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计算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6 02:40: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计算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计算机总结

篇(1)

这一年多来,我力所能及地参与了村上的很多工作,也接触了很多的人与事。从刚开始的帮助镇里、村里整理资料,到后来配合综治部门做好我镇法治创建工作,以及旅游接待、讲解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委班子的一员,我既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和老百姓对我们村干部的期待,又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快乐和成就感。现将我这段时间以来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根基

作为一名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因此,我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通过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1、向书本学习,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系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路线方针,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理论水平。

2、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迅速适应农村工作,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本文来源:文秘站

3、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倾向。

二、踏实肯干,认真完成好各项本职工作

1、这一年多,我帮助村里撰写、整理材料,参与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有上级领导莅临我村参观的时候,我还会兼任景点接待和讲解,向领导展示我镇、我村的旅游硕果和经济发展成就。

2、远程教育播放是上级交给我们的又一项任务。我学习了网线连接、键盘应用等技术,认真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全村干部、党员、群众中播放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定时下载有关课件,并把重要课件及时反馈给村党支部,及时通知党员群众学习。每月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学习,为大家讲解相关内容,记下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心得体会、对本村发展所提的意见建议,并把播放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村党支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做大做强创业项目。在上级政策的号召下,我与本镇的其他三位大学生村官联合本地大户采取抱团创业的形式有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创业项目非常的关心,也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当我们的项目作为观摩点接受上级领导视察的时候,我们几个认真准备,每次都以最好的面貌呈现在领导面前。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镇村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的工作有很多收获,但同时也发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工作方式方法要加强。平时和村干部的沟通交流还是不够,有些问题和想法没能做到及时提出,对工作还是有些拘束,办事畏手畏脚。

2、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和农民交流方式和处理工作方式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和改变,与群众协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明年工作打算:

1、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塑造自己的品格。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在农村我要学习的地方很多,碰到的困难也会很多,但是思想上要自信,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

2、继续强化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村干部的得力助手。学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生的永恒主题。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包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做到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认真学习农村政策法规,熟练掌握村级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农村实用技能,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为村民服务。同时,继续虚心向老同志、老党员学习,向群众学习,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篇(2)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电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超强的电脑操作能力,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为一名食品专业学生来说,必须有较广的社交圈和开阔的知识面,所以要把电脑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然而,在我参加培训的第一晚上,我就发现自己错了,此次的电脑培训与以前参加过的培训大相径庭。以前的培训都是应付考试的,实用性不强,而且那时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的不多,时间长了不用也就忘记了。而这次培训的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参加培训的第一课时,我就专心致志地听讲,把学习内容与以前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的地方进行对比,感觉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特别是EXCEL的学习,因为平时用得比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对EXCEL的操作不熟悉。这一次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次培训,使我的EXCIL的操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几种方法。还有幻灯片的制作,原来从没有制作过,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简单的制作我已经基本上掌握。现在想起来这种培训是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篇(3)

二 实习任务

计算机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 实习内容

1.mysql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2.java基础,java网络编程

3. linux基础命令,linux bash shell编程,linux服务器的配置,linux常用软件的安装配置使用

4.网络安全

5.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四 实习过程

1.网络基础的实践

2.数据库的学习

3.计算机日常维护与网络安全

4.linux的学习

本人在校使用linux系统上网学习中未发现计算机蓝屏。本人对linux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欣赏。除了毕业设计时间外,本人在今年上半年在家认真学习linux。鸟哥linux私房菜是很好的教材。平时经常linux在系统下操作,如安装,卸载常用软件,打游戏,听歌等日常活动。本人学习了linux的基础命令后学习了的linux基础编程。可以通过学习linux的编程,熟练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学习程序写注释,编写程序所需注意的问题。本人对的linux网络安全感兴趣。本人正在学习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版结合复习网络基础的内容。

