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俱乐部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8 20:00: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俱乐部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俱乐部管理

篇(1)

关键词 网球俱乐部 现状分析 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国网球事业取得空前发展,我国网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频获佳绩,而网球运动又是一项集健身、娱乐、对抗的运动,无论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运动。网球俱乐部则很好的把专业化和大众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推动网球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那么对于网球俱乐部管理办法的探讨很值得我们深思。

一、网球俱乐部的现状分析

(一)消费对象

网球是极具个性化的体育休闲项目,受场地的制约因素很大。调查发现,网球俱乐部的消费年龄呈“中青化”趋势,而且消费群体以男性为主。25岁以下的占35%,25-40岁的占42%,40岁以上的只有23%;消费者的男、女比例是70%和30%。

(二)消费层次

网球的消费大体分为三个层次:(1)低层次消费者:消费能力较低,只能购买最低档的网球器材,对运动服装和场地设施没有明显要求;(2)中层次消费者:大多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他们能购买一般的网球器材和运动服装,能办理一般俱乐部的消费卡;(3)高层次消费者:主要是高薪阶层和领导阶层,他们有能力购买较高档的网球器材和运动服装,一般是条件较好的俱乐部贵宾会员。

(三)规章制度

唐山市大部分的网球俱乐部有着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经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尽管各网球俱乐部在创建之初,依据体育管理部门和注册登记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却不强,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四)资金募集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唐山市非培训式网球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俱乐部会员的会费、企事业赞助和政府资助,会员会费是爱好者团体式网球俱乐部的唯一经费来源;对协会式网球俱乐部而言,除会员会费外,社会赞助和政府资助也是其经费的重要来源。

二、网球俱乐部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网球运动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网球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据调查,唐山市网球俱乐部大多数管理者和经营者并不是专业人才,多是因为爱好和利益诱惑而组建俱乐部的,这给网球俱乐部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价格定位不太合理

网球被称为“贵族化”运动。据调查,网球俱乐部室内场所的消费价位大多都在50-80元之间,还有个别俱乐部定位在100元以上,室外场所也都在30元左右,比其他体育健身活动消费要高出很多,这就使得一部分人群转向了别的健身项目。

(三)盲目投资

因为看好中国网球的前景,目前在唐山市,有不少人士都在计划建设或扩建网球俱乐部,还有一些经营者筹划建立不同档次的网球俱乐部,准备迎接正在升温的网球参与热潮。这些举措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接受、并喜欢网球运动,但同时也给网球市场的经营秩序带来了很多弊端。

三、网球俱乐部管理策略

(一)网球俱乐部应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

一方面,网球俱乐部可以多吸收体育管理方面的人员作为管理者,也可以让现在的管理人员进行体育管理方面的进修。另一方面,可以把省队甚至是国家队退役的运动员或网球专业的大学生引进俱乐部作“陪练员”,他们对网球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健身方法的掌握要远远高于半路出家的人员。

(二)进一步完善俱乐部的规章制度

唐山市网球协会应该积极协助各网球俱乐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提供现实层面上的指导。同时,根据俱乐部创建性质、目的的不同,构建不同的管理机制。

(三)提高各俱乐部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目前,唐山市网球俱乐部以非营利的公益性俱乐部为主体,各俱乐部的管理者往往都是无偿兼任。市网球协会应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经常组织、召开各俱乐部管理者进行座谈,共同商讨目前唐山市网球俱乐部在创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高建玲.对商业网球俱乐部消费群体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5).

[2] 汤起宇,陈林祥,王起英.我国健身娱乐市场经营管理现状与发展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1).

篇(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体育俱乐部逐渐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界关注的热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体育俱乐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少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只是理论上的表面文章,急于求成、以偏概全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进一步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特性,以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角度为切入点,探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完善管理和发展。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内涵

当今大学生对上体育课程的参与热情不高,兴趣不浓,而强压性体育教学的效果必然受到责疑。由此看来,开展体育俱乐部是切合实际能解决大学生的体育话动及锻炼效果。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教育改革深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从许多研究成果中都能说明高校体育俱乐部已经得到众多大学生的认可,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俱乐部,对体育俱乐部是非常有兴趣的。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目的明确,参加体育话动的热情很高,这为我们在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契机。通过俱乐部有效的开展话动,能够增加大学生参加体育话动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改苹的趋势。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高校体育俱乐部组织有效地开展高校体育话动,进而促进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校的角度讲,目前高校的校领导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关注更多的是由于被动地接受了俱乐部自身日益活跃和壮大的事实,而不是主动地认识到体育俱乐部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体育俱乐部的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它是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还没有意识到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及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

从学校体育部门的角度讲,对于以何种模式来发展和扶持体育俱乐部,在认识上还不明确。学分制体育俱乐部模式在高校尝试发展不能说是成功的。社团型体育俱乐部在各校社团联的带动下,自身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各校的体育部门在对其管理和扶持是明显滞后且不完善的,部分体育部对体育俱乐部没有实质上的支持,任其自身发展。外部管理的参与度较低,不利于有效整合校内的体育资源,从而制约了社团型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体育部组建的竞技型体育俱乐部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与高校的群众体育不能很好的融合。这些都说明了高校的体育部门还没有全方面系统地去考虑如何发展体育俱乐部的问题。作为高校体育部门,在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上如果没有作为,没有在发展理论、组织模式、管理系统化等方面加以研究和运用,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很难得到发展壮大的。

(二)管理松散

体育俱乐部是体育爱好者组成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因此,课外体育俱乐部这一组织表现出其成员的非固定性以及较大的流动性特征。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体育俱乐部这一群众性组织就不具有对其成员的相对约束性,否则,其组织活动根本就无法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也就成了空壳。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部分高校制定了会员在体育俱乐部中的相应权利和义务规定;而一些体育俱乐部中还没有制定对会员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从总体上看,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对其成员的管理上过度松散。首先,在管理制度上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一是成员在开展活动时不积极,迟到和早退以及无故不参加活动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对应该缴纳的会费不交或拖欠。

