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年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调好两个结构,活化资金存量
今年,国家实行财政、信贷“双紧”的方针,其目的是减少货币投入,促进原有生产要素的调整及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发展经济的目的。商业部门担负着回笼货币、繁荣市场的任条,其经营如何,对于能否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在货币紧缩、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支持商业企业、提高效益、保住市场唯一的出路是活化资金存量,调整好两个结构,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能,缓解供求矛盾。
(一)调整好一、二、三类企业的贷款结构
今年初,我们根据上级行制定的分类排队标准,结合年我们自己摸索出的“十分制分类排队法”,考虑国家和总行提出的支持序列,对全部商业企业进行了分类排队,并逐企业制定了“增、平、减”计划,使贷款投向投量、保压重点十分明确,为今年的调整工作赢得了主动。到年末,一类企业的贷款比重达65.9%,较年初上升4.7个百分点,二类企业达26.7%,较年初下降2.6个百分点,三类企业达7.4%,较年初下降2.1个百分点。这表明,通过贷款存量移位,贷款结构更加优化。
(二)调整好商业企业资金占用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流动资金使用不当,沉淀资金较多,资金存量表现为三个不合理:一是有问题商品偏多,商品资金占用不合理;二是结算资金占用偏高,全部流动资金内在结构不合理;三是自有资金偏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合理。针对这三个不合理,我们花大气力、下苦功夫致力于现有存量结构的调整,从存量中活化资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行内部银行,向管理要资金
我们在年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全部国营商业推行了内部银行,完善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机制,减少了流动资金的跑、冒、滴、漏,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聊城市百货大搂在实行内部银行后,资金使用明显减少,而效益则大幅度增长。今年全部流动资金占用比去年增长1.5%,而购、销、利的增幅均在30%以上,资金周转加快27%。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内部银行,商业企业约计节约资金450万元。
2.着力开展清潜,向潜力挖资金
针对商业企业资金占用高、潜力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建议市政府召开了三次清潜工作动员大会,组成了各级挖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奖罚政策,在全市掀起了一个人人重挖潜、个个来挖潜的,变银行一家的“独角戏”为银企政府的大合唱,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商业企业挖潜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好企业清欠,我们还在三季度搞了个“清欠三部曲”,派出信贷员28人次,帮助企业分市内、市外、区外三个层次清欠,清回资金317笔,581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3.全力督促企业补资,向消费挤资金
为解决商业企业自有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除发放流动基金贷款利用利率杠杆督促企业补资外,还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引导企业学会过紧日子,变消费基金为经营资金。在我们的推动下,有7户企业把准备用于消费的285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参加周转。如地区纺织品站推迟盖宿舍楼,把85万元企业留利,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今年,我们共督促商业企业补资158万元,为年计划的6倍。
由于我们开展以上工作,使我市商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年处理各种积压商品595万元,使商品适销率由去年的85%上升至91%,压缩各种结算资金688万元,使结算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比例控制在32%以下。全年补资158万元,使自有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由年初的6.5%上升至7.9%。
通过调整两个结构,促进了资金存量向好企业投入,加快了资金周转,盘活了大量资金,使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资金占用严重不合理的矛盾得以缓解。
实行商品监测,搞好商品供应
商品是否丰富、价格是否平稳,是判断市场优劣的标准。商业信贷的任务就在于及时、足量地把资金输到穴位上,支持商业部门及时组织商品供应市场,避免市场紊乱,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进行商品排队和监测
为保证市场供应,了解消费者对哪些商品最为敏感、最为需要,年初,我们抽出近两个月时间对300种日用消费品进行了商品排队,排出了97种畅销商品、134种平销商品和69种滞销商品,通过排队,摸清了市场状况,找到了工作着力点。为使商业部门的采购既能充足供应市场,又能防止积压,减少资金占用,我们集中对火柴、肥皂、奶粉、搪瓷用品等50种商品进行监测,设置了监测卡,每旬统一对这些商品的进、销、存、价格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然后及时指导商业企业调整采购重点。如今年4、5月份,我们发现有不少商业部门火柴库存薄弱,市场价格混乱,及时提供资金支持百货站重点采购。仅7天,就使市场火柴充裕起来,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
在支持商业企业经营中,我们还从大处着眼,引导企业把近期市场和远期市场结合起来,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把企业效益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求得市场的长期稳定。如今年6月份,我市蒜苔取得大丰收,一时间蒜苔市场价格迅速下落,广大农民普遍为销路和价格发愁。我们认为,如果蒜苔价格下摆过低,肯定要刺伤菜农的积极性,明年的蔬菜市场肯定要受影响,为迅速解决问题,保持蔬菜市场的长期稳定,我们建议市政府召开了由财政、税务、各乡镇、市蔬菜公司等27家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适时制定了保护莱农和蔬菜公司利益的政策,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我们及时发放贷款100万元,支持蔬莱公司存储外调蒜苔120万斤,迅速稳定了市场价格,保住了市场,为菜篮子问题消除了隐患,市政府对我们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二)压集体、保国营,重点支持国营零售企业
国营零售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担负着供应市场、平抑物价的艰巨任务,其经营好坏对市场关系重大;而集体企业普遍管理水平低,且多追求盈利,不承担保市场的责任。为此,我们确定了压集体、保国营、重点支持零售企业的贷款投放序列。今年在商业贷款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6户国营零售企业贷款上升175万元,而17户集体商业企业下降232万元。由于我们支限分明,使国营零售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完成购、销、利为4079万元、6788万元和17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6%、31.4%、29.8%,资金周转较去年同期加快7.5%。
重视决算审查,搞好综合反映
今年,国家实行财政、信贷“双紧”的方针,其目的是减少货币投入,促进原有生产要素的调整及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发展经济的目的。商业部门担负着回笼货币、繁荣市场的任条,其经营如何,对于能否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在货币紧缩、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支持商业企业、提高效益、保住市场唯一的出路是活化资金存量,调整好两个结构,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能,缓解供求矛盾。
(一)调整好一、二、三类企业的贷款结构
今年初,我们根据上级行制定的分类排队标准,结合1988年我们自己摸索出的“十分制分类排队法”,考虑国家和总行提出的支持序列,对全部商业企业进行了分类排队,并逐企业制定了“增、平、减”计划,使贷款投向投量、保压重点十分明确,为今年的调整工作赢得了主动。到年末,一类企业的贷款比重达65.9%,较年初上升4.7个百分点,二类企业达26.7%,较年初下降2.6个百分点,三类企业达7.4%,较年初下降2.1个百分点。这表明,通过贷款存量移位,贷款结构更加优化。
(二)调整好商业企业资金占用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流动资金使用不当,沉淀资金较多,资金存量表现为三个不合理:一是有问题商品偏多,商品资金占用不合理;二是结算资金占用偏高,全部流动资金内在结构不合理;三是自有资金偏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合理。针对这三个不合理,我们花大气力、下苦功夫致力于现有存量结构的调整,从存量中活化资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行内部银行,向管理要资金
我们在1988年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全部国营商业推行了内部银行,完善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机制,减少了流动资金的跑、冒、滴、漏,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聊城市百货大搂在实行内部银行后,资金使用明显减少,而效益则大幅度增长。今年全部流动资金占用比去年增长1.5%,而购、销、利的增幅均在30%以上,资金周转加快27%。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内部银行,商业企业约计节约资金450万元。
