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生个人德育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就这样实践团经过一系列详细组织和工作准备后,等待七月暑期的来临。
七月流火,当同学们开始沉醉在暑期欢乐时,“三下乡”实践活动正式出发的钟声在我们团已经敲响。7月4日到9日,各组各项准备工作再次确认启动,同时各项文娱节目要进行再次熟悉排练,宁愿多发时间,也不得出现错误。7月8日,同是“三下乡”的我院赴广西平南团出发。10日,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再次确认后,我们赴惠来实践团启程。
整个实践行程上面已有所述,个人觉得,其中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惠来分公司、小学支教最难以忘记,颇有收获。
10日下午我们怀着踌躇满志和几分新鲜好奇心到达惠来一中,此时,我们赴惠来团60多人分成两小支队,一队赶赴前詹镇西浦村小学驻扎,另一支队则驻扎在惠来一中,而我被分到县城小支队。11日早上我们一部分参加了在前詹镇政府举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仪式后参观了义修队义修家电器,同时我们县城小支队迎来了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洪杰、黄媛淳、林锦源三位新成员。
11日下午我们进行了社会调研。当日下午调研的主题是“惠来基础教育设施调查”,主要访问对象是小学、初高中学生和家长。我和华农的y.c.(即黄媛淳,英文名简称y.c.)分为一组,任务是两个钟内至少完成十份问卷。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很深。我们并不是单单简单叫人填完问卷,而是要采用访问式方法做调查,做调研时要与做问卷对象交流、聊天,以问卷里问题为主,然后将话题拓展出去,每个问题要延伸3~4个涉及话题,总的来说,质量首选,数量其次。这样一来每访问一人所发精力、时间就颇多的。自然,我们所得的信息和资料也很丰富。前期我们一人主要负责记录,另一人主要负责交谈,分工明确、条理,相互配合,做调研进行得很顺利。但当做完第四份时发现以这样速度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所以两人分开独自各做三份。这样一来,考验我的时候到了。由于以前曾参加过调研比赛,有些经验,所以完成任务并不困难。但其中自己的缺点——不善言辞、不懂速记还是深深影响了调研质量,与学生交谈时本可以再拓展深层一些,然而记录速度太慢,出现自己在记录,学生无声站立一旁的尴尬场面,同时言辞上有些僵硬,令交谈中出现生硬的气氛,也颇令人尴尬的。
该次社会调研收获颇丰,具体另有调研总结。所得其中信息令我惊奇的是惠来作为一个临海县,地理环境挺有优势的,但其经济情况却令人失望。从所得调查教育设施情况得知,其教育建设甚至比粤北一些地理位置相对较差的城市更不如,教育情况令人担忧。就拿其中一点来说,当地县城小学大部分每班都是超过百人,已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而且大部分教室不配有灯管的。县城如此,更不用说乡镇的了。
参观中国移动通信惠来分公司乃此行一大亮
点。我们是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毕业后如果能在中国移动通信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众人对此行程充满期待,都希望能很大收获。而惠来分公司也不负我们所望,即使我们只是一个学生团体,也热情欢迎和接待我们的参观。惠来分公司秉承中国移动通信的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热情洋溢地为我们详述了该分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介绍、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营销活动,并演讲后根据我们所提出的一个个疑问作出详尽的回答,尤其在我们专业市场、就业方向上,分公司主管们根据自己经历,尽可能传授他们所得经验。可以讲,此行每人都满载而归,个个都称赞中国移动。其实,作为信息类专业生,对国内通讯类公司都有一定了解,如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等等公司必定在我们视野内,事前已了解到在国内类似领域公司中,中国移动通信在服务态度、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毕竟多数只是听说,而经过此次参观,我们终于体会到中国移动的魅力,果然名副其实。
最后一大活动是压轴的小学支教。虽然我们组织上组别分明、明确,但我们县城支队与西浦支队不同,西浦那边义教组负责支教,调研组主要负责调研……人员互不参杂。而我们这边则不同,分工已不分组别,要求每一活动每人尽可能都参加,尽可能锻炼自己,体悟不同项目。而我在支教中得到三次讲课机会,由于是临时受命,自己又不属于义教组,对小学知识体系只能根据记忆,自己组织讲课材料,并且个人认为义教组事前准备不足,所备资料难度过高,所以直至第一次真正走上讲台前,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然而,当自己走上那神圣讲台,面对众多炯炯有神的眼睛,纯粹、真挚的目光,心里一切不安云消雾散,脑中剩下的仅是教材内容。令我值得高兴的是,一向不大善于言辞的自己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授课流畅,言辞清晰。当然,有喜自然也有忧,所备教材难度果然高了些,讲课中只见前面一些同学点头应是,而后面大部分同学基本一片漠然。事后和同学们交流中了解到授课内容果然难了些,很多同学只是小部分内容明白,甚至有些没学过。
经过一次授课后总结一些经验,到第二次讲课时,效果明显提高了很多。所受内容同学们都能掌握,而且后面一部分授课内容是新知识,但同学们都能理解掌握。当时我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的欢乐悲愁,体会到就是做一位单纯的科任老师,要做到负责任、
一丝不苟,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那时当一回老师的感觉让我心中流出一丝丝甜滋。
6.6 组织学生填报评估手册。
6.13 组织学生开展优秀学生个人评比。
6.13 教师乒乓球决赛。
6.14 特色达标申报工作结束。
6.15 学生个人评比结果上交德育处。
6.15 年级组工作总结上交。六年级班级代管费结算清单上交。
6.17 六年级学生评估手册上交德育处检查。
