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药职称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园林城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随着园林绿化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质量和管理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应该把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1目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相关理论的认知和运用不够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管理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在实际施工中运用这些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使质量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率。[3]
1.2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不专业
一些质量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知识、技术和经验。一些园林工程施工中,甲方建设单位及乙方承包公司都存在非专业人员实施质量管理的现象。还有一些大型园林工程由非专业政府官员实施质量管理,完全忽视质量管理是一门专业。一些园林工程公司由非专业管理机构直接运作质量管理的实施。非专业的质量管理机构,如行政机构、工程承包后临时组建的领导小组等。这些非专业机构没有规范的质量管理程序、方法和技术,缺乏配套的质量管理专业人员,必然会违反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导致质量管理实施的无序性,降低工程质量。
1.3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园林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很难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目前我国多数园林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体系。许多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都存在随机、随意的现象。随机即没有计划,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随意就是决策不遵守规律和程序,杂乱无章。引起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1.4监督质量管理实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为了促进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但是由于园林工程公司及工程建设单位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园林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阻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正常进行和进一步发展。
2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绿化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即可,绿化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异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如:树丛栽植时,哪株直,哪株斜,倾斜的角度,如何让其搭配和谐而又顾盼生姿,生动有趣,这从施工图纸上是反映不出来的。
2.1.2施工组织设计
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这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特点,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②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
2.2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2.2.1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2.2.2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如分车带中栽植乔木,遇路灯灯柱时,因有与灯柱保持2m距离的规范要求,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另外还有行道树的定点,由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商店等因素,时常要适当作些调整。
2.2.3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和客土,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2.2.4把好苗木质量关
(1)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2)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
(3)铺栽草坪用的草块及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cm~5cm,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cm~3cm。
(4)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重量、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使用。
2.2.5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最好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浇定根水苗木栽植后24h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北方地区种植后浇水不少于3遍。黏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固定支撑5cm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美观。
2.3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随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制已全面进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行业。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做到及时整改,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
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竣工验收是施工阶段的最后环节,也是保证合同,提高质量水平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竣工验收,全面综合考察工程质量,保证竣工项目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等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因此,竣工验收必须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通过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档案整理,既能总结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施工过程和养护过程,又能为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变更、竣工资料,提供后期使用、维修的根据。项目经理部必须重视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工作,确保工程圆满结束,质量合格。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行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变得愈为重要,是园林建设过程中应该抓好的重要工作。因此,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相关参与者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峰.综述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要突出学科重点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它在教学中包含了中药材理论与临床知识,是中医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它在课程设计中必须要突出中药这一典型的特征,并且要在讲述各种中医相关知识的同时重点设计一些临床诊疗知识,让学生在理解、认识中药中掌握一定诊疗技术。突出专业重点中药学作为中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删除。例如我们在中医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一大批中医医师,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场所主要是以中医院以及其他的一些医疗机构为主的,这个时候中药的诊治基础就显得十分中药,因此在教学中整个工作重点应当放在中药的药理、药效,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中药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中药师,教学内容应侧重在药物的来源、产地、采制等。而中医护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护士,教学内容应详于中药的用量用法、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等。第三,要避免内容重复。《中药学》中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祛风湿药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治疗痹证。这一功用涉及诸多药物,逐一讲授难免引发学生的厌学。这就要求我们讲到具体药物时,重在同中求异,突出个性。通过优化避免内容的大量重复,体现中职中药教学的特色。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在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在原有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被引进,本文首先来分析建筑施工的原有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 赵志绪.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施工技米,2009.
