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工商管理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7-31 07:28: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商管理系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商管理系论文

篇(1)

(1)企业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变,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概念迅速淡化,已经不存在以前专门负责接待学生实习的组织、部门和人员,加之不能有效管理实习生和考虑到企业信息的保密性,企业不太愿意为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提供机会。

(2)学生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就业导向和职业规划,许多学生不能将实习岗位和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有效统一,不能摆正心态很好融入企业工作中,不能主动对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内容进行思考、建立联系。

(3)学校方面,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不能及时掌握企业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问题情况,所以无法有效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使得今后的教育改革也不能有的放矢。

2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围绕主体学生而形成相互作用关系的评价方是企业和学校,考虑到学校是人才培养的评价单位,企业是人才使用的评价单位,本文探索构建“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2.1学生通过专业实习的收获评价

大学生通过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存在疑问和兴趣,社会实践不同于学校的知识学习模式,学生寄希望于通过专业实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提升能力。根据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兴趣和希望,提出学生的专业实习收获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过程的锻炼程度、自身价值的体现、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帮助、对未来工作及职业规划的帮助、心理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2.2企业对专业实习学生的满意度评价

大学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部门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单位,所以企业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对人才产品的满意程度是培养工作的重要参考。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实习人员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专业素养水平、对岗位的帮助和贡献等。

2.3教师对专业实习学生的表现评价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培养又集中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等。教师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习单位选择的目标明确性、实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3基于AHP的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按照三方评价的不同的策源点,确定各自的指标体系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兴趣和希望,确定学生的专业实习收获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过程的锻炼程度、自身价值的体现、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帮助、对未来工作及职业规划的帮助、心理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应权重值。

4结论

篇(2)

(一) 调查研究方法。为了全面地了解毕业生实习的情况,主要以实习单位的地点、实习的时间与步骤、实习的能力要求、实习的效果等方面为基础,分别从实习单位、实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实习效果评估等方面用SPSS 统计软件、EXCEL 绘图软件等进行处理,采用频数分析来总结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实习管理,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这些方法具有实用性、简洁性等优点。

(二) 调查样本的分析。为了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实习的状况,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已经毕业的学生,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相互控制配额抽样的方法,其比例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样本分布情况类别已毕业学生实习毕业生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样本数80 120 50 50样本比例26. 6 % 40 % 16. 7 % 16. 7 %在确定样本的时候,主要是对正在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同时也选择26. 6 %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取调查人员到学生宿舍、实习单位、学生工作单位等地方,以填写调查问卷这种方法完成调查。本次调查从2007 年6 月15 日持续到9 月5 日,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243 份,回收率为81 %。经过对问卷的严格审核,有效问卷238 份,有效回收率79. 3 %。对调查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大多数是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已经毕业的学生有80 人,实习单位有50 份,实习指导老师有50 份。从实习结果来看,这样的分布比较合理,因为正在实习的学生感受最深,对实习的过程了解比较透彻,所以具有代表性,分析结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推荐阅读: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毕业论文

下面我们主要从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入手,对他们实习的过程、实习的效果、实习的感受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调查内容的分析

(一) 实习问题的分析。

1. 实习指导。我们从老师对学生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向老师汇报两个方面来分析。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月指导一次占了48. 90 % ,几乎没有指导的有40. 40 % ,这两者之和为8913 % ,占了绝大部分。说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还是比较少;从图2 学生向老师汇报实习情况的频率来看,1~4 次/ 月有58. 50 % ,没有汇报的有27. 70 % ,而4 次以上只有占到总数的13. 80 %;可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是比较少的,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了解不是太多。

