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差生发言稿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4 07:54: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差生发言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差生发言稿

篇(1)

一、**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省按照《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通知》中提出的“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和发展,培育成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积极推进**省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近五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2004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3.1万人次,外汇收入8020.27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480.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88%,国内旅游收入16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8%,旅游总收入167.75亿元,同比增长43.54%。

**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02年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标志着**省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旅游业富民强省、保护自然生态和民族民间文化、推动改革开放等功能和产业联动效应,使旅游业的发展与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强化旅游产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素质,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使**旅游业形成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发展之路。二是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年至**年,国家和**省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投入共计4.03亿元,其中旅游国债资金达3.25亿元,投资总额超过了**年至**年**省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总和,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省政府在财政比较紧张困难的情况下,决定从**年起,每年拨出专款1200万元建立**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把对旅游业的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中(从**年起增加到2000万元),这对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高等级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公路主干线通往重点旅游区的道路条件显著改善,几个旅游支线机场相继通航和开工。四是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由国际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编制的《**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获得了**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批准,地、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和支线机场旅游线路规划及文化、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已相继完成或启动。五是旅游精品战略全面实施,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多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旅游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省首批三个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建设进展顺利。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成效明显,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媒体参与的联合促销机制基本形成,“文化千岛,生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凸现。六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以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旅游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全面推进。

二、**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从**实际出发,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扩大旅游业投入、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2、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围绕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按照“规划先行,保护第一”的原则,切实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资源保护等基础性工作,认真解决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坚持“以质取胜”和“以特取胜”,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体系。大力拓展中高端客源市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努力塑造**旅游新形象。

4、始终把加强旅游教育培训、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规范行业管理,作为提高我省旅游业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大力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在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体制、经管机制的创新上进行新的探索。

三、**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总体要求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黔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木任务,把促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作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质取胜”、“以特取胜”,进一步转变旅游业经济增长方式,在切实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实施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精品线路,创建旅游品牌;加大以入境游为重点的高中端客源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区域合作,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相关行业、部门的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旅游业齐抓共建的新局面。

发展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2010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的13%左右,初步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使**成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

四、**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继续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航空、公路、铁路和航运构成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以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争取在首批三个优先发展旅游区率先取得突破。以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不断巩固和完善现有观光、度假旅游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突出特色,打造一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服务配套、在旅游市场上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及民族文化村寨,构建起初具规模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按照“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资源为载体,以交通为纽带,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确定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工,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及与重点客源城市的协作,联合周边省区市共同策划推出省际特色线路,形成开放、联动和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以联手开发客源市场、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为重点,形成区域旅游精品环线。近期正积极参与和推动“9+2”泛珠三角的旅游合作,西南六省市区旅游合作,以及不断推进川黔渝、滇桂黔、湘渝黔等多边合作,努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两个市场,着力拓展中高端旅游客源市场。按照营销渠道多样化、营销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切实把目的地形象推广与旅游产品营销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专业营销网络开发旅游市场的特长,形成组合优势,有效拉动客源增长。大力开发日本、港台、东南亚和韩国、欧美等入境游市场,不断拓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及周边国内重点市场。

(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围绕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目标,实施人才兴旅战略。进一步加快旅游院校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协调发展,扩大旅游教育培训与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把人才培养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培育旅游人才市场,优化旅游人才资源配置,在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形成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服务**旅游业的良好机制和有效渠道。通过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各类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对做出重要贡献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实行期权、股权等激励措施,以及采取知识、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推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加强旅游岗位培训的力度,加大对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旅游教育投入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文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营造依法行政、诚实守信的旅游业发展环境。继续抓好国家和省级旅游管理、服务标准的实施和建设,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客运等旅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旅行社管理、导游管理、规范出境游和查处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等四个环节为重点,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进一步加强旅游行风建设,促进全行业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防止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几点启示

1、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旅游行政管理方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省要进一步深化旅游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旅游行政执法体系,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旅游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加大旅游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逐步实行以监督执法为主的管理方式。

2、推进重点旅游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我省要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继续推进重点旅游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离。积极鼓励旅游区(点)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旅游资源能够有效保护和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前提下,依据规划和相关法规的要求,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通过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选择业主,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区(点)的建设、管理,引进人才和现代管理理念。

3、扩大旅游业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国有独资旅行社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促进国有旅行社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旅行社业。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省内外优势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到我省合资、合作经营旅行社。积极引进国外旅行社采取合资、独资方式在我省开展旅行社业务。对在我省兴办旅行社的省外、境外旅行社,在资质审查与项目审批方面适当放宽标准。省外、境外优势企业通过投资、兼并、参股、收购、迁移总部等方式来湖北开展旅游经营,凡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我方企业可以不控股。

篇(2)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6-0038-05

一、引言

什么决定了企业的研发行为?熊彼特(1942)[1]尤其强调了规模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自熊彼特(1942)以来,关于规模对研发支出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90年代以后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可能在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检验都难以得出关于企业规模与研发支出之间明确的结果。伴随着对企业规模与研发之间关系研究兴趣的减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解释企业的研发行为成为了主流。相关的研究主题可分为五大方面:管理者激励、管理者特征、所有权、董事会和机构投资者。本文主要关注管理者激励。

研发支出能够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能够给股东带来高回报。但由于研发支出的费用化会计处理,管理者有动机削减研发支出以改善短期财务绩效,特别是在管理者临近退休或公司面临小幅亏损时。通过对管理者实行股票或股票期权等激励机制安排可以使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2],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从管理者激励的角度考察研发支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探讨CEO激励与研发支出的关系,另一方面探讨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的关系。本文主要关注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的关系。

关于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的关系,尽管目前的研究基本上表明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存在统计上显著的关系,但关于二者关系的性状却存在不同的观点。杨勇等(2007)[3] [4]发现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冯根福等(2008)[5]则发现管理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正相关,但统计上不显著。王燕妮(2011)[6]以2007—2009年披露研发支出的52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长期股权激励、短期报酬激励都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更显著。低成长性和低盈利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受短期报酬激励的影响,高成长性和高盈利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受长期股权激励的影响。陈胜蓝(2011)[7]利用2007—2008年中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研发投入强度和高管薪酬激励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的薪酬激励方案会鼓励公司高管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也有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研发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汤业国等(2012)[8]利用中国中小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考察了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这种关系受终极产权性质的显著影响,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二者则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上述文献回顾表明,高管报酬和高管持股与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学者大多把二者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解释为高管激励有助于促进研发支出。实际上,相反的因果关系也是有可能的。假定高管具有风险规避倾向,高管激励机制会影响到企业风险行为的选择,而企业风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高管激励机制。作为一种风险,研发支出也可能与高管激励存在双向因果关系。Balkin等(2000)[9]基于企业资源理论和理论考察了创新对管理者报酬的影响。他们利用90家高科技企业的数据发现,创新能够解释平均23%的管理者短期报酬的变化和15%的管理者长期报酬的变化。Lerner等(2007)[10]利用美国企业的数据也发现创新与长期激励正相关。因此,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来考察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如下包含两个方程的方程组来考察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在研发支出方程(1)中,R&D为企业的研发支出,根据先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企业的研发支出受高管激励、企业规模、多元化战略和公司治理等因素决定。为此,我们引入企业规模(size)、多元化战略(ind)、所有权性质(owner)、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独立董事比例(board)、高管持股比例(stock)、高管报酬(pay)、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one)、企业盈利能力(ROS)以及现金流(cash)来控制这些变量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

