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2 17:02: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1)

2014年12月26日,省疾控中心主任、副主任驻村工作组长带领中心相关处所专家及省老年病医院医护人员22人进帮扶村——县村,为村民进行免费体检。在简陋的村卫生室支起各种体检仪器设备,为全体村民进行了血压、内科、外科、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等项目的健康检查,并给予健康指导意见,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为村儿童注射流感疫苗100人份,发放各种健康知识宣传品400余份。

二、心系百姓,温暖到家

中心党委高度重视驻村扶贫工作,情系百姓生活。2015年2月12日,副主任带领省疾病中心部分同志和驻村工作队一行10人对县百户庄村进行年前走访慰问活动,为、等89户贫困户送去了价值10余万元的油、大米、面粉等慰问品,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到温暖并鼓励贫困群众要克服困难,坚定发展信心,早日脱贫致富。

篇(2)

一、 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xx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强调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xx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xx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xx、区卫生局xx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

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间断滚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人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

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统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督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特别是对群集性爆发疫情在对患儿采集标本的同时,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每天下午5点前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四、加强督导检查,群策群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畅通,每天下午5点前负责乡镇防控工作的人员要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当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写出调查分析材料,随着工作的深入区政府要求,包干人员每天下午5点前向区政府办公室汇报一天的工作开展情况,为指导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目前,我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中,防控措施到位,疫情日趋平稳,救治规范,门诊量稳定下降,出院患儿日渐增多。截至6月6日全区共发病523例,其中xx90例,累计康复480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特别近期手足口病例已明显下降。

篇(3)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指向的专项资金,本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滥用问题。首先,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大染缸”,为了所谓的灵活性、一致性,对所有进入资金库的经费“去标签化”,采取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资金都不具备“专项”属性了,在使用上更多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看似以需求为导向,实则经不起审计考证,过于随意的操作会导致原本急需区域成为真空地带。其次,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但也存在过于层级化的问题,很多政策(包括资金)经过层层传达(拨付)之后往往会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导致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无法支撑专项服务,专款专用成了一句口号。

(二)专项资金运转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项资金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原因在于它的“专”与“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是在资金的拨付流程上缺少时效性,从专项资金调查、立项到审批、拨付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拨付手续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资金到位问题,对于有时间限制的专项资金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的H7N9预防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就曾因为拨付不及时导致H7N9的预防工作开展受限,这与当前过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层级化管理弊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这种问题就越突出。其次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扎堆、闲置的问题,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导致资金进入闲置状态,经常出现因为怕资金回收才在最后期限内扎堆使用、突击使用,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运转的效率,也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的质量,可想而知匆忙的资金使用必然会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质量低下。

(三)专项资金缺少有效可行的审计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有效审计。一是审计缺位,目前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不足,这源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所以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使用缺少相应的审计概念,更别说要细化到专门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审计简单,目前某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也就是重点只是针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核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专款不专用”的一种纵容,正是因为审计不注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对于专款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法衡量,这也就失去了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三是审计困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审计特别是有效审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健全可行的审计制度,更需要一批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在当前是相对比较缺少的,当然也缺少审计过程中的经费保障,种种原因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审计困难。

二、加强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设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被“去标签化”、“专款不专用”的问题,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从认知上、操作上进行建立相应的使用规范。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强化专款专用的严肃性,既然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资金,必然有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需求,至于因应每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专项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但是这就要求地方提供科学的更改依据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提出申请,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前做好预算(计划),因地制宜的提出资金使用安排,尽量避免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在资金拨付方式上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要杜绝“谁有钱谁说话”的现象,对滥用权力的单位(领导)要严加惩处,对资金拨付的数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公开,确保专项资金在从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保值足额。

(二)标准化: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进而促进资金运转效率的不断提升。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要标准化,不管是专项资金的调研、立项还是审批、拨付都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拨付)只要按照流程化操作就没有问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有特别紧急的专项资金拨付要建立“紧急拨付绿色通道”,简化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采取直接拨付到位的方式缩短拨付时间。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安排的标准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闲置、使用扎堆,需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标准化的使用规定,包括资金使用的时间跨度以及在各个时间段的资金投入安排要与业务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配套,对于闲置资金的界定与回收等方面可以有标准化的设定。之所以要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运转效率,让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在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制度化: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审计离不开对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把审计搬到制度化的层面才能真正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重视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因为具备公益性就逃避审计工作,另外要把审计当成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当成单位运营的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意义更大。其次,审计要兼顾数据核对与效益审计,一个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机制不能只是关注数字还要看到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区别于企业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有对资金使用的数据核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要细化到专项资金的每一项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数字上没有出入,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方面要在数据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分析,凸显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最后,要加强审计保障,一是要有人员保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效益审计概念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有经费保障,要把关于审计的资金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预算当中,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限开展。

