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9
1.前言
新课标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美术的教学评价中,老师要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创作和练习,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调整,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初中教育阶段,老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因此,老的教学评价一定要恰当合理,即使面对不好的作品,老师的言辞也不能激烈,而要温和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客观科学的评价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学评价受其他学科的影响,通常以技能作为评价标准,老师只看到学生作品的色彩搭配、图案的构成、绘画功力等,而疏忽了学生通过作品要表达的感情和想法,不能深入发现学生作品的涵义,这就容易导致美术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功力化。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美术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相比起其他学科,美术课程更具有开放性,发展性,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评价不能按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要以创新、新颖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思考衡量学生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在评价的准则上,对初中美术作品应该在于重点评价其独特性、想象力、创造性等的,不能只以学生作品的好坏、美丑来作为评价结果。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学生在美术作品上大胆尝新、突破自我、张扬自己的个性。美术教学评价不能按传统套路进行评价,要根据学生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面对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老师要予以表扬,并鼓励其坚持创作;对于绘画能力不佳的学生,老师要耐心引导,激励学生大胆创作。
3.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通常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掌握着话语权,占据主导位置,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应该转变态度,尽可能的把话语权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1]。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自己之间互相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可以从作品的新颖性、独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不要妄自菲薄,同时也不要过于自信,要对自己的作品予以肯定,同时总结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此外,老师可以将某个学生作品在课上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其作品的观点和建议表达出来,老师再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的能力。对于不太擅长美术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本着公正、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价,不能因为他人的作品优于自己的作品,就产生负面心理,嫉妒同学,同时也不能因为他人的作品不佳而予以嘲笑,要以欣赏和给予建议的态度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4.转变教学评价观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中,老师往往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当成评价的主体,决定学生作品的好坏,一节课下来,老师泛泛其词的评价所有学生的作品,甚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品,忽视学生的个性体现,这样往往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同时也打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2]。大多数老师的评价仅仅在作品本身,而没有从学生自身出发,对学生关心和宽容。因此,老师要转变教学评价观,从学生本身出发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要用心去鉴赏,老师可以从学生的构图思路、绘画过程去观察发现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耐心倾听学生在创作中遇到困扰时的倾诉,并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和学生一起解决困难。老师在评价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欣赏,肯定作品的可取之处,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胆创作,要打破照葫芦画瓢的美术课模式,使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不断进步。
5.结束语
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掌握好教学评价有助于改善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美术老师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学生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办法,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积极寻找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同时要转变教学评价观念,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掘自身的潜能。
一、浅谈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健康与运动、学习能力、道德修养、合作与交流、表现和审美以及个人素养这六个指标,我国在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时严格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要求积极践行素质教育。
(一)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意义重大,素质教育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和核心,不再过于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量和评价,而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而又公正的考核,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积极地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表现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落实素质教育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课堂参与积极性降低。相比之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积极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动态以及个人的成长需求,老师以及学校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设置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保障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公正性,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最终的衡量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的综合素质,每个学生能够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充分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这种评价机制还能够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以及途径,老师也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励法及小组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这一点对于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
(一)评价主体太单一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校科学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教学情况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落实,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会直接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本文的实践调查以及资料收集可以看出,许多学校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往往由老师一个人完成所有的评价工作,这一点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课业负担,还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难以保障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全面性。同时,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评价和考核,评价主体的单一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无法真正落实我国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较低,许多学校以及老师始终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
(二)过于注重绝对性评价