在高管激励方程(2)中,incentive为企业的高管激励,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度量:一种是高管薪酬激励,用来作为短期激励,用pay表示;另一种是高管股权激励,用来作为长期激励,用stock表示。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管激励的一般性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企业系统性风险、盈利能力、增长前景、公司治理、债务比率等。因此,本文在高管激励方程中引入企业规模(size)、企业的系统性风险(beta)、所有权性质(owner)、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企业盈利能力(ROS)、增长前景(Tobin’s q)、独立董事比例(board)、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one)情况以及债务比率(TD)作为控制变量。

考虑到研发支出和高管激励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受行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还分别在方程(1)和方程(2)中引入年度和行业虚拟变量。方程(1)和(2)中各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2011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并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剔除:(1)由于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不够准确,我们选择2007年底前上市的公司;(2)剔除同时发行B股或H股以及在此期间退市的公司;(3)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4)剔除销售收入低于1亿元的公司。经过上述剔除后,我们最后获得三年共计1 863个观测值。三年共有1 342个企业披露了研发支出。本文关于多元化和研发支出的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年报的财务报表附注,其他数据来自于国泰君安CSMAR数据库。

应该说明的是,目前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相关研究通常仅采用披露研发支出的企业作为样本,理由是中国上市公司对研发支出的披露是自愿的,某些企业不披露研发支出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进行研发活动。然而,仅以披露研发的企业作为样本可能会带来样本选择偏误。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样本中,披露研发支出的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比例为72%,要高于美国的57.8%(Hall等,2006)[11]。我们认为,虽然在中国披露研发支出并不是必须的,但绝大多数采取研发活动的企业实际上都进行了披露。因此,我们采用这1 863个观测值作为样本,对没有披露研发支出的企业,其研发支出数据统一设为0。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三、方程内生性检验

由于高管激励和研发支出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仅利用单方程对两者分别进行分析很可能会产生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导致实证研究结果的有偏性。因此,本文首先进行变量的内生性检验,以确定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常用的检验方法是豪斯曼检验。我们首先在方程(1)的基础上再加上系统性风险、增长前景、负债比率这三个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得到resid,这里resid是影响研发支出和高管激励的所有外生变量对研发支出影响的总残差。然后把resid引入高管激励方程中,通过其显著性与否判断变量的内生性问题,进而检验方程的联立性。

我们认为高管激励和研发支出存在相互影响,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高管激励和研发支出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

四、实证结果

我们首先对方程(1)和方程(2)进行单方程OLS回归,然后进行联立方程2SLS回归,以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的差异。

(一)单方程回归结果

1. 研发支出方程。从研发支出方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高管报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都与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这与现有的研究相一致。

规模与研发支出显著负相关,实际上,尽管熊彼特首先讨论了规模与创新的关系,但他自己也得出了关于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相反的观点。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34)[12]中认为,小企业有弹性克服组织惰性,能够获得技术的突破。而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2)[1]中则认为具有垄断力量的大企业是创新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从实证上看,国内外大量的关于规模与研发支出的研究之所以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样本的差异。对我们的样本来说,企业规模对研发支出有负面影响。

大量的研究从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探讨了研发支出的影响因素,整体来看,公司治理变量对研发支出有显著的影响。从所有权性质方面看,国有控股有助于企业的研发支出,但统计上不显著。实际上,所有权性质对研发支出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同,国有控股企业往往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融资比较宽松,能保证研发支出的资金流。另一方面,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存在更加复杂的委托问题,这会降低研发支出。目前的实证研究结论也完全相反。赵洪江等(2008)[13]和任海云(2010)[14]都发现国有控股不利于研发投入,而李春涛等(2010)[15]以及杨德伟(2011)[16]则发现民营产权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研发支出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大股东有动力也有能力充分监控管理者,使管理者采取的政策符合所有者利益。但从经济意义上看这种影响非常小。

我们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研发支出显著负相关。从理论上看,关于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独立董事可以更加有力地监控管理者,降低管理者的短视行为。这样,外部董事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冯根福等(2008)[5]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正相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涉及到不确定的项目时,内部董事具有充分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研发项目,降低研发的风险;而外部独立董事由于受到时间、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充分监控管理者的行为。因此,外部独立董事更加偏好于财务控制,这会阻碍企业的研发活动。Baysinger等(1991)[17]以及何强等(2009)[18]都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研发投入越小。我们还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支出。原因可能在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助于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协调沟通,从而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支出,这与何强等(2009)[18]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多元化与研发支出显著负相关,这与Hoskisson等(1993)[19]、魏锋等(2008)[20]、张子峰等(2010)[21]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原因可能在于,多元化战略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不相关多元化使得企业更多地依靠财务控制,为规避风险,部分管理者有动机降低企业的研发支出。

研发活动较高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研发支出对企业的内部资金较为依赖,这表现在利润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源泉(海和莫瑞斯,1991)[22],并且研发投资具有现金流敏感性。

2. 高管激励方程。在高管激励方程中以高管报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显示:研发支出与高管激励显著正相关。因此,研发支出也可能是影响高管激励的一个因素。

规模对高管报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规模与高管报酬显著正相关,而与高管持股显著负相关。这是可以理解的,报酬采用的是绝对值,一般而言,规模越大,报酬也越高;而规模越大,高管持股比例一般也越低。无论是对报酬激励还是对股权激励,国有控股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都显著降低了高管激励。原因可能在于,从根本上讲使管理者的行为符合所有者的利益有两种方法:激励和监督,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二者相对成本的比较。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能够降低监督的成本,从而可以更多地采取监督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对管理者激励的需要。系统性风险应该正向影响高管的股权激励,本文的回归结果也表明二者正相关,但统计上不显著。Tobin’s q与高管激励正相关,对报酬激励统计上显著。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增长越快的企业,管理者的报酬也应该越高;另一方面,增长快的企业的风险也可能越大,作为风险补偿,需要提高对管理者的激励。很显然,盈利能力与高管激励显著正相关,负债比率与高管激励显著负相关。

(二)联立方程回归结果

比较单方程回归结果和联立方程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在联立方程模型的研发支出方程中,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报酬激励与研发支出的关系为负,尽管统计上不显著。在高管激励方程中,研发支出与高管股权激励显著正相关;而研发支出与高管报酬激励的关系尽管为正,但统计上非常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和研发支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高管报酬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当然,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R2为负,这是采用工具变量法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与OLS中的情况不同,工具变量法中的SSR有可能大于SST,从而R2可能为负。工具变量法是当解释变量和残差相关时,为解释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提供更好的估计值,拟合优度不是考虑的因素。如果不能对系数进行一致性估计,从OLS方法中得出的较高的R2值也没有什么用。具体讨论可参看伍德里奇(2003)[23]。

五、结语

本文采用2009—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的因果关系。先前的研究表明,高管报酬激励和股权激励都与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并解释为从前者到后者的因果关系。然而,我们运用豪斯曼检验发现,高管激励和研发支出之间存在内生性。我们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来解决高管激励和研发支出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和研发支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高管报酬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这表明,从促进企业研发支出的角度来说,应加强高管的股权激励。

本文的研究能够澄清高管激励和研发支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深入理解高管激励和研发支出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在制定研发决策时要通盘考虑。本文也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影响企业高管激励的因素,指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高管激励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为高管激励方面的研究指出了一条思路。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 A.Capitalism,socialism,and democracy[M].New York:Harper,1942.

