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个人学习成长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4 15:05: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个人学习成长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个人学习成长计划

篇(1)

古人烟花三月下扬州,而一群来自全国17个省的100名乡村小学教师与2月15日晚就齐聚在美丽的扬州城,参加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计划寒假培训".从2月15日晚开班到2月20日晚结业,在这短短的5天培训中,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感受到名师就在身边,让我受益匪浅!

篇(2)

Abstract: Being a new teaching mode, PDP is very popular in the UK's teaching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 definition, connotation, and operation of PDP. We aim to show that a new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our countr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keeping our own finest elements of teaching. An advanced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adopted with some educational reforms to meet the needs of our time and society.

Key words: PDP, teaching mode, planning, development

1. 引言:为何要进行PDP?

在英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推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DP。PDP是个人发展规划(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的缩略词。PDP是一个系统工程,集中表现了以下的三个侧重面:即个人潜能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包括学业、性格和职业的前瞻性规划。其中规划是PDP系统中的核心环节,为何采用这种模式呢?大学期间,有一些学生在进校时没有明确目标,在跨出校园的时候才临阵磨刀,时常会发现没有前瞻性只有“马后炮”。因为所谓“将来”似乎总是遥不可及。有一些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一些学生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招聘企业的婉拒信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因而在毕业时由于未做好充分准备而感到失望,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在踏进象牙塔之前,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吗?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他们仔细考虑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吗?他们能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吗?他们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大学时光是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等到他们踏上社会的时候,才发现错失了许多大学的美好时光,那是一件憾事。他们的大学生涯需要规划,他们不能每天处于茫然而又没有目标的生活中。他们应该对大学生涯和人生有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才能将自己的兴趣和欲从事的工作良好地结合起来,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到一种满足感。

本人在英国进修期间,就PDP的模式做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静下心来,详细观察、认真摸索、琢磨对比,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跟踪。本文就此作初步的理论探讨,实事求是地就PDP的定义、内涵、操作方法以及利弊作一些客观的综合分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理论化,具备操作性。务求洋为中用、中西合璧,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教学经验,适应中国国情的教学模式。

2. PDP的定义、内涵及操作方法

2.1 PDP的定义

PDP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PDP为参与的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塑造、自我测控、自我监督的环境,在现实与计划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差距,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以最佳状态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PDP要求参与的学生认真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 :我是否明确个人的目标与抱负;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是否对真正想要达到的成功做出正确的决定;我是否认真地对待学习和生活;或者说我是否正在以某种方式来实现所有的理想等。下面分别是英国学者Dearing和中兰开夏大学对PDP的释义:

“PDP是由个人实施的一种系统性的、给予指导性帮助的过程,回顾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在校的表现,为个人教育和就业的发展作出计划。”(Dearing,1997)

“PDP是一个能使个人在个性品质、学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上都得到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培养自我意识,通过回顾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缜密安排个人成长计划,精心规划未来,真正能成为一个既有独立人格、又能适应社会各种变化的学习者。(UCLAN Dept LIS,2005)”

实际上,PDP的模式是元认知的理论的体现,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节和反馈,是一种控制各种具体策略应用的更高级的策略过程,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Flavell,1985),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因此,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对认知任务的认识、指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PDP的模式也是一种元认知计划策略。

2.2 PDP的内涵

PDP为学生系统地创造一些机会,发展更多技能与良好的个人素质,在将来的人生中受益。它能帮助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估评判,从而为其将来的学习生活或职业生涯定下基调,调整目标方向。换言之,PDP能够让参与者持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学术表现以及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参与 者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逐渐开始通过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发现问题,最终能够积极地提升自我价值、合理安排计划,而从容地应付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自我控制的意识等。PDP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能够使学生经常进行思考,逐渐完善自己的责任心,具有成熟的处世态度,前瞻性的思考方式,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也得到全面地发展。

相比普通的大学课程安排,PDP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机遇和挑战,而不是空等机遇的降临,或者仅仅依赖职业中心的推荐和咨询来安排自己的未来。其实越早进行前瞻性规划,学生们就会用越多的时间来为将来做准备。学生们都认识到:当今许多毕业生将要从事的各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而这种技能和品质的培养则需要付出时间和实践、需要提供帮助和给予鼓励。PDP鼓励学生们探索他们自己对“成功”的不同定义的理解。PDP有关课程将协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情势,专注于自己的理想,致力于自我实现。另外也有一些注重于发掘学生的自我认识或者侧重于规划人生,培养良好习惯等。

3.3 PDP的操作

大学阶段实施PDP,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大学可以将PDP模型整合编制到学生的大学学习各个阶段中,按照不同的年级分别开发相应的PDP课程和活动,同时也配以专门师资进行PDP辅导,让学生在形同身受的体验和升华中,发挥PDP的效用。要使PDP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学生和教师的紧密配合。当然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自身,但是教师的参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PDP的信息和理念,因势利导,让整个过程更为轻松,确保学生对这个过程更有归属感。

大学推行PDP时,必须结合考虑以下因素:在一开始就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何为PDP,以及这个系统在他们的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将分别会发挥什么作用;合理将PDP系统融入大学教育,在不同的大学阶段安排相应的课程活动;将每次的活动实践结果进行存档、归纳整理,供学生查阅,明确进度,调整接下来的规划;将PDP的课程评分录入学生的个人档案,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辅助参考作用。

