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化学研修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4 18:20: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化学研修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化学研修总结

篇(1)

微课短小精悍,化学微课的精讲精练,给学生传授了精悍的学业知识。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做作业前、考试前,可以到化学微课资源库,精确搜索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考点或题目,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疑惑得到解决。微课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 内容虽少亮点突出,其优点是知识内容涉及的多面性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性。胡铁生先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化学微课的制作要注意:1.周围环境的安静,麦克风要事先调试好,不要出现杂音;2.讲解之前要关闭可能影响录制效果的其他软件,如:防止讲解中间弹出qq消息、手机铃声、输入法图标、下载工具图标迅雷等;3.录制时不要将电脑的“任务栏”录制进去;4.ppt 左下角不要出现时间日期。5.导出视频时,确保画面的清晰,确保视频画面导出后不变形。关于制定配套微习题要注意:1.每个微课视频均需要配置6-10个难度不同的习题;2.习题必须紧密围绕微课视频所讲的主题内容;3.习题题型主要为选择题;4.习题必须有详细的答案解析。

化学微课的录制要确保质量。1.选微课讲师:选拔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强,有刻苦钻研精神的中青年有为者,他们有热情、思维比较活跃,一定要是一线老师。2.内容构思:首先考虑要有讲的价值;讲什么、怎么讲,先根据微课要求、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及当前热点,选定、熟悉所讲内容。3.微课ppt要精心准备,模板要简洁明亮,不要花哨。4.正式录制:讲解口气要亲和、自信。不能只是照着ppt念,要有主次地讲清楚;随着您的讲解,可以移动鼠标,用萤光笔标注要点等。不是一定要滔滔不绝地讲,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看,要留有思考的余地。一定要抓准那个最容易让学生领悟的关键点,深入浅出地讲出来。5.微课系列化:限制时间,分小知识点;多个微课再串连起来,这样就可以解决单个微课容量小,难以达面的局限性。

化学微课的应用效果。从中国微课网和微课网在线教育以及江西教师微课网等微课网站的化学微课可知,它们主要的讲是基础知识点和热、难点,正是学生需要的东西。通过对学生化学微视频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是强烈的,微课确实是可以促进学科教学的。这种微视频主要用于支持学生在家进行个别化的预习、复习或者弥补缺课。

学生调查问题例: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倡导老师做化学微课吗?(单选)

有必要 没必要

结果及分析:90%的同学认为学校有必要倡导老师做化学微视频。这种微视频是把辅导送到学生家中,有助于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教育公平。

一节化学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首先要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要做到如下几点:1.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教学的重点、难点。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化学微课资源库 建设和运用 ,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一个微课仅5-10分钟就可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同时以视频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因此受到每个老师的喜爱。制作微课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它简单实用,是在解决教师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微课也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优秀教师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恰好提供了一个固化经验、传播方法的好方式。

篇(2)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3)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 .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篇(4)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老师同学朋友,他们肯定满怀憧憬与激情。学生如果有憧憬与激情,那么他们就会有学习与探索的欲望。我们若能抓住学生的这股劲,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高中的化学是很有趣的、只要用点心思也是很容易学好的,让他们喜欢上高一的化学,学好高一的化学,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学好高一的化学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做好初高中衔接

初中化学从启蒙开始到毕业参加中考,时间仅有短短一年。而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的内容紧密相联,如:初中的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和高中的元素周期律。初中的酸、碱、盐、单质、氧化物间的相互变化与高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初中的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与高中的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等。为了更好地学习高中的新知识,为了温习巩固初中的已有知识,我们选择了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之前对初中的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了衔接。衔接内容如下:

1、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区别(2课时)

教师介绍初高中在教材、学法、课时等方面的不同---1课时

座谈会:请高三的化学优秀生与同学们进行交谈、经验传授---1课时

2、化学基础知识(2课时)

个体归纳与集体总结相结合

3、化学反应及其规律(2课时)

主要介绍初中的一些常见反应及类型

4、化学实验(2课时)

布置实验,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5、化学计算练习(1课时)