[2]吴延兵.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7,(5):125-138.

[3]杨勇,达庆利,周勤.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61-65.

[4]Belloc F.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11,26(4):1-37.

[5]冯根福,温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91-101.

[6]王燕妮.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1,29(7):1071-1078.

[7]陈胜蓝.信息技术公司研发投入与高管薪酬激励研究[J].科研管理,2011,(9):55-62.

[8]汤业国,徐向艺.中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投入的关联性——基于不同终极产权性质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2):127-133.

[9]Balkin D B,Gideon D M,Gomez-Mejia L R.Is CEO Pay in High-Technology Firms Related to Innovation?[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6):1118-1129.

[10]Lerner J,Wulf J.Innovation and Incentives:Evidence from Corporate R&D[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89(4):634-644.

[11]Hall B H,Orianib R.Does the market value R&D investment by European firms?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France,Germany,and Ita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6,24(5):971-993.

[1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朱攀峰,娄季芳,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13]赵洪江,陈学华,夏晖.公司自主创新投入与治理结构特征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7):145-149.

[14]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5):126-135.

[15]李春涛,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5):55-67.

[16]杨德伟.股权结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政研究,2011,(8):56-60.

[17]Baysinger B D,Kosnik R D,Turk T A.Effects of Board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on Corporate R&D Strategy[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4(1):205-214.

[18]何强,陈松.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对R&D投入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09,(6):612-619.

[19]Hoskisson R E,Hitt M A,Hill C W L.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investment in R&D in large multiproduct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3,4(2):325-339.

[20]魏锋,石淦.多元化经营、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1):49-54.

篇(3)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初一、初二共6个班进行调查共有31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并包括学生对现今生物课的看法和建议等几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篇(4)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笔者对浙江省高校读书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思路如下: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省内举办读书会数量比较多的高校进行调查,再重点选取部分高校的读书会作为案例,分析读书会的成长、推动者、参与者、举办、资助等情况。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浙江省内比较有影响的高校读书会相对集中在浙江大学(17个)、杭州师范大学(4个)、中国计量学院(4个)、浙江财经大学(3个)、浙江工业大学(2个)、温州医科大学(2个)等高校,地点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其中浙江大学读书会的数量远远超过省内其他高校。

二、调查分析

1.读书会数量增长趋势。成立时间最早的读书会是由浙江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学生读书会,该读书会举办活动的时间是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此后未再举办后续的读书会活动。2007年,读书会数量增长幅度与之前一年相比有所提升,但2008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10年以来,读书会数量快速增长,并趋于稳定。

2.读书会人员结构。通过对各高校读书会的主讲人和参与人类别统计发现,教师在读书会中主要担任主讲人的角色,而学生则主要是参与读书会,聆听教师的读书会报告,也有许多学生在读书会担任主讲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此外,许多高校读书会还专门邀请特邀嘉宾参与到读书会活动中,与师生开展阅读及相关专业知识、科研技巧的分享和讨论。部分高校读书会面向已经毕业的校友开放,准许其参与到读书会中来。

3.读书会举办机构(部门)。浙江省内高校读书会通常由党团组织、院系、行政部门、社会机构、班级、读书会组织、研究部门、学生组织、社团等机构(部门)举办。其中,有超过1/5的读书会是由党、团组织举办,包括校党委、团委、基层党支部等;其次是由院系举办,人文、法学、公共管理、新闻、外语等学院举办次数最多。可见学校的党团组织和院系机构是高校举办读书会的活跃力量,它们能够有效开展读书会活动。

4.读书会举办期数。浙江省内高校超过1/3的读书会举办期数只有1~5期,比例为36.4%;接近1/3的读书会举办期数达到11~20期,比例为30.3%;举办6~10期的读书会比例有18.2%;举办期数达到21期以上的读书会比例有15.2%。可以看出,能长期坚持举办的高校读书会只有极少数,大部分读书会举办期数都没有超过20期,其主要原因是这些高校读书会的活跃程度大多都随着学生的毕业而减弱,或者读书会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逐渐失去了持续运作下去的动力,最终在举办几期或十灼诤蟪沟淄0炝恕

5.读书会举办地点。读书会举办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开展讨论的便利性和氛围。省内高校读书会大多都将举办地点选在院系的会议室(37.8%)或学校的咖啡馆(22.2%),其余举办频率比较高的地点依次是教室(11.1%)、报告厅

(8.9%)、图书馆(6.7%)、党员活动室(4.4%)、书店(4.4%)、博物馆(2.2%)和自习室(2.2%)等。

6.阅读材料来源。读书会阅读材料是维系其活动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缺乏阅读材料或者没有阅读讨论方向是读书会停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读书会为其成员提供比较明确的阅读主题以及相对稳定的阅读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省内60.7%的高校读书会为其成员指定阅读材料,其阅读材料的来源主要有:读书会主办方购买图书资料,免费发放给成员;指定讨论某个主题后,推荐相关参考书目,成员自行解决图书来源;与图书馆合作,借阅相关图书进行阅读和讨论;为成员提供电子版图书,供其下载和阅读。

三、问题与讨论

第一,读书会仍是相对小众化的活动。虽然在大部分高校都能发现读书会的踪影,但参与人数仍然较少。

篇(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to test microbial limit in diphenhydramine ointment. Methods Conventional method was adopted to verify bacteria, mold and yeast count method and control bacteria check. Results By conventional method, all of the recoveries of bacteria, mold and yeast were above 70%,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detected. Conclusion Through the technological validation, the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edition 2010) in force.

【Key words】 Diphenhydramine ointment; Microbial limit; Validation

苯海拉明软膏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外用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盐酸苯海拉明和黄凡士林, 具有抗过敏、止痒、消炎、消肿作用。2013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院制剂提出了标准提高的要求。现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1], 对苯海拉明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 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HTY-2000B集菌仪(杭州泰林医疗器械厂)、NS01-75D1薄膜过滤器(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批号20121223)、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303A-1生化培养箱(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PX-100B生化培养箱(上海悦丰仪器表有限公司)。

1. 2 试药 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121220),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130108), 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121214), 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130109),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批号:130109), 胆盐乳糖培养基(批号:120309),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批号:130215),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批号:130520)(以上均来源于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苯海拉明软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批号:201309118, 201301111, 201401118;规格:30 g)。

1. 3 菌种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63 5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98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以上菌种的冻干菌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生物检定研究院)。

2 方法与结果

2. 1 菌液制备

2. 1. 1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取新鲜培养物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置30~35℃培养18~24 h;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含菌数为50~l00 cfu/ml的菌悬液。

2. 1. 2 白色念珠菌 取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 置23~28℃培养24~48 h;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含菌数为50~100 cfu/ml的菌悬液。

