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学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姜丽丽(2011)站在经济学科的立场讨论了计量经济学和相应的计量软件(主要是Eviews)的结合;李劫(2014)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认为应该将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张卫东,黎实(2016)讨论了博士阶段的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问题。但是,由于金融数学是新兴专业的原因,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尚缺乏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探讨。本文重点针对金融数学专业剖析计量经济学中金融理论及实践结合不紧密问题,并给出相关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不紧密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在编写时,为了满足较少学时的需要,保留了数学抽象,减少了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特别是与金融学、投资学理论的结合更是几乎没有。这使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理清计量经济学课程与金融理论、金融问题间的关系,而且学习完成后也难以应用该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我们以如下两个例子为例。
第一,以消费—收入案例作为经典一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案例。当前众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在介绍完经典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关理论后,为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往往引入一个实例进行分析。由于当前教材大多以经济学或金融学学生为授课对象,所以其在教材中引入的案例往往都是经济学的案例。例如,分析居民收入与消费间的关系。如此导致金融数学的学生误认为计量经济学仅仅只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在金融上应用很少。
第二,引入消费习惯作为经典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案例。不少教材在对多元线性回归案例的选择时,仍然是主要以经济学、金融学的学生为考虑对象,通过引入消费习惯(上一年的消费)进一步加深消费—收入模型的分析,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案例。然而这对于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正好加深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误会,如此导致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误认为计量经济学在金融上没有应用。可见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案例分析往往都是以传统的经济模型作为分析,考虑的往往是消费—收入等这些经济现象,没有体现出计量经济学在金融的应用。这显然不足以让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金融学、投资学中的应用,学生亦难以将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事实上,金融学、投资学中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三因子定价模型等等大量金融模型就是计量经济学中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这些金融模型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引入必然将对金融数学的教学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何把金融理论及实践与计量经济的教学进行结合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改革措施
金融数学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针对上述数学推导的设置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1.2教材维度(1)教材编排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讲授和学习。2005年以后,全国各高校才广泛在本科阶段中开设金融数学专业或专业方向,现有金融数学教材大部分是为研究生教育而编写的,以理论研究和阐述为主,而仅有的几部适用于本科教学的教材也多以精算师考试大纲作为主线,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不大,大量的习题是为了配合公式、定理的讲解而创设出来,有些习题则更是停留于理想化模型,缺乏实际意义。例如,“已知每2年底付款一次,每次付款1元的永久年金的现值为9/16,计算年利率。”这道题目就是典型地为了配合广义永久年金公式的讲解而创设出来的,无法满足金融数学作为实践性很强学科的培养目标。将案例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将复杂而抽象的数学模型直观化,具体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些金融学发展史案例的引入可以将原本被割裂的知识与其起源和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其产生的背景的同时,对于其发展的现状也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2)时效性差,举例滞后于社会发展,无法满足师生需求。现有的适用于本科金融数学教学的教材中,大部分是在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编译而成的,国外的这些教材已经出版很多年,一些理论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金融问题,一些数据也失去原有的意义。金融数学是一门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的学科,案例教学恰好可以弥补教材内容陈旧的不足。通过引入具有时效性的案例,不仅可以更新和补充原有教材内容,将最前沿的信息和数据传达给学生,而且能增强理论的现实意义。
2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在本科生金融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引入案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本文探讨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计案例导入、案例分析、案例示范、案例模拟“四个环节”依次运行、互相衔接、有机配合,以达到解决教学现存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1以案例导入法带领学生轻松进入课程情境导入是每节课的开始,也是能否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导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活型案例导入,即由实际金融问题的导入。教师每节课遵循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导入,将学生带入为本节课讲授的所预设的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中,师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讲授摊还法时,可以通过设置如下问题:假设某人以银行按揭贷款方式贷款50万元,分20年还清,每月还款3742.6元。(1)每月偿还的3742.6元中有多少元是在偿还本金,多少元是在偿还利息?(2)在偿还了36个月后,本金还有多少没有还?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二是以历史型案例导入,即由金融史、金融事件等历史事件导入。每个理论都有其发展的历程和背景,如果将所讲授的知识与其发展历程割断,只是片面地讲授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定义。在讲授每个知识点的同时,将其发展的背景、过程,涉及的人物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引入教学中,以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深入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金融知识。例如,在讲授债券时,就可以将我国发行国库券的过程、“垃圾债券”的发展、米尔根的传奇经历等金融史案作为导入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2.2以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课程知识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直接给出定义、公式,学生则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课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失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如果将案例教学植入教学,通过选取恰当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理清案例中事件的关系,就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定义、公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定义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别在于通货膨胀率,可以列举生活中物价上涨的例子:今年甲向乙借10元钱,贷款利率为10%,明年甲需要还给乙11元,假设今年的桃子的价格是1元/个,那么10元钱乙可以买10个桃子,明年桃子的价格为1.1元/个,物价上涨率为10%,那么明年甲还给乙11元也只能买10个桃子。虽然多还了1元,但乙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利润。显然,贷款利率10%是名义上的利润,即为名义利率。而实际利润则为0%,于是很自然得出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或者是名义利率与物价上涨率的差。
