销菜肴、上菜斟酒、收银找零、送客引路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表演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通过参与式的模拟演练,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各项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

3.评价

评价是按照对模拟效果予以客观评定,既是反馈,又是强化,具体形式有自我评价、学生分组互评、教师讲评等,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总结。在具体实施中,学生自我评价与分组互评可依据教师提供的与本堂课程相关的评价表进行量化测评,互评中还可请学生分别陈述评价的结果与理由,以加强评价过程的实效性。教师讲评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注重针对性,既要评价学生的操作结果,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聆听评价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要领的理解、学到规范的知识。

《餐饮服务与管理》技能操作

训练的要求

1.重视学生形体和礼仪的培养

餐饮服务专业实训操作课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坐、立、行走、托盘、摆台、餐巾折花、斟酒、宴会服务等。在人们的眼里这些都不是复杂活,只要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其一招一式的到位并不难。但是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不能局限于这些,实际上无论是坐、立、行走,还是摆台、折花等,其中都包含一种艺术美。好的服务员,在进行这些操作时,不仅注意标准,而且寓于变化,追求美的韵律,追求艺术创新。因此,在技能训练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操作节奏、动作优美、眼神、微笑等职业气质的训练,这是今后学生能否快速成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饭店从业人员的必要途径。

2.养成技能操作过程中的好习惯

学生在整个的实训操作过程中,既是学生练习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过程。如在中餐宴会摆台练习过程中,从开始的工作台整理、餐具排序、摆台过程中的操作卫生,每天训练结束后的物品餐具的收纳,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应该在每个细节上都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3.注重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

宴会摆台是《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一项综合技能,是餐饮操作的重点。不管是学生技术等级考试,对口单招技能考试,还是省、市、校技能大赛,一般都会将宴会摆台作为考试的主要测定项目,整个宴会摆台过程,其实涵盖了托盘、斟酒、餐巾折花、摆台等基本技能。在操作过程中,对每个分项的操作时间,专业老师要仔细琢磨,学生训练中,在保证基本操作动作规范的同时,扣好每个分项的操作时间结点,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操作。同时,观察学生每次上课的训练进度,注意学生操作时间的稳定性,认真找出学生时间花费原因,并进行总结改进,通过训练,让学生在分项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整个操作。

4.重视操作技能训练方式的多样性

我们在餐饮操作课上采用的学生训练模式往往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指导――学生继续练习――教师课堂总结。

如果长期运用这样的训练模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完成练习而练习,忽略了表现力和美感的追求。我们必须不断改变训练方式,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

篇(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01-03

当前,军队院校基本建立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开放教学管理系统、政治思想教育管理系统、军官及教员管理系统、教学保障(实验室、教室、训练场地、图书馆、信息网络、教学装设备、教材、训练器材、数字媒体资源等)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管理系统等数字化管理系统,记录和管理与教育训练相关的大量基础数据,再加上以传统纸质方式存储的数据,军事教育训练基础数据呈现巨大的规模与体量。利用这些教育训练基础数据,使这些数据转变为院校建设的智力支持,为院校教育训练的决策、优化服务,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描述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的主要管理与使用现状及原因,对未来的前景应用进行展望,以期引起管理者对于数据使用的重视。

1 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管理模式

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是指记录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有教育教学训练的相关数据,涵盖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学员、教员、教辅人员、保障人员等人员队伍管理数据;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室、教室、教学训练场地、图书馆、校园网等教学训练设施建设管理数据;教材、教学设备、武器装备、训练器材等教学训练物资管理数据;校园、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宿舍、食堂等营房和餐饮等生活保障信息数据;教学训练计划、实施方案、保障计划和课程教学、军事训练、科技创新等教学组织实施管理数据;理想信念教育、军事教育等育人管理数据;学员平时作业成绩、日常训练成绩、科目考核成绩、联考成绩、毕业考核成绩等课程考核数据;学员参加兴趣小组、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程序设计、力学、机器人等)、军事训练竞赛(精武杯、勇士杯、桑赫斯特等)等校内外活动及获奖情况数据;学员下部队实习、模拟连代职等岗位任职能力锻炼的数据;等等。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种类相对固定,数据量比较庞大。

