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1 14:19: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

篇(1)

2总结

普外科是医院所有科室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患者数量众多,且病情类型繁多、病理复杂,很多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可以说,普外科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医院的发展以及整体医疗水平的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普外科临床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护理不善、医院感染,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乃至医院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对临床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要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临床人员得到更加满意的工作环境,就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普外科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干预。

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60例普外科患者,其中男89例,女71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9.82±10.15)岁。包括:39例阑尾切除术患者、4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38例胃肠道剖腹探查术患者、33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8例其他手术。

2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2.1并发症 并发症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比如,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正常患者显著增加。

2.2患者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营养不良也会导致机体内中性粒细胞因蛋白质供应中断而引发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2];

2.3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菌操作,而导致患者因切口引流和侵入性操作而发生切口感染,除此之外,由于医院空气中的细菌较多,延长住院时间会增加伤口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因此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2.4抗生素的滥用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也可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引起。人们长时间地使用抗生素或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在与抗生素的频繁接触中,熟悉了抗生素的特性,使有的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了超级细菌,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药性,从而增加了患者抗感染负担,会引起二度感染。

2.5手术中的相关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及人员的流动,空气中所含的细菌会增加,这就增加了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因此,对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应在手术前23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维持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内药物在有效浓度内以控制预防感染程度,使污染菌无法在切口局部生长繁殖。必要时根据手术具体情况术中应加用抗生素1次,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2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对策

2.1手术室环境卫生控制 手术室要严格进行卫生清洁消毒,进行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1~2次/d,每周进行大消毒。分区功能标识明显,防止交叉感染。对于手术室物品要进行真空消毒和生物实验。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员进入手术区,限制实习医生的观习人数。同时,尽量安排单间病房,将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分开,严格控制探视人员,集中换药时间避免与家属探视时间相重叠。

2.2防止术前滥用抗生素和不合理的使用 一方面,应严格根据抗生素的使用特征,正确合理地应用抗生素。防止术前抗生素滥用及不合理的使用,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尽量运用窄谱抗生素,切不可以因为利益而片面依赖昂贵和大剂量的抗生素。另一方面,把握好用药的时间。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时,我们要确保在手术部位有足够的血药浓度时应用,因此需要把握好给药时机。

篇(3)

张宗明教授于1990年7月在昆明医学院附二院肝胆外科获硕士学位:1994年7月在同济医科大学普外科获博士学位,师从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1996年6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博士后出站并留校工作;2001年5月,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留学回国。长期的名校学习、名师指导和潜心刻苦钻研,使他拥有渊博的专业学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强劲的科研能力,夯实了雄厚的专业根基,取得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2002年入选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计划,2003年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严谨为医。诚信为人

2003年4月10日,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直属的北京酒仙桥医院,划归教育部,交由清华大学管理,更名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掀开了医院建设的新篇章。并入清华大学后,医院确定了“突出专科,综合发展”的方针,制定了“严谨为医,诚信为人”的院训,聘请了吴清玉教授、张宗明教授等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号召全院职工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行胜于言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打造医院品牌,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为把医院尽快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医院。作为副院长的张宗明教授深刻认识到,在医院从职工医院向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严谨为医,诚信为人。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坚定不移地向一流医院的目标奋进。张教授倡导以“顶天立地”四字作为医院的奋斗精神。“顶天”即是攀登世界医学高峰,“立地”则为根植中华大地、服务于13亿人民。“我们有十足的信心实现‘顶天立地’的目标!”张教授说,“这个信心一方面来自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学校把医学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前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并全力支持医院的建设发展。借助清华大学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医院就能够站在高起点上,从政策、资源、管理、环境等各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来自医院广大职工的期待。‘众人拾柴火焰高’,全院广大职工的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是推动医院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张教授认为,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始终是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根本任务。“严谨为医”要求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严格遵循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认真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大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并积极吸收世界医学发展的先进经验,不断开拓医疗技术创新,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要求,在张教授的倡导下,医院实现“无障碍门诊”。严格医师门诊负责制,开辟危急重症病人绿色通道。实现资源共享的无障碍流程,发挥多学科联合协作的优势,使每一位病人都得到系统、合理、规范、方便、快捷和优质的“一条龙”医疗服务。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国家和社会对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广大医务人员不得不在履行社会职责、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考虑经济效益,但张教授更提倡“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信守“爱心无论位高低,治病不分人贫富”的承诺。他说:“‘诚信’对于普通人群,意味着‘诚实守信’;对于医务人员,则延伸为‘坦诚医疗、真心关怀’。‘诚信为人’是他们对‘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深化与升华,也是对‘以人为本,以德行医’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张教授提出“病人需要100%,我们给予120%”的服务理念。这100%就是“治好病、让患者痊愈出院”,这120%中的20%指的是“在治好病的同时,又把热情、敬业、奉献的精神传道给病人,让病人出院后把这种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更好地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恪尽职守。突破普外科临床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张教授对普外科各种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长于肝、胆、胰、脾外科,尤其对胆道外科领域的各种疑难及复杂疾病的诊治造诣较深。他基础理论扎实,使分析、诊断疾病的准确性很高;手术技术精湛,实施了诸如疑难肝癌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许多高难度手术。赢得了同行和病家的广泛赞誉。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是普外科最棘手的疾病之一,手术风险大、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一大难题。张教授深入钻研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各种治疗方法。大胆突破传统观点认为的手术“”。制定了根治手术、姑息切除、“架桥”式内引流等多种治疗方案,为各种类型的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延长了生命时间,提高了生命质量。有关经验总结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受到同行的重视。