看了“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我国传统中药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很多,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具有止咳、平喘、祛痰、发汗、解表、驱风、镇痛、杀虫以及抗菌和消毒等功效,被广泛地应用于防病治病。由于调剂或制剂等工作需要,因而需进行加工炮制,以保证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
1要掌握挥发性物质的理化性质
挥发性成分是一类数量巨大,结构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多样。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天然成分,包括醇、醛、酮、醚、酯、羧酸等含氧基团。由十余种及至上百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而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和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它们具有一定的理化特征。其中最常用的重要的物理常数有比重、旋光度、折光率和凝固点等。在测定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时,因测定折光率所需样品极少、操作简便迅速,故通常多采取先测挥发油的折光度。若测定的折光率不符合规定时,其余的检查可不必进行。酸价、酯价和皂化价是指示挥发油的质量的重要的化学指标,挥发油中含有的各类成分,均因其具有的功能基而显示独特的化学性,可利用这些性质为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定性。
大多数挥发油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少数呈棕色或黄棕色,个别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多具有香气或其他特殊气味,常温下可以挥发。
挥发油难溶于水,但制时可出现挥发性特殊气味,若温度高于100℃时部分分解。可溶于浓酒精和多数有机溶媒中。
经常与日光及空气接触可氧化变质,使其比重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并能形成树脂样物质,也不能再随水蒸气蒸馏。因此制备挥发油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产品应装入深色瓶中,密闭塞紧,放于阴凉处保存。
由于挥发油是混合物,成分不同,其沸点亦不同,故可利用此性质来分离取舍挥发油。常压下挥发油的沸点一般在70-300℃。挥发油多数比水轻。
酸碱性:用pH试纸测定挥发油的酸碱性,如呈酸性反应表明含有游离酸或酚类的化合物;如为碱性反应,表示挥发油中可能含有碱性化合物,如挥发油生物碱等。
氧、硫元素:可用钠熔法检识。
酚类:用含FeCl3的乙醇溶液检查挥发油乙醇液,如产生蓝、蓝紫或绿色反应。表示有酚类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用硝酸银、NH3、H2O检查挥发油,如有银镜反应,表示其中含有醛类等还原性物质。用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验挥发油,如产生结晶型衍生物,表示有酮或磷存在。
内酯:于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及氢氧化钠溶液,如呈红色并逐渐消失,表示含有内酯类化合物。因此,须根据其理化性质及临床的需要进行炮制,采取“适宜”的方法,以确保饮片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2炮制对药物的影响及其注意事项
根据挥发油成分在常温下可挥发的特点,故在加热炮制时火候的大小与炮制的时间要掌握,据报道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有如下变化:炒炭减少约80%,炒焦减少约40%,煨或土炒等损失约20%,为此,为了保留有效挥发性成分不受或少受损失,应尽量避免炮制过度对成份的破坏和损失。否则会影响疗效,特别是芳香类药材更应注意。例如含挥发油的荆芥、薄荷、茴香、木香等。早在《雷公炮炎论》上就指出不可用火处理,例如对茵陈等中药注明:“勿进火”。
水制时尽管挥发性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小但不宜久浸久泡,只宜“抢水洗”,否则香气溢散。如陈皮经拣选后喷水湿润铡成细丝即可。又如木香用温水洗净后沥干装入罐内,均匀地喷温开水(或洒)盖严。焖2-3h,待焖透后取出切片,晾干即可。总之,水制此类中药材时,宜焖润。即将药材经淋湿后,堆放在一起。用洁净的湿布盖好,经常检查翻动并洒水,使之内外保持湿润一致,直至湿润透心,软度适合为度。取药按要求切片晾干即可。
在临床用药时,某些药材含挥发油过多,以至对人体有害。然又是治疗所需的有效成分,故必须除去多余部分,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苍术、白术均有苍术醇、苍术酮等挥发油成分,对脾胃刺激性大,须用米泔水浸漂2-3d,沥干水,透心后切成饮片,晾干再炒炙,由于米泔水有吸附作用,再加上高热炒,受热挥发油或破坏或减少15%以上,从而除去了苍术、白术的副作用。
水电站工程施工质量对我国水电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水电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管理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电力能源供应的重要工作。现代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监理企业以科学的监理工作架构、工作流程为基础,针对影响水电站工程施工质量的各质量控制点进行施工的监理工作。以科学的、严禁的施工监理保障水电站工程施工质量,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电力供应奠定基础。
一、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现状与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的大规模建设,为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水电站工程监理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水电站工程建设企业施工技术力量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水电站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加强许多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小型施工企业,更是造成了施工质量管理的困难。这样的条件下,水电站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监理工程师必须以自身的管理权限严格进行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补足中标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保障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水电站工程监理企业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构建科学的监理工作流程,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二、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程序的科学构建
由于水电站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使得工程监理必须承担更多的质量责任,通过严格的施工监理保障水电站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的构建对监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是水电工程监理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的基础,是工程项目监理工作实施的基本准则。
2.1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的设计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流程
水电站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是设计监理工作流程的基础,监理工作流程的设计在保障监理工作完整性、科学性的同时必须注重与水电站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要求以及工程特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监理工作重点科学的设计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流程,以满足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监理。根据水电站工程监理内容,建立工作流程应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首先构建监理工作主体流程,然后根据各项监理工作进行分项监理工作流程的设计与构建。
2.2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主体流程的构建
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主体流程是工程建立企业自承接工程建立工作开始至合同结束过程中各项工作开展的主要流程。其工作流程为:(1)建设单位与建立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2)组建项目监理部进驻现场并进行现场查勘(3)编制监理规划、实施细则与表示文件(4)协助建设单位组织进行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5)参加第一次工地会议进行建立交底(6)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准备、检查场地移交,审查控制测(7)施工过程的监理(质量、进度、造价控制、安全环保监督、合同信息管理、组织协调)(8)审核竣工报告、参加工程竣工验收(9)审查承包单位结算(10)工程监理工作攻讦、提交工程档案资料(11)保修期监理(12)监理合同结束。按照每部分工作的重点,其又分为多个监理流程分项,如:施工水电工程招标监理工作程序、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程序、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工程合同费用控制程序等多个分项监理工作程序,其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监理工作程序有效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障投资方、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主体工作程序的构建是根据监理工作主要工作进行分类后按照工程招标、施工、竣工等步骤进行的工作程序设计,其必须根据工程建设的步骤进行,以保障监理工作能够对工程项目每一阶段都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
2.3水电站工程监理分项监理工作程序的建立
分项监理工作程序是针对该分项管理工作进行的监理,以监理工作程序的实施达到分项控制的目标。在进行分项监理工作程序设计与建立时,必须要对该分项目标进行科学分析与分解,将目标按照工作重点、按照施工进度分解为若干小项,并依据目标分解到各阶段的控制关键进行监理工作。例如:工程进度控制程序要根据工程进度各主管部门级别、管理内容的不同进行控制程序的建立。承包单位申报已完成工程量报表、工程价报表监理检查工程量(对照图纸、现场量测)造价监理工程师审核已完工程价款报表总监签发建设单位审查会签后支付工程款至承包单位。通过上述流程可以看出,该工作程序是按照施工款项各级主管单位为主进行流程设计,根据工程款审核部门权限的不同构建的科学的工作程序。该工作程序能够有效保障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经济利益。
2.4以科学的监理工作程序为基础开展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