因数据种类和采集方式不同,当前军队院校主要采取数字化和文档化管理的模式。容易量化的教育训练数据,一般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线录入数据。如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就是一种数字化管理系统,它是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计划、学员日常成绩、考核成绩等信息录入系统,再使用系统提供的相关功能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得出需要的结果,从而指导教学训练工作。其优势是管理功能强、分析速度快、使用便捷准确、不容易受到人为影响。不易进行准确量化的教育训练数据,一般采用文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文本档案和目录账册,将教学训练活动中产生的相关数据文档通过人工方式整理归档并登记造册。其优势是直观,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整理、统计、分析,其结果可能还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 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使用现状

地方高校于21世纪初开始实施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利

用[1]。随着信息化产生的大量教育数据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分析及利用,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新的挑战[2-3]。综合分析各个高校在教育数据资源分析使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不同部门缺乏交流,各种业务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在信息化过程中,各部门往往独立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由于其功能和侧重内容不同,造成各个系统相互之间不能共享与连通,限制了更多教育数据资源的使用。

2)软件建设落后于硬件建设。在信息化过程中,各高校只重视硬件投入,忽略了使这些硬件充分发挥性能的软件系统的投入,从而限制了各类教育数据资源的综合分析与使用[4]。

军队院校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及相应限制,在信息化进程上普遍落后于地方高校,并同样普遍存在地方高校的上述问题。同时,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军队院校的教育训练基础数据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其个性的问题[5-6]。军队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方式,记录了教学活动和军事训练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基础数据。

有些教育训练活动有系统支持,这些教育训练产生的数据就存放于数据库中,其利用率就较高,如理工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实施计划、学员成绩等数据。这些量化数据可以由系统提供的相关管理分析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分析。以学员考核成绩为例,可以对某年级学员进行综合的量化分析,同时与其他各届学员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果有一个年级的学员成绩明显低于往届,则应是某种原因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分析检查。

还有些教育训练活动则是没有系统支持的,只有文本数据,对其数据的分析利用就相对较少。如学员的野外训练、体能战术训练等,这些教育训练活动产生的数据一般都是通过文档记录下来,有些很难量化,其训练成绩大多可以通过完成时间、效果来反应,对这些数据的应用就比较弱。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缺乏对教育训练基础数据重要性的客观认识。长期以来,军队院校的工作都是依据总部文件、上级的政策要求和首长指示开展,虽然也强调结合本院校的特点和实际贯彻落实,但工作效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会让基层产生怨气。究其原因,就是教育训练基础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本单位工作实际没有与总部政策有机结合。这就说明军队院校有些工作者对教育基础数据的重要性还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对教育训练数据分析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没有充分的实际数据分析支撑,在工作决策时只能是凭感觉、拍脑门,自然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2)缺乏专业化的数字管理系统支持。目前,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普遍建立,特别是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这些数据普遍采用传统的文档化管理模式,通过相关人员采集登记在相应的文件目录册上。由于没有系统提供相关的分析功能,对它们的分析主要靠人为进行,效率低、工作量大,因此造成管理、分析的困难,使这些数据难以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

3)相关技术人员匮乏。当前教育训练活动的实施者,一是组织管理人员,负责训练活动的安全顺利展开;二是教员,负责专业知识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传授。将一些教育训练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不仅需要精通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熟悉数据量化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选取某个合适的量化指标对教育训练产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而同时具备这两项专业知识的人很少,造成数据量化分析的瓶颈。

综上分析,当前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教育训练基础数据应用的低需求来自于院校对于基础数据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改善教育训练基础数据规范管理的科学方法、系统设计及管理手段,加大数据应用,重要而紧迫。

3 加强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管理和使用

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是军队院校统计分析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是评价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员教学能力、干部管理水平和整体建设水平的依据,也是评价学员综合素质、对学员实施量化管理的依据。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工作也即将全面展开,正规化建设、科学化管理将成为军队院校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对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的管理使用将提到一个重要位置。同时随着数据挖掘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可利用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得到的相关结果,指导军队院校改革与建设,为院校的全面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院校教育训练决策、优化提供服务。

为院校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新型高技术人才培养,涉及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员队伍和管理队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教学训练基础数据,真实地反映院校的整体建设状况与水平,为军队院校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当前军队院校新一轮改革在即,对一个院校的综合评估需要相关的基础数据支持,而院校的发展规划也需要依托现有信息资源,综合分析评价办学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扬长避短、科学规划、整体设计、统一建设。

