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上,根据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南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逐步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备课无纸化、上课课件化、图书数字化、资源系统化”的教育现代化目标。2、完善“我校创新教育网”的建设,网站准备进行一次较大的改版,将加强安全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部分栏目实现由校网管员、教师电子投稿,网站审核。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6月份由区举办的教师个人特色网站制作评比,促进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学者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且相应地提出了诸多的研究理论,其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郭成芳教授,在其2012年9月发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身在于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到实践当中,领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时间教学的成效性。对于这种研究理论,我国著名的学者张宇程教授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其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现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现在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同样也是最具有实践性意义及实践性价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论被记录在其2013年3月发表的《新课改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研究》当中。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干预程度
在一些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并不清晰,认为学生只需要一味的进行实践工作就可以增长知识与经验,并不需要教师本身进行干预,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尽管参与到了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却没有真正的学到旅游与酒店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导致自身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只是了解不透彻,无法真正地将自身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致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失败。
(二)教学方案制定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因此一些院校缺少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了在院校制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时,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令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变得十分混乱,并且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没有系统的规划,使得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变得困难。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教师干预程度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其本身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干预程度,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解答,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作用,进而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增强教学方案的合理性
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展开之前,需要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且,作为学校本身应该加强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或者是在网上查找一些国外相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成功案例,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
一、前提条件
1.明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要想实现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就需要将高效课堂构建起来,因此教师便更加应该对其重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首先,需要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教学根本的原则和新课改理念,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有效改进;再者,需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坚实基础;最后,需要转变角色,以教师自身作为学生语文学习上的引路人,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将以上几点做好了,才足以保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建立。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对于学生来说想学好一门课程,兴趣往往是其关键所在,学习初中语文也不例外,所以,要想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就需要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笔者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首先,需要将师生之间的和谐平等关系建立起来,在有了这种良好关系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和谐和高效性,才可以使得师生间可以更融洽的交流沟通;其次,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通过对于日常生活的情景创设,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得学生意识到其实语文学习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构建策略
1.明确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对于初中语文来说教学目标既是起点,同时也是其归宿,更是语文学习的方向指引。所以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明确教学目标变现的尤为重要。要想将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建立起来就需要教师深度、全面、系统地对教材进行研读,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以更好地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为原则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高效性。
2.确保高效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否高效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所以,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其高效导入,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新课导入,利用温故法、故事法以及设疑法等等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
3.确保高效课堂提问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工作中,提问环节是其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技巧,下面便是几点高效提问的具体措施:首先指出的是点穴式提问,这种方法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读之后,将问题进行提炼,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关键性,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中心,对问题进行提炼和设计,但数量不宜太多,点准穴位,对中心问题进行围绕,从而贯穿整个语文课堂,从而确保提问的高效性;其次为锁链式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在一时间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便可以将这些问题进行拆分,围绕课堂节奏由浅入深层层划分,通过这样一种锁链式提问将问题化难为易;再者,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特别在提问时,需要以独具魅力的风格与学生充分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通过多种提问方式结合的提问方式,结合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把握好提问节奏和时间,从而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及多样性。
