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3-30 14:51: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 TB2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测量技术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对工程测量技术人员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人员已不适应当前市场对工程测量人才的需求。

因此,对原有工程测量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一次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测量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人员须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工程常用的测量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同时具备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行业对测量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是不断增大。同时各省市水利、土地、工程建筑等行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需求量加大。各用人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工程测量人才。然而在这种量的需求增加的同时对工程测量人才的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测量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重点在于强调实践性和应用型。根据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测量人员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位合格的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三、“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生产工作经验,实现学生毕业后知识能力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测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及岗位需求,应构建起“夯实基础,加强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循序渐进。早期实训课程以提升学生专业兴趣为目标,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专业应用实践课程注重提升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专业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方案中的一个必修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总结专业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应推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单位实习期间由单位的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心内容。这样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辅相成,同时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收集资料、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篇(2)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是构成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模块的重点课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由专业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构成,成为支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支点,是学生进行综合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训练必须先行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课程,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测量技术与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支撑作用。

(二)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

应用型本科教育把传统的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上来。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改革,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重构后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教学中以典型的多层建筑施工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把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建立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以职业岗位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把典型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要求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在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以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为主线,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以企业工程施工阶段应完成的测量任务为教学“项目”来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工程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任务“载体”,使教学过程及学习情景与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基本一致。

(四)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调研,结合企业技术人员的一线工作经验,确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面临的工作任务及完成建筑施工测量实际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社会能力要求,选取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统一。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基础、单一的技术应用岗位层面向项目技术管理层面发展,直至经营决策层面的职业成长所需要的职业岗位测量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一)概括工作任务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测量技术应用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岗位工作流程,总结概括出以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任务,涵盖了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进场、施工、竣工、验收、营运全过程,各阶段的施工测量工作。依此为依据设计、选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

(二)重组课程内容结构

重组的课程内容以训练学生施工岗位测量工作能力为核心,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育。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与职业技术岗位相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将原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功能细化组合,将原教材十二章教学内容,精简重组成五个学习模块,组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情景,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与职业技术岗位相一致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环境,明确了建筑施工测量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和工作流程,缩短了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

(三)课程内容选取注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完成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三部分需求。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在重组的课程内容中强化了全站仪使用等章节,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生涯岗位测量工作的需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施工过程的测量任务为基础进行整合、序化组织教学内容。

(五)构建三线并行的实训课程体系,形成“从控制到细部”的良性循环

首次循环:规划勘测设计阶段或工程竣工阶段的地形图测绘,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中“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过程;第二次循环:施工阶段建筑物施工测量,由“施工区域平面控制测量-施工区域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施工测量”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第三次循环:施工、营运阶段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由“变形观测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形成的串行路线,在前二次循环作业的启迪下,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完成,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方式。

篇(3)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100

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的难度较大,导致测量出现了不够准确、不够及时等问题,使得建筑工程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问世,这就使得其在建筑工程测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现在的测绘技术的发展中,我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逐渐形成了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测绘技术。在数字化技术中包括了信息技术、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下面笔者针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说明。

1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相关介绍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一项新型技术。它通过数字集成电路、数字显示与大屏幕智能显示技术、通用及特种集成电源、数字采集系统的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测绘。下面笔者针对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一定的介绍。

1.1 数字化测绘技术中地图数字化技术的简单介绍

在传统的测绘技术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在地图的比例尺较大时,对于数据很难进行输入,但是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运用扫描矢量化仪器以及手扶式跟踪数字化,高效地解决大比例尺地图输入的相关问题。在扫描之后,可以将地图中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分析,使得其能够高效地为建筑工程服务。

1.2 数字化测绘技术中数字化成图技术

运用数字化成图,主要包括电子平板模式及内外业一体化模式,这两项技术是通过全站仪以及电子手薄等设备来完成的,使得其能够适应建筑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利用数字化成图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测量的准确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并且可以很好地储存资料,使得测绘工作顺利地进行。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运用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很具有优势的,那么在建筑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究竟具有哪些优势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优势。如有不足,望广大数字化测绘技术人员加以指正。

2.1 简化数据

通过数字化测绘的处理,经过相关一些专业知识的运用,在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与分析,使得测绘数据可以简单的展示出来,使得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了解测绘的相关内容。例如,在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时,可以利用计算机3D成像技术,让人们清楚地了解到整个建筑的结构、了解到建筑的整个建设过程,使得测绘技术变得简单、明确。

