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重建工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8 16:02: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重建工程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重建工程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 选型; 布置; 建筑; 安装

【Key words】: Asphalt Plant; Selection; Layout;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中图分类号:0 319.56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工程简介

斯里兰卡南方公路重建工程位于南亚斯里兰卡国中部地区,有三条道路,两条路在M镇交汇,另一条距M镇18公里,三条路总长102km,双向行车道2×3.1m,左右各有1m的硬路肩,沥青路面宽8.2m,基层为厚度不小于150mm的密级配碎石,面层为50mm的沥青混凝土。道路重建包括重新设计,路堤、路肩、底基层、基层、沥青面层,道路排水沟、管涵、箱涵、桥涵、挡土墙,道路标识、标牌等重新修建,合同额7,082万美元,合同工期24个月。

项目开工前,通过实地考察,附近有3个商品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但供应能力均不能满足施工强度需要,成品沥青混凝土价格偏高,故决定采用自建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拌制沥青混凝土。

沥青搅拌机选型

2.1 沥青混凝土需求强度

总工期24个月,开工准备2个月,路面移交2个月,每年雨季4个月不进行路面摊铺,沥青摊铺实际总工期12个月,故沥青混凝土需求强度为:

Q需总=102×1000×8.2×0.05×2.4

=100368(t)

Q需月平均=100368/12=8364(t/月)

Q需最大=8364×1.5=12546 (t/月)

2.2 搅拌机选型

搅拌强度计算

Q拌= Q月max/(每月有效工作天数×

每天有效工作小时数)

式中:Q月max=12546(t/月)

月有效工作天数,取25天;

每天有效工作小时数,取6小时(考虑预热和清洗时间)。

计算得:

Q拌= 12546/(25×6)=84(t/h)

2.2.2 厂家选择

依据质优价廉,有海外经验优先,就近采购等原则,设备采购招标后,由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中标。

2.2.3 搅拌机选型

根据西筑厂不同型号搅拌机的铭牌参数,对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计算,比较后选定该厂JS1500型沥青搅拌机。

该型号搅拌机铭牌生产能力120t/h。

实际生产能力:C实=kC铭 ;

式中:C实为实际生产能力;

K为系数,取0.60~0.75;

C铭为铭牌生产能力。

C实=kC铭=0.7×120=84(t/h)

JS150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机实际生产能力最接近月强度最高需求,即能满足强度要求,又不浪费,故选择用该型号。

经验总结:(1)设备实际生产能力与铭牌能力有一定出入,在进行设备选型时,要考虑足够的余量; (2)要充分考虑特殊环境,以防止设备不能适应长期低温、高温和灰尘过大的环境;(3)对不需要的部件要精简,以降低设备的采购价格。

作者简介:李玉凡(1971-),男,河南登封人,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从事土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工作

3.拌和站位置选择

3.1 道路位置与参数

三条路(道路编号分别为A26、AB44、B36)的位置见图1,三条路位置示意图,图中实线所示道路为本工程重建的公路。

图1三条路位置示意图

三条路的具体参数见表1三条路参数表。

表1三条路参数表

3.2 搅拌站经济最优位置

3.2.1搅拌站经济最优位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沥青混凝土原材料采购、运输和仓储成本,成品沥青混凝土运输成本,搅拌站满足环境保护投入成本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3.2.2根据三条路位置示意图可以初步判断出搅拌站应该布置在三条路的附近比较经济。现场实地考察后,发现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和存储成本基本相同。区别较大的是成品料的运输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

3.2.3 成品料运输成本计算:

根据三条路的相对位置和沥青混凝土的设计参数,则成品料运输最优经济点应该在A26公路(距离M镇3公里的位置)到B36公路(距离A镇24公里)之间。假定该点在距离A镇x公里的位置(确定由A镇到B镇为正方向,由A镇到P镇为负方向),则 x的取值范围为(-21,24),则成品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数值F(t.km)为:

F=f(x)

=(29520+23616)×(21+x)+47232×(24-x))

=2249424+5904x(1)

因x∈(-21,24),

则Fmin=2249424+5904×(-21)

=2125440(t.km)

故成品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成本最优经济位置在A26公路距离M镇3公里的位置。

3.2.4 环保投入成本最小位置

篇(2)

中图分类号: A文献标识码:P315.9

文章编号:1000―0666(2012)01―0151―05

前言

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县境内发生了6.4级地震。本次地震具有若干鲜明的特点: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在我国大陆为数不多的一次非常靠近城市的准“城市直下型”中强地震,且震区跨越了盆地、半山区和山区等类型多样的工程地质单元,造成了包括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现代企业设施、现代与传统建筑等多种建筑结构类型遭到破坏以及滑坡、崩塌、震陷、液化等异常丰富的震害现象,创下我国同等地震经济损失之最;震区是我国乃至世界都十分少见的中强地震重复率极高的典型构造区之一,仅自1970年以来发生6级以上地震达6次。最近一次即1993年6.3级地震后开展的恢复重建工作在本次地震中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检验,这为震区及我国其它多震地区未来城乡建设发展中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应急相关技术研发应用与管理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和一个典型的震例;“九五”和“十五”期间在震区建成多个处于不同方位、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的强震台获得了包括主震在内的多条宝贵的近场强震记录,为开展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强震动衰减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关系等重要课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基础数据。地震发生后,云南省人民政府迅速组织了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这是我国组建国家和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来首次在国内城市区域实施的地震应急救援行动,获得了许多值得总结和为其它地区提供参考借鉴的救援经验。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了包括云南省地震局和各大直属研究所专家组成的阵容强大的地震现场工作队赴震区开展调查工作,及时组织开展了应急阶段的科学考察。之后,为避免灾区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震害现象遭到破坏,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又组织多批次科技人员赴宁洱地震现场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补充调查,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鉴于宁洱6.4级地震在许多方面的典型性和重要性,由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组织,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云南大学共同参与,在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实施了“宁洱6.4级地震现场综合考察和研究”项目,以期分析研究和总结归纳可供云南乃至全国中小城市有效应对与处置地震事件借鉴的技术、方法、措施和经验。

1考察研究工作

1.1各类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结合汶川大地震经验(孙景江等,2009;林淋,孙景江,2011)和宁洱地震特点,深入调查灾区房屋破坏情况,记录各类房屋的典型破坏特征,搜集部分结构的图纸资料,并进行了详细记述和总结。调查覆盖Ⅷ度、Ⅶ度及Ⅵ度区的主要城镇及乡村,调查房屋约2 000栋,拍摄照片约3100张,搜集图纸55份。提供139个单位(或小区或村寨)的房屋概况及地震破坏描述和照片。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学校和医院建筑以及古建筑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地震破坏情况介绍。对所搜集到的55个结构图纸采用CAD重新进行了绘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结构的破坏机理等提供了完整的资料。对本次地震的重灾区宁洱县城区的房屋进行了重点调查,基于1694栋房屋震害结果,统计、分析并提供不同年代、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

1.2生命线工程震害调查

开展了震区供水、供电、交通、通讯、水利等生命线工程震害的调查和整理。供水系统:完成2处水源地水库震损情况、2座水厂的破坏情况以及宁洱城区主干管道52处破坏点调查;供电系统:完成4座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2座),1座水电站(箐门口电站)的震害情况调查,核实变压器移位和扭转现象、输电线杆分别受砂土液化和河堤滑移影响情况;交通系统:完成10余处公路约30 km的路面开裂、路基失效、滚石等受损情况调查,重点调查了国道G213在庙山垭口和勐海田的2处公路滑坡,实地调查2座拱桥及宁洱城区所有的梁式桥;通信系统:完成宁洱电信、移动、联通、网通和广电局5个相关部门的调查,实地勘察电信通信大楼中心机房的设备以及10余个移动基站的震害情况;水利基础设施:实地调查6座水库的震害情况,收集相关坝体裂缝分布等资料。对各系统震害机理分别进行分析,其中对大河边水库的土坝震害现象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刘爱文等,2010;夏珊,刘爱文,2009)。

