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咏雪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2 01:33: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咏雪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咏雪教案

篇(1)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合理布置案例情景,与学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讲解,使学生对案例具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结合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内容丰富而多变,教学方式灵活,可以充分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外,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作用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师范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教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以达到通过构造教学情境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目的。另外,教育教学案例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通过教育教学案例的使用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理论知识与教学情境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为学生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师范学校教育学中的实施

2.1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

运用案例教学法之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选择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前提。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及操作性的案例,使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在选择好案例之后,应该设置相应的讨论性题目,加入教师自身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在正式授课之前,学生应认真熟读教学案例,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理清案例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认识到问题的主要内容,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另外,做好课堂中的讨论工作。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讨论中,督促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对案例主题进行理解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促进学生的辩论和探讨,从而使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做好总结工作,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解答,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在得出结论之后,学生也应该做好自身的总结工作,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分析问题和考虑问题中的不足之处,并整理自己在讨论问题过程中的收获。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作出书面的案例总结报告,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学习后的成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2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都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总结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可以得到知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只能对知识进行表象的记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则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知识形象的传递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理解实习过程中的教学重点,通过录制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保存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应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对实习过程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学生还应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3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形式

3.1课堂教学中以讲授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

这种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案例作为例证。根据课堂的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几个简单的教育教学案例,从而使某一理论或者某一观点更加形象,使学生更加了解更深入。比如在教授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改革时,可以介绍一些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成功教学法,让学生对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2课堂教学以教学案例为主

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主,用案例来说明该节课的内容。教师通过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一系列的典型案例中使学生能更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小学教学的实施”时,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小学课堂教学的案例来完成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板书设计等教学的技能。

3.3课堂教学以讨论问题为主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首先需要出示案例,教师提出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再全班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讲授后进生的转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教师在课上播放一些后进生在课内或课堂外的不良表现的视频,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在与同学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分析出差生与其他同学相比的不足,找到帮助差生转化的合理方案。在“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劳动的意义和特点”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以讨论问题为主的案例教学法。

3.4课堂教学以辩论为主

对于教育学教材中没有明确的问题,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辩论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摆明论据,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使学生深刻理解案例。比如通过让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还是学生是主角”的辩论,让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到辩论中来,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辩论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的争议性,保证学生可以对该问题有一个客观正确的理解,以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在教育学的学习中充满兴趣。

4案例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

4.1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应起到足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

4.2案例讨论的开放性

开放性和自主性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特点。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性,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积极性。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应该做好及时总结归纳,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错误的观点进行及时改正,正确的观点则给予一定的鼓励并进行适量的调整和修改,从而提高案例讨论的教学效率。

4.3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主导意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做好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督促学生做好对课程的预习工作。另外,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对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4.4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理论保障。只有能对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质疑,学生才能从中获得锻炼和进步。通过不断的提问和解决,学生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组织和引导,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取精去糟,不断完善自身,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需要改进和更正的地方,不断的用知识来充实自己。

4.5发挥学生的思维开阔性

在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充分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思维开阔性,避免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使学生难以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评价案例的过程中,其问题的答案仅有一个大概的思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问题答案的思考角度丰富多样,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思维开阔性,在案例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答案。

篇(2)

教育学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其对于正确引导师范类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关键教学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高度的重视。然而,从现实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其教育学的发展现状不够乐观,教学工作中往往缺少必要的教学资源设施,而且过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下面就以案例教学法为例,简要分析其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案例教学法综述

1.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以运用案例为主,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读和分析,从案例中解析出相关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培养教师人才的独特、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案例的含义,其主要内容在于叙述某一个完整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道理进行挖掘,换句话说,案例就是一种教育学中的典型教育故事,并不断启发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目前来讲,我国教育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或冲突,引导广大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通过寻找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和矛盾,并在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2 教育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课堂往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借助黑板对学生进行教授,方式单一,缺乏一定的兴趣性,然而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课堂中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教育课堂不再仅仅以老师教授为主,而是紧紧围绕在广大学生的周围,通过为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丰富感性材料的熏陶,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从实践中寻找知识的身影,并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充分运用,确保学生在进入社会时,能够准确寻找自身的定位,得心应手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去。此外,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引用,使得中职学校内部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机制,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且能够大大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中去,对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利用,使得其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学校在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时,应该了解其具体实施步骤,下面就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作简要分析。