三、结语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持专项资金的指向性、目的性;思考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管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审计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彰显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廖启 单位: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篇(4)

1.1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性质是公益性的,其机构运作基本上全部是由国家财政全额支持。而我国现阶段采用的预算会计制度,所以该机构在资金使用上是十分方便的,这就使得很多疾控中心的管理者和相关的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不甚重视。这是预防和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片面认为财务管理是现金管理,而对财务分析、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等相关财务管理方面想的较少。

1.2财务管理方面还没有明确的重点。目前的会计制度还不健全,大多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活动的认识也停留在现金管理水平,而对其他资产管理不重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由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实施的会计制度不需要提供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导致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不明确。此外,大多数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没有应收账款,只是重要的资产管理才会较多关注,工作的重点出现严重的偏失,并对会计成本做的不够详细,准确,核算上也会出现问题。成本会计核算分为直接和间接的成本核算两个部分,每部分包含很多的子项目,工作内容相对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常会疏忽减少资本投资,影响财务管理效率。

1.3部分疾控中心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一是未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来执行操作,由兼职会计和兼出纳进行管理,二者角色可以随意互换。二是中心的专项资金和公共经费未能完全分开使用。经常会出现混用、挪用现象并最终导致专项资金账户没有钱。三是财政预算数据和中心实际状况不相同。很多专项资金都没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四是财政预算执行与监督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是很健全,经常出现管理漏洞,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使用不合理。

1.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从事财务管理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很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对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财务进行管理时,部分财务人员都无法独立完成信息记录、分类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常规工作。现阶段我国财务信息管理水平远远低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这主要是相关的财务人员认识不到位,对财务知识掌握不够,适应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较少使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财务管理有关。此外,管理工作责任心不够,工作不认真等现象也会导致财务管理的上出现错误。

2常用财务管理措施

2.1思想上要不断加强财务的现代化意识。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人员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意识,不断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要充分认识到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地实施财务制度,随时在工作中对财务工作业务的效益和经营成本进行协调。另外,疾控中心还要做好内部管理,统筹安排资金,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对疾控中心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革。改革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必须与职工保持总体任务及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预算管理最大的优势,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疾控机构的预算管理应该在“编制、实施、评价”三个原则相统一的情况下开展,最大限度的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实用性。在财务规划时可采用零基础的预算编制方法,对疾控中心的各个部门分别进行预算编制,然后把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还要注意将财政收入和支出项目具体细化,认真落实政府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分类改革措施,让预算落到实处。

篇(5)

近年,由于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各种疾病高发、频发。因此,国家财政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实际操作中仍然出现资金短缺、设备紧缺的现象,虽然,财政对于不同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金、设备投入标准不同,但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固定资产资源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预算严重脱节,管固定资产预算管理(财务部门)的不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实际存量,管固定资产配置的不了解固定资产的预算,给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配置带来极大障碍。对于按照预算进行的固定资产配置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于在固定资产配置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此外,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固定资产配置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配置计划缺乏实地考察和研究,仅凭个人主观愿望进行决定,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合理。因此,常常出现不顾实际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配置,片面追求高标准、高性能、“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折旧跟不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013年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这将给财务带来无可估量的工作任务,鉴于现状财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疾病预防机构基本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能跟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2.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疾控机构的领导者应对此高度重视,并对制度的构建起主导作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保证制度的刚性。制度的制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整个制度主要围绕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动进行。“一是固定资产的流入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入主要包括购置、划拨、捐赠等,对于流入的固定资产要有编号、产品名称、厂商、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年限、保管人等详细信息,经相关负责人审批、签字,并填表登记和粘贴标签,在流入阶段做到账表、账实相符;二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摒弃重财务管理、轻实物管理的理念,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对于固定资产的流入、流出等要坚持按照严格的审批、申报程序进行,两个部门要定期进行核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按时盘点,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做到心中有数。财务管理部门要经常向其咨询相关数据,做到账务的变化要和实物的变化保持一致;三是,固定资产的流出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出要经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批准前应妥善保管固定资产,不能擅自处理。批准流出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向财务管理部门反映,及时销账。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报废程序处理,残值及时上交财政部门。做到固定资产在价值流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管理。