4.确保高效学生参与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学生积极参与的效果越明显,高效课堂的成效也就越显著。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初中学生在思考、提问、学习的基础上,和同学以及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和发挥,如此一来,语文课堂才可以更为高效。为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主阅读以及分析归纳等途径对课文进行学习和感悟,挖掘文中蕴含的情感,解决相关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初中学生收集、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现阶段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笔者在文中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几点构建措施,并希望本文可以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这一话题的研究中起到些许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莫焕泽.浅谈如何构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院校的教育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现今,最为通用的教学模式为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掌握到相应的教学管理知识,例如本文所提到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深入旅游与酒店行业中,从事旅游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实践工作,进而对旅游与酒店行业当中的运行过程以及酒店于旅游管理相关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和实践工作过程当中所汲取到的经验,在将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学者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且相应地提出了诸多的研究理论,其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郭成芳教授,在其2012年9月发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身在于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到实践当中,领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时间教学的成效性。 对于这种研究理论,我国著名的学者张宇程教授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其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现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现在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同样也是最具有实践性意义及实践性价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论被记录在其2013年3月发表的《新课改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研究》当中。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干预程度
在一些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并不清晰,认为学生只需要一味的进行实践工作就可以增长知识与经验,并不需要教师本身进行干预,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尽管参与到了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却没有真正的学到旅游与酒店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导致自身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只是了解不透彻,无法真正地将自身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致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失败。
(二)教学方案制定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因此一些院校缺少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了在院校制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时,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令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变得十分混乱,并且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没有系统的规划,使得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变得困难。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教师干预程度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其本身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干预程度,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解答,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作用,进而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增强教学方案的合理性
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展开之前,需要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且,作为学校本身应该加强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或者是在网上查找一些国外相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成功案例,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
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决策在前,研究在后”的现象,用传统的、经验性的模式从事教育教学。教师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存在着研究上的惰性和工作上的惯性,教学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教研是成功教师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大教干教师要提高对校本教研基本理念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校本教研的提出是国家进一步推进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我们针对实践需要变革教研制度的一种必然选择。它是对现行教研制度的调整和改进,把依靠上级搞教研变成学校主动搞教研,在先进课改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校本教研还可以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还成为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广大教干教师还要明确校本教研的最终目标:建立起校本教研制度,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总结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培养出具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并在此基础上使校本教研进一步深化,使之最终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问题二:学校之间教研工作的发展不平衡
从目前看,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和制度健全,管理和指导到位,教研工作健康有序。但也有一些学校,对教研工作缺少科学严密的整体规划和认真扎实的管理指导,教研经费缺乏保障,导致教研工作流于形式,呈现出无序和应付的状态。