2.1 准备阶段

在教育学教学工作中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每位教师在课前进行准备,也需要广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需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除并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上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外,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等教学资源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经典案例,并将这些案例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每位学生的眼前,只有选择合适的、经典的案例,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亲身进入到教育情景中去,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对于每位学生而言,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对教师提出的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充分理解案例中的细节和精髓,及时发现案例中蕴含的问题,并尽最大程度地抓住案例中的本质,分清主次,并将这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2 呈现案例阶段

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呈现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口头陈述或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可以通过向每位学生发放纸质材料进行呈现。对于处于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境下的案例,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展现形式对相关案例进行呈现,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完整地对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并抓住案例的本质和精髓,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习。

2.3 课堂讨论和总结阶段

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阶段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案例,学生需要对相关案例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整理,并就某些案例与周边同学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讨论阶段完成后,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地方要进行充分的鼓励,便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案例选择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案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使用的案例进行认真谨慎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要有经典性。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便于理解,而且也能够在案例中领会到多方面的道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第二,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教育案例一般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是需要引导广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一定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

第三,案例要具有启发性。选择案例的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进步。

4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学教学工作也有了巨大的改革,特别是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仅减轻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引导学生进步,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哈代出生于道塞特郡西北高原“德哈代”没落贵族之家,由于自小便过着穷困苦难的日子,因而对人世沧桑多有感慨,并对作品中的苔丝赋予了浓重的历史感。张承志是草原游牧民族混血后代的回民,在汉文明的不断同化下,失去了对故乡和母语的印象,因而在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对身世以及对历史的探索与反思。由以上分析可见,两部作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因而在比较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基于多个方面进行不同深度的问题的创设,包括人物特点、心理特征、时代背景、民俗习惯以及诗化手法等,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分析和讨论;最后从文化角度来比较它们的异质性。上述两部作品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因而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尽情阐述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一次成功的、精彩的个案教学并非易事,需要在课前予以精心准备,需要在课堂上予以深入的思想交流,需要在课后予以认真的回味反馈,并将所悟、所感、所得带入下一次课中,如此一来,便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高效的循环。在个案教学活动中,学生将要对客观、具体的材料进行处理,所以,需要结合自身已经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其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只有如此,才能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应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并针对涉及的问题予以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在讨论环节有理有据,获得别人的认同;通过讨论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认清自身的不足(包括知识储备问题及思维方式问题),这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1.2便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个案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双向互动式特点,应用过程中,先由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广泛思考与讨论,然后由教师予以相应的完善,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启发,如此一来,师生双方均会展开积极的思考,从而大幅提升各自的认知水平。比较文学尚未完善,仍处于持续发展之中,学派众多,意见不一,一言堂式的课堂模式是无法满足该门学科的本身特性的,所以,教师的权威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挑战。通过对个案教学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从而在深入交流中集思广益将问题解决,这种基于平等理念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提出个人看法,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型知识者。除此之外,思想的对撞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让他们学会并善于听取不同见解,并从中汲取养分,这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将要赋予学生的一种优秀品质。

1.3知识传授真正转变为能力养成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基于现有信息去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个人价值及能力的一个突出体现。对于比较文学而言,其研究领域极为宽泛,不仅囊括中外,而且兼具古今,至于研究方法更是数不胜数,这给学习者本身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体会其理论内容,掌握相关研究方法,是该门课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应用个案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课堂讨论效果的提高,并予以适时、适当地引导、发问、鼓励以及评价;学生应重视主动参与,要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获得“捕鱼的工具”,而不是“鱼”本身。

2、在比较文学教学活动中,个案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个案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并非一件易事,对教师及学生均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而且要保证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同时还需要控制情境讨论的高效进行。学生也需要在正式上课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2.1教师选择合适的个案