2.3以案例示范法培养学生树立和巩固课程建模意识建模方法是金融学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论与应用联系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是金融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运用定理、公式解决课本上的规范习题时得心应手,而面对实际的金融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这说明学生建模意识不强,无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背景,指导学生应用所学公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摊还法进行本息分析时,在给出公式后,我们可以假设“每位学生通过按揭贷款方式购买住房,贷款金额为50万,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贷款期限分别为5年、10年、20年时,分别按银行现行贷款利率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每月各要还款多少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通过案例的典型示范,培养和训练学生树立了客场建模意识。
2.4以案例模拟法训练学生积累和强化课程实战能力金融数学课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应用性体现在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金融问题。因此,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灵活掌握金融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讲授某一部分后,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网上推演和模拟,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例如,在讲授期货定价时,我们布置学生假设每人拥有资金100万元,进行期货在线模拟交易,然后学生每天关注自己所选期货的交易情况。课程结束时,系统会对所有学生的盈亏做统计,并且有按班级的排名。通过这样带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案例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同时将金融数学理论还原到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二)我校金融数学方向课程设置内容
1997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第二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默顿(Robert C.Merton)和迈伦·肖尔斯(Myron S.Scholes),以鼓励他们在数学金融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因此,引起最近这十几年来人们对数学金融学关注。金融数学(mathematics of finance)是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金融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门新学科,在国际上称为数理金融学。
1、数学在金融学的定量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Robert C.Merton所写名著Continuous-TimeFinance中,Merton自己写道:“现代金融学中的数学模型包含了概率论和最优化理论的一些最漂亮的应用。科学中漂亮的东西未必一定实用,而科学中实用的东西又并非都是漂亮的,指数学金融学却两者俱全,可见对其的评价。
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们经过反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价格遵循带漂移的几何布朗运动的规律,用较深的数学知识就是随机过程和随机微分方程,终于设计出比较科学的、各类期权定价公式。虽然这个公式非常复杂,但是由于电脑和电子计算器联网,交易商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现在,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已不分国界,全天24小时都在进行交易,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交易者在运用“Black-Sc-holes这个公式”。经过长期使用得出事实是:期权的实际成交价格的确总是在由此公式所得出的理论价格上下作偏差不大的波动,特别是对时间较短、没有太大波动的期权交易,这一模型的误差只有1%左右,对于规范国际市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记者问及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有了这一公式,是不是使交易所变得较为可靠了?”他的回答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公式能够稍稍改变变幻莫测的股市风云,也没有哪个公式能够比运用公式的人更好。但是,这一理论使每一位老太太都能够请专家估计她持有证券的风险,并在适当时候回避风险。”当年这位82岁的经济学家一方面全面地估价这个被他称之为“完美、天才的公式”,另一方面也肯定了这个公式确已经受了20多年国际金融市场的考验,是当今期权交易的投资者衡量盈亏和风险的主要计算工具。
期权是期货合约的买卖权或买卖选择权,是期权购买者拥有的一种权利,并非一种义务。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是远期交易的购买方,还是在期货交易中购得和约的持有者,到期时都必须按和约的规定履行成交手续,否则就要承担违约的惩罚。期权则不同,期权的购买者在支付一定的权利金购得某项期权后,如果他认为现行的市场价格比原来协议中的执行价格更有利,他便可以放弃对期权的执行。
以房产买卖业务为例,假定买方A和卖方B达成协议,买方A愿意支付300万元给卖方B,赢得一种权利,即在三个月后,A有权以1.2亿元购买B的一幢住宅楼,三个月后,无论该大楼的价格升至多高,A都有权以1.2亿元购买。如果住宅楼价升至1.3亿元,A就从期权交易中获利700万元;而如果住宅楼价跌至1.2亿元以下,A可以放弃购买权,只损失300万元的权利金。其实这300万元也未必真“损失”,如果A当时准备以1.2亿元立即购买成交,他当时就要支付1.2亿元现金。他以300万元的代价购买了期权,便可以赢得三个月继续占有1.2亿元资金的权利。这笔资金三个月内可以为他赢得其他利润。如存入银行获得利息,只要年利率为8%以上,便可把300万元赚回来。当然A购买这种权利是由于他估计房价会上涨,以少量的“权利金”去换取未来可能大量的“价差利润”。这种期权称为“看涨期权”或“买入期权”。无论未来的房价是涨还是跌,刚才的分析表明持有这种期权的A是旱涝保收的。
相反如果未来房价的趋势是下跌,住宅楼的所有者B可能会购买“看跌期权”或“卖出期权”,即付给A一定的权利金,获得三个月后以1.2亿元的价格卖给A的权利,那么三个月后,无论房价跌到什么程度,A必须以1亿元购买该住宅楼,而如果三个月后房价不跌反涨,则B有权不以1.2亿元卖给A,他可以寻找其他买主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期权交易后,主动权掌握在付出了权利金的购买者手里。
2、市场的简单描述
2.1 债券的模型
设X0(t)为债券在时刻t的价格,设h>0,则X0(t+h)-X0(t)是时间区间[t,t+h]上的回报,因此,=r■=r (1)
为时间区间[t,t+h]上的单位时间里的相对回报率,称为利率。例如,设t为年初,t+1为年末,债券价格年初为X0(t)=P(本金),年末价格为X0(t+1)=A(本金加利息),则式(1)变为
■=r
它是一个(线性)常微分方程,其解为
X0(t)=X0(0)eπ
式(1)亦可写成
X0(t+h)-X0(t)=rX0(t)h>0
可见X0(t+h)总比X0(t)来得大,即债券价格(市场价值)总随时间推移而增长,因此,我们说,债券是无风险的。
2.2 股票的模型
股票的模型与债券有很大的差别,设X(t)为某种股票在时刻 t 的价格,类似于债券的讨论方式,考虑时间区间[t,t+h]。此时,相应于式(5)的式子呈如下形式:
X(t+h)-X(t)=X(t)[bh+ση(t,h)]
此处,b称为平均回报率,σ称为价格波动性(volatility),而η(t,h)是一个规一化的噪声。它可正可负,由此可见,不能保证X(t+h)总大于X(t)。因此,股票是有风险的。η(t,h)通常是大量投资者相互独立的投资行为造成的。所以,人们认为η(t,h)是服从正态分布N(0,h)的随机变量(均值为0,均方差为h)。
若记W(t)为到时刻t为止的累积噪声,则它恰好是所谓的布朗运动,采用此记号,可写成:
X0(t+h)-X(t)=X(t){bh+σ[W(t+h)-W(t)]}
令 h0,可得
dX(t)=bX(t)dt+σX(t)dW(t),
t∈[0,T]
这称为一个随机微分方程,它的解为
X(t)=xebt+σW(t),t∈[0,T]
2.3 一般情形
假设有n+1种资产在市场中连续地交易着,将它们从0到n 编号。设第0种是债券,后n种为股票。设第i种资产在时刻t的价格(过程)为Xi(·)。类似于上述的讨论,有:
dX0(t)=r(t)X0(t)dtdXi(t)-bi(t)Xi(t)dt+Xi(0)-Xi,0≤t≤nXi(t)■σij(t) dWj(t)
2.3 一般情形
假设有n+1种资产在市场中连续地交易着,将它们从0到n 编号。设第0种是债券,后n种为股票。设第i种资产在时刻t的价格(过程)为Xi(·)。类似于上述的讨论,有:
dX0(t)=r(t)X0(t)dtdXi(t)-bi(t)Xi(t)dt+Xi(0)-Xi,0≤t≤nXi(t)■σij(t) dWj(t)
3、期权定价
考虑一个市场,仅有一种债券和一种股票上市,它们的价格满足下述方程:
dX0(t)=r(t)X0(t)dtdX(t)=X(t)b(t)dt+X(t)σ(t)dW(t)
这里,X0(t),X(t),r(t),b(t)和σ(t)分别为债券价格、股票价格、利率、股票的回报率和价格波动性。现在,我们来考虑所谓的欧式买入期权。这是一个合同,凭此可以在事先设定好的时刻T,以事先设定好的价格q前来购买1股给定的股票。分别称T和q为执行时刻和执行价格。例如,在1998年9月1日签约,于1998年12 月31日前以10元/股的价格购买复华实业股票1股,这就是一个买入期权。容易知道,到时刻T,将会有两种可能:
(1)若在t=T,X(T)>q,则拥有期权的人将前来实施其权益,即以价格q前来购买股票,然后立即以价格X(T)在市场上抛出,实现利润 X(T)- q。
(2)若X(T)
(X(T)·q)+max{X(T)·q,0}
X(T)-q,X(T)>q0,X(T)≤q
假设在t=0时刻该期权的价格为y,由于期权的出售者在t=T时刻的损失为(X(T)-q)+,不得不将出售期权所得的y在市场上投资以获取足够的回报来弥补损失。当在t=0时刻投资y于市场后,总资产将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记为Y(t)。因此,Y(0)=y,希望在时刻T达到以下目的:
Y(T)≥(P(T)-q)+
假如他在时刻t将Y(t)分成两部分:π(t)Y(t)-π(t)
易知,当π(·)给定时,总资产在债券和股票中的份额完全确定,我们称π(·)是一个证券组合。通过简单计算可得Y(·)满足的方程如下:dY(t)=(r(t)Y(t)+(b(t)-r(t)))Y(0)=y
此处,已设σ(t)≠0并定义
Z(t)=σ(t)π(t)
当 y越大,相同投资方式下Y(T)也越大。从而,公平的价格y将使得下述关:
Y(T)=(P(T)-q)+
于是,得到下面的随机微分方程:
dX(t)=X(t)b(t)dt+X(t)σ(t)dW
(t)dY(t)={r(t)Y(t)+[b(t)-r(t)]σ(t)-1
X(0)=x,Y(T)=(X(T)-q)+
找到满足上式的适应过程(X(·),Y(·),Z(·))即可。
我们希望找到满足式(14)的适应过程(X(·),Y(·),Z(·))。然后,期权的公平价格为y=Y(0)。
我们注意到式(14)中关于X(·)的方程是一个初值问题,故是前向的。而关于Y(·)的方程是终值问题,故是倒向的。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称式(14)为一个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简称FBSDE)。不过,式(14)是一个解耦的FBSDE。