二、重视课前的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基础。我们经常说"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如何要效率,课前预习便是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在预习过程中,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能够自己弄懂,哪些内容自己无法弄懂,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这样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课为带着疑问听课,使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更好地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高一教材中"物质的量"的学习,那么如此抽象的名词在没有预习的前提下学生很难接受,很难理解,会出现知识的"拦路虎",影响进一步的学习,但如果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会大概知道"物质的量"也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基本物理量,对它的概念和研究范畴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动讲述,学生也就会更容易理解这个内容了。

三、重视课堂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学习最怕的就是没有动力。而我们的化学实验,反应产生的各种千变万化的现象正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良药。

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其中又蕴涵着各种化学原理,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转化,我用这样进行实验教学,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这部分知识点也理解得更加透彻了。用榨汁机把青苹果榨成汁,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几分钟时间,苹果汁很快变成的黄色就较深颜色,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很快由黄色变浅或变为原状。该实验来源日常生活现象--苹果汁的变色。内含的化学知识: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即苹果汁中的Fe2+被氧化剂(氧气)氧化为Fe3+,Fe3+被还原剂(维生素C)还原成Fe2+。

实验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实验现象会与我们的预期结果出现反差,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不成功了。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并不会影响实验的功能,甚至有时候我们需要故意做一些这样的实验来强化某些知识。就拿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来说,我们都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化学的语言基础,但总有一些同学不把反应的条件不当一回事。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不显色,高中学生都知道;但在浓度高于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它会变红,振荡褪色;再滴加酚酞变红色,振荡又褪色;在浓度高于80%的浓硫酸中加入酚酞,溶液显橙红色,振荡不退色。例举该实验不是想说明其中的原理,也不是说前面的结论有错误;我想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辛辛苦苦强调化学反应条件的重要性,而学生置若罔闻,时常在书写方程式时把反应条件置于一边给忘了"。原因是我们认识到在实验中,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反应质的变化,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而学生没有这样的意识。通过该实验可以给学生一种震撼,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条件控制重要性。

四、重视课后的知识巩固

做好课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是学好化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复习时经过"回忆再现",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在课后再读之中得到解决。复习时,我们应强调让学生全面过目,对理解的、记住的部分不必花费很多功夫,对不理解、未能记住的地方要多花些时间。课后再读也包括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不完全的笔记补齐,将记得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过来,力求笔记的完整、正确、实用。使之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成为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五、重视习题的精选及讲评

练习是检测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知识点的要求降低了,现有的许多参考资料无法直接应用,过多的实行"拿来主义",势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错误导向,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选择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编排练习题和测试题,做到选题科学,用题准确,注意从不同角度多练学生易错、易模糊的知识点。另外,还应考虑到一个班的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差距,对完成情况定出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程度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实现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躬行"。

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应针对性地对一些题目进行评析。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高一化学习题讲评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突出抓好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严谨的完成解题过程的习惯。

总之,学习的方法有千万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以上是本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一点经验总结,望能给予高一年的学生一点指导,进而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星、走进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4-0022-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围绕主题开展行动研究”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校本教研方式[1-5], 它融学习、思考和实践于一体,使教师在“做中学”的研究活动中增长专业智慧、提高专业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研修载体。要使这一载体充分发挥作用,笔者认为,正确合理地选题立项、实施操作和管理评价是关键,而审慎选择有研究价值、适切可行的研究主题,更是提高校本教研质效的首要因素。目前针对校本教研选题的研究不多,本文结合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探讨教研主题的甄选策略。

校本教研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和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师研修活动。它的主阵地在学校,研究的主体是校内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校为本”是它的基本特征。因此,主题的选择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本校的校情、学情和师情。