(三)管理人员行政化

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对其领导的选举上都是由上级直接任命。上级直接任命可以有许多好处,譬如节约时间和缩短流程,同时一对被选出的俱乐部领导能赋予正规化色彩,为其在执行任务时增添威信以及完全执行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等等。然而,尽管从外部条件来来看,由上级对体育俱乐部的领导进行指定具有较多益处,但对体育俱乐部自身的发展来说,却有较多缺陷。调查表明,尽管有15%的俱乐部成员对俱乐部领导的任命主体是谁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但却有多达75%的俱乐部成员认为:他们希望俱乐部的领导应该由他们来选举诞生;他们对自己选的领导更加信任,认为这样的领导才能很好地为俱乐部的发展认真考虑。

三、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中耗散结构应用

非平衡态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与创新之源“耗耗散结构理论第二个概念认为系统状态有平衡态与非平衡态两类,而非平衡态又有衡态和远离平衡态之分”这主要指系统内部的组成要素在状态上分布的均匀和差异的程度,也就是内部机制问题,平衡态或衡态是系统的稳定状态或趋于稳定的结构状态,此时即便负嫡流入,系统也不能吸收消化系统总的趋向是处于无序,无活力的稳定状态,不能产生新的有序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所指的非平衡态是指系统要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使系统形成有序结构,即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因此,营造系统内部的非平衡态与系统的开放性一样,也是产生有序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在系统是否处于远离平衡态位置的判断上,耗散结构理论提供的方法是:研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均匀一致,体系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大,系统离开平衡态就远,高校体育俱乐部的非平衡态特性可以从其功能实现和俱乐部发展水平上进行探询:首先,在功能上俱乐部不可能完全满足其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对象的层次性使得俱乐部的功能全面到位,服务对象的动态发展性要求俱乐部的功能具有相应的非平衡性。其次,俱乐部在某些项目开展中可能会得到其服务对象的认可,也可能得不到认可。同时,与其他俱乐部或者其他学校的同类俱乐部相比较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俱乐部在发展水平上的非平衡态表现"耗散结构理论对我们的提示是:要使系统存在不断活跃的因子,使系统具有明显不同因素的差异性,使系统远离平衡的状态,而不是维持系统内部要素的平衡状态,只要差异性明显了,才会产生竞争的可能,才会使得内部要素的种种矛盾激化和加剧,才会使系统产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篇(3)

一、 准入条件

(一)申报青训机构名称:**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

(二)申报主体:俱乐部所依托的普通中小学校(申报表必须加盖学校公章)。

(三)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依托普通中小学校,并在学校支持下,利用学校场地对该校及周边地域青少年儿童进行足球技能培训;

2、申报单位必须有固定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俱乐部名称、队徽;

3、申报单位必须明确申报俱乐部负责人(挂靠学校负责人),并申报俱乐部办公地点、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4、申报单位在每年度申报时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不得少于18人,并能组成两个年龄组的俱乐部队以参加**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的竞赛训练活动。

5、申报单位至少拥有一名C级以上(含C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经历的教练员,并完全接受**市足球协会组织的教练员业务培训和考核;

6、有可用于主场比赛的场地及必须的竞赛器材。

二、 申报办法

(一)申报时间:每年度1月1日至2月28日

(二)申报接收单位:**市足球协会

(三)申报程序:

1、 各单位应以书面形式向**市足球协会提出申报要求,加盖学校公章后于每年2月5日前报交**市足球协会;

2、 申报单位应随同书面申报要求一同报交符合本办法第一章第三条第四、第五款规定的运动员、教练员注册资料,以便审查;

3、 申报单位在办理申报手续时提供与所属教练员所签署的工作协议,以及与所注册青少年运动员所签署的培训协议。不满16周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必须由其法定监护人(父亲、母亲或特定的亲属)签字;

4、 申报单位所注册的教练员和青少年运动员必须身体健康,适宜于进行足球竞训活动,其注册表必须盖有市级以上医院的体检合格章;

5、 **市足球协会在接到规范的申报材料后,应立即安排进行检查评估,以确认是否符合申报要求,并于10个工作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对申报单位予以回复(是否批准其申报)

6、 获批准的申报单位应在每年2月15日前详细填报并向**市足球协会报交《中国足协业余俱乐部注册表》一式四份,交纳注册费50元整;

7、 **市足球协会接到申报单位的注册申请后,应以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身份进行初审注册,报中国足协批准后,所报交的《中国足协业余俱乐部注册表》由中国足球协会备案一份,**市足球协会存档一份,批复一份给申报成功的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

三、 享有权利

篇(4)

我国职业体育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不清,产权不清的最直接后果会导致利益的异体化,由此引发诸多矛盾。要健全俱乐部的产权管理制度,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产权关系明晰化,严格界定投资各方的产权归属,并以契约或法律形式确定所有者和经营者,以及各自的责、权、利,在管理中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以市场为导向,使职业俱乐部产权由凝固化走向产权转让的市场化,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二、加强融资管理体系制度

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一个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俱乐部必须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注入,保持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内在和外在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融资状况出现了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我们从微观层面上剖析了影响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难的制约因素,发现其深层原因主要是俱乐部缺乏盈利能力和经营现状不理想等俱乐部自身的问题,以及与之配套的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为了解决融资瓶颈问题,首先,应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职业体育发展规律的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削弱职业体育管理主体的微观管理职能,加强其宏观管理能力,为职业体育的发展提供制度建设等公共产品。其次,各俱乐部应加大对市场的经营开发力度,积极拓宽俱乐部的经营范围和收入渠道,从根本上提高俱乐部的盈利能力。俱乐部应巩固和发展大量的球迷,并注意建立和保持与球迷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俱乐部的门票经营收入,为俱乐部吸引更多的赞助商,还有助于球迷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提高俱乐部的经营收入。此外,俱乐部还应强化为广告赞助商服务的意识,加大广告招商力度,加强资本运作能力。俱乐部在开源的基础上也应注意节流,努力控制和降低俱乐部的运作成本。最后,俱乐部应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自身的建设,逐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完善俱乐部的股权结构。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由原先的国家、省(市)队的事业型转变至现在的俱乐部的混合型,大多以企业集团资助型为主,单纯通过参与联赛维持经营的微乎其微,投入和产出很不平衡。这种不平等的存在使投资人目光短浅,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针对这种盲目投资,缺乏正确经营理念的现状,我们的目标要以社会、员工、运动员的多赢而非独赢为己任,并能坚持不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促进社会投资的作用。现代公司的资本扩张有自身积累和外部集聚两种基本形式。与资本积累相比,外部的资本集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庞大资本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实现依赖于广大投资人对职业联赛的信任。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正是这种信赖的力量源泉和制度支撑。通过“两权分离和三权制衡”增强了内部决策的信息透明度和外部对其行为的可监督性,提高俱乐部的民主管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2.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可对俱乐部实行规范的公司化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下,投资主体的确立,决定了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经营者不再由组织部门任命,而是由董事会根据企业资本的增值状况考核聘任,因而从治理结构上形成高效的组织结构,优化了资源,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决策执行的高效性。