在应用个案教学法之前,教师应选择一个合适的个案,这是该方法得以成功应用的基础。对于比较文学而言,其研究领域是极为宽泛的。因此,在数不胜数的材料中确定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个案并非一件易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及目标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要保证材料资源的丰富性,还要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通常而言,一个优秀的个案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1)适应性。被选用的个案应尽量贴合教学内容,不管是基于影响研究,又或者是基于平行研究,不管是基于实证研究,又或者是基于文化研究,均应保证目标的明确性。应结合学生综合能力予以选择,如面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时,建议使用原著作为个案,面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建议使用译本作为个案,面对理论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建议使用带有哲理色彩的作品,面对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建议使用情节丰富的作品;

(2)典型性。对于个案选择而言,适应性属于最基本的要求,而典型性则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典型性指的是,使用的个案,一方面要满足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兼具明显的代表性,可将将来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多次引用,如此一来,便能够实现“一例多用”的效果。在应用个案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均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对材料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通过个案多次运用,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

(3)开放性。在比较文学教学活动中,选用合适的个案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对某个客观情境的模拟再现以及对代表性材料的深入分析,来刺激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以实现对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及高效思考。假若个案在开放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那么将会妨碍问题的进一步拓展及深化,给既定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实现制造严重阻碍。选用合适的个案仅仅是第一步而已,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具体需要针对个案予以必要的优化处理,如个案内容相对偏长时,应予以适度的精简,在此过程中,不允许违背或者脱离作品的主旨,也不允许弱化或者消除作品的主体特征。除此之外,应于课前便将附有问题的个案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为课堂上的高效讨论奠定有利的基础。

2.2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

采用讲授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即可,在课前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但是采用个案教学法时则恰恰相反,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熟悉,要对材料附带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需要的情况下,还应通过查资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或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能对个人观点展开必要的论证,不仅如此,还应该结合材料提出相应的看法或者问题,从而为课堂上的深入讨论做好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学生对以前的某些理论知识予以回顾,以便新旧知识的有机串联,进而形成属于学生的一个理论架构或者思想体系,这对于问题最佳处理途径的确定很有帮助。

2.3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在比较文学个案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还应发挥协助者的作用,要对问题讨论的原则及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和定位,在实际讨论环节,应对整个节奏有一个良好的控制,与此同时,应对讨论的方向有一个良好的控制,避免跑题。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应针对此次课堂开展效果予以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与评价。不仅如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赋予学生足够的主动权,教师不可将个人见解强行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需要热情参与,各抒己见,要鼓起勇气表达个人看法,还要学会倾听,吸收其他同学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一旦遇到疑问,应大胆质疑。

篇(4)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能力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对话的形式讲述“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电安全的有关事项.

本节知识学生不仅应该知道,而且,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生活中能自觉地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对话形式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习和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本节的重点是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易采用理论和实际相对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也编得较为生动活泼,因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就教材中难于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归纳后有重点地质疑,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和学校用电的实际情况,对照检查有没有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并开展分组讨论.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本节的教学中,尽可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安全用电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二)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①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②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③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①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三)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四)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

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探究活动

【课题】

调查生活中防止触电的办法

【组织形式】

个人、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

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怎样防止触电?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采取怎样防止触电得措施?

电工防止触电是如何工作的.

篇(5)

笔者选用了某卫生职业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这些学生一共分为4个班级,一共236人,大多数都是女生,年龄在16周岁~18周岁。依照随机原则,笔者将全部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其中1班和3班是实验小组,2班和4班是对照小组,每一个小组均由118名学生组成。在实验组当中,笔者选择适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针对学生的医用化学科目教学。而在对照组当中,则选择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验开展之前,两个实验小组中全部学生的成绩都进行统计和记录,结果显示,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数据拥有可比性。在实验过程中,两个实验小组的授课讲师和使用的教材完全相同。

二、教学方式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依照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内容的相关要求,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在相关具体问题当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开展自主性学习、主动探索。通过上述措施,以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使用该种教学方式时,教师在课堂开展正式授课之前,首先向学生阐述相关案例的基本情况。例如:在讲述乙醇的用途与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阐述在医院护士会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为病人消毒、交警在道路上监测酒后驾驶及酒精中毒案例等,让学生在听取教师针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中产生质疑,由此引发学生对乙醇化学性质的思考,并向老师提出在进行该章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在此之后,授课教师把之前所阐述的案例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由此对乙醇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结构、命名方式、使用方法和所使用的原理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在授课完成之后,授课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考核分析结果开展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修正,以求学生在每一章节教学后都有所收获。