2.2 数字化测绘的精确度高

数字化测绘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测绘的精确度。在现代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内以及对外这两个方面来提高测绘的精度。对外来讲,通过控制现场采集的相关环节,实现数字化操作,从而减少人为误差。对内来讲,可以通过计算机计算以及扫描等工作来降低误差,提高精度。

2.3 数字化测绘可以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馈

数字化测绘的过程中,可以对数据进行储存。在这个前提下,技术人员可以很快的找到相关的资料,并且可以快速地进行分析,从而使得测绘工作可以进行及时地总结,并且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找出测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地研究与处理。

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应用

上文中说明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相关优势,那么在实际测绘操作过程中,数字化测绘过程是如何运用的呢?下面这笔者将针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一定地说明。

3.1 在采集方面的使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过程中需要收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了,不仅如此,建筑中的信息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着建筑能否顺利地建成,关系着建筑的安全程度。在对于建筑中信息的采集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1)对建筑主体进行信息收集。对于建立的立体建筑模型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对于墙面进行信息收集。对于每一面墙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墙的具体承重情况。

(3)对于天花板的相关情况进行有效地测量。在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时,应当针对吊板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吊板的高度等情况。笔者认为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认真、仔细地进行,为工程的继续进行打好基础。

3.2 数字化测绘中3D模型的应用

在现代的建筑过程中,使用3D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使用相应的软件,找出建筑中的特征点。在这个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就是CAD软件,它可以将特征点进行连接,构建出基础的轴线。

(2)进行一定的修正与补充。在找到基础的特征点后,需要对特征点进行加工与处理,优化主线条的结构。

(3)运用软件,构建3D模型。最后一步即是运用相关的软件,进行细节加工,最终形成该建筑的3D建筑模型。

篇(4)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现代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即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使其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明确培养对象,满足企业需求

《工程测量学》是工程测量专业和地质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内容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培养对象,在教材的选取上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的放矢,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就“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精度分析”、“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及其精度分析”等两个专业共性的问题应当结合现代企业需要共同进行详尽讲述;而地质工程测量部分只对地质专业学生做详尽讲述,对工程测量学生只做系统介绍即可。切实注重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真正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过的这些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工程建设发展对学生的需要。即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学即所用、学即能用,毕业后能顺利参加工作。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工程测量学是围绕着各项工程建设对测量的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测量理论、方法和仪器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与很多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需要解决各类工程建设中测量问题越来越复杂再加上测量仪器更新换代之迅速,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企业需求。因此,改革当前《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势在必行。

2.1《工程测量学》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对于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多解问题、方案选择采用思路引导或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非重点、难点及描述性内容采用老师指点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降低《工程测量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形式,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的灵活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对测绘仪器使用的讲解上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如陀螺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构造空间模型,测量后内业数据处理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都有很好的帮助,从而更好的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如在校园网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己阅览学习,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2.2《工程测量学》实践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实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掌握成败的关键。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和完善工程测量学实践环节,是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实验课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故此在实验课程进行前一定要选好实验课题,选的实验最好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并提前向学生公布以便使学生提前为实验做好准备(包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

(2)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步骤有条不紊进行。如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实地测量等。

(3)实验实施环节分工明确,安排有序。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防止实验课实施过程中杂乱无序,和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实验的安排应当分组比赛进行,每组人员分工明确组织有序。这样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4)实验过程中及时排疑解疑。这一阶段是测量实习的最重要阶段,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未掌握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务必要对其实验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及时发现及时有效解决,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巩固和加深理解。

(5)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分为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分析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有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得提高。

3改革考核机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测试双重机制考核,理论和实验两项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具体办法如下:

(1)理论水平测试,包括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个部分。在教学中,平时的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期末考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考核。

(2)实验测试,包括平时实验成绩评定和期末专项抽题测试两个部分。平时实验成绩根据平时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 期末组织专项抽题实验考试采取学生随机抽题,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要求根据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来给定成绩。

总之,我们要本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工程测量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宝波,黄德芳.工程测量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 党星海,郭宗河.工程测量.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篇(5)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现代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即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使其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明确培养对象,满足企业需求 