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连续的对教练员、经理的绩效评估进行管理的过程,贯穿于他们日常的业务工作之中,注重行为过程管理,有较强的预见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提高俱乐部的经营业绩、运动成绩的较为有效的测评工具与管理工具,也是增强职业体育俱乐部人力资源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同时,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俱乐部教练员、经理人事任用制度、能力考核、薪酬体系与激励政策开发与管理的关键与基础。

绩效管理的实施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导入、绩效结果应用6个环节构成,它是系统地、封闭地、不断循环地来推动俱乐部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建立绩效计划是一个确定俱乐部对教练员、经理的绩效期望并得到认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俱乐部的高层与教练员、经理双方积极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可防止制定脱离实际的目标。绩效实施通过绩效计划对工作进行行为过程管理。它搭建了俱乐部高层与主教练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实施绩效考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月评估、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考核。绩效诊断是俱乐部高层依据绩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分析教练员、经理在完成绩效时所出现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类。绩效导入是通过绩效诊断,被评估者认识到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而俱乐部高层找到提高他们绩效的方法。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广泛运用于俱乐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从招募到甄选,从薪酬到晋升,从培训到规划,从职务调整到再教育,都可发挥它的功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体育俱乐部 管理模式 构建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对自身的积极影响,因此,对于高校的体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体育俱乐部型管理模式不仅符合教育部“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促进了我国全面推进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在培养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体育的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概述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念

高校体育俱乐部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专指各类高校体育教学类别的俱乐部,它主要按照我国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实际设置情况而制定;第二类主要指除了高校课程以外的运动训练、健身、参加各种比赛等活动的各类高校体育俱乐部。

关于其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韩勇认为:“体育俱乐部是人们自联合集体从事体育活动的基层组织不同形式。”孟先菊认为:“体育俱乐部式通过赛事运作,相关产业开发等市场经济活动,自我发展的体育组织。”但总的来说,体育俱乐部就是一种组织活动,需要大家聚成一个小的团体,相互交流和借鉴,以便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原则

通过管理实践发现,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需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分别为:以学生为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体育俱乐部型高校管理模式的实施必须要在此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俱乐部实现稳定、高效发展;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以确保学生在做项目的时候不受伤害。

二、体育俱乐部型高校体育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学校体育管理和发展的基础。现如今,学校体育将进一步表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和市场化趋势,学校体育管理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俱乐部型的管理模式考虑了学生主体发展的权利,允许学生存在发育情况、身心情况、身高、体重、经验等的个体差异,通过体育工作中的引导、创造、合作、练习,去发展他们的个性,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的管理理念。此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还体现在其知人善用上。众所周知,人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俱乐部型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民主性,在民主的条件之下,每个人都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力求优质高效完成自己的目标,俱乐部的领导也是民主选举的,更能体现大家的意志,更好地服务大家。

(二)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

随着学校体育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与深化,对学校的体育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并向制度化、条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高校体育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要提高高校体育管理的工作效率,要使高校管理工作有序且规范,必须做到管理工作计划性强、层次清楚、工作程序正确又稳定,管理中规章制度健全,档案齐备。俱乐部型的高校体育管理模式要根据有关条例、标准、制度,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检查和评估管理体育工作成绩和效果的考核指标,并且确保其切实可行和有效实施。

(三)优化管理组织结构

体育俱乐部下设体育教学俱乐部、体育科研俱乐部、训练竞赛俱乐部和自由俱乐部负责管理实施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这主要是依据高校体育工作的主体内容进行设置的,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型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就包含这四个方面。具体来讲,体育教学俱乐部具体负责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成绩考核,以确保使学生掌握基础体育知识和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训练竞赛俱乐部主要是为了迎合高校对内对外体育竞赛而设置的,在某种程度也满足了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的意愿。而所谓的自由俱乐部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开设的,下设有各单项体育俱乐部和特殊俱乐部,如健康知识讲座,运动处方和裁判员培训等,这些主要由学生自身进行组织管理,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这也是俱乐部管理模式下的优越性所在。

(四)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

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体育专业内容和非体育专业的工作,尤其是采用俱乐部型管理模式,更是加入了许多非体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科学管理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为了广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目标管理法,管理心理学也认为,目标是个体行动的动力。又如针对高校体育管理工作面大、任务多,可以实行计划管理法,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对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非常重要。此外还有过程管理方法和业务管理方法等。管理方法作为组织与管理的手段和途径,一定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的、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整个学校的体育工作高效运转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6)

设置:1.重庆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A,2.重庆市渝中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B,3.绿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C,4.永川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D,5.五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E,6.大渡口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F,7.重庆奥体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G,8.重庆江南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为H,9.重庆市二〇三中学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位I。对各俱乐部管理人员和教练进行统计,发现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或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专职人员明显偏少,且有些事一人身兼数职,大多数兼职人员是来自社会上或是学校体育教师,更有一些是大学没毕业的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对各俱乐部管理人员的质量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得出,俱乐部主要几位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基本是行业出身,经理管理知识相对较少,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从上图管理人员学历状况可以看出,高学历少,而专科或者以下多。学历高的人员偏少,这对俱乐部的发展有着相对制约因素,良好的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各俱乐部人员学历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必要[6]。而且经过了解发现,研究生学历的一共有21人,其中18人是在校大学生,兼职仅仅是为了挣点生活费。