(二)针对学生成绩评定所采用的方式

1.理论成绩考核

在理论成绩方面,学生的成绩考核是学校进行的统一考试,考试的内容应超过一半以上为知识的运用考试,在考试结束之后,教师将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

2.学生满意程度

在新授课后,教师需要使用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对于医用化学科目的受教育满意程度进行调研。

3.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在此次教学实验当中,笔者使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s)进行标示,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t进行检查,检查水准为P

三、实验结果分析

(一)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对比

经过对比,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针对理论成绩的考试,其成绩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二)学生满意程度对比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实验组中,对教师进行医用化学科目教学的满意程度达到了86.1%,而在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当中,对教师进行医用化学科目教学的满意程度只有62.4%。

四、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笔者认为,在卫生职业院校医用化学科目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大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生学习热情不高,是困扰职业教育的一个难题。传统教学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状况,也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兴奋点。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而后留下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探究,从而为知识技能的教与学创造良好的传授环境。同时案例对知识的运用有较好的诠释作用,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知识的运用环境,促进能力的形成。比如:在讲授《渗透溶液》时,可以由现实中一个外国女生喝水减肥致死的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对渗透溶液兴趣,进而探求原因的心理。

篇(6)

社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教育目标的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新教育背景下不仅仅要求学生知识方面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教育界也就提出了“以生教学”、“学生为主体”等教育理念.基于此,导学案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手段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受到良好效果,它能够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同时显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进而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到极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导学案教学观念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个传递,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来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自我素养,进而推动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作为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笔者认为想要确保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导学案观念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即:要以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来构思教学计划、运用导学案来重组教与学的关系,力争变传统的的“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究知识、思考问题、从实践中增强自我技能,要充分突显学生的重要性,进而为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很容易行使主动行为.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也表明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导学案的顺利有效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初中数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追求而采取“双基”教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兴趣,使得大部分的初中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的、难学的,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大都源于生活,笔者在导学案教学中尝试引进课外知识以及数学故事、数学谜语等形式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以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为案例;在讲“一元二次方式求根公式”时,笔者引进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等课外知识;等等.

生活中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改善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

三、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

篇(7)

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的案例教学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运用.起初案例教学法用于管理、法学、经贸等学科,效果明显.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案例教学法也开始运用在教师的培训.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法就是指老师采用教学案例为基础,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有效掌握特定知识的教学方法.其所说的案例,即指拥有普遍性抑或代表性的特征事例,其围绕事件而展开,并对其进行陈述.案例必须适合教学的最终目的,师生围绕着该案例进行审查、深度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交流.所以,应用的案例中每一个步骤都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并能清晰见证其背后隐藏的教学任务.实施案例教学,师生间能紧密联系,加深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同时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效果显著.

二、初中数学教学于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与意义

作为一种对学生逻辑思维、推理和判断要求非常高的数学科目,与文科科目不同.文科类科目大多需要的是大脑的记忆,例如语文、英语等,但数学要求更多探究与创新能力,并且是手脑并用.中小学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老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对学生的导向工作.“学”不仅要满足于“会”,更要引导学生学习的“法”.学会学习嘛,也就是让学生变得会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加强并提高学习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缘由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事例,大多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内容提到的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平时生活和日常学习里的某方面.因此,人们谈到:好案例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其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融入其中,得以能够让数学的“实用性”鲜明地表现出来.结合案例教学法,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引导教师教学,学生快速地就会对抽象的理论和生活生产的实际结合感到兴趣,从而渐渐开始变得乐于好学、探究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法很有效地改进了学生对“灌输式”教学法带来的倦怠现象.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1.调动典型案例的激励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本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进行相互交融,共同提高、发展的双方互动的过程.案例为教学进行中知识的重要载体,要求老师和学生彼此有良好的情感基础,采用引导学生感悟问题内涵的同时,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内容,使教学问题生活化,进而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学习兴趣和重要性,从而能够为更好地开展问答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明确要求,中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典型案例挑选和设置时,将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象,结合数学问题,有效地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建立.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过程中,老师在选择题目时,联系学生“最近发展区”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把数学问题和现实中的“建仓库”现象合理结合,设定了“某单位计划在长20米、宽12米的空地中划出一块长方形的平地建间仓库,使仓库四周的剩余部分一样宽,且余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求此宽度.”让学生在感受和理解问题条件内容的过程中,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效推进数学问题的教学进程,为陶冶良好学习情操打下基础.

