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消防演习通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引言
一般而言,与消防相关的紧急事件都具有突发特点,体现在时间和地点的不可知性以及现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救援活动中,指挥协调各参战力量,以达到协同配合、高效处置的关键在于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和手段的有效运用和高效运行。截至目前为止,消防部门各级、各战斗单元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无线电台、公网电台、移动电话及公网音视频设备来完成,这些手段存在易受环境信号影响、受距离影响等不利因素,通信时有不流畅和对公网通信设施的高度依赖带来了严重的弊病,影响了救援现场尤其是复杂环境条件下消防作战行动的高效运作,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而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指挥系统的完善带来了可喜的发展机遇。
1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建设目标
如前所述,高效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不仅是消防部门完成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的重要保障,更是完成救援任务的根本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加,如四川汶川地震、南方雨雪冰冻、甘肃舟曲泥石流及大连油港火灾、青岛地下输油管线爆炸、天津港“8.12”爆炸等灾害事故,这就对消防部门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消防现场通信指挥系统是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确保指挥决策高效的关键。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以无线、有线、视频图像传输、基础信息网络、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指挥车为依托的快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遭遇到突发的灾害事故时能够快速开通,及时建立起现场指挥与战斗单元、前方与后方、消防与各联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各项任务的部署、调整和推进,进而为快速完成应急救援处置任务,最大限度挽救人员生命与财产提供及时、高效、畅通的通信保障。由此可见,在灭火和应急救援行动中通信指挥系统可以看作为消防部门指挥的网络系统,对灾害事故的处置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有关消防信息化与通信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距离,甚至与近邻日本相比仍不能望其项背。在一些突发事故的处置过程中我国消防通信指挥仍存在指挥不灵、组成单一、协同性差等问题。因此,在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的应对行动中,必须依照现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建设完善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进一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实现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安全、可靠、准确、快速。为不断提高消防通信指挥的快速反应与科学决策能力,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架构综合指挥系统,整合运用各种现代化通信技术手段,制定有针对性通信指挥和通信保障方案,同时要明确各级各岗位分工,并通过实战演练增强消防部队之间的密切程度,提高队伍信息化条件下的通信保通能力和指挥应对水平。
2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在现代多样的通信技术手段中,卫星通信技术是依赖于人造地球卫星来实现的通信技术手段,它通常通过太空通信卫星来实现。通信卫星的种类页比较多,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按使用领域不同,可简单分为民用通信卫星、国有通信卫星、商业通信卫星、工业通信卫星、军事通信卫星等;按使用对象的不同,通信卫星可简单分为小地区通信卫星、国家与地区通信卫星和全球通信卫星等;卫星通过发射无线信号实现地面站点之间或地面站点与太空卫星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主要有以下突出优点:(1)覆盖范围大。根据天文学知识,一颗静止通信卫星信号可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三十,可供相距17000km的不同站点直接通信。所以理论上讲,在地球赤道上空的太空中布置三颗通信卫星便基本能够实现全球所有地区的网络卫星通信。(2)通信距离远。由于通信卫星的覆盖范围巨大,其可供通信的距离较其他通信设备更远,且通信质量更佳。(3)良好的机动性。通信卫星是不同地面站点之间的远距离通信载体。卫星能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与各个方向的通信联系,已经成为现代无线远距离通信中的重要手段,在消防指挥中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通信卫星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对于消防通信指挥意义重大。(4)大容量的通信。通常情况下,卫星通信设备较通常的移动设备而言大大扩充了电路容量,满足了传递大容量的高清图片及其他数据的可能,其通信容量较其他设备更大。(5)高质量的传输。通信卫星以其特有的优势使消防指挥不再受制于自然的地形条件、有限的公网设施及各种复杂的人为因素。因此,高质量的传输质量成为卫星通信的一大优势。
3浅谈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为提高消防部门在抢险救灾行动中的科学指挥调度水平,复杂形势任务条件下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建立太空卫星与各地面站点之间的联系,摆脱对城市公网通信设施的高度依赖,提高指挥调度灵活度,应对大型地质灾害及远离城市救援区域应急救援行动,为消防部门作战行动的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保障。此外,卫星通信指挥系统的计算机化、系统化、网络化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根据现有的数据分析,一般在大型的火灾救援中,火灾现场情况复杂,地面通信指挥设施容易受到瞬息万变的现场情况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现场消防通信指挥。在执行消防救援任务尤其是抗震救灾、野外救援等任务时,往往会遇到公网手段失效、常规无线手段有限等尴尬局面。卫星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完美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随着灾害现场通信闭塞问题的有效解决,消防通信指挥的效率也必将得到明显提高。消防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两大组成部分。移动部分主要是指地面通信指挥车、卫星通信便携站、卫星电话终端等;固定部分主要包括卫星地面固定站及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消防指挥指挥系统。在灾害事故救援行动中,以卫星通信指挥车为主体的卫星通信指挥系统主要负责保障现场通信指挥和进行现场图像采集,并通过太空通信卫星把包括语音、图像在内的各种数据传递给卫星地面站点,地面站点加工处理后再把数据传递给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超远距离的无线通信联络。同时后方的消防指挥中心也可以根据消防实地的其他数据进行远程决策、制定较为完善的调度方案,通过卫星链路、音视频系统搭建的视频会议进行会商、决策、指挥和调度。为满足当前消防救援作战需要,卫星通信指挥系统应向集成化、便携化和多功能迈进,不断适应复杂多样救援现场,满足消防部队快速反应、灵活机动的作战需求。卫星通信指挥系统运用卫星通信技术连接前后方,连接指挥机关和作战单元,及时获取现场信息和应对现场情况,提高了指挥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了复杂条件下通信指挥应对手段,为救援现场和后方指挥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消防指挥部门为了保障配备的通信系统高效运作,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消防作战指挥需要,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网络,加强对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在内的新技术的应用,加强高精尖设备的维护、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确保在大型事故救援中充分发挥消防部队战斗力,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超慧,吴庆涛.基于卫星通信和3G技术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J].新乡学院学报,2011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小区建设档次的不断提高,小区内绿化成荫、空气清新及人车分流,使小区具备独特个性,而为了避免小区内提供的绿化及园林环境、休憩及居民会所等设施被外来人员占用或破坏,现代住宅小区普遍采用封闭式管理;而封闭式小区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和管理,因而,构建小区安防系统是现代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的必然要求。
一、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构造
基于以上智能小区安防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智能小区安防系统设计首先应考虑为智能住宅小区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以便为小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为此,本人从多年安防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当前安防技术的发展,设计了五道安全防线的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架构。这五道安全防线如下:
第一道,由小区围墙组成的周界防越监控报警系统,以防范翻越围墙和周界进入小区的
非法侵入者;
第二道,由园区安防监控系统构成,对出入小区和主要通道上的车辆、人员及重要设施进行监控管理;