5.java的学习

本人在学习java 之前学习过html语言,javascript基本语法,c、c++语言的基本知识。在学校学习的c语言,c++,为我在学习java的路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java的跨平台性,较强的安全性,功能强大性是我把它作为学习的目标之一。我首先读懂书中的每一个程序,然后做书本的习题,接着与答案对照,然后通过写书中的程序复习,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以前,我认为编程就是编程。后来,当我学习网络编程时才发现学习网络编程需要网络基础知识。上面套接字,url,端口号等。学习多线程这部分是需要有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挂起,执行,睡眠等各种状态的相互转换,同步方法等。学习,需要用到很多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过去我所学习过的。学习编程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多想,多写,坚持。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检查,核对程序是需要细心。

篇(4)

在大自然中上课

那天,我们坐在无聊,烦闷的教室里,听着老师给我们讲为人之道。突然,天暗了下来,我们定睛一看,我们已经被茂密的苍天大树包围起来。我们沿着用石头铺成的蜿蜒小路走到头,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底有许多又大又漂亮的鹅卵石,为这一条银广焕发的彩带装点上一朵又一朵清淡,高雅的花。我们坐在嫩绿的草地上,开始了我们在大自然中的第一堂课,老师有声有色地为我们讲述小动物与大自然的关系,与大自然为人类带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好处,最后老师呼吁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下课了,同学们在草地上快乐的嬉戏,玩耍。几只小松鼠在树杈上警惕地望着我们,还时不时地围在一起“叽叽叽”的议论着,几个女同学看见这群有趣的“小天使”喜欢的不得了,她们把自己口袋中的花生,松子放在离树不远的地方,然后退回去静静的观察它们,小松鼠们啾啾四周,见没人先慢慢地向那些有着巨大诱惑力的食物移去,发现没有什么危险,立即冲上去抢走食物,又灵巧地爬上了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后来我们还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呢!

我们躺在草地,望着蓝蓝的天,无边无际,偶尔几朵白云从我们的眼中溜过,远处的山,危峰兀立,像一位位英勇的战士坚强的站在那里,保卫着迷人的大森林,山尖上缕缕云雾像一条条小蛇,围绕在母亲身边,那些云雾轻轻地去,又轻轻地过,无声无息,如果站在山顶,一定仿佛是进了仙境吧!

又上课了,老师问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保护我们这片共同的天堂!”

篇(5)

摘 要:计算机软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和尝试。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计算机软件应用对于学生学好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各有利弊。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这些利弊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引起一线老师们的注意,发挥计算机软件的长处,抑制其弊端,真正发挥出现代科技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大学物理实验;利弊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03-02

计算机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产物,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到了信息时代。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其方便、准确和快捷的特点使其本身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当中,教育工作者们逐渐发现,计算机软件的引入一方面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方便准确和交流方便,为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引入,老师们开始变得懒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路开始模糊,并且学生们用于思考的时间在不断缩短,使得教学开始走向了一个令人生畏的方向。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我们在在下面的文章中,对计算机软件引入的利与弊开始进行剖析。

1 计算机软件为大学物理实验总结带来的益处

计算机软件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得到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并且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成功进入了各学科的教学一线。从个学科教学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实验课程。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来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讨论以及实验范围的扩大,都成为计算机软件在这一领域的强项。

1.1 实验数据的处理

大学物理实验往往有很多的数据需要处理,在传统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通过铅笔在白纸上进行计算的模式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并且人工计算太多的数据容易产生错误,并且碰到开方或者计算对数时使人们陷入到无奈当中,有时候即使运用科学计算器也于事无补。例如,大学物理中有一个关于液体粘度的测定用是落球法,需要用到一个直径在一毫米以下的金属小球放入到乘有某种液体的柱状玻璃容器当中,用秒表测出已定刻度线之间小球运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球运动的速度,然后根据小球受到的阻力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这个实验通常要做4—5组的实验来求取一个平均值,那么在取平均值时就有了几个不同的数值平均,第一是在放大镜下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取一个平均值,第二是下落时间的平均值,第三个是直接每一个小球在液体中运行的速度平均值,第四个是分别用四个小球测出速度并且计算出粘度再求取粘度的平均值。至于各种方法的合理性,我们通过人工的计算往往是很难得出来结论的,但是,如果引入计算机软件以后,可以通过简单地每一组数据输入进去,然后选择所需要的结果,关于每一组方法所得到的误差就能够被估计出来,选择误差最小的计算方法,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再者,如果我们要分析小球下落速度与直径的关系,在传统的分析体系中,往往是通过用图表或者折线的方法进行,这些对于三四个结果还好分析,如果涉及到十几二十个结果,分析起来就十分费劲了,这对一个人的劳动量是惊人的。但是,如果我们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只需要将测量得到的最原始的数据按顺序输入进去,在分析框中,选出自己所要的结果类型,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一系列的表格和图像,甚至对于曲线还能够拟合出来相应的曲线方程。对于不同的结果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能够使结果一目了然更加清晰。