由于他医术高超,特别是勇于为病人的利益承担医疗风险,因此,吸引了很多因为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而在国内一些大医院不能治疗的病人来院就诊。通过他的精心手术和综合治疗,这些病人全部得到了康复。如一例72岁高龄的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肿瘤已侵犯门静脉,此患者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瓣膜病史,5年前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年前置人心脏起搏器,曾在北京某著名三级甲等医院就诊,被视为手术“禁忌”,后转来该院。张宗明教授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包括门静脉部分切除后重建在内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张教授还对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在临床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高难度、高风险的二期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再如一例骨髓纤维化并巨脾(占据腹腔大半)、伴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曾在全国多家大医院诊治疗效不佳。仅靠经常输血维持生命。张宗明教授予以实施巨脾(被广泛认为用于代偿造血而不宜切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健康。

张教授认真总结临床经验。近年撰写了《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和现

状》、《腹部微创技术临床应用进展》等专家论坛文章,对于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深入、系统、规范、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推动作用。

执着追求,攻坚医学科研难题

在科研工作中,张宗明教授主攻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诊治创新的临床研究和动物模型细胞离子通道改变的实验研究,在外科疾病的手术改进和创新、动物模型制作、细胞膜离子通道、受体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有深厚的理论、熟练的技术基础,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绩。张教授在非兴奋细胞的钙池耗竭操纵的Ca2+通道调节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证实了钙调蛋白具有关键性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非兴奋细胞的Ca2+通道特性及其调节机制、胞内信号传导、分裂、增殖、代谢、分泌、乃至凋亡等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有关成果已在PNA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已被SCI引用300多次。

张教授迄今已在PNAS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3篇,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香港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大会宣读学术论文10多篇;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人事部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基金各一项,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项。张教授新近完成的有关肝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肝细胞钙通道功能的3种主要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关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机理的、影响胰岛细胞功能的钙通道的研究,将有一系列高水平学术。

教书育人,打造精英学术团队

篇(4)

接诊国内罕见肺动脉异物病例,患者成功脱险

一根55厘米的细长化疗导管在人体动脉血管中肆意“游走”,中途幸运避开了心脏瓣膜,并最终“盘踞”在肺动脉里。在人体内“溜达”了十多个小时后,这截差点闯下大祸的导管被医生捕捉取出。近日,山西大医院接诊了一例肺动脉异物病例。该病例国内罕见,患者紧急手术后已脱离生命危险。

42岁的患者耿先生是山东人,在朔州市工作。他说万万没有想到,短短一天时间,自己已经从鬼门关打了个转。2011年12月6日14时,在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专门从朔州来就诊的耿先生找到护士长喻英,边比划边说:“护士,我的PICC管掉到血管里了,我想把它取出来。”单这一句话,就让喻英惊出了一身冷汗。

PICC导管是植入患者体内的一种导管,可以用于化疗病人药物的输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然而,导管在体内断裂进入心脏,又经心脏进入肺动脉的病例,国内外文献尚无报道。透过影像显示,那根掉进耿先生血管的导管,居然幸运地穿越了心脏动脉,避开了心脏瓣膜,正“盘踞”在肺动脉里,像一团头发丝一样,随着血液来回漂动。“55厘米长的导管,在心脏‘溜达’了一圈而没有引起梗塞和损伤,这种幸运的概率就好比一个人从20层楼上摔下来,恰好掉在海绵床垫上,毫发无损地站了起来。”血管外科主任郝斌说。