第三道,由无线电子巡更系统构成,通过保安人员对小区内可疑人员、事件进行监管, 加强夜间电子巡逻;
第四道,由各单元门组成联网型楼宇对讲系统和门禁系统,可将闲杂人员拒之楼门外;
第五道,由联网可视对讲室内机组成的家庭报警系统构成,当窃贼非法入侵住户家或发生如煤气泄漏、火灾、老人急病等紧急事件时,通过安装在户内的各种自动探测器和报警按钮进行报警,使接警中心很快获得警情,以便迅速派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理。
二、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防范措施
在以上五道安全防线的系统架构中,设计时必须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在小区安防系统设计时,应采用了主动出击、将案犯拒之于小区之外的方法,组成监控、报警、门禁、巡更、保安多方协调的五道安全屏障。
第一道防范(小区围墙组成周界防越监控报警系统)。在小区围墙四周安装摄像机,红外对射探测器,现场声光报警器,构成监控、报警、声光警示、人员快速反应的联动机制。当有非法人员从围墙入侵时,触动红外对射探测器,现场声光报警器启动,声光警示齐鸣,案犯逃之。同时监控中心接警,跳出警情画面,管理员通知巡逻保安赶赴现场处置。这种主动出击,将现场、监控中心和保安多方联动安防设计,震慑案犯,防患未然,确保了小区和住户的安全。
第二道防范(由园区安防监控系统构成,对出入小区和主要通道上的车辆、人员及重要设施进行监控管理)。由于小区区域大、绿化多,不可能在所有道路、园区内安装无盲点的监控系统,即便如此有大量的监控摄像机,保安也无暇顾及实时监看所有的监控画面,又要增加大量的投资,影响小区环境美观,因此第二道防线宜少,仅重点部位安装;
第三道防范(无线电子巡更系统)。第三道防线是巡更系统,可按小区区域结构,巡更路线布置巡更钮,确保人员值班的到岗率;
第四道防范(各单元门组成联网型楼宇对讲系统和门禁系统)。小区的每幢楼房多为封闭式,地下和一楼出入口均安装有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和门禁系统。住户凭卡出入,方便安全;访客按主人房号呼叫,确认身份后开门;维修、卫生等其他人员出入,呼叫管理中心开门,经管理人员确认后开门,并有图像抓拍。以上均有日志事件记录,便于日后查询,确保住户安全。并且每个单元门均安装有摄像机,加上监控中心实时监看,单元门严密管理措施,每幢楼的安全便有了可靠的保障。
第五道防范(由联网可视对讲室内机组成的家庭报警系统)。第五道防线为家庭报警系统,是现代家居智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扩充了安防概念,防窃贼非法入侵、住户发生煤气泄漏、火灾、老人急病等紧急事件呼救,进一步确保家庭全方位安全,可按小区建设和住户要求实际情况,建议每户安装2个室内报警按钮便可。
综上分析,在小区安全五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安全屏障,同时也是技术要求最高的防线,下面重点论述之。
三、小区安防系统设计
小区安防系统,主要由分布于围墙四周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组成。通常在小区围墙内侧每隔30 ~40m 安装1 台日夜型摄像机;按围墙布置结构,在围墙头安装红外对射探测器,不留盲点,并使摄像机与对射探测器对应、联动。围墙约每100m进行分段,将围墙分成1、2、3、4等若干段,在每段现场中间安装1台现场声光报警器。当有非法人员从围墙入侵时,触动相应段红外对射探测器,信号送入现场输入/输出模块。该段现场声光报警器启动,声光警号齐鸣,非法入侵者,心里害怕,则逃之夭夭。同时监控中心声光报警器启动,在监视器上自动跳出该段摄像机画面,以便管理员监视并同时录像,及时通知巡逻保安赶赴出事现场应急处理 该设计经多个小区使用,实践检验这种主动出击,将现场、监控中心和保安多方联动安防的设计,震慑案犯,防患于未然,拒案犯于围墙外,切实确保了小区和住户的安全。
四、小区安防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
4.1概述
某高档小区占地面积15.8 万,位于市内体育中心,小区地理位置优越,是由28幢低层排屋和25幢多层电梯公寓组成,建筑面积25 万m2,总居住人口约3000人。
小区围墙总长约2 500m,开有南、北两个大门,将围墙分为长分别为1200m、1300m的两部分。小区围墙内侧安装CNB 红外一体化摄像机65台,围墙上安装ALEPH红外对射探测器75对,达到了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围墙按每100m分1段,75对射探测器划分为20段,分别编号1、2、3⋯20,每段约含3~5对探测器,并配置1台声光报警器和1台报警设备箱。
4.2 小区安防系统技术原理
本系统采用BOSCH 的DS7400Xi-CHI 大型报警控制主机, 它具有功能全、 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区、大楼及工厂等建筑的报警系统。
DS7400Xi-CHI自带8个防区,以两芯总线方式(不包括探测器电源线)可扩展240个防区,共248个防区,总线总长度达2km(Ф1.5mm),可选择多种防区扩展模块:有八防区扩展模块DS7432、单防区扩展模块DS7457i、双防区扩展模块DS7460i、带输出的单防区扩展模块DS7465i 及带地址码的探测器;辅助输出总线接口可接DS7488、DS7412、DSR-32B继电器输出模块等设备。因而,该设备可实现防区报警与输出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多种报警/输出关系。本小区围墙划分为长度分别为1 200m、1300m 的部分,因此采用双总线结构 解决距离问题,从监控中心出发,沿东、西两条总线到北大门。每条总线均有10 个区段,如表1所示。
报警现场每一区段配置1个总线单防区输入/ 输出模块DS7465I,该模块以多路复用总线地址的形式将触点的状态报告给报警控制主机,系统最多可接60个DS7465I。按规划先对DS7465I 模块进行编码,如东总线从监控中心开始分别为:输入1~输出2,输入3~输出4等,输入19~输出20,西区为:输入21~输出22等,输入39~输出40。将本区段内3~5只对射探测器接收端RX输出常闭接口用RVVP2*1.0 串联,接到DS7465I 输入接口中,而DS7465I的常闭输出端串接到声光报警器12V电源中。DS7465I的总线接口则与联网总线RVV2*1.5 手拉手并接,接入报警主机,经网络接口模块DX4010V2与电脑连接。
监控中心配置网络接口模块DX4010V2 与电脑连接, 先在CAD中按分区不同(设置不同的颜色)画出围墙报警电子地图,导出BMP 格式文档,粘贴到报警系统软件安装文件夹中, 即可使用。通过32路继电器输出模块DSR-32B与硬盘录像机和矩阵一对一联动,当有非法入侵者翻越时,现场和监控中心都激发声光报警器动作,非法入侵者在现场看到/听到有警情,会立刻逃跑;监控中心看到/听到有警情则会快速通知保安,赶赴声光报警指示处现场,处理警情;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则监视报警联动弹出的图像,实时监看,全面观察警情,实现全方位、多部门的监控系统,从而确保小区的安全。
五、结合语
总之,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是智能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完善与否已成为衡量智能小区环境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智能小区可根据各自的规模大小和周边环境,选择适合小区特点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方案,综合考虑技术的经济上、可靠性和可行性,做好小区安全的防范及全面实现社区的安全。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470093)
[通信作者]王喜军,教授,Tel:(0451)82110818,E-mail:
Methodology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in vivo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medomics
WANG Xi-ju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is those constituents absorbed in blood and show the efficacy of TCM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TCM formula. In TCM, formula consisted of more than one herbal drug is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form which corresponding to TCM syndrome.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CMs had to be found in the condition of compatibility and efficacy of TCM formula. Therefore we tak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CM syndrome as a research starting point, taking formula as object,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methods and metabolomics technologies, establish a system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is in vivo--Chinmedomics. The use of metabolomics technology is used to fully understand nature biology on syndromes or disease, identify biomarkers for disease to bridging disease animal model, establishing the biological evaluation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he validity of the premise, the use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to analysis in vivo directly substance after oral prescription and dynamic law, combined with changes law of the endogenous disease biomarkers (pharmacodynamic markers of TCM), Though establishing two variable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between Chinese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serum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biomarkers, to extract TCM composition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endogenous marker as potential basi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to biological validation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is of TCM.
