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常态化防控工作意见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3 22:35: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常态化防控工作意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常态化防控工作意见

篇(1)

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政法维稳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成“四个”建设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主线,务实推进落实,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发展的新跨跃、绩效的新提升。

二、工作目标

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实现以下“二提升、二领先”的工作目标:

1、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治安重点地区得到有效整治,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升。

2、平安创建绩效明显提升。平安创建机制进一步完善,平安社区以及系列平安创建覆盖率达100%;平安创建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平安创建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3、综治社区建设全区领先。大力推进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确保基层政法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全区领先。

4、社会管理水平全区领先。深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着力在完善责任机制、落实保障措施、提升推进成效上下功夫,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二提升、二领先”工作目标,着力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社会矛盾预防处置。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意识,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行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稳评工作规范化。按照“扩面、增量、提质”的要求,全面推进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活动等领域稳评工作的全覆盖,规范稳评工作的程序,完善稳评工作的跟踪制度;切实加强稳评工作专业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稳评工作实效,年内组织开展“稳评优秀项目”、“稳评示范单位”评比活动,激发稳评工作活力。二坚持矛盾排查化解常态化。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并严格落实平常时期定期排查化解、特殊时期滚动排查稳控以及部门联动联调等大排查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深化推进社区“阳光调解室”建设,确保初始矛盾“发现得早、调解得快、处置得好”。三是强力推进历史问题化解。坚持把推进历史问题的合理有序解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各级领导的包案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积案化解攻坚活动”,确保积案得到合理有序化解。切实加强重点的思想疏导、教育稳控工作,确保重要敏感时期人员不离线、不失控。

(二)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提升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为核心,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扎实开展“技防建设提升年”活动,全面启动三期工程建设。按照“先进适用、投入适用”的原则,积极推进技防入户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居民技防入户率;切实加强主要道路、沿街商铺等重要场所技防建设,不断提升到位率、完好率。二是深化社会治安巡防。大力加强街道、社区两级治安巡防队伍建设,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落实配备街道巡防中队以及社区保安等治安防范力量,完善街道、社区社会面治安大巡防、大联动工作机制,着力提升街头路面巡防率、管事率以及社区保安的在岗率。三是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大力加强以综合管理户(楼、组)长为主体、社会志愿者为协助的社区治安防范队伍建设,通过深化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全社区治安防范网,规范预警、巡防等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共同参维护社会治安的参与率。

(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深化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活动,重点推进实施“四大”环境建设:一是推进和谐诉求环境建设。健全完善各类调解工作机制,强化初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力推进积案化解攻坚活动,积极开展领导包案等专项行动,着力实现初始矛盾零增量,历史积案减存量;扎实有效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推进关爱帮教环境。重点是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稳步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举措;积极推进问题青少年、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等关爱管护基地建设,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感受社会的关爱。三是推进治安满意环境建设。重点加强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技防小区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地压降治安违法犯罪率,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大力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监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等行为;健全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的机制,努力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四是推进和睦共建环境。探索社区党建、社区管理、城市管理、治安管理等“多位一体”的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大联动”工作机制;深化推进平安社区、和睦家庭、和谐企业等共建共创等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社区、家庭、企业等社会基本单元的和谐度。

(四)深化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以提升公众安全感为重点,深化推进平安雪浪建设。一是深化系列平安创建。切实强化系列平安创建牵头部门的职责、责任意识,依据区域特点优势,确保平安小区、物业、学校、家庭、医院、工地、景区、园区、市场、企业等系列平安创建覆盖率达100%,着力使平安景区、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市场继续走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二是加强重点地区整治。健全完善城乡结合部、边界地区、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场所等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的工作机制,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在不形成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问题。探索建立地方与学校互联互动的校地联管联治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启动仪式,着力实现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开展平安创建宣传。高度重视综治平安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各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采取走进家庭、利用公众宣传媒体,广泛而有序组织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听取居民群众对综治和平安建设的意见建议,了解综治平安建设取得的成效。

(五)健全社区综治工作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加强规定要求,大力推进社区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深化推进社区综治组建设。继续深化社区综治组织建设,按照“一办两组”、“一组多员”的要求,切实落实综管员、调解员等主体的各类专兼职工作人员,在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深化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全并完善以矛盾纠纷调解网、社区治安防范网、重点人员管控网的“三网”建设,确保100%社区建立综治办,80%以上的达到规范化建设的水平。切实加强综治工作业务能力建设。坚持把加强综治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综治干部的业务能力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上半年,组织部分综合管理户(楼、组)长综治工作业务专门培训,努力使雪浪街道综治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

四、措施要求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为民谋福祉的实事工程。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年度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篇(2)

一、落实上级工作精神,明确安全管理目标

利用OA、工作QQ群、各种会议等形式,层层传达学习集团公司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2017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见,明确安全生产“五个一”的工作思路。即:围绕集团公司“基层基础本质安全年”活动一条主线;把握“传承、提升、创新、求实”一个工作导向;提升“安全是福”的一个发展理念;抓好“安全隐患”治理一个闭合管理;夯实“安全质量”系统考评一个建设。先后制定《关于加强2017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意见》、《物流中心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2017年雨季“三防”工作方案》、《2017年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关于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行动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吸取事故教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通知》、《关于落实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健康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确保上级安全指令、工作部署落实到基层。

二、注重安全宣传教育,推进全员素质提升

自去年开展全员教育以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和安全法规学习,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今年一上手,继续借中心全员教育东风,将安全质量管理融入全员教育体系,推进2017年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制定教育方案。按照中心全员教育办公室统一部署,制定2017年全员教育方案和学习计划。分为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文化学习和安全质量管理四个方面。在安全质量方面,侧重于安全法规、专业知识、安全技术、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二是创新文化载体。安监部门与宣传部门联合,利用内部网站开设安全文化专栏,每个支部或部室设置一名安全质量宣传员,同时又是安全监督员,每月安全质量信息,利用舆论监督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三是强化红线意识。教育广大员工牢固树立“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安全是一道谁都不能逾越的红线,在安全制度面前没有特殊人员;四是强化责任意识。在日常安全宣教工作中,营造“我是企业主人”的主人翁思想,企业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维护生产安全是员工的第一任务,让安全成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五是强化法规意识。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利用事故案例教育员工树立“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等于犯罪”的思想,增强大家遵纪守法意识;六是深化安全警示教育。在六月安全宣传月和“119”宣传月期间,重点开展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警示教育活动,以惨痛的事实和教训让每一位员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

三、 坚持“大、快、严”常态化,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以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监督”集中行动为载体,采取“重过程、严管控、治隐患、留痕迹”管控措施,提升了基层基础安全工作。

一是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年活动。重点抓好岗位安全教育、岗位技术练兵、安全风险管控、应急救援能力等工作,夯实了基层基础安全管理。

二是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行动。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重点对“雨季三防”、电气设备、吊装运输、消防安全和危化易燃易爆品进行攻坚治理,确保中心安全生产。

三是开展全面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吸取事故教训开展全面生产安全大检查工作要求,利用“区域·点数”检查管理,不间断地加强现场生产安全巡查。加强调度值班,对薄弱时间进行监管;加强现场管理,对薄弱岗位、地点隐患治理;加强安全教育,对薄弱人物“三违”帮教;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对薄弱生产环节建档立案。

