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感动2:刘丽姐姐她家很穷,她五年级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她想让她的弟弟妹妹都可以读书,于是,她就当了一名洗脚打工妹,她的爸爸妈妈都因为她的这份工作而瞧不起她,还骂了她一顿,刘丽姐姐哭着离开了家,她仍然在做她的那份工作,因为她想让她的弟弟妹妹读书,最后,她不仅供自己的弟弟妹妹读书,还帮助了许许多多上不起学的孩子,她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洗脚妹。
感动3:五个小孩玩火,造成了火灾,王茂华叔叔和谭良才爷爷得知火情后,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顺利地救出了五个孩子,但是他们被严重烧伤,谭良才爷爷的病情好转,但是王茂华叔叔的烧伤率是百分之九十八,还在抢救,在2010年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感动4: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你们就是可亲的中国志愿者,我也想当一名中国志愿者,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
此活动总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感动人物”评选阶段,二是:颁奖晚会。此次评选面向所有建院师生及在校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有评选权及被评选权。
一:活动时间安排
10月份:前期准备工作
11月1日—15日:感动故事收集及宣传工作
11月7日—15日:全院师生及在校工作人员对候选人投票。
11月底:举办颁奖晚会及抽取幸运投票奖。
二,活动组织机构
应充分调动我系学生会成员的积极性,通过合理分工使次活动的运行更井然有序,更有效率。具体组织机构如下:
1,领导小组:由机械系团总支及学生会负责整个活动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在活动中担任活动现场指挥。由院团委,学生会监督指导工作情况。
2,评委会:由教职工代表及学生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将收集到的感动人物故事给予评价,根据故事的感染力评定是否进入候选人名单。
3,故事收集组:由编辑部成员组成,主要负责感动故事的收集工作,并将收集到的感人故事转交评委会。
4,宣传组:由办公室成员组成,主要负责评选阶段的宣传工作,并由该组成员讨论后制定出三校区同步宣传的活动方案。
5,外联组:由实践部成员组成,主要负责活动的外联工作,争取取得活动赞助。
6,颁奖晚会筹备组:由文艺部成员组成,主要负责筹划整个颁奖晚会的形式及晚会文艺节目的选取。
7,灵活调动组:由学风,生活,体育,科创部全体成员组成,负责配合其他各组的工,听从各组组长的调动安排。
三,奖项设置
1,“感动建院十大人物”奖十名,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及纪念品。
2,“感动故事讲述”奖十名,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及纪念品。
3,“幸运投票奖”若干名,为获奖者颁发纪念品。
第二部分:活动工作流程
一, 前期准备工作(11月份)
1,由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出评委会。
2,由外联组负责争取取得活动赞助。
3,由宣传组负责制定出三校区同步宣传的活动方案。
4,由故事收集组负责制定出具体详细的收集方案。
5,由颁奖晚会筹备组负责出晚会的形式及开始选取晚会的文艺节目。
二, 活动宣传及故事收集阶段(11月1日—15日)
1,由宣传组负责按先前制定出的三校区同时宣传方案实施宣传,尽可能的提高宣传的覆盖率,以传单,海报,条幅,宣传画板,声音广告,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来扩大活动的知名度,使此次活动深入到每位同学。
三, 感动故事初评阶段(11月16日—30日)
由故事收集组将收集到的所有感人故事转交评委会,再经评委会评出20名感动人物候选人名单,评委会负责为感动任务候选人作出评委会感言。
四, 感动故事投票阶段(11月7日—15日)
将20名候选人照片,感人事迹及评委会感言以展览形式展现给大家,由在校师生及工作人员对候选人进行投票。
投票方式:1,以现场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我是爱国的,对国家好才行,没别的要求。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爷爷那朴实却充满深情的话语在我的耳边萦绕,将我的思绪又带回到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晚会上。
当播放到钱伟长爷爷毅然决定弃文从理,立志科学报国时,我被他坚定的信念所震撼。宁愿放弃双百优的文史而转学自己弱项的物理,他这种不计个人风险得失,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献身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重吗?再回想我们自己,总是把学习当做父母强加给我们的包袱,总是认为父母逼迫我们学习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脸面,而对比一下钱伟长爷爷,我们的思想是多么的无知啊。我沉思着,耳边又回响起了钱伟长爷爷那凝聚着生命意义的话,钱伟长爷爷虽然走了,但他的赤子情怀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
当然,能取得钱伟长爷爷那样成就的人实在是很少,难道我们就因此自暴自弃了吗?不,不能。我们虽然是普通人,但我们应该像雷锋传人郭明义一样,在平凡之中做出不平凡的事。
