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交警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3 06:44: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交警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交警工作思路

篇(1)

一、 关于新建企业工会经费收缴难的成因

新建企业工会收缴难,有法制观念和工作不到位问题,同时存在着大量深层次的原因,新建企业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并按市场机制运作的,这是新建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但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都是正面的,当市场机制消极的负面影响冲击职工劳动权益而得不到及时维护时,工会的权益包括工会经费拨缴被忽视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一是千方百计压低劳动力价格,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工会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费收缴难的因素。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市场机制内在动力无所不在,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主要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自觉不自觉地会扭曲劳动力价格,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工会经费作为劳动价格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情是劳动力多,因此,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由于职工对就业岗位的渴求远远大于对自身权益维护的要求。同时,由于新建企业在分配制度上较多地是经营者说了算,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新建企业分配的天平就会更多地向资本倾斜,向少数人倾斜。作为职工劳动收入分配的构成部分——工会经费,难免要成为企业经营者低成本的牺牲品,不拨少拨工会经费在新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普遍现象。

二是把商品交换原则用到工会工作上是经费拨缴难的又一内在动因。在市场机制负面影响下,部分经营者把一切经济往来看成是“买卖”关系,“等价交换”已经成为这一部分新建企业经营者处事的基本原则,有利就干,无利的事就不干或少干。这一原则用在企业经营活动上是适用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即使是对工会组织,工会工作的长远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不少经营者把“利”看成是个人的,而不是职工的,看成是眼前的,而不是长远的。工会工作是群众工作,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看到作用,经营者看不到对自己的好处,觉得吃亏,一些经营者即使腰缠万贯,宁愿把钱花在请客送礼上,却以种种理由少拨或拒拨工会经费。

三是大部分新建企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是经费收缴难的经济动因。从我们调查情况看,新建企业大多数是近年兴办的,其中民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小型企业,基本处于规模小,人员少,开业时间短,生产和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始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业主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积累,扩大生产规模,对生产经营以外的资金控制极严,包括缴纳税费在内,极不情愿。因此,对工会经费拨缴不仅是一推再推,一压再压。而且把工会经费的开支大权也控制在自己手里,尽量不拨不缴。

二、 新建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新路子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经济发展体制,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飞速发展已势不可挡,并对新建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经审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做好工会经审工作,从调查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要切实做好新建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提出如下新的思路。

篇(2)

一、协同理论的内涵及其主要观点

(一)协同理论的内涵

协同理论由来已久,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物理学家HermannHaken创造了协同学理论。HermannHak-en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统一体,统一体可看作为一个大系统,而其他元素则是一个小系统。无论何种属性的系统,在整个大环境中,大系统和小系统之间呈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构建出一个平衡的系统结构。协同理论是透析事物自组织规律的行为科学,它从演变的角度来探究人类社会系统和外界信息、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1]。

(二)协同理论的主要观点

首先,各个子系统之间内在联系构成协同效应,整个系统整体产生的效应大于子系统独立运行累计总和。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大系统内,不仅存在各个子系统的独立运动,同时也存在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关联运动作用会逐渐凸显,进而产生协同效应[2]。其次,自组织是大系统内事物根据一定规律形成的有序功能,是一种无外部指令也可自主运行的功能。从客观角度看,自组织是相对他组织而言的一个概念,自组织功能实现来自于系统内部,他组织则来自于外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协同理论的必要性

(一)共同的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针对德育教育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战略,即“立德树人,坚持德育先行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强调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系统方方面面,同时加强家庭、社会方面的引导,进而形成系统合力。同时,要不断丰富德育形式、内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由此可见,《纲要》中的指导内容,对高校德育教育系统的协同提出了一定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中子系统能够构成协同效应,也必须协同,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国民教育目标[3]。

(二)系统的整体性

高校德育中各项教育措施虽然有不同功能,但是通过有序整合,可构成一个合理的运作整体。也就是说,只有高校德育教育中各个子系统能够构成一个合理的运作整体,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高校思政教育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子系统之间的累积、相加,子系统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每个子系统也需要体现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人侧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诸多问题,比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等等,针对这些社会问题,国家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协调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引入协同理论,不仅是为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也是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抢占思想意识领域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机构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思维引导,让受教育者形成符合当前社会情况的思想品德,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多元文化碰撞、国际化程度深化、互联网快速发展对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造成了诸多影响。而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前沿阵地,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将协同理论引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引导意识主流阵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作用,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国家需求高度统一,促使学生形成可抵御不良思想的正面力量。