为院校教育训练硬件条件规划建设提供支撑 教育训练活动实施的基础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实验室、教室、宿舍、食堂、办公用房、训练场地、图书馆、信息网络、教学装设备、教材、训练器材、数字媒体资源等各类教育训练资源条件的数量和质量、使用情况和利用率,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清楚本校教育训练资源条件建设的优劣势、建设重点,为院校调整改革建设过程中教育训练硬件资源条件建设的规划设计、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和组织实施提供支撑。

为院校教育训练活动的质量控制提供支撑 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教学训练活动实施数据,真实地反映相关教学训练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以此为依据检查、分析、评估教学训练活动的总体质量与绩效情况,为院校人才培养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优化、调整提供支撑。如《2015届学员毕业综合演练活动方案》是组织此项活动的依据,其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记录各个项目、各个环节的具体数据信息,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对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学员成绩、训练绩效等相应的数据分析验证,从而为以后相应的训练活动组织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教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员训练情况的掌握、测试成绩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往届学员进行比较,综合考量该届学员的学习能力水平与特点,从而改进与提高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教育训练活动质量控制管理提供支撑。

为学员军政素质的培养质量控制提供支撑 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一是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二是军政素质的培养。学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两者不可偏废。学员的各种考核成绩数据和任职锻炼、军人作风养成、日常作息制度、公差勤务、课外活动等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每个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学员旅队的日常管理情况,为学员旅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员教育管理、旅队正规化建设提供支撑,为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提供支撑。

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学员毕业分配工作越来越公开透明,采取量化打分排队、学员自主选择制度,学员按照排队的先后顺序自主选择工作岗位,这种办法也得到毕业学员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同。这就更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和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来量化、登记、统计分析学员的各种成绩,做到科学、务实、公平、公正,为学员军政素质的培养质量控制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蒋东兴.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与规划[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3):89-92.

[2]方厚政.校园信息门户的5个最佳实践经验[J].电子商务世界,2003(11):48-49.

[3]许鑫,苏新宁,吴乃冈.高校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6):48-53.

篇(7)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这三个层次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诵读品味层次的阅读训练

教科书上的选取的文章文质兼美,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绝大部分文章要熟读成诵。初中生通过诵读品味文章的精髓,以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诵读品味的过程,对个体学生而言,它是以班集体学习为背景,在文本阅读中获得个体感悟的阅读过程;对班集体而言,它是以学生个体认知为前提,不同学生的不同感悟相互影响的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个体阅读和集体阅读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提高。

以下是本人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在诵读品味层次上进行阅读教学的实录节选——

生(张洪亮):老师,朗读完这首诗后,我又有了一些想法。

师:你不妨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生:我在读送别的场面时,为了表现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伤感,有意把诗句读得比较低沉、缓慢,可是我感到这样处理好像过于阴郁,不太吻合诗意,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

师:张洪亮同学在亲身体验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困惑,这样做很好。对于她提的问题,同学们是怎样看的?

(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发讨论:把学生的个体感悟置于班级群体之中,发挥互动作用。)

生1:我觉得读得低沉缓慢点没错,可以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生2: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诗句都要读得那么低沉缓慢。

生3:要表现依依惜别的情谊,就必须读得低沉缓慢一些,而且我认为越到后面越要读得低沉缓慢一些。特别是结尾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言有尽而意无穷,应读出缓缓流出的感觉。让我们似乎看到诗人在深情地目送,久久地伫立……

生4:这是一首咏雪送别诗,整首诗的格调是慷慨深沉、悲而不哀,我觉得不能读得太低沉了。

师:朗读的感情和节奏在这首诗中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首诗的每一个场景描写是不一样的,时而豪迈乐观,时而沉郁感伤,时而深情婉约……

……

学生形成激烈的争论。老师总结。尽管谈的是朗读问题,但不同的感受,对其他同学的阅读能力都是一种启发和提升。老师也是参与者,以学生的不同感受为背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深化认识,加深感悟,刺激阅读能力是有益的。

到此时,学生的诵读品味就不再是原先的层次了,完成了由诵读品味到深入文本的过渡,实现个体独立与群体互动的结合。

二、深入文本层次的阅读训练

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文本。这是阅读训练的第二层次。此时,学生由无目的阅读转化为有目的有意识的阅读。教师应对课文进行宏观把控,提供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意识,为学生进入文本打通道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作者,揣摩语言,把握主旨,与作品的思想意蕴相契合,启发学生打开心灵大门,醉心于作品的领略、鉴赏,擦亮智慧的火花,全情投入到文学艺术的天地。 以阅读教学《我的母亲》为例。