战机像往常一样下降高度,进入三转弯,加入下滑线,一切正常。12时04分09秒,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时,突然发动机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一群鸽群扑面而来。一时间,机身剧烈抖动,发动机转速突然下降,温度急剧上升,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
“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12时04分09秒,他向塔台紧急呼叫。
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在遇到类似特情时,往往会报告“我撞鸟了,跳伞!”而他却报告说“要调整跳伞”,他到底要调整什么?未及指挥员回答,12时04分15秒,他又紧急呼叫,“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眨眼功夫,12时04分18秒,他又急呼:“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起落架缓缓收起,战机快速下降,90米……70米……50米……飞机机头微微上仰,着陆在跑道的延长线,并像箭一样地向前冲出。当冲至离第一接地39.3米处时,一道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护坡扑挡而来。12时04分25秒,“轰”地一声巨响,飞机灰飞烟灭。爆炸声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在残骸断片中归于寂静。
他壮烈牺牲了!从飞机的残骸断片中,人们只找到他被烧焦的骨灰。
短暂而又漫长的16秒,他本有三次机会选择跳伞逃生。可三次生还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是什么催生他迫降着陆的念头?事故发生后,人们才知道,飞机上载有800多公升航空汽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就在他撞鸟的那一瞬间,如果他不调整飞机而直接跳伞,飞机很可能坠毁在村庄田野――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着7个自然村、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共有814户人家;沿下滑轨迹,则依次分布着3个村庄,268户,3500余人……
他就这样去了!为了上万个生命,他选择了把所有的不幸留给自己,而换来航线下方村庄和百姓的平安。
新闻、音乐和谈话是支撑当前广播节目最重要的三大块内容。作为一档传统的夜话节目,《夜光家族》自然以谈话为主,同时极其灵活地融合了音乐欣赏和热点新闻的讨论,以及其他若干个丰富的单元,各板块设置相对独立,又有整体感,而且内容常办常新。
1 “每日一问”
这是《夜光家族》每天必进行的招牌单元,只要“每日一问”的主题曲《阳明春晓》一响起,听众打进的电话瞬间爆满。这一单元时间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内容包括回顾一周新闻的时事题,历史题、科学、国文、数学、英文、冷猜谜等,也有搞笑的考验中文反应能力的造句法。内容丰富多样,听众参与度很高,其中不少题目都颇具难度,但听众都迎难而上,乐此不疲,答对题目的人都有小礼物赠送。
2 “开放话题”
这是一个由听众打进电话与主持人交流、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单元。由于该节目历史悠久,很多听众都是从小学听到大学,从学生时候听到成为上班族,而很多家长也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成为《夜光家族》的忠实听众,忠诚度很高。
3 “来宾访谈”
《夜光家族》每个礼拜都有几天固定的来宾访问,大都是演艺圈中的明星,如周杰伦,张学友、张惠妹等大牌明星都接受过光禹的访问,很多都不止一次到该节目作客。
4 “在线家族KTV”
这是另一个老少咸宜的单元,由听众通过热线参加歌唱比赛,透过话筒,尽情展现歌喉。比赛方式比较周密详细,借用了电视真人秀的元素,任何听众均可以传真或热线形式推荐身边会唱歌的高手。
5 “夜光音乐厅”
本单元经常推荐一些经典老歌,通常是20分钟左右,主持人只讲简单的几句想法和评论,听众可以享受到各种风格的经典歌曲,既有中文老歌,也有英文经典曲目,那些耳熟能详的老歌,主持人有时也会恰到好处的跟着哼唱,营造出歌曲中的氛围,调动听众的情绪一起来跟着唱。笔者多次听到打进电话的听众不忘夸赞这个单元,还积极向节目推荐未被播过的经典歌曲,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夜光家族》的启示
启示一:强化听众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从目前内地一些电台节目可以看出,广播人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许多制作人员有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因循守旧,按常规走路,致使一些节目内容简单空泛、形式呆板、手法老套乏味,既缺乏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又没有鲜活生动的语言。另外一个现象是,许多节目常常是以主持人自己的兴趣代替听众的兴趣。以自己的想像代替听众的需求,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群众。《夜光家族》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合了谈话节目、音乐介绍这些最传统的节目形式,又灵活地结合其他流行的娱乐性单元,如“每日一问”、“在线家族KTV”,其新颖流行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使得节目生动活泼,富于创新,加之主持人乐于倾听听众的喜怒哀乐,以及亲切自然、毫不做作的风格,使节目深受听众的喜爱。
启示二:开放用人机制,吸引优秀广播人才
要做好一档广播节目,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显然不够,《夜光家族》15年一直保有持久的魅力和居高不下的收听率,显然离不开主持人和幕后众多优秀制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没有优秀的人才队伍,即使有好的创意,也很难把它变成现实的优秀节目。