6.18 1、下午领取学期优秀学生个人奖品;2、文化晚餐,暑期安全教育广播讲话;3、下午第三、四节课六年级教室、公区大扫除;4、六年级将图书、体育器材、队旗、小方凳、窗帘上交队室。
6.19 六年级班主任下寝室。
6.20
1、早上8:30六年级学生离校;2、下午六年级上报教室设施维修项目,并把要油漆的课桌椅搬到走廊上;3、师生获奖、论文(习作)发表奖金申报单上交截止;4、一至五年级评估手册上交德育处检查;5、幼儿园、一至五年级班级代管费结算清单上交德育处;6、六年级家长领取班费签字单、学生离校家长签字单上交德育处。
6.21 特色达标工作考核结束。
6.22 下午幼儿园教室大扫除,晚上班主任下寝室。
6.23 下午幼儿园学生离校,幼儿园家长领取班费签字单、学生离校家长签字单上交德育处。
6.23 各年级班集体自评表上交,班主任工作总结上交。
6.24 1、下午第三、四节课一至五年级教室、公区大扫除;2、图书、体育器材、队旗、小方凳、窗帘上交,一、二年级上交队室,三至五年级上交德育处办公室;3、一、二年级班主任下寝室。
建立学生个人德育积分制。各班级针对本班级学生特色,制定班级班规和德育积分制度,学生获得综合评比流动红旗、卫生评比流动红旗,各种“纪律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奖励,都在加分之列,反之,有违纪现象则减分。
建立班级管理日志,包括课堂纪律情况、课间纪律管理、班级卫生管理等方面,主要负责的是班委会,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表扬或批评,每月进行总结,纳入学生个人考核积分。
每个月进行个人德育积分的考核,由班委根据各班的班级日志统计情况,以及任课教师的课堂记录,进行个人德育积分的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及时向家长发放家校直通车的联系卡,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作汇报。
每学期进行2-3次的各种“星”的评比,包括“文明礼仪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纪律标兵”、“进步之星”等,年级定期召开表彰会,并且给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家长颁发“全星奖”。
采取学分制来评定德育积分,并且根据家长给学生的评价、教师给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在期末进行德育积分的等级评定。
■ 学生个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每个班级在学校范围内有各自的爱校劳动承包责任区;每一个学生有一个承包的公共设施,可以是自己家居住的小区范围内的,也可以是学校范围内的。班委会进行个人承包设施的数据统计,年级组把学生承包设施情况进行展示。
每学期学生至少参加1-2次社区活动,可以利用假期到社区报到,参加社区活动后,由社区为学生开具参加志愿服务的证明信;年级组利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由任课教师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每个学生至少完成1-2项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并有课题记录或者学习作业。
参与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或学校体育艺术节活动,并且记录学分。
学校在科技节期间向学生介绍科技环保知识,开设水火箭、数独、单片机等兴趣小组,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环保知识,增强环保和科技制作的技能,学生边学习边制作,并上交一件作品,记录学分。
■ 家校直通车联系卡
德育课的目的是把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良好的道德品德,并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遗憾的是,目前学校德育课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德育课有一些逆反心理,上课不认真学习,考前突击背书应付考试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德育脱离社会、脱离家庭,又缺少针对学生设置的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德育真是举步维艰。为此,我们深入家庭、社会各个行业进行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德育课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对学校的德育课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学校德育课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状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很多传统美德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诚实守信等。家庭教育还可以使学生热爱家庭,培养和发展长幼亲情、理解夫妻爱情、邻里友情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强、自立的良好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为了和家庭密切合作,学校组织成立了“家长学校”,由班主任或德育教师负责,主要宣传学校德育课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计划;组织家长交流教子经验,围绕“一个孩子怎么教?”的主体展开讨论;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形成学校抓父母,父母教孩子的家庭教育格局,促进学校和家长相互沟通。同时,要求家长做到父范母仪,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父母对孩子教育要耳提面命,孩子的品德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主要有:(1)“当一周家长”活动,即让学生在家中当一周家长,确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应有地位,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爱劳动、会劳动的生活自立能力;培养孩子各种社交、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义务感。