篇(3)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大。然而,由于受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已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社会痼疾与国际性现象。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 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并存,经济利益多元化。企业领导从个人或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了获取贷款,减少纳税,吸收投资等,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一个单位设立几套账。如给合作伙伴的是“如意表”;给贷款银行的是“放心表”;给税务部门的是“叫苦表”;给企业主管的是“业绩表”,这使财务报表成为无所不能的“万能表”。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目前对企业领导的考核往往以实现的利润等指标为主要依据,某些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骗取经济指标等,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于不顾,指使会计人员采用非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技术加工”,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订颁布常落后于会计时间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订的制度、方法和措施的总称。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少企事业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即使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对要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但目前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有些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平时又不加强学习,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对新的理论和刚出台的经济法规研究应用较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判断不准确,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水平;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的私利,知法犯法。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的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其处罚力度。此外,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正、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济效率。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及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新《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健全的内部控制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单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减少漏洞。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国家审计机关重点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审计,其他单位交由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提高审计覆盖率,逐渐做到有关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均经过审计。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三)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规定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处理处罚规定。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篇(4)

2工商管理系统设计的建设目标

一个良好的工商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性:第一,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易于维护,操作简单。系统的功能要完备,简单实用,其设计要符合日常办公运作的需要,并且易于扩充,界面友好清晰。系统的网络结构简明,便于维护和管理。第二,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可扩展性及可包容性。工商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多种应用要求,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转入转出接口,实现应用系统相互兼容,又可以对系统进行扩展开发和灵活定制。系统易于扩展。第三,系统保密安全性高,建立高效的通信机制,身份认证,权限检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侵入保密信息及信息泄密,设立工商管理系统的专用防火墙。

3工商管理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

该系统主要有经济户口管理子系统、市场监督管理子系统、案件管理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需求分析如下所示。

3.1经济户口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可以预核市场主体的名称;各类市场主体的变更、登记、退出;广告经营许可证资格检查、登记、退出、变更;市场变更、开办、退出;展销会登记;相关统计报表的自动汇总、自动生成、打印输出;和主体相关的案件的登记及市场监督;公告信息管理等。

3.2市场监督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可以进行专项整治;市场巡查;企业年检;商品抽检;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体验照;广告管理;商标管理;动产抵押;守合重信等。

3.3案件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可以对普通案件;简易案件;行政复议案件等进行管理。

4工商管理系统设计

4.1系统概念

模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目的是系统的概念模型。根据对象的分类聚合关系进行建模。采用数据抽象技术,根据已定义的高层对象类进一步抽象获得低层对象类。经过分析后,工商管理系统的总体概念模型和三个子系统的模型如图1-图4所示。它们是从系统的人员、组织结构、业务中抽取出来的,概括出工商管理系统的业务、人员、组织,对外界是封装的,表面看不到操作过程。

4.2用户权限设置

该系统是通过IIS访问应用程序的,两者一起使用提供了系统的授权服务及身份验证。工商管理系统的采用多对象和用户类的设计思维进行系统设计,先创建类的实例,再用实例实现类的功能,访问的数据库表只能是工商客户类权限内,能够很好地解决权限问题。具体的登录操作方法是:先登录页面,然后经过IIS及身份验证,授权访问,登录用户经DownDro-pList控件分为基础数据维护员、工商客户、系统管理员等类别,在每一类中,进行数据对比验证,建立单独验证的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仅有验证必需字段。通过验证后创建类的实例,获得权限,不一样的用户类访问不一样的数据库表,分流数据查询,并对数据查询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3参数传递设置

参数传递的常用的方法包括Session、Application、Cookies、QueryString等,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技术提供的参数传递的方法是运用实例和类对象进行,根据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创建类的实例采用实参调用成员函数,声明类的实例使用形参调用成员函数,实参传入形参的运算过程就是执行代码的过程,Web控件进行参数传递可以通过控件借助类方法的“桥梁”作用。因为类的成员函数的代码隐蔽、封装,具有稳定性好及安全性高的优点,所以参数传递十分安全可靠。