2.体现典型事例的创新特点,增强学生积极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表明,对知识进行整理、消化、传授的过程,教师开展知识传授和讲解,教师通过“创新”的思想,对教学资源开展“二次加工”,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类型,才可以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所以,教师在开展问题教学活动时,联系学生的学习要求与课堂教学内容目标,采用创新、甄别的求变制度,对现存在数学问题开展有效的“改造”,然后把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重难点,创造出能很好激发学生创新求异的意境,让学生在解答与分析问题中,思路变宽,思维活跃,方法多种,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例题已知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y=m+1x (m≠-1)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P(x0,3).(1)求x0的值;(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此例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一道与“一次函数”知识点内容相关的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此问题设定前,已对数学问题进行了有效地整理,结合课堂知识点内容与其他知识点内容的内在关联,将现存问题进行加工整合,然后设置出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一系列教学实践表明,此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将知识点内容得到有效传授,还可以使学生在问题条件辨析时,明白此知识点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3.重视互动性,设定辨析特性问题例子,提高学生解答问题效率

案例九年级一班进行现场教学.他们组织课外活动小组使用标杆测量了学校旗杆的高度,并画出了比例图.图中,标杆的高度为CD=3 m,标杆和旗杆之间的水平距离为BD=15 m,人眼距离地面的高度是EF=1.6 m,人和标杆的水平距离为DF=2 m.求旗杆AB的高度.

某学生是这样求解的:

因为CDFB,ABFB,

所以CD∥AB,所以CGE∽AHE,

以上只是重表层的口头回答形式,轻深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众所周知测量在实际的操作中带有一定的误差,而要得出:“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千真万确的定理,又岂能仅仅只是这带有误差的工具所能阐释的呢?因此,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老师“只关注答案,而没有倾听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忽略了对学生思考方式进行教学指导的单向的做法.因为只让学生知道答案或结果,老师无法看出其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考虑是否全面;老师没有给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学生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同时也约束了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四、提问实质不清

在初三复习教学中,老师在讲述专题内容时,是直接告诉学生已有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程序,而不是启发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经历探索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许多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偏差仍普遍存在,使得数学问题教学的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潜能的开发.

例如,在一节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中考专题复习课中,老师的做法是先帮助学生梳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紧接着老师出示了四道习题:

按要求分别解下列方程:(1) (x-2)2=9 (直接开平方法),(2)2x2-4x-9=0 (配方法),(3) 3x2=4x-1 (公式法),(4) 3x-2=(3x-2)x (分解因式法).

很明显,上述老师的执教在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若将上述四个问题改为:

(1) (x-2)2=9(2) 2x2-6x-9991=0

篇(8)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5×4127+280.37+1.688÷16

3.37+6.638.4÷0.70.125×81.02-0.43

1.25+1÷×16

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

(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

(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

(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

(6)小明几分钟可以从家走到学校?

教师总结:

应用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考虑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是我们分析和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2:

a.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b.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c.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学生板演)

2.小组讨论:这三道题都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

联系: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问题都需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区别:

a、实际每小时走的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计算;

b、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

c、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

3.教师质疑: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分析b、c量道例题.

4.教师总结:从上面这组题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条件,直到所需条件都是题目中的已知的为止.

5.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我们想知道此题目做的对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1)按照题意进行计算;

(2)把所求得的问题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着算,看最后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三、巩固反馈.

1.解答并且比较下面两道应用题,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只.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手表多少只?

2.判断:下面列式哪一种是正确的?

(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够装完?

A:(2640-240)÷240

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顷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个筑路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路3.2千米,15天铺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路0.8千米,实际多少天能够铺完这段路?