另外,对于每一个实验,专业的软件往往考虑的更加全面,例如,在测定随机误差的实验过程中,对于平均值,软件可以快速计算出算数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算数平均值。振动周期和震动幅度等的分析在专业软件中直接可以对震动的区间和震动长度的误差进行分析,还可以直接得出震动在整个系列实验中的随时间或者别的因素变动的各类参数等,具有很好的统计效果。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运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做到随时对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进行数据处理,或许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而这一点,在传统的用纸笔是无法轻易实现的。

1.2 实验结果的讨论

如果我们将一个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物理的实验,当这些小组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同时,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将各自的结果进行比较,其任务量是可想而知的,也就是说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运用现代化的软件处理学生们获得的实验结果,再结合多媒体的力量,将学生的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可以得到一个分布,然后与学生们进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运用计算机软件,能够对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进行直观的模拟,并且对很多物理量进行分析和对比。

在软件中,对结果的呈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优势,这是运用表格等传统结果分析讨论模式所不具备的。例如,对不同组的数据,可以采用柱状图或者饼状图的方式进行呈现,更加直观的可以发现。加入一个年级的学生在做某一个物理实验中,例如对长度的测量,我们可以将误差在一个较小范围的组记为优秀,将误差范围大的记为差,中间的记为一般。那么根据统计软件的出来的结果,显示饼状图显示,可以很直观知道在整个年级中自己的实验结果处于怎样一个位置。如果加上多媒体的优势,我们可以将某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大屏幕的展示,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教学的推进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也算是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1.3 实验范围的扩大

大学物理实验中,很多的书本知识在实验现实条件下是无法进行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引入使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实验变成了现实,使很多在实验室不能做的实验在虚拟的环境中展示。例如一个简单的宇宙速度的推算,在实验室中是无法完成的。这个想法其实是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假如从山顶上平抛一块石头,平抛的速度越大,那么石头会飞的越远,那么当速度达到多大的时候,石头的落地距离能够超过地球的周长呢?也就是说,当速度达到多大时,抛出去的石头能够永远不掉下来呢?单纯地用语言来描述难免有些干瘪,那么,如果我们用计算机软件去模拟这样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可以逐渐增大平抛的速度,在模拟的状况下,我们可以直观看出石子的飞出距离,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会深刻很多。

在某种情况之下,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必须在软件的环境下进行。例如,对磁场的认识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通过自己的描述是学生在脑海中对电磁线圈周围的磁场强度和磁感线的排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效果,将一个特定线圈和特定电流作用下产生的磁场进行三维的彩色模拟,可以使学生从全方位对线圈周围看不见的磁感线方向和密度进行直观的认知,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都能够有很好的认识,对于这部分实验内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也有很好的益处。另外,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电磁场的认知,在计算机中输入几个相关的参数如线圈的直径、匝数或者电流的大小,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电磁场模型,让两组参数建立的模型进行对比,或者对异形的电磁线圈进行考虑,得到线圈周围的磁感线分布。事实上,有心的学生会发现,例如电场、磁场、热场等场在模拟时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这也就是现代物理“场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对学生从整体物理学的尺度上进行掌握和理解,对物理科学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思想能够有很好的认识。

2 计算机软件为大学物理实验总结带来的弊端

计算机软件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纵然带来了很多益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纵然有很多的优势,但并不代表计算机软件就是万能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计算机软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同时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弊端。