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老师往往过于注重绝对性的评价,以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及考核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导致实际的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学生的个体特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构建以及教育背景都有所区别,因此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差异较大,不管是最终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如果仅仅以一套绝对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那么就与现有的素质教育核心和初衷相违背。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许多老师还没有意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内涵,同时过于注重评价的统一性,忽略了每一位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除此之外,在实际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许多老师以学习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这种绝对性的评价也忽略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无法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及素质教育。
(三)教师认识不足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该环节能够有效地推动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的完善以及构建,帮助我国的教育部门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落实情况,以此来检验学校的管理方法。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老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大部分的思想品质评价工作以教师写评语的方式为主,这一点既无法反映学生的个体特征,同时也难以对学生的个人表现的优劣进行判断和比较。
(四)评价体制缺乏实践性
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本文所搜集的资料以及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在落实各环节的工作时我国许多学校尽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但是现有的评价体制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校过于注重评价机制的设置,忽略了评价机制以及其他辅助条例的完善,难以真正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也无法突破素质教育改革中的瓶颈,许多学校的素质评价工作往往浮于表面,最终的评价结果既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大量的评价资源被浪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三、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存在单一化的现象,最终导致评价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为了突破这一不足,我国学校必须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需要注重老师的课业评价之外,还需要为社会、学生个人以及学校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和渠道,将老师评价、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需要提高评价对象自我评价的比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最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二)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所选择的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老师必须要保障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建议老师可以通过差异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一点可以有效地落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为该工作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指导。差异化评价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的方向,保障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老师对学生的具体素质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对整个社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将差异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及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学校以及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机制,保障评价体系的安全性以及层次性。其次,还需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参照其他的评价模型,注重对学生进步程度的评价。除此之外,差异性评价能够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差异比较,真正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时空全程化
在落实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及价值。老师是评价工作的践行者以及推动者,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不足,往往只在学期末进行素质评价,为了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我国首先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素质评价理念,站在全局的角度,将期中、期末以及平常的阶段性评价相结合,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最终评价的准确性以及客观性。
四、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意义重大,老师以及学校除了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之外,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综合素质评价策略,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着眼点,注重不同策略的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贤纯.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的构建[M].中学教学参考,2013.
[2]张志勇.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策略研究[J].科学论坛,2009,(24):106.
二、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鼓励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教学实践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老师的鼓励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刺激,促进学生目标的实现。在英语的学习中,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第二种语言,学习过程非常的困难,故从心里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排斥,对于老师教学的知识,不愿去学习,单词和语法也不想去记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主动自愿的去学习英语呢?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进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心灵非常的脆弱,他最需要的就是老师鼓励和同学的帮助。若老师在这时还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味的职责,而面对学习好的同学总是笑脸盈盈,这样的差别更会助长学生的失败感,产生自卑、自负的心理,在面对学习时,会产生反正学不好不如不学的心态,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出现翘课逃学等现象。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竟可能多的发展学生积极、优秀的一面,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当学生遇到失败时,老师要进行客观、适当的评价,不能从片面的角度进行分析,要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告诉学生失败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继续加油,就一定会迈上成功的阶梯。利用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优秀的,推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三、英语教学评价工具设计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组成部分,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的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价值观中,尤其重视最后获得的功名,这种价值取向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方式,对老师的评价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的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情感等予以全部的忽视,只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全部学生的教育质量予以忽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评价的要求逐渐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坚持整体性、全局性的评价方式,进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推动学生的学习。在新课程的《纲要》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予以明确规定。老师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时,不能片面的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要将学生的各种潜能进行综合性考虑,将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进行了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的学习。