各校要建立起有效的校本教研组织制度,明确校长、教研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工作职责,制定明确而详细的教研要求,确立教研工作的思路、内容和形式。“分片联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合作,保证校本教研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保证各地、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共同发展,增强学科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把教研中心下移到“教研片”,下移到学校,采取分片联研的形式,充分发挥“教研片”的联研优势。坚持跨学校、跨地区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交流课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教研室要注意加强科学督促、评估力度,以促进“联研片”教研工作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分片联研在形式上要积极创新,既要有全区的联研,又要有街道联研,也要有自主性更强的校级、年级、班级、不同学科的联研。通过开展分片联研的活动,形成月月有安排,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提高的教研新局面。教师通过参与式教研、参与式听课、评课,对新教材的把握与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的落实,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检验了学校的校本教研,还充分发挥了重点学校在课改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促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合作,搭建起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态势,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有效促进校本教研的均衡发展。
问题三: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缺乏深度和高度
从整体上看,当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一般性的经验总结概括,即使有好的经验,也往往不能及时得到理论上的提升,对研究成果的分析论证比较薄弱,层次不高,影响不大,难以转化和推广。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往往缺乏严格的目标和过程控制,缺乏深度和高度,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针对这种局面,一方面,要强调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提倡教学反思制度化、“模仿秀”课、科组教研多元化、集体备课规范化、结对带教传统化、听课评课常规化。在加强理论学习指导的同时,要特别重视自我反思,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教学过程后的“行动后反思”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对自已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第一层次是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为我们的校本教研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二层次是加强对各级教研员队伍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教研中指导参与的作用,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流动的、具有研究、指导、服务功能的专业性较强的教研队伍,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第三个层次是重视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骨干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打破学科界限,打破学校界限,不仅让他们在本校的研究中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还要敢于让他们走出校门,担任区市级教研组织的负责人,并把示范学校的骨干教师安排到外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中,让他们承担某项课题的辅导重任。这样,在示范和引领的同时,促进骨干教师本身研究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本教研的深度和高度,。
问题四:教研活动的序列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为了使教研组成员搭配合理,形成最佳组织结构,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功能,我校采取了“结合――互补――竞争”的组合方式,即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合;他们的性格、脾气、作风能互补,在教学上能展开讨论,在事业上能相互竞争。这样组合起来的教研组,老教师、骨干教师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有练武之地,可及时得到具体指导。另外,组内教师心情舒畅,精力用在教研上:组长有依靠的对象、帮助的目标,便于打开工作局面。
教学管理的人本原理认为,人是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作用。教研组长是教研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践者。是教研组工作的带头人,是教导处和学校工作的中心纽带,为此我校选出了有良好职业道德勇于开拓进取,教育理念新、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的老师来担任教研组长。同时做好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
首先,规定组长学习制度。每月固定教研组长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是教育教学理论、教育丛书、先进经验、优秀论文、各科大纲、组长岗位职责及先进教研组条件等。通过学习,组长们明确了教学指导思想、学科重难点、教学研究的方向、组织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组长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为组长们提供提高与展示的舞台。学校尽可能创设机会让他们在区开展教研活动时做专题讲座,参加市区教科研工作培训,在市区上观摩课或研究课。总之,为他们争取各种各样的提高机会,借助外部力量,使这些组长开阔眼界,及时吸收教改信息,不断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再次,指导组长开展工作。学校的每一位行政都被安排到各教研组指导教研组活动,他们经常向组长全面分析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他们既看到教学上的优势,又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同时经常询问教研组的情况,碰到问题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亲自参加组内活动;还帮助各组总结教改经验,巩固研究成果,激励教师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以上做法,不仅提高了组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而且满足他们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教研组长们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校对教师在业务方面的管理就建立了畅通的组织指挥系统。
二、加强对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教研组的活动内容,决定其活动的质量。安排教研组活动内容,决不是组长一个人的事,我校十分重视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使各组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
1.明确研究的专题。确定好专题,教研内容才有指向性,便于在一段时间内,集中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专题研究,大致分为五个步骤:一是确定专题,制订方案。二是学习理论,借鉴经验。三是集体研究,人人实践。四是相互交流,形成观点。五是撰写论文,巩固成果。
2.以科研带动教研。我校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教研组为研究基地,所选的科研课题紧紧围绕教研活动中碰到的问题,与教研专题形成从属关系。科研组通过对科研课题的实验与论证,进一步加深教师对教研专题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师搞好专题研究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上研究课制度化。为了扩大专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研究质量,把教学研究工作与日常教学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校开展了年段上课评课和教学交流日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安排下,各组的上课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评课议课蔚然成风。这种经常化、制度化的做课,教师们负担不重,思想压力也小。通过大家的切磋,密切了人际关系,增强了凝聚力,使专题研究超越了教研组活动形式的时空,深深植根于日常教学的沃土中。
4.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
我校要求教研组必须“五做到 ”:帮助青年教师认真备课,深钻教材;认真辅导及修改教案;听试讲及时纠正问题;公正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每一位教研组长和中老年教师把青年教师上课看成是自己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牺牲很多休息时间帮助他们。几年来,青年教师在这种氛围中,起点高,进步快;教研组通过指导帮助青年教师,不仅完成了专题研究任务,还使老教师及骨干教师增长了才干。
5、严格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①大胆进行备课改革。我校要求各教研组按照学校规定的备课要求认真规范地操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统一布置,进行分工,而后进行第一次备课,做到“集体议分工备互相评”。重视第二次备课,对他人所备的教案进行“课前议课中改课后评”。“课中改”强调突出教师的个性,体现个人的独创性。特别注重“课后评”,要求教师写好“教后反思”(每堂课都要写),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各教研组对组内各人所备教案进行交叉检查评议。教导处定期对各教研组所备教案进行抽查评定,并纳入教研组考评和教师考评之中。