2.着力开展清潜,向潜力挖资金
针对商业企业资金占用高、潜力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建议市政府召开了三次清潜工作动员大会,组成了各级挖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奖罚政策,在全市掀起了一个人人重挖潜、个个来挖潜的,变银行一家的“独角戏”为银企政府的大合唱,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商业企业挖潜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好企业清欠,我们还在三季度搞了个“清欠三部曲”,派出信贷员28人次,帮助企业分市内、市外、区外三个层次清欠,清回资金317笔,581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3.全力督促企业补资,向消费挤资金
为解决商业企业自有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除发放流动基金贷款利用利率杠杆督促企业补资外,还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引导企业学会过紧日子,变消费基金为经营资金。在我们的推动下,有7户企业把准备用于消费的285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参加周转。如地区纺织品站推迟盖宿舍楼,把85万元企业留利,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今年,我们共督促商业企业补资158万元,为年计划的6倍。
由于我们开展以上工作,使我市商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年处理各种积压商品595万元,使商品适销率由去年的85%上升至91%,压缩各种结算资金688万元,使结算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比例控制在32%以下。全年补资158万元,使自有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由年初的6.5%上升至7.9%。
通过调整两个结构,促进了资金存量向好企业投入,加快了资金周转,盘活了大量资金,使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资金占用严重不合理的矛盾得以缓解。
实行商品监测,搞好商品供应
商品是否丰富、价格是否平稳,是判断市场优劣的标准。商业信贷的任务就在于及时、足量地把资金输到穴位上,支持商业部门时组织商品供应市场,避免市场紊乱,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进行商品排队和监测
为保证市场供应,了解消费者对哪些商品最为敏感、最为需要,年初,我们抽出近两个月时间对300种日用消费品进行了商品排队,排出了97种畅销商品、134种平销商品和69种滞销商品,通过排队,摸清了市场状况,找到了工作着力点。为使商业部门的采购既能充足供应市场,又能防止积压,减少资金占用,我们集中对火柴、肥皂、奶粉、搪瓷用品等50种商品进行监测,设置了监测卡,每旬统一对这些商品的进、销、存、价格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然后及时指导商业企业调整采购重点。如今年4、5月份,我们发现有不少商业部门火柴库存薄弱,市场价格混乱,及时提供资金支持百货站重点采购。仅7天,就使市场火柴充裕起来,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
在支持商业企业经营中,我们还从大处着眼,引导企业把近期市场和远期市场结合起来,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把企业效益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求得市场的长期稳定。如今年6月份,我市蒜苔取得大丰收,一时间蒜苔市场价格迅速下落,广大农民普遍为销路和价格发愁。我们认为,如果蒜苔价格下摆过低,肯定要刺伤菜农的积极性,明年的蔬菜市场肯定要受影响,为迅速解决问题,保持蔬菜市场的长期稳定,我们建议市政府召开了由财政、税务、各乡镇、市蔬菜公司等27家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适时制定了保护莱农和蔬菜公司利益的政策,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我们及时发放贷款100万元,支持蔬莱公司存储外调蒜苔120万斤,迅速稳定了市场价格,保住了市场,为菜篮子问题消除了隐患,市政府对我们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二)压集体、保国营,重点支持国营零售企业
国营零售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担负着供应市场、平抑物价的艰巨任务,其经营好坏对市场关系重大;而集体企业普遍管理水平低,且多追求盈利,不承担保市场的责任。为此,我们确定了压集体、保国营、重点支持零售企业的贷款投放序列。今年在商业贷款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6户国营零售企业贷款上升175万元,而17户集体商业企业下降232万元。由于我们支限分明,使国营零售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完成购、销、利为4079万元、6788万元和17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6%、31.4%、29.8%,资金周转较去年同期加快7.5%。
重视决算审查,搞好综合反映
2、推进__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完善__农村合作银行改制成立__海洋银行总体方案(草案);
3、筹建成立__市__区华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华晟小额贷款公司股权转让工作,并报省金融办备案;完成华晟小额贷款公司20__年度考评,配合市审计局完成对公司的年度审计工作;着手开展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征集工作;
4、完成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课题研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5、开展__投融资网筹建工作,完成年内上线目标;
6、主动邀请蓝色成长、阳光投资等市外风险投资公司来我区与华业塑机、森森集团、京洲水产、通发塑机等企业现场对接企业融资上市工作。积极对接中诚信,并邀请其到__工业园区开展投融资业务咨询;
7、组织召开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讨论会;
8、制定《__市__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促进会章程草案》、《__市__区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__市__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试行)》,并完成意见征求工作;
9、积极关注区外商业银行引进工作,主动服务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在__设点选址;
10、谋划完成《__区20__年金融工作思路研究》;
11、加强关注与交流,做好协调服务,积极推进德勤集团、森森集团和正和造船的上市工作。
12、完成全区重点企业及服务业企业、“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调研,并积极衔接各金融机构做好推荐工作。完成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年度考评,配合区政府召开20__年金融联席会议,继续强化政银互动沟通。
13、筹备__村镇银行筹建前期工作。
14、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__运营中心试营业,组织召开企业进场咨询会,鼓励引导企业进场平台,指导大洋水产开展进场平台的前期工作。
15、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联合交通银行__市分行,组织召开面向工业企业的融资洽谈会。
16、完成《__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金融支持__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等文章和调研报告
二、20__年工作要点
1、继续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
2、继续推进__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改制;
3、兑现小额贷款公司奖励扶持政策,继续推进华晟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筹建成立我区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
4、继续推进__投融资网建设;筹建网下专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实体化建设__“金融超市”,争取20__年末网下专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培育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经营主体,实现平台运作市场化;
5、继续推进我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扩面工作;
6、出台《__市__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促进会章程草案》、《__市__区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__市__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试行)》;
7、探索建立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
8、继续关注市外商业银行引进工作;
9、继续推进德勤集团和森森集团的上市工作;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6―0070―07
