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实习教师工作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英语双导师制”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需要重新设置并进行调整。2004年10月,教育部启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第一稿。2005年10月,教育部组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工作组,2010年12日递交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及系列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只规范了教育类课程目标和设置。对学科专业课程没有进行设置。为了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有效地执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河南省“校-地协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创新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英语双导师制”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实习工作,形成中小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发展体系。
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内涵
“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也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机制,蕴含了3种“双导师”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既有来自高校的跟踪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双导师制”的实行,将有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
英语“双导师制”是指,让中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并指导实习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我们在设置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要突出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外语去获取外国课下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能用外语宣传祖国,介绍我们的科学文化。”鉴于以上观点。
我们在大学阶段英语教育专业开设英文课程: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还需要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译课程,例如:学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经典的英译本。让学生以自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为根本,借鉴学习外国的文化,同时积极使用英语向世界传播和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和世界梦。
英语教育实习采用河南师范大学的分流实习模式。学生自愿选择学术、应用和英语教育三个方向。选择学术方向的学生主要以考取研究生为目的,只要参加校内见习就可以,其余时间复习考研;选择应用方向的学生可以到外企和翻译公司等地方实习。选择英语教育的学生参加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类学生的实习时间都是一个学期。
实施“双导师制”: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既有来自高校的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的指导;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三个方面。本文主要谈论前两个方面,主要探讨学习领域和相关模块。
(一)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我的国际影响力。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小学实习一个学期。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1.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2.英语专业基本技能
3.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
4.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英语语音;精读;泛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语言与文化;英文经典名著选读;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名著选读;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第二外语等
6.英语教育实践 实施双导师制,分流见习、实习。(18周)
(二)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中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中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学听课指导,师范生到中学实习一个学期。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1.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2.英语专业基本技能
3.中学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
4.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英语语音;精读;泛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中学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名著选读;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第二外语等
6.英语教育实践 实施双“导师制”,分流见习、实习。(18周)
综上所述,我们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国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当代时展的需要,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实施“英语双导师”制,探究切合我国实际的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提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型,努力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牛奶计划”主要内容为,政府向参加计划学校的每个学生每上课日免费提供1杯大约160毫升的低脂牛奶饮品。
为了协助幼儿园通过“牛奶计划”向学生传达均衡饮食的健康讯息,特区政府教青局特别为幼儿教育各阶段的学生设计了一套教育游戏及相关宣传品,向参加计划的学生派发,内容分别包括砌图游戏、游戏棋及认图配对卡和故事填色簿等。
我国首款校车正式问世
专门针对学童乘坐用的“学童车”在欧美国家早已发展成熟,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专门用于学童接送的客车。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频发的校车事故使得少年儿童用车安全成为政府、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如何解决学童乘车安全已成为中国客车业需优先考虑的问题。为解决中国学童乘车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中国的客车家族将再添新成员,在近日上海举行的2007年世界客车博览会亚洲展会上,我国第一款专门为少年儿童上学设计的校车闪亮登场。
这款新车是郑州宇通公司针对国内学童乘车需求专门研制开发的一款校园学童车,具有独特的封闭环骨架设计,并首次配备车顶白色闪光警示灯。此外,校车还具有活泼的外观造型,温馨的内饰设计,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专门设计了多种型号座椅供选择。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可由驾驶员或陪同人员通过中控钮将安全带统一打开,以此呵护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少年儿童。
青岛市:民办幼儿园承诺诚信自律
目前,青岛市市南区22所民办幼儿园联合发出倡议,承诺在办园中做到自律与诚信,并接受社会监督。
据悉,目前民办托幼机构占到了该区托幼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近百个班吸纳了社区居民1600余名子女入园(托)及300余名教职工就业。为了解决因部分幼儿园无序竞争导致的师资队伍不稳定、法律意识淡薄等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该区对规范办学加强了管理和疏导,通过倡导诚信自律,进一步规范民办托幼机构的依法自主办学行为,从制度上促进依法按章管理,以解决个别民办托幼机构所存在的营利倾向与信用缺失问题,促进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幼儿园请来健康顾问
杭州东园婴幼教育集团专门聘请了两位幼儿健康顾问,她们是杭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送孩子入园的家长们可以现场咨询这两位健康顾问有关幼儿保健知识。