1 选题基点

选题的基点是校情。所谓校情,这里主要指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课程建设特色和相应的资源环境等。一般来说,学校的发展目标、课程建设特色等都是经过反复斟酌、仔细权衡的。因此,从学校发展需要的角度选择化学学科教研主题,其突破点明晰,针对性强,能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依托学校的资源条件设计研究主题,能为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1.1 从学校的发展目标中寻找教研主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自1999年即确立了学校的发展理念是“选择教育”。其抓手之一是通过套餐式走班制的运作方式实现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选择教育”实施之初,教师们通过培训,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有了充分认识,对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运作有了基本了解,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怎样开发出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较为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怎样配套整合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并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处于动态中的化学走班教学怎样进行管理、对教与学的质量又如何进行监控和评价,等等。我们从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提炼筛选,先后确定了《化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化学研究型课程指导》、《高中化学套餐式课程配置》,《化学走班教学管理方法》、《化学走班教学质量评价》《化学走班教学实践与反思》等作为教研主题。围绕“选择教育”展开的主题研究,不仅较好地破解了我们工作的难点,而且由于选题契合学校的发展目标,还为学校在操作层面贯彻和完善理念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

1.2 在学校的课程建设特色中开发教研主题

近年来我校逐渐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程建设特色。我们从一开始关注信息技术进入化学课堂,继而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为化学教学服务,再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服务,我们的教研足迹始终紧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攻坚项目,结合学科特点,确立了《信息技术在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元素化学探究教学》、《以化学与能源为载体研究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的整合》、《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等作为教研主题。组内有多名教师因此先后参加了学校和区教育局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市展示研讨课和论坛、以及全国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其中《信息技术在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元素化学探究教学》,成为市级课题中的一部分。这些主题的开发,其价值不在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多么熟练,而在于教师对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思考已从怎么做深入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这么做的效果如何,这一转变对教师自我提升理解课改理念和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能力大有裨益。当然,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2 选题焦点

无论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还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其最终指向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计划实施的受体和教学成效的映射体。因此,学情是校本教研的焦点,只有生发于学情的选题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1从课改与学情的融合中设计教研主题

2002年,我们组成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化学新教材第一批试点,当时教学中遇到了不少新问题。如:试点初期,如何在缺少参考资料和同行借鉴等不利情况下,通过我们的教学,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要求。我们在对遇到的具体问题归纳梳理后,发现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让课改精神与我校的学情“落花入泥了无痕”般地充分融合,为此确立了系列教研主题。在认真研读《上海市中学化学学科标准》基础上,结合我校“选择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将课标具体化和校本化,制定了《晋元高级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实施细则》。细则既尊重课标要求又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强化了教学要求的适切性。我们以《如何用好化学新教材》作为教研主题,对教材编排结构、知识内容和阅读反馈资料等相关板块二度开发,使之更符合我校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基础。为了使化学教育有助于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题,从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元素化学、化学实验以及化学计算等板块中研究培养的切入点和实施方法,发表于《化学教学》上的“在化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便是关于这一主题的教研成果。又如围绕“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的培养”,我们开展了化学教育中渗透“两纲教育”的教研,形成了如“化学学科有效实施德育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6/5)”等以论文和教学设计为形式的成果。围绕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开展主题教研,使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在精研课堂教学的实战中得到了磨练。

2.2 从课堂教学实践中生成教研主题

课堂是学生、教师、环境互相作用的微型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和教师都有着自己鲜明而独特的思想情感,他们多彩而灵动的交流使教学充满了趣味和变数,生成出许多引人深研的问题。如高三的技能训练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基于“如何既保证教学质量又避免大运动量的训练,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的思考,遴选出“高三化学习题研究”的教研主题,从例题的选取、习题的编制、习题的讲评、讲评后的巩固几个方面开展教研,教师间互研互习,有效地促进了高三化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如这两年我校加试化学的学生人数逐年提高,化学高考成绩也大幅提升;在各类化学竞赛中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的学生人数也显著增加。

3 选题支点

研修的主体是教师, 特别是在某些不可重复的特定教育情境下,教师是最适宜的观察者和研究者[6]。 只有充分认可并发挥教师原有特长能力,激发教师内在情感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主动的研修热情,教研主题的开展才有支撑点。因此,师情是选题的支点。