[Key words]Chinmedomics;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metabonomics; efficacy material base; methodology
[26]Gong P, Cui N, Wu L, et al. Chemicalome and metabolome matching approach to elucidating biological metabolic networks of complex mixtures[J]. Anal Chem, 2012,84(6):2995.
[27]Yang M, Cheng C, Yang J, et al. Metabolite profi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medicinal herbal remedies[J]. Curr Drug Metab, 2012,13(5):535.
[28]Liu Z, Liu M, Qi Y, et al. Plasma pharmacochemistry combined with microdialysis to screen potential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saponin extract using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 J Sep Sci, 2013,36(9/10):1659.
[29]Hu Y, Jiang P, Wang S, et al. Plasma pharmacochemistry based approach to screening potential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Huang-Lian-Jie-Du-Tang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J].J Ethnopharmacol, 2012,141(2):728.
[30]Zeng W, Han H, Tao Y,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metabolites of gentiopicroside by UPLC/Q-TOF MS and NMR[J]. Biomed Chromatogr, 2013,27(9):1129.
[31]潘学强,吴燕川,龚慕辛,等.外翻肠囊吸收成分与药效相关研究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药效物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26.
[32]Wang X, Sun W, Sun H, et al.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ents in the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Yin Chen Hao Tang by UPLC/Q-TOF-MS/M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8,46(3):477.
[33]Wang X, Sun H, Zhang A, et al. Pharmacokinetics screening for multi-components absorbed in the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Yin-Chen-Hao-Tang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J].Analyst, 2011, 136(23):5068.
[34]Lv H, Sun H, Sun W, et al.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a Chinese triple herbal drug formula[J]. Phytomedicine, 2008,15(11):993.
[35]王喜军,孙文军,张宁,等.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中国天然药物,2007,5(4):277.
[36]王喜军,张宁,孙晖,等.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2(4):219.
[37]吴芳芳,王喜军,韩莹,等.基于UPLC-HDMS技术的生脉散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657.
[38]王喜军,陈曦,杨舸,等.枳术丸口服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分析及其定量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9(2):54.
[39]Cao H, Chen X, Sun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based elucidation on disparity in clinical effectiveness between varieties of Zhi Zhu Wa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J]. J Ethnopharmacol, 2010,128(3):606.
[40]杨波,张爱华,董巍,等.酸枣仁汤的血清药物化学及不同配伍变化对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3,30(4):44.
[41]Yan G L, Zhang A H, Sun H, et al.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ngredients of Shuanghuanglian formula in blood samples using high-resolution LC-MS coupled with background subtraction and a multiple data processing approach[J]. J Sep Sci, 2013,36(19):3191.
[42]Wang Ping, Yin Quanwei, Zhang Aihua, et al.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absorbed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metabolites in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aoyao-Gancao decoction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Pharmacogn Mag, 2014,10(40):497.
[43]曹洪欣,王喜军,于友华,等.中药复方安替威血清药物化学和抗SARS病毒试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81.
[44]王喜军.中药血清药物化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
[45]王喜军.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生物分析体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1):16.
[46]Wang X, Zhang A, Sun H. Future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medical formulae: chinmedomics as an effector[J]. OMICS,2012,16(7/8):414.
[47]Wang X, Zhang A, Han Y, et al. Urine metabolomics analysis for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detection of jaundice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J]. Mol Cell Proteomics, 2012,11(8):370.
[48]Wang X, Zhang A, Sun H. Power of metabolomics in diagnosis and biomarker discover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Hepatology, 2013,57(5):2072.
[49]Wang X, Yang B, Sun H, et al.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es and computational systems tools for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based comprehensive metabolomic profiling and pathways analysis of biological data sets[J]. Anal Chem, 2012,84(1):428.
[50]Wang X, Wang H, Zhang A, et al. Metabolomics study on the toxicity of aconite root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ionization synapt high-definition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 and ingenuity pathways analysis[J]. J Proteome Res, 2012,11(2):1284.
[51]Wang X, Yang B, Zhang A, et al. Potential drug targets on insomnia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Jujuboside A through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 as revealed by UPLC/ESI-SYNAPT-HDMS coupled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J]. J Proteomics, 2012,75(4):1411.
鼻咽癌属于常见头颈恶性肿瘤,由于诊断不及时,多数鼻咽癌晚期才确诊。相关研究数据显示,75%的鼻咽癌患者在发现时处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发病位置较为特殊,难以使用手术方式根治,且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因而晚期鼻咽癌主要采用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但是多数同期放化疗治疗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的耐受性差,难以进行同期放化疗[1]。因此,本文对比分析单纯性放疗治疗和联合放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患者经病理检查和颅面部CT检查确诊为III~IVA期鼻咽癌。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47.6±11.9)岁。肿瘤分期:III期51例,IVA期35例。排除标准:非晚期鼻咽癌患者,肝肾功能重度损伤患者;重度心脑血管疾病。单纯放射治疗和联合放化疗治疗方案各治疗43例晚期鼻咽癌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联合放化疗方案治疗,模拟定位机定位后,使用直线加速器和电子线连续照射,2Gy/次,每周照射5次。照射部位:双侧耳前野、鼻前野、颈前切线、耳后野、颈联合野,双侧耳前野和颈前切线为主野,其余为辅助野,根据病灶位置调整放射方式。总剂量:原发病灶70~75Gy,颈部淋巴结65~70Gy。治疗时间:原发病灶7~8周,颈部淋巴结6~7周。在此基础上,给予诱导化疗配合,使用顺铂、氟脲嘧啶药物诱导,分别于放疗前10d和放疗后第1d开始化疗。试验组患者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HO制定的标准分析疗效[2],CR:肿瘤完全消失,1月内无新肿瘤;PR:肿瘤体积直径缩小>50%,病灶无进行性改变。NC:肿瘤直径变大范围小于25%或直径缩小范围低于50%,1月内未出现新病灶;PD:肿瘤变大或新病灶形成。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频数表示,组建比使用方差F检验, P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1%、79.1%,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