2.1 老师们开始变得懒惰

计算机软件的引入使老师们摆脱了用小黑板和粉笔来为学生一步步推导实验原理和讲解实验过程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上,直接用一张幻灯片就解决了全部的问题。实验的原理通过图片和旁边的文字解说为学生呈现出来,老师们通过一劳永逸的方法一举将自己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更有甚者,有很多实验课的老师是通过下载别人的教学课件进行讲解的,本来自己可能就一知半解,除去了一步步的推导过程,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直接暴漏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没有根据要求一步步的形成,对于学生实验思维和创造力的形成都很不利。运用软件,省去很多的中间步骤,老师就会越来越懒惰,长期对着自己的课件进行实验的讲解,难免造成思维的僵化,对自身业务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

2.2 教学思路开始模糊

大学物理实验的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框架内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对知识的运用是一个很大也很重要的目的。一旦使用能够大大简化流程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有很多老师开始对实验或者教学的目的开始模糊,教学的思路也不像用粉笔和黑板时那么的清晰。形式的简化虽然带来了方便,同时也意味着思维和思路的简化。当实验仅仅变成了实验本身,如果操作不当,实验课程所应起到的作用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2.3 学生思考时间缩短

如果我们在软件中简单输入几个参数,处理的结果就会给出来,那么我们还会关注数字本身的计算过程么?在物理实验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正是起到这样一种作用。通常一个需要间接测量方法才能够得到的物理量,中间需要的是公式和方程式的推导,比如对电阻率进行测量时,我们需要公式的转换,但是如果运用软件,仅仅是在输入端输入一组数据,被测物的电阻率曲线(电阻率与温度的曲线)就会呈现出来,久而久之,可能对中间的转换就不会那么重视。另外,老师们依据软件的计算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相比于一个学生一个点一个点的在方格纸上描画所得到的体会是少了许多的,实验过程中的个人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计算机软件引入后,强烈的个人体验开始减弱,学生对实验的思考时间大幅度减少,为他们在实验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埋下了隐患

总结:计算机软件对大学物理实验而言,既有很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并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明显。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多的发挥优势,尽量的规避这些弊端,必然成为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

篇(6)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

(1)8+2×3(2)45-(3+7)(3)(26-14)÷6(4)18÷9×3

2.列出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并口算出结果.

350减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积是多少?

72与28的和是多少?

75除以15商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导入:刚才复习了一步文字题,熟悉了和、差、积、商的含义及加、减、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层: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1.学习例3.

(1)出示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

分组讨论:这道题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吗?

被减数是谁?减数是谁?题目直接给了吗?

必须先算什么?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

(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最后求差是多少?被减数直接给出,减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出来.列综合算式时被减数350写在前面,减数“80×3”写在后面.

(教师板书350-80×3=350-240=110)

教师指出:象这样由几个式子合并在一起写成一个式子叫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道理一样,但书写过程简单了.

(2)反馈练习.

第二层:试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试做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

小组讨论:以上两种解法哪个对,为什么?

教师说明:这道题最后求积是多少,就要先确定谁是第一个因数,谁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给出,要用“350-80”作第一个因数.要先算出减法,求出第一个因数,再乘以3.所以必须加上小括号.如果不加上小括号,即第二种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题意.

第三层: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请学生看书,对例3和改编的题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例3和改编的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补充概括:相同点:数相同,计算符号相同.

三、反馈调节,总结归纳.

1.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2.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师问:第二题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42乘以5,加上36,积是多少?

(2)800减去18乘以16的积,差是多少?

(3)525加上525除以25的商,和是多少?

(4)57与43的和,乘以87,积是多少?

(5)930除以48与42的差,商是多少?

2.先在里填上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3.正确答案.(使用手势表示)

(1)75加上25乘以3的积,和是多少?

①75+25×3②(75+25)×3③75+(25×3)

(2)75加上25的和,再乘以3的,积是多少?