教师一定要适时地根据学生的计划完成进度来考核与监控。例如在大学一年级时,重点应着力于其后几年的规划、发展某项技能、攻克某个特定的科研项目。如此有的放矢地渐进实施PDP,有利于学生有谋略地发展自身,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并且根据结果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估和调整。进入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更多PDP活动将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可以协助 学生确定自己所需采取的态度: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日程活动,知道与大一时相比,哪些方面自己应做得更好,哪些活动应该在校外进行。根据变化的目标来更新自己的行动计划;明确建立自己的个人目标与将来的职业生涯的联系,并且将课外的活动作为提升自我的辅助。 3. 设想和建议

PDP在国外高校盛行,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它能记载学生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并指导学生对学习计划、对个人成长规划、培养目标等进行综合考核。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PDP也是这样,它也是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不自觉到逐步自觉,不科学到逐步科学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先人优秀成果、先进经验,再把这些成果、经验进行加工分析、整理整合、改进改革、创新创造、使之适应时展的要求。

PDP模式同我国的先哲,特别是孔子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相接近相吻合,都是一脉相承的,是一种传承、变革、延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同“PDP”的个人日记、“温故而知新”同“PDP”的个人成长、“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同“PDP”个人发展计划等等,两者都强调个人发展的历程。PDP对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从中得到很多益处:1)有利于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一旦变得娴熟就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和减少压力,能意识到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2)有利于就业,明确各种各样的生活及你所想要的工作,对所做出的选择更加自信,对职业选择的技能、素质和品质更自信,能与雇主讨论技能,个人的素质及能力,培养处理问题和制定计划的能力等;3)有利于生活,能培养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态度,能懂得自己如何做,如何作出贡献,如何适应多变的社会。

PDP就整体而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它把各种文化元素、教学元素用一条“教学链”有机地串在一起、连在一块。所以在引进这条“个人成长计划、提倡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的生产流水线”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切莫生搬硬套,囫囵吞枣。要把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合理的、符合学生特点、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同PDP的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发挥其特长。在引进PDP时,教师可以参照以下方法:明确告知PDP 相关概念;帮助学生们随时评估自己的竞争力与其自信程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 ;将PDP融入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树立不同阶段的目标以及计划完成情况;确立何种PDP项目或活动能够因人而异地发挥作用;分小组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达到目标;组织研讨会,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得到提高;在课程或项目的推行中,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增强。

4. 结论

PDP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大学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中获得最大效益。PDP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习的学习品质的提高乃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其它学习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联系相衔接,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考验、考核,对规范学生的语言行为更是起到课堂上起不到的作用。大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不规范到规范、不努力到努力,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从现有经验来看,PDP最核心的功能便是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尤其在其求职的时候,参加过PDP活动或有关培训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用人部门首先对在大学参加PDP模式培训的学生优先考虑,比较注重大学生涯三年PDP的记载,因为参加过PDP模式熏陶过的大学生毕竟起点比一般未受过PDP培训的学生高,悟性更敏感,操作更娴熟,更懂得如何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个人专业技能。

可以相信:在PDP的框架内,学生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个性张扬,推崇人文人学,鼓励独立人格,发扬人本精神,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构造和谐社会提供最直接最简单最实在的人文元素,使整个社会处处体现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有广泛民主、又有高度集中的和平共处人文精神。PDP的教学模式也将因自身的发展的要求,会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Stella Cottrell. Skills for Success[M].Palgrave Study Guides, 2003.

Stella Cottrell. The Study Skills Handbook[M]. Palgrave Study Guides, 2003.

Stella Cottrell. Teaching Study Skills and Supporting Learning[M]. Palgrave Study Guides Sept., 2001.

篇(3)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底子薄,学生厌学情绪强,就业意识相对强,学校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针对培养目标的技能比赛、实践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既能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又能促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去除厌学情绪,塑造有优秀品质的学生。

同时,利用每学期各个阶段的主题活动,可以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办学特色。

二、校园文化建设融于校园环境中

学校环境是展现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环境布置和设施的建设来传递学校文化的思想。在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确立让环境成为隐形课堂润泽生命的总目标,在外型设计上力求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1、班级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文化特色设计班牌、班徽和各小组标志,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主题设计校服、校徽和校旗。

篇(4)

1.依托地域优势,追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以社团为基础,提升学生素养。开发成立的东旭苏式民俗社团,比如吴语社、苏舞社、吴歌团、文修阁、兰亭社、墨香斋等富有浓郁苏州特色的社团,在学校“小蜜蜂俱乐部”的统一规划下,有序开展,让学生在散发地方特色的活动中,浸润苏式文化,形成独特的气质和素养。力求每个毕业生达成“三个一”的目标:能讲一口吴侬软语,会哼唱吴语小调,能掌握一种简单的特色苏式才艺。

(2)以“体验之旅”为依托,丰富学生生活。“东旭博物馆之旅”,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苏州大大小小的各类博物馆,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和积累。孩子们走近博大精深的博物馆天地,感知苏州的时代特征,领悟苏州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3)以评价促改革,探索“智慧课堂”。小学是一个人学生生涯的开始阶段,这个阶段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不能让枯燥的学习破坏儿童好奇、趣味运动和思考的天性。此外,既然称呼其小学生,则表明学生年龄偏小,所以繁重的学业与考试任务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压力,容易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造成破坏,不利于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甚至等其成长后都会凸显一些与之相关的心理压力。