1.2问卷调查法结果与分析

从图可以明显看出,9所青少年俱乐部中,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舞蹈、跆拳道都有开设,而排球开设只有4个俱乐部,足球有3个俱乐部,武术有7个俱乐部。从开设项目情况来看,俱乐部开设的都是很常见的项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都开设了,对于健美操,舞蹈,跆拳道只需要一个大一点的练习室即可,这些开设率极高的项目,大都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而足球却需要很大的场地才能进行。排球在中学阶段,适应情况并不广泛,只有2个青少年俱乐部开设就可以看出来,网球作为新兴项目,可能由于场地原因,也仅仅只有4个俱乐部开设,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之精髓,却没有达到100%。而9个青少年俱乐部除了健身各项器械运动外,仅仅只开设了比较热的10门项目,其他项目均不开设,从项目的广泛度来说是有缺陷的。运用SPSS13.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几项都是学生选择最多的项目,最受欢迎。足球、跆拳道、舞蹈(P≤0.05)有显著性差异,这两项也比较受学生欢迎。在这不是为了说明这个体育项目应该被受到重视,而是指出这几项受欢迎的程度较高。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俱乐部整体实力,合理开设体育项目能取到良好效果。最后的其他也有7个人选,其实是他们填了不同的7个自己喜爱的项目:下棋,口琴,吉他,钢琴,放风筝,跑步,打游戏。只是图表无法列出,在此说明。从403个学生中得出这样的结果,说明:学生的爱好是广泛的,三大球、三小球依然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女生对舞蹈比较感兴趣。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人员配置不太合理俱乐部的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人员数量少,兼职人员多于管理人员,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管理经验不足。2.经营渠道少大多数俱乐部没有其他经营渠道,没有采取任何经营手段,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下拨的启动资金来支撑,本身没有盈利的空间,自身造血能力差,属于纯消费型。3.管理人员观念落后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的观念上非常落后,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俱乐部管理层的管理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仍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4.俱乐部项目不够广泛调查的9所俱乐部目前除了健身项目外仅仅只有10个大众性体育项目,不能全面的满足中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更多更广的体育项目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7)

1、前言

健身俱乐部职场主要由教练、会籍顾问、职业经理人等职位构成,然而,在人才掌握未来的今天作为辅助职位的人力资源等其意义日趋增大。因为健身俱乐部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经验十分缺乏,所以在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上主要是依靠模仿欧美等健身市场发展较成熟的国家,这些管理和经营方式并不能结合中国的人文情况。随着许多国外健身俱乐部纷纷抢滩登陆,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健身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对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2、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有学者在山东省、安徽省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中指出,俱乐部对潜在员工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体系。在俱乐部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学历层次在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在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中有接近九成的人的管理方是成本观念,多元化的用人观念少之又少,潜在员工培养的不足导致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方式不合理,管理者水平较低。对在俱乐部实习的学生和临时工不够重视,给予的支持过少,给不少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有学者在《山东省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中研究调查得出,大部分教练员是兼职的。九成以上的教练员变换过俱乐部,其中,变换过1-3次俱乐部的教练员占俱乐部全部教练员的三分之一。这种十分频繁的流动,使俱乐部管理混乱,对健身俱乐部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培训制度不够健全,健身俱乐部中教练员接受过1-2次培训的仅占3成,说明接受培训的次数较少。调查中发现,目前健身教练的培训与资格考核费都相对较高,真正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寥寥无几。俱乐部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恶性竞争的现象,过度的追逐利益忽视了员工的培训,这种绩效之上的发展方式不利于俱乐部长久稳定的发展。对离职员工缺乏友善的离职程序,大多离职员工对离职俱乐部抱怨居多。缺乏合理有效的离职面谈程序,人力资源部很少对离职者进行离职面谈,对离职者离职的原因缺乏有效的研究。据调查,即将离职的员工有38%的人指责工资和福利,只有4%的人指责基层主管,但在此18个月之后有24%的人指责基层主管,只有12%的人指责工资和福利。对离职员工缺乏关系的维持,大部分俱乐部缺乏对离职员工的资料信息联系方式的存储。

3、基于员工价值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将员工在全部职业生涯过程中为企业所作的贡献定义为员工价值。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

3.1、在职员工管理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通常将在正式进入企业之后到离开企业之前的员工成为在职员工,而其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则是在职员工的价值。针对出现的高流失率的问题,导致这种结局出现原因基本是因为企业犯了以下三个错误:第一是现阶段俱乐部过分看重业绩,认为可以招揽顾客,卖出更多的会员卡,业绩较高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忽略了以人文本,员工的待遇过低,基本工资得不到保障,员工没有安全感,造成员工不断流失、流动。其次,俱乐部队新进员工缺少相应的培训,工作开始就让教练推销产品,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压力,缺少相应的礼仪、专业技能、销售的培训,公司这种急于求成的表现是的部分员工十分反感,顾客的反应只会更强烈,造成恶性循环。第三个,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工作氛围也不是向积极方向发展,老员工在这种绩效制的体系下十分占优势,导致新员工无法稳步提升,内部勾结严重,如教练与前台,导致新客源无法介绍到新员工哪里去,自然新员工也不会产生相应的业绩,是很多新员工都是在清闲中度过。

3.2、离职员工管理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员工正式离开企业以后到彻底退休之前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就是我们所说的离职员工的价值。一方面,健身俱乐部不应担心离职员工对自己的不满,而应该主动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从原因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进行及时的改善,由此,离职员工的不满其实也可以转化为俱乐部进步的动力。这些离职的员工将来还有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进入”该健身俱乐部。即成为俱乐部的合作伙伴或者是忠实的消费群体。对于仍会在行业内发展的离职员工,凭借其对原来俱乐部的肯定与信任,很有可能会成为俱乐部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而且还会为俱乐部的改善发挥作用。由此,离职员工对俱乐部形成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意义上的效益不容小觑。