如何又快又精准地把导管取出来而不触碰薄如蝉翼的动脉血管壁?用什么工具能绕开心肺动脉的几个狭窄拐角而不引起大出血?国内外没有文献可查,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医生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后,郝斌想到了一个办法:用一截造影用的细长导管和一个1.5厘米直径大的圆环钩制作成“抓捕器”,进入血管对导管进行“抓捕”。19点05分,由该院十几个科室组成的专家梯队准备就绪,耿先生被送进手术室。19点44分,还在血流中继续“游走”的细长导管被成功取出,手术室外掌声雷动。

近日,记者带着诸多的疑问和好奇走进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

在宽敞、明亮、整洁的病区,医护人员正在井然有序的工作着。由于血管外科主任郝斌还兼任医务处处长、体检中心主任,身兼数职的他还要上手术、出门诊,虽说已经把医院当成了家,但仍然抽不出一丝时间。接待记者的是血管外科曹文东主任医师,他也是刚刚从手术台上下来,他们当天凌晨3点接诊了一位下肢动脉血栓超过24小时的老年患者,并为患者紧急实施手术治疗,虽然进行了一整夜的手术,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仍然加入了繁忙的日常工作中。

提起前几天成功救治国内罕见肺动脉异物病例,曹文东主任很是感慨:“之所以能成功抢救这个病例,得益于我们团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目前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过我们的技术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疑难杂症的患者得到救治……”

血管外科,一门快速成长的新兴学科

过去很少听过的血管外科,发展和现状如何呢?曹主任介绍,血管外科(Vascualr Surgery)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人体除了毛发、指甲、角膜等以外,血管遍布全身。因此,血管外科涵盖疾病谱很广,包括常见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脉管炎、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布加氏综合征、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损伤等等。血管外科是建立在外科基础上的新兴学科,该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既需要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具有本专业自身的特点。近年来,血管外科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猛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我国血管外科专业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传统手术技术在不断完善,新的治疗方法――腔内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血管疾病的诊疗手段已明显呈现微创化趋势。然而由于地域及文化背景不同,目前我国优势血管专业技术及学术水平资源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其他省市血管外科起步相对较晚,大部分医院没有独立成科,另有许多医院正在筹备过程,尤其是华北地区,发展较慢。

到目前为止山西省共有3家医院拥有独立的血管外科,山西大医院、省人民医院和运城中心医院,其他地市目前从事血管外科专业的医生均在普外科,由于没有团队支撑,开展工作往往需要上级医院的支持。

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核心成员均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得益于郝斌主任对血管外科的预见性。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就去上海、北京等地学习深造该专业。2000年3月,郝斌和曹文东创办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的血管外科专业组,2004年正式成立血管外科,接受来自全省各地乃至其他省市的常见及疑难危重外周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

经过7年的努力,他们率先将国内、国际血管疾病的最新理念、最新诊治方法引入山西,将微创理念和传统技术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复合微创治疗血管疾病的学科发展之路,所救治的患者已经涵盖血管疾病谱90%以上,手术范围从简单的肢体血管手术扩大到复杂的胸、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内脏血管,填补了省内三十余项空白。开展了全国首例髂动脉支架+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复合微创手术,十余项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他们团队是全省唯一能够独立完成胸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布加氏综合征的根治及介入治疗等重大手术的团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医院开诊短短40天,编制50张床位的血管外科入住率已超80%以上,接诊近百位住院患者。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不断有患者前来诊治和从其他的医院转诊过来。一名护士感叹到:“今年的春节又得在医院度过……”

专人看专病,专家有专长,培养知识型血管外科医生

随着血管外科病床规模扩大,病源增加,划分亚专业是符合国际惯例及临床重点专科要求的必然结果。

为迅速培养新型的血管外科专家,靠专家的力量带动学科发展,郝斌主任大胆尝试划分亚专业,将血管外科划分为由曹文东主任医师负责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专业、皮兴涛副主任医师负责的动脉阻塞病专业、杨涛副教授负责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专业、续慧民副主任医师负责的静脉逆流性疾病专业4个亚专业,每个专业均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团队雏形,各亚专业制定各自疾病的诊疗规范,特色明显、系统科学,做到了“专人看专病,专家有专长”,组与组之间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协作,为学科发展增添强大的助力。