作为主持人,光禹每每说话都很有分寸,体现出良好的修养,这与作家出身的身份是分不开的。在台湾,很多广受欢迎的广播主持人都是身兼数职,如吴淡如、吴若权,赵少康、蔡诗萍、陈文茜、陶晶莹、侯文咏等,他们大都同时活跃在电视界,写过不少畅销书,是都市职场、爱情问题的专家,可以说都是社会上的精英。他们因其独特的经历、涵养和个人魅力,做出来的节目也都很有特色和水准。虽然很多都是知名作家,讲话却都很符合媒体的特质要求。亲切自然,言语精当,从不文绉绉或扮深沉。而在内地,广播人大都是专职,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与内地深夜广播频率卖药的广告和节目居多不同的是,台湾的夜间广播节目几乎都是知名主持人主持的深受欢迎的互动性很强的节目,甚至连与药品相关的广告也很少见,这种积极正面、制作精良的广播风貌,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努力经营。今后在发掘和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广播节目制作和主持方面,可以考虑开放的用人政策。打破部门行业的界限。吸引社会上特别是文化界的杰出人士,为广播补充新鲜的血液。事实上,低俗化、媚俗化之所以成为当前广播电视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广播人自身的意识上,而不拘一格吸引优秀的人才,可以有力地改变这一现状。
启示三:走出短信误区,充分用好电话互动
和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有更鲜明的类似于“点对点”的人际沟通色彩,在电波与声音的倾诉中,听众和主持人之间、听众和听众之间在思想上、心灵上易于碰撞和沟通。而利用电话进行实时交流正是发挥广播这―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热线电话使直播室得以扩展和延伸。
但是,现在人们可以看到从中央台到一些省市地方台,透过手机短信形式进行的广播互动开始日益流行,成为继热线电话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即时互动传播方式。只要打开收音机,“移动用户请发送短信到××××”、“联通用户请发送短信到××××”之类成了人们耳濡目染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针对短信的特点,很多广播电台原先以热线电话为即时互动传播方式的节目纷纷开通了短信平台,有的甚至用短信取代了电话的互动方式,这实际上是抛弃了广播以纯声音传播、声情并茂的特色和优势,可谓反其道而行之,走入了―个严重的误区。
与内地相反的是,虽然手机短信技术已普及多年,但在台湾各种类型的广播节目都极少用到短信的形式,而都是用传统的电话方式互动。显然,电话更直接,更具人情味因而也更吸引人,也更能体现出广播的人文关怀。在《夜光家族》中,无论是“嘉宾访谈”、“在线家族KTV”还是“开放话题”单元,都没有使用短信互动,而全部充分利用了电话参与,这种直接交流所碰撞出的火花和人情味,是短信难以企及的。遗憾的是。内地不少类似的广播节目普遍采
用的都是短信互动的方式,一些广播节目还利用短信能够开创媒体新的合作赢利模式这一特征,走上一味地利用短信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道路,这种做法不仅与广播的媒介优势背道而驰,也因其充满了物质欲望而使自身生命力受到损害。
“感动”如何再现――析《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田 瑾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档大型公益节目,该栏目自2002年开办以来,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对于一档大型年度性电视节目来说,5年的创作历程正在使之逐渐进人成熟期。2007年2月26日,《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一套播出。全国观众再一次在《感动中国》这一精神盛宴中体味感动,检阅心灵。以下,笔者试对《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进行如下分析:
多元化解读“感动”,从各个侧面展现主流价值观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策划刘凯说:“我们首先将‘感动’理解为感人至深,这是这个词语的最直观的涵义,除此之外,我们也在不断地解读感动,发掘感动的其他内容。感动,还可以延伸理解为人们心灵的震撼、激动等等。只要该人物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就都可以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候选人。”因此,每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职业、地位、年龄、事迹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在历年的40多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有徐本禹、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照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西恩、黄伯云等大家学者……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主流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之一。“主流”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如孝悌、爱心、坚强、勇敢、爱国、诚实等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多角度,立体地展现了主流价值观的不同方面,才得以打动人心,感人至深。