(2)举办“家庭文体”活动,培养孩子与“四老”(祖父母、外公婆)、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团体互助互让的协调能力。(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跟父母或其他亲人到社区、工厂、商场、车间参加一些“体验劳动”,让孩子知道社会财富来之不易,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精神。(4)让孩子参加一些慈善、募捐、社会实践活动等,有目标、有计划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学校德育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家庭实践作业,父母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如实反馈给教师,由教师记录在学生个人档案。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
学校德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学生是一个社会人,最终要进入到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养成。常言说:好的社会环境能使坏人变好,坏的社会环境能使好人变坏。目前,我国还处于转型期,各种不良文化观念正腐蚀着青少年的精神和心灵,因此,青少年品德教育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支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各个社区、街道成立由学校领导、所在辖区街道主任、在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三结合”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学校建立与所在街道工委、公安、交管、文化、工商等部门的工作联系网,把原来互不相干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地结为一体。
统筹协调、督导评估,保证“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正常运行。学校选派教师进入社区,从事社区德育工作。社区教师一方面配合学校的德育,利用社区的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配合社区,在课后、节假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活动;与派出所、法院、检察院、司法部门配合进行法制教育,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安排学生参加少年法庭庭审活动等;交警到学校担任交通安全教育辅导员;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对网吧的专项治理工作;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集中活动;聘请“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为青少年社区辅导员。社区成立由“四老”(祖父母、外公婆)参加的社区家庭学校,指导“四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形成了学校抓父母,社区抓“四老”的教育格局。同时还形成了一个以学校为主导,教师下社区,家长进学校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布置社会实践作业,检查、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记录在学生个人档案。转建立道德教育网络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纷至沓来,不同的教育影响容易相互抵消。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形成一个教育网络。此外,也不能忽视互联网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以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时空上的连贯性。应正确引导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虚拟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扩大其积极影响。通过开展“网上聊天室”,“德育论坛”等一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方式来激发青少年兴趣,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极富有真实性和生活化的网络活动,让传统美德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并融入到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中。
早晨上学,学生徐某和吕某背着书包来上学,徐某穿件宽大的夹克,一扇一扇的走进校园,书包带都磨黑了,夹克里穿着一件T恤,领子也看不见布眼了。而吕某背着一个红书包,衣着干净整洁,面带微笑,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镜头二:
教室里,学生陈某脸上、手上总是不干不净,脸好像几天没有洗,眼屎堆在眼角。边上的同学都干净整洁,他显得特别显眼。
镜头三:
体育课上,蔡某的鼻涕时不时拖出来,只见他用力一吸又回去了,过了会又拖下来了,让人看了难受,指导体育老师命令他擤鼻涕,才结束了揪心的难受。
镜头四:
中午吃饭后,王某和陈某的嘴角边挂着饭粒,红烧鸡腿的汤汁还粘在上下嘴唇上,已经在校园的小广场上玩闹,王某的脖子上黑呼呼的,衣服上面油渍斑斑。
这些现象对我们教育者是一个挑战,孩子们是智障,但是不应该是脏孩子,怎样让他们干净起来、靓起来呢?