文章真挚朴实,如话家常,哪怕老师一言不发,学生自己随便读读,多少也能感受到母亲对“我”既严又慈的爱。文字通俗易懂,但恰恰是这类“一看就懂”的文章,最容易泛泛而过,忽略了文本的深意。有的学生读到“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时,说母亲太无情;读到母亲在面对我的教育问题和家长里短时常常以哭来解决时,说母亲太软弱。这是因为没有深入文本,不加思考地一眼扫过,才有了这样肤浅的理解。但如果我们深入文本,透过字里行间去捕捉隐含在文字中的信息,理解就不会浮于表面了。文章以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写道:“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家里的嫂嫂哥哥们又常生事,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当家的处境是多么举步维艰,她的隐忍和宽容就有了有力的依托。作者用愧疚交织着感激的心情写道:“我的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去我的病眼。”正是母亲这份看似蠢蠢的行为里包含着最深挚的爱。在分析时,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母亲教育孩子的段落,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挖掘出文本“爱之深,责之切”的深层内涵,以母亲的教育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正是这个深入文本阅读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合乎情理的解读和感悟,锻炼了阅读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理解由浅变深,去伪存真,引导学生对观点进行辨别、分析,以不断提高学生赏析和感悟的阅读能力。

三、体悟内化层次的阅读训练

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体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同身受,物我交融,读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这是体悟内化层次的阅读训练要达到的目标。初中生凭借原有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敏锐地感知文本的艺术形象、思想内涵、情感意蕴等,设身处地的感受,并把作品的思想意蕴内化为切身的体悟和人格素养的形成,阅读才真正达到一个高的境界。

教师要善于点拨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作品艺术形象和思想情感的熏陶;渲染气氛感化学生,让学生投入自己的切身感受;组织群体合作研讨,发挥个体感悟和群体感悟相促进的作用,引发创造的灵感和激情。从而促使学生心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我在执教《桥之美》一课时,把“我之爱桥……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形式作用”作为授课的切入点,牵一发以动全身,带领学生品读文中和周围环境相配合的各种桥的美,领略到“和谐之美”才是真正的美这一美学原理。为了渲染气氛,我展示了作者吴冠中那一幅幅清新典雅的江南水乡画作,如诗如画的《桥之美》的朗读视频,还有苏州文化名桥的视频,这一切都显示了和谐处处、处处和谐的美妙境界。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后,不禁联想到自己身边的很多事物也具备了和谐之美。我顺势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美学知识,用“……是一种和谐的美”的句式写一句话,展示自己熟悉的事物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和谐之美。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收获到意外的惊喜——

“姹紫嫣红,微波荡漾,秋风徐来,瓜果飘香,是一种和谐的美。”

“夕阳唱晚,稻花香里,是一种和谐的美。”

“绿阴下小憩的行人,池塘边嬉水的儿童,是一种和谐的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行道上携手相扶的身影,是一种和谐的美。”

篇(8)

中图分类号:G8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70-0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he Basic Training Phas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in China

XIONG Ping

(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Hubei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review, experts interview, comparis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viewpoints of the experts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the basic training of our national rhythmic gymnastics are collec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and the basic training practic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how to lays dow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basic training is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basic training of rhythmic gymnastics can avoid the blindness of the basic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Referring to the standards, coaches assess and supervise the basic training level of gymnasts at different ages, examine the training effects immediately, and adjust the training plans in order to make the basic training of Chinese rhythmic gymnastics become scientific gradually.

Key words: rhythmic gymnastics; basic training; evaluation standard

考核是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检验,而且也是对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质量与效果的客观反映。考核标准与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考核工作的核心。通过调查统计和研究分析发现,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对基础训练阶段的考核和监督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从而使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缺少正确的指导性文件,使训练工作缺少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使训练工作无本可依。因此,制定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监督与考核评价标准,为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利于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训练水平,使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逐步走向科学化。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基础训练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对中外基础训练研究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结合艺术体操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分析。

1.2调查法

1.2.1专家调查

用“特尔菲"法对全国13名艺术体操专家进行两轮调查,收集专家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其相关方面问题的观点;

1.2.2问卷调查

通过在2002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比赛期间和2003年全国艺术体操教练员、裁判员新规则培训班期间对教练员、裁判员进行基础训练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况;