参考文献:
[1] 王献东. Brown运动首达时在金融数学中的应用[J]. 常州工学院学报.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12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14JJ3129);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度量、控制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97-02
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也完善了金融市场的调控体系。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渐进开放,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显现,而核心竞争的差距在于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金融人才不足。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是金融从业人员的后备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3年开始至2014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112%,招生规模有显著提高,但是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则较为缓慢。其中,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作为金融研究创新的主体之一,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与世界金融学科前沿的差距明显,科研成果为金融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科研成果的原创性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提高。在金融市场开放的背景下,提高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就尤为重要了。
一、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合理。由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与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当前金融学课程体系较为单一,授课内容较为集中。现代金融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经济、法律、统计、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知识,而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仍以传统的金融学为主,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与金融市场信息脱节,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因此有所欠缺。在教学方法方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探索性不够、互动性不够,一些授课教室的授课内容陈旧,对国外教材消化不够,生搬硬套,不结合中国实际,因而难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2)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较好的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金融学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高校由于研究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财经院校对金融学硕士培养的经费缺乏,导致足够的教学岗位和学术交流平台,导致硕士生没有实践教学的机会以及缺乏学术交流、讨论的平台,不利于其所掌握所学理论以及检验其学术研究成果。对于金融机构实践方面,我国高校虽然很重视与证券公司、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但深度合作还比较少,甚至一些合作停留在参观或听讲座的形式上,产学研的互动不强。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参与金融企业的实习,也难以参与金融企业的核心业务,金融产品创新研发部门、风控部门对实习生的开放岗位少,大部分实习生多在金融机构的销售部门从事一些重复、机械的低智力劳动工作,金融企业大都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实质性的创新实践支持,不利于研究生发现和认识金融行业现存的研究热点,会导致学生的研究成果与产业界脱钩,这也不利于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从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如果不能从实践中发现良好的科学问题,则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质量将大为降低。
(3)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较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一些高校因为经费限制或缺乏沟通交流渠道,而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导致金融学硕士研究生难以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师从国内外一流导师从事金融学科研研究,因此,难以提高其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相比国外高校,国内的高校学术交流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较大的欠缺。
(4)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学术道德教育不够重视。一方面,一些高校过于追求论文数量,研究生论文质量不过关,致使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容易让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违背学术道德,产生学术腐败行为。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攻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把读研仅仅当做找一份好工作的跳板,不专心做好研究,再加上个别导师指导学生数量多,不能亲自指导研究生的研究,以成果为导向,对研究过程中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较少提及,这就导致了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有所缺失,进而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综合能力培养。
二、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是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提高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受限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优化课程设置。一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增加计算机、法律、财务、数理金融、信息科学等内容,使学生掌握交叉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学术前沿和市场前沿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研讨式学习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提高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重视实践,完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根据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实务部门的需求,实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与金融企业进行合作,建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基地,将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法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问题,为金融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提供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安排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参与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或者安排高年级硕士研究生协助老师进行本科教学,增强其实践能力。在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建立协同创新中心[1],形成“政-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强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3)完善研究生培养的国内外交流机制。首先,鼓励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参加金融行业会议、国内外学术会议,动态把握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比赛等[2],同时,指导硕士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资助学生向高水平学术会议投稿,接受学术同行的指导。其二,创造条件,加大财政补贴,鼓励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形成国际合作培养的模式,培养更多熟悉中国国情和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的金融创新性人才。其三,为提高学生的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可以开设更多的国际化课程,如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讲授《国际金融》、《国际宏观金融政策》等。其四,推进师资国际化,拓展多样化办学模式,保障国际化集成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建设等[3]。