许多临床医生只重视手术技巧,不注重培养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为杜绝这种模式培养出的“手术匠”型医生,郝斌主任一再强调从临床中寻找科研的思路,科研要为临床服务。要求科室成员在做好临床服务的同时必须进行临床研究,培养总结、分析、积累资料的科研习惯, 每位医生每年至少发表学术论文2篇。近几年,学科以诊疗技术的创新,血栓栓塞的病因及防治及血管新生、血管再通、缺血再灌注损伤为重点科研方向,获得各级科研资助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这支团队认为,患者的病痛是医生对疾病知识没有宣传到位

一位老年患者,在家里感觉足部发凉、发麻,慢慢的出现了走路腿抽筋,当时老人自认为是“人老腿先老”。几个月后开始出现足部破溃,长时间不愈合,晚上出现下肢疼痛,影响睡眠。这时候患者来到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就诊,血管外科血栓组学科带头人杨涛通过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看到患者的下肢已经坏死,最后没办法只能截肢,杨涛无比的心痛。她对记者说:“如果患者有一定的疾病常识,及时就诊,不会出现这种后果。我们很愧疚,因为我们的团队对患者和大众的科普教育还没有普及到位。”

为了普及疾病知识,他们加强对住院患者周围血管病的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应用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宣传普及周围血管疾病知识;每两周设立患者接待日,对出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每月设立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培训班,对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进行指导。

带动整个专业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篇(5)

  光阴似箭,我在普外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在这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严谨!

  还记得8月1日来到普外科,护士长请我们在科室所有老师面前一一做自我介绍及在科室1个月里的实习目标,结束后给我们所有实习同学做入科宣教包括:科室环境、制度、专科特点及我们各自的带教老师。我的老师看着和蔼、干练,我忐忑地心顿时踏实了许多,跟着她,我满怀信心的开始了我普外的实习生活。

  普外第一天的感觉一个字:忙!急诊、手术患者多,每班老师除日常工作进行交接外其余还要对患者的病情、管道、切口、造口等进行一系列的`交接,遇不配合治疗的家属或患者需要耐心的做好沟通,病房空调不制冷、电视开不了、下水道堵掉了老师都得忙前忙后给予解决。虽然我只是老师的小跟班,但一天下来体力不支,老师的工作量远远比我大,可想她该多累!但我没听见老师有一句的怨言!她们工作忙中不乱,互相帮助,像一个大家庭,每天为患者的健康在努力!老师的言行感动、启发着我!

  科室每周会组织护理查房和操作培训,作为一名实习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眼勤、手勤、嘴勤、腿勤!对普外科常见专科疾病的理论及操作(如:阑尾炎的护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胃肠减压技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肠造口护理技术等)已掌握。每一天我都抱着能多学一点是一点的态度在工作,然而每一天我都有所收获!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对我的指导!学习中也有犯傻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我的粗心导致老师去给患者致歉,虽然得到患者的谅解,老师没有责备反而安慰我。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善于思考与总结,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我们才会成长!

  最后,谢谢医院给我的学习机会,谢谢普外科这个大家庭给予我的指导和包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珍惜学习机会,继续努力,向我的老师们致敬!

  医院实习医生心得体会2

  转眼间实习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教育社会实践学习,回想起实习的日子,收获丰富,特别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实习鉴定。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算算进心内科实习的日子有半个月了吧,新年刚过。感觉到现在,自己在心内科学到的东西没多少增加。踏进了科室,见识了不少的人,接触了不少的事情。也让我看清楚了有些人的面孔。换句话来说,是不是实习,就代表了自己已经开始接触半个社会了呢?