4、提高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4.1、在职员工管理的对策

管理者对在职员工价值管理可以侧重于内部的营销,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励他们的价值创造,而不在于制定标准化的服务要求,强调人本的观念。许多俱乐部的管理理念都是层层对上负责形成“工作对领导负责”的正三角形管理理念。本人认为管理理念应从正三角形向倒三角形转变。倒三角形是“逐层对顾客负责”的理念,形成对员工服务的文化,从而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价值观,弥补传统管理存在的不足。改变上司满意的原则,将他变为顾客满意,强调内部员工和顾客都满意的双重原则,让每个员工的服务质量由他的“顾客”作评价,而不是领导的评价。同时,在俱乐部组织中充分向下授权,降低决策层级,将决策权置于服务流程中,从而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让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激励机制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健身俱乐部同样不能没有它。健身俱乐部在制定激励机制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配合“倒三角形组织管理理念”,将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薪酬标准。二,针对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激励措施。不同人群的需求会不同,管理者、健身教练、普通员工的需求都不一样,要尽量细分,做到层次化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由于健身教练的工作年限具有一定的时段性,因而合理地规划其职业生涯,对于教练本人和俱乐部发展都有好处。正确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教练本人看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并对自己在俱乐部中发展的地位充满信心,把这种信心转化成良好的服务传递给消费者。对俱乐部来说,教练员的价值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教练员的频繁流动,确保人才的不流失。留住人才,就是降低成本。英派斯健身俱乐部训练总监宋杰翰算了一笔账:一个优秀教练员的流失,其成本是吸收新会员的5倍。

4.2、离职员工管理的对策

从健身俱乐部管理者的角度上,员工的离职表示着约束机制对他的终止,但是离职者仍有其对俱乐部重要的价值,离职者日后很有可能成为俱乐部的顾客、合作伙伴、宣传者等等,这些潜在的价值都需要管理者很好洞悉利用。树立“终生交往”式的用人观念、采取友善的离职程序、建立有效的离职面谈制度、维持良好而持久的关系。

5、结论

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的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充分开发各阶段员工的价值,是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商业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从人本原理出发,探究员工价值所在,提出相应管理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各阶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人力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健身俱乐部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c)-0191-02

我国作为羽毛球运动的强国,在历次世界重大羽毛球比赛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羽毛球运动作为人民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归于满足群众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在场馆经营和建设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吉林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显著提高,市民的健身意识也不断增强。吉林市目前已经有几家羽毛球俱乐部和羽毛球馆,但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场馆经营和管理匮乏,这些场馆出现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政府、学校、私人经营的羽毛球馆和羽毛球俱乐部依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占领了吉林市羽毛球市场。不同性质的球馆虽然都围绕球场来经营,但经营内容却有所不同。(如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查阅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搜集近8年文献,与目前羽毛球基础教育改革和羽毛球教学相关的文献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出可行建议。1.2.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得出吉林市羽毛球爱好者对俱乐部和球馆的经营管理模式的认可度,以求使这些俱乐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表2)1.2.3访谈法通过对有经验的羽毛球俱乐部和球馆的管理人员、教练、爱好者等进行走访调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俱乐部的管理提供资料。1.2.4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计算机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吉林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吉林市羽毛球场地供不应求根据吉林市体育局群体科统计,目前在吉林市区内有12片羽毛球场,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市民据不完全统计有200人左右,其中不包括学校的在校学生。因此,就场地数量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2.1.2吉林市羽毛球场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吉林市羽毛球场馆大多属于私人承包,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缺陷:(1)场地管理不规范。私营场地只需在工商部门登记就可以营业收钱,场地原先可能是某工厂旧车间,存在安全隐患。(2)业余赛事管理不规范。私人经营的球馆和俱乐部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举办羽毛球比赛时对运动员参赛资格界定不清,赛程安排不合理、比赛规则不规范,主办方和参赛方经常发生争执。(3)业余教练员管理不规范。没有考证制度,容易出现培训混乱。

2.2政府球馆经营的特点

在吉林市的羽毛球场馆中,政府经营的球馆只占20%左右。政府经营的球馆大多是属于对该单位职工的福利性质的场馆,多数只为该单位的员工服务,在该单位内部举行比赛,这类的球馆一般不是以经济收益为目的。2.3学校球馆经营的特点学校经营的球馆占总数的30%~40%。以吉林市第一中学为例,学校羽毛球馆基本采用半对外经营方式。对学生免费开放,没有课程安排时对外经营收费,同经营性羽毛球场馆收取相对低廉的费用。

2.4私人球馆经营的特点

私人经营的球馆占总球馆的50%左右,因此,这类球馆成为推动吉林市羽毛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场所。私人球馆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靠出租场地收取租金为盈利手段,还有其它盈利手段,如:陪练和培训、羽毛球相关的装备、承办小型业余比赛等。

2.5三种性质羽毛球俱乐部和球馆的经营管理的比较分析

吉林市羽毛球消费市场很大,各类羽毛俱乐部经营基本上都是盈利的,因此,三类球馆的经营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成功的。三类球馆除了在经营内容上存在差异之外,在场地出租的价格方面也存在差别。(如表3)

2.6羽毛球俱乐部的经营制度

大多数球馆采用会员制度,对于长期会员采用打折或者优惠的待遇,如:VIP会员等。并且会定期举办业余的羽毛球比赛,调动俱乐部会员的积极性。

2.7俱乐部连带产品销售

俱乐部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一般都会经营同羽毛球相关的产品。经营的羽毛球品牌有:尤尼克斯、维尔胜、VICTOR等,一般初学者会选择相对便宜的中低档装备,而水平较高的爱好者会对装备有更高地要求。

2.8俱乐部会员的满意度调查

羽毛球教学效果,不但对会员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吉林市羽毛球的发展(如表4)。调查得知,吉林市的羽毛球俱乐部和球馆的场地数量绝大部分都是在2~4片,都属于小型俱乐部场地上,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会员对场地满意度。(如表5)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吉林市羽毛球运动近年来发展较快,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多,羽毛球运动正迅速发展。但是在设施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

3.2建议

(1)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增加场地满足群众需求。(2)对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提高俱乐部管理水平。(3)对教练员采取考核制度,整体提升教练员水平。(4)制定激励教练员的教学制度。(5)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6)定期举办大型赛事,捆绑长期会员,吸引新会员加入。

参考文献

[1]刘军.广州市不同性质羽毛球馆经营管理的比较分析[J].体育世界,2007(2):43-45.

[2]陈淑芳.宁波市健身俱乐部开发经营现状分析[J].体育世界,2007(4):62-63.

[3]于乐.浅谈泉州健身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22(1):71-73.