2.2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有价值

为了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因长期使用和时间推移带来的损耗,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这无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大进步。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对于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疾控机构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更新较快、价值较高的医疗设备,在折旧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法,有利于真实反映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折旧处理,不同的单位应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寻找适合本单位的折旧方式,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3疾控预防机构应构建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的配置在疾控机构的财务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疾控机构在固定资产的配置上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配置计划,防止盲目采购,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配置标准根据基本装备和推荐装备制定,基本装备是完成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工作所必需配备的设备,推荐装备是在基本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和居民健康需要,结合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疾病流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接轨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设备的购置要充分考虑单位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情况、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运行环境、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因素。”能不购置的不购置,能少购置的不多购置,争取将有限的设备发挥无限的价值,防止出现设备闲置带来的各种浪费和后续维护费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08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网络已成为医院一种重要的设施。随着医疗事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院已经完成了信息网络系统,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网络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开放性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1]。在我国医院的信息网络系统中,一旦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就会造成医院提倡工作混乱,给医院造成极大的风险。为此,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已成为当前医疗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及维护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也得到了普及,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人们所面对的数据日益膨胀,给网络数据的存储以及安全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现代化的数据量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这些数据都关系到用户以及企业的切身利益。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一些黑客利用网络技术对网络系统进行破坏,从而窃取系统中重要的数据,使得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医疗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要想使医院的管理在行业中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建立起科学、健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尤其重要,适合自身的管理系统不仅能推动医院改革的发展,还能有利于中国整体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与构建具有很大的意义。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能有效提高运营效益,网络作为先进科技的产物,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只有拥有健全的、科学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才可以使得工作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在这一程度上就能够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1]。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如果从传统的医院经营上看,不论是从医院本身的信息还是病人的信息都将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引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不仅省时省力,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你可以收集到你想要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带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有助于医疗管理。在这个信息技术不但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被运用到中国医疗行业的各个领域,它的革新有助于提高科研、治疗、行政、财务等事务管理。医院管理者能够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对工作出更准确、更科学的决策,这就促使了医院管理的正规化、规范化、推进控制中心的现代化建设。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设备陈旧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所涉及到的范围广,所需要的网络设备也较多,面对这种环境下,其网络安全管理就很难达到统一化管理、安全管理;其次这些网络设备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其性能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网络设备所淘汰,而预防控制中心依然采用那种陈旧的网络设备,就会给网络系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一些攻击者提供攻击便利,同时这些陈旧的设备给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2 网络系统遭到破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在给我过疾病预控制中心带来积极有效的一面的同时,同样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黑客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系统中,其系统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恶意攻击,从而造成网络系统崩溃,不仅影响到了预防中心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病患及家属造成一定的困扰,一些重要的病例信息被窃取[2]。

2.3 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里,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我国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懒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从而造成信息网络无人管、管理不到位,同时也给那些网络黑客提供了窃取信息的机会。

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完全管理及其维护

3.1 防火墙的安装

在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针对我国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安全问题,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安装防火墙,将一切攻击网络系统的的病毒拒之门外,同时管理人员还必须实时的更新网络系统,确保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3.2 身份认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利益,更关系到广大疾病患者的利益,一旦控制中心的网络系统被攻击,就会造成多方面的利益损失。为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管理者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身份认证,向网络访问者提供一个身份,凭借这个身份才可以对网络系统进行访问,从而有效地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

3.3 加强网络监控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监控体系,对网络内部监控机进行加强,优化网络资源配置,确保控制中心的网络处在一个全方位、安全、可靠的监控范围内,从而增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3.4 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

在网络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中,网络管理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的安全性,控制中心必须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首先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既要注重管理人员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他们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再次,落实责任制,实行谁出问题谁负责,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责任意识,进而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3]。

3.5 网络设备的维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系统是有网络设备组成的,而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与网络设备有着重大关联。为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网络设备的维护工作。首先要确保该操作系统支持终端电脑所用网卡,并使用正确的网卡驱动程序。若配置后重启系统时报错则说明网卡没有作系统检测到[4]。其次要检查网络IP地址的统一性,同时使用专业的杀毒软件。最后管理工作人员要每天定时的对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检查,将一切危害到网络安全运行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4 结束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就是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的生命健康。随着我国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网络系统在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疾病控制中心的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运行当中,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关系控制中心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利益。为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将一些危害到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从而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控制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倩.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7):45-46.