4.4功能模块

(1)经济户口管理子系统经济户口管理的信息主要有:市场监督结果的信息、市场主体登记的信息、案件管理的结果信息。也就是:市场主体登记后,它的基本信息进入经济户口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结果的信息及案件管理结果的信息也进入经济户口管理。该系统的功能主要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核准、受理审查,这些市场主体包括公司、企业、外企、分支机构、集团、个体、私营等,其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变更、相关信息登记、注销业务,在“经济户口管理”数据库中保存已经核准的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市场监督管理子系统的相关信息、案件管理子系统的相关信息。在市场监督管理子系统管理市场时或者是查询相关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提取这些基本信息并使用。

(2)市场监督管理子系统市场监督管理子系统主要就是对要监管的对象信息进行提取、查询、监管,这些信息商标信息、年检信息、动产抵押、广告信息等,在“经济户口管理”数据库中存入监管的基本信息;并将一些涉及违规违法的市场主体信息提交到主体案件管理子系统。

(3)案件管理子系统案件管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处理监督管理子系统提交的一些违规违法的市场主体,在“经济户口管理”数据库中存入处理结果。

(4)系统升级及维护允许授权用户进行系统管理、上传及下载网站内非数据库文件、错误报告制度、系统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等。

篇(5)

工商行政管理是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其无论是在体系上还是在理论范畴上,都达到了可以揭示规律的程度,工商行政管理是一种管理行为,其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有效的实现行为与规范之间的高效统一。现阶段,工商行政管理理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独立体系,然而其却在不断的升华和改进,在社会市场经济以及社会政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下,其也在进行不断的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就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概念、范畴以及基本的体系等,这一理论主要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所发展得来的,因此,其具备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些要点。针对工商行政管理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从市场以及其自身的管理职能等方面入手,深入到市场中,对市场中的一些行为进行监管和控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依据市场准入原则对商品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实施产权保护等,在这一系列的范畴内,可以看出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作用,针对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解释以及规律的揭示,可以从工商行政管理行为以及规范的统一范畴内来进行解读。

二、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

要想清楚的了解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就需要对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的关系进行入手,而所谓的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说,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的关系就是经济与政府之间关系的一个具体层面。政府对经济有着宏观调控的职能,其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干预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应的价值和经济规律,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有效开展,从而对市场进行合理的监督,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只有市场在失稳的情况下,政府才有理由干预市场经济,而造成市场失稳的主要在于公平和效率,市场自身虽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却无法有效的克服来自市场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预,市场外部的干扰只能够通过政府来进行消除和调整,政府利用其干预手段,对市场中的竞争秩序进行合理的维护,合理分配收入,调节市场准入份额,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尤其必要性的,然而,政府却不可以过多的干预经济,其只能够做到适可而止。其余的经济就需要市场自身进行调节和干预。总而言之,政府与市场之间既不是放任自流的状况,也不是完全干预的状况,两者在权利上是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政府以及市场对经济都具有调节的作用。

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中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篇(6)

二、构建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途径

(一)加强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者和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其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度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信誉,使企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风险管理是其核心,但对于复杂的风险管理来说,由于涉及专业和众多因素,因此仅靠一个部门无法实现完善管理。并需将企业业务和管理融入到各个部门之中,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出台相关准则和奖惩制度约束部门行为,提高各个部门的管理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工商管理人员应加大风险管理的投入,建立全方位的工商部门职员之间的协作模式,并且增加企业信誉构建方面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服从管理,提升其思想高度,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这是构建工商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员之间共同努力。

(二)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信息的更新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其效益。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因此,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在企业内部独立存在,而不是依附或从属于其他部门,并且部门及部门人员的职的调查、分析以及执行。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掌控,对待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政策,如针对企业销售业绩低下问题应全面排查企业人员的诚信问题,针对现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使销售人员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提高工商管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由于工商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有助于企业人员建立共同的目标。当然也要求管理人员不断的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重视个人信誉的重要性。