1.学生被评价,老师单一评价
现在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上,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但是如今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仍保持着错误的观念,学生只是被作为评价的对象,老师负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比如:只有老师进行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只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情况的测验等等。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老师的评价太过单一,片面,从长远看不利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也不符合初中语文学习多元化评价的规律。老师单一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只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并不能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来学习,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看不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忽略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初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也取决于周围学生与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比如:在家中,学生学习如果得到了家长的奖励,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很大。但是,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并不注重听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忽略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使家长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并不了解,不利于家长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指导,同时也会拉大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3.评价方式单一
在初中老师的教学中,考试测验是老师对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评价的唯一方式。比如:进行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死板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数目、相应分数的题目,这样硬性的评价方式,只考察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并不能体现学生对于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来高中甚至大学的语文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只进行单一的语文知识点的考察和记忆,不利于学生以后在语文这一门学科有更深入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使学生产生不好的应试心理,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二、初中语文学习多元化评价策略
1.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和老师评定相结合
为了改变现今初中语文学习评价的单一性,使学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老师应采取学生、家长与老师进行多元化评价的策略。这样,学生在学校的语文学习情况就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评价,并且校外也能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语文学习。学生自评即学生对自身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的自我反省,对自己语文学习的不正确方法进行及时的改正,培养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独立性,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使学生认清在别人的观察中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怎么样,促进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学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要从多方面进行学习评价。比如:学生的语文课文朗读,课上发言,语文的学习态度等等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全面发展。最后,在课后,在校外再加上家长的评价,能够方便老师了解学生在家中对语文学习情况的了解,将学生在校内和在校外两种不同的语文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促进老师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备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和老师评定相结合,不仅能够使初中语文学习评价多元化,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更全面,更细致。
2.不拘泥于阶段考察
第二,即时评价要全面。在听课的过程中,部分老师或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或是没有即时评价意识,对于即时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下面几方面:要么整节课没有即时评价,要么对展示、点评同学的评价寥寥数语,要么只评价内容不评价学生表现。对此,我认为,即时评价不能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但是一定要有而且要做到既全面又精简明了。全面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去巧妙评价,从内容角度、知识角度、与其他同学的对比角度等角度去评价;精简明了就是语言要圆润、生动、准确而又有个性,这样的即时评价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可让课堂变得精彩丰富,不过需要老师具备处变不乱的自信、融会贯通的学科素养以及厚积薄发的教学机智,这非一日之功,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朝着哪个方向努力了,有朝一日,一定会成功的。
第三,即使评价要理性。在教学实际中,很多老师在课堂中过多的给予学生的是正面评价或者过多对一些问题学生给予负面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因此,新理念下的课堂即时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但这并非是抛弃了负面评价,也并非是放大负面评价。我认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展示点评中的闪光点,一味表扬、乱戴高帽不如明察秋毫、巧妙抛球、留有余地,做到绝不放大闪光点也不回避错误的事实,对其表现阴暗的一面要在不伤其自尊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教学情景采取间接指出不足、商榷指点不足、引导弥补不足等措施给予即时评价,不做带情绪倾向的评价。这样实事求是的评价,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改正不足,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作业评价的主体较单一
1、教师是评价的主体。 按照惯例作业评价主要是老师评价,学生只能接受。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老师把作业发回后,成绩好的的优秀生十分高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情绪就会很不好。无论优秀生还是差点的学生,都会十分重视其老师给出的评价,但却不重视订正或找出成绩好坏的原因,所以学生在得到作业评价后的情绪,是全部由老师的作业评价所左右的。作业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做,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生成绩的精准与客观,但同时对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能动性却忽略了。还有,对老师们的作业评价情况的好坏,大部分是学校的相关部门来审核评价,所以有时候一些审核评分并不是很妥当,其标准不算合理,时机上也不是很适合,老师们也只能全盘接受。这样就消磨了老师的参与及能动性。
2、学生参与度低。在对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可以检查出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能力,还能通过这个过程来培养同学们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刘本固曾说过要促进学习目的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评价,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及客观评价的态度。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工作中来,就是提高学生自我反省和评价态度的较好的办法。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作业评价过程中,以上两种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在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没有,相互的评价也不是很被重视。大部分情形作业都是老师们自己来评价的,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来接受和等待老师的指正。虽然有时学生也会参与作业评价,但机率也是有限的仅为一些优秀生如班干部,这类学生参与的机会还算是多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则很少会有机会参与的到作业评价中去。