四、落实雨季“三防”措施,确保矿区安全生产

按照2017年雨季“三防”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总经理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及上级有关汛期防范灾害要求,定期对防大风、防雷电、防洪涝设施进行检验检查,做到事前排查、事中防控、事后巡查,加强“三防”动态管理,尹洼驻地加强防洪力量,抢险应急队伍随时集结待命。大雨来临前,开展实地预警演练,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全力防范雷电和暴雨带来自然灾害,保障矿区安全生产,同时提高全体员工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灾害的处置能力。

五、冬季“三防”早落实,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冬季来临,认真落实冬季防火、防寒、防冻、防风雪工作措施,武保科启动防火应急救援预案,开展“119”消防日消防演练活动;汽运公司启动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对车库、车辆水泵、油路采取保温措施,确保车辆在冬季安全行驶;物业站启动防寒防冻、防风雪应急预案,加强管道、线路、供暖、燃气使用的冬季安全措施;顺立公司加大机械设备维护力度和防寒措施,确保冬季安全生产。

六、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制定安全隐患检查治理标准

      结合实际继续深化“两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上半年制定安全风险责任清单,明确各单位、各岗位安全风险等级和管控责任。使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有内容、有标准、有目标,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下半年按照行业领域、检查类别、检查对象、隐患内容、事故类型、控制措施和隐患级别对仓储配送、加工生产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安全隐患检查治理标准,进一步明确我单位安全风险管控目标和分级管理措施,利用较大危险源因素辨识管控,明确各单位较大安全风险源,重点管理,重点监控。对存在较大危险风险,威胁安全生产的电气设备、特种设备、吊装设备、燃气设备、交通运输、消防等设备挂牌管理,责任到班组个人,进一步修订安全操作规程等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防范各类事故的能力。

七、全面深化安全质量建设,营造和谐发殿环境

一是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与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避免和消除职业对职工健康危害,为职工创造卫生工作环境;二是加强劳动防护,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按期配备必要并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保护职工人身安全;三是强化环境节能。按照集团公司节能环境工作要求,加强节能环保知识宣传,定期开展节能环保监督检查,及时上报月度节能环保信息;四是加强消防管理。定期对消防器材、消防设备、消防设备进行检验检查,开展防火自救逃生演练,提升员工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五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利用全员学习教育培训,认真学习宣传《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汇编》,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业务知识作为重点内容。7月份对安监管理人员进行为期2天的安全资格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六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顺立公司从源头入手,严把材料入库关,对胶管加强过压测试,保证加工材料质量合格。加强加工机器的维护保养和测试,加强对职工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加强劳动防护和健康防护,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率逐步提升,保障安全质量持续向好发展;七是加强问题整改。对照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系统考评标准和季度达标考核结果,认真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基层、基础方面查找主客观原因,以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为出发点,全面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

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在高标准、严要求上还不深不细,缺少创新。

二是基层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上还存在短板。

三是在制度建设、基础资料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九、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上级各项安全工作会议、文件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总经理安全生产办公会精神,结合实际落实各项管理工作,营造稳定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开展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基本常识和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理论知识水平。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深化员工安全思想教育,通过普及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强化红线意识、责任意识教育,让劳动安全成为全体员工的第一需要,营造“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季节性和重大节日期间的安全管理。抓好夏季防洪防汛防恶劣天气和冬季防寒防冻防防风雪等特殊时期的安全监督检查,在重大节日期间,更要坚持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矿区安全生产和物资供应。

四是强化安全综合治理。利用“网格化”管理、“区域·点数”巡查、“两个体系”建设、较大危险辨识和“大、快、严”集中行动等载体,严格落实“班组查隐患、单位抓整改、安监抓监督”责任制度,全面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坚决杜绝各类事故。

篇(3)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旗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消防官兵的辛劳和汗水,饱含着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在座各位领导同志的智慧和心血。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同志们舍小家、顾大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年超负荷地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和牺牲奉献。在此,我代表旗政府向旗防火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消防官兵、合同制队员及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年的全旗消防工作,讲六点意见。

一是火灾防控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加大。当前,我旗正处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各种火灾危险源日益增多,火灾总量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尤其是党的十将于下半年召开,消防安全保卫标准高、要求严,火灾防控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从我旗实际情况来看,消防安全意识差,消防工作底子薄,产业层次低,安全设防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我旗的牧区,木质房屋还大面积存在,春防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的是,一些重点单位消防监管有所弱化,极易引发重特大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从工作运行机制来看,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部门行业监管缺位、社会单位自主管理水平不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暴露出我旗火灾防控基础不牢,基层仍存有失控漏管现象。

二是灭火应急救援的任务和难度日益加剧。旗位于自治区的东北部,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域广阔、重点城镇较分散的特点对消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便,消防部队承担的各种灭火应急救援任务更加艰巨。从目前来看,全旗高精尖灭火救援装备相对不足,综合模拟训练设施欠缺,部队应对高层地下、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等特种灾害事故技战术研究不深,预案针对性、演练实战性不强,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尚不完善。

三是部门联动的局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防火委成员单位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头脑里还没有树立消防工作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对发挥部门联动、加快消防事业发展的认识不足,统筹协调、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欠缺,对事关安全稳定的问题不善于见微知著。这些都制约着我旗消防事业的发展。面对艰巨的使命与任务,面对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成绩、鼓舞士气,又要清醒正视问题、迎接挑战,更要准确研判形势、明确方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始终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坚强有力的举措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旗消防事业阔步前进。

四是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围绕建立法治消防的目标,紧紧抓住国务院《消防工作意见》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各部门行业、社会单位和公民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努力开创依法治火新局面。一方面,要深化“党政同抓”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党政同抓、一岗双责”的消防安全责任机制,将消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政府目标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文明创建评价体系,细化量化消防目标管理。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从严管理。充分发挥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强化各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配合,健全联管联查、信息互通和工作会商机制,整体提升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上,公安派出所一定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去对待,不可推诿。在去年公安部组织开展的“清剿火患”战役行动中,我旗北街公安派出所能够与当地消防部门相互配合,下单位、查隐患,有效遏制了重特大火灾的发生。在全市消防工作会议中,市政府也对北街公安派出所进行了表彰。今后,派出所民警对社会单位检查率、对社区和农村指导率、民警全员参加培训率,以及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录入系统率均要达到100%。

篇(4)

1.建强校园保卫队伍。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校园保卫队伍建设投入和保障力度。严格按照《省中小学幼儿园治安保卫工作规定(试行)》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保卫(保安)人员,优化年龄结构,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日常管理,配齐防护装备,切实发挥校园安保主力军作用。

2.提升技防建设质效。贯彻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全面梳理检查本地区校园技防系统建设情况,组织开展技防系统建设达标升级活动,积极推动校园视频监控接入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视频监控平台,提升技防运行质效和实战应用能力。

3.严格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校园门卫管理、值班巡查、安全检查、重点守护、应急处置等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督促中小学、幼儿园全面落实封闭管理措施,加强校门、围墙修缮维护和技防建设,严防无关人员进入校园,严防侵袭校园案件发生。执行《省教育科研和医疗单位剧毒化学品治安安全管理规定》,加强教学用剧毒化学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安全管理工作。