1.3 强震动观测与地震烈度调查

以震区多台强震动观测台所获得的近场强震记录和地震烈度调查为基础,结合震区地震地质构造,对宁洱地震烈度分布进行再核实,探讨基于强震动记录建立的烈度分布与实际震害的关系。开展地震烈度与强地震动参数、场地条件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分析研究。完成震区7个获得强震动记录台站场地的钻孔、剪切波速测试以及土样动三轴实验;对宁洱以及近年来云南其它强震记录进行整理,建立川滇地区中强地震地震动衰减关系;基于强震动记录和震区烈度评估资料,建立日本JMA的A0值与仪器烈度、谱烈度与仪器烈度的关系,开发基于多种地震动参数的预测仪器烈度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建立宁洱6.4地震的随机有限断层模型,讨论基于动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宁洱地震近场强震动的有效性,并计算若干特殊点的强地面运动;基于模拟的地震动时程,采用A0值、USGS、谱烈度值以及模糊烈度4种仪器烈度计算方法计算震区的仪器烈度分布,并与现场调查评估的烈度进行对比分析(王赞赞等,2009;崔建文等,2009;施伟华等,2010)。

1.4恢复重建资金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

通过包括宁洱地震在内的国内重要地震震例恢复重建投入资金数据,验证并修正发展相应恢复重建资金评估方法,为今后其它地震发生后能够为政府提供迅速的恢复重建所需资金评估数据提供可靠方法。调查获得政府机关、交通、通讯、供水、供热、供气、电力、水利、卫生、教育、企业等分类的不同类型工程结构的恢复重建单价及宁洱震灾区各行业恢复重建实际投入数据。依

据宁洱地震、汶川地震、攀西地震等震例资料,本项目采用BP神经网络、统计等方式提出了BP神经网络评估、人均指标评估、基于城乡住房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的比例评估、基于生产总值的比例评估以及基于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评估等5种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评估方法,并通过玉树地震、新疆于田地震等实际震例验证并修正发展相应的震后恢复重建资金评估方法(王艳茹等,2010)。

1.5政府处置及社会公众认知调查

本章节主要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两大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方面,开展灾区省、市、县、乡政府及与应急救援有关的行业部门在地震应急处置的不同阶段,对保障灾民生命、恢复社会秩序所采取的应急处置对策,充分挖掘调查获取的经验,总结不同级别政府、不同行业部门针对不同震害程度、不同救灾进程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取得的效益,共收集资料427份,其中省级单位的120份,普洱市市级单位的163份,宁洱县及其他受灾县各单位的154份。社会公众方面,共调查样本点60多个,调查中学生不同年级的班级群体14个,完成访谈和发放问卷约4 000份(次),收回问卷3 500多份,得到总调查数据至少34万个。同时,还收集宁洱地区若干以村、乡为单位的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年鉴、地方志和当地地震灾情等方面的数据与资料,建成标准化数据库。开展灾区民众个体层面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特点与规律的调查,分析相应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策略。开展灾区家庭层面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特点调查,分析提高家庭层次防震减灾能力的对策。以上述调查分析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研究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体系,探讨相应的技术方法,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探索灾区社会功能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实的地震应急处置对策(齐文华等,2011;李永强等,2011;王若嘉等,2009)。

1.6云南地区震害特征分析

在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自1992年国家正式、规范开展地震灾害调查、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工作以来,云南地区包括宁洱6,4级地震在内共计70次破坏性地震现场调查所获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云南地区地震构造与地震烈度关系、地震灾害分布特征及经济影响、房屋建筑的震害矩阵、地震灾害损失的基本特征、地震灾区人口与经济总损失的关系、地震应急救援对策等方面的综合研究。通过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和地震烈度分布、地震灾害损失特点分析、次生灾害分析;建立不同震级档的地震灾害分布、震级与经济损失相关性、总经济损失与不同工程结构经济损失相关性、受灾人口与经济损失相关性的统计模型。通过历次地震灾害房屋建筑破坏程度研究,给出不同烈度区不同房屋建筑破坏比、损失比的统计分析,最终给出震害矩阵。通过地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以及云南应急救援案例分析,结合云南地震灾害和社会经济状况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并提出了对应不同震级的应急救援模式(周光全等,2009,2010)。

1.7地壳结构、震源特性、强震动频谱与农居抗震调查

收集云南地区26个宽频台网的地震记录,以叠加谱比方法计算该区Q值及频率相关性系数;利用多重滤波技术求得1―20 s内面波群速度频散;计算远震P波接收函数,开展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的联合反演,求得震区地壳s波速度精细结构;开展震源拐角频率、应力降的关系研究,总结出持时、几何扩散因子与震级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收集云南地区168个强震台网的地震记录,经仪器校正,获取了真实的地面运动峰值;以震源特性、地壳结构为背景,计算地面峰值,通过与强震观测结果对比,修订相关参数,建立震区衰减关系;计算研究强震观测的反应谱特征,为抗震设防提供参数;结合现场调查,提出一套快速评定农村房屋震害等级的方法;对震区农村主要建筑材料的抗震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其在给定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根据当地民居建筑的功能布局特点与当地工匠的施工特征,研究在当地的地震地面运动特征条件与当地建筑条件下,模拟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并与实际破坏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一套结合当地民居习惯的农村民居抗震图集。

2主要认识

“宁洱6.4级地震现场综合考察和研究”项目不仅对宁洱地震震害、强震动观测、恢复重建资金、政府与社会应急处置响应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还综合了云南自1992年以来70次破坏性地震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资料、数据、分析和认识。同时,在本项目执行期间又有姚安、玉树、汶川等多次中强震、大震和特大地震相继发生,项目组及时把握这些地震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使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得以进一步丰富、研究视野得以进一步拓展、研究程度得以进一步深入。截至目前,本项目已有大量研究论文、论著陆续发表,其阶段成果已被用于指导多次破坏性地震的应对和处置。本文仅就项目取得的主要认识作初步归纳。

(1)建设工程选址是否合理、抗震设计是否严格、施工质量是否达标是影响震害最重要的因素。孤立、突出地形及类型变化复杂场地等不利抗震场所应尽量避开;校舍建筑应尽量采用框架结构,并避免采用单榀外走廊形式;采用砌体结构应杜绝预制楼板,纵、横墙数量、墙间距等要严格满足要求;顶层空旷钢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结构应采用轻质材料屋盖,并合理增设框架柱;城市自建房屋是抗震薄弱环节,应纳入抗震管理。

(2)关于生命线工程,震害的共性特征是与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如滑坡、崩塌、砂土液化、震陷等相关,因此同样涉及建设选址与布局的合理性;个性特征方面,供水系统震害主要与供水截断阀门配置太少、支线管道铺设过于贴近房屋墙基、使用灰口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PVc塑料管等不利抗震材料及刚性接口有关;供电系统震害主要与抗震性能弱的小型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合理、果断的应急处置措施则有效避免或减轻了震害;通讯系统备用电源的配置、维护和抗震措施到位有效减轻了震害。

(3)仪器烈度与现场评估烈度有一定的差异,但现场评估烈度与地震动相对强度的分布还是比较吻合,表明现场评估烈度基本能反映真实的地震影响情况;仪器烈度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地震的影响情况;应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震区的强地面运动,并进而计算仪器烈度、应用震区烈度分布的快速估计是可行的。但需要对有限断层模型参数和虚拟节点场地影响函数有较充分的了解。

(4)基于破坏烈度、震区人口密度或人口、经济发展等条件的震后恢复重建资金需求量及优化投入方向问题,提出了五种分别考虑地震破坏等级、震区人口密度或人口、宏观经济特征等因素的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评估方法。这五种方法应用于数据粗细程度不同的情况,可快速给出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为政府的恢复重建决策提供依据。

(5)提出了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研究及政府

地震应急处置研究的基础架构,完善了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研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方法,地震政府应急处置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政府及社会地震应急调查数据和资料,揭示了震区灾害认知、响应及政府应急处置的特点与规律。一是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总体状况尚不理想,并存在年龄、学历、城乡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政府决策符合灾民需求并易于操作、人员分工合理、统筹处置时间节点把握准确、应急避难场作用重要、横向联动协调及预案的分级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6)提出适合云南地区特点的地震应急救援措施:推进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健全抗震救灾工作新机制。完善应急准备、信息共享、协作联动、快速响应、灾情和国际支援等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工作体系。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和完善的重点是加快向社区、农村和企事业单位深入,同时加大和加强国家专业力量和社会专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演练;云南省应急救援工作应按照分级响应作为基本原则,同时根据震级、时间、地点并结合历史地震情况进行相应处置;应建立广域信息交流沟通机制。需要建立横向沟通和整合机制,通过一定的渠道迅速收集上报,确保灾情信息的有效传递并保持准确。要完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物流运输体系。加强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建设;加强省级应急物资仓储与配送能力建设;加强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物流运输体系的完善;加强对专业救援队员和生活物资远程投送机制建。

(7)定量计算了震源、介质结构对地面运动峰值的影响,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效应研究深部介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弥补了常规方法仅考虑震中距介质效应的不足。利用实际地震动记录,研究具有区域特征的地震动反应谱。尤其是研究农村建筑在这样的地震作用下的效应,并以实际地震破坏现象来检验所建立的物理模型的正确性。以大量的实际震害资料并结合地震观测记录研究农村建筑的抗震特点。为当地民居建筑的功能布局及工匠施工习惯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规定和设计导则。

3讨论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和物质财富向城市高度集中,“城市直下型”地震是城市人口生命和物质财富的严重隐患。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县境内发生了6.4级地震,是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一次非常靠近城市的准“城市直下型”中强地震,震区工程地质环境复杂,震害现象丰富,对震区震害现象作详细调查与研究,无疑可对我国其它多震地区在城市发展规划、工程结构抗震、地震应急管理和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技术、方法、措施和经验。

参考文献:

崔建文,卢大伟,高东,等,2009.利用强震动观测记录计算宁洱2007年6.4级地震震源参数[J].地震研究,32(增刊):443―448.