(五)提升思政教育效能的需要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长时间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约束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良性发展。而协同教育机制能够让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发挥有效合力,能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能,促进思政教育体系中各个主体的有机互动,进而形成一个高效联动机制,解决高校思政教育现存问题,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六)优化学生素质结构的需要

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但是人数和当前学生素质结构却出现了矛盾。我国历来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思想,但是诸多高校却忽略了“立德树人”思想指导意义,高校教育学院化、专业化、技能化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学生总体素质。将协同理论引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助于协调高校中各项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力。

三、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职能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由学生处、共青团委、教学部门三个组织承担,三个组织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不同的教育效能,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教学部门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学生处负责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共青团委则负责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从客观角度看,三个部门的工作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三个队伍工作却各司其责,缺乏有效沟通,这就严重削弱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二)教育资源间缺乏有效的优化措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等等工作并没有构建起一个系统性、多层级的教育体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只从自己工作角度出发,没有从整体教育成效上进行考虑,没有形成一个“思政教育共同体系”,各个组织、各个主体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无法落到实处。从客观角度看,高校是我国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机构,但是高校中教育资源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各自为战,从而导致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的取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政教育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许多教师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存在不严谨、不规范等等问题,“形式化”的问题屡见不鲜,导致高校中思政教育制度成为了“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发挥保障效能;第二,学校方面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投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无法支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高校思想认知存在偏差

国家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是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都存在问题,对德育教育内涵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缺乏足够认识,对理论、实践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焦点在课程教育上,而没有关注整个思政教育体系,进而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有效衔接。所以,需要及时更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观念,纠正理论认识偏差,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奠定基础。

四、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顶层设计,促进“大思政”格局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思政教育宏观层面上,注重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以及宏观协调,将“协同育人”作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确保高校中各项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协同力量。主要围绕管理、教学、服务三个方面,全面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职责以及任务。同时,还要深入挖掘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思政教育因素,将德育落实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全员育人的有效工作机制,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二)树立协同理念,贯穿高校人才培养过程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直接决定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所以,要从“以生为本”基本理念出发,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思维方式,调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高校中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有透彻认识。通过有组织、有层次的教育活动,适当调整工作方式,并且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以及飞跃。

(三)着力构建各教育载体,多部门联合构建合作机制

高校要充分利用各方教育资源,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协同教育机制。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媒体,让媒体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优势;其次,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实际状况,采用多样化的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秉承“因材施教”教育理念,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选择合适载体进行教育;最后,要结合传统教育模式以及新型教育模式,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二者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多种教育模式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及有效衔接。

篇(3)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新时期现代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进入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来,我国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结合新时期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教育方针有机结合到高校教育中,全方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新时代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青年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国的发展活力也取决于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和综合素质,青年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水平。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作为基层思政教育的关键构成之一,对于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培养高素质的青年大学生,为国家发展持续注入和补充新鲜的人才血液,符合国家建设和发展需求。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面对国际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国内可能出现的多种变化,高校教育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着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消除不良文化思潮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通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充实社会发展力量[1]。

二、新媒体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特点

(一)新媒体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互动增强、受众更广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新媒体产物,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新媒体体现出了多种优势特征。首先是新媒体的共享性和即时性较强,实现了全面覆盖、全时间段的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优势,媒介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性向大众方向转移,受众群体不仅可以广泛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甚至还可以深入融合其中、自身即是媒介。新媒体技术下,手机中的软件、平台等媒介逐渐兴起,大大拓展了受众面,给了大众人群展现思想的机会和平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动性大大增强,有效促进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结合新媒体应用,借助各种媒介方式,师生之间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细节中。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信息,大大增强了交互性,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教育限制,丰富了传播内容、扩展了传播范围[2]。

(二)新媒体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信息传播途径更丰富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和快速发展,新媒体工具越来越丰富,传播信息的途径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优势特点,将用户和组织连接在一起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不仅限于人们熟悉的微信、微博等应用工具。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信息传播方面,结合大数据技术、小程序、短视频等方式,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下的群众需求。以微信小程序为例,和手机软件相比较,微信小程序的入口更加实用、方便,开放入口明显,被充分利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信息传播中。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小程序作为一种高效的工具,可以将中央精神及时传达给基层人员,随时随地开展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收集和分析大学生的活动情况,强化监督效果。除此之外,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发展十分迅速,将其应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短视频主题鲜明、短小精炼的特征,构建“学习强国”等平台,将中国思想、中国发展等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内容截取和制作成短视频,上传到平台上供学生观看,直观展示优秀大学生事迹,深化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3]。