科学的监理工作程序是保障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的基础,是监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准则。水电站监理企业必须根据工程情况,以及科学的设计,构建现代化的、科学的监理工作程序,以此规范水电站监理工作,保障监理工作质量,促进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开展。
三、注重监理工作考核程序的建立,提高监理工作质量
建立单位是根据业主的授权和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文件、监理合同等对给你改成建设实施监督管理的组织。其工作程序的建立对有效保障工程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水电站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程序的科学构建不仅需要根据工程施工各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还需要监理企业构建科学的现场监理考核程序,以此保障水电站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保障现场监理工作质量。对现场建立工作进行考核时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工作时必须做好的重要基础工作,其对水电站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水电站监理企业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监理工作内容构建科学的现场监理考核工作程序,以此考核现场监理工作质量,保障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论
综上所述,水电站工程监理工作程序的科学构建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承建企业与业主的经济利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监理企业必须认识到监理工作程序监理的重要性,通过对工程实际情况、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等基本信息的综合分析与论证,科学的设计监理工作程序,以保障水电站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保障双方企业的经济利益。这就需要监理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培养,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基础促进企业监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监理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东《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重点分析》水工工程与管理2009.1
2.艾佳琳《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程序重要性分析》水电工程资讯2009.7
学院通过多次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及对多家医药企业进行走访与调研,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决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为北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饮片加工、药品质量检验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分析就业岗位,进行课程定位
针对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将中药原药材的鉴定与炮制、中药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检验、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控、常用制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学习领域中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药设备”等四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1.3课程性质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在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技术、微生物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检测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
1.4课程目标
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的要求及能力,参照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标准,将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会如何使用药品标准、检品取样的方法、检品的前处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检查(常规、杂质、微生物)及含量测定的方法等。(2)职业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所学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与方法对中药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及做好仪器的维护;会配制各种常用的试剂、缓冲液;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进行判断;正确填写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药品检验报告书。(3)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质量第一、依法检验”的思想,培养正确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与实施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从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入手,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依托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制剂形态不同而具体检验项目也有所不同,对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及考核方式的进行性设计,均是以项目为基础的。
2.2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中药制剂多数以固体状态及液体状态形式存在,其质量检验过程均是由阅读理解药品标准(国家标准、企业内部标准)、取样、样品前处理、鉴别、检查、填写检验记录等六个步骤完成,因此将本门课程教学依托在三个教学项目上,每一教学项目又分设有多个检验任务,具体检验任务以常见中药制剂为载体安排教学的实施,其中取样、样品前处理、试液的配制、计算、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的填写、检验室卫生及安全在每一项任务完成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在这一设计中遵循了知识由易到难的顺序,体现了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注重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满足了岗位技能对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先进性、通用性与实用性。
2.3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教学的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托学院现有药物教学实训楼内教学做一体化制剂检验实训室的有利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营造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组织教学。三大教学项目中任一检验任务的实施均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的:创设问题情境与下发任务请验单、探究问题设计实施方案、汇报实施方案、教师点评、具体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每一环节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施任务前将学生按人数平均分为8组,每组3~4人),着重培养学生设计质量检测方案,顺利完成检验项目与任务,规范填写检验报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下发任务请验单。请验单的发放是项目具体任务完成的首要环节,除第一节课讲解对学生的要求及上课模式转变的学习外,均是利用上一检验任务完成后的20分钟进行的。针对请验单,向学生提出有参考性的问题或列举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行为,可使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为下一步骤的实施明确方向。第二环节:探究问题,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针对教师引出的问题,学生课下通过查阅专业书籍、相关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设计出能完成本组待请验任务的实施方案,包括检验方法的选择及理由、所需材料及仪器的详单、操作时分工问题、步骤实施细节问题、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制作成PowerPoint幻灯片。第三环节:汇报实施方案。小组成员在课下设计好的实施方案,在课上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其他组成员与之共享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其他组成员可以在汇报完后对自己思考不清楚及不懂的地方向汇报人提出疑问,并由汇报人进行回答;如果答不出,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探讨,解决相应问题。第四环节:教师点评,确认各组实施方案。教师通过随机选取的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未能充分考虑到的及存在异议的地方进行补充与解疑,确认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包括方法选取是否得当、所需材料及仪器是否合理、操作步骤顺序是否准确等,并对此提出意见。第五环节:具体实施。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关键的环节,学生根据确认后的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根据操作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单、试剂试药配制单、取样单、样品发放记录单等各种记录,培养学生原始记录要详细、检验结果要准确的职业素质,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而此时,教师在一旁进行巡回检查并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第六环节:检查评价。学生实施过程中及完毕后需要填写原始检验记录及形成检验报告书,上交后,各组之间轮换进行检查,对记录不详细及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组间探讨与纠正,这一环节是在充分掌握所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懒于思考,不善于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课程考核设计