  由于实习时间不是很长,与学生交流少,目前学生的内心世界及现有的学习状态,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不是易事,有待以后去探索,总之,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对于教师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熟悉,尚待完善。

  医院实习医生心得体会3

  这一年来,在领导们的关心及同事们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

  一直以来,本人始终坚持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病人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扎实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切实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病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努力为病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本人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接待礼仪、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在言谈举止和一言一行当中体现个人修养。在上岗行医工作当中,积极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就诊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病友感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体贴。

  二、提高技术水平,打造医护品牌

篇(6)

2、具备康复治疗师应有的素质。经常会有病人问我:“你们康复医生跟临床医生真不一样,你们天天帮我们动手动脚难道不累吗?”我对着他们笑笑,心里想:我们和临床医生的目标是一样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在医院康复治疗师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首要的是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每一次康复部的业务学习基本上都是满满的,治疗师的提问和授课都说明他的那种虚心求学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去做的。在8个月里我没看到有一个治疗师上班迟到早退的,在治疗病人时一个接一个,认真对待,还要给我们讲知识,充分体现了他们勇于吃苦的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篇(7)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各会员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措施、考核、检查三落实。

1、落实住院医师轮转制度

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务人员的毕业后轮转期间是他们选择与培训专业的阶段。毕业生分配到医院后,按其具体条件、毕业成绩和拟定专业有侧重点地轮流到各专科,当然轮转科室和时间可按具体情况制定,期满结合他们选择的志愿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定科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履行的是住院医师职责,住院医师第一年工作对所管的病床是24小时负责制,并轮流急诊值班,节假日也要处理好所管的病人,急诊值班兼管全病房突发问题。必要时还要将负责该病床的住院医师找来协助处理。

2、落实专题病例与病例讨论会制度

专科医师在入院五年内,要结合自己管的病种查阅文献,做读书笔记和撰写文献综述。开展小讲座、专题病例、教学查房。由病区医师定期负责指导与组织学术座谈会,定期选择典型的、有教学价值的、较复杂或疑难的病例进行讨论。上述方式对提高医疗质量起很重要的作用,各级医师可以借此增进彼此了解,也是科领导了解各级医师的学习态度、学术水平及病房管理能力的良好机会,是培养临床医师的好方式。

3、落实外出进修制度

根据科室开展发展的需要和医院培养人才的整体计划,培训管理部门将选拔工作与学习成绩优秀者,送到国内或国外先进的专业或学科进修,进修医师通过医学专家或继续教育者的专业性授课对新病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有所了解,在充实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他们还会被适当安排门诊、急诊、病房的临床工作并管理一定数量的床位以增加实践的机会,进修医师通过实践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为返回原单位独立工作或带领其他专业人员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医学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1、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医学会医学继续教育训练规模大、覆盖面广、训练内容规范、手段先进,形式有学术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继续教育短期学习班、年会及专题讨论会等,各会员医院组织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回院后,请他们将学习收获向全院汇报。

2、开展"三基"培训

"三基"指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以各级专业技术三基培训教材为培训和考核基本教材,围绕该教材按专科分专题自定题目开展教学。每月开展全院性学术活动,按时参加学术活动的医技人员,给予记继续教育学分,使全院讲课活动达到规范有序,人员和时间有充分保障。这样不仅使本专业人员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其他专业的医技人员了解和学到了边缘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全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

3、外请专家教学

及时了解和掌握专科前沿历来是各层次医技人员最热门的话题。做好该项组织和落实工作,不仅可带动全员对现代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潮,也可不断拓宽医院与其他医院行业间特长的了解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从而逐步带动医院科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外请专家讲课是现代医学教育培训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学术活动推动学会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会紧密结合我市疾病发生谱的变化趋势和学会的专业特点,按学会章程及有关法律开展了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学会结合实际,面向基层,开展巡回讲座、研讨会、交流会,举办学习班、科普讲座,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兰讲学、研讨,鼓励会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省级学术交流活动,活跃了我市的学术空气,增强了学会活力,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促进我市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立足活跃学术气氛的同时,学会鼓励会员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对外交流,引进吸收国内外新技术、新观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以提高自身素质,推动各医院学科建设,提高诊疗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市民的健康需求。在加强与日本秋田、北京等国内外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系,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兰讲学、会诊、手术,在心胸外科、心内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病、内窥镜等专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以举办专题讲座、查房、同台手术等形式交流信息、切磋技艺。

2003年-2005年共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88次,参加人员6600余人次,开展科普宣传18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咨询8000余人次。在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科研立项140余项。市科协优秀论文113篇。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班20次,参加3800人次。卫生人员防治传染性防治知识应急培训班共105次,参加培训人数14373人次。做好防治禽流感工作,对防治禽流感的知识进行培训,共培训3810人次。做好艾

滋病防治培训工作,爱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共19次,参加培训人数1550人次。