2006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秉承了该栏目一贯的评选风格,10个获奖人物(群体)中有军人,医生、学者、农民,工人等,职业分布较为广泛,覆盖面广。其中黄舸只有18岁,年龄最长的获奖者季羡林已经95岁,这又呈现出老、巾、青相结合,错落有致的分布状态。所有人物的获奖理由都是感动,但是表现方式却大不相同,这正是《感动中国》独特的魅力所在。
我国改革开放已30年,在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趋势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事物一元化的认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文明的需要。《感动中国》对于感动的多元化解读和表达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在这个节目中,“感动”不仅仅表现为“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更是将“感动”诠释为“给人心灵以震撼”、“催人奋进的激动”、“直指心灵的思考”等等,这一切都在表现和传达着许多中国人所提倡的传统美德以及社会新风尚,也只有这些因素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事实证明,《感动中国》以多元化的方式表现“感动”,为这一看似普通的常用词语诠释出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选出的十名人物从多个侧面展现了主流价值观,既强化了整个节目的主题,提升了节目的品位,更容易打动观众的心灵,也使观众便于接受,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提炼人物事迹中的感动点, 在短片中凸现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最出色的部分就是介绍获奖人物的短片,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也蕴涵在短片中。
现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华益慰的短片为例,分析其中的感动元素。短片以一个患者母亲的讲述开篇:华益慰为了给病人省钱,不顾腰部陈旧性骨折,为病人做了9个小时的缝合手术。这个小故事让观众了解到华益慰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接下来又通过一系列患者的讲述和华益慰的工作细节突出了他感动中国的事迹:华益慰将病人送来的现金红包以病人的名义存入银行9年后,由其妻子原封不动地送还;怕病人受凉,华益慰总是把听诊器捂热后再放在病人的胸口,并翘起小拇指,以免凉的手指让患者不适……这些内容都是最容易打动观众心灵的事实,从现场情况来看,观众对这些内容的反应也是最强烈的,不少人流下了热泪。
直指人心的内容正是《感动中国》所有短片所极力挖掘的,短片导演在大量的人物事迹资料中提取出最容易打动人心的细节,运用多种电视手段加以突现,最终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现场访谈,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白岩松对排爆专家王百姓的访谈令人印象深刻:
白岩松:刚才片子中演到您拆弹这么多年,有15000枚了,现场的观众,发出了一声惊呼。因为这个数字太惊人了。在这个数字里头,您回头去看,有多少次是您自己后来都后怕,会出一身冷汗?
王百姓:我这么多年拆了很多炸弹,但我感到最危险的,最后怕的,一个是刚才短片说的这个郏县那个。另外一个就是在河北省威县,发现了一枚邮件炸弹。现在回想起来,还后怕。
白岩松:您也害怕?
王百姓:平时讲课时候咋讲都可以,但是真正遇到真的时候,从内心里也是捏一把汗的。
这段访谈,避开了最容易被人想到的王百姓拆弹时的沉着、无畏,而是让他本人讲述了一个拆弹无数的排爆专家胆怯,害怕的时刻,这样的问题涉及无疑会使嘉宾谈出更多心灵深处的东西,也使这一人物在观众眼里更具人情味。
综合运用场面调度多种元素,烘托主题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对于观众来说不仅仅是一场精神盛宴,更是春节期间的一顿视觉大餐,每一年的晚会都会在历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根据所要表达的人物的特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但大气、庄重的风格却是其不变的追求。《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主创人员往往通过前期的多次讨论、创意来设计整台晚会的舞美、灯光、音响等舞台元素,并在后期制作环节运用多种科授手段向观众展现感动中国的全貌。但是,任何技术上的手段都是服务于《感动中国》的节目内容的。
首先,色彩运用。
晚会开场时,首先回顾了以往4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镜头仰拍摇过“黑夜里的满天星辰”,每一颗星星都是一幅历年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照片,这些照片被制作成金黄色,底色则是黑色的幕布相衬。紧接着一片漆黑中,一点金光点亮了现场的LED大屏幕,浮现出竖起的金色感动中国奖杯,周围环绕着鲜艳的红绸。这一开场预示着一场隆重而盛大的晚会即将揭幕,也为颁奖盛典奠定了主要的色彩基调。
其次,舞台设计。
第一,不对称的舞台。《感动中国》自2002年开办以来。以往四届都使用了对称的舞台,2007年则突破了往年的路子,采用了不对称的舞台设计,这样的舞台设计更显灵活、大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二,颁奖盛典对人物的出场方式进行了改变。往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都是由舞台的后台走上前台,而2007年则设计了一条由获奖人物走过的长长的通道,这一通道从观众席中间延伸出来,其形状也暗合了感动中国的奖杯形状,这一铺满鲜花的红色大道既是隐喻人物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也是向人物致敬的方式。第三,丰碑式的LED大屏幕。