A:3.2×15÷0.8B:3.2×15÷(3.2-0.8)

C:3.2×15÷(3.2+0.8)

(5)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这样,原来用7天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丰收农具厂制造一批镰刀,原计划每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制造72把.照这样计算,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篇(9)

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应用.

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及其构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1.重点是知道电热器的主要部件,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而制成的发热体,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

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辩证地分析问题.

2.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

1.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在什么条件与电流所做功相等.

一、电热的利用

1纯电阻电路就是指电流通过的电路中的所有的导体,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样的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

2电热器就是一个纯电阻电路,人们利用它来作加热的设备:

例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都是电热器.

电热器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电流通过电阻丝发出热量.

电热器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等优点.

例如:电褥、电烘箱;家禽电热孵卵器,引发炸药的电热装置乃至高空飞行服里的电热保温装置,都是电热器,它们有不同的构造和用途,但原理都这样.

二、防止电热的危害

在电动机里,电流所做的功主要用来做机械功,但电流通过电动机里的电阻也会要产生热量(这样的电路我们叫它非纯电阻电路),会使导线温度升高,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甚至可能烧坏,这就需要考虑散热,还要加快散热,有的电动机里随电动机转动装有风扇,同时把外壳作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都是为了迅速散热.

收音机、电视机等用电器也都是考虑散热,它们的机壳上都有散热孔.

探究活动

【课题】了解家中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或个人

【活动流程】

1、提出问题

篇(10)

【关键词】

案例教学;高等数学;教学魅力;提高

高等数学是各大院校均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但是这门课程对于我校学员来说有一定难度,学员认为这门课程比较枯燥难学,毕业后又没有什么用处,因此将其视作一个包袱,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消极不良情绪,针对这个问题,教员应该积极引导、耐心教育,指导学员的学习并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魅力.

一、案例教学概念及好处分析

(一)案例教学概念

案例教学就是教员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利用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教员使用案例教学时,选取案例一定要接近学员的实际生活,让学员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生动形象的实例添加到数学问题与课堂中的,能够使学员真正地掌握知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好处

教员使用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将原本单纯讲解数学公式、原理等转变为将其放在实例中讲解,使其具体化,将这些概念、原理放在一个实际真实的场景中,然后讲解给学员听,使学员在这种实际案例的引导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数学原理与概念.案例教学还能够培养学员的创造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学员不再是单纯地获取一些高等数学原理或规则;案例教学法也使得学员学习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缩小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转变学员的错误或者肤浅的认识.

二、应用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教员准备

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员应该以学员已经具备的数学学习经验与教育理论等为基础,做好数学建模案例准备.教员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时,首先向学员将案例教学的结构及对学员的要求明确提出来,指导学员建立自己的学习小组.其次,教员提供的案例所涉及的数学理论知识应该是学员所具备的.通常情况下,理论性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这些知识、概念或理念脱离特定情境,以一种符号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知识概念能够组成一种“框架”,学员在刚开始学习时,会感到非常空洞艰涩,但是学员随着学习时间与经验的增长,对数学理论的意义与内涵的理解将会变得充实.因此教员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注意授课的内容与方法,教员应该重点强调数学理论内容的框架,计算部分可以用计算机代替.例如,教员在讲授极限课程时,应该重点强调极限来源以及应用,不强调极限的计算方法.

(二)学员准备

教员为案例教学做准备,学员也要做一些准备,学员应该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对案例中某种情境提出自己的某种设想或者假设,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或者确定案例中的问题,这些活动、假设、建议等都属于“准备”,教员应该在学员准备阶段给予其相关理论指导,为学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学员准备过程中,应该首先阅读案例,对案例内容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分析案例,将案例的关键问题确定,并积极寻找是否有与关键问题有关但是还没有发现的重要问题,寻找分析这种案例的一般性方法,将案例系统中的主次关系分析清楚,找出自己分析的逻辑依据,确定要采取的分析类型.