李永强,杨杰英,杨东生,2011.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社会学特征[J].震灾防御技术,6(3):64―70.

林淋,孙景江,2011.不同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相关性对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31(1):6―10.

刘爱文,李小军,郭恩栋,等,2010.玉树和宁洱等近城镇中强地震对中小城市影响的启示[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8(增刊):152―161.

齐文华,苏桂武,魏本勇,等,2011.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灾害的综合特征[J].地震地质,26(3):533―548.

施伟华,李世成,李正光,等,2010.宁洱Ms6.4地震的强震记录与地震烈度[J].地震研究,33(4):337―344.

孙景江,唐玉红,孙忠贤,等,2009.汶川地震Ⅷ度和Ⅶ度区城市房屋震害及若干典型震害讨论[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9(6):65―73.

王若嘉,苏桂武,张书维,等,2009.云南普洱地区中学生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特点的初步研究一以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灾害为例[J].灾害学,24(1):133―138.

王艳茹,戴君武,苗崇刚,2010.房屋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评估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19(4):163―168.

王赞赞,钱进,崔建文,等,2009.利用宁洱地震强震记录分析场地响应[J].地震研究,32(2):151―154.

篇(3)

 

前言:一些工厂由于工艺流程的需要或是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对原有厂房进行改建或扩建。由于场地的局限,加上改扩建建筑要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因此改扩建建筑通常会在一个较为狭小的空间内建成。然而,改扩建工程的结构设计最难以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基础设计。因为改扩建建筑的基础既要满足支承上部结构的荷载又要躲避原有厂房的基础,还要避免新建基础开挖对原有厂房结构造成影响。因此改扩建建筑的基础成为了设计的难点。本文通过几个工程实例,提供几种改扩建基础的设计形式,便于同行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借鉴使用。

1.实例一:XX铝厂石灰炉厂区改造。

工程概况:XX铝厂石灰炉厂区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该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新设备的引进,原有石灰炉厂区已不能满足现有生产要求。经建设方研究决定,在原有石灰炉厂区内重建满足现有工艺要求的石灰炉及配套建筑。土建专业需要设计炉体基础及配套建筑。设计依据:工艺、建筑专业提供资料,现场实测原有基础平面图。石灰炉炉体高55m,炉体自重加上料重共计2400吨,炉体直径为7m。土建设计的炉体支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0m,直径为7.4m。场地平面布置图如下:

经计算,炉体支座基础可供选择的形式有大板基础、群桩(小直径桩)承台基础、环形群桩(大直径桩)承台基础。由场地平面布置图可知,石灰炉炉体支座在一个十分狭小的空间里。左侧有新建转运站,右侧有新建吊装间,下侧有新建鼓风机室。经分析,大板基础有如下特点:基础持力层为红粘土(距地面4m),基槽开挖浅、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相对较短、较为经济;但基础底面积大,在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会占用很大平面面积,这样左侧的转运站和右侧吊装间基础就没有放置的位置,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将原有石灰炉基础进行废除,这样增加了施工难度,还会对周边原有建筑造成影响,可行性不大。

群桩(小直径桩)承台基础有如下特点:基础持力层为岩石(距地面8m~10m),基础底面积小,不挤占周围建筑基础空间。桩采用机械成孔桩,由于场地狭小,施工机械进场较为麻烦,施工成本高;并且桩数量多,施工工期相对较长,可行性较大。

环形群桩(大直径桩)承台基础有如下特点:基础持力层为岩石(距地面8m~10m),基础底面积小,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期较长(由于要满足桩间距要求,采用隔桩跳挖施工工艺),施工较为容易,造价较高,基础开挖对相邻建筑影响小,不挤占周围建筑基础空间,可行性最大。通过上述分析并经过利弊比较,最终选择环形群桩(大直径桩)承台基础。科技论文。见下图:

2.实例二:XX铝厂在原有石灰炉基础处新建转运站。

工程概况:见上例场地平面布置图中,XX铝厂将原有石灰炉炉体支座废除,在原有石灰炉基础处新建转运站来满足工艺流程需要。设计依据:工艺、建筑专业提供资料,现场实测原有基础平面图。转运站共3层,框架结构,高12.5m。转运站的八根框架柱平面位置在原有石灰炉基础上。这给设计带来了困难,原有石灰炉基础为大板基础,埋深4.1m,底板厚2.1m。若废除原有大板基础来新建柱子基础,将会花费不少的人力和财力,工期也会加长;而且场地狭小,废除原有基础施工过程势必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一定影响。经过分析,利用原有石灰炉大板基础来作转运站框架柱基础是最优方案。通过计算,原有石灰炉基础承载力能满足现有转运站框架柱所施加的荷载。但是如何才能让转运站的框架柱把根生到原有石灰炉基础上呢?我们想到了杯口基础,在原有石灰炉基础上凿出杯口,然后将柱子钢筋插入杯口,现场浇入混凝土,这样转运站的柱子就和原有石灰炉基础联接到一起了。如下图:

利用原有的石灰炉大板基础作为新建转运站柱子的基础,这样使得现场施工难度小,工期短、对邻近建筑影响小,节约了人力和财力,为最优方案。

3.实例三:XX铝厂余热导热油加热站扩建。

工程概况:XX铝厂产量增大,需要增加一套余热导热油系统,由于场地有限,该系统将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内建成,尤其是热工专业的一部分烟管支架。设计依据:热工、建筑专业提供资料,原有余热锅炉房施工图,原有煅烧车间施工图。根据热工专业提资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有一段烟管位于已建成余热锅炉房与煅烧车间厂房之间宽2m的夹缝之间。此段烟管需要土建专业设计3个支架,支架高5m,受垂直荷载25吨,水平荷载7.5吨。若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底面积大,在2m宽的缝隙之间是放不下的。因此只能放弃采用。若采用桩基础,桩的深开挖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到缝隙两边的厂房柱子基础。这时我们想到了墩基础,通过计算确定出墩基础大小,并在墩顶用拉梁连接,由于墩基础的持力层与缝隙两边柱子基础持力层相同,也就是埋深大概一致,因此墩基础的开挖对缝隙两边厂房的柱子基础影响较小。而且在墩顶设置的拉梁与支架顶的连梁形成了一个框架体系,很好的化解了水平力对基础造成的不利影响。如下图:

采用墩基础使得现场施工较为方便,基础的施工对邻近建筑影响小,是一种不错的基础形式。

4.实例四:XX铝厂原料磨厂房5.000操作平台下要增设主轴承油站。

工程概况:由于原料磨磨机主轴承需要不断补充油,但原设计未设置专用的油站,这样在生产过程中油容易被碱液污染,致其品质下降。因此甲方要求在5.000操作平台下要增设主轴承油站。科技论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出该油站长5.8m,宽4.8m层高3m。由于场地有限有一段墙体要座于原料磨磨机基础上。若采用框架结构,场地内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框架柱基础。因此只能采用砖混结构,但是有一段墙体座于原料磨磨机基础上,磨机基础的振动必定会对油站的墙体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令墙体开裂。这时我们想到了在磨机基础与墙体条基基础之间增设褥垫,让褥垫来吸收磨机基础振动产生的力,并在条形基础内设置钢筋,设置地圈梁和构造柱。如下图:

采用增加褥垫的条形基础,使得磨机基础的振动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减少,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科技论文。

5、结论:在改造、扩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5.1. 改造、扩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应对整个场地有整体认识,制定合理的结构体系,设计基础时应尽量考虑综合因素,基础尺寸宜小,这样可以节约场地,为其它建筑腾出空间。