3.1 针对教师关注的热点立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适用于教师的研修活动。例如我们在确定 “高三化学习题研究”作为研修主题之前,广泛地征求了组内教师的意见,结果得到了组内教师高度的认同,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这个主题的教研开展得很顺利,研究质量并未因工作量大而降低。又如老师们对“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成果来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兴趣,根据教学实际,我们从“帮助高一新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化学资优生的培养”、“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参与度”、“化学教学中探究教学的设计与指导策略”等方面开展教研,取得了不错的研修效果。

3.2 依据教师的特长能力定题

许多好的选题,因为脱离教师的实际能力而浮于表面。考虑到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和经验,所以我们选题的视线,集中于如何运用专家的理论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在具体确定教研主题时,我们同样先掂量教研组和教师个体的能力后再做定夺。例如对于高三教学,我们有很多感兴趣又需要教研的主题,“提高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效率”便是其中之一。但仔细考虑后我们还是感到难以高质量地独立完成,好在我区在叶佩玉老师带领下,将化学教研活动课程化,组织了“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讲座”,我们组扬己所长,精心准备并主讲了十讲中的五讲。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区内教师一起分享我们的教学心得,更高兴的是通过这次讲座,使一些平时无意识的、散碎的教学智慧得到了总结和提炼。实践证明,量力而行的教研更富成效。

可见,发自于教师个人经验和兴趣的教研,才有源源不竭的驱动力。当然,充分考虑教师的志向和能力,并非将教研囿于教师原有的学识水平内,而是尽可能满足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需求。

4 选题原则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教研主题的选择需要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4.1 先进性和实效性结合

即选定的教研主题既要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又需针对学校的发展要求;既要汲取专家学者的理论精华,又能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系列教研主题就是基于这一原则产生的。

4.2 阶段性和延续性结合

即所选主题的切入点要小,基本上能在一个学期初步完成,但要有拓展的余地,有可循序渐进研究的深度。如我们对“选择教育”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就是在边实践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前后经历六年,逐步趋于成熟。

4.3 共性和个性结合

就是既考虑全组教师的共性要求,又关注教师的个体发展,教师在教研中“有武需用,有武可用”,这样的选题有利于放大教师的教学智慧。

综上所述,立足“三情”,重视“三结合”的教研主题甄选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较好地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善亮,徐雪梅.“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3.1

[2]张学忠,李森.校本教研:特点、内容、与方式 [J].当代教育科学.2003.15

[3]明庆华,程思辉.简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究 [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

篇(6)

【中图分类号】G630

一、"352"教学模式解读

今年来,新课改的风暴席卷全国,由此引发教育界对教学高效的大讨论,怎样才能将课堂变得高效,怎样才能真正把方法传授给学生,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每个教师在教学及研修中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而笔者所在的学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创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352"高效课堂新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推行的"352"教学模式,就其本源而言,是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很多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一种西方舶来品,事实上,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卫风》中就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以此来倡导学习者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的研究中,由哥拉斯(GlasserW.)提出的一种理论--自控论,就强调了学习是满足主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让我们的教学服务于学生,让我们的教学真正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教学中师生的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整合,也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实施地位。

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教学的模式,如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笔者所教授的化学学科为例,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化学学科的教学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还着重提出了教学需要在过程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合课程标准以及我校的"352"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1、自主预习的能力。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PiagetG.)曾提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的确,当今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只是被动接受,他终将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抛弃。所以在高中阶段,我们的教学就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认清自己的发展水平,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随时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352"教学模式的灵魂--我校自主编写的导学案中,就设置了预习案的模块,让学生从学习的根源--预习时就开始学会主动,主动地阅读课本,主动地去搜集、查阅资料,进而解决新课程学习中的问题。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熟练运用语言表达已是必不可少。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良好的语言表达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将会对其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52"高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一对一模式,而是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口头展示、学生点评他人回答等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通过这样多形式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然会有明显的提升。