篇(9)

一、前言

洛阳市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具有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健身意识不断加强,这为洛阳市健身健美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洛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由于经营者经营理念不同、起点不同及各种条件限制,在经营规模、设施、经营项目、管理制度及销售策略、卡种卡价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其各个方面的发展还相当不完善,存在诸多如政策法规及管理方面等诸多问题。本文选取洛阳市商业性健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从总量与规模、经营性质、营销与投资、设备使用以及对体育指导员的管理等方面,对洛阳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目的在于为洛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提供借鉴,更好的推动洛阳市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洛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与期刊、书籍,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相关资料、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发展的资料、相关论文及讲座。

2、 问卷调查法。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洛阳市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洛阳市健身俱乐部会员的健身习惯、消费动机和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有效问卷28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3%。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调查问卷各个具体项目运用EXCEL等软件统计分析,并对调查所得的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洛阳市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对洛阳市100 名工作人员进行随机抽查,得出洛阳市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年龄比例。

通过表1得知,洛阳市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的年领大部分集中在21~30 岁。通过访谈法得出,管理层人员年龄较普通销售人员、客服人员有相对偏高趋势。

通过对洛阳市100 名工作人员进行随机抽查,得出洛阳市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学历比列。

学历在一定水平上显示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通过表2得知,可以看出,洛阳市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学。通过访谈法,得出健身教练的高学历化较为突出,一般为体育院校的毕业生。

通过对洛阳市100 名工作人员进行随机抽查,得出洛阳市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学历比列。

工作人员的较快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大量消耗企业的财力、物力,影响企业销售业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对洛阳市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工作年限调查结果显示,普遍工作年限相对较短,其中有63%集中在1年以下,有24%和13%的工作人员工作年限分别在1~3年和3年以上。通过访谈法得出,这部分人大多是俱乐部的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工资较高、待遇较好且相对稳定,这是他们在俱乐部工作时间较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洛阳市健身俱乐部会员相关情况

1、 洛阳市健身俱乐部会员的消费动机和满意度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55.1%的会员参加健身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这是健身俱乐部会员参加健身锻炼首要的动机。44.8%的会员是为了塑造形体,这与参加健身锻炼的会员主体年龄有很大关系,30.4%的会员是为了休闲时尚,15.2%是为了社会交往;24%的会员是为了缓解压力,洛阳生活节奏快,消费水平高,很多会员寄希望健身锻炼能达到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的目的,11.3%的会员是为了体现社会地位。

四、结论

(1)洛阳市健身俱乐部管理层人员学历结构比较合理,但年龄结构偏向年轻,这容易出现俱乐部经营和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2)大部分会员的锻炼还是比较有规律,但是还有许多会员没有形成科学健身的观念,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3)为了更好的指导俱乐部会员的锻炼,完善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体系还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4)洛阳市健身俱乐部会员的年龄偏向年轻,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更好的开拓健身市场,大力开发年长大众的健身需求是政府职能部门和健身俱乐部今后工作的重点。(5)洛阳市健身俱乐部会员对所在俱乐部的健身环境大都表示满意,同时对政府只能部门对健身事业的支持寄予很大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孔宁宁,何荣.石家庄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现状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报,2008,22(3):26-27.

[2]刘剑,雷浩.永州市健身俱乐部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4):150-151.

篇(10)

中图分类号:F71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22-02

跆拳道是在朝鲜半岛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搏斗技术,具体分为品式、腿法和特技化表演。跆拳道的训练发展对人自身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身体素质等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跆拳道训练能够增强人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磨砺人的意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跆拳道训练成为我国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跆拳道俱乐部的成立能够为人们提供专业化的跆拳道训练内容,加强人们对跆拳道训练腿法、品式和技能的充分掌握,对促进人们跆拳道技术学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跆拳道俱乐部经营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发展环境、网络化维护、练习者学习动机等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重要因素,对如何实现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进行策略分析。

一、跆拳道俱乐部影响因素

(一)跆拳道俱乐部的经营发展理念

跆拳道被引入到我国体育发展产业之后,促进我国体育健身运动实现了大众化发展。在体育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企业管理理念被引入到体育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具体表现为跆拳道俱乐部不仅是针对自身俱乐部的办学要求、办学目标、办学水平进行发展,而且在发展跆拳道运动的同时也注重教学发展理念、目标和跆拳道俱乐部场地设施、场地环境、场地服务之间的综合协调,从而提升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效益。将企业管理理念应用到跆拳道俱乐部管理中在某种程度上象征跆拳道俱乐部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中。

表1 跆拳道俱乐部的经营发展理念

(二)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方式

第一,连锁经营方式。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了连锁化经营,在连锁化经营发展下,进一步实现了各种商业活动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生产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连锁经营方式在餐饮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应用,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连锁经营方式也代表一种知识产权的转让,是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种营销方式,在具体发展中不会受到发展资金的影响。跆拳道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方式在发展中呈现了跨地区经营和特许连锁经营形式。第二,雇佣经营方式。雇佣经营方式一般是跆拳俱乐部直接招聘教练员在一定的场地内开展的教育。第三,合作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一般是以个人和跆拳道俱乐部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招生发展。

(三)跆拳道俱乐部人工环境

发展良好的跆拳道俱乐部不仅需要相应硬件设施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整洁的人工环境支持,为跆拳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跆拳道运动场地是跆拳道学习者进行技术学习、健身训练的基本场地,是跆拳道俱乐部发展必备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跆拳道比赛场地面积要求是12m×12m的,在运动场地的周围要有1―2平方米的安全活动区。但是,现阶段很多跆拳道运动场地面积大小不符合要求,在这样狭小场地进行训练的时候很容易让学习者对跆拳道的学习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另外,跆拳道俱乐部需要应用泡沫塑板,将泡沫塑板根据运动场地的大小进行铺设。但是,现阶段很多跆拳道俱乐部场地所应用的材料是密度较低的塑料板,这种塑料板的应用会对跆拳道训练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受泡沫板密度低的影响,在经常应用的时候会带来肌肉损伤、韧带撕裂等问题,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训练。

(四)跆拳道俱乐部教练员和俱乐部教练教学组织

1.跆拳道教练员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跆拳道教练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很多跆拳道教练员没有相应的等级也没有参加过俱乐部培训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跆拳道训练员不仅对学历、健身知识把握等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教练员的队伍建设和持证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2.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发展目标、内容和课时分配