据了解,目前杭州各家公办幼儿园都有专职的保健医生,她们每天早晨在幼儿园门口为入园幼儿进行晨检,主要关注小朋友当天的身体状况。此次东园教育集团聘请“幼儿健康顾问”则是希望为家长提供专业的育儿指导。“幼儿健康顾问”首先向家长们赠送了“幼儿健康小贴士”,告诉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机体免疫力、季营养菜谱等幼儿健康保健知识。同时,“幼儿健康顾问”还带来了宣传展板,介绍当季幼儿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许多年轻父母因为对不同疾病的症状缺乏了解,在孩子生病时手忙脚乱,现在有机会观看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可以对常见传染病有所了解。东园婴幼教育集目的负责人介绍,现在不少家长在孩子有病时,总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吃点药,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容易耽误病情。此次幼儿园聘请健康顾问,让家长能够利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段及时了解和咨询各种小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使孩子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幼儿园还准备收集家长在健康育儿方面的疑问,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此外,幼儿园还设想让健康顾问和老师一起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对小朋友进行卫生保健教育,如换牙卫生、洗手六步法、异物放入口鼻耳的危害、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眼睛里有灰尘怎么办等等,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健康教育。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
2007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重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优秀的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这是中央才德育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关系国家可持续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
链接一
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已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
链接二
美、法、德师范教育措施
美国:1996年开始兴起教室教育及教学专业化的改革运动。美国要求接受教师教育的学生先接受4年的大学教育,在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再接受一到两年的教育专业训练。专业训练包括学习一定的教育学科课程,参加教育实习。
法国:1989年7月,法国颁布了《教育方针法》,规定建立“大学的师资培训学院”,取代现有的师范学校。其报名标准为读完3年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即开展“学士后教师教育”。
德国:德国要求获得大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担任教师前,一般要先经过18个月的教师职业培训,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实习。
链接三
我国师范教育收费政策的历史回顾
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1897年,清政府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一中国近代最早的培训师资的专门机构,其师范生的学费、食宿及杂费全免,每月还发津贴。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办了“师范馆”――中国近代最早实施高等师范教育的机构,其师范生待遇相当优厚,学费、食宿、杂费全面由朝廷供给,还按月考成绩发给奖金;1904年,按照《奏定学堂章程》独立设置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建立了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这一时期,所有的师范教育机构都属公立,办学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
近代独立师范教育体系确立后,中国的师范教育早期是学习日本模式,以后,根据苏联的模式加以改造,建立了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老师)、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培养高中老师)的师范教育体系,国家一直对师范生给予优惠待遇,免学费和其他费用。
直到1997年,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逐步转型,师范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所有的高等学校只要具备培养师资的条件都可以培养教师:老三级师范向新三级师范转型,取消中等师范层次,增加研究生层次;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转型。同时在受教育者普遍按照成本分担原则缴费入学背景下,师范大学开始实行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
时至今日,国家再次决策在部署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从2007年开始实施。
北京市:大学生学前教育志愿者在行动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作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之一,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立足陕西,服务地方,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积极培育学前教育特色,以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新建本科院校应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与国内重点大学相比较,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水平及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不足,然而,经过三十多年的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办学经历,使得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独到的认识,坚持错位发展,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积极培育学前教育特色,以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落实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与陕西省政府合作培养面向基层的幼儿园教师;与当地知名幼儿园合作,了解幼儿师资市场的人才需求,及标准,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二、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为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坚持高等教育教学先进理念,改革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改革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理论教学,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增强实习、实训在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拓展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有文化、有创新意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调整,以学前教育为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强化和深化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创造能力。本科生导师制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实现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迅速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通过开展产学研教育,先后聘任企业及基地双师型教师二十多人;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拓展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的多样化合作,实现与国内知名企业、与国外十几所名校联合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因而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4、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
构建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是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进现有办学资源效益的发挥,增强教学管理活力,有效地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着重建设“双师双能型”教队伍,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国内外访学提高其业务能力;在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通过优化考试内容及考核制度,结合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丰富考核及考试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互联网+高科技辅助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提出的。借助于互联网+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优势,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借助于“互联网+”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在线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S(慕课)等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课程,能够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紧跟科技前沿,掌握最新知识与技能。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以企业人才需求,构建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校企合作以及互联网+辅助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琴,李如意,汪宏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04.11-12.
[2] 李春宇.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128-129.