②注重作业的有效性。我校要求教师科学地布置作业,实行“分层作业”的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巩固和发展。要求及时批改和反馈,做好学困生作业订正前的辅导工作。避免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真正起到作业的巩固和发展。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建立“记录反思”制度,每位教师在“作业批改记录本”上以单元或章节记录作业批改情况,由教研组长统一审阅,将结果及时上报教导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88-0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小组讨论释疑为前提,以所学教材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耳闻目睹、社会生活实践为参照,扩大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通过多种形式得到充分彰显,将自己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强调学生独立探究的主体地位,强化合作探究过程,注重实现知识的迁移。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教服务于学”为指导方针,以“我会学善学”为核心目标。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引领者。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精神。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主动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目的。
一、创境设问,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传授知识的内容,精选背景材料,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讲解、以旧引新等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新授知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性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应始终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亲近和谐的师生问答,贯通古今的知识联系,合作探究的班级氛围,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别具一格地设计一些启发性、探究性、联系性、扩展性题目,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前后矛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
比如在教《海燕》时,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高尔基。”(1)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高尔基的生活经历吗?(3)读完课文后你有何感受?使学生主动地接近了解作者。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课文的深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激发探究的浓厚兴趣。
二、营造氛围,体验乐趣
阅读是学生学习新知的纽带,也是营造学习氛围的必要步骤。它是语文教学中独具特色的亮点。阅读可以把课文内容由无声变为有声,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使学生走进课文的意境中去,在润物无声中得到熏陶和感染。故而阅读是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重要方式,是激感的主要途径。比如教学《藤野先生》,我提示学生抓住本文“弃医从文”关键后,让学生自主探究: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呢?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课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应该怎么读?集体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通过朗读,学生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再现当时的情境,真切地体验鲁迅的喜怒哀乐,另外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并深有体会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提供方法,创造条件
在《雪》一文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方案是:同学们认真读一下课文,你认为哪部分内容写得最精彩,各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然后组长轮流汇报。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还可以查找有关雪的图片资料尽情地读一读。几分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分别进行展示。有用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江南雪的“滋润美艳之至”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北国雪的“如粉”图、“如沙”图;还有的同学到前面展示预习时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教师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广阔空间,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条件。
四、尊重个性,促进创新
我是一个从教初中语文教学30多年的乡村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奠定精神基础。它通过真诚的情感、超凡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字对学生的“三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润泽,在学生的内心构筑起一座精神家园。传统经典作品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朽之作,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结晶。阅读传统经典,可以洗涤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的灵性,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传统经典阅读对学生人格影响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传统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1.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初中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精神的、文化的、审美的需求。我们坚决反对将语文仅仅作为一门交际工具来使用。传统经典作品可以为初中生打开一道通往希望与智慧的大门。通过阅读经典,初中生感受到他们未曾感受过的情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由此得到人生启发,展望生命价值,拓展精神世界,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2.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
传统经典作品凝聚了作者的一生心血,每个文字都是作者情感的外露。学生遨游在经典文本的海洋中,可以进一步理解生命的真谛,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体验到生命的乐趣,进而树立起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纵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曹操的《观沧海》渗透着慷慨、悲壮和豪迈的情感基调;鲁迅的《风筝》隐含着作者内心痛苦与内疚的心境……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人生存在的价值,触碰到生命哲学的灵魂,进而进一步充实生命意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贯穿着审美追求。传统经典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发现美、欣赏美、积累美的过程。在欣赏经典文本时,学生可以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进而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绪。
不得不承认,由于受到网络和娱乐媒体的冲击,当今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有所下降。直面传统经典阅读,可以让学生充实审美感,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余光中的《乡愁》、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经典无一不文质兼备、语言优美,徜徉在经典作品的海洋中,学生会感觉身心愉悦,心灵世界得到充分洗礼。
三、初中语文教学加强传统经典阅读的对策