很多接受跆拳道训练的人只是为了通过学习跆拳道达到防身、减肥和保持体形的目的,有很少的人接受跆拳道训练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工作。在这种学习目标的影响下,很多跆拳道俱乐部教学都以品式和腿法训练为主,其次才是注重跆拳操的学习。

3.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组

第一,教学形式。跆拳道俱乐部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不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但是,现阶段很多跆拳道训练采用的集体教学模式,缺乏训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第二,跆拳道教练示范位置的选择。跆拳道教学方法一般采用讲解法、带领法和语言法。

二、完善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策略

(一)完善跆拳道俱乐部网络建设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发展时代,为此,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也要紧跟时展,通过应用网络让跆拳道训练者了解更多跆拳道训练的腿法、跆拳道特技表演、跆拳道比赛视频,并要为学习跆拳道的人创设更多专业化训练模块。

(二)提升跆拳道俱乐部的管理水平

现阶段跆拳道俱乐部发展以总经理为主要领导队伍,在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中主要以经理指导为主。但是,一些跆拳道训练部是私营管理,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实现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需要聘请专业人员来对跆拳道俱乐部进行管理。好的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需要完善化、科学化的发展管理,能够针对不同的人员来做出有针对的训练计划,根据有针对的计划、目标开展跆拳道俱乐部管理。另外,还要实现跆拳道俱乐部设备的资源共享,通过建立科学化的跆拳道训练保健系统,在保证跆拳道训练人人身安全的同时加强学习者对跆拳道训练的心理感受。

(三)实现跆拳道俱乐部的专业化经营发展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都没有实行专业化经营发展。为了提升跆拳道俱乐部发展水平,需要在跆拳道俱乐部场地的地面上铺上专业的跆拳道训练垫子,并聘请专业的跆拳道训练员来进行任教,还要对跆拳道俱乐部的成员定期举办考级培训、考核认证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些跆拳道俱乐部需要将跆拳道学习好的成员组织起来形成表演队,让他们通过参加一些公益性的表演活动来提升自己所学跆拳道知识的实际操练能力。在跆拳道俱乐部训练的同时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训练前台、训练更衣室、训练之后所需物品。

(四)加强对跆拳道俱乐部的服务经营

1.实现跆拳道俱乐部队服务创新

在跆拳道俱乐部的服务创新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第一,对跆拳道俱乐部的补课制度进行约束。比如如果有跆拳道训练员因为有事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能按时上课,教师可以允许他们下次补课,但在补课的时候要严格控制补课次数,不能出现学生无故旷课事件的发生。对于刚开始学习跆拳道的学员可以为他们开设随时来学习的优惠。跆拳道俱乐部在收费管理中要应用各种优惠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购买年卡送课时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会员进行跆拳道训练,提升学员学习跆拳道的积极性和热情。

2.完善跆拳道俱乐部的服务实体化发展

关于跆拳道俱乐部的宣传营销上,很多跆拳道俱乐部应用报纸、户外广告等传统传媒来相关的广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有一些人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更好的人了解到跆拳道运动,包括跆拳道运动的训练课程、跆拳道俱乐部位置、跆拳道运动的师资力量、跆拳道运动的相关收费标准等。一些跆拳道俱乐部还以自己俱乐部的相关标志作为广告宣传牌,在宣传牌上设置好相关的师资力量介绍、跆拳道俱乐部开办情况等,实现跆拳道俱乐部的实体化经营发展。

3.实现跆拳道俱乐部的服务延伸化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跆拳道的认知提升,很多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都推行了相关的会员VIP卡。为了更好发挥VIP卡的作用,需要跆拳道俱乐部建立相应的顾客档案,对跆拳道会员实行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跆拳道个性化服务发展中主要包括将空余的跆拳道训练室改编成休息室,在跆拳道训练室安放适当的电视、鱼缸等。

(五)提升跆拳道教练员的个人能力

跆拳道俱乐部发展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跆拳道训练人员的训练水平、综合素质等。专业的跆拳道训练人员是帮助跆拳道练习者充分 掌握跆拳道技能的重要保证。另外,在专业化跆拳道训练人员的指导下,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吸引更多的跆拳道消费群体。为此,在跆拳道训练馆中需要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跆拳道训练培训管理,从而提升跆拳道教练员的总体水平。提升跆拳道训练员个人能力需要有关人员深化跆拳道训练员的跆拳道理念,加强对跆拳道腿法技术的创新,实现对跆拳道训练方法的关心。

(六)在发展跆拳道俱乐部的同时要降低成本费用

在跆拳道俱乐部发展数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跆拳道俱乐部有关管理和经营人员需要尽可能降低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的成本费用。具体采取的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的成本控制。跆拳道俱乐部发展中对专业跆拳道教练人员的聘请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不能不考虑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的其他成本费用。第二,要现对跆拳道俱乐部机构的简化处理。通过对跆拳道俱乐部机构的精简处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发展跆拳道俱乐部的费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下,跆拳道俱乐部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了更好发展跆拳道俱乐部,加强人们对跆拳道训练的科学认识,需要有关人员根据跆拳道俱乐部发展实际情况,从意识、制度、人才队伍、成本费控制、创新化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完善跆拳道俱乐部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一、引言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体育热的升温,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其中尤以足球俱乐部为甚。足球俱乐部经营主要是围绕着俱乐部拥有的无形资产来开发和经营的,如俱乐部冠名权的开发,主场电视或网络转播权的开发等。俱乐部的形象越好,声誉越佳,无形资产的积淀就越丰富,开发的潜力就越大,市场价值也越高。本文将从足球俱乐部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无形资产中品牌、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以及管理与转让时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具体阐述。

二、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主要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现状

(一)足球俱乐部的主要无形资产构成。

足球俱乐部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各类冠名转让权、球员价值及转让权、商业专有权益、俱乐部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其中,组成足球俱乐部的最重要资产,人力资本的无形价值最为重要。人力资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球员的先天禀赋的价值市场化后形成的价格;球员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技能的提升而由此产生的价值的增值;教练员、队医等人力资本市场化后形成的价格。此外,在俱乐部建设过程中而形成的商誉的积淀或品牌价值的打造也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足球俱乐部价值评估的发展现状。