5.2. 改造、扩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上部结构与基础设计应相互协调。在承载能力满足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基础,这样可以变废为宝,减少了投资和施工工程量。

5.3. 改造、扩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基础方案,在有限的场地范围内可以采用一些不常用的基础形式这样对周边建筑影响最小,结构最合理。

5.4. 改造、扩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可以对现场地基进行一定处理,再进行基础设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场空间。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J 220—200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

1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交通组织重要性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大部分工程与原有线形保持一致,但也存在调整线形的情况,无论什么形式都会对通行能力造成影响。以主线桥梁改造为例,不论在加固施工还是拆除重建过程中,都会影响正常交通。再比如在互通中,会考虑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在改造中在原址上改扩建老互通或对新建的互通进行移位,对于前者而言,新旧互通中构造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匝道位置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作业面受到的约束较多,从而影响了车辆通行的安全性和顺畅性[1]。基于上述情况,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尤为重要,有利于调整施工流程,并保证施工的有效性,进而在不影响交通通行能力的前提下顺利施工,降低了施工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2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要求

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遵照如下要求:(1)保证分项工程同步交叉施工,由于改扩建工程对社会影响较大,相关单位必须尽量缩短工期,在施工过程中恰当安排交叉施工,在初期可将土方工程、涵洞通道接长和地基处理等环节同步进行,进而提升工程进度;(2)采取分幅分段施工措施,该施工措施主要应用于路面施工中,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通行量较小的半幅实施封闭施工,从而减小对交通通行的影响;(3)保证分流的合理性,在改扩建工程中,路基施工对主线交通影响较小,但是在桥梁拼接或路面施工中,很多时候都要采取半幅封闭的措施,为了保证施工期间通行正常,必须综合考察路网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流;(4)科学设置临时工程,在具体的改扩建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考察工程的具体情况,必要时科学设置便桥和便道等临时工程,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进一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2]。

3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交通组织具体措施

3.1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概况

本次研究选择我国北方某东西横线高速公路路段,全线公路使用年限最长的已超过18年,为了缓解日渐增加的车流量带来的压力,在原有二级公路的基础上实施改扩建项目,其中整个工程分为三期。整个改扩建工程施工路段长301.23km,路基宽度设置为26.12m,城市快速路基横断面具体包括绿化带、行车道、非机动车道等。

3.2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该工程中,工作人员采取两侧加宽拼接方式开展路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只需封闭最外侧车道即可,进而对需要加宽的路段进行施工。具体施工过程为:工作人员先拆除公路两侧的隔离栏,并对公路两侧原有的硬路肩和土路肩进行清除。接下来挖除原有公路破面防护,进而有效清除加宽路段,并对其基底进行加固作业。此外,工作人员还设置了临时排水设施和便道,利用便道实施路基土方的碾压和调配作业,并将新建路基分层压实。

3.3路面施工阶段的具体措施

具体施工中选择分幅分段的施工方式,并充分考虑施工线路较长的特点,对每个施工段的长度进行合理设置,在具体设计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1)必须保证各个施工段劳动量消耗情况大致相同,并且施工段数划分应适宜,施工段数过多则会增加施工成本,过少则会影响施工进度;(2)在具体施工段划分中,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服务区和互通等节点情况,以此保证划分的综合性;(3)必须充分考虑施工的经济效益,进而优化施工方案,降低不良影响。针对上述条件,本次施工具体包括如下阶段:(1)设置临时通行路面,工作人员首先拼接路基两侧,并在加宽的路基上铺设底基层、路面垫层和沥青表处层,以此为下一阶段车辆的通行创造条件。(2)合理设置施工阶段,每隔5~7km设置一个施工区间,并先对左幅进行施工,拆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面板,并随之开展车道划分、防撞护栏和路面摊铺等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车辆转至右幅通行,并规定不允许超车,在中间设置隔离墩。施工过程中暂时不拆除中分带水泥护栏。当左幅施工结束后,封闭右幅,进而开展右幅施工,具体施工与左幅有关操作相同,但是需要拆除中分带水泥护栏。(3)完成后续收尾工作,当左右幅施工完成后,确定双向六车道通行,并限速85km/h,并利用内侧车道开展隔离带绿化施工,开展高效的收尾工作,最终开放八车道通行。

3.4桥梁施工的具体措施

在主桥梁施工中,工作人员应尽量利用原有的下部结构,并同样采取分幅施工措施,保证工程造价的经济性。该项目施工中,主要分为如下阶段:(1)桥梁下部结构加固施工。工作人员将最外侧车道封闭,并保持四车道通行,进而对桥梁下部结构实施加固措施,并且同时开展桥梁上构的预制工作。(2)桥梁主体改造施工。工作人员先封闭左幅桥梁,在右幅实行双向两车道限速通行,在中间设置隔离墩的前提下,施工人员开展桥面敷设、左幅桥梁拼接等工作。当左幅施工完成后对右幅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方式与左幅相同。(3)当左右幅施工完结后,工作人员开展严格的验收工作,在验收后恢复左右幅双向八车道通车。

4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日渐成为我国交通线路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必须保证交通组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此在保证车辆安全顺畅通行的同时,维持沿线经济与社会正常发展,最终确保改扩建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工程移民是社会学亟待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对工程移民中的人口、家庭、就业、贫困、社区建设、社会变迁、社会运行、社会组织、社会保障与社会控制等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并应用社会学知识于工程移民过程,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和保障措施,显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对于丰富和发展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促进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过程:对工程移民进行社会学分析

工程移民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口迁移,也不单纯是一个自然环境的改变。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过程,是一种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在移民身上的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心理变迁的过程。下面,我们试从这两个方面对工程移民这一社会过程做一分析探讨。

1、移民:政府与移民的互动过程。

一般来说,工程移民,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工程移民,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因此,其迁移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围绕着迁移,移民与政府之间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面对面的互动。在这对互动关系中,政府的目标是顺利实现迁移,而对于被迁的移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次巨大的经济、社会、人生变迁和利益损失,利益保护本能则往往迫使他们拒绝迁移。而互动的必然结果则往往是迁移的实现。

工程移民这一社会过程作为政府与移民的互动过程,其互动的必然结果之所以往往是迁移的实现,这是因为在政府与移民的互动过程中,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但有两点则是共同的:一是互动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二是互动结构的不对称性。所谓互动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是指在政府与移民的互动过程中,政府为了顺利实现迁移的目标,往往采取了他组织! 由外在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各部分联系起来的组织行为" 的组织方式,并充分利用政府权威的强制性和责任性强化这种方式,以对移民进行以迁移为目标的总动员。而互动的另一方——移民,面对信息输入和利益损失,基于利益保护的本能也形成了一套自我保护的机制并作用于它的互动对象,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形成移民自组织,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迁移的净损失等。但移民的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往往是孤立的、分散的,软弱无力的,它根本无力与高度组织化的政府相抗衡"(綦淑娟,1996:38)。

2、工程移民:旧的社会解组和新的社会整合过程。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工程移民首先是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同时又打破了旧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舍弃了旧的社区组织以至整个旧的家园,造成程度不同的社会解组与社会解体现象。

工程移民过程是旧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和文化样式的破裂,也是新家园的重建。这种重建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有生产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简单重复,而是社会结构的重构和发展,因此,移民的过程实际上同时也是新的社会整合的过程。在这新的社会整合过程中,移民的利益整合,包括国家与移民、移民地区与其相关的非移民地区以及移民地区内部不同的部门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协调与重构则是关键。工程移民的社会整合,除了利益整合外,还包括社会的"狭义" 和文化的整合,如重建社会关系网络,村落和行政组织、宗族、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工程移民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社会整合,逐步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结构,实现由原居地到新的安置地的搬迁、适应和融合,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中实现新的发展。