问题分析:
为什么有的智障孩子干干净净,而有的总是一副邋遢相呢?学校召集德育处和班主任一同分析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不注意卫生,自己也弄不干净,导致个人卫生不好。培智学生不注意卫生,脸脏了,手脏了,衣服脏了,一点也不难为情,仍旧到处乱跑。有的学生你叫他洗脸、洗手,他不会,也洗不干净,衣服也不知爱惜,早上穿来是干净的,没到中午就脏了。吃过饭,饭粒挂在嘴边也不擦,晚上洗脸洗脚也洗不干净,身上总有一股味,让人不愿接近。
二是家长不管,导致学生个人卫生不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智障教了也不会,就不去耐心教,孩子不仅大小便不会如厕,连擦嘴的习惯也没有,在家中都是家长代办,孩子的个人卫生离开家长就一塌糊涂;有的家长说拿孩子没办法,洗干净一会又脏了,抱怨孩子不知道爱护,却不去坚持不懈地教会孩子搞好个人卫生;有的家长自己也不注意个人卫生,来校也穿着脏衣服,可以想象她孩子的个人卫生会怎样。
三是学校的生活阿姨责任心不强,导致学生个人卫生不好。她们只看着学生玩耍,照顾学生吃饭睡觉,至于学生是否干净,他们好像没有看见,住校的学生洗头洗脸很马虎,衣服洗不干净,阿姨很少主动去督促帮助指导。
四是老师的教育跟不上,导致学生个人卫生不好。学生的卫生教育大部分是由班主任负责的,其他课任老师常常忽视,造成学生的个人卫生不能保持。另外与学生个人卫生相关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不够深入,没有细致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搞好个人卫生,教学内容流于形式。
教育对策:
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文明素养。智障学生因为智力障碍在卫生习惯上与健全人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则是这一文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专家关鸿羽认为: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习惯,是教育中最“实”的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这里的养成教育包括了“讲卫生”这一在校学习的基本内容,如何加强培智学生的卫生教育,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我们学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1.制定严格规范,明确学生个人卫生标准。
怎样算讲究个人卫生?为此学校组织班主任讨论制定了学生个人卫生要求。这个要求简洁明了,让学生、家长都看的懂,记得牢。总的要求是衣着干净整洁,头发、手、脸保持清洁干净。
2.突出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搞好个人卫生
2.1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
2.2突出卫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3强化卫生清洁,在校园生活中养成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卫生规范要求
明确了学生个人卫生要求,接下来的任务是执行,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卫生习惯非一朝一夕能养成,它需要不断地教育、督促和培养。
如何使督促检查变得有效?学校组织了三个层面的检查,一是班主任检查,二是舍务阿姨检查,三是学校德育处和校长室的抽查。
3.1班主任每日晨检。
每天,班主任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对于脸手不干净的学生,督促指导他们去洗干净,对于衣服不干净的学生,如果是走读生,和家长联系,要求学生第二天穿干净的衣服来上学,如果是住宿生,通知阿姨,把学生不干净的衣服换下来洗干净。对于不讲卫生的学生每天重点检查,重点督促。班级定期评选"讲卫生"学生。
3.2阿姨检查卫生。
每周一负责检查来校学生是否干净,对照学校的学生个人卫生标准,发现不干净的学生立即和来校的家长沟通,督促家长每次来校时把孩子收拾干净。每天放学后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是阿姨,阿姨在管理中发现学生有不讲卫生的行为及时批评教育。
德育是中职学生教育的主题,是造就社会有用之才的必经之路。但是中职学生已然成为我国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学生学习意识不强,道德素质较低,中职教育现在呈普遍下滑趋势。而“生态课堂”以尊重、唤醒、激励生命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和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因此,构建中职德育生态课堂,可以促进德育课教学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现代德育课堂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一、正确认识,构建中职德育生态课堂
(一)何为生态化课堂
生态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组成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其以学生为主体,以突出学生个性为重点,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健康成长。生态课堂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素养;生态课堂的追求是生动有趣、自然和谐。其主要特点有:
1.整体性。生态学认为自然界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各部分、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因此,生态课堂是师生与环境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人是环境中的人,环境能够影响人,同时人可以改变环境,两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独特性。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的课堂。因此,生态课堂非常注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使学生各显其能。
3.协调性。生态课堂从生态学的角度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既包括生物又包括非生物,既涉及物质的又涉及精神的,还有动态和静态的,这些因子相互依赖、和谐共生,任何因子的动都有可能引起其他因子的改变。把握课堂各个部分、环节的联系性,形成多向互动作用,是生态课堂的要求。
(二)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意义
德育是指通过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育成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现今教育的重点,但现在社会和企业过度重视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选拔,而中职生则变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学生普遍素质较低,这也意味着中职德育生态课堂是学生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必然。
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目的就是改善这样的现象,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可以为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加以引导,更是完善学生个性、扩充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丰富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阵地。中职德育生态课堂唤醒新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建立集人文性、平等性、多样性于一体的新型课堂文化,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二、科学合理,构建中职德育生态课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黑板和教材为主,教师口口相授的方法授课,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一味地被动接受,教师付出不少,学生学习的结果却不够理想。而现今,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改变,现在的课堂教学已是学生为主体的灵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要分为两方面:
第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中职德育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切忌说教式,应以和学生互动为主,多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第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理,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这也正好印证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教师要尽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变化,做到以学生为主。
(二)实行和谐平等
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这也不可避免地奠定了教师在课堂,甚至在整个社会的神圣地位。但也正是这样的崇高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距离,使课堂变成了“教育感厚、师生情薄”的学习场所。因此,若要德育生态课堂构建成功,那就要拉近师生距离、实现和谐平等。
第一,从课堂上。在德育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平易近人,适当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距离感,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创造欢快、温馨的学习环境。第二,从生活中。在平时的课余时间中,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游戏或学习中,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实现和谐平等,增进师生关系。在中职德育生态课堂中,实现和谐平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欢快、温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会到平等、尊重和自由。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影响其一生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三)构建多样化课堂
单纯的课堂教学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职德育生态课堂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多元化课堂可分为两方面:
第一,教育意义多样化,即德育生态课堂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贴近学生专业知识。比如《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笔者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利用文字录入计时的方式;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使用请部分学生现场翻打传票,定量计时的方式,总结出两者的区别,使课本知识形象又具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目的是回归“育人”的实质,利用课堂这一中职德育教学的主阵地,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采取平等和谐、以生为本的策略构建中职德育生态课堂,以贴近社会时政、贴近学生专业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中职德育教学内容,使得中职德育成为生态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多元化评价的生态课堂,从而提高中职德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优秀的中学德育管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优秀的德育管理,不仅是一个学校优秀上层机构的体现,也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对学生个人的性格发展及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很多中学学校,在进行教育时,仅仅为了升学率,就把教育重心只停留在学生的书本知识教育方面,在这一重要的学生性格敏感期没能发现德育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培养,素质教育等育人之要。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应本着“育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在成人之前所经过的每个环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德育方面的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可以在校内外开展德育活动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励志主题的晚会,“道德在我心”的演讲比赛,为灾区募捐等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美好的道德素质,善良的同情心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只有如此,才能在进入社会之前拥有健全的人格,不屈服于社会的打击,拥有良好的自我改善能力,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轻松地与人相处。
二、优秀的中学德育管理是建设优良校风的重要保证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道德等品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起导向作用。校风往往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外在形象,也体现着上层领导、教师、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学校的德育管理是对校内人员的管理,以最大可能性调动全校人员的主动创造性,反映着学校的文化。它是学校的办学宗旨、管理理念、育人之道的外在表现,又是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道德规范的充分概括。优秀的中学德育管理一旦形成,影响着学校的内外舆论和认识,学校的声誉会广泛传播,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就读,而在校学生相互之间会产生一种约束力,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也会对学校更加尊重,对自己感到骄傲。不可忽视的是,优秀的德育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规范的管理体制、严肃的纪律束缚而逐渐发展的,这需要结合管理者的决策,学生的配合,和长久的坚持才能形成的。
我校德育课题组提出“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实践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国学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的品德形成、习惯养成富有儿童生活气息。德育课题组的老师在长期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的基础上,把国学经典中不必变、不该变的教育主题找出来,比如爱国、孝悌、立志、惜时等,它们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容易学、也容易做,是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德育内容,完全可以渗透进孩子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每个细节。
我们遵循小学生道德教育一般规律,结合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中“爱国、好学、明志,诚信、勤俭、自强、敦亲、奉公、审势、荣辱”这10个主题,依据“明规则――懂事理――悟哲理”的修养目标,组织低、中、高年段的老师申报校内德育小课题,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如低年级的小课题――《中对规范学生个人生活习惯的联系研究》,找出《弟子规》中与学生个人生活习惯相符的内容,把它具体化;中年级的小课题――《国学教育对养成孩子团结互助的良好交际行为的作用研究》,明确提出“学习《论语》,帮助学生养成十个好习惯”的研究目标;高年级的小课题――《百善孝为先――国学教育促进孩子孝顺父母传统美德的养成》,让学生逐步领悟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顺利地度过青春叛逆期。至此我校形成了低、中、高年级分别侧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交往能力、公民意识的具有梯度的德育内容体系。