2.2 3年存活率
1~2年试验组患者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1~3年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等不良反应几率为60.5%,对照组为79%,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放射治疗是根治早期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是鼻咽癌发病位置特殊。目前关于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争议较多,不同研究显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不同。NCCN指南推荐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我国多数鼻咽癌患者属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3],化疗敏感度高,化疗可有效杀灭微小病灶,提高放射治疗效果。但是也有临床研究报道联合放化疗不能显著改善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患者的总生存期也未显著提高。因此,本文对单纯放疗和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和3年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符合国内研究报道结果[4]。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3年存活率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短时间内放射治疗即可杀灭大部分微小病灶有关,因而化疗提高临床疗效和远期存活率。但是,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III度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属于的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反应可影响治疗方案而影响疗效。表明单纯性放射治疗可减少药物毒性叠加,患者的耐受性更高。
综上所述,单纯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显著,且治疗中要无毒性叠加少,患者的耐受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黄毅超,刘云军,肖丽,等.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2,12:2470-2471.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需求分析
本项目的目标是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位与可视化,模拟灾害所造成的后果。当灾害发生时,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以及功能服务,可以查询、定位与可视化相关的救援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第一,功能需求。系统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地图操作功能、基础数据管理功能、日常安全管理、资料和文档管理功能、地图查询功能、安全规划功能、危险源管理功能、应急救援指挥辅助决策功能、外部信息功能、用户及权限管理等。第二,性能需求。系统性能需求主要是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第三,环境需求。系统运行环境需求主要包括:数据服务器、GIS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服务器端、客户端、数据库、地理信息平台和组件、系统开发软件、B/S部分的开发语言、Web服务器。第四,其他需求。系统其他需求包括:安全维护主要指系统设置、运行环境设置、系统运行状态监视、系统恢复和系统升级等方面。
2、系统框架
根据城市安全生产需求分析,本文概要说明系统框架。应急指挥系统充分考虑了数据海量状况,不仅将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完全分离,而且也将数据库服务器分类,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以及数据应用的灵活性。系统采用SuperMapObject 5作为GIS的开发基础。SuperMap Objects 5提供了11个控件、170多个可编程对象和3000多个二次开发接口,二次开发能力强大,封装粒度适中。功能涵盖了图形与属性编辑、拓扑处理、空间分析、三维建模与分析、三维可视化、专题图形制作、符号线型填充库的编辑与管理、布局打印等。
系统采用多层分布式架构开发方法。所谓的多层分布式架构,就是把系统分成多个单独执行的部分,这多个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独立表现在每个部分都完成特定功能,其中某个部分的内部变动不会影响到其余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各个部分之间通过接口之间的相互调用来完成特定的业务,从而实现整个业务系统功能。
系统框架结构主要层次包括:表现层,负责信息的显示和收集,呈现不同的子系统,与用户交互;业务层:提供了系统的各种功能模块:地图操作模块、安全监督管理模块应急信息管理模块、应急指挥调度模块等;数据访问层,主要是通过SuperMap SDX+5、、Web服务对空间数据库、安监业务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源(主要指气象信息等)的操作,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3、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含:第一,现场救援指挥子系统。现场救援指挥子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对应急现场救援指挥及信息管理的功能。第二,预案管理子系统。
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中应急预案主要包括总体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站段应急预案三类。预案管理子系统是对预案进行流程化、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管理的系统。第三,事故管理子系统。事故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两方面的功能:对现场事故进行管理和对历史事故进行资料管理。第四,决策支持子系统。决策支持管理子系统是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辅助信息的子系统。第五,救援资源管理子系统。救援资源管理子系统用来实现对消防应急救援体系中所有应急救援资源的统一管理。另外,还有系统维护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应急演练子系统。
4、基于.NETFramework3.5的可视化工作流建模
4.1、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基本活动
.NET Framework中将工作流划分为两种:顺序工作流和状态机工作流。顺序工作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点,从始至终,一步接一步,沿着一条可能的线路执行;状态机工作流可以被表示为一组状态,每种状态可能包括各种活动,并由事件触发。您可以定义初始和完成状态,并按照所有定义的转换过程逐个状态地执行,直至到达结束状态。
4.2、工作流运行时引擎
每个正在运行的工作流实例都是由进程中的运行时引擎创建和维护的,该引擎通常称为“工作流运行时引擎”。在一个应用程序域中可以有多个工作流运行时引擎,并且运行时引擎的每个实例均可支持多个并发运行的工作流实例。
工作流模型经过编译后,可以在包括控制台应用程序、基于窗体的应用程序、Windows服务、网站和Web服务在内的任意Windows进程中执行。由于工作流是在进程中承载,因此工作流可以方便地与其宿主应用程序通信。
4.3、运用.NETFramework3.5对救援流程进行可视化建模
.NETFramework3.5中的内置活动,其基本满足活动网络图所要求的语义,因此系统选用.NETFramework3.5来搭建前一章所构造的模型。
对于内置活动中没有而救援流程又必需的节点,采取了继承内置活动并重写(override)的方式来实现。
5、结尾
工作流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过程管理技术,可以与其它应用系统有效的结合,生成符合各种需求的管理系统。当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调整已有的模板,或者建立新的模板,使流程仍然满足系统的需要。这样,在不大规模修改系统的基础上,使系统也能符合实际的需要。实现了降低系统维护成本、减少系统维护时间、实现了系统的柔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研究背景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尤其在大型楼宇中,其结构复杂,楼层通道众多,为避免室内人员因火烧、缺氧窒息、烟雾中毒和房屋倒塌造成伤害,要尽快疏散、转移室内的物资和财产,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必须借助于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来实施。而现有的安全出口指引面临着指引逃生路径单一、不具有实时可靠性、没有备用电源等问题,在国内外消防事故中就有因为安全出口指引错误和安全出口断电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故设计一种新型消防安全疏散指引系统具有一定意义。
2疏散指引系统总体方案
2.1系统原理
该系统以zigbee模块为节点进行组网,通过主控单片机判断分析数据,从而设计最优安全逃生路线反馈给节点进行方向指引。其中利用每个节点上的温度和烟雾浓度传感器对楼宇各个区域进行火情检测,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实现数据的传递与反馈。
2.2系统框图
系统包含指引牌节点、楼层路由器节点、网关节点和主控单片机处理器。使用指引牌节点采集楼层的各区域的温度与烟雾浓度,楼层路由器节点接收各个指引牌节点采集的信息,经过一定的判别处理后,各楼层路由器节点信息统一发送给网关节点,再将信息送给主控单片机作相应处理。若发生火情时,主控单片机通过判断各楼层节点的温度和烟雾浓度,可以迅速定位火情发生地点,通过温度和烟雾浓度比较判断出着火楼层的最佳逃生路线,并将判断结果反馈给楼层路由器节点,楼层路由器节点再反馈给相应楼层指示牌节点让其指示灯做出反应,从而提高火情安全逃生的机率。系统框图如下图1所示。
3硬件电路
系统由指引牌节点,楼层路由器节点,网关节点和主控单片机单元组成。各节点主要由zigbee通信模块、烟雾和温度传感器模块、供电模块、指示灯模块以及单片机处理器模块组成。其中供电模块,有两种供电方式,断电时可以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供电。指示灯模块,有两个相反方向的指引灯,通过单片机控制哪个方向的指引灯被点亮。节点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4软件设计
软件系统设置有两种工作模式,初始化模式和最优路线模式,模式的参考依据是主控单片机设置检测温度和烟雾浓度的上限值,数据超过上限值则切换至最优路线模式。正常无火情时采用初始化模式,即将离所在指引牌最近出口方向设置为指引方向,方便了楼宇人员的出入,在有火情时切换成最优路线模式。
5总结
本文设计的基于zigbee的楼宇消防安全疏散指引系统不仅完成了对楼宇火情的远距离检测,又通过算法的最优路径处理,实现火情发生时通过指引灯让人员以最佳路线逃生。
参考文献
[1]徐健,杨姗姗.基于CC2530的Zigbee协调器节点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2(5):9-12.