第三,音乐制作。
何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和兴榨村,懂事早,心灵清澈得如同村旁流淌的溪水。进入小学后,那些教人向善的课文,虽然简短,却深深地沁入了她的心田,8岁那年,汶川发生地震,她不仅把自己存下的零花钱全部捐出,还说动爸爸和妈妈把一个月的工资也捐给了灾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时,她真切地体会到――帮助他人,其实自己收获的是真正的快乐。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何总是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成为大家公认的好班干,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生”,奖状贴满了家中整面墙壁。那些年,她就像一朵杜鹃花灿烂地盛开着,给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春天般的温暖和快乐。
然而,正当她生命的花朵尽情绽放的时候,灾难不期而至。2012年4月,即将小学毕业的何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在桂林市做了第一次手术后,病情虽有所缓解,但是到了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她再次入院接受手术。
躺在病床上,被隐瞒病情的何无比怀念与同学一起的日子,渴望着早日康复出院,重返校园。那些日子,她有时连抬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但是,只要一听有人说到读书和学习,她总是用力睁开眼睛,甚至用手把眼皮撑开。那时,感觉稍微有点体力了,她就让妈妈用手机播放她最爱的歌曲《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从歌曲中,她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自己挨过充满疼痛和寂寞的噩梦般的日子。
9月中旬的一天,何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一直陪护在旁的妈妈不在病房里。正当她想挣扎着下地活动一下的时候,隐约听见病房外妈妈在低声说话。“医生,我女儿的病情究竟怎么样?”妈妈问。“很严重!肿瘤已经扩散至脑部组织了,孩子至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尽管医生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但是,何还是隐约听清了。接着,她听见妈妈的抽泣声。
什么都明白了!何强忍着,硬是没有让泪水涌出。那天,当妈妈强装欢颜进来的时候,何就跟没事人一样,微笑着给妈妈讲了她在学校里的很多快乐事情。她知道,妈妈心中肯定很苦,她想让妈妈少一点难过。那一夜,何一宿无眠,她想了很多很多,具体想些什么,人们无从知道,但是,有些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对生命的热爱!是的,她爱这个世界,爱过去快乐的日子,爱爸爸,爱妈妈,还有奶奶……她不愿意生命就这么结束,因为她还有好多好多梦想没有实现,她想成为歌星,成为舞蹈家,成为老师……可是,病魔如此残酷,要无情地偷走她的时间。也许,她在想:“生命如果能够无限循环,该有多好!”也许,她在幻想自己变成一阵芬芳的花雨,因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曾是她的最爱;也许,她在想……总之,第二天,当从外地赶回的爸爸来到病床前时,何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这,就是她一个12岁女孩一夜无眠思考的最终结果,也是她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两个多月后,11月17日凌晨,何,这朵曾经灿烂盛开的花朵,从生命的枝条上悄然飘落,但是,她的生命并未就此停止。在相关组织和医生的帮助下,爸爸和妈妈含着眼泪,把何的遗愿变成了现实,她的肾脏和肝脏被成功移植到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的体内,使得她那美丽的生命之花以另外一种形式,在这个她曾经无比热爱的世界上,继续绽放。
感动中国观后感高一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开始播出了,这一次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奇、怎样的感动。
最令我惊奇的是第三个感动人物——阿里帕—阿里马洪。她是十九个孩子的妈妈,但是这十九个孩子都不是她的亲生骨肉。“不是亲生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部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过了亲情。泉水最轻,母爱最真!”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无私的。阿里帕—阿里马洪给我们展示了母爱,她是伟大、无私母爱的典型。他不愧是2009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令我最感动的是陈玉蓉。她的儿子的了一种先天疾病,为了救儿子,她把自己的肝脏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为了救儿子,她每天走10公里,七个月一如既往,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终于在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一位母亲,为了救儿子,可以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病人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堪称奇迹!