(4)发挥研究生导师在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研究生导师对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传授最新的知识,解答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品德的提高。研究生导师要注重言传身教,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质,发挥榜样力量,示范如何做好科学研究,如何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启发和鼓励学生,提高指导学生的效果。同时,研究生培养单位也应该严格导师遴选与考核制度,加强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管理,形成一支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导师,为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在金融市场开放的背景下,有必要增强其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当前对其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实践、完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的国内外交流机制,发挥研究生导师在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金融从业人员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李九生,裘国华.利用创新平台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5,(2):41,28.
近年某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也仍然存在以下主要质量问题:
1.选题空、大、泛的现象较突出
学生在选题上过分追求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选题的难度和深度把握不足,难以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出发,所选的题目偏大、空泛或难度较大。如三农问题、金融自由化、民间金融、风险管理等,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篇幅内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又如有关社会保障的政府责任、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金融产品的投资行为等由于选题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因而很难围绕主题深入展开论述。
2.资料堆砌现象比较严重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与运用。但是不少学生难以准确把握研究的切入点对于需要阐述的观点缺乏有针对性的金融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对自己所学的金融知识表现出不知如何应用的现象。因此不少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过分地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剪辑、粘贴、堆砌,缺乏自己的观点知识点罗列现象较普遍。
3.论文呈现一定的教材化现象
论文教材化是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理论阐述的多、实证论述的少概念性观点多,实践性观点少;论文的结构体系与教材雷同化等方面。由于多数学生缺乏实践,又难以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论文的论述都只是一些简单的字和句缺乏有力的论据支撑导致论文内容空泛,理论性强于实践性、操作性。如对货币政策问题的研究学生只能从简单的概念、特点、意义等方面论述论文出现明显的教材化现象。
4.论文的写作规范性较差
部分学生提交的初稿逻辑混乱语句不通、词不达意、错字连篇甚至大量借鉴、引用他人的观点,不作标注。甚至出现少数学生的论文排版都会出现错误,整篇论文出现多种字体、字号,论文的规范性较差。
二、影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近年某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影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1.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漏洞
学校或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毕业论文的教学安排上与其他教学任务脱节。毕业论文是全面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程度也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的综合检验。因此,其质量的提高应该是建立在日常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和学生专业素养提高的基础之上。但目前只是将‘论文指导’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没有将毕业论文与低年级的一些课程相联系或是开设此类的选修课程。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仅仅靠教师三、四个月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二是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投入不足。有些选题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如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调查与分柝某地区银保合作的调查与分析、某村农民理财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等;有些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住房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用及效果分析、利率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等。但由于教学经费紧张学校在学生设计毕业论文方面投入过少,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三是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不统一。从2006届和2007届某校金融学毕业论文的成绩看(由于该校2008年5月是本科教学评估时间2008届的毕业论文成绩与评估前两年相比,可比性较差因此,本文选择评估前两年的成绩进行对比),2006届金融学毕业生人数95人其中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占3.2%;良好占56.8%;中等占38.9%;及格占1.1%。而2007届金融学毕业生人数为96人其中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占0%;良好占9.38%;中等占69.79%;及格占20.83%。从这两届毕业论文的成绩比较看,都没有不及格成缋2006届论文成绩明显高于2007届论文成绩,而实际上2007届论文质量要高于2006届。由此可见,学校毕业论文考核制度不规范,考核标准不统一,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2.教师指导论文的有效性缺乏
某大学金融系共有教师13人,近年平均每位教师每届要指导30位学生(其中包括金融学双学位和东方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指导的学生明显过多,再加上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的时间又集中在三四个月内,指导教师不堪重负,极大地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部分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不够也影响了所指导的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金融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多数教师缺乏实践,在对应用性和实践性论文的指导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一些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认真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不够密切,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的了解仅限于几次见面辅导,有的还是网上辅导,有的甚至在学生的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只辅导两次,不能真正起到辅导的作用。
3.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充分
学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主体,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第一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首先,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某大学金融学生源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的写作功底有明显差异。其次,学生缺少学术研究的基础和论文写作的锻炼与培养再次,由于金融机构对学生实习往往是不欢迎、不配合,很少学生真正能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实习,致使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缺少对银行、保险等工作的感性认识,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影响到论文的写作。二是学生的写作态度不够认真负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在写作中,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紧迫感或时间概念,持应付态度。实际上金融系在第七学期就开始布置毕业论文工作,也就是从学生选题到论文定稿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但很多学生往往“拖’到第八学期实习结束后回校才开始动笔,造成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上的前松后紧,导致论文质量较低。三是毕业生就业的冲击。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与学生就业有一定冲突,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特别严峻,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致使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对毕业论文的投入明显不足。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学校、学院(系)、教师和学生等方方面面质量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论文质量。结合近年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论文质量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充分发挥学校对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保障作用