三、医学继续教育改进的对策

1、制定制度,分工负责,考核到人

为了使继续教育规范化,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并进一步补充完善,规定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的要求和完成的任务,为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医院每年按一定比例从业务收入中提取专项经费,并严格执行科室定期业务学习和全院集中安排业务讲课的规定,要求各科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安排各自对口的业务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各科室自行安排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将个人的继续教育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职称晋升、评优挂钩。

2、鼓励创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

医院设立科研基金,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加大资助力度,并积极推荐课题参加科技成果奖评选,对在专业期刊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除报销版面费外,还给予奖励。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意识和科研能力。

篇(8)

1.1一般资料我院为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洁净手术间36间,每日手术量150台左右,手术室护士99人。三级学科如骨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科、普外科、眼科等都进行了亚专业划分。手术室依照骨科亚专业划分的模式,对骨科手术护士在专科化的基础上进行亚专业划分。

1.2方法

1.2.1人员配置骨科有创伤、脊柱、关节3个亚专业,根据骨科专业手术室护士的人才结构模式,将人员按3个亚专业方向重新划分。以填写的“手术室护理定向志愿表”信息为基础,护理管理人员根据职称、业务能力、年资等条件,并征求医生意见,综合考虑后划分亚专业小组,设置创伤小组、关节小组和脊柱小组,每个小组设置小组长1人,由工作10年以上护师担任,另外设置固定组员2人或3人,轮转组员3人~5人。

1.2.2工作安排专科小组长固定在本亚专业,主要承担大、难、新手术配合,并与骨科组长共同承担临床带教工作;固定组员50%时间在本亚专业,30%时间在另外两个亚专业,20%时间在其他专科轮转以满足值班需要。轮转组员分为两年轮转组和每年轮转组,两年轮转组为工作3年~5年的护士,轮转期间与固定组员时间安排一致,主要参与日常手术配合;每年轮转组为工作3年以下护士,参与骨科创伤组手术,由专科组长带教参加复杂手术配合,同时轮转其他科室。

1.2.3信息反馈每月由骨科组长使用问卷调查表或随机调查方式收集手术医生和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信息,了解亚专业护士手术配合质量及手术医生意见,及时向护士长反馈,并与亚专业划分前的调查结果比较,及时调整不足之处以完善此项工作。同时收集各亚专业护士的术中配合体会,定期分析总结。

1.2.4培训与管理利用德尔菲法对手术室护理领域享有权威性的专家进行咨询,总结出亚专业化后的专科手术护士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及相关培训要求。专业组长针对本专业制作专科护士培训手册,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主管护士长定期检查培训记录并签字,年底对专科护士进行统一考核。将亚专业护士的工作质量纳入绩效量化考核,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2.5评价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信息调查问卷,在亚专业划分前(2010年1月—6月)、亚专业划分后(2010年7月—12月),随机选取两时段数量均等的骨科手术来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比较,调查表内容包括记录手术物品准备准确率、器械传递准确率、术中使用设备准确率及摆放合格率4个方面;同时分析划分前后手术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1.2.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亚专业划分前后骨科手术配合质量比较(见表1)

篇(9)

放置引流管是外科治疗疾病重要手段之一,护理人员是否有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和相应护理,是否有做好患者手术后病情的动态观察,是否有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正确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对于促进患者手术后身体的恢复,预防以及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1]。笔者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508例患者防止引流管护理做一个回顾性的总结,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胸普外科从2008年8月―2010年8月,外科引流508例患者,其中男性308人,女性200名,年龄范围在4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其中胸腔闭式引流管58人,心包引流管508人,纵膈引流管508人,导尿508人。所有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顺利如期拔除引流管,未发生任何感染。

2外科引流的目的

外科引流的目的就是将人体组织或者体腔、关节内、器官所积蓄的血液、脓液、炎性渗出液、分泌液、胆汁等导引排出体外,以防止上述液体滞留体腔内或者手术腔内继发组织或者神经被压迫的症状,为了防止感染或者组织的直接损害[2]。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引流的情况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术后患者通过引流,可以减轻因引流液造成的压力,患者患者因此造成的疼痛。达到减轻并发的炎症,阻止炎症的扩散,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的目的。血液、脓液、炎性渗出液、分泌液、胆汁通过引流后,减轻了局部压力,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减少了感染的可能性,促进伤口的恢复。