①75+25×3②(75+25)×3

(3)400除以25减去21的差,商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4)400加上25减去21的差,和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说明:第1题中③中的括号是多余的,按照运算顺序先乘后加,没必要加小括号.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解答时应注意:从问题入手,弄清最后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时哪部分应写在前面,哪部分应写在后面,注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并检验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

六、布置作业.

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800减去18乘15的积,差是多少?

篇(7)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对人才的需求,《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也是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其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的内容、水平等都力图与国际接轨,使教学能够有效的适应计算机科研的发展速度。本课程通过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瞻性以及科学性,通过建立有效地计算机知识体系,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基础能力。《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的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以及相应的网络技术的基本的知识。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与信息处理的工作原理,能够熟练的安装与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二、现有问题分析

1、不合理的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环节中首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进度的规划。他直接的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等问题。但是,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部分老师却忽视了这一问题。具体的表现为:在开始讲课之前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进度计划,亦或者是教学计划过于的简单,不明朗,不清晰,有时只是简单的按照教材来制定,脱离实际。

2、备课不认真,走形式。备课是教好课程的前提,是课前的准备,但是,部分的老师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忽视这一环节。知识简单的将课本知识抄到教案上,上课讲课时也是照本宣科的。没有注意到这门课程的知识更新快读、知识繁琐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

3、教学内容实际技能内容单薄。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中,虽然课本中有单独的章节讲述计算机的硬件知识,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能简单的让学生在多媒体上看多媒体演示过程,而不能够实际的进行硬件动手组装。这一现象显然不利于教学效果;学生在机房中只能够学习一些简单的软件知识,例如windoesXP,office等,不能够亲自学习安装,设置以及优化等操作,从而使学生不能够深入的了解各种软件的实质,一旦的现实中遇到问题,自己也就不能很好的解决,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此外,由于课时的限制,往往一节课上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非常多,一定程度上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

4、教学大纲陈旧。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大纲都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需求。由于当今社会信息化不断的纵向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的进程也是日新月异,因而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要求也是不断的更新。然而,计算机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更新却是缓慢的,导致教学大纲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的要求。

5、理论与实践不统一。据了解,在现在的很多的高校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授的理论老师与实验老师并不是一个人,这就会使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老师不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践老师也很难掌握学生的理论进度。这样的结果造成理论老师讲的一套,实践老师讲的又是一套的迷惑,从而使学生不知所措。

三、转变与创新措施

1、任务驱动教学。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将知识分成很多个点,并将其包括在各项的任务中,通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一模式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完成任务,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你,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基于纲本,但又不拘泥于此。《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其不存在过多的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并且课程中的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不是很强,便于分割知识点。因而,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老师要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的分配理论课与实践的时间,提前做好课程进度设计。

3、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采取新颖的授课方法。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可以利用专题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的改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以学生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的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四步进行教学:1)引入案例,提出问题。利用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切入点,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处,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的质量。2)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对于案例进行实际的讲解,分析案例,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讲授实际的操作技能。3)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每一次的课程结束之前,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将本课堂的重点、难点,容易出现问题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对于案例中得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引申,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而不是单纯的老师讲解。4)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学习最终是要引用于生活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做到触类旁通,在每一堂课结束之后,老师要适当的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巩固知识的情况下,不断的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深入和完善。

总而言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实践。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这门学科中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际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1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动机

大学课程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负担着培养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责任。计算机能力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基础。计算机能力主要包括基本操作使用能力、综合应用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基础技能,所以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进行同步培养。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是,计算机知识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向导,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不仅从基础知识上进行培养,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与计算机素养的培养[1]。

2 能力培养向导下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方向

2.1 课程结构组建

信息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向各类学科专业进行不断的渗透,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融合进其他各专业学科。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组建时,需要注重面向应用、着重实践、着重能力的特点,同时在大学教学阶段,保证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计算机能力培养课程。课程体系的组建需要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向导,以各专业学生能力为参考、以积极实践与应用为主要线路的课程体系构建[2]。

2.2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导论课程。在部分地区进行教学改革中可以总结出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改革方式。(1)导学下的新教学方式。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按照导学阶段、辅导阶段、自主学习阶段、考评阶段的模式是进行。(2)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所包括的是,多元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资料的教学模式三种。(3)第三方考评方式教学。一年中进行两次全校学生参加的,第三方教学考试管理中心进行的计算机基础通过考试。