学校、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是作为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是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证。首先学校应该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如论文抄袭现象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学校要有明确、合理和操作性强的制度界定抄袭的标准,及指导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应受到的处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现象其次,应将毕业论文的教学安排融合到整个教学环节。论文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研究能力。学校应鼓励教师开设一些有关论文写作方法的公共选修课。针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安排,目前只有在第七学期开设一门《现代金融理论专题》介绍理论前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在第五学期安排诸如《金融学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的课程和一些前沿理论课程。另外还可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在课外多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介绍学术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创造学术气氛,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通过上述经常性的论文讲授和写作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能培养学生在专业上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写作能力。再次,学校应允许论文形式的多样化。根据金融学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其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只要能够达到培养精神、强化素质、提高能力的作用,都应被认可和采甩实际上言之有物的实习报告、调研报告比较之简单抄袭他人观点的所谓“论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素质、实践能力上更为有效,而且可以借此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最后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学院创办内部刊物或建立专门网页教师将学生的优秀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推荐发表在内部干刊物或网页上,以对学生产生一种激励,在此刊物或网页上还可以定期刊登一些教师的示范论文,从而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每年将优秀毕业论文汇编结集出版既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甩又可以作为以后写作课程的教学参考。此外,学院每年评出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但也要对于不负责任的教师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同时,还要注意,不应完全以所指导学生论文的最终成绩为标准应充分考虑到所指导学生的基础即应从提纲、初稿到最终定稿的改进程度以及导师为此付出的努力来客观地评价指导教师的成绩。
2.切实加强指导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是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关键。
其一,可以尝试高校与社会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考虑到金融系师资较欠缺,因此,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可以选聘一部分校外金融机构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这样既能减轻金融系指导教师短缺所造成的压力弥补多数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又可以促进指导教师队伍多层次格局和多元化模式的形成,实现高校与社会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其二,可以尝试低年级导师制。即金融学专业的每位学生在第五学期末选择一位导师,并将学生按照导师分组,每一组学生都有一个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向导师学习如何写学术文章、如何做科研,从而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技巧。学生也可以与导师商讨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等准备工作提前避免与考研、就业相冲突。另一方面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所指导的学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其三,改变传统的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在指导论文写作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尽量提供清晰、具体的思路,避免给出模糊的指导。如:不能仅指出学生论文什么地方写得不好,而应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并提供一些可参阅的期刊资料或书籍,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论文质量。另外,指导教师在与学生确定选题时,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选题设计。从2007届金融系学生毕业论文来看,一些注重通过社会调查来完成的论文,质量较高。因此在选题上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社会调查类论文,以提高论文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各方面的能力。
2.大量提供实习机会。与国内高校有所区别的是,美国大学会联合相关金融领域的公司为在校所有同学提供实习机会。这种实习往往是强制性的,纳入学分体系的。校方会根据在校学生所学基本课程及能力,将不同学生与关联公司不同业务相匹配,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和企业密切接触。
3.以讲座和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与金融企业“零距离”接触。在国外,校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小有成就的企业人士往往愿意与母校与学生分享心得,与此同时,他们会很支持学校相关的大学生实践培训,可以总结为“出钱出力”。很多课程会请银行等相关机构经理人员来讲课,并邀请相关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所以,学生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和这些机构密切接触。这种交流不是虚设的,它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将学术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业务操作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进行职业规划,大大缩短了大学与就业的过渡期,学以致用,用以导学。
二、我国金融学本科创新实践课程设置缺陷
1.理论脱离实际,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填鸭式教育,空头理论讲得多,实际应用能力教得少,死记硬背、强迫灌输的东西多,启发性、培养能力的课程少。美国院校在金融课程教学中,老师基本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时事政策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教材与网络相结合,同时还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刚接触经济金融的同学更容易理解。
2.课程实施过程中社会联系不足。美国院校一个比较普遍的创新教学方式就是请知名企业或经济家与同学零距离更直接地交流探讨金融知识。他们相对于老师而言,除了拥有很多的理论知识,还充满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对同学未来进入社会能起到一些更积极的作用。中国高等院校的经济类课程设置大部分只停留于简单的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3.模拟课程仿真性不足。美国院校设置了很多模拟操作比赛课程。这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也开设了诸如此类的课程,但是由于软件开发程度的不同,我国的模拟课程虽说是叫模拟,但仍然是脱离实际的。但国外的模拟软件相对于我国仿真程度就高了很多。我国高等院校金融学本科实践创新课程内容的空洞与陈旧,也是造成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脱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中美金融学专业实践创新课程设置的比较,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美国金融学本科创新实践课程实施借鉴
1.加大实践学分比例。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设立实践学分制度,增添更多实践课程。学校可以以丰厚的奖金作为奖励,以博大的学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持,还有校园图书馆等硬件资源的配合,使比赛得到积极响应。并将比赛成果计入学生实践课程学分中,作为以后获得学位的考量标准。在金融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中文与英文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83.21%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2.19%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同时,有55.47%的同学“愿意或比较愿意”尝试试点试验性实践教学课程。