2. 1. 3 黑曲霉 取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 置23~28℃培养5~7 d, 加入3~5 ml含0.05%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将孢子洗脱。然后,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用含0.05%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含孢子数50~100 cfu/ml的孢子悬液。

2. 2 供试液制备 取供试品10 g、十四烷酸异丙酯20 ml至含无菌玻璃珠的锥形瓶中, 置45℃水浴中, 充分振摇, 使供试品溶解, 再加入45℃ 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 振摇5~10 min, 置45℃水浴保温、静置使分层, 取下层作为1:10的供试液。

2. 3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2. 3. 1 试验组 各取1:10供试液、试验菌液1 ml, 注入同一平皿中, 立即倾注相应琼脂培养基, 待凝结后, 培养, 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 测定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2. 3. 2 菌液组 取试验菌液1 ml, 注入平皿中, 立即倾注相应琼脂培养基, 待凝结后, 培养, 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 测定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

2. 3. 3 供试品对照组 各取1:10供试液1 ml, 注入平皿中, 立即倾注相应琼脂培养基, 待凝结后, 培养, 测定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

2. 3. 4 回收率计算 各菌株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结果见表1(回收率应不低于70%)。

由表1可知, 用1 ml/皿供试液时, 各菌株的回收率均可达到70%以上, 且3次均能重现试验结果, 因此本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可用平皿法检查(即1 ml/皿)。

2. 4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本品为局部给药制剂,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 控制菌应检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4. 1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的验证 分别取1:10供试液10 ml、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1 ml, 加至胆盐乳糖培养基100 ml中, 按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见表2。

2. 4. 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法的验证 分别取1:10供试液10 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1 ml, 加至营养肉汤培养基100 ml中, 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 本品可用常规法检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 讨论

同一人工污染菌种及接种量的微生物在不同剂型药品里可有不同的检出结果, 一些非水溶性油剂或软膏剂, 可因其与水难溶, 其中污染的微生物难与培养基成分接触或因缺氧而可能不生长[2]。因此正确地制备供试液, 使药品中污染的微生物得以真实反映, 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可靠的重要前提。

以此次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 确定可采用常规法测定苯海拉明软膏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和控制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为了研究山东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问题,设计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个人调查问卷”,利用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统计,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但其专业发展环境不理想。本文主要从学校、社会、个人三方面探讨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对该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学术界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来说,就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经过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最终由一个“新手”成长为一个行业内“专家”的过程。该过程的表征是青年教师成长为一位“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是职业教育的职业素养特征,是从事于职业教育的教师在职业素养方面区别于从事其他教育的教师的特点。然而,从当前有关文献看,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多数是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定性描述。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情况、剖析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实际因素,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本文研究对象界定为山东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群体中的“40周岁以下教师”。此次调查面向山东省30所高职院校,每校随机调查50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共回收问卷1365份,回收率为91%,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8.9%。院校涵盖了工业、农业、经贸、信息、纺织、建筑、畜牧、卫生等共计十一大职教领域,其中有综合性院校,也有行业特色院校,有公办院校,也有民办院校,有国家级示范院校,也有省级骨干示范院校。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现状描述与分析

(一)学历程度和职称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高达51%,说明高职院校在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很低,仅占2%,需要引起应有的重视。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比例较高,占40%,这与近年来各院校过于集中补充大量应届毕业生到校任教有关。调查中发现:有的院校为了解决师资缺口,一年内就接收近30位应届毕业生。副高职称比例偏低,只占7%。青年教师中92%目前的岗位是教师岗,这说明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仍以教学工作为主,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

(二)年龄结构和任教年限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年龄以25~36岁为主,占79%,任教年限以1~8年为主,占77%,其中1~5年的占63%。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任教年限的青年教师特点及其专业发展所需,开展分级管理、动态培养,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对青年教师的调查还反映出一个问题,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主力,承担了大部分教学工作,一般都承担着每周16到28节的课程理论教学或者实训指导任务,课程科目有的多达3~4门,备课的工作量很大,负荷较重,工作压力比较大。54%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工作量较重,26%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工作量非常重。

(三)学术研究能力略显不足

调查中发现,近半数的青年教师感叹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很难保证有充裕的时间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及专业实践。这种状态与山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集中转型密切相关。山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很多专任教师已难以胜任大专的教学工作,为此,高职院校不得不在短时间内从各大本科院校引进或调入一批青年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这一现象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层次提升中不可避免的,正因为不可避免,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提升青年教师的内涵建设,在时间上尽量保证青年专业教师有时间从事研究工作,参加实践锻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科研能力上,认同比例低于50%,占45.2%;但同时又有61.7%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参与科研的能力与热情。这一矛盾现象反映出青年教师对教研、科研的认识比较肤浅,但迫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需要学术论文和教科研成果的压力,又渴望参与教研、科研工作,这也是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工作中需要积极引导的一个突破点。

(四)青年教师认为专业实践能力最重要

思想与专业素质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必备素质得到青年教师的广泛认同。52.4%的青年教师认为师德是最重要的两种素质之一,55.8%的教师认为专业理论知识是胜任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在能力方面,71.5%的青年教师认为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是第一位的。作为专业教师应具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近60%青年教师的认同。这种认同也与高职院校对教师“双师型”的要求一致,高职院校原则上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都要“实践关”,其中赴企业锻炼是过“实践关”的主要措施。但调查中我们发现,从未参加过实践锻炼的教师占35.7%,实践3~6个月的教师占35.2%,这足以说明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与职教需要和教师需求(60%)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五)青年教师喜欢团结型的发展环境

和谐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人性化的管理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点。数据统计显示,56.9%的青年教师认为缺乏合作和交流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条件;45.7%的教师认为进修、培训机会少;46.8%的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51.8%的青年教师认为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大的是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而在回答“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对您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时,认为有负作用的高达38.9%。这反映出作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直接环境的教研室和教科研团队的融洽团结是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六)青年教师重视培养途径选择

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对参与教研与科研、提高学历学位、到国内外进修、到实训基地或企业锻炼、参加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培养途径非常重视。而对参与教科研团队、按教学、科研、管理分类培养、通过业务竞赛促进、开展集体备课听课提高、参加各类学会(协会)、专家指导等培养途径并未为大部分受访青年教师所关注,应引起高职院校教师管理部门的思考。特别是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虽然省级教育部门在大力推行,每所院校也都在积极开展,却没有得到青年教师的认可,78.3%的受访青年教师认为入职后学校提供的培训效果较差,这一现象值得反思。此外,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调动教师自身的能动性,努力进行全面的自我培养,但数据显示只有9.5%的受访青年教师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高达54.8%的青年教师”不了解”专业发展是什么,这迫切需要学校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帮助。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从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和自身方面来阐述。

(一)学校方面

1.缺乏足够的引导。青年教师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方面需要学校的积极引导。其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多数一毕业就到学校任教,面临着由“毕业生”向“教师”的职业角色转换、职业规划定位尚不明晰等问题,数据显示只有15.4%的受访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是崇高伟大的。这种职业定位及自豪感需要学校的有效引导。其二,青年教师从教时间短,教龄不长,经验有限,教学方式与技能需要得到学校的帮助和引导。但数据显示45.8%的受访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能力是教育与教学方法。其三,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教育,有鲜明的职业特色,青年教师在观念上必须实现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换、由理论型教学向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转换。在回答“您认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时,62.4%的受访青年教师认为“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种观念的转换学校必须给予最“给力”的推动。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青年教师管理与培养工作方面意识不强、工作有限、力度更不够。