深化主题体验活动,拓展国学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儿童天性未染之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我校把握好先入为主的原则,用国学中的育人精髓影响学生。我们通过“颂、吟、演、舞、唱、和、评”等方式,开展了以“民族精神代代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为祖国唱赞歌”“学会感恩”等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将《弟子规》与开展“传承中华美德,争当‘礼仪之星’”评价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了校园文明礼仪新形象;开展“与经典同行,让书香伴我成长”读书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开展“反腐倡廉,厉行节约”“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
二、上课备课,认真投入
第一次站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站在了自己一直都在观望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些没底,一切都要靠自己去调节,心态,整个过程中,除了手里的书本和笔记,要好好靠自己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但肯定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太在乎自己的心态的变化,没有去过多的关注台下的学生的举动,但不能只是期待着赶紧把这节课上完,而要去关注学生们到底有没有学到新知识,自己的形象有没有受到欢迎。知识和理论是要具备的,但实践也很重要,多多去体会整个过程的变化,多总结经验和规律,多多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要多以学习的心态,创新研究的心态去对待这件事,心思也要分给学生们一些,看看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喜欢自己,适应自己的方法。不要造成局面的混乱,环境气氛压抑紧张时要学会怎么去调控,学会适当的调节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要求自己的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在这条路上发展的更好。第一次接触学生,第一次走进课堂,没有任何经验,但是可以依靠的不光只有教案,因为上好课的前提还需要认真备课。新德育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对能否上好课至关重要。学校对新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作全面的分析,针对不同年龄的实际情况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非语言的作用,如教师的眼神、动作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这些都能促进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或决策研究,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努力。1.熟悉目标德育教学目标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基本内容,在教学时,只有目标准确可行,才能让课堂变得高效起来,只有了解了课程标准才能把握学科目标,才能使用好教材。德育教学目标因人而异,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往往激起学生的斗志和信心更重要。2.熟悉教材了解并钻研教材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将教材吃透并烂熟于心才能实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另外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都存在关联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学会瞻前顾后,让知识变得系统起来。3.熟悉学生新德育教师所任教的课往往是各学段的起始阶段,这里存在着高低学段学生的知识及学习方法衔接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要因材施教,不能强加每个人身上都是跑几千米的指标,赢多少奖杯的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素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给他们制定相应的训练项目,事半功倍。
三、虚心听课,融会贯通
许多学校都把听课作为群体之间相互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但听课并不是单纯的拿着本子走进去,背着手走出去,得有所收获,不管听得好坏,都要取长补短,汲取营养。新德育教师听课往往有以下误区:听课仅是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听课任务;听课是为了“模仿”,新德育教师容易把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作为“摹本”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自己的课上。为此我们应该端正听课态度,听课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切磋。在听课之前,我们应该站在讲课人的角度上认真备教材,并家乡一切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在听课中更要积极应对学生和教师面临的一切疑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融会贯通,争取做到听一课,受益一次。
中学德育教育主要目的是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学德育从法律意识、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育和熏陶,促进中学生成为一位合法的公民。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道德素质也不断提升,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弘扬民族传统。
有助于中学生在成长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不被腐朽的思想所侵蚀,促进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面对当前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环境,面对中学生成长的新特征、新要求、新情境,因此不断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二、中学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重视德育教育
中国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注重学习成绩,所以教育活动都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联,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当然其中就是对于德育的培养。部分中学班主任只关注学习成绩,并以学习成绩来概括了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从而形成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忽略,促使德育与成绩失去平衡。
(二)呈现教条化、口号化、形式化的现象
目前很多中学的德育教育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从而让德育以一种形式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没有专业的课程开展,即使后面开办了德育课程,但是大多数时间都被其他重要课程所取代;在德育内容上,通常以一些条条款款来体现德育,忽略了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德育表现上,通常是以喊口号的方式出现,没有深刻的意义,难以吸引中学对其的关注。
(三)德育和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中学德育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通常以临时的、分散的教育为主要形式,很多时候中学德育都是针对有典型“问题”的学生个别实行;没有完善的德育体系,也没有健全的评估体系,中学德育评估的方式通常是以总结的方式或期末报告的形式又班主任完全掌握,因此会受个人主义以及主观性的影响,这种总结肯定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中学德育成效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叙述,正确认识到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中学班主任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进行实践工作,开辟正确的方法,逐渐构建一套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班主任应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正确的、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重视德育教育