4.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排查治理校园治安、交通、消防以及校舍安全、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集体活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隐患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深化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切实改变无证校园治安防范薄弱、安全隐患突出的面貌。

5.推进校车安全工程。根据省政府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分析本地区校车运营的实际情况和总体需求,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校车运营管理方案,切实解决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困难。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监管职能,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落实校车运营单位的校车安全主体责任,抓好校车使用许可、驾驶人资格审批、随车照管人员配备管理以及校车运行动态监管等工作,依法查处校车超速、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和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确保学生上下学的乘车安全。

二、强化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

6.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全面排查涉校矛盾纠纷,及早分析、预警和处置各类苗头事端。对学校布局调整、学区划分调整、招生考试方案改革、师资队伍改革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教育改革措施,切实做好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广泛征求意见,严控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因决策失误引发的。对因矛盾纠纷可能实施极端行为的人员,做好教育引导和动态管控工作,严防其铤而走险。

7.做实高危人员管控。对校园及周边的刑释解教人员、社会矫正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开展排查摸底,会同有关部门及村(居)委员会、社区加强日常服务管理。针对季节变化特点,强化校园周边肇事肇祸及潜在暴力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管控措施,严防其滋事肇祸。

8.净化校园治安环境。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集中打击与严密防控相结合,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排查整治影响校园秩序的黑网吧、“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净化校园教书育人环境。严厉打击各类涉校涉生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破案率和震慑力。对严重干扰校园秩序、暴力伤害在校师生特别是犯案件“零容忍”,做到快速反应,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从严查处超员、超速、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

9.织密巡逻防控网络。进一步整合基层交警部门和公安派出所的警力资源,加强和改进“护学岗”工作,加大对校园周边特别是上放学等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力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杜绝“护学岗”虚设、值勤民警脱岗等情况。充分发动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园周边的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护学工作,确保每所校园有人看、有人管、有人巡、有人防。

三、优化校园安全法制教育,提升师生安全法律素养

10.改进安全法制教育。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推动安全法律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为主题,开展第十九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日、消防日、交通安全日等一系列专题宣教活动,使学生真正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增强防范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关爱帮扶和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矫治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预防学生违法犯罪。

11.严防学生溺水事故。针对近年来青少年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的情况,把预防学生溺水事故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建立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以村组(社区)为基本单位,强化重点水域管理,设立安全警示标牌,整改溺水事故隐患,切实降低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率,坚决避免发生群体性溺水事故。

12.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校园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结合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演练活动,推动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确保关键时刻用得上、有效果。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校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坚决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开展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教职员工安全专题培训,增强教职员工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依法果断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坚决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和校园正常秩序。

四、固化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13.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化平安建设、把建成平安中国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要求,研究制定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意见,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省平安校园创建示范区”评选活动,推动区域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篇(5)

1某藏族自治州消防安全风险点分析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消防安全风险点主要集中在藏传佛教寺庙、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低端商贸市场、居民小区(棚户区)、养老机构5类场所和区域,具体场所分析如下:

1.1藏传佛教寺庙

藏传佛教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全州共有大小藏传佛教寺庙512座,宁玛、格鲁、萨迦、苯波、噶举五大教派俱全,注册僧侣达5万余人。这些寺庙大多为数百年、甚至逾千年的古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陈列着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壁画、雕塑、唐卡等文物。通过调研,寺庙火灾隐患大致可分为寺庙自身和人为活动两个层面。(1)寺庙自身火灾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藏传佛教寺庙大多自主管理,没有统一规划,新、改、扩建建筑无施工图纸,随心所欲、自由修建,导致寺庙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大量僧尼和信教群众在寺庙周边自建的简易结构住房见缝插针,布局高度密集,且使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火灾荷载大,极易引发火灾。同时,寺庙内电气设施老化,线路布线随意、私搭乱接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事故的问题尤为突出。(2)人为活动火灾隐患则是部分僧尼消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日常用火用电隐患大,特别是在法会、庙会、点灯节等活动期间,人们大量涌入寺庙烧香,寺庙经堂、殿堂点有数百甚至上千盏长明灯,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1.2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

该类场所易燃易爆风险点多、有毒有害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发生爆炸燃烧,且次生灾害发生率高,应急处置难度大,严重威胁城市安全。经调研,全州生产、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有143家,其中雷管、炸药等爆炸物储存仓库11处,液化气充装、罐体储存仓库28处,加油加气站等易燃液体储存、销售点99家,是威胁城市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其中不乏高风险区域。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因先天规划或后天城市发展,部分易燃易爆场所与周边商业建筑、居民住宅、高压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

1.3低端商贸市场

全州18个县和海螺沟景区均有该类场所,涉及鞋帽服装、农副产品、五金建材等各个类别,内部可燃物多、用电设备负荷大、电气线路敷设乱,部分人员白天经营、晚上则住宿其中,发生火灾后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且因管理不善易扩散形成区域性火灾隐患。当前商贸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未审先建留有隐患。部分市场因土地性质为农用地或其他原因,无法办理正式建设手续,未审先建,存在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缺失等先天患。(2)“三合一”问题多发。受制于周边条件、生活成本等因素,市场内生活、经营、存储“三合一”问题突出。(3)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现象普遍。全州商贸市场普遍存在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的现象,导致消防车无法通行。(4)消防设施缺损。部分商贸市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够,缺损现象严重。加之市场产权及承租关系复杂,消防设施和电气线路改造必须征得多数业主同意,在无法达成共识情况下,消防安全投入难以保障。

1.4居(村)民住宅和棚户区

居(村)民住宅历来是亡人火灾高发区域。近年来,全州共发生居(村)民住宅火灾450余起、死亡33人、受伤13人,分别占比56%,91%,61%。加之全州各类危棚简屋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消防安全现状令人堪忧,其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电气故障和用电隐患是致灾主因。住宅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145起,占居民住宅火灾总数的31.73%。特别是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使用大功率电器、旧电器“超期服役”等问题,在农牧区住宅、老式民宅、群租房、违法建筑等居民住宅中尤为突出。(2)疏散通道堆物严重。从“96119”消防热线群众举报火灾隐患情况看,“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类隐患居举报火灾隐患之首。而且调研中,街道乡镇、居村委代表普遍反映,目前对小区楼道堆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手段,即使加以整治,往往容易反弹回潮。(3)消防设施缺损。全州居民小区、棚户区普遍存在未配置消防设施、器材,消防水源严重不足等问题,如康定市,许多社区居民点未配置手抬机动泵、水带、水枪、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器材,社区无物业管理,未成立志愿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小火酿成大灾。(4)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近年来,因群众生活用火不慎、卧床吸烟引发住宅火灾165起、死亡18人,占住宅火灾总数的57.9%。而且,群众主动参与日常疏散演练的积极性不高,街镇和居村委会工作人员每次组织参加演练的都是一些固定人员,演习往往流于形式。