3外科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

外科引流的作用途径就是通过各种引流管排出体组织或者体腔、关节内、器官所积蓄的血液、脓液、炎性渗出液、分泌液、胆汁等,以达到观察术后患者病情的严密监控、减少伤口吻合张力等目的,引流管包括胃管、导尿管,以及放置于胸腔、腹腔的引流管或者引流条。护理人员要熟知放置引流管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要熟悉引流管的作用和明确其走向,切忌接错方向和接头。②为了防止引流管脱落或者滑入体腔,所以要将引流管固定稳妥,严密观察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4外科引流管护理的措施

4.1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师的医嘱,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合理运用各种药物包括抗生素,需要药敏试验的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采用阶梯式选用,谨慎选择广谱抗生素。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必须熟悉药物知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的时间,按规定给药,及时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反应,并且及时向医师汇报,合理地改变抗生素的用量或者种类,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4.2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要时刻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时观察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受压,为了防止引流管脱落或者滑入体腔,所以要将引流管固定稳妥,严密观察引流管的固定装置。手术后要经常挤压引流管,通常情况下,没半小时挤压一次,防止引流液凝结堵塞管口,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引流管的情况,及时、准确地记录,防止患者突发变症,为临床抢救提供科学依据。

4.3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的变化

4.3.1患者在使用引流管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将引流瓶的位置置于高于患者插管处,当为患者翻身或者需要搬动患者时,应先夹住引流管,当引流液超过引流瓶的一般容量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倒掉,防止由于液体过多导致逆行感染。

4.3.2护理人员定期观察引流口,时刻保持各种引流管与皮肤粘膜接触的部位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严密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师。防止感染的发生,还应该防止引流管的滑脱。

4.3.3护理人员要定期查房,对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的变化做好记录,如若发生异常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向医师汇报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5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并悉心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意义,说明正常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若引流液发生异常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和医师,配合医务人员为患者病情恢复的治疗方案。

6护理人员应该掌握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根据医师的医嘱和相应的指征,当引流液逐渐减少或者完全清澈达20-50CC/24H时,护理人员科按医嘱拔除引流管[3]。

7小结

在引流管的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笔者通过对508例患者的悉心护理中总结经验,护理人员应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拔管指征,并且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引流管的事宜,鼓励患者,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上述护理措施,508例外科手术患者都如期拔管,无感染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篇(10)

1.1 查对制度不严 这是产生差错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给错药、输错血、异物遗留体腔、做错手术部位,均是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制度疏忽大意所造成。

开错手术部位,这实属罕见,一旦发生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曾有文献报道此类教训。

异物遗留体腔。有一普外科患者做结肠癌手术,关腹时清点纱布器械发现少一纱布,仔细查找,并经C型臂X光透视(因纱布上有铅丝)并没遗留在腹腔,最后询问查找到是一位实习医生带出手术间。

1.2 工作忙乱粗疏 这是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又一个原因。

丢失切下的病理组织。如:一切下的阑尾组织当时包于纱布中,在术后清点纱布中,器械护士未认真查看而将此纱布丢弃。

灼(烫)伤病员。灼伤是因使用高频电刀引起。高频电刀是运用火花隙频率振荡产生的减幅波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进行电切、电灼的一种机器。使用时接触患者的电极板上涂盐水或清水,或一次性电极板应紧贴肌肉丰富的部位,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一遍各线路是否正常。曾有一脊柱患者,在放置时由于膝关节包裹不严,以至患者皮肤接触到床沿,造成患者浅Ⅱ度灼伤。

1.3 业务不熟把关不严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业务技术不熟练时,不可能对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充分的预防。例如:在准备器械时不充分,是否齐全不很清楚,等发现少时因需消毒而延长手术时间;用药时和麻醉医生校对因口误发生错误等等。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工作责任心是基础加强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自觉执行护理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配合手术的手术室护士应在前一天访视患者,了解病情。接患者时严格查对制度:查对手术通知单与病历本;病历本与患者;持病历到患者床边查对: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化验检测结果单、心电图报告单及手术所需的各种影像资料等。在协助麻醉师给患者用药时,应在取药、用药前、用药后“三查”并请麻醉师亲自过目药品名称,用药后保留空安瓿。毒麻药品也应二人共同校对。输血时,手术室于取血与用血前均“三查七对”,即查输血单、交叉配血单、血袋;对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血量及成分、以及供血者姓名(编号)等,查对无误后再输给患者。对手术部位,特别是左、右部位的手术一定要反复查对核实,并在麻醉完成患者摆好后巡回护士应主动再次核对病历或提醒手术者。如有X光片、CT片等影像资料片应插在看片灯上方便查对。