[2]许诺,汪波.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5):105-106.

[3]姚飞,武士炯.网络安全中的矛与盾――浅析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数字化工,2004(10):178-179.

篇(7)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88-02

Manage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rimar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CDC)

Ma Guoliang

Nan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jiangsu Nanjing, 210003

【Abstract】Research manag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plays a vital role, but the primary CDC due to its own limitations and cognition degree insufficiency, makes the management in research activities fail to play its due role. Medic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the prerequisit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rimary CDC, discuss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primary CDC.

【Keywords】Primar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countermeasures

近几年,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新型传染性疾病在人类社会蔓延,引起的恐慌是非常明显的,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同时也考验着中国的疾病预防监控体系。能否有效遏制这些新型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和蔓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键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否有足够高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科研水平,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疾控中心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科研水平的提高往往要依靠科学的科研管理方法。

1 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现状

在我国,相对于发达地区的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疾控的科研水平整体上是落后的,但是基层疾控中心又承担着处理各种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和职业性、非职业性中毒等等的大量工作,这一点又对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学科研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基层疾控中心管理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基层疾控中心在科研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缺乏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管理科室,对于中心的科研方向没有长久的规划;由于基层疾控管理人员大多数选自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即使有发展的规划,其可信度和说服力值得探究;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一整套有效的规章制度,科研活动缺少规范措施;缺少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型人才,没有自己的科研团队;由于力量薄弱,很难申请到高水平,大规模的课题项目;缺少必要的学术交流活动,造成基层疾控中心科研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基层疾控中心面临着疫情监控与科研发展的双向压力。当然,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研技术力量的提高必然有助于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在面对各种新疫情的时候,科研人员要努力寻求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

然而,基层疾控中心科研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管理的有效支持。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必须帮助科研人员申请更多、更好的科研课题,帮助科研人员审查课题进行中各个环节的合理性,提高科研质量。加强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对于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2 基层疾控中心科研管理的对策

科技实力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模式。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科研管理体制是:需要――选题――研究――鉴定――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满足需求[1]。本文结合国外优秀的科研管理经验和我国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情况,为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管理改革提出了几点对策。

2.1 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

医学科研管理是医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科研管理人员, 指的是主要从事科研的组织和领导以及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2]。作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预防医学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和发展方向,还要熟练掌握现代科学管理学的理论。基层疾控中心应该加强在职科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科管人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积极组织本单位的科管人员参与同行间的交流和探讨,学习他人有效的科管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举办一些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科研管理专家讲演。在着力丰富科管人员专业知识,提高科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基层疾控中心也需要加强科管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拥有一只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过硬,道德素养高尚的科研管理团队,对于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水平的提高将大有帮助。

2.2建立良好的科研政策平台

基层疾控中心开展科研活动,首先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科研政策平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比如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经费使用规定等等。运用这些规章制度保障科研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到位,保证科研活动进行时人力、物力、财力的持续供给,以及确保科研活动能够按时结题。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成果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寻找突破,努力创新。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政策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科研秩序,而且也能够将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计划引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3促进与相关单位、院校之间的科研合作交流

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科研人员关起门来搞科研早已不合时宜,尤其是对于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的基层疾控中心。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基层疾控中心要打开科研交流的大门,增加与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申报高层次,大规模的课题项目。通过各种科研合作,锻炼自身的科研人员,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同时,基层疾控中心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派遣自己的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来中心讲学授课。为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向国内外高水平团队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基层疾控中心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2.4 增加补偿,留住基层疾控中心的预防医学人才

由于专业发展空间较小、待遇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往往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高技术医疗人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接从事各种疫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业务工作较为繁重,能够拿到的科研课题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基层疾控中心不仅很难引进好的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很难留得住。对于这一点,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从体制上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关键是增加对基层疾控的投入。基层疾控中心自身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扶持,为学科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基层疾控中心可以利用自己第一时间接触疫情,信息数据准确可靠的优势,尽可能多的争取科研课题,为科研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等到时机成熟,基层疾控中心可以选拔一些道德高尚、进取心强、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技能过硬、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管理潜能的中青年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打造自己的高效团结的科研团队。