二、变移民为发展:社会学知识在工程移民中的一个实际应用

从理论上讲,征用和重建,移民与发展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然而大量的事实表明,现实中的征用和搬迁并不会自发地引起重建和发展。移民由于工程建设而被迁出后,他们失去了部分或全部土地,或者失去了住所,或者土地和住所两样都失去。其后果是安置的结果与移民原有的生活水准大不相同。据一项对三峡移民的调查,在移民群体中,收入因迁移而受损失的现象极为普遍,许多移民家庭除了在住宅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外,其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十分欠缺,三分之二的人反映迁移前的收入比现在少,而现在收入比迁移前多的仅占9.2%,外迁型移民收入减少者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了后靠型移民;农村移民又比城镇移民受损的范围和程度更大更广一些。而迈克尔?塞尼在对世界银行工程移民进行大量研究和分析后认为,工程移民可能造成的贫困风险主要包括:丧失土地;无家可归;失业;被排斥在社会发展进程之外;食物没有保障;疾病和死亡的增加,失去了享受共同财富的途径;社会组织结构的解体。因此,为了减少工程移民的贫困风险,降低搬迁所造成的影响,促进工程移民从失去土地向以土地为基础的安置转变,从失业向再就业工程转变,从失去家园向重建家园转变,从混乱向重建社会网络转变,从边缘化到融于社会转变,从被剥夺向恢复对公共财产的使用权转变等,实现移民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我们就必须切实改变以往那种“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重一次性经济补偿,轻可持续开发”的思想和做法,改变那种认为通过行政手段就可以解决移民问题或把工程移民仅仅视为工程的附属问题,用工程方法来解决移民问题的认识,真正把工程移民问题纳入整个开发计划中,将工程移民视为发展问题,在强调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在经济发展和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安置移民,不仅要使移民能够“搬得走”,更要使他们能够“稳得住,会致富”,即所谓的变移民为发展。

而在变移民为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学知识则可以也必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贡献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工程移民准备阶段,可以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参与实地调查,真实地了解受工程项目影响的地区和新安置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移民和安置地居民的意愿,帮助政府及移民当局制定一个符合客观实际,既能体现移民政策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移民利益,又易于操作和实施的移民规划,以便指导相关组织及时有效地开展移民工作,从而使移民和发展做到更有计划性和预见性。这种移民规划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根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移民未来的重建和发展,它至少应当包括发展计划与战略;帮助移民重建社会组织;对财产进行估价和赔偿;有关文化习俗和社会服务的条文;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措施;相关组织所应承担的职责等内容,并在保持基本框架和基本原则稳定性的同时,又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从而为项目规划者进行工程移民这一社会行动提供指南。

其二,在工程移民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社区和社会组织的重建工作。如提出一套重建社区组织与社区结构的方法,新移民与新安置区相互融合的途径,重新建立新的社会网络的实施步骤等,以促进移民与安置地居民的尽快融合。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学家和移民的共同参与,提高工程移民中的非成本—收益性因素,如增强移民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公正感;保证移民应得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减少移民对政府的“综合依赖症”,更好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等等,而且,通过广泛深入的参与,还可以多方面地吸收各种建议和意见,使隐藏的有关问题及早地暴露出来,从而降低搬迁的难度,提高移民的满意度,增加长期稳定的系数。而这些都是成功的移民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前提和条件。第三,在工程移民安置结束时,可以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移民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最大限度地为移民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增强移民发展经济的适应性,促进移民原有文化样式与安置地文化的尽快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移民恢复由于搬迁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社会组织以及心理方面的损失,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水利工程是用于调配和控制水资源的工程,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以实现控制水资源、对水资源的水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节,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的需要。目前,水利工程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各个地区均衡水资源的调节均起着积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类别较多,按照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可以将其分为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排水工程、航道港口工程、环境水利工程、防洪工程等等,水利工程往往需要修建堤、坝、水闸、渠道、进水口、鱼道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以便实现控制和调配水资源的目标。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建筑工程,其工程的修建不仅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且水利工程的修建规模一般较大,资金投入多,建设技术相对复杂,工期一般较长,甚至可以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工期较长,因此,在工程的修建过程中经常存在质量管理脱节的情况,有些小型的水利工程甚至由当地村民自行修建,在修建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将工程的质量放在一定的地位进行考虑,这就导致水利工程的修建中出现了一批豆腐渣工程,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常常影响着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如果工程修建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不仅会对相关的产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在现阶段下,探求水利工程修建安全管理制度是在水利工程承建中一个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二、当前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招标评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与大多数工程项目一样,目前,我国的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也主要采用招标投标的形式进行承建,现在,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确保招标投标工作顺利进行,但由于我国水利设施项目发展时间短,市场不够规范,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深思、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标单位随意改变招标方式

对于招标方式,我国的招标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工程招标形式主要包含两种方式,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以国有资金承建为主的工程项目必须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保项目的透明化,因为国家法律虽然有相关的强制规定,但是却鲜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一些应该使用公开招标的单位就以节约费用、赶上进度为名,将工程私自改为邀请招标,这实际上相关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不当行为,这种行为严重的阻碍了招标工作的正常进行。

2.招标单位违背招标文件与承建方私签合同。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确立好中标方后,招标单位必须在三十天内与承建方签订正式的施工合同,施工合同中应当明确的标出工程的承建规模、标准和承建内容,在合同中规定好工程承建的价格,并且规定承建方在承建工程的过程中,不得背离标书文件的内容另行签订其他的协议,但是在工程确立好承建方后,一些招标单位就违背相关法律的规定,私自变更施工合同中的施工内容,并且随意加价,导致实际的结算价格大大高出了当时确立好的价格,还有些单位私自变更工程的规模和承建标准,给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一些“豆腐渣”工程的产生。

(二)水利工程修建中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的修建规划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很多水利工程在实际的修建过程中都缺乏科学统一的修建规划,加上水利工程的修建时间较长,资金的投入难以管控,这就导致水利工程的承建标准参差不齐,有些工程甚至存在着“烂尾”以及重建的情况;此外,受到资金情况的制约,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的渠道甚至还维持着陈旧的土渠运行,这些陈旧的渠道大多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渠道已经老化严重,且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不足,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2.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工程修建中监控措施不完善

目前,国家针对水利工程的承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水利施工单位都没有按照法律法规来实施,加上很多施工企业施工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术培训,且文化素质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往往在修建工程的过程中将修建重点放置于表面美观的需要,致使水利修建的整体安全性能不高。此外,一些水利部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体系,少数水利部门甚至从根本上没有重视起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这就导致工程在修建的过程中安全质量频发。

三、应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工作

在水利工程的招标阶段,招标人在招标公告中必须要完整的注明合同内容,注明水利工程承建投资预算、工程预计完成时间和承建条件,同时完整的陈述出承建方的工作内容。首先,必须做好标底的保密工作以及招标的评标工作,组建专业的评标委员会。此外,为了保证评标工作的公平,评委会的专家不应该是相关水利项目主管、财政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受标单位的亲属,相关单位应该不断更新评委会的成员,并对评委会的专家进行定期的考察,对违纪的评标专家,应该第一时间将其除名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教育工作

在水利工程的承建中,其质量以及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要做好对水利职工的质量监管以及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质量监控体系,做好水利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弥补好工程设计中的不足,直至将工程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此外,水利工程的承建需要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各个职责部门要加强相应的沟通工作,做好工程的整体调控和管理工作,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

(三)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巡查工作

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好完善的巡查制度,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水利工程的承建进行安全巡查工作,看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单位的配合工作是否到位。此外,还要检查相应的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是否全面,对工程混凝土的浇筑以及金属结构的制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控,同时也要做好水利工程危险部位的安全巡查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发挥出正常的工程效益,达到预期的承建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和公示制度,将工程的承建情况向整个区域的群众公开,以便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在建立水利工程的质量保障体系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工程事故责任的追究制度,实施工程质量事故责任制,将工程的责任落实到人,共同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

四、结语

水利工程是现阶段下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各个地区均衡水资源的调节起着积极的作用,由于水利工程的工期长、资金压力大,在承建的过程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其质量和安全性不仅关乎着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重视好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郭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初探[期刊论文],工程技术,2010(5)

【2】张华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0)

篇(7)

 

泉州市金鸡拦河闸位于南安市丰州镇,南连金鸡山,北频九日山,距宋代金鸡桥25处,1965年兴建,1967年竣工。它是泉州市晋江下游一座集防汛、抗旱、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性的大型水利设施,控制流域面积5100平方公里,是山美灌区的分水控制枢纽,设计灌溉面积65万亩。拦河闸全长327米,共28孔,每孔净宽10米;闸前设计洪水量10400立方米/每秒(频率2%),闸前正常蓄水位6.48米,相应库容745万立方米。科技论文。船闸位于第一孔水闸下游;公路桥建于闸后,宽7米。南渠进水闸在南岸,设计通过流量38.5立方米/每秒,北渠进水闸在北岸,设计通过流量22.5立方米/每秒。

金鸡拦河闸建闸三十多年来,为下游鲤城、丰泽、洛江、惠安、南安、晋江、石狮等市(县区)的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可靠的保证,年平均供水量十亿多立方米,发挥巨大的水利工程效益。所以说,金鸡水闸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晋江下流水资源的不足、水量分配不均、特别是改变了鲤城、丰泽、洛江、惠安、南安、晋江、石狮部分乡镇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性水利工程。