3、团队协作能力。每个人都必须处于一个团队或一个集体中才可能实现他的价值,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合作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的"352"高效课堂正是构建了这样的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处于一个小团体中,在这个小团体中,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善于学习所有的科目,但是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长处优点,不断吸取其他成员的长处优点,遇到问题大家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不断提升,才可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4、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创新思维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5、总结反思能力。在提及总结反思时,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R.)曾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会给大家很多启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同样需要将已有学习经验与自己对学习的反思进行有机地结合。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及时总结与反思,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益的重要措施。"352"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非常注重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反思是建构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一个特征,但也特别容易被人忽视,所以在我们导学案的编制中,一直保留着归纳总结的栏目,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梳理,也可以将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记录,以便日后查看。同时,教师作为高效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在每节课结束时进行一个归纳小结,这样更便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而不是在讨论中只获得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也必将得到提升。

三、结语

总之,笔者充分利用导学案和各种教学资源,在"352"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总结反思能力都有了明显地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对一些细节继续进行优化,以期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应对高考之间达到更加完美的契合。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J].教育评论,1994,(04):40-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徐惠仁.浅谈引领学生及时总结反思的价值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09,(35):24-26.

篇(7)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二)创新教研机制

教研机制的创新是提高教研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从目前学校教研来看,存在“手段落后、模式守旧、效益不高”等特点,甚至有些学校的化学教研工作几乎流于形式。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理论指导、活动效益很低。基于此,学会也将创新教研机制作为本学年的另一项工作重点。

1.积极探索构建“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机制。对于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创建的实践探索,将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发挥“讲学评价的传导作用”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本年度将主要开展如下三项基础性工作:(1)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2)基于“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教研机制的初步探讨;(3)基于上述教研活动机制的活动实践。本年度拟开展四次的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机制、收集活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

2.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时空限制、人人平等参与的优点。本年度拟继续通过“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调研、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情况的网络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将利用“龙岩中学化学群”、“初中化学名师教研群”等qq群,拟将开展6-8此的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由于网络教研活动在我市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将要求会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确实发挥网络教研的贡献,发挥其在推进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作用。

对于网络教研工作,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如创建专题网站、创建专题博客、创建专题qq群等),从而做到有序组织、人人参与、确保实效等。

三.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建设三个工程是学会在上一届年会工作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思路,配合国家、省、市工作规划,将用五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三个工程的实施策略,并努力使三个工程的建设取得初步呈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三个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学会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几个方面。

篇(8)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

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二)创新教研机制

教研机制的创新是提高教研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从目前学校教研来看,存在“手段落后、模式守旧、效益不高”等特点,甚至有些学校的化学教研工作几乎流于形式。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理论指导、活动效益很低。基于此,学会也将创新教研机制作为本学年的另

一项工作重点。

1.积极探索构建“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机制。对于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创建的实践探索,将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发挥“讲学评价的传导作用”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本年度将主要开展如下三项基础性工作:(1)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

(2)基于“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教研机制的初步探讨;(3)基于上述教研活动机制的活动实践。本年度拟开展四次的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机制、收集活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

2.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时空限制、人人平等参与的优点。本年度拟继续通过“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调研、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情况的网络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将利用“龙岩中学化学群”、“初中化学名师教研群”等qq群,拟将开展6-8此的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由于网络教研活动在我市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将要求会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确实发挥网络教研的贡献,发挥其在推进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作用。

对于网络教研工作,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如创建专题网站、创建专题博客、创建专题qq群等),从而做到有序组织、人人参与、确保实效等。

三.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建设三个工程是学会在上一届年会工作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思路,配合国家、省、市工作规划,将用五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三个工程的实施策略,并努力使三个工程的建设取得初步呈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三个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学会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名师培养”工程,我会一方面将继续结合市教育局“红土书香”品牌,倡导名师进一步开展“读教育名著、学教学理论”系列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教研论文;另一方面,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计划,为名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学术交流等机会,进一步拓宽名师的视野;再一方面,积极推荐我市优秀会员参在各级各部门组的专题会议上开展学术专题讲座。

篇(9)

新课改教材的整体结构编排、栏目设置等均有较大的变化,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同时也由于教材的"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为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我们高研班高中化学组两位老师就同一内容在太仓实验高中上了一堂公开课,并展开了研修活动,以便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之间的关系。

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化学一专题4第二单元《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材中涉及氨气的物理性质,氨与水的反应、氨水成分分析、喷泉实验原理,铵盐的性质,铵态氮肥使用,氨气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等等,本节课内容多,难点集中,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并突破难点,成了本次课的关键。

1.案例描述

第一种教法:

[学生实验]:带有橡胶塞的大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水面快速上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设问]大试管里的气体极易溶于水,装的是什么气体呢?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了解呢?