2.5构建学习型疾控中心,推动科研管理创新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作为战斗在疾病预防第一线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持续的学习和掌握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创新能力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通过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突破常规思想的束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必将会给基层疾控中心带来更多、更有益的科研成果。此外,科研管理人员还要善于引导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迅速的转化,以便给预防医学水平的进步带来现实意义。将创新精神引入中心的科研管理,会给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活动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技术水平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新病种,新疫情不断出现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医学领域,疾病预防控制做为一个朝阳事业,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基层疾控中心要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尽快的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

篇(8)

1.1 重视检验分析前的实验室内准备工作;如检验试剂的采购和配制,仪器的自检校准和维护,检验设施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1.2 强调分析前健康体检产业人员或患者的准备;被检人员的采样前准备是关键所在。临床医生或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掌握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使用制度,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对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1]。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的检测结果才能是真实和客观。被检人员的生理心理状态、生活饮食、病理状态、药物使用等,对一些检验结果有影响。检查前,人员的心理状态如激动恐惧,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增高;而运动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一时升高;还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的变化。饮食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胆固醇(TG)增高50%、葡萄糖(Glu)增高15%。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血尿素氮(BUN)、尿酸(UA)的增高[2]。工作人员应向被检人员积极解释检验前的准备事项。对于血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尿常规宜采用晨尿,并且避免运动和饮食带来的影响。

1.3 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标本,检验人员应按标准操作规程采样。血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并注意检验项目与不同类型抗凝剂的使用,或使用非抗凝管。防止溶血和污染。尿标本采用晨尿并及时检验,注意尿中一些成分分析需要加防腐剂 。痰标本应及时涂片、染色、及结果报告。大便标本采取黏液、血液部分。需要做细菌培养按要求和规定接种,分离、纯化、检定等。对于一些微量元素分析,由于其容易污染皮肤,黏附性强的特点,采样时,一定用实验中相关的稀酸溶液清洁采样部位,再用去离子水清洁后,消毒采样,防止样品污染。

1.4 使用唯一性标志的标本,标本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应有唯一性标志,如条形码,在标本标签、报告单、登记本等应采用同一唯一性标志。一份检验申请有多个标本或需要执行多次时。每个标本应有唯一性标志。

1.5 标本的正确运输和验收检验,标本应专人输送,确保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时限性。按要求进行验收检验。

2.分析中质量控制

2.1 人员和组织管理的质量控制[3]

2.1.1 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客观,能真实反映被检人的生理或病理状况。必须加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加强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保证人员基本业务能力。临床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医学、临床检验学、临床微生物检验学、临床免疫学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其他学科,如化学分析,公共卫生等。以提高专业技术和能力。

2.1.2 注重业务学习与培训,由于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验方法和理论的出现。特别是新的高智能仪器的广泛使用,要求检验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新的检验理论和方法。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或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或到上级实验室进修学习,使检验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新的检验方法和理论。熟练使用高智能检验仪器。

2.1.3 严格临床检验人员准入制度,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只有保证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检验结果分析能力,才能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2.1.4 职业暴露性感染防护,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职业暴露性感染防护培训,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按规定利用防护屏障和设备减少职业暴露性感染,保护工作人员和被检人员的安全。除此之外培养检验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

2.2 正确使用作业指导书,在工作中,每个检验项目有对应的作业指导书。编写作业指导书需要按规定的程序、格式与具体的内容。所以规范,标准、受控、高水平作业指导书尤其重要。应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操作,确保检验过程的真实。

2.3 检验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高智能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这些仪器具有以下特点:一、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多、结构复杂、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专业面广。二、技术先进,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是医学检验技术科学发展的产物。三、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要求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特点是责任到人。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一、应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制定仪器设备的采购,评估、使用、维护保养 、校准和持续监控的管理制度。二、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校准和持续监控等应有记录。三、做好仪器的校准和验证工作。