1 农村金融体系三十年改革与发展的总结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金融改革走过曲折的探索之路: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1 农村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构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农村改革的突破,农户、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村内部融资需求的日趋强烈为农村金融体制变革提供了契机。从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国家林业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等农业金融企业相继成立,基本构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构架。即以农业银行为主导,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农村金融体系开始形成。以农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基层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雏形确立。农业银行恢复后,其农业贷款对象从以集体为主变为以农户为主。农村合作信用社从政社合一的体制下解放出来,不再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明确界定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这一体系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农村生产的压抑,适应了农村金融的需求,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1.2 对农村金融体系分层的深入探索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农村金融按照“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心,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业银行完全撤出农村市场,农村金融体系的分层更加清晰,进一步明确了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工职能,使农村信用社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1994之后,各地专门经营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农业发展银行相继成立,特别是在1995年以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合作银行大量建立,信用社商业化的发展步伐加速,政策性的农发行职能由综合性向单一性转变,与此同时,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开始松动,民间自由借贷活跃,农村社区的合作基金会和一些农业企业的财务公司不断成立,对农村经济的融资需求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1.3 农村金融体系三位一体的尝试
从上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农村金融进入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时期。中国农业银行发放商业性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政策性贷款,农村信用社则按照合作制原则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形成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分工合作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1998~1999年,逐步撤销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对其进行清算。在商业性和政策性银行逐步退出或远离农村金融市场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身兼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三种支农任务,开始承担着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重任。至此,从正规金融的组织架构上看,农村金融初步形成了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正规金融体制格局和组织体系。此后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农村信用社为重心来展开,针对其资本金不足、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等问题。政府不断放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运用财政政策解决其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问题,推动了农信社的不断变革。
1.4 农村金融体系多元化产权体系的创新
2003年以来,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各地加快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了农村信用社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的定位,以期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的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2004年以来,以明晰产权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为中心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实质性改革的重点是明确产权关系和管理责任,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至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入了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多元化产权模式的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治理问题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总结30年农村金融的制度演进历程,可以看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供给导向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之路。其金融发展模式产生在实体经济部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之前,通过金融优先发展,调动传统部门的资源,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这一模式中,对金融的需求不是实体经济部门的自发需求,更多隐含着政府的作用。“供给导向”金融发展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引导性作用。通过对政策性金融资源如金融政策、政策性贷款、财政补贴等的配置、调度,引导市场性金融资源向有关区域倾斜,发挥着政府强大的调控职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随着制度、资源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迁,这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发展模式也开始逐步暴露出内在的弊端。延续传统外生主导型金融供给制度框架下的“技术性努力”,越来越表现为城市正规金融在农村的扩张与收缩。正规金融越来越脱离农村的信用基础,割裂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横向联系。以农村信用社为例,越来越追求商业利益,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非农部门。而且,供给导向下金融模式“技术性改进”只能产生短期变革效应,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的总体环境,因此,从正规金融体系角度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思路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新的农村金融模式的探究应重视从供给导向的强制性变迁向需求导向的诱致性变迁转变。
2 改革进入新阶段后的农村金融发展困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正规金融机构面向农村的政策在弱化。农业银行一方面承担政策性金融功能,另一方面,商业化改革取向也非常明确。政策目标的冲突导致商业性贷款挤压政策性贷款,“非农”化趋向严重。以农村合作基金会为代表的农村民间融资的发展,对于弥补正规金融融资的不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不规范藏着极大的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经营体制僵化,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农户、村集体和乡镇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目前,无论是从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还是从产品的创新、保障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都与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差异性需求形成错位。
2.1 农村金融日益膨胀的需求与农村资本倒流的
矛盾