三、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的思想过于功利化目前的高校大学生青年,存在着普遍的功利化思想过于严重的现状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部分大学生常常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功利化的行为动机。以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会为例,部分学生将这一经历作为获取荣誉称号的手段,认为丰富大学生活能够在未来的就业求职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有目的性的参与高校中的各项活动。部分高校学生缺少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无法树立起作为现代化教育下积极向上的青年形象,拉低了大高校学生整体的思想观念水平,降低了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对高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和就业形成了不利影响[4]。

(二)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重数量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作为基层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构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加入到思政建设队伍中。随着思政教育发展力度的逐渐加强,部分高校出现了普遍的重数量、轻质量问题,将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衡量标准和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大学生数量相挂钩,忽视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的质量建设。部分高校中培养优秀大学生的标准尚未统一,规范性和系统性不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较差,严重降低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5]。

四、新媒体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开放化特征,网络信息时代下信息的来源纷乱复杂、内容包罗万象,在新媒体信息的广泛传播中,学生受到了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想的深刻影响,尤其是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常常存在各种影响高校学生积极观念的负面信息,对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建设起正能量的思政教育平台,把握好国家正确发展方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将正能量信息融入到思政教育信息平台中,全面宣传优秀的道德文化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对网络生态环境加强管理和治理力度,构建完善的网络综合治理机制,满足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需求[6]。

(二)创新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微课模式实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符合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的需求。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给社会人们的信息需求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大量信息充斥着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的形势下,青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模式教育中学生更是无法全程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知识。相较于固有的长时间的课堂模式来说,微课模式更具优势,针对大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思想觉悟尚待提高等问题,利用微课模式大大缩短了教育的时间。微课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对于教学场地和教学时间方面的要求不高,因此很容易被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彼此之间利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和工具可以实现即时的交流,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在交互式的学习体验中,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内容加深了理解,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7]。

篇(4)

[2]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 国无德不兴[EB/OL]..

[3]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的通知[EB/OL].http:///law/law_view.asp?id=99150.

[4]张小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18-20.

[5]饶品良.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实效建设[J].理论观察,2015(4):139-140.

篇(5)

在国家对高校进行扩招后,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和收费标准的提高,使原本就矛盾突出的高校贫困生群体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问题、生活问题得到更好、更完善的解决,便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高校贫困生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校学生工作的更好开展,更加有利于贫困生群体的教育,进而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引导贫困生健康成长,同时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完善。

一、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因家庭经济原因,导致教育费用、生活费用等其他开支无力支付的学生,但是问题在于,目前学术界或者高校存在对贫困生群体的界定较为困难,或者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可操作性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便尤为重要。

全国大部分高校将贫困生类型主要分为一般贫困生和特殊贫困生,特困生主要定位于家庭人均生活费不超过100至150元,最高不超过250元。从实践来看,高校主要从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考量:(1)在校学生每月学习生活消费支出;(2)该生家庭年收入;(3)该生缴纳学费状况。这三方面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1.金钱与物质的缺乏

随着高等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并轨扩招”,高校学生面临着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在这些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农村,还有一些来自于父母双双下岗的城市学生,失去经济来源,还有的学生家庭突然遭遇变故,这些大学生的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使得高校贫困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贫困生根据其困难程度又分为特困生和贫困生,统称为贫困生。贫困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经济压力大,心理压力难以承受,已经成为心理问题多发人群,因而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已经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于贫困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首先解决基本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免去他们学业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首要保障。

2.校园文化生活的排斥

因为家庭情况的不同,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贫困生在某些方面,如集体活动、春游,或者宿舍联谊等,由于经济原因,导致自卑心理,心理焦虑等情况的产生,同时,校园的非主流文化也会对贫困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盲目追求高消费现象,网上的“苹果三件套”现象,恋爱风,还有家庭相对优越的大学生对贫困生的歧视,都会加重贫困生群体对社会的敌对心理。