晋江下游的鲤城、丰泽、洛江、惠安、南安、晋江、石狮等市(县区)是我市半干旱少水地区,水资源先天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已严重制约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全市人民举目关注的问题。因此,建设好、管理好、综合利用好金鸡拦河闸是时展的需要,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重新修建,开拓创新,综合利用,科学发展,努力开创金鸡拦河闸的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科学表述,表明党在发展问题上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管理处的一切工作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的需求,让金鸡拦河闸建设成果惠及我市人民,以改善我市缺水的状况,提高我市人民群众用水的质量。也可以认为管理处的所有工作,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人对水的需求。

泉州市委、市政十分重视金鸡拦河闸的管理工作,明确指出管理处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充分发挥金鸡拦河闸服务人民群众的应有作用,成为我市一项德政工程,为泉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使金鸡拦河闸造福泉州人民,惠泽泉州人民。

二、重新修建,发挥作用

金鸡拦河闸建于1967年10月,拦河闸运行四十多年来,工程老化日益加深,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连续发生海曼,防冲槽被严重冲毁的事故,各类安全隐患逐渐出现,直接危及金鸡拦河闸工程的安全运行。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市水利局于2002年9月委托进行安全鉴定工作,经鉴定金鸡拦河闸的控渗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消能防冲等三大现状无法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鉴定认为三类闸,急需除险加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民政府第56次常务会和市委常委(扩大)第108次会议均原则同意金鸡拦河闸采用重建方案,并同意采用在原闸址下游550米处的下闸址方案。2005年4月6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4月29日实现下闸蓄水,2007年12月28日举行工程竣工典礼。工程建设经历了两个主汛期,战胜了多次台风的袭击,克服了水下施工、时间紧、强度高、技术难度大,交叉作业多等种种困难,工程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安全高效、质量优良,获得了2006年度水利部“文明建设工地”和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优秀奖”等称号,实现了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速度快,建设质量好,建设期间安全稳定”的目标。

重建后的拦河闸,工程等级I等,主要建筑物级是为I级,水闸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过闸流量分别为11100立方米/每秒和13000立方米/秒。设计正常蓄水位为7.5米,相应库容为126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由河库水闸段。左右按旱桥孔段、上下游消能工和驳岸组成。科技论文。拦河闸总长744.2米,共设水闸15孔,旱闸27孔闸单孔净宽1.6米,闸后设工作桥,宽7.0米,启闭房建筑面积3830平方米;上游铺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长25米,下游消能工总长132.5米。其中消力池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结构,长 45米, 上下游驳岸采用砌石护岸结构,总长400.0米;闸基础采用C20钻孔灌注桩复合基。施工采用全段面截流和导流明渠方案,工程总投资25800万元。

重建后的金鸡拦河闸自下闸蓄水以来,试运行较为顺利,不仅提高了灌溉供水效益,还充分发挥了防洪、挡潮、安全、环境景观等多种社会、经济效益。新闸正常蓄水位7.5米,比旧闸提高1.02米,可以增加调节库容515立方米,在枯水年份可以增加供水量5000.9400万立方米,其作用相当于建一座中型水库,更加发挥着泉州人民“生命闸”作用。新闸的建成促进了晋江下游新供水体系的形成,石狮引水二期工程、晋江金浦水厂工程,晋江第二引水通道工程,南安市沿海三镇供水工程,湄洲湾南岸供水二期工程都和新闸作为工程的取水点。

金鸡拦河闸是晋江下游地区水资源的调配中枢,重建工程以科学发展为指导、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经过多方科学论证提高了蓄水位,增加了库容,增强了水库的调节能力,使水库从没有调节能力提高到目前调节能力,一方面提高了对晋江下游的供水保证率,加大了南北干渠的输水能力,缓解了晋江下游地区用水日趋紧张的局面。科技论文。在枯水期,特别是严重枯水期,对保障下游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和促进全省最大灌区—山美灌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改善洛江水质,解决了湄洲湾南岸远期供水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强了对上游来水的调控作用,对山美水库的反调节作用明显,使山美水库的调峰运行更为灵活,对提高山美水库的发电效益和增加下游地区的可利用水量具有明显作用。

三、开拓创新,综合利用

金鸡拦河闸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效益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闸得以上集雨面积5100平方公里,占晋江流域面积90.6%,年平均径流量50亿立方米,担负着晋江下游9个县(市、区、管委会)4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和近65万亩农田灌溉的任务,该闸也是今后向金门供水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水作为国民经济发挥的基础,以保证泉州市持续健康的发展,将更加显示其重要功能。因此,我们要开拓创新、综合利用,科学发展。

1、形成合力

金鸡拦河闸要持续发展,就要主动出击,与上游各地的水源如山美水库、南安市笋塔水库等水源地密切配合,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统筹解决各种问题。尤其要主动与上游水库沟通联系,通力协作,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拦河闸的作用,促进金鸡拦河闸持续科学发展。

2、寻找水源

有了水源,金鸡拦河闸的功能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管委会要与山美水库取得联系,尽量从外地引水进入山美水库,为金鸡拦河闸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解决水资源问题是制约金鸡拦河闸的关键,要下大力气,花工夫,千方百计寻找水源。

3、治理河渠

上游沿河两边要依法依规取缔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千方百计治理沿河两岸污染,让沿河两岸山清水绿,以保证供水的安全、卫生、达标。

4、依靠科技

管理处要依靠气象部门及时了解天气的情况,做好天气预报工作,未雨绸缪,为科学供水提供坚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5、反补上游

金鸡拦河闸服务了下流鲤城、丰泽、洛江、惠安、南安、晋江、石狮等市(县、区)以后还要服务金门的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对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管理处要与有关部门协商,对上游水源地给予适当补贴补助,尤其对上游的水利建设要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会和谐,才合情合理。

6、开发旅游

金鸡拦河闸位于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九日山下,水闸的设计建设融入了水利文化景观和自动化监控管理等先进的技术,是 泉州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旅游措施,与九日山风景线形成一处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从而让金鸡拦河闸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涌动生命灵性,展示自己迷人的风景。

篇(8)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论文摘要:阐述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的关系,介绍了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生态系统自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景观尺度与整体修复原则;反馈和调整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W.J.,JorgensenSE..EcologicalEngineeringand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byJohn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R.V.,D.L.DeAngelis,J.B.Waide,etal.AHierarchicalCon-ceptofEcosystems[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J.1986:153.

篇(9)

(Huzhou Hydrological St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Huzhou 313000,China)

摘要:近几年,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大力开发,继而使水文测验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兴建了水电水利工程的地方,其水流量、河沙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关于这些地区的河流水文资料不再像原始状态下一样真实。文章结合相关的水电站改进工程,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并探讨研究水文站对此该如何应对的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has vigorous development, in turn, the hydrologic survey work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 In the place where has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the water flow and the amount of sand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so the river hydrology information of these areas is no longer as true as the raw state. Combined with related improvement project of hydropow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on the hydrologic survey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e effect for hydrological station.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文测验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engineering construction;hydrologic survey

中图分类号:P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169-03

作者简介:张斌(1981-),男,江苏徐州人,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近几年都在不断的发展水电、水利工程,当然,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并为许多地区,尤其是中东部的发展提供了水电基础能源,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了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好处。但另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对水文的测验带来了许多困难。主要因素是因为水文测验需要在未被开发的状态下对流水量、含沙量等方面进行观察监测,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区域的原始状态,因而导致水文测验失真。文章根据某水电站对水文站的影响做了调查研究,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的影响。

1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工作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开发破坏原始状态,致使水文测验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受到了破坏来达到目的的。但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的影响有多大,可以通过水库的回水量来测量和分析。

本文以浙江湖州的其中一个水文站受新改建的电站工程的库区回水影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该水文站在要建设的电站的上游方向,距离电站大约有9.0km。水文站建站已有40年,级别是国家一类水文站,它在水文测验方面不论是设施还是项目都非常完备,集水面积有7012km2。而电站则已建站37年,拦河坝的高程原来是120.50m,大坝的高度是8.0m,装机容量是4×125kW,2011年水电站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改进,改建后的大坝的高度是9.8m,坝顶高程是118.00m,装机容量也改为了3×500kW。

1.1 水电站对水文测验的影响和回水计算结果

从大坝位置到水电站尾水处,库区的回水距离大概是12kW,一共布设了13个断面,断面之间的差距大约在398~1700m之间,在这里本文采用伯努方程式来计算回水水面曲线。