中图分类号 S44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29-01
喜鹊(Pica pica)属鸟纲雀形目鸦科,分布范围广,除中、南美洲与大洋洲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大陆。在中国,除草原和荒漠地区外,见于全国各地,均为留鸟,其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在山区、平原都有栖息,荒野、农田、郊区、城市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喜鹊喜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在居民点附近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1-3]。喜鹊体形较大,羽毛大部分为黑色,肩腹部为白色,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除秋季结成小群外,全年大多成队生活。其鸣声宏亮,杂食性[4]。喜鹊春季主要为害玉米萌发种子和幼苗,其他粮食和油料作物如小麦、高粱、谷子、花生、大豆等危害程度相对较轻。其中,玉米田间边缘部分受害最重,平均为97%,田内受害较轻,约为35%。经观察调查发现,其危害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对尚未出土的萌发种子或幼芽进行挖掘取食危害;另一种是对已经出土的玉米幼芽或幼苗的幼嫩茎基部进行啄食危害。喜鹊一般危害至玉米幼苗五叶期,六叶期后几乎不再危害。危害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15日至5月15日。1 d内危害时间段集中分布在6:00—9:30及16:00—18:30。玉米田距离喜鹊栖息地越近,喜鹊活动越频繁,玉米受害越严重。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大风或阴雨天气,受害程度相对较轻,若是晴天,喜鹊取食频繁,受害程度相对较重。
然而近几年,喜鹊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场(33.33 hm2左右)啄食春玉米种子和幼苗,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为此,笔者进行专门调查和防治试验。
1 专人看护对春玉米田喜鹊的防治效果
看护时间主要集中在喜鹊每日活动高峰期,即每日6:00—9:30及16:00—18:30,看护人员以大声吓唬等方式驱赶来取食喜鹊,结果发现:玉米受害程度相对较轻,一般在2%~5%。
2 撒置农药粮食诱饵对春玉米田喜鹊的防治效果
播种结束时,用辛硫磷拌粮食种子,于晚上或凌晨均匀撒于田间地面,作为诱饵防治喜鹊,用药量30 kg/hm2。试验结果发现,播种至幼苗出土前2、3、4、5 d,农药诱饵防治试验田玉米种子出苗前受害程度分别为3.7%、16.0%、54.0%、71.7%。幼苗出土后,在二、三、四、五、六叶期,玉米继续受害程度分别为76.70%、85.00%、90.70%、92.70%、92.70%。可以看出,此措施基本没有效果,表明喜鹊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类。
3 补充食物对春玉米田喜鹊的防治效果
在出苗前1~2 d,分别在杨树林下、玉米田间地面和田边空地上撒置经济利用价值较低的玉米种子,给喜鹊提供食物。由表1可以看出,撒置玉米种子的位置距离喜鹊巢穴越近,补充食物量越大,可显著地减少喜鹊对春玉米的危害。
4 布置假人对春玉米田喜鹊的防治效果
在出苗前2~3 d,开始布置半身式假人,研究其对春玉米田喜鹊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以看出,绿色衣服对喜鹊的威慑力(用威慑半径和威慑期表示)较大,其次是蓝色,其他颜色威慑力相对较小。以绿色为例,一般威慑有效期12.0 d左右,对假人姿势适当调整,放置密度15~30个/hm2,可取得较好防效。
5 驱鸟剂对春玉米田喜鹊的防治效果
采用因科瑞驱鸟剂(蒙阴因科瑞生物产品有限公司),分别以药剂拌种和喷雾2种方式进行喜鹊防治,其中药剂喷雾分别在出苗期和三叶期喷施,在五叶期统计受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处理的受害程度为12.3%,药剂喷雾处理的受害程度为7.4%,2种方式均对喜鹊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6 驱鸟器对春玉米田喜鹊的防治效果
播种后在试验田放置智能语音驱鸟器(北京祥瑞兴科科技有限公司)和风力驱鸟器(北京祥瑞兴科科技有限公司),语音驱鸟器每0.2 hm2放置1个,风力驱鸟器每666.67 m2放置5个,在五叶期统计受害程度。结果表明,语音驱鸟器处理的受害程度为9%,风力驱鸟器的受害程度为17%,2种驱鸟器对喜鹊防控效果均较好。
7 结论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补充食物、采用假人,可有效减少喜鹊对春玉米的危害,也利于喜鹊生存。大面积播种情况下,驱鸟剂和驱鸟器也是较好的防治对策。
分析喜鹊对春玉米造成危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近来年由于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大量使用[5],传统农田病虫害明显减轻,可供喜鹊取食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少,可能驱使喜鹊为害玉米;另外,在早春农田发生的害虫也以小型昆虫(如蚜虫、蓟马、飞虱等)为主,很少有中大型昆虫,即早春农田缺乏喜鹊喜好的昆虫食物资源;其次,据《中国动物志》鸟纲记载,喜鹊在动物性食物少时,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这与此次调查结果基本相吻合。因此,此次调查的数据可为喜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8 参考文献
[1] 陈服官,罗时有.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九卷雀形目太平鸟科——岩鹨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7-165.
[2] 江华,马久亮,施泽荣.鸟类识别与治理[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208.