2.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保障。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聘用上存在不透明、不公开的个别不良风气;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学校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同时,许多高职院校由中专、中职升格或成人高校改制而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与机制,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人的成长与素质提升,采取的是自然适应、自然发展过程,使得青年教师自我成长与素质提升动力不足,甚至产生职业倦怠现象。高达44%的受访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般。

(二)社会方面

1.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可度不高,职业声望待提高。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但社会对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的认可度并不高,这容易导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使命感,在教师专业发展上陷入目的困境和伦理困境,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缺乏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业奉献自我的热情与坚守。这种偏见对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职业声望有消极影响,造成青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使得青年教师由“职业”向“事业”的职业定位转变漫长且充满变数。

2.教师评价制度相对滞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制度特别是在职称评定上与本科院校无异,评职称需要审查教学与科研,特别是科研水平的审查不太符合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应用技术服务与开发方面的特性,影响青年教师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

(三)自身方面

1.角色转换和职业定位问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的大部分是刚从高校一毕业就来到学校,学历层次较高,具有知识面广博、理论水平较高、观念较新、创新意识较强等优势,但由于走上工作岗位时间较短,对教育教学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教学技能相对缺乏,急待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如何短时间内实现从“毕业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找到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定位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

2.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完善问题。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对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来说,如果说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其专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首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在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都具备了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学历,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但问题是很多青年教师的 “所学”和“所用”严重脱节,比如学中文的改教英语了、改教管理了等等。32.8%的青年教师认为在知识结构上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程不一致。

其次,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青年教师理论不够、经验不足,面临极大的挑战。而且高职学生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陷入困境,难以突破。统计数据显示,高达37.4%的受访青年教师感到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缺乏,这足以证明教育学知识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不了解制约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本科、研究生阶段接受的都是普通教育,一些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理解,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致力的方向可能不是学生的技术、技能,而是学生的学历、学位,不自觉地以自身学习经历为参照,重学科体系、轻动手实践,追求“精、专、深”。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青年教师全面、正确地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

三、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自身方面需要找准定位、快速转换

青年教师必须实现自我职业角色的定位与快速转换,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满足职业教育的特别需求。对此,青年教师急需解决两个迫切问题:一是教学方面如何从理论型教学向行动导向型教学转换的问题,做到强调教学以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中心,注重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尝试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模式;以技术、技能操作作为考试标准,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其具备“零距离”上岗素质;二是科研方面,如何从纯学术研究向应用技术服务与开发方面转换的问题。青年教师可以带着研究问题、主动申请到生产一线锻炼一到两年,边实践边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二)学校方面需要健全机制、完善制度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青年教师的培训与激励机制,并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首先,要健全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和考核。我国的《教师法》已明确规定新教师上岗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但此规定实施不力,很多学校和教师成效不明显。建议学校将政府层面的理论培训和校内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比如制定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奖励办法,激发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第三,出台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的具体办法,比如科研项目设青年项目,出版项目设博士文库,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第四,推行青年教师担当辅导员制度,并进行科学的指导。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小,好沟通、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应因势利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办法鼓励青年教师担当一定时段的辅导员,加深对教育对象的了解,更好地服务教学。这些都需要学校领导、人事部门、教师管理和培训部门引起重视,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素质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支持。

(三)社会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制定政策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社会声望不高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最突出、最现实的两个问题是薪酬、住房问题和职称晋升问题。其中薪酬、住房问题是青年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出台向青年教师倾斜的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并设立住房专项资金,用于帮扶青年教师解决住房问题。比如政府开发的青年教师公寓或者商品房购买的补贴等形式。至于职称晋升问题,则需要逐步制定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制度。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主力,但学校和青年教师自身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都不够,学校和社会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作用都比较微弱。这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有一定关系。面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保证青年教师完成教学、实训、科研任务的同时,不断激发青年教师内在潜力,使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这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利益,同样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需要青年教师、学校、社会共同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7)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高等院校是体育人口密集的场所,具有消费群体稳定、场地设施配套、项目分布合理、知识与技能水平高、信息丰富灵敏等优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物质、信息和时间等重要基础。河北省高校在市场经营理念以及管理等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探索其发展的方向、途径和对策,对促进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一、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的较快增长,为本地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体育事业的转轨,体育经济的迅猛发展,则要求高校体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形势,树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的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在教育、科研、训练与培训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发展的意识,努力实现高校体育的综合发展。通过对河北省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实际访查发现,由于经营的意识、思路、手段、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规模、方向、效益等反映出如下特点:

1.经营内容丰富、形式繁杂,而发展模式封闭,缺乏规模效应

师资技术力量雄厚、专项内容丰富多样、场地设施器材完备等特点,为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体育主体市场所需求的产品,高校体育产业几乎都可提供。在所调查了解的20所高校中,学校体育师资队伍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各类体育项目布局齐全,且学历结构明显较高,具有专业水平特点。因此,在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布局上可谓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然而,反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则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组织行为,至今仍寓于校园之内,组织形式分散、项目开展单纯化现象普遍存在。消费对象则主要以本校师生为主,缺乏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意识,各种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功能和优势远未得到挖掘和发挥,根本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基本处于小儿散和自我封闭发展的状态。

2.消费对象稳定,场地设施配套,但发展目标单一,管理措施乏力

高校体育市场的消费对象,主要是相对稳定、人数集中的师生员工,且主要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年大学生为主体。随着健康休闲意识逐步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普遍推崇的消费时尚,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总体平均每人为5%~6%,最高的达8%以上;以本校为体育消费地点的占97%,而主要消费目的为娱乐和健身(81%);消费形式以个体消费(64%)和参加培训(21.2%)居多。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条件,价低质高的有偿服务,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但调查中也发现,当前河北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开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如:各类体育项目在经营与开发管理上多属松散型,缺乏相应的经营责任制度,没有必要的服务质量监督体制,随意性大,因此,在项目管理、收费标准、培训质量、时间安排、场地器材使用等方面,造成了组织管理工作的混乱。

3.科研型体育专门人才优势突出,而市场开拓型人才匮乏

河北省高校的体育师资力量,在全国都是相对较强的。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以上学历占被访查总体的31.8%,运动技能较为全面,是本地区体育群体中高学历、高智能、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体育产业市场发展与开发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然而,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历来注重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在高等体育学历教育中不进行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教育体制和目标任务的约束,在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懂经营善管理的市场开拓人才严重缺乏,造成高校体育的各方面优势难以充分开发,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不同程度地闲置和浪费。

4.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人才、物质、信息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但资源浪费普遍存在