二.评价方式单一
1、评价类型的单一。大部分教师评价采用“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其中,精批细改的方式主要是应用与评价作文。从问卷调研中可得知,这种评价类型占了多数。老师们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这类的评价方式。因为大部分学校的相关领导也都会规定要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其他作业则要“全批全改”,且已将作业评价作为对教师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所提出的“精”及“细”不是绝对的一个客观的标准,对于“精”“细”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符合要求,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不过是从较好的主观期望方面出发的要求,如果教师“精批细改”每个学生的所有作文,从实际情况看是十分困难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作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导致学生没有任何参与,也就不利于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只是重复的做作业、交作业。评价作业完全由老师们来完成,学生机械的做作业,自主创新精神无从发展。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应成为一句空话。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作业评价都是由老师承担,就会浪费学生和家长方面的条件。
2、部分老师使用传统的评价符号。上面所提到的全批全改方式,大部分只是画上对、错号,一直这样就会淡化同学们求知欲,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抑制他们的反思能力。只是作为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思路、学习成绩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情绪,甚至还可能影响师生的感情。此类的评价非常缺少人文的关怀,具有一些单调性和片面性。从采取分等分级别的判定方法后,老师就会给学生作业里做的好的批上优秀,良等评语,一直以来几乎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可能会缺少新鲜感,收到后肯定也不会认真查看,所以也不会收获什么具体的功效,更没有其他的新发现。就像大家经常知道的大部分人对作业评价以“√”和“×”标示对错,反馈给学生的只是一种形式感官上的冲击。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老师是拥有决定权的人,得到老师的“√”就没有后顾之忧,但如果是“×”则一片昏暗。所以可以得出,想要彻底触动到学生的情感方面的领域,光靠符号是不行的。学生更容易被具有人性与人情的话语所打动。
3、有些教师忽略使用评语。评语是否具有艺术性关系到教学结果的成效。评语的使用既要有教师在课上语言的艺术性,同时也有对作业评价的艺术性。带有艺术的语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方面的兴趣,拓展被评价者的思维。但如果没有一点评语、只用一种评价方法,则可能令学生们没有新鲜感,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会降低或丧失兴趣。设想一下,如果一位同学的作业总是被打“×”、被评“良”,那么他可能会对作业产生逆反心理,很有可能发展到索性不做作业了,到那时再对他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作业所得分数表示的是答案的正确率,而这其中所含有的做作业思路、方法、等等是不能从这其中都有所体现的,而这些对于评价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
的。所以,只是用分数来做衡量是不合理的,有悖人文要求。如前面所提到的在作业中用评语来做评价,对学生优点做出肯定,对他们的缺点指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清楚优缺点,还可以为其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进一步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只有小部的教师在使用这些类型评语:如分析原因、表扬鼓励、方法指导等。
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好的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大程度发展他们的智力,让学生更深入的进行问题的思考。“教师的评价语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富有鼓励性和欣赏性的课堂评价语更具有无限的魅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课堂上老师对所有学生的评价都仅仅限于“回答得真好!”“你太棒了!”“你真聪明!”等这些没有实际评价意义的词语上,这些评价华而不实,对学生起不到实质的激励作用,我们要让激励性评价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就要认识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和性质。
一、激励性评价的鼓励性
辞海中激励的意思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激励手段,好的激励手段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励性评价首先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带有鼓励的性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上课,面对老师,本身的心理紧张使学生的很多内在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需要老师要有充足的教学经验来调动学生的潜能。其中老师在课堂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激励性评价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这种方法很直接,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比较显著。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加以鼓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更加信任老师,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激励性评价的针对性
评价不仅要有鼓励性,而且更要有针对性。学生在回答同一个问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学生的答案会各种各样。这个时候老师的评价就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性的一个对接面就是教师问题的指向性。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那么学生的朗读会有不同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如:声音洪亮,但是感情不够充沛;感情充沛,但是字音需要校准等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无论怎样评价,首先都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再加以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三、激励性评价的实用性
“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详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无力。”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要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来进行评价,要用事实说话,这要求老师能根据不同的回答做出不同性质的评价。语文课堂上需要渗透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1)与学生对比。例如在课文中需要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表演时,要对不同的学生的表演进行对比评价,这样更能突出表演时的重点。(2)与自身对比。有的学生不自信,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可以给他两次机会,让学生体会自己两次的表现,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3)与教师对比。在诗歌课上,朗读时,老师可以做示范,学生再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和自己的朗读情况进行对比,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加认同老师。课堂上的多种评价方式,能设身处地的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发现学生的潜力,并给予恳切真实的评价。
四、激励性评价的启发性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来,《学记》的作者提出“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释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课堂评价是进行中的、嵌入式的过程,只有随时并频繁地进行,才能让学生及时衡量学习的表现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以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因此课堂中的评价不仅要切合学生回答的实际,还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
五、激励性评价的拓展性
评价在课堂上必不可少,但是并不是整堂课上所有学生的回答和学生回答的所有问题都要充分的肯定。在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目的在于让学生放松心理负担,轻松地投入到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去。但是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良好,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就可以适当减少,可以对特别优秀之处进行评价。这样在课堂后期减少评价的频率,可以让学生更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课文的思考和理解中去。因为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的给予褒奖,语言风趣幽默,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被赞扬的愉悦。