1.5养老机构

目前全州共有49家养老机构,服务对象集中为老人、病患等弱势群体,自我保护和逃生能力差,且老年人的心态特征、生活习惯易带来卧床吸烟、遗留火种、忘关或未正确使用电热器具等火灾隐患。养老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改建建筑“先天性”火灾隐患突出。部分养老机构由老旧居民住宅改建而成,耐火等级不符合要求,防火间距和疏散楼梯数量不足,消防设施配置不全、维护不当,消防通道被挤占且宽度不足,有的甚至擅自扩大经营面积,拆除环通疏散楼梯,利用公共走道隔墙作为房间,利用彩钢板搭建简易房屋。据统计,全州共有42家养老机构属于“无证运行”,但因人员安置难等原因,关停、清人等措施无法落实。(2)电器线路老化严重、故障频繁。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电气线路达到或超过使用寿命,加之后期电暖器等大功率用电设备不断增加,存在超负荷用电情况,同时受季节性气候及湿度影响,线路老化后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短路、起火概率进一步升高。(3)内部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低。养老机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护理员以下岗职工、农村人员居多,年龄结构也偏老化,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扑救初期火灾和帮助老人逃生自救的作用有限,更有些经营者考虑人身及防盗安全,在外窗加装铁栅栏,人为制造疏散障碍。

2消防安全对策

2.1藏传佛教寺庙

应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联合统战、发改、国土、住建、工商、安监、宗教、文物、水利、电力等部门,全面落实经常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推广和深化“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等消防进寺庙“四送”活动,引领僧尼、居士等信众关注消防、注意用火用电安全、提高初起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能力,激发寺庙火灾隐患整改内部驱动;多方争取资金,为寺庙配置消防设施器材、修建消防水池、设置防火墙等。

2.2易燃易爆场所

加大针对企业立项和选址等方面的监管力度,重点强化建设和生产经营期间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承包商、企业员工、入驻企业办事人员消防教育培训,狠抓员工岗位操作和安全行为控制;依法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积极开展专业化训练,针对性配齐、配强消防车辆装备,充分储备、及时更新各类灭火药剂,提升单位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2.3低端商贸市场

按照“控制增量、消除存量、疏堵结合”的思路,通过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计划统筹改造、违章建筑等方式,实施关停并转;属地政府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制定方案,集中整治“三合一”现象;加大火灾隐患曝光和消防违法行为惩戒力度;加强消防设施更新改造和维护保养。

2.4居民小区(棚户区)

开展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整治行动,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制订居民小区消防管理公约和议事规则,强化落实业主(居民)、房屋实际使用人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等法定义务;通过州、县两级政府消防实事项目等形式,逐步为老旧住宅、棚户区实施旧电气线路改造,增配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设备,推广应用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电气火灾防范技术;强化居民小区日常消防宣传演练,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栏,加大对热心维护消防安全、主动举报火灾隐患行为的表彰奖励力度,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2.5养老机构

从严把关新建、改建、扩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养老机构实施专项改造,提高消防安全防护等级;完善更新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严格规范电气设施使用,强化电气线路维护保养;增加消防管理人员,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3建立常态化消防工作机制建议

要推动消防工作由“短期应急”向“常态长效”转型,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责任、消防法制、安全素质、社会治理和考核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公共安全火灾防控体系,确保城市消防安全长治久安。

3.1在落实消防工作责任上下功夫

(1)党委政府方面。紧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依法将消防安全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消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研判形势,定期部署协调、督促落实重点工作。部门行业方面,明晰各部门消防工作责任,完善落实定期会商、隐患抄告、联动执法、信息反馈机制,实现管行业必须管消防安全、管业务必须管消防安全。(2)基层落实方面。强化街镇、居村消防管理,将消防安全纳入综治网格化管理等基层管理平台,加强基层消防组织和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做到消防安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3)社会单位方面。督促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程,突出安全培训,加强日常管理,尤其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低端商贸市场、大型城市综合体等火灾高危单位和区域,积极引入火灾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实施消防标准化管理,提升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

3.2在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上下功夫

(1)突出媒介宣传。参照发文加强媒体消防宣传做法,由宣传、文广、消防等部门联合起草工作意见,发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消防公益宣传,加强消防常识普及、日常火险提示。(2)突出公众教育。全面落实中央9部委指导意见,扎实推进消防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站、进寺庙,加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消防宣传体验设施建设,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的必学内容,定期组织城乡居民开展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强化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消防关爱监护。同时,鼓励群众举报身边火灾隐患,对消防工作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119消防奖”等形式加强宣传报道和表彰奖励。

篇(6)

2014年,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主动作为、严格履责、部门协作”意识,突出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以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和企业单位主体责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探索建立和完善长效安全监管治理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努力实现水、陆交通和交通工程施工、港口安全生产等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杜绝重特大恶性责任事故;确保路航港基础设施、交通工程施工、道路行车和水上交通、港口作业、港口危险货物存储等不发生因监管不到位、管养不善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有效控制工伤、火灾、重大行车事故,避免和减少管理责任事故。

具体目标:

1.交通运输系统企事业单位不发生同等责任以上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专业运输企业不发生一次死亡1人(含1人)以上的有责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有效控制职工工伤死亡、重伤事故;无重大火灾、机电设备事故。

2.辖区内河通航水域不发生一次死亡1人(含1人)以上较大以上水上交通责任事故,水上搜救成功率98%以上,水上交通事故“四项指标”稳中有降,死亡人数控制在省厅下达的考核指标内;辖区航道、船闸不发生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8小时以上的重大断航事件;确保不发生内河因监管不到位导致的重特大船舶污染水域事故。

3.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三关一监督”责任有效落实,全区道路旅客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违章现象明显减少,不发生一次死亡1人(含1人)以上的有行业安全监管责任的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专业运输企业事故“四项指标”可防可控。

4.有效控制交通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确保在建工程不发生一次死亡1人(含1人)以上的较大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新建、改扩建交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港口危险货物码头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程序进一步规范,严禁未经安全审查的港口危险货物码头建设项目进入施工程序。

5.有效控制港口作业事故,确保不发生一次死亡1人(含1人)以上的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内河港口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港口设施保安事件,确保不发生因监管不到位引发的危险货物泄漏、爆炸事故。

6.交通通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95%以上,航标正常率达到99%以上;不发生因管养不善而引发的重大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责任事故;交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内容

2014年,全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大企业主体、部门监管、属地负责“三大责任”的落实力度,严格奖惩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追责与约谈制度,做到责权一致,确保各项规定和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继续推进“三化”建设。一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部、省关于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时序要求,督促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客运企业开展达标自评,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自评,10月底前完成考评;选择管理基础较好的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运站场以及机动车维修等企业开展示范达标建设,力争每类企业都有20%以上在10月底前完成自评,12月底前完成达标考评。要确保石油化工港口码头企业在12月底前完成达标考评;选取重点普通货物港口码头企业开展示范达标建设,力争20%的企业在10月底前完成自评,12月底前完成达标考评。二是强化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努力提升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在市局和区安委会的指导下,探索公路、航道、运管、海事、客管监管规范化标准,并加以实施。三是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公路、航道、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和港口等资源,实现信息采集、数据传输与分析、应急指挥于一体,提高安全与应急管理效能。

(三)积极探索实施网格化监管工作。根据区政府近期下发的《关于印发区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网格化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网格化管理的新要求、新责任,切实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分类指导、主动有为,形成综合监管成效,努力提升安全管理可靠度和整体效益。