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相关产业与市场的信息必然地成为重要因素之一。高等院校体育产业与市场的开发经营,同样要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进行营销决策,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市场信息搜查、整理和分析之上。河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在获取、分析和体育产业与市场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是被动的、缺乏超前性的,这无疑使其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高等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活动只能在充分保证完成高校体育各项工作前提下,利用场地设施及师资的空闲时间进行,但每年的假期与课余空闲时间,为开发体育产业与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证,而此大好机会未被充分利用。人才、物质、信息及时间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优势,是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所特有的有利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都有管理、经济、工程、广告等完全可以和体育联姻的学科,但是高校体育部并未将其优势转化成经济收入,许多有能力开发的体育经营项目基本属于空白,诸如体育科研服务、体育广告设计、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体育与运动保健咨询,体育活动策划等。部分场馆设施由于功能单一而得不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这些现象都是高校体育产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1.发展方向的分析

河北省高校在实施体育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应立足学校办出特色,面向社会积极开拓,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实施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联系和经营合作,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责任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2.发展考察河北省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情况,结合我省高校体育工作实际,笔者认为高校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经营开发,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在发展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面向社会,扩大经营创收,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

(2)发挥体育信息与科研能力优势,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沟通与协作,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

(3)在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体育市场发展信息,结合自身优势,以体育主体产业经营为重点,灵活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服务项目。

(4)积极倡导和扶持社区体育活动,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有偿服务。以创办社区体育俱乐部及实行会员制为开发重点,吸引和发展体育人口,培育社会体育市场。

三、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1)加强市场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或聘用、引用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开发进入正常轨道并顺利运行。

(2)注重对体育市场发展的研究与分析,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

(3)完善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措施,合法经营,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4)强化市场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校体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领导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体育工作部门也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5)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规模效应,加强校企之间的横向联合和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经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

(6)优化配置,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高校体育产业应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各方面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达到互惠互利,一举两得的双赢的结果,进而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杨松年.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及其相互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2]刘宗伟.论高校体育与高校体育产业的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63-65.

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230-0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学历上,而是更加关注于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是否具有社会工作经验。面对这样的形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始走出校园,从事各种兼职工作,希望通过兼职锻炼自己,积累经验,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兼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普遍现象,俨然成为了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兼职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有序的进行兼职,使得大学生兼职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科学合理的兼职,如何通过兼职促进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学校、社会和大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兼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帮助大学生科学兼职,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的兼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大一、大二及大三学生,采用纸质调查和网络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问卷有效率为94%,获得网上问卷297份,有效问卷275份,问卷有效率为93%。调查结论如下。

1.1 兼职动机与必要性

59.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从事兼职,29%的学生对是否有必要从事兼职无所谓,认为没必要从事兼职的占11.2%。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兼职必要性的认识也在提升。大部分家长对大学生从事兼职也持支持态度,49%左右的家长基本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42%左右的家长完全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予以鼓励;5%左右的家长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

1.2 兼职形式与收入

在兼职的形式上,有53.7%的学生从事过服务员,36%从事过促销员,52%从事发单员,15.5%从事家教,10%从事礼仪模特,13%在校内勤工俭学,19%从事工厂工人,31.8%从事其他兼职。总的来看,兼职的种类比较单一,这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有限,同学们都会选择时间较少、收入相对较高的兼职,另一方面,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一些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于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的学生通常不考虑。

兼职的每月收入大部分都是在300以下,极少数会在800以上,这说明了大学生兼职的工资并不是特别高。

1.3 寻找兼职的途径

36%的男生、41%的女生通过亲朋好友寻找兼职,14%的男生、24%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网络寻找兼职,还有37%同学通过海报广告寻找兼职,大约有13%的学生通过学校介绍。由此可知学校对于大学生兼职管理力度较小,提供校外兼职信息较少。调查还发现,39%的学生对于学校提供兼职相关帮助表示不知道,31%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任何帮助,36%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不希望学校的帮助,6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保障学生的兼职安全以及权益。

1.4 兼职与学业的关系与收获

有46%的同学认为兼职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是特别大,47%认为对学习不会有影响,只要注意调整,能够二者兼顾,只有7%认为影响较大。

通过兼职工作,约67%的学生认为丰富了社会经验,50%认为开拓了人际圈,53%认为减轻了父母的负担,67%认为兼职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51%觉得自己拥有了更多零花钱,15%还认为获得了其他的收获,如锻炼了自己的意志等。

1.5 兼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约有33%的学生认为在兼职过程中遇到了乱收押金、拖欠工资和中介诈骗,而有50%的学生遇到了压低酬薪的不公平待遇,极少数同学遭遇到性骚扰,约28%的同学还遭遇了其他不公平待遇。遇到不公平待遇时,约30%的学生忍气吞声,自认倒霉,18%的学生不知所措,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尽力去找解决的办法,约有25%的学生寻求老师以及学校的帮助,34%自行回到企业以及用人单位讨公道,只有极少数人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调查表明大学生兼职维权意识薄弱,维权也较难。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兼职选择与专业相关性小

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其学历和经验的有效性,兼职的形式主要是促销员、发单员、酒店、服务员和家教等等,虽然能够从这些这些工作中得到一些锻炼,取得一定的收入,但很难将自己的专业融入到这些工作中。很多学生在选择兼职工作时,往往采取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的方式,或者仅仅从时间和收入上来考虑,选择过于盲目,基本未从促进自己专业学习,有利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选择。

2.2 从学校层面来看,缺乏对学生校外兼职的有效管理

大部分院校都只是在学工处设有“大学生资助中心”,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校内的图书馆、食堂等兼职工作。而对于大学生的校外兼职,在学校层面上并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对大学生校外兼职的监管和指导作用非常有限,使得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报纸、中介、朋友介绍等方式获得兼职,这些兼职信息良莠不齐,容易使的大学生上当受骗,兼职的权益受到侵害。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大学生在权益受损时往往不知所措。

2.3 从国家层面来看,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兼职大学生虽然属于广义上的劳动者,但并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兼职无法可依、无法可循,使得大学生的权益屡屡遭受损害。

3 促进大学生科学兼职的建议

3.1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兼职观,提高兼职质量

首先,应正确认识兼职,大学生应是学习为主,兼职为辅,要合理的处理好学习和兼职的矛盾。其次,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自我认知,尽量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通过兼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最终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再次,要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提高维权意识。

3.2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用,设立专门的兼职管理部门,从多方面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的兼职。例如,以学校名义主动、积极的收集各方面的兼职信息,构建大学生兼职信息服务平台,或者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兼职信息来源;开展各种讲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选择兼职工作,向学生介绍兼职中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方式等;为学生的维权提供帮助,协助处理维权问题。

3.3 国家应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法律保障是前提,国家应该针对兼职工作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资标准、社会保险、劳动福利等方面予以明确的规定,从立法层面上维护兼职的合法权益,为兼职大学生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还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中介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参考文献

[1] 贾仁普.大学生兼职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91-92.