阅读传统经典作品对初中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传统经典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从中得到新的感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1.体验语境,构建意义
在传统经典作品中,所有语言都处于作者精心创作的特殊语境中,这些语境影响着学生对作品意义的构建。我们都知道语言总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使用的,教师不能将语言片段孤立起来进行教学,否则无法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意义,无法从中得到启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比如在鲁迅的《故乡》中有这么一段话: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一句硬生生的“老爷”将少年闰土与成年闰土鲜明地隔离起来,这个词语隐含着深刻的寓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语境中去理解。中国社会依靠一系列封建礼法维系,少年闰土经过封建礼教20多年的折磨,变得沉默寡言、神情麻木。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其中蕴含的情感,一个鲜活的人变得如此木讷,可见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由此教师因势利导,教导学生要珍惜当下生活,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
2.换位思考,体悟情感
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他们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也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感受经典作品隐含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通篇阅读这篇作品,让学生找到作者一共描写了几次父亲的背影。这个问题并不难,一共描写了四次。文章开篇就提到背影,点明主题;第二次是作者用白描手法描述父亲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刻父亲的背影;第四次是回忆起父亲的背影,首尾呼应,文止而情未止。这时候我再让学生找到作者一共流了几次泪,再继续引导学生联想起自己的父母,告诉学生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孩子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培养起他们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诵读文本,品味语言
在《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一文中,朱自清先生指出:“关于经典作品,其一部分生命在声调中,不诵读不可能完全感悟它们的味道。”这说明吟诵在学习传统经典作品中的作用。确实,经典文本蕴含声情韵律,通过反复吟诵,方能体会其文情之妙、意境之美,进而掌握文章中的自强、自律、仁爱等文化内涵,以此陶冶情操,内化为个人的个人底蕴。
事实证明,不少传统经典是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个中意蕴的。比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宋濂对后生晚辈的殷切期望;《马说》中韩愈发出的怀才不遇的感叹;《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与民同乐的豪迈情怀……这些都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才可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得到思想熏陶,达到健全人格的目标。
四、结束语
人类智慧基本是从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而传统经典作品便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载体,它已经接受历史长河的淘洗,如“人之初、性本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是早就接受过实践检验的。即使已经经过数千年,但经典作品的言论是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传统经典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韬光养晦的信念,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阅读经典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我们要意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价值,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使其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它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和描述自然、社会现象,帮助人类进行统计计算、数据处理以及推理证明,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科学工具. 而初中数学既是小学数学的升华,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十分关心初中学生数学的学习,关注数学成绩的提高. 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课改也得以全面推广.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师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一支粉笔打天下”的陈旧思想,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们也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只有从观念上改变了,才可能引起行为上的变化,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初中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具体而言,教师必须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居高临下”的角色,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一起探讨数学、交流问题. 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角,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任务的分配者,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以及鼓励者. 把必要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与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此一来,学生才会真正感到是自己在主宰学习,而非被学习牵着鼻子走,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推动我们不断地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数学中,几乎全是枯燥的数字、公式、符号……不仅乏味,而且深奥,难以让学生们对此产生兴趣,尤其是对很多女学生而言,她们严重偏科,每次数学考试成绩都很不入眼. 要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就要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而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课堂的教学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因为多媒体集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着动听的声音、精美的图片、炫丽的动画、丰富的色彩,可以瞬间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比如在学习初中几何时,由于它要求有极强的空间想象力,而课堂和书本最多只能展现出二维图形. 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二维图片生动起来,变成三维图形,让学生们一目了然,既方便了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又激发起学生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高. 再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将代表球状的足球、篮球,代表圆柱形的茶杯、圆形笔筒,代表长方体的电脑显示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这样,融合图片、色彩等多元化的刺激,使得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泼生动,学生们也不再感到数学课枯燥乏味了. 不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并非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教学,期间的度需要我们的教师们去认真把握,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一生中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之一,他们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知识积累,思想和心理正处于懵懂与叛逆的阶段,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也需要长者的指导.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 因此,教师们可以采取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学习自由空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积极地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中的“科学计数法”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之前便可以告诉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计数很容易,比如全班有30名学生,每天有2节数学课等,但是如果遇到数量很大的计数时,就很困难,那应该怎么办呢?举个例子,太阳的半径有69000000米,光的速度有30000000米/秒,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计数才是最科学、最方便的呢?教师可以把问题提出来,然后让学生们去思考,去讨论,给学生们足够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渐渐地,学生们就会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35-02