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至关重要,老师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最大的激情、爱心和机智去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特殊功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所有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05
前言
初中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课堂学习评价和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往更好方向发展的必要措施。评价对于激发和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老师了解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做好课堂学习评价和体育学习成绩评定的相关工作,无论是促进教学有效发展还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初中体育在很多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评价体系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阻碍教学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1体育评价内容过于单一
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老师越来越意识到评价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受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从而使老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评价内容仅仅偏重于学生的身体和体能等方面,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及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过于单一的体育评价内容,不利于对学生的体育表现做出较为全面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1.2体育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对于评价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只是采取老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而缺乏学生的自主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两种方式。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做出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不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利于体育教学预期效果的有效实现。
1.3体育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学生做出评价的依据仅仅局限于学期末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平时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倾注的感情以及在每一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和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因素,从而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引导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2 初中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评价的探究
课堂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且主要形式。课堂学习评价不仅是课堂教学展开的重要组成内容和环节,也是老师检验和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参与的重要对象。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做好课堂学习评价的相关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实际评价情况却又是如此让人忧心。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体育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成为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其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2.1 注重过程的评价,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和动作的掌握程度
过程评价是指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做出指导和总结的一种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对于学生正确掌握相关体育知识和动作要领,及时纠正学生的失误和错误的地方,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提高初中体育课堂学习评价有效性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上篮球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三步上篮的相关动作和要领,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先让学生仔细观看老师的示范,然后就是让学生自由练习,完了之后就让学生自己打球什么的。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而如果老师在学生自由练习之后,再将学生召集过来,让学生挨个儿完成三步上篮的动作,并且对每一位学生的动作做出评价,对于动作做得标准到位的要给予表扬肯定,对于动作完成还存在一定问题的要及时指出不足,并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改正,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不足,并且能够及时分析原因,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及时矫正和鼓励学生的体育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喜欢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如传球游戏,背靠背游戏等,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但是很多老师都是游戏玩完了就算了,忽略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各方面的评价,这样就不利于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老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
2.2 丰富评价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做出全面评价
在初中体育课堂学习评价的过程中,丰富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对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科学全面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提高初中体育课堂学习评价有效性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采取拓展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从而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评价。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关注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的好与坏,还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心理,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能力、技能熟练程度、道德品质、运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行观察,做出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老师不要单纯依靠老师评价的方式,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使得课堂学习评价尽量关注到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从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够实现较为全面的评价。比如,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老师更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出评价。因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最后往往是每一个小组推荐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的注意力也大多是集中在该同学身上,从而忽略对其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做出的评价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因此,老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做个简单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间互相评价,然后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做出全面性的评价,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