(四)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利用道路联席会议的平台,完善与公安等联合执法机制,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百日集中整治”专项稽查行动,实现对旅游厂包车、黑车黑班线的精确打击,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联合公安等对公路超载超限和闯卡的治理,维护路桥安全和道路正常通行秩序。二是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整治,使通航水域营运船舶的标志标识得到明显规范,船舶超载得到有效遏制,船队超拖基本杜绝,通航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上交通形势进一步稳中趋好。三是贯彻落实好《危化品管理条例》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完善与安监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开展危险品港口、道路运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作业行为。四是根据区安委会《关于印发2014年区道路交通等六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相关领域专项整治。

(五)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做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全员化和实效化。试行第三方监督检查机制,由专家排查安全隐患,以专业的眼光及时发现各类隐患。二是探索隐患事故化督办方式,对一般以上重大以下的事故隐患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发放督办意见书,两次以上的进行行业通报,进一步落实事故隐患跟踪督办和企业整改责任,确保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扩大联合整治,凡是整改难度较大、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积极协调多部门进行联合治理,特别要取得区安委会的支持。

篇(7)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双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是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按照“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精心组织”的原则,开展了以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旅游景区餐饮业和农家乐等为重点的集体用餐单位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顺利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任务,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完善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二是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各类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了药品监督抽检力度,实现了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及镇(开发区)卫生院监督抽验总体覆盖面100%、药品零售企业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抽验总体覆盖面90%以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照“双创”的标准,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个别突出问题。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分析,把握大局,掌握主动,进一步增强做好“双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双创”工作在当前大时代背景下具有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作出了“要加快推进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战略部署。我们要立足当前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形势和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果,积极抢抓国家、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开展争创活动。二是保障我区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开展“双创”工作,关键在于创建过程,这个过程将是对餐饮和医药卫生知识的进一步普及,对安全饮食和健康用药的一次宣传,同时也是进一步弘扬的生活底蕴和养生文化,增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一次契机。三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愿望的具体体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食品药品安全,迫切希望解决好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等问题,而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关系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着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要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构建和谐平安。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双创”各项工作的开展

创建工作要求严、验收标准高,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们要围绕《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积极部署,扎实开展“双创”各项工作。重点要以突出五个“抓”为主体,全面提升我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要突出抓基础,提升科学监管水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对监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当前的“双创”工作要以加强“三项建设”为基础保障,着力夯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一是加强执法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继续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配齐行政执法装备,夯实监管工作基础。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广大干部职工务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行政执法专业队伍。三是加强监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网络建设,对全区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全过程监管,逐步建立基本药物品种监管档案和经营企业数据库。继续完善药械不良反应监测预警系统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继续推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系统,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二)要突出抓整治,提升安全保障水平。一是要继续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全方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大力规范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单位、大中型餐饮企业以及农家乐、旅游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重点打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稳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和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二是要扎实开展餐饮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创建工作,切实加强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全面强化餐饮药械监督抽验,严格餐饮药械市场准入,坚决取缔不具备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的餐饮药械企业。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完善指挥决策体系和信息预测预警系统,强化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防控和处置。四是要把加强专项整治与加强制度规范紧密结合,不断完善餐饮药械监管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隐患和苗头,不忽视每一个薄弱环节,不放过每一处安全隐患。

(三)要突出抓责任落实,提升监管执行力水平。一是要抓好责任体系的落实。严格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落实一级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链条。研究探索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督察督办和绩效考评机制,对本辖区内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实施“问责”制度,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监管工作的统一、高效和权威。二是要抓好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双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药品广告问题涉及到食药监、工商和文广等部门,餐饮服务食品质量监管涉及到食药监和城管等部门。各监管部门要按照“双创”工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各自职责,主动谋划。要切实发挥创建领导小组在“双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各司其责、协调一致,防止缺位、主动补位,形成监管的强大合力。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双创”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要切实担负起餐饮服务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三是要抓好企业监管责任的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是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食品药品公共安全的重要责任,各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规范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四)要突出抓体系建设,提升长效监管保障水平。一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实施餐饮服务食品、药品的监督抽验计划,及时查找薄弱环节,依法检测信息和通报有关问题。加大对餐饮服务食品和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抽验力度,启动餐饮食品及药械不良反应数据库建设,研究探索食品药品安全预警和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检测、抽验、监测、评估、控制“五位一体”的风险管理模式。二是完善诚信自律体系。以注重产品质量、杜绝制假售劣行为,严格按GMP、GSP管理为核心内容,在已有的信用创建基础上,选择一批经营企业,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将日常监管情况、群众反映意见及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企业信用创建活动,并实施跟踪监督和动态评价,完善失信企业退出机制。对失信企业要提出警示,必要时要对外公布和曝光。三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药品电子监管信息体系,不断提升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四是完善应急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常态化管理模式,强化网络平台建设,畅通群众沟通渠道,有效处置投诉举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继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机制,适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及时通报食品药品安全重要情况,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加强领导,强化落实,确保示范区创建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双创”工作列入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负责,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按照方案,认真分析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研究制订本单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措施和工作意见,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工作机构,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篇(8)

作者简介:林蔚(1976-),男,福建福州人,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经济师,政工师。(福建 厦门 36102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70-02

因电力的生产、供销、使用瞬间完成的特征,电力行业建立了严密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也锻造了电力行业所特有的安全文化内涵。福建厦门某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华夏电力公司)装机四台300MW燃煤发电机组。该公司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了NOSA五星创建,实现电力安全生产达标一级企业。至2012年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234天,长周期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证。本文通过该公司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探索与实践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运用。

一、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更具针对性,是以安全生产为主题、以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管理为主线、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特征的一种文化。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落实安全责任制。搞好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激发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由企业的组织层面、各级的管理层面、职工的思想层面构成的多维的安全管理体系,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安全管理漏洞。企业只有管理者的重视,而没有广大员工的自觉,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建设正是通过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一方面通过制定制度、规程等措施约束企业所有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使所有员工自觉规范安全行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1.建立安全为基的理念文化

(1)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安全为本,教育为纲,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安全工作要从安全教育入手,一是通过安全教育使职工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二是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使每个职工成为安全专家。三是通过安全教育,把严守安规的重要性深植职工心田,做到安全工作言行一致,把习惯性违章变成习惯性遵章。

华夏电力公司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中,不断灌输“安全是所有工作基础”的理念。在安全工作年会上,公司提出了“安全是基础,工作是发电,目标是效益”的理念,明确阐述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提出了“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并贯穿于全年的工作。公司结合安全生产情况,提出了:“落实职工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投入与整改实效,落实职工安全技能培训,落实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监督考核”的“五落实”要求。再结合每年开展的安全月、安康杯、春秋季安全检查、迎峰度夏等各项工作,做到每月都有开展安全活动,每天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挂在嘴边,“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让“安全为基”成为职工的共同理念。

(2)培育共同奋斗的安全目标。安全文化必定反映广大职工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形成经济实力。华夏电力公司每年以1号文件形式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明确地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每年公司总经理与部门主任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将公司总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公司通过“三个挂钩”,将年度安全目标与职工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年度安全目标与职工的董事会奖励挂钩,安全天数与职工的绩效挂钩,实现职工经济效益与安全目标的紧密结合,使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安全工作成为人人共同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