我国足球经营职业化自94年才开始执行,运行时间较短,专业化程度不强,故有关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极不健全,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与国外相比十分不成熟。这主要体现在,国内球员的转会市场主要限于国内,严重与国际脱轨(既体现在价格上也体现在流通方式上),且市场运行暗箱操作、恶性竞争屡有发生,由此导致了国内球员的发展严重受限,并直接影响到了国家足球事业的发展和体育重要产业支柱的缺失。

三、有关足球俱乐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假设前提

(一)利润最大化假设。

利润最大化假设是指俱乐部运营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中 π为利润;TR为总收益;TC为总成本。当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时,总利润达到最大。由于职业足球俱乐部总体上应该看作是独立企业,并且是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目标,所以这条适用于企业管理的一般假设也适用于职业足球俱乐部。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资产将按现行用途继续使用,或转换用途继续使用。从资产评估角度看,对足球俱乐部中一些无形资产的评估要从继续使用的假设出发,如俱乐部商誉和品牌价值。对于一个整体的企业而言,继续使用假设就意味着持续经营,即职业足球俱乐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持续经营下去,未来的收益是有保证和可预知的;在价值评估时除非有明确证据表明俱乐部将要破产、否则假设其持续经营并获得收益。

(三)市场公开假设。

市场公开是指企业处在充分发达与完善的市场体系中。市场公开假设,是假定在市场上交易(或拟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交易双方彼此地位平等,交易对象都是很多的,彼此都有获取足够市场信息的机会和时间,以便对资产的功用及交易价格等做出理智的判断,公开市场假设是以市场客观存在和信息充分为前提的,即资产在市场上可以公开买卖,并且市场是成熟有效的,市场的选择是正确理性的。在现实中,欧洲足球的转会市场确实如此。

(四)清算假设。

清算假设是指资产所有者在某种压力下,一般是在资不抵债或触犯法律的情况下,或经协商以拍卖方式将其资产被强制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这种情况下的资产评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适应强制出售中市场均衡被打破的实际情况,资产评估价值大大低于继续使用或公开市场条件下的评估值。故在实际评估实务中,一般不采取该方法。

四、足球俱乐部品牌价值的评估

(一)足球俱乐部品牌价值的界定及评估的重要性。

职业足球俱乐部承载着足球运动这样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的社会活动,其品牌不仅包含着商标、符号等显性要素,还应包含更为重要的隐性要素,这样才能体现出足球运动特有的理念和价值,显示出其相对于其他俱乐部品牌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在俱乐部的资产比重中,品牌价值占了较大的部分。品牌类似于其他行业中商誉的评估。

(二)足球俱乐部品牌价值的评估方法。

第一,收益现值法。该方法在具体评估中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首先,若相关交易市场发育健全,则根据发达而透明的足球市场估算出该市场中的社会必要收益率;反之则依据相关产业部门的基准收益率进行计算。此外,再由德尔菲法预测市场中风险的必要收益率,由此两项计算出最终的期望折现率。然后,应确定由品牌价值带来的净现金流。净现金流的确定可以近些年俱乐部的历史净现金流数据为基础,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线性回归,推算得出未来的净现金流序列。或者根据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趋势外推,实现定量的预测。最后,由以上两个指标进行折现,计算出品牌带来的收益现值。

第二,市场法。该方法是在具体评估实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在良性的、发达的、透明的足球市场中,各俱乐部的品牌价值及商业发展态势均能够客观体现出来。因此,在企业内部可由模拟的市场交易原则推算出心理价值,结合市场外部给出的公允价值,模拟俱乐部在即将进行转让时的情形,可以客观评估出该俱乐部品牌的价值。及用市场评估出的俱乐部总价减去俱乐部资产负债表上有形资产及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出。

五、足球俱乐部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自然人对其自身的生产知识、技能及健康素质的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是人们作为经济主体创造财富的能力。其具有能动性、时效性、社会性、不可分性。作为足球俱乐部中无形资产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本尤其是队员身价及其价值的波动情况对于俱乐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关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方法。

第一,机会成本法。即人力资本所有者因选择受教育或培训而放弃可能的工作机会所带来的收入之和。

第二,经济价值法。

其中,Vn为以未来盈余现值表示的群体人力资本价值;r为折现率;Rt为第t期的企业未来净收益;H为人力资产投资占总资产投资的比例。

第三,随机报酬法。其中,V为人力资本的价值;Ri为第i种状态下预期服务的货币表现;P(Ri)为职工处于Ri职务下的概率;M为工作职位状态数(含离职状态,其预期服务的货币表现为零);n为时期数;r为折现率。

第四,内部竞价法。人力资本价值是由各个部门投标竞价来确定的,竞价最高者即可获得该项人力资本“最高竞价就是该员工的价值”。竞价法将市场机制引入人力资本估价,有利于确定人力资本的真正价值,但该方法忽视了对非稀有人力资本的估价。

六、结合具体实务对我国俱乐部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之建议

第一,对于队内人力资本的正确评估:首先采取内部竞价法对队内所有球员进行身价评估,对于所有人身价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于身价较高者、身价变化较大者(涨幅与跌幅)进行较强关注。尔后结合欧洲转会市场较强的流通性与透明性知晓球员在市场的估价,即运用市场法掌握球员在转会市场的价格。

第二,对于对内人力资本进行正确管理:利用未来工资折现法精确计算队员成本与价值(收益法思想)。对于身价涨幅较大者可采取涨薪签长约的方式管理,“高薪低能者”可采取其他相应措施。由此达到结合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进行良好管理的方式。

第三,在市场进行良性的人力资本收购:通过转会市场价格(即市场法)确定外购成本,签约时利用未来工资折现法(收益法思想)计算人力资本成本。然后利用收益法思想评估未来人力资本可能为俱乐部带来的收益计算其收益,或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打分来确定该人力资本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人力资本的收益与成本即该无形资产为俱乐部带来的超额收益。

参考文献:

[1]戴晨.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公司化无形资产界定研究[N].体育科学,2001(4).

[2]司盛昌.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商业价值评估研究[M].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6.

[3]王景波.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品牌创建[N].中国体育科技,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