(三)推行资信管理制度推行资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是企业信用管理系建立中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资料的收集是重点,只有企业了解客户具体信息,才能以客户为基础推行自信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客户资料管理库,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也就是说,自信管理制度的推行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即时的客户信息,企业可利用合法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企业客户进行调查,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通过建立工商企业的内部授信制度,考察合作客户的赊销条件。正确了解客户的信用额度,并以此作为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依据,降低工商企业运营风险。企业可对客户近期及以往的交易记录进行调查,建立专门的审查部门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四)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客户是企业服务的目标,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来说,其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客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并对其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分析客户的品质,信用度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内容,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应建立在分析客户需求和整理客户基本信息基础上。客户信用分析可按月或按季度进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的评价。

篇(7)

1.2增强创新观念,提高开拓发展务实认识在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上,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克服固步自封的思想。有人认为我们支持国企改革搞了多年,制定了若干个支持政策措施,做了许多实际工作,过去该做的基本都做了,现在也没有更好的招法,因而一段时间内对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工作停滞在一般水平上,主动采取实际步骤介入不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也不多。我们要改革这种思想状态,认真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入实际,搞好调研,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情况变化,完善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的多做实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2发挥工商管理职能

重点搞好三个方面工作

2.1关于市场主体准入资格。主要是支持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增长点,在符合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对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的条件及程序、名称、经营资格、出资方式、投资比例等一些具体问题,从扶持培育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不搞机械的死扣条款。

2.2关于市场行为监管。主要是运用工商综合职能规范国企市场行为,推进国企健康有序发展。如运用商标监管职能国企商品的专用权;运用广告监管职能推进国企占领和开拓市场;运用合同监管职能维护国企正当合法权益;运用市场监管职能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运用个私经济监管职能开辟拓宽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等。

2.3关于市场交易(竞争)违法行为查处。主要是健全投诉举报网络,发挥专群结合的力量,加大公平交易,消费保护和市场监察的力度;强化同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以及区域同行间的共管、协管、群管、联管作用。发挥整体办案力量,严厉查处各类违章违法行为,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3把握工商管理原则

随着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深化,原有的支持发展政策措施有些已不适应,有必要重新进行修改补充,但在修改补充时要注重把握好三条原则。

3.1把握从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在执法中遇到复杂的新问题,不要推托回避矛盾,不要用老眼光看新形势,拿老办法套新事物。处理每项事务,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要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实践探索,寻找解决新途径。要采取有原则的放宽政策、有条件的灵活掌握、有把握的机动处置、有范围的变通处理的办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对待。

3.2把握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真正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企业改革发展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事项,我们任何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去协调。能办的要认真办好,有规定不能办的耐心解释。对企业不要讲空话,也不要办虚事,更不要随便许愿。在支持国企改革上,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深入程度,加大抓实程度,切实解决问题。

3.3把握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各执法窗口单位和辖区执法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法规宣传,引导企业自觉守法、护法。努力做到事前教育防范,事中监管规范,事后查处引导,做到防堵打治结合。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整治市场秩序,矫正不法行为,查处违章违法,保护正当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对执法人员违犯执法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处理好管理与引导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生产经营者所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受着国家方针、政策、计划、法规的制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经济主体所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使商品生产经营者服从国家计划、方针、政策、法规,而不能把眼前的、局部的、集体的、个人的利益置于长远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之上。另一方面,商品生产经营者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有时也不顾国家计划、政策、法规。

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一是积极引导他们向基础产业及与其相关的产业发展,如农业、能源、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原材料、公用事业等。对那些设备简陋、生产方式落后、严重浪费资源、销路不好、效益极差或与国营、集体骨千企业争能探、争原材料的产业一律不予核准登记。已经登记的应引导其转产,并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妥善做好这类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二是在大量掌握市场信息和经济动向的基础上,把好登记注册关。①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但本地区此类行业又确实饱和的,应引导、动员他们到外地开办;②本地区确实需要,产业政策也允许发展的行业,但基本条件不具备,特别是资金、技术力量达不到要论文求的,要在坚决限制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做到“优化登记”;③产业政策限制,市场又饱和的行业,无论如何要顶住不批,引导他们着眼全局,尽量开办其它企业。通过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既保证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又兼顾了集体和个人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5改善工商管理作风