2.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安全理念要培植起来、坚持下去、发挥效用,必须充分建立在健全的安全管理基础上,以行之有效的制度做保证。华夏电力公司在安全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提出“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的“三到位”理念,重点抓好“三个完善”,从制度文化建设入手,不断巩固安全文化的落实。

(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华夏电力公司从2008开始,逐步导入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并于2011年通过了NOSA五星创建。NOSA体系是一套被世界广泛认可和采用的基于风险控制的一种综合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目前,NOSA已经在国内二十多个省份的电力、煤炭、港口、基建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该公司通过三年的NOSA创建,通过对NOSA体系5部分、72个元素的不断完善与整治,职工在行为规范的养成、安全文化的培育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2年,该公司在NOSA五星创建的基础上,又争创电力标准化一级企业,并高分通过了一级评审,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

(2)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凡事有人负责”,电力安全的核心要素是责任。坚持“逐级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形成责权分明、动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证的电力企业安全责任体系。该公司坚持“公司控制事故,部门控制障碍,班组控制异常,个人控制违章”、逐级负责、层层防控的层防安全责任体系。

(3)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安全制度规定严、安全管理要求严、安全考核奖惩严,确保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作用。

“安全监督要火眼金睛,纠正违章要不留情面,落实整改要决不马虎,处罚违章要公平公正,安全责任要重于一切”,华夏电力公司提出安全监督“五要求”,对违章的处理不留情面,公平公正,对职工的教育及时跟上,让职工能知道错在哪,应该在哪改正。成立公司、部门、班组三个层面安全监督网,确立安全监督人员的地位和权力,提高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对关键生产装置或生产技术复杂的安全要害部门,配备安全工程师,发挥安全监督的重要作用。结合公司管理体系优化整合,全面修订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调查管理规定》、《生产要害部位管理规定》、《“两措”管理规定》等13个安全管理制度,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规范有序的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要通过建设规范有序的行为文化,来引导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1)建设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打乱人的正常行为,也就是说电厂机组设备的运行失常或布置不当,也会对运行人员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人的思维混乱和行为差错。NOSA安健环体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健康与环保”,体系建设倡导提高职工对安健环法律、法规的认识,掌握有关安全、健康、环保方面的标准,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华夏电力公司各部门在NOSA体系推进过程中,积极检查NOSA管理体系建设示范班组的班容、班貌以及所辖现场的72元素不符合项,查找偏差,落实责任,督促整改,在工作中自觉地对工作环境、工作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安健环法律、法规去加以管理和控制。通过整治,企业标识标线清晰明了,管线及设备布局合理,整体作业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生产现场文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加大安全行为激励力度。现代行为学家把对管理对象的激励分为“外予激励”和“内滋激励”,通常内滋的激励是通过外予的激励来完成的,即通过外部推动力来引发人的内部力量,最终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最常见的外予激励是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职务升迁和信任等为手段。但是由于激励机制在实施中产生的两面性,即在实施外予激励手段时,对大多数职工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却对少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抑制或削弱作用,因而需要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在这方面,华夏电力公司采用正向激励机制,多方调动职工的生产安全积极性。对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则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客观地对待奖罚,来消除和弥补激励机制中的抑制或削弱因素。如以演讲赛、征文活动等激发职工的生活热情;通过座谈形式,增加沟通交流,畅通职工间的人际关系,也为人员在相关岗位间流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1.安全文化建设要重技能

职工如果对安全技能掌握不够,在安全工作上只能有心无力,只有让职工明白该怎么做、能做什么,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华夏电力公司以提高职工操作能力为主线,以突出安全业务素质为重点,致力于现场安全管理,致力于安全重点防线的保障,建起了安全生产保障网。安全培训工作做到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培训对象,落实全员培训计划。公司制定了各岗位培训计划,突出抓好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技术工种的强制性安全培训和教育。二是注重培训内容,做到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有针对性开展专业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技术素质。三是注重培训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各部门积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术比武、事故追忆反思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使安全培训更加深入扎实。四是注重培训引导。重点引导职工善于从苗头性和隐性问题来判断分析各项工作的发展趋势,结合现场存在的不足和矛盾,研究新办法,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经验。2012年,该电力公司通过举办职工技能运动会,完成了各类技能竞赛36场次,2347人次参与活动。

2.安全文化建设要重实效

安全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要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以企业贡献为准绳。安全文化建设要重实效,不断分析、查找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环节,督查每一个关键环节,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保障安全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抓执行力,把执行力建设与提高工作效率结合起来、与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起来、与干部任用结合起来,确保指挥通畅、立说立行、行必有果;二强职能,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基层班组之间、职能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把矛盾上交、把责任上推;三抓潜力,充分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高质量、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

3.安全文化建设要重坚持

篇(9)

(一)推进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按照省市局部署安排,积极落实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评定方法,细化评价标准,跟踪了解和指导评估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情况。(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继续落实《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根据《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发程序,开展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工作。认真开展违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工作。(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有关业务科)

(三)落实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税务总局“简政放权”的要求,清理、减少和调整税务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管理职能转变,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的监督,努力营造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落实后续管理规定,加强指导,保证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准确适用;对取消和下放的税务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防止变相审批和明放暗不放。(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税政科、纳服科)

(四)落实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让税收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阳光税务。(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办公室、有关业务科配合)

(五)完善常态化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推进系统督查,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省局重大决策部署与重要工作安排,并在上级局指导下在全县地税系统试行电子化督查督办工作,进一步提升督查工作成效。按照省局部署,上线运行升级版(2015版)行政管理系统收文管理模块,加快收文流转,实现收文办件闭环管理,强化跟踪督办,进一步提升办文质量,推进依法行政效率。(落实单位:办公室牵头,各科室配合)

(六)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融合县政府和市局两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要求,完善全县地税绩效管理指标。应用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实时监控、阳光考核,全面构建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强化绩效结果运用。继续开展绩效管理创新活动,鼓励制度、技术、管理及服务等创新工作。(落实单位:监察室牵头,各科室配合)

(七)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推行项目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不断提高预算准确性和执行率,推进系统依法理财。(落实单位:计财科)

二、规范税收执法,防范执法风险

(八)落实说理式执法文书制度。进一步提高执法文书质量,增强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公开性和公信力,强化文书说理效果,落实省局《说理式执法文书工作规范(试行)》、《宁德市地税局说理式执法文书工作规范》,在重大税务案件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5类执法文书中推行应用。(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稽查局)

(九)进一步完善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督促全县地税系统执行《福建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则》和《福建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严格责任追究,保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纳服科、稽查局、监察室)

(十)加强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工作。贯彻执行《宁德市地方税务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规程》,不断调整和优化审理程序,继续推行书面审理,发挥政策审核和把关作用,不断提高案件审理质效,指导和推动全县重大案件审理工作有序进行。(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

(十一)稳步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进一步提高办理复议、应诉案件的质量和水平。畅通复议渠道,强化复议职能作用,积极受理、公正审理,鼓励调解、和解,努力把税收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税务机关内部。(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

(十二)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根据总局、省局、市局要求和我县地税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税收执法督察工作。进一步巩固税收执法督察信息应用机制,提高督察线索查找技术及数据式执法督察水平,提升执法督察工作质效。完善税收执法督察结果应用机制,对督察发现的问题,积极督促整改落实,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加强督察结果应用。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促进提高执法水平。(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执法督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三、依法落实税收政策,提高税政管理水平