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从2013年开始,开创性地推出了“小博士”成长计划。改革成绩评价体系,以选拔“小博士”为手段,注重“榜样引领,先进激励”,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兴起爱学、好学、学好之风。例如,语文学科可听广播复述内容,考查注意力。听故事讲情节,考查记忆力。听读报后讲作者意图,考查理解力。听录音而后习作,考想象力。要求学生朗读一段文章,测试朗读……他们在其乐融融的考试中,既复习巩固了学科知识,又培养了办事能力。在此基础上,每次活动评选出“五名”小博士,以学科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一次,以单项竞赛为主,注重形式多样化,从“文、雅、美、趣”全面考查学生水平,给学生一个提问质疑的通道,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个竞赛的平台,甚至是一个游戏的空间,那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充分调动起来。

2.创设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增强育人效果

蒙台梭利指出:“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环境能感染人、塑造人,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学校必须重视创设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将吴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学校环境建设,让学生每天浸润在浓郁的吴文化氛围中,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性。借助创设体现“苏式教学”理念的吴地特色文化校园环境,着重于立足“苏式教学”,开展吴文化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并基于特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以检验和促进利用吴地特色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成效。

篇(5)

【摘 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教学主张,有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必须回到每一个教师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让每个教师走上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个性化学习就不能生成出个性化的教师,没有个性化的教师也不能生成个性化的学生。从个性化学习的视角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更好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教师专业成长 理解视角与实践路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的问题更迫切地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影响变革的关键因素,因为“任何教学大纲,任何教育方法,不管它是多么完善,但如果不能变为教育者的信念,那就只能成为一纸空文,而在实际上不能起到任何作用。”[1]而且,“人学展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贵性与可能性,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须依据的哲学基础与基本前提。”[2]无论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外在要求,还是教师其人的属性对专业的彰显,都确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究竟以何种方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仍然值得进一步思考。从个性化学习的视角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更好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提升。

一、内在诉求:个性化学习的价值

从抽象的教师回到具体的“每一个”去思考,是对教师作为人的充分尊重,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回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教学主张,有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个性化学习就不能生成出个性化的教师,没有个性化的教师也不能生成个性化的学生。因此,必须回到每一个教师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让每个教师走上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

(一)社会与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的期盼

当今世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教育则是竞争的基础,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基础,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只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支撑起整个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教师的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与优劣直接影响其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与学习过程本身具有内在一致性,教师的学习不仅是对教育的认识与了解,更是教师自身的本质发现与意义提升,学习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教师的学习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他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方式,更成为未来教育创造力和精神力的源泉。关注教师的学习必定会成为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学习还会让教师在终身发展中经历良好人生,并努力找寻一种可能的教育生活。

(二)学习是教师作为人的重要内在属性

“自然没有把人制造完整便把人放在世界上了。自然没有最终决定人,而是让人在一定程度上尚未决定。因而人必须自我完成。必须自我决定进入某种特殊的事物,必须凭借自身努力力图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3]这种人的未成熟性和未完成性,使得学习对于教师的后天成长而言不可或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对于教师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与价值,与其专业幸福成长融为一体,只有关注教师的学习生活才能回到专业发展的本真意涵。反之,当我们仅仅把学习当成是获得将来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无奈地承认并接受学习本身是一个令人压抑与痛苦的过程,所谓的“成长”是以愉悦的丧失为代价时,我们已经离学习的本意越来越远。确立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时代性命题,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能否真正践行更是事关教师专业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个性化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专业成长范式

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教师的学习,一定要超越纯粹技术性的教育知识与教学技能授受,不断丰富对学习内涵的理论与认识,让教育生涯成为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由于“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4]离开了教师个人背景的学习反而会成为他们成长的阻碍,无法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因为“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更多的是‘自我塑造’,而不是‘被塑造’”。[5]我们一定要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前提性的审问,以改变外控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不断反思与把握教师是如何开展学习的,为他们搭建什么样的学习平台,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空间,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好,这也是对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强力救赎。回到个性学习来理解教育专业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形成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从而真正走入教师鲜活的主动成长世界。

二、基本内涵:个性化学习的诠释

“教育绝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这些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6]教育学不仅是一门实践之学,是一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学,也是每一位教师自我展开的智慧之学。尽管国家对教师群体有统一性的基本要求,但是,我们眼中的教师一定不是整齐划一的,否则就说明生动活泼的教师发展还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心中,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无法应对具有人性的充满智慧的教育事业。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复数性,不只是表示众多,而且意味着个性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正是这种多样与差异使得教师群体变得丰富多彩,使得他们的成长变得无比灿烂,并为学生的多样化成长找到依托。而且,个体理论认为:“教师知识的形成不在于‘学科知识’的培训,而在于个体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人知识。前者的知识是一种‘公共知识’,由于缺乏教师的亲身参与、实践,因而是难以为教师所信服与认同的,真正影响并作用于教师观念与行为的是他们在教育活动实践中所形成的个人知识。”[7]无疑进一步彰显了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的个性化学习具有如下内涵:

第一,这种学习应该充满选择性。选择性是人实现其不同可能性的重要环节,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选择性体现了对教师最起码的尊重,为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教师发展生态,更是个性化学习的题中之意。当然,这种选择性绝不是任意的取舍,一方面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导引,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年轻教师,他们在专业发展的路途中需要来自外部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教师是成熟的个体,他们有对教育事业的理解与追求,有从事教育事业的起码境界。