2.学生并不了解实践教学,更多是出于未来就业而主动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67.15%的学生认为金融实践课程的内容“一般、不丰富”甚至“很少”,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研究性学习和写论文的形式并不属实践教学范畴,这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了解仅是略知一二,甚至不清楚。另外,60.58%的学生明确表示就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而“关注和了解金融专业从事的工作内容”、“建立社会人脉关系网”、“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为完成学分”的比例分别是6.57%、16.06%、13.87%和2.92%。
3.学生不满现有的实践课时设置。
40.14%的学生每学期接受过5-10次的实践教学经历,31.39%的学生接受过2-5次的实践教学经历,其中大三的实践机会较少,几乎都集中在大四完成。从学生的内心意愿上看,57%的学生希望一周中能有4-5次实践机会,经调查某些同学甚至大胆建议,“实践教学能像国外的实习工作一样,实践与理论的学时安排各50%”。同时71.53%的学生认为现有实践教学学时安排是“不太合理或很不合理”。
4.学生喜欢形式多样的实用性实践课程。
87.9%的学生认为已开设的实训课程中最实用的课程是证券实训,该课程的讲授教师经验丰富,能精彩解析股票操作实盘过程,并且利用教师自身资源让学生实盘体验,令人印象深刻。在61%的学生的心中,理想的实践教学是能够到金融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或者进行股票、外汇、期货等操盘培训,45%的学生希望增加银行、证券、保险等实务模拟操作训练,35%的学生希望能提供一些专业的项目分析与报告,或者采取模拟金融企业招聘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仅有18%的学生认为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培训金融计量方面的技能是比较合适的。
5.学院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较差。
83.9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对于,42.34%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教师能力“较强或一般”,而且目前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几乎没有。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案设计——以西财行知学院为例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中显示,学院金融实践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的同时,建议学院采用“试点试验”的办法,即从大学一年级招收的新生中,择优编制一个班,将其命名为“金融创新实验班”实施这套方案。
1.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经系部选拔的“金融创新实验班”,其理论教学内容和本专业的培养大纲保持一致,仅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试验。方案将设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四大模块。将明确设计各学年培养目标和具体环节目标。把四年最终培养的整体目标具体分配到不同的学年当中,形成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目标又由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出来。基础训练阶段(大一):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的案例式教学和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计算机、英语相关培训,经济学和经济法热点话题讨论,金融业界专家讲座等;校外实践教学实施参观金融企业的认知性生产实习。通过感性体验,获得社会实践的经验,培养初步调查能力。能力提升阶段(大二):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英语口语能力、计量统计软件培训,金融、会计等课程的案例式教学,对银行、保险课程的实训教学,管理沟通能力模拟、战略模拟大赛等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银行业务操作竞赛、学生模拟家庭理财计划大赛,金融热点辩论,银行、证券从业资格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学生自办金融学术报;校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到证券公司大厅观看考察、到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参观,并提交观感总结。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力深化阶段(大三):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案例式教学,股票外汇投资操作、银行信用管理、保险精算等实验训练,双导师指导的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股票模拟竞赛,学生模拟企业投资计划大赛,金融热点辩论,会计、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从业资格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学生发表学术文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采用针对金融热点进行社会调查,暑假期间进行到实习基地或金融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习。通过实验操作、实习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素质。综合创新阶段(大四):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经典案例式教学,期货交易、银行风险管理训练,金融营销训练,创新实训教学等方式;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股票投资模拟竞赛,金融热点辩论,各类职业资格从业资格证书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发表金融学术论文;校外实践教学要求毕业顶岗实习,并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社会调查,做出实结;毕业论文经历选题、收集资料、提炼观点、拟定提纲、谋篇布局、撰写论文、修改润饰,参加答辩等过程。通过完成各项综合性实验、实训、实习、论文,希望学生能对行业有进一步了解,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2.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设计。
2.1采用“择优录取、滚动管理、优胜劣汰”的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新生在入学报到时,自愿申请进入实验班。系部需结合自荐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择优录取,并将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已实现方案期待的结果。进入实验班后,在培养过程中实行滚动管理、优胜劣汰。滚动式管理是指不断优胜劣汰,补充新鲜血液,让已获得优质资源的实验生也存在危机感,更加珍惜这些优质资源和机会。班内学生如果表现不佳,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淘汰,转入本专业其他班级继续学习。同时,其他班级若有表现优秀者,自荐并结合2位教师的推荐,经考核通过后可进入该实验班。
2.2实行双导师制,专业班主任跟踪管理。
班级特别为每位学生配2名导师,其中1名导师负责专业基础知识辅导,另1名行业导师负责专业的社会知识培养,学生将有机会参与行业导师的校外活动与事务。并且实验班会配备1名具有金融专业素养的教师作为班主任,跟班听课、听讲座、会议研讨,并负责与该实验班相关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可以优先考虑金融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其给予提薪等激励手段。
2.3提供“毕业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培训合格证”的结业模式。
学生修完实验班的全部项目,成绩良好以上,学院除了颁发金融学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外,还将给学生颁发“金融创新实验班的培训合格证”。结合学生在四年终将职业资格培训所获得相关“金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多证在手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金融行业各领域,能迅速地适应岗位工作。
2.4360教学质量监督。
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质量监督,对实验班将采取学生评教、跟班班主任评教、主任评教等360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对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控制,随时反馈,随时改善。
沈艺峰教授,出生于1963年,厦门鼓浪屿人,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加拿大圣玛丽大学(Saint Mary’s University),获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199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加拿大康克迪亚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和访问,2004-2005年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富布莱特学者。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著名财务学家之一。