中学班主任首先要将观念进行改变才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在整个学生教育活动中流于形式的现象,将德育工作真正放到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上面,坚持“要治学,先树人”的教育理念。中学班主任肩负重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让德育教育工作更“活”更“实”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道德风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种逐步适合时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道德体系的变化也为中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 营造良好的中学德育教育氛围
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总是受到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家庭小环境,乃至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学校要特别重视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要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风、校歌、校规,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加大对德育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德育教育宣传的途径。设置德育教育专栏,名人名言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大投入绿化校园,校内绿草茵茵、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作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德育教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冲出来,这些都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要明确“德育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德育教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教育首位放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通过学校这个主阵地,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2中学德育教育内容结合社会发展
中学德育教育内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向现代型转变。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道德。德育教育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凡超越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德育教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中学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去构建一种道德理论,而是要表现为一定的道德行为,这是评价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尤其是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联系。倘若我们希望了解人们的某种道德行为,那么就必须去分析促成这一行为产生的动机背后的动力――人的需要。这里的需要既包括学生个体内在需要又包括社会需要。德育教育在本质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过程,也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对话过程。因此,首先要关注中学生的个人需要,分析这些内在需要的心理源泉,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了解社会需要,并能自觉地以之约束自己的育行。所以说,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否则,必将与现实脱节,使得中学德育教育陷入内容知识化、程序化的境地,缺少与时俱进性。中学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关于德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我们应注重“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引导学生撰写各种社会调查小报告和总结等,还要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把乡土情、校情等引入课本中,还应增加对家乡的典范人物,和家乡时代的变化人民生活的改观等的内容,这对家乡文化的宣传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这些内容的增加大大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其具有生活化。
3 改革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随时代的发展做调整和创新,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大多停留在书本、课堂和口头上,灌输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在中学德育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将理论教育与德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有目的地设计模拟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的场景,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主体验、现身说法等情景教学,引入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可通过录像幻灯、语言描绘、实况播音、辨析讨论、价值判断、道德评价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家长式,命令式改为朋友式,将自上而下的注入式改为双向交流互动式,将包办替代改为自理、自教式,以多样化、现代化的方法促进德育效果的达成。在德育实践中,教师还可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或活动,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或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进行社会标准价值判断和行为修正。只有这样,德育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体现。
此外,还应创新多元教育形式,丰富德育教育方法。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组织和开展多途径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具体的讲,中学德育教育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丰富教育。一是情景陶冶法。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如升旗礼、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礼貌月、教师节尊师月等。二是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宣传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或是身边熟悉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个性培养个性,进而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教育培养学生德育观念。
结论
中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的中学德育教育氛围,坚持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氛围,提高其待遇和素质,完善考核标准和培训机制。中学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不仅要结合中学生和生活的实际,而且要随着时代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要将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渗透到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去。
参考文献
[1]磨丽萍.探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
[2]桑昭惠.浅议德育教育中的美学应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