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留守学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从2005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们班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20多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二__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12月22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12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太和三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三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学校四项关爱留守儿童措施__教育局网给予报道,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在__晚报给予报道,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
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
各教师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_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五年起,我校就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2009年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吴绵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校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为认真做好共青团工作,县科知局高度重视,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各项目标任务都认真制定方案,经局党组会议讨论研究,并予以落实。制定了年初工作计划,半年计划,半年工作总结,多期简报。
二、扎实推进、工作成效明显
(一)认真抓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今年,县科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工会主任先后深入粉壁小学开展留守学生帮扶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现状、“留守学生之家”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及制度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多次同学校领导进行交流了解;随后局党组会专题研究,并予以落实。12月10日,党组书记、局长一行亲自前往粉壁小学开展“留守学生之家”捐赠活动,捐赠物品包括电视、视频电脑、亲情电话、标准书架、图书等,价值近3万元,县科知局严格按照“星级留守学生之家”的指导标准进行的援建,并对18个特困留守学生送去“温暖套包”(书包、文具盒和笔)。“留守学生之家”的建立,方便了留守学生学习、生活,为留守学生与父母、与帮扶联系人之间架起了桥梁。
(二)认真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本单位青年同志积极加入县青年志愿协会,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各项青年志愿活动,参加团县委组织的礼仪培训,引导优秀单身青年、热心公益事业,并充分利用县青年志愿服务平台,提升我单位青年职工素质。
(三)组织青年职工进园区调研活动
5月4日,县科知局组织机关8名青年干部职工赴驷马—得胜—五木—灵山—元山开展体验乡村旅游进园区调研活动,通过深入驷马元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元山中岭村等园区调研,并实地感受丰富的红色底蕴、科技示范园区的巨大变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广阔前景,引导青年热爱、建设、奉献,并带动激活全局干群活力。
(四)强化学习型团组织建设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陶建志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镇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中心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留守儿童法律兴趣课堂工作总结
继曹集乡承办的"留守儿童法律兴趣课堂"项目获评江苏省"六五"普法项目创新奖,被共青团市委表彰为五四红旗团支部,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12年社会管理创新优秀项目",被团区委表彰为"区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在宿豫区举办第二届远程教育"乡土教材(专题)评比会,该乡选送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与他的留守儿童法律课堂》荣获二等奖,.一个个沉甸甸的奖牌,一个个厚重的荣誉,既是对曹集乡大学生村官各项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也时刻鞭策着全乡大学生村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期待和厚望。
曹集乡留守儿童法律兴趣课堂所有的老师均为大学生村官,现有9名大学生村官服务于留守儿童法律兴趣课堂。他们发挥着各自的专业优势,开展风格各异的课外辅导项目。他们不惜自己休息的时间,积极创新的备课,就是为了能呈现出一堂适合孩子们的文化大餐。如大学生村官陈转开展的计算机启蒙培训,通过努力现在的孩子们已能浏览网页,简单的编辑文字了;大学生村官杨凌云开展的奥数启蒙,孩子深深的感受到奥数的奥妙,利用奥数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就像留守儿童陈嘉慧说的,以前放学后没人给我辅导,好多的题目都不会,就这样一拖再拖就成了大难题。现在通过扬老师的奥数思维,我学会了运用,深知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自从来到留守儿童法律兴趣课堂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也提高了学习成绩。形色各异的辅导项目使得留守儿童虽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的教育资源。
为进一步推进留守儿童再教育工作的开展,完善教学模式,曹集乡留守儿童法律兴趣课堂通过积极联系校外资源服务留守儿童。一是邀请"五老人员"参与留守儿童法律兴趣课堂,丰富教学形式,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全面开展。二是,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开展宿迁学院共建假期实践基地,深化曹集乡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的一项品牌工程,让全乡的大学生村官通过自己微薄之力,去带动更多的青年朋友去参加到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去。
一、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本学期在政教处的安排下,先后开展了文明守纪、爱国爱校和法治教育主题教育月活动。各班利用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班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做到知礼仪、懂文明、守纪律、爱学校、爱国家,知法律、守法规。实践表明: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成效显着,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好,学校气氛浓,快乐生活每一天。
2、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报告会。为了配合法制教育月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在12月份邀请了学校的法制付校长来校对八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法制报告会,各班选派了10名学生参加了报告会,与会的学生认为收效很大。许多班级还把这一报告会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放大,让参加报告会的学生,在班上介绍这场报告会的这一内容,并在班上谈谈自己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教育。
3、扎实开展仪表仪容检查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每一个学生的行为符合中学生的身份。本学期仍然坚持每周三晨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仪表仪容检查纠正工作,每班选派一名优秀的学生,分成5各小组,对全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每周检查一次仪表仪容,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要求立即予以纠正,对暂时不能纠正的限时纠正。每一次检查予以量分,作为星级班级评比的依据。这一活动的开展,从外在方面净化学生成长的环境。实践表明’这一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