3.自我心理上的障碍

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一些贫困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消极抑郁自我封闭。他们不愿去面对现实,总是把个人与社会所隔离。这会导致产生习惯性的孤独、自我压抑等消极情绪的产生。二是矛盾的自卑与自尊,经济的自卑与精神的自尊,会使他们产生矛盾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在现实的多元冲突下,增加了他们畸形性格的可能性。三是容易产生妒忌心理。种种原因导致贫困生将自我的贫困强加于社会的不公平,心理失衡使得自我心理活动受到负面的影响,不能正视现实,产生愤怒、焦躁、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更甚者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三、大学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性化举措

1.制定和实施因人制宜的资助政策,使资助更加合理有效

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都不完全相同,因此高校要结合本校的现状,尽可能地发挥创造性,既要在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补助,同时要加强精神上的教育,尽可能地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综合考虑各种现实情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救助。当前一些高校对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普遍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是思想道德教育却普遍匮乏。要切断贫困的源头,把握每个贫困生的思想动态,以人性化的资助有效帮助贫困生群体,引导他们促进自我完善。注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塑造完善的品格,并且时刻关注他们的需求,使他们更加自立自强,充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差异性与特殊性,真正从个体出发,鼓励他们充分地利用资源,完成自我的教育和学业。

2.改进高校工作方式,凸显贫困生工作人性化特征

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改进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方式,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人性化要求。确立以社会化人格养成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尊重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内容的人性化,主要是把思想教育要与学生的成才发展相互结合,突出反映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人性化。最后,教育方法的人性化,是要在学生与教师、辅导员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对话关系,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与拥护,进而实现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推动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高效率完成。

3.转变资助理念,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面对社会的种种现实和诱惑,容易产生一些不正确的心理和做出不正确的行为,尤其是贫困生,可能更加地急功近利,关注金钱或者其他一方面。作为高校的工作者,我们应该转变理念,加强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在着力注重人性化的同时,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理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利用校园纽带,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积极利用学校的资源,校报、展示橱窗、校园广播和学校网站等平台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且经常性的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在贫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统计,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在学校范围内建设了一整套的心理咨询制度,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课程。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对贫困生进行帮助和服务。同时,健全心理预警和倾诉机制,及时发现,及时疏导,避免一些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迪.论高校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8,(4):217-219.

篇(6)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25-1

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德育工作就等于抓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但大多学校德育实效性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德育观念落后,内容与社会脱节,目标空泛,缺乏操作性,将德育工作简单化、成人化、理想化。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健全人格教育,要增强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使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才能潜移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精神世界,铸就青少年的灵魂,筑起素质教育的万里长城。那么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呢?

一、做实做细学生的思想工作

当班主任不易,这是众所周知的,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并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必须处处注重细节,落到实处。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尚未成熟。怎样引领好学生,就要靠班主任的细致工作。一方面我们班主任应循循善诱,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特殊生,应多与其交谈,及时了解其动态。另一方面,政教处要利用橱窗、板报、国旗下讲话、国庆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学习近代史,不忘国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思想工作之关键个人认为是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谈到安全,我们往往会想到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谈到健康,往往只想到身体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和安全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更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周围的不良诱惑不断增加,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等物质要求,而更趋向于追求安全、快乐、幸福的精神指标。当这些无法实现时,他们的心理就会显现出不健康,甚至病态。现在的学生太脆弱,父母离异、考试失利、同学吵架都可能会发生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当然要治疗学生的这种不健康心理,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任重道远。班主任这时更需要弯下腰来,伸出双手,抚正他们。学校应经常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困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学校需要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做好依法治校,综合治理工作。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治班的观念,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的校纪校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狠抓常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听话了。近两年笔者发现在军训过程中,一些家长找班主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子女推脱不来军训,一些同学不肯参加国旗班和女子仪仗队的训练,理由是太辛苦。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荣誉感,跟社会风气、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这是由大环境造成的,给班主任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