2.3注重评价语言艺术性的提高,提高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的语言对于评价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在提高初中体育课堂学习评价有效性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的提高。只有选择恰当的评价语言,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和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比如,在课堂中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表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在学生想要表现自己,但是又表现出畏缩不前的犹豫时,老师可以适当地以“你可以的”、“老师相信你”等富有鼓舞力量的话语激励学生,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展示自己。此外,老师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给予评价,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身学习情况的学习方法。
3 初中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的探索
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整个阶段体育学习做出综合评价的一种途径和措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学习成绩的评定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励和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体育能力[2]。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采取措施完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体系任重道远。
3.1 提高体育老师对于成绩评定的认识
体育老师是初中体育学习成绩评定工作展开的主要领导者,他们对于成绩评定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评定的质量。因此,要想完善初中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增强评定效果,首先就应该采取措施提高体育老师对于成绩评定的认识,让老师从心底里改变以体育考试或考核成绩作为唯一评定依据的传统评价方式和意识,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以考试成绩为准,更应该兼顾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各个方面的表现,意识到成绩评定的作用是为了促进和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掌握相关的体育常识,从而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丰富体育成绩评定的内容与模式
学习成绩的评定不仅仅是对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和实现学生更好地发展。简单的考试或考核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因此,老师要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地丰富体育成绩评定的内容,如在成绩考核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或者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表演展示,给自己加分;或者是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课堂表现及纪律规范等因素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老师在评定的方式中也应该有所创新,如让学生以评定小组等形式参与到评定过程中来,使得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促进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同时,老师对于评定的结果也应该不用分数或者优秀等形式显示,而是选择一些具有鼓励性的词语或话语来代替,如“有待提高”、“还有成长和提高的空间”等,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4 结语
评价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完善评价体系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因此,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断创新,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将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上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因此,老师在组织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评价时,首先应该主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应该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知识掌握、关键数学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制定,让数学评价方式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发挥出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
2.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提高?c扩展
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价,尤其是应该关注学生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将数学评价基础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动态性的评价与管理,才能真正保障学生可以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让数学教学评价变得更加立体、系统、全面、灵活。
二、采用多样化的数学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的学期考核档案系统
1.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认知与理解
老师应该积极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对自身的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老师可以结合自身掌握的情况进行学生评价的检测,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教学评价活动具有更好的指导性与实际效果,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使用学生互评与小组评价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荣誉感与积极性
老师应该主动采用学生互评以及小组评价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评价,主要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荣誉感与竞争性,让学生将数学学习作为提高自身荣誉感的途径,进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之间更加容易找出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3.利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控能力,使用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评价,增强对学生评价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老师应该利用自身对课堂教学的管控能力,尤其是应该采用系统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甚至可以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做题、随堂测试、考试成绩,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学生评价标准,全面细化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流程,让老师可以对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习效果有全面系统的认知与掌握。
笔者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边远农村少数民族家庭(对学多不够重视),且在课堂上交谈嬉戏,旁若无人,严重影响老师正常授课。但是,老师又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他们,刚到那儿时,笔者非常苦闷。从教多年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来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笔者暂时称之为“构建学生学习档案激励学生学习法”。这种方法对各学科的教学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里笔者把它写出来,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探索、尝试。笔者是一名语文教师,下边主要讲述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构建学生学习档案前,老师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学生有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需要,适当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有利于加深师生情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进行热情的鼓励,能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学生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首先,老师要认识学生、熟悉学生。老师必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学生认为是对他们的尊重;更便于老师驾驭课堂、驾驭学生(向学生提问和及时制止学生扰乱课堂、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将心比心,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就像乌申斯基说的:“如果教育学希望从―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了解他实际上是什么样,他的一切弱点和优点。”其次,必须营建一种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家长多沟通,进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交心。和学生的交流要开诚布公,绝不能敷衍了事。最后,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可见,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精神状态,欣赏学生,学生才会打心眼里尊重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老师总爱摆臭架子,只会让学生讨厌,敬而远之。