三、提高高等数学教学魅力的案例教学法

(一)课本正式内容讲解前的案例教学

教员在讲解高等数学中导数这一内容时,给学员展示出一些实例,这里给出的实例内容如下:例1某个海鲜店距离海港是比较远的,采购食物必须通过空运来完成,采购经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果一次性订货过多,海鲜不能全部卖出去,那些卖不出去的海鲜将会死亡,而且海鲜的保险费用也是较高的;但是如果一次性订货较少,海鲜店一个月之内就得多次订货,这种订货方式下,造成了订货采购的费用特别高,还会使饭店失去一些赚钱的机会.如果让你当经理助手,你会给经理怎样出谋划策呢?给出的方案应该确保每月库存费与采购订货费之和达到最小.教员设置这样的问题,是想要将讲授的知识点引出来,学员在实际例子解决问题的引导下,会思考如何使用导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奇心与兴趣相应地就被激发了起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教员这时应该因势利导,逐一将所要讲解知识点展示出来,引导学员使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问题.教员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传授数学知识与理论,也将数学的实用性展示了出来,让学员看到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教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很好地锻炼了学员的思维过程.教员这种方法是将案例设置在课本内容之前,从一个实际问题开始作为案例,用问题驱动课堂、激发学员的兴趣与好奇心,促使学员探究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二)正式讲解课本内容时的案例教学

教员在将那些基本性的知识与定理讲完之后,应该选取合适案例让学员分析,学员分析时,教员可以给予其指导,让学员使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巩固增强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增强学员的学习成就感与自信感.教员选取的课本案例最好与课本章节内容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案例难度应适中.例如,当教员讲解有关弹性概念以及求和方法时,可以使用下面实例进行分析解读:例2当地手机制造商对其产品估计,估计其需求价格弹性为1.2,需求收入弹性是3,这一年当地销售量为90万单位.根据资料预测:下一年居民实际收入将增加10%,因此制造商决定将提价5%.问题如下:(1)手机制造商明年应该如何安排生产?(2)假设该手机制造商下一年生产能力比今年最多增加5%,厂家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价格方面应该怎样调整?应该是降价还是提价?调整大小空间具体是什么?对于问题(1),根据需求弹性含义得出:产品价格每提升1%,销量减少1.2%,上述厂家提价5%,销量相应减少6%;题干中的另一个条件是:居民实际收入增加10%,销售量随之增长30%,将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后,就能够得出明年销售量将会增加24%,结合企业当年销售量90万单位,得出明年生产量为111.6万单位.对于问题(2),手机制造商下一年生产量最多增加5%,居民收入增加10%,厂家销售量随之会增加30%,手机制造商如果不采取措施,就存在25%的需求缺口,产品也会出现供不应求局面,手机制造商想要取得最大利润,这时需要采取提价措施,根据数学计算,售价应提高20.83%,这在最大生产能力仅提高5%前提下,才能够取得供求平衡.

(三)课本知识讲授后的案例教学举例

教员将课本知识讲解过后,为了巩固课堂讲解内容,应该选编一些与学员专业相关的例子,引导学员综合使用数学知识等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学员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充分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员在学员学习完之后,还要选取一些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案例供学员阅读分析,让学员自主探究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学员利用综合知识处理问题,也能够锻炼学员的合作探究能力,对其以后学习很有益处,例如:例3某厂要订购轴承台套,根据估算进厂价,一共大约需要10万元,按照每次订购费用250元以及库存保管费来算,订购费用占平均存货额的12.5左右,请给出最佳的订货方案.从题目内容来看,可以知道其是一种库存模型问题,这里主要采用的是定量决策方法,为了减低资金占用及生产成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库存成本,与库存成本有关的是订购成本、保管成本、购置成本以及缺货成本,教员应该引导学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这样就解决了数学实际问题.

四、结语

教员在教授高等数学课程时,应该结合学员学习基础实际情况,针对学员专业选取合适的案例,引导学员采用数学知识、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应该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前、教学中以及教学后都要很好地使用,合理选取案例与教学方法,让学员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魅力,进而锻炼学员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作者:黄宝玲 单位: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参考文献】

[1]李家雄.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案例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23):65-66.

[2]王晓峰,何月俏,崔庆岳,等.浅谈物流专业经济应用数学的案例教学法[J].科教导刊,2013(5):118-119.

[3]刘嘉祥.导数及其应用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5):64.