2.4 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执行与监督[4]。

2.4.1 在具体的工作中,室内的质量控制特别重要。工作中按年度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确定具体的质量控制品、质量控制频率和方法、失控的判断规则与记录。记录当前的质量控制品的检测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状况。记录失控原因及纠正措施,在限制失控的状态下报告结果。绘制控制图,如Levy-Jennings图, Z分数图,累计和图。 对于质量控制品的使用和管理,应在质量手册作具体规定。

2.4.2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是由上级卫生部门或其他部门实施,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发放盲样,对实验室间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考核,验证实验室的技术和能力。通过分析结果,识别实验室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证实实验室对标准方法,程序,过程的质量控制。

2.5 方法学的验证 新的标准和方法的验证实验 工作中,不断有新的标准和方法出现,在工作中应采用一定的质控样品对新的标准进行预实验,来达到熟练使用新的标准和方法。

2.6 检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检验项目需要不同试剂来实施完成,显然试剂的质量尤为重要,应根据检验方法学的验证结果来考虑选择试剂。经过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证实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现性好、灵敏、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稳定的试剂。试剂的生产厂家证件齐全,信誉度高。对每一试剂要有生产批文及检验报告单。另外一些检验仪器需要配套的专业试剂。应严格遵守其规定。

2.7 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

大量高危险的生物样品进入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制度,配置有关的生物安全设备或设施,达到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防止病原体和人员的交叉污染,确保标本,人员,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及时发报告单 检验技师按规定的时间将结果打印出来,经检验技师、核对人和质量授权人签名后,发报告单。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规范报告单 报告单内容规范和完整,对被检人的信息完整,检验项目的确认,检验环境设备及结果是否在控等都应在报告单上体现。重点检查检验的结果与年龄、性别、标本类型等有较大的关联项目。

3.3危险病情的紧急报告制度 工作中,由于大范围的人员的健康体检,易发现一些隐匿性,重症危险性的病人,实验室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程序紧急报告,并记录报告的时间,报告者和报告单的接受者,为病人的治疗争取时间。

3.4 检测相关记录的建档与保存 按质量手册的要求,将检测相关记录的建档与保存,如检验结果、检验环境控制记录、仪器使用记录、质控品使用记录,质量控制图等。

3.5 检测后的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有效处理 根据样品与检验项目的不同,将检验完的样品按不同的条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复查。特别是高危险性生物标本应严格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保存。需要到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符核的标本及时送检。而对于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分类处理实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和人员伤害,杜绝医院性感染和职业暴露性感染事故的发生。

总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力度,提高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将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做好,检验的结果才能保证真实和客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S].

篇(9)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37-01

疾控中心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直接关系到业务的开展以及过程中对于疾病预防的进展工作,这些档案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所汇聚而成的结果。对疾病预防有很强的利用价值。同样的,对于这些档案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档案的管理包含了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归档到保存利用的过程,需要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分工要明确,这样才能将档案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卫生防疫提供便捷有利的条件。

一、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全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个事业型的公益单位。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与公共卫生,我国已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在各省、市、自治区等建立了相关的分支机构。

(1)为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提供相关的政策,规章和科学依据等。

(2)建立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实施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的工作计划。对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因素进行监测。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生长、进行病学检测。

(3)参与和处理地方重大疫情、突发疫情事件。建立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开发且推广先进的技术,以便促进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组织实施全国性重大疾病专题访问。

(4)着重研究影响国民经济和生命健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5)组织和承担疾病预防的控制等相关的科学研究,负责对下级部门人员的培训;国际方面,与国外精湛先进的技术进行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

二、档案管理

档案的管理是预防疾病工作机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一种历史文献,可以为以后疾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咨询、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若想疾控工作开展得顺利,就必须夯实档案工作基A,必须不断丰富档案管理的资源。确保档案齐全完整,为疾病预防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规范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促进疾控事业稳定地发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法律意识。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为档案管理提供硬性条件。规范化的管理可以确保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可以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相比之前的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必须分工明确,否则,到了用的地方就会自乱阵脚。应分两级管理。中心统筹,下级各部门进行细致化管理。下级部门要听中心的统一安排。

疾控档案的管理要着力解决档案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要创新发展档案服务的方式,更新新型的服务观念、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善于交流,接受新信息,达到资源共享。作为一个疾控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创新归档方法。要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自己的职业操守。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结语