为更好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设计。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旷课、迟到、早退、事假、病假给予不同的分数)采取与企业相同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用本人的笔记在出勤表格中填写自己的名字,不许他人,发现则两人均视为旷课,扣除相应分数,此部分分数占总成绩的10%。过程性考核:考核成绩由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构成,占总成绩的50%。以小组为单位,每一检验任务设置一定分值,教师及学生评价各占50%,最后综合形成每一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教师从每一项目下的具体任务的准备、汇报情况、实施及完成的速度与质量,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合作沟通能力、学习态度、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环境清理是否洁净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学生评价则是小组长扮演质量负责人对其组员进行评价,从着装、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参与清理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完成每一检验任务后所形成的请验单、检验记录、成品检验报告书及试剂试药配制单等各种填写记录是否完全,可视为作业,占总成绩的10%。终结性考核:即理论试卷考核,减少至占总成绩的30%,但卷面成绩要达到最低标准(卷面成绩不能低于50分)。此种考核方式与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相吻合,注重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对职业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更趋于合理。
中图分类号:[P345]文献标识码: A
1、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文地质情况对工程的影响一直没有出现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导致了施工过程中或是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基础下沉或是建筑物开裂等事故的发生,发生这一现象是由地下水对岩土造成的侵蚀引起的。对水文地质的勘查以及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将影响着工程的基础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尤其是地下水的分布与流动特性尤为重要。因此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从而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勘查水文地质情况资料。目前水文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应着重评价地下水对岩土结构、建筑物的影响和作用,提前预测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危害,以便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地下水与建筑地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该将地下水与地基设计相结合,从而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来为地基的设计和选择奠定科学的基础。
(3)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对建筑物的影响、人为活动下地下水的变化和对建筑物的影响等都是水文地质勘查中应该着重勘查的内容。
(4)不同地下水情况对工程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评价。比如,工程有部分基础是处于地下水以下的,那么就应该把评价内容重点放在地下水对砼和钢筋的腐蚀性上面;如果基础是以岩土层来进行施工的,则需要对地下水对岩土层的软化、崩解和胀缩作用进行重点的评价;某此建筑基础层中存着松散、粉细砂和粉土等,这就需要对流砂及管涌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目前在地下水位许多时候会进行基坑作业,。这就需要对渗透性和富水性进行试验,并对土体沉降和边坡失稳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
2、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岩土体的地理性质分为岩土物理和水理两种,其水理性质即是岩土体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性质。当地下水作用于岩土体时,其岩土的强度和形状则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所以可以针对岩土体的水理性质进行测试,通常情况下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透水性。透水性是利用自然重力的原理,对水穿过岩土的性能进行的分析的方法。岩土越松散、颗粒越大,则其透水性则越好。在工程地质勘查中,通常利用渗透系数来对岩土的透水性来进行表示的,渗透系数则通过抽水试验来获得,岩水的透水性对建筑的影响较大,二者之间呈正比关系。
(2) 崩解性。岩土体的崩解即是指土体的崩散解体,通常是在静水情况下,当有粘性土浸入后,使土粒间的结构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土体崩解。导致岩土体崩解的因素较多,如颗粒、结构、矿物成分等都与崩解性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岩土体在崩解时崩解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残积土是以散开的方式,而石英石则是以裂开的方式进行崩解的,岩土体的崩解性与对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呈正比的关系。
(3) 软化性。当岩土处于地下水的浸泡下时,其岩土强度则会明显降低,软化性通常通过软化系数来进行体现,这是判断岩土体耐水和耐压能力的主要参数,通常情况下粘性土层、页岩和泥岩等岩土结构容易发生软化性,另外,岩土的软化性与建筑物的稳定性呈反比的关系。
(4) 给水性。给水性指的是在水的作用下,饱水岩土体从裂缝和孔隙中流出水的能力。通常利用给水度来进行形容。给水度是水文地质中较为重要的参数,它对施工现场的疏干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与前面的方法相同,给水性越强的岩土体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强。
(5) 胀缩性。所谓岩土的胀缩性是指岩土在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后,其体积会逐渐增大,而当岩土的水分流失时,其体积又会变小的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岩土表面的膜会在吸水后变厚,而失水时膜的厚度又会变小。岩土的胀缩性常常会导致基坑出现突起或裂缝,直接导致土层表面及地基出现变形现象,从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工程的影响,二是地下水的流动的压力作用对工程的影响。
(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变化有两种原因,一是人为因素,二是天然因素。然而不管什么原因,地下水位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岩土产生危害。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分为三种方式: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有水位上升这方面的原因,但水位升高又有许多种的原因,比如水文气象方面的因素,地质方面的因素,当然还免不了的人为原因造成的。这些都不是由某一种单方面影响的,而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水位上升对工程有许多不利的影响,由于水位上升,地下水对建筑的腐蚀性就加强了,大大减少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严重的可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比如由于水位上升建筑容易产生崩塌或者滑坡等现象。而且岩土结构也容易被软化,会出现流沙现象。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上升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那么地位水位下降也会对工程造成影响,造成水位下降的因素由许多方面,有人为因素,有其他环境因素等等,比如人们大量抽取地下水,建筑水库也会使用地下水。人们对地下水的大幅度的利用,导致地下水量减少,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影响到工程质量,也会影响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水文地质条件是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工程项目在勘查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研究水文地质,忽视水文地质问题,从而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不仅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地下水位变化频发,那么岩土的收缩膨胀变形就会不断发生,就会对建筑物产生严重性破坏,给工程的进展带来麻烦。
(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地下水流动产生的动压力对岩土工程没有致命性的影响,但由于人们对地下水平衡造成了破坏,那么就对岩土工程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了。例如如流沙、管涌等。
结语
我国目前的工程勘察技能飞速的发展,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查中逐渐被受到重视,但还不是发展的相当健全,要面临着许多考验和实际问题,仍然需要努力的克服。水文地质的参数要通过科学性的计算才能得到精确值,并且全面发挥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作用,这已经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工程项目。水文地质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原因,还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作用是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郭岐山.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16).