新农村建设处处凸显出日益膨胀的金融需求:商品粮基地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额农贷资金,县域突破中的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迫切需要高效便捷的信贷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建设迫切需要金融配套服务。农村潜在的消费市场迫切需要启动农村消费信贷。而当前占区域人口70%的农民只占有16%的社会投资,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的比重仅为5.5%,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只占财政总支出的7.5%。与此同时,农村资本倒流现象日趋严重。“三农”的弱势地位和需求特征,决定了农贷资金的“高成本、低收益”特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金融机构的生存需要使资本的盈利性管理不断强化,“嫌贫爱富”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通病。中国银监会2007年6月28日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显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农村资金外流渠道主要为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资金全部上划,成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国有商业银行县级以下机构吸收的存款大多通过系统内上存的方式流出了县域和农村。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和县域邮政储蓄机构两大“资金漏斗”吸收农村资金大量倒流城市,使农村资金“非农化”问题十分严重,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
2.2 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的分散需求与集中供给的矛盾
农村生活、生产行为致使金融需求有分散性、随机性、偶然性特征,而改革后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网点向县城和乡镇大规模收缩,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业机构数只有1.26个,平均每个乡镇仅有2.13个金融网点,每50多个行政村仅有1个金融网点。许多乡镇没有银行业机构营业网点,分布在县城以下乡镇的银行业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县级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未撤的县级银行贷款权也被上收,无法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显然,调整以后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少,网点覆盖率低,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但大大增加农村正常储蓄成本,而且降低了农民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机会,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现象严重。
2.3 不断强化的利益机制与模糊的产权制度的矛盾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总体还未彻底剥离于计划经济模式,仍属于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实施控制,实现对农村金融的宏观调控以及金融资源配置,地方政府充当着政府主导的直接实施者和利益相关者,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的龙头带动者,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和中坚力量,各种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博弈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益机制,市场化下利益主体不断强化的利益诉求对过去长期被忽略的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其自上而下的“外生式”改革,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着农信社改革所进行的注资博弈”,其后果是双方纠缠于如何分摊改革成本。由于农村信用社管理者和农户、农村企业等农村金融供求主体不在这种博弈中,所以农村金融制度的供求均衡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常常被忽视,改革后的产权结构不适用,难以实现产权明晰的改革目标。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现状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下的社员非自愿入股、产权虚置与治理结构的残缺。信用社大量存量股本以及80年代末发行的增量股本有相当一部分是法人团体股,信用社长期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产权的模糊严重阻滞了农村信用社效率的提高,从而阻滞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2.4 金融产业的高速增长与农村金融低效率的矛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了突破性增长,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健全,银行业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规模和从业人员占全国的10%左右,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构成、银行货币性金融资产规模、银行业金融资产构成等为代表的各方面的数据分析都显示了农村金融产业高速增长的现实。但产业的高速增长掩饰不了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银行不良贷款严重。据测算,在农业银行所有贷款中,涉农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最高。2001年末,农业银行常规贷款中,涉农贷款不良比率为35.59%,高于全部常规贷款不良比率7.48个百分点。2003年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36%。2004年,辽宁省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4.43%,吉林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为29.2%,黑龙江省全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3%。这两年来,尽管在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上采取多种措施,但数据仍不乐观。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差。在农村贷款品种上,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少量的联保贷款外,其余就是担保抵押贷款,而且稀缺,信贷消费正形成城乡二元体制;在农村金融服务上,信贷、结算、委托、投资理财、信息咨询等缺乏全方位的服务和引导支持,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机构基本属于空白,除少数乡镇的农村信用社开通代收水电费之类的中间业务外,网上银行、投资顾问、项目理财等现代银行业的创新业务大多尚未延伸至农村金融市场;在服务手段上,支付结算系统各自独立,大部分只具有同城结算功能,不具备跨市、县,特别是跨省等异地结算功能,部分金融机构没有开通全国联网的大额支付系统,其结算只能通过人行或商业银行转汇。同时,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对缓慢,银行汇票、本票等结算方式使用更少,支付结算票据化程度低。三是农村金融服务理念落后。农村信贷需求正面临由单纯的生产需求向生产、消费等多种需求,由短期向中长期、由分散小额向集中大额等方面的转变。但一些农村信用社仍热衷于传统农业贷款模式:贷款品种局限于短期农业生产性贷款,贷款金额偏重于小额农贷,贷款期限基本上控制在一年以内,农贷业务过分依赖低利率和利息补贴政策维持,贷款对象以项目而不是机构为基础,从而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周期规律和新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
3 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全球范围内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过多种尝试,形成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服务体系,其成功的共性在于:从整体上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通过政府补贴、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业贷款和农业生产社会化等渠道,发挥政府的监管和参与职能。同时,金融机构间有着严格的职能分工,既有较好的商业性农村金融,也比较重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
3.1 职能分层明确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涵盖完整、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农村金融体系。商业银行是他们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也起着主要的作用,但各国都是通过财政贴息或中央银行减少准备金等优惠政策来束缚其趋利性,引导商业银行扶持弱势农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政策性金融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在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全世界建立最早的农业政策银行,其职能是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农业发展政策,并配