第二,这种学习应该充满人文意蕴。教师进行的是高尚的人的事业,首先是使教师成为完整的人,这就要求学习内涵更多的人文关怀,最终指向教师的精神成长与完满。只有让教育文化在教师的心灵中植根、存活,这样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才有意义,才能从更深层次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成长价值,并对他们产生整体性的浸润式影响,进而超越对教育的工具性解读。所以说“学习的展开过程就是一种文化过程,学习某种东西,从而对知识的获得,是与行动和经验的获得的可能性同步的。文化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与作为认识、行动、体验和自我表现的存在物的完整的人联系在一起的”。[8]

第三,这种学习应该体现个体平等。不管教师专业发展程度如何,都要促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并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这是保障个性化学习的基本伦理条件。这样的伦理视野意味着保障每个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权利,让他们公平地享有个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公平地享有对更高级发展权益的竞争机会权,而不是在专业生活中被强势群体所主导,绝不能削弱甚至剥离弱势群体的学习权利,使他们在专业成长中被强者所侵害,只能被动地依附和跟随强势群体,无法追求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四,这种学习绝不能忽视团队精神。强调个性化学习并不否定群体成长,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群体的发展,这是对群体与个体关系的准确辩证理解。没有个体的成长就没有群体的发展,个体发展的缺失必然导致群体水平的降低。而且,越是在高水平的群体中,个体的发展越充分、越深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把个体的发展放在群体中去考量。在整个学习展开中,要创造机会与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个体之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在群体水平提高中实现各自的专业提升,这样的个体发展才具有活力和原动力。

三、实践转化:个性化学习的路径

倡导教师的个性化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原有教师学习方式的彻底抛弃,而是在原来较为统一的专业培养中,更强调个性化学习对教师的本体价值,并形成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因为“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是教师个人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积累而形成的对教育的基本看法,是教师的教育理想、信念的集中与浓缩,是全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9]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融入更多的个性化要素,才能不断丰富与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而向理想的专业状态和美好的教育愿景逼近。

(一)制订个别化的成长计划

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是各不相同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之一,有助于教师理解和明晰自己的专业发展状态。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计划内容繁简程度可以不一样,但一定要重点突出,不要以全面掩盖了自身发展的特点。校内外的专家们都可以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一定要根据每一个教师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求制订计划,帮助他们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解释,梳理出自身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之上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形成相应的实践路径,并预测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

(二)提供菜单式的培训科目

过去的培训统一性和刚性过强,而选择性相对来说不足,不能适应教师的不同学习兴趣和发展方向,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菜单式培训则要提供丰富的科目供教师选择,以满足教师的不同学习需求,不仅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还可以让教师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大大促进每个教师富有个性地发展。如果想要提供这样的菜单式课程,前期必须进行大量的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们的真实发展要求,从而开设出符合教师专业发展实际的科目,让每个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三)确定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要为每个教师专业成长配备相应的导师,导师可以是校外的,可以是校内的,根据教师的发展层次等实际情况而确定,但这些导师都应该是具有人格魅力的高水平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确定导师必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自上而下地分配,这样会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其实选择不同专业特长的导师的过程,就是教师确定自己发展方向的重要过程,与教师将来的个性化发展直接相关。当然,导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在学术和学业方面给以指导,帮助教师走稳自己的教育之路,更要在人的成长方面进行有效的导引,因为“教师”这两个字具有重要的伦理意蕴。

(四)构建丰富的学习资源平台

个性化学习离不开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要努力形成有利于教师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开展学习的资源平台。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建设高度综合集成的信息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方便教师们在任何时间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另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图书室、教师书吧等资源建设,积极拓展这些设施的作用与功能,让教师们能够自由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与此同时,专业生活还要跨越传统的边界,适当打破教育生活的相对独立性,实现校内外学习资源的一体化设计,进一步拓展教师的视野,在更宽阔的背景下教师们可以走得更远,专业生活也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俄)乌申斯基.论教育书刊的效益.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郑文樾选编,张佩珍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1.

[2]袁利平等.人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3](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彭富春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45—246.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213—214.

[5]钟启泉.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6](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4.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

篇(6)

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了解整套教材体系,熟悉本册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抓住本套教材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明确教学任务。

三、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教材要吃透,教案要熟透,重点难点要讲透,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什么样的老师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是很有道理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还要善于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提高成绩。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五、养成网上学习互相交流的好习惯。网络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空间,它会给你解决你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网上你可以和你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会在与人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能科学借鉴别人的教学案例,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自己让教学工作更加趋于完美。

六、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养成随时听课的好习惯。教研活动可以让你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教研的天地中,你能清楚的看到别人的教学风采,能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寻找不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求自己积极的参与教研活动,并能根据个人的工作时间进行随机听课,不断向别人学习、取经。

七、多看新闻,多看报,把教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影视广播反映的都是生活,是生活的缩影。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教育融入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乐于学习。

八、让学习成为终生的奋斗目标。不会学习的人就不会懂得生活,生活处处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文化素质高的人就会生活的很充实,很开心,能让自己的生命都充满色彩,人在不断的学习中也就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九、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一直坚信这一点,虽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难实现,可是我始终以这点为归依,让孩子感受爱,奉献爱。另外,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特别是在对待问题学生时,我尽量采取适合他的方式进行教育,感化。所谓因材施教,大量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和孩子沟通,达到预期的目的。