沈艺峰教授是中国财务学界最早从事资本市场财务学实证研究的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理论,包括:资本市场效率、公司资本结构、IPO、资本成本、投资者保护与公司财务、行为财务、法律外公司治理机制等。沈艺峰教授发表的有关市场效率检验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视为国内真正意义上实证研究的开端。近几年来,沈艺峰教授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实践,开创性地采用历史研究的视野,考察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中小投资者保护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不仅丰富了法与金融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而且引领了对国内法律制度与金融发展方面的研究探索,对于完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另外,沈艺峰教授在股权分置改革、行为财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科学解释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上市公司股利偏低、公司管理者的非理等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沈艺峰教授最新主持完成的“公司财务管理若干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得到专家评议组的高度评价,评审结果为“优秀”。该项目以公司财务管理若干基础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与评价法、非理、社会制度差异与市场微结构等难点对公司财务管理基础问题的影响,结合国外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构建结合我国国情的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得出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原创性以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比如将公司治理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从所有权高度分散下股东、董事会和管理者的契约安排扩展到所有权高度集中下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所有权结构的新思路上;创建我国投资者法律保护指数;从公司股利政策、投资决策、兼并收购和公司治理中管理者的理性假设转向非理性假设,从外部影响因素分析扩展到对管理者内在心理因素分析,利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思想,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群聚现象”和“羊群行为”、公司股利政策中的“迎合行为”、兼并收购及公司治理中的 “过度自信”等管理者非理展开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这些成果丰富和发展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为解决我国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和资产定价面临的难题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沈艺峰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8部,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投资研究》和《中国经济问题》等国家级重要学术刊物上,曾获福建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及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等近十项奖项。
沈艺峰教授以渊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财务学理论演绎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不但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而且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财务理论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上,他时常勉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有社会责任感,以开放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崇尚学问、注重学品修养、追求学术创新。正是怀着对学术理想的无限向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沈艺峰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教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金融学的专业性质和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要有较深厚的社会经济科技理论功底和金融专业知识,还要有较熟练的操作能力,以及掌握金融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也是目前国内高校扩招后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金融学专业发展之快,招生规模之大,如何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如何开设适应市场需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性课程,是各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育人特色。目前学校理工专业优势明显,而经管、社科专业相对较弱。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需与其他优势工科专业相结合,面向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变化需求,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金融学在矿业、环境、土木等优势领域中的实践与应用,与其他金融类院校进行错位培养,突出我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凝练实践教学方向
针对学校在煤炭行业具有较强优势的特点,我们在反复比较、分析其他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根据我校实际,扬长避短,确立了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校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置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专业方向,其中银行方向主要面向商业银行,当地煤矿企业较多的特点,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煤矿企业信贷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证券方向主要面向证券企业及工矿上市企业的需求;保险方向主要面向商业保险领域,同时结合煤矿、土木工程、地质环境、化工爆破等方面的行业需求,培养有一定行业知识的保险业人才。结合工矿企业对金融学人才的需求,设置了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所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优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针对互联网金融、微金融等金融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我们对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课程实验的比例。如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由原来的8学时增加到12学时;保险学课程实验由原来的8学时增加到12学时;会计学课程实验由原来的12学时增加到16学时;互联网金融课程实验由0学时增加到8学时。通过调整与优化,课程实验总学时增加了20%。二是优化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前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做个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由于时间短,学生普遍是找找资料,总结下就完成了,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由教研室教师统一研讨需完成的内容,与具体的任务结合,如保险学就直接让学生完成某一具体的保险理赔任务。另外,还调整了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原来课程设计和相关课程在同一学期进行,经常会出现课程未结束或刚结束就要开展课程设计,学生还没消化理论内容,立即开展课程设计效果较差,现在把课程设计放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学期开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学生反映效果好。通过改革,学生在指导的带领下完成了真实的任务,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三是毕业实习走到企业中,延长了毕业实习时间。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分别联系多家单位组织学生实习,部分学生进行暑期一个月实习,实习后要进行实习答辩,避免以往的走过场。四是毕业设计实行真题真做,题目大部分来自企业或导师项目。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负责任务完成,校内导师负责论文的撰写及理论分析等。这四部分内容构成了实践教学的核心,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三、探索实践和创新学分改革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和创新活动给予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4个实践和创新学分,主要获得方式包括:参加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或其它知识产权;参与暑期企业集中实训;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创业实践;主持创新创业项目等。通过实践和创新学分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实践和创新活动,学生从活动中学到了课堂无法学习的内容和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出台政策鼓励学生从事实践和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各类奖学金评选上,把实践和创新学分体现在评审方案中,通过加分等政策引导学生各级参与实践和创新。二是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实行研究生保送鼓励政策。出台相关的研究生保送评审细则,把实践和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这为那些课程成绩排在中等偏上,但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了好机会,这也引导学生不能只管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如果只搞理论学习,可能也不会获得奖学金或保送研究的机会。