《工程测量学》是工程测量专业和地质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内容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培养对象,在教材的选取上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的放矢,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就“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精度分析”、“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及其精度分析”等两个专业共性的问题应当结合现代企业需要共同进行详尽讲述;而地质工程测量部分只对地质专业学生做详尽讲述,对工程测量学生只做系统介绍即可。切实注重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真正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过的这些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工程建设发展对学生的需要。即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学即所用、学即能用,毕业后能顺利参加工作。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工程测量学是围绕着各项工程建设对测量的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测量理论、方法和仪器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与很多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需要解决各类工程建设中测量问题越来越复杂再加上测量仪器更新换代之迅速,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企业需求。因此,改革当前《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势在必行。 

2.1《工程测量学》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对于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多解问题、方案选择采用思路引导或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非重点、难点及描述性内容采用老师指点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降低《工程测量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形式,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的灵活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对测绘仪器使用的讲解上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如陀螺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构造空间模型,测量后内业数据处理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都有很好的帮助,从而更好的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如在校园网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己阅览学习,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2.2《工程测量学》实践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实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掌握成败的关键。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和完善工程测量学实践环节,是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实验课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故此在实验课程进行前一定要选好实验课题,选的实验最好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并提前向学生公布以便使学生提前为实验做好准备(包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 

(2)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步骤有条不紊进行。如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实地测量等。 

(3)实验实施环节分工明确,安排有序。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防止实验课实施过程中杂乱无序,和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实验的安排应当分组比赛进行,每组人员分工明确组织有序。这样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4)实验过程中及时排疑解疑。这一阶段是测量实习的最重要阶段,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未掌握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务必要对其实验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及时发现及时有效解决,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巩固和加深理解。 

(5)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分为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分析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有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得提高。 

3改革考核机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测试双重机制考核,理论和实验两项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具体办法如下: 

(1)理论水平测试,包括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个部分。在教学中,平时的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期末考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考核。 

(2)实验测试,包括平时实验成绩评定和期末专项抽题测试两个部分。平时实验成绩根据平时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 期末组织专项抽题实验考试采取学生随机抽题,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要求根据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来给定成绩。 

总之,我们要本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工程测量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宝波,黄德芳.工程测量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 党星海,郭宗河.工程测量.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篇(6)

1.市政工程平面控制测量

城市导线适合市政工程呈线形分布的特点,因此市政工程往往采用城市导线作为平面控制的加密,也作为城市施工测量的直接依据。市政工程中道路、排水、桥梁工程规定仅规定了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为±40n,相当于工程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中图根导线的要求(新出版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已重新作了规定)。工程测量规范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因此施工工程导线一般不应低于三级导线。

在市政工程控制测量中,最重要的是起始数据的精度。起始数据对导线点位误差的影响分纵向误差和横向误差两种,导线所附合的起始点的纵向误差或边长误差影响导线的纵向闭合差,两端起始方位角的误差或水平角误差影响导线的横向闭合差。起始数据的精度,应能满足加密导线的精度要求,事实上设计图上或业主提供的起始数据精度往往达不到要求,常会造成同级导线附合在同级导线点上,甚至高级导线附合在低级导线点上,结果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为此,在市政控制测量的实践中常常将导线设计成等边直伸导线构所成近似往返测的闭合环,也就是以一个导线点作为基点,与该点的相连的另一导线点构成起始边,沿工程路线构成闭合环,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A、B为已知点,T1~T8为新布导线点(可以包含其它已知点)。其中,T6、T7、T8重点,构成近似往返测的闭合环。平差计算时先满足T4、T5、T6三角形闭合条件,再满足T1、T8,T2、T7,T3、T6全圆条件,平差结果T1、T8,T2、T7,T3、T6坐标分别取中数,保证工程相对精度。

2.市政工程高程测量

水准点的布设不仅应考虑易保留和长期使用,更应考虑水准点的密度和位置满足工程放样的需要,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性质,使水准点破坏较大,部分水准点由于施工中地形的变化(如遇路堤、路堑不再具备使用价值,特别是有些规范明文规定水准必须一站到位,不得转站。所以监理人员要特别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加大水准点密度和水准点的点位布设,以免施工中造成被动。

市政工程水准测量是施工阶段高程放样的基础。城市现有各等级水准点,一般均可作为城市工程测量的首级控制。但是由于市政工程建设对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几部规范对水准点的技术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可以看出,一般为三等水准要求。