笔者曾听过一位衡水中学毕业生谈他们学校严厉的管理制度,学生全部寄宿学校,所有学生回家只准带牛奶、香蕉、苹果、桔子和饼干类点心,其他的不准带,否则回家一个周接受家长再教育;不准带手机入校,否则回家两个周;学生打架,立即开除;学生谈恋爱,立即开除;学生不能跑操要有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并经过班主任、年级主任、学校教育处干事、教育处主任等人的审核,最后由分管教育处的副校长批准。这样做一是为了便于管理,二是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把这些制度内化成学生优良的品质。在我们看来这些制度实在是太严格了,其实制度只是惩罚那些违反制度的人。很多学校其实缺的就是严格的制度和对制度的贯彻落实。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言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所以我们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另外要注意延伸自我管理的领域,自我管理不是少部分学生的事,我们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笔者认为德育活动不仅通过说教,还需要通过各项活动来完成的,德育活动不但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多用身边的人和事鼓励学生,多开展竞赛、评比、表彰,比如“十佳优秀学生”的评比,“功勋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新锐班主任”的评选,并加强对这些优秀师生的宣传力度,通过种种方式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将德育活动仅仅举办成一次讲话,一次发言,一次宣誓,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秉承这样的理念,学校应多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系列德育活动,多弘扬正气,多鼓舞干劲,注重正面引导,将一些重要的德育活动系列化、立体多元化,就拿成人礼为例,今年笔者和政教处全体同仁组织了十八岁成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4月21日,高二全体师生隆重举行以“走进高三,勇于担当”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这个仪式我们筹备了很长时间,想了很多方法来全面调动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典礼上,我们看到很多学生与家长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

篇(7)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新媒体这一概念引入人们的生活,当今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将新媒体融入高校的建设范畴,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80、90后,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互联网、手机、微博、博客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如何顺应时展,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转型途径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1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转型释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以新兴的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第五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数字广播、数字电影等。它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多媒体性等特征。

西方学者认为“社会转型”是用以表达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意义的转变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不断顺应时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转型就是指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兴媒体,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型,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转型的必要性

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外部环境的挑战

首先,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性加强,大学生面临压力较大,平时学业繁忙,他们更倾向于快捷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出调整,以符合大学生的生活节奏,适应其心理需求。其次,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国内外往往通过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些媒体利用不正当、不合法的传播方式,夸大人民内部矛盾,散布恶意谣言,恰恰迎合了大学生“痛感强、燃点低”的特点,极易引发大学生的不理智行为,被所利用,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面临重大的自身突破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尽管高校历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教育工作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教、灌输等方式,传授一些刻板、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很难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这也正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不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搭建了更加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同时扩展了教育者的视野,面对这些新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加强对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管理,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教育工作中来,实现教育工作的发展与突破。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的对策

3.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转型

首先,扩大先进文化的网络覆盖面,建立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不断传输先进文化的信息,占领我国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设计一些融入学生学习、工作、娱乐等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达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其次,增加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相关教育内容,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优化教育资源,使其成为生动性、交互性、一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增加教育内容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内化程度。

3.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转型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都对以往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互动,提高学习热情。其次,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制作出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课搬到网上,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最后,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内网、手机报等校园新媒体的辐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加强教育效果的渗透力。

3.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转型

如何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更要有效管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设立网络监管主管部门,成立组织管理队伍,加强校党委的领导,做到网络监管的及时有效。其次,要规范制度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这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职责,同时通过校园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对校内不良的“网络言论”坚决的予以批评和教育,杜绝“网络煽动”“网络造谣”等行为发生,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篇(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思想、理论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石油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能源,而石油企业的重要地位正日益凸显出来。我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石油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进一发展并提升油田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大力开展油田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油田企业来说,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想要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就要对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创新,这样一来,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够带给企业员工正能量,发挥新时代的“铁人精神”。并在“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这些颇具石油企业特色的思想去指导企业开展相关工作,并不断创新意识,从而为油田企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二、目前我国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部分油田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有些油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在很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都比较喜欢进行空洞性的说教。这种政治性的教学往往会通过喊口号、树立典型等形式,来对员工进行灌输式的政治理论教育。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很难和当代社会相结合,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和现代市场环境相适应。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油田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在随时发生着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油田企业的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都不相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还沿用过去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来教育企业员工,这将很难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水平。油田企业的教育工作者不注意改进教学内容,就会使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难以适应现代的市场环境。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相混淆

随着我国油田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也在迅速发展。为了在市场上更好地竞争,油田企业也需要塑造自己完善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甚至将企业文化塑造划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在员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时候,给员工灌输企业文化建设理念。部分企业管理者甚至误认为政治思想教育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了对员工进行宏观的政治教育。

(三)部分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程度不够

很多石油企业内部的干部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并不高,他们对党的政策理论学习程度不够。只有深刻地理解党的政治决策,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油田企业的党员干部才能正确带领全体员工学习政治思想理论。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很多油田企业的党员干部却安于现状,对政治思想教育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这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往往比较落后,他们不能积极地、自发地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有些党员干部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所以他们才逐渐懈怠了对政策理论的学习。