1.2.3 实地考察

对江苏省的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的艺术体操业余体校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教练员进行实地交流,了解我国艺术体操省体校和业余体校基础训练的实际情况。

1.2.4访谈法

在对基础训练的训练内容、方法、训练计划、考核指标等方面内容确定过程中,与多名艺术体操教练和长期从事基础训练方面研究的专家进行交流。

1.3图像解析法

解析2000年奥运会、2001年第24届世锦赛、2002年第25届世锦赛有关技术数据。将乌克兰艺体专家、功勋教练柳德米拉•科瓦丽克来华进行艺术体操训练的授课录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1.4统计分析法

用计算机对收集和测量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

缺少全面、系统的基础训练大纲一直是我国艺术体操面临的困境之一,各个业余体校训练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各自为政,艺术体操训练缺少科学性是我国艺术体操训练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训练大纲和考核评价标准,从而使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缺少正确的指导性文件,使训练工作缺少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使训练工作无本可依。致使基础训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

艺术体操项目在我国开展已有20余年,但其训练水平仍与优秀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训练的无系统性,科学性不足。基本训练阶段缺少系统、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是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中存在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课题组深入研究,并通过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基础训练不同阶段的考核标准体系与配套使用方法。为我国尽快制定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做了一些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和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参考。

2.2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制定

艺术体操的考核是控制训练过程的基础,通过考核可以得到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身体和技术训练的有关信息。因此,教练员可以根据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各阶段的考核评价标准,对不同阶段的运动员训练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指导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工作,使训练工作科学、合理。

表1基础训练阶段(9~10岁年龄组)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2.2.1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考核标准制定

我们经过专家调查后得出,艺术体操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中重要程度顺序为:柔韧、协调、灵敏、弹跳力、速度、力量、耐力等。结合艺术体操少儿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规律,以及其遗传情况,认为柔韧、协调,弹跳力、动作速度及灵敏这几项素质在艺术体操身体素质中最为重要。通过深入研究和验证,制定出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考核评价标准,教练员可参照制定身体素质考核评价标准,对此阶段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便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及时地监控,使训练工作有本可依。

2.2.2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制定

一般基础训练阶段(7~8岁)的考核评价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完成动作应包括左右两个方向,考虑到机能活动的不对称性;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考虑到动体形式;选择对艺术体操具有代表的动作。

此阶段(7~8岁)的技术训练考核测试内容主要是看完成身体和器械单个动作基本功(意识);音乐听力节奏感,舞蹈表现力。必须检查基本动作的完成质量(跳跃、平衡、转体);持器械基本功的情况(必须注意完成动作时面部不紧张,手腕和手指不紧张)。每个考核内容可采用10分制评分方法,每个动作左右手(腿)轮流做4次,对每次稍差的动作扣0.5分,明显未达标准扣1分。没有完成的动作每次扣2分,该动作的最后得分是从10分中减去4次动作减分的总和。考核应由专业的、有经验的公正的专家来评定。

专项基础训练阶段(9~12岁)的技术训练考核内容主要选择专项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训练内容进行测试(表1-表3)。

表2基础训练阶段(9~10岁年龄组)器械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3结论

1) 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避免我国基础训练的盲目性。教练员可以参照考核评价标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训练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和调整训练计划,使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逐步走向科学化。

表3基础训练阶段(11~12岁年龄组)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据相关资料编制)

2) 建议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体操训练大纲》,为中国的艺术体操训练提供指导和依据,是我国艺术体操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刁在箴,谢颖,洪小平等.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1(6):35-37.

[2] 刁在箴,刘亚娟,马更娣.从新规则的实施剖析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之弱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54-58.

[3]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徐本力. 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

[5] 徐本力,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中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一),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1-6.

[6] 赵玉华.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技术的对比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2001(1):24-26.

[7] 胡凯,明洁,刁在箴.从“UNIT"谈艺术体操身体难度的演变与前瞻态势[J].体育与科学,2003(1):56-58.

[8] 刁在箴,谢颖,洪小平.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动作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1):71-73.