三等水准所附合的水准点应是一、二等水准点,但设计图或业主经常难以提供,常常是三等水准附合在三等或四等水准点。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同样选择某一水准点作为基点,沿工程沿线方向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工程的相对精度。

3.市政工程施工测量监理

工程监理单位属于工程监控主体,它主要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测量监理人员从工程一开始就应介入。在开工前,监理人员应熟悉图纸、分析资料、了解工程特点、质量要求等,在全面理解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确定导线、水准路线走向、选定路线等,直至竣工验收测量,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

1)控制测量:对于测量监理而言,把握好市政工程中控制测量是至关重要的,对原有控制成果不管何种施工控制网,在放样前,必须进行复测,以确定点位和测量成果的一致性和使用的可靠性。

2)编制高程一览表:要求施工部门编制高程一览表,并进行逐项检核,因为这是施工的直接依据。

3)中线放样: 线路设计阶段所测设的中线桩至开始施工时,一般均有丢失现象,为保证施工中线位置准确可靠,施工前应根据定线条件复核中桩。

4)横断面测量(原地面测量):为了核实土方工程量,故一般在开工前需进行横断面测量,相邻横断面的间距越小则方量越精确,但测量工作也将相应增大。一般可按设计图提供横断面间隔施测,地形变化较大可加桩,而对地势平坦或工程面较窄的地方可不施测横断面,而以中线桩的地面高程代表两侧地形即可。

5)隐蔽工程测量:隐蔽工程一般均为标外工程,监理应请业主共同参与,便于确认工程量。

工程竣工验收就是对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通过检查评定,考核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工程竣工验收对质量的影响是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测量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完成收尾工程和竣工验收测量资料的准备。

4.结束语

市政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不仅仅是进行工程测量,而应是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在监理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组织协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硬件上要武装自己,提高本专业技术本领。遵循守法、公正、科学的准则,既要维护建设单位权益,也要保护施工单位合法利益。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掌握本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还应拓宽知识面,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福良.浅议城市道路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2]李志明.关于城市道路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6(06).

[3]郭勇,蒙祥达.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红水河.2009(01).

篇(7)

一、工程测量基本概述

工程测量是一门工程实践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工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情况。它的过程主要包括:过程策划阶段的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工程建设阶段的施工过程控制测量;实施过程阶段的变形测量;工程竣工交付时的竣工测量。测量技术可运用的范围广泛,可服务的对象丰富多样,在整个工程学科中它属于一种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所涵盖的技术含量较高,对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

二、工程测量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现代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使测量技术发生飞速的更新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系统、科研领域以及科学发展对象等正由于新的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引起了巨大的改变。从目前工程测量的发展形势不难发现,现代工程测量学已经逐步转型为对空间上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管理、分析、储存以及反馈的系统性研究,这些数据已经不同于以往,而是从卫星系统、空载传感器和各种高级别测绘仪器上收集得到。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基本前提下使工程测量学这门传统的科学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日趋完善。目前,新兴的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已成功从单一的工程建设领域中突围而出,改变传统的狭隘意义观念,向广义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

(1)工程测量技术协同其它专业技术共同发展进步将是今后一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主流发展趋势,在技术上将出现多功能多样化用途的工程系统。(2)工程测量的数据收集形式不再局限于一维和二维,在新系统下将向三维甚至四维方向发展,从传统的现场交互式测量形式转变为远程控制式测量形式;测量作业所用平台将从固定的地面转变为车载、机载甚至卫星控制等,逐步从静态转变为动态。(3)工程测量的数据分析计算由偏重基本的平差计算、网的坐标运算、几何形式计算逐步转型为高密度高精度的空间点处理、“点云”数据分析、被测实物的三维空间坐标重建、可视化处理、“逆向工程”和设计模型的对比分析,测绘数据同各种理论数据库实现完美对接。(4)工程测量实现进一步的宏观方向和微观世界两个极端的发展。在宏观测量技术方面,工程建设将具有更大的难度及规模,精度要求也更为提升。在微观测量技术方面,将向微型计量方向发展,测量的尺度维度大大缩小,将发展出微型显微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5)工程测量将实现过程控制的一体化和网络化。无线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化等技术将使工程测量从独立式走向综合化,从单体作业基本形式发展为共同作业及实时作业模式。(6)在进行工业测量、大型机电设备组装、线上检验和质量控制时采用高端的测量设备仪器以及先进的作业方法,这成为了制作业的发展新趋势,甚至可以列为制造业牢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7)工程测量设备从传统的人工设备发展出智能机器测量设备,并将多种高端技术融为一体,可服务的领域将更加广阔。对图形图像以及相关应用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手段也将进一步提升。(8)相关技术服务领域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可应用在设计制造行业、工艺流程控制、工程评估评测、工程监督、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和领域。