伯努利微分方程是形式如y′ + P(x)y = Q(x)y^n 的常微分方程。

在此基础上算出各种情况下的洪水回水线和正常情况下的蓄水位的回水线,然后根据这个来推算出受回水影响后水文站的水面比降,如表1所示。

1.2 回水后的糙率计算

该水文站受到大坝的回水的影响后,根据回水计算的水面比降以及水文站2000年实际测量的大断面的结果,可以计算出水文站的各级水位及其所占的大小面积,水位~水利半径,见表2。

在水电站改建并增加了它的大坝高度之前,从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来看,中部和低部的水位流量还是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而中部和较高处在受到洪水涨落之后,影响比较大。在加大了大坝的高度之后,水位流量受到回水顶托的影响,其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见表3。

水文站在受到大坝回水顶托的影响之后,其各级水位计算流量的比较结果见表4。

从1975年和1989年的历史洪水调查中,可以看到水文站到大坝在大洪水的落差都大于1.63m以上,大坝工程改建之后,测到的实际落差则为30.53m。由此可见水文站受大坝回水顶托影响是比较大的。

2 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的影响分析

从上述的结果来看,这几年我国大力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水文站的测验工作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受回水顶托的影响,水文站的测验工作加大了难度,准确性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除此之外,水电工程对水文站的测验工作带来的难度还有河沙量的改变等,具体影响如下文所述。

2.1 水电工程改建次数比较多。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还有环境、社会生活的需要,我国的水电工程在不断的改建,在重建的过程当中,为了适应需要而人为的改变了原来的河道的流量,水文测验工作难以跟随水电工程改建的速度而改变测量,使得水文测验变得不精确。另外,频繁的改建工作让河流水道的水位和水流情况都变得复杂起来,快速的变动让水文测验的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在最后的测量时机了进行测量。而且水电工程的建设势必会使水文站断面中的河沙淤泥严重堆积,致使工作人员很难找到可以准确反映河流水道的整体的水文情况。

2.2 建在水文测验站下游的水电工程还会造成回水的问题,如上述工程则是如此。回水会让水文断面位置处于被开发的状态,原始状态的破坏,会使垂线平均的流速与侧电流速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因此很难做到对整个水文测验的整体把握,这样一来自然会让测验资料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如果水电工程建在水文测验站的上游,就容易使得水文和水位的变化差距太大,且过于频繁,对于水文测验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2.3 西水东调、城市景观引水等使得水电工程还在大力发展之中,这也会影响到河流水道原来的水流量。大量水电工程的建设使得河流的低、中、高不同区域的水位流量变化差异太大,加大了水文测验的难度。另外,在城市、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免不了有道路、大桥等会穿越河流,破坏了河流水道最开始的状态,水文测验也因此受到了阻碍。而且相关建设人员在工程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将建设过程中不需要的淤泥河沙都倒入河水中。

2.4 设备的改变致使水文测验工作受到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水电工程大力快速的建设之中,这样一来,水文站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要迁移,这就需要水文站不断的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方法,增加新的设备以跟上水电建设的节奏。如此一来就会使得水文测验工作原来的计划被破坏,不得不停下来做新的工作计划。另外,水文测验工作还很容易面临索赔和缺钱的问题,致使水文测验工作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水文测验应对水电工程建设的策略

3.1 因为水电工程频繁的建设和改建,对于水文测验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搬迁、索赔的问题,还有难以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致使测验工作难以进行。所以,为了提高水文测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及时的搜集到最新的资料,相关的部门应该配合其工作,在资金上给予水文站大力的支持,另外,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水电工程在建设和改建的时候应该主动将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水文站。

3.2 水电工程的大力建设让水文站的测验工作难度大大提高,除此之外还面临着索赔、搬迁和重建的问题,这时候很容易使测验工作中断甚至无法进行,所以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比如辅助观测站。在确定搬迁或者改建之后,相关部门可以在调查之后,增加一些相关的辅助站和调查点,并给以相关的设备支持,让其收集相关的流域内的雨量,水文测验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相关计算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文测验工作的准确性。

3.3 近几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大力开发建设,虽然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许多益处,但频繁的新建工作和改建工程,让水文站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水电工程在放水、蓄水的同时,河流水道的流速、水位都处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之中,但相关的水文测验设备却无法跟上其变化的速度,普通的测验设施和仪器都无法圆满完成对水文工作的测验,导致测量的结果存在的误差非常大。所以,工作人员不仅要在资金和法律上支持水文测验工作,在科技上也要支持水文测验工作。稳定水文网,研发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水文测验设施和仪器,让水文测验的技术跟上水电建设的速度,才能减少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带来的影响。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是必不可免的,但水文测验工作也关系到准确反映河流的相关问题,对于避免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发展水电工程的同时,还要仔细调查分析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工作的影响,并积极探讨出应对的策略,才能真正使水电工程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陆卫民,潘仁红.广西水文站受工程建设影响后水文测验探讨[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8(3).

[2]由宇军,张洪银.陕西省水文测验受工程建设影响及采取的对策初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黄先玲,张红霞.水利工程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测验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1).

[4]刘湘春.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及保护修复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篇(10)

东营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在实施国家级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促进灌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在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强化以黄河水资源为主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搞好引黄灌区综合治理、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促进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一、麻湾引黄灌区设计规模

东营市麻湾灌区是在原打渔张引黄灌区工程基础上,调整、改建而成的。新建引黄闸和总干渠,贯通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渠,进而成为独立引黄灌区。引黄灌溉既保障了农业丰收,又补充了地下水,淋洗了盐分,有效地保证了地下水位的稳定和水质;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年引黄河水1.5到2亿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在3万公顷以上。

麻湾引黄闸位于黄河右岸的东营市东营区龙居乡麻湾险工上。总干渠自引黄闸下向东南,穿过南展堤大孙闸经大孙村西,向东南直插原打渔张四干渠,顺四干渠向东至庞家节制闸,然后沿四干四支折向正南,横跨打渔张河、穿过支脉河,经广青路南闫家泵站提水后,过三干向南,在广饶温楼闸入二干。由麻湾引黄闸至二干温楼闸,总干渠纵贯2县区5乡镇, 全长33.2千米。麻湾灌区控制范围,即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的控制范围:新广蒲河以南、小清河以北(通过二干十二支过清工程也可过小清河)、广南水库以西、东营市与惠民地区边界以东。

麻湾灌区设计规模:引黄流量60立方米每秒,1条总干,3条干渠,1条分干,控制面积7.02万公顷, 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各类建筑物103座,其中较大型建筑物有麻湾引黄闸、 大孙灌溉闸、打渔张河渡槽、支脉河倒虹吸和闫家扬水站等5座,改变了灌区范围内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麻湾灌区改扩建工程

(一)三干渠改造恢复治理工程

为了解决广饶县2800公顷和广北农场1000公顷农田灌溉, 1991年4月市人大代表视察东营水利工作时,张万湖副市长指示:由市引黄灌溉管理局牵头,组织广饶县和广北农场对三干渠下游进行工程恢复技术设计。设计由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承担,1992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

设计原则:既要保证三干下游用水,又要汇入二干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以缓解二干下游的供需矛盾,解决原三干渠供水范围没有包括的右岸 (其右岸原属二干供水范围,因偏远、地势高而难供水)供水问题。

该工程由东营市引黄灌溉管理局组织施工,于1992年3~6月施工,共完成土石方23.5万立方米,建筑物37座,其中有李庄节制闸、泄水闸、尾水闸修复、丁庄渡槽,干渠排沟生产桥12座,支门21座,完成投资147.09万元。三干下游的恢复治理,结束了广饶县丁庄乡和广北农场等单位40年来靠近干渠而又用不上黄河水的历史。

(二)总干渠渠首段衬砌工程

由于受东张铁路桥桥底高程限制,麻湾灌区在原设计中,引黄闸到东张铁路桥段渠底比降是1/11000, 在没有渠首沉沙的情况下,经一年运行,造成渠首淤积严重,因此对渠首需要进行改造。由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将渠首渠底高程抬高75厘米, 将比降由1/10000调整为1/7000,将底宽由28米扩大到33米,将流量由6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80立方米每秒。 该工程由市引黄灌溉管理局于1992年9~12月组织施工,完成展区内2.3千米的砼板衬砌,投资150万元,有效地减少了水量流失,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引黄灌溉效率。

(三)总干大孙灌溉闸以下衬砌工程

1998年6~8月,由东营市灌溉管理处设计并组织施工,对大孙闸以下3.2千米进行砼板衬砌,投资250万元,从此改变了该段渗漏严重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干渠整体效能。   