十、班级管理目标这个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大块,的确倾注了我不少的心血,甚至觉得我语文教学工作被弃在了一边。但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班主任的幸福,与学生分享喜悦和痛苦。虽然班级底子不是太好,但我将以我最大的努力使他们有所进步。纪律方面,我将继续我的奖励和惩罚共用的机制,鼓励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改变其原有的坏习惯。学习方面,严抓不认真学习,不及时交作业的学生,多关注底子差的同学。最关键的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班级风气方面,要使一个班级整体提升,我觉得班级凝聚力的培养必不可少,要努力让他们爱上这个班级,肯为班级做事,培养小干部,引领全班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研修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市教师“千人赛课”为抓手,以抓教研组建设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落实创建优秀学科组,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师教育,立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 “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xx.9-20xx.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 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

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 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 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

>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 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篇(8)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在实施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等。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对本县的一个乡镇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7所,在职教师358人,其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72.6%。由于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中心学校地理位置的偏僻,布局调整难以到位,导致学校规模难以扩大,布点分散,制约了人、财、物的统筹使用。教师过剩新教师难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6所村小学,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而这种状况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更严重。要推进课改深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迫在眉睫。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多种多样的的本领。学校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设计个人成长规划;帮助教师设计专业和综合能力规划,如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年档发展轨迹;培养与发掘教师的兴趣、特长。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品味成功、实现自我的舞台。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斯霞以及本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种津贴足额到位;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动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

新课改提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1.提高教师文化水平

尽管90%的教师已经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学历,但是,还不能赶上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学校应该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对每个年龄段的教师的学历提升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学校要经常对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

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必要时可以邀请县内外的专家进行理论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传统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也不适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3.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现在许多学校采取了强行切入的办法,出台了教科研奖励政策,对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刊登的或教育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进行奖励,把写总结、写论文作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任务下达在年度工作目标中,在职务晋升、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中,论文总结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上百篇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论文评选或教育刊物中获奖或交流发表。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可以在教师备课笔记中增设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栏目,使教学反思行为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并采取了“三级备课”的方法,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人实施。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目前,在农村学校对课题研究采取的办法是:乡镇中心学校向县、市申请课题研究项目,经过论证批准后,中心学校再将课题分成若干子项目,分配给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目前,对教师的培训大致分为这样的情况:

1.校本培训

由本镇中心学校牵头,制订适应本乡镇教师特点、教学需求的培训计划,并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2.通识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一般利用暑期进行。

3.学科培训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五、打造名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健康成长

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改革的主力军、领头人,这样才能全体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走得更远,让教师与名师交流,与专家对话,才能找出差距,反思自我,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实施“一三五”工程。所谓“一三五”工程就是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采取的一项措施,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这项“凤凰涅槃式”的活动开展以来,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得到了锤炼,每个阶段的考核都要经过职业道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严格考核,“一三五”工程考核已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须逾越的门坎。

开展骨干教师评选。通过评选骨干教师的形式,来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我们的成功做法。对名师的培养应该注意层次和梯度,让教师逐级而上,在有些地方将骨干教师命名分为培养对象、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等六个层次,对已命名的不享有终身制,每年进行考核,优秀者在下次评选中可以自然晋级。笔者所在的县已经评审了四批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军人物,在课改中应充分体现其价值,他们必须每人帮扶一个教师,每学年开设4—5次示范课或讲座等,参与研究一个课题项目,读2—3本教育理论专著等等。凡是被任命的骨干教师,在教研经费上给予资助,在晋升职务上给予优先,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新晨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只有靠自己培养。学校领导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照顾当前教学急需,又要看长远需要。只顾眼前,不下决心有计划培养提高教师,是缺乏远见的领导者。”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提高教师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因为经费紧张,怕影响教学秩序,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方法和途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高要求,我的想法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对此项工作的粗浅认识。

参考文献:

篇(9)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在实施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等。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对本县的一个乡镇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7所,在职教师358人,其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72.6%。由于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中心学校地理位置的偏僻,布局调整难以到位,导致学校规模难以扩大,布点分散,制约了人、财、物的统筹使用。教师过剩新教师难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6所村小学,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而这种状况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更严重。要推进课改深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迫在眉睫。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多种多样的的本领。学校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设计个人成长规划;帮助教师设计专业和综合能力规划,如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年档发展轨迹;培养与发掘教师的兴趣、特长。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品味成功、实现自我的舞台。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斯霞以及本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种津贴足额到位;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动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

新课改提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1.提高教师文化水平

尽管90%的教师已经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学历,但是,还不能赶上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学校应该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对每个年龄段的教师的学历提升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学校要经常对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

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必要时可以邀请县内外的专家进行理论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传统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也不适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3.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现在许多学校采取了强行切入的办法,出台了教科研奖励政策,对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刊登的或教育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进行奖励,把写总结、写论文作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任务下达在年度工作目标中,在职务晋升、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中,论文总结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上百篇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论文评选或教育刊物中获奖或交流发表。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可以在教师备课笔记中增设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栏目,使教学反思行为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并采取了“三级备课”的方法,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人实施。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目前,在农村学校对课题研究采取的办法是:乡镇中心学校向县、市申请课题研究项目,经过论证批准后,中心学校再将课题分成若干子项目,分配给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目前,对教师的培训大致分为这样的情况:

1.校本培训

由本镇中心学校牵头,制订适应本乡镇教师特点、教学需求的培训计划,并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2.通识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一般利用暑期进行。

3.学科培训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五、打造名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健康成长

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改革的主力军、领头人,这样才能全体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走得更远,让教师与名师交流,与专家对话,才能找出差距,反思自我,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实施“一三五”工程。所谓“一三五”工程就是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采取的一项措施,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这项“凤凰涅槃式”的活动开展以来,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得到了锤炼,每个阶段的考核都要经过职业道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严格考核,“一三五”工程考核已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须逾越的门坎。

开展骨干教师评选。通过评选骨干教师的形式,来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我们的成功做法。对名师的培养应该注意层次和梯度,让教师逐级而上,在有些地方将骨干教师命名分为培养对象、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等六个层次,对已命名的不享有终身制,每年进行考核,优秀者在下次评选中可以自然晋级。笔者所在的县已经评审了四批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军人物,在课改中应充分体现其价值,他们必须每人帮扶一个教师,每学年开设4—5次示范课或讲座等,参与研究一个课题项目,读2—3本教育理论专著等等。凡是被任命的骨干教师,在教研经费上给予资助,在晋升职务上给予优先,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只有靠自己培养。学校领导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照顾当前教学急需,又要看长远需要。只顾眼前,不下决心有计划培养提高教师,是缺乏远见的领导者。”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提高教师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因为经费紧张,怕影响教学秩序,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方法和途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高要求,我的想法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对此项工作的粗浅认识。

参考文献:

篇(10)

她们,就是主动或被迫从职业规划中抽离、退回家庭的全职妈妈。

关于全职妈妈,你了解多少?(随机采访)

・全职妈妈?是我期待的生活,只是目前的家庭经济不允许啊,很愿意尝试。……因为有很多时间,而且没有压力!(路人甲,女,3岁女宝宝的妈妈)

・一个女人如果事业上很成功的话,怎么可能甘心情愿回家做全职妈妈?!(路人乙,男,未婚)

・我不太愿意太太将来回家做全职妈妈!供房,供车,日常开销,都是很实际的现实压力!(路人丙,男,已婚未育)

・我全职过一段时间,后来又“逃回”职场。相比全职在家,要对孩子和老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所负的责任,我宁愿面对工作的压力!(路人丁,女,5岁女宝宝的妈妈)

(于天和儿子照片)

妈妈姓名:于天

全职之前(职业):

全职时间:7年

孩子姓名:张恩铭

孩子年龄:7岁

(吴莉珊和女儿照片)

妈妈姓名:吴莉珊

全职之前:

全职时间:7年10个月

孩子姓名:刘丹琳

孩子年龄:7岁6个月

(马勤和儿子照片)

妈妈姓名:马勤

全职之前:

全职时间:10年

孩子姓名:孙奥

孩子年龄:10岁

(梁洁和儿子照片)

妈妈姓名:梁洁

全职之前:

全职时间:11年

孩子姓名:谢嘉伦

孩子年龄:8岁

(高娟和孩子照片)

妈妈姓名:高娟

全职之前:

全职时间:

孩子姓名:

孩子年龄:

1初衷

于天:从客观上来说,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托付;从主观上来说,是希望能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成长。

吴莉珊:我是典型的高龄妈妈。之前一直为事业奋斗,经济状况可以了,对孩子的到来很重视,所以,怀孕几个月,便决定放弃工作。高龄妈妈的状况差不多都这样。

马勤:我们是由于双方老人都不能帮忙照看孩子,所以休完产假后我就辞职开始了漫长的全职妈妈生涯。

梁洁:我最初选择全职在家有几方面原因,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我的先生,他工作很忙很辛苦,我全职两年后才有孩子,因此,很自然地我就从全职主妇升级为全职妈妈。

高娟: 在我的心目中,“家人”是我生命的核心,做全职妈妈有利于家人,还能够让我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2烦恼

于天:大概每一个全职妈妈,都会遇到一些困扰,这些困扰因人而异,比如社会甚至家庭内部的误解造成的委屈,因为没有直接经济来源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失去所属“组织”之后的孤单,没有评价标准和保障体系的惶恐等等。这些烦恼,我都曾经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体验过。战胜这些烦恼,是坚持下去的前提。

吴莉珊:以家庭和孩子为中心而忽略自身的需要!更多的可能是生活细节的考验,比如说先生出差时孩子生病,本来孩子生病,妈妈就最容易焦虑不安,如果爸爸又正好不在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无疑是雪上加霜。

马勤: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会很自责!相比上班的妈妈,自己应该做得更好!到底哪方面没做好做到位?这是我最有压力和最烦恼的。

高娟: 与家人和孩子长期过密的接触,容易产生厌倦,也容易迷失自我,如果不注意自我调整,会陷入不良情绪的漩涡。

3压力

于天:对我个人来说,压力是来自对自身的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要求。育儿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我参加了“智慧妈妈乐园”这样一个全职妈妈的组织,在那里,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的不良情绪得以调整,能更平和地看待家庭、孩子和自己的全职生活。

吴莉珊:最大的压力来源由于社会!