合贯彻国家不同阶段的政策意图。日本的农林渔金融公库是其惟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它除了承担农业的基础建设和农产品的流通外还承担着农业改良资金、农业生产资料资金以及农户日常开支等贷款。
独立、健全的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系是他们农村金融体系设计的独到之处。包括监管机构、行业自律协会、资金融通清算中心和保险集团等多种机构,形成共同的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服务体系。
美国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是典型的代表。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特点是以私营机构及个人的信贷等农村商业金融为基础,以农村合作金融的农业信贷系统为主导,以政府农贷机构等政策性金融为辅助。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型金融层次分明,被称作“复合信用模型”。商业性金融机构产权明晰,充分满足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本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农民家计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商品信贷公司和小企业管理局等机构,负责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向一般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资金。美国农村合作金融由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合作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及土地银行合作社三大系统组成,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涵盖监管、行协、银行和保险等多个部门,体系非常完善。
3.2 产权归属清晰的农村金融机构
多数西方国家的农村金融机构是由政府主导或参与初期建设,但在其发展成熟后,政府逐步退出或减少干预,使得其产权归属明晰。如日本农村金融机构分为中央到地方三层,虽然政府在创办初期输入大量政策性资金,但政府与各级金融机构之间并无隶属关系,中央农村金融机构只是对基层金融机构给予窗口指导,其内部仍然是独立运行的资金系统。德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更少,除了审计监督和风险防范体系由中央合作银行掌管,其他均由地方金融机构独立执行,农村金融机构性质上是合作金融组织,但管理上是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法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中将合作金融的经营与信贷政策的参与分离,一方面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成立全国农业信贷联合会来平衡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要求和自主发展的要求。而且,法国的农村金融机构都是在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内生性的制度变迁也是其产权明晰的重要原因。
3.3 因地制宜的国有银行产权改革
在农村金融体系重组中,一些国家对国有银行产权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从改革的情况看,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中,国有股权仍占有相当的比重,相对于私有银行,国有银行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表明银行国有产权关键在于能否建立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其次,国有银行的作用大多与政府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联系,随着目标的实现,会出现国有股份逐渐下降的趋势,银行的股权结构趋向分散化和多元化。第三,国有银行产权改革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制度和环境的约束,据此设计产权改革安排,用市场方法培育银行的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第四,不同国家的国有银行产权的改革具体方式不同。在市场经济完善和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主要选择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并公开上市,而在证券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大多选择议价的谈判方式出售股权。
3.4 重视小额信贷和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发育
这在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中表现尤为明显,较为典型的有孟加拉和赞比亚。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是小额信贷的成功典型,具体做法是将相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组成信贷小组,每人存入少量资金,以此为基础贷给需要的农户,并根据其还款情况决定今后的信贷额度,小额信贷的利率较低,需要政府补贴。与此同时,银行还为农户提供培训服务和保险,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这种社会投资型的小额贷款组织的资金来源还依赖于部分企业家与公益群体,它重视运用商业操作的模式来运营的金融机构,与商业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以利润最大化为投资目标,但与公益性和慈善性的机构不同,它至少要做到成本回收,往往还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只有这样,这些机构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解决部分商业金融机构解决不了的问题。民间小额资金融通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它是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重视正规金融、抑制民间金融的修正。来自亚洲、非洲和拉美的案例研究证明,小额信贷是适应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且不会影响正规金融机构。
3.5 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赞比亚作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成功典范,最突出的改革措施就是,考虑本国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广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扩大商业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例如,推出“Mzansi账户”,这是一种缩小功能的存款账户,提供最基本的也是最适合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服务,因其交易成本低,符合农户的实际支付能力,吸引了大量农户。据统计,在开办“Mzansi账户”服务的第一周,就增加了180000新用户,到2008年,这一服务将使赞比亚的银行账户中贫困人群的账户比例由32%增加到80%。同时,赞比亚商业银行利用邮政储蓄作,减少了其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的成本;改变原有繁琐的存款账户认证方法,成立第三方信贷担保,扩大了农户信贷的可获性。
3.6 通过法律指导和规范农村金融发展
很多国家的经验都证明,没有法规的硬约束,商业银行不可能对农村金融有大规模的投人。为此,一些国家制定了特别的法律与法规,对金融机构支持落后地区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最突出的有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它要求存款机构必须为其所在社区提供信贷支持,而且其中一部分必须贷给社区的中低收入人群。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对平衡地区间发展差异,特别是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类似的规定也见于泰国,该国政府要求商业银行对农村的贷款要占总贷款的20%。印度也有关于支持农村的贷款硬约束。各国的实践证明,由于有了这些规定,商业银行或者通过自己的营业网点,或者把资金批发给农村草根金融组织去向农民贷款,对农村与落后地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4 我国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创新
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给予关注。
4.1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整合与重构
当前,亟待改变农村金融边缘化现状,构建一个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他金融相衔接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从其现有的基础和实际出发,通过整合与重构,重点发挥县域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和推广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形式。突破现行以信用社为主的改革模式和供给主导型思维,建设需求主导型农村金融体系,推动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的垂直合作,最终形成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体系。