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班主任由学校或系科任命。同时,评价指标与主体单一,缺乏行之有效的系统的职业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种不合理制度在现行社会条件下渐渐产生许多弊端来:部分班主任其行为表现与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角色定位比较模糊,工作责任心不够明确,与家长的沟通有待加强,班主任专业前景不明朗等等问题。普遍存在:在位不到位、不在位也不到位等种种不该出现的工作状态。
但另一方而,我国中小学教育下承学前教育,上接高等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为培养各类人才奠基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延伸,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也为大家所重视。而对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和理论指导作用,促进班集体建设健康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
一、提高班主任自身素养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项高素质的政治思想工作,也是一项深入细致的组织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班主任本身一定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而的教育,使学生能战胜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东西。作为一个班主任就要有更高的文化素质和渊博的知识及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班主任还要有灵活机智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耐心细致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因人而异的说服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熟悉学生情况,掌握其规律特点,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先决条件。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而教育人,那么首先就必须从一切方而去了解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好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日积月累起来。
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要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也是一门艺术。它是一门具有各种创造性,各种组织活动,各种育人学问的艺术。班主任工作要求必须具有生气和魅力,从而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美好的心灵。这种工作的艺术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信念,而且师生之间能产生情感交流,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互相信任,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
中小学班主任还要与时俱进,克服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的弊端,将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工作整合,从思想教育、班级管理、沟通交流、组织活动等多个方而提出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策略,比如: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改进设施,落实培训、改革评价体制、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行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正而教育与反而教育结合等对策。
三、重视德育,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美国大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人生的成功,百分之八十来自做人的修养和做人的智慧”。而做人首先又是思想道德的修养。所谓修养,通俗地说,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要把当代中小学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平时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熏陶与学生自身不断学习和修养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也可从中看出好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
相应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长远发展。首先就要选拔和培养好班干和团干,组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班委和团支部。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树立,一个坚强的班集体的建立,必须依靠先进力量和积极分子。对班干的教育培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要十分爱护班干、团干积极性的发挥,对那些确实不称职的学生干部应给予批评教育或改选,不然一个坚强的班集体的核心力量就不能形成。
四、制度设计层面
(一)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和班风的建设,如果一个学校的学风和班风不良,势必影响到教学工作的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级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要把班主任工作摆到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其次要高度重视如何选拔班主任。同时对班主任工作必须加强管理,要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制度。奖罚分明,工作要到位,职责要明确,对做得好的班主任应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做得差或有失误的班主任应给予批评教育和正确引导。要健全衡量班主任工作的量化尺度,每隔一个阶段要进行班主任思想工作经验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全而提高班主任的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肩负着做好本班学生的全而教育工作,责任重大。
(二)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培养、培训工作
多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班主任大都由教师通过自学、摸索经验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典型的是靠经验办事,这种景况己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班级管理的需要,在实施班主任聘任制的条件下,班主任的培养、培训也应走出一条由经验型向科学培养型转化的道路,当然,培养、培训班主任的途径是多方而的。首先,师范院校要开设班主任工作的课程,如班级管理等,全而提高在校学生(未来班主任)的各方而素质。其次,有条件的学校要举办班主任培训班,既传播班级管理知识,又研讨班级管理现实问题,还可邀请班主任工作专家传经送宝。第二,在学校内部可以利用传帮带的方式,让有经验的班主任指导青年教师的班主任工作,培养班主任的后备力量,提高青年教师班级管理的水平。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评估指标和标准
班主任工作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对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所进行的科学评定,是新课程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方而,并且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起着导向、调节、激励的作用。在当下新课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可以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构建合理评价指标,注重显性的工作部分的同时也要以班主任的隐为评价指标,如师德、敬业精神、言传身教的表率等;第二,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高低为评价指标,班主任的职责主要就是教学与管理班级,那么,良好的管理艺术可以维持好班级秩序,营造好班级的风气,为同学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创造良好地条件。