[9] 洪小平,刁在箴,谢颖.艺术体操个人难度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77-79.第30卷

篇(9)

一、武警合训院校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警合训院校担负着为武警部队培训高素质初级指挥人才的重任,其中,军事基础训练是确保学员完成两个转变(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合格士兵,由学员转变为合格警官)的重要支柱,是培养学员的军事基础素质和军人基本军事技能的主渠道。近几年来,在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下,武警合训院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军事训练考核大纲,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军事基础教育训练,训练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距离实战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训院校的部分领导和机关观念认识上存在差距,思想保守,在抓教育训练中,认为合训院校是打基础的,认为实战化训练是任职院校的事,在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指导上不重视实战化教育与训练。二是组织军事基础训练与教学的教学系、教研室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在组织军事教育基础训练中创新精神不够,习惯于按传统方法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与训练,军事教育训练内容和方法通常按教材章节和训练大纲进行,训练科目避难就易,与实战化脱节现象严重。三是学员队平时管理和训练的实战化标准不高,随着院校条件的改善,社会化保障的实行,学员队管理和训练只注重在校园内的正常运转,学员队各级干部缺少实战化训练与管理能力,使得学员在野外条件的各项实战化训练与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四是上级机关和业务部门对合训院校军事基础训练的指导和考核的导向上存在偏差。每年对军事基础训练考核内容和指标的选择和确定上,都是一些传统的和平时期训练内容,没有与实战化相关的训练内容考核指标,与实战化脱节严重,上级机关的考核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警合训院校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方向和积极性。

二、改进和加强武警合训院校实战化训练几点对策

(一)武警合训院校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确保军事基础训练向着实战化积极推进

主席多次指出,全军要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武警合训院校担负着为武警部队培养初级指挥警官的重任,学员在校培训期长达四年,军事基础教学与训练必须按照的要求,从实战需要出发来进行教学和训练。为此,武警合训院校领导和机关要带头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澄清模糊认识,加强对实战化军事基础教学与训练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合训院校军事教学与训练切实走上实战化的正确路子上来。要按照实战化要求,积极主动推进军事基础训练教学改革,要加强对实战化军事训练的组织领导,确保把合训院校军事基础训练向实战贴近。

(二)武警合训院校要加快推进以实战化需要为目标的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内容改革,打下实战化训练的基础,教育训练目标是院校教学设计和内容的标准与依据。武警合训院校的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目标必须近贴实战化需要,扎实推进教育训练内容改革。一是搞好军事基础教育训练整体设计,以提高实战化作战能力为目标,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精心设计好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的内容体系。在横向上,要统筹设计好军事理论、军事体能、战术基础、执勤基础、射击、擒敌等教育训练内容的实战化整合和优化,找出其与实战化的结合点;在纵向上,要统筹设计好学员四年的实战化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的内容体系,按照军事基础教育训练规律和不同年级学员身心发育特点,设计好每年级的实战化军事教育训练内容体系。二是教学标准上要提高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强度。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执勤、处突、反恐和作战,战场情况错综复杂,作战样式转换频繁,战斗和各类行动将夜以继日的连续进行,一次作战和处置行动,可能几天都得不到休息,还要经常在高原等特殊复杂地形进行维稳处突、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这些行动对官兵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提出了特殊要求,只有提高教育训练强度,才能增强指挥员和部队对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有教学内容上要增大教育训练难度。要按照实战化的要求,尽可能多地组织实兵、实装和实弹训练或经常进行多课题、昼夜连续实施的综合演练,多组织夜间,复杂地形等难度较大的军事训练,以实战为尽度,防止和纠正教育训练内容避难就易,想定作业和实兵战术演习一厢情愿、训练成绩弄虚作假、以偏概全等不正之风,切实使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向实战化靠拢。

(三)武警合训院校要加快创设实战化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环境,把实战化教育训练落到实处

创设近似实战的教育训练环境,是提高武警合训院校军事基础教育训练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应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创设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环境,最大限度地缩小合训院校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和实战的差距,提高学员的实战技能和战场适应能力。教学与训练方法的改革创新,要以实战化为标准,充分发挥广大军事教员和学员的智慧,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战例和案例教学的比例,加强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视频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将我军革命战争和世界著名战例的真实场景通过视频展现给学员,使学员在观看和了解大量战争史和战例基础上掌握军事理论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学习我军指战员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敢打硬拼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总之,在教育训练中,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员学员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学员从难从严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把实战化教育训练落到实处。

篇(10)

前言

作为世界上存在时间最为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的曲棍球运动,其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时期。但在我国开展此项运动则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曲棍球运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曲棍球获得了银牌,但就现实而言,我国的曲棍球运动发展基础还较为薄弱。在我国,处于发展中的曲棍球运动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对基础训练问题进行解决。就曲棍球本身而言,集速度、强度、力量于一体,对曲棍球运动员体能和技能的要求较高,需要在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中进行体能、技能、意识等方面的基础性训练,通过基础训练来提高整个运动的整体水平。正是基于此,文章在分析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来解决基础训练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存在的问题