2.3 建立重点中心课程

计算机课程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充分全面地进行了解,将课程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重点课程进行各专业教学课程的安排。其中所设计的主要课程包括了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C语言程序、多媒体应用技术等等。各课程之中所涉及的知识构架包括概念基础、技术方法、先关专业3个方向,按此进行教学课程的确立。与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所确立的计算机教学,四个领域与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具有一致性[3]。

2.4 实验教学结构组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一项内容就是实验教学。进行教学结构确立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以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基础,组建以计算机素养与使用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的多元化实验教学结构,达到学生充分掌握基于计算机基础理论思想的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从属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对于计算机基础的三个层次能力,进行实验教学结构所涵盖的是三个层次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层、综合使用能力与设计能力层、计算机创新能力层三个对应层次。进行实验教学时包含了基础验证的实验、综合设计的实验与计算机创新研究方向的实验三个方面。

2.5 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都具有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向,对信息素养与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的,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基本技能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教学多采用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一边进行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课程中同时掌握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2、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不同的任务给学生,使学生在进行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践了课程中所讲述的知识。3、案例教学方式。此方式是在课程进行中教师编写各种符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2.6 立体式教学教材使用

传统教学的教学材料多是纸质的教科书,这显然不适合计算机的课程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原则就是立体化的教材应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结构,形成纸质资料、上机实践指导、试题题库等立体化的四位一体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这里所讲的四位一体立体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活动、辅助学习光盘、实验实践系统。

2.7 多元信息资源与平台的组建

篇(9)

教学法是传授知识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对教学任务的完成的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知识传授者在确定了所授课程的教学要求后,为了获取相应的教学成果,就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法。因而,教师在教学法上作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如已具有完整形态的的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KM教学法等。在以上教学法中,KM教学法是由北京科技大学杨炳儒教授倡导提出的,是将“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导图”进行融合,以知识逻辑结构为核心,经宏观知识架构与微观演绎铺展,形成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KM教学法的内涵

KM是指在“知识逻辑结构”的总体架构下融入“思维导图”进行微观演绎。K是通过知识逻辑结构图的形式给出所论知识系统的总体框架,表示了其中各知识子系统间的内在联系,是从宏观层面而论的,而M则是从微观层面揭示了知识子系统中思维过程的一种自然导向的表达。

知识传授者在其教学过程中先将所讲课程的总体框架或结构介绍给学习者,把学习者所应用的课本由厚变“薄”,使得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全体能够做到一目了然,这种处理方式使学习者很容易理清所学课程的总体结构;之后在框架中填充各部分相应的具体知识内容,也就是知识传授者把所授课程的知识点再次变“厚”;最后知识传授者再把填充到框架中的本课程知识概括总结起来,也就是把所授课程的知识再次变“薄”填补到该课程的主框架中,这样就使得学习者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完全符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认知规律。

二、KM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分为基础教学部分和程序设计教学两大部分,KM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仅符合了该教学方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认知机理,还有助于教学者系统而有重点地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大学生学习思维的逻辑认知过程,将其教法贯穿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1.“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教学”KM教学法的应用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上,我们将KM教学法中的“薄—厚—薄”的教学思路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做到了不仅能将该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逻辑衔接并且能有侧重点地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应的知识。具体做法是,我们首先给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总体架构,之后依据思维导向对不同的知识点实施相应的启发式教学,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展开,最后给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应习题供大一学生上机实际操作,最后对该课程所学理论及实验知识点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KM教学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不是单一的,同时它需要与其他集中相应的教学手段、实验练习题目等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教学”KM教学法的应用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是牡丹江师范学院师范生必修公共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了Visual FoxPro编程的一般思维和方法,可以获得其他计算机语言类自学的能力。之后学习者可以此为基础,逐渐掌握其他复杂计算机软件的设计过程,为学习者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此可见,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KM教学法完全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

学习者学习《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时遇到的较大问题是——该课程的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该问题可以通过采用KM教学法中的逻辑框架图来解决,逻辑框架图能较好地体现该课程的知识整体性,从而实现了将该课程的知识点“由厚变薄”。本课程的逻辑框架图如下: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KM教学法取得的效果

通过KM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将教学过程归纳为 “抽点—连线—成网—扩展”的知识逻辑加工过程,这种教学思维完全符合Km教学的基本理念。KM教学法的实施,提高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兰芳.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1(10).