疾病预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与人民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SARS”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不断警示人们要提高疾病预防的工作。重大疾病的流行时刻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疾病预防中心要时刻关注民生民态,以人民生命安全为首位。同样,也要求每位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的分类,做到“一类一整”不能害怕麻烦,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做好足够的材料准备。只有做好疾病预防事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从各地各级疾病预防防控制中心档案主体的卫生防疫业务档案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有的是采用科存档案、中心存目录;有的则分散在科室,或固定人员管理,或干脆分散在个人手中。笔者认为对疾控中心业务档案应采取分级管理的方法,这样既符合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卫生防疫业务开展的需要。

一、疾控中心业务档案两级管理原则

疾控中心档案有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往来各种文件形成的档案,另一类是各业务科室在工作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业务档案。而这些档案的两级管理是指在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疾控中心业务档案纳入中心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中心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中心、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测档案,分别为中心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中心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定期向中心档案归档,交由中心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

二、中心级、科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各有其划分的范围和界限,中心级档案的划分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级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档案: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单。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科级档案的划分范围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中心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服务对象的档案,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科保存更为便利。

2.常规性卫生监测材料:包括所辖地区和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等材料。

3.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笔录、人员录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三、实施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使业务档案查找方便,节省空间。我中心在工作中形成大量的业务档案,如果不分两级管理,使各种重要的,保存价值大的档案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档案混杂在一起,查找起来很不方便,分散在各科室,也不利于全中心档案工作的统一布置和指导,如果把全站综合性的材料统一归纳到档案室,便于档案的管理,也为各科室节省了空间。

2.中心级档案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一,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中心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中心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第二,由于中心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中心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的基础上,而是要在大量的监测材料上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中心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中心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中心级防疫信息交流,为全市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意境的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要还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因此,科级管理就要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综上所述,将业务档案实行两级管理,是疾控中心贯彻我国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原则而建立的一种档案管理模式,它符合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随着业务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它将会更加完善,一定会为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篇(11)

二、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1.财务预算观念没有正确树立

不少疾病防控中心的相关领导由于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对于预算管理观念也没有正确的树立,比如不少疾病防控中心在财务预算编制上,仅仅是在年初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进行编制,然后在年末对预算资金以及实际使用资金进行简单比较,但是对这两者之间资金的差异原因却没有进行分析,导致了预算管理从本质上失去效用。

2.财务预算编制科学性不高不能

由于近些年疾病防控中心财务支持及收入数量呈现明显变化,工资成本增速较快,针对资金使用的变化,反映在财务预算编制上就需要对应变化。可是目前很多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编制依然建立在基数法的基础上,也就是以去年的具体财务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基数,再加上一个增减因素来编制今年的收支预算,而这种预算编制方式显然科学性不够,很难反映出疾控中心的具体财务运行情况。甚至有的疾控中心直接以去年的预算标准执行,于是很容易出现预算目标和实际目标的巨大差异。

3.预算制度不够完善同时缺乏有效监督

现在很多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很多疾控中心相对缺乏预算管理的专门机构,而且预算工作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在预算工作上其职责分工都相对模糊,这显然导致预算工作难以开展。另外还有一些疾控中心虽然构建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监督执行方面却不到位,导致预算制度仅仅是用来应付上级考核的工具,并没有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提升疾控中心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1.构建科学财务预算管理观念

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观念是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前提,因为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属性,需要对疾控中心各个主管部门进行全面预算,所以从疾控中心的预算工作来看,就需要其他诸多部门的全力支持,因此需要疾控中心领导进行宣贯,提升财务主管部门的重要性地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促进各个部门积极支持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和考核以及执行工作,另外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也要重视财务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具有关键性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预算编制的实施。

2.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监督

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同时要求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比如说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疾控中心的全面预算工作,同时要求疾控中心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以及预算执行情况来设计明确本年度的财务预算目标,并且将目标和疾控中心的资源配置以及内部审计相一致。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还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情况来制定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财务预算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另外疾控中心还需要注重财务监督工作,确保预防编制能够被疾控中心的相关部门有效执行,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预算管理水平。

3.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首先要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在编制预算时,需要统一预算科目,同时明确收支标准,坚持收支平衡原则,预算编制要积极稳妥,不能够进行赤字预算。然后要预算编制内容应该包括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的预算。最后针对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预算同时还需要使用与之对应的预算编制方法,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4.加强预算控制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