1.1青少年曲棍球运动的基础极为薄弱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体育总局登记注册的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共三百多人,与我国13亿人口相比,曲棍球群众基础极为薄弱,与其他曲棍球强国相比,差距明显,说明我国曲棍球运动的普及程度低。再加上,曲棍球运动本身就要求拥有相对较多的运动人群、基础训练时间长、场地要求较高、运动投入较大等特点,这些因素制约着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往往不能将曲棍球运动发展目标列入到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战略中,仅仅将很少的资金投入到青少年曲棍球训练中,人力、财力的不足也使得我国青少年很难经历常年的、系统性的曲棍球基础训练。

1.2青少年梯队建设举步维艰

在我国曲棍球运动开展以来,经历了引进、创业、发展等过程,这个过程中,曲棍球成年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青少年曲棍球项目的发展则显得举步维艰,原先基本上没有健全的青少年曲棍球队伍发展体制,青少年曲棍球队伍的发展仅仅依附于成年队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发展滞后,故成立了专门的国家青少年队伍,致力于青少年曲棍球运动的发展。而且因为发展较晚,重视程度不够,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大多由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转来,这些青少年进入曲棍球队伍时,年龄普遍偏大,往往初次接触曲棍球的年龄在十五岁以上,这与曲棍球强国所提倡的曲棍球初训年龄要在十岁之前,十五岁之前就要拥有完善、系统的曲棍球训练等,存在相当大的出入。这种青少年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我国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的能力先天不足。

1.3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基本功训练较差

我国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基本技术较为粗糙、技术水平较低、个人能力较差、进攻能力较弱的现象是当前我国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开展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事实。这与前面我们所说的,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多为其他体育项目的运动员转来,多为“半路出家”,最佳技术训练形成期已过,就很难再形成过硬的基本功功底。再加上,有些从事曲棍球训练的教练员也多为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转来,本身对于曲棍球运动的技术掌握就不好,在训练中所理解的曲棍球运动训练规律及理念也是一知半解,对于青少年曲棍球系统的基础训练带来了诸多影响。即便是从事接受过曲棍球专业训练的教练员,也在能力上存在差别,没有参加过全国比赛的运动员当教练,打过全国比赛的,还有打过亚洲和奥运会的运动员当教练的水平和指教能力不一样,这样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基本功。

1.4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方法存在问题

首先,青少年运动员对抗训练缺失,在比赛中暴露出的一个通病是:控不住球,怕紧抢,在比赛中很难渗透进对方25码区域,或是在25码区域内不能稳定、连贯地处理球,从而失去了对球门的威胁。其次,青少年技能训练的频度和强度不够。青少年曲棍球训练多在无球跑动中进行,一堂训练课下来,青少年很少通过触球来完成某种技术的重复练习,使得技术动作难以达到熟能生巧,无法保证青少年在激烈的对抗、干扰下来发挥技术水平。再次,青少年战术能力缺失。青少年基础训练中,教练员不能够针对各种各样的比赛情况进行提出并由青少年进行思考,导致青少年在比赛中应变能力较差,不能针对比赛现状进行合理的战术选择和应对,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机械的执行命令来进行比赛,青少年自身思辨能力差导致战术能力缺失。最后,青少年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攻防转换速度存在问题。由于基础技能训练强度不够、战术能力缺失,再加上体能训练不足,导致青少年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往往不能够准确运用各种技术,进行各种技战术配合,往往导致青少年在比赛中不能对对方的球门进行致命威胁,时间都浪费在反复的无功往返中。

2.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问题的成因分析

2.1教练员教学水平原因

青少年曲棍球运动的教练员多为运动员出身,自身水平较高,但因为过早的从事曲棍球这项运动,自身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没有掌握国外先进的曲棍球基础训练理论和理念,对于曲棍球这项运动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偏低,导致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的文化层次不高。

2.2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在日常训练、竞赛中没有超水平技能表现的体验,相互间难以提供学习、借鉴的条件,因而在技、战术方面表现出运动员普遍缺乏大赛经验,跟不上现代曲棍球的发展趋势,缺乏具有个人攻击能力、快速突破能力,更没有球星级的运动员。