4、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级部在期中考试之后,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家长会上李彬部长介绍了级部开展政教工作,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之后,各班召开了班级家长,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家长们共同研讨教育的措施,共谋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家长会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5、关爱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享受集体的温暖,健康成长。开学初更新了留守儿童资料,学期中开展了与留守儿童谈心活动,学期末组织了留守儿童乒乓球比赛和评选优秀留守儿童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享受集体的温暖,快乐迪生活每一天。
6、帮扶学困生,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针对个别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级部和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共同予以帮助和扶持。对个别与校外人员交往过密的学生及时予以疏导和教育使其集中精力,刻苦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7、进行了期末评优工作。按照政教处的要求。期末进行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和优秀团员的评选工作。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共同进步。
团县委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年初根据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具体实施意见》,以县政府文件下发至各单位,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活动有计划、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了关爱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基层团队组织对我县5382名“留守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逐级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成立了关爱工作理论研究组、工作推进组、成效评议组,并立足团队组织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阶段推进意见》、《大邑县“留守学生之家”建立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成效评议办法》等十三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整合资源,努力凝聚关爱工作整体合力
大邑团县委在实际工作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促进关爱工作向纵深发展。团县委全面联合县人口计生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形成了关爱工作的核心资源,结合各部门所需,建立了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做到了整体联动、规模推进、相互补充。去年11月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关注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学生、关怀健康成长”的“三关”行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此外,团县委联合大邑电视台、《今日大邑》采编中心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宣资源,联合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县中医医院、四川兰田公司等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部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一方面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好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影响,营造了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一年开展全县性大型活动21次,中央、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分别为5次、8次、13次,县级媒体宣传报道34次。
三、坚持志愿服务,努力推进关爱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团县委在我县教师、机关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及广大团员青年中招募了200名青年志愿者;在成都电子高专、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院等高校中招募了150名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了对“留守学生”“三知”、“三沟通”、“五个一”志愿帮扶活动。“三知”是指志愿者要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三沟通”是指志愿者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监护人、班主任沟通;“五个一”是指每个星期为“留守学生”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其父母、监护人、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一次家访,每期制定一份帮护工作计划,每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去年年底,团县委特别通过《成都日报》、《成都商报》面向成都征集了30名家长,为贫困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帮助。
四、坚持重点突破,努力打造关爱工作特色品牌
一是组建综合网络,突出心理教育。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优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特别重视“留守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通过讲座、谈心,以及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等形式,及时化解心理危机,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邑安仁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成立了专门课题研究组,并设立了谈心室、心理倾诉室、校园心理热线,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联合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发挥社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监护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社会实践,突出结对帮扶。团县委积极与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成都农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等高校团组织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我县留守学生较为集中的金星、董场、安仁等乡镇,开展以“构建和谐农村、关爱留守学生”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对我县结对留守学生开展了兴趣培养、文化补习、心理辅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广大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全年共集中开展社会实践2次,组建了1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86名。
一、业务基本工作
1、1-6月份,我馆共接待读者近9000余人次,其中图书外借2700余人次。流通书刊43582册;订阅报刊300多种。
2、收集地方文献20册;
3、免费办理读者阅览证209多个,办理图书借阅证26个。
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
上半年我馆根据安顺市文广局文化艺术科关于转发贵州省文化厅《关于转发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国开展2014年度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通知,以“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各类全民读书服务宣传活动3场次。
1、参与“亲子阅读”活动
关岭自治县图书馆参与“亲子阅读、共享知识、共建和谐”家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关岭自治县图书馆捐赠150册小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图书。