不被社会理解

人们普遍认为,全职妈妈就是在家无所事事,或者是只动口不动手的高高在上的“高级主管”。其实,全职妈妈是把职场挪到了家里,事无巨细,全心全意,废寝忘食,任劳任怨,不计代价,不惜牺牲,是一个完全奉献自己的职业,是一份对家庭和社会都极有意义的工作!是一份只有贡献而不计报酬的工作!

不被长辈理解

中国人的概念中,夫妻齐心合力建设家庭才是正道。老一辈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为家里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而在家里当全职妈妈,没有经济收入,也就没有地位,何况受了这么多年教育却不能发挥自身的才华。他们会认为,选择全职妈妈,是选择被淘汰,是选择逃避。

脱离社会

在这个信息年代,对于形容跟不上形势的“out”这个词,全职妈妈最有体会。由于空间、时间、身心所限,全职妈妈们睁眼闭眼都是孩子家庭的事,脱离了信息,也就脱离了社会。

话题单一

全职妈妈平时接触的大部分都还是全职妈妈。生活的层面大致相同,话题相同,关注点相同,久而久之,话题难免单一,还可能会造成与外界打交道不够自如、通畅!

马勤:我很担心孩子成长得不够好,所以一直在努力地学习中。

高娟: 我最大的压力来源是担心自己思想会不够活跃。因此我很关注身边一切信息,阶段性帮助自己制定好成长计划,构建与自己趣味相投的朋友圈子,抓住一切能释放自己能量、能为身边人服务、能为社会贡献的机会。

4优势

于天:全职妈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轨迹,学习和探寻为人父母的原则和方法,有条件在日常小事中随时随地、不着痕迹、有条不紊地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关爱、支持和指导,使孩子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和行为能力。

吴莉珊:全职妈妈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

1.心态放松。孩子小的时候妈妈要不分昼夜地照顾,自己的睡眠经常日夜颠倒。全职妈妈在这方面很有优势,不用担心第二天要赶路上班,白天可以补觉,不会因睡眠不足而情绪失控,心态也自然很放松。

2.爸爸没有后顾之忧。妈妈全职在家,爸爸在外打拼时,可以放下对家庭、孩子的牵挂,全心投入工作,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的经济来源。

3.孩子不孤独。自己带孩子最大的优势是有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就近发展“同龄友谊”,自己也交了很多妈妈朋友。妈妈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带孩子的乐趣也就油然而生。

4.给孩子安全感。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妈妈带孩子更仔细一些。有了妈妈的陪伴,孩子会很有安全感。母亲和孩子心心相印,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孩子和母亲的心灵感应有利于准确、到位、及时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的种种问题。

5.母乳喂养时间长。全职妈妈的母乳喂养时间可以长一些。母乳喂养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也是妈妈的幸福时光。

马勤:全职妈妈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不会错过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并能很好地照顾家庭。

梁洁:如果是称职的全职妈妈,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会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从更小的方面看,比如说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妈妈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合理的膳食,可以保证孩子营养均衡。

高娟: 全职妈妈最大的优势是有充分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能充分地了解、见证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能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发掘多层面的自我,能成为多彩人生的真正舵手。

5收获

于天:我曾很焦虑,因为看不出我的全职让孩子有什么不同。现在的我很坦然,第一,我明白育儿并不是一项可以用某种标准去评估的工作;第二,我的儿子7岁了,性情初显,他温和有礼、勇敢执着、重情的同时又很独立,比如,每年圣诞节,儿子会跟圣诞老人许愿,去年,他的愿望是不要礼物了,而是请圣诞老爷爷给辛苦工作的爸爸1000块钱;又比如,他会在爸爸妈妈很疲倦的时候,早上悄悄起床,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准备好早餐;再比如,他会在买水果的时候,选择去家里有个小孩子,看起来比较穷的那家店;还比如,他总是愿意选择乘公共交通或者走路出行,但是每次,他一定会先问:“妈妈,那样你会不会累?”我觉得他的人生有了这么好的开端,是我这些年最大的收获,而在陪他成长的过程里,我也完善了自己,享受了生命的真快乐,这是意外的收获。

吴莉珊: 全职生活给我的收获很多,当全职妈妈最好的事情就是有时间学习,学习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从自己原有的爱好开始,学一点外语,听一点音乐,或者看一下艺术、文学、地理等方面的书,开阔自己的知识面。

马勤:能参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梁洁:作为妈妈不论全职还是在职,妈妈们的收获是一样的,那种陪孩子成长的快乐、幸福感,点点滴滴,铭感于心。

6思考

于天:无论曾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多么卓越,准备好从头学起――多读书,但不要搬过来就用。多向别人学习,但要切合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

无论曾在老公面前多么骄傲任性,请学会温柔贤良――他的理解和支持是你全职的前提和养育身心健康儿童的保障;

既然全职,就有责任让家庭所有成员更幸福,包括自己――全职妈妈和其他种类工作的最大差别在于,要讲情不要讲理;

既然全职,就不要仅仅局限于职场妈妈们做到的那些事――如果时间都花在日复一日的喂养和急功近利的知识灌输上,那么全职就失去了意义。可以做更多的事,让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而你,也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全职不是自我牺牲――即使家庭或孩子再需要你,做这个决定的也一定是你自己。选择的时候,要慎重,选择之后,要无怨无悔;