一、关于水文地质与岩土工程
想要充分体现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就要对水文地质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水文地质是与岩土工程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两者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般来说,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指地下水在经过不断活动中所产生的变化状态,是一门专门研究自然界地下水的学科知识,它可以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采样试验,确定地下水的性质和化学含量。这样才能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子地下水的利用率。其次,水文地址问题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而地下水通常都是岩土缝隙中的水,从一定程度来看,一旦进行不合理的地下水灌溉工程,就会很容易发生次生盐碱化的现象,不仅会对周围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还会引发地面塌陷,最终导致建筑物地基的安稳性受到极大的威胁。
岩土工程是在工程建设中有关岩石或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的科学技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的部分称岩土工程。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即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后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边坡与基坑工程,即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二、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是岩土勘察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岩土地质灾害的发生,而为了工程能够继续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又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一环扣一环的直接表明水文地质对工程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水文地质中的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其酸碱强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地下水作为正常水位以下的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对岩土体的工程特性有着最直接影响,最直观的来说它是建筑的最直接接触的环境。所以迄今为止,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一直是非常重要以及必须要解决的工程环境问题。如果不重视或者直接忽略水文地质所带来的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对整个建筑物基础建设的工程将有着破坏性的影响,特别是在水文地质条件颇为复杂区域,岩土性质问题未得到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工程施工,会导致严重的岩土工程灾害甚至是会引发自然灾害。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查明相关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一方面降低了资源浪费和财力损失,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水文地质问题所带来的岩土工程灾害和自然问题。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应用
1、自然地理条件的勘察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为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岩土数据,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可以为岩土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水文勘察依据。所以需要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中包含很多内容,自然地理条件的勘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自然地理条件的勘察需要包含的内容有地下水文特征、地形地貌。水文特征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地区的气候,湿度、热量等,而地形地貌则是工程施工场所周围的水系、平原等的特征,地形是否开阔、地貌是否受到了侵蚀等。
2、地质条件的勘察
在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地质条件非常重要,其影响工程地基施工建设的质量,还影响着地面上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等,所以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勘测。岩土工程勘测中水文地质的地质条件勘察,主要是对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进行勘测,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提供地质勘测数据支持。
3、地下水位勘察
在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等施工中,地下水位对地基施工、地上建筑物的安全性均会产生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造成建筑物、地基出现下沉、变形等,所以在施工前,对地下水位进行勘测,有重要的意义。地下水位的勘测需要对近3~5年的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位变化等进行勘测。同时还要对地下水的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水关系等,对地下水位产生的影响进行勘测分析。因为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位的勘察工作是重点内容。
4、隔水层、含水层的勘察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包含了很多的内容,除了以上这些需要勘察之外,隔水层、含水层的情况也需要进行勘察。隔水层和含水层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流向、水位、变化幅度等,都需要进行勘察,其中主要对含水层的厚度、深度、分布进行勘察,还可以通过现场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对岩土工程的地下隔水层、含水层进行勘察,进而判断水文地质对建筑材料产生的腐蚀程度进行判断。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地勘察出地下水文地质,可以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个有效的水文地质参数依据,还可以保证岩土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应用在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中,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必须要重视水文地质问题,地球地壳运动形成山河湖海,形态千变万化,我们要不断地去观察、发现、解决地质上的各种难题,只有不断探索和了解它的特点,提升岩土工程技术水平,才能避免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危险情况。
参考文献:
[1]吴学林.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 广东科技,2014,(20):144+116.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理念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因为:“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挖掘自身潜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人生要求。”具体目标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实施把学生培养成认识和情感整合发展的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依据这种培养目标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要有爱业的精神、过硬的基础、科学的理念和开阔的胸襟这四个方面作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一、要有爱业的精神
在我国自古就有“干一行,爱一行”之说。只有爱才会用心去做,才能做的好,做中学语文教师也同样要有这种爱的精神。
首先,要爱教育事业。教书是个良心活儿,它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教语文更需要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教语文要比别的学科更辛苦,如果事先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日后难免会打退堂鼓。因为,今后的语文是要将“语言文字”的语文变为“语言文学”的语文,以更加强调语文的人文性特征。要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树立人文信仰,“语文”可谓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身教胜于言传,要有“献身精神”,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其次,要爱学生。做教师不同于别的,它要求教师必须耐心,不厌其烦,十年如一日地去面对一个个性格不同的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的话很难坚持长久,而要想有足够的耐心就必须爱他们。好的老师能塑造学生的灵魂,所以要教育学生,必须要热爱学生。要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这种爱必须是博爱的,不可以是偏爱,更不能有溺爱的成份在内。