篇(9)

普通高中教育是衔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普通高中在财政投入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也都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国各省份经济社会条件、财政投入力度、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诸多差异,造成了当下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的不均衡,这体现在学生受教育机会,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学校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因而,为了全面客观地描述并比较各地区普通高中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进一步缩小普通高中教育的地区差距、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本研究对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量,并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一、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如何构建衡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借鉴了一些已有的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的《全球教育统计摘要》,其中有教育机会、教育效率和成果、教师资源、教育经费、教育结构、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七方面指标。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年出版的《教育概览――OECD 指标》则提出了教育机构的产出及学习的影响、教育中的财政与人力资源投入、教育机会参与和过渡、学习环境与学校的组织等四方面的指标。②国内有关指标的构建有马晓强的中国教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由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益等五方面的内容组成。③高丙成,陈如平构建的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由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四方面的内容构成。④王善迈认为,教育发展水平应该由教育机会、教育成果、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四方面组成。⑤

以上文献所给出的都是反映教育发展综合水平的一级指标。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因此在二级指标的选取上,我们选取了如下指标:在校学生数、在校专任教师数、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重、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比重、生均实验室面积、生均图书室面积、生均体育馆面积、生均图书册、生均计算机台数、生均高中教育经费、师生比、班级数与学生数之比、高中入学率。其中生均高中教育经费的数据我们以2011年数据代替,高中入学率我们以初中毕业生数与高中招生数之比代替。指标的选择只有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我们采用绝对数,其余的选择生均指标。本研究数据选取的是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标的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教育部网站上的真实数据以及《2012 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与原理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的思想,根据各指标相关性大小将它们分组,使同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通过对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状况的几个综合指标,可以称之为主因子,然后以主因子为评价指标体系再进行综合测度。因子分析法就是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或者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潜在的因子,这几个因子可以高度概括大量数据中的信息。这样既减少了变量个数,又同样能再现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取方法:主成分

旋转法: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五)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的排名顺序

表5 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排名表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实证结果分析

从实证结果来看,在因子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的排名上,上海、北京、江苏、福建、浙江排在前五位。排在后三位的是吉林、陕西和内蒙古,其中排在前十位的还有新疆和。根据以往经验,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上,我们必定认为西部地区的省市会远远落后于东部省市,然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得出的结果却与以往大相径庭。这也恰恰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我们以2011年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为例(以下数据见表6),生均教育经费为13992.16元,新疆为12782.65元,而同时期的江苏、浙江分别为14528.97元,16347.91元。其生均教育经费更是远远超过了河南、安徽、河北等一些中部省市,同时排在后两位的吉林与陕西,其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7899.88元和8674.22元,因而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们不应认为西部地区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仍然远远不足,应当看到中部地区的省市在教育投入上相对来说却是真正的不足。在学校规模因子的排名上,广东、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与河北等排在前十位,而青海、宁夏、和海南等排在后面。学校规模因子主要是以在校学生数和教师数来衡量,在前十的排名中,既有中部人口大省如河南、安徽和四川,也有东部教育强省如广东和江苏。西部地区由于人口本来就较少,因而在师生数上自然相对处于劣势,所以在排名上比较落后。

在人力资源与教育机会的排名上,天津、吉林、内蒙古、辽宁、湖北和湖南排在前列,排在靠后的有、甘肃、新疆和云南。可以看到在这一因子的排名上,排在前列的却是以中部和西部省市为主,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排在12位,上海在10位,江苏在11位。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以下数据见表6),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和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比,天津为98.6%和81.35%,吉林为98.1%和68.5%,内蒙古为96.7%和65.5%,辽宁为98.3%和71.6%。在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比重上,各省市基本相当,而在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比,天津、吉林和辽宁的比例都比较高,在入学率上这几个省份也比较高,因而其排名比较靠前。最后我们从总体上看各省市综合因子排名,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和广东,这些发达省市占据了综合排名的前五位。而排在靠后的除了西部省市外,还有吉林省。通过查阅数据,笔者发现吉林省在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硬件设施上,如实验室面积、图书室面积、图书册书、计算机台数等等,基本是与西部省市差不多的,而且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上也处于中下等的位置,所以导致其整体上也落后了,因而这也需要当地政府给予重视。

表6 各地区基本普通高中基本情况汇总表

(二)政策建议

高中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是采取政府指导下的多元办学和多渠道筹资方式。学生虽然缴纳一定学杂费,但是也离不开政府财政投入的大力支持。高中阶段虽然国家允许学校收取部分学费和择校费,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其中乱收费、高收费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因此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从而保证收费的合理与公正。我国高中教育虽然禁止人为划分重点与非重点中学,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学校升学率,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放弃,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普通高中仍然存在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各个学校的差距仍然较大。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扶植一些薄弱的高中,努力把这些薄弱院校创办成一些特色院校。比如职业院校、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等等。专门培养这些特定的学生,从而把“差”学校转化为特色学校。普通高中教育除了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学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素质合格的劳动力。虽然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相对总人口而言,能够上大学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依然不高。所以当下社会上高中学历的就业人数依然很多,那么高中教育对这些人来说就是其受教育的终点,然而却是他们与社会接轨的桥梁,因此高中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其次是要鼓励高中多元化办学,并且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我国普通高中的最大问题在于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同质化在这里指普通高中学校基本以学生升学率为目的,学校规模越来越大,不同类型的学校在生源差距上不断减小,学生千人一面,个性发展趋同性越来越高。学校千校一面,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学特色上也日益趋同。在解决高中同质化的问题上就必须鼓励高中多元化办学,让每个学校找准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学校目标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高中:学术型高中、一般高中、特色高中、综合高中。学术型高中的人才培养是以进入名牌大学为主;一般高中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一本、二本为主;特色高中是以培养特殊人才为主的学校,如美术、音乐、体育等;综合高中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主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三本或者高职为主。”⑩民办教育相对公办教育来说,存在着资金不足、教师队伍素养不高、学生生源少等问题,国家虽然允许民办教育,但是在实际办学中给民办教育的资金支持比较少,所以也就造成了今天民办高中不断萎缩。笔者认为,除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民办学校更应当要扩大资金来源,不能仅仅坐等政府的财政补贴。应当要积极发展社会力量的捐资助学,这其中就包括校友和各界人士的捐赠,如果能够发挥好这些社会力量,那么民办高中教育的发展将会有所改善,这对于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局面也会得到一定缓解。

注释:

①UNESCO.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1:comparing education statistics across the world[M].Montreal: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11:304-306.

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概览2012:OECD指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③马晓强.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检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Z].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项目批准号:GY2010016)的研究成果.

④高丙成,陈如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9):58-66.

⑤王善迈.我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教育研究,2013,(6)

⑥郝黎仁,樊元,郝哲欧等.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⑦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篇(10)

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基本的事实依据

通过近几年,本校物理教师对本校高一至高三学生学习物理情况的了解,以及学生家长反应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不浓、物理成绩上不去等问题,物理学困问题日渐突出。物理学困生人数不减反增,学困现象提前出现(以往高三出现的物理学困问题,近几年,高一、高二就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学困问题突出,但帮困活动收效不明显。因此,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物理难学”,物理学困问题困扰着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新教材改革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培养,强调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更是一门实验科学,注重观察与实验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另外涉及知识点多、灵活、技巧性强和应用广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物理的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分析学困问题原因,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开展切实可行的帮困活动。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学困生情况展开调查,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物理学习现状;对学困生情况分类统计,分析学困原因;针对不同的学困原因研究探讨相应的帮困办法;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和总结经验,初步形成改变物理学困现状和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与建议;将帮困办法推广应用,高速有效地解决高中生物理学困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困生的个人情况。