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必须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5.1真心实意地为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我们要为企业当好公仆,承担法律问瓿,做好经济卫士,塑造新的形象。主要是旗帜鲜明的政治形象,促经济发展的服务形象,公开公正执法的权威形象,文明礼貌的道德形象,敬业奉献的廉政形象。我们要忠诚的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做到便捷服务企业,接待热情周到,咨询耐心细致,办事认真高效,处罚公开公正等,使企业高兴满意,感受到我们“接待热心,服务称心,办事放心,处罚顺心(服气)”。

篇(8)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人身及财产自由、行为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和。包括日常行政管理需要采取的行政手段、对涉嫌违法行为采取暂时控制性的强制措施、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等。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拒不履行法律规定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和行政决定设定的新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1、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方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行政机关依法设定的新的义务为前提。

2、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有两类,一种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相对方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另一种由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执行。

3、行政强制执行的客体:行政强制执行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还可以是人。

4、行政强制执行不允许进行执行和解。所谓执行和解就是指在指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从而终结执行程序。在民事强制执行中,执行和解是法律允许的,但是行政强制执行,法律则不允许执行和解。

行政强制是推进行政监管的重要手段,行政强制执行是实施行政强制的根本保障,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制度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直接执行为辅的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接强制执行只有加处罚,有条件地将查封、扣押财物拍卖抵缴罚款,个别规章规定对拒绝、拒绝行政监督行为实施处罚等少量的措施。

二、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强制执行中的困惑和问题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肩负着监管市场的重要职责,为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的发生,必须确保其行政强制行为的有效实施。笔者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层执法人员,在实际的执法中,感到行政强制执行难,困扰着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行政强制执行在制度上和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1、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不明确。设定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强制措施的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在部门规章中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比较多,行政机关的权力是国家赋予的,行政强制措施作为行政机关重要的职权,在部门规章中自我设定行政强制措施显得有些尴尬,如国家工商局颁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二款关于对拒不执行有关暂停销售,听侯检查,不得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财物命令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视情节给予处罚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就感到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在这样一部规章中的条款能否作为执罚的依据尚待商榷。对拒绝、抗拒工商行政管理的给予直接制裁,具有少数部门规章中有规定,法律、法规一般都没有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设定该项权利。这种由部门规章自行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做法,使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权大打折扣。

2、行政强制的设置零乱。工商行政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市场管理部门,涉及法律法规多,工商行政管理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散见于多个法律、法规和规章,由于不同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时期和背景的不同,贯穿了不同的立法理念,因此而造成对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因主体的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而依法能够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又易造成实际运用的差错。如属于《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范登记管理的企业,如抗拒监督检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则可以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给予处罚,对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不自觉缴罚没款的,可以依据该细则通知银行,予以划拨。其他性质企业的登记管理法规无此类规定,现在按《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的企业已很少,更多的是公司类企业,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却没有似的规定;《打击投机倒把暂行条例》设定了查封、扣留、冻结银行帐号、强制划拨银行存款等行政强制措施;《无照经营取缔办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设定了查封、扣留的财物的行政强制权,《反不正当竞争法》设定了对抗拒执法的处罚权,但对拒绝监督检查的予处罚的规定不全面。大量其他法律、法规很少有查封、扣留、冻结银行帐号、银行划拨、对拒绝和抗拒监督检查行为给予处罚等很有必要的行政强制权的设定。《银行法》实施后,实际废止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由规章赋予的银行冻结、银行划拨的强制执行权。面对如此零散、零乱的行政强制权的设定和或强或弱的行政强制权,执法人员容易凭经验、凭感觉、凭需要而不是根据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造成乱作为。