二、要有过硬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不了解一个字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检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体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强调的就是要修炼、磨砺,下苦功练习基本功。对于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能力的高低。在我看来,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除了上述以外,还应该大致包括如下几点:
(一)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最低要求。流畅自不必言,试想一个语言表达不流畅的教师怎么可能与学生们进行良好的交流,又怎么可能与学生们进行良好的交流,又怎么可能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呢?从表面上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似乎做到流畅就可以了,至于优美好像纯属锦上添花之举。实则不然,优美的语言有其优美的音节韵律及其形式上的美,这些都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中学生是以一个以模仿为其学习途径的阶段,优美的语言课可唤起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二)较强的写作能力
这一点其实与前面一点有交叉部分。写作能力其实就是表达能力之一种,只不过前一点指的是口头表达能力,这里指的是书面表达能力。前一种能力的好处前文已述,今就写作能力一项作些分析,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的终极要求,也是教师行为的一个纲领性准则。当初沈从文、朱自清都曾用师生同题作文的方式指导学生写作,这种方式便于诱导学生写“下水作文”,并且老师的文章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样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教本身不断地学习,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更在无形之中启示学生去学习模仿教材中的课文,并进而培养其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和兴趣,从而使教材充分地发挥其功用,达到语文教育的目标。因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这就是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
(三)一话三字
首先要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重任有很大一部分都落在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身上。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和自己的学生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流,还要能让学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就是所谓的要让学生“拿得出手,张得开口”。其次要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让别人一眼看去就知道是语文教师,要让字成为自己的脸面和招牌。其实,认真说来中学语文教师练成一手好字,其意义还不止于此,对于学生而言也有着很大的熏陶、带动和引导作用。
(四)能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现在讲学科渗透,文理交叉,一招鲜早已不能吃遍天了。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起来既能提高语文教师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更好的服务态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即时可信的服务。更何况思维在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是相通的,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有可能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去,如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等。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杂家,努力去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要注重培养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三、要有科学的理念
(一)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科学的不一定是最时髦的,古代也有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未过时,依然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例如: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等。由此可见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总结、继承和扬弃的过程。总之“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符合这个规律的就是科学的,不符合这个规律的就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都是优秀的古代传统与先进的现代思想相结合的有机合体。
(二)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
这一点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语文教学的新趋向,如针对阅读教学的对话互动理念、个性化阅读理念、整体把握的理念等。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输血”,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逐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转向“平等的对话者”,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为平等对话者。对话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长期以来“授受”的教学方式,领会对话教学理念的精髓,与学生在平等地位上以“文本为中介”展开的认识、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要有开阔的胸襟
古人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生在世就要不断地学习,而生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更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作为一个新课改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师更要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真正的学习,对于个人而言涉及人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与我们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通过与别的老师合作会使语文教学工作完成得更加完美。另外还要有能与学生合作的意识。新课改要求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学生。怎么培养?老师通过与学生合作给他们一个范式让他们去模仿岂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有利于和同学们之间增进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与感情以便于日常教学。语文很难教,它包罗万象,既要教语文知识,又要考虑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培养,并且大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不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情感交流,通过情谊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又应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着力点。如布鲁纳所言:“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包括反思自己的思维从而以某种方式与自己所知道的区分开来的能力。这也是一个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成自我感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基本理念主要表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它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同r还要能够积极倡导并切实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士泉. 关于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2001(1).