2)、了解学困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和学困生家长交流沟通。

3)、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学习。

4)、分析学困生的学困原因。

5)、听取学困生任课教师意见。

6)、帮困办法研究和实验、总结。

7)、提出改变学困现状的办法及建议。

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高中各年级中大部分学困生、学优生学习物理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和部分学困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听取部分学困生的任课教师对学困生情况的反应以及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原因,探索出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

4、研究的进度计划

研究初期:

1)、对学困生的个人情况展开调查。

2)、对学困生的分布情况展开调查。

3)、有关文献的研究学习。

4)、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和学困生家长联系,全面了解学困生情况。

5)、征求学困生任课教师意见。

6)、通过排查、调查将学困生个人、家庭和分布情况列表统计。

研究中期:

7)、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及阶段性分析。

8)、帮困办法研究和实验、总结。

9)、改变学困现状的办法及建议交流、实践。

10)、在教学和帮困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总结、交流、改进。

研究后期

11)、将合理有效地帮困方法全面推广和落实。

12)、汇总各阶段的调查、分析、研究、交流、实验的有关记录。

13)、撰写有关内容的论文或总结调查报告。

5、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首先,我们有较好的学生资源;我校是阜康市唯一一所高中学校,学生人数多,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不同,学困问题较突出且多样,学困生分布范围较广,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优势资源,同时更显现了开展此课题的必要性,也为我们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

其次,我们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同时,对本课题研究也有一定的准备;我校物理教师致力于物理教育事业,在怎样上好物理课,开拓学生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等方面不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实施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研究》,是在我校2002年开展的“探究式教学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中学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3―2006教育科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创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子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顺利结题并获阜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阜康市教育科研的空白。我校物理教师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经验、心得;探讨关于物理教学、学生学习物理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此课题参与的物理教师更是有着课题研究精神和研究热情。

第三,我校领导对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并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以支持;我们物理组以前的课题研究,正是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才顺利结题并获阜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项课题研究过程中,除我物理组全体教师外,学校还投入信息技术组教师4人,摄影摄像人员1人,打印文印人员1人,投入资金15000元之多。目前,学校领导依然鼓励和支持我们搞课题研究,学校每学期给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个小课题研究任务,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就是按学校的要求开展的。

6、预期研究成果与得到解决的问题

预期研究成果:通过调查问卷、谈话、教育引导等方式,对高中各年级中大部分学困生、学优生学习物理情况的进一步详细、全面了解;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大部分学困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听取部分学困生的任课教师对学困生情况的反应以及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总结、归纳出造成物理学困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教师交流探讨,探索出新课改后,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以及具体实施细则。

总结实施帮困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完善帮困活动。

篇(11)

[作者简介]黄志良(1965- ),男,江苏溧阳人,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研究;蒋丽琼(1973- ),女,江苏靖江人,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钱少月(1983- ),女,江苏溧阳人,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江苏 常州 213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当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YJA880014,项目主持人:崔景贵)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79-02

发展性心理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共识和趋势。高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情绪复杂多变,但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又相对较弱,因此,情绪辅导是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如何对高职生开展系统有针对性的情绪辅导,是我们一直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情绪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情绪的年级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情绪辅导提供依据,促进学校发展性心理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至四年级班级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900份,其中有效问卷856份。一年级217人,占25.35%,二年级153人,占17.87%,三年级247人,占28.86%,四年级239人,占27.92%。在性别构成上,男生552人,占64.49%,女生304人,占35.51%。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综合查阅了大量关于职校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关于职校生心理发展状况的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2)访谈法。同样以分层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五名学生,由两位专业心理教师采用自编非结构式访谈问卷,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访谈和交流,搜集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第一手详细资料。(3)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问卷《职校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涉及情绪的特点、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的调适方法、情绪调适最希望得到的帮助等方面。由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统一下达指导语,指导被试独立填写问卷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现场收回,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形式填写。

3.数据处理。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分类变量的比较应用x2一致性检验。

二、研究结果

1.情绪特点。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新学期后,不同年级的学生呈现不同的情绪特点。在迷茫情绪上,四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二、三年级学生,在平静情绪上,二、三、四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在好奇憧憬情绪上,一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学生,在无聊情绪上,二、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四年级学生。

2.影响情绪产生的原因。从80页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的情绪事件存在不同的年级特点。新环境对一年级学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年级(P0.001); 各年级学生都非常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差异不显著;对未来缺乏规划与目标对二、三、四年级学生的影响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所占百分比最高;人际交往问题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影响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学生(P0.05);就业或升本问题对四年级学生的影响显著高于一、二、三年级(P0.001);专业兴趣问题对三年级学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对一、二、四年级学生(P0.05);中考失利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对三、四年级学生(P0.01)。

3.情绪调适方法。从表3可以看出,四个年级的学生采用情绪调适方法各有不同。四年级学生采用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一、二、三年级学生(P0.01);选择借酒消愁的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二、四年级学生(P0.05);而采用打游戏这一方法的,三年级显著高于一、四年级(P0.05),二年级与一、四年级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1);选择抽烟的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学生(P0.001)、四年级学生(P0.05)。

4.希望情绪调适得到的帮助。从表4可以看出,各年级学生在遇到情绪问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同学的关心,一年级占67.7%,二年级占61.6%,三年级占54.9%,四年级占57.6%,一年级学生比例显著高于三年级(P0.01)、四年级(P0.05)学生。心理学方面专业指导需要,一年级占35.2%,二年级占37.1%,三年级占36.6%,四年级占44.5%,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在班主任关心方面,二、四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学生。

三、讨论

1.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存在不同的情绪特点,而且差异显著。调研表明,对一年级情绪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新环境、专业课程学习和人际交往问题,对二、三年级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专业课程学习、对未来缺乏规划和人际交往问题,而到了四年级,人际交往问题对他们情绪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就业和升本的问题和对未来缺乏人生规划的问题对他们的影响显著提高。

2.不同年级的高职生情绪调适方法既有共性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之处。第一,当他们遇到情绪问题时,他们更愿意找朋友倾诉,而不是家长或老师。第二,在消极应对方式中,一、四年级学生主要选择了吃东西、睡觉和压抑这三种方式,二、三年级学生选择了打游戏、睡觉和压抑这三种方式,三年级学生选择打游戏的学生显著高于一、四年级,三年级学生选择喝酒和抽烟的比例显著高于一、二、四年级,说明学生的思想、行为在二、三年级会有较大的改变。第三,在积极应对方式中,选择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方式的学生,四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二、三年级,这可能与四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思想逐渐成熟、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所提高有关。

四、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朋辈辅导。当学生遇到情绪问题时,他们大部分同学都愿意找朋友倾诉,他们最希望得到来自同学的帮助。因此,培养一支学生心理委员骨干,加强心理协会的建设,积极开展朋辈辅导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学会管理时间。在新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立志与励志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和信心;而在二、三年级,需要对他们继续进行目标跟踪,管理鼓励他们落实行动,坚持行动,学会实践;到了四年级,则需要进行职业心理的教育,帮助他们解除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的困惑,明晰自己的选择。

3.学校要开设专门的情绪管理课程。在调查中,1/3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对高职生来说,情绪管理就是要培养他们具有健全而成熟的情绪,学会合理的情绪调节技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在人的行为中起到动力作用,如果能让学生保持以积极情绪为主,学会释放消极情绪,则能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效,减少负面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