三、加强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政治思想信仰教育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油田企业应该将政治思想信仰教育作为重点。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根据员工的不同工作特点,企业应该深入细致地进行政治信仰教育。通过解决员工的各种政治思想问题,要让员工进行广泛深刻的政治学习。油田企业应该将党的方针政策细化到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办法来对员工进行教育,使员工能够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

(二)对员工加强国情教育

油田企业应该对员工加强国情教育,要让员工能够充分了解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情况。我国有着非常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石油作为支持我国工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作用。正因如此,石油企业的员工更应该重视石油开采工作,要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民主法治教育

篇(9)

一、“爱心育人”这一理念实施的背景

1.正确实施“爱心育人”理念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因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发展机遇,有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和建功立业,这些机会和平台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用“爱心育人”工作理念来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心理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得到良好的培育。其次,激烈的就业竞争,让大学生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因大学生在新增劳动力就业机会中就业所占比较高,在如此激烈的有限岗位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如何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而建构“爱心育人”即是一条重要的实现途径: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素质的提高。

2.“爱心育人”理念的实施是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挑战、新机遇。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环境和管理形式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各有特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必须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把“爱心育人”理念融入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育和引导工作当中。

3.实施“爱心育人”理念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大势所趋。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爱心育人”教育理念,与学生一起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制定科学详细的工作规划,扭转不适应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旧理念、老方法,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以落实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

二、“爱心育人”理念的重要作用

1.激励作用。“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态度,更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积极情感交流与一种肯定评价的产生。学生往往会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理解、信任等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相关联,更有把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个人价值和个人魅力也联系在其中。因此,老师对这种学生的关爱之情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会产生不同寻常的心理力量。如果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学生则会“尊其师而信其道”,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越是受人尊敬,在学生中有威望的老师,他们对学生的态度与评价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让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影响。学生在学校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即是得到了赞许和表扬,在心理上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爱心育人”工作理念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2.感化作用。这种感化作用在“爱心育人”工作方式中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的感召、感染和感动。当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时,学生的接受性、可塑性都是极强的,如果此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将达到最佳。“爱心育人”特别重视的即是对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教化,这种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事实表明,学生也是最能接纳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爱心育人”教育理念正是运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个人人格得到不断的提升,原本自卑的学生会渐渐自信,原本落后的学生会开始寻求上进,原本消极的学生会慢慢开始乐观。

3.动力作用。“爱心育人”的理智之情可以转化为老师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要带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孜孜不倦与不懈追求,这种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种精神支持,老师才能更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最终才能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勤勤恳恳地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爱心育人”中的理性之爱也可以转化为一种情感力量从而推动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唯有关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成长真正倾注心血,甘愿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学生,才会千方百计地教育引导学生;同时,老师对学生付出爱,学生也会回报给老师爱;老师在学生的感激与爱戴中,体验到了教育工作的神圣与光荣,从而能更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来。因此,“爱心育人”同样是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爱心育人”理念的实现途径

篇(10)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57-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并在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趋势中,取得重要成果。但近些年来,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微博和信息通讯为核心的新媒体正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深远影响。新媒体有着开放性、普遍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极为广泛的认可,并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在信息咨询时的首要选择。但新媒体的信息承载过于庞杂,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浪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新媒体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工作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传统媒体以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为代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与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这主要是源于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经历过于复杂的流程,这不同于传统媒体商业资本和行政资源的高度集中。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新媒体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平民化的特点,符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年龄特点,也为大学生的观点表达、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但一旦当他们的极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释放,很容易会引起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从而对现实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清楚其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搜索引擎、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等网络工具,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在校大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多重压力,再加上对于就业的迷茫感。很需要有这样的平台来供自己宣泄心理压力,但当不良情绪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后,很容易让学生受到非理性信息或煽动性信息的误导,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普遍性

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网民接近6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高达40%。通过手机来上网的网民数量也高达3.9亿,这些数据都表现出了新媒体的普及。而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也超过了1亿人。而高等院校具备完整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且大学生中也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在技术方面上,已经消除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障碍,这也让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更为简单,因此产生了对新媒体的强烈依赖性。

(三)互动性

在互联网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大学生对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在虚拟世界中更轻易的获取对问题的信息探索,以及与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并与处于不同地域的亲友沟通。这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被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的应用工具,实现互动与沟通。这对大学生接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彻底改变,让大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由选择信息的接受,并参与到信息的互动之中。