[2]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守恒,讼虎.教育学教程[M]. 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创新. 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5] 宁鸿彬. 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6] 祝新华. 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7] 杨成章,谢贤扬,李丽.语文创造教育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质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1.1 当前工程质量状况是: 总体工程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不少地区创出了高水平的结构工程和综合工程; 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 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运用。当前新的质量形势下, 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最为突出, 用户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对工程质量责任追查更加严格, 企业对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保证更加重视。1.2主要问题是: 工程质量参差不齐, 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施工单位粗放型管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工序交接验收不严格、施工记录不按时填写、工程阶段验收不按规定进行; 有的对实体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 追时间抢进度, 造成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另外, 工程监理不能到岗到位, 不能完全行使监理权力, “三控制一协调”职能不能正常发挥。
2、质量问题分析工程质量及质量管理在很大空间上仍然存有很多问题, 还存在着不少的设计和施工缺陷及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事故及质量投诉时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2.1 企业控制。参加建设的各单位, 没有把质量真正放到第一位, 没有完全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在投资项目负责制、工程招投标、资料管理、价格标准、设计图纸深度、图纸审查、监理委托、开工许可、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程序和内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2.2 材料、环境影响等因素。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及使用功能, 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投资, 压低工程造价招标, 施工单位为了追逐利润, 侵用设计安全系数, 忽略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 采用劣质建材以达到追逐利润的目的。2.3 操作技能不平衡。目前各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基本依靠外雇民工, 技术工人不固定, 流动性强,工人得不到系统的培训, 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施工水平参差不齐。2.4 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明确及配比等因素的不稳定性。目前的建筑市场是建设单位的市场,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了保住工程的连续性, 与建设单位之间形成了不平等的合同履约关系, 使得建设单位的权利不断增大, 质量责任的分配发生变化:一方面建设方不按规定赋予监理应有的权利, 另一方面是监理外聘人员居多, 水平低责任感不强。同时也存在建设、施工、监理三方人际关系和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造成监理工程师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2.5 领导意识的影响。各建设单位的主要领导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 对建设工程接触较少, 对相关政策和知识了解甚微, 遇到建设工程又不能做到先学习后管理, 有的连基本的程序和手续都不知道; 制定的施工合同缺项, 施工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没有明确规定, 给施工单位降低标准、野蛮操作创造了条件。
3、加强宏观调控监督力度, 提高工程质量“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对于我们来说, 就是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搞好工程质量是发展的需要, 更确切地说是企业生存的需要, 必须下决心改变自己所有粗放的、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领导质量第一意识问题; 谁都可以管的问题; 质量与效益关系问题; 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问题等思想观念转换问题; 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 建设各方主体全面了解和掌握并严格执行各自质量行为规范的内容和方法问题。3.1 思想观念转换问题。第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定期组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培训班,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培训的内容包括: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质量管理标准、规范, 国内外先进管理办法和经验。管理某项建设工程的领导应该掌握有关工程建设的规定, 不能盲目下结论和决策。第二,树立创优意识, 用户至上意识, 搞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施工队伍完成的每一项工程, 必须经得起考验。规范管理、文明施工不仅对质量有保证, 也会树立起自己的形象。第三、监理单位要树立主人公意识、质量第一意识。工程监理人员作为建设单位聘用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 对所监管的每一项工程要尽职尽责, 敢于负责, 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3.2 理顺关系,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步, 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 责任要落实到人, 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质量行为意识; 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包括: 建筑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报建审批核准制度、投资项目法人制度、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与准入制度、开工许可制度、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管理制度等; 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如: 投资项目责任考核机制、工程质量奖罚机制等。3.2 完善监督管理内容, 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建立和遵循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督程序, 明确监督管理任务、内容、范围、职责和权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范围包括: 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交通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辅助和附属工程; 参加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 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工程用品、构配件; 工程实体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涉及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使用功能、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任务: 制定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每个工程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针对工程特点, 明确监督的具体内容、监督方式。在方案中, 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 做出实施监督的详细计划安排; 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或资格及到岗到位情况。检查各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 检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 检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按照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对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进行 现场实地抽查, 并对这些项目的质量验收进行监督管理; 对用于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抽查; 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工程验收组织形式、验收程序以及在验收过程中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形成的质量评定文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实体质量是否有缺陷, 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是否符合国家验收标准, 发现问题责令整改, 重新组织验收; 对预制建筑构件和主要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 组织分析质量事故, 并对事故责任者拿出处理意见; 组织质量投诉的鉴定和分析;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程序, 规范建设各方质量行为。