2、举办首届“图书漂流”活动
关岭自治县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在县信用联社门口举办首届“图书漂流”活动。在活动中,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小学生、中学生及成年人必读的图书,把广大的读书爱好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取每位读者登记后发放一册漂流图书,共发放600余册图书。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
一、强管理,细分工
XX小学虽然是一座规模不大的乡村小学,可对每个孩子的成长没有一丝懈怠,学校为了孩子的成长专门成立了关工委领导机构,由校长XX为组长,退休教师XX、XX为常务副主任,德育主任XX为秘书,学校行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对留守、贫困、单亲儿童进行摸底,了解其家庭、生活、学习情况,一对一地帮助关爱。学校将关工委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基层关工委班子建设,并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六好”关工委创建活动。关工委做到有牌子、有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办公设施、有工作经费、有工作人员、有较规范的档案资料。
二、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
学校本着“明德、健体、和谐、博学”的校训原则对学生进行人格与智慧的熏陶,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的童年过得更灿烂,学校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的活动:
1、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学校把每周五中午1点到2点规定为少年宫活动时间,利用乡村少年宫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取得了不错成绩,学生的书法、绘画、舞蹈、篮球等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校学生参加XX举办的环保科技绘画比赛,共选出10名优秀学生,其中有6名都是我校学生他们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在参加渔江村葵花节演出时,我校带去了六个节目都获得XX镇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在XX村还展出了三十多幅孩子们尽心设计的中国梦心里话卡和绘画展览,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老师的辛勤耕耘与关爱分不开的,
2、学校在不同的季节进行不同的讲座,办好各种宣传展示栏。如:卫生知识讲座:流感、疟疾、结核病等疾病的症状、预防知识;法制讲座、安全讲座等,学生通过系列的讲座活动和展示栏的宣传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与时具进的班队活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的班队活动,班主任老师除了总结近期班上孩子的表现外,根据少先队安排开展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如:三月学雷锋,四月环保绿化,五月才艺展示,六月的禁毒宣传,九月的感谢师恩,十月的红色爱国教育,十一月的意志砺练等活动,班队活动由德育处检查记录。这样学生在班队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健全了人格。
4、开展每月一主题的黑板报宣传。各班根据德育处少先队的安排,由班干部负责搜集相关资料,办好黑板报,德育处进行检查照相、评比记录,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鉴赏能力。
5、学校德育少先队安排每月一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和一些时代主题,3—6年级学生周周一轮流到国旗下演讲。
如:《我的中国梦》,《感谢师恩》等。
6、开展“我锻炼,我健康”的阳光体育活动。经过老师的辛苦努力,成功地为全校学生编排一套精彩的七彩阳光、弟子规,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操场上飞扬的青春,悦耳的弟子规音乐相互交替。
7、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不仅设置了心理辅导课,设有专门的留守之家和心理咨询室,有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在每周四中午为部分留守孩子开展活动。(与父母QQ聊天,看课外书,沙箱游戏,师生心灵交流等)。
以上各类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尽量多关注儿童,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本着决不放弃一个孩子的原则,XX小学的孩子们在健康、快乐中学习,犹如一只只翱翔XX的雄鹰.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们学校都成立了“留守学生”关爱工作领导组和“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课题组,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与研究。(二)是建立研讨、交流制度:每个月进行了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三)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纳入班主任、科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四)是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争取了政府、村委会等有关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让“留守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五)是积极开展“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学校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提出了两年研究的重点与目标,在全校发起“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活动,对留守少儿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剖析。
二、搭建 “关留网”体系
1、搭建“服务型关留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我们依托学校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建立亲情网络室,设立亲情热线电话。发挥学校远教网络优势,让班主任和管理员担任远程教育“辅导员”,指导留守儿童利用远教设备,掌握计算机初步知识,给远教站点添置了摄像头等设备,由网络管理员通过专用QQ账号,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为他们开通“亲情热线”,消除留守儿童的孤僻心理,也给外出务工的家长带去了温暖。增进家长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让留守儿童从中感受到父爱和母爱。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交流留守儿童QQ群和留守家长QQ群,为留守儿童和父母提供在线咨询、平时家校沟通等服务。同时,设立心理咨询点,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里健康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三、搭建“帮扶型关留网”解决农村留守儿生活困难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通过调查发现,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留守儿童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最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以上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郁闷不乐,有的有逆反心理,有的情绪波动大。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和发动各个班级建立帮扶领导小组,建立一个老师帮扶二个学生的体系,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通过每周一次爱心电话、每半月一次走访、每月一次座谈联谊等“三个一”活动,切实把握留守儿童的所想所思、所需所愿,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初步形成以远教为平台,班主任、科任教师主动参与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网。切实把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根据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特困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和帮困资金,解决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