(四)职称评定要与班主任工作挂钩,推选专职化水平
200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但是,相关配套的政策、制度跟不上、班主任专业化还是一句空话,以至于教师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教书的副业(既不看重这项工作,也不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更没有专业诉求)。所以有必要将职称评定与班主任工作挂钩以提升广大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推进班主任管理专职化。
(五)提高薪酬待遇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就目前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发现,该课程的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这些问题成为建设本课程的重要障碍,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使这门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调查对象
从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随机抽取230名学生,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回收227份,其中大一20人,占8.81%;大二20人,占8.81%;大三81人,占35.68%;大四83人,占36.56%;研究生23人,占10.14%。男生110人,占48.46%,女生117人,占51.54%;来自于城市、农村、乡镇的比例分别为22.91%、54.63%、22.46%,曾担任过的职务情况为:班、团学生干部占43.61%;学院学生干部14.54%;校级学生干部3.96%。
二、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本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有关理论、数据、经验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为学校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有关的课题研究、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95.7%)都能认识到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大部分同学(65.2%)已经开始谋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1.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尤其严重,我们要充分考虑它的影响,因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不仅仅在当年,其影响将会持续几年。调查显示,有53.74%的同学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其职业规划产生了影响,但也有46.26%认为金融危机没有对其职业规划产生影响,原因分别有“对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还不了解”占29.07%,“相信自己的实力”占24.23%,还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占26.87%,会通过其他途径为了目标继续努力的占44.05%。
2.教学计划。调查显示,69.16%参加过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希望学校什么时候开设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时的回答为:在大一时开设的占14.98%,大二14.98%,大三上学期26.46%,大三下学期36.12%,大四仅6.17%。
3.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相应目标。
对大学生在准备求职之前,觉得自己应该培养哪些能力,具备哪些素质的回答中:强调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分别占69.16%、62.11%、61.23%,而专业技术则排在最后,占50.66%。
问卷调查中,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最关注的内容分别是: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和求职简历的制作及面试技巧,课程的选择最多,分别占67.4%与62.11%;就业流程及法律法规和职业生涯规划也深受关注,分别占43.61%,37.44%。求职心理辅导占23.79%,创业只占14.98%。针对调查结果,课程安排上应尊重受教育对象的诉求和选择。
在明确了内容之后,我们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形式上,大多数学生认为“请毕业学生回校,做经验交流会”是不错的选择,所选比为40.97%,专家做就业技巧方面讲座占26.43%,学校开就业指导课占29.07%,其他占3.53%。
4.师资队伍建设。调查表明,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最希望老师具备的条件是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学生辅导工作经验,所占比例分别为76.65%、48.9%,专业理论素养占30.84%,其他占3.96%。
5.就业指导服务。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是:“就业体验,实习联系”占61.67%,“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占59.91%,选择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占55.51%,选择就业政策、形势分析的占45.37%,选择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占28.19%,选择就业心理咨询的占22.47%,其他占0.44%。
在提供相应服务的基础上,学生认为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构筑自己的就业优势,其中“到用人单位实习”高达86.78%,其次是考证,占44.93%,提高学历层次、取得优异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分别占37%、33.48%、22.91%。
总的来讲,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不太高,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9%,表示“满意”的比例也仅为30%。表示“一般”的最多,占到43%。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6%和2%。因此,截止到调查时段,学院提供的就业指导还没有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对策研究
除了正规的课堂教学外,教学活动中要经常灵活地穿插着讲座、实践课程等各种非正规课程,并通过校园文化等隐形课程的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氛围。
首先,强调课程建设。课程中既有基于实践而来的基础理论研究,更有实际训练学生能力的内容,包括实习和企业参观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授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应对未来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等有关社会机构参观学习,以此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
其次,正式的课程与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各种非正式课程共存。学校开设专题、讲座等非正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是正式课程的补充,而且应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规课程与讲座、专题等非正规课程的并重,反映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要求相结合的特征。这种讲座、专题往往反映了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报告人应大多来自业界。
应加强就业指导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将就业指导课明确为学生必选课,材、统一备课教案等,并拓展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内容、加大就业观教育及创业教育内容,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问题。
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整体专业、学历层次不高,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训练。目前,本校具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人数不多,这使得我校就业指导工作难以满足大学生深层次的需求,影响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因此,应重点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指导能力。
教高厅[2007]7号文件规定,就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此外,学校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模拟面试系统,并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