ISO9000族标准是当前发达国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胜的质量管理经验的结晶。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贯彻ISO9000族标准是汲取世界质量管理精华的一条捷径。目前,国内通过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不在少数,但真正能通过认证提高管理水平的不是很多。这使得真正想通过质量认证提高管理水平的企业领导感到困惑和焦虑,也使得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产生怀疑。本文试图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识和分析,探寻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运行的新思路。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
1.系统与系统方法
按照一般系统论的开创者贝特朗菲的定义:“系统是处于特定相互关系中的诸要素的集合。”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甚至思维领域都有系统形式。所谓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的概念和系统规律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术语给出了标准定义。其中对“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的定义如下: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从它的英文名称中我们就可得知,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种质量管理的系统。
二、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和认识质量管理体系
系统论是认识系统的有效工具,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有许多方法论可供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所借鉴。为了更好地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我们从系统观念来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系统理论的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管理过程。
1.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的属性或特征之一。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任何系统都是由众多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子系统又是由单元和元素所构成的。系统的性质、功能与运行规律不同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独立状态时的性质、功能和运行规律。它们只有在整体意义上才能显示出来作为系统整体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也不同于它们在独立时的性质与功能。当它们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时,并不是代表孤立的要素本身,而是代表系统整体。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事项”有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可以看出,所有这些包括质量管理在内的“管理事项”,每项都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管理体系,都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ISO9000族标准就是对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企业中除了管理标准,还有各种技术标准体系、产品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和行业法规等。这就是说一个企业内部运行着满足多种关系要求的不同体系,它们构成了整个的企业经营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主要表现在质量方面能帮助企业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本文认为这种有效性是作为企业管理整体一部分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时,所代表的企业管理整体功能和性质,并不代表孤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只有各类体系尽可能充分向纵深发展,通过不断地融合,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系统的、全面的管理。
2.系统方法的层次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系统论认为,任何复杂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系统结构的层次性既指等级性,又指侧面性。前者是指任何一个复杂系统,都可以从纵向把它划分为若干等级,即存在着不同等级的系统层次关系,其中低一级的结构是高一级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后者是指任何同一级的复杂系统,又可以从横向上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各自独立的平行部分。系统的结构层次性是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保证。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质是解决质量管理运作的规范性问题。为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按选定的质量保证标准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以规定,形成―个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组成的多层次文件系统。而现实中,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层次上存在着问题,太多的企业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工作分配给质量标准化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因为没有与有关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致使编写的作业层次文件可操作性差。其后果是质量标准要求得不到具体落实,同时也很难要求员工按文件执行。
就管理来说,管理体系标准虽说对企业如何改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企业把标准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既要符合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科学性,特别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支持性文件的作业性文件更应该突出的是对所有体系、各类标准的简化、统一、协调和优化。
3.系统方法的相关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系统的相关性首先体现在系统与要素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系统整体中,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系统的结构联结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项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其他要素也发生变化。其次,相关性体现在要素与系统整体的关系中。要素应与系统整体相适应。一旦要素改变,整体必然发生改变;同样,系统整体发生改变,系统要素也必然发生变化。
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或提供使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向顾客提品或服务来获得合理的利润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产品的实现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主线。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将这些涉及产品实现的各环节按照其顺序和相互关系进行排列,从而达到对质量体系的管理。可以看出,质量管理就是对所有联结在一起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过程的管理。而系统地识别和管理企业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识别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掌握企业内与产品实现有关的全部过程,了解过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及相互联结。
识别过程,即从通过分析、界定过程的起始点和过程应实现的目的终点开始,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识别中间的全部过程活动。过程管理强调活动与资源结合具有投入和产出概念,它有利于适时进行测量,保证工作的质量,引起人们注意对接口的协调。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每一过程,均可通过对其活动和资源进行管理,以达到增值的目的。
4.系统方法的目的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具有自我趋向稳定和有序状态的特征,人造系统的目的性是人们根据实践的需要而确定的。系统的目的性原则要求人们正确地确定系统的目标,从而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把系统导向预定的目标,达到系统整体最优的目的。
质量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预防性工作原则,这种防范性的努力在提高性能、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方面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影响质量的往往是各种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用标准的作业准则或操作规范来预计并控制风险。对组织内与产品实现有关全部过程的每一步、每个活动都予以预防和控制,从每天的实践中汲取经验。这种经验记录下来就是规律,然后从中提取具体、重要的信息。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降低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性。ISO9000族标准规定了一套实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确保对顾客承诺的规格、性能可靠地实现。
5.系统方法的动态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系统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使系统总是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中。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运动的动力是内部运动,动态性原则反映了辩证法的发展原则。
当一个企业要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不要绝对化。一方面要对原有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规范,使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既具有符合性的特点,符合标准的要求,按标准条款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规范,又具有有效性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规章制度加以消化吸纳。另一方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般是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当时企业的实际制定的。尽管符合当时实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企业组织机构、产品结构、标准更新等,部分文件和文件的部分内容不符合实际变化。体系文件的这些不完善性必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操作性不强,无法达到要求的目的。因此,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来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整个企业的部门工作都处于一种标准状态中,使得每个人都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但是,严格的规定和程序不应该妨碍员工进行革新。让他们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价值,掌握必要的工作改进技术和方法,并被赋予行动的权力。让员工把改进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在每一次改进后,通过重新定义标准和工作来保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新一轮发展。
三、结论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均已经按照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效性效果不大,有的甚至无效。因此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采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全文分析结果,可归纳出以下结论:
1.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系统优化的观念。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一定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过程设计。
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使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有了迅速提高,与传统鼻窦手术相比,有组织损伤小、能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治愈率高与复发率低等优点。为比较其疗效,笔者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院的52例鼻窦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资料比较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本组52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即内窥镜组25例,年龄5~70岁,平均40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常规组27例,年龄6~72岁,平均39.5岁,其中男16例,女11例,用常规鼻窦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为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多伴粘脓鼻涕及嗅觉障碍。根据病史、鼻内窥镜检查和CT扫描,参照中华耳鼻喉科学会[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期分型标准,全部患者均为Ⅲ型。两组在分型、年龄、性别上具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
1.2手术方法内窥镜组用手术器械采用美国史赛克公司内窥镜手术器械及射像系统,在行局麻加强化下进行手术,用1%地卡因20ml加0.1%肾上腺素2ml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2次,1%利多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素在鼻丘、钩突部位行粘膜下注射5ml,术前肌肉注射度冷丁75mg强化,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采用Messenklinger法。常规组采用常规鼻窦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术腔内以抗生素、激素明胶海绵,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随访6~12个月。
1.3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术后两周后天行第1次内窥镜复查,每周复查1次,3个月后改为每个月复查1次,随访至12个月。每次复查时均在鼻内窥镜下仔细清理囊泡、小肉芽、残留息肉,祛除病变组织,以利上皮生长。根据病情术后全身用抗菌素和激素持续1个月;局部用1%麻黄素滴鼻或立复汀喷鼻3个月,严重者可以延长用药时间。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自觉症状改善程度,鼻腔常规检查及内窥镜检查所见的结果,按“98标准(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统计方法为χ2检验。
2结果
内窥镜组:25例,治愈19例,治愈率为76%,其中25例中有20例术后随访1.5年,常规组27例,治愈16例治愈率为59.2%,其中27例中有17例术后随访1.5年,两者在治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中图分类号:TN919-34; TS1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1)24-0052-03
Study and Design of Small Textile Constant Tension Winding Control System
LIU Kun, BAI M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519085, China)
Abstract: In o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pindle spinning subsequent dyeing unevenness caused by inconstant tension winding, a kind of small simple yarn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is designed to get the tension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the tension sensor made by Hall effect as key noncontact detecting part which is handled by a controller for tension wheel motor speed control with fuzzy PID algorithm to achieve the closed loop constant tension control. The simul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uzzy and conventional PID algorithms was conducted with Matlab. It provides a good idea for evaluation.