崇阳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距武汉约三小时车程,在崇阳车站下车,可见公交车前悬挂横幅“祝贺新一中乔迁之喜”。“新一中”、“新城关中学”的车牌清晰可见。司机介绍,崇阳一中是崇阳最好的高中,七月中旬搬迁至教育城,所以称“新一中”。公交驶向县城新区,约半小时后,一栋栋红色楼房映入眼帘,司机说这就是教育城,是县城最美的建筑群。校园内,道路宽阔干净,路边是几个大运动场,绿树和路灯整齐排列。周围有青山相伴,县政府、法院也坐落于此。表面上看,教育城的规模不逊于武汉的大学。
这个位于盆地西侧的教育城,占地约1200亩,由崇阳县斥资5亿多元建成,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中职学校于一体,可开设260个教学班,今秋开学,将容纳2万名学生在此就读,成为鄂南规模最大的教育“航母”。正值暑假,教育城内比较冷清,只有高三学生补课,职校新生试课。
“现在孩子们都放假了,平时校园里热闹。”城关中学校长罗火林介绍,09年搬入教育新城后,在校学生人数由原来2000多人增至5000多人,新城关中学在原基础上,合并了9所农村边远薄弱的初中。
一大批正在读初中的农村娃,涌进新城关中学,而且许多是留守儿童。“这群初一的学生,第一次离开家,他们所需要的关心更多。他们很喜欢老师查寝的时候和他们聊天,每次去寝室查寝,他们都会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水果、零食分给我吃,他们会告诉我今天我不在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在城关中学实习的华师学生方新婧说。为此,崇阳县城和各个乡镇建有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在每个托管中心设立亲情室、视频室、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广泛组织“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给留守儿童温暖。“人性化的管理,亲情化的服务”教学楼上悬挂的标语诠释了这种关爱。
学生三分之二来自农村,管理难度加大,城关中学在总校下面设立三个年级分校,方便管理。师资力量也要同步跟进。09年,华中师范大学在城关中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实验区,每年选派大量学生来此实践。王潇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一名免费师范生,今年6月17日,全国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她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参加,并与总理合影。总理勉励王潇说:“到基层一线当老师,要准备好吃苦。”如今,她放弃了留华师任教的机会,决定到崇阳山区服务两年。城关中学已建成多功能的数字化学习港,开通可视教室,与华师和华师一附中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培训教师1200人次;每年接纳华师100名免费师范生到崇阳支教两年。 “我支教的同时,可以读研。”王潇表示,这里远程教育设施完善,可与母校联通,在这里工作学习两不误。另外,学校与汉阳区教育局、咸宁学院都有合作计划。
教学楼后面,伫立着一栋栋红房子。“这是为支教生建的住宿大楼,两室一厅。”县教育局相关人员介绍,像这样的教师周转房城区有280套,农村320套,由县政府于2009年筹资2100万元兴建。其中,为特岗生建起了“两个家”,一个家在县城,一个家在农村学校,让他们工作舒心、生活安心。
另外,相关教学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现在我们用电子白板教学。”今年春季开学以来,该校90个教室新安装的“班班通”教学系统全部投入使用。罗火林说,老师用电子笔可以在白板上即时对学习重难点进行勾画,迅速删改,还能保存板书。据了解,崇阳县是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近年来,该县通过国家投资、县教育局拨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近300万元,投入该县实施的“班班通”工程。该县计划至2012年在全县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
打工大县的职教路径
教育城里最先落成的学校是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打工大县,崇阳48万人口中,有近10万人长年在外打工,如何让年轻一代更有竞争力,县政府一直在思索。“崇阳县农业人口占80%。每年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在9000人以上,普高招生规模不足3000人,中职招生规模不足300人。全县没有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提及2005年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现崇阳县县委书记、时任崇阳县县长程群林说,5000多名初中毕业生因为教育资源的不足而直接流入社会,不仅成为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包袱,更是政府改善民生的巨大阻力。程群林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办好职教当作为民办实事、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
经研究,县政府筹建县职教中心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批准:在县城新区划拨175亩土地,用于新建职教中心。崇阳是典型的农业县,经济基础薄弱,当时县财政年收入不足一亿元,于是尝试教育产业化。县政府牵头整合崇阳县阳光电脑学校、先锋职业技校、阳光中专等全县民办职业教育资源,通过招商引进温州企业家投资6000万元,以股份制形式与三所民办职校合作创办职教中心。2006年,职教中心建成。
“当时只是把几所职校搬到了同一校区,学校之间是简单的物理组合,办学上各自为政。”崇阳职教中心办公室干部陈国清介绍,同一校区,三股社会力量办学,专业设置重叠、专业师资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低下、招生秩序混乱、办学特色难以形成、办学资金短缺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难题依然存在。
2007年6月15日,县政府对职教中心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将三所学校组建成股份制中职学校,实行“多元投资、一元办学”的股份制办学模式。县委、县政府明确表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只参股不分红。整合后的职教中心,招生人数迅速由2006年的600人上升到2007年的1100人。