(四)四干渠改扩建工程

麻湾灌区四干渠是东营区和胜利油田用水的重要输水渠道。由于黄河近年来经常断流,造成四干下游农田和胜利油田广南水库严重缺水的困难局面。对四干进行改扩建,满足东营区东部4个乡镇和广南水库用水需求,由四干、五干共同向广南水库输水,实现“二龙抱珠”,是东营区和胜利油田多年迫切要求。根据东营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七次联席会议纪要》,由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委托东营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对四干渠进行改扩建设计。

四干渠工程改扩建工程总体布置是:扩建四干进水闸,改建北隋节制闸、大许节制闸,新建王岗节制闸;扩大四干断面,底宽由8~5米加大到18.5~11米;流量由15~5立方米每秒加大为50~30立方米每秒。干渠长度由30.30千米延长至32.28千米,终点到广南水库2号沉沙池。 在2号沉沙池前新建浮筒式扬水站,8台机组,设计扬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此站由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干渠为土渠,比降1/6000;其中4处弯道长1089米护坡, 护坡结构自上而下为:60毫米厚、30毫米厚聚苯乙烯保温板(阴和0.2毫米厚塑料薄膜。

整个干渠分为两段布置:四干渠首至东辛路:长8.07千米,北坝基本不动,搬南坝向南拓宽;排水沟设南岸。东辛路至广南水库沉沙池泵站:长24.21千米,南坝基本不动,搬北坝向北拓宽;排水沟设干渠北岸。麻湾灌区四干改扩建工程由胜利石油管理局和东营区人民政府组成施工指挥部,市水利局负责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1998年3月开工,10月完工,总投资4800万元。

四干渠改扩建工程完成改建长度32.28千米,土方329万立方米;改建四干进水闸(新增4孔) 1座,改建、新建节制闸3座(北隋、大许、王岗),改建支门36座,新建支渠扬水站18座,新建改建生产桥及公路桥21座;新修东辛路至庞家进水闸柏油路一条,长8.0千米;新建、扩建4处管理站(庞家、北隋、大许、王岗);四干下游沿渠道新建泵站专用电力线16千米,进一步提升了工程整体面貌,增强了节水综合效益,促进了灌区社会效益的发挥。

三、麻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来水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兴建节水型输水工程已成为弥补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现状有效灌溉面积4.00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只有3.33万公顷,因此麻湾灌区建设节水型输水工程已经非常必要。  麻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之一, 搞好灌区节水改造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麻湾灌区节水改造续建北延工程

2010年6-9月间,由东营市水利局组织承建的东营市麻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北延工程”是以麻湾总干作为引水水源,以原打渔张总干作为输水渠道,将麻湾总干、曹店干渠、胜利干渠贯通,可以有效利用麻湾引黄闸的引水优势,实现引黄工程联合调度,水量互补,提高引黄供水保证率;同时,还可以联通广蒲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清户沟、广利河等城市水系工程为其建设提供可靠水源;另外,作为一条分干渠还可以向龙居、史口两镇供水,满足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麻湾总干渠北延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9.10万亩,设计流量20立方米/每秒,该工程严格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工程质量体系》要求施工。工程级别为3级,建筑物级别为4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衬砌渠首进水闸(设计桩号:0+000)--南二路桥(5+110)段5.11km渠道以衬砌为主的配套与节水工程;坼除重建生产桥3座;新建生产桥1座;维修生产桥1座;坼除重建支渠进水闸1座;新建支渠进水闸4座;改造支渠提水泵站2座。工程共完成土方(挖方)3.55万立方米;(填方)3.05万立方米,砌石6701立方米;砼及钢筋砼1141立方米。有效地改变了工程面貌,为保障东营市更加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促进黄河水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篇(11)

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 A

The advice of building overall seismic performance test by YaAn earthquake

GUO Jianjun,WU Guoqiang

(1. Binzhou city construction quality taixingbinzhou256613)

Abstract: Wenchuan earthquake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the affected areas of the large area building, late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the aseismic desig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s well as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to 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of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test on the bells, but what painful is par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higher standards of the state design of buildings in ya 'an earthquake just happened not withstand the test of earthquake, of course, there are all sorts of reasons, but as 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personnel, from the labor of duty to think examination found that strengthening structures forming after forming the overal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efforts in the later work,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advice to buildings after forming the overall seismic performance testing, formed from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to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seismic performance guarantee of the acceptance process, improve the aseismic reliability of the building.

Keywords: Earthquakes, Seismic detection, The overall aseismatic, PKPM,ANSYS

1、引言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的伤痛刚刚抚平,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作为建筑工程质检人员,在我们为遇难者沉痛哀悼的同时,也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如何能在本职岗位上为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做出自己的努力,因此加强对建筑物整体性能特别是抗震性能的检测监督工作是减轻甚至避免建筑物受震破坏损失的可行方法。

2、汶川地震后重建建筑物在雅安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

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四川损失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因此国务院下发文件,对灾后重建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国建筑学会的调查,汶川地震之后,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能够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采用框架结构、整体浇灌的技术建设,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质。此次雅安地震,震级为7级、震中烈度在9度左右。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理应成为这次地震的“生命之舟”,可是,不属于震中的宝兴县,在这次发生的雅安地震中重建建筑也没有经受住地震的考验发生了严重的破坏。详见图1、图2。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设计标准年限较发达国家标准偏低、施工组织控制不严密、工程整体质量监管不全面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工程抗震能力下降,作为工程质检人员,从本职工作出发,加强对建筑物成型后结构整体性能特别是整体抗震性能的检测显的尤为重要。

图1、汶川大地震中建筑物破坏图 图2、雅安地震中建筑物破坏图

3、现有的建筑物检测监督工作重点

受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有的工程检测监督技术把大部分工作量放在了建筑原材料及建筑成品构件性能的检测上,重点对结构构件截面尺寸、构件材料强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砌体结构承重墙柱的砂浆强度、钢结构的重要连接部位等专项进行检测,由一下工程质量监督流程图(图3)可知,建筑工程监督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时也往往重点审查以上专项检测的报告。

图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流程图

目前,在建筑物质量监管过程中,对建筑物整体性能检测分析较少,结合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的总过程会发现,建筑物在规划设计阶段会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这一点由各级图纸审查机构负责审查,保证了建筑物在设计阶段能满足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要求,但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工程的每一个构件甚至工程局部完全满足图纸设计要求,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的改变、钢筋类别的变更都最终可能影响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其次,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局部构件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情况,这种情况目前在不进行结构整体抗震分析的前提下被认定为符合验收规定,这种情况在工程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结构局部抗震刚度过大,对结构整体抗震不利,因此建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监督机构在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之前,在已完成的所有专项检测数据基础上对建筑物整体抗震进行建模分析验算,在反映实际施工情况的模型满足建筑抗震等级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物进行竣工验收,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建筑物

从建筑物抗震设计到建筑物抗震验收全过程的抗震性能保证,最大限度的为建筑抗震性能保驾护航。

4、建筑物整体抗震检测分析流程

考虑对已完工的建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前抗震性能检测分析的流程图大致如下:

图4、工程整体抗震性能检测验算流程图

在完成各专项检测后进行结构抗震分析验算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或监督机构完成,目前常用的结构抗震分析软件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PKPM系列结构分析软件,其中的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模块(JGJG)比较适合对已完工的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分析软件,另外一种国际上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也能较好的应用于结构抗震分析上,目前该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的仿真模拟研究中,其三维立体功能可以将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通过应力应变图形生动的显示出来,并且可以仿真模拟在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和过程。便于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浙江工业大学的曹亮等人运用ANSYS软件,对杭州某高层建筑进行抗震分析计算,得到了建筑的自振周期、振型、各层地震力和位移及节点的应力和应变。最后,与PKPM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认定ANSYS软件适用于结构抗震分析。为ANSYS软件在建筑工程整体抗震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示范研究。

5、结论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检测的前提下,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前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结构验算,对通过结构抗震分析的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这样确保建筑物实际交付使用时与建筑物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抗震要求高度吻合,从而为建筑物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满足结构抗震要求提供了有效的监督保证措施,对建筑物竣工验收前的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分析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监督机构应该不断加强完善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将完全符合建筑抗震标准的工程交付人民使用,才能有效的避免在地震发生时造成较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唐九如。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89.

[2] 杨星。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殷志祥.吴国强.网架周边杆件随机腐蚀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J]..建筑结构学报增刊2010(2):128-134.

[4] 李建业, 曹红胜, 李波, 吴国强, 郑科. 局部随机腐蚀对双层柱面网壳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1, (10):90-94.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