四、构建实践育人平台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针对金融学专业学生建立了系列实践育人平台,包括校内平台和校外平台两部分。校内平台主要有证券投资实验室、银行业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保险业务实验室、经管综合实验室、金融创新实验室,承担学生各类学科竞赛任务,电子商务创客实验室主要承担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进行创业前期培育等。校外平台主要是各类校外实践实训平台,包括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设置的实习基地,在金融实训机构设置的学生实训平台,在电子商务公司设置的微金融或微商平台等。实践育人平台分类明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通过几年的建设实践,目前学校已基本建成了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较好的实践育人平台,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何宏庆.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应用能力的培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83-84.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解析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针对金融学本科专业制定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于2013年开始用于全省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由于各高校金融学专业办学时间不同,所以,为了更突出公平性,该指标体系被进一步分解为适用于普通本科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适用于新建本科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者差异不大,都是由6个相同的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加专业特色指标(属于加分项)构成,当然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安排有一定区别。在此拟结合新建本科指标体系作一下解析。
一、生源情况
生源情况权重为0.10,其二级指标只有一个:招生录取情况。主要观测点有两个:一是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其计算方法是:近四年的每名学生高考总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该生所在省高考满分值(文、理分科)后得出标准分的平均值。二是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在学校整体招生中的情况,其计算方法是:近四年该专业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与该校所有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的差值。对于专业建议而言,这个指标可谓是外生变量,与专业建设本身关系不大。
二、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权重为0.20,其二级指标有两个:
(一)培养方案
由2个观测点构成: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由两个二级观测点构成:(1)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的符合程度;(2)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程度。课程体系由三个二级观测点构成:(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2)课程设置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3)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支持程度。这个二级指标重在考查培养方案,所以,不断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做到“止于至善”是此指标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由2个观测点构成:(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2)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权重为0.25,是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最大的一级指标,它由如下五个二级指标构成:
(一)专业师资基本情况
由6个观测点构成:(1)专业师生比。二级观测点有两个:①专业专任教师师生比,主要考核学校自有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相对数是否达到省里评估要求;②专业专任及兼任教师师生比,主要考核学校专兼职教师整体上是否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2)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主要考核学校金融学专业专任教师中高学历教师比例(。3)高层次专任教师情况,主要考核学校金融学专业教师在国家、省里专业方面的影响力(。4)近四年本专业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情况,包括两个二级观测点:①近四年本专业教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的授课率;②近四年由本专业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的比例。(5)具有行业经历专任教师比例。
(二)专业专任教师科研情况
由3个观测点构成:(1)近四年专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2)近四年专任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情况。在此,只有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省政府哲学社科奖和国金融学会优秀成果奖才计入统计范畴。(3)近四年专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情况,只有以第一立项单位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部委级项目和省教育、财政厅、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才列入统计范畴。
(三)专任教师教研情况
由3个观测点构成:(1)近四年专任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数量。(2)近十年专任教师主持编写本专业教材情况(。3)近十年专任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情况。国家及省教育行政部门教改立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中国高教学会立项课题都在统计范畴。
(四)实验实践教学条件
由3个观测点构成:(1)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2)近四年新增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3)近四年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数量及各基地实习学生人次数与专业在校生总数的比值。
(五)图书资料由2个观测点构成
(1)现有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册数。(2)现有专业电子图书资料源的个数,随书的资料光盘和独立学院母体学校的资源不包括在内。
四、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
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权重为0.15,由两个二级指标构成: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由2个观测点构成:(1)历年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学工程项目主要强调省级以上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立体化教材、精品教材等的建设。(2)历年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只要是教师参与完成的即可统计。
五、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保障权重为0.10,由一个二级指标构成:质量保障体系。它强调以下三点:(1)质量监控。它强调教学质量监控的机制及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措施。(2)质量评价。它强调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健全,并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能进行多角度的评价。(3)反馈及效果。主要评价质量保障体系是否有持续改进之效。
六、培养效果
培养效果权重为0.20,由两个二级指标构成:
(一)就业情况与培养质量
由2个观测点构成:(1)近四年就业率情况,主要统计本专业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和灵活就业率。(2)十名优秀校友简介,要求每人简介500字以内。
(二)在校学生综合素质
由4个观测点构成:(1)近四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人次数与专业在校生总数的比值。创新创业活动指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项目指学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国家、省部和市级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2)近四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只要本专业学生为获奖人之一即可。(3)近四年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学生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都可以。(4)五名优秀在校生简介。要求每人简介300字以内。
作者:吴云勇 单位:沈阳工学院
七、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