3、行政强制行为缺乏应有的法律的保障。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有关当事人应当接受和给予协助,但在实践中拒绝检查、抗拒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实际中登记保全、封存、查封等行政强制措施无法正常实施,对此有关法律没有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抗拒监督检查行为直接给予制裁的权力,面对这类情况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束手无策、望洋兴叹,使监管无法进行。虽然法律规定对抗拒、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可以移送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条例处罚,但在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机关感到这种“移送”是那么的“遥远”,只能是“望梅止渴”。对没有实施暴力的拒绝、抗拒监督检查行为,如其移交公安机关处罚,不如同时赋予行政机关直接处罚权力,由行政机关直接依法制裁。另外,现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接强制执行的手段软弱,很难实现行政强制执行的终结。

4、行政强制的“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强制的“滥”。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强制执行的局限性和客观因素造成的行政决定的执行难,行政执法人员为了实现行政目的,正门行不通,走偏门强行推进,这种做法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治气氛较浓的国家的实践中显得十分凑效。这就可能造成了行政执法人员行政强制思想上的错位和手段上的不规范。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常参加的地方政府惯用的组织多个行政机关(甚至包括非行政机关)开展的集中整治行动,就是因为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的手段有限,只有靠多部门、多人员的气势强力推进行政监督,在这样的整治行动中,往往强调的是结果,而不顾过程,其中的方式和手段能否确保依法行使是可想而知的。另一方面,行政强制的“软”使行政处罚变成“行政协商”,处罚也流行了“折扣”,因而行政执法中常常出现讨价还价的场面,失去了法律的尊严。

篇(9)

二、阻碍工商行政管理进入网络经济的问题

首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手段落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因而对它的监督管理也必须借助高科技手段,否则力不从心,会把好事办坏。其次,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一般都缺乏针对网络经济的条款和相应的解释,虽然它们的法理大都适用于监管网络经济,但是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却很难操作,法律法规的不足将可能长期困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网络经济中的行政执法,对此应该有所准备,采取多种手段尽量予以弥补,但是决不能坐等法规制定好了再管理网络经济,那样不但会丧失网络经济刚刚起步时便于规范的良机,给以后的管理制造障碍,还会使网络经济因缺乏必要的规范而减缓发展,影响我国的网络化进程。再次,缺少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现有的职能部门是根据各自业务范围监管网络经济的相应领域,实行多头管理,这样做就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经济的很多问题是新事物,往往一时难以划清部门归属,多头管理不仅容易造成争抢或推诿,还容易形成监管盲点;监管网络经济的人员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多头管理造成了对有限的人才分散使用的局面,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军网络经济的过程中,协调在各领域内监管的步调以及实现各地区工商局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而多头管理容易在这方面造成混乱。上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会影响工作的开展。

三、网络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网络经济的大潮,需要解决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上面这几个。进军网络经济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个系统工程之前,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认识网络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把握工作方向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认清网络经济带来的挑战,树立危机感。必须明白,当前不是在考验网络经济能否适应现有的工商行政管理模式,而是在考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找到服务、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办法。必须要有这样的危机感,明白能否成功地进入网络经济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兴衰。眼前的事实正在表明,网络经济可以离开现在的工商行政管理,但工商行政管理这支队伍的明天却离不开网络经济。我们面临的不是一次普通的技术更新,而是一次方兴未艾的产业革命,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不要说是一个部门,即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能顺势而上,后果都不堪设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地去帮助网络经济克服现有的问题,推动网络经济的起飞。其次,认识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保持自信心。网络经济的到来意味着一次空前的机遇、一次改革中的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魂牵梦绕的强国梦的实现。网络经济作为一个新事物,它非常适合进行改革的实验.