Keywords: constant tension; Hall element; fuzzy PID; Matlab simulation
0 引 言
目前纱锭二次绕线普遍在织布厂小批量染线过程中使用。二次绕线使用的恒转速传动是非常经典的控制环节。使用这种简单的控制方法,随着绕线圈数的增加,被纱线缠绕的塑料套筒张力发生变化,导致缠绕后的纱锭内紧外松,不利于后续浸染工序中染料均匀渗透塑料套筒外缠绕的纱线,降低了纱线染色的质量。此外,在染色后的纺织过程中,用松紧程度不一致的纱锭纺出来的布将出现表面凹凸不平整的现象,降低了布匹的质量。
因此,解决纱锭二次绕线恒张力问题是提高纱线染色均匀一致性和布匹平整度的关键。一般的恒张力控制机构比较笨重、复杂,考虑到工厂小批量染线的需求,机构设计应尽可能小巧、简便。张力传感器还要适用工业电磁干扰、油剂污染等恶劣环境。
1 恒张力绕线机机械结构
张力控制系统采用张力传感器测出纱线张力,并作为张力反馈元件,构成闭环控制系统。一次绕线机绕成的放纱筒竖立放在二次绕线机底部平台上。纱线通过弹簧夹持的摩擦片在电机M2控制的张力轮绕2圈,向上通过张力传感器检测纱线二次绕线的张力值,这个张力值作为反馈信号对张力轮进行速度控制。如果张力值有变化,将被传感器检测到,并将变化值送给单片机数据处理,单片机对采集的反馈信号进行A/D转换和PID处理,对执行部件M2电机控制输出的转速从而改变张力[1-3]。
如M2M1,二次绕线卷筒和M2电机之间的纱线就会松弛,缠绕二次绕线卷纱筒的纱线张力减小。根据预先设定的张力值,进行PID控制,使恒张力传感器测得张力值在一定误差内保持和预设值尽可能接近。
2 张力传感器原理
为了绕线器达到恒张力控制的目的,首先张力传感器要能敏锐感知张力变化,为PID控制采集足够精确的张力变化数据。张力传感器的设计是实现精确控制的第一步,利用了霍尔效应,与一般张力传感器不同的是,霍尔元件与纱线无直接接触,可实现长期可靠工作。传感器用钢外壳封装,可防纺丝油剂污染。
图1所示为张力传感器结构示意图。纱线压在弹片倾斜向上被拉向卷纱筒,受到沿纱线方向的张力,将张力沿垂直方向分解,纱线对弹片有向右的压力,弹片末端装有磁铁,右侧装有霍尔元件,当磁铁在压力下发生形变弯曲,向右靠近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感应到的磁场强度将发生变化,即张力的变化值等效为磁场强度变化量,从霍尔元件输出的磁场强度变化量为模拟量,传给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
图1 张力传感器示意图由于纺纱环境属强磁工作环境,霍尔元件采集数据也和磁场特性直接相关,因此要尽量避免电机磁场对传感器的干扰,因此将电机封装在闭合金属空间内,防止电磁场泄露对传感器的影响。
3 恒张力绕线机控制单元实现
3.1 建立数学模型
恒张力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由实验确定绕线电机的某一转速作为给定值。该转速时纱线张力为目标张力,在该转速下纱线张力适中,对绕线产量无影响。由张力传感器测得张力模拟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后得到数字信号,传给单片机与给定值进行比较运算,偏差值经过PID调节,经过D/A转换来控制电机驱动器,继而控制电机。整个系统构成一个闭环,使得电机可以根据纱线拉力变换随之调节,从而有效控制纱线张力,达到恒张力控制的目的[4]。
图2 恒张力控制系统原理图忽略电机拖动系统传动结构中粘性摩擦的扭转弹性,根据电机拖动方程,可得:Te=TL+Jenpdωedt
(1)式中:Te为电磁转矩;TL为负载阻转矩;Je为机组的转动惯量;ωe为电机角速度。TL=JLdωLdt+fLωL
(2)式中:JL为负载的转动惯量;fL为摩擦系数;ωL为负载角速度。
将式(2)带入式(1),得:Te=JLd2θLdt2+fLdθLdt+Jed2θenpdt2
(3)式中:θL为负载的转角;θe为电机的转角。
负载的转角θL和电机的转角θe是直接传动,所以:θe=θL
(4) 在绕线过程中,电机转动的位移量与所控制的张力值成线性关系,电机控制电压与电机转矩亦成线性关系,其关系可表示为:θL•r=KF•F
(5)
Te=KT•U
(6)式中:KF为位移量与张力的比例系数;KT为力矩电机控制电压与电机转矩的比例系数;F为张力值。
将式(4),式(5)代入式(3)中,得:(KFJL+JeKFnp)d2Fdt2+fLKFdFdt=rKTU
(7) 在绕线控制系统中,半径r与转矩Te成非线性关系,且随着绕线筒转动半径r实时发生变化,故式(7)为时变的二阶系统。假设在某个固定时刻,此时r可以看作是一个定值,并且令:K1=(KFJL+JeKFnP)/rKT
K2=fLKFrKT 将式(7)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写成传递函数的形式,整理得[5]:F(s)U(s)=1s(K1s+K2)3.2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PID控制是过程控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控制规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等优点,对于连续系统的PID控制规律为[6]:u(t)=KPe(t)+KI∫t0e(τ)dτ +KDde(t)dt 离散系统的PID控制规律为:u(k)=KPe(k)+KI∑kj=0e(j)+KD[e(k)-e(k-1)] 常规的PID控制器的参数是固定的数值,而对于参数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绕线系统,常规PID控制器的精度不是很高,当参数设置不佳时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因此,本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可在卷绕过程中,在线跟踪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及时修改参数实现恒张力绕自动化。
模糊PID控制器以3个二维模糊控制器FC1,FC2和FC3的输入误差E,误差变化EC作为输入,控制量ΔKP,ΔKI,ΔKD作为输出,分别完成输入量模拟化、模糊推理运算以及对结果非模糊化过程,不同时刻E和EC对PID参数进行修改,即构成了模糊PID控制器[7]。
3.2.1 输入输出量的模糊化
FC1模糊语言变量的设计:设二维模糊推理输入模糊语言变量为E和EC,模糊论域为[-6,+6],将偏差的模糊语言变量E的语言值设定为8个,即{NB,NM,NS,NZ,PZ,PS, PM, PB}。将偏差变化率的模糊语言变量EC的语言值设定为7个,即{NB, NM, NS, Z, PS,PM,PB}。将输出模糊语言变量ΔKP的语言值设定为7个,即{ NB,NM, NS,Z,PS,PM,PB}。输入输出的隶属函数分布如图3,图4所示[8]。
图4 FC1输入变量EC,ΔKP的隶属函数FC2模糊语言变量的设计:将输入变量E,EC和输出变量ΔKI的语言值都设定为7个,即{NB, NM, NS, Z, PS,PM,PB}。
FC3模糊语言变量的设计:将输入变量E的语言值都设定为7个,即{NB, NM, NS, Z, PS,PM,PB}。将输入变量EC的语言值都设定为6个,即{NB, NM, NS,PS,PM,PB}。将输出变量ΔKD的语言值都设定为7个,即{NB, NM, NS, Z, PS,PM,PB}。
3.2.2 模糊控制规则
为了使模糊规则符合工程上根据系统超调量修正控制器输出的语言习惯,在这里取实际偏差e为反馈值减给定值,即:e(t)=y(t)-r(t)。其中r(t)为给定输入量;y(t)单位负反馈系统的输出量。根据偏差、偏差变化率的不同状态及PID控制基本原理可设计参数自调节模糊PID控制器FC1的模糊控制规则表如表1所示。FC2和FC3的模糊控制规则表以此类推[9]。
以规则IF E=NB and EC=PB then ΔKP=Z为例,当偏差E为NB、偏差变化率EC为PB时,说明被控量远远小于设定值,但以较大的速度减小偏差,因此可保持当前的比例系数,模糊推理输出为Z。再如规则IF E=PB and EC=PB then ΔKP=PB,当偏差E为PB、偏差变化率EC为PB时,说明被控量超调很大,而且以较大的速度加大超调,因此应最大幅度的加大比例系数,以达到迅速减小偏差的目的,此时模糊推理输出为PB。积分系数ΔKI模糊调节规则和微分系数ΔKD模糊调节规则以此类推。
3.2.3 Simulink仿真
在Simulink 中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实验,被控系统为一个时变二阶系统,采用Matlab的模糊逻辑工具箱来设计模糊控制器,构建的模糊PID控制系统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模糊PID控制系统模型图6给出了在阶跃信号激励下,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输出曲线的比较。由图6可以看出,要使系统达到稳定,常规PID控制需要14 s以上,模糊PID控制只需要不到8 s。且常规PID控制的超调量也较大,模糊PID控制的稳定值更接近1。模糊PID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相比,系统达到稳定的时间更短,可见模糊PID控制方法更具优越性[10]。
4 结 语
在纺织绕线恒张力控制研究中,采用模糊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糊控制规则,在Simulink中仿真的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对张力波动起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当被控对象参数发生变化时,能够利用设定的模糊推理方法实时调整PID参数,快速适应被控对象变化,起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图6 常规PID和模糊PID控制结果比较
参 考 文 献
[1] 姚晴洲.矢量闭环控制恒张力收放卷系统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J].轻工机械,2007,25(3):91-93.