(十三)落实各项税制改革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围绕落实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等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提升政策宣传效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风险管理和效应分析,查找政策落实、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管理,提升政策执行水平。(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税政科、纳服科、计财科)

(十四)继续做好“营改增”工作。按照总局、省局、市局“营改增”工作部署,做好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生活业等行业“营改增”工作。加强地税、国税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及时办理纳税人征管基础资料移交,推进无缝衔接,防止出现“两不管”真空地带,确保圆满完成“营改增”任务。(落实单位:税政科牵头,征管法规科、信息科等配合)

(十五)加强重点行业营业税管理。落实不动产、建筑业项目登记管理,利用税源监控网络,强化工程项目和以票管税双向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和比对分析,做好项目建设过程税源跟踪,应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管理风险,增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收入规模占比较大的重点行业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强营业税差额征税管理,加强金融保险业、娱乐业、旅游业营业税管理,努力堵塞税收漏洞。(落实单位:税政科、征管法规科、计财科)

(十六)加强所得税管理。做好企业所得税预缴管理,年度预缴税款占当年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不少于72%。全面落实小型微利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所得税优惠政策。强化高收入者征管,加强个人所得税系统推广应用,推进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管理,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落实单位:税政科)

(十七)强化财产和行为税管理。根据省局部署,启用财产行为税分税种纳税申报表,实现涉税信息集中采集、数据口径统一。加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管理,扩大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地控税”试点。推行车船税联网征收。强化土地增值税预征、清算和审核管理。(落实单位:税政科)

(十八)强化大企业管理。继续推进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深化国际税收管理,加强非居民税收分析,提升税收分析质量和税源管理水平;着力查处重大避税案件,拓展反避税工作领域;规范税收协定执行,加强“走出去”企业管理和服务,积极动员“走出去”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时申报境外所得,办理所得税抵免。(落实单位:税政科、征管法规科)

四、强化税费征管,推进收入质量管理

(十九)着力提升收入质量。依法科学组织收入,坚持组织收入原则,认真做好减免税核算工作,坚决防止“空转”、收“过头税”等违规行为,实现真实、没有水分的增长。完善税收质量评价办法与指标体系,实施收入质量动态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与整改组织收入中的苗头性问题,促进依法征税。(落实单位:计财科)

(二十)提升完善标准化办税服务。组织实施升级版办税服务标准化,在全系统组织开展《税收征管规范》1.0版的学习和业务培训。规范业务操作,结合总局《纳税服务规范》,持续优化、完善标准化办税服务,并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办税效率。(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各业务科、信息科、稽查局配合)

(二十一)贯彻实施新《税务登记办法》和新征管法。落实新《税务登记办法》,加强与国税部门协作,开展税务登记基础信息比对,提高税务登记完整率,降低税务登记差错率,提高财务报表报送率等,进一步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管理。适时开展新征管法出台后学习、宣传、培训,贯彻和组织实施新征管法。(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各业务科、信息科、稽查局配合)

(二十二)加强税收风险管理。贯彻落实总局、省局关于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意见和风险管理工作规范,组织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办法,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上线运行税收风险分析平台,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在全县推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十三)全面实行税务登记证照电子化工作,配合省政府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推行网上申请资料受理、网上文书送达、移动办税等服务,努力打通网上办税“最后一公里”,打造贯通全程的电子政务,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税。(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纳服科、信息科、有关业务科配合)

(二十四)推进税费同征同管。抓好缴费基数管理,加强对基层的跟踪指导,配合人社部门适时开展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缴费情况检查工作;加强税费数据比对、分析,防范执法风险;贯彻落实规费优惠政策,加强部门沟通,配合做好政策执行衔接工作,提高规费征管质量。(落实单位:规费科牵头,相关科室配合)

五、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不断提升税法遵从度

(二十五)加强风险管理导向下的稽查工作。完善稽查办案机制、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和系统组织考核体系,统筹使用全县稽查力量,突出稽点,推进稽查工作提速增效。组织落实税收专项检查、专项整治和重点税源企业轮查,依法查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单位:稽查局)

(二十六)实施税收“黑名单”制度。落实《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实施联合惩戒,提高税务稽查的震慑力。(落实单位:稽查局、征管法规科、办公室、信息科)

(二十七)强化稽查协作机制。制定国税、地税稽查协作实施办法,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稽查协作,形成稽查执法合力。(落实单位:稽查局)

六、切实优化纳税服务,保障纳税人权益

(二十八)深化落实《纳税服务规范》。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施行《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严格执行标准化服务指南升级版,加强办税服务管理,积极推行创新性、可复制的纳税服务措施,提升办税服务质效。(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征管法规科等业务科室配合)

(二十九)加强纳税信用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推动纳税信用数据共享,探索建立与国税、工商、银行和质检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共建全县社会信用体系。(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信息科、办公室等配合)

(三十)提升涉税咨询辅导水平。健全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基础的电子税务服务平台,建成网线互通、知识库兼容、服务项目丰富的咨询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满足纳税人的咨询辅导需求。继续建好纳税人学堂,为纳税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政策和纳税培训。(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各科室配合)

(三十一)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畅通征纳互动的多元渠道,完善纳税服务投诉受理、办理、反馈、分析和改进的良性工作机制,积极有效地响应纳税人合理诉求,切实保障纳税人权益;根据省局纳税人满意度专项调查结果和通报要求,统筹做好分析与整改,着力提高纳税人满意度。(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有关科室配合)

(三十二)加强税收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县级主流媒体和办税服务厅、内外网站等自有平台,利用“税收宣传月”加强税收法制宣传。积极总结报道地税机关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经验做法,创新开展税法“六进”活动,着重在校园普及税法知识。(落实单位:办公室、纳服科、征管法规科、稽查局)

(三十三)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化解涉税矛盾。继续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拓展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内容,及时公开信息。严格按照《工作条例》和《税务系统工作规定》等规定,依法按政策妥善处理来信、来访等涉税工作,及时化解涉税矛盾,促进依法治税工作。(落实单位:办公室)

七、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三十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治税、依法带队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落实单位:人教科、机关党委、征管法规科)

(三十五)广泛开展依法行政培训。在干部任职培训、素质拓展培训等各级培训班中融入依法行政有关内容。组织开展税务系统法制培训,提高各级税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举办一期依法行政培训班。做好2015年全国税务执法资格考试工作。(落实单位:人教科、征管法规科)

(三十六)认真贯彻从严治吏的精神,进一步选好用好管好干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照《条例》和《全省地税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标准、条件、程序选好用好干部,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全程监督。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落实单位:人教科)

(三十七)认真贯彻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将中央依法治国、国家新出台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法规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体学习。加强干部日常管理,通过举报、年度考核、监察巡视等方式,及时发现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机关党委)

篇(10)

徐新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2005年3月1日,联合国纽约总部公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计划》),文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远景目标、价值观念、核心领域、预期成果等内容,并要求世界各国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价值和实践理念融入各国教育事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区域推进。

《十年计划》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入推进,在2010年,“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主题”内容之一,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是本土化推进过程中进行理论提升与创新的过程。十多年来,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