它是一块处女地,旧有的势力相对薄弱,可以进行较为大胆的创新"目前它规模有限,即便我们探索中出现了失误,也便于更改且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同时它发展迅速,前途无量,一旦在此试验成功,影响深远。在网络经济中种好一块“试验田”,网络经济就会通过它自身的扩张将之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面对这样的机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形成今天的规模,完全是因为紧跟了改革的潮流。当改革的大潮再一次涌起的时候,不再需要从零开始,因为今天已经有了队伍、经验、权力和威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理由对未来充满自信。超级秘书网

四、工商行政管理进军网络经济的切入点

首先,建立电子版营业执照管理系统。网络经济中颁发给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纸制执照,另一部分是电子版营业执照,也就是一套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电子密码,这套高级的密码具有惟一性和不可仿造等特点,有了它,企业就可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相互识别身份,正确地了解对方企业登记执照上的相关事项,这样也就解决了企业在网络交易过程中相互确认身份的难题。除此之外,这个密码还有许多非常大的用处,它可以用来作为企业的电子签名和印章,帮助企业签署电子合同,还可以用来对企业的文书加密,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既然电子版营业执照能够解决这样大的问题,作为它的颁发机关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不仅如此,它还会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执照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的根本,它成功进入网络经济后会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他的相关职能进入网络经济变得水到渠成;通过电子版营业执照,可以把对有形市场的管理和对网络经济的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监管;电子版营业执照能够明确企业在网上交易中的权利、义务,为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

篇(10)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地处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口,是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及东海黄金区域的结合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区位条件极为优越,是世界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临海的特大型国际都市,上海海洋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拓展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能够顺应全球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发展浪潮的需要。对上海海洋产业的研究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性的港城在城市定位、功能转型及产业升级内在要求。

1 上海海洋产业现状

上海全市陆地面积为6340.5km2,其中陆地面积6218.65km2,水面面积121.85 km2,海洋面积近9000km2。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0.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12.32万人。上海东临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南接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领,北界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是中国最大的港口,按照吞吐量衡量为世界第一大港。

1.1 海岸线资源、滩涂、浅海资源分布及经济利用

海岸线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上海的海岸几乎全部建有海堤,为人工海岸。据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底到2004年4月的海岸线修测成果统计,上海拥有海岸线470km。所辖海域滩地共55个,总面积645.74km2 [1]。上海利用圈围的滩地建立了一大批农场垦区、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滩地对缓解上海市土地紧缺矛盾,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后劲、促进工业产值增长、稳定长江口河势、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1.2港湾、港址资源及港口开发利用分析

港湾、港址资源及港口的形成与发展,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天然优势,并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和载体。上海港始建于黄浦江,发展于长江,拓展于杭州湾,腾飞于洋山港,历经了由内河向河口、沿海、海岛的开拓过程,雄居中国港口半个世纪,现已跻身于世界港口之前列站。上海港根据港口区分布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洋山港区、长江口南岸港区、杭州湾北岸港区、崇明岛港区、长兴岛南岸港区、横沙岛南港区、黄浦江港区,共8个。上海港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2008年,上海港完成了2800 万TEU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二,而稳居世界集装箱大港第一位的新加坡港完成达2990万TEU。交通运输部《2009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57亿吨,比上年增长9.0%。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大港口中,上海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港的位置。上海港在港口建设水平上持续保持和发挥产业优势。

在发挥港口产业优势的同时上海也存在着河口岛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的问题。作为我国的第三大岛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面积大于香港各岛,而2008年GDP只有香港的1/66。2005年,崇明三岛平均GDP为8343元/人,只相当于上海全市人均GDP34436元/人的1/4。与长江三角洲14个地级市比较,最低南通市人均GDP9378元/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三岛比南通还低1035元/人。同样是岛屿的舟山市,人均GDP也达11586元/人,超出三岛人均GDP3243元/人。三岛一产的比重偏高。上海全市一产占全部GDP1.8%,崇明一产占24.8%,长兴、横沙占22.3%,三岛平均22.3%。从现状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来看,三岛不仅在上海甚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尚属较慢地区。