全职不意味着“有什么问题都要自己扛”――要学会寻求家庭内外的支持和帮助,但你必须让自己成为家庭建设、孩子教育的主导者,制定计划、获得支持、整合资源、监管执行、改进提高,这些都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职妈妈可以活得很无奈,也可以活得精彩,这完全取决于自己。

吴莉珊:丈夫稳定的收入是选择做全职妈妈的基本条件。如今养一个孩子费用之高,是难以想象的。丈夫的稳定收入使得全职妈妈能安心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这是很现实的;

不要攀比。大家在一起,自然而然就会攀比,家庭的环境,孩子的能力,这是人之常情。心态平和才能无忧无虑;

提高自我修养。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当了全职妈妈有了时间,注意持续有效地学习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减肥、修身、美容等固然必要,但内外兼修才能应对未来;

锻炼身体。身体是一切的本钱。锻炼,不仅让我们精力旺盛,更会增添信心;

注意外表的整洁。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让很多妈妈不修边幅。外表衣着不全是给他人看的,也是给自己欣赏的。更重要的是,收拾得利索点、整洁点,孩子丈夫都赏心悦目。也是对孩子审美的培养。

马勤:如果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如果你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如果你希望孩子每天放学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你,那么欢迎加入全职妈妈的队伍!

梁洁:全职工作比起在职工作更难于打理,它是24小时工作制,合理安排、健康安排、开心安排每天的生活。其实身边的多数全职主妇曾经在职场上都有过辉煌的战绩,能够全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篇(11)

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应把“创争”活动纳入企业总体工作之中,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积极同党政领导一道率先垂范,确定目标,及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强化领导,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体系。建立健全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做到职责明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积极争得行政资金支持,不断加大职工学习教育培训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良好条件,使职工安心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2、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应以共同愿景为纽带,确立充分体现企业战略发展要求,涵盖职工个人发展取向和利益追求的学习目标,制定分层展开、分步推进的实施方案。在管理中要健全学习制度,把学习贯穿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使职工有地方学、有目标学、有能力学、有兴趣学;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贯穿于全体职工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得到“能力关怀”,终身“充电”;要培养一批工会干部或组织者负责抓规划、抓过程、抓进度、抓考核、抓落实,构建起学习型管理层,促进“创争”活动有条不紊地建康发展。

3、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要完善“创争”活动评价体系,设置目标硬化、考核量化的考核项点,切实加大检查指导考核力度,把是否倡导学习、努力学习作为干部职工考核、岗位竞争、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建立、完善、落实学习制度和强化考核来提高职工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要建立助学、促学、奖学措施,用多层次的激励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对学以致用,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要注重选树典型,总结经验,利用学习园地、板报、简报等阵地优势,反映职工的学习成果,不断扩大学习活动的辐射力,从而推动“创争”活动不断深入。

二、树立三个理念,不断丰富“创争”活动内涵

1、树立学习是生命力之根的理念。不学习、不掌握新的知识和本领,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就不具有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工会组织在“创争”活动中,要以团队学习为基本特征,以职工读书自学、岗位成才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广大职工聪明才智为根本目的,以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全方位地组织开展“创争”活动,教育引导职工真正树立学习是生命力之根的理念和“今天不去努力学习、明天就被淘汰出局”的忧患意识和“争做知识型、复合型劳动者”的进取意识,积极主动地跨岗位、跨专业学知识、学本领、学技术,在学习中不断地增长知识和才干,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学习目的。

2、树立大学习、大培训的理念。现代企业职工不但要精通本职专业知识,还应当掌握广泛的其他相关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在“创争”活动中,各级工会组织要树立大学习、大培训的理念,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同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相融合;把国情、企情等形势任务教育同落实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相融合;把职工理想、职业道德、职工纪律、职业技能教育同拓宽职工知识层面、增加职工兴趣爱好相融合,努力培养出一大批一专多能的企业人才,最大限度地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为企业发展积攒后劲。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志曾指出:“学习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勤读书、勤思考的习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文凭,但更要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录用人才的最新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人力资本价值飙升的市场经济中,在以人为本的企业里,工会组织要从转变观念入手,教育引导职工从“一纸文凭定终身”的传统思维定式向倡导终身不懈学习的全新理念转变,把学习看作自己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坚持终身学习,尽快达到学习理念的终身化、学习行为的普遍化、学习内容的现代化、学习效果的成效化的“四化”标准。

三、坚持“三个原则”,确保“创争”活动取得实效

1、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古人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各级工会组织要根据企业的总体学习部署和具体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按月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把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逐步养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习惯,积极创造人人都是学习之人、时时都是学习之刻、处处都是学习之地的浓厚学习氛围。要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规定好学习内容、时间、目的、要求以及预期效果。最大限度地促使每名职工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减少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把学习引入工作,通过学习来实现工作创新,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把被动接受客观知识变为主动提高内在素质,把学习转化为创造性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学以致用。

2、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根据职工需求,编制职工素质工程实施计划,筹办各种训练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不懈努力,不断习练,不断提高。做到既要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又要灵活掌握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让职工在学习中得到一份快乐,使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广大职工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差距,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体现自身价值、寻求自身发展”,“靠本事上岗、凭贡献取酬”作为学习目的,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开发、自我发展,自行设计个人的短期或长期成长计划,扎扎实实地把自己学习的每一项内容学深学透,弄懂弄通,达到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