2.不体罚学生,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言行放任自流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字当头这才是对学生负责,是老师应尽的责任;但也不能一味的严,要允许学生犯错,关键是知错能改。可见,批评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定要做到宽猛相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成长期,情绪不够稳定,自制力较差,易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如果能注意引导,并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针对不同对象可以迂回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或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老师要始终做到公正、客观、冷静地处理学生身上的问题;处理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宗旨,绝不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通过构建学生学习档案来激励学生学习
1.编排学生学习名单
学生名单编排的过程,也是老师对学生再认识的过程。起初,师生还不熟悉,老师可以按照学生姓氏笔画排列学生名单,争取尽快把名字和学生本人一一对应。随着了解的深入,老师一定要灵活多样地变更学生名单排列的次序,可以按照学生进步的幅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来编排学生的名单,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确定学生学习的教材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哪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的,老师一定要胸中有数,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30课《寓言四则》之《塞翁失马》,教师确定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以及成语塞翁失马的寓意。老师要把这些内容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来建立学生学习情况的档案。
3.建立健全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学生知道该学什么,老师就要督促他们去学。构建学生学习档案来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学习评价机制来实现的。(1)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必须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一般采用A、B、C、D和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公允的评价。但我们要慎用D和不合格,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和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2)短期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使学生更有成就感,但对学生的评价并不完善,往往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综合评价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个学生的学习进步、退步曲线,便于老师和学生沟通,以促进他的学习。这种评价体系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可以打破一考定终生的教育模式。当然笔者这里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方面说的,并不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评价,若对一个学生以偏概全评价的话又会失之偏颇。
4.构建学生学习档案评价表
但是在过去的一学期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总感觉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主体单一,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还是教师说了算,教师处于至高无尚的地位。
(2)狭隘地理解课堂评价,将评价等同于表扬,认为评价就是一味叫好。很多教师,赞赏性的语言已经不自觉地成为评价的口头禅。不管学生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一概是“很好”、“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语言,过度表扬导致有的学生心思浮躁,不利于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数学思考。
(3)片面地理解尊重学生,将尊重等同于迁就,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的错误。不少教师善于将表扬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于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教师缺乏应有的批评底气和批评艺术。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呢?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实现评价主体的转移,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能动性。
在传统的评价中,老师说了算,学生对于评价的结果不得不接受。而课改之后的评价,学生成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1、自我评价
学会自我评价是实现评价主体转移的重要的一环。开始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这时老师应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意义和评价的方法。比如一是进行纵向比较,把自己近几个月的学习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二是进行横向比较,把自己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老师和学生针对学生在课堂里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等共同制订一个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每一环节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我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小组评价就是对自我评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同学间的评价是在一种很自然的语言氛围下相互交流。这种评价应该在课堂上完成,效果最好。如果放在课后,学生的积极性和评价的效果都不理想。实践证明,学生很在意同伴给自己的分数,他会很认真地检查自己在什么地方被扣了分是不是真的该扣。小组评价与老师的评价有不可比的优点,因为老师的权威性,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往往关注的是分数,对错的地方深信不疑,不会过多地关注。同时,由于要对别人的作业做出评价,如果自己都不会那怎么评啊?
小组评价的优点在于对存在分歧的地方进行集体的讨论、争议最后会达成一致。
3、老师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的转移并不是说老师的评价就不重要了。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评价仍然起作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师学会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有其善长的一面,不能用同一种评价标准来度量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一个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结果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实际上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一是学困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二是中等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三是优等生达到的评价目标,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克服教学目标一刀切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人性化、弹性化的特点。
其次要适时使用二次评价法。当学生在做课堂练习出现了错误,小组评分不合格,这时要鼓励学生,在老师未评讲之前能订正的仍能得到加分。于是有些做错的学生又埋头进行了第二次思考。这种方法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第三还要注意评语描述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老师要及时抓住,做出中肯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并不是时下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那种让全班学生拍拍手掌,或者说两句“你真行”、“你真聪明”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表扬话。这种方法在低年级尚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就麻木了。
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有这样一个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很差,但我发现她有一个宝贵的特点,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时,在速度上总要争第一。抓住她这一特点我及时热情洋溢地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同时给予暗示,只要再细心点,正确率会很高。在平常的课堂上只要能发现她一丁点儿优点我都不放过,及时地在各种场合给予表扬。很明显这位学生也感觉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学习的热情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