1.3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分析

通过分析对比海洋经济总产值与海岸线的关系,可以获得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空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计算沿海11个省市2000、2007年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大陆海岸线的比值,可以反映各沿海地区单位岸线长度的海洋产业产出贡献,即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表1:2000年、2007年各沿海省市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亿元/km)

Table 1: 2000&2007 Economicdensity of unit marine shoreline for the coastal provinces (million / km)

 

省区

2000年海洋生产总值

2007年海洋生产总值

大陆海岸线

2000年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2007年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上海

601.37

4321.4

470

1.280

9.194

天津

138.63

1601.0

153.3

0.904

10.443

广东

1114.57

4532.7

3368.1

0.331

1.346

山东

737.76

4477.8

3122.0

0.236

1.434

浙江

399.53

2244.4

1840.0

0.217

1.220

辽宁

326.58

1759.8

1971.5

0.166

0.893

河北

69.19

1232.9

421.0

0.164

2.929

江苏

146.04

1873.5

3122.0

0.153

0.600

福建

419.15

2290.3

3051.0

0.137

0.751

广西

110.45

343.5

1083.0

0.102

0.317

海南

70.23

371.1

1617.8

0.043

0.229

全国

4133.5

25073.0

篇(11)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大规模的食品厂生产不规范,学校食堂食品不卫生,小摊贩卫生食品卫生问题严重……各种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影响了社会的秩序,是人们对于国内食品安全失去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足。而食品监管各职能部门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重中之重,它负责组织和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从食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查处假冒伪劣和无证加工等,对食品的质量进行监管。因此,想要保证食品安全,就要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进行探索分析。

1、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食品行业也不断的向前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但是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却存在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法规和标准不完善。而在食品安全监督中,起到做大作用的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主要起到了市场监管、市场准入和退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作用。从食品流通的源头入手,从食品的生产、投入市场等方面整顿食品安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成立后,不断地实行权利,充分的发挥了对食品市场监管的作用。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十分混乱,各职能部门相互牵制,责权不分明。自《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我国规定对食品安全监管实施“分段管理”的方法,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它肩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的重担,且其职能并不单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且它不是割裂独立的,是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其他职能相互关联,共同组建成一个全方位的交叉管理的网络管理体系。随着食品行业的逐渐发展,食品安全监管范围扩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对自身的监管职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其实行监管职能时,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其对食品经营的监督和管理不专业。监督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完整的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使有许多细微的食品问题无法被发现;各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存在差异,偏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由于技术落后,其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各个地区的食品问题呈现多样化而产生了地区差异;市场准入及准出的把关力度不够,使许多不规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进入市场,而且会产生许多无证经营的小摊贩,增大有关部门的监管难度。

3、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措施

3.1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体制。要使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有效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首先要从法律上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制定完整的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同时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在社会中的推广力度,从食品制造行业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建立专门的食品监管制度,对于流通的食品进行不定时不定期抽检,检查不合格食品厂进行停业整顿。工商行政管理及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相互监督,相互配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

3.2建立完整的市场准入准则。建立完整的市场准入准则,不符合市场准入标准的食品不能给予生产。同时严格把控投入市场中进行市场交易的食品,对于不合格,钻空子的食品加工厂进行惩罚。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准则,才能够从根源上把控食品投入市场时是否安全,减小不安全食品的市场交易量,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不安全食品。

3.3严格执行规范执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重视日常监管,加大日常巡视力度,并且做好严格的记录。对问题食品进行严格的惩处,坚决杜绝徇私枉法事件产生。训练有效的监管队伍,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提高办案效率。综上所述,“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全民关心的一个社会焦点。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部门,一定要意识到自身实行监管权利时,所存在的问题。切实履行职能,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其职能。从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开始,切实抓好市场准入与准出、食品监管、消费者权益保障,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万静.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