四、工程测量的历史进程

篇(8)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两方面的专业技能[1]。而地形图测绘的技能在我院主要以《地形测量》课程为基础,以《光电测距及全站仪应用》和《地形图绘制》课程为辅。《地形测量》是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技术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为主,同时还渗透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育和养成。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地形测量》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影响实践教学的客观因素

这些客观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1)因为高校扩招,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也没有复习,因此在实验课的时候还是很茫然,该做什么怎么做都不知道,等着老师重新讲解;(2)因为学生比较多,实验课都是分组进行,在现场讲解和演示时,有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学会,如果每个组都讲解一遍,有部分组在两节课的时间内根本没法完成实验项目。

2)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水准测量部分有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四等水准测量、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等实验,学生在实验课上只关注本次实验的内容,还不明白这些实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或者以后的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即实验内容过于单一化和程序化,缺少实验的系统性、层次性。

3)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核难度大

由于实验课时较短,加之学生分组分散作业,在实验课现场一般难以安排实验基本技能考核的环节,而且如果是分组不合理,有部分同学就会依赖会做的同学,或者刚好那个组的同学都不会做,那么本次的实验课就完不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方面,往往只能参照学生的实验报告。因此,不但实验小组测量成果的优劣不易辨别,学生个人实验成绩的评定方法也欠严谨与科学。

2. 对策与建议

1)增加实验指导老师,与上课教师共同指导实验

实验指导老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对各种仪器的使用熟练以外,还应该对工程测量专业的所有实验都熟悉。在实验课前应该准备好学生所用仪器设备,分类分组,节约领仪器的时间。实验过程中,与上课教师共同承担实验任务,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实验课的前提是分班做实验,否则两个班同时实验,增加了实验指导老师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测量实验,比如水准测量,一般4个人一组,若按一个班40人,每个班级会有10个组,每个教师负责5个组是比较合适的。

2)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测量实验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模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完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亲自演示型教学、任务模仿型教学、启发性教学、思考性教学、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等[3]。

3)掌握实验的关键环节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仪器数量与学生使用频率的矛盾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没有时间容许学生在课堂之外再从实验室借仪器进行实验,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重测补测学生量或组数[5]。每个实验都有一些关键环节,比如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实验,关键环节在于水准仪的读数方法以及视差的消除措施,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同学熟悉水准尺的刻画以及读数方法, 并明白水准尺黑红两面刻画不同的原理和差值。

4)建立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需要改进原有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将过程体验、平时表现、小组表现三方面结合,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程的学分,实行笔试与实际操作、 内外业测绘相结合、小组与个人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团队合作的思想,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对于基础性实验项目的考核,可采用实际操作成绩占60%, 理论考试占30%, 实验报告占10%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于任务性实验项目采用实习小组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 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测、绘、算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思考和总结,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对工程测量工作重要性、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分类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分析,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二、工程测量工作重要性分析

深入探讨和分析工程测量工作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测绘测量企业埘自身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对测量质量管理的认识,有助于测最企业对测绘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的开展。测量工作作为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方向的指引,其是工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技术保障,其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测绘测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以科学的管理为基础、以现代测绘技术应用为关键提高测量精准度、提高测量质量,以此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屏幕将测绘对象的外貌特征及要素形象得反映出来。其结果一目了然,能够改变和弥补传统测绘方式的线条、符号等二维系统,具备较高的直观性。

2.在产品的使用、维护上,采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测绘产品具备较高的操作效率,并在产品信息的现势性上具备一定优势,能够对信息及时修正,并及时提供修正后的地图产品。

3.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采取数字化技术的测绘产品能够借助于图形处理技术,对其各要素进行数据的再测,并输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图件产品。

4.借助于数字化测绘成果,用户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各种规划与设计,包括城市道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等。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与分析,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要素统计、汇总结果。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借助于规范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现代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将达到全新的高度。除此之外,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还在其他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符合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代表了未来测绘发展的主要方向。可以预见,当前以传统测绘技术为主的工程测量作业,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数字化测绘技术全面取代。