篇(11)

医院感染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普通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3%-40%,一方面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更为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增加病死率。切口感染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者自身因素、手术时间和方法、抗生素使用和侵入性操作等等。针对切口感染的相应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医师对切口感染控制的医师与责任,以逐步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1]。

1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2-3]

根据某院2006年至2009年间976例普通外科手术病例的分析,得出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涉及各方面的因素,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年龄 年龄因素在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方面有显著意义(P60岁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36%,高于

1.2 肥胖因素 肥胖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5.59%。正常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52%,两者的对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肥胖患者在手术后,易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情况,包括脂肪液化、液体积聚、坏死等。研究结果提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患者明显增多,导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增强。在手术中应加强肥胖者的切口抗感染预防,尽量降低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对于过于肥胖的患者让其参加适当的运动量。

1.3 切口类型 切口感染发生率高达14.20%。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如不严格,易造成器械、敷料及患者手术区皮肤的暂居菌的大量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对切口应加强预防措施,手术中尽量降低手术切口长度.规范手术的程序,加强无菌性操作,减少手术区污染,适时使用抗生素。还应尽量降低术前住院时间等措施来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的可能。

1.4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2.5%,非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1%,2组对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糖尿病导致患者降低纤维母细胞和促进肉芽形成,影响切口愈合,导致切口感染机率增加。因此,对伴有糖尿病患者。若能充分认识,通过及早检测发现及应用胰岛素治疗,将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1.5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与术后切口感染成正相关性。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切口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机会越大,切口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对手术时间超过3h者,切口感染率高达16.23%,为预防因受手术原因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应在手术前2h给患者使用抗生素,使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内药物的有效浓度控制在防止感染的程度。也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在术中应加用抗生素1次,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2 预防及护理措施

2.1 普痛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4]

切口感染涉及多方面因素,应在手术期采用综合相关措施:

2.1.1 术前对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进行术前评估及充分的准备,积极治疗其各种合并疾病,设法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抵抗力等以降低切口感染。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实施平诊手术。对择期手术患者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同时注意病室的通风换气及温、湿度调节,定期清洗空调及空气净化机的滤网。缩短准备手术的时间。

2.1.2 术中对脂肪层较厚者尽量不用电刀,或应用电刀时调好电刀的强度,缩短电刀与皮下组织接触时间;术中缝合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失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缝合时使切口对齐,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必要时行减张缝合。对过于肥胖的患者可用皮下纱条引流,24h后拔出,提高手术医师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减轻手术的创伤程度,参与手术人员分工明确、与手术者密切配合,使手术有序进行,以缩短手术时间。

2.1.3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补充能量、维生素、白蛋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2.2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5-6]

2.2.1 术前护理工作

(1)皮肤清洁:清洁皮肤是皮肤准备中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术前备皮关系到术后切口愈合的快慢和切口是否感染。皮肤准备时间距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而去除毛发的最佳方法为剪毛。

(2)胃肠道准备:胃肠道手术患者,尤其是结肠手术患者,术前可预防性服用抗生素,以减少结肠中的病原菌,并做好肠道灌洗或清洁灌肠等机械性准备。

(3)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接受清洁手术者,如需预防用药在术前0.5~2h在手术室内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治疗措施及时到位,尽可能减少暴露在医院高危环境中的时间。

2.2.2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手术室人员应加强手术室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制度,缩短手术视野直接暴露时间,提高术中无菌技术的操作质量。因为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视野受手术者、手术室环境及手术人员携带的病原菌污染机会也相应地增加。因此手术室护士术前必须访视患者,器械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备好各种手术器械,保持手术台干燥、整齐,把器械按使用先后顺序排列,便于手术中快速准确传递,对暂时不用的器械用无菌巾遮盖。参与手术的人员明确分工,与术者密切配合,使手术有序进行;同时注意严格无菌技术及细致操作,尽量减轻手术创伤,也是预防感染、促进切口早日愈合的重要举措。

3 结语

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能通过完善的术前护理、降低切口长度、严把无菌操作质量关、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等措施可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常俊生.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4):43.

[2] 丁锦荣.导致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83-84.

[3] 杨静波.普通外科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关处理[J].中外医疗,201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