[2] 杨梅,张迎春,刘雅君.一种新型恒张力机构及仿真分析[J].机械制造,2010,48(4):45-47.
[3] 蒋晓玲.多机结构的恒张力绕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通报,2008,24(4):535-538.
[4] 刘哲,杨建,汪伟,等.基于模糊PID 的多功能卷绕机张力控制仿真[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27(6):54-57,61.
[5] 刘振岗,王占勇,唐有才,等.基于模糊算法的恒张力卷曲控制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6):45-46.
[6] 张敏,赵小惠,王锦.基于遗传算法PID 控制器在张力控制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18(2):157-159,
192.
[7] 郭再泉,黄麟,吴勇.两种恒张力卷绕控制系统的实现方式[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59-61.
[8] 辉,王存堂,钱帅杰,等.模糊智能控制在卷绕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7):146-148.
[9] 谢仕宏.Matlab R2008控制系统动态仿真实例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0] 张德丰.Matlab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 A
1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的配置设计
1.1消防与电厂设计同时进行
消防给水系统必须与电厂的设计同时进行,消防用水应与全厂用水统一规划,水源应有可靠的保证;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压力应保证消防用水总量达到最大时,在任何建筑物内最不利点处,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小于13m,消火栓给水管道设计流速不宜大于2.5m/s;电厂消防给水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的次数及1次最大灭火用水量计算,建筑物1次灭火用水量应为室内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之和。
1.2消火栓灭火系统
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防1次用水量取决于建筑物的性质和体积(参见相关规范),另外有特殊规定,如变压器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10l/s;贮煤场的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当建筑物内有自动喷水、水喷雾、消火栓及其它消防用水设备时,1次灭火用水量应为上述室内需要同时使用设备的全部水量加上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的50%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相关规范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但在主厂房、贮煤场、点火油罐区周围应布置成环状;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在道路交叉或转弯处的地上式消火栓附近,应设置防撞设施。
室内消火栓
电厂的主厂房、集中控制楼、网络控制楼、继电器室、碎煤机室、转运站、室内贮煤场、生产办公楼、材料库等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取决于建筑物的性质、高度和体积。
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内消防管道至少应有2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连接,并应将室内管道连成环状管网,与室外管网连接的进水管道,每条应按满足全部用水量设计。主厂房内应设置水平环状管网,消防竖管应引自水平环状管网成枝状布置。室内消防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段,对于单层厂房、库房,当某段损坏时,停止使用的消火栓不应超过5个;对于办公楼、其他厂房、库房,消防管道上阀门的布置,当超过3条竖管时,可按关闭2条设计。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管网应在报警阀或雨淋阀前分开设置。室内消火栓若设在寒冷地区非采暖的建筑物内,可采用干式消火栓给水系统,但在进水管上应安装快速启闭阀,在室内消火栓给水管路最高处应设自动排气阀。
1.3水喷雾、水幕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电厂水喷雾主要用于主厂房(包括汽轮机油箱、氢密封油装置、汽机运转层下及中间层油管道、给水泵油箱、锅炉本体燃烧器、磨煤机油箱等)、主变压器、启备变压器、厂高变压器以及消防水泵房的柴油机驱动消防泵泵间等。水幕主要用于运煤栈桥及运煤隧道与转运站、筒仓、碎煤机室、主厂房连接处。自动喷水主要用于钢结构且封闭式运煤建筑物(运煤栈桥和廊道)、煤仓间皮带层等。
报警阀组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1.2m。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直径为25mm的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1.4泡沫灭火系统
在电厂泡沫灭火系统主要用于点火油罐区。单罐容量大于200m3的油罐应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单罐容量小于或等于200m3的油罐可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
1.5气体灭火系统
目前电厂经常采用的气体灭火系统有低压CO2、七氟丙烷和IG541灭火系统,且均为组合分配式。
低压CO2或七氟丙烷全淹没式系统主要用于主厂房原煤仓、电缆夹层和各配电装置室;其惰化系统主要用于煤斗、煤仓,惰化系统包括灭火喷放和惰化保护两部分,惰化保护能匀速、长时间地释放药剂,可有效地抑制粉仓爆炸。IG541(由52%的氮气、40%的氩气和8%的CO2组成)全淹没系统主要用于电子设备间、SIS设备室、工程师站、单元控制室、蓄电池室、调度通信机房、继电器室等有人区域。
1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各系统喷头的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
1.6灭火器
灭火器是电厂中最简单的消防设施,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两种。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其最大保护距离确定,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且1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在同1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2 消防系统的应用分析与管理优化
确保消防系统稳定运行,需要运行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同时也要依靠消防领域专业技术革新。在本工程中,我们通过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有设备保障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2.1加强消防设备运行监控,对运行值班人员的巡检工作中的消防责任进行了细化,要求对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必须到现场进行确认,经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复位消除。对系统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上传缺陷管理系统,通知设备部门进行维修消缺。编制消防系统运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自动喷水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应急操作方法,确保在任何运行方式下系统设备能够正确动作。
2.2加强消防系统设备维保管理,建立专业设备管理制度,把每一个系统设备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经常组织各专业研究消防系统设备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一是根据火电厂24h有人值守的特点,预设自动喷水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的运行方式为手动方式,在火灾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并经值班员现场确认后手动启动系统。二是对磨煤机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一套压力略低、流量可调、能够持续的蒸汽灭火系统,仅把二氧化碳作为最后一道消防手段。三是定期进行消防系统设备试验工作,检查各部位动作、联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充分利用机组大小修机会,制订计划增加线缆屏蔽能力,对电缆竖井密封性和防火分隔进行改造,更换不合规程要求的管道配件,增加室外管道电伴热等。五是对移动式消防器材配置进行优化,将8kg干粉灭火器作为主要规格,对电气、电子设备间增加3kg二氧化碳灭火器,对充油设备周边增加泡沫灭火器和配置消防砂箱及工具。
3 结语
火力发电厂消防安全至关重要,火力发电厂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对消防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消防设计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对选择多型式的消防系统极为重视,尽管电厂消防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更好的发挥其功能,确保灭火效果好,环保措施好,经济技术性好,安全可靠性高、预防措施好,质量通病少的消防系统,将是今后火力发电厂消防工作的重点。