四、现代测绘技术的分类

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2.“3S”技术

(一)GPS技术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完善,为工程测量的测绘定位技术带来革命性的飞跃,以测角、测距、测水准为基本手段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逐步被高效、高精度的GPS技术所取代。普通的工程测量,需要完成控制网布置、检测与桩位放样等基本任务,经常要利用经纬仪、测距仪或全站仪来完成数据测量工作,设置线形或环状控制网。而GPS静态定位则可几乎无视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干扰,可保证高精确度与高测量效率。GP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GPS实时动态桩位放样,GPS测量精度可将桩位误差精度控制到厘米级;利用GPS技术放样平台,通过利用GPS测量并在施工平台钢管桩放样,可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缩短野外作业时间;GPS偏心检查,在精确测量工程桩位分布的基础上,GPS技术可一物两用,进行桩位偏心检查,提高工程测量的管理效率。

(二)GIS技术

由于GIs技术的多学科集成性,它能够就地球上存在物体和已发生事件进行成图分析,将地球或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情况通过扫描矢量化、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手段获取及时、准确和标准化的数字信息。GIS在工程测量中的普遍应用优势就在于其庞大的数据库管理与图形显示输出能力,数据库存储信息可根据测量需求及时通过软件处理进行成图操作,这对于提高工程测量成图效率、加速工程设计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Rs技术

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先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五、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测图的主要内容

(一) 原图的数字化,当测量工程中对数字地形图的要求不高,且工程经费又相当有限时.可以考虑采取该方式原图的数字化能够将现有地形图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借助于计算机一级扫描输入设备。作业人员能够使用数字化软件在很短时间内即获取所需的数字化地图该方式主要包括手扶跟踪数字化与扫描矢量化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相对而言扫描的矢量化能够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与原图相比。采取扫描矢量化方式获得的数字图精度要稍低.这主要是由于处理的过程所产生的误差所致。而且该方式只能反映出自纸成图时地表各种地物的基本样貌.其适时性并不强。因而该方式常常被用于工程中的应急性测量措施。

(二) 地面数字测图,当工程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没有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则可以考虑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式.该方式是典型的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式,在工程测量项目中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作业方式采取该方式获取的数字地图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借助于一定的测量手段.能够将重要地、物与其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5cm范围以内。

2.测绘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构筑统一的地理坐标框架体系.并将对应的社会信息存储在相应位置,用户借助于通信网络,即可实现对上述数据的访问.获取所需的信息。与传统的测绘工程不同,数字地球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并牵涉到诸多的部门和技术,并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六、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展望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fn,现代测量技术正向着数字化、高精度、低工作量以及自动化方向发展。工程测量中的遥感技术、3S集成技术等也正在逐渐的应用到各项1二程的测量当中。通过近年来GPS技术、GIS技术以及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应用所得到的认可可以看出,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准度、提高测量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测量丁作量,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在新的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影响测绘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首要障碍,其需要测绘测量企业通过对测量人员测绘新技术的培训以及相应的投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测量工作效率,以此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结束语

工程测量中,相关测绘技术如:数字摄影技术、“3S”技术的投入使用,让工程测量有了快速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盈利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测绘出版社.2013.

篇(10)

GPS技术可以在全天的气候环境中开展各项工作,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对应三维位置与时间信息,将传统定位系统中的不足进行完善。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获取更加精准的空间位置坐标,并利用对应的软件系统对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全方面分析,得出对应的空间位置坐标[1]。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开展沿线总体的控制测量工作,并对水利工程的闸门、渠道等水利工程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优点

(一)测量速度快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测量工作的速度,并做好水利工程测量的定位工作。比如说,在开展传统的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时主要通过全站仪、水准仪进行操作,这些操作方式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测量工作质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很难得到保障。而采用GPS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水利工程迅速定位,找出所监测位置,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2]。

(二)精确度高

现阶段,GPS技术在使用期间主要通过码定位与载波定位的形式进行操作,这两种定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定位的准确性,保证测量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在开展测量定位时主要使用GPSRTK技术,点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别。另外,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测量数据还能做好三维坐标的测量工作。

(三)降低测量成本

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采用GPS技术实施,可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对人工测量投资的成本,提高测量工作质量与效率,减少水利工程测量周期与成本[3]。

三、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GPS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常见的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了GPS以下几点:

(一)GPS在外业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外业测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GP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可以有效的对水利工程进行定位,并对水利工程相关水利工程数据信息进行全方面分析,得出正确的水利工程测量地理位置、标架,并将在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中进行广泛应用。

(二)GPS在布网工作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点连的进行操作,并形成一个连续发展性三角锁同步图形。对于水利工程枢纽地区来说,要想做好测量工作,就应该布设好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对变形监测网进行监测,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另外,在开展水利工程布网工作时还应该采用边连网络的形式进行布设,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网络系统中的几何强度与密度,保证GPS技术在对网络布设控制时所得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三)对实时动态数据的测量

在开展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时,要保证所开展的测量工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就应该通过GPS技术进行操作。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的测量主要体现在实时动态数据测量工作上。在开展测量时,应在已知点上设置对应的GPS接收机作为参考站,保证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接下来的动态数据的测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开展水利工程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调节,并对现有的土地进行调整,提高水利工程周边土地在使用时的多样性,并为接下来的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另外,在对水利工程周边的土地调整时,要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制定出全新的调整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周边土地可以被合理利用,保证所得出的测量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测量工作质量与效率。

四、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水利工程对于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测量工作难度,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对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叶积龙,张维宽.关于GPS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2,10:183.

[2]任建江,李冬梅,严新军.GPS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高精度变形监测网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1,02:79-82.

[3]李楠.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及精度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15,02:110-112.

作者简介:

篇(11)

高职、高专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工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测绘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交通或土建工程的勘测、设计或施工,他们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工程测量。而要进行工程测量,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构造、操作原理及准确、快速地进行现场实地测量。而工程测量这门专业课作为测绘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主课,在应用一体化教学时,又区别于其他专业。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相关单位对学生技能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工程测量的一体化教学不能仅仅从课堂教学上出发,而应从确定技能教学目标、选用合适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合理组织教学及社会实践等多方面来进行,一体化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确定技能教学目标

根据现场需要的学生所具备的测量基本技能,建立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三个大的教学模块,在学生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把所需的技能目标划分为水准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地形测量、控制测量、中线测量、断面测量及施工测量八个具体目标,拟通过一体化教学,力争达到学生独立完成工程测量的目的。

二、选用合适教材

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绝大部分为初中毕业生,且学习较差),避免出现所用的教材理论知识过于复杂,学生很难掌握和理解。现在的工程测量教材版本很多,结合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经过多方比较,选用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的教材以保证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

三、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制订合理、详细的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每一教学模块与之相对应的技能目标,分析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把原来的集中实习拆分成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安排在每一技能目标的理论教学中,最后预留一定的时间准备到现场相关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合理组织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时采用一体化教学。讲授理论知识时,要先分析学生所要掌握的技能目标,继而制定理论知识目标,要以理论为指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逐步提高综合素质。具体的教学方法可结合学校现有的条件,优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把理论知识中的各种图、表通过投影到屏幕上,结合测量仪器,可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理论教学效果。

而在其后的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中,遵循讲练结合的原则,以示范指导、巡回指导、课堂点评总结三个教学环节为重点。在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测量是很艰苦的工作,要禁得住日晒雨淋和其他各种不利环境的考验,这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测量条件艰苦,都是野外作业,风吹日晒,环境恶劣,而且任务艰巨,各个方面都存在困难。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学会把困难当作前进动力,培养乐观精神。

1.示范指导

老师的示范指导,要做到讲解清楚、示范准确,重点、难点要突出,同时可以选择几名学生重复示范,及时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工程测量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难,让他样树立学习工程测量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掌握仪器操作的准确性、技能训练程序的规范性。

2.巡回指导

老师的巡回指导,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学生分组后首先制定理解能力的学生演练,其他学生旁观,对示范学生出现的问题,先让其他几名学生试着纠正,从中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在纠正时注意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性的示范纠正演练。同时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讨论,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而后独立思考分析,然后教师帮助引导,指出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又快又好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机会去创新,而不是死搬教条。比如仪器的整平方法很多,不要求学生对仪器操作动作的同一性,老师先把基本要求讲清楚,具体的整平步骤学生自己动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达到了整平目的即可。

3.课堂点评总结

课堂点评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教学环节。老师要及时总结出现的共性问题,同时还要把学生的创新方法进行点评表扬,既纠正了技能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又提高了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创新的意识。

五、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