2.3科研支持不够

我国青少年曲棍球运动由于重视程度低、资金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从事曲棍球科学研究的人员缺乏,没有科学合理理论的支撑,导致青少年曲棍球运动整体技术环境较差。

2.4理论研究滞后和国际技术交流有限

我国青少年曲棍球运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缺乏研究氛围,理论研究学习也较差,从而使得青少年曲棍球项目的开展无法先进训练理论的支持,水平提升存在困难;再加上,我国青少年曲棍球的教练员自身外语能力差,无法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技术交流中,也导致无法获得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导致训练技术落后。

3.加强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的措施

3.1提高重视程度,发挥体制优势

我国应该提高对青少年曲棍球训练的重视程度,针对青少年曲棍球的训练、比赛、调整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思想生活问题进行关注,发挥我国举国体制办好曲棍球运动开展的优势,促进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的深入进行。

3.2加大对曲棍球运动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针对青少年曲棍球运动项目的开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对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开展的资助,保障青少年曲棍球培养的顺利开展。

3.3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发展

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青少年曲棍球教练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优化教练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任职资格和等级评定标准的设立来提高教练员的水平。

3.4建立科学的基础训练体系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曲棍球训练理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曲棍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利用先进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和收到那,来提高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改变教练员相对单一的培养理念和训练手段,通过丰富的、激烈的对抗实战来提高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的体能、战术能力、技术水平和配合能力,提升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的思辨能力,能够在面对各种比赛和困境中,能够灵活应变,化腐朽为神奇。

3.5开展业余训练班,培养青少年的兴趣

各地体育主管部门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业余曲棍球训练。通过在学校布点来让青少年及时了解曲棍球项目的发展趋势、训练手段、管理理念等信息,以提升青少年的兴趣。同时,各地体育部门要与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协商将曲棍球项目作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常设项目之一,使广大青少年了解、参与曲棍球运动。

4.总结

总之,针对我国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相对落后的现状,要在青少年曲棍球基础训练中,注重青少年运动员体能、技战术水平的提升,从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上提高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的水平,从而尽早让我国曲棍球运动迈入世界前列。同时,走学校业余青少年曲棍球运动训练计划,让曲棍球在学校中、在青少年人群中得到普及,让更多的青少年理解这些运动并爱上这项运动,从而为专业曲棍球运动输入更多的血液,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曲棍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北京四中  徐克兴)

    注重语言的基础训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言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要使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经过反复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绝不是单纯掌握些知识概念,而全在于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日积月累。对于字词,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一般的生字生词要掌握,常见常用字词更需要牢固掌握。课内的如此,课外的也如此。例如“森然”这个词,真是太熟悉了,但是到底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呢?又如“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熟语)谁都会用,但是“雷池”是什么?不弄清楚含义,就难免误解和误用。语言的实际运用是不分课内课外的,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乃是终生之事,因此,培养学生“务求甚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基础训练是一种启发,是一种示范,也是一种引导。

    下面是高三老师利用上课5分钟随堂练习的三个语言基础训练题:

    1.分别用“定”或“订”填空。

    (1)二人__交(2)__期开会(3)__价合理

    (4)__立条约(5)__正错误(6)装__成册

    2.判断正误(有歧义画“×”)。

    (1)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甲按八折优惠售给乙方1000吨钢材,乙方则须用被优惠的20%来购买××公司股票。

    (2)某厂93年改善管理方法,成效显著,产品合格率超过历年平均值的20%。

    (3)某校开设五门选修课,高一学生踊跃报名,第一天就超过规定名额的20%。

    3.解释加点词语。

    (1)故国神游

    (2)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唐·张祜《宫词》,写宫女哀怨)

    (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唐·刘禹锡《石头城》)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上面第1题涉及普通(常见)字词的运用,第2题涉及到语句的实际运用,第3题涉及到汉语的多义性,延展到对四大“名”(名作家、名作品、名人物、名言名句)的记忆与理解。

    语言基础训练要讲求实效,必须提高练习题的质量。像有些题,所给四个选项共16个词,而这16个词里只有一两个是易混(易错)的词,其它词早已掌握,训练作用就不大。

    语言基础训练要注重实用,要避免在语法修辞的术语或纯概念性的东西里捉迷藏。例如:破折号的用法有几种?比喻和比较有什么区别?这一段话到底是描写,还是想象?等等。类似问题,有些连出题人自己也不大清楚所以然,怎能“使人昭昭”呢?而下面的训练则比较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