然而,重组后的职教中心欠债1700多万元,直接影响着职教中心的稳定和发展。县教育局局长龙志凡说:“民间资本参与的股份制办学模式,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成为阻碍崇阳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同时,2007年7月调任职教中心担任校长的甘集体在当年的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教育目标和办学思想不明确,教学处于‘教师教无目标,学生学无收获’的状态,师生都极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学已经两年,赶上整合的不稳定时期,2005级学生的实习安排一时又找不到出口。各种消极因素增大了招生难度。”
民间资本办学的趋利性与政府投入办职教的初衷相去甚远。2008年,崇阳县委、县政府出资4000余万元买下了职教中心的股权,通过股权置换实现了职教中心的公办化,使崇阳职业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3月29日,县委常委会形成第一号会议纪要,决定从2009年起,城镇教育附加费全部用于偿还县职教中心的建设债务;2009年崇阳职教中心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重点中职学校;2010年,在全县应届初中毕业生急剧减少,只有不到5000人的情况下,职教中心招生2300人,学校在校生总人数超过了5800人。
为缓解财政压力,也为了解决中职教育的三大问题:与企业无缝对接,设备资金以及对口就业。校长甘集体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据他介绍,学校的专业都是和企业共建的,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目标,有些专业甚至是企业派人来培训,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学生毕业后直接进企业。
2011年,崇阳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被国家确认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甘集体说国家政策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社会观念也在逐步转变,他对职校未来发展有信心。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采访中,县教育局领导反复强调“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表现为职业教育、高中、义务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的全面重视,更表现在城乡教育均衡。“以建设教育新城为引擎,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梯级提升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程群林曾在教育局会议上总结。
而随着教育城的落成,围绕它进行的各项教育改革也日见成效。今年,湖北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炉,崇阳县在121个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独揽5个,包括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乡镇小学“1+X”联校一体化、学前教育发展综合改革、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获批项目数居全省前列。
“所谓的‘1+X’,“1”是指中心校或片区中心校,“X”是指中心校或片区中心校的下属学校或教学点。” 崇阳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黄跃飞介绍联校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一个中心完小或相对优质的完小为核心,与相邻地域的若干小学(含教学点)联合办学,实现各校间的资源重组和实质性联合,解决因师资缺乏而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问题,着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崇阳,诸如此类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不少。”
目前,崇阳已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个样本监测县、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县、全省中小学后勤保障工作十大先进县、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谈起改革初衷,黄跃飞说:“外出打工的人赚钱回来,在镇上买房子,孩子就留在镇里上学,城镇教学资源不够了。”他介绍,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城镇负荷加重,农村学龄人口剧减。为重新整合教育资源,整体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个大胆的改革方案被拿到县委常委会上:在县城建设一座教育城,一次性撤销9所农村边远薄弱初中,与老城关中学合并,迁入教育城;撤销的初中办寄宿制小学,撤销的小学办公办幼儿园,实现梯级提升。
2008年,该县力排众议,推平荒山,扩地千亩,兴建教育城。公开拍卖原城关中学,取得土地收益9980万元投入新城关中学建设。通过土地置换,由投资商在城北新区新建崇阳县城关中学校区,中学老校区地块提供给投资商作房地产开发。其中政府以成本价出让土地150亩,开发商享受《崇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原本9亿才能办成的事,我们只花了5亿,而且没给学校负债,也没转嫁到学生身上,可以说是没欠一分外债。”程群林说,若按照当时“乡乡办初中,村村建小学”的旧格局,2007年全县有141所学校,共需投入资金9亿元,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势必造成新的浪费。
教育新城进一步扩大,周边土地和房产大幅升值,在梯级开发中,获取土地收益1.3亿元,投入新一中建设。“可以说,通过拍卖一所设施陈旧的老初中,新建了一所现代设施的新初中和一所普通高中。通过组合连锁开发,先后获得土地资产收益2.4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