理论体系

可持续发展教育原来是国际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化为广大中国项目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经过结合中国实际加以重新表述,以形成体现我国社会与教育实际需求、便于被我国教育工作者理解的本土化理论涵义。这一过程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创新过程。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时代应运而生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同国外相关定义相比较,这一定义更为明确地阐明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更为鲜明地指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时代功能。且简捷易记,已成为广大教育者认识、理解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核心”与“三个基本点”:核心内容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基本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教育、可持续学习能力教育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功能包括,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两层涵义。所谓社会、环境、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在生态文明时代,由单纯注重经济发展,转变为同时注重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既指关注人类群体的可持续发展,又指公民个体跨越人生诸阶段的、不间断的稳健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转换性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需要对教育系统和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其核心是对教与学进行革新。在尊重地域文化相关性和文化适应性基础上,用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综合视角观察和解决可持续发展事件。这些内容与功能的定位及时引导了广大实验学校的实践方向。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同处于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创新进程均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基于实践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提炼出了导向性、创新性、广泛性、全面性、系统性、实效性六个基本特征。

这六大特征创造性地论证了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新教育的完整体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覆盖面广泛,涵盖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教育将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领域可持续发展知识全面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内容;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全面重新定位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师培训、校园建设、学校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已经由产生时的抽象概念变成了越来越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鲜活与生动的教育创新实践。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政策支持:纳入国家与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自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试验”,确定了北京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区”长远设想。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持续推动素质教育向新的深度与广度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市级教育政策已经得到教育行政部门认可。

北京市各区县作为实施和执行北京市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的责任主体,在规划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策略时,也分别结合本区域的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制定本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例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纲要》的指导意见,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落实《纲要》的实施方案 (草案),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在中小学中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纲要》的指导意见(讨论稿)等。这些政策文件是区县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权威性依据,为各区县结合区域实际与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导。

(二)课题引领: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充实可持续发展教育具体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优质教育之道。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第一,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以及基础教育国家、地方与校本等三级课程中全面、系统充实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全球、国家与周边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是课程创新的主要源泉。

例如,北京市中小学市、区级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依据现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参考现行教材,系统研究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中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教学目标要求;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意见》。

再如,北京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分)》地方教材、陕西省《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黑龙江省《环境教育》地方教材、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未来:哈尼梯田与青少年》等,这些地方课程与教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亮点。

第二,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坚持开展可持续教与学方式实验,通过实践验证形成可持续教学模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倡导可持续教学与学习方式,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渗透教学与扎实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采用“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等教与学原则,重点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学习效果。

例如:2002―2012年,北京市与上海市部分区县校长与教师参与“构建可持续教―学模式”实验课题。

实验假设:针对传统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和不可持续性等主要弊端,采用可持续教学基本理念和操作建议,能够产生创新教与学方式、强化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效果。

实验操作步骤:

(1)分学科研讨编制学生学习探究作业本;

(2)研制同学习探究作业内容设计配套的教案;

(3)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与价值观培养方面的普及培训;

(4)指导骨干教师先行做实验研究课;

(5)推广骨干教师研究课经验并开展常态化教学。

可持续教―学实验模式操作要领:

(1)重点教学目标: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渗透教育;扎实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

(2)可持续教―学结构:

(3)可持续教―学原则:

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

(4)可持续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指导学生做好学习探究作业报告;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与合作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5)学习方式:学习探究作业本

第三,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是指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服务的教育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就是从现有(包括潜在的)资源中提炼、筛选,进行价值分析、完善,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服务的资源,并得以充分使用,进而通过合理组合,形成有机联系整体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概括出“统筹合作型模式”“合作共建共享管理模式”“契约管理模式”“共栖共存模式”“互利共生模式和杂交互补模式”等多种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整合模式。例如,整合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经济领域资源,则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加深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局限的认识,以及经济增长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学会同时从环境和社会角度出发来评估个人和社会的消费水平。

(三)学校建设:培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优质学校

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级学校建设包括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国家实验学校。通过三级学校建设实现四个预期效果,分别是显著更新地区教育功能定位(教育行政部门);显著更新办学理念(校长与领导班子);显著更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显著更新学生素质(学生)。

研制出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实验质量加以管控,从学校管理、支持与保障、课程与教学、专题教育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质量自评与他评,成为诊断与监测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建设遵循全园覆盖、全员参与;统筹规划、效率优先;管教结合、重在育人;突出特色、因校制宜;遵循标准、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在可持续发展时代,学校要成为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示范基地,同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播世界优秀文化的中心,以利于熏陶、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为直接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做出具体贡献。

建设与分步骤培养一批又一批实验学校与示范学校,是我国近15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连续向前推进的一项基础性策略。至2014年,参与本项目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其他类型学校约1 000余所。

(四)专题教育:指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通过实施不同主题和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文化传承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设计课内课外相融共生的大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关注学生在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世界遗产教育活动以传承、尊重、和谐、可持续等世界遗产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来规划设计与实施所有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指向始终如一。节能减排专题教育培养学生掌握节约观和环保观,养成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增强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多层培训:进行校长、教师能力建设

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校长、教师培训,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定期召开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国家讲习班;持续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开设“春风化雨”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培训班;分别与不同地区(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区)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培训,交流各地经验。

三、对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

的思考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坚定不移地履行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取得了不少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新的时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如何继续深入开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值得我们思考。

(一)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地方教育政策与规划中

由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国内各地区、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的地方政府虽然提出了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但远没能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认识当代教育功能。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研究制定落实“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部署的指导实施文件。各地区需要大力开展有效的实验研究与有力的社会宣传,地方政府负责人要更深入了解与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促进教育改革与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价值。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地方教育政策与规划,加大力度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区建设,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国家及各地区教育督导内容。

(二)挖掘、提升有效精品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中国总结了大量区域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对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作者产生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必要从中进行筛选并进行再加工,从而提升案例的推广价值。故此,要求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团队要进一步精选加工已有案例,进一步研究总结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效实践案例,并进行广泛宣传与推广,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和学会操作方法。

(三)在基础、高等和职业教育中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很强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十多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中教育改革与创新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因此,要关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各种非正规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以及各种社会学习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系统性开发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使更广泛的人群受益。

故此,有必要在教育部及省市教育行政机关组建统一协调的临时管理机构,以组织协调基础教育、职业、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样,就能建立信息沟通、文件沟通、人员沟通的窗口,并且利于有计划地在职业、高等教育及其它教育部门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教学与学习创新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

(四)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建设与理论研究

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缺乏准确和全面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及相关培训机构开设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必修课程,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加大力度提升各级干部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与专业水准。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重点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优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德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全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探索其区别与联系,明确边界,以更好地完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体系。

(五)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培养应向农村地区推进

当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严重。粮食安全隐患重重,自然资源过度采伐,生态环境恶性破坏。面对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教育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农村教育改革的关键。农村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助于使现行农村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发展的需要,准确定位,务本求实。因此,向农村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势在必行。只有培养农村未来建设者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才能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

(六)开发京津冀可持续发展教育协同发展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其本质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京津冀地区各利益攸关方的最大公约数。

治理雾霾是京津冀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只有京津冀区域采取联合防控才能实现。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中央总体规划设计之下,已建立生态环境安全防护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立三省市教育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新一代公民,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