[2] 张桃红,彭珍,杨炳儒.“C程序设计”课程的KM教学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

[3] 鞠小林,陈继红.基于KM教学法的软件工程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0).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41-02

引言:

自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各传统产业积极向“互联网+”模式转型。2016年6月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峰会,推动了“互联网+”与政务、民生、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一场关系到每个人的以“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大变革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通识课程“大学计算机”,其内容由软件工具应用向面向计算、面向计算思维转变成为必然。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构建

随着高性能计算、普适计算、量子计算等一系列计算问题的涌现,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等社会应用的兴起,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构建“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成为趋势,重点展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

第一,问题的抽象与建模。自然社会问题如何抽象与各种建模方法,计算机科学的知识领域有哪些,计算机科学家在思考什么,基于计算机能做什么。

第二,信息的表示与编码。从计算机中的“数”与“码”两个方面理解计算机信息表示和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方法,形成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形式化。

第三,计算机的三大平台。强调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原理、资源管理机制和基于系统平台的网络计算服务,体现“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第四,计算、算法与程序设计。强调计算的本质和计算机应用的理论问题,从计算机科学中找到对计算需求的支持。

二、“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现状与挑战。从教师角度看,知识陈旧、视野局限、师资培训经费紧张和实验室条件有限,任课教师更愿守着原来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从学生角度看,学习兴趣不浓,基础参差不齐,自学习能力差,学生更愿玩着就把课程学分拿到;从外部环境看,学校认为“大学计算机”课程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市场竞争力的帮助不大,导致大幅压缩课时,缩减教学报酬等。因此,保障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2.解决策略。实验教学是“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辅助理论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计算思维的建立。虚拟实验室是在网络环境下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具有传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特点:经济性、开放性、针对性,操作者可随时控制实验的进展情况,实验中相应的数据也可按需求反馈给操作者。因此,我们提出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以虚拟实验促进计算思维落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包括以下环节:

第一,MOOC。借力985高校已有的优质MOOC教学资源,解决师资力量薄弱、视野局限、培训经费紧张等问题。

第二,SPOC。根据学生的特点,建设SPOC以补充教学资源,弥补MOOC资源对当地学生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的直观演示,助力理论教学,让理论知识更易于学生掌握,同时解决在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各个关键实验正常开设的问题。

第四,学生的在线学习与讨论。通过技术手段掌控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自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第五,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知识。

第六,软件应用。以案例驱动的方式开展软件使用教学,兼顾学生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七,知识扩展。结合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新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开扩视野。

3.具体做法。(1)实施流程。第一,课前。教师制作完善教学资源,设计任务单,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根据任务单展开学习,以报告单的形式反馈小组讨论结果,实现知识第一次内化。第二,课中。教师课堂测试10分钟,组织课题讨论、小组汇报等学习活动,总结与点评,答疑及深度讲解;学生完成测试题,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出疑难问题,实现知识第二次内化。第三,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线上讨论,解答讨论区的学生问题,整理归类学生问题,评价学生帖子质量;学生参与线上讨论,完成知识进一步内化。(2)保障措施。第一,预习保障。通过任务单下达预习任务,学生在线预习;提前一周布置任务,提前收取小组报告单;小组根据各组员参与完成报告单的表现,分出A、B两个等级,与教师给出的小组打分进行加权,A-100%,B-90%。第二,翻转保障。提前一天根据小组报告单确定各组讲解的主题;课堂上随机抽该组学生上台讲解;讲解清楚个人、小组均加分;讲解不清楚个人、小组均扣分。第三,课前测试。每周测试一次,每次10分钟;测试题目随机抽取;题目至少提前一周公布;测试成绩累加到学生平时成绩。第四,实验保障。通过任务单下达实验任务,实验目标明确;学生在线完成实验及作业,提交纸质实验报告单,根据学生实验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分出A、B、C三个等级,累加到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第五,激励机制。好笔记奖励;互动交流奖励。(3)成绩构成。