感动人物的感动事件并非都是都是关于国家大事的,认认真真做那份小事,你也会受感动。
感动中国观后感高一2今天,我观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共有11人获奖,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我怀惴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
第一位获奖者叫黄旭华,三十多年来,黄旭华没回过几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那时心里肯定很纠结也很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91岁的老人刘盛兰,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一刻开始,73岁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去,有时候,他竟然同时损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捡废品。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个蓝布袋,里面装满了给学生的汇款单和学生的回信……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住进了医院,还不忘给同学们汇款,怕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对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一开始,乡亲们都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对于这些嘲笑,沈克泉并没有气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后来,沈克泉叫来了儿子沈昌建带着买车钱与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种。沈克泉去世前说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经过父子俩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种都获得了认可。父子俩的心灵就像油菜花一样美丽。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我没发现,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高一3“感动”这个字眼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熟悉,在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我进一步了解了“感动”。
“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阿里帕?阿里马洪……”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她收养了19个孩子,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随着主持人此起彼伏的声音,我激动地拍起了手,泪水在眼眶中转动。阿里帕妈妈的博爱让我敬佩,也让我羞愧,我要努力也成为阿里帕妈妈那样有爱心的人。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阿里帕妈妈的母爱感动了。
“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张正祥……”他不止感动了我,还震撼了我的心灵。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坚决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作斗争,为了让滇池草清河明,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他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就是张正祥。我说,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才是真正的疯子,一个破坏自己家的人难道不是疯子吗?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那位勇者无敌的农民的爱国之心所感动了。
回想起以前,我经常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使地球妈妈伤痕累累,希望地球妈妈能原谅我。现在,从这一刻起,我不会再这样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是普通的人,只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所以感动了中国;只因为他们奉献,所以感动了中国……我相信,今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也会出现你我的身影。
感动中国观后感高一4今天我观看了20---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这是一个很好的电视节目,每年我们全家都聚在电视机前关注那些令我们感动的人物。他们有的家境贫困却品德高尚;有的重病缠身却还想着帮助他人;有的终生献身于科技事业,却英年早逝……
有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他因终生扎住大漠边缘投身于核试验而不幸患上了绝症,他叫林俊德,曾参加过45次核试验。因为工作,年近80的老人放弃了3次手术治疗的机会,但是面对医院方面的劝阻,林俊祥老人只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能躺下,我还有工作要做。”医生们只好流着泪让他做,终于老人还是离开了,他是完成了他的工作才走的。‘感动中国’大屏幕上出现“纵死终令汗竹香”一句话,充分的形容了老人辛苦且充实的一生。
这样的一个人还有,他和普通人一样,是父母的儿子,是女儿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姐姐的弟弟。但身为普通人的他,却不能常陪伴在家人身边,母亲总是听他说忙,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什么。直到他再也没有回家,母亲才知道他一天到晚的忙的是国家大事。他就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罗阳同志。20--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执行任务时,因疲劳过度而突发心脏病,在辽宁舰上光荣殉职,享年51岁。他用生命换来了歼-15的完美升空,为了国家事业而光荣殉职。他是全人民的英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这样的评价: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还有陈斌强,何玥,张丽莉,高秉涵等人。他们用真情甚至用生命感动了我们的心,世界因他们的存在而温暖。
感动中国观后感高一52月19日晚,我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感动中国”20--颁奖晚会。
获奖者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的事迹却一样地打动人心。十位年度人物中,有为航天事业而毕生奋斗,最终却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的英雄罗阳;有在南海守礁20年,将青春无私地献给了祖国事业的气象工程师李文波;有在山里行医20年,同甘共苦,见证了彼此爱情的周月华、艾起夫妇······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上课了,同学们坐在座位上,一脸期待地望向教室门口,等待着晚自习到来,等待着倍受他们爱戴的女教师张丽莉。在这里,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宝贝。每天,60多个“宝贝们”,都在晚自习课上快乐学习。
2012年5月8日晚,两辆肇事车因失控,冲向刚走出校门的四名学生以及张丽莉。在惨剧发生的那一瞬间,张丽莉来不及多想,她用肩膀顶开身后的两名学生,飞身一跃,又用双手猛地推开肇事车正对着的两名学生。当路人及学生反应过来时,张丽莉的双腿已被巨轮碾过,鲜血染红了大地······
四名被救学生安然无恙,张丽莉老师却躺在了重症监护室里,生死不明。同月12日,在持续昏迷四天后,她被紧急送往哈尔滨治疗。当医生用担架抬起张丽莉,推开大门时,早在门外守候多时的群众纷纷让开一条路,呼喊着为张丽莉加油,并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路上,一辆辆停靠在路边的出租车亮起灯,为救护车指引方向。
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唐山十三农民——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累死在救灾前线的青年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临危不乱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经大忠——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人的本色;
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李隆——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吉吉——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是他们让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忍、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就是《感动中国》特别奖的获得者——中国人!