引出课题:氨气的性质

[演示实验]:红色喷泉实验,请学生解释原因。

[点拨]氨气溶于水时,绝大部分的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少量电离出NH4+与OH-因而NH3.H2O显弱碱性。

[师]刚才我们闻到氨水有刺激性气味,那我们给它加加热会怎么样呢?

[生]加热装有红色溶液的小试管,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现象]红色褪去,试纸变蓝。

[师]解释两个可逆反应。由此不难想到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

铵盐中加碱并加热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师]复习氯水的组成,分析氨水的组成。

[生]氨水中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少量H+。

[师]提到碱,碱最容易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

[究实验]在滴有酚酞的氨水中滴加酸,红色褪去。

[学生实验]一只烧杯中各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棉花球上滴加两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

[师]若把浓盐酸换成浓硝酸,能否观察到白烟?再换成浓硫酸呢?为什么?

[演示实验]氨气与浓硫酸反应。

[师]要得到干燥的氨气用什么干燥剂?

根据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及注意点。

第二种教法:

【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引入课题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小结氮肥的种类。

2、动手实验,探究铵盐的化学性质。

3、总结铵盐的性质

【学生活动】

阅读、总结氨气的工业生产原理

介绍实验室制法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讨论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1)仔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完成学案

(2)小组讨论喷泉形成的原因

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 NH3.H2O==NH4++OH-氨水与液氨的比较

【学生活动】讨论氨气与酸反应的情况

①与挥发性酸(HCl、HNO3等),在空气中相遇能产生白烟(可用此法来检验氨气)

NH3+HCl=NH4Cl

②与不挥发性酸反应

2NH3+H2SO4=(NH4)2SO4

篇(10)

一、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

首先在本校本学科教研组会议上宣传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工作室团队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然后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最后择优选择8―10人为本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如果本校本学科教师比较少,或者报名参加工作室团队的人数比较少,可以面向全省召集工作室团队成员,然后择优选择优秀教师成为本工作室团队成员。

2.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

首先,在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中,工作室负责人一定要以身作则,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使得团队成员服从负责人的安排,才能使得工作室团队成员有事可做。其次,工作室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工作室团队成员召开工作室会议,相互了解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建设中的工作进展情况,如果是面向全省召集的工作室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召开集体视频或音频会议。

二、名师工作室资源的建设

1.工作室的资源应尽量做到丰富、系统、原创

工作室的资源需要非常丰富、系统,所以可以设置以下一些栏目:名师教案、快乐学案、精品课件、试卷中心、论文中心、视频中心,在这些栏目中添加相应的优秀资源。工作室的资源要尽量多的原创,因为我们是名师工作室,非团队成员以外的教师希望看到别的网站上没有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持工作室的长效性,才配得上名师工作室的称号。

2.工作室的栏目设计应美观、大方

除了系统自带的栏目(图片新闻、团队介绍、成果展示、研修日志、学习资源、学术交流、工作简报),我们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色适当地增加工作室的栏目,但在增加工作室的栏目时一定要注意版面设计应以美观、大方为原则。

三、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应经常更新

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经常上传本校本学科各年级的试卷(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可以经常在工作室内平时教学的教学反思、优质课或示范课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件)、评课、微课等来更新工作室。

1.名师工作室的应用――网络研修

名师工作室除了可以展示自我,结识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精英,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和服务本学科的教学之外,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以主题研修为主线,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依托学员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2.网路研修可以达到教学相长

篇(11)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1-0022-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江西省2008年开始作为第五批实行新课改的省份迎来了首届化学教师教学能手比赛, 决赛(高中组)于2009年11月23-24日在南昌举行。

1 选手基本情况

参赛选手共有12位老师(其中男3人、女9人), 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省重点中学,从各市区经过初赛脱颖而出。决赛具体情况如表1:

2新课程“三观”在情境教学中落实

2.1基于新课程观理念,创设生活情境

案例1.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设问]谁是第一个吃醋的人呢?中国汉字“醋”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投影]“醋的来历”:传说夏朝时期,有位酿酒高手杜康,其儿子黑塔也学会了酿酒技术。一天,黑塔将酿完酒后的酒糟浸泡在水缸内,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17-19点),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的,味道鲜美。烧菜时放一些,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醋”字的写法: 二十一日酉。

[引课]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的主要成分“乙酸”又为何物?有何性质? 我们来探其“庐山真面目”。

案例2.“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播放视频]“黄金搭档”广告,强调主题语

――维C和铁搭档效果更好。

[问题]1. 黄金搭档中铁是什么形式的?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2. 是Fe2+还是Fe3+?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讨论

[投影]黄金搭档说明书

课件展示:人体中血红蛋白质结合Fe2+

[引课]今天这节课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化学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疏通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的壁垒,架设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学生身临其境,感悟STSE密切关系,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2.2基于新知识观理念,创设史实情境

案例3.“铝的重要化合物”

[课件展示] “工业上铝土矿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图”

[引课]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大家一起沿着昔日工程师的足迹,共同来探讨“工业上如何最终获得金属铝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铝元素的流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探究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化学包含丰富的科学史实和传记趣闻。化学史蕴含着对化学科学的孕育、产生、发展过程的动态 描述。教师用心创设史实情境,寓史于教,让学生置身于人文历史背景下,感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化学知识,更能唤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3基于新学生观理念,创设乐学情境

案例4.“你身边的一种神奇液体”

[引课]请大家传阅这瓶神奇液体,闻闻液体的气味。

教师从一句学生口中的“好香啊”,开始了今天的新课。

紧接着这位女教师从酒精的用途谈起,语言精练,彩处颇多,如“冬天我们喝白酒暖暖身,夏天我们喝啤酒解解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句。教学中教师也及时捕捉学生表现出的亮点,并给予及时有力度的表扬。如“我知道我们的同学都很棒,我看到了你们自信的目光,这位男同学,请~”,又如她在让学生自主配平,巡视一周后说“我看到了许多正确的答案,请你说一下,谢谢~”等。在后面以课件展示各地汽车成“酒鬼”后,又开始讲解乙醇的能源价值。

在结束新课时,她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神奇液体-酒精的用途原来是如此之大啊!”屏幕上打出“学好化学,终身受益”。

下课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学生眼中那种恋恋不舍的神情。

案例5.“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播放视频]着火了。

[过渡]生活中物质着火了,我们一般用水灭火。

[魔术实验] 滴水生火:用脱脂棉包住少量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探究]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爱因斯坦曾说: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乐学情境,以境为前导,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学生畅游在浓郁的趣味情境中,将产生强烈的内驱动力,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轻松地获取化学知识。

基于新学生观理念,创设交流情境。

案例6.“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与交流]如何划分电解质难溶、易溶等的界限?谈谈书中溶解性表的“溶与不溶 ”的理解?如何利用溶解度来表示呢?

[分组探究实验一]在温度不变、不减少溶剂量的情况下,如何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呢?

[分组探究实验二]向一定量的0.1 mol・L-1的NaCl溶液中滴几滴等浓度的AgNO3溶液,观察现象。继续向上述溶液中滴几滴等浓度的Na2S溶液,该溶液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分组讨论]以AgCl的溶解平衡为例分析外界因素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思考与交流]通过今天的学习,举出有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有关实例。怎么去解释?例:龋齿的形成原因?