[4]陈敏娜.高职“经济数学”案例教学之实践探讨[J].中国市场,2011(2):185-186,190.

篇(11)

(一)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得好,教学效果就好;发挥得不好,教学效果就差。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首先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法,例如用案例引路,用事实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收益会比较高。比如在保险学的授课过程中讲到人身保险的有关内容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案例(人身意外伤害险案例、健康保险案例等),从而使学生于实例中切实感受到保险学教学不仅是课程学习的需要,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这样一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便不言自明了。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接受了教师的知识传承之后,能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保险学是金融及保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保险理论、保险合同基本原则以及保险公司基本经营管理方法,是一门集方针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凭教师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而且,单纯的讲授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单调而紧张的状态,容易产生枯燥感,更谈不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大脑去思考,一方面要阐述和讨论自己的分析判断,同时又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和进行思维创造的机会,改变了单纯进行保险条款讲解的枯燥感和抽象感,将保险原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案例教学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学与教都处于教师、学生及案例所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之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的多角度的观点可以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督促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考虑问题更全面、更细致。[]

二、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日益发生着变化,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更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及技术应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培养社会建设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尤其重大。就保险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而言,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保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师只是介绍抽象出来的理论和既定的保险条款,而不是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会给人枯燥空泛的感觉,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能与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想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事情:

(一)案例选择要适当。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点。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要求。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当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比如在保险学的教学过程中保险合同是该课程研究的重点,涉及大量重要的基础概念,并且保险合同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先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已经填写好的保险合同(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然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个有风险防范意识的人,在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见解后,再引入话题:这个考虑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因为保险双方当事人所处的利益位置不同,签订合同时所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份保险合同包括的内容很多,有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以及保险条款等等。那么这些内容又包含了许多小的方面,这也正是保险合同这章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该次课的学习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高了。

(二)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案例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保险学不是完全的实验课,它必须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然后进行实务性的学习。如在讲述“保险的基本原则”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张某将其汽车投保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后该车坠崖落水。事故发生后,张某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经过现场查勘,按推定全损理赔。张某看到采购货物的现金还在车内,就将残车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王某,双方约定:由王某负责打捞残车,车内现金归张某,残车归王某。残车被打捞起来后张某和王某按约行事。保险公司知悉后,认为张某未经保险公司允许擅自处理此残车是违法的,遂成纠纷。对于这个案例而言,一定是在相关概念都讲授完备的基础上,再组织案例分析。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比如推定全损、损失补偿原则的基本要求、物上代位的含义等都不理解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作出一个合理的全面的判断。

成功的案例教学是在讲解基本理论时,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把生动的案例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巩固学生学习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案例教学实施方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有很多具体的形式,比如课堂讨论法和讲解分析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讲授“企业和家庭财产保险”一章时,由于该章主要是关于财产保险的险种介绍,实务性较强,所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保单分析等形式授课,即在学完各类条款内容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老师给出的案例资料,开展课堂讨论,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讲授“保险的基本原则”一章时,由于该章内容是保险基础理论的核心部分,涉及大量重要的基础概念,要学生一下子通过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作出准确回答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就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讲到一种保险原则时,先把该原则的含义、基本内容、需注意的关键点讲解清楚,然后引入相应的案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讲清案例的背景、经过、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讨论。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克服怕羞、怕说错的心理,师生共同打造既严肃又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关于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索

案例教学法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要使案例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在不同的案例教学实施方式中,老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在使用讲解分析法时,老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课堂讨论法中,老师要把表演的舞台尽可能的放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避免出现“冷场”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话题范围不要过于宽泛,使课堂讨论始终围绕案例进行,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深化。

(二)若使案例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具要准备案例,又要运用理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理解,有时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就保险学这门课程而言,就是要求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保险业务实例。保险纠纷的处理很多情况下是涉及到法律的应用的,如果老师对保险实务的发展变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更新都不能准确掌握的话,那么在组织案例教学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的误区。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保险学讲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外大学的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应借鉴先进的经验,加大保险学案例教学的比重,提倡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掌握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摘要:通过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剖析,从做好对案例的选择、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的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保险学这门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案例教学;保险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先强,童本立.高等财经教育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