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唐山十三农民——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累死在救灾前线的青年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临危不乱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经大忠——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人的本色;
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李隆——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吉吉——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是他们让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忍、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就是《感动中国》特别奖的获得者——中国人!
“看了。”
“你们注意到了么?白岩松和敬一丹同一场晚会、念同一个词读法却完全不同!”
“啊?!我们怎么没有注意到呢?快说!快说哪一句。”
“就是那句‘推荐委员×××给予×××高度评价……’”仇迪清了清嗓子,扫了一眼大家伙儿,继续道:“敬一丹读给予(jǐyǔ),白岩松读(gěiyǔ),你们都没发现么?”
“是啊,昨天晚上我爸爸不许我看《武林外传》硬逼着我看‘感动中国’,说是对我进行素质教育。”燕山拍着脑袋想了半天“不过,我没发现他们读的不一样啊。”
“那是你观察能力太差,”王大龙抢过话题,“我也发现了,两个人读的确实不一样。只是后来我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完成,就没查字典了。”
这时,陶飞克早从屋里搬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四个小脑袋碰在了一起。
词典上“给予”一条的注音只有(jǐyǔ),解释为“给(gěi)”的意思,如:给予帮助、给予同情等,也作“给与”。
“白岩松不会读错!”平日王大龙最佩服他,简直就是个“白迷”。
“敬一丹绝不会读错。”陶飞克的妈妈是省电视台播音员,消息一向准确。
“别吵啦,看看看……字典上还有,当给和以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读‘给以’(gěiyǐ)呢!”细心的仇敌像发现了新大陆。
白岩松、敬一丹究竟谁对谁错?
四个小男孩一筹莫展……
“去问陶飞克老妈!”燕山和王大龙异口同声道。
……
在陶飞克妈妈的办公室,她给了满头大汗的四个小家伙一人一大杯可乐,作为他们认真钻研的奖励。然后,她从书架上拿来很多工具书,一本一本地查,查出了这样的结果――
在给予中,“予”也是“给”(gěi)的意思,给予就是“给给”(gěigěi),整体意思就是“给”,所以,“给予”只能读(jǐyǔ)。
而“给以”中的给(gěi)为什么不读(jǐ)呢?
在一本工具书里,大家终于查到了结果:
此次到中央电视台,虽不是我第一次实习,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忐忑不安的。在从兰州到北京的火车上,我琢磨了很多:自己在央视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是否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一时间,内心的不安早已超过了刚踏上路途时的兴奋感:毕竟,那里是央视。
第二天上午9点半,我来到了活动直播组所在的京门大厦,这比约定的11点提前了大约一个半小时。10点半,在那附近徘徊了一个小时以后,我才“准时”进入了活动直播组的办公室,见到了《感动中国》的制片人朱波老师。朱老师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为人幽默且待人和善。简短的聊天后,朱老师为我安排了一位“师父”。师父叫刘凯,说起刘凯这个名字或许人们并不熟悉,但是每年由他撰写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却是脍炙人口。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档大型公益节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该栏目自2002年开办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年度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为内容,5年来已向全国观众推出了五十多位年度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在《感动中国》工作的第一周,我遇到了这样几件事:其一,办公室的卫生不由实习生打扫,由专门的清洁工负责;其二,在某一天的早晨,我的师父拒绝了我为他清洗茶杯的要求。后来,另一位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你们是来学习的,如果我们让你们干多了这些事,不仅浪费你们的时间,对你们也没有多少好处。”其三,组里的气氛时而紧张,时而轻松。工作起来每个人都像拼命三郎,为工作甚至争吵、流泪,只求能将节目做得更完美。闲余时分,却是另一番景象,办公室里的制片人朱波老师有时候被叫做“朱头”,还有不少老师都有自己的独门外号……
“渐入佳境”
刚去的时候,可做的工作并不多,我从熟悉工作环境和办公室的人开始,一边学,一边做,不仅跟自己的师父学,跟别的老师学,也向其他实习生学。小到收发传真,拟写公函,给其他办公室的老师送一份文件……虽然并不全与《感动中国》相关,但我都期望能从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学习机会,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因而对于这些工作,我也都乐于完成。
第一周,收集人物资料,编写人物事迹。
第二周,继续负责人物资料征集,撰写《感动中国》评选启动的通稿……
第三周,联系推委会成员,为新浪网、央视国际的“感动中国”专题提供素材,更加细致地整理人物资料……