第一,县域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在产权和市场化化明晰的基础上,授予其较大的自,巩固和发展其农村机构网点,通过
财政贴息和优惠准备金政策等措施不断促其增加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农业、订单农业、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农村环境,拓展农业产业链。
第二,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的基础和中坚力量的作用。应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注重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的协调衔接,允许成立跨行政区划的信用社、商业或合作银行,基层农信社可跨乡经营,联社或商业、合作银行可以跨县经营,允许盈利的信用社保留在联社之外,或自主选择加社等。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其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尊重农村信用社股东和法人的自主选择权,防止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农村信用社兼并重组,保持县域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于“三农”的社区性金融机构。应结合专项票据的兑付考核,将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列入考核和检验改革成果的重要依据,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扩大对农村劳务经济和返乡创业农民的信贷支持,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县域农业发展银行作为重要的政策性金融组织,要扩大农发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允许其发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城乡基础设施贷款、县域城市化的项目贷款,承接目前由农行发放的扶贫开发贷款,承办县域地区的市场债券、兑付、向县域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改变信贷产品单一的现状,在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拓宽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应逐步将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重心由目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从主要提供短期资金转向主要提供中长期农业开发资金,重点支持周期长、收益低、不适合商业运作条件的农村公益事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现代化和扶贫等贷款业务。针对政策性金融介于财政和金融两者之间的特殊性,应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以及风险防范体系。既要通过财政补贴来支持一些项目和地区的发展,又要防止政策性金融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
第四,不断创新和推广农村新型合作金融。借鉴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推动在广大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境内外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农业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它们经营方式活、管理层次少、运行成本低、运营效率高等特点,有效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发展和培育各类新型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激活农村合作金融市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瓶颈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资金后盾。
第五,加强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当前,有必要拓宽农业风险的分担渠道,建立风险分摊、补偿型的农业保险投保模式,完善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要积极借鉴国际农业保险制度和管理经验,从补贴、定价、风险补偿和分担等多方面,加大对现代农业保险市场的支持。根据各地财政状况和保险业发展基础,分别采取组建非营利性的专业保险公司、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保险公司、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或引进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等多种形式完善农业担保和风险分摊机制。在风险补偿上,合理分散支农风险。在保证财政投入总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建立政府扶持和财政补偿机制,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贷款和商业性保险机构从事的生产性保险业务进行补贴,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配置,保险业务向农业生产领域拓展。
4.2 农村资本供给和回流机制的再造
农业经济要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发展“高资金积累――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农业模式,仅仅依靠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自身资金积累、国家财政支持及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话,根本无法解决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的多样化与农村融资渠道单一的矛盾,必须建立以私人投资为主体,财政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持,其他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资本供给机制。
第一,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创新多种金融衍生产品来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应制定一些倾斜性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证券市场,为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和基金的运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在证券市场为涉农公司融通资金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持久发展的动力。
第二,大力发展民间非正规金融。用登记备案的形式、自律管理的方式将民间金融规范起来,已成为解决弱势群体和农村民间经济融资问题的当务之急。借鉴孟加拉等国民间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给予其合法地位,尽快制定《民间金融法》或《民间贷款组织法》,加强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和保护,把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和准正式金融并列看作金融市场、金融秩序和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立法正名、政府定位、规范管理、监测监督、市场竞争等方面采取一揽子制度安排,逐步使农村民间融资成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资金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强化民间金融市场退出制度,尽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担保补偿,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推动建立农村资金回流的联动机制。制定包括财政、税收、货币政策在内的一揽子经济政策和监管政策,引导资金回流农村。财政部门应出台补贴、担保或税收优惠等措施,将现有的财政支农资金划一部分作为贷款贴息资金、担保基金、支农风险基金,推动商业金融对“三农”信贷介入。对政策性原因造成的农村金融机构呆坏账,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联手打包处置或组建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处置;税务部门应对所有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实行免征营业税、减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其经营性收入、贷款损失核销、抵贷物资处置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中央银行应给予涉农贷款机构再贷款、再贴现、金融市场资金拆借等资格优先、利率优惠等货币政策,对“三农”信贷投入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差别利率政策,适当控制非农贷款,加大支农再贷款额度调剂力度。
国务院总理年初部署了2004年中国金融改革的四大举措,金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按照总理的部署,2004年金融