案例7.“原电池”

[总结与交流]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解决了不少问题,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

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学习”。学生在渲染着“智慧火花、认知冲突”的学习氛围中,相互欣赏借鉴,相互拨动启发,形成立体交互的发散思维网络,灵活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思路。从而实现共享团队智慧,增强交流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总之,选手们努力以实验揪住学生,以故事吸引学生,以图片、视频感染学生,以新闻震撼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落实“三观”。

3“三个关系”处理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

3.1新课程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倡导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探究撞了一下腰”, 更加主动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发展奠基。要进行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必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这些新的学习方式要取得好的效果也必然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8.“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引课]播放视频素材:三国演义关于“哑泉”的片断

[实验探究]从化学的角度看哑泉,它实际上就是一些溶有CuSO4的泉水,其真正有害的就是溶液中的Cu2+。若现有CuSO4溶液,为了除去Cu2+离子,应选什么试剂呢?请同学们自行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结课]播放视频素材:三国演义关于“安乐泉”的片断

[思考与交流]蜀军饮用“哑泉”水中毒后,经高人指点,饮用“安乐泉”水解毒,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安乐泉”水中含有什么物质呢?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分析其解毒原理是什么?

案例9.“乙酸”

[实验探究] (1) 用食醋可以清除水垢,这是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能比较出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吗?

(2) 设计一个比较乙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

(3)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那么乙酸与亚硫酸比较,酸性强弱又如何呢?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实验]并[完成学案]

案例10.“原电池”

[自主探究1]请根据反应:Zn+CuSO4=ZnSO4+Cu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实验;

[自主探究2]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一个能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的原电池。

[学生实验]并[完成学案]

3.2新课程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应该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最高境界。一方面,通过课程的预先设计来突出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育人活动的教育学特性。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方案的实施中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教学充满学生成长的生命气息。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是一个教师教学机智的具体体现。

案例11.“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实验探究]Na2O2与H2O反应

(1)把H2O加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3)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何感觉?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有什么现象发生?

当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时,课堂上传来一声不小的爆炸声,顿时教室乱作一团,教师只是不停地说:“没有关系”、“反应太激烈了”。小组实验后老师还在继续说着:“你们做的非常成功”、“反应非常激烈”一类的话。对于这个新生成的东西,教师的处理是欠周到的。教师放弃了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的机会,教师放弃了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的机会:为什么这个组同学的气体检验会发生爆炸?

3.3新课程要处理好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确定多样化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12节优质课,选手们都注意了在以上各方面进行了个性化指导。

案例12.“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探究延伸]有小组同学反映,向Na2O2与H2O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这是为什么?请有兴趣讨论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讨论。

案例13.“乙酸”

教师布置[必做练习](略);

教师设置[学习评价]分个人反思和总结、组内交流和评价、组间交流和评价(略);

教师布置[课后拓展](略)。

4反思及启示

大赛是观察新课程实施情况的一个窗口,笔者在和一位观摩的老师交谈时问到,你怎么看这些选手的教学?老师答:“华而不实”。我问为什么?老师答:怎么可能实行啊,实验员能给你准备演示实验就已经不错了,还会给你准备什么小组合作实验?老师自己也没有这么多时间。笔者之前也曾和一些一线的老师聊新课程,如何处理新教材,以及实施新课堂和之前有什么变化吗?老师居然说,不理它。人们不禁要问:新课程难道是专家的新课程?可见,新课程要全面推进还有艰难的路要走!好在这些课能从各市区脱颖而出,说明新课程的理念已经被大家所认可、接受。应该说,选手们整体水平不错,以上反映出的亮点就不少。但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教师在知识点及化学用语使用上不够严谨,比如:用长玻璃管吹气来证明Na2O2能与CO2反应、氯气分子化合价为0价、离子反应一定要有水、试剂瓶中装什么“东西”、闻味道、酸碱度为7;一些教师对科学探究并不理解,有的教师将所有的实验药品全部事先帮学生装进不同的注射器中,并插到了相应的小瓶中,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提示,机械地推一下注射器即可。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被替代,探究空间被抢占。更为严峻的是,在实验操作比赛环节,“固体药品的添加”、“加热相关操作”、“读数操作”、“振荡溶液的方法”等基本实验技能普遍出现错误,让评委和观摩人员着实吃惊不小。新课程强调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丝毫不意味对教师的要求可以降低。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从理论到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案例均源于2009年11月23-24日“江西省首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手大赛”,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9.

[2]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1.

[3]周勇,赵宪宇.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