各分项成绩详解及成绩存档材料说明:

①“MOOC视频观看”、“线上讨论”、“线上实验”成绩均来自MOOC平台后台数据;

②“学习笔记”、“完成报告单”由各组组长和教师共同提供;

③“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由教师提供;

④“期末考试”来自考试系统后台数据。

(4)教学效果。在对“大学计算机”实验班学生的调查中,88%的学生认可这样的教学形式,82%的学生认为现行教学内容对自己有帮助,94%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对深入理解知识有帮助。

在对“大学计算机”教改任课教师的调查中,98%的教师认为教改利于自己的知识更新,85.1%的教师对开展教改有信心,97%的教师认为虚拟实验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有帮助。

三、总结与展望

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开展“MOOC+SPOC+虚拟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是值得的,接下来将着重探索与实践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问题,切实找到适合不同特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篇(11)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用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去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中,认为这是计算机学习的入门课,更看重对计算机基础概念的理解。严格的说,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例如文字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等。因此,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并且要求实验教学要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学生感觉听课能听懂但动手能力差,遇上实际问题就不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等等。针对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情况,我根据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教学改革。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在的问题

其一,《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内容多、课时紧,很多学校都是将实验操作课作为理论教学课的补充和附属,实验课时不足。前面已经讨论过,大学计算机基础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没有实验时间作保障 ,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

其二,授课教师重视不够,教学中重点讲解理论,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将基本操作步骤教授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验操作练习中教师只是规定了学生练习的基本操作内容,没有对这些实验内容进行更多地和实际结合,加上实验课上对学生辅导不够,学生实验教学目标不能达到。

其三,学生对实验重视不够,缺乏兴趣。学生在实验课上,由于教材、教师只是让学生练习单纯操作步骤,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实例实验目标,所以对实验没多大兴趣。一些学生自身自制力又不够,实验上机时没兴趣,无所事事,或者干脆在悄悄玩游戏。结果自己没能很好的练习实验,还影响了其他同学。

其四,教学计划中实验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或不完善,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大部分院校教学中理论和实验分开,有的甚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别安排不同的老师教授,实验课只是让一些实验员简单的带一下班。同时,实验教学的开设流于形式,计划不够或不详细,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一些基本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学生练习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实验操作练习理解不够,也不能通过实验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及时地消化吸收。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在的问题,为了完善教学计划,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1.完善教学计划,科学设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提高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从教学计划着手,科学地设置教学计划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实验教学内容要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科学设置教学时间,以实验操作练习促进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时间要和理论教学相协调,充分保证。很多院校受课时的限制,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有限,因此我们要对应理论知识,精选实验内容及实验实例,争取在有限实验课时中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多练习多思考,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时,若学生遇上难点,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通过反复练习来总结,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课程的实验教学环境

为了让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建立与本课程相配套的实验环境,就是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与日常工作、学习相关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有机结合,设计实验练习的实例与练习任务。开发在线教学网站-面向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络实验系统,近可能地拓展教学空间,也方便学生在线练习。

4.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是在教室里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布置上机任务在机房让学生上实验教学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自觉性好的的学生还能照着教材上的操作步骤练习,但也效果差,还有部分学生实验课上根本不知干啥。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应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例+任务驱动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将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5.课外开展操作竞赛,促进课堂教学

教学计划中的实验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要更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在课堂外开展与计算机基础操作有关的操作竞赛。例如,除了传统的文字输入比赛外,还有应用OFFICE的就职应聘书设计大赛,校园简介的PPT比赛,ACCESS数据库封面设计比赛等。学生对这些竞赛兴趣浓厚,纷纷用自己所学的操作技能去完成比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

四、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师、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让枯燥无味的理论概念知识变得生动,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他们以后使用计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也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我们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