>> 汽车金融四大变革 移动营销的四大变革 乳业三大变革 姜岚昕 四大变革托起“理想国” 开放式基金下个十年:四大变革待突破 细读前进中的金融大变革 试论汽车制造技术的三大变革 印刷业面临大变革 智慧金融带来重大变革 金融版图大变革 2015 大变革 大预测 传统零售业自我突围之三大变革 大变革中的美联储 大变革前的理论苍白 大变革时代的挑战 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 产业大变革的前夜 2000,大变革 “大变革”时代 产权大变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金融业的四大变革 金融业的四大变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国务院总理年初部署了2004年中国金融改革的四大举措,金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按照总理的部署,2004年金融改革已经并将继续从四大方面展开:一、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按照市场原则,加快制度建设,国家注入450亿充实资本金,同时进一步推进内部机制改革,为上市创造条件。并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二、深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中心,健全内控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运作质量。三、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同时进行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四、完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积极推进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坚持证券、银行、保险分业监督体制,加强各监督系统之间的协调。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每年年初,夫妻俩都会共同制定一个心愿清单。李先生家庭心愿清单完成情况见表2。
评估结果:完成2项,继续完成2项,调整额度2项,延后执行2项。
李先生一家今年年的财务计划很丰富,对照执行进度后发现,年中检视还是很有必要的。
目标执行的出入一部分来自于执行力和检视,更多在于对自己家庭财务的梳理和准确评估。
李先生家庭的收入支出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分别见表3、表4。
收入上:夫妻双方收入差异不大,且有一定被动理财收入。
支出上:家庭生活节俭,结余较好,奠定了进一步理财规划的基础。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净值良好。夫妻双方可顺利创造既有的生命价值,家庭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生命资产需要着重保护。
现有投资方式中,除了一套投资房出租可抵贷款外,所有结余均在活期账户中,浪费了资金的时间成本,留足家庭应急金后,应分配到专门的教育金和养老金账户中。这也是李先生和刘女士想建立养老金账户等财务目标的原因。
经过测算,夫妻均属于稳健的投资属性。所以并不适合风险性较高的投资工具,但考虑到通胀和年龄等因素,可以适当配置一些基金定投等风险分散的金融产品。
在企业经营中,财务是否健康会有相应的财务指标来进行衡量,个人家庭理财亦然,以下提供几个参考指标,见表5。
基于以上健康分析,李先生一家的财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财务独立但不是绝对安全。
如果按照现有收入情况,只要不出现预想之外的大问题,即使薪资不增长,也可满足未来生活、健康、父母赡养、子女教育、旅游基本所需。
如发生极端风险,财务平衡将被打破,收入减少,储蓄何来?现有房产和储蓄等就将被迫变现。所以李先生和刘女士年初考虑为自己增加保障额度的想法是对的。
李先生一家现有的流动资产还不足以清偿债务,还需要几年的工作和理财努力,不过李先生的房产贷款用于投资房(非自住),每月还有超过月供的租金,因而属于良性负债。
一、中蒙经贸合作的现状
(一)中蒙贸易额的发展状况
据上述指标得出,2014年中蒙双边进出口总额为73.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中方出口22.1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5%,进口50.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1%。由此可以得出从2010―2014年中国对蒙出口增长量表现出不稳定状态且逐年下降趋势,进口增长量从2010―2013年呈现下降趋势,2013―2014年上涨幅度特别大。
(二)中蒙投资额变化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5年8月,中国企业对蒙古国的非金融类投资额达到28.8亿美元。据蒙古国政府相关统计,中国各类企业对蒙古的投资超过40亿美元,中资企业纷纷投资蒙古国的矿产业,2004年―2011年中企投资蒙古国矿业的投资额增长了5.4倍,达4.01亿美元,占总投资额70%以上。
由上表可得出,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矿产品价格回落,加之蒙古经济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2011年中国对蒙古国的直接投资额有所下降,2012年大幅度增长。蒙古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四年不振,通胀高企,货币大幅贬值。很多外国投资者因担忧该国矿业政策不明朗,投资热情不断减退,导致2014年中国对该国的投资额急剧减少,增长率为41.4%。
二、蒙古国的投资需求
(一)多方面的开发资金不足
蒙古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目前尚有部分矿藏仍处于转让、勘探、建设阶段。据表3可得,蒙古国是中央财政支出从2009―2014年几乎连年都是赤字,说明该国的财政投入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投资需求。根据2015年2月经济学人信息部EIU的国别风险报告,2014年蒙古国政府外债规模达166.07亿美元,其中公共外债34.11亿美元,中长期外债148.76亿美元,负债率为147.9%。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所占比重分别为89.6%和9.8%。
(二)蒙古国国民储备能力
由表3可看出人均GDP逐年增长,但通货膨胀率是非常不稳定且一直处于高值期,导致蒙古本币的贬值程度急剧降低。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9月底,蒙古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9.9万亿图,较上月减少0.3%,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3%。储蓄总额为7558亿图,同比减少12.1%。蒙古国低水平的居民储蓄能力说明该国资金的供给能力较低,难以支撑起蒙古“矿业大国”的战略目标。
三、结论
对华贸易在蒙古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力度促使中国连续保持着蒙古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截至2011年中国在蒙古国的投资总额超过了外国在蒙古国投资总额的70%;从蒙古自身的投资需求来看,即各方面开发资金不足,国民储蓄能力不足以及外援情况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外援和贷款总额可以看出蒙古的投资需求极大,迫切得到资金供给方的支持。目前,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来看,中蒙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领下,中蒙区域合作的前景发展很大。但中蒙投资合作单一,总体规模较小,从宏观来看仍存在巨大的投资合作空间,潜力有待挖掘。
参考文献:
2009行情难以复制
但是12月的行情出现了连续的调整,让部分业内人士对于未来的行情表示出了担心。纽约梅隆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牛顿投资管理公司全球策略师彼得•亨斯曼表示,就股市而言,明年要有和今年一样火爆的表现可能比较难,也不大可能。
原因在于,资产价格今年以来的大幅回升,表明市场已经回到了更为正常的轨道,与此相应,流动性也回到了更为正常的水平。当然,在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依然保持着相对的警惕,当局希望能确保市场流动性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从这个角度说,股市再次出现像今年3月份时那样的剧烈波动,可能性也不大。
亨斯曼认为2009年股市的反弹,大多数时候的领涨板块都是一些“低质量”股票,以及那些杠杆率相对较高的公司,在大家觉得再次出现金融体系崩溃的风险已大大减小的时候,这类股票往往会率先出现强劲反弹。不过,随着股市上涨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和相当大的幅度,市场重新回到更为正常的状况,投资人也重新回到更关注于股票估值的状态,接下来2010年股市的领涨板块可能有些变化,上涨的个股可能会扩大到一些基本面更好、增长更稳健的行业和板块。亨斯曼认为明年股市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过早的政策紧缩。这样的行为会对资产价格带来打击,同时也会使得金融体系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这对于明年的股市投资回报来说,会是潜在的最大威胁。
中邮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彭旭认为,A股市场明后两年的主旋律将以“震荡”为主,市场的估值重心在事件刺激下有望冲高之后围绕高点做箱体震荡,而中国股市要重返牛市需要等到经济真正走出低谷之后。基于明年中国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投资方面最重要的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升级的前提下,明年投资可以围绕三条主线进行。