3.3 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ISO 质量保证体系。ISO 的质量管理核心是过程控制, 关键是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 措施是施工纪录。目前, 大多数企业进行的是ISO9000 体系认证, 也有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了ISO14000 体系认证。其执行的关键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纪录, 只有做到了事事有人写、有人做、有人记、有人查、有人改,ISO 质量管理就一定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写、做、纪、查、改是一个整体控制过程, 称之为质量循环,走过一个循环, 质量就会提高一步, 所以也称之为质量螺旋。如果差了一个环节, 整个ISO 质量体系都不会起作用。可追溯性就是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查到每个环节和过程的责任人。只有坚持规范记录, 事事可追溯, 才能使产品生产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能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使每个员工都有压力感, 我们的质量才有保障。3.4 引入质量评优机制, 给建筑市场注入竞争活力。监督备案制的实行, 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谁核定, 谁负责”的质量意识。然而, 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 它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服务年限久、与人民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点, 每一个投入使用的建筑产品都必须是合格品。在工程质量自我评定中, 施工企业往往出于自身考虑, 虚夸质量; 而监理单位由于公司业务的局限性和出于公司发展角度的考虑, 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时也会放宽要求。鉴于这种实际情况的存在, 监督部门应该在做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同时, 适时引入评优机制, 督导各建筑单位主体行为健康有序地发展, 创造一个蓬勃向上、稳定有序竞争的建筑市场。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2、韩之俊.质量管理.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oo3.4
前言
在现代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是非常常见并且重要的,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却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经常发生质量的问题,这在桥梁和地基等工程中更是常见,虽然对它已经十分的重视并且也采取了许多相关的防治措施,但依然不能避免它的产生,尤其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地质结构不同气候环境引起的裂缝问题也不一样,而它的表现方式也是复杂多变,花样应接不暇。因为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对它进行防治。
1、混凝土施工中常出现问题的介绍
以混凝土为主体是现代建筑普遍采取的框架结构,因为混凝土强度高,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可造性和耐火耐水性都比较的突出,从而得到了建筑工程师及施工单位的青睐。但是,工民建施工中有几个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分别是露筋、麻面和裂缝。露筋就是指因为混凝土粘合性不够或者因为施工不当而使钢筋露在外面的现象。麻面就是指混凝土的表面凹凸不平,出现缺浆及小坑等现象,它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模板表面的光滑和湿润程度以及混凝土的调配。而裂缝是指混凝土施工时大面积或者局部出现裂缝的现象,这是混凝土施工中最关键的质量问题,也是困扰性最强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将对它进行详细的探讨。
2、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将它进行概括为水泥本身的特性、配筋不足、调配不合理、养护条件及施工质量这五个方面。
首先水泥本身的特性是指它的收缩力以及和水的化学反应,因为水泥自身的收缩而可能产生微小裂缝,这些微小的裂缝在特定条件下将会引起建筑结构物的开裂及变形,进而产生破坏。还有水泥与水反应时会散发打量的热量,从而使水泥的温度高于外界的温度,由于这个温度差而产生了一个温度应力,温差越大,应力也就越大,可能产生的裂缝也就越大。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混凝土的配筋,配筋不足,导致钢筋间距过大,承受强度达不到要求,从而引起了开裂。
第三个方面是水泥的调配不合理,因为调配不合理从而使抗拉强度降低,力学性能达不到指标,进而使混凝土产生了裂缝。调配不合理主要是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的比率大,含沙量不巧当。
第四个方面是指对水泥的养护,养护得好,水泥的硬化合理,性能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完全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在施工现场中,有的条件不允许,在加上突然的气候变化等因素,极有可能导致水泥的变质,从而引起开裂,所以必须尽可能的保养好水泥。
第五个方面是施工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因为不均匀的振捣或者是过振漏振,从而使水泥出现离析的现象,降低了整体的结构强度。还有因为施工不当,混凝土内部就产生气泡,降低了和钢筋的粘结力,进而产生开裂的现象。
3、防治混凝土施工中产生质量问题
(1)对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问题的防治,最主要的还是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因为混凝土裂缝形式多样,成因也比较的复杂,所以要做好防治工作首先就得从施工设计方面出发。在设计的时候,注意易开裂部位,考虑到地基的沉降差异,并且因为这些差异导致结构破坏的部位,也就是薄弱环节。总之,在设计的时候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防治,最大程度避免可能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2)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也是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混凝土的具有收缩的特性,这特性可能会使混凝土产生微小的裂缝。而使混凝土的收缩量增大的因素有下列几点:一是粗细集料含泥量太多;二是骨料粒径过细,针片含量过多,单方灰量和水量太多;三是外加剂掺杂物过多,并且有些外加成分选用不正确。所以选用材料时,就需要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注意,尽量选用收缩性较小的混凝土。另外,水泥的品种很多,等级也分好几级,而水泥的等级不一样,强度也不一样,产生的影响也自然不一样,这些在选材时都是需要注意的。
(3)施工技术也对施工质量也产生影响,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顺序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按正确浇筑顺序进行浇筑,可以让混凝土浇筑后更好的散热,避免产生裂缝等质量问题。施工时,混凝土的温度也对施工完成后的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混凝土内表面温度应该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下,并且还要对使用过程中的混凝土的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掌控,以便更好的指导施工,从而避免了裂缝的产生。还有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要做好,因为养护工作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好坏,如果做不好,可能会使混凝土强度减弱,力学性能不达要求,进而产生裂缝问题。养护工作的关键就是温湿度的控制,为了使温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用到塑料薄膜和保护地板,这得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防治措施还包括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而管理者主要就是指监理单位。在施工时,监理单位必须依据有关的文件规定对工程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不过单单只是靠监理单位,那还是不行的,施工单位也必须配合好监理单位开展工作,当监理单位对混凝土的质量提出疑问的时候,施工单位必须组织人员对相关疑问进行解决,并且调查出前因后果,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科学合理的混凝土实施方案是必要的,所以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合作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最合理的控制方案。还有在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验收,验收就是在整理好相关的资料,并且依照设计文件和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对工程进行核查、评估,这也是防治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最后一道工序。
4、结束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的得相当的迅速,混凝土作为工民建最主要的结构材料,它的施工质量对工程的好坏起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抓好工民建的质量控制工作,关键之一就是要抓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又因为混凝土的质量防治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设计、施工以及监察等方面的合作和配合,切实的依据科学的指导思想,用有效的方式来防治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混凝土裂缝问题,消除其对个人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