(四)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自己经营的媒介,来向社会公众。在短暂的时间中,便能从信息的传递者,变为信息的制造者。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热切,强化了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对于个性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但这也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形成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生理和心理期并未成熟的大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将潜移默化的变为无中心状态。信息传播路径和形态的变化,使得网络媒体会因商业利益,而对突破道德底线、背弃社会责任等现象进行追求和逐利。许多煽动性信息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进行严重影响,并且西方价值观通过新媒体也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严重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难题。

(二)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导话语权的削弱

新媒体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使用者的群体被扩大,并且通常会因现实中的压力,从而在虚拟环境中表现出“逆反权威”的心理。而人人都能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因此大学生更愿用自我的独立判断来进行问题思考,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更加的多元化,并不像以往一样传统化。大学生能够以自己观点和想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而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全面性都被大学生所抵触,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量异常庞杂,因此大学生通常会采用碎片化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而信息内容的获取方面,大学生也通常会对教师传播的知识将信将疑,以往学生获取知识,新知识有了疑问后,都会下意识的寻求教师帮助,但随着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学生更习惯网上搜索。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怀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信仰危机,让大学生对于学术的敬畏转变成不屑一顾,而社会实践经验少的大学生,很容易会对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话语权。

(三)大学生道德约束功能被弱化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虚拟特点,会让使用者产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同的精神体验,因此虚拟世界很容易成为使用者宣泄压力的场所,因此庞大的信息源中汇集了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而人们也更容易受到好奇心理的影响,从而突破社会伦理底线,摆脱社会道德约束。而教育主题的观念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作用和重大影响认识不到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约束功能,使大学生更容易沦为传播不良信息的主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

新媒体的多元化需要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远影响,面对新媒体技术形态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认清错误思潮泛滥背后的市场因素。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不应当陷入技术误区之中,应当以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将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的认清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建立新媒体思想宣传阵营,将网络舆情导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建立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需要柔性管理,并不能完全依靠外界约束力来执行专制式管理,应当明确“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来营造相关气氛,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大学生平等的基础,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大学生群体完成新媒体时代下应用主体的转换。并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利益需求进行搜集,并开展正确网络引导,顺利实现教育信息的全覆盖输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篇(11)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宣传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建设,以时代为背景,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具有较大能动性和针对性,不拘于简单的目标和程序设定,可以作为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难的突破口。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位原因分析

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出现诸如学生学业成绩高但能力不足、专业技能强但思想觉悟差、智商高但情商低,因琐事纠纷而引发较大刑事案件等问题实际上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失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归因:

2.1 不健康的校园文化

受多元文化冲击,又无系统的、实体的优秀积极文化的“保护”,加之网络时代,特别是自媒体的去中心化、核裂变化、交互性、草根性等特点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1]。

2.2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差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现实中出现“老师(把思想政治课程)当儿戏,学生当休息”的现象。

2.3 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失位

高校辅导员大多兼管理学生事务的工作,缺少必要时间关注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产品的企业(学校)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而非教育工作者。

2.4 学生自身状况

“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独立,追求自由,在当前我国教育环境比较宽松开放的环境下,大学生们的思想也更加开放。一部分学生总是觉得自己做得最好、最正确,进而我行我素,只会为自己着想,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唯我独尊[2]。

3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路径与实践

3.1 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儒家优秀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儒家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来源,深入发掘并有效利用儒家文化中有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要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首先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3]。

3.2 现在高校中学生自主活动不缺少创造力和激情,但缺少活动条件和思想导向。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一,应将工作重心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本人所在学院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参与学生活动的实践经验。为了响应党的十关于文化建设的伟大方略,笔者所在学院借博雅之名,取其“博闻强识、温文尔雅”之意,打造“博雅系列文化工程”,包括“博雅网”、“博雅讲堂”、“博洋剧场”等子模块,三位一体,有机融合,辅以其他小型文化活动。本工程无意实现博雅教育追求之至高境界,但求能成为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文化涵养素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优良学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原则,使其具有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和丰富充实的健康人性。以“博雅文化系列工程”为例,前期,辅导员通过举办或提供主题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后期,辅导员通过网络媒体工具,提升效果。辅导员在参与学生活动以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工作:一是推动活动进行,对学生活动进行方向引导和操作指导,加入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二是主动举办教育活动,塑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加传播范围,提升活动效果。

3.3 建立与学生家长动态培养教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