首先是消费相关等行业,如品牌消费品、旅游以及医药等行业。第二,是看好中国区域经济调整中出现的亮点,如华东、华南地区的消费升级,华中地区的产业转移,西部、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三条主线就是科技类产业,如电子工业等。主题投资方面,彭旭主要看好世博会和金融服务业的升级,认为可以择机介入相关个股。另外,他还明确表示,不看好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从宏观上对股市做出了判断,他认为明年继续保持8%以上是没问题的,因为中国的应该总体上来说现在是继续向好,对中国明年的经济总体上是有信心的。股市方面应该说平稳地发展或者是继续走好是一个趋势,但是明年来看,很多临场的因素还是会比较多,包括外部的国际的影响,也包括大家关注的通货膨胀预期,会不会紧缩货币,这个对于股市可能还有影响,所以明年的股市总体上说还是波动的行情。他预测股指期货有可能在明年推出。因为今年我们已经推出了创业板,但是证券市场、资本市场还要继续创新,而且如果说明年股市或者资本市场继续走好的话,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包括融资融券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震荡中前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第三届江信国际金融论坛上指出,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呈现宽幅震荡、总体上升的格局,A股运行区间为2500点至4000点。“2009年或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于新一年宏观经济情况,他较为乐观地预计,中国经济将从2009年的复苏阶段进入2010年的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全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甚至以上。此外, CPI将出现3%左右的上涨,温和型通胀或许会出现。而信贷政策方面,他预计新增贷款在8万亿左右。
吴晓求判断,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呈现出宽幅震荡、总体向上升格局,运行区间将在2500点至4000点。吴晓求提出,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政策重点在供给政策。“资本市场发展政策总体上看不会改变,但市场若进一步上涨,则主要是通过扩大供给来平衡市场供求关系。除此以外,任何收缩资本市场需求的政策都是不可取的。”
总部位于费城的风险投资机构Gabriel Investments合伙人瓦格表示,中国当前经济状况很像2008年的美国,私人债务飙升,恐引爆金融危机。
何谓私人债务?简单讲,债或者国家债务也称公共债务,而公司和个人家庭的负债就是经济学中的私人债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曾经在2013年发表研究称,相比巨额的公共债务,沉重的私人债务对经济增长更加不利。巨额私人债务的恶性影响在信贷驱动下的繁荣崩溃中会格外凸显。
借贷超出收入过多的家庭纷纷削减他们的开支,而家庭开支正是GDP的主要构成。过度杠杆化的公司放弃了投资,并将重点放在通过还贷收缩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银行则由于债务侵蚀了资本,而变得更不愿意放贷。这些不良趋势彼此强化,加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拖累。
实际上,债务危机中问题最大的意大利,其实私人债务并不高,个人和企业的负债率都偏低,而债务却偏高。
瓦格称,研究过去50多年来所发生的22金融危机,发现都有两个共同现象,即私人债务一开始就很高,之后就快速累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如此,1991年日本金融危机如此,亚洲1997年金融危机亦是如此,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更是如此。
这些描述都正确,但是不准确,而且以此总结中国的经济走向,显然不理解“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瓦格指出,中国的私人债务飙升速度为人类史上首见。他说:“自2008年以来,中国私人债务已飙破12兆美元,但中国GDP仅增约4.5兆美元。中国经济体系里有庞大的坏账,产能过剩的现象严重。”瓦格说,中国私人债务占GDP比约211%,美国才146%
与此同时,《中国即将崩溃》的作者章家敦再次附会,虽然2.7%的比率要低于国际公认的3%的安全警戒线,但仍有两个因素会让中国经济的观察人士感到不乐观。 “一是中国2015年的GDP能否实现政府预期的7%。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8%。二是中国是否会按预算执行支出存在疑问。中国总理和财长都表示,如果2015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央政府将会加大支出刺激经济。”
章家敦表示,除提高政府支出外,中国政府没有其他更好的刺激经济的办法。他说:“降息和让人民币贬值这类货币政策只能加剧资本外流。”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中国银行售汇逆差50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82亿美元,显示资本外流且外流压力增大。如果扩大开支,中国政府的预算赤字率就可能超过美国。2005年,美国预算赤字率预计为2.6%。
目前,中国的债务状况似乎也不容乐观。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年初的一份报告说,2014年,中国国家债务总额达到占GDP282%的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甚至高于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水平。
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全部债务中有近一半与房地产有关,包括家庭债务、非金融公司债务和政府债务。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1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导致中国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全线上升。
2014年末,深圳房地产开发商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能偿还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一笔4亿港元(约合5200万美元)的贷款,成为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首例违约。而佳兆业集团只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冰山一角。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
但笔者还是认为联储于9月份的议息会议上削减QE是大概率事件,即商品市场的短期反弹并不能逆转中期下跌趋势,资金从新兴市场及商品市场撤离,并向美元资产配置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因此我们继续看空基本金属的代表即铜价,应该说春江水水暖鸭先知,资金的流向最能反映市场本身,在众多投机资金中,以基金持仓对市场影响尤为重要。在过去几年中,铜价能够长期保持在高位,基金的贡献功不可没。但这样的情况在2013年发生了改变,基金多头持仓比例波动较小,而且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基金持仓净头寸出现持续性的净空持仓,空头持仓比例增至40%以上,甚至高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
短短三四个月,产量翻了一倍多,这组数据正说明了在张总、陈工的正确带领下,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才会创造出某某公司制造部产量有史以来最高、最好水平。
二、 质量方面
2. 客户的投诉比以前有明显的下降,成品出货的质量也在从工艺、管理等方面加强控制。
3. 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三、 人员管理方面
四、 物耗方面
1. 主要原材料
车间每月对返基和返修晶片等及时回收利用, 但少量员工因技能、机器设备不稳定性方面原因造成合格率低,加大原材料的投入量,影响了一次性直通率。
2. 主要辅材料
银丝和手指套控制不是太好,有待于在2012年中加强管制。
五、 数据报表方面
产量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个人产量等都能准确无误、及时的统计好,随着iso9000质量体系试行的推动下,产品批量卡等数据报表也能准确的统计好,方便于车间进行查找、跟踪及总结影响产量、质量的原因。
六、 工艺方面
1. 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的稳定性,人工上架在10月底对操作工艺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两点胶规定为三点胶,在张总的指点及班组的监控下,人工上架的员工现已熟练的按更改后的工艺进行操作。
2. 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我们想得到客户的垂青,得有夯实的质量保证,公司多方面的增加或改造设备。如对某些样品增加温特等工艺。
七、 5s管理
在iso9000质量体系试行中,虽然与公司前况相比,有很大进步。但在5s管理方面我存大着很多不足,最主要是缺少持之以恒的管理方针,有时为了准时交产量而忽略5s的持之以恒的管理。
八、 安全方面
在没有任何安全设施防护的情况下,这四个月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这让我感到很庆幸。
10年中要加强改进,具体实施以下五方面:
一、 产量方面
1. 加强员工的稳定性;
2. 加强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提高生产效率;
3. 有效的安排好生产,减少时间的滞留性。
二、 质量方面
1.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提高一次性合格率;
2. 加强对设备的保养;
3. 加强对重点工序的管控,减少生产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 物耗方面
1. 加大对返基、返修片的有效利用数量,提高一次性合格率;
2. 加强对原材料物掉地现象的管制;
3. 加强对银丝、手指套等辅助材料的管控;
四、 5s管理方面
1. 加强对员工素质教育的培训;
2. 要求领班坚持持之以恒的5s管理,加强在产品工艺中因5s易造成品质事故的进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