《感动中国》是一档大型电视节目,需要活动直播组、特别节目组、《东方时空》、技术部等多个部门的联合协作,活动直播组既是整个节目的基础,也是全部工作的核心,更是所有协作部门的纽带,其中的工作也极其琐碎。来到直播组的前三周,做得最多的就是接电话和整理人物资料。工作看似简单,却又大有学问。由于每天收到的被推荐人物非常多,节目组的人力、物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物都进行采访,这就需要借助网络、书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尽量多地搜集人物的资料。由于能够看到的几乎都是二手材料,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同一个人物的同一个事件,不同的文章很可能出现不同的描述。为避免造成失实或部分失实,对于所有初步符合候选人物标准的被推荐人,我们就尽可能找到所有的相关报道阅读,语焉不详的部分则打电话到相关地方或单位进行核实,最大程度上保证人物事迹的真实可信。
每天,面对着各色推荐人物的人和被推荐的人,体味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心灵感动,工作虽然在一遍遍重复,却分分秒秒都不乏新鲜感。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在《感动中国》的工作,“渐入佳境”,是一位老师发给我的一条短信,也是对我一段时间的工作小结。
推荐李桓英
中央电视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感动中国》实习期间,我对此有了切身的体会。12月中旬,《感动中国》评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名候选人已经确定,并将要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十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这个名单里,我看到了一个名字―――李桓英,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却又备感欣喜。李桓英是一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早年和家人一起移居美国,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优越工作条件,离开了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家人,孤身一人回到祖国,矢志麻风病防治工作而卓有成效。最初,我在某一网站上看到了她的事迹,很受感动,遂整理出来添加到《感动中国》被推荐人的大名单里,并向我的师父和制片人进行了重点推荐,经过制片人、主任、台长等各个环节的层层上报,最终,她的名字出现在20名候选人中。而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努力能在这个节目中起到这样的作用。
20名候选人刚一确定,我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编写书稿。每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出来以后,节目组都会出版一本书,书名也是《感动中国》,既是对节目的总结,也是为了让感动延续的时间更长一些。从心里没底到得心应手,一个多月下来,十余万字的书稿付梓―――《感动中国》的另一种形式在我的手中一点一点地完善。将书稿交付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那天,阳光很好,风却很大,与那里的编辑谈完我对《感动中国》一书的设计想法后,走在出版社所在的胡同里,回想起在《感动中国》实习的点点滴滴,心里感到十分充实。
2007年1月14日,参加《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录制的全体工作人员入住位于北京大兴的星光影视园,两天后,颁奖盛典将在这里进行录制。在星光影视园期间,《感动中国》进行了多次演练。每天,我和所有工作人员一起,从早晨7点半开始忙碌,一遍遍地走台,一遍遍地调整,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房间,已是晚上11点以后。琐碎的工作需要每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持续保持亢奋的工作状态,以至于晚上做梦都是《感动中国》的录制串联单……
敬业的老师们
2006年是胜利70周年,不少观众都期望着能和《感动中国》一起,再次向―――这一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群体致以崇高的敬意。然而,在《感动中国》人物征选的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曾被排除在20名候选人之外。得知这个消息,敬一丹老师很惊讶,也有些失落。接着,她给大家讲了几个关于老的故事,动情处,她的声音哽咽了,眼睛湿润了,节目组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总导演樊馨蔓的眼圈红了,她说:“敬大姐,向致敬,还有希望吗?您能把这些故事也讲给观众听吗?”两天后,我接到通知:将重新添加到候选人中,并作为特别致敬单独列出。我们都知道,这是敬老师奔走和努力的结果,她讲的故事一定也感动了《感动中国》的决策者们。最终,在2月26日播出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全国的观众听到了敬老师曾经讲给我们的故事,也看到了敬老师噙在眼里的泪水。
1月14日下午,在即将入住星光影视园前,颁奖盛典的全体工作人员召开了一个工作会,布置每个人的具体工作,细化演练和录制的每一个步骤。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总导演樊馨蔓给几位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17日下午正式录制时,他们都必须穿上深色的衣服。这是因为,录制节目的时候,这几位会根据节目需要随时走动,然而他们的移动将会对节目的视觉效果造成一些影响,会使画面看起来不干净,穿上深色的衣服无疑会把这种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在我的眼里,樊馨蔓老师是个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人,有关颁奖晚会录制的一点一滴,她都会悉心考虑,周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